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互动一体化校地共建新重庆

时间:2019-05-13 22:2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乡互动一体化校地共建新重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乡互动一体化校地共建新重庆》。

第一篇:城乡互动一体化校地共建新重庆

城乡互动一体化校地共建新重庆

以重庆***学院与巴南区结对共建为例

计算机科学系 ***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职能和社会服务,成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根据重庆发展基础薄弱、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实际问题,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大力加强农村改革发展、积极构建和谐重庆,是深入贯彻落实“314”总体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而这为重庆***学院立足重庆、服务基层,发挥职能、服务社会提供了广阔的机遇与平台。

一、促进城乡互动、加强校地共建的重要意义

高等学校积极地为社会服务,既是高等学校的职责,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加强与高等学校的合作互动,对于提升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推进民主法制进程、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构建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1)高等学校是地方建设的重要支撑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教育。高等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处于“龙头”地位,对整个教育体系具有引导和支持作用,多层次、宽领域、深刻地影响着社会。一是高等学校通过科技创新,为地方和谐建设提供科技动力,二是高等学校通过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为地方和谐建设提供政治保障,三是高等学校通过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为地方和谐建设提供精神支撑,四是高等学校通过人才培养,为地方和谐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2)地方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实践阵地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需要高等学校“拆掉围墙”开拓思路,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以地方建设和发展为依托,以加强校地共建为载体,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创新思想教育、推进实践教学、加快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发展、扩大社会影响。

二、促进城乡互动、加强校地共建工作的工作载体

多年来,全市各高校与各区县充分整合资源,围绕建设新农村、建设新库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城乡统筹等内容开展了广泛的校地共建活动,形成了如法律援助、文化下乡、卫生服务、科技支农等工作载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合重庆教育学院和巴南区实际情况,促进城乡互动一体化、校地共建和谐新重庆的工作载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充分利用巴南区拥有的抗战文化遗址蒋介石、林森、孔祥熙官邸,青少年教育基地解放重庆主战场纪念碑,清代彭氏民居等丰富的人文景观,积极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二是通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基层、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在实践中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学生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三是以青年大学生为示范带动,通过以高尚的精神激励人、以良好的风貌感染人、以实际的行动带动人,共同加强全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将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和谐巴南工作上来,为建设和谐巴南提供思想保证。

(2)实施教育均衡发展

巴南区制定了“工业强区、农业稳区、三产活区、科教兴区”的发展战略,明确了教育是巴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在巴南区,拥有巴县中学、清华中学、鱼洞二校、鱼洞四校、巴南实验中学、巴南职高、李家沱小学等区级、市级示范性学校,大力推进基础教育、积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可大力实施高校对基础教育的带动。巴南区仅有重庆工学院李家沱校区、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巴南分校和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紧邻的有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和重庆教育学院,重庆教育学院在开展支教服务、开展继续教育、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推动基础教育研究改革等方面显示出扎根重庆、服务基教的优势。

(3)帮扶学生就业创业

一是依托巴南区级、镇级、街道和行政村的各级部门资源和学校资源,鼓励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愿意面向基层就业的优秀大学生通过挂

职锻炼等形式,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重庆市“三支一扶”计划和大学生“村官”计划,引导一批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二是依托巴南区以长安铃木、大江集团、耐得工业、宗申集团、建设集团、智靖科技、光宇摩托等为代表的汽车摩托车产业;以大江集团、重庆机床厂、重庆水轮机厂、重庆弘愿气动工具厂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华鼎药业、润康药业、芸峰药业、渝港钛白粉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医药化工业;以华陶瓷业有限公司、二圣茶厂、樵坪米业为代表的资源加工业等工业资源,依托重庆家具交易市场、重庆闲置设备交易市场、重庆西部国际汽车城、渝南汽车会展交易中心、重庆其龙服装加工基地等5大特色专业资源,通过建立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组织开展公司企业成功人士创业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引导学生面向公司企业就业。三是整合重庆市青年创业小额贷款政策,依托巴南区雄厚工业、特色农业和第三产业资源,联合相关部门合力,实施大学生创业孵化和帮扶计划,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4)科技文化卫生下乡

