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阜城县供销社积极推进基层组织体制改革
阜城县供销社积极推进基层组织体制改革
发布时间:2011-5-26点击:112 来源:合作指导处
阜城县供销社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省、市社基层组织体制改革方案要求,立足县情,深入调研,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积极推进基层组织体制改革。
一、领导重视,广泛发动
今年省、市社基层组织体制改革会议后,阜城县供销社第一时间向县委、县政府做了详细汇报。县政府副县长祁纯艺在省供销社基层组织体制改革第十四、十五期《快报》上做出批示:请县供销社认真学习借鉴,抓好组织实施,积极推进我县的基层社组织体制改革。根据县领导批示,县供销社及时召开领导班子、机关干部、基层供销社主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民经纪人、种植养殖能人代表等参加的专题会议,认真传达省、市社工作会议精神,结合阜城实际制定和完善了《阜城县基层供销合作社组织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供销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康德胜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思路,确立重点,促使系统干部职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社总体部署上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当前工作。
二、深入乡村,调查研究
阜城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全县有10个乡镇,12个基层供销社,基层供销社主要以租赁经营为主。为切实抓好基层供销社组织体制改革工作,县供销社主任康德胜及三个副主任带领机关人员分三组奔赴10个乡镇开展工作。通过走访调研,发现不论是乡(镇)党委、政府,还是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民经纪人和种植大户,都具有较高的参与基层社组织体制改革的积极性。
在蒋坊乡调研时,蒋坊乡副乡长申涛明说:农民自发组织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较弱,需要供销社这样的农民组织帮助,促其发展壮大。供销社有组织优势、人才优势、网络优势,将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基层社改革结合起来,是蒋坊乡蔬菜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途径。
在阜城镇调研时,县供销社主任康德胜向康美瓜果专业合作社牵头人王继勋提出,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基层社和专业合作社发展,得到了王继勋等人的高度认可。
在霞口镇调研时,镇党委书记李国新详细介绍了霞口镇经济发展状况,明确支持供销社组织体制改革。霞口镇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连山同志当即表示愿意加入霞口镇供销合作社,借助供销社的经营管理优势,做大做强霞口镇梨果产业。
三、立足实际,规范运作
下一步,县供销社将重点新建阜城镇供销合作社,改建霞口镇供销合作社和蒋坊乡供销合作社。
阜城县康美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阜城县阜城镇,于2011年4月成立,注册资金120万元,吸收农户1000多户,主要从事瓜菜种植、育苗及瓜菜产销服务,为社员提供种苗、农资、实用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经过协商,阜城县供销社决定采取提供房屋、培训基地、测土设备、技术人员的形式,以康美瓜菜专业合作社为主体,联合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组建阜城镇供销合作社和阜城镇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阜城县霞口镇果品专业合作社于2010年注册,注册资金140万元,联系农户700户,主要为社员提供技术咨询、培训、农资供应、产品销售等服务。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阜城县霞口供销社与霞口镇果品专业合作社达成联合意向,利用供销社的房屋、人员、技术等社有资产,参与霞口镇果品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改造霞口镇供销合作社,并适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阜城县益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座落于阜城县蒋坊乡,2010年注册,注册资金28万元,主要从事瓜菜的种植和销售。该乡农业的主导产业是瓜菜,有3家蔬菜专业合作社。阜城县供销社决定以益民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把3家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组建蒋坊乡益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按照省、市社的要求,县供销社争取在6月底前率先成立阜城镇供销合作社,7、8月份完成霞口镇供销合作社和蒋坊乡供销合作社组建任务。
第二篇: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强国必先强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伸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教育的发展,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的重要基调。
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但同时建立在应该教育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一直饱受质疑,虽然素质教育已引起了社会重视,相关政策旅行了多年,但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学生的负担并未真正减轻;传统文化备受冷落,功利学习大行其道;特别是近年来实行的大学扩招政策,其负面作用逐渐显现,大学教育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亟待解决。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我国教育环境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时期,我国教育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一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逐渐加大,农村教育发啊呢严重滞后,深入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必然要求建立健全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变革现有教育体制中有失公平的政策措施;
二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方面的改革如火如茶地进行,对社会成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一些新任务、新要求,需要教育体制与社会、民主要求相适应; 三是教育的内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以量为主转变以质为主、质量结合,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其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保持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安全民展的内在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我国新形势下,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同时针对现有教育弊端提高出来的,当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存在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和心理负担过重的情况;存在着重视程序,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等情况;存在着只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情况。可以说,教育体制中不合理的因素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必须予以高度关注。再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人力资源强国,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当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制约我国发展的外部因素仍然存在,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国际竞争新形势,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我们必须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认伟大旗帜,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尊重教育规律,构建更加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人才辈出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环境,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我国教育事业上个新台阶,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不断奋斗。
