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安队伍管理务必从实处抓起
公安队伍管理务必从实处抓起
队伍管理是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队伍管理抓得如何,不仅反映队伍建设的质量水平,而且是检验领导干部素质能力的综合过程。当前,队伍管理中暴露出一些问题,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公安队伍的群体形象,公安队伍的公信力在一定范围内受到影响。笔者就新形势下加强队伍管理问题谈谈粗浅看法。
领导干部要强化认识抓队伍队伍管理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职责。对队伍管理不严、管理不到位,是失职失责的表现。就基层公安机关而言,作为具有核心力的局党委班子,务必清醒认识队伍管理的问题,正视队伍管理现状,以高度的责任心强化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把队伍管理工作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彻底走出认识上的误区,紧紧抓住局党委班子建设和中层班子建设这个“龙头”,发挥“车头”作用。作为基层所队实战单位的领导班子,应当树立“为官一任、守土一方”的领导岗位责任,形成巨大的活力抓队伍管理,彻底走出管理的怪圈,敢于冲破“人情网”,从严格管理、人性化管理、规范化管理中树立威信。
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队伍作为具有强大牵引力、带动力、影响力的局党委和中层单位领导班子,具有“车头”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领导干部要以言、以行、以为、以德为普通民警树立好榜样,要求普通民警和职工不做的、不违的,领导干部自己首先要不做、不违。作为领导者,不仅是普通民警的领导,更是他们的榜样,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下属。作为领导干部,无论官位多高,资格有多老,都要慎用手中的权力,譬如:公车使用、经费使用、物资分配、用人等等方面的问题,要接受普通民警和职工的监督,切忌搞特殊化、搞“我说了算”。
领导干部要科学谋划管队伍在基层公安机关队伍建设中,队伍管理方式方法随时代、形势、目标要求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一成不变的。要科学谋划队伍管理的新思路,领导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民警、深入社会开展经常性的深度的调查研究,在总结新经验的同时,注意掌握队伍中带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对突出问题要敢于揭露、敢于治理,通过举办专题讨论,寻找治理的良策。个别领导干部总是借口会议多、事务多,走不出办公室,不愿不善于挤时间深入下去搞调查研究。有时即使到了基层去,有的仅仅是“蜻蜓点水”、“跑马观花”。这既是工作作风问题,也是思想认识问题。要科学谋划队伍管理,应当领会上情、吃透下情,抓住问题的症结,结合实际,倾听群众的正确呼声,开启智慧的“阀门”,从制度建设、制度落实上下真功夫去谋划科学管理的新途径。
领导干部要求真务实促队伍求真务实是我们的工作原则。规范队伍管理的目的在于极大地推动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个别领导者对队伍管理失之过宽、失之过软、失之过虚,对队伍管理没有从实处去抓。譬如,教育整顿一阵风,管理制度一本书,检查资料一大摞,累了内勤人员,累了基层,到头来仍未达到预期效果。这些年,一项活动还未完又来一项新
活动,从上级公安机关的出发点来看绝对是正确的,但在具体实施中打了折扣,素质问题、能力问题、管理问题仍未得到极大的提高和升华,归根结蒂还是软比真多,实比虚少,抓实际的太少了。领导者也要摒弃走过场的心理,实实在在地扑下身子去抓队伍管理;如果队伍管理中出了大问题,可就一丑遮百俊了。(作者为四川省华蓥市公安局民警)
第二篇:从细节抓起
从细节抓起,防微杜渐
浅谈对“学优生”犯错的教育 在每一所学校里,总会有那么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他们被学校领导称赞,被任课老师宠爱。以至于当这些学生犯了错,我们老师总因为他们身上的优点而会特别宽容的对待他。这其实是一种教育的盲点,久而久之就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一种“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感觉,他们会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一旦在人生道路上受到一些挫折,这部分孩子中的一些便会因此受不了打击。
所以,对“学优生”犯错,我们老师更要从细节抓起,防患于未然,让我们这些学生在能够拥有聪明的头脑的同时,也能拥有强大健康的内心,从而能够在慢慢的人生道路上应对各种挫折,提升其能力。
一、辩证看待“学优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的成长,总是在正确与错误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在校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还需要在老师的教育下不断改正自身缺点,提升整体素质。
“学优生”身上同样也存在不少缺点,但我们老师往往由于其身上的闪光点而忽视其缺点,对于他们犯错常常是过于宽容,认为“无伤大雅”。殊不知,这样的“爱”其实是对这些学生的伤害。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以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孩子。“学优生”成绩优秀,学习自觉,作业认真,不需要老师多费心,这是他们的优点;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些孩子身上也是有缺点的,如自私、冷漠等。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成绩优秀而“以偏概全”,要真正认识到孩子是有缺点的。这些缺点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就事论事,态度明确。
