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沈铁工业走廊开发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沈铁工业走廊开发建设的调查报告
中共铁岭县委书记王连生
按照年初计划安排和全市大调研活动要求,我们对沈铁工业走廊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全面了解工业走廊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制定了加快工业走廊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沈铁工业走廊的成因及发展现状
近两年来,铁岭县开始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全县GDp连续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入相当于前五年总和的2倍,工业经济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连年攀升,蓄积了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以思想观念的大解放,营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和发展环境,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全县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空前释放,开放意识、改革意识和市场意识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沈阳经济区沿102线自南向北强力推进,沈阳正由重工业城市向资本输出城市转变,极化和扩散功能凸显。铁南三镇近水楼台,得天独厚,责无旁贷地成为承接沈阳经济区辐射的桥头堡,成为率先融入沈阳经济区的先遣队。从铁南三镇自身来看,作为全市重量级产业带和县委、县政府多年倾力打造的旗舰乡镇,近年来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工业存量资源骤增,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工业走廊雏形初现。县委审时度势,在年初十三届四次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沈铁工业走廊这一战略构想,大手笔规划,强势推进,到目前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和超常规的开发前景。
沈铁工业走廊战略以发展开放型经济为主,开创了铁岭县从倾力发展工业到以工业化为核心发展战略的良好开端;开创了铁岭县以产业集群为特征,以打造工业园区模式来发展工业的良好开端;开创了铁岭县以大开放为主战略,对接沈阳经济区、融入经济大循环的良好开端,其深意在于打造区域经济增长的内核,构筑区域经济增长极,进而提升和带动全县的综合竞争力,加快全面振兴步伐。这一战略既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是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选择;既是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突破口,又是加快实现铁岭县在辽宁中部城市群中率先崛起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
沈铁工业走廊呼之而出是天时、地利、人和作用的结果,沿线交通便捷,地缘优势明显,基础雄厚,厚积薄发,建设沈铁工业走廊正当其时。
一是区位优势成就增长极。沈铁工业走廊以102国道为轴线,背靠铁岭市区,前承沈阳辐射,南北长45华里,是连接沈阳与铁岭的金色通道。发达的铁路、公路网,高度集中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孕育了早期的路边经济和今天融入沈阳经济区“一小时经济圈”的基础。
二是工业园区搭建项目招商平台。近两年全县工业园区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初步具备了加速推进工业化的支撑条件。今年重新规划拓展了新台子、懿路、腰堡、凡河以及平顶堡、镇西堡工业园区,懿路、腰堡工业园区投入基础设施资金2200万元,基本达到了“四通一平”标准,园区形象和整体功能得到全面提升。
三是产业集群引发强磁效应。从目前看,沈铁工业走廊已开始进入了以产业招商为主要手段的高级招商引资阶段,新落户企业的门类大多集中在新型建材、汽车零部件加工、橡胶机电等几项重要产业上,初步构建了以产业集群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为进一步做大“三个基地”和吸引域内外资金夯实了基础。
四是资源优势蓄积发展后劲。沈铁工业走廊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产业基础日渐雄厚,各种经济要素活跃,工业集中度较高。除此之外,这里还具有率先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想观念、科教、人才、资源、技术创新能力等诸方面的优势,发展后劲不可估量。
沈铁工业走廊从沿线布点,规划论证,到现在进入更高水平上建设阶段,无论外在面貌还是内在活力,都呈现出崭新的气象。前10个月,工业走廊项目招商到位资金6.6亿元,占全县引资总额的39.6%;规模企业达到50户,占全县规模企业总数的41%;规模工业产值实现146734万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的70%;实缴税金3500万元,占全县规模工业税收的54%。全县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4家,都集中在工业走廊;全县已报批的11家省、市名牌产品中,工业走廊占据7家;2004年度全市百强民营企业评比,我县企业入围25家,其中9家出自工业走廊。工业走廊的产出,对铁岭县乃至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已非常突出,正在成为全市工业的脊梁、城乡发展的隆起带,成为全市加快工业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的先导区。
