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中国教育的思索
美术教师:刘军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逐年迅猛增长,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但伴随而来的是奢侈的消费和极大的浪费。还有,我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贫乏,国民的道德素质逐年滑坡。这是我们都看得到的。国内,无视道德的行为举止举不胜举,事例随处可见,并且,走出国门旅游的国人的不文明举止在国外也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我们不得不思考:
一、我国的经济增长还会持续多久?
1、中国经济像是一个服用了兴奋剂的世界冠军,银行通过浪费居民储蓄来推动经济增长。
2、高投资水平、高资源消耗、高浪费、高污染和低效率,使得经济成就的代价越来越高。
3、中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工人的超低工资。
4、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目前占世界GDP的约5%,然而却消耗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煤炭、钢铁和棉花,以及将近一半的水泥。所以,三十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榨取性的过度消耗甚至浪费的基础之上,并往往以牺牲环境和牺牲后代的机会获得。在经济发展和获得经济利益时,不道德的行为越来越多。地沟油、人造化学食品、过多的使用化学试剂为迫使水果等食品的迅速生长。食品可以分为一、二、三等级价格,甚至救命的同样的药品也要分出个一、二、三等级价格。
二、国民的道德素质为什么滑坡,精神生活为什么越来越贫乏? 前温家宝总理曾痛心疾首地指出: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 1
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在这个人欲横流、金钱至上、浮躁喧嚣的年代里,只要我们的良知还没有泯灭,神经依然敏锐,你就会时时刻刻体味到在我们的精神领域,在人们的道德、伦理方面发生的种种病变——诸如政治生活中的腐败、贪污、渎职、卖官买官;经济交往中的制假贩假、走私贩私、不讲信用、恶劣竞争、坑蒙拐骗;公共生活中人对人的陌生、冷漠、隔膜,对他人不幸的残忍、麻木等等都给人留下世态炎凉、人心不古的感慨,它使一颗颗敏感而天良尚存的心灵在刺伤中颤抖失望,也一点点地侵蚀着、戕害着、败坏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魂魄。
难以想象,一个在各个领域都不遵守公共的道德、伦理、规范,没有共同权威的约束,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私德、行规盛行的社会会是健全的。在物质繁荣、经济发达的背后潜伏着国民道德、伦理的危机,而这种精神上、灵魂上的危机更深刻,也是更大的隐忧。”①
我们从事教育的人,是不是该深刻的、彻彻底底的、认认真真的反思我们的教育了?我们的职业操守是什么?我们的言行举止对学生造成哪些影响?我们给学生都教了些什么?
“学校教育在学生道德发展中的缺位。其一,升学竞争的压力使学校将对学生教育的重心都放在了知识的授受上,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其二, 德育智育化!,德育往往被
简化为道德知识的传授和道德规范的掌握,违背了人的道德素质发展的基本规律,造成了学校德育的假!、大!、空!。其三,学校与社会的升学、选拔机制在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时评价指标忽略道德素质的发展,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起了不良的导向作用。其四,由于教育法规不健全,学校在教育和学生安全方面承担着太多超出学校能力的责任和义务,使学校为了规避风险而取消了很多校外教育活动,关起门来搞教育。这在很大程度上屏蔽了学生道德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应有的联系,也使教育方式单
一、效率低下。总之,由于学校教育在学生(未来的国民、社会活动的主体)道德发展中起着导向和规范的作用,学校教育在学生道德发展中的严重缺位必然会对国民道德素质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任何降低教育(此处指学校教育)的有效性的东西,任何打破各种关系模式的东西,都将从根本上威胁到公共道德!”②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儿童道德发展中的缺位。其一,伴随计划生育政策的独子化趋势导致亲子关系变化,家庭结构从原来的以老人或家长为中心转为以孩子为中心,一方面削弱了长辈作为孩子道德榜样的权威作用,另一方面,被宠溺的孩子往往缺乏责任感、自我中心、规则意识差等。其二,社会竞争的加剧,使得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发生变化,父母往往把自己未能实现的人生抱负以及对社会竞争压力的认知等都糅合在让孩子不停地学习各种技能、上各种班、接受各种培训、考各种证的教育中,家庭教育越来越功利,剥夺了很多孩子接触社会生活、融入社会生活、获得道德经历和道德体验的机会,使得孩子的道德发展之树成了无根之木。其三,由于社会竞争和社会压力,遑论城乡,中
