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经济发展战略

时间:2019-05-13 23:0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地方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篇:论地方经济发展战略

摘 要:美国社区银行为中小企业、农业、个人提供了高比例的融资服务,对拉动欠发达地区和欠发达部门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在实施以和谐为重点的非均衡协同发展战略的时期,为解决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和金融结构的二元性,应把社区银行作为县域发展极和县域经济的金融支撑,求得社区银行与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社区银行;二元结构;市场定位

社区银行(Community Bank)是指在一定的社区范围内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设立、产权明晰、独立运营、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中小银行。

一、社区银行在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作用探析

由于大型企业及跨国企业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这些大型跨国企业不会依赖社区银行进行融资。而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支柱则主要是中小企业和农业,这些企业主要依赖社区银行进行融资。所以,美国社区银行对于推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社区银行对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地区经济的拉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社区银行在欠发达地区有大量分布

根据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CBA)的数据统计,美国社区银行10%分布在东北部、10%分布在西部、16%分布在西南部、20%分布在东南部、20%分布在中西部、24%分布在中北部,如图1所示。

图1 美国社区银行区域分布图

社区银行按人口比例在全美国基本上是均衡分布的,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有自己的社区银行。这对于拉动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二)美国社区银行对中小企业和农业的支持

在欠发达地区,主要的经济支柱一般是中小企业、农业、私营业主等。而社区银行由于自己的经营性质,其主要客户群体也正好是中小企业、农业和私营业主。美国社区银行对中小企业、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它们的贷款支持,对消除美国二元经济现象、推动区域间相对均衡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表1可以看到,资产规模小于10亿美元的社区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占其自身资产的比重都超过了17%,最高的达到了20%,而大银行的该比重都在12%以下,资产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该比例甚至仅为6%。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占整个商业贷款的比重也随着银行资产规模的增大而逐渐减少;资产规模在1亿美元以下的达到了93.44%,资产规模在1~5亿美元的也达到了77.65%。这两个层次的社区银行达7 204家,占社区银行的绝大多数。而资产规模在100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仅占商业贷款的33%。反映资产规模小的银行更愿意将资金贷款给中小企业。

由表1还可以看出,社区银行小额贷款的单笔平均数额比大银行要高,但是贷款总数额却不如大银行。例如,资产规模小于1亿美元的社区银行单笔100万美元以下的贷款平均单笔数额为54.593万美元,而资产规模大于10亿美元小于100亿美元的大银行单笔100万美元以下的贷款平均单笔数额仅为13.523万美元。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社区银行投放于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主要用于生产用的启动资金,而大银行主要用于临时性的周转资金。

从表2可看出,无论是对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还是农业经营费用,社区银行对于单笔数额越小的贷款,其在所有银行对该类贷款中所占比重越大,对于单笔小于10万美元的贷款,两者的比例都达到了82%以上。这充分体现出社区银行对于普通农户家庭和小规模农业产业化企业的资金支持。社区银行对农业固定资产的贷款占比达64.6%,对农业经营费用的贷款占比达60.6%,这两个数据也充分体现了社区银行对美国农业发展的贡献。

二、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的成功经验

(一)政府的支持

从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在社区银行成立的初期,政府的保护性政策使得尚未成熟的社区银行取得了蓬勃的发展。尤其是1863年美国颁布的《国民银行法》,规定开办银行的最低资本金只需2.5万美元。这极大地繁荣了社区银行的数量[1]。当然,这也与美国当时特定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关系。

美联储一直没有专门针对社区银行的限制性政策。只要社区银行有能力,大银行能做的业务社区银行也能够做。当然,对大银行的风险控制措施同样对社区银行成立。比如风险投资比例,虽然在绝对数上社区银行允许的投资数要小得多,是由于其自身的资产规模造成的,允许的风险投资比例与大银行是一样的。

(二)独立社区银行协会的扶助

美国成立了独立社区银行协会(ICBA,The Independent Community Bankers of America),其宗旨是为社区银行服务。一方面,可以向美联储或者国会传达社区银行的意见,维护社区银行的利益;另一方面,可以加强社区银行间的联系,促进合作。同时还对社区银行的经营行为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在社区银行发生危机的时候,该联盟可以集中其它社区银行的力量来对有问题的社区银行实施紧急援助。这样,社区银行虽然在经营上相对独立,但是由于有了独立社区银行协会作为后盾,它们可以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一股较为强大的合力,在美国的金融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社区银行注重自身的市场定位

