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建设的建议案(精选)
关于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建设的建议案
***政协提案委:
金融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贡献率、高成长性的特点,是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优势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年,***实现区级税收收入***万元,居纳税企业排行榜***位,占全区金融业实现区级收入总额的***,本提案从地方金融机构对税收的贡献度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积极建议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建设。
一、***地方金融业发展现状
一是地方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全区已经形成以***为主体,***等金融机构竞相发展的地方金融体系。
二是其他类型金融机构不断丰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数量快速增加,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我区已经基本形成以农村信用联社为主体,多元并存的金融体系。
三是地方金融环境不断优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成立了区政府金融办,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激发和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支持金融企业做大做强。建立了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形势,协调解决问题。银政企
沟通机制更加畅通、更加密切,金融与地方经济互动融合、互相促进的局面进一步形成。
二、地方金融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是金融业总量偏小。金融资产总量偏小、银行分支机构较少、人均存贷款指标不高,说明我区金融业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是金融结构不尽合理。银行业是我区金融业的主导产业,而证券、保险、创业投资等产业相对滞后或发展不够充分,直接融资比重低,融资渠道和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我区目前企业间直接融资明显不足,而且是传统信贷业务发展较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不足,这些都反映出我区融资结构还够合理,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三是金融机构实力较弱。随着商业银行贷款权限的上收,基层网点撤并较多,同时,适合经济发展的其他金融机构没有相应建立,金融产品单
一、金融业务萎缩、金融服务落后。
三、加快地方金融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培育壮大本土银行中小金融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资本补充,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要促进银行尽快将机构网点覆盖全区,加快***股份制改造,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土地银行,农村互助合作社,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等。
二是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大力引进异地金融机构在***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外资通过各种形式参股地方金融机构,壮大机构实力。
三是继续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继续加强金融机构涉农信贷服务,积极开展农村产权、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押贷款融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组建农业投资公司和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探索发展农产品期货服务“三农”的运作模式。
四是建立金融人才聚集机制和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加强与在枣高等院校和金融科研部门的合作,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完善地方金融法制环境,建立健全地方金融法律体系。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舆论监督手段,增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
第二篇: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议案
区政府: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而提供保障与服务的行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是形成中心城区新特色的需要,是小城区做大贡献的需要,也是我区实现从“服务立区”到“服务强区”转变的必由之路。从市场需求、硬件设施、环境氛围等方面看,我区已具
备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条件。从江东的优势和资源禀赋出发,大力发展以知识和信息密集为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降低经济增长对资源投入的依赖,有利于优质税源的培育,有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加快我区都市经济的发展。
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区政协三届九次常委会议经过专题协商讨论,就发展我区生产性服务业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规划引导,明确发展方向
(一)要制定发展规划。建议结合“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对《宁波市江东区服务业发展规划(2006-2010年)》进行修订,完善有关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制定好江东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重点是围绕我区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产业发展方向,完善、优化产业的空间布局;结合东部新城开发建设规划和“中提升”战略的有关定位,注重与相关产业规划的有效衔接,设置企业进驻要求,突出效益产出导向。
(二)要明确发展目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要适应并要适当超前于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目前宁波市的制造业正从“宁波制造”向“宁波创造”转变,长三角制造业的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日益旺盛,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的发展也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需求。为此,建议到“十一五”末,我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要超过50%,占宁波市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要接近海曙区的水平。