对于“学优生”,我们老师应该做到有优点该表扬就表扬,使其能持续下去,以更高的目标要求自己;对于存在其身上的缺点、错误,要看清、看细,该批评时就要批评,这样才能把错误扼杀在萌芽状态,使这些孩子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二、正视错误,勿以错小而容之
犯了错,我们需要承认它,并正视它。当我们的“学优生”犯了错,当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犯错或者“知而不改”时,作为老师首先必须得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能因为错误小而忽视或者听之任之。很多时候由于对这些学生的偏爱,导致我们老师在无意中会放松对其的一些要求,认为一点点小错误没关系的,他们一定会改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学优生”的小错误会越积越多,如滚雪球一般。当它变成“大雪球”时,那么一切都晚了!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小的蚂蚁都能毁掉大堤。可想而知,小错误积多了,会对我们这些本来可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的学生带来多大的影响,甚至足以“毁其一生”。
所以,作为老师,对于“学优生”身上的小错误,我们应本着负责的态度,“毫不留情”地指出来,而不是无原则的宽容。当然在“指出”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方法,要顾及到我们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往往成绩越好的学生,他的自尊心会越强,老师当面的指责会让孩子下不了台,这样也许会导致孩子的自卑。我们可以寻找一种恰当的方法,让这些孩子明白自身存在的错误,让他们能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我们老师要明白无原则的宽容那是纵容。学生有错,教师没有指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孩子的伤害。因为我们的学生由于经验的不足和心理年龄小,他们还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念。而老师在这些学生犯错的时候,没有及时指出,会给学生带来误导,使他们一步步偏离正确的“航向”。我们听过、看过太多的高科技的人才犯罪的事件,在唏嘘的同时,也要思考为什么这些人会走上不归路呢?那是因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出现了问题。
所以,对于我们的小学生,我们一定要正视其错误,使他们能在老师的教育下拥有正确的观念,实现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三、因材施教
对于犯了错的“学优生”我们除了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错误之外,更要引导孩子及时改正错误。对于这些学生的引导也不能千篇一律,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具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所以老师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学优生”中有些“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所以他们对于一些细节问题考虑不周。往往也是因为自身性格因素,导致他们即使犯错了也不自知。如一些孩子会下课时大声吵闹,故意捉弄别的同学,对自己的字迹水平要求不高。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可以直接指出他的这些错误行为,让孩子首先明白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当孩子对此行为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我们可以要求孩子慢慢改正。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是“学优生”,他也不可能因为老师的一两句话而马
上改正缺点了。老师要注意时刻关注这些孩子的行为,时刻提醒孩子,当他这些错误行为减少的时候,要及时激励孩子,使孩子能够保持一颗坚定的心。
有些“学优生”自尊心特别强,性格偏激,他受不得一丝批评。一旦犯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就会跟老师唱反调。对于这样的学生,直接批评就不可取,会引起孩子的反感,使教育难以进行下去。我们可以采用“柔和”的方式,作为孩子的“朋友”先来听听孩子的想法。因为这些孩子肯定因为自身的一些想法而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不了解孩子的想法,怎么来引导孩子?所以,此时老师要“蹲下来”,采用和孩子聊天的方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让孩子慢慢“悟”出自己的错误。
