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学研究方法试题概念部分
信度也称可靠性,即当被测试对象本身发生变化,用同样 的“尺子”去重复测试时,总是获得类似的结果。因此,信度也被称为一致性(consistency)。测试的效度(有效性)指测试是否测量了它所要测量的东西,是否达到了它所预定的目的。效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小样本研究范式:对少量的被试进行大量的心 理测定,能够对其心理活动展开有效的研究。有 利于深入了解被试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过程,但 因取样过少,研究结论的外部效度较低。
测验常模简称常模即指一定人群在测验所测特性上的普遍水平或水平分布状况。可分为组间常模和组内常模两大类。前者有年级、年龄常模,反映不同群体在测验上表现的差异。后者有百分等级、标准分数、离差智商等常模。常模的构成要素为:
1、原始分数;
2、导出分数;
3、对常模团体的有关具体描述。
混合设计(Mixed Design):当一个实验设计中 当一个实验设计中 既包含非重复测量的因素(被试间因素),又既包含非重复测量的因素(被试间因素),又包含重复测量的因素(被试内因素)时,叫做混合因素设计。
访谈法(interview)又称晤谈法,是指是通过访员和受访人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受访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因研究问题的性质、目的或对象的不同,访谈法具有不同的形式。根据访谈进程的标准化程度,可将它分为结构型访谈和非结构型访谈。
第I类错误:在假设检验中,由于随机性我们可能在决策上犯两类错误,一类是假设正确,但我们拒绝了假设,这类错误是“弃真”错误,被称为第一类错误;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控制第一类错误发生的概率。发生第一类错误的概率被称作显著性水平,一般用α表示,在进行假设检验时,是通过事先给定显著性水平α的值而来控制第一类错误发生的概率。
第二篇:《心理学研究方法》重点概念
重点概念
1.实证研究:通过量化的方式收集数据材料来说明观点、论证假设。P7
2.纵向研究:又称追踪研究,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通过系统地考察行为的发展变化,从而揭示科学规律的研究。P7
3.第一类错误:当H0本来是真的,但是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却落入拒绝域,错误的拒绝了H0,这时犯了“拒真”错误,称第一类错误。P46
4.第二类错误:H0不是真的,但是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又没有落入拒绝域,因此错误的接受了H0,这时犯了“受伪”错误,称第二类错误。P46
5.效应量:是衡量实验效应强度或者变量关联强度的指标,它不受样本容量大小的影响。
6.单样本K-S检验:对于连续变量,如果样本容量较大(大于50),可以用单样本K-S检验,此检验可以检验正态分布、均匀分布、泊松分布、指数分布。P47
7.KMO检验:检验统计量是用于比较变量间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指标。主要应用于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
8.操作性定义:是根据可观察、可测量、可操作的特征来界定变量含义的方法。即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可观测、可检验的项目。
9.中介变量:如果变量X 通过影响变量M 来影响变量Y,则称M 为中介变量。
10.调节变量:如果变量Y与变量X的关系是变量M 的函数,称M 为调节变量。就是说, Y与X 的关系受到第三个变量M 的影响。
11.参与观察:指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实际环境之中,并通过与被观察者的共同活动所进行的观察。分为完全参与观察和不完全参与观察。P273
12.自然观察:指在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观察。这种观察能搜集到研究对象在日常生活中真实、典型的行为表现,但研究者处于被动,难以揭示那些较少在自然状态下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P272
13.结构访谈:指根据统一的设计要求,通过结构化的问题进行的标准化访谈。P280
14.半结构访谈: 兼有非结构和结构访谈的特点,将访谈人员的提问和访谈对象的回答区分开来做不同的设计。P281
15.速度正确率权衡:被试可能为了提高反应速度而牺牲正确率或为了提高正确率而牺牲反应速度,因此,在反应时实验中一定要同时记录被试反应的正确率,以判断是否存在速度正确率权衡问题。P290指在反应时实验中,被试能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个权衡反应速度与反应正确率的标准来指导其反应。P362
16.启动技术:指用于考察前一种任务操作对后一种任务操作影响效果的实验技术。分为正启动效应和负启动效应。P383
17.现场研究:指在实验室以外的自然背景中进行的研究。如自然观察法、参与观察法、现场实验法等。P550
18.跨文化研究:为比较不同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心理与行为差异而进行的研究。这种研究通过搜集人们成长的不同文化背景资料,了解文化和习俗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P551
19.系统误差:由与测验目的无关的因子所引起的恒定的、系统的、有规律的变化,存在于每次测量中。P140心理测量
20.随机误差:是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心理测量所造成的误差,是由与实验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使得几次测量结果不一致,且这种不一致是无系统的、随机的。P141
第三篇:研究方法概念
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概念:
学术是指系统的、专门的学问。学术研究则是借助已有的理论、知识、经验对科学问题的假设、分析、探讨和推出结论,其结果应该是力求符合事物客观规律的,是对未知科学问题的某种程度的揭示。学术(Academia)一词来(akademeia)是古蠁雅典外的一间健身房,由 柏拉图 改为学习中心。后来,Academia在 希腊 被延伸来形容“知识的累积”.后来,在1 世纪,英国及法国的宗教学者常用学术一词来表示高等教育机构。英语称呼 academy而法语称呼为academe及academie。在英国,根据不同的 学术级别 分为 跟随者、讲师、读者及 教授。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学人都是被称呼为学者。学术行政人员却不包括在内。我国古代也有对“学术”的阐述的。《说文》谓“学”与“教”通。“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广雅释诂》则谓:“学,效也。”“效”即是仿效,即是传承。“术”,《说文》谓“邑中道也”,指道路,引申之,则门径、方法等义皆在焉。我国人将“学”与“术”合为一词,由此可理解为,学术是从累代所积之经验、知识中,求出通向未来的途径。
研究方法概念:
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这是运用智慧进行科学思维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思辨法、行为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是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处于一个在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所以对于研究方法的分类目前很难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
研究方法分类:
根据研究活动的特征或认识层次,可以分为经验方法和理论研究;根据研究对象的规模和性质,可以分为战略研究方法和战术研究方法;以研究方法的规则性为依据,可以分为常规方法和非常规方法;按方法的普遍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根据研究手段的不同,可以分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
具体研究方法种类:
调查法数量研究法
观察法模拟法(模型方法)实验法探索性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信息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定量分析法描述性研究法
定性分析法数学方法
跨学科研究法思维方法
个案研究法系统科学方法
功能分析法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
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第四篇:《心理学研究方法》练习题(模版)
《心理学研究方法》练习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 内容介绍>> 内容介绍 自测题
一、填空 1.按结构分,调查访问法类型有()、()、()三种。2.访谈时听的态度,从认知层面上看,分为()、()、()三种。3.以结构形式为标准,问卷法可划分为()、()两种类型。4.在编制尺度式问卷时,尺度范围在()之间最好。5.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无结构型访问法又被称作()、)、)。((6.一般说来,重视量化处理,可选择();重视质的研究,可以选择(); 对于自己了解较多的问题,可以选择();而对于自己了解较少的问题,可以 选择()。7.通常内容不是太多,或者访谈对象比较忙,没有更多的时间接受多次访问,可以采用();内容话题很多,或者要深入探究某个问题,由于一次时间有限,所以就需要采用()。8.半结构型访问法是把()交给访问者,但无一定的(),这种方法访问时 比较方便,被试易于合作。
二、选择 1.在进行调查访问时,下面那几种叙述是正确的:()。A 在访问时,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 在访问时,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 在访问时,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 D 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E 提问时,应尽量回避那些敏感性问题 2.编制态度问卷,下面哪些叙述是不正确的:()。A 题目不可以使用双重否定句 B 应尽量回避社会赞许性高的问题 C 量表尺度越大,测量越精确 D 问卷题目越多越好 E 题目叙述不宜过长 3.现在,欲编制一道测中学生自信心问题,下面哪一种表述最好?()A 我总自信我能做好每一件事 B 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 C 老师或家长让我自己决定的事情,我很少犹豫不决 D 我从不怀疑自己的判断不正确 4.一般情况下,问卷的长度应控制到()的回答时间? A 0-30 分钟 B 30-40 分钟 C 40-50 分钟 D 50-60 分钟 5.对于使用问卷法的好处,下面哪些表述是不正确的。()A 样本大,效度增加 B 不受访员的影响,又可以避免找不到人 C 不会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D 问卷回收率最高 F 邮寄问卷经费高
6.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A.对调查对象的群体资料必须有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确定群体的基本单位; B.遗失被试的资料可能会造成取样的偏差。C.访问者及介绍人的被信任程度,可能使被试的反应失真,使调查资料产生较 大误差。D.访谈调查常常是个人之间进行的,样本的代表性不会影响访谈调查的资料价 值。7.下列说法中不属于访问前准备工作内容的是()。A.一
