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有效推进联合重组企业之间的文化融合
浅谈联合重组企业之间的文化融合摘要:烟草工业联合重组的速度实现了质的飞跃,烟草工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在重组过程中,联合重组企业间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已经成为行业内外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联合重组企业之间的文化融合相关问题作了阐述。
关键词:烟草联合重组企业文化文化融合在国家烟草专卖局“大品牌、大市场、大企业”的战略思想和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导下,烟草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做精做强主业,保持平稳发展”的基本方针和“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主要任务,烟草企业联合重组稳步推进,“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国烟草工业联合重组的速度实现了质的飞跃,烟草工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即联合重组企业间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重组能否成功、大企业集团成立后能否产生1+1﹥2的规模效应,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企业文化能否融合。这不仅是企业管理层思考的重点问题,也是行业上下关注的焦点。
融合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上各种思想文化、各种管理理论都呈现出交叉、融合和统一的趋势。所谓交叉,就是指在相互渗透与吸收过程中,有吸纳又有排斥、有渗透又有抵御。所谓融合,就是指东西方不同思想文化、不同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的融合,统一意味着它们之间相互借鉴、吸收和扬弃,已达到更完美地整合的目的。融合是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中华传统文化大厦的三大支柱:儒、道、佛三家,就是在彼此相互冲突、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的。融合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签订经济贸易协定便是融入世界经济的最好例证。企业文化融合也是如此,我们必须站在全行业、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高度来认识问题,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要求,不能只盯住企业现有利益和自我的小圈子,原地踏步、裹足不前。当然观念的转变,必须通过大量而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才能得以实现。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积累形成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地区差异性、途径依赖性和历史积累性。企业联合重组之后,企业文化的整合相对于技术、资金、信息、人力等因素的整合而言,是隐性的。如果联合重组后的企业不重视或不能尽快地完成文化整合,就会导致企业内部出现矛盾与冲突,加大协调难度,逐渐抵消乃至失去联合重组带来的种种优势,最终导致企业联合重组的失败,出现1+1<2的不正常现象。如何在形式一体的基础上促使企业内在的文化也融为一体,是摆在已经联合重组企业面前的一道新的难题。
其实,企业重组与文化融合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重组的过程是企业文化的整合与优化过程。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企业重组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同文化的碰撞,不同企业在文化上的渗透、磨合、优化过程。企业重组只有实现文化的整合才是在真正意义上完成重组过程,重视企业重组中的文化整合是推进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联合重组的中心环节。各烟草企业在自身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优良传统和价值理念,并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持续不断的推动力和聚合力。不同的企业,由于其品牌特点、组织结构、企业规模、员工构成、地理环境、经营战略等不同,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特点和价值理念,因此,不同企业之间的文化内涵和外延是不同的。如果在企业重组过程中仅仅重视企业硬件的聚合,不从深层次上进行文化整合和提升,就容易发生“貌合神离”的现象。
企业重组过程是不同企业在文化上的渗透、磨合、优化过程。企业重组中的文化整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就强强联合企业而言,是两种强势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在激烈碰撞中聚变成体现总体优势的新文化;对重组企业而言,是一种强势文化对一种弱势文化的渗透、改造和提升,通过合二为一的重组过程,最终改造弱势文化。
为此,企业联合重组要把文化现象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加以考虑,把文化整合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定期对企业联合重组中的文化整合情况进行考察、总结。只有实现文化层面上的融合,联合重组工作才算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然而,企业文化的融合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前面提到,联合重组的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已然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理念。所以,联合重组后,首先要对各种企业文化进行整合。只有做到取长补短、扬优避劣、达成共识,形成“结盟取胜、双赢模式”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联合兼并企业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其次,双方都应注意克服排斥对方的自大心理,加强相互的了解与交流,吸纳对方文化的精华,发展成为经过融合后更为优秀的企业文化。目前烟草行业工业企业的联合重组,大多数在比较强势的企业与相对弱势的企业间进行,因此联合重组之后企业文化的整合,更多地体现为优秀企业文化的拓展传播和被重组企业的学习引进。