二、沈铁工业走廊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一是铁岭县经济已经步入历史上发展的最好时期,为走廊的建设提供了大的背景。近两年来,我们确定了“扩大开放立县、新型工业强县、民营经济兴县、绿色产业富县、经营城镇活县”五大发展战略,特别是我们确定的大开放主战略,非常明确,开放后把各种要素都吸引过来,放到最具有活力铁南三镇,从而确立了加快发展的后发优势。
二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共建沈阳经济区的机遇。伴随着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全面实施,沈阳经济区建设已经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我们要主动融入沈阳经济区,承接沈阳及周边城市产业的梯度转移,就需要一个平台,而沈铁工业走廊则是最好的承接平台。
三是上级宏观调控的政策机遇。市委、市政府决定举全市之力高水平、高速度、大手笔在沈铁工业走廊内规划建设高新科技园区,这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产业布局的一次重大战略性调整,对我县来说是最直接、最现实的发展机遇。
四是102线改扩建和市区南移的机遇。今明两年,102线铁岭县段将进行全面改扩建,这对铁岭县项目招商、发展经济都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特别是可以增强对客商的吸引力,提升铁南三镇的知名度,有利于借助外力实现新一轮快速发展。
五是新县城建设的机遇。新县城建设是铁岭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大的县情和最大的后发优势。抓住这个机遇,就是抓住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节点,就是抓住了实施赶超战略的核心。
三、加快沈铁工业走廊建设的对策措施
建设沈铁工业走廊,给我县新一轮快速发展带来了百年不遇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紧抓住102线铁南区域间新一轮开发契机,争创全市工业化发展的先发优势,领跑全市项目年。
1、加快沈铁工业走廊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打造沈铁工业走廊是发挥后发优势、实施赶超战略的创举,必须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热潮来迎接和呼应新一轮发展高潮。要树立大走廊意识,形成全民瞩目走廊,一切为了走廊,全县服务走廊的浓烈氛围。要振奋精神,快步前进,坚决破除片面强调客观、无所作为的畏难思想,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做到增加动力,减少阻力,形成合力。要正确认识沈铁工业走廊建设和翻番目标之间的关系,县委、县政府提出到“十一五”末期全县GDp跨两番,实现160亿,进入全省先进县的目标,是富民强县、率先崛起的现实需要,而沈铁工业走廊建设是我们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赶超的强力引擎,也是检验我们思想观念解放是否到位的关键所在。
2、完善工业走廊发展规划,优化工业发展布局
坚持规划先行,强化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按照把沈铁工业走廊建成全市工业隆起带和新兴城市区的要求,适应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大趋势,深入研究沈铁工业走廊未来发展的空间范围、功能定位、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十一五”规划的制定,进一步完善沈铁工业走廊的总体规划,同时,要协调好与市里的政策衔接和沈阳的产业对接,优化沈铁工业走廊的产业布局,引导铁南工业园区形成各具特色的规模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3、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发挥载体的集聚和辐射作用
壮大区域经济龙头,发挥沈铁工业走廊的带动作用,必须高标准、高起点抓好工业园区建设,为项目实施提供一个理想的平台。一要高标准、大手笔规划。要定位于全市102线铁南区域联动开发的先导区,新型工业化的先行区,最终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特色化的新型建筑装饰材料基地、汽车零部件加工基地、优质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争当全市联动开发的排头兵。二要主动做好筑巢引凤工作,为铁南工业园区建设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成立相应的服务机构,国土、工商、公安、司法等部门,要负责协调解决开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园区建设有序运行。三要做好基础设施配套工作。要抓住铁南工业园区升级为市级工业园区的机遇,调整好建设用地,推进市场化运作,在道路、供电、供水、供气、有线电视和宽带网接入等基础设施“几通”上下功夫,增强园区招商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4、加快推进新县城建设,提升工业走廊的核心竞争力
新县城建设是构建沈铁工业走廊的重点和关键。要树立敢闯敢冒干事业的勇气,坚持按“三高”要求推进新县城建设不动摇,以超常规的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和工作力度,加快新县城建设实质性步伐。要创新经营城镇理念,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域内外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5、构筑“一体两翼”格局,培育产业发展空间优势
