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酒文化

时间:2019-05-13 22:1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探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酒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探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酒文化》。

第一篇:试探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酒文化

试探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酒文化(作者:汪昌荣)

发布日期:2009-9-22

内容摘要: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酒文化是文明史重要内容之一。探究我国的酒文化要从我国古代文人留下的诗词歌赋中研习揣摩。本文从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所选诗词文中摘录有关描写写“酒”及与酒有关的背景的语句,尝试探究我国古代的酒文化。材料短缺,挂一漏万,探究内容肤浅,但是文化具有共性、大众性,窥一斑而知全豹,从摘录的有限的文句中,大致可以粗线条地显现我国的酒文化。

关 键 词:初中语文古诗文酒文化探究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酒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文人与酒更有缘分,所以诗词歌赋文记载“酒”的不胜枚举。笔者因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耳濡目染书中的酒香酒气,因此,平时也爱小酌一杯,酒酣情浓,兴致所至,把初中语文所选诗词文所涉的关于酒的内容的句子,分类拣择,以试探究古代酒中所体现的文化现象。

一、“莫笑农家腊家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待客之道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泱泱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传统美德,品茗饮酒即是待客之道。老朋友不用说要端杯把盛,即使是陌生人也以酒食相待。“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客”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里的人热情招待一个完全隔世的陌生渔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莫笑农家腊酒一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的农人是多么的憨厚纯朴无私啊。“酒困路长唯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在《浣溪沙》中写出了朋友热情的劝酒而使自己“酒困”“思茶”这种情况不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吗?

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闲情逸致

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倡导“秉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古代文人秉承这一自由思想,他们大多嗜酒,纵情于千里之外,似闲云野鹤一般。“开轩面场圃,把洒话桑麻”这是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的诗句,多么悠闲自在的“农家乐”啊,浅斟慢饮中既欣赏了农村特有的自然风貌,又学会了事农桑的有关知识,酒成了最好的载体。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上看雪的人寥寥无几,足显作者心性高洁,遇此难遇的知已,怎么会不饮酒而别呢?、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助兴成欢

酒能佐餐,酒能助兴,酒能激发灵感,活跃形象思维,酒后吟诗作文,每有佳句华章,设想一下,没有酒的宴会,应是如何的索然寡味啊。“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中早年的李清明生活得那样无忧无虑,郊外野游也能放纵一饮,是何等的“疯”啊,对比后来的她,简直判若两人。“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在那样窘迫的生活中,陶渊明依然酒性不改,欢饮大醉,可谓单纯天真的酒痴也,这就是《五柳先生传》中作者的自画像。对于酒仙的李白,借酒助兴,便引诗情到碧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描绘了秋高气爽,大雁振翅,登楼吟咏,怎么能缺少那激发豪性的玉液琼浆呢?对于治下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守欧阳修来说,可以以酒助兴,与民同乐了,他在《醉翁亭记》中毫不掩饰的描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觥筹交错”“醉能同其乐”。对于贬谪23年之久的刘禹锡来说,见到了离别已久最能理解自己的老朋友白居易,有满腹的委屈,满腔的怨愤要倾诉,但借酒助兴却没有让他醉倒,他清醒地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唱出了“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保持了多么高的政治觉悟啊。仕途失意,屡遭排挤,不受朝廷重用的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苏轼,他是一个乐开派,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嚎了一嗓子:“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酒壮人胆啊!

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山阳关无故人”——壮威饯行

老朋友即将离别了,饯行饮酒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豪言壮语相赠,满腔热情抚慰。“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是曾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的饯行宴上的场面。

五、“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忘忧解愁

自曹操的诗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酒往往成了失意之人的麻醉剂,忘痛药,也往往成为这些人的精神寄托。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不正是典型的以酒来麻木自己的神经吗?“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描绘的孤灯影只,形影相吊的凄清意境只有诗人感受最深,这样的夜晚,酒就是最好的安慰剂啊。杜牧最能感古伤今,他乘舟泛游夜秦淮河,听到那亡国的靡靡之音,对秦淮河的夜景意趣顿然消失,他只有喝起了闷酒。“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正是他在《泊秦淮》中伤心欲绝之辞。

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忆昔思乡

“忆往昔峥嵘岁月”,古代文人大多命途多舛,他们也好回忆往昔的坎坷历程。对于诗仙的李白,面对美酒佳肴却丝毫没有酒兴食欲,这实在令人费解。李白在《行路难》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道出了往昔在朝廷做官为小人谗陷而不得不离开京都时情绪低落到了极点时境况。身为宰相,一生享尽荣华富贵的晏殊,他有什么烦心之事呢?“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是他在《浣溪沙》中的吟咏诗句。原来他借酒抒怀,是因为“无何奈何花落去”回忆过去的岁月“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叹时光流逝,岁月不再啊。思乡怀人、建功立业,在古代文人笔下成为持久主题,范仲淹《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和《渔家傲》中“浊