其次,要对各企业文化进行磨合。企业文化虽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也并非一成不变。企业管理层的调整、员工队伍的更替、新产品的开发、新市场的拓展等都会使企业重新审视和评估自己的价值观和经营方式,随之修改完善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的联合重组无疑是对企业文化的最大冲击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磨合阶段。特别是在不少历史较长的企业中,职工们对自身企业的感情很深,在重组初期或多或少地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即使是强势企业与弱势企业的联合重组,管理模式、规章制度和工艺标准相对容易统一;但作为执行者的员工,要克服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惯性,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阵痛。企业文化冲突是企业联合重组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重组后企业管理的难点就在于在跨文化条件下如何协调双方的文化冲突及由此带来的管理冲突问题。企业文化冲突的过程是一个由人们在心理上的对立而引发为冲突实际行为的过程。尤其那些“文化落差”不大的企业之间,要想顺利完成联合重组,更加需要一个处理企业文化冲突的磨合期。
最后,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进行文化融合。人是企业的核心,只有进入到文化管理阶段后,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形成思想统一、行动统一、目标统一的卓越团队,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人员的合理交流应是联合重组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要加强重组各企业之间的学习交流,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让企业文化不知不觉地沟通、流动、交融。
烟草工业企业的文化融合拥有较好基础,因其均是在现行烟草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共性较多。但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必然带有各自的独特性,因此重组后的文化融合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应该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有组织有计划地精心组织实施。切实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
思想。
进过一系统的过程,企业文化虽已初步形成,但在后期工作中还是需要完善和深化,需要在员工中广泛传播、贯彻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所谓内化于心,就是要确立企业新目标并转化为职工的共同认识,培育职工对重组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企业共有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要使职工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准则尽快与企业新的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和运行规则融为一体,形成强大的动力。
所谓外化于行,就是以实际行动推动文化融合。推进企业文化变革与新文化的培育,首先要进行思想发动,使员工对企业文化形成共同的认识。其次要善于强化行动。此外,要借助视觉形象产生认同感。企业重组后,可以通过统一企业名称、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以及旗帜、服装等视觉要素,塑造一致的企业形象,这是文化融合的物质基础。
“融合创造力量”。当前,卷烟工业企业联合重组的步伐越来越快,但是重组之后的整合工作却不能操之过急,资源的整合、管理的磨合、文化的融合都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来进行。企业文化来源于实践,升华理念,又指导实践。在卷烟工业企业联合重组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企业文化的融合和升华,要立足自身,结合实际,以培育企业共同的价值追求为重点,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学习创新为动力,使企业文化最终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在企业文化的融合创新中实现联合重组企业的文化对接和超越,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科学整合文化资源,实现“1+1>2”的目标。
第二篇:浅析企业联合重组中的企业文化融合
浅析企业联合重组中的企业文化融合[摘要] 企业文化的融合是联合重组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要使企业的联合重组真正产生“1+12”的效应,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融合问题。本文论述了企业文化融合的原则,探讨了企业文化融合的模式。
[关键词] 企业联合重组 企业文化融合企业联合重组不仅是资产、资源、资本、设备、技术、产品、品牌、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而且必须是企业文化的融合,企业文化的融合是联合重组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科尔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调查了欧美和亚洲的115个联合重组案例,在导致联合重组失败的因素中,企业文化融合的失败高居首位。国际上大的企业联合重组案中的65%是失败的,没有达到预期的协同效应和财务回报。究其原因,就是重组过程中没有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加以重视,不能很好地实现企业文化的融合。事实证明,企业文化是围绕企业核心价值观展开的,一种能够凝聚和激励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精神力量,是一种构建和谐内部环境的粘合剂和思想感情基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重组过程中,它的这种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而不能或缺。要使企业的联合重组真正产生“1+12”的效应,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的融合问题。
