第一篇:银行保险的问题与建议
银行保险的问题及建议
在金融自由化、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银行(邮政)代理保险业务,体现了经营战略思想的成熟,双方通过业务互补、强强联合,可有效地提高彼此的竞争实力,是迎接入世挑战的必然选择。
一、当前银行(邮政)代理保险业务存在的问题
1、保险产品可供代理的品种单一,缺乏特色,在销售等方面应加强沟通与合作。目前,银保合作一般采取等客上门的柜台交易方式,缺乏对银行卡及消费信贷相结合的业务,造成业绩起伏过大。保险公司对银行(邮政)丰富的客户数据库,还未充分发掘利用。从销售的类型看,还只能销售较为简单易懂的意外险、侧重储蓄和分红的寿险产品,而没有专为银行(邮政)客户设计、适合银行(邮政)特点的保险产品。这样的产品类型组合与客户多样化的保险需求有较大差距,并已成为制约这项业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
2、客户享受到的便利服务是有限的。目前我们通常只是利用银行(邮政)收取保费,而在保单售后服务功能的开发上,还远远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例如,在保单更改、退保、满期给付、理赔等方面,通过银行(邮政)投保的客户目前还不能享受到细致周到的服务。
3、销售合作多,服务合作少,没有充分发挥银行(邮政)的优
势。银行(邮政)展业优势在于员工素质、商业信誉、资金实力和完善的网络。但在银保合作中这些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
4、银行(邮政)代理网点相对比较集中。在当前的合作模式下,资金较多的保险公司一般能签到更多的网点,刚开业的公司由于资金有限正面临着不平等的竞争。对银行(邮政)而言,兼业网点过分分散,使银行(邮政)难以进行统一管理,不能形成规模效益,甚至出现了签约半年无产品销售的局面。
5、手续费支付比例问题影响银行(邮政)代理的积极性。目前,国家对银行(邮政)代理业务的手续费比例尚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手续费问题是银保合作的焦点。手续费如果太高,产品定价就要提高,会降低产品本身对客户的吸引力,特别是在目前低利率时期,保费的高低直接影响客户投保的积极性;又由于银行(邮政)对代理手续费多采取先进大账再分成的分配机制,银行(邮政)的保险业务经办人难以获得应有的回报,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销售保险的积极性。
6、“多对多”的松散合作模式成为最大弊端。目前,各保险公司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与多少银行(邮政)网点建立合作关系上,却忽视了最关键的问题:先研发合适的产品,再推出。在银保合作的开展上,各保险公司大多是“抢占市场”的心理态度。在目前松散的协议
合作模式中,银保双方因缺乏长远的共享利益而令双方容易走入“只求形势、不求成本”的误区。非代理个人的银行(邮政)网点将来可能代理多家保险公司的业务。这种“多对多”的合作模式就会导致双方都处在合作伙伴过多,变化太快的状态,从而合作流于表层和短期,一旦保险公司的产品不受欢迎,或新合作者提供更有竞争力(其实就是手续费多一点)的合作方案,银行(邮政)处于更主动的地位。
7、网络中技术性障碍多。受银行(邮政)与保险公司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水平参差不齐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银行(邮政)与保险公司没有实现联网,导致银行(邮政)保险业务出现了障碍,如交费出单慢、保单送达成本高、业务管理复杂等。此外,网络的安全及技术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银行(邮政)保险业务的发展。
二、对发展银行(邮政)代理保险业务的几点建议
银行(邮政)代理保险业务是经过充分发育了的成熟的金融市场的客观要求,是实现混业经营的重要步骤,是顺应世界银保共同发展业务的大趋势,通过银保合作,将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而银行(邮政)保险作为一个“三赢”的销售模式,是必然的选择。
1、银行(邮政)必须立足长远,改进经营观念,加大合作力度,避免短期行为和思维。银行(邮政)必须立足长远,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银行(邮政)应加强银行(邮政)网点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宣传工作,健全银行(邮政)代理专管员队伍,与时俱进,加强合作,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和资源,为客户提供多元化、全方位、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
2、加快创新,尽快开发适合银行(邮政)代理的保险产品。银行(邮政)保险产品应该简易标准、操作方便、适合柜台销售,同时又要与银行(邮政)的传统业务相联系,从而增加对银行(邮政)客户的吸引力,调动银行(邮政)代理的积极性。另外,还要结合当地市场的特点,对银行(邮政)客户进行细分,重点开发与信贷、信用卡、存款等传统业务相关的产品,做到根据不同需求层次的客户设计相应的保险产品,制订相应的营销策略,特别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也要注重产品的方便性、保障性、储蓄性和投资性。
3、加快电子化建设,尽快实现银行(邮政)与保险公司的联网。实现银行(邮政)与保险公司间的联网,是开展银行(邮政)保险的基础工作。由于保险产品,特别是一些长期的人身险产品需要进行核保,因此,信息的输送和反馈相当重要,需要双方信息技术部门的大力支持。只有实现电子联网,保险公司的各种收、付费业务才能通过银行(邮政)办理,这样才能提高业务竞争能力和效率,有效地防范各种风险的发生。
4、选择最佳营销组合,促进银保业务稳步发展。任何一种产品要得到客户的接受,必须要有强大的市场营销攻势。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和银行(邮政)在营销理念、策略和手段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滞后于市场的发展变化,使市场供给与需求脱节,限制了银保业务的发展,因此选择最佳营销组合、制定营销策略至关重要。同时要不断地提升和完善售后服务,准确传送银保产品的信息,吸引更多的客户,以达到银行(邮政)、保险公司和客户“三赢”的目的。
5、根据银保市场特点,制定新的银保客户服务方式。银行(邮政)保险产品销售渠道与其他保险销售有较大的区别,因为客户在银行(邮政)买了保险产品后,很少再有机会和保险公司接触,因此他们特别需要有个性的服务。为了进一步促进业务的发展,保险公司应树立银保业务新理念,制定切合实际的银保客户服务方式,如定期进行客户大回访、节日寄信(贺卡)或策划神密客户计划等,即在银保客户中发展一批神密客户,这些客户的名单对机构保密,他们直接和银保总部联系,定期将自己对银保网点的服务感受反馈给总部,从客户角度提出改进意见;公司同时对这些客户进行业务培训,让他们进一步掌握保险方面的知识,增强对公司的信任度。
