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注册税务师涉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注册税务师涉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注册税务师的执业行为,明确涉税鉴证业务标准,保障涉税鉴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4号)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执行涉税鉴证业务的注册税务师及其所在的税务师事务所。
第三条 本准则所称涉税鉴证,是指鉴证人接受委托,凭借自身的税收专业能力和信誉,通过执行规定的程序,依照税法和相关标准,对被鉴证人的涉税事项作出评价和证明的活动。
第四条 涉税鉴证业务包括纳税申报类鉴证、涉税审批类鉴证和其他涉税鉴证等三种类型。
第五条 涉税鉴证业务涉及以下当事人:
委托人,即委托税务师事务所对涉税事项进行鉴证的单位或个人。
鉴证人,即接受委托,执行涉税鉴证业务的注册税务师及其所在的税务师事务所。被鉴证人,即与鉴证事项相关的单位或个人。被鉴证人可以是委托人,也可以是委托人有权指定的第三人。
使用人,即预期使用鉴证结果的单位或个人。
第六条 本准则使用下列术语:
鉴证事项,是指鉴证人所评价和证明的对象。
鉴证材料,是指在鉴证业务过程中涉及的各类信息载体。
鉴证结果,是指鉴证人执行鉴证项目的最终状态,包括出具鉴证报告或者终止涉税鉴证业务委托合同等其他情况。
第七条 注册税务师及其所在的税务师事务所执行涉税鉴证业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原则。鉴证人的执业过程和鉴证结果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不得损害国家税收利益和其他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
(二)目的原则。鉴证人应当充分考虑鉴证结果的预期用途,合理规划和实施鉴证程序,保证鉴证结果符合约定的鉴证目的。
(三)独立原则。鉴证人应当保持独立性,在被鉴证人和使用人之间保持中立,排除可能有损客观、公正鉴证的情形,并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回避。
(四)胜任原则。鉴证人应当审慎评价鉴证事项的业务要求和自身的专业能力,合理利用其他专家的工作,妥善处理超出自身专业能力的鉴证委托。
(五)责任原则。鉴证人在执业中应当保持负责态度,实施鉴证程序,控制执业风险,承担执业责任。依照法律规定和约定履行保密义务。
第二章 涉税鉴证业务承接
第八条 税务师事务所承接涉税鉴证业务,应当对委托事项进行初步调查和了解,并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决定是否接受涉税鉴证业务委托:
(一)委托事项是否属于涉税鉴证业务;
(二)本税务师事务所是否具有相应的专业实施能力;
(三)本税务师事务所是否可以承担相应的风险;
(四)本税务师事务所是否具备独立性;
(五)其他相关因素。
第九条 税务师事务所决定接受涉税鉴证业务委托的,应当与委托人签订涉税鉴证业务约定书。
涉税鉴证业务约定书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并经双方签字盖章。
第十条 涉税鉴证业务约定书应当对下列事项进行约定:
(一)鉴证事项;
(二)鉴证报告的用途或使用范围;
(三)鉴证期限;
(四)鉴证业务报酬及支付方式;
(五)委托人或被鉴证人对涉税鉴证业务的配合义务;
(六)鉴证人利用其他专家工作的安排;
(七)属于重新鉴证的,与前任鉴证人沟通的安排;
(八)委托人、鉴证人或被鉴证人的证明责任;
(九)鉴证有关的法律、经济风险承担和争议的处理;
(十)其他应当约定的事项。
第十一条 税务师事务所在承接涉税鉴证业务时,应当与委托人进行沟通,并对税务专业术语、鉴证业务范围等有关事项进行解释,避免双方对鉴证项目的业务性质、责任划分和风险承担的理解产生分歧。
第十二条 涉税鉴证业务约定书生效后,税务师事务所应按照有关规定向税务机关备案。第十三条 涉税鉴证业务约定书的订立、变更、中止、履行和解除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三章涉税鉴证业务计划
第十四条 税务师事务所应当指派能够胜任受托涉税鉴证业务的注册税务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具体承办。
第十五条 项目负责人根据鉴证事项的复杂程度、风险状况和鉴证期限等情况,制定具体的涉税鉴证业务计划,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鉴证风险评估,包括被鉴证人的税务风险管理情况,税务机关及其他方面对被鉴证人的评价,以及可能存在税务风险的其他方面;