以每年暑期开展的大中专学生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重点,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当地的老百姓带去实惠。一是开展科技支农。巴南区是全国有名的农业大县和产肉状元县,茶叶、花椒、花卉、蚕桑的发展初具规模,樵坪牌贡米、二圣茶、惠民花椒、大正正州牌猪肉等特色品牌的质量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可发挥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系的专业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农业资源循环利用等提供科技帮扶。二是开展法律援助。通过政策宣讲、问卷调查、法律咨询、维权服务等形式,开展以针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为重点的服务活动,如联合巴南区团委开展的为外出农民工发放维权手册等活动。三是开展文化宣传。通过文艺演出、捐建图书室,开展远程教育等形式,向老百姓传播先进文化。四是开展卫生服务。通过开展医疗卫生改革宣传、常见卫生知识宣传、常见疾病预防宣传等,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卫生意识。

(5)合作参与旅游开发

巴南区山川秀美,旅游资源丰富。全区的森林覆盖率超过25%,山、水、林、泉、洞、湖、溪、河、瀑、谷等自然资源和抗战文化遗址、民俗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遍布区内,形成了“三泉”(南泉、东泉、桥口坝温泉)、“三山”(圣

灯山、樵坪山、云篆山)、“两岛”(木洞桃花岛、鱼洞中坝岛)、“一湖”(南湖)、“一洞”(姜家溶洞)、“一场”(重庆国际高尔夫球场)、“一区”(安澜鹭类自然保护区)的景区格局。尤其是素有“天然桑拿浴”美誉的东温泉热洞更是亚洲一绝;“川东小峨眉”圣灯山被誉为“植物基因宝库”;樵坪山、云篆山古战场遗迹依稀可辨。2001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区”,旅游业成为巴南区的重要支柱产业。重庆教育学院可在景区建设、项目规划、酒店服务、导游服务等方面大力加强合作。

(6)互动加强党团建设

2008年,重庆教育学院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系党总支与武隆县白马中学党支部进行结对共建,为校地互动共建加强党的建设进行了优异积极的探索与尝试。重庆教育学院与巴南区可以按照“高校﹢支部﹢农户”和“高校﹢支部﹢社区”的模式,由学院组织大学生,由巴南区联系村镇社区,积极开展结对共建互动,共同推进党的建设。如重庆教育学院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系团总支与巴南区南泉镇团委自2003年开始,连续6年合作共建,共同开展了大量的共建活动,共同推动了两地团组织的各项建设。

三、促进城乡互动、加强校地共建工作的具体措施

长期以来,学校和区县通过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交流互动,拓展合作空间,丰富合作形式,探索总结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还存在着活动比较分散、针对性不够强、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亟待统一思想,明晰思路,建立全新的校地共建工作模式,实现学校和区县的全方位合作,切实服务和谐社会。促进城乡互动、加强校地共建的基本原则是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平台共建和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双向建基地

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配合,整合社会资源,学校可以在区县建立各类学生思想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勤工俭学基地或素质拓展基地,区县也可以在学校建立各类就业培训基地、技术培训基地,从而为合作项目找到有形化依托,为学生实习实践和移民转移就业提供服务平台。如计算机与现

代教育技术系在巴南区南泉镇建立增强共青团员意识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巴南区南泉镇在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系建立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基地。

(2)互动育人才

学校和区县培养人才的角度不同,方式不同,各有所长,可以通过定期互派人员挂职锻炼,增进相互了解,着力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青年人才。高校可以选派团干部、学生干部到区县团委、乡镇团委挂职,区县可以选派团干部到学校或院系团总支挂职,而挂职时间的长短、工作的安排由双方协商确定,对于挂职人员双方应提供相对一致的待遇和条件。而区县可以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选派机关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学院的人文科学的企业管理培训,通过开展成功人士交流会、报告会等形式加强学生的培养教育。

(3)项目共培植

项目需要共建双方长期合作、循序渐进,由小及大、共同培育。学校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紧密结合基层实际,积极协调、推动投入少、见效快的项目在共建区县实施,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实现产学研结合;区县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善于发现、准确掌握本区域资源的现状和潜力,主动向共建学校推介,并为项目落地扫清障碍、创造条件。