美国的社区银行都有准确的市场定位。社区银行有自己特定的客户群体——中小企业、农场主、个人借贷者等。社区银行之所以将他们锁定为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一方面,社区银行的贷款很大程度是依赖于关系型贷款。大银行拥有很大的资产规模和雄厚的资金实力,它们评价一家企业往往是依赖财务报表等硬信息。对于大银行来说中小企业与其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如果想要了解一家中小企业的真实情况必须花费大量的信息收集成本。所以大银行更愿意将贷款投向财务状况良好、信誉佳、风险低的大型企业。同时根据它的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给予其优惠贷款利率。如果社区银行也要去争夺这些大客户的话,相对于社区银行自身的资金实力来说,很低的优惠利率社区银行是承受不了的。相反的,社区银行基于自己的软信息优势,对于当地的经济情况、借款人道德品行和经济实力的真实情况等都比较了解,所以中小企业、农场主、个人借贷者的贷款对于社区银行来说不一定是高风险贷款。社区银行不需要花费太大的成本就能了解当地一家中小企业、一个农场主或者个人借贷者的真实状况。这些客户由于无法或者很难从大银行取得资金支持,他们常常只能依赖社区银行作为自己的融资渠道,因此,社区银行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向他们收取较高的利率。根据自身的特点,社区银行将目标客户锁定在这样一个群体当中可以为自己赢来低风险高收益的利息收入,与社区内的中小企业、农场主、个人借贷者取得双赢发展。另一方面,美国中小企业和农场主的经营用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大银行冗长的决策链条使得他们的经营用款时常不能得到及时的批复,社区银行则恰好能够满足他们的时效性贷款需求。社区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将目标客户锁定在社区内的某一特殊群体,更加专业、周到地为其服务。以南加州的国泰银行为例[2],作为南加州第一家华人社区银行,它在处理个人贷款业务上效率非常高,在申请当日便可完成对汽车贷款的回复,在一个工作日内可通过对房屋贷款的申请。即使是面对小企业的银行服务也往往是量身订做的。

(四)与所在社区协同发展

社区银行遍布美国的小集镇、超市、小商品购物中心、学校、地方产业中心、新兴开发区,为当地的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带来了融资便利,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社区银行自身赢得了发展空间。社区银行与所在社区协同发展有一生动的例子得到说明,这就是财产抵押贷款(Mortgage),即以住房、土地等物产作抵押发放的贷款,这一贷款用于购置住房、土地或其它物产[3]。美国居民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独立住房(别墅),但上世纪初还远不是这样的情况,其生活条件的改善与银行提供Mortgage有极大的关系。美国居民通过取得银行的抵押贷款提前住进高档别墅,快速提高了生活水准,高消费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银行也从中获得了无尽的商机。美国居民获得的财产抵押贷款,大都是由当地的社区银行提供的。当一居民到某社区购新房时,当地社区银行就为其办理期限可达20~30年的住房抵押贷款。可以说,社区银行在美国各地的均衡分布,为缩小以至消除经济的城乡差别及区域差别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我国设立社区银行的战略思考

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 624.1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99 047亿元。但是,我国经济结构的二元性并没有随着GDp的增加而减弱,而是经历了一个先弱化后加剧的变化。以二元对比系数(即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来反映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基本状态。二元对比系数曾经从1978年的0.16弱化为1984年的0.26,即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差别缩小了。但到了2004年,二元对比系数又下降到了0.18,这说明现在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的差距与1978年的状况相差无几。

与经济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相对应,金融的二元结构问题也相当突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公布的《200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04年末东、中、西部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占全国比重分别为63.9%、18.1%和15.3%,东、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占全国贷款余额的比重分别为61.6%、19.1%和16%。这与该年东、中、西部地区GDp占全国的比重依次为58.4%、24.7%和16.9%大致相吻合。

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为了有效地解决二元经济结构问题,认为应积极推行非均衡协同发展战略。非均衡协同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在于:在国家战略发展的初期阶段实行非均衡发展模式,有重点地开发和投入,但这种“重点”不是永久性的,一开始就应建立在协同发展的战略思维基础之上[4]。“协”是指较发达地区要通过扩散效应带动落后地区和落后产业发展,“同”是指全国各区域各产业共同发展。当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例如人均GDp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就应适时实行战略转移,更多地关注落后产业和落后地区的发展。我国人均GDp已达到2 000美元左右,处于社会矛盾高发的过渡时期,应适时实行战略转移,以和谐为重,更多地关注落后产业和落后地区的发展。社区银行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有力金融支撑,应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成为近期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重点。

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水平高度不均衡的发展中大国,在弱化二元经济结构的过程中,仍应继续推行“发展极”模式,但不是像过去那样主要重视国家级的“发展极”和大区级的“发展极”建设,而是要重视多层次发展极的建设。具体说来,今后应特别重视县域发展极的培育,包括县城、乡镇、县域内开发区甚至村的发展极建设。通过这些分布于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星星点点的发展极的聚集和扩散效应,实现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在这些县域发展极的形成、发育和作用过程中,离不开地方金融机构的资源聚集和配置的整合功能。社区银行能够成为这些县域发展极最合适的金融支撑。

