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植物与土壤野外实习报告(大全5篇)

时间:2019-05-13 23:3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白山植物与土壤野外实习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白山植物与土壤野外实习报告》。

第一篇:长白山植物与土壤野外实习报告

长白山植物与土壤野外实习报告

08地科 08508056 张思佳

一、前言

大学阶段的学期转眼已经进入了第二年末,出于要将两年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目的,学院里组织了地理学科中传统的地质实习。今年我们前去的是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许多相关专业进行自然和生态考察的地方。整个实习日程为7天,其中来回的路程就占了4天的时间,所以行程还是比较辛苦的。但是在这次实习中,我们既学会了很多植物和土壤考察的方法,又观赏了长白山美丽的自然风光,此外还增强了团队意识,因此此次实习还是非常有意义的。此文就着重介绍长白山实习的主要内容。

二、长白山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1、地理位臵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27°56′—128°06′、北纬41°58′—42°06′它涉及范围较广,跨延边、白山和通化三个地区。其范围大致北起自我国安图县的松江镇,南和东南则沿伸至朝鲜境内,西始于抚松县,东止于和龙县的南岗岭。在我国众多的名山中,唯有长白山的纬度最高(长白山天池位于北纬42°00′,东经128°03′),也是欧亚大陆东部最高的山峰(海拔高达2749m)。

2、地质地貌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亚欧大陆边缘,濒临太平洋的强烈褶皱带。经过几次地质运动以后,喷出的熔岩和各种碎屑物堆积在火山口四周的熔岩高原和台地上,形成了以天池为主要火山通道的庞大的火山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地貌为典型的火山地貌区域。

长白山在地貌上明显地可分为三个环带,从下到上分别是:山前熔岩台地,山前熔岩高原和火山锥体。山前熔岩台地在海拔1000m以下,在长白山火山体的最下部,多为起伏的丘陵地带,但大体上地势是比较平坦的,主要由玄武岩组成。山前熔岩高地是火山锥体与熔岩台地的相连的缓斜地带,海拔为1000-2000m,呈环状围绕着山体,为一熔岩高原区。二道白河、三道白河、漫江、鸭绿江、图们江等河流发育在高原面上,将地表切割成波状起伏、岭谷相间的状态。火山锥体是长白山的最上部分,范围为海拔2000-2700m,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坡度很陡,河流沟谷呈放射状分布,流速湍急。下部为山麓斜坡,如裙状围绕锥体,上覆较厚的火山灰、火山砂,坡度较陡,冲沟发育较多,河流以侵蚀为主,多“V”型谷。

构成长白山山体的地层较为简单,均为长白山—天池火山岩类,其中最主要的是凝灰岩、集块岩、碱性流纹岩质粗面岩,寄生火山玄武岩及浮石等。长白山顶上有一喷火口,地势低洼,并积满了水,成为湖泊,这就是著名的天池。湖水碧蓝、澄清,景色美不胜收。天池水的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包括融雪水),北面有一缺口,使得湖水能够外流形成高68米的长白瀑布。此次实习的时候天公不作美,在长白瀑布观景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紧接着就是冰雹,着实是很狼狈。但万幸的是,在我们准备游览天池的时候渐渐地云开雾散了,我们全班同学有幸看见了天池整个波光粼粼的水面,这也是这次实习最大的收获之一。

众所周知,长白山是我国一处著名的休眠火山。既然是火山,它的周围就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在长白山考察的过程中,随处可见热气腾腾的泉水,着实让我们大开眼界。据说,长白温泉有“神水之称”,可舒筋活血,驱寒祛病,特别对医治关节炎,皮肤病等疗效十分显著。这里设有温泉浴池,供游人洗浴,池水温度可以调节,出浴之后,倍感轻松,这也是长白山吸引游人的另一亮点。

3、气候、土壤与植被

长白山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大而干燥,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漫长而寒冷。全年多云雾,自下而上有明显的山地垂直气候带。长白山在中纬度亚洲大陆东岸,隔日本海面向太平洋;在高空正处西风带,终年以偏西风为多,山的顶部全年吹西风。由于亚洲大陆与太平洋气压场的配臵,使长白山区风向随季节更替呈有规律的变化:冬、春、秋多吹西风、西北风;夏季主吹东南、西南风,表现了明显的季风性。此外,高大的山体成为气候上的自然屏障,对吉林省中东部的气候及天气系统演变有着很大的影响。

长白山海拔600-1000米的地带属于山地针阔混交林气候带,这里冬季长而寒冷,夏季温暖,年平均气温在3°C左右,年降水量700-800毫米。这个气候带的代表植被为红松阔叶混交林,代表树种为红松、沙松、白桦、香杨等。土壤为山地棕色森林土。