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以及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们因常年戍守边关,征战在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早日结束战争的急迫之情,唯有借助那浊酒来排解、释放。

酒文化借助经典诗词文流传于世,绵延至今,影响着后人。我们今人要发扬光大酒文化。但切不可混淆酒文化与醉酒的概念。酒能成事,也能误事,对于后者,我们要大声地说“不”!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教师用书

2.百度百科:中国酒文化

第二篇: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酒文化浅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酒文化浅析

内容摘要: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酒文化是文明史重要内容之一。探究我国的酒文化要从我国古代文人留下的诗词歌赋中研习揣摩。本文从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所选诗词文中摘录有关描写写“酒”及与酒有关的背景的语句,尝试探究我国古代的酒文化。材料短缺,挂一漏万,探究内容肤浅,但是文化具有共性、大众性,窥一斑而知全豹,从摘录的有限的文句中,大致可以粗线条地显现我国的酒文化。

关 键 词:初中语文 古诗文 酒文化 探究

订 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是一个酒的国度,酒的产生与发展距今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制酒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荟萃,享誉中外,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酒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酒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又同时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同时中国也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发展到今天也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在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因文人与酒更有缘分,所以诗词歌赋文记载“酒”的不胜枚举。在如此漫长的共同发展历程中,二者早已自然而然的浑然一体、相辅相成。笔者因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耳濡目染书中的酒香酒气,因此,平时也爱小酌一杯,酒酣情浓,兴致所至,把初中语文所选诗词文所涉的关于酒的内容的句子,分类拣择,以试探究古代酒中所体现的文化现象。

一、“莫笑农家腊家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待客之道

线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泱泱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传统美德,品茗饮酒即是待客之道。老朋友不用说要端杯把盛,即使是陌生人也以酒食相待。“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里的人热情招待一个完全隔世的陌生渔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莫笑农家腊酒一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初看起来觉得平淡,就象“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那样,仿佛是一则普通的记事,毫不费力。然而,诗人从这里的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腊酒”,指腊月(农历十二月)里自酿的米酒。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的喜人景象。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客,还备有丰盛的佳肴呢!豚,指小猪,这里“足鸡豚”是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描写的农人是多么的憨厚纯朴无私啊。

“酒困路长唯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苏轼在《浣溪沙》中写出了朋友热情的劝酒而使自己“酒困”“思茶”这种情况不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吗?。“酒困路长唯欲睡”是对上片的补充。在结构上,这一句又是倒叙,它说明前三句之所以从听觉方面来写,主要是因为酒意未消,路途遥远,人体困乏,故而写下来的只不过是睡眼朦胧中听来的片断,并非是视觉构成的完整统一的画面。“日高人渴”两句,虽然写的是由于口渴而急于到农民家里觅水的意识活动,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看来,苏轼似乎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他跟农民的距离并不太远。读这样的词,会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可以嗅到当时农村生活的气息。这首词与前首有所不同,它主要写作者路途中的片断感受,其重点并不在于要反映农村的贫困面貌。由于灾后得雨,旱象解除,作者的喜悦之情较前首也浓厚得多了。

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闲情逸致

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倡导“秉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古代文人秉承这一自由思想,他们大多嗜酒,纵情于千里之外,似闲云野鹤一般。“开轩面场圃,把洒话桑麻”这是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的诗句,多么悠闲自在的“农家乐”啊,浅斟慢饮中既欣赏了农村特有的自然风貌,又学会了事农桑的有关知识,酒成了最好的载体。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上看雪的人寥寥无几,足显作者心性高洁,遇此难遇的知已,怎么会不饮酒而别呢?

提到“酒”与“诗”这两个词,我们很自然的就会想到我国唐代诗人 “诗仙”李白。毋庸置疑,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把“酒”和“诗”这两个意象诠释得最为完美的诗人。人的一生可以说是诗中有酒,酒中有诗;而且就连与他同时代的诗圣杜甫的一首题为《饮中八仙歌》的诗中也有这么几句来赞叹李白的酒与诗:“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从杜甫的这首诗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李白的酒脱与狂放的诗风、感受在李白生命中“酒”与“诗”的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关系。是的,酒不但给了李白飘逸、豪放的诗风,同时也给了他洒脱和不拘一格的个性;在酒杯中,不但有着人的喜悦,同时也有着一种洒脱与豪迈的人生态度。

再说李白豪放的诗风以及他的洒脱与豪迈的个性,我们就不得不提及李白的另外一首诗——“将进酒”。这首诗作是李白“酒”与“诗”的一个完美结合,不但能体现出诗人高超的诗歌写作技巧和豪放的诗风,同时所表达出来的对人生的洒脱也会使我们在情感上得到很积极的体验。在这里,“怀才不遇”的悲愤、“视权贵如粪土”的豪迈,无一不让我们感受到了在李白的血液中流淌着的每一个天生的“酒脱”因子。