(4)资源通有无

高校要汇集师生员工的力量,依托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聚少成多,通过捐建图书室、捐建共青林、资助贫困生、顶岗实习、开办空中课堂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奉献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区县要动员组织相关企业和单位,为高校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经济资助、勤工助学岗位或就业见习岗位,帮助在校学生缓解就业压力,为国家、社会减轻负担。

第二篇:校地共建合作协议书

校地共建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为充分发挥校地双方在人才、信息、实践平台等方面的优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助力社会志愿服务和促进青年全面发展,经过友好协商,双方达成共建合作,并就具体开展共建合作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甲方享有开展活动的自主权并能向乙方提出合理的协助要求,以便各项活动顺利开展。

2、甲方可以在乙方协助下共同开展党团常规性活动。甲方可以在乙方下属二级团委及团支部中开展活动。

3、甲方要向乙方定期提供公益志愿等服务性活动,为乙方所在辖区的社区居民提供定向服务。

4、甲方不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社区开展讲座、升学指导、职业规划等学科学术方面的指导。甲方的志愿者可以为乙方一些非常规性的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有权享受甲方提供的公益性志愿服务活动,并且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合理性指导。

2、乙方在同甲方开展的各项活动中,甲方必须依据乙方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策划或安排,重大活动的开展必须跟乙方事先沟通。

3、乙方为甲方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单位实习等活动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协助甲方做好学生社团活动的管理和评价工作。

4、双方建立定期协商制度,建立长效稳定的工作联系。三: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有效期三年,自签定之日起生效。到期后双方可在协商后进行续签。四:其他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补充。五: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甲方(盖章): 负责人(签字):

乙方(盖章):

负责人(签字):

时间:

第三篇:(定稿)推进城乡一体化 共建和谐新农村

调研材料之二

推进城乡一体化

共建和谐新农村

——关于安定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和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今年7月,市上将安定区确定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区,这对于安定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全区上下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充分认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今后工作的一项重点,统筹谋划,深入研究,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一体化新格局。

现实基础

近年来,安定区按照“率先科学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建设首善之区”的战略部署,着力提升马铃薯、畜草、劳务、现代旱作高效农业四大产业,全力突破项目建设、工业建设、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四个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事业、民生改善、平安创建、作风建设四大工程,努力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绿色食品生产重点区、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区、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一)城乡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日益增强。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5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6亿元,同比增长5.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2亿元,同比增长12.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7亿元,同比增长13.5%,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903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25:51。完成财政收入3.1亿元,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9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0元,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2696元,增长12.5%。

(二)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人居环境日趋改善。2010年,全区施工项目250项,其中新开工项目181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2亿元,增长55.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86亿元,同比增长54.7%,农村完成投资6.3亿元,增长58.8%。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2308公里;累计兴修梯田157万亩;累计完成退耕还林48.7万亩,配套荒山造林48.6万亩,完成145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并通过国家验收,治理面积2256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68%;修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19.8万眼(处);完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1.1万座。建成了青岚大坪、鲁家沟太平、内官崖湾、巉口赵家铺等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福台、大城、东河等旧城改造居民集中安置点,大大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

(三)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大力实施民生保障工程,全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2万人,职工医疗保险1.85万人,失业保险1.47万人,工伤保险0.92万人,安定”建设,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社会保持安定有序,广大群众安居乐业,香泉镇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制约因素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严重,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面临着诸多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差距仍然较大。201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0800元和2696元,分别较上年增长9.6%和12.5%,农民收入增幅虽高于城镇居民,但其收入依然较低,其收入不足城镇居民的四分之一,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缓慢,增收的渠道和途径仍需进一步拓宽。农村道路、交通、通讯、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等设施配套和共享程度不高,自来水入户率低,饮水安全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村庄建设相对滞后,规划实施难度大,土坯房大量存在,农村环境卫生缺乏有效管理。

(二)农业基础依然脆弱,发展资金比较缺乏。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灌溉条件较差,抵御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产业升级难度加大,农民增收任务艰巨,天时左右农业、雨水决定丰歉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扭转。财源建设比较薄弱,后续财源不足,区级财力有限,对“三农”支持力度不够,经济总量小,支撑发展的骨干项目缺乏。