在海拔1100-1800米的为山地针叶林气候带,由于浓密的林冠的阻截,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足5%。林内相对湿度大,气流静稳,蒸发量小,年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之间。这一带的主要植被为山地棕色针叶林,主要树种为鱼鳞松和臭松,由于地面阴冷潮湿,生长了各种地衣藓类。土壤为山地棕色泰加林土。

海拔1800-2100米的地区,山势陡峭,为山地岳桦林气候带,这里常年寒冷而多强风,年降水量1000-1100毫米。这一地带的主要植被为岳桦一杜鹃林和岳桦一越桔林,土壤为山地泥炭化生草灰化森林土。

海拔2100-2400米的地区,属火山锥体上部,为高山灌丛气候带,这里寒冷多大风,日照充足,紫外线强,年降水量1100-1300毫米,多大雾。这一气候带的主要植被为笃斯越桔地衣群丛、包叶杜鹃地衣群丛、牛皮杜鹃地衣群丛等,土壤为石质山地苔原土。

海拔2400米以上的地区属于火山锥体的顶部,这里的气候属于高山荒溪气候带。本带是长白山最冷的气候带,以寒冷多雾、降水多、风速大为主要特征,年降水量平均有1407毫米。这里的主要植被有仙女木群落、高山罂粟、长白虎耳草等。这里常见基岩裸露及大片火山砂加浮石铺地的裸地。

三、长白山植物地理实习内容

长白山的植物情况是我们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大二上学期,我们就已经学习了植物地理学的基本内容,也大致了解了几种实习方法。这次实习主要是利用书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对长白山地区植物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和每个地带植被的类型和特征进行大致的考察,以深化植物地理学的知识。

1、实习方法

A.样方法:在若干样方中计数全部个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来估计种群总体数量的方法。

B.生态序列法:选择某一种或数种环境因子逐渐变化的地段作观察。本次实习中我们选择的是园池生态系统。

C.样线法:沿园池中环境变化显著的方向拉开30m-50m的皮尺或测绳,详细记录绳尺所通过植物的名称及植株生长的高度,以及生境的特点。

2、植物区系分析

由于长白山自然地理情况的复杂,其植物区系也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格局:在整体上具有温带性质,包含有少量的热带成分,主要体现在阔叶红松林带;随海拔的升高,温带性质逐渐减弱,寒带亚寒带逐渐增强。植物区系的垂直变化反映了长白山低海拔植物区系与热带植物区系的联系,以及高海拔地段与北极成分之间的联系。

3、植被类型

A.针阔叶混交林

a.自然条件

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长白山海拔1100米以下的地带,是面积最大、坡度最小的绥平玄武台地。这里冬季较寒,夏季温暖,年平均气温为3°C,年降水量为700-800毫米。由于山地水往低处流,这里是水量最大的地带,适宜农耕和聚居。

b.植被特征

这一地带的植物群落以常绿针叶树和落叶阔叶树为主,红松为其优势种。在整体上呈现温带特征,带有少量的温带成分。群落外貌雄伟壮丽,结构复杂,层次明显。部分地区外缘有天然次生林:山杨—白桦林。

B.针叶林

a.自然条件

针叶林分布在长白山海拔1100-1800米的较斜缓的地带,由于浓密的林冠的阻截,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不足5%。林内相对湿度大,气流静稳,蒸发量小,年降水量在800-1000毫米之间。由于本带海拔高度变化大,影响了植物种类成分的变化。

b.植被特征

针叶林带的主要群落为山地棕色针叶林,建群种为鱼鳞松、红皮臭及臭松,阔叶树只有硕桦。在海拔1400米一下的针叶林中主要有红松,还有些零星存在的美人松。这一地带的植物区系主要以亚寒带成分为主。

针叶林带可以分为下部针叶林带和上部针叶林带:下部针叶林带的针叶树种复杂,乔木层主要有鱼鳞松、臭松、红皮臭和沙松,喜阳的赤松和落叶松,另外还有些零星分散的阔叶树;灌木层多为矮小灌木,主要为越桔;草本植物主要为林奈草、舞鹤草、鹿蹄草等;苔藓层发达。上部针叶林带主要的植物群落为暗针叶林,林木郁闭,因此灌木的发育很弱;草本植物也不发达,只有林奈草、七瓣莲稀疏分布;苔藓植物非常发达。