平顶工业园区、镇西工业园区和其它乡镇的特色产业基地是沈铁工业走廊的延伸。要按照“一体两翼”的格局,突出中部铁南三镇的龙头牵动作用,同时,以东西乡镇为两翼,规划建设平顶铸造园区、镇西木业园区、李千化工园区、大甸子钙盐加工基地等特色产业基地,不断拓宽产业发展空间。要借助沈铁工业走廊这个金字招牌,加快平顶、镇西工业园区建设,与铁南工业园区同步规划,通盘考虑。其它乡镇也要围绕项目引进建立各类专业小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园区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载体,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6、加快项目摆放,精心谋划产业布局
一是提升企业运行质量,扩张走廊经济总量。把项目作为工业走廊建设的核心,组织好重大项目的论证、立项和包装,坚持项目引进、扶强并重,一方面利用走廊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吸引更多的域外客商投资兴业;另一方面,扶强做大嘉鑫有色、奥昌金属、铁新水泥、人天科技、大河钢构等规模大、实力强、后劲足的龙头骨干企业,向产值超5亿、超10亿的大企业、大集团方向发展,打造一批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旗舰企业。到2010年,走廊内规模企业要达到400户,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
二是转变招商观念,创新招商方式。在坚持以往多种富有成效招商方式基础上,突出园区招商,把新规划建设的懿路工业园区、腰堡工业园区作为一个整体项目推出去招商,着力引进项目群,形成新型工业带。要有引进投资5亿、10亿甚至百亿元大项目的胆识和气魄,确保“十一五”期间在引进大项目上有一个强势突破。强化全县一盘棋的团队思想,本着“谁招商、谁受益”的原则,要求其他乡镇每年都要承担3~5个向工业走廊摆放大项目的任务指标,平顶工业园区、镇西堡工业园区也要作为承接方列入其中,实行税收合理分成,促进产业整合和项目集中。
三是推进产业集群,增强集聚效应。要按照融入沈阳经济区的要求,发挥我县在橡胶制品、汽车配件、机电设备和新型建材等方面的产业优势,积极主动地搞好与沈阳装备制造业的配套和衔接,做到准确定位,错位竞争,梯度发展,使我县的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要以产业集群和循环经济为方向,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效应,引领关联度高的上下游项目和互为原料、互为支撑的项目向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集中摆放,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特色鲜明、配套合作能力强的工业基地。
7、构筑绿色通道,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一是创造一流的服务和政策环境。要督促相关部门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市、县有关优惠政策,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构建绿色通道。掀起新一轮环境整治高潮,对影响招商引资软环境建设的人和事严肃追究,严惩不贷,从根本上改善园区的投资环境。
二是精心打造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要牢固树立安全环境是第一投资环境的意识,着力加强沈铁工业走廊平安建设。要按照工业区、商业区、生活区相互配套的要求,发展一批高档次的、规模化的第三产业项目,着手规划兴建一批医院网点、文化体育设施和休闲观光街区,丰富投资商的文化生活。
三是打造绿色生态环境。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准入制度,防止高消耗、重污染的企业进入园区,同时,融入生态设计理念,围绕新城区、工业区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实现城市依托森林、森林环抱城市的生态环保要求,让沈铁工业走廊成为绿色生态长廊和现代化景观带。
四是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我县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我们参与沈阳经济区竞争的优势所在,但另一方面劳动力素质不高也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因此,必须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和培训工作,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积极扩大就业,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创造物质条件。
第二篇:工业调查报告
小企业当有大作为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工业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作为工业经济主体的工业企业,对地方工业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大力开展的招商引资活动,XX工业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全区规模企业已经发展到了XX户,工业企业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真正起到支撑作用的却是XX和XX重点企业。就XX年而言,两户骨干支柱企业交纳税金约为XX元,占全区税收收入的XX(XX年受意外因素影响,正常情况下将达到XX)。两户骨干支柱企业在提供税收保障等诸多方面的作用,是区内其它企业无法替代的。
那么,在现有的规模企业中,除去以上两户重点骨干企业,其他拥有广阔发展前景和空间的小企业,是否应该加快发展步伐,做大做强,在全区经济发展中大有作为呢?