对于社区银行如何界定,国内学术界和实业界并非一致,但绝大多数认同如下特点:(1)规模小;(2)服务对象是社区范围内的中小企业、农户和居民;(3)不跨区经营;(4)资本金以民营资本为主;(5)产权清晰;(6)分支机构少,管理高度扁平化。符合以上特点的社区银行,才有比较充足的条件为当地的中小企业、农户和居民提供有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才有可能与当地的中小型民营经济血肉相连、协同发展。我们赞成社区银行以民营资本为主,是因为上面所论述的社区银行是商业性经营的。在大银行国有资本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社区银行为保证服务对象的需要,以民营资本为主是重要的产权基础。既然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是解决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为适应建设县域发展极和县域经济的需要,我国的社区银行经营的区域应以县域范围(或城市中的区)为宜。在县域内经营应成为我国社区银行的重要特点。在县域范围内经营,社区银行将以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利用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获得空前的发展,取得县域经济与地方银行机构的双赢。

目前,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以上社区银行的特点,但都存在不符合之处。例如,按以上社区银行标准衡量,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普遍偏大、政府或国有企业股份普遍偏高、经营区域普遍过大。所以,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不是典型的社区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在许多方面更接近社区银行,但仍存在定位不当、产权不够清晰、政府作用过大等诸多问题。例如,农村合作银行大多存在跨县域经营的动机,国内还有动议把各省范围内的农村信用社统一整合成省级农村合作银行。至今,大多数农村信用社的公司治理机制还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所以,我国的上述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最多只能称为“准社区银行”。

基于以上战略思考,为加快社区银行的建设,一方面应把部分准社区银行改造成真正的社区银行,另一方面须花大力气在县域范围内(也可在乡镇范围内)组建符合上述特点的社区银行。

四、我国社区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社区银行应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充分挖掘软信息

除了少数当地十分有名的大型企业之外,我国相当多的地方中小银行对于当地众多中小企业、农业从业者和个人贷款者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当这些贷款申请者到准社区银行申请贷款时,地方中小银行常常像大银行一样主要依据财务数据、信用记录等硬信息来判断该笔贷款是否能够执行。

因此,社区银行具有的软信息优势在我国准社区银行还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根据前文的论述,社区银行的主要优势之一在于软信息,而在资产规模、跨区服务方面不能与大银行相抗衡。因此,我国的准社区银行在未来必须加强与当地社区的联系,真正融入到当地社区中去,以充分挖掘软信息。

(二)社区银行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目前,我国的地方中小银行尽管有一定比例的贷款投向了中小企业和农业部门,但是指导思想还是和大银行一样争夺大客户,限制了产品的创新和业务的开展。大银行比起地方中小银行来说有更加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品牌优势,他们可以用更加优惠的利率和附加条件去争夺这些优质客户资源。而地方中小银行去与大银行争夺这些优质客户很多情况下是低利润甚至是负利润经营。这样,社区银行应该把目光更多地放在中小企业和农业部门,与大银行差别化经营。

(三)社区银行应该开发具有当地社区特色的金融产品

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很不一样的,各个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也是有很大的不同。大银行的运作往往由总行统一调控,分支机构很少有自主权。而社区银行因为立足当地社区,在金融产品开发自主权上就有很大的优势。社区银行应该针对地方各个不同的企业量身定做适合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还要利用银行信息广泛和拥有相关专业人才的优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提出建议或者帮助其拿出开发的具体方案。

(四)我国准社区银行产权结构有待理顺

由于历史的问题,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大多由以前的城市信用社发展而来,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由以前的农村信用社发展而来。农村信用社又分别经历过由人民银行和农业银行管理的阶段。产权结构比较混乱,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准社区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不宜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而是应该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改革模式。对于产权形式的选择,农村信用社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因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社员之间关系较为松散,资金交易规模较大,施行商业化的股份制改造会使经营的交易成本减小;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继续施行合作制或者股份合作制有利于交易成本的降低。

(五)社区银行应该加大中间业务发展力度

我国的准社区银行大多业务比较单一,缺乏中间业务,必须抓住自身发展特点与经营优势,增强业务竞争能力,创新金融工具,开展多元化服务。

比如帮助企业代发工资,帮助通讯、邮电、水电等公共设施企业代收代缴相关费用。社区银行不但可以为农户提供贷款,还可以为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支持。

社区银行可以将自己的“软信息“优势利用到存贷款业务以外的其它领域。比如社区银行可以在当地社区开展征信业务,充当信用信息搜集、组合、存储与供应的中介机构,协助政府机构为当地社区居民和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并在有特定需要的情况下,通过合法程序将这些信用信息有偿提供给信息需求者。值得强调的是,由于“软信息”的存在,社区银行在征信上将比大型商业银行具有更大的优势,可以通过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准确的信用信息。