(三)要确立发展定位。一是我区生产性服务业要服务宁波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在宁波市围绕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能源、钢铁、修造船等临港大工业布局的背景下,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是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保障。江东作为宁波市的核心城区要立足宁波的港口优势和产业优势,将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为宁波市企业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服务。二是我区生产性服务业要服务长三角制造业发展。目前,长三角地区生产最终产品的企业达70%以上,许多以高度专业化和价格竞争为利器的产业集群已经进入低谷和调整期,产业转型迫在眉睫,需要尽快培育研发、设计创意、信息传输、产品营销等生产性服务功能。我区要因势利导,着眼于为长三角制造业发展服务,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二、突出发展重点,加快发展步伐
(一)要重点发展和培育创意产业与科技信息服务业。一是以产品设计为重点,实现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以宁波工业设计与创意街区和宁波书城建设为契机,引进各类创意机构,构建创意产品展示和交流平台,改革和完善创意设计产业投融资体制,加快发展创意产业。二是提高科技信息服务业技术水平。积极承接国家级高新区的功能辐射,大力引进大公司研发中心,引导外迁的骨干企业把研发中心设在江东,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到我区设立或共建公共创新服务机构。推进虚拟制造、系统集成和信息管理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积极发展以信息传输服务、软件开发、网络应用、数字增值、系统集成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服务业,促进信息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深度融合。
(二)要巩固和提升物流业与会展业。一是加快集聚高端物流企业,打响“物流江东”品牌。充分借助国际航运中心和其周边各类高档商务载体的建设,积极发展航运交易、航运咨询、航运融资、海事法律等具有高附加值的服务行业;引进世界航运物流巨头,培育壮大本土物流企业。重点促进物流和周边制造业的联动,使我区成为与宁波—舟山港区相配套的航运商务中心。二是提升展会的知名度和国际化水平,打造“东展西会”发展格局。推进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加快临时展、常年展展馆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引进和培育各类高层次办展企业,充分发挥家博会、浙洽会等重点展会的品牌效应和带动作用,积极扶持电子、通讯设备、家具、服装等专业会展品牌。吸引外商投资会展业,共同创办有全球性影响的国际展会,提高江东展会的国际知名度。充分发挥喜来登和香格里拉等酒店高端会务资源的优势,提高大型会议的承办和服务能力。
(三)要做大金融、中介与国际贸易业。一是创新发展金融服务业,增强集聚辐射能力。抓住东部新城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和三江汇金融街建设的有利时机,在吸引境内外各类大型金融机构到江东集聚的基础上,鼓励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民间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加快多种形式股权及风险创业投资机构进驻江东,发展产业风险投资基金,壮大证券投资基金,畅通非上市股份制企业产权流通渠道,鼓励担保公司扩大业务领域。争取组
建金融控股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推动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走向国际发展。三江汇金融街要以金融后台服务等辅助功能作为主导发展方向,着力发展贸易融资、信用担保、信贷等业务,稳步发展证券、基金、信托、金融租赁等综合类、衍生类业务,并集聚与之相关的商业、文化娱乐、商务等配套功能。二是提高中介业专业化水平,提升中心城
区竞争优势。针对宁波市临港经济、制造业发达的特点,大力推进海事、海商、船务纠纷、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业务发展,强化非诉讼业务,鼓励和指导企业参与商务谈判、收购、并购、合作、融资、专利、论证、产品检测等业务。大力发展决策咨询、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税务、法律服务、经纪代理等机构,加快发展产品认证服务机构。完善提升人力资源中介服务。积极发展专业营销机构,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三是充分发挥载体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国际贸易。积极利用外资和民资共同参与,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平台建设和招商进程,充分发挥国际贸易平台优势,拓展国际销售、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贸易功能,积极吸纳周边乃至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进一步加强与余姚、慈溪、鄞州等周边县(市)区的产业衔接,利用其服装、塑料、家电等产业的强大优势,合作在江东设立产品销售中心,搭建交易平台。
(四)要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业。加强服务外包企业的集聚载体建设,重点培育以信息技术外包、航运物流外包、创意产业和专业服务外包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外包企业集聚楼宇,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服务外包企业,增强产业组织、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和国际接单能力。推动有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企业承接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等国际服务外包业务。鼓励工商企业将非核心服务业外包,提高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抓好载体建设,实现统筹发展
(一)推进东部新城中央商务区建设。要加快推进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和配套的商务商业设施建设,加大对国际金融服务与咨询业巨头的招商力度,培育金融业务和信息平台汇集、金融资本集散、区域金融创新等功能,建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抓住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建设运营契机,加大标志性商务办公楼和酒店式公寓建设的力度,推动海关、海事、边检、进出口检验检疫等部门入驻联合办公。
(二)积极参与工业设计与创意街区建设。要充分利用工业设计与创意街区地域优势、市区共建的资源优势,因势利导,积极有为,使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成为我区的强势产业,力争在2010年完成设计街区主体建筑的建设,争取在5年内集聚以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数字动漫、数字游戏等软件设计为主体的百家工业设计创意机构、千名工业设计创意人才,初步形成长三角南翼重要的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和生产智力产品为特征的设计之都、创意人才积聚地、自主知识产权的密集地,为我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能级提升发挥独特作用。
(三)进一步利用好楼宇等载体功能。波特曼国际高端航运中心要在加快集聚世界航运业前20强企业的基础上,吸引其他境内外知名航运物流企业,形成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集聚,成为全市国际高端航运物流企业的集聚洼地。区科创中心要加快科技信息类企业孵化壮大,努力建成国家级孵化器,促进全区科技公共平台建设全面提速。信息产业园信息平台要充分发挥浙江信电、成功多媒体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信息产业园楼宇功能的完善和提升,有效集聚科技信息企业和机构。宁舟工业小区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有关楼宇、道路和其他配套工程,鼓励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上中下游产业互动发展的格局。同时在五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中要为我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载体。