纵观我区小企业,无论在企业规模、销售收入、职工人数等方面都相对较小,而且经济总量较小。这些小企业虽然暂时还无法发挥两户骨干企业的支柱作用,但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建设,正在不断壮大起来,对我区工业经济和地方社会发展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例如XX、XX等企业已经发展
成为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正逐渐走出小企业行列,发展成为我区的重点骨干企业。
虽然我区的小企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受自身规模等方面的限制,小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诸如在我区的小企业中,大部分企业都是家族式企业,管理相对不够严格,制度不够健全,人为因素较多,多数企业还靠着血缘、亲缘、地缘“三缘”加以维系。大部分小企业缺少长远发展规划,只看眼前利益,缺少前瞻性和预见性,缺少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针对目前小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区的小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小”的优势,在“小”字上下功夫,追求“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专”、“小而壮”,这样小企业就会不断做大做强,最终有所作为。
一是我区的小企业要培养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的优势跟企业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小企业未必就没有优势。全面的实力没有大企业强,但是,产品、种类、质量、市场等某一个具体的方面有可能比大企业强或者能够与其抗衡。我区现有“XX”国家驰名商标、“XX”国家免检产品、“XX”省、市著名商标。这些企业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在长期的发展经营中拥有了自己固定的市场。特别是,XX有限公司生产的肥牛制品不仅销售到XX等省、市,而且产品还出口到对牛肉
制品要求极其严格的中东地区。因此,我区的企业可以通过做“精”产品,实施品牌战略来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二是小企业要注意发展自己的特色。俗话说:“与众不同,其乐无穷”。“特色经营”也是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良好建议。因此,小企业要培养自己在经营方式、产品、服务方式、营销上的独特性。我区拥有XX等特色资源,企业应依托资源,不断推陈出新,开发新产品,在新型建材、生物制品、绿色食品等具有独特优势方面做好“特”和“专”的文章。
三是我区企业应进一步壮大经济总量。区内这些企业在不断开发新产品、上新项目的同时,应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目前,我区的XX有限公司在稳定了现有肉鸡制品市场的基础上,正在谋划进一步的发展,积极进行“二次创业”,计划新上XXXX加工项目;XX有限公司建立了XX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形成了规模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沼气发电为一体的产业发展链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要通过实施技术改造,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扩大经济总量,在“壮”的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小企业要从家族企业向社会企业转变。家族企业并非就干不好,关键在于制度。因此,企业要吸引家族之外的“打工者”,避免管理者的近亲繁殖,只有这样才可能逐步淡化家族色彩。同时,小企业一般没有大企业那样臃肿的组
织体系和官僚机构,管理上的适应性也很强,因此不能人为地忽略或丧失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
五是小企业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扶持政策。企业在自身投资建设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国家支持XX建设、技术改造、农业产业化以及我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贴息资金等扶持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并以此带动企业自身增加投入,从而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壮大。
第三篇:建设中巴经济走廊
建设中巴经济走廊
基金项目: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建设中巴经济走廊--新疆在“一路一带”建设中的使命和战略研究》(No.201510378185)
摘 要:新疆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自古便是我国西北要塞,古老的西域文明和多民族文化更为新疆的发展增加了软实力。中巴经济走廊是从新疆喀什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建设的公路、油气和光缆通道,新疆显要的地缘位置,丰富的能源和资源,巨大的发展潜力,决定了新疆必将成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先导和枢纽。新疆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桥头堡”和重要的战略要地,国家财政政策的支持,有助于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推进我国经济与贸易“向西开放”,加强中巴两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
关键词:中巴经济走廊;一路一带;新疆
一、新疆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1.古老的西域文明