(二)总体鉴证计划,包括鉴证事项的具体范围、鉴证目标、鉴证策略、组织分工和时间安排;
(三)具体鉴证安排,包括拟执行的鉴证程序、时间步骤、鉴证方法和具体流程等。第十六条 涉税鉴证业务计划确定后,项目负责人可以视情况变化对业务计划作相应的调整。
第四章涉税鉴证业务实施
第十七条 注册税务师执行涉税鉴证业务,应当对可能影响涉税鉴证结果的所有重要方
面予以关注,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实方面,包括环境事实、业务事实和其他事实;
(二)会计方面,包括财务会计报告、会计账户,以及交易、事项的会计确认和计量
等其他方面;
(三)税收方面,包括会计数据信息采集、纳税调整、计税依据、适用税率、纳税申
报表或涉税审批表格填写,以及其他方面。
第十八条 税务师事务所可以为执行涉税鉴证业务的注册税务师配备助理人员,从事辅
助性工作。注册税务师应当指导和监督助理人员的工作,并对其工作成果负责。第十九条 注册税务师在执行涉税鉴证业务过程中,对超出其业务能力的复杂、疑难或其他特殊技术问题,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请求本机构内部或外部相关领域的专家协助工作,或者向相关专家咨询。注册税务师应当以适当形式参与专家的工作,并对专家的工作成果负
责。
第五章涉税鉴证业务报告
第二十条 受托的涉税鉴证业务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编制涉税鉴证业务报告。第二十一条 涉税鉴证业务报告完成内部复核程序后,由注册税务师签名和税务师事务
所盖章后对外出具。
在正式出具涉税鉴证业务报告前,鉴证人可以在不影响独立判断的前提下,与委托人或
者被鉴证人就拟出具的涉税鉴证业务报告的有关内容进行沟通。
第二十二条 涉税鉴证业务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标题;
(二)编号;
(三)收件人;
(四)引言;
(五)鉴证实施情况;
(六)鉴证结果;
(七)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的签章;
(八)报告出具的日期;
(九)附件。
第二十三条涉税鉴证业务报告具有特定目的或服务于特定的使用人的,鉴证人应当在涉税鉴证业务报告中,注明该报告的特定目的或使用人,对报告的用途加以限定和说明。第二十四条 项目负责人认为在实施涉税鉴证中,委托人提供的会计、税收等基础资料缺乏完整性和真实性,可能对鉴证项目的预期目的产生重大影响的,应当在报告中作出适当
说明。
第二十五条 项目负责人在涉税鉴证业务报告正式出具后,如果发现新的重大事项,足
以影响已出具的鉴证报告结论的,应当及时报告税务师事务所,作出相应的处理。
第六章 证据
第二十六条 涉税鉴证业务委托人或被鉴证人,应当如实向鉴证人提供有关鉴证材料。第二十七条 鉴证人应当取得支持鉴证结果所需的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
鉴证人对其鉴证行为合法性的证明责任,不能替代或减轻涉税鉴证业务委托人或被鉴证人应当承担的会计责任、纳税申报责任以及其他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鉴证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取涉税鉴证业务证据:
(一)委托人配合提供的鉴证材料;
(二)被鉴证人协助提供的鉴证材料;
(三)鉴证人独立取得的鉴证材料。
第二十九条 鉴证人可以采取下列方法,获取涉税鉴证业务证据:
(一)审阅书面材料;
(二)检查和盘点(监盘)实物;
(三)询问或函证事项;
(四)观察活动或程序;
(五)重新执行程序;
(六)分析程序;
(七)其他方法。
第三十条 鉴证人应当本着审慎态度,对不同来源的鉴证材料进行综合判断,确认支持鉴证结果的有效证据。
第三十一条 鉴证人在确认证据前,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判断鉴证材料是否具有涉税鉴证的证据资格:
(一)证据相关性。指鉴证材料与待证事实之间具有实质性证明意义的关联。
(二)证据合法性。指鉴证材料在取证主体、取证程序以及证据形式等方面都符合法律要求。
第三十二条 鉴证人在确认证据时,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判断鉴证材料是否具有涉税鉴证的证明能力。
(一)证据真实性。指鉴证材料经适当方法查证属实,能够排除合理怀疑。
(二)证据充分性。指获取鉴证材料整体的证明力,足以支持鉴证结果。
第三十三条 鉴证人应针对具体的涉税鉴证业务类型,确定判断确认证据和作出鉴证结论的标准:
(一)税法标准。鉴证人从事纳税申报类和涉税审批类涉税鉴证业务,必须遵守税法的规定。鉴证人认为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之间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权部门作出的解释执行;没有解释的,可以向税务机关咨询。对面临税务机关处罚风险的鉴证项目,可以参照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确认证据。
(二)其他标准。鉴证人从事其他涉税鉴证业务,应当根据鉴证事项和目的确定标准。对行业内公认的业务标准或单位的内部制度作为标准的,鉴证人要将其作为证据进行采集。对司法活动中有关事项进行鉴证的,以及可能引起争议的鉴证项目,鉴证人应当充分考虑有关诉讼法中的证据规则。
第三十四条 注册税务师执行涉税鉴证业务,应当编制涉税鉴证业务工作底稿,保证底稿记录的完整性、真实性和逻辑性,以实现下列目标:
(一)通过对涉税鉴证业务过程的适当记录,列明判断过程及其依据,作为最终作出鉴证报告的基础性资料;
(二)通过对涉税鉴证业务证据的有效收集与整理,显示支持鉴证结果的证据链条,证明其符合注册税务师执业准则;
(三)通过对涉税鉴证业务情况的规范记载,表明涉税鉴证业务的规范化程度,为执业质量的比较提供基本依据。
第三十五条 涉税鉴证业务工作底稿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鉴证项目名称;
(二)被鉴证人名称;
(三)鉴证项目所属时期;
(四)索引;
(五)鉴证过程和结果的记录;
(六)证据目录;
(七)底稿编制人签名和编制日期;
(八)底稿复核人签名和复核日期。
第三十六条 涉税鉴证业务工作底稿可以采用纸质或者电子的形式,有视听资料、实物等证据的,可以同时采用其他形式。
第三十七条 涉税鉴证业务工作底稿可以在鉴证过程中,通过记录、复制、录音、录像、照相等方式随时形成,并由实施的注册税务师、助理等人员签名。
第三十八条 涉税鉴证业务工作底稿属于税务师事务所的业务档案,应当至少保存10年;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九条 未经涉税鉴证业务委托人同意,税务师事务所不得向他人提供工作底稿,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税务机关因税务检查需要进行查阅的;
(二)注册税务师行业主管部门因检查执业质量需要进行查阅的;
(三)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需要进行查阅的。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条 注册税务师及其所在的税务师事务所执行涉税鉴证以外的鉴证业务,除另有规定外,比照本准则执行。
第四十一条 涉税鉴证具体业务准则,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规定。
第四十二条 本准则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准则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二篇:注税涉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附件1
注册税务师涉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注册税务师的执业行为,明确涉税鉴证业务标准,保障涉税鉴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注册税务师管理暂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14号)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执行涉税鉴证业务的注册税务师及其所在的税务师事务所。
第三条 本准则所称涉税鉴证,是指鉴证人接受委托,凭借自身的税收专业能力和信誉,通过执行规定的程序,依照税法和相关标准,对被鉴证人的涉税事项作出评价和证明的活动。
第四条 涉税鉴证业务包括纳税申报类鉴证、涉税审批类鉴证和其他涉税鉴证等三种类型。
第五条 涉税鉴证业务涉及以下当事人:
委托人,即委托税务师事务所对涉税事项进行鉴证的单位或个人。
鉴证人,即接受委托,执行涉税鉴证业务的注册税务师及其所在的税务师事务所。
被鉴证人,即与鉴证事项相关的单位或个人。被鉴证人可以是委托人,也可以是委托人有权指定的第三人。
使用人,即预期使用鉴证结果的单位或个人。
第六条 本准则使用下列术语:
鉴证事项,是指鉴证人所评价和证明的对象。
鉴证材料,是指在鉴证业务过程中涉及的各类信息载体。
鉴证结果,是指鉴证人执行鉴证项目的最终状态,包括出具鉴证报告或者终止涉税鉴证业务委托合同等其他情况。