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助兴成欢

酒能佐餐,酒能助兴,酒能激发灵感,活跃形象思维,酒后吟诗作文,每有佳句华章,设想一下,没有酒的宴会,应是如何的索然寡味啊。“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中早年的李清明生活得那样无忧无虑,郊外野游也能放纵一饮,是何等的“疯”啊,这个时期,李清照词中的酒,如甘酸甜美的澧酪。情感是源于对生活无忧无虑的写照,格调明快,清新自然。既有少女的活泼可爱,又不失对生活的满足,然而这种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却不被当时的社会认同,这也表现出李清照在当时被认为另类的原因。同时反映出魏晋隋唐以来,女性意识和女性生活在理学尚未成为社会主导思想下的相对宽松社会风貌。对比后来的她,简直判若两人。“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李清照青年时代的北宋王朝,在金人的强大攻势下虽已摇摇欲坠,但生活于深闺的女词人并不一定能感受到国破家亡的危机感。词的格调虽有变化,但变化不大。《浣溪沙》中“„„未成沈醉意先融„„ 醒时空对烛花红。”少了《如梦令》的明快与俏皮的格调,多了一分对闺房生活厌倦、无奈的情绪,表现出少女春思和对浪漫爱情的向往。她一天天长大,在婷婷玉立的风姿之外,更多了一层恬静儒雅的气质。她以王献之的字学书,写得一手秀丽的小楷,铁划银钩;以李思训、王维的金碧、水墨技法练画,研朱挥毫,雀鸣花香。她通音律,弹一曲《胡笳十八拍》能再现苍凉的大漠孤烟;奏一曲《春江花月夜》可体味盛唐文化那博大的胸襟。难怪她父亲常对她母亲感叹:“我的清儿若是个须眉男子,采芹人泮,怕不象探囊取物一般容易。”多才多艺固然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关,也是李清照的创作高人一筹和感悟生活更加细腻的基础。这些才艺从另外一个方面同样折射了宋王朝从上层到民间宽松的文化政策。

在那样窘迫的生活中,陶渊明依然酒性不改,欢饮大醉,可谓单纯天真的酒痴也,这就是《五柳先生传》中作者的自画像。对于酒仙的李白,借酒助兴,便引诗情到碧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描绘了秋高气爽,大雁振翅,登楼吟咏,怎么能缺少那激发豪性的玉液琼浆呢?对于治下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守欧阳修来说,可以以酒助兴,与民同乐了,他在《醉翁亭记》中毫不掩饰的描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 2 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觥筹交错”“醉能同其乐”。

对于贬谪23年之久的刘禹锡来说,见到了离别已久最能理解自己的老朋友白居易,有满腹的委屈,满腔的怨愤要倾诉,但借酒助兴却没有让他醉倒,他清醒地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唱出了“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保持了多么高的政治觉悟啊。仕途失意,屡遭排挤,不受朝廷重用的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苏轼,他是一个乐开派,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他嚎了一嗓子:“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酒壮人胆啊!

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山阳关无故人”——壮威饯行

老朋友即将离别了,饯行饮酒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豪言壮语相赠,满腔热情抚慰。“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是曾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的饯行宴上的场面。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笔力矫健,有大笔挥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边地生活气息。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诗中或二句一转韵,或四句一转韵,转韵时场景必更新:开篇入声起音陡促,与风狂雪猛画面配合;继而音韵轻柔舒缓,随即出现“春暖花开”的美景;以下又转沉滞紧涩,出现军中苦寒情事;„„末四句渐入徐缓,画面上出现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迹,使人低回不已。全诗音情配合极佳,当得“有声画”的称誉。

唐朝诗人王翰的“凉州词”为我们诠释了边塞之酒的寓意。“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新酿成葡萄美酒,盛满了白玉制成的酒杯。正想开怀畅饮之时,出征的琵琶声一次又一次的催人上路了。即使醉倒在了沙场,也请诸君不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个能活着回来的啊!虽然是开怀畅饮,但这首诗总是给人一种苦涩无奈之感,那种“古来征战几人回”的酸楚时时萦绕在人的心头挥之不去。如果说边塞出征的场面是悲凉的,那么这边塞的酒的味道就是苦涩、无奈、酸楚的,同时这酒中也蕴含着出征壮士们内心深处的悲壮,而这悲壮之酒又是让人觉得是何等的痛彻心扉啊!