青年的父母们不得不为生计奔波忙碌,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大大减少、方式越发单一,甚至出现了很多难以得到父母亲亲自教育的留守儿童!当代中国父母亲对孩子道德素质发展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家庭作为人生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本来是一个人道德素质发展的重要而基础性的影响因素,家庭教育一定程度的缺位也是当今国民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个体层面的因素在个体道德素质发展的早期阶段(社会化初期),有相当多的因素影响着个体道德素质的发展。主要的如:其一,应试取向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过度功利化,学校、家庭在教育、评价等方面忽视了儿童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发展并同时对个体产生了错误的导向。其二,由于社会失范、竞争剧烈、学习压力大导致了学校、家庭对儿童青少年的过度保护,他们基本在家庭、学校这样较为单纯的环境中成长,社会参与少,较少置身真实的道德情境或道德冲突,空有被灌输的一些道德知识,没有道德体验,意志得不到锻炼、行为上没有落实,道德素质难以真正提高。其三,在当今的信息社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缺位使社会上各种各样、良莠不齐的信息涌进青少年生活的世界,自制力和判断力的缺乏,使他们很容易成为那些 假!、恶!、丑!信息的受众,成为一些似是而非的道德说教的俘虏,在一些不良的诱惑或教唆下走向道德发展的歧途。可以说,个体在道德素质发展早期阶段的一些问题和障碍,是导致个体道德失范的直接原因。” ③
关于筹办艺术特长班必要性及生源问题
调查报告
第二篇:对中国教育的感悟
对中国教育的感悟
对中国教育的感悟
本文转载自开心《对中国教育的感悟》“中国状元”在美国读完本科后对中国教育的感悟
今天接到一个妹妹的电话,她刚查到了高考成绩,问我明天填志愿该填什么专业,她爸爸说金融工程好,以后去银行就业,收入稳定,要不要报金融工程?
我要怎么告诉她呢?我自己为了选择我的专业花了一两年的时间思考,到现在还没有给我自己的职业生涯下一个定论,我怎么样告诉她在一个晚上的时间里快速地判断学什么专业好呢?
中国的教育就是这样,中学时代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不知道各个专业到底是什么意思、社会上各种职业到底意味着怎样的工作状态、他们到底擅长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终生的追求是什么,统统不知道……于是就在高考分数出来之后的某一晚在饭桌上和家长合计了一下,就胡乱报个金融、报个计算机、报个会计……可是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可以在饭桌上花一两个小时决定呢?
我决定整理一下电话里的内容,这些是我在美国四年对大学教育的很多思考,这一阵子一个接一个的社团听到我的讲座邀请我去讲梦想、讲经历、讲选择,受之有愧,因为我毕竟没有那么多超出同龄人的见解可讲,但我又十分迫切地希望更多处在迷茫中的学弟学妹们得到一些正能量,面对压力和挑战更加坚定信心,去做最好的选择。
那么,我干脆写成一篇文章吧。也许在填报志愿这些日子不经意间转发到某位大学新生的手里了还可以给人一些启迪。当然啦,我不是教育学专家,一家之言,有些偏颇的观点还望指正。
一、成功的人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首先问她:你想做一个成功的人吗?她迫不及待地说:想!我说:那我告诉你,所有成功的人,无一例外,都在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如果你不喜欢金融,但是觉得金融好就业就填报金融,那大学四年会非常的难过,工作之后会觉得压力特别的大,生活质量也不高。
但如果你认为你真心的热爱画画、你可以不知疲倦地研究地图、谈到各种美食的烹饪方法就会眉飞色舞,那很有可能你就应该去学美术、地理或者烹饪,并且很可能会取得了不起的成就。哈佛大学的校长Faust曾在毕业典礼上说:你可以选择你的退路,但人生很长,先去做你最热爱的事情,不要一开始就选择退路。
对!人生还很长,即使你现在已经中年了,只要目标坚定,都是可以重头开始的!美国人一般会转行很多次,这也是他们反复探索自己兴趣的一个过程,但是一般对于东亚人来说,重头开始总被认为是特别困难而且丢人的。大家知道折纸原理吗?
50年可以奋斗的人生如果是50张纸叠在一起,就只有几厘米厚,但是目标坚定的人,50年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在生活,那么50年之后的成就就像一张无限大的纸折叠了50次一样厚!一张纸折叠50次之后一定会很厚吧?但你绝对无法想象,它的厚度竟然可以从地球伸到太阳!