切可用的记录工具,如:录音机、照相机、纸笔等 B.知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 C.交通工具 D.被访问者的合作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谈的越投机越好。B.访谈时,要详细的说明访问的目的。C.访谈时,要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纪录。D.进行访谈时,要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9.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A.访谈法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直接接触和相互作用。B.访谈法不需要做准备工作。C.访谈法对于不适于书面语言的对象更容易接受和恰当。D.访谈法具有较好的灵活性。10.下列哪一说法中正确的是()。A.问卷中的事实问题仅用于调查受测者作过那些事情。B.问卷施测的时间掌握在 15 分钟以内最好。C.选择实施的对象只要样本容量够大就有代表性。D.只有知道了研究问题的行为样本,才能编制出全面而又有代表性的题目。
三、名词解释(任选六题做)1.访问法 2.结构型访问法 3.非结构型访问法 4.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法 5.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法 6.问卷和问卷法 7.结构型问卷 8.无结构型问卷 9.选择式和排列式 10.尺度式和抽象式 11.事实问题 12.态度问题 13.行为样 本 14.研究特质
四、简答(选四题做)1.编写问卷内容时应注意哪些技巧问题? 2.请简述问卷法的优点与缺点 3.无结构式问卷与结构式问卷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4.教师在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可以在哪些情况下运用访谈调查? 5.简答问卷编制的主要步骤 6.简答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各自适用的情况 7.简述访问法的一般步骤
五、综合分析题(全做)1.现在欲研究中学生的学生动机,请设计一个结构化的访问提纲。2.请根据有关资料,自编一学生动机调查问卷,并进行小规模的试测,最后对
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给出完整的结果报告。
一、1.结构型访问法、半结构访问法、无结构型访问法 2.主观判断、客观接收、意义建构 3.结构型、无结构型 4.7±2 5.封闭型、半封闭型、开放型 6.封闭型访谈、重视质的研究、开放型访谈、封闭型访谈、而对于自己了解 较少的问题,可以选择、开放型访谈 7.一次性访谈、多次性访谈 8.有关问题、问题顺序
二、1.D、E,2.D,3.C,4.B,5.D、F 6.D,7.C,8.A,9.B,10.D
三、1.访问法是教育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搜集资料、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该方法是 一个访问者与一个被访问者通过面对面的接触,透过有目的谈话,以寻求研究资 料的方法。2.结构型访问法又称标准型,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把问题标准化,即事先拟好题 目,问题次序和谈话用语,按一定的方式询问。又分为两种形式
式,一种是访问者 按事先拟好的访问大纲,对所有被访者进行相同的询问,然后将被访者的回答,填到事先制好的表格中去。另一种是将问题与可能的答案印在问卷上,由被访问 者自由选择答案。3.非结构型访问法又称非标准型访问法。这种方法是指事先不预定表格,也不 按固定的问题顺序去问,访问者可以就某些问题与被访问者进行自由的交谈,以 了解某些想研究的心理问题。4.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前者是双方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交谈的方式;后者是双 方不直接见面,而是通过电话、电脑等工具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前者能够看到 被访者的表情、生活环境等,能够了解更多的信息,有助于研究者更加准确地解 释访谈内容的意义;后者则可以减少奔波之苦与长途旅行的经济负担,但是往往 了解的信息比较有限。5.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前者是由一个研究者和一个被访者所构成的访谈;后 者是由一至三名研究者和两名以上的被访者所构成的访谈。前者适合于以下情 况:访问某个特定个体的情况;了解带有隐私性、隐蔽性和个人性的情况;作深 入的与“解剖麻雀”式的研究。后者适合于:了解某个群体(比如男生、特殊家 庭的学生、有某种共同爱好的学生等)的情况和想法;进行类型学的分析研究; 了解各种不同的情况和观点。6.研究者将其所要研究的事项,制成问题或表式,既是问卷;而以邮寄的方式 寄给有关的人们,请其照式填答寄回,再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相应分析研究,即运 用问卷作为搜集资料工具的研究方法是问卷法。它重在对个人意见、态度和兴趣 的调查。7.结构型问卷又称封闭式问卷,是对所有被测者应用一致的题目,对回答有一 定结构限制的问卷类型。即在研究者事先规定的各种答案中,填答者选择认为符 合自己当时意见、态度的一个或几个答案。
8.结构较松懈或较少,并非真的完全没有结构,不必将资料量化,但必须向有 关人士问差不多相同的问题,被访问的人数一般较少,自由回答。9.排列式,答卷者对问题的多种答案,依其喜欢、满意程度排序。选择式,将 问题的几种可能答案统统列出,让答卷者选择一个或几个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10.尺度式,问题的答案是用1-5,或1-7或1-其他数字表示,将填答者 的反应显示在一个评价量尺上。即让填卷人选择一个或几个能表述自己实际情况 的数字。11.事实问题指为询问个人基本情况和某些实际行为(不论过去或现在)而编制 的问题形式的、规范化的问卷内容。12.态度问题指为询问有关意见方面的(如意见、信仰、情感、动机之类)和
有 关价值或人格方面的(如道德观念,进取性格之类)情况而编制的问题形式的、规范化的问卷内容。13.所谓行为样本,是指代表研究问题特质各方面内容的具体行为表现取样,即 问题样本。14.所谓研究特质,是指所欲研究问题的内容,也可以理解为研究问题的结构或 架构,这是编制问卷必须了解的问题。
