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饲料企业联合重组和改造升级加速5篇

时间:2019-05-13 07:5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黑龙江饲料企业联合重组和改造升级加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黑龙江饲料企业联合重组和改造升级加速》。

第一篇:黑龙江饲料企业联合重组和改造升级加速

黑龙江饲料企业联合重组和改造升级加速近年来,黑龙江省畜牧兽 医局、省饲料工业办公室、省饲料工业协会高度重视饲料企业整合提升和技术改造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始终把企业联营整合及改造升级作为提高行业标准化生产 水平和建设现代饲料业的重要抓手,通过组织考察学习、召开企业整合提升论坛或座谈会、积极鼓励引导和设立联合重组企业审批绿色通道等方式,加快了我省中小 型饲料企业联合重组、改造升级步伐,饲料企业规模化、标准化、集团化、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得到了大幅提升,饲料工业已经成为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的 重要支撑产业。主要表现在:

1.涌现了几个联合重组企业集团的成功范例。

黑龙江新中旭集团是哈尔滨中旭、哈尔滨光大、齐齐哈尔牧源、佳木斯硕亚等4家中小饲料企业于2008年联合重组建立的,经过三年多的磨合,企业 饲料总产量年均以20%速度增长,今年上半年实现同比增长41%,联合重组的优势已经逐步显现。今年初,哈尔滨博瑞牧业、哈尔滨博瑞饲料与哈尔滨津佳农(双城)、黑龙江龙益饲料(嫩江农场)联营合作,组建了博瑞集团,饲料产量实现连月增长,品牌优势及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2.大批企业纷纷进行设备改造升级。

2010年,哈尔滨大北农(在宾西开发区,设计能力16万吨/年)、哈尔滨华隆(设计能力16万吨/年)、富裕科菲特(设计能力12万吨 /年)、黑龙江元禾牧业(设计能力8万吨/年)、哈尔滨华达(设计能力6万吨/年)、哈尔滨普凡(设计能力6万吨/年)、哈尔滨三禾(设计能力5万吨 /年)、哈尔滨溢利达(设计能力5万吨/年)等40多家饲料企业进行设备工艺改造,新的标准化厂房相继投入生产使用,当年全省新增产能仅100万吨;今年 以来,哈尔滨禾丰牧业(平房经济开发区,占地7万平方米、设计能力50万吨)、黑龙江百富达(原望奎哈慈30万吨加工厂启动)、佳木斯新曙光(设计能力 20万吨)、肇洲六合(设计能力16万吨)、哈尔滨大牧人(设计能力12万吨)、哈尔滨爱特杰(设计能力12万吨)、哈尔滨东大(扩建一条12万吨生产 线)、克东飞鹤乳业(设计能力10万吨有机饲料)、哈尔滨远大(扩建一条8万吨生产线)、哈尔滨大北农(扩建一条8万吨生产线)、哈尔滨长丰(设计能力6 万吨)、哈尔滨波音(设计能力6万吨)、佳木斯新中旭(扩建一条6万吨生产线)、哈尔滨新中旭(扩建一条4万吨生产线)等30多家新建或老企业进行设备改 造,预计到今年底可新增产能近150万吨以上。

3.一批饲料企业加快了扩张发展步伐。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饲料企业的危机意识明显增强,一批企业调整战略布局,纷纷建立新厂房,实现外延式扩张发展,以构建竞争新优势,求得新发 展。如哈尔滨联丰、哈尔滨谷实、农标普瑞纳、哈尔滨英瑞斯

也相继在齐齐哈尔、牡丹江选址,目前正在进行设计规划;哈尔滨富康牧业在沈阳开发区购买了土地,拟新建一处年加工能力16万吨的现代化加工厂,以实现企业的扩张。四是一批饲料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截止2010年底前,哈尔滨远大、哈尔滨青禾、哈尔滨英 瑞斯、哈尔滨凯红、哈尔滨华达等饲料企业相继上了种猪场 项目,齐齐哈尔永裕、哈尔滨新胜、哈尔滨金新农上了肉种鸡及屠宰加工项目。今年以来,新中旭饲料集团拟在方正新上肉鸡屠宰加工(设计2000万只/年)、肉种鸡饲养、配套饲料厂(设计6万吨)项目;大北农饲料集团拟在松北区对青山新建生猪屠宰(100头/年)、万头猪场5个、配套饲料厂(设计能力16万 吨)项目;江西正 邦(黑龙江)饲料公司拟在肇东开发区新上10万头养猪场、配套饲料厂(设计能力16万吨)项目;哈尔滨富康拟新上种猪项目(存栏500头);哈尔滨华隆拟 在哈尔滨新上种弧饲养饲养项目;哈尔滨伟鹏饲料拟上奶牛饲养示范(200头)、配套饲料厂(设计能力12万吨)项目等。饲料企业产业链条的延伸,进一步密切了饲料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对接关系,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饲料销量,进一步增强了牵动畜牧生产基地发展的能力和企业竞争力,饲料企业成为畜牧业发展和实现畜牧业两个战略规划目标任务的新的生力军。