那我们现在来想象,为什么有人一辈子对人类的贡献微不足道,有的人却可以改写人类的历史呢?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当然了,这个不适用于没有成功野心的人,很多人就是喜欢安逸的小日子,那随波逐流地选专业、进体制,也未尝不可。但是我想说,社会永远都只有绝对的上游和绝对的下游,和一个正在缩小的的中游,中国的经济脉搏一刻不停,而社会阶层在固化,不进则退的河流里,是容不下一条小船舒适地游弋的。
说到选专业这个事情,我认为就先不要考虑好不好找工作了,反正不好找!今年大学生只有30%不到能找到工作,再说,找工作跟专业不相关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肯定会有人说,那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办呢?挣不够钱买不起房丈母娘看不上娶不到老婆怎么办呢?其实这些不是本文想要讨论的范围,但如果允许我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的话,我觉得找不到工作的意思是说找不到好工作,但是即使是工地里的工作都可以至少让自己有饭吃啊,如果梦想够坚定,就能体会到一边流浪一边作画的乐趣,就不会把当下吃的苦看得那么重了。我相信好姑娘会欣赏有梦想有志气的男生的,喜欢这篇文章的人很多都是有能力有野心的人,我相信你们不会连自己都养不活的。
我高中是理科,我一直有种从政报国的念头,于是看着很多领导人的简历,感觉应该去学理科,于是大学也继续学习电子工程(真是一个很奇怪的逻辑,好在现在的领导人都开始变成文科出身了)。我修了很多的数理化,结果发现那些课学起来过于简单(可能是国内高中基础打得好),慢慢地越来越迷茫——我花了这么多的时间,付这么多的学费,到底要来美国学什么?我不想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念完大学的四年,最后像大多数华盛顿大学工程系的学生一样去微软、英特尔找个舒适的工作——我接触过这些公司里的一部分工科男,社交圈子非常的窄,每天和程序打交道,以至于英文都说不流利了(当然啦,真心喜欢这个行业的肯定也不少的)。我跟学校提出要休学,于是我去了中国的西部各省,开始穷游欧洲,后来决定要学社会科学——经济学和国际研究学。
可是在国内可等不得!读了一年多发现不喜欢了再转肯定是很困难的!我们还是先问问自己,本科学习到底意义是什么?英文里,之所以有undergraduate和graduate的区别,是因为西方人觉得研究生才算是真正的大功告成,本科只是打个基础而已。美国上层家庭的子女爱去文理学院,就是因为那里的基础打得好,什么基础呢?人文基础!
美国富人总觉得金融、计算机、工程、医学这种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是中低阶层的孩子还有很多亚洲人爱学的,他们的孩子以后要做高管,要去政府,就必须学英文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政治、法律这一类的富人才敢学的专业,因为本科毕业不用急着养家糊口,还可以体验几年社会,再继续深造,接着进入商界和政坛。(这里是我与很多美国人交流之后的一个不具权威性的总结,并不代表对任何专业的否定,还是那句话,不管是数学、医学、工程等等,都是有价值的专业,你必须去学你热爱的东西。)中国的富人们也开始慢慢转变思维了,开始避免让孩子选择会计、工程等类似技校也可以学到的专业,而让孩子接受更好的人文教育。
二、千万不要继承父母不成功的思维模式
前些天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个银行的人力资源经理写的面试大学实习生的感悟,说进银行的四类大学生特征明显:机关子弟、商人子弟、知识分子子弟和农民子弟。父母是公务员或者国企职工的,一般会搞关系,做事儿的时候爱耍小聪明;生意人的孩子显得自信而且做事认真;父母是知识分子的总显得有点傲气,不合群;农民的孩子不太爱说话,情商不高,但是做事勤快。
接着作者说,最受欢迎的商人子弟一般都能留下,机关子弟有关系,也可以,知识分子子弟和农民子弟一般都很难留在银行。
每个人的父母都会不知不觉地把他们认为最正确的一套是非观和为人处事的办法教给孩子——如果他们认为不正确他们也不会那么干——结果就是孩子们完完整整地接受了父母的思维方式,造成了很多人一辈子辛勤工作却仍然无法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我认识的大多数同龄人,都处在父母粗暴的人生规划之下,从小学这学那是父母决定的,选什么专业上什么大学是父母决定的,大学毕业马上读研究生或者考公务员是父母决定的,跟哪个女生在一起也是父母决定的。那人生到底还有多少是自己的?大多数的美国学生都不会在本科毕业之后立即读研究生(少数数学、物理等理论科学除外),而是进入社会体验个几年或者十几年,甚至有人在没进入本科或者刚读了一两年之后中断好多年去做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们总是认为带着经验阅历进入研究生院才能学到更多,在职业生涯里遇到一个学位造成的瓶颈了再去取得那个学位更有目的性。这样一来,他们可以尝试很多领域,真正知道自习喜欢什么之后,再带着自己工作中的实战经验去听课,真是把读研究生的时间和钱花在了刀刃上,再看看我们中国,一窝蜂地读研大军,非常的盲目,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学到这样的学位如果以后再找一份跟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将会是怎样一番感受呢?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可以去做做职业性格测试,或者多接触各个领域的成功人士(比如参加各种论坛和聚会),听听他们的成长轨迹,也可以禅修、去休学、去打工、去旅游,让自己的内心走出喧嚣的环境,听清楚内心的呼声到底是什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再去读书,再去花时间培养自己那一方面所需要的所有素养,而不是相反。
好在,还是有人敢于去冒险,敢于挑战常规,去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去为了教育的理想建学堂,还有人耶鲁毕业去当村官,这些都是了不起的尝试,虽然在美国人看来可能都是身边随处可见的例子,但至少中国的90后们开始了对常规的挑战,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对于父母的建议,很多当然都是宝贵的人生经验,但不要在自己独立思考判断之前就全盘照收,除非你不想发展得更好,只想复制你父辈的人生轨迹。父母永远都是为你好,没错!但是父母永远都不知道什么选择对你最好!做为司机的你,做为棋手的你,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自己手握方向盘、自己谋划大的棋局,而不是和父母一起握着方向盘、在争吵声中落棋……
三、大学,不仅仅只是学好专业那么简单
在美国的大学毕业要求里,每个学生通常都必须修满定量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课程,这三个领域也是构成一个人知识系统的基本分类,如果任何一个人,没有在这些领域有过较好的教育,都很难称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所以,不管你学的专业是什么,都去关心政治、历史、经济、法律、哲学、地理、天文、生物、数学、美术、音乐这些学科吧,为什么犹太商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人?因为它们对待各种学科的知识贪得无厌!据说犹太商人聚会的时候不怎么爱谈生意,话题通常会非常的广阔。一个人的视野决定了他的高度,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一个多好的领导,其实你永远都不知道哪一天某一门知识就会在一个重要的时刻派上大的用场!乔布斯不就是从他感兴趣的大学书法课中获得苹果独创字体的灵感的吗?