C.岳桦林

a.自然条件

岳桦林分布在针叶林之上,海拔1800-2100 米的地带,这里常年寒冷而多强风,年降水量1000-1100毫米,雨量丰沛。

b.植被特征

这一带的植被以岳桦林为主,灌木以高山牛皮杜鹃为主,草木植物比较发达,多为高草,主要有胡枝子、圆叶地榆。

D.山地苔原

a.自然条件

山地苔原带分布在海拔2100-2400米及以上的长白山山顶部。本带气候常年低温、寒湿、风力特大,风云无常,一日数变,冬季酷寒。

b.植被特征

由于气候阻碍了森林植物的生长,这里的植物群落都非常矮小,密集于地面成为垫状。生长在这里的典型苔原植物有瑞多杜鹃、高山罂粟、仙女木、圆叶柳、矮柳、石蕊等。植物群落呈现出明显的寒带成分的特征。

4.植被的垂直地带性

由于长白山地势高峻,不仅地貌呈现着明显的上中下三带的变化,其他自然要素也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垂直地带性。其中,植被的垂直地带性是最直观、最明显、最具代表性的。大致1200米一下,气候较温暖湿润,生长着地带性植被——针阔混交林;1200-2000米之间的气候寒冷潮湿,自下而上依次为针叶林和岳桦林;大概2100米以上为无林地带,常年低温湿冷,而且风雪较大,这里的代表性植被为山地苔原,之上还有小部分的冻原荒漠。因此,上述的植被垂直地带性规律形成了长白山独特的景观特征。

5.园池生态系统绘图(附图)

四、长白山土壤地理实习内容

1、实习方法:土壤剖面的挖掘与观察

2、土壤类型

长白山地区的土壤类型同气候、植被一样,随着海拔的上升而呈现出垂直变化的规律性。长白山的土壤由基带向上依次为暗棕色森林土、棕色针叶林土、山地生草森林土、山地苔原土。

A.暗棕色森林土

长白山海拔1200米以下,气温较为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在0°C以上,因此这里的化学风化较为强烈,铁铝获得解放,生物小循环作用旺盛,引起大量盐基在表土层的积聚,土壤进行棕壤化成土过程。土壤的主要形状为暗棕色或棕色,质地较黏重,多为块状结构或者团粒状结构,适宜红松的生长。

B.棕色针叶林土

系山地暗针叶林带中的主要土类。该土类分布于长白山海拔1200-1800米之间,是长白山垂直带上保存最好的森林地段,以鱼鳞云衫、臭冷杉为优势构成多层异龄的各类云冷杉林。由于所处地带冷湿,土壤冻结,枯落物中缺乏灰分元素,富含单宁、树脂,土壤中残余酸性物质较多,且不能完全被盐基中和,致使土壤呈酸性,甚至强酸性反应。加上因冻层造成的土壤上层湿度较大的水分状况,使微生物不能完全分解,适合在针叶林下进行活动的当年凋落物的真菌,其活动也受到抑制,因而逐年积累形成了泥炭化的粗腐殖质层,也叫毡状层。此外,还有酸性淋溶过程和铁铝在表层聚积的过程。该土类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的残积物、坡积物以及火山灰和其它岩石的风化物。土壤的主要性状为土层较薄,土壤剖面层次清楚,多成灰色或灰白色,砂质,无明显结构。

D.山地生草森林土

该土类分布与长白山海拔1800-2100米之间,因所处地势较高,常受强风侵袭,空气湿度大,温度低,土壤的成土过程以物理风化为主。这里坡度较大,母质为崩塌风化的石块、角砾和砂土,土壤呈酸性反应,pH值在6.5以下。土壤多成褐色和棕色,腐殖质含量大,质地较疏松。

E.山地苔原土

山地苔原土主要分布在长白山海拔2100米以上,其主要发育在火山灰上。土壤剖面较薄,发育不明显;植物生长季短,微生物分解缓慢,有机质堆积较多,有泥炭化过程,由于火山灰等母质蓄水性不好,泥炭层很薄。土壤多呈褐色,质

地松软,肥力低。

F.其他非地带性土壤

除以上的地带性土壤以外,长白山还发育着一些非地带性土壤,如沼泽土、草甸土等。沼泽土所在的地形部位和植被类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分布在落叶松甸子和莎草甸子的较高处,土层一般较薄。这种土壤层次发育不好,并有潜育化的现象。草甸土则分布在岳桦、落叶松疏林之间,地形多为缓坡的平坦地域。气温较低,降水丰富。植被以小叶樟、山牛蒡等为主。土壤生草作用较明显,剖面夹有碎石,母质是玄武岩和火山砾等,并有微度潜育化影响。土层总厚度,一般在20-30厘米。植物根系较为密结,淀积层呈棕黄色,质地从中壤到砂壤,结构是小团粒到粒状。

3、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

由于土壤类型的发育与地貌、气候和植被的地带性相关,长白山的土壤在垂直方向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带性特征。长白山由基带向上的土壤依次为暗棕色森林土、棕色针叶林土、山地生草森林土、山地苔原土。