(三)政策体制不够完善,农村保障水平较低。受城乡二

照“全域规划”的理念,着力构建功能完善、产业互补、布局合理的城乡统一规划体系,推进农民向县城、集镇和新农村集中。一是明确发展布局。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上应按“城中村”、“近郊村”、“川区村”和“山区村”四种类型推进。“城中村”要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拆迁安置、环境整治、优化布局等改造任务,重点发展新型工业、商贸物流、餐饮住宿和金融保险、观光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近郊村”要大力实施以道路硬化和村庄及旧街区改造为主的小城镇建设,全力搞好绿化、供水、排污和垃圾集中处理等基础建设,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农家乐等服务业。其他川区村要加快以交通道路、产业开发、住房建设等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发展马铃薯、畜草、旱作农业等特色种植和规模养殖业。山区村要不断加强以荒山造林、机修梯田、淤地坝为重点的生态治理工程,加快完善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二是抓好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应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十二五”规划协调统一、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和维护公共安全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内统一规划布局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公共事业项目和社会管理发展项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设施共享度,实现城区与郊区、城市与农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全面对接,促进产业聚集、人口聚集,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三是抓好专项规划。按照“布局合理、适度超前、定位准确、经济适用”的要求,统筹各类规划的编制与管理,强化规划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突出抓好城乡一体的产业发展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环境及生态保护规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土地利

入园投资置业,主动融入兰(州)白(银)1小时经济圈。借助市上打造“中国药都”的机遇,通过技术创新,扩大现有知名产品优势,加快生物工程技术、中药饮片浓缩颗粒等系列产品的开发,推动现代制药业快速崛起。抢抓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利机遇,重点支持螺钉公司紧固件产业园等项目,切实抓好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抢抓新城区、开发区和新农村建设的机遇,重点发展新型化工建材产品,着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三是努力完善现代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现代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完善金融、保险、会展、招商、商贸等专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业的规模与档次。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创建和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经营。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积极引进和培育骨干物流企业,畅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着力构建以知识密集型的中介服务行业为特征的专业化服务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三)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城乡建设突破。结合“十二五”规划,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政策机遇,统筹推进城乡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配套衔接。一是加大水利水保建设。以实施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工程建设为依托,加强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加快集雨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引洮一期工程主体及受益区农村供水、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和农村饮水安

整优化学校布局,完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切实抓好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逐步形成高中段教育向中心城区和市辖区集聚、农村初中向乡镇集聚、小学及幼儿教育向中心村集聚的学校建设布局,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共享。二是优化城乡医疗服务环境。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统一采购、配送、定价,实行零差率销售,健全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努力扩大覆盖面。重点实施重大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和农村妇女住院免费分娩等公共卫生项目,切实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能力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三是繁荣城乡文化体育事业。深入开展城乡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大力实施全民健身体育馆、乡镇和村级健身场等项目,积极推进“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加快开发民俗文化产业,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和“好媳妇”评选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城乡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五)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促进民生质量改善。按照“低成本、高效益、广受益”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创业就业机制和服务环境,大力激发全民的创业激情,推进城乡医疗、养老、就业、社会救助等保障制度的全面接轨,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完善劳动就业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开展创业培训和指导,拓宽公益性岗位

0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严格和规范管理农村宅基地,推广节地型住宅标准,鼓励农村居民自愿联建住宅和相对集中居住。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二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一体化户籍改革,探索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为基本落户条件,以法制化、证件化、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手段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登记制度,使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试点,创新完善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城乡联动整推活动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落实,不断完善乡镇干部服务责任制,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扩大农村党组织的覆盖面,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动力源泉。四是强化治安综合治理。健全以党委政府为主导的维护农民权益新机制,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渠道。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创建活动,完善以城镇社区群防群治网络和农村联户联防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优化警力配置,实现警力下沉,为城乡一体化发展营造安全、安宁、安定的社会环境。加强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进一步强化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依法管理各类宗教事务,促进城乡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篇:“六联共建”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

以“六联共建”推动城乡党建统筹发展 中共渭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乔 俊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这是新形势下贯彻科学发展观,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战略要求。今年来,渭源县以“组织联络、阵地联建、党员联动、活动联谊、发展联促、实事联办”的“六联共建”为抓手,全力统筹城乡党建资源,推进了城乡党建一体化进程。