第二篇:论中国农业发展战略

书…

写…

写……………………………………………装…… 论中国农业发展战略摘要: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传统和基础产业。随着我国农业的基础条件、投入程度、科技程度等的不断改良和进步,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使农民各方面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良。但是,我国在农业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与挑战。因此,增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实行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农业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关键词:中国农业 现状 发展战略自1978年中国率先在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已基本摆脱了短缺状况。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5亿吨增加到了目前的5亿吨以上,已经实现了总量大体平衡,丰年略有节余。(2)农村废除了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人民公社制度,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指的社会体制。(3)基本上废除了由政府统一定价、实行国家计划收购、配给性

销售的农产品流通体制,除粮食外,其余的农产品目前都已实行由市场定价、自主流通的体制。(4)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农村已有1.2亿劳动者在乡镇企业中就业,乡镇企业的生产总值已占农村社会生产总值的65%以上。(5)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在1978年仅为134元,到1999年已提高到2210元。绝大多数农民摆脱贫困。5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物质投入的增加,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束了主要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用世界上7%的土地养活了22%的人口,而且使农民生活从温饱迈向了小康,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

但是我国目前农业发展和粮食生产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土地特别是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1.2亩,同世界各国相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及世界人均耕地的32%、美国的10%、法国的28.5%、加拿大的4.8%、澳大利亚的3%。今后15年,我国的耕地还要继续减少。耕地不断减少将把我国粮食生产推到越来越狭窄的空间中,这给农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2)耕地质量退化。耕地质量退化是影响粮食产出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492万平方千米,其中水蚀面积178万平方千米,年损失粮食18亿千克一33亿千克;全国沙化土地153万平方千米,沙害

第三篇:论企业人才发展战略

论企业人才发展战略

中国在21世纪初加入WTO之后,市场上呈现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竞争局面。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在市场中展开了从产品到服务、从技术到金融的全方位、多层面激烈竞争。产品、服务、技术竞争的核心和实质,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中国企业已经纳入全球商业和网络体系、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蜂拥进入中国、大批中国企业走向海外之时,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人才之战就愈发凸显。历史经验值得注意,当一个民族经济起飞之时,如何招聘人才、培育人才、保留人才,是企业所面临最大、最严峻的战略挑战。美国在19世纪末期大公司诞生之后对专业人才追逐的历史,日本二次大战之后经济起飞所带来的企业人才流失的现实,给中国企业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调查:53%的高管人才准备在两年中离开公司

2004年时,北大国际MBA和世界顶级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光辉国际合作,对来自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职位的350多名企业高层、中层管理者进行了一次调查。这次调查得出了中国企业的高管对企业领导者、企业文化、激励和绩效评估制度等多方面的意见和看法,并在事实和数据的基础上为探讨中国企业高管流失问题提供了一些结论。

被调查者来自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职位包括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或地区经理等。我们在调查中发现,91%的被调查者承认,企业在中国进入WTO之后不具备管理人才储备。调查还显示,当前中国企业急需各类高级管理人才,包括市场营销、综合管理、人力资源专家和财务专家、研发人员和生产运营人员等等。54.3%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正在准备从外部吸收人才,但64.9%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目前的人才管理现状极为严峻,不仅招不到优秀的管理人才,更留不住核心人才。令人困惑的是,一方面,被访者认为人才问题是企业的核心问题;另一方面,被调查者中有高达53%的人表示在今后两年内很可能或可能离开公司,只有12%表示不会离开公司。这引起我们的极大警觉。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大背景之下,企业却不能留住自己的高管人才,特别是在企业各个方面发挥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的骨干力量。这充分暴露了中国企业在优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严重问题。

分析:高管流失的最重要原因是企业内部缺乏职业发展规划

企业人才流失涉及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因素。我们对被调查者进行的深入访谈中发现,决定两年内离开公司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司的内部管理,特别是高管的领导风格和人力资源体系不完善,是阻碍企业留住核心人才的根本原因。从职业发展角度而言,78%的准备离职者认为所在企业没有建立针对高级管理人才的职业发展长远规划。这些管理人才兢兢业业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在职业发展中没有进展,丧失了发展空间和个人的潜能,这对在职业发展方面颇有抱负的职业经理人而言无疑是一个莫大的伤害。就人才激励和绩效评估体系看,也分别有70%和69%的被调查者表示“极不健全”或“尚未建立”,55%认为企业只有进入机制,却无退出机制——这种表面上宽容的用人制度,使公司不但没有对管理人才进行必要的激励,相反大大挫伤了他们积极进取的动力,导致了大部分人萌生去意。