西域文明以独特的神韵吸引着“胡风”的仰慕者远赴边疆,共同开发和建设祖国的西北边陲。新疆这片荒芜而繁华的热土上,留下了回鹘人、羌人、匈奴人、突厥人......在此驰骋的足迹,楼兰古城、喀喇墩古城、丹丹乌里克等遗址里精美的壁画和古物,诉说着神秘的故事。从族群部落到胡汉一家,族群和迁徙,宗教信仰的变化,历史朝代的更迭,新疆这片炽热的土地始终是华夏子孙繁衍生息的乐园,多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大舞台。新疆以团结和睦发展、开放交流融合为主流,形成了西域文明。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吸收了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中国三大文明古国的优秀成果,再加上新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西域文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新疆更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新疆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从西汉匈奴到唐朝西域,再到清朝准葛尔,无不在争夺这块资源宝地和战略屏障。
2.能源和资源宝库
新疆位于板块结合处,横跨巨型成矿带,新疆辽阔的地域和复杂的地质条件,造就了新疆丰富的矿产资源。新疆的矿产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易于勘探和采掘。据统计,中亚地区已探明的32个成矿带中有16个成矿带中包含新疆,我国已经发现的138种矿产资源中,新疆也都有发现。
新疆矿产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储量巨大,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基地。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新疆矿产约占全国矿产种类的80%,有41种矿产居全国矿产储量的前10位,其中位于首位的高达6种,居于前五位的达到27种。新疆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一般矿产,还拥有稀有金属和黑色金属矿等珍贵稀有的矿产,如钠硝石、皂石、蛋白土、福镍矿等。新疆自古以来就是联系中亚多国的重要纽带,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建成,新疆将成为世界资源和能源的主要通道。
3.瓜果之乡
新疆深居内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新疆因远离海洋,四面环绕着高山,降水稀少,再加上新疆土壤中富含细小的沙粒,沙粒比热容很小,在充足的阳光照射下很快升温,夜晚又迅速降温,温差较大,因此新疆瓜果积累了丰富的糖分,使得新疆瓜果特别甜。干旱的气候条件,使瓜果中的可溶性糖慢慢增加,增加了瓜果的甜度。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悠久的瓜果培育技术,新疆瓜果自古就享誉全国,在世界上也有较高的声誉。近年来,在党中央和新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新疆特色瓜果的保鲜技术、干果加工技艺大大提高,促进了新疆葡萄、红枣、哈密瓜等特色农产品的飞速发展。
新疆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瓜果之乡,更是许多动植物生长的天堂。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交汇处,东西方动植物品种繁多,随着丝路贸易的繁荣发展,西域的食物和药材也逐渐进入中原地区,其中包括苜蓿、小茴香、无花果、胡豆、巴旦杏、胡椒、石榴、葡萄等。新疆的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啤酒花、烟草,新疆棉花以色白、绒长而闻名中外,是我国长绒棉的主要种植基地。
二、新疆在“一路一带”建设中的战略目标
1.东西方沟通的桥梁
新疆显要的地缘位置,丰富的能源和资源,巨大的发展潜力,决定了新疆必将成为“一路一带”建设的重要先导和枢纽。古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西至东罗马君士坦丁堡是中国与欧亚各国重要的贸易通道,东西方文化传播的重要的桥梁。古丝绸之路促进古代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对于推进中华文明走向欧洲、中亚、非洲具有重要的贡献。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扩展范围,形成新的经济合作发展经济区域。新丝绸之路在国内主要包含了新疆、甘肃、宁夏、青海、陕西五省,还扩展到重庆、四川、内蒙古等省区,北线沿新亚欧大陆桥,中线以石油天然气的运输管道为主,南线以跨国公路为主。新疆和甘肃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独特的地域条件,使其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域。
“一路一带”贯通亚欧非大陆,连接活跃发展的东亚经济圈和经济发达的欧洲经济圈,经过亚欧大陆中部广大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沿线城市为支撑点,以重点经济产业园为合作平台,共同建设畅通的运输路线和互利共赢的经济贸易区。国际丝绸之路主要包含中亚、南亚、中东欧三个地段,沿线国家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交通、能源、通信、金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互利共赢合作机会,尤其对于新疆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新疆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挖掘新疆巨大的发展潜力。新疆与中亚在文化和习俗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有利的地理位置更为新疆建设成新丝绸之路的枢纽奠定了基础,尤其是新疆霍尔果斯和阿拉山口为代表的经济口岸,依托出口贸易迅速发展。
2.我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