四、总结与建议

这次的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星期,但我们却收获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永远也不会忘却的美好回忆。可爱的几位老师,在这次实习中都展现出了他们不同于课堂上的另一面;可爱的同学,走出了校园,我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使得这次的实习在快乐中度过。

但是关于此次实习,我还有一些个人的建议。首先,我希望以后能延长实习的时间,短短的三天实在让我们意犹未尽,长白山的美丽景色着实令人流连往返,所以我希望能够让我们再多一些与大自然近距离接触的时间,这样的机会也实在难得。其次,我希望以后条件如果允许的话,能尽量缩短在路上的时间。这次实习在路上来回就耽搁了四天,旅途实在非常疲惫,所以我希望能够将路上的时间节省下来,用作更长时间的实习。

不过,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还是很充实的,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在时间中巩固理论知识的机会。

第二篇:长白山野外实习考察报告

长白山野外实习考察报告 地理系98级陈险峰

2001年7月15日晚8:30我们一行20人由何老师带领乘坐北京开往长春的T59次列车,开始了为期7天的毕业实习考察。本次实习考察设有两个地点:长春和长白山。

7月16日早7:00我们到达本次实习的第一站:长春。长春的实习时间为两天,住在站前的天池宾馆。东北师范大学的王教授为我们介绍了长春城市地理概况,并利用两个半天的时间驱车带领我们参观了长春市容,介绍了长春市发展的历史。

在短暂的参观过程中使我感到这座坐落在东北平原腹地的城市正以自己独特的优势,持续快速地发展着。长春是一座新兴的城市,建成历史200多年,现为吉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面积20571平方公里,人口713万人。长春地处东北地区的中心,自然条件优越,位于中温带,土壤肥沃,属黑土带,年均温4—5摄氏度,地貌类型为长白山到北部平原过渡的山前地带,因此城市街道呈波状起伏。在市区内的东部自南向北有伊通河流过,是长春地区的一条重要的水运线。

1894-1895年日俄战争以后,长春市区以二道沟为界形成沙俄和日本国的附属地,现都有遗址保留。1931-1945年侵华战争期间,长春为伪满州皇都,成为殖民地城市。日本人在此开发,形成以同心圆(单中心)为中心的放射状街道布局形式。1948年长春市解放以后,大规模进行经济建设,国家在此先后兴建了汽车厂、客车厂、机车厂、东北光学仪器厂等一批重点企业。成为全国重工业基地之一。长春市的科教育事业发达,是全国知识密集区。科研单位众多,力量雄厚,著名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市物理研究所,等成为全国研究中心。吉林大东北师范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等一批大专院校,均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发达的科技和教育,使长春蕴涵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长春有森林城的美誉,城市绿化覆盖率近40%,列全国大城市前列。位于市区东北部的伪满州皇宫,是中国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第三次“登基”时的宫殿。此外,伪满政府的“国务院”等“八大部”旧址成为国家级旅游景点。

一天半的长春之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使我深深感到这座城市的蒸蒸日上,极大的发展潜力。愿长春市有更美好的未来。

7月17日下午乘K59列车从长春出发开往白河,第二天上午到达长白山。长白山的考察内容包括:参观长白山自然博物馆,观林海;登主峰 天池;长百第一瀑布,小天池,及地下森林的考察。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部,是中、朝两国的界山,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区南北最大长度为80公里,东西最宽达42公里,总面积196465公顷。该地区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大陆性山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变化带。

长白山堪称自然资源宝库,同时又是一座拥有神奇自然景观的山。这里“一山有四

季,十里不同天”。从山下到山上,完整的垂直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令人称奇。从山脚的阔叶红松混交林带到半山腰的暗针叶林带,从山腰的高山岳桦林带到高山苔原带,层次分明。长白山森林资源丰富,且有林地大部分为天然林,在天然林中,主要的优势树种是混交林、针叶林、云杉林、阔叶林和落叶松林。其中针叶林占59%,主要树种为红松、云冷杉、落叶松,阔叶林占41%,主要树种为水曲柳、胡桃楸、椴树、柞树等。

长白山地森林资源丰富,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植物种类也十分丰富,目前已发现的有2277种,其中低等植物17目59科550种,高等植物56目187科1727种。高等植物中有36种珍稀物种,如:人参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还有刺人参、岩高兰、山楂海棠、长百松、天麻、刺五加、草苁蓉、野大豆等名贵药用植物有人参、党参、东北刺人参、黄芪、贝母、天麻、红景天、木灵芝等。此外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动物种类繁多,是一座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存库,目前野生动物有1225种,一级保护动物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5种,这些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构成了长白山天然的自然博物馆,1980年长白山加入了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列为世界自然保护区。1986年,国务院批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神奇、古朴的自然风光、别具一格的气候成为著名旅游胜地。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环抱天池有十六峰,形态各异,主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有人说她是“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长白山天池,海拔2189米,集水面积21.4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4米,湖水终年不停向外流淌,行程68米高的长百瀑布,流入二道白河,成为松花江的正源。登上白头山,俯看天池,恰逢晴空万里,水平如镜,湖水透蓝深邃,蓝天、白云、群峰倒映水中,有“处处奇峰镜里天”之美。