四、1.问卷内容应注意的问题:(1)题目的类型是否正确而合适。类型可以从两方 面说,一是开放式无结构或限制式有结构的题目,应从研究的性质来决定;一是 性质上的类别,如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学校教育方式、教学效果。(2)题目 是否切合研究假设的需要。每一类型中的题目,应该均为验证假设或研究目的所 必需。(3)题目是否含混不清,引起歧义。含混不清容易引起误解,造成问卷 的偏差和失真。通常应设法避免三类问题:(1)太普遍化的问话,使受测者不知 真正目的,如“你常看电视吗?”(2)语意不清的措词,使受测者费解,如“你 认为目前教师的待遇够好吗?”“待遇”和“够好”都是语意不清;(3)包含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念与事实,使受测者不知如何选择,如“宗教的作用是使人 向善,还是麻醉自己?”(4)题目是否涉及社会禁忌与爱好,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些地方不能乱碰的,特别是关于禁忌与爱好方面,或者是正面问一些敏感的 道德问题,政治问题。涉及个人隐私或恩怨的问题,也不能问,因为这类问题往 往会遭到抑制。(5)要避免或减少社会称许性。对于社会称许性的题目,要尽 量避免或减少,编题时尽量少用理性的叙述,而从被测者感觉方面进行描述,可 减少社会称许性。例如,学习动机问卷:“努力学习就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测 学业动机)“学习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测掌握动机),这两题的社会称 许性都较强,如果二选一的话,一般选第二问,因为老师、家长经常是这样教育 每一个学生的。这是一种理性的说教,如果改为:“每次卷子发下来后看到分数 比别人高,心里很美滋滋的”(表现出学业动机),“每次卷子发下来后,虽然 得分比别人高,也总觉得自己考试时没有发挥好”(测掌握动机),这样从感 觉的方面进行叙述,没有理性的思考,而是直接反映感觉,可大大地减少题目的 社会称许性。(6)题目是否产生暗示作用。(7)题目是否超出受测的知识和能 力。许多问题,设计者看来,非常简单,可是受测者可能从来就没有想过或遭遇 过,得替他们设想,在他们的知识、经验、能力的范围内提出问题,不要把问题 理论化。2.问卷法的优点:(1)用问
卷法收集资料,可不受人数限制,因此,抽样范围
较广,在时间,经费方面,也比直接调查访问较为经济。(2)此法只需印刷费、邮费,所费不多,且易行。(3)问卷法可令被调查者有充分考虑的时间,不受 别人干扰,并自由地表示意见,其结果将更为可靠。(4)所拟问题可尽量求其 细密,凡在访问时不能直问,或问而不易得到真确回答的事项,皆可在问卷上得 到较为满意与可靠的答案。问卷法的缺点:(1)问题含糊不清,便不能得到确实的回答。(2)所选样本,若 不能代表某种团体的意见,其结果将不可靠,亦即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而问卷 法由于问卷的回收率较低,使样本的代表性难于保证。(3)问题太多会令填答者 生厌,故而置之不理,若问题太少,却又无法达到研究的目的。(4)问题设计的 不理想时,会散漫零乱,不易整理,且难以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对结果进行科学 解释。(5)当填答者不合作、言不由衷时,所得结果会不可靠。(6)有些事情非 常复杂,不能用问卷的简单问答所能表明。3.无结构型问卷属于开放式,没有固定的回答格式与要求,对填答问卷者来讲,可以自由回答,故又称作开放型。这种类型的问卷,多用在研究者对某些问题尚 不清楚的探索性研究中。因为答卷人回答自由,答案多种多样,所以整理资料比 较费时费力。可使对问题的了解更深入,即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使对问题的探 讨在更深度的情况下进行。如果采用集体访问,可以将所要研究的问题提出来,供集体讨论。填答者可不受任何约束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说明填答者的动机、态 度、意见等,利于作深度研究使用。缺点是资料分散,难以统计,而且需要花费 填答者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构型问卷可根据是否使用文字,划分为图画式与文 字式。图画式比较适合文字能力较差的儿童与文盲被试,在跨文化研究中应用较 方便,可少受文化影响。结构型问卷根据答案的不同形式还可划分为:选择式、排列式和尺度式。适合于使用统计方法和进行量化处理。4.对于广泛的调查对象,对于研究目的属于比较细致、具体的情况和探究深层 原因等情况,适合使用访谈法。5.确定研究目的,提出假设;了解研究问题的特质;确定行为样本;了解施测 对象的特征及选择施测的被试样本;选择并决定问卷的形式;拟定问题的题目并 随时修改;于是;编辑问卷和实施说明。6.个别访谈,适合于访问某个特定个体的情况,了解带有隐私性、隐蔽性和个人 性的情况,作深入的与“解剖麻雀”式的研究。集体访谈,适合于了解某个群体(比如男生、特殊家庭的学
第五篇:心理学概念
概念: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注意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集中。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某一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综合的反映;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观察是高水平的知觉同,是感性认识阶段的最高层次。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失真的,歪曲的知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由组织、保持、再认(或重现)这三个环节构成,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经过思维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各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关系的体验过程。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就是构成一个人的意志的某些比较稳定的方面。了解意志对培养良好的品质,克服不良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内部倾向(黄希庭,1997)。