一、企业文化融合的原则根据企业文化的本质和企业文化融合的产生原因,在具体的文化融合中应该遵循整体性和同步性原则、全员参与和专人负责原则、平稳性与适度性原则。
1.整体性和同步性原则通过联合重组,企业双方的将会组成一个新的组织,在文化融合上就应该按照整体的战略要求,将两者体育论文发表/tylwfabiao/看成紧密联系的统一体,而非单独的个体,兼顾双方的利益和文化差异,把各种因素在事前一一罗列,进行必要的整合,最后形成和谐的整体。
要建立和完善联合重组后的企业理念体系。企业的理念体系包括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价值观念、发展理念、管理理念和经营理念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融合企业文化首先要融合企业理念体系。企业实行重组是由于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一起来的。如果没有共同的明确的企业目标,甚至保持重组前彼此独立的目标,则势必使得重组后的新企业资源分散,导致各自为政的状态,达不到增强竞争力的重组目的。只有进行企业目标的整合,树立鲜明的企业新目标,才可能把原来分属不同企业的员工组织在一起,促使大家围绕共同的目标而做出努力。而同步性原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联合重组双方在文化融合的实施上要同步,齐头并进,要明确两者的地位是平等的、统一的,不能差别对待;二是指企业文化融合参与到各种资源的整合过程中,不要因为文化的内在性,而忽视了它的存在或者觉得文化融合无从下手,其实文化就是通过不同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在做好其他资源整合方案实施的同时,也完成了部分的企业文化融合,使得企业文化融合与其他整合活动同步进行。
特别是在针对企业文化融合设计时,要同时考虑到联合重组双方人力资源组成上的文化差异,尤其是他们在处理同样的问题时,所抱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的差异。在培训和宣传上要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区别对待。全员参与和专人负责原则全员参与不仅仅只是让员工成为方案实施者,更重要的是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使员工在联合重组决策一开始就明确知道整个文化融合过程和注意的要点,从而对各阶段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员工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沟通更加顺畅,文化冲突发生的概率也会大大下降。
企业文化融合的过程是一个全员性的系统工程,是企业领导层科学规划,积极推进,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精心策划、具体组织,全体员工广泛参与、认同内化的过程。企业领导者要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研究文化融合和创新,对企业文化的融合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切实推
动,在管理过程中自觉考虑不同企业文化的特点,运用融合文化的领导方式来解决问题。管理岗位要选聘具有较好的融合文化能力的人员;联合重组各方企业的同层次、同工种管理人员可交流聘用,以加深他们对不同企业文化的理解和体会,促进他们注意、思考和想法解决文化融合中的问题;加强对管理人员融合文化能力的考核评价,对不胜任者要立即进行调整。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广泛认同是搞好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基础,要十分注意广泛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积极性,在提炼和确定新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广泛充分听取广大员工的看法、意见和建议;新文化内容确定后,利用各种场合、多种途径和多彩的文化活动持续进行大力宣扬,使多数员工对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方式达成共识。文化具有内在性,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一旦达成普遍的共识,成为企业的文化,那么广大员工一定会自觉用融合后的企业文化规范自己的行为,保证企业联合重组取得成功。
专人负责原则要求联合重论文发表组双方在明确文化融合目标后,应当设立企业文化融合机构,专门设立相关人员总体负责融合计划的设计,协调各部门的活动,并对新企业的决策者负责。这种专人负责制度的设置可以分清权责,使事事有人做,权责对等,提高整体的办事效率,节约融合的成本。
3.平稳性与适度性原则新企业文化的注入涉及到众多领域,会给联合重组双方带来巨大的文化冲击,尤其是对文化上处于劣势的企业。在融合要尽量保值优秀的企业文化,降低文化的动荡性,在平稳中过渡到新型的文化。
要分阶段进行企业文化融合。融合进程不能过快,尤其是不能急于从文化的精神层开始改革。考虑到企业文化的层次性,应该先定出融合的精神层目标,并于物质层着手,循序渐进,利用企业文化的外在体现,如工作服、企业标识、企业外貌、产品包装、各种文体设施、报刊网络等,形成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宣传攻势。对不良的文化进行彻底地更正,吸收双方企业的优秀文化,在具体的工作行为中体现出来,逐步形成全体员工潜移默化的共同观念,也就是从物质层到制度层
第三篇:简述重组企业的文化融合
简述重组企业的文化融合
作者:吴殿信 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重组企业 企业文化 融合
论文摘要:国有大型企业的联合与重组,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焦点。在强强联合的过程中,企业文化的融合成为重组企业得以生存与健康发展的关键点之一。通过对企业文化本质的阐述,在对其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重组企业的文化融合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
当前,国有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产业联合与重组成为国企改革的一个重点。然而,纵观历史上的企业并购重组,既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究其原因,双方企业文化能不能很好融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1]。随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重组工作的继续推进,我们冷静地反思过去,理性地分析未来,会发现在重组过程中彼此间必然存在着“能否放弃自我,融人你我”的问题。企业的文化融合已经成为重组企业建立后的新课题。