很多人都在花很大的气力提高自己的GPA,这样固然是好的,但是大学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啊。从一个懵懂的高中生,到进入职场,我们需要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还有好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领导能力(包括演讲能力、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你是否敢于挑战权威,永远保持冷静客观?尤其是在国内上学的学生们,更应该特别小心地呵护自己的批判性思考能力,以免遭到扼杀,否则将造成非常大的遗憾)、写作能力、社会责任意识、职业素养……其中的每一项都非常的重要,而且是很多大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还严重欠缺的。
既然如此,那就好好地利用大学四年的时间吧!给自己一个阅读和锻炼的计划;去勇敢地开口和陌生人交谈,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了解他们的故事;去积极地参与几个有意义的社团,或者组建一个自己的社团;去旁听各类入门的课程,打开自己的知识面;去逼自己跳出舒适圈,不要交那么多的酒肉朋友,独立地应对挑战,并且和优秀的、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吧;去打工、实习、省下零花钱,去旅游和探险吧!
前些天我参加了一个活动的面试,被问到在美国的大学四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了一会儿,觉得是包容二字。我尽量避免过多和中国学生“扎堆”,花了很多的时间,去理解华大里的国际学生们背后的文化,去感受基督教、天主、摩门教徒们的信仰,利用交流访问、会议、采访、背包旅行各种机会,去到20多个国家,认识当地的人,感受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我认为避免“文明的冲突”需要包容的公民和包容的国家,增加对整个社会和世界格局的认识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顺便说一句,去很多国家不需要很有钱才可以做到,很多人可以一分钱不带,靠coachsurfing和打零工环游世界。你可以有一百个理由不去做,但如果要去做,那只需要一个理由,就是你真的想!
去年在东京UNIQLO实习的时候,亲自面试每一位实习生的总裁柳井正曾一度是日本首富,他年轻的时候在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专业背景,他具有非常独特的视角和眼界。他不喜欢看人的简历,常常会问:你是哪里人?父母是做什么的?你曾经在哪里生活过?你童年的时候做过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他试图去从文化和价值观的角度去理解一个人,因而会比别人看到的更深刻。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大家需要多接触人、多关心时事、多认识世界。有容乃大,包容让人成为更出色的领导者。
四、做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对自己没好处
现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流行说“感谢室友四年的不杀之恩”,其原因就是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机制让我们一直参与非常盲目狭隘而且没有意义的分数攀比,导致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出现了严重的扭曲。生理上的教训就是现在学生的体质的严重下滑和近视的大规模发生。心理上,学生开始为了自己的一点点利益不择手段,甚至杀害自己的同窗好友,还有更多的人为了一些情感上的问题选择自杀!什么样的问题值得我们牺牲生命的代价呢!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说:我们的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我们的教育体制,正在培养大批这样的“有毒的罂粟花”。
已经进入到大学的各位,肯能深有体会,身边很多人是这样的吧!他们真的很聪明,有手腕,为了自己的保研、留学、奖学金、竞选真的可以不择手段。我在美国的体会是怎样的呢?我的国际研究课上有不少同学,他们在朝鲜进行过食品援助,他们积极地为无家可归者筹集物资善款,他们去非洲帮助难民解决用水问题...这些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真的让我倍受感动,尽管很多人是出于自己的信仰去实现他们的善举,但不管信仰如何,这样的力量指引着人们做真、善、美的事情,我们的社会就还有希望。我在云南看到干海子村的小孩儿们一年只能洗一次澡,几乎完全过着原始人的生活的时候,深深地不明白为什么同一个国家的教育可以差得那么远。我们这边有很多人为自己没考上一本苦恼,那边的孩子上不上得了高中都是个大问题。
我总是在想,我去做公益,你们真的就觉得我不懂为自己捞利益那么傻吗?人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快乐,我们的任何一个举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自己快乐,要么直接取悦自己(比如游戏、吃喝),要么避免让自己陷于不快(比如赔偿、减肥)。但是你们想过人的终极幸福来自于哪里吗?人的终极幸福感来自于感觉到被爱和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如果不去亲自参与公益,不去亲自帮助那么一两个人,我想这样的给予所带来的幸福感,是没有办法体会的。正是因为这种对于最伟大的幸福的追求,才会有屈原、鲁迅、南丁格尔、甘地这样的人像灯塔一样照亮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这样的幸福,可不是豪华的汽车别墅和万贯财富可以比拟的。
我一直很厌恶各种在网络上炫富的行为,一方面,这样的人没有思想,只有继承的一些财富和挥霍的暴发户习气,另一方面,我们的国家这么的积贫积弱,人均收入在非洲都只能算中等啊!你们知不知道,我们今天所拥有的生活,没有饥饿、战争,拥有住所、洁净的饮用水、充足的粮食,是多少人做梦都在渴望的生活啊!如果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某个角落,也许就在印度或者非洲,每四秒钟就有一个不到五岁的孩子因为贫困而死,你还会忍心浪费粮食吗?你还好意思去炫耀自己的包包和汽车吗?收入分配还这么的不公平,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炫耀自己的很可能是不法所得的财富?施比受更有福,去关心一些更大的事情,去帮助别人吧!作者:郑人元