巴基斯坦在穆斯林世界中有着特殊地位,长期以来中巴关系良好,随着中巴经贸合作的深化,不仅能增进与阿拉伯世界的交流,而且有利于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巴基斯坦与我国有600多千米的共同边界,无论从地域还是政治角度,巴基斯坦对于维护我国新疆的和平和稳定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巴基斯坦距离南疆地区最近,南疆农业培育、农作物改良繁育、农业科技研究等与巴基斯坦的优势产业具有广阔的交流和合作,有利于开拓我国南疆市场。
第四篇:文化走廊建设方案
文化走廊建设方案一
一、建设的目的和规划
为全面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和谐、亲民的文化氛围,激发爱岗、敬岗,严谨、细致、认真为人民服务的作风。塑造公安系统形象。
文化走廊采用广告彩喷宣传方式,走廊内容分系统简介、系统荣誉、民警风采、系统文化等等。
二、设计要求
展板尺寸200cm*120cm
展板尺寸90cm*120cm
(1)双层钢化玻璃展板:双层5mm厚钢化玻璃中间夹画面,用四个广告丁固定,特点是:外观形式美观大方,方便刚换中间画面。
(2)单层钢化玻璃覆KD版:单层5mm厚钢化玻璃后覆KD版,用四个广告丁固定,特点是,相对于双层钢化玻璃成本造价低一些,如需更换画面内容,只需从新喷绘背后的KD版即可。
(3)单层钢化玻璃板后覆高光相纸画面,单层5mm厚钢化玻璃后覆高光相纸画面,用四个广告丁固定,特点是造价低,方便更换。
(4)双层亚克力展板,双层5mm厚亚克力展板,用四个广告丁固定,特点是,透明度更好,板材不易损坏,经久耐用,但造价成本较高。
(5)PVC展板,高光相纸覆亚光膜后覆PVC版,加边框用挂钩固定,特点是,造价成本低,不易更换。
(6)KD展板,高光相纸覆亚光膜后覆KD版,加边框用挂钩固定,特点是,造价成本低,易损坏,适用于短期展示。
三、设计费用
不包括制作、安装费用大致为3万-5万
文化走廊建设方案二
一、建设的目的和规划
为全面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和谐、亲民的文化氛围,激发爱岗、敬岗,严谨、细致、认真为人民服务的作风。塑造公安系统形象。
文化走廊采用布衣外包式宣传传方式,走廊内容分系统简介、系统荣誉、民警风采、系统文化等等。
二、设计要求
展板尺寸200cm*120cm
展板尺寸90cm*120cm
(1)彩喷布包被覆单层钢化玻璃版:后覆单层5mm厚钢化玻璃版,用四个广告丁固定,特点是,亲切易亲近。
(2)彩喷布包被覆单层KD版:后覆单层5mmKD版,用四个广告丁固定,特点是,亲切易亲近,成本造价低一些。
三、设计费用
不包括制作、安装费用大致为3万-5万
文化走廊建设方案三
一、建设的目的和规划
为全面加强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和谐、亲民的文化氛围,激发爱岗、敬岗,严谨、细致、认真为人民服务的作风。塑造公安系统形象。
文化走廊采用油画、装饰画等方式,走廊内容分民警风采、系统文化、民族风情等等。
二、设计要求
展板尺寸200cm*120cm
展板尺寸90cm*120cm
以油画、装饰画等方式,外覆装饰框,特点是,美化工作环境,亲切易亲近,成本造价高。
三、设计费用
不包括制作、安装费用大致为10万-15万
第五篇:德州市工业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查报告
德州市工业信息化建设的情况调查报告
关键词:德州市 信息产业发展 信息化建设 调研 全面掌握 基本情况 查阅资料 桌谈会 小组 企业 单位
德州经济发展状况
德州的经济发展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80.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5.2%。人均GDP达
到21723元。
产业结构继续调整优化。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8.73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55.40亿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66.69亿元,增长18.7%。三次产业结构为13.4:55.5:31.1。全市税收收入占GDP比重达6.04%,提高0.1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
达3.56%。
民营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全市民营经济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分别达到8.76万户、38.88万人和249.51亿元。民营经济上缴税金41.01亿元,增长26.0%,占境内财政总收入的46.9%,占税收总额的57.4%。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96亿元。全市共引进1000万元以上内外资项目620个,其中5000万-1亿元的项目248个,过
亿元项目127个。
宏观景气指数良好。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8.05%,企业景气指数为
122.64%。
一、德州市工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德州市工业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政策环境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过程中,德州市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推进工业信息化管理,着力改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外部发展环境,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1、网络基础建设成效显著,信息服务业发展迅速
德州市电信宽带城域网、光纤接入网、有线电视网等网络基础工程已实现对全市大部分范围的覆盖, 为用户提供“千兆到楼、百兆到层、十兆到桌面”的高速网络通信环境。全市互联网用户数、固定电话普及率、移动电话拥有率等都有显著提高, 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5.2万户,有线电视网络用户13.13万户,城乡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9万门,移动电话总容量58万门 , 人均电话(含移动和固定电话)拥有量约0.96部。
2、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改造传统产业成果初现