五、“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忘忧解愁

酒除了能表现人的喜悦和对人生的洒脱之外,还能表现些什么呢?说到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除了唐朝的李白,我们很自然的想到的第二个人就是北宋的苏轼了,和李白一样,苏轼的词作当中也有许多涉及到了酒这个意象。而说到苏轼的有关酒的词作,首推的当属那首家喻户晓并且已被今人反复吟唱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了。说到此,不禁让人能想起王菲的那首根据本词改编的歌曲“千里共婵娟”,那优美、婉转、哀伤的曲调,瞬间就能把我们从现实带回到千百年前的那个夜晚,带到那个因想念亲人而在窗前独自饮酒的那个大词人的面前。甚至我们恨不得来和他一起来把酒临风,分担忧愁。此时,这里的酒,已经与李白的洒脱与豪放迥然不同,苏轼的酒更多的是对弟弟子由的思念,以及与亲人不得相见的愁苦。

而相比之下,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曹操的酒杯中,则别有一番惆怅,他的愁苦和苏轼比起来,则更为深邃。作为一个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的愁苦更多的是对建功立业的坎坷和苦求人才的无果上。这样的情感集中表现在他的一首“短歌行”当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正是这诗作开头的一杯酒,把一位政治家的大略雄才和求贤若渴的愁苦都包涵了进去。俗话说“借酒消愁愁更愁”,所以,酒除了上面说过的能表达洒脱与喜悦之外,还可以用来排遣愁苦。李白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3 不正是典型的以酒来麻木自己的神经吗?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又是李白的一首经典之作也是一首著名的“酒诗”,本诗中诗人那巧妙的构思和独具匠心的设计,是非常值得我们去仔细把玩的,也正是基于此,这首诗才成了千古传颂的经典。与以往的那些表达孤独的诗作不同,李白笔下的孤独仍然像他的风格一样,洒脱而又富于弹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明想表达的是自己的孤独和寂寞,却让诗人写得是如此的美好和热闹。以乐写悲、以动写静,作者的孤独在瞬间便跃然纸上了。所以在李白的酒中,除了有他的洒脱和豪放之外,当然还有他的孤独和寂寞。杜牧最能感古伤今,他乘舟泛游夜秦淮河,听到那亡国的靡靡之音,对秦淮河的夜景意趣顿然消失,他只有喝起了闷酒。“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正是他在《泊秦淮》中伤心欲绝之辞。

六、“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忆昔思乡

“忆往昔峥嵘岁月”,古代文人大多命途多舛,他们也好回忆往昔的坎坷历程。对于诗仙的李白,面对美酒佳肴却丝毫没有酒兴食欲,这实在令人费解。李白在《行路难》中的“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道出了往昔在朝廷做官为小人谗陷而不得不离开京都时情绪低落到了极点时境况。身为宰相,一生享尽荣华富贵的晏殊,他有什么烦心之事呢?“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是他在《浣溪沙》中的吟咏诗句。原来他借酒抒怀,是因为“无何奈何花落去”回忆过去的岁月“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感叹时光流逝,岁月不再啊。思乡怀人、建功立业,在古代文人笔下成为持久主题,范仲淹《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和《渔家傲》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以及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们因常年戍守边关,征战在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早日结束战争的急迫之情,唯有借助那浊酒来排解、释放。

时光易失、落花难禁是历代文人感慨与创作的一大主题。由于作者生活的时代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性别、爱好不同等等,虽然都是表达这一主题,但是表达的重心却并不相同。作为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女作家李清照。一方面,她的感慨时光易失、青春易老的作品不同于古代其它一些女性作品(某些是模仿女性口气)。另一方面,她的这类作品也不同于男性词人。女性词人的涵养与表达女性情感的民歌的糅合——含蓄、委婉。《浣溪沙》“„„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从格调上看,这两首似乎仍然是闺词,但从内容上看,表现的情感较以往更具理性。词中少了年轻人应有的浪漫,多了一些成熟后的伤感情绪。这种情感的表达出自一个文化修养很高的女性,完全不同于民歌中女性的抒情如汉末民歌《上耶》唐末民歌《金缕衣》,而表现得更加含蓄、儒雅,这时的情、意、酒比起少女时代增加了一份凝重。和男性文人相比较,对青春易老、人生短暂的感受更多的源于直觉。李清照的感慨完全出自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所流露出来的那种自然情感。如《鹧鸪天》:“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酒黄。”这时的酒杯中已经没有了琥珀色的诗情画意。这些词句完全着眼于眼前事物,是人作为一种生物的自然属性的流露,表现的更感性,更具有感染力。词中的酒醇厚绵长,真是“剪不断,理还乱”。李清照青少年时代和成婚后夫妻间共同勘校古书、唱和诗词的生活情趣是前半生成为她一生中最幸福的时间。靖康之变(1126年)后,无休止的战争和动荡的生活、中年丧夫的痛苦、当然会让作者经常思念故土,这些思念里不仅仅是对故土、故乡和故人的思念,也曲折地表达对**不安时事的不满,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背景。这时的酒,真是借酒消愁愁更愁,酒不仅仅是思乡情怀的引子,也成了麻醉心灵深处对故人、故土思念的良药。