第三篇:对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几点思索
对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几点思索
2006年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后,机关单位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事业单位逐步建立了宏观上注重公平,微观上体现激励,关系合理,秩序规范的收入分配制度。对稳定和发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队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年又逢机关正常晋升调整工资,为大家所关注,现就现行的工资制度跟大家做一些交流和探讨。
一、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正常晋升办法
(一)机关公务员工资正常晋升办法
一是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工资档次。根据川人办发【2008】15号文规定,从2006年7月1日起,公务员考核累计两年称职及以上的,从次年1月1日起在所任级别对应工资标准内晋升一个工资档次。下一次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工资档次变动的当年起重新计算。
二是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增加工资。从2006年7月1日起,公务员考核累计五年称职及以上的,从次年1月1日起在所任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下一次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考核年限,从级别变动的当年起重新计算。2010年将是公务员第一次正常晋升级别。
三是级别工资滚动晋级。根据川人办发【2007】176号文规定,公务员按套改办法重新确定级别后,自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凡考核称职及以上并达到级别工资套改表规定年限的,可从达到规定年限当年的1月1日起晋升一个级别,级别工资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这部分人员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的考核年限从级别变动的当年起重新计算。
在一年中同时要晋升级别,又要晋升档次的,先晋升级别再晋升档次。
(二)机关工人正常晋升岗位工资
根据川人办发【2008】15号文规定,从2006年7月1日起,机关工人考核累计两年为合格及以上的,从次年1月1日起晋升一档岗位工资。下一次按考核结果晋升岗位工资档次的考核年限,从工资档次晋升的当年起重新计算。
(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薪级工资
根据川人办发【2007】169号文规定,从2006年7月1日起,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员,每年增加一级薪级工资,并从第二年的1月起执行。
(四)退休人员正常晋升退休时工资重新计发退休费
根据川人办发【2008】15号、川人办发【2007】169号文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当年退休,但按考核规定参加当年考核评为称职(合格)等次及以上的,如符合按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岗位)工资档次规定,从次年1月1日起,以本人退休时的级别(岗位)工资档次及工资标准,按晋升一个级别(岗位)工资档次的金额计入基本退休费基数,重新按比例计发。
二、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日常变动办法
(一)职务(岗位)变动后工资变动办法
根据川人发【2007】29号、川人发【2007】49号文的规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职务(岗位)发生变动,工资待遇按下列政策执行:
公务员晋升职务后,从晋升职务的次月起执行新任职务工资和相应的级别工资。原级别低于新任职务对应最低级别的,晋升到新任职务的最低级别;原级别在新任职务对应级别以内的,晋升一个级别。级别工资逐级就近就高套入晋升后级别对应的工资标准。
技术工人晋升技术等级(职务)后,执行新任技术等级(职务)对应的技术等级工资标准。技术工人晋升技术等级(职务)后,岗位工资逐级就高套入晋升后的技术等级(职务)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变动后,从变动的下月起执行新聘岗位的工资标准。在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之间变动的,薪级工资按新聘岗位比照同等条件人员重新确定。
职务(岗位)变动后的工资,均从职务(岗位)变动的次月起执行。
(二)因工作调动,工资发生变动
主要是涉及到是否享受艰苦边远地区及国贫县高定工资,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补贴的问题。根据川人发【2007】8号、川人办发【2006】360号文件精神,从非艰苦边远地区或非国家贫困县调入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贫困县工作6个月以上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高定一至二个级别(岗位或薪级)工资档次,从调入之日起执行。在艰苦边远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满15年,从艰苦边远地区调入非艰苦边远地区的人员,高定工资予以保留;在艰苦边远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低于15年,从艰苦边远地区调入非艰苦边远地区的人员,高定工资及津补贴从次月起取消。
(三)因荣誉奖励,工资发生变动
根据川人发【2006】46号、川人发【2006】47号文件的规定,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或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国务院决定给予奖励晋升工资档次的,高定二个级别(岗位或薪级)工资档次。