四、落实工作举措,营造发展氛围
(一)要以招商推进发展。一是强化总部经济招商。要主动承接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集团在我区设立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发挥总部经济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扩张引领功能。二是强化产业招商。要着力开展对上、中游航运物流企业招商,积极引进国际航运品牌企业;依托工业设计与创意街区,着力推动世界模具协会宁波研发中心、诺基亚公司设计中心机构等进驻;加大外资金融机构的引进力度,延伸金融产业链。三是强化楼宇招商。要紧紧抓住资金、信息、管理、营销和研发等要素向江东集聚的态势,着力引进能量大、效益好、辐射强的企业,提升楼宇企业的规模能级;注重产业链的配套集聚,打造特色商务楼宇。
(二)要以政策支撑发展。一是参照执行市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对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审批设立“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二是结合我区产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鼓励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导向目录,抓紧出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及实施细则。三是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成立行业协会或跨领域的服务联盟,研究制定本行业行为规范和自律规则,建立健全业务流程、服务内容、市场价格和质量评估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四是建立生产性服务业认定体系,组织认定一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对其进行动态管理和重点跟踪扶持。五是建立生产性服务业投融资保障体系,拓宽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融资渠道,设立由政府或行业协会主导的不同性质的基金支持生产性服务业,促进金融保险行业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提供有效支持。六是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积极强化知识产权中心登记、展示、发布、保护、策划、交易、服务等功能。
(三)要以人才推动发展。一是着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级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吸引和培育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企业家,建立生产性服务业人力资源储备库。二是进一步发挥宁波大学、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等周边高校资源的作用,制定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分类开发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紧缺人才的教育实践。三是完善以知识资本化为核心的激励机制,积极推进技术入股、管理人员持股、股票期权激励等新型分配方式,力争使我区成为全市和长三角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人才交流中心和集聚中心。
(四)要以联动促进发展。一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都市工业联动发展。要构建都市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机制,通过积极构建信用平台和信息平台,实现专业分工、信息和知识共享,提升互动优势,完善信用机制,促进企业间的良性合作关系;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和都市工业互动模式,形成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群,提供更好的专业性服务,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优势和竞争力,促进两者互动深化。二是做好市、区联动文章。要加强与市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协调关系,争取支持,为我服务。
(五)要以责任落实保障发展。与都市经济其他门类的发展一样,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精干高效的组织体系和责任分工来落实规划、落实政策、落实项目、落实服务。建议建立由区主要领导挂帅,各主要经济部门和街道参与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工作,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在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科学分解有关工作任务,细化部门职责,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实施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资助计划。政府各部门、行业协会要在各自职权范围内负责做好相应的管理服务工作,真正实现一个主要领导、一个指导文件、一批相关部门和一套产业政策的“四个一”工作体系。
第三篇:关于加快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案
关于加快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案
**区人民政府:
为了促进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区政协对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座谈、专题协商等方式,就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特别是2003年9月12日区政协邀请了我区经济界的部分市、区政协委员对我区即将制定出台的《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进行座谈讨论,到会学者教授和非公有制企业的代表人士围绕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问题,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区政协于9月22日召开第六次主席会议,对这一议题进行了协商。现就这次调研协商的情况和建议汇总如下:
一、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
截止2002年底,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含个体工商户)12252户,注册资金13.38亿元,从业人员5.5万人,销售收入28亿元,缴纳各项税款达8151万元。全区已有9户非公有制企业被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企业”,27户非公有制企业被市、区评为“重合同信用企业”,2户非公有制企业跻身全市50强,7户入围全市100户非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占到全区gdp的37.8%。
