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中国教育的看法(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08:4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对中国教育的看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对中国教育的看法》。

第一篇:浅谈对中国教育的看法

浅谈对中国教育的看法

国贸1044班 张蕴蕾 1020602410

人类自文明社会以来,教育事业对于维护历代统治者的利益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莫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体制的相应改善,教育工作也在发生明显变化。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可是,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却存在着不少的现实问题。

一、首先说说中国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重视对学生双基的培养。课程内容结构严谨,课程内容的选择科学性较强。课程内容的呈现和排列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学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校工作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战场。重视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识技能传授,经济、快速、高效。中国特色的师生关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强调正面的道德教育,突出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强调集体主义教育,强调正面的榜样教育,培养学生谦虚、礼让、宽容的美德。国家统一的招生与考试制度,社会的选才标准统一。统一完整的教育管理体制,相对集中和完整的教育管理体制,统一的教育质量标准,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学校具有完整的治校方略和规章制度,严明的课堂纪律。家长的期望和支持,中国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期望较高,重视子女的家庭教育,关注孩子在校学习状况,较高的教育投资。

二、再让我们看看在教育中出现的一些现象

1、高考“弃考”

近年来出现了高考弃考的现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已经开始改变。今年有上百万名应届高三毕业生放弃高考。而就在一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是84万,“弃考一族”的壮大速度惊人。与此同时,今年我国高考人数却跌破了千万,只有950多万。在杭州的调查数据显示,2009到2010年的弃考的增加率为20%。弃考一族”和高考考生的比例在快速度地提升。

2、高分并不是高成就

针对高考还有这样的现象,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9年33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绝大部分的人并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在此我们思考,我们精心教育才铸 1

就的高考状元为什么去了社会就失效了呢?

3、在小学的教育中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根据中国日报网报道:中国和英国专家公布一项联合调查显示,中国内地小学生中有1/3的孩子因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而存在心理问题。调查显示,有81%的小学生对考试感到“非常”忧虑;63%的孩子担心会受到老师惩罚;44%的学生曾经有过被体罚的经历,73%的儿童曾被家长体罚。此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沉重的家庭作业怨声载道。而压力过大就最终造成:超过1/3的学生每周至少一次头疼或者腹痛,最严重者一周有4次身体疼痛或不适。

三、中国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教育体制和制度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着两大根本性转变,一是工业化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变,二是人们一次性学历教育向终身学习的转变。正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国民创新能力密切相关,这两大转变是一个整体,既是制度的变迁,更是文化的演进。因此,贯穿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正在成为许多国家争相谋求的政策方向,而信息网络技术形成的新载体新平台,也为学习方式转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活力。与较完善市场机制下传达出来的信息相关,教育正在全面适应社会岗位群和人的终身发展的多样化需要,这可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看出一个趋势,从零级的学前教育逐级到六级的研究生教育,中等教育阶段开始分为职业、普通和综合不同类型;高等教育阶段则把高职高专和本科并列为两类高等教育,而不是有高低优劣之分。在世界上任何国家,能够沿着普通学校一直升到学术性学位的,都是少数人,在整个劳动力市场上、职前职业教育、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继续教育,从高职高专到专业性研究生学位,其实都是专业和职业教育培训的越来越强的优势,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源分工的大潮流,也是知识社会就业与雇佣结构“网格化”“扁平化”的大趋势。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中国家长、学校和社会用人部门中尚未形成这样的共识,也没有足够的前瞻意识,仍旧把学术性学历学位教育当成“修成正果”的唯一途径,仍以全日制正规学历教育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缺少多样性和灵活性,致使一些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在办学方针、教学宗旨、学科专业设置以及师资配备等方面,盲目趋同或墨守成规,缺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动力和活力,有些地区产业吸纳能力有限,加上用人部

门的非理性化,已出现所谓“知识性失业”或“过度教育”的问题。

2.学校和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的价值偏向

近年来,中国教育界实施素质教育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如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农村办学条件等等。但是,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偏好知识灌输和传授,忽视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偏重选拔性考试,忽视评价多样性;过分强调正规学习作用,忽视非正规学习价值等现象还比较严重,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甚至地方政府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这既有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教育结构,体系和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还有就业竞争压力巨大的因素,以及社会用人制度过度学历化倾向等外部体制性障碍,多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