企业文化融合潜在并强有力地影响着企业发展绩效的方方面面,也是决定重组企业在规模做大以后,能否继续做强的内在因素[2]。本文结合我国近两年国企重组的工作实践谈一些认识和观点,和大家一起探讨企业文化融合应从何人手,该怎样推进。
一、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特点
何谓文化?何谓企业文化?国内外的学者与企业家对此有许多不同的见解。笔者认为: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习惯。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实践和提炼而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与行为准则,是指导现代企业步人市场,走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之路的管理理论。既是理论,那么,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企业文化应该是来源于实践,同时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以提升和完善的一种学科门类。
企业文化具有特殊性、层次性、系统性等特点。企业文化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没有现成的内容可以套用,适用于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不一定适合其他企业,不能照抄照搬。否则,即使形式上建立了企业文化,不论语言听起来多美好,用词看起来多华丽,也只能是表面文章。企业文化之所以有层次性,是因为它看似无形,实则有形,外围层是物质文化,中间层是制度文化,核心层是精神文化。系统性决定了它不是一个单点,而是一个稳定的、系统的统一体。从文化建设的三个层次来看,每个层次取得的成果有高有低,发展不够平衡,如果顾此失彼,难免偏颇;只有协同,才能发展。同时,企业文化还具有过程性的特点,即先有条文或实物,再经引导和推进,最终形成习惯。基于这些特点,企业文化建设要力戒以下四种倾向:(1)企业文化的孤立化。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建设,如果脱离完善的制度,片面地就文化谈文化,企业文化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企业文化的形式化。有的企业四处可见形形色色、措词铿锵的标语口号,如“求实”、“拼搏”、“奉献”、“创新”、“一流”等,这本无可非议,但关键在于能不能真实地反映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理念,能不能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3)企业文化的文体化。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并规定活动的次数,将这些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客观来说,这些对企业来说是必要的,它能增进友谊、沟通感情、凝聚整体人心,但仅有此还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4)企业文化的急功近利化。企业文化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它是长期和艰巨的工程,而不是一个—蹴而就的动作时点,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不能建立完整的、系统的企业文化。
二、正确对待重组企业的文化差异
正如人的个性一样,不同的企业文化相异,同一个企业的不同历史阶段其企业文化也有不同的核心内涵与个性特征。企业文化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但这绝不意味着两个企业重组后,就会自然形成一个文化优秀的企业。所以,企业重组后,随着生产工艺、制造技术、原辅材料采购、销售等技术层面的问题的解决,原来若隐若现的企业文化差异性就不知不觉地显现出来。
正确对待重组企业的文化差异,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尊重现实与历史、求同存异是企业文化融合的基础。重组前的每个企业员工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与价值取向都不相同,既然走到一起了,就应该求大同存小异,将重组前不同的文化共性特征提炼成为重组后企业的文化外形。(2)完善制度建设是建立企业文化的桥梁。随着重组的深入,企业会有更多的问题浮出水面,譬如由于思想的隔阂、认识的不统一、观念的碰撞、制度的不衔接、地域标签而产生的问题等,都会对企业实施协同管理产生负面影响。其中有些问题可以通过制度来解决,如果能进一步强化认识,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会得到大幅提升。(3)不断创新、增同减异是建立企业文化的关键。随着企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职工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在这个关键时期内,只有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新鲜血液,才能增加相同性,减少差异性。(4)与时俱进、全同灭异是建立新型重组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要充分信任并教育引导职工,倡导“命运共同体”,让各种环境要素与企业内部的设备、制度及组织机构等有效地连接起来,进而达到新的平衡,最终通过企业文化与环境、管理各要素的有机结合,带动企业发展战略顺利实现。
三、重组企业的文化融合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
所谓融合,就是指不同思想文化、不同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的逐步统一,是对原有文化的扬弃,是在去劣存优基础上,对企业新文化的一次催生再造。这并不是双方原有文化的简单叠加,不是吞并、代替,也不是全部推倒重来。
重组中的文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是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要在企业文化的融合创新中实现重组企业的文化对接和超越,应当坚持取长补短、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地整合文化资源,尽快形成一套既有继承又有发展,适应新的企业特点的文化体系,促进企业新一轮的发展。
