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行业经营情况对比看钢铁业的发展(xiexiebang推荐)
从行业经营情况对比看钢铁业的发展
钢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材料,其相关程度达到80%以上。近年来,汽车、家电、机械制造、航空航天消费的高附加值钢材需求旺盛,其快速增长给钢铁业带来发展的机遇。仅仅是2001到2003年,入世前后三年,钢铁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量从1.7亿吨到现在的2.6亿吨左右,价格高低则相差50%到100%。价格变动大而且频繁,立刻引起行内外以及专家的高度关注。投资过热、结构不合理、究竟需要多少量、人为炒作严重等等争议及猜测泛滥。出现以上的情况,对业界来说喜忧参半,喜的是钢材市场得到如此重视,证明钢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的肯定,忧的是大家的浮躁,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必然要起决定作用的,价格始终在供需关系的影响中上下波动。对流通商而言,价格波动的市场才有作为。影响钢材供应的因素非常多而且复杂,如产量、进口量、社会库存及其结构、运输、政治因素(如战争)等等。其中,社会库存还分为存量和供量,产量包含现实的和潜在的产量,存量和潜在的产量对心理影响很大。钢材消费则受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汽车,机械制造、房地产、五金家电、电子、造船等下游企业发展的影响,另外还有时间因素,如生产周期、季节等。究竟钢铁业的发展应该达到什么水平,产量是2.5亿吨还是3.5亿吨合适,高、低附加值产品的比例如何,冷板价格4000元还是5000元合理,专家、钢厂与下游行业各有各的说法。但我认为,说得较多的按西方国家人均对钢的消耗量来衡量我国的需求量是不太准确的,毕竟我国是一个拥有八亿多农民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需要大量的钢材。而且,没有好的钢铁业,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中国制造。至于说过高的价格影响下游行业的成本,使他们的竞争力下降,最终影响出口则见仁见智。
我们不妨对比一下相关行业的经营情况,看实际情况如何。
一、生产及消费增长最快、入世后备受关注的汽车业。2002年,我国汽车行业的产量和消费增长达34%,2003年保守估计也在30%以上。据有关资料显示,生产一辆汽车用钢在500-1000公斤之间,而生产一辆国产中高档轿车的利润在5-6万元之间,一辆卡车也有1-3万元不等,毛利润都在20-30%之间。相比之下,我们的钢铁生产企业,投入比汽车行业大,建一条生产线,动辄几十亿;资源消耗也非常大,而且炼铁的矿石、煤炭等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回报方面,以目前价格计算,除了少数的产品可能达20%以外,平均毛利润应该在10%以下。今年是钢铁企业效益最好的一年,而平均利润率只有5.4%,同期汽车行业的利润率是28%。
二、社会库存比例远远大于钢材的房地产业。一般情况下,建房平均每平方用钢大约在30-50公斤之间。也就是说,每平方的钢材成本大概在150元左右。目前的房价大概情况是:大城市4000-5000元/?,中等城市2000-3000元/?,小城镇1000-2000元/?。开发商的毛利润都在15%以上(不然,空置率不会那么高)。据2003年5月的《中国物价》的报道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房地产价格在去年上涨的基础上继续快速攀升,与去年同季相比,仅房屋销售价格就上涨了4.8%。
三、对钢材涨价强烈不满,极力要求政府干预市场的五金家电业。五金家电制造业开放得比较早,竞争非常激烈,近几年家电行业的价格大战更是如火如荼。盲目的价格战导致了许多恶性竞争结果,使五金家电行业对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极为迫切,因而他们对钢铁行业的涨价大为不满。事实上,钢铁产品只是家电业的配件而已,五金家电的核心价值是诸如芯片、压缩机、显象管等关键部件。生产一台空调只需要10多公斤钢板,钢材涨1000元,影响的直接成本是十多元。至于铜、钢材料的成本占总成本的90%以上的燃气具等行业,则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和内部挖潜谋出路,因为那些企业自身实现的增值太低了,资金加技术、劳力、服务还不到10%。但据统计,2002年家电业的行业利润比钢铁业还高。
四、钢铁占原材料比重较高的造船业。我国的造船产量已连续7年居世界第三位。不可否认,身处产业链下游的造船业对处于上游的钢铁制造业有一定依赖性,但在当代,造船业的发展更大程度上依赖自身的技术改革和对市场信息的把握。据有关资料显示,钢材涨价对一些生产
技术含量不高,吨位较少的小船造船厂影响较大,但对那些生产吨位大,技术含量高,如远洋油船等的影响也不是很大。而且,在钢材价格较低的时侯接的定单不能因为钢材价涨了就对钢铁业不满。那矿石、煤炭、电力、焦炭、运输价格涨了,钢铁业又跟谁投诉。