3.财政投入不足,教育系统内外之间资源缺乏共享

多年来,尽管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确在逐年较快增长,但原来预计2000年后来拖延至2005年的4%目标未能如期实现。这在一定程度表明,政府宏观调控教育能力有所弱化,很不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同时,中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公办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平衡。中国的学校教育体系与社会教育体系之间、教育与培训活动之间的关系尚待理顺,受市场经济利益的影响,教育的公益性有所减弱,政府、学校和各类教育机构之间出现了错位和缺位现象。学校教育体系与社会教育体系之间、正规教育体系内部之间自成系统、自我封闭,教育资源共享程度不高。

四、说说我自己的感受

读书到现在20年,终于已经跨过了高考这道坎。我并没有觉得高考那时候有多苦,但是确实是比平时的考试要紧张很多。我觉得中国的教育并没有给学生很大的压力,我们只要被动的接受知识就好了。但其中不乏有智慧过人的学生,他们会自主探索知识,显然中国的教育制度在某些程度上给他们带来了阻力。我觉得我没有智慧过人,所以接受知识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但是到了大学之后,我发现,以前的学习方法已经不适用了,自主学习是很重要的。但是当被动接受了12年以后,这个改变有些困难。我觉得高考制度在某种角度上来说是挺好的,它使一些有能力的人可以通过这个途径出人头地,就算你没权没钱也可以有一个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在另一种角度来讲高考也是不公平的,譬如上海的考生就比较宽松,这就是所谓的“地方保护政策”吧。

第二篇:对中国教育制度改革的几点看法

对中国教育制度改革的几点看法中国一直在高喊教育改革,可是终究还是摆脱不了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国的教育从古至今都不是为培养人才而服务的,而是人们走上仕途,获得名利的一种手段。直到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教育仍然是让人们过上安逸生活的一种途径,中国的教育就是要学生过独木桥,谁过了谁就胜利了,不关乎能力,只看结果。所以中国应试教育的现状是难以改变的,这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觉得在这种应试的模式中还是应该出现素质教育的影子的,这也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在我实习的这段时间,我尤其感觉到了中国素质教育的匮乏,以及素质教育的必要。

首先,我觉得作为教育者,我们最主要的是要把孩子当做“人”来培养,而不是读书的机器。中国人从一出生就摆脱不了考试了,中考,高考,还有毕业后的各种职业考试,为了生活,为了饭碗,中国人一辈子都在考试。在这样一种巨大的压力面前,中国人更是不可能放弃应试考试的,所以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考的过别人就是王道。这就让人们把孩子培养成了考试的机器,除了读书什么都不让孩子干,缺少必要的动手能力,没有社会实践的经历,他们就只是一群会读书的机器,这样的人终究是会被社会所淘汰的。所以,对现行的教育制度我有以下的几条建议:

1、切实的落实减负,让学生养成做作业的习惯。我实习的时候发现现在的孩子都不爱做作业,不管老师找他谈话或者是惩罚他,第二天绝对还是不会做作业,而且有的学生是什么课程的作业都不做,从开学一次作业都不交。现在的学生课程负担太重,初一的学生一共开设了7门课程,每门课程都有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还有各种练习册,确实让做作业成为了学生们所头疼的事情。我觉得作业不在乎做多,做作业就是为了检查一下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达到这个目的就可以了。所以我觉得作业应该针对性的做一些,不宜过多,但是要让学生有要按时完成作业的这个意识,养成他们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这一切都得从小开始培养,从孩子一上学就实行这一政策且赏罚分明,一定会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的。

2、多进行情感道德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在家里有一大群的家长围着他们转,要什么给什么,这就让他们觉得别人为自己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都是应当的,他们不会感谢别人,不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别人的付出。我的同学在国本高中实习,她回来的时候讲了这样的一个事情,让我觉得感慨万千。她讲的是在学生的考试中有一道题是让学生写一封感谢信,感谢一位为了救落水学生还牺牲的人民警察,在我看来这是非常值得感谢的,是让人钦佩的,可是很多学生却无话可写,反而觉得这个警察花着人民的纳税钱,就该为人民服务,就该他牺牲。这不禁让我觉得很可悲,中国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一群所谓的知识分子,高材生只是一群不知感恩,不知天高地厚的笨蛋,这是教育最大的失败。所以,感恩教育是必须,也是必然要进行的。