第二篇:浅谈饲料企业转型升级

浅谈饲料企业转型升级

刘晓宇(平遥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山西,晋中 031100)

摘要:本文就我国饲料行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饲料企业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关键词:饲料企业 问题 转型 多样化

当前,我国饲料行业快速发展,饲料产量居世界第一。饲料行业目前有以下特点:生产能力充足;生产方式逐步现代化;质量安全系统安全可控。但也存在严峻的问题,生产方式相对粗放,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

我国饲料行业现状与问题

一、发展现状

根据2015年统计资料显示,2015年中国饲料产量居全球第一,但中国的饲料价格是其他主要国家饲料价格的两倍左右,这反映出由于我国政府的粮食价格保护政策,玉米、大豆等主要原料价格高,无法与国际接轨,2015年可替代进口饲料原料的进口量由于价格优势创历史之最。同时,由于市场容量巨大,资本雄厚的企业持续扩充产能,造成一定的产能过剩。饲料企业扩张的产能过剩和饲料价格偏高,使国内饲料供大于求,销量低的企业大量关闭。

二、产业结构,非规模化

2015年,我国饲料行业正逐步实现生产方式现代化,逐步建立安全生产系统,和可追溯的质量安全体系。但我国仍处规模化程度较低的状态,大中型企业占比少,小企业多。小企业自身存在很多问题。如:质量不稳定,品质无保障;管理水平差,没有严格的管理规范体系,存在严重的交叉污染问题和安全隐患;没有条件或资质、能力对原料和成品做常规检测;售后服务跟不上,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对饲料配方和制作工艺进行相应的跟进改善等问题。

三、产品单一

原料使用品种少,饲料产品品种少,较少利用不常用原料,较少研制新饲料产品。

鉴于此,饲料企业有望做以下转型。

饲料企业转型升级

一、优化饲料企业结构

市场逐渐向市场化、产业化、标准化,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转变。小企业有诸多弊端,但是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很多问题,最主要的还是资金问题。专家指出,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就要推进金融改革,包括股利发行注册备案制、利率市场化等。同时,政府也要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像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税收优惠,科技创新设备、技术推广等。解决好资金、人才、科技三大问题,小企业也可发展壮大。

闭环模式是一种很好的整合资源、应对市场变动的新型产业结构。成功的典范如温氏集团,温氏集团采用紧密的公司与农户合作模式,上游与下游紧密合作,降低流通、交易成本,降低市场风险,达到了企业和农户的双赢。以肉鸡为例,在笔者所在地区如龙海实业有限公司,集鸡的孵化、养殖,饲料的加工、肉鸡的屠宰和加工、销售于一体,其中将养殖外包给农户,还给农户提供全程养殖指导与疾病防治,在肉鸡出栏时回购。一体化的生产保证了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企业文化与品牌;保障了农户利益,降低农户投资风险,共同发展,实现了企业利润最大化。

二、饲料种类、类型多样化

1.专业化生产

饲料厂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或者自身特色,扩大品牌影响力,强化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还可以选择小众领域,比如肉羊料、肉牛料、驴料、鹿料、螃蟹料、甲鱼料等等,也有较好的生存空间。

2.牧草饲料

2015年数据显示,我国有100万头奶牛利用苜蓿,奶牛平均单产提高700kg,大型优质牧场奶牛单产9-10吨,乳脂率3.5%,乳蛋白3.2%。粗饲料的使用让奶牛挤奶期延长1-2年,大大提高奶牛的健康水平。根据浙江大学的研究结果,在妊娠母猪日粮中加入高达40%-50%的黑麦草(按干物质计)替代配合饲料,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略优于对照组,而饲料成本可大大降低。

饲料企业可根据牧草饲料的潜在需求,拓展业务,生产适合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使用的日粮。