二、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总量小、规模小、档次低、产业水平低、无名牌企业和龙头企业、缺乏竞争力、业主综合素质不够高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投资发展环境不够宽松。许多非公有制企业人士总感到**的投资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是仍然有少数职能部门存在“吃、拿、卡、要”的情况;二是区行政审批中心目前没有完全发挥好对投资者“一个窗口办完审批”的作用,还是一个“接件中心”,有的企业不愿意到行政审批中心办事;三是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对企业“管制”的多,主动服务,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的少;四是对设立企业的审批前置条件太多,中介机构对企业服务收费标准的高低限幅度太大,一些名义上已与政府职能部门脱钩的中介机构实质上还是这些部门的延伸,有的还带有垄断性质,有的部门将行政职能范围的公务转移给中介机构搞变相乱收费,影响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对现有区内非公有制企业的重视扶持力度不够。扎根在**的现有非公有制企业,是**发展的基础之所在,要引进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本地同行企业界人士的相互宣传和引路,当地企业界人士对投资发展环境的“口碑”,是引进企业、资金和技术的第一窗口,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企业界人士认为,我区对引进企业和现有企业支持力度、政策优惠上没有一视同仁,因此,存在“引来女婿走了儿”的现象,这势必对招商引资带来负面影响,而且严重影响现有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我们应当高度重视。
此外,全区尚无一个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起牵头和总协调作用的部门,仍然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一遇到问题,难免互相扯皮,因而挫伤投资者或业主的积极性。
(三)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优惠政策没有比较优势。一是我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分散在政府各职能部门中,没有集中对外发布,缺乏透明性,对落实政策造成一定难度;二是现有优惠政策与周边区县相比缺乏比较优势,这是制约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一大瓶颈。
三、对加快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和面临的发展机遇。当前,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我们的认识要有新突破,要深刻认识和领会党的十六大“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充分认识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区实施“工业强区、科教新区、旅游活区、生态靓区”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对**在促进改革、增加税收、扩大就业、繁荣市场、社会稳定、实施城镇化战略、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共**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跨越式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从认识上解决政府与非公有制企业的关系问题,加大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力度,这是加快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尽管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但也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一是“入世”后,商贸、金融、通讯、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将进一步开放,市场机制将进一步完善带来的机遇;二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东部企业和资本西进寻求发展带来的机遇;三是重庆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由此带来的主城区拓展北上的机遇;四是区第九次党代会制定了宏伟目标,我区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将为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区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发展空间。我们应利用现有的条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实现更大更快的发展。
(二)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明确职责,加强领导。一是建立健全区发展非公有制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小企业发展局,同时充分发挥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经济的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二是建立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区长牵头,工商、税务、统计、经委、外经委
以及工商联等部门领导共同组成联席会议,定期研究、协调、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三是建立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四大班子领导联系帮扶重点非公有制企业制度,与非公有制企业主交朋友,帮他们解难题,谋发展。四是建立考核机制。将发展非公经济的目标纳入对区级部门和各镇街工作的考核范围,实行工作目标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部门、镇街和个人予以表彰。
(三)明确总体思路,制定发展重点和目标。我们应结合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我区第九次党代会制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制定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一是明确总体思路。非公有制经济的总体发展思路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抓住“入世”和西部大开发机遇,以市场为基本原则,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新体制、新制度的构建为重点,强化服务,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强产业指导,鼓励劳动密集型、促进服务型、扶持科技型、推动外向型、发展特色型,改善和调整经济结构,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制度、机制和技术进行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有突破性进展。二是制定发展重点。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革、改组、改制;结合农业产业化“十个百千工程”的实施,促进非公有制企业从事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开发;扩大和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在第二产业的比例、规模和质量;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投资城镇化和园区经济建设;鼓励发展服务型非公有制经济,拓展现代商贸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外向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引进来”战略;制定优惠政策,降低门槛,营造发展环境,吸引区外非公有制企业到**落户;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技术进步,实施重点企业工程和品牌战略,引导企业诚信经营。三是发展目标。不仅要制定近期目标,还应制定中期、长期发展目标,对量化目标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做到切实可行。