3、组织纪律意识的养成。在实习中我也深切的感受到了现在的学生对纪律的无视,上课铃响了还有学生在外面疯,玩,老师进教室了,还有人在前后左右的说话,正式上课了还是有大把的人在下面聊天,完全不觉得这是课堂,得收敛自己,得有规矩约束自己,他们完全是自己怎么想的怎么做,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面对这样的一帮学生,你甚至就觉得课上不下去了,而且你还绝对拿他们没办法。现在的学生哪还像我们小时候啊!我们小时候就觉得老师的话是圣旨,老师说的都是对的,现在的学生且跟你对着干呢!所以我觉得首先就得有规矩,有了规矩约束他们才让他们懂得在方圆中行事,让他们明白不是什么事都是自己想干就可以干的。

4、教育的任务首先得是教育学生成为”人“再才是成为”人才“。不能一味的逼着学生

学习,考高分,而是要注重他们生存能力,生活能力的培养。现在很多的所谓优秀学生,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说的难听点就是一群废人,什么都得靠别人照顾,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不会叠被子,有的大学生离了父母都生活不能自理,这是教育畸形发展的结果。如果一个国家的教育把人培养的都不是人了,那教育的意义何在?所以在我看来,一定要把学生先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再去要求他成为人才,成为国家栋梁,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远远比知识的获得更主要。

以上所述就是我在实习中所发现的中国教育制度的几点问题,和我对改革的几点设想。中国的教育真的应该大刀阔斧的改一改了,不要再让应试教育挡住了国人的出路,不要再让学生成为书呆子,教育的意义应先在育人其次才是成才。

第三篇:我对当下中国教育的看法

我对中国当下教育的看法

13015014

陈猛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华夏古国,自尧舜禹开始,我想教育便已经出现,只是当时没有文字记录下来。最早的文字现在普遍认为是甲骨文。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出现过“教”的形态,可见我国的教育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有教无类”,到现在21世纪“科教兴国”的思想,我国教育的发展从未间断过。但是,21世纪的中国教育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教育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出发,可以讲教育形态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那么,目前我们国家这三种教育现状是什么样的?

“教育者”,简而言之就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在大多数人眼中,“教师”这个职业被认为是最普遍的教育者。从我们刚步入校园的那一刻起,教师就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陪我们玩耍,教我们读书、认知。在我国古代历史中,有很多师生佳话的美谈,比如孔子对座下弟子因材施教,还有著名的“程门立雪”的故事。现代社会,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感动大家的老师,像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为救学生而自己致残的最美教师张丽莉,2014感动中国人物——悬崖边上的护梦人格桑德吉等等,好多好多。但是,21世纪的中国社会,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社会了。比如一些老师在班级给学生排座也不是按照个子的大小排座,而是看哪个学生送的“礼”多,或者将学习好的学生放在眼睛底下继续严加看管,而成绩差一点的学生就放在班级后面,任其“自生自灭”。这在一些人眼中似乎没什么,他们认为好学生就应该好好管、多管,而坏学生怎么管都是管不好的,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他们身上就是浪费时间。但是,我认为这已经严重背离了学校教育的根本意图。

早在2000多年前,儒家学派创始人——孔丘不就提出过“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么?现代学校很多不是也将“有教无类”作为教育的一个指导思想么?但是,有的学校、老师的想法已经全都变了,他们为了更高的升学率,为了更高的优秀率,早已放弃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只要他们上课不吵不闹,不影响老师讲课,不打扰别人学习,就不会干预他们上课干什么,随你怎么玩,任你怎么睡。“有教无类”似乎只是一个传说,早已抛在脑后。所以好学生更好,坏学生更坏。我想,之所以出现坏学生,也是因为老师对他们的放纵才导致他们变坏的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高傲的称号,不知道在当代社会还有多少老师配得上它。况且,前段时间,网上出现了那么多关于教师令人惊悚的新闻,平顶山幼儿园园长性侵儿童“小草莓”、海南万宁“校长带女同学开房”,还有最近网上流传的教授诱奸女大学生等等,我只想弱弱地问一句,“校长们,老师们,你们这么屌,其他人怎么看你们,你们造么?而且,现在我国学校的教育,我认为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校为了自己的荣誉,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迫学生们放下自己的兴趣,每天坐在教室里死读书,读死书,其目的就是为了升学、升学、升学。中国的教育现状不就是这样么,小学不努力学习,你就考不上好初中;初中不努力学习,你就考不上好高中;高中不努力学习,你就考不上好大学。所以,学校就会要求老师,怎么讲课,讲什么课,为的就是让学生上一个好大学,顺带提高自己学校的“知名度”。我想在这一点上学校想的是对的。但是学校的一味灌输,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早已被磨没了。就像高考作文,只要你背下来一个差不多的格式,背一些老的不能再老的例子,就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小学、初中和高中的灌输把我们送进了大学,可是到了大学之后呢,情况改善了吗?大学的讲课模式似乎没有变多少,我们是在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可是平时老师对我们不怎么严格要求,课你想去就去,想不去就不去。而一到期末考试时候呢,老师会给画重点,这时很久不见的学生都开始出现了,照着老师给的范围,一字不漏地背下来,考试也不会挂科,也不用担心毕业的问题。可是,老师真的对你负责了么?你真的对自己负责了么?你承认你的大学生活很有意义么?