6、银保合作的法律环境有待完善。目前我国银行(邮政)保险的发展虽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但业务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与个人代
理、专业代办成鼎足之势的寿险第三大销售渠道。而我国的《保险法》、《商业银行法》中的一些规定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不能很好鼓励银保合作和及时纠正违规行为。因此,需要对上述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以保证银保合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7、建立有效的银保业务激励机制。根据保险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短期险的代理手续费最高为8%,长期险的佣金最高支付总额不得突破缴费期内实收保费收入的5%,目前支付给银行(邮政)的手续费更低,难以调动银行(邮政)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因此银行(邮政)需要保险部门的配合,合理计算代理手续费,将保险公司由于银行(邮政)代理而降低的成本所获的利润适当地与银行(邮政)分享,银行(邮政)再从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奖励那些工作突出的保险代理经办人员,建立起保险公司、银行(邮政)、经办人员之间激励分配机制,进一步调动网点经办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促进银保业务稳步发展。
第二篇:保险与银行
1.储蓄业务操作流程
2.银行贷款及交易流程
3.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义与分类
4.电子银行有哪些业务
5.储蓄存款知识
6.贷款的基本知识
7.贷款的种类
8.信贷还款
9.信用卡基本知识
10.办理信用卡
11.使用信用卡
12.外汇基础知识
13.银行大堂经理卓越服务培训
13.大堂经理服务流程
14.银行柜员业务实训
15.人民银行支付结算管理过程
往下为新找的16.柜面业务操作
17.各种银行结算流程图
18.招商银行金融产品
19.企业社会保险办理流程
20.汽车保险理赔的基本流程和常识
21.中国人寿保险理赔流程
22.保险理赔的基本流程
22.银行付款流程
23.建设银行外汇开户流程
24.保险产品销售流程
25.银行保险销售专业流程
26.六类人寿保险对比27.
第三篇:银行保险问题研究
目 录
内容摘要和关键词„„„„„„„„„„„„„„„„„„„„„„„„„„„„„„3
一、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历程及现状„„„„„„„„„„„„„„„„„„„„„„3
(一)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历程„„„„„„„„„„„„„„„„„„„„„„„3
(二)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现状„„„„„„„„„„„„„„„„„„„„„„„4
二、我国银行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5
(一)手续费支付弊端„„„„„„„„„„„„„„„„„„„„„„„5
(二)销售方式单
一、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6
(三)代理保险产品业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6
(四)对银行保险业务的监管不够完善„„„„„„„„„„„„„„„„„„6
三、改善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环境的对策研究„„„„„„„„„„„„„„„„„„„7
(一)对代理手续费进行规范管理„„„„„„„„„„„„„„„„„„„„„„7
(二)创新产品和销售方式„„„„„„„„„„„„„„„„„„„„„„„„„7
(三)加强销售团队建设„„„„„„„„„„„„„„„„„„„„„„„„„„8
(四)加强信息技术合作„„„„„„„„„„„„„„„„„„„„„„„„„„9
(五)健全相关监管机制和完善监管环境„„„„„„„„„„„„„„„„„„„ 9 结束语„„„„„„„„„„„„„„„„„„„„„„„„„„„„„9 参考文献„„„„„„„„„„„„„„„„„„„„„„„„„„„„„„„„„10 Abstract & Key words„„„„„„„„„„„„„„„„„„„„„„„„„„„„10
我国银行保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趋势下,银行与保险的合作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业主要的发展趋势,通过银行渠道销售保险产品成了保险公司继个人业务和团体业务销售渠道外的又一大销售渠道,随着银行保险的不断发展,它逐渐成为了保险业开辟市场、提高利润率的重要手段。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但由于起步晚、金融环境不完善等原因,我国银行保险仍处于较初级的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本文主要是通过回顾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现状,剖析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改善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环境进行对策研究。【关键词】 银行保险;代理;问题
一、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历程及现状
(一)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历程
1.萌芽期(1981—1992年):我国正处于金融改革的实验阶段,金融政策不完善,金融市场发展滞后,银行保险的发展仅仅表现为机构之间自发的银保合作,是银行保险发展的最浅的层面。
2.探索期(1993—1999年):我国政府在调整金融秩序过程中确立了“分业经营、兼业代理”的银行保险模式。为尽快占领市场,国内银行和保险公司开始展开合作,中国金融业出现了“银保合作”热,业务规模逐步扩大。但在这一阶段,银行和保险公司还没有真正找到银保业务的突破点。