按照不同的企业所有制对被调查者进行分组,数据显示,78.3%的国企被调查者认为企业缺乏健全的人才激励机制,这一数字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为66.7%和66.9%。而针

对绩效评估系统的不满,国企、私企和外企分别为75.6%、78.7%和62.4%。从企业长期职业发展规划来看,86.7%的国企管理者、74.4%的私企管理者和68.7%的外企管理者表示企业尚未建立有效的职业发展计划。从上述数据看,在中国的外资企业比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管理状况略好,但是无论哪类企业,都显示了人力资源管理缺乏效率。

得人者得天下

所谓知易行难,虽然所有的企业都号称重视人才、珍惜人才,但能够真正做到的企业可谓凤毛麟角,所以也只有这寥寥可数的企业成为某一行业、某一商业领域的绝对的霸主和领袖。

人才是企业兴亡的关键,邓小平同志曾经讲到:“我们说资本主义不好,但它在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方面是非常大胆的。它有个特点,不论资排辈,凡是合格的人就使用,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从这方面来看,我们选拔干部的制度是落后的。论资排辈是一种习惯势力,是一种落后的习惯势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决定》提出的“四不唯”,体现了选才理念的创新。它对于建立和完善选才机制、创造一个人才辈出的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以上这些都及其充分地说明了我们已经认识到人才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当今企业的激烈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这是毫不夸张的提法。中国《武经七书》中的《黄石公三略》说:“罗其英雄,则敌国穷”。这句阴谋之论在现代的市场竞争中仍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如果将竞争对手的人才全部为我所用,那么对手就会相当的狼狈不堪甚至一败涂地。

目前企业与人才的关系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由以前的企业决策人的一言堂向双方协商、探讨、共识演变。爱惜人才与信任人才正在成为一门领导的必修课。专业人才对企业领导人是否能够信任是基于领导人的授权及管理手法,越是专业人才越是看重这种类型的伙伴关系,所以才能吸引较同业更多的人才为其效劳。相信人力资源部门的人们都希望自己的顶头上司也具有这样的管理能力,但是反过头来省思一下,如果主管人力资源的人们都能同样以企业主的心态来面对人才,我认为这样比依靠企业主一人能够发挥更大的功效,因为只有公司全体同仁都被当成人才来尊重对待,才能形塑良善的组织文化,有了满意的员工才会有企业的良好运转和良好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到来,企业与人才之间的关系需要靠新的模式来确定,有种新的模式就是企业与人才之间的“心理契约”。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要依据市场法规确定人才与企业双方的权力、义务、利益关系;另一方面又要求企业与人才一道建立共同远景,在共同远景基础上就核心价值观达成共识,培养人才的职业道德,实现人才的自我发展与管理。企业要关注人才对组织的心理期望,与组织对人才的心理期望之间达成一种“默契”,在企业和人才之间建立信任与承诺关系,实现人才自主管理,企业与人才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个人与组织共同成长和发展。企业往往与人才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很少有企业与人才签一份“心理契约”。研究表明,心理契约的不满足将直接导致人才满意度降低,对雇主的信任减少,认同感和主人翁精神减弱,离职率

增加。

“心理契约”的意思可以概括为:企业与人才之间虽然没有通过具体的契约载明,但企业与人才却依然能找到各自的行为准则,并各自自觉地加以遵守。也就是说企业明确每位人才的发展愿望并满足他发展的条件及应得报酬;每位人才工也会为企业竭尽全力地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有能力满足他们的奋斗目标。“心理契约”实际上是企业与人才之间一纸隐性的契约,其核心是人才满意度。人才与企业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的集合体。

一个人才,如果要发挥和施展自己的才能,必须有一个好的平台。

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集聚人才,靠人才的技术和管理,实现企业的腾飞。

所以说,一个人才,企业给了你一个发展的空间,给你岗位、职务、待遇,能够使自己的抱负得到施展,使自己的才能得以发挥,这你就成为了真正的人才。你在企业中的地位也就不可或缺了。反之,虽然你是人才,或者,你自视是人才,好高骛远,不踏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埋怨,挑剔,没有良好的德,对于企业来说,你也是没有用的,甚至还不如一名普通的员工。

一个企业,要看到人才的重要性,要懂得如何去选择人员,善用人才,留住人才。对于人才,在人格上要尊重,在待遇上优厚,更重要的,要相信人才,给他发挥的天地,同时要不怀疑。凝聚人心,用情感留人,用事业留人,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所以说,人才因有赏识的企业而得以发挥,企业因得到有用之才而昌盛。