第七条 注册税务师及其所在的税务师事务所执行涉税鉴证业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原则。鉴证人的执业过程和鉴证结果应当符合法律规定,不得损害国家税收利益和其他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
(二)目的原则。鉴证人应当充分考虑鉴证结果的预期用途,合理规划和实施鉴证程序,保证鉴证结果符合约定的鉴证目的。
(三)独立原则。鉴证人应当保持独立性,在被鉴证人和使用人之间保持中立,排除可能有损客观、公正鉴证的情形,并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回避。
(四)胜任原则。鉴证人应当审慎评价鉴证事项的业务要求和自身的专业能力,合理利用其他专家的工作,妥善处理超出自身专业能力的鉴证委托。
(五)责任原则。鉴证人在执业中应当保持负责态度,实施鉴证程序,控制执业风险,承担执业责任。依照法律规定和约定履行保密义务。
第二章 涉税鉴证业务承接
第八条 税务师事务所承接涉税鉴证业务,应当对委托事项进行初步调查和了解,并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决定是否接受涉税鉴证业务委托:
(一)委托事项是否属于涉税鉴证业务;
(二)本税务师事务所是否具有相应的专业实施能力;
(三)本税务师事务所是否可以承担相应的风险;
(四)本税务师事务所是否具备独立性;
(五)其他相关因素。
第九条 税务师事务所决定接受涉税鉴证业务委托的,应当与委托人签订涉税鉴证业务约定书。
涉税鉴证业务约定书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并经双方签字盖章。
第十条 涉税鉴证业务约定书应当对下列事项进行约定:
(一)鉴证事项;
(二)鉴证报告的用途或使用范围;
(三)鉴证期限;
(四)鉴证业务报酬及支付方式;
(五)委托人或被鉴证人对涉税鉴证业务的配合义务;
(六)鉴证人利用其他专家工作的安排;
(七)属于重新鉴证的,与前任鉴证人沟通的安排;
(八)委托人、鉴证人或被鉴证人的证明责任;
(九)鉴证有关的法律、经济风险承担和争议的处理;
(十)其他应当约定的事项。
第十一条 税务师事务所在承接涉税鉴证业务时,应当与委托人进行沟通,并对税务专业术语、鉴证业务范围等有关事项进行解释,避免双方对鉴证项目的业务性质、责任划分和风险承担的理解产生分歧。
第十二条 涉税鉴证业务约定书生效后,税务师事务所应按照有关规定向税务机关备案。
第十三条 涉税鉴证业务约定书的订立、变更、中止、履行和解除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三章 涉税鉴证业务计划
第十四条 税务师事务所应当指派能够胜任受托涉税鉴证业务的注册税务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具体承办。
第十五条 项目负责人根据鉴证事项的复杂程度、风险状况和鉴证期限等情况,制定具体的涉税鉴证业务计划,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鉴证风险评估,包括被鉴证人的税务风险管理情况,税务机关及其他方面对被鉴证人的评价,以及可能存在税务风险的其他方面;
(二)总体鉴证计划,包括鉴证事项的具体范围、鉴证目标、鉴证策略、组织分工和时间安排;
(三)具体鉴证安排,包括拟执行的鉴证程序、时间步骤、鉴证方法和具体流程等。
第十六条 涉税鉴证业务计划确定后,项目负责人可以视情况变化对业务计划作相应的调整。
第四章 涉税鉴证业务实施
第十七条 注册税务师执行涉税鉴证业务,应当对可能影响涉税鉴证结果的所有重要方面予以关注,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实方面,包括环境事实、业务事实和其他事实;
(二)会计方面,包括财务会计报告、会计账户,以及交易、事项的会计确认和计量等其他方面;
(三)税收方面,包括会计数据信息采集、纳税调整、计税依据、适用税率、纳税申报表或涉税审批表格填写,以及其他方面。
第十八条 税务师事务所可以为执行涉税鉴证业务的注册税务师配备助理人员,从事辅助性工作。注册税务师应当指导和监督助理人员的工作,并对其工作成果负责。
第十九条 注册税务师在执行涉税鉴证业务过程中,对超出其业务能力的复杂、疑难或其他特殊技术问题,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请求本机构内部或外部相关领域的专家协助工作,或者向相关专家咨询。注册税务师应当以适当形式参与专家的工作,并对专家的工作成果负责。
第五章 涉税鉴证业务报告
第二十条 受托的涉税鉴证业务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编制涉税鉴证业务报告。
第二十一条 涉税鉴证业务报告完成内部复核程序后,由注册税务师签名和税务师事务所盖章后对外出具。
在正式出具涉税鉴证业务报告前,鉴证人可以在不影响独立判断的前提下,与委托人或者被鉴证人就拟出具的涉税鉴证业务报告的有关内容进行沟通。