(一)统一的品牌认知是企业文化融合的前提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对接桥梁是品牌,支撑这一对接的是晶牌背后不断强化的技术精度和文化向度。如果说文化是企业的意识,那么品牌就是企业的物质。根据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企业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上,它的融合需要载体,作为工业企业,最好的载体就是品牌。
企业重组难免涉及晶牌整合。在市场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品牌要想生存并发展,就必须妥善处理好企业战略性品牌与一般品牌之间的关系,避免品牌间的自相竞争而导致企业资源分散。应当看到,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日益加剧,重组企业的品牌梳理在所难免。对此要端正一个认识,即重组后企业的品牌是不带地域性的(也即品牌所有权问题)。对原企业或者原品牌的眷恋是可以理解的,而一旦将这种感情带到工作中,就往往会产生极端化或者非理性化的结果。如果我们死抱着老品牌不放,人为地延长产品寿命周期,不仅会模糊消费者认知、压抑创新动力,而且会导致品牌价值各个链条之间由于受力不均而出现断裂现象,给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也应当看到,品牌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的统一协调、共同参与。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就不能做出品牌发展的正确抉择。只有坚持“先立后破”、“破立结合”,进一步提高晶牌资源的使用效率,切实有效地防止企业各品牌资源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伤耗,才能带来品牌的强大与发展[3]。而品牌定位的准确以及由此带来的品牌强大,也为凝聚职工提供了巨大的现实支持。
(二)明确的发展目标是企业文化融合的基础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是毫无前途可言的。联合重组之后,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这种看得见的数字增长使得表面上联合重组后的企业并没有产生过多的文化摩擦和冲突。但没有显现出来的摩擦并不表明其不存在,实际上,恰恰是联合重组后企业发展目标的明确以及由此获得的发展,将这些可能产生的摩擦降低到了最小程度。如果没有共同的、明确的企业日标,甚至保持重组前彼此独立的目标,则势必导致重组后的企业各个分支仍各自为政的状态,难以发挥资源整合优势,达不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当然,企业发展目标的制定要尽量避免出现不够清晰、没有量化的现象。要明确长远目标,细化中短期目标,做到长短期目标相统一,强调长远有方向,近期要具体。如果企业目标只是口号式或理想的表述,如“三年做大、六年做强”或“争创——流”,而没有对目标提出具体的量化评价标准,同时也缺乏目标的阶段性分解,企业目标与工作目标之间缺乏联系,不能相互支持,发展战略也就成了一纸空文。
(三)协同的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融合的保障
文化管理最终表现在制度、机制上。如果没有企业制度的整合,重组后的企业仍实行两套以上的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以及特殊制度,就很难使员工在思想观念上达成一致。
一个企业拥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并非难事,难的是让制度为自身所有、为自身所用。重组企业的工作重点是实施“企业再造”,也即进行管理流程再造。那么,怎样能实现流程再造呢?那就是必须以市场与效率为核心,彻底摒弃原有不合理的功能性组织与思维障碍,针对客户需要进行重新思考,将企业内部与市场连接成一个全新的流程,进而达到企业效率、质量、效益、个性化需求相统一的整合目标。当前,在实施流程冉造过程中需要准确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1)要认识到丢弃的不全是不好的、无效的。重组后企业以往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之所以要“再造”,不是流程不好了,而是不适应了,所以要“再造”。(2)研究、制订覆盖重组企业的制度流程体系时,要充分注意到分支作为一个生产点的新变化。(3)认真组织好宣传、实施,确保制度和流程的有效执行,真正发挥制度的管理作用。
(四)规范的行为准则是企业文化融合的关键
木桶盛水量的多少,不仅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有多长,更取决于木桶有无漏水的缝隙。同样,制度决定了木桶的长短,行为准则则是缝隙。如果说制度让员工这么做而不那么做,那么行为准则就是让员工做得更好。
行为准则的融合更多体现在个人上。如果说企业的行为准则是通过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承担的是对社会的责任,那么,个人的行为准则就是个人对企业的责任。当然,不同企业以及企业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自然人文环境,职工的行为准则可以也应当不一样,但这属具体操作层面的范畴,大的指导原则必须加以统一和规范。这个指导原则笔者认为有四条:(1)是否适应社会公德;(2)是否有利于企业形象、企业发展和产品质量提升;(3)是否能在自我和超我之间作出正确的抉择,即当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该怎么办;(4)如何最大限度地整合个人资源,使本岗位具有不可替代性。
(五)畅通的信息交流是企业文化融合的桥梁
交流沟通的作用在于使组织内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做到在适当的时候,将适当的信息,用适当的方法,传给适当的人,以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缺乏沟通与信息交流,将导致决策不能完整准确地落实,影响决策和规划的科学性,影响绩效考核和个人评价的公正性。
重组企业会存在各个分支在不同地域的问题,尽管现在信息传送比以前快捷,但一些有效信息仍保存在不同分支生产点的各部门中,决策层和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造成管理不透明、监督服务工作难以到位,影响了决策和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整合信息孤岛的基础靠沟通,关键在于执行,核心是职责和流程的界定。因为如果企业业务流程不能事先理顺,不能事先优化,就盲目进行信息系统的开发,即便一些部门内部的流程可以运转起来,部门间的流程还是无法衔接。
(六)共同的价值取向是企业文化融合的最高境界
一般认为,企业的价值取向就是生产更多的产品,追求更多的利润,然而,这一价值取向往往会偏离方向,导致企业不顾质量与诚信经营,出现企业与品牌辉煌的短暂性,使企业与品牌在造成市场轰动效应后很快便销声匿迹。
