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推进开放性市场化重组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22:2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上海推进开放性市场化重组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上海推进开放性市场化重组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上海推进开放性市场化重组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推进开放性市场化重组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杨国雄

2008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以后,上海市国资国企按照“重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重组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重组的决策主体是企业”的要求,以开放性、市场化为导向,以产权为纽带,加快与央企、外省市国企以及民企等各方经济主体的有效对接,初步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推行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的认识和考虑

提出并实施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有一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从1990年代起,我们就认识到重组联合是优化国资布局结构、提升企业发展能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1990年代中后期上海抓住行政局改制契机,以组织结构调整为重点,形成几十个综合性、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针对国有企业人多、债多、历史负担重的问题,这些企业集团发挥 “人员托底、资金托底”作用,实施再就业工程,通过增资减债推进调整重组,产业结构、资本结构得到了优化。

上海市国资委成立以后,以控股公司改革为突破口,实施新一轮重组联合,先后组建了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如百联集团、锦江国际集团、光明食品集团等,总体上重组取得了一定成效。

同时,社会各方面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大家认为,市属国有企业重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体制内重组多、体制外联动少,区域内整合多、跨地区跨部门联合少,行政推动多、市场作用发挥少的情况,导致部分重组项目效果不够理想:比如,由于重组大部分在上海地方国有企业之间完成,存量整合难度大,加上没有引进外部优质资源,资源无法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优化配置。又如,行政推动重组联合,虽然决策、合并过程比较短,但由于对企业发展规律认识不足,被重组企业内部思想不够统一,再加上原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和市场体制基础薄弱,在相当一段时期,重组只完成了企业报表、名称和人员的合并,业务运作难以整合,产业发展无法协同。

2008年起,按照《若干意见》以及全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会议精神,上海大力推动国有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吸引中央企业、全国地方企业及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参与上海国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大力推动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推动上海企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成为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指导原则。

所谓开放性,就是要立足上海,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吸引全国、全球的优势企业到上海来发展,鼓励上海企业到全国、全球去发展;就是要按照“两个毫不动摇”的要求,推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所谓市场化,就是遵循市场规律优胜劣汰,谁抓住机遇做得强、做得精,谁就留下;谁丧失机遇,做不出业绩,谁就被淘汰;就是按市场法则公平交易,抓住“转让主体、交易平

台、中介机构”三个关节点,把好“规范决策、科学评估、产权交易”三道关,经得起历史检验。

上海推进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的实践

几年来,围绕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精神,上海地方国有企业坚持宽领域、多层次推进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一批优势企业在产业整合中做优做强,均势企业在联合重组中提升能级,劣势企业在调整转型中稳妥退出:

对接中央企业竞争优势,推动央地联合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历来支持上海国有企业的发展。国电集团、中航集团等先后与上海市政府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上海企业通过对接中央企业资本、技术以及管理等优势,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层级提升、规模扩大和效益提高。

上海航空与东方航空联合重组,实现上海地区航空资源有效集聚,有力推动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上海电气先后与国家核电合作,加快发展第三代数字化核电仪控系统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进程;与中电投资合作,共同推进核电自主制造、批量生产和标准化建设;与北车集团合作,加快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产业发展。

国盛集团继与中国建材集团就上海新建重型机械公司开展合作后,又与国电集团签署协议,加快在卡琳娜循环技术工程应用,以及风电、光伏发电等领域开展合作。

申能集团在与中电投开展IGCC等项目合作后,又与中国海运合作成立航运公司,携手保障上海电厂的煤炭海上运输。

上海仪电与中航技集团就第五代TFT-LCD生产线进行合作。目前,大部分项目进展良好、初见成效。TFT五代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7亿元,预计全年超过30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东航上航合并后,实现营业收入288.66亿元,同比增长39.2%,盈利16.82亿元。

中国北车与轨道交通重组后,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000万,预计全年可达7000万元。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沪省合作

通过与兄弟省市的战略合作,依托地方经济的特色资源、市场和劳动力优势,在积极融入当地发展战略的同时获得自身发展。

百联集团先后与安徽、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开展合作,配合当地商业规划设计,不少项目已纳入当地工作重点。

光明食品集团与安徽省政府签署农业产业化交流与合作框架协议,利用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上的技术、品牌和网络优势,助推安徽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近年来,随着兄弟省市市场成熟度、开放度不断提高,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上海企业在业务拓展的过程中与很多省市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奠定了联合重组的基础。

上海医药先后与福建省医药公司以及山东济南、江苏常州、广东广州等地4家分销龙头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共同打造覆盖华东地区的医药销售网络。

光明食品集团在收购云南英茂糖业后,积极推动英茂糖业香港上市,进一步做强糖业产业。

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动中外(港)合作

通过“借梯登高”、“借船出海”,不断提升技术能级和产业发展空间。

上汽集团收购上海通用1%股权实现控股,与美国通用在香港组建合资公司,联手打开印度市场。

上海电气收购美国高斯公司,力求借助高斯公司国际化运营的丰富经验,以及优秀的管理团队,加快进入全球印刷机械产业“第一阵营”。

锦江国际联手美国德尔集团收购美国州际集团后,州际集团222家酒店4万多间客房资源成为锦江酒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日本三井共同投资3亿元,建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超低温冷库,填补上海现代冷藏物流业空白。

上海机场与香港机场管理局合资成立沪港机场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虹桥机场东西航站楼、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东交通中心与旅客流程相关区域等,全面提升上海机场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

今年以来,上港集团收购比利时泽布吕赫公司股权,百联集团收购香港柯普恩公司100%股权,光明乳业收购新西兰塞恩莱特公司等项目,都取得重大进展。

项目带动机制转变,推动“国”“民”共进

通过与非公经济开展项目合作,引入民营企业的活力,实现国资、民资共同发展。

据上海产权交易市场统计,2009年民营企业受让国有产权651宗,成交金额48.6亿元。其中包括城建集团与民营企业公成建设共同投资青浦污水二厂,上海纺织联特实业公司100%股权转让民营企业。此外,上海电气、锦江国际、交运集团、国盛集团通过股权转让、项目合作等方式加强与非公经济合作,下属一批企业以机制创新赢得新的发展机遇。

2006年以来,上海国有企业积极实施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涉及各类资产总额超过2000亿元。一大批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有明显提升。上汽集团2009年销量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首次进入全球汽车销售前十名。上海电气集中发展现代装备业,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之一,百万千瓦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代表了国际火

力发电技术的先进水平。锦江国际集团2009年酒店规模达530家,跻身全球酒店业300强第13位。

推进开放性、市场化联合重组的主要体会

——实施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定决心和正确领导。

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国资国企改革,对重组的原则和方向作出了明确指示。俞正声书记指出,“重组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重组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重组的决策主体是企业”。韩正市长也明确,上海要实现新一轮国资布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必须冲破习惯思维和传统做法束缚,突破地域和所有制限制,加快要素在更大范围、更大区域流动,加快推进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做到“三个结合”:“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整合资源与主业发展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在工作推进中,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听取情况汇报及项目介绍,帮助协调政策支持。特别是开放性、市场化重组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一些老领导和干部职工对部分有基础、有潜力的企业让出控股权,感情上难以割舍,对此,市领导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并主动帮助一起做工作,为推进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要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推进。