(四)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的投资发展环境。举全区之力整治发展环境。一是彻底清理一切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政府应对有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该废除的坚决废除,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二是转变政府职能,不断优化政务环境。消除体制性障碍,解决政府越位、缺位、错位和不到位的问题。通过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办事程序,来提高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服务效率。对非公有制经济投资于国家和市、区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除国家有规定的外,一律实行项目登记备案制。除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等有规定的审批项目外,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登记前置审批,一律取消,并按照“工商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反馈、一次办结”的原则,实施审批办照的“互联审批制”。三是政府部门要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关心、支持投资者和投资企业,从项目指导、信息收集、创业辅导、技术支持、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产品上档次,企业上规模,技术上水平。四是清理整顿各类中介机构,加强对中介组织的指导和监督,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五是治乱减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引进的区外非公有制企业,政府要从保本经营的角度,对其选址、征地、配套费等,以最低的价格出让或租赁。在行政事业性收费上,对已经出台的各种收费项目,要进一步清理核实,对那些有碍经济发展的收费项目必须坚决砍掉。清理和取消各种不合理的年审、年检、行政检查等收费。确需收费的,必须按照规定程序报批,依法征收,并公示征收标准和数额,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部门不得擅自制订各种执法、检测、检验、检查、培训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六是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任何部门到非公有制企业检查和罚款,须经区发展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批准,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杜绝各种巧立名目的乱拉赞助、乱摊派行为。
(五)进一步完善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是公平待遇,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凡进入农业产业化“十个百千工程”、商业“双十百千工程”、工业园区的非公有制企业,都享受同等的财政税收政策。二是非公有制企业重大技改立项纳入全区通盘考虑。三是对非公企业经济增长高于上年部分,达到一定标准的在区内财税留存部分提取一定的比例,给予重奖,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四是对引进的非公有制企业,不论其规模大小、投资额度多少,都要享受规定的优惠政策。五是招商引资与扶持现有企业并举,鼓励现有企业做大做强。要坚持“外引内扶”并举,在积极对外招商引资的同时,更要支持已扎根在**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对其扩建、迁建、技改部分给予同等的优惠政策,其新增税收部分享受“退二减三”的税收财政返还政策。六是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并购国有及城镇集体企业,鼓励非公有制企业相互参股、合并和对外招商引资,对非公有制企业寻求自身发展的各种措施都要从政策上进行引导和鼓励。七是鼓励在职科技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到非公有制企业去发挥作用,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技术和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员工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八是制定政策要简单明了,便于操作,并且要进行公示。可编印《发展非公经济服务手册》和《政府部门办事联系手册》,将有关政策、服务内容、服务措施、税收项目及标准、联系电话等都收集在手册上,为非公经济的大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
(六)尽快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一是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改进服务,建立和完善银企联系与合作制度,对只要产品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非公有制企业,都要给予积极支持,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政府要做好加强银企合作协调和服务工作。二是建议尽快建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贷款担保中心”。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通过企业入股、会员单位筹集等多种办法建立担保中心,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发展信用担保公司,为非公有制经济贷款提供规范有效的信用担保。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之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融资担保。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股份制形式组建风险投资公司,建立风险创业的金融支持体系。
(七)努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创新,提高管理者素质。一是创新企业制度。因企制宜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资本组织形式。二是创新经营机制。促进非公有制企业更新经营管理理念。三是提高管理者素质。利用我区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智力资源,加强对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家的学习和培训,让他们换思想,换观念,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
(八)强化监察职能,完善法律制度,确保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党委、政府要建立健全投诉、监督机制,加强监督机构的监察职能,对行政执法部门的勤政、廉政及遵守服务承诺制度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把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第四篇:推进主城区建设的建议案
关于加快XXXX开发 推进主城区建设的建议案
根据2018年工作安排,在主席会议领导下,今年5—6月份,围绕“加快XXXX开发,推进主城区建设”这一专题常委会议题,区政协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活动。在充分收集相关资料、主席会议专题座谈的基础上,组织部分常委、委员组成调研组紧扣我区主城区建设成果及薄弱环节等情况展开专题视察、座谈讨论。经过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区政协X届X次常委会专题讨论,形成如下建议案:
一、我区主城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XXX年区划调整后,我区“有区无城”现状更加突出,因此建设主城区是我区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自XXX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三化”互动、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勇于开拓进取、抢抓机遇,奋力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做出了一大批卓有成效的举措。以“四区”建设为依托,棚户区改造工程为契机,逐步形成以XXX建设为核心,XX街道、XXX街道、XX镇为重点区域的主城区建设的战略布局,主城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XXXX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XXX年底,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站XXXX发展战略。XXXX开发建设是全市百年大计的重点工程,同时也是我区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历史机遇。几年来,经过市、区相关领导及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制约XX地区发展的极具历史性和现实性挑战的瓶颈问题现均已破解,2条220千伏、1条66千伏高压线迁改工程全面竣工,XX铁路专用线成功拆除,涉铁问题全部解决;高标准完成XX、XXX、XX市民休闲公园、滨河公园项目规划设计,现正在进行项目建设前期手续办理;总投资XX亿元的XXX地区道路及给排水等市政综合管线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XXX万元的XXX千伏供电工程项目一期工程均已开工建设;XXXXXX分院今年7月可正式运营。作为全市五大服务业集聚区之一,XXX已经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近年来,我区逐年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目前,主城区域内完成道路建设14493米,完成了XXX、XX等16条道路建设,城区式路网初显雏形;XX、XX、XX、XXX建设拉开了主城区发展框架;2015年配合市公路处进行了XX、XXX改造,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加强城市水、电、气等设施建设,建设排水管网2.27千米、供水管网1.97千米,安装路灯645盏,架设10千伏电力主线路共计5940米,“气代煤”工程有序推进,积极开展饮用水改造工程建设。加大城市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实行垃圾全域化处理,做到日产日清。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主城区形象建设,XX镇正积极申请“撤镇设街”,目前已得到各级领导支持,进入到正式报批阶段。
棚户区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是事关民生福祉、事 关经济发展的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我区将棚户区改造作为推动农村居民就地市民化、加快推进主城区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抢抓政策机遇,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现阶段性成果显著。XX镇、XX街道、XXX街道范围内征收工作任务XX个项目,棚改受益约XX户XXX人,涉及改造面积6150亩,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受到群众广泛欢迎。其中,XXX、XX、XXX10栋棚改回迁楼主体已经封顶,XXX一期已经建成,二期完成主体工程;众兴置业房地产开发、XX地块项目、XXX建设项目、XX化工住宅楼项目地块已按时完成,振兴社区东西委棚改工作已基本完成,XX6栋楼项目、XXX二期工程将适时启动征收工作。
二三产业发展势头不断提高。产业支撑是主城区建设的必要因素。我区工业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XX镇、XX街道XX街道共有规模以下工业企业13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从业人员约7000多人;经济开发区建设呈现新局面,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两大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强劲,已经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现代服务业对主城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持续提高,汽车销售服务企业达到37家,现代物流企业达到9家;在原有专业市场集聚区基础上,规划建设了现代综合物流园区,总投资XXX万元的市场路已经建成通车,2条10千伏高压线迁改工程已经竣工,铁路专用线接引项目设计方案已通过XX铁路局审批;XXX、XXX、XXX3个专业市场异地还建项目启动实施,XX进行还建方案和规划方案对接;自2017年截至今年5月房地产业累计完成投资 约XX亿元,商品房销售总额约达到XX亿元。
二、推进主城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我区主城区建设正快速推进,成效显著,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一些影响与制约城区发展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资金压力大。地区经济总量较小,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主城区建设的项目建设、房屋征收、基础设施投入等受资金、市场的影响。项目建设方面,大多数地块都面临着一定的资金平衡缺口,项目融资难,建设资金压力大,保持XX良性运行的资金链存在一定的压力。
二是土地占补平衡指标政策问题。由于受占补平衡指标条件的制约,XX异地安置还建项目用地还没有获批,极大地影响着XX开发建设进程;受部分地块及区域征收进度影响,部分项目无法进场施工。
三是人员匮乏。随着主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房屋征收、社会稳定等工作日趋繁重,目前均有工作人员一人兼任多个岗位情况,使得难以胜任目前繁重的工作任务。随着主城区开发建设的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准有待提高。
四是环境卫生整治难度大。村民思想意识淡薄,村屯卫生管理难度大。对于村里自然形成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集散地、相邻街道垃圾管理方面,存在界限不清、责任不清问题;各村、社区全部纳入区环卫体系,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但在运行资 金方面,XX、XX等贫困村无以为继,欠款数量增大,随时有停运可能;作为高速路出入口,XX、XX、XX附近急需垃圾中转站和水冲厕所。
三、推进主城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推进主城区建设是区委、区政府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大举措和战略部署。对进一步拉大城市骨架,完善城市功能,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意义重大。为进一步加快XX开发、推进主城区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理顺运行体制机制。推进主城区规划、建设与管理,关键在于创新体制,理顺关系,有效突破相关要素瓶颈制约。一要完善管理体制。推进主城区建设是事关全区大局的系统性、复杂性工程。尽快成立推进主城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负责主城区的规划建设、组织协调、对外招商和综合服务等工作,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主城区建设机制,形成有统有分、条块结合、指挥有力、运转有效的主城区建设格局。二要构建考核机制。建立推进主城区建设工作责任和任务分解制度,明确细化各部门的权责分工,并形成主城区建设考核机制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要明确界定职能,避免职责重叠交叉,把精力集中到抓建设、抓发展上来。三要创新经营机制。推进投融资体制创新,强化资源经营的市场化运作。强化专业开发经营班子,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土地推介,吸引更多有实力、有品牌的开发商来主城区投资,实现土地市场充分竞争,提高土地经营收益。