中国的诗酒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说,在这漫长的发展岁月中,正是有了诗,才使这酒的芳香如此沁人心脾;也正是有了酒,才使这诗的韵律可以流芳百世。自古以来,人们寄于酒中的情感太过浓烈、太过复杂,不是用几行浅薄的文字可以说的尽、道得完的。但无论是酒所能表现出的洒脱也好、愁苦也罢,我们所能感受得到的,就是那些从古典诗词中飘散出来的醇香的“酒文化”。“酒不醉人人自醉”,中国的酒文化永远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景仰、去仰慕。参考文献:

[1]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教师用书 [2]百度百科:中国酒文化

第三篇:初中语文现代诗歌阅读教学试探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阅读教学试探

第一步:吟读——整体感知 指导学生初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诗歌节奏、重音,来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体验对诗歌的最初感受。

在让学生初读感知诗歌时,先结合诗歌的特点,利用网络资源,指导学生点击“诗音画”相结合的诗文朗读材料,创设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导学生一方面注意诗文朗读材料中诗歌节奏和重音的处理,另一方面,在阅读诗歌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在网络环境下专题学习网站中,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诗歌相关的诗人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诗歌作品的社会影响等,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亲近教学文本,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重音,注意诗歌的语调、语速和感情等,学生自读后,在全班、吟读,在抑扬顿挫、轻重疾徐的朗读中,可以传达出朗读者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程度。通过大家评评议议,在反复的吟读中一次次感知诗歌的内容。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吟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丰富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

【吟读的具体方法】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表演朗读、多人交替读、常速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竞赛读、接力读、模仿读、限时读、自选读等,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摇头晃脑、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读中领悟语言学习的乐趣,还了学习语文的真正魅力,代替老师的枯燥的条分缕析,还语文的本来面目。

【吟读符号】逗号、顿号停顿(1拍)分号、句号、省略号停顿(2拍)段与段之间停顿(3拍)连续(⌒)重读(▲)轻音(△)升调(↑)降调(↓)快速(——)慢速(---)等等,有了这些符号,学生便于确定基调、处理轻重、调节停顿、控制语速,更准确地传达出自己对于言语的外部形态和内蕴品格的感受和理解。

第二步:说读——体会感情

所谓说读就是通过意象,运用联想想像把它联成一个完美的意境,感悟诗情,从而体会诗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在这一环节,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教学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想象此时、此景中自己会有什么感受,重视对诗歌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并让学生带着这种感受模仿诗人在此情此境中诵读诗歌,体验诗人表达的意思、抒发的情感。在学生感悟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再次结合网络学习专题中关于诗人写作的背景,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甚或网络课件中富于启发性的画面等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第三步:品读——领会意境

所谓品读就是通过品味诗歌的语言,领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在这一环节中请学生自由读诗,引导学生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并把自己体会最深的词、句或诗节用“

美,美在 ”这样的句式表达式出来,学生分小组读后交流,再在全班范围进行讨论,教师随机点拨、小结。

此环节它是诗歌感受鉴赏的实践活动,应充分注重对诗歌的个性解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中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更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第四步:背读——反馈重构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学生在情感上与诗人产生了共鸣,这时再次利用网络课件播放音画结合的朗读材料,此时一幅幅画面历历在目,一种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回想。再让学生把自己看作诗人来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选用最能表现自己情感的形式朗读,进而成诵,在背读中再次感悟情感,从而达到了“诗人心中之诗——纸上之诗——读者心中之诗”这样一个鉴赏过程,完成了诗歌的重构,即再创造过程。

在此环节,教师应进行背读指导,引导学生从诗歌结构上发现规律,感受诗歌的建筑美,加深印象,使当堂成诵成为比较容易的事,完成新课学习的反馈。第五步:赏读——延展创新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通常我们的审美过程是从接触(听或看)到文本的那一刻就开始了,而到离开文本时审美的体验并未结束,这种在审美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和感受往往还会跟随着我们,继续保持,甚至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有可能还会加深。例如我前面讲到的学生学习《背影》一课所获得的审美体验就保持到现在,接近十年,也许今天他的感受还会更深。

在学生感悟诗情并能流利地背诵诗歌后,指导学生将诗歌文本与课外搜集的与此风格内容相似的其它诗歌加以对比,进行深层次赏析,扩大学生的阅读积累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在深层次赏析的基础上,还应鼓励学生通过工具书或上网查阅资料,欣赏别人的赏析、评价,进而撰写出个人课外再读的新感受、新体会、新发现,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赏评也在网上发布,与其它不同的见解进行交流。

【模式范例】

下面以《乡愁》一课为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一模式。

课前发动学生采取“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式,在网上、报刊、书籍中收集到大量与《乡愁》有关的资料,将其编选入网络课件中,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了解与“乡愁”有关的信息,亲近教学文本,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从而激发学习主体的创造性活动的开展。

在进入《乡愁》一课学习之前,利用网络课件播放一组精美的风景画,画面上依次出现“诗音画”、“天地人”“真善美”等字样,并辅以优美的旋律,为后面的诗歌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导语:

诗歌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它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今天我们将要步入诗歌的殿堂,学习一首现代诗《乡愁》。

乡愁历来都是文人墨客说不尽道不完的主题,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九章哀郢》中写到:“狐死必首丘”,也就是说狐狸在死的时候必然将头朝向出生的山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是啊,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无论你走得多远,但总犹如风筝一样,有一根用眷眷爱心织成的丝线紧紧地握在母亲手中。你的根是在故园的井土之中,故园暂不能还,便滋生了那宝马香车也载不动的乡愁!