还有我们大学所开设的一些课程,除了专业课,像什么中国近代史纲要、什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等,我真的想知道学这些有什么意义么?众所周知,中国近代的历史,可以说是一段耻辱不堪的历史,还要让我们学习。是的,你可以说,勿忘国耻。但是记住是为了什么?我从网络上看到的一段话,大概说的是一道考题,“日本和中国一百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日中战争(我们叫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和中国开火,你认为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社么方面?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以上是日本的考题,而我们中国也有近似的考题“甲午中日战争中方战败,为此中方赔款几何,割地几许?”大家看出什么没,这就是思考,恰恰也是我们教育中缺乏的。所以也就为什么会有我们的留学生去国外学习书本知识掌握得相当好,而动手创新能力却差得很。我想,这不是我们该反思的么?而对于我们国家以后学校教育如何发展,恐怕是一个相当严肃且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广告上不是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么?我想这句话是极对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是我们接触最多的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会无声无息地影响我们。所以家庭教育是比学校教育更直接的教育。但现在,我们国家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样的?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都成了“溺爱”,已经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比如,孩子想倒杯水,父母怕孩子被烫,不让孩子动手;孩子相帮忙做家务,父母怕耽误孩子学习,不让做。这样孩子越来越懒,越来越蛮横跋扈。在我们国家,认为小孩子娇嫩,抗寒能力低,而病是冻出来的,所以小孩子总是比成人穿得多,但尽管孩子已经厚成了“棉球”,却还是没完没了地生病;而日本人认为,小孩子只有少穿衣才能增强皮肤温度的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抗寒能力、防止生病的目的,所以小孩总是比成人穿得少。中国人育儿还有一大特点就是“轻锻炼”,在多数人看来,给孩子良好的照顾就是让孩子多吃多穿,至于身体锻炼则可有可无,结果儿童医院总是人满为患,父母们无不抱怨自己的孩子体弱多病。而日本人对儿童的身体锻炼却极为注重,曾提出一个口号:培养不生病的孩子。我在网络上看到一组图片,图片上是冬季,一群日本让你小孩子穿得特别少,甚至露出胳膊和大腿,在寒风中跑步玩耍,图片下面解释的是说这是幼儿园对孩子的锻炼,而日本家长们则表示赞同,没有一个反对。试想一下,如果出现在中国,会是什么情况,会是什么后果。我猜差不多家长上告教委,园长、校长被免职。细想一下真的很可笑。还有,在美国,孩子们上课时随意坐在教室里,不像中国的小朋友一样规规矩矩地坐在椅子上,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此外,美国还有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前几日电视上播的电影《洋妞到我家》里,徐帆饰演的母亲就是典型的溺爱母亲的形象,当她允许自己孩子和交换生出去玩时说道“不要做地铁”、“我们家孩子是要富养的”等等,揭示了中国和美国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差别。以日本教育孩子的方式来说,这种锻炼型的养育方式能无疑具有积极主动性,创造条件让孩子适应环境,能使孩子在发展自身能力过程中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向成熟。相比之下,中国人的这种保护型的养育方式则具有消极被动性,创造条件让环境适应孩子,会使孩子惯于依赖外部力量而抑制和减慢自身能力的发展,甚至使一些属于人类本能的生存能力逐渐退化乃至消失。中日两国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反映出两国成人养育孩子的目标不同。日本的父母希望孩子从小能经历艰险,以便从中锻炼出顽强的性格;中国的父母则希望孩子能一帆风顺,并总是尽可能帮助孩子避开逆境。也就是说,中国的父母对培养孩子顽强的性格并不大关心,而把孩子生活得平安看做是两代人共同的幸福,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到大不要吃任何苦头,这种意识贯穿在中国父母养育孩子的全过程中。值得指出的是,日本注重培养孩子顽强的意志并通过让孩子亲身体验逆境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这是我们中国人难以做到的。