一是组织联络强堡垒。按照县直党群部门联(班子)弱村,政法部门联(治安)乱村,经济(包括社会事业)部门联贫困村,涉农(科技)部门联专业村的要求,组织107个城市党组织与107个农村党支部结对联建,开展互帮互助活动,使9个弱村转变为强村、6个乱村实现全村社会长期和谐稳定,帮助创办示范基地18个、兴办村级集体经济实体17个、推广先进技术22项、使15个村年收入达到万元以上。

二是阵地联建促规范。县直机关党组织结合实际开展了“五帮五建”(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发展一批符合当地实际的示范项目;帮助提供物资,建设一个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帮助抓好班子建设,创建一个运行规范的“五个好”村党组织;帮助培养致富能人入党,建立一支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农村党员队

伍;帮助开展技能培训,建立一支服务农民群众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活动,实施联建项目28个,帮助农村党组织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党员教育管理等制度65项,开展党员教育培训420场(次),帮扶贫困党员1900人次,援助资金36.86万元结对帮建村级活动场所53个,实现了城乡党组织的有机融合,促进了城乡党建工作的协调发展。

三是党员联动转观念。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和农村党组织党员开展了“六个一”(上一次党课,开展一次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为结对户提供一条致富信息,培训一门致富技术,解决一件困难和问题)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政策、科技、信息下乡服务活动1300多次,开展社会实践和党性教育活动1200多次,推广粮食、经济作物新品种20多项,建立马铃薯良种、中药材GAP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特色旅游等各类示范基地43个,发布劳务、种养殖等致富信息4500多条,组织劳务输出11850人次,提供农技指导9800多人次,帮助949名农村贫困党员脱贫致富,培养317名非党致富带头人加入了党组织。实现了在察民情中改进作风、解民忧中密切关系、帮民富中加快发展的目的。

四是实事联办保民生。结合“双百四联”活动,建立各类科技示范基地32个,联系协会24个,对接项目22个,联系生意大户158家,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骨干1.8万多人次。县直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帮助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各类示范点16个,业单位党组织、党员分别联系服务一个农村党支部和联系帮扶一批困难党员、携手带动一批困难群众、引领发展一批致富带头人的互帮互促“关系链”,共开展政治理论、农村适用技术、法律法规及市场经济知识的宣讲活动758场次,参训10847人次,引领农村党员群众树立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各机关党组织积极与乡(镇)、村三级联动,举办各种联谊活动100多场次,形成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环环紧扣、整体提高、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第五篇:城乡一体化汇报(XX地村)(本站推荐)

XX镇XX村关于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的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省政协X主席一行来我区调研、指导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并对我村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意见和指导性建议,这充分体现了省政协对我村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我们无不感到欢欣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下面,我就XX村2009年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简单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进一步增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过去的一年,是我村经济发展的黄金年,也是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以坚持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城乡一体化建设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主题,以发展农业为重点,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调整,加强我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使我村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8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15.45万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20元,净增464元,首次排在了全镇前列。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优质食葵、美国红辣椒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二是畜牧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经济效益凸现;三是劳务输转不断增大,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1四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五是农民政策性负担全部取消,农业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我村整体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总的来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领导高度重视、全区上下齐心协力以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新粮地村党支部、村委会对常年以来支持和关心新粮地发展的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

衷心的感谢。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以“两个率先”和科学的发展观来衡量,我村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还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收入虽然增幅较大;但增收渠道仍然不宽;农村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偏小;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不强;农民依靠产业增收的空间不断缩小。拿我村来说: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820元。根据上级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到2010年,计划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6500元,这就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农民必须人均每年增收600元。但是,从我村实际情况来看,我村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仅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农民的非农业收入与城郊型农村的实际不相适应。二是结构调整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任务还十分艰巨。这几年的调整,很大的程度上是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畜牧业尽管有了大的发展,但仍然停留在老的品种上,效益差,没有形成产业内部调整的核心,且农产品品种单一,不适应市场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需求。一旦遇到市场风险,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由于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农民多渠道扩大就业