五、受影响较小的航空等交通设施。据初步分析,近年来我国工业用钢材约占总消费量的38%,建筑业占约占总消费量的55%,交通运输业用钢材约占6%左右,可见,钢材价格的变动对交通运输业影响并不大。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钢材市场的价格波动并不会直接左右相关行业的生产。除了以上生产企业的对比,还有两点需要说明。首先,以上行业的经销商的盈利水平比钢材经销商要高。从销售利润对比来看,一般情况下,卖一吨建筑材的毛利大约30-50元,货值2600左右。卖一吨板材的毛利50-80元,货值3200-4800不等。而卖一台空调、电视机的差价也有50-100元不等,货值仅2000-3000元。卖一辆中档车的毛利起码5000-10000元,就算卖一辆5-6万元的经济型车,毛利也不低于1000元。以上盈利还不包括保险手续费。建筑行业作为钢材消费大户,近几年一直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尤其是房地产业,房产承销商卖一个单元利润都在万元以上。而钢材的流通商在挣几十元毛利的同时承受了巨大的资金风险。对于下游行业的不断怨言,钢铁企业也有自己的苦衷,从去年8月到现在的钢材涨价,只是钢铁市场价格连续十年下跌以来的头一次回升,而涨价给钢铁行业带来的实际利润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高。去年钢铁涨价之前,已经跌到近十年以来的最低点,而国际价格则是近二十年来的最低点。那时候除了钢铁业自己默默承受以外,没有一个下游行业要说什么,也没有听说哪个行业由于低价而得到特别的好处。直到去年8月,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钢材价格普遍上涨,只是价格跌到谷底的正常反弹。即使这样钢铁行业依然是微利行业。中国钢铁协会副秘书长黄金干分析,每吨钢顶多有六七元利润。去年钢铁行业的利润为240亿元,比造船业多一些,但钢铁业有300万就业大军,若加上下游矿山企业就更多,事实上,去年仍有相当一部分钢铁企业是亏损的。其次,钢材价格的上涨远远比不上成本上涨幅度。今年以来,国内的冶金炉料市场持续看好,价格频频上升,尤其在国庆前夕,生铁、废钢、焦炭以及合金材料等继续上扬。目前进口铁矿石生产的生铁占全部生铁产量的50%左右。大量的铁矿石进口,造成矿价和海运费的升高,从而提高了生铁冶炼成本,促使生铁市场价格的上涨,最近的生铁价达到2000元,跟前两年的材同价。同样用于冶炼优钢的铬、锰、钼、镍等合金材料的价格也持续高走,且长期地居高不下。在今年4月18日CCTV.com的经济信息联播中,中国钢铁协会副秘书长黄金干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今年是钢铁企业效益最好的一年,而利润率只有5.4%,而同期(下游企业)汽车行业的利润率是28%,让我们羡慕得不得了。”钢铁企业介绍,虽然我国各类钢材价格普遍上涨10%到50%,但价格的上涨幅度远比不上成本上涨的幅度。邯钢集团销售部部长郭仲立告诉记者:“成本增长18%,而同期价格只提高了10%。”钢铁企业代表说,今年三季度的企业利润有大幅增长,是因为很多钢厂炼铁用的矿石、焦炭等原材料,还是去年价位较低时购进的存货。现在大家普遍担心的是,存货已经用完了,而石油、矿石、焦炭、运费等成本价却在继续猛涨。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期钢材价格的波动是有其合理性的。据世界钢协统计,全球经济复苏拉动钢材需求中国以外增长1.2%,中国增长22%。从国际大环境来看,国内市场价格变化与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同步。国内钢材价格指数今年的变化趋势是1、2月上涨,3月份最高,4、5月份开始逐步下降,6月份有所回升,进入7月份后又有小幅上扬,处于阶段性的最高点,这个变化趋势与国际钢材价格指数(CRU)基本一致,这是国内钢材市场与国际钢材市场接轨后,国际、国内市场价格互相影响的结果。在双增长(国内钢铁生产大幅增长,进口钢材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国内钢材市场仍保持高位价,这是强劲的市场需求拉动的结果。此外,钢材生产成本的猛增也是有目共睹的。当然,钢材价格的变动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针对目前国内钢材价格的上涨,中钢协的一个基本观点是:从去年年初以来,市场价格仍属于恢复性上涨,但部分品种已处于较高价位,需引起警惕。根据我国的国