乡愁啊,乡愁,你是什么模样?为什么千百年来的人们想起你总是心惊魄动,泪水涟涟?下面让我们一起步入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那如烟似雾的乡愁世界。

二、学习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意象领悟诗歌表达的情感;

2、体会新奇的比喻所显示的超凡的想象力。

三、(作者简介:)一首怀乡诗,满腔故园情。余光中以一首情韵悠长的《乡愁》饮誉神州,而被称为“乡愁的使者”。他是当代诗人,作家、文学评论家。1928出生于南京,1949年随家赴台湾,被称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白玉苦瓜》等十多种。第一步:吟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并用笔在书上轻轻划出节奏。

2、学生结合专题学习网站中的有关划分节奏的相关知识,自由读诗,教师指导、点拨,注意读出节奏,语调:深沉;语速:缓慢;感情:愁(借诗抒心中之愁)。

3、利用多媒体课件赏读著名主持人陈铎吟读的《乡愁》一诗有助于我们理解诗人内在的情感。

4、赏读后引导学生对四个诗节比较,陈铎朗读时一个诗节比一个诗节沉重(愁怨:一个诗节比一个诗节更深)。为什么会这样呢?

第二步:说读——体会感情

下面进行第二步说读:所谓说读就是通过意象,运用联想和想像把它串联成一个完美的意境,从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乡愁本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本诗中,作者是用什么事物把它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地表现出来的?

学生:诗人运用了四个比喻句,把乡愁投射到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事物上,在诗歌当中,我们称这种情感化的客观对应物为意象。我们读诗不能仅仅停留在这四个事物本身,而应该通过这些形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何人在干何事,他心里想到的是什么,想象的时候应注意要和每一个意象有所联系。

比如:第一诗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通过邮票,我们也许会想到这样的画面,小时候,少年的我为了求学,远离母亲,此时正在昏黄的油灯下给母亲写信,信中会说些什么,心中会想起什么呢?(仿佛想起母亲送我到小村外,关心的话儿说不完)“我寄愁心与邮票”,只好托它载去我对母亲的思念。

起名:母子别

邮票——母子情深——依恋

朗读时注意:此时的作者是“少小离家”为读书,未经世事,还略带“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更多的是对母亲的依恋。

第二诗节:夫妻别:

少年已成长为青年,由船票想到一位青年在拥挤的船中,手持一张窄窄的船票,不由想起(美丽的新娘,话别时的泪眼,上船时不停的挥手,无限牵挂的文物话语)。真是“一种相思两种闲愁”,可一想到即将与她见面,一丝淡淡的喜悦又涌上心头。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朗读时注意在与妻子分离的淡淡的哀愁中还有一种温馨的思念和似水柔情。)

船票——夫妻恩爱——思念 第三诗节:生死别

由坟墓我们可以想到当“我”归心似箭地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听不见母亲慈爱的呼唤,看不到母亲和蔼的笑容,感受不到母亲温情的爱抚,母亲念儿成疾,也长眠于地下。:“我”跪在坟墓前,后悔当初为何要离开母亲,责怪自己为何不早日归家,内疚自己没有尽到儿子的孝道。哀悼母亲凄凉的一生。这一切只留下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浓浓悲哀,坟墓是矮矮的,而心中的哀怨却是浓浓的。(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朗读时恰当运用颤音,表达一种深深的哀怨。)

坟墓——生死悲痛——哀怨 第四诗节:故园别 幼儿时恋母情浓,年轻时思妻情切,与母亲的死别更是人生中无法弥补的伤痛。但不论是生离还是死别,都比不过现在那与祖国大陆分离的乡愁更为深广。有多少像诗人一样的台湾同胞,他们在经历了人生几多沧桑之后,此时已是人生的暮年,他们白发苍苍,老态龙钟,站在高山上向大陆眺望,耳旁仿佛传来亲人的呼唤!想渡,却被这浅浅的海峡所阻!这人为的分离,它阻断了多少亲人团聚的梦想,又使多少人肉分离,天人永隔。这海峡的浩荡之水啊,怎比得过千千万万游子的思乡之泪的多、深、重!这是炎黄子孙旷古的乡愁之泪啊!所以海峡浅浅,悲怆深深。