3.引进先进工艺

在全世界范围秸秆压块饲料、生物秸秆蛋白饲料都是主流,而我国发展秸秆更有着无法比拟的资源潜力。在秸秆生物处理过程中产生并积累大量营养丰富的微生物菌体蛋白及其它有用的代谢产物,如有机酸、醇、醛、酯、维生素、抗生素、微量元素等,使饲料变软变香,营养增加,并含有多种消化酶、多种未知促生长因子,能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刺激其生长发育。

秸秆成本低,适口性好,便于运输和贮存,具有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经营模式多样化

1.合作社,产业链

对于中小企业没有能力解决的售后服务和管理成本高的问题,饲料企业可与上下游企业形成稳定可靠的合作关系,以应对市场风险,更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

2.电商运营模式

2.1基于网络平台的直销模式,降低了信息的交流成本和交易成本。网络销售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遵循“马太效应”,即多者愈多,强者愈强的特点,这种特点有利于企业的做大做强。

2.2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是网络的致命缺陷。要解决这一问题,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将线上经营与线下经营统一,网络相当于厂家销售的前台,可以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提供更多折扣,紧密的联系可以让双方建立更加长久的关系,互惠互利。

2.3网络销售必须有很好的售后服务,前面提到的闭环模式,产业链合作形式,或者专业兽医售后服务的外包都是解决的途径。

饲料企业的长远发展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管理效率,提供质优价廉的饲料。同时,积极转型,运用新技术、新设备,引进先进生产工艺,为客户提供多样性选择。饲料行业正在经历大的波动,要想持续发展,饲料企业必须寻求新的出路,改变原有生产经营策略,找准自身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应对危机。

第三篇:煤矿企业联合重组协议书

煤矿企业联合重组协议书

甲方:贵州省纳雍县长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注册地址:纳雍县骔岭镇

法定代表人:张祥学

乙方:纳雍县化磋窝煤矿

采矿证号:52000071096

1注册地址:纳雍县老凹坝乡

法定代表人:王炳程

根据《贵州省关于加快煤矿企来兼并重组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从根本上解决贵州省煤矿企业小、散的格局及安全基础薄弱的现状,提升煤炭产业的集中度和产业水平,控制安全生产风险,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就煤矿企业联合重组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根据《关于联合重组纳雍县长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决议》,以“纳雍县长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重组后的企业主体。

二、乙方自愿将煤矿所有资产100%入股甲方,并交由甲方统一管理、经营,乙方成为甲方的法人股东,并按所占股份的大小行使股东权利,履行股东义务。

三、甲方若增资注册所需资金,乙方按所占公司股份的比例出资。

四、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以设计规模3万吨为一股,具体价款待联合重组方案批准后,进行实质性的评估作价,以采矿许可证的设计规模为持股依据。

五、乙方入股甲方前乙方对甲方作以下真实的陈述和承诺:

1、乙方入股甲方前的一切债权债务由乙方原有股东自已享有和承担,且未向他人质押、抵押或提供担保,也不存在被人民法院或其他执法机关查封、扣押的情形。

2、乙方入股甲方且本协议的签订都已得到乙方股东授权,不存在任何程序性问题。

3、乙方在入股甲方前,乙方保证未与任何第三方签订过任何转让股份协议或联合重组协议,也未收取过任何第三方的转让款。

六、乙方在入股前产生的债权债务由乙方全额享有和承担,乙方入股后产生的债权债务由甲方全部承担。乙方入股甲方前甲方产生的一切债权债务由甲方全额享有和承担,与乙方无关。

七、在煤矿交接前的安全责任由乙方自己承担,接交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由甲方负责。

八、乙方移交由甲方管理的时间为联合重组方案获得审批后的一个月内,乙方在本协议签订之日起三日内将煤矿的全部证照及煤矿矿区的勘探资料、国家有关批文的复印件提交甲方。

九、违约责任

如因甲方原因,在本协议签订后未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提交申报联合重组方案的资料导致乙方联合重组失败而被关闭,则甲方应按双方对乙方协商价的5倍赔偿乙方损失。

由于乙方原因,在本协议签订后,乙方不向甲方提供文件、证照等材料或提供不真实材料,故意隐瞒重大事项或故意不配合,特别是在本协议签订前或签订后与任何第三方签订股份转让协议或联合重组协议,导致甲方最终不能实现联合重组任务,则乙方应按双方对乙方协商价的5倍赔偿甲方

损失。

因国家政策或不可抗力的原因导致联合重组失败,双方都不存在违约责任。

十、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十一、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十二、本协议一式八份,双方各执两份,主管部门执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乙方:

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

签订时间:2011年8月20日

第四篇:调控政策加速房地产企业并购重组

调控政策加速房地产企业并购重组

作者: 程彩清 日期: 2011-07-28

2011年,房地产调控再次“亮剑”。先是加息重压袭来,进一步收紧银根。再是“限购令”重靴落地,“新国八条”在房价上涨过快的大中城市细则出台。还有房产税“敲山震虎”,已经箭在弦上,牵动着地产市场的神经。多从政策挤压之下,不少势单力薄的中小房地产企业出现了“钱荒”,不得不等人并购或贱卖资产。

房企抱团取暖5个月并购案超50宗

2010年9月29日,多部委出台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措施,规定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房贷;首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30%;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城市将限定家庭购房套数。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城市要限定居民购房套数,调整住房交易环节的契税和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2010年11月3月,住建部等部门下发通知,规定公积金贷款购买90平米以下首套房,首付比例不低于20%,90平米以上不低于30%;二套房首付不低于50%.禁用公积金贷款投机性购房。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出台新国八条房地产调控政策,要求进一步调控房地产市场,各地要确定价格控制目标并向社会公布,二套房房贷首付比例提高至60%.之后,央行2011年内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3次加息,信贷市场连续收紧。

新国八条及后续政策犹如肃杀的秋风,让房企资金链开始变黄,为了过冬,房企纷纷抱团取暖,统计显示,2011年前5个月出现超50宗房企并购案,项目和土地是并购主要风向。专家说,如果调控继续严厉,销售不畅,今年年底房企并购将“滚滚来”。

据南方都市报的不完全统计,4月和5月两个月,房企之间土地、项目及股权转让等拟并购和收购案例超过20宗,涉及万科地产、恒大地产、SO H O中国、奥园地产、嘉德置地、渝开发等房企。实际上,房企并购数据在今年第一季度就已经相当惹眼。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数据,2011年第一季度,房地产行业并购居首位,共完成32起并购案例,占比14.1%,超过2009年全年的并购案例数。也就是说,今年5个月就出现了超50宗并购案例。

在货币和市场环境不断从紧的背景下,近期房地产开发企业间的土地、项目以及股权转让案例频繁发生,尤其是对中小房企的兼并收购呈现出加剧的趋势。但业内人士也认为,目前形势并没有危及到开发本身,因而房企整体的并购还未开启大幕。现在以项目和地块收购为主的并购模式属于正常范围内的交易,卖项目或土地的公司寻求套现,而接手方收购项目作为储备。当资金状况更为紧张,房企的整体并购就会出现,资金越紧持续越长,并购出现越多,数量越大。如果成交量持续下降,今年年底可能会出现并购潮。

地产大鳄趁机吞下缺钱的中小企业

房企资金来源主要有股东原始资本金投入、银行贷款、卖房销售收入、IPO或股票增发、信托贷款、发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目前这些融资途径已经被一一封堵。在“真差钱”的大环境下,资金实力薄弱、融资无门的中小房企濒临被吞并的危险境地,而像万科这样的已在全国广泛布局、现金流和土地储备充裕的“财大气粗”的大型房地产公司则择机扩展全国版图,通过并购获得业务和土地,将境遇拮据的小企业卷入麾下。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并购案例共发生近90起,其中万科一年内收购24家公司,平均每半个月收购一家,金地也收购了13家公司,收购金额达4.73亿元。进入2011年后,并购案例进一步增多。

据业内人士的透露,对房地产行业的开发贷款,所有商业银行都已经收紧,但是在银行内部对不同的企业有所区别,对优质企业的融资需求会相对宽松,部分央企和国企均在优质企业行列。

除了央企和国企,部分的民营企业资金状况也相对乐观,其中,以开发商业地产见长的SOHO中国最为典型。截至6月,SOHO中国的现金超过了180亿元。6月23日,SOHO中国与汇丰、渣打等十家银行签署了最多相当于6.05亿美元的3年期可转让贷款融资。在整体行业负债率超过60%的背景下,SOHO中国充裕的现金,无疑成为市场焦点。

据SOHO中国的董事长潘石屹介绍,今年SOHO中国计划用于收购的资金达150亿元。从今年4月以来,SOHO中国已经斥资88.04亿元在上海相继收购了曹家渡地块、海伦路站地块、SOHO中山广场、四川北路站地块等四个项目。虽然在CBD土地争夺战中,SOHO中国败北,但潘石屹表示,这并不影响SOHO中国在下半年的收购计划。