3.发展期(2000—2003年):国内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更为频繁,逐步建立了银行保险战略联盟关系,联手开拓银行保险市场,纷纷开发出具有新型投资功能的银行保险产品,拉开了我国银行保险业务高速发展的序幕,银行保险业务量呈现出跨越式增长势头。
4.停滞调整期(2004—2005年):早期高速增长的银行保险业务从2004年开始增长速度放缓,部分保险公司出现银行保险业务收缩,显现出停滞的趋势,银行和保险市场进入调整态势。
5.发展调整期(2006年至今):2006年之后,银行保险又开始恢复发展,并且由于
牛市行情的出现,银行保险在险种上也出现了分化,投资连结险很热销,其他保险险种都面临一定的退保压力。银行保险又面临产品创新,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等问题。
(二)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现状
我国银行保险的起步比较晚,银行保险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尽管这样,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却非常迅猛。自2001年以来,银行代理成为保险公司业务的增长点,特别是寿险。2002年银行代理的保费收入(包括邮政)为388亿元,是全国保费收入的12.7%,2003年以后保险保费收入迅速达到816亿元,占全国保费收入的21%,截止2010年年底,银行代理的保险收入已达到4721.59亿元。从2001至2010年银行保险实现的保费收入与总保费之间的关系来看,尽管在发展过程中有些波动,总体上来看呈现出向上增长趋势(见图1)。
2001-2010年年底银行保险收入与总保费收入的比例图******0020000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40%35%30%25%20%15%10%5%0%银行保险收入[含邮政](亿元)总保费收入(亿元)比例(%)
图1 图表数据来源:保监会公布的保险行业收入报告
目前,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模式主要是银行代理模式,即银行通过柜台销售以保险公司名义开发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支付相应的手续费,这是最简单的合作形式。其特点是:双方建立的合作关系为“一对多”的关系,即一家银行同时和多家保险公司合作,代理多家保险公司产品,或者一家保险公司同时与多家银行合作,寻找多家银行来代理其保险产品。银行和保险公司除了代理销售外,没有更多合作内容,是一种简单的低层次的银行保险,与真正意义的银行保险仍存在很大差距。
二、我国银行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手续费支付弊端
手续费率越来越高,保险公司盈利的空间越来越小。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保障成分低,业务的利润来源主要是费差和利差。预定费用率是在产品开发时就已经确定下来的,不可能随时进行调整。而手续费率却是一年比一年高,因此保险公司盈利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小。
一直以来,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是存贷利差,而代理保险产品这种中间业务使银行既不需负担任何风险也没有准备金提取方面的问题就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因此银行自然希望代理手续费率越高越好。而我国银行机构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因为各保险公司之间为了抢占银保渠道的竞争使得银行在合作上处于一种强势地位,一般来说银行都会以保险公司支付手续费的高低为标准,在众多保险公司中选择支付手续费率较高的保险公司进行合作。面对银行的强势,各保险公司为了能在同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只能被迫提高支付的手续费率,无形中就提高了保险业务的成本,保险公司盈利的空间自然就越来越小。这很大程度上也因为我国保险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各保险公司之间没能达成统一的态度共同去对抗银行的强势姿态。也正因为这种状况,对于各保险公司高层来说减少手续费就会使得自己在同行业的竞争中失去机会,抢占不到银保渠道,业绩得不到提高,公司的发展就会难以为继。而提高手续费率虽然提高了成本但是若能得到银行的代理合作就可以提高公司的业绩,扩大公司的业务规模。因此各保险公司争相提高手续费,就是想用利润来换取规模。但随着手续费的逐年提高,近年来许多保险公司因银保业务的开展使得公司自身的业务规模虽然有所增长,但是带来的收益效果却并不可观,甚至呈现负增长现象。
(二)销售方式单
一、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
目前银行代理保险产品的销售基本上都是代理业务人员在柜台上直接向客户进行推销,在柜台以外就没有代理保险产品的相关服务了。而且我国绝大多数的银行还是封闭式柜台,因而保险产品的销售一直处于一种“等客上门”的状态。而且有些银行基层网点的管理人员自身对销售保险产品的意向都不大,银行代理的保险产品缺乏主动性的宣传和解释,银行也没有根据不同的客户资料去进行分析、营销的服务。这种非主动性使得银行拥有的广泛信息平台、众多代销网点的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银行没有起到挖掘到深层次客户的关键作用。从我国时下流行的各类银保产品来看,虽然不同产品销售的侧重点不一样,但是在期限的安排上、销售目标群体上以及在产品的结构上都有着很强的相似性。更有甚者,不少保险公司新的银保产品并不是依靠市场调查与需求分析来研发,而是直接对
同行业公司的既有产品进行修改与重新包装。以至于很多公司的新产品一经推出,就面临着被复制的威胁。并且从知识产权的角度上来讲,银行保险产品的设计不属于受保障的知识产权,这使得保险公司失去了产品创新的动力从而降低了对产品开发的投入,这显然会让银保产品陷入“同质——模仿——更同质”的恶性循环。