成功的重组联合必须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在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重组联合方式,既可以“请进来”,也要“走出去”;既可以着眼于产业链协同整合上下游企业,也可以实行产品链横向联合;既可以着眼于强强联合、提升国际竞争力实施重组,也支持以降低成本、拓展市场为目的实施并购;既鼓励与央企全面合作,也重视与地方行业龙头企业联合或者市区联手,更期待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进来;既可以按照传统方式利用存量资产进行联合,也要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创新金融工具提高重组效率。

——牢牢把握重组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的目标方向,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平稳有序推进。

在实践中,我们感到,实施开放性市场化重组,一定要突出市场化的导向,遵循企业发展的规律,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不能为重组而重组。在具体操作中,一定要坚持在“两大前提”下组织推动:一是干部职工人心思改,人心求变,二是按照产业链的关系,形成协同效应。在工作原则上,我们坚持“四个基本原则”:一是过程民主原则,切实提高操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二是利益均衡原则,防止出现牺牲一方利益换取另一方利益的现象,坚决不损害职工群众的利益;三是渐进退出原则,科学把握工作节奏,合理设置“缓冲期”、“适应期”,确保职工队伍稳定;四是依法改制原则,依法合规,在法律法规指导下严格审核把关。

同时,我们积极开展重组项目后评估工作,确保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取得实效。今年以来,先后建立了工作检查、项目抽查和交易稽查“三查合一”机制,对15个资产评估项目进行检查。建立重大重组项目跟踪检查制度,确保重大重组项目落地、落实。

企业开放性市场化重组联合是一项涉及面较广、实践性较强的工作。目前,国资委系统前20家企业集团的国资规模,已占出资企业国资总量的90%以上,其中,前10家大企业集团比重接近80%。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全市产业发展导向,以延伸产业链、增强价值链为原则,通过对深化开放性、市场化联合重组,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国有资本的控制力、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第二篇:关于开放性教学活动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关于开放性教学活动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开放性教学活动”是指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兴趣、需要,选择设计具有开放性、层次性、挑战性的活动内容、活动材料,通过开放式的活动组织,引导幼儿自主观察、发现、学习和探索,通过师生间积极、有效的互动,实现幼儿主动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开放性具体体现在:开放的空间、开放的环境、开放的课程、开放的态度、开放的资源运用等方面。多年来,教学改革过程中,笔者力求通过开放性的活动设计与组织,尽可能地为不同层次幼儿的自我学习、大胆探索、创意表现和自主发展提供最广阔的空间,让每个幼儿都能从主动的活动过程中获取成功的体验与满足,让每个幼儿真正成为自我学习的主人。

一、构建开放性的教学过程

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需确立开放性的活动设计,创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投放多样化的活动材料,打造开放性的活动时空,实行激励性的多元评价等。

1.确立开放性的活动设计

备课过程中,我一直注重对原有教材内容的重新审视、分析、思考与把握,力求突破原有活动设计的局限,多方挖掘、利用活动内容所蕴含的多元教育价值,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组、拓展与架构,形成开放性的活动设计,营造开放的学习与发展空间,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观察、思考、想象、探究和表现的机会与条件。比如在大班语言活动《小猴的出租车》中,教材中选用的童话故事《小猴的出租车》以小猴奇怪多变的出租车为主线,叙述了小猴帮助一个又一个乘客解决难题顺利乘车的情景。故事情节新颖有趣,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但教学中如果仅是围绕故事内容进行教学,只能被动地让幼儿了解小猴的做法,无法让作为学习主体的幼儿获取更多的发展。那么,如何突破原有活动设计,给幼儿营造更多的思考、想象和创编契机呢?反复酝酿后,我决定突破原有故事情节,从中选取了几位特殊乘客—长脖子的长颈鹿、笨重的大象、滑溜溜的蛋宝宝、水生的金鱼等作为创编对象,通过夸大乘客的特殊性,突出乘车过程中的矛盾,轻而易举地调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自然、巧妙地埋下了创编的伏笔。活动以“这几位特殊乘客乘坐小猴的出租车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你能帮助小猴想办法解决这些乘客的乘车问题吗?→“完整编构故事”为主线,将思考、讨论、讲述、创编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地放给幼儿,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地想办法解决几位特殊乘客的乘车问题并尝试自主编构故事,开放性的活动设计有效地促进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讲述能力的充分发展。

2.创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活动中,通过创设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设计不同梯度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以合作、讨论、探究等形式,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创造性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在自主性活动过程中获取多方面能力的协同发展。例如,中班语言活动“小喜鹊说得对”,故事中小熊三次帮助妈妈做事情的情节具有较强的生活性,蕴含着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技巧。为了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发展幼儿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故事欣赏前我首先出示故事挂图,引导幼儿围绕三个问题:①熊妈妈让小熊帮忙浇水,可桶上有个洞,小熊应该怎么办?②小熊到地里帮妈妈收玉米棒,应该怎样做呢?③小熊帮妈妈到山下运木柴需要哪些工具呢?展开充分的讨论,鼓励幼儿大胆地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最后通过师生的共同分析和讨论,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行办法,从中帮助幼儿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投放多样化的活动材料。

教学活动中,在活动材料的选择、设计和利用上力求具有开放性、多变性、探究性和操作性。要求材料本身可变化、可重组、蕴含着多种多样的玩法,便于幼儿通过亲身的观察、探索、操作练习等获取真实的、具体的活动经验,能为幼儿进行创造性探索与表现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撑。例如,在“沙袋变变变”系列活动中,我园老师们利用旧牛仔裤等材料制作的“多变沙袋”,外观像个大拳击袋可以进行散打练习,增强臂力和腿部力量;打开大沙袋拉链可变出大豆子,玩“背豆子”游戏,练习负重四肢着地屈膝爬;打开豆子拉链又可变出小沙包、小布球,可与辫子、彩杯等物品组合玩“踢毽子”、“抛接沙包”等游戏,同时小布球还可以相互拼接为长长的“毛毛虫”,供幼儿拖拉追逐,发展躲闪及奔跑能力。蕴含着无穷变化的自制沙袋在花样繁多的变化中不断地给幼儿带来新奇与惊喜,有效地引领幼儿持续不断地投入新的探索活动。

同时,活动中关注不同需求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多样化的活动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满足不同幼儿的个性化需求。例如中班综合活动“春天的朋友” 考虑结合不同幼儿的活动兴趣和能力水平,在诗歌仿编后设计安排了多样化的小组活动:“绘画—春天的朋友”、“头饰制作—春天里的小动物”、“表演—春天的朋友”等,提供卡纸、纸质拎袋、彩纸等多种材料,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呈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体验,收到了很好的活动成效。