有些“学优生”在老师面前很乖巧,在家长面前大呼小叫,没有礼貌。此时,老师可以通过开展有关“感恩”的班会、队会,加深孩子对“感恩”主题的印象;可以通过回家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的实践活动,感受父母的辛劳;可以通过“给父母写一封感谢信”的活动,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通过各种类型的活动,学生自然也就能感受到“父母之恩大于天”,这样也有助于这些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学优生”中还有一些特别内向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老师往往除了感觉他们成绩好之外,没有其他印象,因此会忽视对他们的教育。其实这些孩子有丰富的内心,他在成长的道路上缺少关注,会造成性格上的扭曲。如有些孩子过于自私,有些孩子爱占小便宜„„如果老师们没有及时引导,会对这些孩子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对这些孩子,老师要以更大的耐心来关注,要让他们明白老师对他们的爱。内向的孩子他往往不善于口头表达,所以一旦犯错,若老师咄咄相逼,孩子内心肯定接受不了。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更委婉的方式,如写信,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孩子写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倾诉。老师要学会从孩子的“倾诉”中获取信息,于“无声”中帮助他解决问题,让他明白“错误是成长中必经的美丽”。
学生各种各样,当他们犯错时,当我们觉察到“学优生”身上存在错误时,我们必须冷静下来,细细分析,采用正确的方式来处理,让每个“学优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
四、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实质就是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学优生”由于一直在“温室”中成长,养成了娇气、懒惰等坏习惯,他们没有机会接受生活的锻炼,心理的承受能力较弱,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一蹶不振,这样对于他们的良好品格的养成造成很大困难。所以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增强学生的挫折耐力,使他们能在挫折中接受教训,总结经验,完善自我。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中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如观看一部励志电影,读一本关于“战胜挫折”的书,让我们的学生明白前进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经历困难、挫折。让学生对此有个了解,做到“心里有数”,这样才不至于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惊慌失措。
教师可以开展各种活动,如“拔河”比赛、“大扫除”、各种知识竞赛等,让他们通过活动感受到自身的不足,感受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遵循“晓知以理、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难度适当”的原则,采用指导、教育、咨询、疏导等方法,教会学生自我调节,使这些学生能够从逆境中摆脱出来,从而健康成长。
面对挫折,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形成对挫折的正确认识,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挫折,不断积累挫折经验,正确归因挫折,学会用转移、宣泄、补偿、升华等心理防卫机制来消除受挫折后的不良情绪,让我们的“学优生”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的真正含义。
“细节决定成败”!对“学优生”的教育要关注细节,对他们身上具有的缺点、错误,教师要及时指出,采取各种教育方式,让我们的学生能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能认证正视自己的缺点,及时改正,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第三篇:煤矿安全 必须从班组管理抓起
煤矿安全 必须从班组管理抓起
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年”的部署和要求,全总和国家煤监局下发了《关于加强煤矿班组安全生产建设的指导意见》,今天又联合召开这次座谈会,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安全发展的理念,推动班组安全建设工作进一步开展,增强班组的劳动组织能力、岗位创新能力、抵制“三违”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切实加强煤矿企业基础管理,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为企业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环境。
一、提高认识——
切实重视和加强班组安全建设
班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是提高企业效益、激发职工活力的细胞,同时也是发生事故最多的薄弱环节,既是企业财富和效益的创造者,也是不安全隐患的制造者。一个人的不安全行为,一个岗位的缺失,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可能产生安全上的隐患,如不进行有效治理就可能发生事故。这方面,我们既有很多鲜活的成功经验,更有大量血的教训。