人才对企业的作用

人才是企业之本,也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核心资源之一。一个单位、一个公司拥有了人才就代表拥有了实力,拥有了未来!近年来我们中铁建设集团始终注重把人才建设做为集团的重大发展战略,正如汪书记所说,积极探索人才建设的新举措、新路径和新方法,不仅使全体员工德、勤、绩、能方面都有所提高,而且培养了一批在国际、国内高端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为集团公司在市场大潮中主动作为、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建设国际一流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集团公司作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不断强化人才建设,丰富人才工作的内涵,积极推进以“人格、勇气、能力”三位一体的人才理念,促进了集团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当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作为第一资本的人才的培育、拥有和运用能力。人才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只有拥有了充足的人才,企业才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决定企业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值,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人力资源已成为“第一资源”。

第四篇:论中国分析化学的发展战略

中国分析化学发展战略

分析化学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分析化学是化学表征与测量的科学,进入二十一世纪,分析化学已渗透到等诸多领域,分析化学的水平高低已成为衡量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分析化学在推进人们弄清环境和生命有关的化学问题中起着关键作用。

随着化学的发展,分析化学正在成为一门分析重要学科。目前由于生产和科技的发展,要求分析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从常量到微量及微粒分析;从组成到形态分析;从总体到微区分析;从整体到表面及逐层分析;从宏观组分到微观结构分析;从静态到快速反应跟踪分析;从破坏试样到无损分析;从离线到在线分析等等。分析化学吸收了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包括化学、物理、电子学、生物学等),利用物质一切可以利用的性质,建立表征测量的新技术,不断开拓新领域,正在走向一个更新的境界。所以,中国必须跟紧时代的步伐,制定自己的分析化学发展战略,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更好地发展分析化学,增强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提高国家科学技术水平。

仪器分析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各种仪器的计算机化,智能化。工业发展和科学研究越来越需要分析自动化,由于所研究的化学体系越来越复杂,对结果的解释常常不是少数简单的测量就能解决,而需要从大量原始信息中得出答案,人工处理难以解决问题,所以分析仪器的计算机化和智能化的提高也成了分析化学必须重视的方面,在各种计算机技术(纳米碳管计算机,光子计算机,DNA计算机,量子计算机)以及其他科学的不断发展,分析仪器与计算机紧密结合的同时,不断强化软件功能,实现联网运作,创建虚拟仪器和共享全球资源的虚拟实验室可以成为我国分析化学发展战略的重要一部分。

加强基础分析化学研究,致力于开发应用。加强基础分析化学,致力于改善人口与健康,防灾、防病、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工农与活力以及环境保护和监测等重点领域的应用研究。提高灵敏度。不断引入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提高分析化学的灵敏度,推动分析化学朝着更高水平迈进。

中国的分析化学水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就要不断学习国际先进分析化学前沿知识,与国际接轨,关注国际最新科技的进展。中国还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析化学的发展道路,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按国际标准高标准严要求规范国内分析化学的研究。

第五篇:论弱势旅游地区的发展战略

论弱势旅游地区的发展战略

在弱势旅游地的开发发展中,必须围绕着如何将弱势转变为强势展开,本文提出了一些对对弱势旅游地的发展战略,以便为大众提供舒心的休闲场地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实施政府主导、市场为辅,政府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旅游发展策略

1.政府主导

旅游发展中实行政府主导是当代世界各国众多旅游地发展旅游业重要战略之一,这由于旅游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投资,单靠个别的企业难以承受,因此大量的基础性投资应该由政府承担。政府为主导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对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要尽快的制定与落实,如旅游在政府主导下,也要鼓励社会团体办旅游,旅游的发展会产生相应的企业,这是旅游发展兴旺与地区经济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强旅游地的基础设施的发展,基础设施与配套设备的健全是促进旅游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政府应加大通讯、服务、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使旅游地的最大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提升;对地区的自然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强保护措施,这样在保持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如大力宣传旅游者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自觉维护生态环境,对破坏环境、损害文物的现象要依法办理,这样在提高了国民素质的同时,也树立了旅游地良好的整体形象。

2.市场化发展

在政府为主导的同时,还需要市场辅助的市场化开发发展战略。弱势旅游地要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与投资环境,使各方面的投资积极性得到调动,全面推进景区发展,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市场的作用,将资源、人才等在旅游中得到优化配置,在严格保护旅游资源时,合理适当的加以开发,旅游资源搞好了,带来了大量的资金,部分资金有可以加入到文物保护中,实现彼此之间的双作用力。常见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有:

(1)市场化的开发导向,主张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以市场观念为导向,使旅游资源各要素从经济发展角度,实行市场化运作,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就是使资源更具有吸引力,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同时在对旅游资源市场化的同时要采取正确的管理模式与经营手段等,保证旅游工作得到顺利进行。