海峡——思乡哀愁——期盼 朗读时注意:第四诗节诗人由个人的悲欢离合升华到家国之思,此时犹如乐曲达到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特别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顿,语调上扬,“在——那——头”读出期盼团聚期盼统一的感情。(每一诗节交流后,教师进行朗读提示,学生自读、齐读,读出感情。)第三步:品读——领会意境

1、请学生自由读诗,体会诗歌语言,并把你的体会最深的一句用“美,美在”这一句式表达出来。

(教师示范,如:“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美,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隔离”、“诀别”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

2、学生自读,讨论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小结。

学生明确:(1)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2)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形容词美,美在反其意而用,表达了作者依依思亲、殷殷思念、浓浓哀怨、深深的期盼之情。(3)“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时间词美,美在它们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间的变化、情感的步步增强。(4)“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些方位词美,美在它们自然显示了空间的隔离,反复使用营造出一种字字关情、琅琅上口的韵律。(5)“乡愁是……”这一句式美,美在它营造出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6)文章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的小节美,美在整齐,美在对应,美在情感的层进。

第四步:背读——反馈重构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诗歌的情感,品味诗歌语言,《乡愁》一诗已走入了我们的心中,合上书,一幅幅画面历历在目,一种熟悉的声音回想耳边,我们只需要把这种感受捕捉住,用自己的嘴说出来,一句句诗句就琅琅上口了。从而达到再次背诵的目的。

1、再次听录音,心中默记,口中默念。再次感悟情感。

2、背读指导:

①本诗以时间序列为线索。②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③关情对象:母亲、新娘、母亲、大陆

④显示空间距离感的词是:这头、那头(第三诗节:外头、里头)

3、学生齐背,分小组竞赛背诵完成新课学习的反馈。第五步:赏读——延展创新

1、请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感受到的乡愁是什么?

2、将本诗与余光中的其它“乡愁”诗进行比较,体会本诗的特点。

3、结合工具书或网上资料,撰写个人感受,并在网上发布、交流。

结语:是啊,乡愁是故乡的月,乡愁是陈年的酒,离乡的年岁越长,乡愁滋味就会越浓。今天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余光中先生那如烟似雾,如泣如诉、令人荡气回肠的乡愁。乡愁是依念,乡愁是思念,乡愁是哀怨,乡愁更是一种期盼。它不仅仅是余光中先生个人的情思,更是千千万万台湾同胞共同的心声,它让我们看到了台湾与大陆原本就是血肉相连,血脉相通,这是无论怎样也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坚信两岸一定会统一。

2、将本诗与余光中的其它“乡愁”诗进行比较,体会本诗的特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结合工具书或网上资料,撰写个人感受,并在网上发布、交流。

第四篇:初中语文古诗

初中语文古诗

七年级上册

1【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赤壁】(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浣溪沙】(苏轼〃北宋)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十五夜望月】(王建〃唐)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5【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对联六副】

1.湖南岳阳楼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2.杭州岳坟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3.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4.山海关孟姜女庙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5.积句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6.方志敏卧室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8【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南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9【秋词】(刘禹锡〃 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论语八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1【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汉)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3【过故人庄】(孟浩然〃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七年级下册

1【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2【登岳阳楼】(杜甫〃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蝉】(虞世南〃唐)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4【孤雁】(杜甫〃唐)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5【鹧鸪】(郑谷〃唐)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6【采莲曲】(王昌龄〃唐)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7【莲叶】(郑谷〃唐)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多谢浣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8【赠荷花】(李商隐〃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9【白莲】(陆龟蒙〃唐)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10【莲】(苏轼〃宋)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11【沁园春 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2【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3【卜算子 咏梅】(陆游〃宋)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4【木兰诗】(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5【观刈麦】(白居易〃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7【使至塞上】(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8【黄鹤楼】(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9【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东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八年级上册

1【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春望】(杜甫〃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泊秦淮】(杜牧〃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5【过零丁洋】(文天祥〃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7【己亥杂诗】(龚自珍〃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望 岳】(杜甫〃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登飞来峰】(王安石〃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1【雁门太守行】(李贺〃唐)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2【别云间】(夏完淳〃明)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八年级下册

1【闻雁】(韦应物〃唐)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2【池鹤】(白居易〃唐)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3【迎雁】(葛天民〃宋)

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

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唐)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5【渔家傲】(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无题】(李商隐〃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金)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0【题红叶】(宣宗宫人〃唐)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11【山中】(王勃〃唐)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2【城东早春】(杨巨源〃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3【夜雨寄北】(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4【论诗】(赵翼〃清)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九年级上册

1【塞下曲六首(其一)】(李白〃唐)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2【塞下曲】(卢纶〃唐)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凉州词】(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苏轼〃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木兰花】(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6【蝶恋花】(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7【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8【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9《成功》引用:

1【进学解】(韩愈)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2【进学解】(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3【蝶恋花】(晏殊〃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4【凤栖梧】(刘永〃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5【青玉案】(辛弃疾〃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0【相见欢】(李煜〃五代南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1【浣溪沙】(晏殊〃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2【龟虽寿】(曹操〃三国)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臵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九年级下册

1【饮酒(其一)】(陶渊明〃东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行路难】(李白〃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5【观沧海】(曹操〃三国)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6【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宋)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五篇:古诗文中的别称

古诗文中的别称

银河在我国古诗文中有很多的别称 星汉:曹操《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天汉:陆机《拟明月皎月光》:招摇西北指,天汉东南倾 清汉:陆机《拟迢迢牵牛星》:昭昭清汉晖 银河: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云汉:李白《月下独酌》:永结无情游,相期渺(邈)云汉 绛河:杜审言《七夕》: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 星河:杜甫《阁夜》: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天河:王建《秋夜曲》天河悠悠漏山长,南楼北斗两相当 银湾:李贺《溪晚凉》玉烟清湿白如幢,银湾小转流天来 银汉:李白《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还壁题》: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河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雪:琼玉、碎玉、冰花、六出;信:鸿雁、尺牍、尺素 亡国:后庭花。

岳父:泰山、冰翁。女婿:东床、春风门下客

死:就义、下世、辞世、没世、就世、弃世、谢世、殒谢、殒落、见背、捐馆

古文中的意象

天地:人类的渺小 人生的短暂 心胸的广阔 情感的孤独 浮生:表示短暂虚幻的人生。

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国家)衰败 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乡村:思归 厌俗 田园风光 生活气息 纯扑美好 安逸宁静 草原:辽阔 人生境界 人的胸襟 城市(市井):繁荣热闹 富贵奢华 仙境:飘逸 美妙洁净 忘尘厌俗 凭栏:思念故国、故乡、亲人。

南山 代表隐居的地方 桃源:代表着一个理想的乐土 武陵人代表隐居的人 柳营:指军营。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天地尘世:鸿蒙、希夷、太清、太虚。

细柳营:汉代周亚夫屯军之地。王维《观猎》“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也表现坚守节操 怀桔:指孝顺双亲。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六朝旧事、南朝旧梦:表示往日富贵繁华的生活。击楫:谓立志报效国家,收复失地。娥眉(蛾眉):美女 峨眉:高尚的德行 青青子矜:有才能的人

巴歌: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等,“船”则是表现这种情感的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玉:高洁 地重游 脱俗 珍珠:美丽 无瑕

簪缨(冠):官位 名望

捣衣砧: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西楼小楼:闺怨之情;丝竹:音乐;汗青:史册;须眉:男子;巾帼:妇女;桑梓:故乡;轩辕:祖国;三尺:法律;寸管:笔;青鸟:信使 船:兰舟、征帆去棹(往往比喻孤舟)、樯撸(借代大船、战船)。“水”的意象

(1)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时代妇女的悲惨命运。(2)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抒发了诗人因强烈的感到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的烦忧和愁苦。海:辽阔 力量 深邃 气势 海浪:人生的起伏

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 江湖的诡谲

江水:时光的流逝 岁月的短暂 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 前途的迷惘、渺茫 理想的落空、幻灭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鹧鸪鸟: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或身世浮沉,“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

一、“柳”的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下载试探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酒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探初中语文古诗文中的酒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古诗文中的平仄韵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⑶去声。......

    古诗文中的“和谐社会”

    古诗文中的“和谐社会” 古诗文中的“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有史以来,我国人民特别是文人向往的理想社会。只要留意,便可从诗文、典籍及其传说中,见闻人与人、人与畜禽、人......

    文言文古诗文中意象

    意 象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化抽象为形象,变无情为有情。意象的构思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鉴赏古典诗词的重点。......

    古诗文中的中秋节

    唐人李翰《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并序》曾对中国人一年的辛苦劳作有精彩的概括: 冬耕春种,夏耘秋获,朝巡夕课,日考旬会,趋其时也。 农耕社会中生活与时令的密切关系,在这里表现得淋......

    古诗文中关于亲情名言

    关于亲情的名言警句 为大家提供关于亲情的名人名句,希望大家会喜欢“”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 --七年级上册-- 1、《次北固山下》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赤壁》杜牧......

    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大全

    苏教版初中语文古诗大全 七年级上册(13)1《次北固山下》 2《赤壁》 3《浣溪沙》 4《十五夜望月》 5《水调歌头》 七年级下册(19) 14《题破山寺后禅院》 15《登岳阳楼》 16《蝉》......

    古诗文中的教育因素初探

    古诗文中的教育因素初探 [关键词]古诗文德育教育美育鉴赏 古代诗歌、散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学习语文最感兴趣的部分。古诗文中的综合教育因素包括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