从近几年发生的特别重大事故的统计来看,80%以上的事故都发生在班组,90%都是由于“三违”造成的。今年发生在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矿“2·22”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就是一起典型的发生在通风班组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作业规程而造成的特别重大事故(通风二队队长请示科领导后,违反作业规程规定将风机安放在无风或微风的联络巷中,电器检修人员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导致电器开关失爆)。
由此可见,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对于保障职工生命安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安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个生产企业要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高度,认识和把握班组安全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真正重视班组安全建设,为企业安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制度建设——
全面规范班组安全行为
从实践来看,各地煤炭部门、各大企业较为重视基层基础建设,目前煤矿企业班组安全建设有了很好的基础,但整体水平不高,主要问题是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岗位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管理粗放,核心
问题是制度建设滞后,特别是制度规定及相关激励和约束机制没有落到实处,功能作用发挥不够。要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建立和完善班组安全建设。
首先要从制度建设入手,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激励人。抓制度建设,一是作业规程的编制要全面、科学、准确,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让职工能够熟练掌握;二是每个岗位要建立岗位责任制,每个工种要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工艺流程,让每个职工职责明确,任务清晰;三是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让每个职工自觉遵守,从安全管理上堵塞漏洞;四是要建立安全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管理有序。其次,要在贯彻落实上下功夫。与健全制度、机制相比,这一点更加重要,也是我们班组安全建设的薄弱点和工作着力点。制度制定好了之后,是否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关键是看制度有没有执行力,激励机制是否能够激发班组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约束机制是否能够约束住职工的不安全行为,做到自觉保安,这是衡量一项制度是否有效的重要方面。各个生产企业制度建设要从各自实际出发,注重实效,做到奖惩分明,执行有力,真正使制度落到实处,把班组建设成为执行制度的模范,安全生产的堡垒。
三、以能力建设为重点——
全面提高班组成员安全技能
调查发现,当前煤矿企业一线职工主体是农民工,农民工受自身素质条件的制约,安全技能普遍较低,与煤矿企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及所承担繁重任务不相适应,因此,《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强班组安全生产的五种能力建设。
这里我重点强调两点,一是抓好班组长的选拔培养和使用。班组长是班组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是安全生产一系列规章制度执行和落实的关键环节,生产任务的完成,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现场安全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都与班组长决策组织息息相关。我们组织各类安全检查,领导跟班,不可能查遍所有班组,不可能跟满一个整班,而隐患及其治理是一个随着生产的进行不断产生和消亡的动态过程,治本之策还是要靠班组本身组织性,纪律性,用他们的自觉行动消除和治理隐患。由于班组长在班组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所以班组长的能力建设,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组的安全环境,甚至全矿井的安全形势,在煤矿企业人员流动较大,职工素质普遍较低的背景下,应当把班组长的选拔、培养、使用作为煤矿企业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这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发展的需要。要把班组长纳入企业重要人才培养计划,从机制上、政策上、管理上营造出优秀班组长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培训,全面提高班组自我保安能力。现在在煤矿井下一线工作的职工,大多数来自农村,很少经过正规培训,存在安全意识差、安全技能低,“三违”现象屡禁不止等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安全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加强培训,通过培训,培养一支安全意识强、操作技能好、管理水平高的职工队伍。煤矿企业要树立安全生产、培训先行的理念,建立培训制度,制定长远培训规划和培训计划,编制培训教材,精密组织,严格实施。要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岗位开展培训,比如,对新工人的岗前培训,对“三违”人员的帮助教育培训,对特殊工种的岗位技能培训,对班组长的理论技能培训以及班组全员的爱岗敬业、团结奉献培训等。培训工作要务求实效,坚持培训与实践结合、教育与培养结合、现场讲解与实际操作结合,使培训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切实提高班组全员的综合素质,努力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