企业追求的不仅是合理的利润,更应该是价值最大化;不仅要做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更应该使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的维护和落实与企业利益统一起来。这些归根到底要靠企业的发展。只有企业发展了,国有资产才能保值增值,国家利益才能维护;也只有企业发展了,产品质量提高了,消费者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对重组后的企业来讲,应以准确的发展目标推动企业各项工作。也只有这样,职工才能真正把个人的人生价值融人到企业价值中去,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凝聚到企业的共同愿景上来。这些合起来足以使理念转变成可以接受的习惯,当习惯养成时,文化也就自然形成了。
总之,企业文化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结合实际,上下联动,全虽参与,将企业文化的理念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使之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文化与管理的和谐统一,推动企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第四篇:简述重组企业的文化融合
简述重组企业的文化融合论文关键词:重组企业 企业文化 融合论文摘要:国有大型企业的联合与重组,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和焦点。在强强联合的过程中,企业文化的融合成为重组企业得以生存与健康发展的关键点之一。通过对企业文化本质的阐述,在对其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重组企业的文化融合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
当前,国有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产业联合与重组成为国企改革的一个重点。然而,纵观历史上的企业并购重组,既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究其原因,双方企业文化能不能很好融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1]。随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重组工作的继续推进,我们冷静地反思过去,理性地分析未来,会发现在重组过程中彼此间必然存在着“能否放弃自我,融人你我”的问题。企业的文化融合已经成为重组企业建立后的新课题。
企业文化融合潜在并强有力地影响着企业发展绩效的方方面面,也是决定重组企业在规模做大以后,能否继续做强的内在因素。本文结合我国近两年国企重组的工作实践谈一些认识和观点,和大家一起探讨企业文化融合应从何人手,该怎样推进。
一、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特点何谓文化?何谓企业文化?国内外的学者与企业家对此有许多不同的见解。笔者认为: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习惯。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实践和提炼而形成的共同价值英语论文发表/ywlwfabiao/观与行为准则,是指导现代企业步人市场,走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之路的管理理论。既是理论,那么,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企业文化应该是来源于实践,同时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以提升和完善的一种学科门类。
企业文化具有特殊性、层次性、系统性等特点。企业文化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没有现成的内容可以套用,适用于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不一定适合其他企业,不能照抄照搬。否则,即使形式上建立了企业文化,不论语言听起来多美好,用词看起来多华丽,也只能是表面文章。企业文化之所以有层次性,是因为它看似无形,实则有形,外围层是物质文化,中间层是制度文化,核心层是精神文化。系统性决定了它不是一个单点,而是一个稳定的、系统的统一体。从文化建设的三个层次来看,每个层次取得的成果有高有低,发展不够平衡,如果顾此失彼,难免偏颇;只有协同,才能发展。同时,企业文化还具有过程性的特点,即先有条文或实物,再经引导和推进,最终形成习惯。基于这些特点,企业文化建设要力戒以下四种倾向:(1)企业文化的孤立化。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建设,如果脱离完善的制度,片面地就文化谈文化,企业文化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企业文化的形式化。有的企业四处可见形形色色、措词铿锵的标语口号,如“求实”、“拼搏”、“奉献”、“创新”、“一流”等,这本无可非议,但关键在于能不能真实地反映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理念,能不能在全体员工中产生共鸣。(3)企业文化的文体化。有的企业把企业文化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并规定活动的次数,将这些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客观来说,这些对企业来说是必要的,它能增进友谊、沟通感情、凝聚整体人心,但仅有此还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4)企业文化的急功近利化。企业文化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它是长期和艰巨的工程,而不是一个—蹴而就的动作时点,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不能建立完整的、系统的企业文化。
二、正确对待重组企业的文化差异正如人的个性一样,不同的企业文化相异,同一个企业的不同历史阶段其企业文化也有不同的核心内涵与个性特征。企业文化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但这绝不意味着两个企业重组后,就会自然形成一个文化优秀的企业。所以,企业重组
后,随着生产工艺、制造技术、原辅材料采购、销售等技术层面的问题的解决,原来若隐若现的企业文化差异性就不知不觉地显现出来。