(三)代理保险产品业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银行代理保险产品,早期一般是直接由银行的柜面员工进行代理销售,他们没有经过相关保险知识方面的培训,缺乏专业的保险知识,甚至很多员工对自己代理销售的银保产品也没有去深入的了解,在销售产品时不是用专业的保险知识去引导客户,而是模糊其词误导客户。近年来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要求银行类机构代理保险产品必须申报保险兼业代理资格,并要获得《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方可从事保险代理业务。而且保险兼业代理人员也要求通过相关的保险知识培训和考试以及取得《保险代理资格证》才能代理保险产品。银行保险产品业务的市场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目前依然有许多银行机构和保险兼业代理人员是无证经营的,“持证上岗”制度执行不到位,部分营业网点存在取得保险业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少甚至存在没有取得保险代理资格证的人员办理保险业务的现象,致使“存单变保单”的事件屡有发生,事后产生许多争执和投诉,严重损害了银行机构和保险公司的信誉及形象,带来诚信危机。
(四)对银行保险业务的监管不够完善 1.监管体制有待完善
从我国对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监管来看,目前银行监管与保险监管尚存在脱节或重复监管的问题。例如:按我国目前的体制来看,商业银行要代理保险业务,代理人的主体只有一个,但是监管的主体却有两个。商业银行既要获得保监会的许可,也要得到银监会的许可才可以从事保险代理业务,如果监管机构之间沟通协调不畅,就可能导致推诿,拖沓等行为,导致监管效率低下。
2.缺少专一的、成文的法令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成文的法令。现阶段的监管措施都是以中介业务和兼业代理人的相关条律及规定来执行的,缺乏专一性,管理起来漏洞多。例如虽然对于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中的兼业代理有着较为完善的规定,有着资格标准、申报及审批等程序,但是在资格申报时申报机构上交的材料要求并不十分严格,没有对银行是否有员工通过代理人资格考试进行审查,没有详细明确的规定手续费的标准,也没有对银保合作创新的产品提供法律保障。还有一些银行将自己的客户经理同时介绍给多家保险公
司,这样一来银行就又带有保险经纪的味道了。这种既是保险代理又是保险经纪的机构的管理对于银行保险的监管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三、改善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环境的对策研究
(一)对代理手续费进行规范管理 1.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
目前,保监会对兼业代理手续费未按险种给予明确规定,自07年以后手续费率上限8%的规定也被取消了,市场手续费水平逐年上涨。因此,保监会因当继续着重对代理手续费进行规范管理。保险监管机关应当要求银行提供因从事银行保险业务所获得的收益或代理手续费的基本信息,从而对银行保险经营进行监督。为了防止银行保险业务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保险监管机关和银行监管机关应当通过联合执法的方式,对处于优势地位的银行滥用其优势地位与保险公司进行不公平的交易行为进行查处,从而制止银行向保险公司提出过高的代理手续费或者保费折扣等要求。
2.规范银保手续费自律承诺
09年8月,由上海保险同业公会牵头,上海各寿险公司签署了《上海市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手续费标准自律承诺》,自律承诺大幅降低了银保业务的手续费标准,在此前后,北京、江西、广东等地也相继出台了类似的相关公约以规范银保市场。自律承诺出台的初始效果的确很显著,银保业务出现了保费规模和手续费收入规模双降的局面。但是只有保险公司的自律,没有银行的参与,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减少手续费等于放弃市场。例如上海保险公司的自律承诺出台后,2个月内上海就有上百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纷纷退市。在这种情况下,各保险公司私下又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代理手续费又出现了悄然回升的现象。因此,必须严格规范银保手续费的自律承诺,只要各保险公司齐心协力面对银行的强势渠道,加上监管部门的引导就可以增加保险公司的话语权,就可以使得代理手续费的问题趋向合理化。
(二)创新产品和销售方式 1.产品创新
银行保险产品的创新是银行保险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开发产品上,我们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出充分兼具保障、投资、储蓄功能的银行保险产品,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还应该对市场目标进行确定,对客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地区开发出符合区域性的保险产品,改变一张保单卖全国的状况。同时,银行保险的产品还应以价值为导向,坚持可
持续发展。目前我国银行保险产品主要集中在理财型产品上,保障水平很低,保险期限较短,降低了银行保险的内涵价值。银行保险不应该盲目追求保费规模,而要以价值为导向,加强保障型功能产品的开发,增加长期产品,改善产品结构,提高银行保险产品内涵价值,实现银行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2.销售渠道创新
在销售方面,要打破“等客上门”的传统状态,建立新的销售模式。可以尝试创新一套专业工具为客户提供各种银保业务个性化的服务,加大银行保险知识的宣传力度,积极向客户推荐银行保险产品,为客户提供银行保险咨询服务。此外,可以尝试让合格的保险兼业代理人在业余时间里销售保险产品,甚至鼓励客户帮忙宣传,对自己购买并带动亲戚朋友来购买保险产品的客户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展开产品介绍会令更多的群众去知道和了解代理的保险产品。为客户提供适合的风险保障计划和个性化服务,与客户进行更多的双向沟通,促进银行保险走出银行柜台。另外还应提高保险产品的售后服务,增强产品的质量保证,为保险产品建立一个良好的口碑,形成品牌效应。
(三)加强销售团队建设 1.加大对银保销售人员的培训
银行与保险公司应共同加强对辖内一线员工、大堂经理、客户经理和理财经理的保险产品、营销技巧、营销手段以及保险兼业代理人资格与考试的工作。提高保险兼业代理人员的准入门槛,培养保险理财人才,以促进银保业务的持续发展。明确规定保险代理人的职业培训时数和内容,培训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保险产品的特点、保险利益、投资状况、激励计划、消费者保护等。
2.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