情分析,钢铁过度涨价的确弊大于利。作为全球的制造大国,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以物美价廉著称,但国内钢材涨价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削弱了“以钢为粮”的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业界应密切关注,防止下游行业的不振影响钢铁业的发展。面对一系列问题,钢材价格的制定必须从长远出发,及时出台相应的对策。第一、钢铁企业应考虑与一些重点下游企业达成一定伙伴联盟,以使大起大落的价格相对长期稳定,共担风险,不要为眼前利益而孤注一掷,确保目前的技改投资将来能获得用户的回报。据了解,已有多家大钢厂与船厂、汽车厂、大流通商结成联盟。钢铁企业还要做好生产与流通的分工,突出重点,以利主业的迅速发展。第二、当前应保持理智心态,稳定市场价格。不要“提温”,也不能随便“降温”,防止价格大起大落。对于部分大企业提出的用行政手段干预钢材价格的要求,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钟伟认为:“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价格变动本身没有垄断的嫌疑,也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嫌疑,也没有受不正当外来竞争的嫌疑的话,行政权力都是没有理由介入的。”钟伟还建议,生产企业应该更多地应用市场化的手段回避产品和原料的价格波动风险,比如直接在国际市场进行大宗商品订购,通过期货市场锁定价格等。市场经济就要尊重市场规律。第三、最终的问题不在于当前钢材价格的高低,而在于利益的重新分配问题上,在于政府对稀有资源、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态度上。不仅钢材行业会遇到目前的问题,与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类有关的石油化工等等行业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第四、钢铁行业的自身问题也需要借助宏观调控的手段来帮助解决,政府应对全社会投资波动进行调节。解决当前钢铁等行业出现的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问题,根本在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形成市场化的投资机制。应当按照“管住政府、放开市场、吸引民间资本、加强风险约束”的思路,贯彻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完善投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让各类民间投资主体在投融资活动中发挥主要作用。同时,加快建设财产保护、税收、政府规制、市场准入和退出等方面的制度,促进各类投资主体平等竞争。第五、对于价格研讨和市场协调工作,吴溪淳会长在“2002年全国钢材市场价格研讨会的讲话”中曾谈到“尝试搞区域价格网络小组”,即:以企业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重点,以专项产品为对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价格研讨与市场调研结合起来,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结合起来,各自协调,全局联动,共同维护钢材市场竞争秩序,促进钢材市场健康发展。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最后,我要简单说一下对今后钢市的一些看法。
一、我国作为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八亿多农民的大国,正向城市化和制造业大国迈进,加上南水北调的水工程,西电东送以及多座水电火电站建设的电工程,西气东输和沿海地区石油储备的气、油工程,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建设,钢铁业在一段时间内将有较大的发展。
二、由于争水、电、煤、矿石、交通、人才进一步加剧,地方保护力度减弱,将导致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企业并购的加快,个别技术落后、规模小、能耗大、环保不力的企业将被淘汰。
三、钢材价格将在高位维持一段时间。因为除了上游原材料涨价、需求旺盛以外,国内经济还有点走向通涨的迹象。
四、最新的退税政策,表面上不利于钢材的出口,但立足于国内市场,利于国内消费及结构的调整,利大于弊。
第二篇:从行业发展看我国注册会计师选拔制度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从行业发展看我国注册会计师选拔制度 作者:王 刚 苏毓敏
来源:《财会通讯》2006年第08期
第三篇:从乐凯转型看新材料行业发展
从乐凯转型看新材料行业发展
刘晓峰
“能够自行制造胶片,犹如能够制造火箭。”这是乐凯集团的前身保定电影胶片制造厂1958年建厂时,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祝贺词。53年后,做火箭的航天科技集团和做胶片的乐凯集团宣布重组。今年9月23日,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北京举行了重组合作仪式。
作为曾经的大众消费品牌,乐凯胶卷如今已定格成很多人回忆的一部分。乐凯集团也见证了行业的跌宕起伏。乐凯前身的胶片厂曾自主研发出中国第一代照相软片、黑白彩色电影胶片等,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生产的胶片曾一度占据中国电影胶片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至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低迷,电影胶片市场也开始出现萎缩。在此背景下,乐凯第一次尝试转型,主营业务从电影胶片转向彩色胶卷及彩色相纸。