(2)资本运作的市场化,如投资、融资等,根据旅游地区的特点,在优化投资环境的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吸引投资融资的多元化工作机制,一方面投资主体要社会化、多元化,打破传统上政府投资为主、政府指导经营管理的局面,实施政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化、多元化的管理投资体系,另一方面融资渠道向多层次、商业化转变,通过合并、强强联合、股份制、租赁、委托代理机构经营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大量吸收国家、地区、商人、社会团体等的投资主体的资金,并且使用市场机制,使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资本合理利用,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

(3)对旅游资源的宣传与旅游产品的销售实行市场化原则,这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成果之一,无论是景区还是旅游产品,都要宣传炒作,形成对旅游者具有新引力的物品,在宣传促销上除了传统的媒体、广告等,还有城府在宣传上的特殊功效,在政府引导下,动员各旅游企业开展产品的市场化运作,提升旅游景点的整体形象。

二、产品差异化策略

旅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就是差异性,在日益激烈的旅游竞争市场环境中,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就会拥有消费者,获得市场竞争力,因此对于旅游地的资源特色要科学、客观的分析,开发出自己独有的产品,这些具有差异与创新的产品,是弱势旅游地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方式。在发展旅游点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此旅游资源与周边资源的同质性,这时我们考虑的不是与它们的竞争而是合作,实行片区的景区式发展。因此差异性发展战略具有以下内容:

1.设计独有的旅游产品

当今消费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旅游活动的消费性与娱乐性,甚至于观看都不满满足要求,而是要追求冒险刺激,因此弱势旅游地的产品要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的更新换代,改变旅游产品单一现状,创造合理的产品结构,同时在新产品产生前,要研究这个产品与自身旅游资源的结合,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笔者认为景区式旅游发展应把观光、民俗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同时适当的发展市集文化与度假旅游,在回归大自然,体验人生含义的同时,吸引顾客,主要的旅游产品有::

(1)民俗文化旅游

弱势旅游地区开发民族风情资源,正式对现代旅游消费者的满足,对他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这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深度开发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加以挖掘,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旅游地,这些地方特色的文化差异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各种原始、古朴的民族风情对旅游者具有越来越强的吸引力。

(2)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对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和内容的旅游活动的欣赏、享受、宣传和保护。当下,人们的旅游需求进入了更高的层次,对回归自然的渴望更加强烈,这使得森林、田园、生态等旅游方式更受关注,弱势旅游地可以按照人们“回归自然”的市场需求特点进行开发,在充分发挥自我生态优势的同时,将休闲度假、健身考察等项目于一体中。

(3)度假旅游

度假旅游虽然在国内还不是很流行,但是这是一个国际趋势,在旅游地区适当的提供娱乐设施与人们喜爱的人造景观,尤其是那些天然的自然风景区,风光迷人、景色优雅,更是吸引游客长途跋涉来此度假的重要原因。

(4)古镇市集文化

市集文化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一种重要的景观,在观光消费中,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欲望与缓解快节奏城市压力的目的。尤其是那些保留着传统文化气息的古街、古市,这种具有特色文化风貌的地区更是满足旅游者吃喝玩游乐重要开发点。在购物饮食上,要创意性的突出地方特色与民俗特点,让消费者在休闲玩乐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旅游资源的片区景区式重点开发

结合旅游地区景点多的特色,对地域分布相对集中旅游资源,进行片区开发,以丰富旅游项目与扩大景区规模,使旅游产品质量提高,增强吸引力。

三、发挥旅游形象的“叠加”宣传效应

21世纪我国旅游发展规划是形象导向型,因此在旅游地形象策划中,要对旅游资源进行差异性的形象设计与媒体宣传,让大众知道这一鲜明特色,成为市场上自我宣传与竞争的有利标识。具体方法有:

(1)确定弱势旅游地的旅游主题形象

旅游地区域形象的确定是对体验性消费者的重要满足。对一些地区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要做出明确的形象定位,使此地的旅游业具有强有的竞争力。如云南西北部的剑川地区,要对此地的旅游现状、文化资源等充分的作出分析,惨能定位出明确的形象,此地的旅游文化特色就是:原汁原味的白族文化风情、文化氛围浓厚的木雕与石窟,“世界双绝”的石刻文化,还有唯一幸存的市集文化茶马古道。在这之中白族并非此地独有的,这里的白族文化仅仅是整个白族文化的一个形态;其木雕具有了一定产业化规模,石窟文化的开发与景色优美的石宝山构成了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是对外旅游形象的重要主题;唯一幸存的沙溪寺登街 “茶马古道”,保留着原有茶马古道的特点,但是这与其他文化的市集文化相比较而言,规模太小,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此地还有独具特色的石刻文化,满贤林千狮山石刻艺术具有“世界双绝”工程,因此,可以抓住此特色将文化旅游资源与产品整体优势相结合。