当前我国银行保险行业内存在的违规经营、兼业代理人员的误导、欺诈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与相关的激励制度有关。保险公司单纯的追求保费的规模,以规模论英雄,对积极推销保险产品使公司的保费收入得到较大提高的保险兼业代理人员给予异常高的奖励标准,这必然带来巨大的道德问题和信任问题。保险公司应坚持规范的承保、核保、理赔程序,加强保险期间的风险防范和控制,对银行保险从业人员、兼业代理人要有严格的考核,提高保险兼业代理人的准入门槛,不要一味的以保费收入作为唯一的绩优评价指标。也不应该只有奖励而无惩罚,要有一套完善合理的惩罚规定,对那些为了提高自己的业绩而不择手段去误导、欺诈客户,影响公司信誉及形象的业务人员给予相应的惩罚。因此,保险公司应该综合考虑利润指标、公司信誉增减度、被保险人满意度等指标,建立一套科
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四)加强信息技术合作
银行保险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强有力的支持,银行与保险公司应该实现联网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效率,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立统一的操作平台,为客户提供便捷、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例如保险公司的信息部门可以针对银行的特点开发出适合银行代理工作需要的操作系统,实现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工作的电子化操作以及同银行的电子商务合作。同时,最好能够在避免银行保密资料泄露的情况下让银行的电脑网络与保险公司的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连接,令双方的客户都能直接从网上获得包括银行、保险在内的全方位的个人理财服务,购买保险产品的银行客户也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享受便捷明了的保单状态查询、保单贷款、保单更改及理赔申请的提交等服务。
(五)健全相关监管机制和完善监管环境
加强银保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保监会和银监会应建立规范化的协调联系和信息共享机制,对新出现的金融业务及时界定性质和明确监管职责归属,不断完善监管的功能划分,共同加强对银行保险业务的监管。同时,保监会也可以通过协调与银监会的关系,对能够达成一致的协调和沟通机制形成正式的规范性文件,从而以制度化的方式更好地规范保险监管部门与银行监管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完善非现场监管制度,建立相应的银行保险业务监管报表体系。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交流和沟通,讨论银行保险发展的新问题、新趋势,大力开展宣传合作,为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结束语
我国银行保险业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折时期,在国际金融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发展趋势下,我国银行与保险公司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形成银行业与保险业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完善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模式,提高银行保险业的竞争实力,促进我国银行保险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文辉,李扬,魏华林.银行保险[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2]吴定富.中国保险业发展蓝皮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3]刘华军.我国银行保险的现状及发展[J].中国保险,2007,(12).[4]李有祥.保险监管与保险发展[J].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7 [5]郭清,胡巍.我国银行保险深层次问题的研究[J].保险研究, 2006,(6).[6]黄金财.中国银行保险发展的模式选择[J].保险研究, 2006,(11).[7]王倩.我国银行保险的合作及发展[J].中国保险,2007(3):15—17.[8]王臣.浅谈我国银行保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4(5)[9]李曼.浅析我国银行保险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济南金融,2005(3)[10] 和讯保险.网址:http://insurance.hexun.com/index.html [11]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http://www.xiexiebang.com/web/site0/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ank insurance
agency
[ Abstract ] Insurance is the insurance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in the late nineteen ninties introduced from abroad a new insurance marketing mode, after ten years of development, has now become the insurance company main business system, especially the new company, the bank insurance business has greatly exceeded the traditional marketing and direct sales business.But in its rapid development, also exposed many problems.This paper on China's bank insurance agency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o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 Bank ;Insurance ;Agency