乐凯于2005年再次启动转型,在尝试数码相机、MP3等消费产品未果后,利用多年积累形成的涂层、成膜、微粒三大核心技术,转向中高档平板显示用光学薄膜及其带涂层的深加工产品,近年来经营业绩有所回升。据乐凯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以光学薄膜为主的膜材料的销售收入仅占到乐凯集团销售总额的19%,利润却占到集团利润总额的42%。数码相纸全部替代了传统相纸,CTP、柔性树脂版等数字印刷材料占印刷材料总销量40%,而彩色胶卷只占到乐凯集团销售总额的约1%。这也可被看做乐凯在产品和产业调整结构方面的摸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航天科技集团是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中坚力量,目前正向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乐凯集团和航天科技集团在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业务关联性、产业融合性和资源互补性。据了解,双方合作的重点已经锁定光学薄膜产业。为了实现从感光材料向光学薄膜产业转变,“十二五”时期乐凯集团计划再投入50亿元。
其实,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材料在支撑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加快推进材料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先进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新材料的黄金增长期即将到来。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十大专项工程,分别是高强轻型合金材料专项工程、高性能钢铁材料专项工程、稀土及稀有金属功能材料专项工程、碳纤维低成本化与高端创新示范工程、高性能膜材料专项工程、先进电池材料专项工程、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示范应用专项工程、电子信息功能材料专项工程、生物医用材料专项工程、新材料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工程。
据了解,“十二五”时期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在即将实施的新材料十大工程中,高性能膜材料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分支,市场前景广阔。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可以预计,水处理膜、太阳能电池膜、平板显示薄膜、半导体及微电子用薄膜等领域,将涌现出一批成长前景良好的公司。业内人士认为,“面板行业由规模竞争转向成本竞争,国内光学膜进口替代势在必行,光学膜是占面板原材料比重较大的领域,长期由日美系企业把控。面板厂商在竞争中为取得成本优势需要降低光学膜采购成本,面板厂本土化采购要求给国内光学薄膜行业带来难得的进口替代的机遇,行业即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另一方面,值得重视的是分离膜,它处理自来水具有运行稳定、出水质量高的特征,适于解决我国饮用水标准提升和水源地污染严重的现状。预计到2015年,自来水膜处理量可达92万吨/日,未来5年增加分离膜市场5亿元,工程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7亿元。“十二五”时期分离膜产业的发展趋势是,在技术方面,分离膜将向高性能、多功能、更适于工程化方向发展;膜组器形式多样化,处理装置大型化,工程集约化;低压膜技术发展迅速;集成膜过程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反渗透成为水深度处理的核心技术,反渗透膜应用多元化;膜生物反应器技术(MBR)成为废水资源化的重要手段;配套产品的开发、优化受到重视。
第四篇:从诚信经营看企业发展(模版)
从诚信经营看企业发展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在中国这个具有六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家里,礼、义、仁、智、信历来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好多企业为构建良好的行业市场品牌,更好地完善售前、售后服务,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都是从诚信经营做起的。