除了万科等龙头房企今年有进一步的并购意向外,海尔地产集团近日也表示,海尔地产也正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适合收购的优质项目。他透露,目前海尔正在洽谈的北京几个地产项目,分别位于海淀区、房山区和通州区,预计收购金额在10亿元左右,产品涉及住宅和写字楼等多种业态。

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呈现六大特点

7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继续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提出了五点加强措施(下称“新国五条”),着实打破了房地产市场的沉寂之势,可谓是对房地产市场最好的总结和展望。世联地产研究认为,伴随着政策进入消化阶段,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房地产市场将由政策主导转向市场力量主导。未来市场走势正朝着政府预想的方向发展。

2011年上半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六大特点。

第一,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明显遏制。今年6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均未超过0.5%,环比下跌的城市有12个,与上月持平的城市有14个,涨幅较年初1月份回落的城市有53个。这些表明政府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多数城市房价依然是在环比上涨的,因而调控之路任重而道远。

第二,房地产市场依然活跃,需求依然非常旺盛。2011年上半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新开工增速放缓,但依然是正增长。上半年一二线城市受制于限购政策,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放缓或下滑,相比之下,全国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2.1%,表明房地产市场依然活跃。从开发商销售业绩来看,由于今年上半年推盘策略不同,导致其全年目标完成率有较大差异。在调高今年业绩和政策趋紧的背景下,相当部分房企,如万科、恒大、绿城、碧桂园、雅居乐、世贸、金地、保利香港等上半年的目标完成率均优于去年同期,表明市场的需求仍然是较为旺盛的。

第三,房地产市场重心明显转移到二三线城市。今年上半年一线城市销售面积在全国的占比继续下降,仅占4.6%,比去年下降0.1个百分点。除了一线城市以外的其他省会城市、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即二线城市)销售面积占全国的比例为30.2%,比去年下降0.26个百分点。地级城市(即三线城市)销售面积占全国的比例为65.2%,比去年提升0.36个百分点。从2005年开始,一线城市销售面积在全国占比平均每年递减2.2个百分点,二线城市平均每年递减0.6个百分点,而三线城市平均每年递增2.8个百分点,可见房地产市场重心发生明显转移。

第四,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稳步消化。目前对市场有较大影响的行业调控政策主要包括四个,分别是限贷政策、限购政策、限价政策和保障房政策。世联地产调查数据显示,今年2季度表示限贷和限购政策对其有较大影响的购房者比例分别为71.6%和36%,比1季度分别略微下降0.5和0.8个百分点。受影响比例无明显变化,表明限贷和限购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效力持续。鉴于目前房价尚未真正松动,限贷和限购政策也不会放松,以巩固落实为主。“新国五条”也明确提出房价上涨过快的二三线城市也要限购。2季度购房者对保障房和房价控制目标的信心度比较低。世联地产调查数据显示,仅有18.4%的购房者认为保障房能够起到平抑房价的作用,比1季度下降6.5个百分点。我们认为保障房开工不足是导致2季度购房者对保障房信心明显下降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各地房价控制目标均参考GDP或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实为变相涨价令,导致仅有13.4%的购房者认

为该政策能够起到平抑房价的作用。因而,“新国五条”将房价控制目标和保障房放在了前两位,也意味着下半年政府将在这两项政策上加大执行力度。

第五,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前十大房企销售金额在全国占比已达13.5%,比2010年提升3.3个百分点;全国前二十大房企销售金额占比已达18%,比2010年提升3.6个百分点。在已公布上半年销售业绩的开发商中,万科、中海、恒大、保利、碧桂园、雅居乐、华润、金地、保利、恒盛、瑞安等房企上半年销售金额同比增长均超过50%,明显高于全国上半年销售金额22.3%的同比增速,这直接导致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

第六,货币政策稳步执行,开发商资金链趋紧,拿地谨慎。货币政策是决定中国经济周期的核心力量,对房地产市场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今年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公布之后,社会各界所担心的今年CPI维持高位且GDP明显回落(即滞胀现象)的疑虑已基本消除。目前政府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直接作用是配合行业政策收紧开发商资金链,迫使其加速出货,意在促供给。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分类指数已经连续4个月低于100,表明开发商资金链不容乐观。同时,房地产集合资金信托成立规模(1129亿元人民币)、海外发债融资(561亿元人民币)均比去年同期翻番,这些都反映出开发商加速资金储备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资金趋紧,也直接导致开发商拿地热情骤减,拿地更加谨慎。今年上半年35个大中城市拿地平均溢价率下降至12.7%,流拍率提升至28.9%,已逼近2008年时的水平。