近年来德州市电子商务逐步扩展,很多企业在互联网上建立了企业网页,通过互联网发布企业产品信息、开展产品销售和商务联络。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也不断加快,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管理现代化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如毛衫行业大量引进电脑横机,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质量档次。通过大力实施信息化工程,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管理和电子商务等一大批共性关键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如德州凤鸣合纤有限公司完善ERP信息化工程,加强ERP对公司产、供、销、财、仓的全程、实时
2。控制,卓有成效地提高了公司各项生产、经济指标○
3、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环境有了改善
近年来,德州市信息化建设注重在政策、人才、宣传和典型示范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初步形成了推进工业信息化的良好环境。
二、德州市工业信息化建设的存在的问题
目前德州市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工业信息化总体上还在起步阶段,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工业经济结构缺乏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推进工业现代化已是当务之急。
1、对加快信息化建设工程认识不到位
有的人认为,计算机电脑用处不大,除了用来打打字,玩玩游戏,至多不过上网聊天,这充分说明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认识上还没真正到位,甚至有相当的距离,这是当前信息化建设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不解决这个认识问题,包括工业企业在内的全社会信息化建设难以取得实际效果。早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把信息化建设提到很高的地位,因此,我们从现在开始必须树立起搞好信息化建设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抓好信息化建设,尤其要抓好企业信息化建设。
2、传统产业比重过大,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
德州市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档次较低、效益不高,工业结构不尽合理,升级换代步伐缓慢,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不快。工业技术优势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开发的工业产品多属于一般性加工品,专业化水平低、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企业领导中懂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较少,对工业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作用和影响认识不足。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对经济的带动和渗透能力不强。
3、信息产业实力不强,产品结构层次和技术水平较低
德州市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迟、总量小、层次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开发能力不足,产业配套层次和附加值低,与拉动全市工业上水平、登台阶,改善工业结构的要求不适应。
4、缺少优惠扶持政策,政策环境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德州市对加快信息化建设在认识上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尚未制定出台促进工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工业信息化的专门优惠扶持政策,市场竞争机制、管理体制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亟待完善和加强。同时,企业在信息化的内涵理解上有一定的片面性,企业决策者对工业信息化的认知程度较低、应用能力弱。
5、人才匮乏,工业信息化缺少强力的智力支撑
不仅是既懂管理又掌握信息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和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严重缺乏,而且电子信息专业应用型人才也严重不足,导致企业在信息化道路上缺乏科学的调研和合理的规划,人才的缺失导致部分企业信息系统和技术准备能力闲置,或仅限于替代简单的人工劳动,使德州市工业产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
争力缺失。
三、几点建议
政府部门要切实把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管部门加强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作的统筹协调,做好牵头和协调工作。各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运用各种手段共同推进,形成促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强大合力。具体地说,要采取以下几点行政措施:加强政府领导,健全推进机制;制定实施规划,研究保障措施;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工业信息化,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示范工程,实行分类指导;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一、先想清楚信息化规划有什么作用