第二十二条 涉税鉴证业务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标题;
(二)编号;
(三)收件人;
(四)引言;
(五)鉴证实施情况;
(六)鉴证结果;
(七)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的签章;
(八)报告出具的日期;
(九)附件。
第二十三条 涉税鉴证业务报告具有特定目的或服务于特定的使用人的,鉴证人应当在涉税鉴证业务报告中,注明该报告的特定目的或使用人,对报告的用途加以限定和说明。
第二十四条 项目负责人认为在实施涉税鉴证中,委托人提供的会计、税收等基础资料缺乏完整性和真实性,可能对鉴证项目的预期目的产生重大影响的,应当在报告中作出适当说明。
第二十五条 项目负责人在涉税鉴证业务报告正式出具后,如果发现新的重大事项,足以影响已出具的鉴证报告结论的,应当及时报告税务师事务所,作出相应的处理。
第六章 证 据
第二十六条 涉税鉴证业务委托人或被鉴证人,应当如实向鉴证人提供有关鉴证材料。
第二十七条 鉴证人应当取得支持鉴证结果所需的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
鉴证人对其鉴证行为合法性的证明责任,不能替代或减轻涉税鉴证业务委托人或被鉴证人应当承担的会计责任、纳税申报责任以及其他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鉴证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取涉税鉴证业务证据:
(一)委托人配合提供的鉴证材料;
(二)被鉴证人协助提供的鉴证材料;
(三)鉴证人独立取得的鉴证材料。
第二十九条 鉴证人可以采取下列方法,获取涉税鉴证业务证据:
(一)审阅书面材料;
(二)检查和盘点(监盘)实物;
(三)询问或函证事项;
(四)观察活动或程序;
(五)重新执行程序;
(六)分析程序;
(七)其他方法。
第三十条 鉴证人应当本着审慎态度,对不同来源的鉴证材料进行综合判断,确认支持鉴证结果的有效证据。
第三十一条 鉴证人在确认证据前,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判断鉴证材料是否具有涉税鉴证的证据资格:
(一)证据相关性。指鉴证材料与待证事实之间具有实质性证明意义的关联。
(二)证据合法性。指鉴证材料在取证主体、取证程序以及证据形式等方面都符合法律要求。
第三十二条 鉴证人在确认证据时,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判断鉴证材料是否具有涉税鉴证的证明能力。
(一)证据真实性。指鉴证材料经适当方法查证属实,能够排除合理怀疑。
(二)证据充分性。指获取鉴证材料整体的证明力,足以支持鉴证结果。
第三十三条 鉴证人应针对具体的涉税鉴证业务类型,确定判断确认证据和作出鉴证结论的标准:
(一)税法标准。鉴证人从事纳税申报类和涉税审批类涉税鉴证业务,必须遵守税法的规定。鉴证人认为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之间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有权部门作出的解释执行;没有解释的,可以向税务机关咨询。对面临税务机关处罚风险的鉴证项目,可以参照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确认证据。
(二)其他标准。鉴证人从事其他涉税鉴证业务,应当根据鉴证事项和目的确定标准。对行业内公认的业务标准或单位的内部制度作为标准的,鉴证人要将其作为证据进行采集。对司法活动中有关事项进行鉴证的,以及可能引起争议的鉴证项目,鉴证人应当充分考虑有关诉讼法中的证据规则。
第三十四条 注册税务师执行涉税鉴证业务,应当编制涉税鉴证业务工作底稿,保证底稿记录的完整性、真实性和逻辑性,以实现下列目标:
(一)通过对涉税鉴证业务过程的适当记录,列明判断过程及其依据,作为最终作出鉴证报告的基础性资料;
(二)通过对涉税鉴证业务证据的有效收集与整理,显示支持鉴证结果的证据链条,证明其符合注册税务师执业准则;
(三)通过对涉税鉴证业务情况的规范记载,表明涉税鉴证业务的规范化程度,为执业质量的比较提供基本依据。
第三十五条 涉税鉴证业务工作底稿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鉴证项目名称;
(二)被鉴证人名称;
(三)鉴证项目所属时期;
(四)索引;
(五)鉴证过程和结果的记录;
(六)证据目录;
(七)底稿编制人签名和编制日期;
(八)底稿复核人签名和复核日期。
第三十六条 涉税鉴证业务工作底稿可以采用纸质或者电子的形式,有视听资料、实物等证据的,可以同时采用其他形式。
第三十七条 涉税鉴证业务工作底稿可以在鉴证过程中,通过记录、复制、录音、录像、照相等方式随时形成,并由实施的注册税务师、助理等人员签名。