被授予国家部一级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由国家主管部委与国家人事部联合发文给予奖励晋升工资档次的;被授予省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由省人民政府明确给予奖励晋升工资档次的,高定一个级别(岗位或薪级)工资档次。
(四)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高定工资
根据川人发【2006】47号文件的规定,经人事部选拔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按国家有关规定,原高定一至二个职务工资档次的,在套改工资的基础上相应高定1 至2 级薪级工资。
三、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本工资收入占公务员整体收入的比重偏低,工资制度缺乏透明度。现行公务员工资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低工资、多补贴”。我地区公务员的基本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之和)在其工资收入中所占比重低于二分之一,有的仅占三分之一或更小比重。同样是公务员,所在行业不同,收入差异也很悬殊,导致地区和行业之间工资缺乏透明度,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二)现行工资制度设计缺乏补偿和激励机制,不能充分发挥公务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现行的工资制度实行的是同级同酬制度,虽然平衡了不同地区之间公务员的基本工资,但客观上却难以体现不同职位公务员承担的工作、责任和风险等实际存在的差异,淡化了业绩激励机制,违背了按劳取酬原则。如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所承担的责任和工作量不能同日而语,但以乡科级副职为例,全年工资收入只相差240元,形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格局。很难发挥工资的补偿和激励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公务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基层公务员适用的级别工资级数较少,不符合收入分配制度发展的方向。据统计,目前我国公务员队伍60%在县以下基层单位,92%是科级以下人员。由于受到机构规格和职位数量的限制,尽管整个公务员的级别工资分了27级。但绝大部分基层公务员,尤其是县乡两级公务员能够适用的工资等级仍然较少,这就造成大量公务员的工资处于金字塔底层的状况。由于大多数基层公务员很难得到更多的行政级别或职务晋升,导致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尽管承担着具体实施国家政策的工作,但他们的贡献和价值在工资水平上却无法得到充分体现。这种情况必将强化基层公务员队伍中的“升官发财”意识,同时,还会产生在特定的环境下,一部分公务员会为了谋求职务晋升而不择手段。
(四)津补贴政策不配套、不透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标准虽然是全国统一,但由于各地区各行业财力不同,各地执行不同的规范性津补贴,这使得不同地区的同级公务员之间,同一地区不同行业之间,实际收入差距较大。另外,“规范性津补贴”发放的对象为公务员,对事业单位人员和机关工勤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尚不明确。从事同样的工作,待遇迥异,事业及工勤人员情绪波动,存在不稳定因素,不利于工作的整体推动。绝大多数单位为了公平对等、一视同仁,坚持按公务员最低级别标准参照执行。但这部分经费全靠单位自筹,单位经济压力大增。
四、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清晰、透明、规范、合理的公务员工资结构。必须充分体现基本工资、津补贴和奖金在公务员薪酬结构中的地位、性质与作用。基本工资在工资结构中应占主导地位,是工资结构的核心部分,是按劳取酬的重要体现。津补贴是工资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国家规定的津补贴、省以下规范津补贴及改革性津补贴(如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它解决的是公务员正常生活、工作所需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奖金是工资结构的重要补充,它是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公务员、公务员集体,依据规定给予的奖励。应对公务员基本工资、津补贴及奖金在工资结构中占的比例加以规范,其中基本工资应占主体,即为60%左右。合理确定他们之间的比重,建立一个清晰、透明、规范、合理的工资结构意义深远。
(二)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逐步引入绩效工资制度。综合考虑公务员工作职责、工作能力、工作实绩、资历等因素,保持不同职务、级别之间的合理工资差距。也就是将公务员的工作表现与工资紧密挂钩,工作成效越显著,工资收入越多,以充分发挥工资的激励作用,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绩效工资制度的建立,一方面,在满足公务员正常的自利心的基础上,引导、提升公务员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激发公务员的进取心和工作动力,提高公务员的公共服务和工作绩效。
(三)公务员工资应适当向基层倾斜。为鼓励广大基层公务员安心本职工作,应适当增加县以下基层公务员所对应的级别数量,基层公务员可根据工作年限以及个人绩效得到级别的晋升,从而获得相对更高的待遇,这样有利于公务员队伍的稳定。也就是说,即使没有职务的升迁,他们仍然可以通过努力工作获得更高的级别和相对更高的待遇。有利于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有利于公务员队伍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四)建立科学规范的津贴补贴调控机制,制定符合事业单位和工勤人员现实需要的津补贴制度。一是需要充分考虑公务员的实际利益,合理确定津补贴标准,着重建立科学规范的调控机制和制度平台,逐步将不同地区、行业津贴水平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使各行业之间的津贴补贴水平大体相当。二是尽快完善事业人员、工勤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稳定人心,公平待遇,财政保障,减轻单位压力。三是对“规范性津补贴”要极早纳入法律层面加以规范和界定,这样才具有刚性和约束力,执行才有力度。