每一个人既有不同于他人的外在行为(工作、学习)的特点,也有不同于他人的能够支配和影响这些行为的内在倾向。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反应特征。所谓心理活动的反应特征是指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的程度,以及心理反应的指向性等特点。性格是人对现实的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人格心理特征。需要是人脑对心理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所引起的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动机是引起、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活动的内部动力,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分类、特征: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状态、人格(动态、自我监控系统、心理特征系统)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其他方法.心理的本质:科学心理观
1、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
2、大脑皮层分额叶、顶叶、枕叶;
3、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
4、心理与遗传求环境。注意的分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感觉的现象:
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联觉;
4、后像。知觉的几个特点:
1、知觉的多种感觉(视觉、听觉、动觉等)协同活动的结果。
2、知觉是在已有经验参与下对各种感觉信息进行的加工。
3、知觉是有注意参与的认知活动。记忆的分类:
1、形象记忆;
2、动作记忆;
3、情绪记忆;
4、逻辑记忆。记忆的品质:
一、敏捷性;
二、持久性;
三、准确性、准备性。思维特性:思维的第一个特点是间接性,第二个特点是概括性。思维的分类:
1、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理论思维:①动作思维;②形象思维;③理论思维。
2、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①习惯性思维;②创造性思维。
3、对外思维和内省思维:①对外思维;②内省思维。
4、母语思维和外语思维:①母语思维;②外语思维。
5、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①直觉思维;②分析思维。想象分类: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幼想:①科学幼想;②理想;③空想。
4、妄想。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动力功能;
2、组织功能;
3、传递信息功能。情感的种类:
1、道德感;
2、理智感;
3、美感。人格的结构:人格可分为三个系统:人格动机系统、心理特征系统、自我调控系统。能力的种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认识能力、无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培养:
注意的规律性:在教学中的应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内容为求新颖丰富;
2、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
3、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妥善处理偶发事件等、安排好教学环境、防止学生分心。有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2、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要严格而适当;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4、组织学生实际操作;
5、利用间接兴趣。两种注意交替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①注意的广度与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②注意广度与知识经验有关;③注意广度与个人活动的任务有关。
二、注意的稳定性:
1、定义: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时间长程。其标志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注意的高度集中。
2、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1、和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2、和活动的内容及活动的方式有关;
3、和主体状态有关。
三、注意的分配:
1、定义: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2、条件:①一种生疏、一种熟练。②形成的工作系统。
四、注意的转移:
1、定义:指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2、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①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有关;②与对引起注意的新事物的意义理解程度有关;③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有关;④与已有的习惯有关。观察的方法和策略:
1、了解观察的重要意义,调动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了解观察能力高低的几条标准;
3、每次观察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4、观察之前要学习有关观察对象的理论知识;