第三篇:南县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2[范文]
“试验田”变“百花园”的诀窍
——南县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作法
作为湖南省确定的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县,南县在益阳市率先启动“一局一台一队一站”的模式强力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文化市场执法改革。省委宣传部部务成员、省文明办主任宋智富在调研考察时,高度评价南县的文化体制改革“进展顺利、运转正常、经验很好”。该县的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制定方案,探索改革模式
改革能否顺利成功,其关键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工作方案。为了探索改革推进的有效路径,该县改革领导小组到浙江宁波、慈溪,张家界武陵源区等地实地考察学习,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同时为了摸清全县文化广电单位的底子,找准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从去年3月份起,南县县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召开座谈会、现场察看、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原文化旅游局、广播电视局及其二级单位的资产状况、人员编制、运行情况进行了深入地调研,在反复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省、市确定的改革原则,制定了《南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经县委常委会研究批准后,确定了“一局一台一队一站”的改革模式。即:在县文化旅游局的基础上,将县广播电视局承担的行政职能整合,组建了县文化广电新闻旅游局,明确为县 政府工作部门;合并原来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成立新的县广播电视台,列为县委宣传部直管的正科级事业单位;组建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列为副科级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加挂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牌子,统一履行原文化旅游局、广播电视局的行政执法职能,隶属县文化广电旅游局管理;整合乡镇原有的文化站、广播电视站等职能,建立乡镇文体卫站。
二、坚持四大举措,力挫改革坚冰
一是主要领导推动。该县从一开始就把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列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县委书记徐德华、县长张运和先后6次到文化单位调研;县委常委、县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先后6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改革措施。新机构运行后,县委书记、县长到文广局和电视台现场办公,解决改革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是思想工作发动。该县始终把思想发动放在工作的首位,注重调动文化广电部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媒体广告部等5个经营性文化单位的改革是重点和难点,对此,该县按照班子成员——中层骨干——党团员——职工的层次,用会议、座谈、家访等形式,把改革政策讲细讲透。同时,利用县电视台、政府网站、街头标语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干部职工形成了“早改革早受益”的共识。三是政策保障驱动。为最大限度地保障职工利益和事业发展,为改革顺利进行扫清障碍。该县拟定了关于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出台了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相配套的考评和管理办法。编制上,该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进行审定后,按照“因事设岗、精简高效”的原则,对局、台、队的人员编制进行全面审定,共解决全额事业编制58个。经费上,县财政增加经费投入200多万元,并支付院团结人员身份转换、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成本。今年县财政还在预算中为南县地花鼓传承保护和红色旅游规划安排了100多万元的专项经费。
四是高效机制联动。该县成立了县委书记为顾问、县长为组长,组织、宣传、财政、发改等8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确保改革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各相关部门抽调10多位工作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落实到位,实行集中考勤、集中办公,坚持一天一碰头,一天一汇报。县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采取财政挂帐、市场运作等多种方法,推动5个经营性单位的改制。
三、分类推进改革,稳定发展兼顾
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目标。如何妥善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该县坚持“五个不失”,(即:政治方向不迷失、文化阵地不丢失、民族文化不丧失、国 有资产不流失、职工权益不损失,)积极稳妥推进改革。首先,按照“一局、一台、一队、一站”模式调整(整合)文化行政机构,构建“统一、高效、精简”的大文化管理格局。其次,在分清公益性和经营性界限的基础上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推进改革。对文化馆、图书馆、文博馆、厂窖惨案纪念馆和电视台机关及新闻中心等这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继续实行全额事业体制,加大政府支持和投入力度。积极推进这些单位深化内部用人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岗位管理、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发挥职能作用、激发内在活力、提高服务水平。对县剧院、县电影公司、金网农村数字电视有限公司、湖南有线网络南县有限公司、从广播电视台剥离出来的媒体广告部等经营性文化单位实行转企改制。此外,在改革过渡期内,在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市政策的基础上,南县县委、县政府在人员编制、财政投入、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为新成立的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提供全新的办公场所;为县文化馆特殊解决两个全额事业编制,不拘一格选拔文艺人才;确定电视台新闻中心的公益性质,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并解决新闻采编人员的全额事业编制;对转企改制单位的职工按“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政策接续或补办养老、失业、医疗等社 会保障关系,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改革平稳推进,在整个改革过程中,该县没有发生一起干部职工闹事或上访事件。
第四篇:积极稳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积极稳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备受社会瞩目的《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目前己 正式出台,此次投资体制改革可谓是“十年磨一剑”,改革方案 在多方面讨论研究几经修改后,终于在今年7月份吹响我国经济 体制改革 “攻坚战”的号角。现就投融资体制改革走过的历程及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意义、举措及亮点进行解读。
一、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投融资体制改革始终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投融资体制改革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9年至1987年,为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起步时 期。这一时期改革的中心是简政放权、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在 工程建设实施阶段开始引入竞争机制。主要内容有:实行财政“分灶吃饭”,开始形成两级事权划分;允许非国有和非公有经 济成份发展,鼓励外国投资者以各种方式来华投资;改进投资计 划管理,缩小指令性计划,将全社会投资规模作为指导性计划;推行项目建设投资包干责任制,建筑安装工程投标制,引入市场 竞争机制。