在日本,每个周末,父母们都会带着孩子们去公园,去游乐场游玩,还有的父母会和孩子一起玩沙子。美国的孩子们周末也会快乐地玩耍,有的社区还会有社区活动组织儿童做游戏。可是我们中国孩子的周末是什么样子的?一到周末,还在睡梦中的孩子们被叫醒,被父母逼着去上各种补习班,学习各种特长,钢琴、绘画、英语,各种班应有尽有。孩子们已经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对于这些补习班,我想吐槽一下奥数,父母你们逼着孩子学那么难的数学有什么用?以后生活中会用得到么?现在是电子信息时代,电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需品”,可以说所有计算都能通过计算机完成。学那么难的数学有什么用?以后买米买面买菜用得着么?除非你让想让孩子成为陈景润那样的数学家。但现状是,父母不允许孩子把时间浪费在电脑上,甚至不许孩子碰电脑。有没有想过这或许是孩子逃课去网吧的一大原因?也许有的父母会说,人家的孩子都去补习班,不玩电脑,我们怎么能不和人家比?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可是不知道父母们想过没有,刚一起跑就给孩子背上那么多的东西,他们会比别人跑得快么?

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社会上,可以说,某个社会的风气是该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反映。那么,问题来了,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各种麻烦、各种问题困扰着我们,理所当然,儿童也会受到影响。举个简单的例子,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如今你走在马路上,看到一位乞讨的乞丐你会给他钱么?看到一位摔倒的老爷爷老奶奶你会上前去扶他(她)么?我猜你肯定不会去,因为你怕惹上麻烦。2014年央视春晚郝建和玛丽演的小品《扶不扶》大家都看过吧,老太太自己摔到了,郝建不敢上前扶,过来一个骑自行车的,郝建让那个骑自行车的扶,那个人说:“快走。”郝建问他为什么不扶,那个男人说:“这么跟你说吧,哥以前开的是大奔。”看到这儿,大伙笑了,我也笑了。可是笑容的背后,却隐藏着悲伤:什么时候我们做一件好事都这么奢侈了?这个社会是怎么了?这样一种社会问题已经让人心变冷。作为父母、长辈,我们不去做好事,不给孩子起一个榜样的作用,还告诫孩子不要去管闲事,那么,我们的孩子怎么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怎么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21世纪难道只能在嘴上说说、在纸上写写而已么?没有一个好的社会风气,如何能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我真的是想不出答案了。

学校作为一种教育形态,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如有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门的经过职业培训的教师、有比较充裕的教育经费、有精心设计的课程和学习计划、有比较及时的学习反馈和学习成就评价机制等等。正是由于学校教育的这些特征,他才能成为一种主导性的现代教育形态。可是,灌输式的教育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一些师德败坏的“教狮”、“教兽”们威胁着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教育不仅令我们担忧。在中国,传统的“家学”对于保存和发展中国文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今天,家庭的教育作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方面,更是学校无法取代的。由于今日的学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家庭教育更为人们所看重。但是,父母们施加给孩子们太多的压力,孩子们像笼中鸟,没有自由,畸形的家庭教育已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社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自古就有,社会制度的教育是指当下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对于个体的态度、行为和理念也有塑造的作用。一个各方面良好的社会制度有助于个体德行的形成和发展。但是我们现在生活着的社会已经不像过去那么简单了,各种社会问题、各种危机,孩子们能长成什么样?或好或坏?一个各种教育空间、各种教育场所都有弊端显露的地方,还天天喊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口号,我想问一下,一切真的为了孩子么?真的为了孩子的一切么?当今社会培养出来的孩子,难道真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么?我想,是时候深思了。

参考资料: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第二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6159270100jyq5.ht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7ee6ff90102e6pz.html