5、学习要学会观察的方法;
6、对观察活动全程进行自我监控。记忆的基本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从曲线图中可以看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步缓慢。复习的策略:首先,要及是复习,经常复习。要运用尝试重视与阅读相结合的方法复习。其中尝试重视的时间比例要长一些。这样既可调动学生记忆的积极性,也有助于自我检查学习效果。其次,边复习边思考、把知识系统化。复习时,学生一定要认真阅读教科书,重点之处反复阅读。要边阅读边思考。复习绝不能机械重复和死亡硬背。复习过程中,要经过思考把知识系统化。要把已经学习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根据共同点,归成一大类,根据知识的不同分成几小类,把知识层次化、系统化、网络化。这样的知识,既容易识记也容易提取。再次,在复习中要整理好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整理笔记有助于把学到的知识精确地识记下来,切实地巩固。整理笔记中偶有所得,可有眉批、作注的方式记录下来。遇到新的发现,就做到了温故知新,这就是创造性学习。记忆的能力培养:
一、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
二、使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
三、教给学习科学的记忆方法;
四、讲究记忆卫生。影响创造性思维:
1、创造动机强度的影响;
2、知觉情况的影响;
3、思维定势的影响。
4、功能固着的影响;
5、解决问题策略的影响;
6、已有知识的影响;
7、人格的影响。思维品质五个标准:
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2、思维的独创性和批判性;
3、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4、思维的目的性和可控性;
5、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学生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1、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创造的积极性;
2、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思维和创造活动;
3、在启发教学中培训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4、运用发现式教学法把科学探索过程引入课堂;
5、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
6、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掌握有关思维创造的知识;
7、提高学生的言语能力;
8、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品质;
9、组织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大胆创造。情绪调节的方式:
1、情境调节;
2、认知调节;
3、行为调节;
4、注意转移;
5、适度宣泄。意志与认识、情感和动机的关系:
1、意志与认识的关系:①认识活动是意志行动的前提(意识行动中的自觉目的性是以客观规律的认识为基础的,人的行动目的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②意志也影响人的认识活动(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必须通过个体的努力,来组织自己的观察活动,维持自己的注意,加强随意记忆和创造性想象,积极开展解决问题的思想活动等,这都离不开意志的努力)。2意志与情感的关系:积极的情感可能鼓舞人的意志,成为意志的动力;消极的情感也可能成为人的意志的阻力,它会削弱人的意志,阻碍人去实现原定目标,使意志行动半途而废。3意志和动机的关系:人的意志行动的发生和维持都与动机有着紧密的关系。总之,认识、情感、动机和意志是密切联系、相互渗透的。任保意志过程都要受到理智、情感和动机的影响,而理智、情感和动机过程也要受到意志的影响。最新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发现,理性的决策不可没有情绪的参与。人格的培养:
1、人格与家庭教育:①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②家庭的气氛。
2、人格与学校教育:①校园文化;②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
3、人格与社会教育;
4、人格与自我教育。学习动机的激发:
1、内部学习动机的激发:①明确学习目的;②尊重学生的合理需要、兴趣和爱好;③以正确的期望激发学生的动机水平;④增强自我效能感。
2、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发。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②有效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与评价;③增强学习任务的趣味性;④合理利用奖励与惩罚;⑤合理利用竞争与合作。需要的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一种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5个由低到高发展的层次,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首先提出能力的二因素结构。美国心理学家塞斯顿提出“群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1959年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论。英国心理学家弗农1960年提出了智力层次结构论。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腾伯格提出智力三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