第四篇:对班主任工作的思索
2、抓两头有时不一定会促中间,反而会造成两极分化,只有对每个学生给与关心,学生才能全面进步。
3、班主任要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让每个学生的优点在班上亮起来4、利用学生的自尊心诱导学生是教育学生的一个好办法。
5、班主任应是班干部的谋士,6、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好班干部。
7、班风的形成来自班干部,班干部的作风来自班主任。
8、每一个班会都应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
9、班主任是综合老师,他要学会关心学生全面。
10、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一定是优秀的班主任,但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是一个优秀的教师。
11、没有班级活动的班级,班主任不是一个有创造力的班主任。
12、班上出了问题,班主任的要做的首先是冷静地分析自己。
13、班主任应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成长档案,为班级建一个班史。
14、谁能让学生成功地管理自己,谁就是成功的班主任。
15、优秀的班主任善于培养优秀的班干部。
16、不要在学生面前表白自己的辛苦,那是你应尽的责任。
17、没有能力的班主任训斥学生,有能力的班主任表扬学生。
18、班主任让学生改正缺点的最好办法是不给他的缺点产生创造条件。
19、班主任家访的目的不是告状,而是让家长帮助自己找到让学生改正缺点的方法。
20、班主任应学会教育家长。
21、在班主任面前没有一样的问题、一样的学生、必须采用不一样的方法。
22、班主任的行为能感化学生,学生的行为就能感动班主任。
23、管理学生的办法不仅要在自己头脑中找,还要在在学生头脑中找。
24、班主任应坚信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因为学生的背后是家长,家长的背后是社会。
25、谁善于运用学生的智慧,谁就善于做班主任。
26、班主任应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项事业。
27、只要班主任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错误,学生就会在班主任面前勇于承认错误。
28、班主任不应在学生面前提别的学生的缺点。
29、学生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的方法。
30、班主任的魅力来自他的语言和工作方法。
31、班主任应努力给每个学生创造一个展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32、学生常有改造社会的愿望,班主任要教育学生改造社会首先要从改造自己开始。
第五篇:对中国教育的感想
看过这样一则报道,说是一个教授在某市做演讲,他演讲的主题是“全球化条件下的家庭教育”,除了说一通理论外,他还讲到了留学,并用了很多的时间回顾了中国留学生的历史,并反复强调了诸如19世纪,一批少年留学生远赴重洋和后来他们对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贡献这类例子,他只是为了证明一个观点,对留学低龄化不必大为惊诧。全场的人都给他鼓掌,就有一个小观众,他提出了一异议,而且在教授还没有讲完,他就提出反对,全场一片哗然,他提出了另一类观点,就是说,很多少年留学生到国外水土不服,生活无法自理,不但学不到知识还染上了坏习惯。这个孩子的话还没有讲完,他父亲和当地的教育局局长就去责备孩子,而教授一再说明,让孩子把话说完,这个孩子的父亲和一些工作人员硬是把孩子拖出去,最后这个孩子以跳楼相威胁,才把自己的观点讲出来,而这个孩子则被学校当场开除,回家后这个孩子的父亲将他是一顿毒打。孩子是受伤了,他的声音也被这些大人们所淹没啦,观众最后不欢而散,都一笑而过,但留给我的却是对中国教育的思考,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是政府一直在解决而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作为一名在这种体制下长大的学生,在这里我也想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中国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体制上的问题,同时也与中国的人的传统观念有着千丝万褛的关系!第一中国学生没有明确而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动力,就是为了考个好成绩,是做给别人看的,这个主要是观念所引起的问题,第二,中国的教育把人脑打造成电脑,所有的东西都是有一些操作规程,没有任何思考,总是强调应试教育,却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塑造能力。所带来的效应是一个个只会作题,却不会做人的学生。第三教育与生活脱钩,很多学生可能学习很好,却与生活一窍不通,思维老化,善于学习已有的知识,不善于创造新的知识,这都是教育体制的问题。
好奇心和想象力是人类一切创新发明的源泉。丧失了源泉就意味着落后。但中国的传统教育培养的却是记忆力,什么东西都需要背诵,都可以把那篇文章倒背如流,可是大部分学生不懂得其中的真正内涵以及其中的深刻哲理。而且一些习题更是五花八门,让人摸不着头脑,什么东西都可以套用一些公式来计算,而一些较难的题目,都让人费尽脑汁,而我们的高考大都是类似的题目,没有一些新意,使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千篇一律的题海战术,而对于素质教育关注的少之有少,在一些地区开设的道德教育课,也只是摆设,也没有人正规的教师来教,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这也就使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只会一些理论,一点也不懂实践的原因啦。对一个学生好坏的评定标准竟然是这个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真是一大悲哀啊!