先把诚信二字肢解一下,诚信,顾名思义是指诚实、守信;还有承诺的事情、说话的问题,成年人说话说的是不是实话,也是最简单的对诚信的理解。尽管大的方面我们可能探讨不到,但就地产这一块而言,诚信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结果。
首先讲一个不诚信的代价,曾经我一朋友在北京工作,却在河北与北京交界处的一郊区买了房子。那房子户形不错,空气也新鲜,景色也很美,离工作地也很近,开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刚开始住进新房一切都很好,住进到四个月时房子就开始漏水,墙面起包掉皮。向物业反映,迟迟未见维修,好不容易来修一次还推卸责任,要求收费,最后没修好还搞的整个楼层都被水淹了。让所有业主很不满意,致使他们都厌恶回家。无耐之下向有关部门投诉了,经调查,原因是施工单位偷工减料造成,后来该公司被调销营业执照,并承担业主所有损失。这家公司就是因为不诚信经营,自掘坟墓,导致公司over。现在各企业的满意度都来自双方面,一个是业主满意度,一个是员工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导
致的是业主满意度,没有员工满意度谈不到业主满意度,业主都不满意了,这还算是讲诚信吗?可谓企业的发展真的是从诚信经营得之,诚信经营相当于企业的起跑线,想信市场铸就品牌,坚持诚信才能立足于市场。
诚信是企业振兴的旗帜,是企业品质不倒的保障;诚信不仅是一个基本的道德规范问题,而且还是能产生现实生产力的无形资源;是能使无形资源转化成有形财富的生存之本。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形势下,人们在呼唤诚信。无庸置疑,诚信成为市场经济的黄金原则,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它决定了品牌的兴亡、企业生存和发展。
所以我们从诚信经营开始,参与、拥护和实践,倡导诚信、坚守诚信、呼吁诚信,可实现跨行业、跨体制、跨机制的一个转变。我们高举诚信这面大旗,用诚信构筑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丰富品质内涵,以过硬的品质取信与各方业主,赢得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从高端装备制造规划看钢铁业未来趋向
从高端装备制造规划看钢铁业未来趋向
发布时间:2014-1-14新闻来源:中国不锈钢网阅读次数:18
4近期,工信部公布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规划预测,2015年高端制造业销售收入较2010年翻两番。财政部又表示装备制造业出口将实行全额退税,装备制造业的加速发展对钢铁生产企业及流通商来说都蕴含着巨大的商机。然而,高端装备制造业相较传统装备制造业使用条件更为苛刻,对原材料性能要求更高。
在我国钢铁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行业利润率低位徘徊的现实背景下,下游对高端钢材产品需求的提高意味着对低端产品需求增速的放缓。钢铁生产企业及流通商如何将产品结构调整与现实需求结合起来,这将直接关系到在未来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占得一席之地。
一、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运行特点
升级需求迫切,国产替代进口空间巨大。受制于产品可靠性差、产业体系不健全等因素,我国装备制造业高端产品占比极小。2010年,在我国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中,机床工具业、仪器仪表产业、通用基础件高端产品产值分别仅占30%、18%和5%.由此,我国每年均需要进口3000亿美元左右的机械设备;目前我国95%的高档数控机床、70%的智能装备依赖进口,自动化控制系统更是几乎被进口产品垄断。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认为,紧迫的发展现状一方面折射出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未来市场存在巨大的国产替代进口空间。产业空间集聚趋势明显、区域分工明确。从空间集聚看,已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地区为核心,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从区域分工来看,环渤海地区是国内重要的高端装备研发、设计和制造基地;长江三角洲地区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装备制造产业链,在航空、海洋工程、智能制造装备领域较突出;中西部地区重点发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
二、未来制造业用钢预测
从高端装备制造业规划看,十一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将保持15%左右的复合增长率,扣除每万元机械产值用钢量每年递减约8%左右(由于行业新技术及新材料替代)等因素,预计未来五到十年,制造业用钢消费复合增长率至少保持在6%以上,从总量看仍存在一定增长空间。