第四篇:关于中国教育现状的一点看法

关于中国教育现状的一点看法

人类自文明社会以来,教育事业对于维护历代统治者的利益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莫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体制的相应改善,教育工作也在发生明显变化。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可是,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却存在着不少的现实问题。

首先让我们看看在教育中出现的一些现象。

No.1高考“弃考”

近年来出现了高考弃考的现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已经开始改变。今年有上百万名应届高三毕业生放弃高考。而就在一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是84万,“弃考一族”的壮大速度惊人。与此同时,今年我国高考人数却跌破了千万,只有950多万。在杭州的调查数据显示,2009到2010年的弃考的增加率为20%。弃考一族”和高考考生的比例在快速度地提升。

No.2高分并不是高成就

针对高考还有这样的现象,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977年至2009年33年间的1000余位高考“状元”中,绝大部分的人并不是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在此我们思考,我们精心教育才铸就的高考状元为什么去了社会就失效了呢?

No.3在小学的教育中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

根据中国日报网报道:中国和英国专家公布一项联合调查显示,中国内地小学生中有1/3的孩子因学校和家长的双重压力而存在心理问题。调查显示,有81%的小学生对考试感到“非常”忧虑;63%的孩子担心会受到老师惩罚;44%的学生曾经有过被体罚的经历,73%的儿童曾被家长体罚。此外,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沉重的家庭作业怨声载道。而压力过大就最终造成:超过1/3的学生每周至少一次头疼或者腹痛,最严重者一周有4次身体疼痛或不适。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

针对高考我们认为直接原因有以下几点:

1.大学的扩招使得大学的质量下降,人们对大学有点失望

2.大学生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词

3.有些人认为上大学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低,不合算

4.花四年时间上大学不如提前学得一技之长更有效。

对于小学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直接原因如下:

1.小学生心理承受力弱,而学习负担沉重很容易使他们出现各种身体和心理的问题。-1-

2.父母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而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小学生压力。

3.存在认为学习成绩高就行了,有了学习成绩就有了一切的错误认识。

4.学校单纯为了更高的升学率而加大对学生的课内知识重视,只顾眼前学校利益,而不管学生的长远发展。

以上原因只能称之为直接原因,真正导致上述一系列现象的真正原因是是我们的教育制度问题。

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高考模式使中国教育无法突破应试教育的屏障

这些年,虽然国家一直在喊着要推行素质教育,但是因为考试评价机制没有先行改革,高考这根魔棒仍然迫使中小学校紧紧抓住应试教育不放。这就导致目前绝大部分地区的学校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忽视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偏重选拔性考试,忽视评价多样性;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甚至地方政府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我以为中国的素质教育之所以停留在嘴上,没有付诸具体的实际行动,就因为高考这个单一的评价方式没有丝毫改进。

2.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和财政投入不足问题。

中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公办教育资源配置很不平衡,即使在中央财政逐年加大对

中西部地区教育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因地方财政支持能力不相同,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状况继续呈现很大的差距。有资料显示,贫富地区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中学和普通高校在教育经费保障上高低相差分别为12.5倍、11.6倍、8.9倍、7.2倍和10.3倍。这是经费配置上的差异,除此以外,学校师资力量配置和教育教学硬件资源配置上存在的差距更大,由于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长期轻视乡村教育,导致这些差距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的。

3.教育日趋功利化,传统文化面临危机。

教育功利化趋势日趋显著,英语、计算机、钢琴、汽车等考证成为学生追逐的热点,中国语言和中国传统文化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传统文化薪火传承的链条濒临断裂。

4.教育内容不全面,忽视了生活上的教育。

教育应该向人们传递的知识和经验可以大致划分两大类:一是生活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二是工作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前者有助于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后者有利于增强人们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的能力。而现在的教育内容却缺失了“生活教育”这一半。所以,许多学生能够考试考高分,却不知道如何安排日常的衣食住行。社会上有些人在工作上很有成就,却不能摆不平家庭关系,调整不好自己的心理和生理,最终给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生活教育的缺失使我们都成了不会生活、不会享受生活,而成为以生活为负担或痛苦的人。

5.教育理念存在问题。

许多的家长、学校把学术性的学历、学位教育当成“修成正果”的唯一途径,以全日制正规学历教育为中心,这就使得教育缺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动力和活力,导致教育僵化。下面是我们小组的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首先,加大投资力度,进行高考改革。