第二阶段是1988年至1991年。1988年国务院颁发《关于 投资管理体制的近期改革方案》,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中国投资 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措施,成立了上海和深圳两个证券交易 所,并首次发布国家产业政策,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第三阶段是从1992年春至2004年7月投资体制改革新措施
出台前。这一阶段出台的改革措施有:在财税体制改革中对中央 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作了进一步的划分,实行经常性预 算和建设预算相分离的复式预算管理;组建了国家开发银行,使 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分离,并采取了一套相应的管理办法: 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试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等 等。
第四阶段即是从2004年7月25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投资 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开始。这一旨在确立企业 投资主体地位、划定政府投资边界的《决定》的公布,标志着我 国的体制改革己经开始触及较深层次的改革,我国的市场化进程 开始提速。
二、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目标
国务院决定改革投资体制,其主要目标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最终建立市场 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 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
具体来讲,一是要改革政府对企业投资的管理制度,按照 “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落实企业投 资自主权;二是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职能,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 化、民主化水平,建立投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三是进一步拓宽 项目融资渠道,发展多种融资方式;四是培育规范的投资中介服 务组织,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公平竞争;五是健全投资宏观调控
体系,改进调控方式,完善调控手段;六是加快投资领域的立法 进程;七是加强投资监管,维护规范的投资和建设市场秩序。
三、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的意义
首先,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减少 政府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配 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 会全面进步;
其次,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促进行政管理、国有企业、财政 税收、金融信贷等方面的改革,有利于建立企业和银行自我激 励、自我约束的机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 善;
第三,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改进对外商投资和境外投资的管 理,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 场、两种资源,为经济发展拓展更为广阔的空间;
第四,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政府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 来;
第五,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有利于消除产生投资盲目扩张等 问题的体制性根源,增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
四、进行投资体制改革的主要举措
概括地讲,《决定》新的重要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 面:
一是改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制为核准制和备案制。今后对企 业不使用政府投资资金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政府 只对其中的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进行核准,对其它项目实行备 案制。
二是合理界定了政府投资的职能。政府采取直接投资、资本 金注入、投资补助、转贷和贷款贴息等方式,合理使用各类政府投资资金。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三是完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改进调控方式。综合运用经济 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全社会投资进行以间接调控方 式为主的有效调控。
四是完善对政府投资的监督管理,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 度,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估制度和社会监督机制;加强和改进 对社会投资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协同配合的企业投资监管体 系,依法加强对企业投资活动的监督,建立企业投资诚信制度;加强对投资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管,对咨询评估、招标代理等中介 机构实行资质管理。
五、投资体制改革的六大亮点
亮点之一: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 批。
《决定》指出,彻底改革现行不分投资主体、不分资金来 源、不分项目性质,一律按投资规模大小分别由各级政府及有关 部门审批的企业投资管理办法。对于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核准制和备案 制。
亮点之二:颁布《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
《决定》明确指出,要严格限定实行政府核准制的范围,并 适时调整。《目录》中所列出项目,是指企业不使用政府性资金 投资建设的重大和限制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亮点之三:放宽社会资本的投资领域。
《决定》明确提出,能够由社会投资建设的项目,尽可能利 用社会资金建设。《决定》还指出,逐步理顺公共产品价格,通 过注入资本金、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 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经营性的 公益事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 企业进行境外投资。
亮点之四:加快推进“代建制”。
所谓 “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 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 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代建制”突破了政府工程旧有方式,投 资行为受到了规范。不少人将“代建制”看成是抑制腐败、克服“三超”(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现象的有效 武器,这将有效地预防部分政府项目中的不廉政的腐败行为。亮点之五:改进投资宏观调控方式。
《决定》直接对政府投资行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
革更是对政府部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相比过去投资项目的层层 审批,政府部门今后将主要通过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 段,对全社会的投资进行间接调控,切实做到“微观上该放的一 定要放开,宏观上该管的一定要管住”,保持国家对全社会投资 的积极引导和有效调控。
亮点之六: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
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工程咨询、投资项目决策、设 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和单位都应有相应的责任约束,对不遵守 法律法规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 和法律责任。近几年,不少地方领导推崇的“政绩工程”、“形 象工程”林林总总,最后官是升了,但其身后却落下了一大堆 “花架子、无效益”的工程。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相关责 任追究制度的建立,今后有效抑制盲目投资,乱花钱的行为。(孙兴爱)