4.打造开放式的活动时空。

在活动组织上,我们避免过多的控制和干预,以开放的、低结构的个体活动、小组活动以及自选活动形式,保证幼儿有自主选择和自主活动的权利和机会,将探索思考的时间、空间,充分地交给幼儿,真正让幼儿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学习。例如大班科学探索活动“有趣的影子”中,提供投影机、手电筒以及各种自制的动物头像、手偶玩具等,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发现、感受光影之间的关系与变化,整个探索过程开放、自由,确保幼儿有充分的活动自主权。

5.推行激励性的多元评价。

承认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肯定、鼓励、支持、接纳每个幼儿的独特表现和发展状态,力求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从积极性的评价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与满足,从而有效地促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进而促进他们以积极的发展态势不断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比如,美术活动后我一般会展示所有幼儿的作品,鼓励大家互相欣赏,从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并简单讲述理由,对于有争议的作品会先请小作者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学会听取别人的想法,学会尊重别人的作品,学会看到别人的长处。

二、创设支持性的教育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非常关注支持性教育环境的创设与打造,充分发掘、利用环境的教育价值。

1.打造开放、互动的主题环境。重视环境的教育功能。在主题环境创设过程中,依据当前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兴趣点,围绕主题活动实施进程,师生共同经营、创设主题环境。从内容呈现、材料选用、布局搭配到保持更换等环节,充分尊重、听取幼儿的想法和意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调查结果、探索发现、创作作品等活动资料用自己熟悉的、喜欢的方式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表现出来,布置形成开放、生动的主题环境。通过师生间的合作构建、交流展示等,实现教师、幼儿、课程、环境之间的交相互动,使环境的建构过程成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教育过程,最大化地彰显环境的教育价值。

2.营造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

《纲要》中非常重视安全、愉快、宽松活动氛围的营造,要求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依赖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他人交谈„„”,“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教学中,我注重创设民主的、宽松的、温暖的、富有支持性的活动环境,充分尊重幼儿,以支持、肯定、接纳、鼓励的态度,给幼儿以信心和支持,让幼儿始终处于一种自由自在、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充分地释放、表现和发展自己;同时,通过营造宽松、温暖的活动氛围,为教学中良好师幼互动的发起与展开,创造良好的前提与条件。

三、重视活动过程的真实性、自主性和有效性

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强调儿童从实际活动中学习,提出教学过程应安排真实的活动情景,让儿童有真正活动的机会,使儿童在自身的活动中去真正地学习。皮亚杰也倡导要让“儿童主动自发地学习”,要让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外部环境不断发生相互作用,引发认知上的不协调和冲突,从而积极地建构知识经验,实现自主学习与发展。

教学中,我一直追求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简单、真实和有效,尝试从幼儿的真实生活入手,充分挖掘幼儿周围生活中有价值的教育因素,或巧妙地在幼儿生活情景之中设置一些问题情境,让幼儿在真实的活动过程中自主地获取直接、鲜活的操作经验,感受、体验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操作、活动过程中学会学习,获取主动发展。

1.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

幼儿对周围世界有一定的自我认识,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已经初步具备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巧妙地挖掘、利用幼儿身边蕴含的科学现象、数学问题、生活事件等,创设与幼儿真实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学习情境,寓教育于幼儿的真实活动之中,引导幼儿感受、体验运用相关知识经验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比如在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跳跳豆”中,我们选取了当时生活中孩子们中流行的一种类似药用胶囊的小玩具(胶囊壳内装有一粒小铁珠,放在手心动一动,会不停地翻跟头),引导幼儿大胆探索跳跳豆会跳的秘密。在大班数学活动“快乐统计”中,我们将参加活动的幼儿作为统计对象,鼓励幼儿尝试利用分类计数的方法找出同伴的不同特征并按照不同的特征标记(男孩女孩、戴帽子的、穿裙子的、穿凉鞋的)进行简单的分类统计。学习活动围绕幼儿的真实生活场景展开和发生,每个幼儿既是学习者又是统计对象,这让整个活动过程成为一种主体体验性学习活动,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

2.让每一个幼儿“真做”。

皮亚杰认为“教学中必须重视儿童的动作和活动”。幼儿最好的学习状态是当他们与人、材料、事件和想法做直接互动的时候。要想实现幼儿的主动发展,就必须让幼儿真正地参与到活动过程之中来。

活动前,我们一般会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教育资源,组织开展参观、调查、访问等前期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感知、体验、信息搜集等多种活动,多途径地帮助幼儿积累相关活动经验,做好经验贮备;活动中,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探索支持,创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鼓励、支持每个幼儿和教师、同伴一起主动地去观察、去操作、去验证、去发现、去分析、去思考、去体验、去表达,真正让幼儿投入学习过程,进行自主学习。如在组织中班科学活动“猫头鹰”时,我们提前要求幼儿回家上网搜集、记录关于猫头鹰的生活习性,活动中先出示大的图示记录表,组织幼儿围绕(1)猫头鹰为什么叫猫头鹰?(2)猫头鹰生活在哪里?(3)猫头鹰有什么本领?(4)你们知道猫头鹰哪些有趣的事情?几个问题展开了充分的介绍、讨论和记录,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经验,逐一讨论、解决相关问题。猫头鹰是幼儿较为熟悉的动物,通过前期信息搜集,多数幼儿对猫头鹰的一般生活习性已经有了较好的了解,讨论中每人都有话可说、有话要说,讨论介绍活动进行得踊跃、热烈。接下来,教师再围绕一些大家都不太了解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观察和补充介绍,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猫头鹰的其它生活习性。幼儿都有很强的求知欲,对自己不懂的问题会有较强的探究欲望,这时多数幼儿会以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去投入活动,主动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3.引导每一个幼儿 “会学”。要想实现幼儿的自主性学习,就必须引导幼儿在主动学习过程中学会一些有用的学习方法,从中发现并掌握简单的学习技巧,体验学习方法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幼儿从小学会学习。

在大班数学活动“快乐统计”中,我有意识地安排了小组合作统计环节,要求每组四个小朋友想办法合理分工,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地统计出筐内每种玩具的数量,在统计表中画出相应的玩具标记并记录其数量。在此过程中,小组四人如何分工、协调,如何计数(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数、还是五个五个的数),如何做标记,如何记录,如何汇报等都暗含学问和方法,为幼儿学会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在第一次统计过程中第四小组在其它三组都完成统计任务时仅统计出一种玩具的数量,介绍中一名幼儿道出了其中原委:原来小组统计时一个小朋友硬是护着玩具不让其他小伙伴插手,导致本组没有按时完成任务。那么,怎样又快又好地和小伙伴一起合作完成统计任务呢?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这名幼儿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在大家的帮助下该小组重新进行了协商和分工,在第二次统计中较好地合作完成了统计任务。从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真实地看到了孩子们在与同伴的协调、磨合中逐步地学会了妥协,学会了接纳,学会了合作。