政府应该继续有力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尽力消除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对教育的制度进行改革。要形成健康的教育目的,教给学生学以致用的态度,要让学生们认识到他们学的东西是要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而不是仅仅为了在考试的时候得个高分而已。对高考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应该尽快做出改革。例如,可以通过考查平时学习的表现加入到高考综合测评中,减少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又如,前几天北大11名教授联名写信给北大校长,提出要打破“唯高考分数论”的羁绊与束缚,尝试采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我是很赞同这种选拔方式的。此外,学生应该从小就锻炼基本动手能力,还应该加强道德思想教育。教育要真正地起到作用而不是学校仅仅单纯地为了表面上完成任务,学生通过教育要真正能达到辨美丑、知善恶的效果。

其次,争取社会帮助。

社会应该自发成立一些公益性的机构组织,大力宣传教育,宣传合理教育,正确教育,在全民中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此外还应该集合社会的力量来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再次,大学生参与,促进教育健康发展。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多在寒暑假的时候去农村或偏远山区义务支教。如果全国上下大学生投入农村小学生的教育事业,那必然将对教育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从古到今,教育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有不同的教育体制与之相适应。我们现在的教育事业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希望在国家与我们共同的努力下,能够使教育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第五篇:个人对中国教育及考试制度的看法及建议

中国的教育必须改革,we need change,change,change!!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生活状况。现在大学生的学习出发点就不对——学习就是为了考试,与考试有关的就学,与考试无关的就不学;还有的同学干脆就没学,天天沉迷在游戏中,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大学生在考场上作弊成风,每次考完试,地上总是撒满了缩印版的小抄——现代科技为广大学子们“造福”啊!

同学们在考试前总想向老师要范围,本身考试是不能透露范围的,但是我对于考试划范围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是完全赞同的。(具体原因稍后分析)

年长的人总责备我们是垮掉的一代,然而,这仅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错吗?设想一下,如果社会不给那些婴儿喝三聚氰胺,能把那些婴儿喝残了?而我们这一代人恰恰是被社会给的“三聚氰胺”给喝“残”的。为什么你们只看到表面的现象——现在的学生不努力、堕落等等,而不去深究造成这种现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在责备我们之前,请你们对着镜子好好的痛骂自己一顿再说。一个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都带有他所处的的这个社会的烙印,和他从小到大所处的生活环境是息息相关的。在社会的这种大背景之下,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带有一定的共性——而这个共性就是这个社会的反映。如果说大学生中只有一个人或两个人堕落,那这也许是他们的原因,但当全国上下一群大学生在堕落的时候,难道我们还可以说这仅仅是大学生们的原因吗?

我们为什么考试不可以作弊,全国从上到下不都在作弊吗?重点大学的教授(清华、浙大的等等)论文不也存在抄袭现象,咱们中国人对国外的软件等东西不也进行盗版吗?嗨,例子举不清了…我就不相信那些整天批评我们考试作弊的老师自己就没作过弊。上梁不正下梁歪啊!!

现在中国能真正静下心来搞科研的人有几个,大家不都是为了混口饭吃,即使是这样,有一大部分人还吃不饱。中国为什么现在难以培养出来尖端的人才,有句话说的好啊“如果爱因斯坦生在中国,他将不是爱因斯坦”。

针对现代大学生存在的这种状态,一下是我对中国教育改革的设想:

(1)考查一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和素质不能仅仅根据一张试卷而下定论。

(2)考试的方式和制度要改革,当然这要引起一系列的教学方式改革。

考试不要考太多死记硬背的东西,要留有更大的空间让同学们自己去发挥。我如果作为一个老师,我会在试卷中加大这种开放型试题的比重,而且这种试题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无论是正说还是反说,只要是言之有理、可自圆其说,皆可给分。现在存在的许多假说不就是这样的吗?