2、科学规划稳步推进。按照未来主城区发展的总体走向和现实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注重与我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超前规划好主城区功能分区、产业布局、基础配套,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经营,树立崭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区形象。遵循加强维护、合理利用、调整布局、逐步改善的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明晰XX镇、XX街道、XX街道城市建设定位和发展目标,区域内其他基础较差的偏远村屯,重点完善城镇功能和村庄环境整治,形成“发展商业、繁荣产业、带动旅游、建设新农村”的城区空间规划和人口梯度转移格局。
3、加快政务中心迁移。现阶段,将政务中心迁移到XX区域内是推进主城区建设的迫切需要。在加快XX和XX广场建设,切实实现便捷进站新功能与模式,为XX发展聚拢人气的同时,采取土地置换、厂房改建等方式,应早日完成对区政务中心的规划选址迁移工作,使之成为推动主城区发展的牵引。根据经济发展形势和我区实际情况,适度商业的开发,要完善政务中心周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区面貌,带动XX开发成为宜产宜居、商业氛围浓厚的商业核心区。
4、促进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发展是主城区建设的活力之源和后劲所在。辖区内各镇街现状、规模都有很大差别,因此推进主城区建设不能不顾主客观条件,以一个模式整体推进。除了经济 开发区、现代综合物流园区、XXX、汽车4S集聚已有的产业模式,还要将高端服务业和现代旅游业融合发展作为推动主城区建设的引擎。一是依托高速路出入口、北环西环路网建设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以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在XX街道建设开发“XX酒文化之旅”、“月季花卉浪漫之旅”、“XX公园历史文化之旅”等一系列文化体验的现代旅游综合业态。二是充分发挥XX自然环境优势,搞好城区内河流的升级改造,以上王家XX月季生产基地为龙头,利用XX湿地,规划附属建设XX坝外沿河花海观光带、沙滩旅游、摆渡、林下休闲等沿河休闲娱乐的生态观光旅游综合业态。
5、因地制宜慎建少拆。主城区建设是循序渐进的长期建设过程,必须加强政府统筹调控,防止把主城区建设简单为房地产开发,违背自然规律和文化传承的造城做法,从而增加了新的地方债务。坚持拆改建相结合,集约利用城区土地,保留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古树名木,传承城区历史文化记忆。激活主城区域内闲置国有资产,XX街道辖区内现有闲置老国有企业12家,闲置厂房面积10.8万平方米,闲置空地75万平方米,重点鼓励这些企业进行“退二进三”。对于企业中可以修复的近现代建筑进行改造,减少资源的浪费。尽快委托有关设计单位编制改造性详细规划,把地域文化融汇到主城区各类建筑单体中去,适度改造可利用的废旧厂房、建筑,改造成彰显地域特色风貌的博物馆、体育馆、酒吧、主题宾馆等XX休闲商业街区,赋予强烈的城市识别感。
6、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承载城区功能运行的保障,又是城区形象的载体。在推进主城区建设的时序把握上,要根据我区现有的财力和发展后劲,先做好基础性工作。一要抓好配套工程建设,尽快完善主城区城市路网,实施路网和市政管网配套工程,为各项工程提供便捷的通道,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二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高起点规划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服务设施。积极筹措资金,建立健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三要建设生态宜居环境,做好水系、绿化、景观的空间处置与综合利用,在美化亮化绿化的同时,努力提高人性化服务水平,完善便民设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购物、休闲、娱乐、生活的需要。四是规划必要考虑利用水系、绿化带等方式实现XXX与经济开发区软隔离,留足公共绿地空间,为人口集聚创造优美的城市空间、和谐的居住社区、适宜的创业环境。
7、建立健全政策体系。主城区建设要有足够的空间和平台,建议制定落实推进主城区建设各项优惠政策。一是土地保障。土地指标关系建设和招商,积极统筹用地指标,对基础设施项目和具有拉动效应的重点项目实行土地优先保障。二是资金保障。以经营城市为突破口,逐步建立政策引导、企业、银行、社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形成多样化的投融资体制,健全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的经营机制,做大做强主城区投融资平台。三是人才保障。选派优秀人才,抽调精兵强将,增强工作力量。探索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流动和人才共享模式,用足用活各项人才政策,广揽各类人才参与主城区建设及管理,提供智 力支持。四是服务保障。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推介力度,整合各种招商资源,吸引财团、企业和开发商前来投资兴业,为企业的入驻提供便捷的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主城区的持续开发、繁荣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五篇:2011年全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工作会议材料
2011年全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工作会议材料
“先大我后小我,先大家后小家。在一个地方办商业银行,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必须与社会经济政治生活融为一体。”正是秉承这一理念,伊春农行自1979年恢复成立以来,扎根林区30余年,一直致力于为最广大民众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始终阔步前行。
“十一五”期间,伊春农行致力于服从和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总目标,在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效地担负起了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特别是2010年,伊春农行新一届班子成立后,更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发展思路,大力扶持企业发展、积极推动新农村建设、热心参与民生工程,切实的发挥了金融机构的职能作用。
下面,我代表伊春农行就我行“十一五”期间主要工作以及“十二五”期间的工作任务进行简要汇报。
一、农业银行在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发放贷款支持经济发展