此外,长白山还有独特的自然风光:亭亭玉立的美人松、长白山的雾瞬息万变、希奇古怪的长白石、长白温泉、地下森林、黑风口、长白飞瀑等等,鬼斧神工 大自然造化。长白山的美景数不胜数,几天的实习考察时间太短,置身长白山,回归大自然,使人心旷神怡,留恋往返。

结束了七天的实习考察,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使我更加热爱祖国的美好山川,我要把我看到的讲给我的学生,用我的语言来赞美长白山。

第三篇: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高月,钟贤宇,喻振阳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年级:2014级

专业:生物技术二班

组别:第四组

组员:李佳俊,何真,贾菲,林栋,本次野外实习为期一周,本应在一年前进行,但因为各种原因推迟了一年。而在这晚来了一年的实习中我的收获不仅是知识,还有友情,自信等。本次实习分为动物实习和植物实习两部分,其中我组首先进行的是植物实习,为期三天。在这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我们收获了很多东西,有很多事情值得去记录。现将我组实习报告整理如下。

1.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植物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植物学野外实习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实践课程,是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植物学野外实习,巩固和丰富学生已经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加深对植物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保护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科学思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实习时间

2016年5月9号到5月11号

3.实习地点

洛阳栾川龙峪湾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风景区。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是在龙峪湾林场的基础上建设而成的洛阳市第二大森林公园,该公园地处伏牛山主峰,以其丰富的资源、优雅的环境、独秀的山峰闻名于世。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区,据调查龙峪湾有各种草本、木本植物 1900 余种,其中国家保护的有 42 种,龙峪湾有各种野生动物、昆虫类约 400 余种,其中国家一、二、三级保护的有 48 种,被称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王国”。龙峪湾还是中原地区的“中草药宝库”,有很多是国家中药的保护品种,有山珍 20 余种,野生水果 50 余种。

4.实习的组织形式

本次实习以小组为单位,将所有同学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6至7人组成,其中一半的小组进行植物实习,另一半的小组进行动物实习。在双方实习期满后交接实习用具,进行角色对调。在每次的外出采集之前,会由带队老师首先确定好路线。在实习的过程中,会由专门的老师带领大家,并且会有老师殿后以保障大家的安全。

5.实习内容(1)实习用具 本次植物实习的用具有:高枝剪,枝剪,掘根器,手锯,放大镜,卷尺,指北针,野外采集记录本,编织袋,背包,自封袋,铅笔,工具包(大钝镊子,小钝镊子,尖镊子,剪刀),绳子各一个,标本夹一套,白面线,标签(号牌)若干

(2)准备工作

在实习开始前一天下午,指导老师对大家进行动员和实习指导。

①老师们为大家介绍了龙峪湾的基本情况,包括海拔、气候、植被分布等情况。

②教授了大家怎么采集标本、保存标本、记录标本 Ⅰ采集标本

应选择以最小的面积,且能表示最完整的部分,即选取有代表性特征的植物体各部分器官,一般除采枝叶外,最好采带花或果。如果有用部分是根和地下茎或树皮,也必须同时选取少许压制。每种植物要采2-多个复份。要用枝剪来取标本,不能用手折,因为手折容易伤树,摘下来的压成标本也不美观。不同的植物标本应作不同的采集方法。(1)必须采集完整的标本。剪取或挖取能代表该种植物的带花果的枝条(木本植物)或全株(草本植物),大小掌握在长40cm、宽25cm范围内的。有的科如伞形科、十字花科等植物,如没有花、果,鉴定是很困难的。(2)对一些具有地下茎(如鳞茎、块茎、根状茎等)的科属,如百合科、石蒜科、天南星科等,在没有采到地下茎的情况下难以鉴定的,因此应特别注意采集这些植物的地下部分。(3)雌、雄异株的植物,应分别采集雌株和雄株,以便研究时鉴定。(4)采集草本植物,应采带根的全草,如发现基生叶和茎生叶不同时,要注意采基生叶。高大的草本植物,采下后可折成“V”或“N”字形,然后再压入标本夹内,也可选其形态上有代表性的部分剪成上、中、下三段,分别压在标本夹内,但要注意编同一的采集号,以备鉴定时查对。(5)乔木、灌木或特别高大的草本植物,只能采取其植物体的一部分。但必须注意采集的标本应尽量能代表该植物的一般情况。如可能,最好拍一张该植物的全形照片,以补标本的不足。(6)水生草本植物,提出水面后,很容易缠成一团,不易分开。如金鱼藻、水毛茛、狸藻等。遇此情况,可用硬纸板从水中将其托出,连同纸板一起压入标本夹内。这样,就可保持形态特征的完整性。(7)有些植物,一年生新枝上的叶形和老枝上的叶形不同,或者新生的叶有毛茸或叶背具白粉,而老叶则无毛,如毛白杨的幼叶和老叶。因此,幼叶和老叶都要采。对一些先叶