四、充分发挥工会
在班组安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维护职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是工会组织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保障职工的经济利益,实现企业与职工共赢,是工会组织的工作目标。各级工会组织尤其是企业工会,要把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保护职工安全健康作为工会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利用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手段调动职工安全生产积极性、创造性;教育职工爱岗敬业,遵章守纪;帮助职工立足本职,岗位成才。要把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提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活动与班组安全建设有机结合;把建职工小家与班组安全建设有机结合;把工会同企业签订劳动保护专项集体合同与班组安全建设有机结合。利用“安康杯”竞赛活动,充分发挥特聘煤矿群众安全监督员在班组安全生产中的骨干作用,积极参与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总结煤矿安全生产、职工权益保护等工作经验,分析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了解和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督促企业改善职工的劳动条件、作业环境,确保职工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平等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职工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主人翁意识,为企业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篇:廉政建设 从思想抓起
廉政建设 从思想抓起
廉政即“廉洁的政治”,指政府及其官员在履行公务、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廉洁而公正、廉洁而正直,不贪污、不受贿、不枉法,具有清廉无私的品德和节操。“廉政”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和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
构建和谐社会,建廉政文化,树廉洁新风不只是政府和官员的事,更是我们每个行业、每个部门、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一个贪官的名字,一个腐败的案件,都将成为中国社会奋进交响乐中不和谐的音符,然而他们噪音影响不了和谐正义的交响曲;贪污腐败的歪风邪气,正在被廉政廉洁的新风正气逼得无处可藏!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咬定青山不放松,真正做到坚定不移、矢志不渝(据7月2日《人民日报》)。
我们认为,制度、舆论和监督是一种外在的约束;而道德、人性和本心才是内在的规范。心者,人之根本;反腐倡廉,要从根开始,要有一颗澄明之心、爱民之心、公仆之心、奉献之心,明察秋毫、细辨美丑、反躬自省、慎独俭让、防微杜渐、惩恶扬善,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合格党员的基本宗旨。
大地痉挛了,大山撼动了,房屋倒塌了,家园摧毁了……但震不垮的是灾区各级党组织带领群众抗击灾难的坚强意志,压不弯的是灾区广大党员、干部的脊梁。这是摘自青海玉树党员干部抗震救灾特稿压不弯的脊梁,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杜仕海说了这样一句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受灾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多么朴实的话。“5.12”汶川大地震,让亿万中国人上下一心,众志成城。青海玉树地震更加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血脉相连,党和人民始终在一起。这充分肯定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实效性顺应民心民意。
我们的社会需要廉政,老百姓需要廉政。一个廉政清明的环境是众想所归,可是,多年来党风廉政建设一直问题多多,令人困惑,贪污腐败现象层出不穷,每年倒下的干部数不胜数。据中新网报道,2009年1—11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办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腐败案件,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就达3743人。