(2)设计旅游形象

旅游地形象有人―地形象系统与人―人形象系统,人―地形象系统是旅游者对景区地理所做出的感知,感受者与景观之间没有直接的互动关系,仅仅是欣赏与被欣赏;人―人形象系统人与人之间的感知而具有直接互动,并产生深层次的心理知觉与审美感受,两者可以被整合为旅游形象的整体。

a.设计人―地感知形象

人对地的感知主要依靠视觉,因此需要在旅游地设计视觉景观形象,应该体现出弱势旅游地形象的设计理念与当地的山水格局,使理念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态势之中,在视觉景观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两点:第一对于自然景观的设计,要考虑到旅游线来这里游览的目的就是向自然的回归,因此在景观中应该将中国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加以充分体现,如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能反映出景观的意蕴;第二对景观中含有较多历史文化遗址或者民族风情古镇等,必须保持原有的古朴风格。此外,在对视觉冲击的景观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旅游地的

标志与纪念品,如泰山的泰山石敢当、石窟文化的雕塑模型等,使标识旅游地的这些视觉符合得到充分的展现。

b.设计人―人感知形象

人―地感知侧重于视觉等感官感受,而人―人感知系统则是游客心理上的感知。对此有着直接影响的因素有:当地政府采取的应对政策、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因此在形象设计中必须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同时在对当地百姓制定标准的行为准则,主要是文明、热情、好客的体现。

四、建立旅游品牌形象与其他旅游区域的合作,实现自我提高与优势互补

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具有无形性与非运输性,这就决定了旅游品牌形象的作用远远超过其他商品,这就要求各级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企业树立市场观念、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突出景点优势特色,给游客留下有美好回忆的印象。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品牌的宣传,一是意识在旅游区内的宣传,让每个公民明白此形象的意义,使旅游地达到思想与行动的一致;二是针对区域外的市场进行推广传播,加强与周边旅游地的合作,形成景区式旅游,进行区域形象的整体推广;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如网络媒介、新闻媒体、举办旅游加强旅游地区域合作,达到优势互补。

区域旅游合作指不同地区之间但在相同区域范围内的旅游经济主体,按照一定的协议或合同,将地域性的旅游资源重新配置,使旅游经济活动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某个地区的旅游发展战略必须跳出地区概念,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形成有规模、有影响力的旅游模式,达到旅游市场扩大与产品深加工的良性循环。

除此之外,还需要引进与培养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弱势旅游地的旅游人才相当缺乏,对剑川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造成了重大阻碍。因此,政府要需要对旅游人才进行教育培训、加强人才教育基地建设、推荐人才岗位培训、实行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和考试制度、改善用人机制,加快人才成长,培养一支有足够数量、足够能力、足够职业道德素质的高层次旅游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储玖琳.弱势旅游地发展潜力与拓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 2008.[2]王兴中.中国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旅游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J]地理科学, 1997,(03)

[3]鲁敏.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 2001.[4]赵临龙.绿色安康生态旅游产业化的新思考[J]商业研究, 2006,(23)

[5]黄远水,宋子千.区域旅游产业定位研究综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作者单位:江西教育学院)

下载论地方经济发展战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地方经济发展战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国有寿险公司的发展战略

    论国有寿险公司的发展战略编辑整理:中国保险网发布时间: 2002年6月18日 一、国有寿险公司应充分认识自身优势以适应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新情况 (一)把握市场环境变化,分析现状与未......

    审计服务地方经济

    审计发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重大部署,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如何发挥审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服务作用,对审计工作提出......

    论湖北省情基本特征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论湖北省情基本特征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鱼米之乡的现在与未来 我省是农业大省,历史上就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称,建国以来一直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猪生产基......

    读“六论”盘锦向海发展战略有感

    读“六论”盘锦向海发展战略有感这段时间详尽的读了“六论”盘锦向海发展战略。让我对盘锦的发展历程和现今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发展方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盘锦正处在全面完成......

    朱夏炎论新媒体发展战略

    发展新媒体是维护党的生命线的政治要求 2007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新年伊始的第一次集体学习,就是关于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中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4月2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的还是有......

    发展战略

    德阳“1358”战略解读 为了实现,争当四川科学发展排头兵,努力把德阳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经济文化强市的发展目标,经过冷静和科学分析后,今年4月29日,德阳市委在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明......

    发展战略

    1.定位 我们是一家通过为其他企业提供较为低廉的劳动力来解决中国大城市目前乞丐数量过多、经营乞丐现象、职业化乞丐增多等问题的社会企业。 2.资源 一.明确不同的扶助对象,......

    发展战略

    1.负责发展战略管理工作的机构是(战略委员会)。 股东会监事会战略委员会经理层 2.企业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当可能导致的风险是(盲目发展)。 企业过度扩张经营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