4.让每一个幼儿获取“真”发展。

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幼儿的发展上。生活中每个幼儿处于不同的家庭环境,知识经验不同,兴趣爱好各异,心理发展的潜能也各不相同,都有自己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学前我总是很细致地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在教学中关注每个幼儿的实时状态,准确地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和活动需求,及时抓住有价值的教育因素,生发出新的教育契机,运用“引导性互动”、“支持性互动”、“合作性互动”等开放性互动方式,支持孩子的自主性学习,通过提供孩子可能的和敏感的协助,促进孩子的象征及策略思考,并在孩子能力增加时,让他负起更多的学习责任,促使每个幼儿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展露。

①追问质疑策略——不断引发新的探索。()

探索过程中,对积极投入活动并已经有所发现的幼儿,我会适时地运用一些启发式、开放式的问题,如:你是怎样玩的?试试看还可以怎样玩呢,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玩法?等等,激励幼儿积极地进行再思考,主动去寻求多种玩法、尝试多样做法,不断激活幼儿的思维和再探索的欲望,促使幼儿大胆尝试多角度、多方式地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与办法,促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各种能力在主动、持续的探索过程中得到更好地发展。

②鼓励支持策略——鹰架幼儿主动学习。()

对于较慢进入探索状态的幼儿,则采用亲切、温和、合作性的介入方式,通过一定的示范和引导,鼓励、支持幼儿大胆地投入活动,为幼儿的探索性学习提供适宜的支架。如:试试看,这样做你会发现什么?咱们一起来试试好吗?逐渐帮助这部分幼儿积累、丰富有价值的活动经验,引领他们慢慢地投入活动。

③分享介绍策略——整合提升活动经验。

《纲要》中指出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当幼儿探索兴趣开始呈减弱状态时,适时地以“交流展示介绍”方式,为每个幼儿提供展示、表现自己的机会与条件,鼓励幼儿通过回想将自己在活动中获得的有价值、有创意的玩法、做法和发现,推荐、介绍给大家,丰富其他幼儿的活动经验,实现同伴间的互动式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展示介绍又可以增强介绍幼儿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再探索的欲望,为后面的深入探索做好铺垫。

④拓展迁移策略——推进探索不断深入。

活动中,适时地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增添新的、具有一定难度的挑战性任务,赋予活动更大的挑战性,有效地推进幼儿的探索行动,激励幼儿不断地超越自我,积极获取更多的发现。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跳跳豆”中,当幼儿拆开胶囊壳发现因为里面有个珠珠所以才会不停地跳动后,教师紧接着提供两种大小相同的塑料珠和小铁珠,抛出第二个探索问题:这两个小珠珠都能让跳跳豆跳起来吗,试试看你会发现什么?当幼儿探索出只有小铁珠能让跳跳豆跳起来时,教师又跟进性地抛出了第三个讨论问题:想一想,为什么小铁珠能让跳跳豆跳起来呢?有效地运用了拓展迁移策略,将幼儿的探究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四、结束语

开放性教学活动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充满教育智慧的动态过程。我在开放性教学过程中,强调幼儿的自主探索,鼓励幼儿的发现性学习,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求,重视幼儿真实的学习与发展,致力于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早期培养。同时,活动过程中注重温暖、支持性活动氛围的精心营造,追求师生间的平等和有效互动。倡导教师真正地做好幼儿学习探索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切实把握好“放”、“激”、“引”三方面的度。“放”就是把选择、探索、思考的时间、空间,充分地放给幼儿;“激”就是及时地对幼儿富有创意的想法、玩法、做法,给予赞许和肯定,激励幼儿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获取更多的发现和体验;“引”就是幼儿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在观察、倾听的基础上对不同能力的幼儿给予及时、恰当的引导,帮助不同层次的幼儿突破自我,实现自身潜能的充分展露。总之,开放性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构建开放性的教学过程,创设富有支持性的教育环境,同时要关注活动过程的真实性、自主性和有效性,力求通过开放、自主的教学过程,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协同发展。

1、方向性策略:要求教师在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中把问题问到“点子上”,所提问题既要能是教材的知识点,又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以利进行积极积累思维活动,从而使教学目标明确,教师意图清楚,学生胸有成竹,整个课堂有的放矢。

2、科学性策略: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开放性问题设计,既要充分抓住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及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框架结构。又要提出的问题科学、正确、清楚,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3、层次性策略: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要有合理的程序和阶梯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相互联系的子问题,同时不同的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时,应随学生的思维水平有所区别。如:概念理解分层次,例题的要求分层次,练习完成分层次。同时针对学生的实际,学生基础差一些的可以多辅垫一些,问题细一些,采用“小步走,往回看”的方式。从而使问题的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策略:在教学时,教师必须想学生所想,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始终以学生为主,营造师生民主、平等、和谐与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让学生观察、分析、猜测、讨论等。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归纳、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都得到培养和发展。

课堂提问非常关键。在课堂提问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问要适时。问题不仅要设计得好,还要注意提问的时机,若时机把握不好,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在幼儿的“愤”、“悱”之时,这时提问定能使幼儿积极思维,敢于表达。这样既激发了他们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又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提问要恰当。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高于幼儿的水平。根据苏联心里学家维果茨基德“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幼儿“跳一跳,摘得到”。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幼儿的思考,那就等于没问,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会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要难易适中,使幼儿跳一跳,能够摘得着。

3.提问要科学。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地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科学,又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同时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幼儿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

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它不仅能启发幼儿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提问效果如何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让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因情而异,随机而变,让课堂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让有效的提问锦上添花。

第三篇:《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的读后感

《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

考》的读后感

对于周小川行长提出的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将会对我国今后的经济起到一定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前一直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利率管理制度,利率是官定的利率,全国只有一家银行,而且在银行利率体制中,利率档次很少,不同档次之间的利差很小。种种原因导致了中国市场的利率水平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而当中国政府实行改革开放之际,所面临的首要市场经济问题就是如何调整过去以来长期的的利率水平状态。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利率改革政策,经过23的努力,我国的经济已经是名列世界前茅,GDP更是跃居世界第二,然而利率改革确实成效甚微。一直以来,利率水平都是由国务院决定的这次人民银行对利率的调整表明中国利率形成以出现背离计划体制的态势,更表明这就是中国利率放开的起点。

而周行长也从几个方面归纳了推行利率改革的必要性。首先是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推进利率市场化。这中间他提到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同时,利率也是其他很多金融产品定价的参照基准。并且我国市场化改革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尊重企业定价权,利率市场化的要点是体现金融机构在竞争性市场中的自主定价权,通过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就可以提供各不相同的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也反

映了客户有选者权。更重要的是利率市场化反映了差异性、多样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求关系以及金融企业对风险的判断和定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产品会出现更多的差异化,同类产品可能有不同的品牌、规格和目标群体。不同金融机构对同一项目、同一客户的风险判断也会出现差异,这些差异在其金融产品的定价中会得到反映。同时利率市场化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一个需要,它对市场价格的形成产生必要的影响。