虽然现在贪腐横行,但也还有不少清正廉明者,奏出了时代的强音。已去世的原湖南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副主任郑培民,堪称一个活在人民心中的共产党人,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闪烁着清正廉明的光彩。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一心为民廉政从政的官员诸如包公、于廉、海瑞等清官廉吏是民族文化中清廉的基石。当今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等人民公仆就是传递清廉的薪火,是他们阐释了“廉”的内涵,是他们拓展了“廉”的外延。“廉”,清廉、廉洁、廉明、廉正、廉直,它不仅是气节清高、品行峻洁的高尚操守,更是一种先进的文化、一种高尚的境界、一种做人的原则、一种人生的追求、一种自觉的行为。所以说廉洁是党员干部从政的基本要求。
关于廉政建设,一定要从思想上抓起,一定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在漫漫90年艰苦而光辉的奋斗历程中,多少革命先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冲锋陷阵、出生入死,抛头颅洒热血;多少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舍小家为国家……所有这些,都与他们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密切相关。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当年,红军官兵之所以能够用血肉之躯谱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等之所以能够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如果说,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战争年代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经受枪林弹雨洗礼的精神动力,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它无疑是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经受住金钱美色考验的思想基础。
毋庸讳言,几十年来,也有少数党员干部,因为信念动摇,有的背信弃义、背叛变节,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因为私欲膨胀、胡作非为,给党的光辉形象抹了黑,受到党纪国法应有的惩罚。
90年来党的光辉历史表明,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仅是党员干部的力量之源、成事之基,而且是各级领导的立身之本、防“病”之要。今天,一般党员也好,领导干部也罢,不论资历深浅、职位高低,无论能力强弱、贡献大小,在坚定理想信念这个重大问题上,一刻不得放松、丝毫不可含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考验,每一个党员干部要加强读书学习,注重党性修养,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更要牢记党的宗旨和入党誓词,让理想信念在心灵深处牢牢扎根。唯有这样,才能做到拒腐防变,自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我们要以这些清正廉明者为楷模,搞好党风廉政建设。要让廉政的春风吹到每个角落,深入到每个人的心田。要造就一个公正廉明的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要建立廉洁高效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要制定并严格实施确保政治清明的政策和措施以取信于民,要树立廉洁奉公的官德和不贪不淫的私德以为民之表率。
当廉政成为每个人的行动时,当廉政成为现实时,我们的社会环境将大为改观,这将是党之所幸、国之所幸、人民之所幸。
第五篇:德育从心抓起
德育从心抓起
摘要:品德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突出的重要地位,在学校教育中,德育始终是全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本论文就是通过论述在进行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细心洞察学生的心理,抓住“只有学生感到你了解他时,他才会接受你的教育”的心理特征,分析学生行为,总结平时教学经验,提出德育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德育的意义
学生的特点
教师的行动
一 德育的意义
德育——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也,是塑造人格的首要条件也,是拨正学生的航向,鼓满学生前进的风帆也!在学校教育中,德育始终是全体教师的主要任务。
二 学生的特点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讲,青年期正处于儿童期与成人期之间,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是心理性的断乳期,同生理性断乳一样,正处于新旧交替的转折点,青年学生具有如下特点:
1、自我发现
随着对自我的发现,在青年中可能会出现不仅反抗父母,而且反抗教师和社会的现象。如某校学生一个同学就当着班主任的面斥责其父亲,认为父亲平时在家的行为表现没有资格教育引导他。又一个同学因为上课违反纪律,教师为维护课堂纪律教育他时,他当众反抗教师不予理睬。有的同学因家里面还有兄弟姊妹,父母在外地打工,自己还要在各方面照顾自己的兄弟姊妹,加之经济紧张,因此,对社会形成一种偏见,比较敏感。
2、性的成熟和对性的兴趣增加
由于脑垂体和生殖腺的活动,不仅出现了第二性征,而且男女生的气质也明朗化了,这是第三性征的表现,与此同时,对异性的兴趣也明显发展。如男女双方彼此有好感或一方对另一方有好感时,就会出现早恋现象,在进入高中阶段,这种现象几乎存在于每个班。