“十一五”总体情况概述:“十一五”期间,我行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上卓有建树,共对13,525户农民和铁力农场累计发放农业贷款65,500万元;共为黑龙江省格润药业有限公司、伊春市南岔区金成人造板有限责任公司等11家中小型企业累计投 放贷款125笔,金额45,681万元;共为西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全市骨干企业办理票据贴现十亿余元;共为龙源风电、大商集团伊春百货大楼等招商引资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3亿元;共为全市居民提供住房按揭贷款1.2亿元,助力林权改革顺利进行。作为林权制度改革的拥护者,伊春农行积极推动林业职工小额贷款业务快速发展。在2009年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伊春)高层论坛上,农业银行创新推出林业职工小额贷款业务。此项业务在各方的积极努力下,2010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截止2010年末,农行已为林改职工授信4,170万元,为林工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助力安居工程。为缓解部分林区百姓购房资金紧张的问题,让百姓住上新房,2010年我行累放住房按揭贷款9900万元,圆了千家百姓新房梦。同时,为破解棚改楼房五证不全所带来的林业职工贷款难问题,我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数次飞赴北京,促成伊春农行创新产品林业职工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成功出台。这项针对伊春林业局棚户区改造而推出的金融产品,开伊春银行业之先河,在全国金融界也为首创,在破解信贷制度瓶颈与满足林业职工贷款需求间找到了最佳结合点。
(二)积极为企业解危除困
在光明集团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中,农业银行都曾是强大的资金支持者,累计为该企业投放贷款近4.56亿元,有力的支持了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而在这些贷款作为不良资产剥 离后,则成为新光明集团的沉重负担。作为总行直管项目,从原则上来讲,伊春农行本可以置身事外不予参与,但我行从全市大局出发,积极向上级行争取光明集团债务减免的优惠政策,我们多次飞赴北京与总行领导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促成了光明集团债务和解减免,减免企业本息总额高达60,383万元,为光明集团保壳重生创造了条件,更让企业放下了包袱,轻装上阵。
(三)参与民生履行社会责任
在尽最大努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农业银行本着“吸林都氧,做林都事”和“大民生,小银行”的服务宗旨,关注社会进步,关注百姓生活,在林城百姓所关注的教育、医疗以及休闲娱乐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工作。
一是有感于伊春居民金融理财信息匮乏的问题,2010年,农行与《林城晚报》和伊春电视台合作,开办了《农银天地》理财专刊和《理财大讲堂》电视专栏,满足了不同媒体爱好者的理财知识需求;二是有感于高考学子迫切提高学习成绩的意愿,伊春农行举办了 “农行〃林都——名师高考辅导报告会”将哈市名校名师请进伊春为高考学子进行高考辅导。报告会后,我行又专门设立了高考博客,适时上传名校高考模拟试题,还为全市高考考生免费发放高考志愿填报书籍,提供高考全程服务;三是为丰富林城百姓文化生活,伊春市农业银行发起了绿色伊春“农行杯”中国象棋特级国际大师友谊赛,邀请素有“东北虎”之称的 中国象棋特级国际大师、黑龙江省棋院院长赵国荣亲自莅临我市,与林城40名棋手切磋棋艺。四是为解决部分民众哈市就医难的问题,我行举办了“关爱生命、守护健康”大型义诊活动,省中医药大学9名中医领域的专家教授面向我市部分民众现场诊疗。整个活动历时两天,问诊患者达到1000多人次。五是为提升伊春旅游城市的社会影响力,我行于2010年创新推出了“金穗-林都伊春生态旅游联名卡”。这套银行卡以伊春景点为背景,集多种功能与一体,极大满足了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和金融服务需求,更有力的推动了伊春旅游城市形象的提升。此卡于2009年5月3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牌发行后,目前发卡量已逾3万张,对伊春起到了很好的推介作用。
(四)加强金融服务工作
为体现金融的服务功能,给广大市民提供一个办理金融业务的良好环境,我行于上年投资数千万,对全市的27个营业网点进行了规范化改造和规范化服务推广工作,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同时,上线81台24小时ATM自动存取款机,覆盖全行所有网点,农业银行也成为伊春第一家所有区局实现24四小时全天候服务的商业银行。
我行这些强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举措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创新林业职工个人住房贷款一事,经市委政研室以特情专报形式向省委办公厅报送后,王爱文市长做了重要批示,在要求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农行开办此项业务的同时,对农业银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动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
二、伊春农行“十二五”期间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加速期,也是生态建设成果的巩固期。为更好的服务全市经济发展战略,服务林区百姓生活,“十二五”期间,伊春农行将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围绕政府“生态立市、产业兴市”战略决策做好各项工作,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不减、服务百姓生活的基调不变,继续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伊春市的跨越式发展再立新功。当前,我们在致力于继续打造“林区银行”的基础上,确立了“民生银行”的市场定位,将着力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金融服务地方的力度。
(一)全力发放各项贷款,支持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后一段时期内,伊春农行将以政府重点发展的五大接替产业、新农村建设、清洁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国有林权制度改革以及招商引资项目等为重点,持续加大对这些行业和产业的支持力度。从今年的主要工作来看,就是要着力做好全市招商引资项目的金融服务,利用系统内外的各种优势资源,为我市的招商引资项目进行立体包装,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着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对华能热电联产项目和龙源公司风力发电项目等省市重点项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着力支持旅游行业升级,提升伊春作为旅游城市的品牌和价值;着力加大对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支持力度,让广大林城百姓创业无忧;着力做好服务三农工作,满足农户贷款需求,支持新林区和新农村建设;着力做好政府银企对接 项目的落实工作,争取早日为其提供信贷支持。
(二)继续走民生路,打民生牌,着力建设一家民生型的银行。
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伊春农行要继续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出表率作用。当前,我们已经初步拟定了今后所要开展的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涉及医疗、教育、休闲、安居等方方面面。在医疗上,将联手专业集团开展哈市医大一、二、三、四和中医医院等20余家顶级医院的就医绿色通道服务服务、联手医大二院开展义诊活动,邀请北京知名医疗专家做健康讲座等。在教育上,我们将在假期开展冬令营、夏令营活动,继续邀请省内外名师开展初、高中考前辅导,同时拟办“农业银行教育服务网”,将教育辅导常态化,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在文体娱乐上,我们将与省电视台进行合作,在林城搞一些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聘请体育明星走进社区,走进学校,与孩子面对面交流。在安居方面,我们除继续开展住房按揭贷款外,更会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力度,大力开展林业职工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在普及理财知识方面,我们将在继续办好《农银天地》晚报专刊和电视台《理财大讲堂》的基础上,正式筹建理财中心,为客户提供理财增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