十一五期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30%,其占装备制造业的比重将从目前的8%提升至2015年的15%,五年内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几乎将翻两番,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增加值将占行业的22%.行业的迅速发展将带动国内对高质量、高科技钢材产品的需求;反之,制造业用钢的产品质量及技术创新也将决定国内的制造业用钢的市场规模。据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合金弹簧钢、不锈钢需求增幅将超过70%,合金模具钢超过60%,轴承钢超过30%,齿轮钢超过20%.三、从下游行业发展趋势看钢铁行业发展转型方向
(一)产品结构亟待优化
市场需求倒逼钢企新品种开发,下游进口转国产促钢材需求增量。钢铁行业调整产品结构,在增强了行业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是关系到下游行业转型升级成功与否的关键。虽然目前我国生产装备水平已接近国外,但在原材料寿命、热处理变形量等质量水平上仍有较大差距。钢铁行业攻克这一系列技术性难题,将极大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国产化,减少对进口设备的依赖,增加对海外的装备出口,在帮助下游顺利完成产业转型的同时,增加特殊钢内需,促进钢铁行业良性发展。机械用钢消费强度增速放缓,市场需求由量增转变为质升。下游行业发展转型意味着过去钢铁行业通过产量、销量获取利润的规模化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未来钢铁产品将逐步完成“低品质、大批量、市场辐射面广”向“高品质、多品种小批量、专业化、市场辐射面窄”的转变。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转变是下游行业发展所需,也
是钢铁行业自身调整所逼迫的。
(二)把握区域产业布局
把握区域产业布局及发展方向,发展具有地区市场优势的钢材品种。随着对落后设备的淘汰以及产能置换,钢铁行业落后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然而,行业同质化现象却日趋严重,目前国内已有7家钢厂可以生产汽车板。如何破解这一行业困局?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认为,钢铁企业紧贴当地市场需求,研发、生产和销售符合区域内下游产业需求的产品或是解决之道之一。钢铁生产企业应在对标挖潜、降本增效的同时,增加对区域产业布局及发展方向的研究,调研钢厂销售辐射范围内的市场需求,从满足客户需求、降低客户采购成本角度,以市场为导向紧贴市场,组织生产、研发,从区域差异上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把握中西部产业布局及发展方向,拓展企业销售渠道。虽然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以环渤海地区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心的高端制造业空间布局,整体制造产业也以东部地区较为发达,但随着东部地区人力、土地成本的继续上升,未来或将出现部分高端制造业的生产由东部地区转向中西部地区、由中心城市转向二三线城市,而中心城市转而更多承担研发、管理的工作,这就为钢铁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开辟了新的增长点。如何提前布局销售网络,将成为钢铁企业、钢贸流通商夺取未来市场份额的第一仗。
(三)加强与下游企业创新合作
目前,国内钢铁企业及下游企业在高端材料尚未建立协同创新开发新产品的机制,在研制和生产时均缺乏合作。钢铁企业产品标准大多数滞后与装备制造业需求;部分钢铁企业为满足需求,多按照装备企业标准生产供应,但产成品性能往往又达不到下游企业使用标准,企业不得不依赖进口。此外,部分下游行业由于国外企业技术壁垒或国内企业设计薄弱,在产品设计时采用国外钢材标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得不依赖进口钢材或基础件。钢铁工业与下游用钢产业建立从钢材生产研发到规模化应用的合作机制。通过工信部、地方和经济信息化委员会等有关政府部门牵头,钢铁生产企业通过市场化合作加强与下游企业沟通,深入了解下游企业用钢需求,通过建立有效的生产应用合作机制,提高企业间协同创新能力,帮助钢铁行业及下游行业共同完成产业升级。
我国钢铁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种种机遇与挑战,如何紧抓下游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把握区域产业布局及发展方向,发展具有地区市场优势的钢材品种,拓展销售渠道,以及建立高性能钢材生产应用合作机制,有利于钢铁企业实现产品结构转型,也有利于促进下游行业的良性发展,增加下游行业的用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