第四篇:农业保险存在问题及建议
农业保险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问题
1、农业保险发展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以及政府政策的不够完善。
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还没有一部完整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农业保险的问题。我国的《保险法》实质上是一部商业保险法,对农业保险尚未涉及。而我国的农业保险大多数是采取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同时在农业保险的实行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的问题,比如说对农业保险中的投保人的利益保护,对保险公司的保护等问题都得不到落实。因此,制定一部专门的农业保险法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了。除少了一部法律的规范之外,政府的政策扶持也是不够的,比如说,政府补贴制度的不健全,农业保险除了免除了营业税之外,其他方面与商业保险一样,国家还没有一套政策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
2、农业生产现状导致农业保险存在分散性。现行农户的农作物种植的分散性,导致保险公司及农业部门的展业、承保环节工作量较大、工作难度也较大。目前保险公司保险机构一般只能设到旗县、最低层为乡镇,且保险业成本包括燃油费等支出逐年递增,使保险公司的人员很难逐户逐项深入乡村开展保险业务、宣传农业保险,只能以村委会为单位开展保险业务,为日后的赔偿埋下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
3、农业保险经营技术落后是制约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主要内在因素。
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存在着很多的技术性的障碍:①保险责任的确定和保险费的确定都比较困难。②定损理赔难度很大。由于农业保险赔付涉及到现场查勘等环节和内容,由于由于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加之农户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保险查勘员少,于是就很难界定定损赔偿的问题。③道德风险防范难。农业保险的保险利益是一件难以确定的预期利益,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就很难分辨是不是由于人为的原因。
二、整改建议
1、加强农业保险法制建设,保证农业保险的有序进行。要完善农业保险法律体系,尽快总结各地农业保险试点工作经验,制定和颁布我国的《农业保险法》及其配套的法律法规,对农业保险的目的、性质、经营原则、组织形式、承保范围、保险费率、保险责任及国家对农险的监督管理等重要环节作出规定。对农业保险予以规范,使农业保险发展有法可依。在全国性农业保险法出台之前,各地政府也可以试行制订地方法律法规,加快农业保险的法制进程,从而保证农业保险的有序进行。
2、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投保意识。
在灾害面前如何使农民经济利益不遭受重大损失,农业保险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相结合的农业保险制度,也是我国合理运用世贸组织规则,完善农业保护体系,提高我国农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和国际竞争实力的必要措施,必须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投保意识,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农业部门、镇村干部和保险公司应深入农村中去,一边开展形象生动的宣传活动,以增强农民的保险意识,提高农险的有效需求;一边进行细致的调查,了解农民的需求,以提供出供需适路的农险险种,制定出双方都能接受的保险费率。对于农民投保自筹缴费,可以尝试将农业保险与农业补助资金联系起来,还可以从保险理赔或救灾资金中,拿出一部分出来“以险养险”,增加农业保险保费的筹资渠道。
3、加快农业保险赔偿机制建设,完善赔案系统。完善农业保险相关法令、规章制度,建立查勘理赔环节中专业仲裁机构的参与机制,积极建立科学的损害评价公估制度等,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地进行农业保险定损理赔,提高农业保险的经营质量。在农业保险档案管理中,应及时录入电子赔案档案,确保每一笔赔案落实到相应的农户,以便后期赔款兑现,逐步完善农业保险赔案系统建设。同时国家应该要加大对农业保险技术的问题的关注,保险责任和保险费用的界定,定损赔偿的界定,都可以以法规的形式规定下来,不仅可以让保险公司有了执行的依据,同时也让广大投保人有了正当获得利益的依据。
第五篇:银行保险
银行和保险公司如何在现有环境下携手合作|
内容提要:银保合作是银行业和保险业双赢的金融创新举措,在发达国家已十分盛行。但是,我国银保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作者在回顾国内银保合作的现状、揭示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就在现有金融和法律环境下,银保如何携手合作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和实施措施,以期促进这项金融创新在我国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金融市场 综合经营 银保合作
银行保险作为银行和保险的合作形式,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是在金融服务融合和金融服务一体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一种补充。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银行保险所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广泛
。欧洲银行保险的典型是法国国家人寿CNP公司,它通过银行和邮政销售的保险业务收入占到总收入的80%以上。