另外孩子只要在课堂上对老师所讲的问题提出一些异议,就被认为是另类,说是这个孩子不好好的学习,挑战教师的威严,学校则会让把孩子的家长叫来,胡乱一通的批评,让孩子没有任何想象力,再也不敢有什么想象力(http://www.xiexiebang.com),有些疑问也只能放在心里,久而久之都麻木啦,不会再对一些新事物产生兴趣,也就丧失了创造力。其实我觉得教育更应该以人为本,只有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尊重,在学习中他们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开发和增强。在未来的岁月里,中国才会不断涌现世界上最优秀的各色人才。
中国的学生从小就被强迫着去学习很多东西,在孩子还正处在玩耍的年龄,给他们报了那么多班,学习舞蹈、学习钢琴、学习书法等之类的,我还是在想一个孩子能有这么大的消化能力吗?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孩子怎能有创造力,所有的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去打造孩子,而没有去听孩子的心声。总觉得义多不压身,但得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另外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不知道为什么而学的,努力地盲目的学,仅仅是为了考出个好成绩,以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还有同学的羡慕。就这样,慢慢地在学生的意识中就形成了这样一种错误的学习意识,为了考试而学习,为了虚荣而努力。最后就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下降。
据报道,一些小学、中学在大搞教师聘任制,聘任的主要标准就是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怎样提高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就得想方设法加重学生负担,延长学习时间。这同我们现在正在开展的减轻学生负担,推行素质教育是根本冲突的。中国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的弊端将直接影响中国未来的发展。
每次望着路上学生们那被厚重的书包压的佝偻的背影,心情十分沉重。因为‘分数效应’谁也无法抗拒,孩子从小就背起了厚重的书包,他们背的是学校的希望和父母的期望,等到他们经过书山学海的洗礼终于熬成人才之后,他们回忆他们的童年大都是灰色的,这完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惯性所致,中国从秦朝时期就被儒家思想所垄断的国度。儒家思想的本质其实和宗教有些类似,它们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传播,主张和为贵,一切都是顺从。因为孔孟文化传播的需要,所以就有了中国的传统教育,也就是中国现在的教育就是单一的由教师传给学生,而学生必须无条件的接受。
现在的中国的传统教育就是应试教育,所谓应试教育就是指把应试作为唯一的或者主要的教育目标,是指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两者都是在完成一种使命一样,老师是在完成自己的课时,学生是在完成上课的时间,这是一种十分狭隘的教育模式,这种狭隘的教育模式正把我国基础教育引进误区。
应试教育鼓励单一发展,在这种教育模式中,也就是说学生考高分、学校提高升学率被当作学校教育的唯一目标,德育和体育被置于从属的地位,从而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由于升学率和学生的平均分两个指挥棒自上而下被层层强化,教学中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做法,造成学生学业作业量过大,中小学生的必不可少的游戏和体育时间都没有了保障,连正常的节假日甚至被挤占,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正是因为应试教育把升学考试成败作为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成败的唯一标准,它自然地规定了升学者为成功者,未能升学者为失败者。于是,这种应试教育在造就了少数升学成功者的同时,却铸造了大批升学的失败者,这些升学失败者,在应试教育的标准看来,当然也就是学习失败者。这是应试教育的一种严重弊端。它给一大批少年儿童的幼小心灵中,带来了失败者的心态和失败者的情绪,这种心态和情绪又被带到基础教育中各个阶段的学校中,带到社会上,散发出消极的影响。成功教育实施“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成功”的主旨,与这种应试教育弊端和影响相对立。它通过自身的实践体系,让每个学生获得学习成功,从而反其道而行之,制止和预防了在基础教育阶段中产生失败者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应试教育模式进行了改革和改造,对它的弊端和影响进行了限制和消除。所以,成功教育及其命题:“让每个学生获得学习成功”是改造应试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和必要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