第三十八条 涉税鉴证业务工作底稿属于税务师事务所的业务档案,应当至少保存10年;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九条 未经涉税鉴证业务委托人同意,税务师事务所不得向他人提供工作底稿,但下列情形除外:
(一)税务机关因税务检查需要进行查阅的;
(二)注册税务师行业主管部门因检查执业质量需要进行查阅的;
(三)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需要进行查阅的。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注册税务师及其所在的税务师事务所执行涉税鉴证以外的鉴证业务,除另有规定外,比照本准则执行。
第四十一条 涉税鉴证具体业务准则,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规定。
第四十二条 本准则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准则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三篇:涉税鉴证报告质量检查的若干思考
当前,注册税务师行业涉税执业质量良莠不一,涉税执业质量问题,特别是涉税鉴证报告质量问题比较突出。加之监督虚设,管理缺失,检查不严,处理乏力。此外,现有的涉税服务和涉税鉴证的市场不完备,技术不成熟,执业不规范,竞争无秩序,法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了涉税鉴证报告的质量问题凸现,少数税务师事务所和注册税务师出具的涉税鉴证报告质量低下,一些问题已经涉及到客户的信任度和税务机关的采信度,直接影响到注册税务师行业的信用和声誉。因此,加强和改善注册税务师行业执业质量的监督与管理,探索和创新涉税鉴证报告检查方法,是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我国注税行业的兴衰和成败,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以注册税务师行业涉税鉴证报告为重点的执业质量的指导、管理、监督与检查的新路子,实现规范执业行为、保障业务质量、降低执业风险、提高鉴证报告可信度的目的。
一、探索创新鉴证报告检查方法
深圳市注税管理机构注重探讨鉴证报告检查方法,逐步规范特区注税执业秩序。以规范涉税鉴证报告为重心,不断研究和专题探讨提高执业质量的措施和办法,强化对注册税务师行业的监管,初步探索出一套涉税鉴证报告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监督检查模式。包括:界定涉税鉴证报告的检查内容,明确鉴证报告检查的组织架构,规范鉴证报告检查的工作流程,强调检查人员的工作纪律,实行自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检查方式,制定行业重点检查的规范标准,注重执业质量检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完善重点检查工作的保障措施。规范了税务师事务所和注册税务师涉税鉴证执业行为,提高了涉税鉴证报告质量,优化了深圳特区注税注册税务师行业的执业环境。
二、严查重处问题涉税鉴证报告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注册税务师行业涉税执业质量良莠不一一直是不争的事实。涉税执业质量问题,特别是涉税鉴证报告质量问题比较突出,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了涉税鉴证报告的质量问题凸现,少数税务师事务所和注册税务师出具的涉税鉴证报告质量低下,未按照业务准则或业务规范的规定出具涉税鉴证报告,甚至出具虚假涉税鉴证报告,一些问题已经涉及到客户的信任度和税务机关的采信度,直接影响到注册税务师行业的信用和声誉。建议总结推行深圳市注税管理机构严查重处问题涉税鉴证报告的成功经验。2010年,深圳市对查出的涉税鉴证执业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分门别类的进行严查重处:12家税务师事务所停止鉴证报告备案资格
32家税务师事务所责令限期整改,9名注册税务师停止涉税鉴证报告签字权,全面清理挂靠注册税务师,取消其职业资格。不仅创新了鉴证报告检查方法,优化了特区注税执业环境。也从根本上遏制了涉税鉴证报告质量良莠不一的现象。
三、深化细化涉税鉴证报告检查标准
缺少统一的业务标准体系,包括基本标准、程序标准、专业标准、报告标准,导致各地税务机关的要求不同,税务师事务所的操作程序各异,使这项业务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注册税务师协会亟待细化一些具体的要求,应尽快制定、出台系统的执业标准,包括:《注册税务师涉税鉴证基本准则》,《注册税务师涉税鉴证具体准则》,如质量控制、审核工作底稿、涉税鉴证业务委托合同等。