3、情感生活的动摇和不安
青年的情感日益丰富,易于激动,情感生活被称为“疾风和怒涛的时代”他们的情感表现出强烈﹑动摇和不协调的特色。常常明显地表现出冲动和不稳定状态。如:当同学之间发生点口角时,有些学生就拉帮结派打群架;当早恋双方出现矛盾时,很可能出现许多疯狂的行动,喝酒﹑吸烟﹑闹事等。
4、缺乏社会性却力求获得社会地位
高中生尚缺乏与社会条件相协调的观察力﹑感受力﹑思考力和行动力等,他们处于要获得新的社会地位并使其巩固的发展期,过渡期。如原某校高二的一名学生因暑假一家鸭肠火锅店打一段时间工,在那里表现踏实,诚恳,不多言不多语,受到赏识,让他管理几个人,该同学就觉得自己在社会上算是有头有脸的人了,开学后,坚决退学。没过多久,经他的朋友介绍到另外一个火锅城,打算在那儿多挣点钱,那儿的老板只让他们工作半天,另半天就带他们到高级场所去休闲,给他们讲所谓的人生价值观,该同学对那老板很是崇拜,把这份喜悦每天都打电话告诉家人,家人从该同学的谈吐中,了解到他正在被传销组织洗脑,立刻想办法把他骗回来,回来清醒一段时间后,该同学也觉得父母是正确的,自己确实缺乏与社会相协调的观察力、感受力、思考力。三 教师的行动
教师的爱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人都是富有情感的,人之任何思想、行为都同人的情感、情绪密切相关,只有通过情感的作用,方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教师热爱学生往往成为学生行动的动机,他们为了争得这个爱而努力上进,将教师提出的要求和学校的各项规定化为他们的行动。如:某校高中一名学生因家里有事请假一周,但未按学校学生请假必须家长与老师联系后方有效的规定办理请假手续,老师不知其请假原因真实与否,是否得到家长同意,又联系不上其家长,因此该班班主任为了了解情况,不辞路途遥远来到该生家的所在地思文镇进行家访,此次行动让该生体会到了老师对她的关心和爱护,深深地打动了她的心。平常随心所欲、无视学校规章制度的她,经过那次老师家访后变得能够理解老师和学校对她的好,不仅能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尊重老师,而且学习也比以前努力认真。又如:记得我刚进入初一时,头总是埋得低低的,不因为别的,就因为我自卑,自卑自己的成绩是全班的倒数一,二名,自卑自己在小学阶段学习上受到老师与同学的歧视,自卑因成绩差,家长忙,家长从未到校给我开过家长会。或许,教我的刁老师发现了我的问题,每天想方设法的表扬我,我的头也越抬越高,迎来了自信,迎来了笑容,每天,我总是聚精会神的听课,每天,我不再抄别人的作业,哪怕不懂,我也会是着做,练到深更半夜,实在不懂就不做了,第二天直接请教相关老师,然后自己再做补上作业。因为老师每天阳光雨露般的表扬,我成为班上宠儿,干什么事都挺自信,挺积极的,到期末,我考到班上的前八名,父母笑了,为我感到骄傲,为了更好的发展,把我转到彭州市第一中学读书。我现在都还在想,如果没有刁老师的细心呵护,我就没有今天,刁老师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我真的很感激很感激她。
可见,热爱学生不仅会让学生受到鼓舞,感到温暖,而且会对前途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相反教师如果厌恶、责难学生,会使他们感到这是对他们的排斥、否定,因而容易产生自暴自弃,不思上进病态心理,甚至产生一种抵触情绪,而拒绝接受教育。因此,只有将这种爱渗透到具体的、细微的教育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当然,班主任对学生的爱绝不意味着迁就学生,迁就会使学生失去严格的要求,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对于学生出现的现象,教师因怀着治病救人的态度,该医时就得医:
迟到——一般情况是学生时间观念差,睡懒觉或在路上贪看热闹等,对此,作为教师,每天早读开始查点人数,发现后立即查问原因,令其改正。如高中的一名同学,以前总迟到,班主任发现后通知家长到校,一起对该同学进行思想教育,并严格提出要求,自那以后该同学就严格执行,比如平时临时有事可能会迟到,也要提前打电话告诉班主任原因。对有些不改的同学也可采用委托与其居住较近的干部、同学每天与他结伴上学,经过一段时间后,也自会改正。
早退——每日及时查点,查出后立即询问其原因,这样也能很快解决问题。
旷课——发现学生旷课,立即报告学校,通知家长。如一名住校的同学星期天晚自习未到校,班主任就立即打电话告之家长,但第二天该同学仍未到校,班主任再次打电话给家长到校交谈,并要求其子女对自己行为作出检查并提出保证。
逃避劳动——有些学生怕脏怕累,总是拈轻怕重,躲躲闪闪,甚至悄悄溜之大吉。对于这些学生,首先给他们讲劳动的意义,当他们有这方面意识后,立即强化,让他们补上劳动并扣一定的操勤分,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早恋——作为教师,必须劝止,诚恳地给他们讲清利害,摆明道理,为了避免产生影响,还要提出纪律要求。如果第一次规劝不听,就规劝第二次,如果屡劝不听,就通知家长,分头规劝。在通知家长时也要提醒家长,免得一通粗暴的打骂,引出种种事端,反而把事情告糟。
总之,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有医生那样治病救人的态度,只不过医生医治的是生理上的病,而我们教师医治的是心理上的病,这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祖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繁义、解庭晨、赵玉玲主编《班主任工作艺术》 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2年6月第一版
[2] 张庆远 宋载铭 吴先正 主编《班主任大全》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2002年4月重版)[3] 《用爱来启迪学生的心灵》(《全国优秀班主任经验选》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6年第一版)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