这种试题的好处就在于它是主观性极强的试题,可以对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进行考察。其实,我觉得学习不仅是学习课本知识,更要学会以这种思维、一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

当然要建立这种思维,需要对学生和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现在的课堂都是以老师为主的课堂,老师在课堂上叽里呱啦一通,学生们还有听没听的,到下课,什么也不记得了。同学们只知道一味的吸收,却不懂学会思考和提出质疑。偶尔在课堂上有些同学提出问题,老师就说“没时间了,下课再问,否则可就讲不完了”,这种上课方式是不对的,老师们只顾着完成任务,而不懂学生们到底懂不懂。

我认为课堂要以学生为主,让同学们尽可能的发言,让同学们与同学们去相互交流,在这种对问题的探讨中去掌握基本概念,而不是仅仅在考试中加以考察的方式迫使学生接受。老师们可以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将一次课或一章内容都概括的讲完,然后课后留一个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们组成小组经行解决,在下节课时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全面的讨论,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相互之间批判各自的观点,而老师就只要起到引导和组织的作用,吧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

这样子一来,考试的卷子就不用愁了。老师考试完全可以不给重点,只要依据整个学期的的辩论的内容进行考察就行了,可以从类似的综合题或平时讨论的综合体中的某个部分进行提问。只要同学们参与课堂,考试就基本不成问题。期末的最终成绩,平时成绩的比重可以加大到60%左右,老师依据你在课堂上的发言等情况进行给分。

(3)奖学金的评定方式需要改进

奖学金设立的的名额不用太多,一个班2~3个名额就够了,当然要加大奖学金的分量(有足够的诱惑力)。奖学金的评定根据老师的意见评定,老师们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以及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投票。目前这种主要依据考试成绩的评定方式不可取。

(4)关于课程的改革方面

现在的课程及课时的安排是存在一些问题的。现在为了给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加课程量,压缩课时。这样子我们对每一门课的了解基本只是停留在概念上,是的我们对专业的知识了解的不是那么多,同学们都反映大学四年没学到东西。因此我的设想是:

知识面的拓宽是必要的,但必须加大对本专业课程的学习。比如,像我们地球物理专业,就要加大专业课的课时,加深对专业课的理解,对地震、数字信号、数学物理方法、数据信息处理等课程加大课时量,以及加大对这类课程的开设量。对于那些测量学、煤田、地化、区域构造等不是我们地球物理本专业的课程,完全可以将课时压缩到现在课时量的1/3,把多出来的课时安排到本专业的课程上。对于这些非本专业的课程考察的方式不应该乙考试为主,可以改为写一份“你对该门课程的认识”的这类小论文。

以上便是我对现代中国教育及考试制度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孙中山说过“人分为四等,先知先觉、先知后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说你们这些教育部的人是不知不觉的都是一种抬举啊!!

中国的教育必须改革!!We need change!!

下载浅谈对中国教育的看法(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对中国教育的看法(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于中国教育现状的看法

    对于中国教育现状的看法 人类自文明社会以来,教育事业对于维护历代统治者的利益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莫不起着 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社会体制的相应改善,教育工......

    对中国教育的思索(最终定稿)

    美术教师:刘军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逐年迅猛增长,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但伴随而来的是奢侈的消费和极大的浪费。还有,我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贫乏,国民的道德素质逐......

    对中国教育的感悟

    对中国教育的感悟 对中国教育的感悟本文转载自开心《对中国教育的感悟》“中国状元”在美国读完本科后对中国教育的感悟今天接到一个妹妹的电话,她刚查到了高考成绩,问我明天......

    浅谈对性工作者看法

    浅谈对性工作者看法 摘要:我对于社会上一部分性工作者是报以理解态度。现在所谓的发廊随处可见,按摩场所,夜总会更是做的有声有色,但是更多的性工作者都是来自广大的相对落后的......

    对大学语文看法

    1.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持这一看法的学生41人,约占33%(其中68%为理科生,32%为文科生)。在开学初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或隐或现地表达出对中小学语文应试教育制度的......

    对中国教育的感想(大全5篇)

    看过这样一则报道,说是一个教授在某市做演讲,他演讲的主题是“全球化条件下的家庭教育”,除了说一通理论外,他还讲到了留学,并用了很多的时间回顾了中国留学生的历史,并反复强调了......

    对文学的看法

    我对文学的看法 首先,文学总是聚集着情感的,反过来,作乾在写作时融入了自己的感情才叫文学。情感包括许多许多,美好的情感,愤怒的情感„„甚至放肆地宣泄自己的情感也是可喜的,然......

    对工作的看法

    1、 对目前本人的工作岗位是否满意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答案应该是不满意的。因为我认为一个人对目前状况满意,表明这是一个没有自己的理想抱负、没有上进心的人。我热爱公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