一、银行保险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国内银行保险发展尚处初级阶段,主要开展方式是以代理销售协议的形式在银行柜台销售保险产品,通常被银行称作“代理保险业务”,是银行中间业务的重要内容。在国内,银行保险一开始是由银行代收保险费为主要内容,2000年开始逐步开始开展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产品。在近年的低利率金融环境下,凭借销售储蓄性的分红银行保险产品,银行保险开始迅猛发展,尤其是在寿险领域,大量的寿险公司和银行开始进入并迅速拓展银行保险业务。
银行保险的发展,无疑成为保险公司保费增长的重要新渠道,受到保险公司的普遍重视。2000年占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不到1%,2001年为3%左右,到2002年猛增至17%,2003、2004、2005年的保费收入均稳定占据人身险保费总收入的25%左右。今年前两个月保费收入达261.92亿元,同比增长121%,占总保费收入34%,银行保险业务收入已经全面超过团体直销业务,成为人身保险销售的三大支柱之
一。很多新兴的寿险公司更是把银行保险作为进入市场并迅速提升保险市场份额的主要渠道,其保费收入绝大多数来源于银保保费收入。
银行保险的对银行的重要性也逐步显现。随着银行主营业务利润空间的逐步缩减,银行对中间业务越来越重视。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的银行中间业务对银行总收入的贡献多在30%以上,有的超过了50%,甚至70%以上
。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并不理想。国内商业银行一开始发展中间业务主要源自“存款导向”,即发展中间业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客户关系,稳定和增加存款,很多中间业务服务都是免费的。2000年以后逐步开始向“收入导向”发展,出现了一些
创新的中间业务,如代理销售保险产品等。据银监会发布的数据,2002年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8%,2003年达5.63%,2004年约为8%左右,虽然与国外相比
仍然偏低,但呈现稳步增加趋势。在目前蓬勃开展的银行保险中,银行方凭借客户、网点、信誉等优势占据主动地位,代理手续费节节攀高,成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如较早开展银行保险业务的工商银行,就从中受益匪浅。作为国内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早在1992年左右就开始积极与国内外多家保险公司进行合作,并将大力发展银行保险业务视为有效实现金融创新和利润突破的新型中间业务。2000年开始伴随着国内银行保险的“井喷”式发展,工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迅速。据工商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5年,工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提高很快,到2005年其境内机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至138亿元,年增幅达20%,相对2000年累计增长了5倍。相关统计显示,2005年工商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量达到了853亿元,代理保险业务收入已经达到了8.64亿元,在全行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为7.7%,成为了该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创新增长点。目前该行银行保险业务持续快速增长,业务规模稳居代理保险业务市场首位。
二、目前国内银行保险发展困境
在银行保险业务迅猛发展的同时,原本掩盖在繁荣背后的弊端日益突出。目前国内的银行保险市场远没有达到“相互渗透”、“一体化”的要求,仍然存在业务模式初级、竞争点过分密集的情况。目前银行保险的竞争进入白热化,由银行主导的银保市场环境越来越明显,由于双方缺乏深层次资源整合,银行保险产品单一,竞争的焦点多集中短期的竞争点上,例如产品价格、收益率、手续费率等。由于竞争者众多,直接的结果就是竞争过度,保险公司的利润空间越来越低,而客户的需求、银行销售能力却得不到明显的满足和提高。
是什么原因导致目前银保发展的困境?一般认为,其根源还是在我国目前的法律环境和金融环境。目前,我国实施银行、保险、证券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制度。在“一体化”经营的金融环境中,银行和保险公司同属一个金融集团公司,或者是同一个集团下的子公司,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利益都要服从集团的总体利益,因此他们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而我国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都限
定在自身的领域,不得交叉经营,也不允许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相互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利益目标上不完全一致,难免在合作时产生利益冲突。另一方面,在金融业分业经营的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金融业是优先发展银行业的思路,保险业发展的时间较短。与银行相比
较,保险公司的资产规模要小得多。
银行保险是金融一体化过程中混业经营的产物,没有相应的制度环境,银行保险难以有大的发展。因此,很多业内人士都提出,要促进国内银行保险的发展,需要首先营造有利于银行保险发展的制度环境。从长远来看,金融一体化是银行保险发展的要求
和结果,只有建立较宽松的金融法律环境,才有可能实现金融一体化,为银行业更积极地进入银行保险建立良好的环境。我国金融业以迅猛的速度在发展,银行与保险在加速融合,随着银行业与保险业一体化程度
逐步提高,银行保险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必然要求
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破除阻碍金融发展的制度束缚,不断进行制度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从而促进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
三、立足当前,放眼未来,银行、保险公司携手共促银保合作的深化