其次周行长提到的是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进程。他指出我国目前的利率市场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在2004年之前我国分几步放开国内外币存款利率,并且扩大银行的贷款定价和存款定价权,允许银行的存款利率可以下浮,下不设底。同时在企业债、金融债、商业票据方面以及货币市场交易中全部实行市场定价,对价格不再设任何限制,更多的企业可以选择发行票据的企业债来进行融资,其价格已经完全不受贷款基准利率的限制。

周行长还讲到的是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条件。我们都知道利率市场化是在市场竞争中产生的,因此要有一个充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金融机构在正当的市场竞争条件下通过竞争来定价,虽然定价可能会有偏差,但是因为有竞争,有多样化、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有多个机构,总体来讲会产生合理的均衡价格。而市场竞争首先一个条件是要有财务硬约束,而不是软约束。尤其是我国,优胜劣汰的市场退出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市场约束并不是十分有效,对存款人的隐性担保还普遍存在。除了硬约束,还要防止“病号型”或者“重病型”

竞争,就是有问题的机构可能更加冒险,用不正常的利率进行竞争。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我们发现,一些金融机构在出现问题时,往往通过高息揽储或发行一些高收益产品获取资金,以掩盖资产负债表出现的问题,企图继续残喘,并寄希望未来有机会缓过气来。这些都扰乱了正常的竞争秩序。在那同时银行的客户要接受和认可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要敢于承担风险定价的责任。商业银行在经营中要逐步降低利差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就需要不仅考虑存贷款利率的确定,还要考虑与存贷款有关联或有替代性的中间业务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定价。对于一些中间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总有些人主张要继续进行高度管制,或者一些客户出于对定价的不满而批评银行,并寄希望于找政府干预。因此,如果利率名义上市场化了,而与中间业务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定价却不放开,则会出现新的扭曲,商业银行也没有足够的激励去发展中间业务。因此我们要推动整个金融产品与服务价格体系的市场化,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任何改革和政策的实施都离不开政府和媒体的宣传,因此政府和媒体的宣传在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也很重要。

最后他提出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们也要考虑的8点内容。一是选择具有硬约束的金融机构,让它们在竞争性市场中产生定价,在一定程度上把财务软约束机构排除在外;二是按照宏观审慎管理的要求,确立达标金融企业必须具备的硬约束条件,不达标的企业就是约束程度不够;三是要有实现正当公平的竞争主体,既包括银行,也包括客户等市场竞争者;四是要考虑逐步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的价格;

五是尽量避免银行产品的过分交叉补贴;六是要大力加强对客户的宣传教育;七是建立健全自律性竞争秩序;八是进一步确立市场定价权,使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强风险定价的能力。我们要认真思考他所总结出的8点问题,在以后的进程中要时时注意,避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更好地推进利率市场化。

目前我国的经济仍处于转型阶段,可能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那些都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们所要面对和克服的,因此我们坚定不移有规划有步骤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国经济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第四篇:上海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王国忠 朱恩 市农委种植业办公室、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上海农村经济2010年第4期

一、上海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一)发展生态农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面临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必须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减少资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发展生态农业就能把农业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发展生态农业是生产和提供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市民更注重生活的质量,安全、优质的生态农产品成为首要选择。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洁土”、“净食”的生活环境,就能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优质的生态农产品,拓展广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

(三)发展生态农业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需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应用生态农业的一些先进理念和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减少化肥农药流失,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减小环境压力,为上海的生态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四)发展生态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注重生态农业科技开发及推广应用,健全生态农业管理制度,提高农民生态意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价值,有利于促进广大农民增收。

总之,上海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的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二、上海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与初步成效

(一)积极探索区域生态农业建设

1、农业部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上海郊区崇明县、宝山区已分别被列为农业部生态农业试点县和示范县(区),根据“立足示范、着眼推广、点面结合、讲求效益”的原则,在都市型生态农业建设上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发展上海都市生态农业,建立一个农业生态经济结构协调合理,整体功能较强,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优美整洁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新农村,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2、环太湖流域生态建设。上海市涉及环太湖流域有青浦区的金泽、练塘两个镇,共有耕地面积11.4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16.9万亩。近年来,这两镇围绕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推行绿肥养地轮作休耕制度,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以及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工程等,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二)大力推进耕地质量建设

1、推进绿肥生产。绿肥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肥源,种植绿肥既可以增加农田经济效益,又可利用绿肥根瘤菌固氮、以小肥调大肥、以磷肥调氮肥等特点,富集或固定土壤中的氮、磷、钾及其它养分资源,翻压后可提供作物多种养分,绿肥秸秆还田还可增加土壤碳的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改善土壤结构和其它理化性状,实施种地与养地相结合,促进耕地地力提高。在绿肥种植补贴政策的引导下,上海大力推进绿肥生产,2004年以来累计推广绿肥种植面积200多万亩。

2、完成耕地质量普查。2002-2003年,完成基本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普查工作,耕地符合上海市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占38.1%,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占47.9%,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占10.8%。2006年,又完成356万亩耕地的地力调查

与等级划分,全市耕地总体上处于较高等级,其中,一等地占17.4%,二等地占32.76%,三等地占26.09%,四等地占20.17%,等级最差的五等地仅占3.58%。同时,摸清当前耕地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部分地区农田耕作层变浅,土壤次生盐渍化面积有所增加,养分失衡现象较严重,耕地土壤酸化趋势明显。

3、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耕地质量监测是一项长期性的、公益性的农业基础工作。上海已在2007年底建立了500个地力定位监测点、100个环境质量监测点和30个肥料效应流动监测点,覆盖郊区大部分土壤类型和种植利用方式,每年为政府提供上耕地地力与环境质量报告。

4、加快中低产田改良建设。近年来,针对郊区部分耕地存在一定的障碍因素,一是推进松金青地区低洼地土壤改良工程建设,标准粮田建设面积30.4万亩;二是开展南汇5万亩滩涂改良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以及奉贤每年约2万亩平整田土壤熟化与改良工作;三是开展3万亩蔬菜等经济作物设施土壤连作障碍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四是嘉定等区开展重金属污染农田生物修复技术示范工作。

5、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为落实“占补平衡”政策,2010年以开展耕地质量评定工作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补充耕地质量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为重点,把补充耕地质量建设管理和验收工作落到实处。按照“部省共建、因地制宜、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的原则,构建农业、国土资源两部门共同开展补充耕地验收工作机制为核心,积极探索加强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有效工作模式。2010年计划在奉贤区开展“补充耕地质量建设”省级试点工作,做好评定和验收补充耕地质量工作,指导补充耕地质量建设。