开花的植物,采花枝后,待出叶时应在同株上采其带叶和结果的标本,如山桃,由于很多木本植物的树皮颜色和剥裂情况是鉴别植物种类的依据,因此,应剥取一块树皮附在标本上。如桦木属的一些种类。(8)对寄生植物的采集,应注意连同寄主一起采下。并要分别注明寄生或附生植物及寄主植物,如桑寄生、列当等标本的采集。(9)采集标本的份数:一般要采2―3份,给以同一编号,每个标本上都要系上号签。标本除自己保存外,对一些疑难的种类,可将其中同号的一份送研究机关。请代为鉴定。他们可根据号签送给你一个鉴定名单,告诉你这些植物的学名,若遇稀少或奇异的、或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还须多采。以上所说的采集方法,采回的标本只能适用于腊叶标本的制作,如果将花或果实用药品浸制保存其原来的形态用作示范材料或实验材料。采集时必须将花和果实放在采集箱中带回室内浸制。

Ⅱ Ⅲ

③老师们特别着重强调的一点是安全问题,实习地区是一个风景区,来往车辆比较多,且山路曲折,不容易发现危险

任务分工 每天实习情况 ①第一天 ②第二天 ③第三天 标本的采集 标本的制作

6.成果展示 7.心得体会

我们于5月9日——11日在洛阳市栾川龙峪湾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植物野外实习,主要实习内容为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我们组共制作植物标本129种,有菊科、大戟科、山茱萸科、天南星科等植物。我在组内的分工主要是负责在标本采集过程中的野外记录。通过此次实习,我不仅认识了更多的植物、掌握了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了解了如何对植物标本进行保存;而且也深深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在小组里各成员分工明确,大家目标一致、互帮互助,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团队精神。同时,实习过程中和老师们同吃同住,一同上山采集,也让我们更加感受到老师们的博学和亲切,收获颇丰。----何真

我们于5月9日-11日在洛阳市栾川县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植物野外实习。这是实习分组进行,每组6-7个人,主要进行植物的采集、标本的制作,标签的填写等。我在组里主要承担照顾同学,标签填写的责任。我们共采集了130种植物,主要是蔷薇科……。这次野外实习,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增强了同学间的团结协作能力。我们从课堂来到野外,加深了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了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林栋

第四篇: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6-1组员:

麦颖军

20033011

42熊桂仁

200330114

1潘科

2003301139

孙润婕

200330112

3黄艳君

200330113

5实习日期:2005.7.19-7.22 报告编写日期: 2005年9月6日

带队教师:雷安平,仙湖植物园老师(校外)

摘要:被子植物可区分为草本和木本植物两大类。一般说的草,指的是草本植物,树指的是木本植物。草的茎柔软,没有年轮;树的茎坚硬,有明显的年轮。草本植物是较先进的植物,为各种草丛,滩涂中的昆虫,提供“衣食住行”。

关键词:草本植物,年轮,木本植物。

前言:

植物学的发展:(前人所做的努力)

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已有数千年。祖先通过他们的勇毅同智慧发现了各种草药的药理性,寒热性。进而治疗各种病人的病症,痛苦。这就是在我国的草本植物的发展。当今已是21世纪,让中医药继续发扬光大是各科学家,医生药师的重任。

在19世纪前国外发展得较我国慢,但当代发展地十分迅速。特别是近代与当代,植物学发展一日千里,新的代表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细胞生物学,引领植物学向更微观世纪进军。植物组织培养,植物pCR技术等在国外是较成熟的。

前人留下的问题:

草本植物与木本植物的异同;植物体内的营养;草本植物为何高级于木本植物;

选“草本植物”的缘由:

草本植物,我们第一联想到草,草有很多用处。猪牛马羊等各类家畜也都吃草。竹子在日常生活处处可见,在我们中国还有竹子造的房屋。大自然中的野草不止是动物的食物,还能制造大量氧气,防止水土流失。

植物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它的开发利用,能给人类带来物质财富;但若违反自然规律地滥采滥用,则会破坏资源,毁灭资源,给人类生存造成威胁。因此,正确认识植物资源的特点,是合理利用植物资源的出发点。

意义与目的:

1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生物学的形态的鉴定技术和分类方法,培养学生具备生命科学的专业基础,以利于更好地学习和从生物学研究;为开拓,发展生态学,环境学等边缘学科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2掌握一般的植物分类的理论基础。能认识30-50科植物。掌握重要植物标本采集的基本方法。认识(海岸)草本植物的特征。

3一般掌握大鹏半岛生物群落的植物分布类型。牢固掌握生物生态学和生物群落学的理论及其内容。

材料与方法:

植物专用钳,尖头钳,镐子,塑料袋,大编织袋,“红白蓝”大麻袋。

采集方法:

一个同学用小镐子,铲那些地上长的成株的植物;一个同学手持尖头剪或植物剪,剪下一些路边的树枝条(应该尽量带有花和果);一个同学带着大编织袋,把同组同学采集下来的植物放入袋中。

辨别技巧:

辨别植物所属科目时:应该注意植株的各种形态上的区别:根状茎,块茎;贮藏根,寄生根;单叶,复叶;轮生,对生,互生叶。。。

注意:以上的特征就可以辨别大部分的植物的科目了。

花的基本构成:花萼,花被,花瓣,萼片,花冠,雄蕊群,雌蕊,花托等等。

每种花的基本组成,不尽相同。这可以区分各种植物。

实习日志:

7月19日

在海边山路两旁(鹿咀山庄入口路两旁)采集各类植物。下午鉴别植物,粘上纸条(上面写有植物的种名和科名)

7月20日

在南澳高岭村路旁,直到其中一个七娘山入口处上山(田园乐生态花园),采集各类植物。下午鉴别植物,粘上纸条(上面写有植物的种名和科名)

7月21日

在青少年训练营地外采集各类植物。下午进行植物实习考核。(桌上摆有五株植物,在纸上写种名和科名)

7月22日返校

植株的枝条(最好带有花果)或全株粘上纸条(上面写有植物的种名和科名)

关于草本的问题:

植物生物多样性;

草本植物(herbaceous plant或herb)―――自由的百科全书

草本植物是一类植物的总称,但并非植物科学分类中的一个单元,与草本植物相对应的概念是木本植物,人们通常将草本植物称作“草”,而将木本植物称为“树”,但是偶尔也有例外,比如竹,就属于草本植物,但人们经常将其看做是一种树。

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最显着的区别在于他们茎的结构,草本植物的茎为“草质茎”,茎中密布很多相对细小的维管束,充斥维管束之间的是大量的薄壁细胞,在茎的最外层是坚韧的机械组织。草本植物的维管束也与木本植物不同,维管束中的木质部分布在外侧而韧皮部则分布在内侧,这是与木本植物完全相反的,另外草本植物的维管束不具有形成层,不能不断生长,因而树会逐年变粗而草和竹子就没有这样的本领。相比于木质茎,草质茎是更进化的特征。

地球上已发现的植物中,草本植物占三分之二还多,大约有 30 万种,所有重要的粮食都是草,如小麦,大豆,高梁,玉米,稻米等。草本植物体形一般都很矮小,墙隅小草长不及 7 厘米,水稻、小麦也仅 1 米上下。

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细胞较少的植物。植株一般较小,茎干一般柔软,多数在生长季终了时,其整体或地上部死亡。

按草本植物生活周期的长短,可分为:

1.一年生草本(annual)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就可完成生活周期的,即当年开花、结实后枯死的植物,如水稻、大豆、西红柿等。

2.二年生草本(biennial)第一年生长季(秋季)仅长营养器官,到第二年生长季(春季)开花、结实后枯死的植物,如冬小麦、甜菜、蚕豆等。

3.多年生草本(perennial herb)能生活二年以上的草本植物。有些植物的地下部分为多年生,如宿根或根茎、鳞茎、块根等变态器官,而地上部分每年死亡,待第二年春又从地下部分长出新枝,开花结实, 如藕、洋葱、芋、甘薯、大丽菊等;另外有一些植物的地上和地下部分都为多年生的,经开花、结实后,地上部分仍不枯死,并能多次结实,如万年青、麦门冬等。

结论:

结论一:高等植物分类基础(营养器官/生殖器官)

我组所采野外植物的种类(草本植物):约为30个科

1.木兰科 2.莎草科3.毛茛科 4.十字花科 5.藜科 6蓼科 7.葫芦科8.山茶科 9.桃金娘科 10.大戟科 11.蔷薇科 12.豆科(豆目的三亚科特征与区别)13.禾本科14.杨柳科 15.桦木科 16.壳斗科 17.榆科 18.桑科 19.杜鹃花科20.木犀科 21.芸香科 22.无患子科 23.24.马鞭草科 25.唇形花科 26.茜草科 27.忍冬科 28.菊科 29.百合科 30.兰科

鸡矢滕 茜草科 蒲公英 菊科 马兰 菊科 红车 桃金娘科

珊瑚树 忍冬科 九结 茜草科 土荆芥 金丝桃科 野甘菊 玄森科

黄牛木 金丝桃科 寄生藤 檀香科。。。

结论二:长得高的就是木本植物?长得矮小的就是草木植物?木本植物庞大些就是高级些?