程序性方面,比如注销税务登记鉴证报告及工作底稿的模版、表式、内容等,亟需更新和完善。
实质性方面,如业务约定书上所载收费金额与发票金额一致性,涉税鉴证收费是否达到行业最低收费标准,是否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鉴证结论,是否存在不执行鉴证而发表鉴证意见等,均需进一步细化的细化和完善。
规范性方面,涉税鉴证业务基本准则里,除企业所得税鉴证、土地增值税鉴证、财产损失鉴证以外,其他涉税鉴证项目均无分类鉴证报告业务准则。
四、明确界定涉税鉴证报告重大问题
除未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鉴证结论,存在隐瞒发现问题或与委托方串通作弊,出具虚假鉴证报告的情形,形城共识作为重大问题反映外,对其他重大问题的界定认识上还不够统一,如对具体执业业准则、底稿标准等不明确、不完善的行业共性问题,应当由中税协专业技术委员会提出改进和完善的意见和办法。
五、颁布实施具体《涉税鉴证报告管理办法》
颁布实施税鉴证报告管理办法,具体包括:总则、一般规定、备案与监督、检查罚则、附则。促使注册税务师行业涉税鉴证报告监督管理有规可循、有章可遵。
六、不断规范鉴证报告检查工作流程
1、制定标准
由专业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各项涉税鉴证报告工作底稿的检查标准,并对检查人员进行业务底稿标准的培训。
3、实施检查
检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检查底稿开列原则:无问题的直接在《税务师事务所涉税鉴证报告质量情况检查表》中记录已审阅;有问题的每一事项填列一张《自律检查取证表》并复印相关证据作为检查底稿。检查组在指定场所集中对被检查事务所的涉税鉴证报告、工作底稿等资料,进行检查、记录、取证、编制和汇总,并形成检查工作底稿。
4、复核检查
复核人员负责对检查小组检查结论的复核工作,复核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复核人员对检查底稿进行形式上的程序及要素的复核,实质上抽查部分底稿进行详尽的定性复核,重点关注检查形成的结论是否清楚,检查证据是否确凿,事实的认定是否有充分、适当的检查证据作支持,适用的法律、法规、执业准则和行业规范是否恰当等。
5、复议审核
由自律调查委员会和专业技术委员会负责对被检查对象检查、复核过程中有争议问题的处理工作,复核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以及检查结论与事务所存在争议的问题,由复议组予以复议审核,统一作出审核界定和复议结论。
七、适度把握鉴证报告检查重点: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
由检查组现场随机调取涉税鉴证报告和工作底稿,进行集中检查。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1、税务部门内部稽查信息和鉴证报告对碰有疑点的涉税鉴证报告;
2、有关部门反馈有疑点的税务师事务所出具的涉税鉴证报告;
3、违反《行业自律公约》,低于行业收费标准的涉税鉴证报告;
4、涉税鉴证报告数量异常、纳税人投诉较多的税务师事务所出具的涉税鉴证报告;
5、未按规定提供自查报告的税务师事务所出具的涉税鉴证报告。
八、健全完善重点检查规范标准
涉税鉴证报告检查包括通用标准、分类标准,共7类37项指标。质量检查重点为:
1、鉴证业务约定书签订情况;
2、编制业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真实性、逻辑性;
3、是否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度;
4、鉴证报告内容是否完整、规范;
5、是否未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鉴证结论;
6、是否存在隐瞒发现问题或与委托方串通作弊,出具虚假鉴证报告;
7、业务档案管理是否完整、规范。
重点关注三项内容:一是鉴证报告的规范。对税务师事务所出具的涉税鉴证报告,要严格对照总局制定下发的业务准则,对鉴证报告的格式、内容进行认真审核,把好关,确保鉴证报告和附件内容完整、行文规范。鉴证报告要严格实行三级审核签发制度,提高税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二是业务约定书的规范。鉴证业务实行业务约定书制度。业务约定书要统一使用规定的范本。签订协议书、业务约定书内容要完整,要素要齐全。三是工作底稿的规范。税务师事务所的工作底稿,要严格实行逐级复核制度,按规定时间保存。
九、充实健全备案管理操作流程
虽然按要求对出具的涉税鉴证报告报管理中心备案,但仍然存在一些管理漏洞和隐患,需要弥补和排除。税务师事务所在承办涉税鉴证业务时,在现有的业务报备基础上,增加以下报备项目:
如涉税鉴证报告报管理中心备案时,需要在涉税鉴证报告封面及涉税鉴证报告首页右上角加盖“深圳市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业务备案章”。备案操作的流程上建议在此基础上增盖涉税鉴证报告骑缝章,以便备查时确认是否擅自篡改鉴证报告的数字和内容。
又如备案时,建议提交鉴证业务约定书,以便核实是否低价收费。
再如涉税鉴证报告备案表内容上,建议新增“收费金额、发票号码、应缴或应补税金”项目,以便方便了解鉴证报告的成效,及时报送纳税人的涉税信息。
另如引进涉税鉴证报告备案管理的信息化手段,实现纳税人、税务机关、涉税中介资源共享,较好的解决对假中介假报告辨识难的问题。
十、规范完善工作底稿的调档流程东莞清洁公司
一是明确规定检查人员到现场调取档案时,必须不少于3人;二是统一由管理中心或协会工作人员带队;三是指定检查组长携带密封的调档通知书,在调档地点现场拆封;四是按调档通知要求提取档案样本,并开具调档清单;五是工作底稿交接完毕后,及时送达到指定的地点,交给管理中心或协会专人保管。
十一、优化简化涉税鉴证业务工作底稿
现阶段使用的涉税鉴证工作底稿内容过于繁琐,可操作性差。如《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底稿》,包括:报告阶段工作底稿、计划阶段工作底稿、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特殊项目类、外汇收支类、企业所得税纳税审核工作底稿、其他纳税情况审核表,共10大类。注册税务师的主要时间往往用在编制工作底稿上,在明细表、审定表、纳税调整表反复转抄数据,难以真正用于分析性复核、测试。因此,亟盼国家税务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和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尽快修改、简化涉税鉴证业务工作底稿,以提高注册税务师执业效率和工作质量。
十二、着力提高注册税务师执业水平
提高注册税务师行业的执业水平,提升注册税务师行业整体业务素质,如业技能、业务水平、执业诚信、政策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口头交流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完善执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执业质量、实战技能,促进注册税务师行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四篇:中国注册税务师网站-涉税服务基本准则及其应用
涉税服务基本准则及其应用
一,判断
1,(对)制定涉税服务工作计划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2,(错)为纳税人提供制作所得税年终汇算清缴申报表的服务是涉税鉴证业务 3,(对)业务约定书必须明确委托人对涉税服务业务的配合义务
4,(对)制定业务计划能及早发现需要重要服务的问题和领域,并确定适当的服务范围 5,(对)项目负责人是指事物是事务所中某项业务及其执行,并代表税务师事务所在报告上签字的注册税务师
6,(错)涉税服务业务技术后都需要出具业务报告
7,(对)涉税服务业务约定书的订立,变更,中止,履行和解除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
8,(错)涉税服务基本准则是税务师事务所对外提供服务的可完全依赖的评价与控制标准 二,多选
1,(ABCD)注册税务师涉税服务业基本准则起草的原则是()
A,体系性原则B,专业性原则C,平衡性原则D,前瞻性原则
2,(ABCD)税务师事务所所承接涉税服务业务时,应当对委托事项进行初步调查和了解,并从()方面进行分析评估
A,委托事项是否属于涉税服务业务
B,本税务师事务所是否具有相应的专业实施能力
C,本税务师事务所是否可以承担相应的风险
D,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
3,(B)代为纳税人制作税收优惠申报资料,属于()类涉税服务
B,申报准备类
4,(ABCD)税务师事务所的胜任能力应从()
A,业务经验B,职业时间C,独立性D,专家支撑
第五篇:四川省物价局关于涉税鉴证收费的批复
四川省注册税务师协会文件
川税协[2010]4号
关于转发《四川省物价局
关于涉税鉴证收费的批复》的通知
各税务师事务所:
现将《四川省物价局关于涉税鉴证收费的批复》(川价发〔2009〕127号)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一O年三月一日
报: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