(三)全力开展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l、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料。商品有机肥推广作为解决全市畜禽粪便对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2004年在郊区水稻地区试点示范,推广商品有机肥1.5万吨;2005年至2007年商品有机肥推广工作连续三年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推广范围以粮田为主,兼顾种植蔬菜和西甜瓜的基本农田,三年累计推广应用33万吨;2008年、2009年继续加大推广力度,推广数量分别达15万吨和16万吨。至2009年累计推广数量达64万吨。商品有机肥的推广应用,每年资源化利用畜禽粪便50-60万吨,保护了郊区生态环境,改善土壤地力,减少氮化肥用量,减轻盐渍化程度,提升农产品品质。

2、资源化利用秸秆。一是推广秸秆直接还田。主要是在农作物收割时留高茬或利用农机设备直接将秸秆还田,以及稻田秸秆覆盖还田。目前,全市秸秆通过机械粉碎后还田的比例占到全市稻麦种植面积的80%左右。二是发酵制作食用菌培养料。以现有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组建食用菌培养基料生产中心,集中收集周边地区的稻麦秸秆,并加工成食用菌培养料,用于蘑菇等食用菌生产。同时,蘑菇种植后的废料还可用于水稻机械化育秧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秸秆资源化利用可以有效地遏制秸秆焚烧对空气的污染,减少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量,有利于节约农业生产成本,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维持土壤的生物质平衡,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循环利用。

3、减量化使用肥料农药。

按照上海市第四轮三年环保行动计划化肥农药减量工程实施方案,6个区县(农场局)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建立了示范基地,累计示范面积8720亩,基本代表了本市种植业的主要生产方式,示范基地分3种类型:一是以规模种植水稻小麦为主的粮田双减示范基地,例如金山现代农业园区、奉贤庄行现代农业园区和长江农场;二是以种养结合小型家庭农场为主的双减示范基地,例如松江新浜家庭农场;三是以蔬菜生产为主的双减示范基地,例如青浦练塘茭白生产基地和嘉定华亭城市超市蔬菜生产基地。2009年通过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料、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肥耕地地力技术、农药合理科学使用、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和种养结合等措施,减肥减药效果明显,各示范基地水稻、小麦、蔬菜化肥用量比2008年减少6~

12.11%,有机肥料与化肥、化肥中氮磷钾使用比例逐渐合理,农药减17.7-38.2%。

4、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目前,本市郊区除闵行区外,其他区县均列为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县,2009年全市测土配方面积达303.44万亩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一是初步建立主要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主要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包括主要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主要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和水稻施肥分区图,稻、麦推荐施肥技术模型,以及推荐施肥的主要技术参数。二是肥料施用结构渐趋合理,氮磷钾比例逐渐合理,中高浓度复混肥料、配方肥用量增加,有机无机肥料平衡使用。三是节本增效经济效益良好,水稻亩均节本增效38.98元,小麦亩均节本增效41.59元。

5、探索种养结合农业。目前,上海已经在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农业方式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典型的模式有以下三种:一是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模式。松江区结合土地集中流转试点工作,推出了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模式。家庭农场平均经营面积100-150亩,并在农场内建设一个年出栏1200头的猪场,猪场里产生的粪便和尿液,收集经发酵处理后就近还田利用。二是种养结合大型农场模式。警备区农场和海丰农场根据自身实际,探索形成了大型农场种养结合传统模式、现代模式以及欧盟模式。传统模式是指猪一猪粪一牧草一养猪模式、猪一猪粪一围河养鱼模式和猪一猪粪一林苗木一发展林业模式;现代模式是指猪一猪粪一有机肥还田一有机水稻和蔬菜模式、猪一猪粪(农作物秸秆)一沼气发电一养猪供暖和生活用电模式、猪一污水一氧化塘处理一还田模式;欧盟模式即“粪水生态还田”模式,建设全封闭粪水收集系统,将猪粪收集后由管道泵入储存6个月的大池中,经自然发酵无害化处理,然后通过大型粪水施肥机和搅拌机将发酵后的粪水喷洒农田。三是林下经济生态农业模式。随着上海生态林建设推进,逐步发展形成了林下经济等生态农业模式。据统计,2006年上海林地养殖规模百亩以上的使用林地11.6万亩,年出栏家禽115.37万多羽,产值约2000万元。2008年上半年,仅科委项目的一个示范基地约10000亩林地,养殖肉鹅60000多羽,实现产值约600万元。

三、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生态农业建设的思考

(一)加快规划制度建设

l、制订发展规划。各区县应根据本区域农业生产特点,以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所产生的废弃物再利用生态循环链建设为核心,科学制订生态农业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区域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无害化目标。一是近郊城乡一体功能区(包括闵行、嘉定、宝山三区)。由于城乡处于一体,对农业生态要求更为严格,不仅要求将农业的自身污染降到最低程度,而且要求农业本身对都市环境作出积极的贡献。所以它是以环境友好为导向的环境友好农业,着眼于通过使用现代化和工业化的技术、装备、手段及管理方法来提高农业产出效率,还必须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重视发挥农业的生态友好功能,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二是远郊湿地生产功能区(松江、金山及青浦三区)。远郊湿地生产功能区应最大限度地保护稻田的种植面积,以“稻田圈”作为重要的生态单元,减轻氮、磷元素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生态安全和粮食生产双赢,确保上海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在水体污染日趋严重,河、湖蓝藻肆虐,局部地区取水口水源严重污染,百姓生活用水发生困难的现象屡有产生的今天,充分发挥“稻田圈”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更显重要。因此,该区域生态农业建设重点应放在“稻田圈”为主的人工湿地建设上。三是滨海果品生产功能区(包括奉贤、浦东两个区)。该生产功能区的农业生产比较发达,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大,是上海市果品生产和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南汇的两甜瓜、水蜜桃,奉贤的黄桃,早已成为上海市著名的名、特、优产品。该功能区农田中经济作物栽植的面积较多,相对于粮食作物而言,经济作物对土壤肥办的要求较高,所以在生产过程中,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投入较多,且对农田排水系统的要求较为严格,农田地力培育投入费用较多。四是三岛生态旅游功能区(包括崇明、长兴及横沙三岛)。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素以水清、气净、土洁而著称,加之岛上工厂企业少,所以生

态环境十分优良。三岛是上海绿色蔬菜和稻米的生产基地。该区域每年还有大量的滩涂经过熟化培育后转化为基本农田,该区域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加快熟化滩涂土壤,促进耕地质量提高。

2、出台相关法规。生态农业建设要得到长期健康发展,必须有完备的政策法规作保障。应加强生态农业立法,制订出台“上海市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上海市耕地保养管理办法”、“上海市耕地质量验收办法”、“耕地质量验收标准”、“畜牧业粪便污染处理规范意见”、“秸秆处理办法”、“种养结合生态补偿实施办法”等地方法规,为限制环境污染、鼓励资源再循环利用和发展生态农业提供法律保障。

3、完善考核制度。为有效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工作,加强各级政府工作责职,需要建立生态农业建设长效机制,配套制订《上海市生态农业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对生态农业建设工作做出成效或者失责的单位和人实施奖罚。同时,对区县、乡镇政府,应从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消耗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探索新型绩效考核体制。