1995年颁布的《商业银行法》和2002年10月修改通过的《保险法》都以法律形式确立了金融分业经营的管理体制这一原则。考虑到我国金融业并未经过充分发展,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及风险控制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目前大规模修改金融法律体系、确立金融混业经营制度的条件还不成熟,坚持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符合我国现阶段的金融发展实际。但是,是不是在目前的金融环境下可以放弃银行保险发展,等到金融环境成熟时再去发展呢?其实不然,无论从目前金融环境的变化趋势还是我国银行业、保险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分析,我国银行和保险公司都有尽快发展银行保险的深刻动因,银行保险也被证明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银行业和保险业都需要主动抓住时机大力发展银行保险,这样才能在将来的银行保险市场上占据主动地位。
在现有的金融环境下,要想摆脱这种银行保险目前的困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跳出现有对双方长远发展均不利的市场竞争框架,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分析研究银行保险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沟通协作,共同促进银行保险的发展:
1、保险公司和银行充分利用
和整合资源优势,在既有的法律框架下,主动升级业务模式,找准并创新价值点 从国际经验看,银行保险是有较高价值的,目前在国内的内涵价值这么低,甚至被一些
保险公司视为“鸡肋”,是目前的发展模型没有产生价值。目前国内的银保发展模型,使得竞争主要集中在收益率和网点的争夺上,导致银行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谁的佣金高就和谁合作,谁的产品好卖就卖谁的产品。不打破这种行业竞争怪圈就只能停留在无休止的价格战上,就无法实现突破性增长。为此,保险公司应当避免沿用传统的战略逻辑,采用找准并创造崭新价值点的战略,主动去推动业务模式的升级更替。这就要求
双方必须寻求价格和佣金以外与双方合作关系更为密切、更为关键的价值点。在现有的监管体系下,只有少数公司能实现与银行共同组建合资保险公司,为数更少的公司才能成为金融控股集团,多数保险公司和银行最多只能发展到战略同盟的阶段,但是相比
其初级的代理关系,战略同盟所能实现的收益已经十分可观。其次,银行和保险公司都应充分研究价值创新策略, 通过合作模式和业务模式的升级更替,短期内可以分散竞争的集中度,为合作双方赢得时间来夯实基础,实现双方银保业务的稳健发展。在长期,通过不断深入合作,保险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会更加紧密,合作深化的结果就是导致业务模式的演进,从整合程度
较低的模式发展到更为高层次的模式。
合作双方还可以通过共用品牌使得资源可以进一步整合。初级的品牌策略可以是双方联名,例如保险公司与银行的联名信用卡;高级的品牌策略包括品牌联盟、专有品牌的产品等。
在销售模式上,也可以合作尝试出柜面代理之外各种创新模式,如保险顾问或理财顾问模式,即面对银行客户,将保险作为一种理财产品为其提供理财建议。还有银行电话行销模式,即从信用卡资料库中抽取客户名单,由保险公司通过邮寄信件方式将保险产品介绍给客户,并通过电话追踪并予以确认成交。
2、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合作,发挥整体联动优势
开发适销的银行保险产品,这是银行保险业务得以发展的关键。银保成功需要两个要素,客户群与销售模式。国内银行已经有很庞大的客户群体,却没有找到好的销售模式,只是以销售储蓄型产品为主,造成银保业务价值较低。在新产品的开发上,银行必须主动和保险公司联手创新,使产品能集保障性、储蓄性、投资性为一
体,以满足客户对全套金融服务的需求。对此,银行和保险公司应组成市场拓展的专家小组,对银行客户进行细分,确定相应的目标市场,根据不同需求层次的客户设计相应的保险产品。产品应该针对银行客户的细分区隔进行开发,以达到与银行享有产品充分互补的效果。
产品上双方的合作可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由保险公司根据银行普遍的销售对象,结合保险产品自身的区隔,针对银行的业务特点,细分出各类客户,如储蓄存款客户、贷款客户、信用卡客户等,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虽然缺少银行的实际参与,缺少特定银行的针对性,但开发出来的产品也可具有普遍的适应性。第二个层次是银行参与到产品开发的过程,把该银行特有的销售对象、销售习惯等特点融入产品特性中,有效地实现产品的互补性和不同银行的专属性。
3、双方在银保的后援支持方面加强合作,全面提升银保合作水平
(1)双方加强培训合作。培训是保险行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也是目前银保合作中银行需要充分重视的。保险公司应根据产品和销售的特点对银行职员进行悉心培训,同时,把握住银行建立“理财中心”的机遇,为银行职员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知识培训,并从中渗透保险营销理念。这样的培训可以使得银行职员更全面掌握金融知识,同时由于逐步了解并认同保险营销文化,在销售过程中更具主动性。
(2)要在保险公司和银行之间建立一套运作顺畅的行政管理系统,保证销售过程中以及随后的客户服务能够到位。行政管理系统,包括开发适合银行保险需要的业务处理系统,为银行保险工作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平台。除此之外,保险公司和银行可以合作建立动态、持续的监控系统,定期评估销售的变化,把握市场机遇,这有助于保险公司和银行共同提高各自的业务运作水平。同时还要把客户服务纳入双方的行政管理系统。保险公司和银行必须理解顾客的需求,在客户细分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客户服务。如双方根据客户状况共同制定综合理财产品计划,让客户享受真正“一站式”的金融服务。保险公司可以协助银行拓展业务范围,提升服务意识,提高客户留存率。
(3)共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银保发展的初级阶段,需要有足够的激励引导银行职员主动销售保险产品。当然,激励是一把双刃剑,短期内能推动销售,长期可能损害业务发展。所以,在长期内,双方应该把激励与培训结合在一起,运用“软”激励,例如提供资助让业绩优异的银行职员参加高级金融理财课程,或者资助他们考取有关认证等,辅助他们进行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而非简单地给予金钱、旅游等“硬”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