下半年决定房地产市场的核心要素有两个:一是政策不会放松,“新国五条”已经给市场传递了强烈的信号。下半年政策的着力点将是加大房价控制目标、保障房和部分房价过快城市的限购政策的落实力度,尤其是房价控制目标,将成为中央考核地方政府的利器。二是市场供求力量将起主导作用,今年下半年及明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潜在供应量放大是大概率事件,供大于求或成常态,未来市场走势正朝着政府预想的方向发展,房地产市场将由政策主导转向市场力量主导的局面。

专业测评认为内地房地产市场并购加剧

由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中国房地产协会与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500强测评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在2009年房企IPO融资总额为302亿,但进入2010年,这一数字却为零,融资紧张程度可见一斑,加之2011年的调控大环境,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2011年市场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将加速运行。

由于房地产市场整体客户量减少,《报告》认为2011年将出现全国六万余家房地产企业竞相追逐有限客户的局面,这也造成了竞争白热化,使得部分房企面临严峻考验。而“融资能力”将是这一次市场进行的“压力测试”之关键指标。

经《报告》统计,2010年百强房企实现股权融资112亿,较2009年的463亿大幅缩减,而债券融资额为618亿,较2009年的373亿明显增加。2010年信托融资大幅增长,从不到50亿增长到194亿,其中百强企业占据了130亿。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2010年4月下发的“国十条”明确规定对存在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发放新开发项目贷款,证监部门暂停批准其上市、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

此外,房地产企业的竞争进入百亿级别。前20强房企销售金额的中位数为326亿元,明显大于百强中位数79亿元,门槛起点显著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已经从数十亿元的竞争态势转向百亿竞争。

第五篇:职业信用加速企业人事管理转型升级

职业信用加速企业人事管理转型升级

职业信用是职业人在职期间工作能力、职业素养等相关内容的综合权威表现,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可靠的依据,作为国家社会诚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最大的职业信用管理领导者,中国职业信用管理平台率先研究出国内首个职业信用管理模式,将社会诚信文化融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实现了企业诚信人才管理的信息化,极大满足了企业现代人事管理的需求。

据了解,职业信用同时也是作为现代企业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可供判断和操作的有效工具,企业的诚信文化口号化现象比较凸出,内部人才的职业信用风险无法进行有效预防,人才招聘成本以及人才诚信风险日益加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预算逐年提升,日渐形成的恶性循环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90后逐渐步入职场,90后员工的管理难题也正困扰着企业的HR人员,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90后员工离职率高达30.6%,高出平均水平5%。90后员工的高离职率也加大了企业人员的置换成本,让许多企业感到措手不及。

中国职业信用管理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云端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跨行业职业信用信息的互通互联,在此基础之上帮助企业建立员工的职业信用档案,实现员工的职业信用档案的记录和管理,解决企业对人才信用风险的预警难题的同时,通过员工奖惩信息的联动模式,激发员工的工作效率,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引导员工建立正确的职业规划,降低在职员工恶意跳槽、泄露企业商业秘密、员工贪污受贿等损害企业利益的事件几率。企业无需承担高额的软硬件服务费用,无需担心企业人力资源系统的故障问题,无需担心与现有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兼容与否,平台为用户提供可靠权威的职业信用管理系统,并可辅助现有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更好的发挥其管理功能。

有专家指出,中国职业信用管理平台所开创的职业信用管理模式,改变了目前企业传统的人才管理方式。从员工的“被动管理”到员工“主动参与”的实现方式转变,以“人才”为中心,连接与“工作”相适应的契合点,将人才的职业信用操守与企业发展、员工的自我价值实现有机联系起来,既满足了企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需求,也加快推动了国家社会诚信建设的步伐。

据悉,中国职业信用管理平台是国内最早探索职业信用管理的先行者,立足于打造国内最大的职业信用管理平台,以职业信用档案为核心服务,面向各类型企事业单位、院校教育培训机构、职业人等提供权威专业的职业信用解决方案。目前该平台企业用户数量累计超过6万家,职业人注册数量突破600万,广泛覆盖服装、机械制造、IT软件、互联网等多个行业,基本形成了多行业人才信用信息的互享联通,有效打破了目前行业人才诚信信息的封闭局面。

下载黑龙江饲料企业联合重组和改造升级加速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黑龙江饲料企业联合重组和改造升级加速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