和增加收入的需要不能满足,同时农民培训教育工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农民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的增收。三是城乡一体化建设投入虽然增加较多,但基础设施薄弱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一体化建设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通过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重点工程,我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从总体来看,农村道路建设、水利建设、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农村社会事业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硬件设施和服务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相对滞后,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农民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水平与城市化的标准要求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随着财政体制改革、农业税全面免征,基建项目资金日益缺乏,这些与上级政府提出的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目标差距较大。四是科技服务工作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镇村管理和服务职能虽然有了较大的转变,但是提供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与农村生产力水平、农村发展要求不相协调。主要表现在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高,业务技能还不能完全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由于经费短缺,技术人员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少,致使一些新技术、新品种引进受到制约,技术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慢,技术服务工作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部分基层干部传统的小农业管理思维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不相适应,重管理轻服务的思维定势还没有根本打破,部分村组干部发展竞争意识不强,带领群众致

富的本领不高、点子不新、措施不多,对农民致富后的消费问题引导不够,特别是税费改革后,组干部工资报酬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对村民的服务,致使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不快,村集体积累薄弱,发展后劲不足,不适应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要求。

总的来看,我村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面临的问题还很突出,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树立更加强烈的发展意识,增强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始终坚持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实现 “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成绩。

二、突出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努力开创我村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局面

2009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实现“两个率先”分三步迈进中第一步目标的关键一年,抓好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意义重大。按照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区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全区城乡一体化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从当前我村的实际出发,今年我村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这一总目标,努力增强村级积累和户收入经济实力,积极推进农村经济工业化、社会管理城市化、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的奋斗目标是完成农业增加值800万元,农

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净增600元。为了完成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加大我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一是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充分挖掘产业内部的增收潜力。通过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积极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重点抓好优质食葵、西甜瓜、红辣椒、高效制种等产业,不断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抓好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基础上,要把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二、三产业发展作为强村富民和增加村级积累的重要工作来抓。大力发展专业协会、产销服务队、农村经纪人、专业大户等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三要大力发展村级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以村办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以非农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二)狠抓项目建设,促进我村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向上级政府争取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和地方配套资金,争取区财政加大对我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同时抓好启动民间资金工作。以项目建设推动我村经济发展,以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增收,以项目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加强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一要加强我村环境治理。积极组织村民净化环境、绿化村庄、改水改厕,推广使用沼气、液化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创建文明整洁的生活环境。二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我村人畜饮水工程的管理,注重农业灌溉用水的供给和

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要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协调,加强我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社会救济、优抚等社会保障制度,不断丰富我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四要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防风治沙林、农田防护林和居民点绿化美化林,使我村生态环境与城市协调起来。

(四)统一思想,转变作风,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奋发图强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的行动,全面开创我村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局面。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政府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同时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要根据已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重点,严格按照“五个不放松”和“五个突破”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强化工作措施。继续深化“双培双带”活动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形成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促进我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下载城乡互动一体化校地共建新重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乡互动一体化校地共建新重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展城乡共建,推进城乡文明建设一体化

    常宁市规划局:开展城乡共建推进城乡文明建设一体化摘要:推进城乡文明共建,能够充分发挥城市文明对农村文明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新动力,实现城乡文明创建互动双......

    “城乡互动、结对共建”活动记录(共5则)

    “城乡互动、结对共建”活动记录时间:2011年5月17日地点:朱坡小学参加人员:长虹路小学部分教师 朱坡小学教师活动内容:送课下乡活动过程:由长虹路小学张校长亲自带队,组织长虹路小......

    城乡互动促发展 结对共建现活力(合集五篇)

    城乡互动促发展 结对共建现活力万州区XX乡党委自“城乡支部手拉手”结对共建活动开展以来,我乡沱基村、长柏村、泉水村党支部先后与区卫生局、海事处、邮政局等三个城市党组......

    校地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

    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之间在研究生社会实践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研究生社会......

    关于建立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思考

    关于建立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的思考 摘要: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已十分必要,本文就建立一体化地籍信息系统的......

    城乡统筹良性互动的“新”农村建设

    城乡统筹良性互动的“新”农村建设 今年的“两会”,除了医疗、教育、住房等耳熟能详的词汇属于会议的核心议题,农村问题也依然是会上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

    医院开展2021年城乡互动、结对共建活动实施方案(推荐五篇)

    医院开展2021年城乡互动、结对共建活动实施方案范文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X届X种全会关于“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要求落到实处......

    校地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协议书(共5篇)

    附件 校地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协议书 (模版,仅供参考,不求统一) 甲方:(党支部) 乙方:××党总支(党支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加强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决策部署和《中共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