第五篇:“十一五”期间 我国将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学习心得
“十一五”期间 我国将积极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十一五”财税体制改革学习心得
西夏区财政局
李晓刚
“十一五”期间 我国将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今后一个时期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财政部部长金人庆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根据《建议》提出的“十一五”时期财政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认真分析财政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积极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努力促进经济财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进一步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要按照公共性、市场化和引导性原则,进一步研究明确政府支出范围。凡属于社会公共领域的事务,而市场又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财政就必须介入,做到不“缺位”;凡是市场能够办得了的,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财政则尽快退出,做到不“越位”;对介于两者之间的,财政要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要根据支出受益范围等原则,进一步研究划分各级政府支出责任。
二是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等制度,努力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建议》提出的“完善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要求,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严格控制专项转移支付规模和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重点帮助中西部地区解决财力不足问题。要进一步明确省级以下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特别是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要尽快明确地方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和管理权限。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继续规范省级以下各级政府间收入划分。
三是完善相关财税政策措施,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议》明确提出,要“实行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和能源资源节约的财税制度”。这是对财税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十一五”时期,要完善相关财税政策,积极支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和能源资源节约。一方面,以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促进科技进步。另一方面,研究实施激励和约束并重的财税政策,促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研究取消或严格管理能源资源使用方面的各种优惠政策。还要研究采取财税政策措施,更好地引导循环经济发展等。
四是大力推进税制改革,完善税收制度体系。“十一五”时期,要完善增值税制度,在认真总结增值税转型在东北地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实施。要研究推进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改革。在适当降低名义税率水平的同时,实行统一的企业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要根据国内外油价变动等情况,择机出台燃油税,取代公路养路费等部分收费。要稳步推行物业税,在条件具备时,研究合并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等税种,建立统一的物业税。
五是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明年将全面取消农业税,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仍十分艰巨。要按照《建议》提出的要求,“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巩固和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加大并认真落实好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免杂费、免课本费,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收费管理,严格执行“一费制”收费办法。总结完善中央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三奖一补”办法,切实增强县乡财政的自我保障能力,提高地方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
六是继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财政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十一五”时期,要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扩大部门预算编制的部门和单位,完善定额标准体系和项目预算管理模式。要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规范国库单一账户管理,改进国库动态实时监控系统,建立健全现代财政国库管理体系。要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宏观调控作用。
七是完善相关办法,规范土地出让收入管理。要研究调整国有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政策。在保持现行国有土地出让金一次性收取方式不变的基础上,按照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的一定比例建立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并规定不得作为政府当期收入安排使用,避免“寅吃卯粮”。同时,研究调整国有土地出让金收入分配政策;研究允许农民将承包集体土地作价入股参与土地开发,保障失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权益。根据土地增值收益状况,适当提高支付被征地农民的土地补偿费标准和安置补助费标准;在土地出让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以规范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补偿标准、收益分配等,确保农村土地流转的合理有序;各级地方财政部门要研究探索在国库中设立“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专账”,专门核算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支情况。
八是继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各项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按照《建议》提出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要在支持经济发展、做大财政收入“蛋糕”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有保有压,有促有控。一方面,要逐步减少直至退出对一般性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严格控制并努力节约一般性开支,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另一方面,要加大对重点支出项目的财政保障力度,向农村倾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地区、困难基层、困难群众倾斜,向改革创新倾斜,特别是积极支持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投资、金融、国有企业等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创新,积极促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推动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