正确对待重组企业的文化差异,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尊重现实与历史、求同存异是企业文化融合的基础。重组前的每个企业员工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与价值取向都不相同,既然走到一起了,就应该求大同存小异,将重组前不同的文化共性特征提炼成为重组后企业的文化外形。(2)完善制度建设是建立企业文化的桥梁。随着重组的深入,企业会有更多的问题浮出水面,譬如由于思想的隔阂、认识的不统一、观念的碰撞、制度的不衔接、地域标签而产生的问题等,都会对企业实施协同管理产生负面影响。其中有些问题可以通过制度来解决,如果能进一步强化认识,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会得到大幅提升。(3)不断创新、增同减异是建立企业文化的关键。随着企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职工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在这个关键时期内,只有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新鲜血液,才能增加相同性,减少差异性。(4)与时俱进、全同灭异是建立法律论文发表/fllwfabiao/新型重组企业文化的最高境界。要充分信任并教育引导职工,倡导“命运共同体”,让各种环境要素与企业内部的设备、制度及组织机构等有效地连接起来,进而达到新的平衡,最终通过企业文化与环境、管理各要素的有机结合,带动企业发展战略顺利实现。
三、重组企业的文化融合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所谓融合,就是指不同思想文化、不同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的逐步统一,是对原有文化的扬弃,是在去劣存优基础上,对企业新文化的一次催生再造。这并不是双方原有文化的简单叠加,不是吞并、代替,也不是全部推倒重来。
重组中的文化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是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要在企业文化的融合创新中实现重组企业的文化对接和超越,应当坚持取长补短、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地整合文化资源,尽快形成一套既有继承又有发展,适应新的企业特点的文化体系,促进企业新一轮的发展。
第五篇:企业重组整合中的文化融合
论企业重组整合中的文化融合
一、整合重组企业文化融合的必然性
二、整合重组企业文化融合中容易引起冲突的主要方面
三、整合重组企业文化融合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论企业重组整合中的文化融合
优势企业兼并重组经营困难企业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化国企改革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作为优势企业如何成功重组整合困难企业,企业文化的融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融合的好,员工就会很快思想统一、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奔向新目标,融合的不好,就会形不成和谐,工作就会出现被动,甚至会对企业发展造成阻碍。因此,企业重组整合中的文化融合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课题。
一、整合重组企业文化融合的必然性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内独特的得到员工认同和接受的价值准则、信念、期望、追求、态度、行为规范、历史传统,乃至思想方式、办事准则等。员工的一切行为是由文化的指导,要想顺利实现重组整合后的企业发展目标,就得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来支撑。企业重组的过程是企业文化整合与优化的过程,是不同企业文化的渗透、磨合、优化过程,只有文化融合与重塑的成功,才能真正取得企业整合重组的成功。
企业文化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象设备、厂房等资产立即就可以叠加在一起,而是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对企业新文化的一次再造,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不但要在企业文化融合过程中尽量减少因文化差异而造成重组的不和谐,实现重组双方的平稳对接,提高各层级管理人员对新企业的认同感和执行力,还要挖掘和清理重组双方各自的文化资源,取长补短、扬优避劣、达成共识,形成双赢模式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整合重组后的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二、整合重组企业文化融合中容易引起冲突的主要方面
1、企业新的战略目标与发展愿景不能与员工达成一致,会使企业缺乏凝聚力。
企业整合重组,特别是强势企业对弱势企业的收购整合,往往是强势企业注入的资金,派主要管理人员带着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组建新的企业核心团队,在原企业的经营场所带领原企业的员工队伍进行新的发展。如果我们没有从管理层到员工做好细致充分的沟通,让管理人员和员工明白变革对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和对个人带来新的机会和利益,明确企业新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与管理理念,并得到员工的理解与认同,达成共同愿景,特别是企业性质、核心团队,管理构架,产品定位等都没有大的调整时,员工会对新的企业发展前景产生怀疑态度,为我们在企业文化融合过程中的的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工作带来阻力。
2、经营管理体制的冲突,会使员工产生抵触情绪。每个企业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营,必定积淀了自身所独特的文化,使员工形成了自己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习惯,甚至在一些老企业存在着一些人脉网络。企业整合重组也就是通过收购整合的方式对企业进行的一次变革,是对企业管理构架、机制、流程等一系列程序的一次重新排列,那么就会有一些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要受到冲撞,一些人会得到新的发展平台,一些人会受到挫伤,那么这些在变革中受挫的人,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与沟通,个别人会受一些狭隘思想的影响会产生消极情绪,甚至会对新公司的管理产生抵触,有时候一个人的情绪会在员工中影响一片,这对我们整合后,树立员工信心,增加员工归属感很不利。
3、员工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异,会使员工缺乏安全感。一般前来整合重组的企业都是比较有实力的企业,被整合企
业员工大都对新企业有较高期望,期望新企业生机勃勃有新的希望,期望自己的收入比现在更高。因为对于员工来说,无论企业怎么改革,谁来当老板,他们衡量的标准都很简单:“今天的个人利益是否有所提高,今后的个人的利益是否能有保障”。而现实中,这一切期望的实现都是要建立的企业发展的基础上的,新企业成长也是一步一步有个过程的,并不是人们想象的一下子就会上升到一定高度,如果在这方面对员工宣传与梳导不够,得不到员工的正确理解,一旦整合后企业一时不能满足员工期望,员工会产生失落情绪。