答:都是错误之见。无论草本还是木本,都是被子植物的一种。而草本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较高等的。

茎的角度来看,①草本植物是较进化的植物,茎较柔软,有些属种还可攀爬,以便缠绕住高大的树来使叶子“挂”得更高,以便进行光合作用。

叶的角度来看,①草本植物的叶多为对生或轮生(利于最大限度地进行光合作用),②叶形较复杂,复叶等较多形状(木本植物多为单叶,一个叶柄上只生一个叶片;若叶片有受损则整个叶片叶柄都“报废”)。

花的角度来看,①较多草本植物为单性花,减少了自花传粉的可能,保持杂种优势②有些草本植物甚至是雌雄异株,便于杂种优势③花被多数分化为蕚片和花瓣,使花的形状更优美,蕚片对花被有保护作用

生活型来看:草本植物大多数为一年生,优势是更新的次代多了。虽然每一代的生命短了,但是物种有新鲜的“活力”,其实这是先进性的体现。

编表如下:

初生的,原始的性状

此生的,较进化的形状

木本

草本

直立

缠绕

常绿

落叶

单叶全缘

叶形复杂化

互生(螺旋状排列)

对生或轮生

花被同形,不分化为蕚片和花被

花被分化为蕚片和花瓣,或退化为单被或无被花

两性花

单性花

整齐花

第五篇: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南昌师范学院

生物科学专业植物学野外实习报告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起讫日期:

南昌师范学院生物系

年月日

一、实习地点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及历史概况

主要介绍庐山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和历史概况,这些网上都有;但是大家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不要照抄,如果几个同学都是一样的语言;我会酌情扣分。

二、实习地点生物资源简介

主要介绍庐山自然保护区的动、植物资源;重点谈庐山的植被和植物资源情况,并说明庐山的珍稀植物和特有植物(去查文献)。

三、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四、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五、实习的时间

六、实习期间认识的植物

先用一段语言文字进行综述,你总共认识了多少科、多少种植物,并对某几个重要科的1-2种植物,进行特征的简要介绍。

再按照实习手册附录中的表格,进行列举你所认识的植物(按照科进行分类列举),并将此表放到本报告的最好。

七、植物野外实习体会

重点分两部分去写,一部分写:通过庐山野外实习,你在科研(思维)能力、团队协作意识、观察能力、野外调查能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等方面进行协作;另一部分写:通过庐山野外实习,你在专业知识的理解上,有什么收获???

附录:庐山植物名录

下载长白山植物与土壤野外实习报告(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白山植物与土壤野外实习报告(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2010植物野外实习报告 年7月13日,结束了泉州、厦门站的动物野外实习后,我们来到了南靖和溪,由孔祥海老师带队,开始了这次的植物野外实习。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 了解采集......

    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又是人类最早开发利用的生产资料。在人类的历史上,由于土壤质量衰退曾给人类文明......

    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报告

    土壤肥料学野外实习报告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姓名:张 艳 萍 学号: 实习基地:常 德 附近 实习时间:2011.6.25——2011.6.27土壤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

    土壤与植物地理实习报告(五篇范文)

    一、实习时间:2014年6月6日——2014年6月11日二、实习地点及路线:毕节市纳雍县(乌箐岭、大黑箐岭)→六盘水市(北盘江上游、玉舍国家森林公园)→毕节市威宁县→毕节市赫章(天上......

    植物野外实习报告2

    这次的实习中,我们学会了采集的方法,同时也知道了在野外实习中的一些安全注意事项,实习确实增大了我的见闻,扩大了我的眼界,给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很宝贵的经验,植物野外实习......

    植物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姓名:陈邦杰 班级:09级一班 学号:09009110110 专业:地理科学 导师:李瑞辛晓十边柳齐曙光王书转 学校:南阳师范学院 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日期: 2011年5月1......

    桐柏植物土壤实习报告[五篇模版]

    桐柏土壤、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姓名: 班级: 地理科学12级1班 学号: 学院: 导师: 日期: 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 辛晓十、刘国旭、郭广猛、李辉、吴旭东 2014年 5 月 11 日 目录 一. 序......

    土壤与植物地理实习报告(小编整理)

    武夷山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一、 武夷山风景区概况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闵赣两省的交界处。前身为崇安县,建置于北宋淳化五年,198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是一个以山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