(二)加强队伍体系建设

1、恢复农业环境保护站。建议协调市有关部门,尽快恢复上海市农业环境保护站,具体承担本市生态农业建设技术指导工作,各区县农委相应成立本区域农业环境保护站,组织和实施本区域生态农业建设工作。

2、健全市、区县和乡镇三级农业环境保护队伍。进一步健全市区乡镇三级农业环境保护队伍,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加强土壤肥料与环境保护实验室力量,承担农业环境检测监测工作。

3、加快生态农业发展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认真总结推广传统农业生产中符合生态农业要求的投资小、易操作、实施面广、增收明显的生产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加强生态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农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技术研发体系,重点研究开发无污染、无公害以及节地、节水、节肥、节能、节材等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等。同时,加强生态农业技术培训与宣传工作,加快生态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l、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一是推广小规模种养结合模式。重点推广松江区新浜“畜禽养殖一粮食种植”相结合的种养模式;二是示范大型养殖场的生态利用模式。建设“畜禽养殖一废弃物综合利用一种植”示范工程,将畜禽养殖场的畜禽粪便固体加工生产有机肥还田,畜禽粪便液体采用管道田间配套工程辐射周边地区还田。

2、大力发展低碳农业。研究碳循环中的适用农业控制技术措施,并加快在农业生产中应用,降低农业生产的碳排放。3~5年内加大水稻、小麦、茭白、油菜秸秆综合利用力度,降低碳排放;发展有一定效益的经济绿肥50万亩,建议对实行低碳农业的栽培措施推行生态补贴。

3、推进水稻高产创建和蔬菜标准园建设。重点推进水稻高产创建基地生态配套工程和千公顷设施菜地标准园的建设,同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成立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以保护生态农产品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应对绿色贸易壁垒。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商标注册,参加农产品质量评比和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标识,打造知名品牌。

4、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按照稻麦、蔬菜、水果等不同作物的需肥特性进行标准化管理,实行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肥与中微量元素肥料平衡施用,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保障上海粮食和蔬菜等农产品的安全、优质、高产。

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网络,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点,加强上游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实施重点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研究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

治技术,继续推广化肥农药减量技术,降低上海化肥农药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推进畜禽粪便综合治理工程,推广商品有机肥20万吨/年;加快推进上海农产品产地安全普查工 作,争取在1~2年内摸清上海农产品产地环境基本情况,全面开展上海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监管工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和农业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开展农业投入品的有害物质跟踪分析和环境效益风险评估。

6、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建设生态庄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水平,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建设有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农业观光旅游基地、生态庄园。使农民在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观农村风光、带农特产品”的旅游消费中实现增收,并促使生态农业在丰富旅游内涵的同时自身也得到长足发展。

(四)强化资金政策保障

加大支持生态农业的投入,建立生态发展基金,以市政公债形式,社会化募集生态建设资金,并通过向污染者收取垃圾处理费、生态补偿费等补充生态建设资金: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鼓励工商企业和社会力量支持发展生态农业。要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生态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小流域治理力度,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切实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五篇:上海社区矫正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社区矫正的实践与思考

王李娜

社区矫正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不断进步、刑事政策日趋理性化的重要标志。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开展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在此之前,上海市社区矫正工作已于2002年8月在市委政法委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开来,经过四年多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符合上海实际、具有上海特色的社区矫正运作模式,此模式已成为当前各省、市效仿与学习的典范,同时也为理论界与学术界研究与探讨我国社区矫正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实践操作空间和理论思考空间。

一、社区矫正概念界定

社区矫正(community correction或community-based correction)亦称社区矫治,起源于十九世纪,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改造罪犯的方式,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目前关于社区矫正的含义,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学术界与实践界都存在一定的争论。但可以肯定的是社区矫正具有双重属性,既是一个刑罚执行过程,也是一个专业社会服务过程。2003年7月,两部两高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对我国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做了基本规定,确定五种罪犯可适用社区矫正:“被判处管制的、被宣告缓刑的、被暂与监外执行的、被裁定假释的、被剥夺政治权力并在社会上服刑的。”另外,社区矫正除了具有这种刑罚执行的功能外,它还是一个通过解决矫正对象的心理、社会适应困难等问题,恢复矫正对象的社会功能,促进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的社会工作过程。

二、上海模式的发展历程

建国后,虽然我国的刑事法律已确立了“社区矫正”的制度,但由于国内外多种复杂原因,致使我国的社区矫正进展缓慢。二十世纪末,上海市监狱学会专家组的老同志根据他们长期的执法经验、借鉴世界行刑的发展趋势以及上海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客观需要,提出了扩大社区矫正的建议和方案,引起了市委、市政法委的重视和支持。2000年9月,上海市女子监狱试行了对罪犯半监禁刑处遇的探索,对于符合条件的罪犯,允许从周一到周五回社会参加劳动,周末回监狱服刑。同时,上海市少年管教所对关押对象实行了“试工试读”的制度。

在我国加入了WTO后,进一步促进了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步伐,为了社会的稳定,为适应国际行刑现代化的趋势,刑罚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上海于2002年8月开始了在徐汇区斜土路、普陀区曹杨新村和闸北区宝山路三个街道扩大社区矫正的试点,试点的管理对象包括缓刑、假释、管制、保外就医和剥权人员。到2003年1月在这个三个区的31个街道(镇)进行全面开展工作,再到2003年8月又扩大到浦东、卢湾两个区,在全市的5区的59个街道(镇)试点,试点工作走过了3年艰苦探索的不凡历程。2003年初,上海市委政法委经过半年的调研,提出在全市构建预防犯罪工作体系的思路,即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作、社会各方参与”的方式,由政府出钱购买服务,引入社团和社工帮助吸毒者、社区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三类特殊人群树立生活的信心和能力,从源头上预防犯罪。2004年2月,在肯定前一阶段工作成效的基础上,上海市按照前一阶段提出的“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组建了的三个民办非企业性质社团组织,即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上海市新航社区服务总站和上海市阳光青少年事务中心,标志着社团自主运行的实质性启动。2004年8月起,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体系建设在全市各区县范围内全面推进,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各司其职、协同管理的综合治理新格局。

三、上海社区矫正模式的评析

(一)上海模式的优点分析

1、上海模式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上海位于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实力雄厚。良好的社区环境不断培育形成,基层组织和文明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市民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教育水平和民主法制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初步形成了一支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队伍。另外,市委、市政法委对上海市法制建设的改革和创新非常重视和支持,也为扩大上海的社区矫正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上海模式具有专业工作理念,在整个模式的构建与发展完善中,设计者与实施者超越了传统依靠行政方法的实施专政的理念,而采用了社会工作关于平等、尊严、接纳、诚信等方面的理念,以及发挥社会工作康复、预防功能的理念。因此,从一开始就强调了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运用到社区矫正的过程,通过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方式推动民间社团的自主运作,实行专门化机关管理和社会化管理相结合。