三、整合重组企业文化融合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提前做好企业文化融合方案,做为企业整合重组方案的一部分同步推进。
企业的整合重组前都要安排专业人员对的评估人员对被整合企业的资产、产品、市场、员工队伍等进行调研、评估与分析,然后制定整合重组方案,然后按方案一步步的实施,在这之前首先要摸清双方企业的文化基础,组织专门人员了解双方企业的文化特性,文化差异和共同点;其次要确定经过整合双方的沟通一致,达成共识的整合行动纲领,即要明确重组后新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目标、经营理念以及产品、市场定位等,所要倡导的能够促进新企业和谐发展,使组建后新企业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然后要抱着尊重原企业文化的态度,从高的起点出发,看哪些是需要继承发扬的,哪些是需要抛弃的,哪些是需要结合提升的,从深层结构和内在本质上探索,找出切入点,抓住核心,制定企业文化融合方案,列入企业整合重组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层层推进。
2、要把打造适合企业发展和企业文化融合的优秀团队作为基础,推进企业新理念、新思想。
组织机构设臵的关键问题是企业核心管理团队的构建,这是企业整合重组后,能否按照决策者对企业的预期规划成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核心管理团队的成员首先,要能够适合新企业的战略发展需要;其次,要充他融合,高度统一,能够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研究文化融合与创新,对企业文化的融合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切实推动;只有核心管理团队的充分融合,与企业决策者对企业提出的理念达成共识,形成默契,表现出很强的凝聚力,才能实现自上到下的加强企业文化理念沟通,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保证下属员工对新的企业文化理念的认同,全面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同时,为保证新的企业理念的贯彻畅通和不致变形,还要对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可使用受过主导文化熏陶的人才充任重要管理岗位,通过自身的行为和处理一些事情方式和观点,把企业所倡导的新价值观,新思想,新理念渗透传输给周围的员工。这种调整面不能过宽,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3、要通过制度建设和日常宣传思想教育,引导员工按新的轨道前行。
员工是有思想会思考活生生的人,如果新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追求、管理思想、制度要求、行为规范没有及时占领员工头脑,那员工固有的思想、固有的观念、固有的习惯就很容易支配员工的行为,那就非常需要重组整合后的企业加大文化培育力度,能让所有的员工明白新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追求、管理思想、制度要求、行为规范是什么。这就需要新企业较快推出自己的管
理制度,把企业的基本理念体现到各项制度中去,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转化为广大员工的工作动力和自觉行为,使企业融合步入决策理性化、管理制度化和操作规范化的良性轨道。同时要加大贯彻落实制度的宣传思想教育力度,营造贯彻落实制度的良好舆论环境。新企业文化能否尽快被接受,除了组织强力推进外,还得一靠管理者人格的力量层层推进。只有信其师,才能信其道,作为管理者就要带头用自己的言行示范给大家看,要在员工中树好威信,这样管理者所推行的各种理念和制度才有会人听、有人信。同时要全方位、多途径的为员工耐心仔细地宣传和讲解所推行的各种理念、制度,为什么要这样做,要让其信服,乐意按要求去做。
4、要建立畅通的企业文化勾通传播渠道,使员工处处受到熏陶,时时受到感染。
一是要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要充分体现公司的追求,公司的价值观所在,要旗臶鲜明地提出自己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对符合公司文化的人和事要大力肯定和表扬,对违犯公司规定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引导员工按照新的员工行为规范自约束自己的行为。二是要围绕生产经营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要突出本公司行为特点,让员工通过参予活动受到教育,通过内部工作会议、宣传栏、报纸、广播等渠道加强企业与员工,领导与领导、领导与员之间的沟通,使新的企业理念被企业广大员工所接受和认同,并落实到行动上。三是充分利用公司标志、标识在公司报、公司网页、办公用品、劳保用品和产品包装、生产车间的布臵等方面都使用统一视觉标识,宣传公司、塑造企业新形象,使员在这种和谐一致的物质环境氛围中,产生对新组合企业的整体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激发员工的荣荣誉感和自豪感。
5、党政工团齐心协力培育和弘扬新企业文化,让其成为助推公司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行政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中心,是企业文化的首创者,也自然是企业文化的第一推动者。党工团分别作为政治和群众组织在企业就要想方设法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本企业贯彻执行,使广大员工利益得到维护和实现。而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现阶段头等任务,这些在企业的落实就要落脚到使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上。大量的事实早已告诉人们,企业要想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就得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党工团组织的任务。党工团组织就要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发挥各自优势,以文化人,使党团员成为本企业文化践行的先锋,使员工成为本企业文化践行的主人,人人为公司发展添砖。
总之,企业文化建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的重要手段,重组整合后的企业尤其需要尽快把职工凝聚起来,尤其需要把文化融合好,这就需要管理者积极推进企业文化融合,认真做好企业文化融合,以文化导航引领企业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