信息化规划的重要作用应当是沟通政府与社会,创造信息化目标的共识,进而更有效地调动政府与社会的力量,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缺乏统一的、相对稳定的共同目标是造成社会资源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各方面的目标非常分散,这样工作效果会互相抵消,失去效益,而各种努力将因组不成互相支持与配合的系统而使效益大大打折。如果我们的目标不够恒定,我们就会经常自己否定自己,有效的事情会因做不到底而变成无效。而一个深思熟虑的长远规划将会大大地减少我们这方面的浪费,它将会使我们的努力更协调、更连贯,这对于各地区加快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好的规划对我们的帮助是多方面的,它会让我们想清楚该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它能让社会更好地了解政府的想法,不仅有利于公众与政府的配合,还有利于公众对政府的监管,以促进政府完成承诺的目标。规划制定的过程应当成为政府与公众建立共识的过程,这对于调动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地方把规划作为一种申请拨款的工具,这就不对了。我们必须从组织、调动全社会资源的高度来认识规划的作用。因此对规划的广泛宣传以及根据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来及时修正都是应当重视的问题。认清这些道理,会帮助我们把规划做得更好。
二、信息化规划必须要与本地区的发展战略紧密地结合信息化规划不应是独立的,它必须是地区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一定要为地区整体战略服务,脱离地区发展战略的信息化规划,一定是没有效益的信息化规划。信息化规划一定要有地区发展战略的特色。
为什么没有通用的信息化范本,而必须要有地区战略特色呢?正如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一样,信息化首先要用在地区发展的优势项目上才会有更好的效果。我们的资源
是有限的,一定要挑选更有效益的事情来做,结合地区的优势战略来做事,使强势更强才会更有效益。
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不一样,发展战略重点也必须不一样,所以信息化的规划方案也应当不一样,这是不能照抄的,照抄的规划必定脱离本地区的战略目标,肯定不会有好效果。同样,地方的规划也不能照搬照抄照套国家的规划,各地方有各地方的特点,有针对性才会有效益。我们选择地区信息化特色的工程就是选择效益的过程,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千万不能走错。
三、多做政策的规划,少做工程项目的规划
现在我们很多规划的一个共同毛病是太热衷于做工程项目的规划,而疏于对政策的设计,实际上政府规划的着眼要放在如何用政策的杠杆来调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实现预定的目标,要重视创造社会性组织的发展。
实际上政府直接计划工程建设项目弊病很多,政府的经费有限,即使做了一些项目,也是挂一漏万的,还不如把重点放在组织社会的资源来做事,让企业多做,要利用政策来引导社会资源流向所设定的目标。政府直接来做的项目要更多地围绕着政府的改革,多为社会提供政务工作的服务。对于那些有可能产生效益,而企业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提供服务的事情,政府应当退出去,多让市场来做。政府介入赢利性信息服务不仅效率不高,还会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增加腐败的机会。
我们应当看到信息化是一个社会改造工程,重要的不是政府来建某些资源库,而是推动社会资源的重组,让社会信息化的应用与服务繁荣起来,这里政府最有效的工具是政策,我们应找出那些最关键的位置让政策的杠杆来发挥作用。为了推动上海浦东的开发,上海市的领导撤消了黄浦江的路桥费,大大提高了社会对浦东房地产投资的积极性,有效地推进了浦东的繁荣。在信息化的建设中,我们也要来积极寻找这样的关键点,用政策来放大我们的能力。
实际上,要繁荣信息服务,政府并不需要来亲自建库,而是需要做好政府信息资源开放,政府信息开放做好了,自有人会利用这些资源来建库,这些库会比政府做得还要好。
四、政府的项目规划一定要少而精
信息化工程项目对于大多数政府部门来讲,还是一件陌生的事情。由于缺乏认识,它们呈现着“冰山”的特性,即我们能够看得见的成本与困难仅仅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困难被隐藏在水下,这是我们所未估计到的。如果不留有充分的余地,最后将会狼狈不堪,所以政府主管的项目数目一定要少,规模要小,待有了经验再扩展。信息化工程效益的取得,配套是最关键的。好像一个木桶,每块板均衡装水才会多。我们不能只看到信息技术的支出,还要看到完善各方面工作的支出,后者的支出常常会比前者多很多。因此我们必须集中足够的人、财、物资来做少一点的项目,从小做起,要遵守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律,“想的要大,起步要小,扩展要快”,其中起
步要小最为关键,只有起步小一些,才能集中力量取得成果,一项应用只要真取得了成效,自会迅速地成长起来。
由于政府各部门的条件不一,所以信息化不能搞“齐步走”。应让那些条件好的部门先行。先行者成功后再来扩展,这样能大大降低整体的学习成本。“雁行式”的发展比“齐步走”的发展不仅经济,失败的风险也会小得多。
五、培育生命业务,不要拔苗助长
对于信息化来讲,我们将直面两类工程:一类是“机械型”工程项目;一类是“生态型”工程。铺设光纤,安装设备属于前者,其成功主要取决于外部投资,如同我们盖大楼、建公路、架桥梁一样,如果资金到位,进度容易控制,成功率会很高。但是有很多信息化工程并不属这一类,例如我们要建一个数据库,麻烦并不在于我们能不能开发出系统,装进去数据,而在于能不能让这个数据库长期服务下去,并在服务中不断改进与完善,这是一个新业务如何存活与成长的问题,我们称这样的业务为“生态型”工程。对于这类生态型的业务,用机械的外力来管理是没有效果的。必须要按照业务自身成长的规划,创造有利条件,让业务本身自然成长,拔苗助长是不行的,两类业务必须有两种方法来规划。
在信息化建设中,服务型的业务很多,这类业务主要是生态型业务,其难点主要在于业务的可持续性。例如社区便民服务,难点不在软硬件设计,而在于业务本身的可持续性。虽然这项工作对公众有益,并能提升政府形象,但是对于具体执行单位来讲,能否建立有利于扩大再生产的利益循环机制成为关键。如果这项服务带来的资源消耗得不到有效的补充,业务就必然会萎缩。因此我们的规划就要多考虑机制的设计,创造环境,让合理的运作机制成长起来,此时政府应多扮演培育的角色,以浇水、施肥来促进业务成长。
黄建伟;纺织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D];天津工业大学;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