3、上海模式的独特的体制建设,上海市成立了以市委政法委牵头协调,公、检、法、司等相关部门参加的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社区矫正办公室、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作为政府主导推动机构负责统筹规划三项工作。在政府的主导与推动下,分别从事禁毒、社区矫正、青少年事务三项工作的民办非营利社团——上海市自强服务社、上海市新航服务总社、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成立并良好运作,标志着“社团自主运行”的顺利开展。这三个社团获得政府购买服务的费用,承担政府指定的服务项目,主要职能为人事招聘、培训与考核以及制定统一的工作要求等日常管理。在区级层面,对应三个社团各区相应有三个社工站,各个街道都设有社工点。

4、上海模式的矫正队伍构建,通过政法选聘与社会招聘两种方式建构,社会招聘的工作人员按1:50的比例配置,招聘的人员大约12%左右的专业为社会工作与法律。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员每月工资待遇是2000元,大专学历的只有1500元(另外每年具有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住房公积金福利待遇)。而选聘的人员指导、帮助招聘人员熟悉工作,并以每年25%的比例退出社区矫正工作;选聘人员除原先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外,适当给予电话补助、交通费用补助和餐饮补助。社区矫正工作者在正式上岗进行社区矫正前,进行120个课时的集中封闭式培训,授课老师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与法学专业的专家与教授,分别进行法律知识、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矫正业务与流程等课程培训。另外,每人每年至少要进行48小时的再培训,主要包括新的政策规定的学习、具体工作中的一些方法、技巧,如谈话技巧等。

5、在矫正内容方面,通过建章立制,初步形成了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管理、学习教育、公益劳动、帮困解难、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建设五大工作内容。同时建立了五大基地:政治思想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爱国教育基地、公益劳动基地和推荐就业基地。

6、在考核评估方面,由市社区矫正办分别对矫正工作站、社工点进行考核,其标准包括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管理职能;重新犯罪率的大小;法律文书是否齐全;矫正方案是否规范;台帐是否完善等方面。对于社工的考核,制定了“台帐建立率、案主见面率、重点案主谈话率、个案涉及率”为主要内容的目标考核制度,而不是一味强调总结报告与重新犯罪率的多少。

另外,他们与上海大学法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在理念的设计、制度的建设、人员培训以及其它具体矫正工作开展的各环节都展开了密切的合作,为上海社区矫正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二)上海社区矫正模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上海的社区矫正工作在矫正理念、具体运作方式、矫正方法等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但由于上海的社区矫正工作仍处于探索中,不免有许多的不成熟与有待完善之处。

1、执行主体的执法权威不够,上海社区矫正执法主体是公安机关,而实际执行的工作主体是司法行政部门。街道司法所承担着社区矫正的一线工作,责任重大,但法律政策又没有赋予司法行政机关相关的执法权。导致了司法所工作缺乏法理和政策依据,也无法保证矫正措施的实施到位。对于不配合矫正的对象由于矫正人员缺少法理权威,又不能直接采取强制性措施,导致矫正的执行出现困难。而一旦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工作责任的主要考核对象则是司法行政部门,这种执法主体与工作主体相分离的格局,不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

2、上海的社区矫正管理体制有待完善,“多头管理”、职责不明现象明显。就社区矫正本身,出现公安的执法主体、司法的执行主体以及社团的运作并存局面,另外对于政府主导下的独立社团的管理上,人员、资金和业务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在主导,从而影响了矫正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率。

3、上海模式强调了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运用到社区矫正的过程,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推动民间社团的自主运作,实行专门化机构管理和社会化管理相结合。但在整个社团运作中,行政干预色彩依然较强,政府并未把社团看成是独立运作的机构,在资金调配、人员招聘、社团及社工的考核评估等方面依然主导社团的运行。

4、当前上海社工网络的建立是行政建制的简单复制,不够精简科学,工作效率也有待提高。同时,社工配置不够科学,上海市要求社区矫正的配置比例是1:50,但在实际工作中,每一街道的矫正对象的数量不均无法真正按此要求配置,造成资源的分配不均与浪费。

5、在社工的管理考核方面,上海制定了以“台长建立率、案主见面率、重点案主谈话率、各案设计率”为主要内容的目标管理考核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督促矫正工作者主动与服务对象接触,但在实际与矫正工作者的访谈中发现或多或少存在这样的现象:做得好不如做得多,做得多不如讲得多,讲得多不如写得多。许多工作光看数量与台帐,不能真正起到考核的作用。

6、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与要求不相适应,在社会招聘时对人员的专业无任何要求,最终招聘的人员大约只有12%左右的专业为社会工作与法律,影响了专业矫正工作的开展,而且许多招聘来的社会工作者经过专业培训后,工作内容主要是非专业性的文书工作,自身的专职与特长没能很好的发挥。另外,社工的待遇与激励机制也及待完善。

四、上海社区矫正模式发展的未来

从上海社区矫正现行模式我们可以看出执法主体与工作主体相分离的格局所造成的工作中的矫正措施的实施不到位、矫正的执行过程困难重重等重大问题,严重影响了矫正效果的发挥,以至于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属性在某种程度上的缺失而导致社区矫正偏离正确的轨道。因而,笔者认为社区矫正的将来发展方向应该是克服执法主体与工作主体相分离的格局,尽快建立以司法行政主体为主导,以社会力量参与为基础,着力于扩大与稳定专业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队伍,使矫正程序不断规范化、法制化的新格局。

下载上海推进开放性市场化重组的实践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上海推进开放性市场化重组的实践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监狱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监狱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___省___监狱在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并对如何进一步推进监狱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一、对监狱......

    关于推进城镇化的实践与思考[5篇模版]

    关于推进长子县城镇化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经济新闻网 2013-04-17 14:43:07 ■丁向东长子县注重城镇化始于上世纪的九十年代。那时,改革开放强劲,乡镇企业振兴,经商大潮汹涌,外出打......

    进一步推进城市软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思考

    一个城市的资源范畴很广,涵盖土地、水、道路、生态环境、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等等,按照资源的利用周期和排他性有限程度、城市市容市貌的概念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对城市管理......

    进一步推进城市软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思考

    一个城市的资源范畴很广,涵盖土地、水、道路、生态环境、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等等,按照资源的利用周期和排他性有限程度、城市市容市貌的概念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对城市管理......

    关于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 实践与思考 作者:袁潮涌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公安信息化建设成为了近年来各地警务改革的时代潮流,特别是在“三项”建......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应对新的经济税源态势、提高征管质效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近年来,临沂市国税局按照省局有关部署,以搭建专业化的征管......

    加速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加速推进工程项目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广西绿城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南宁污水处理分公司共有员工42人,党员14人,担负着南宁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重任。近几年他们负责的固定资产投资......

    推进学习型班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学习型班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配电运检工区在公司的统一部署下,对一线班组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有针对性的创建学习型班组和推进学习型班组建设。通过深入开展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