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P117—118
教学目标:
1、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会灵活解决植树问题。
2、掌握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初步感悟“化归”的解题方法。
3、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一一对应,建立植树问题模型
难点:建模,及“化归思想”的渗透
教学准备:课件 小棒;学生自备画图用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建模
1、图片:感知“间隔”
出示学校或广场树木、路灯、建筑等图片。
熟悉吗?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这些景物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说出“间隔”,并板书。
2、站队:认识“一一对应”
树和树之间柱子和柱子之间路灯和路灯之间有间隔,咱们同学站队的时候有没有间隔?谁愿意到前面来站一站?
指3人。几个人?几个间隔?再来一个人,几个人几个间隔?再来一人,几个人几个间隔?
你发现了什么?
人比间隔多1个。为什么呢?
师引导:我们可以这样看:先不管这个同学,从前面看,一个同学一个间隔一个同学一个间隔一个同学一个间隔,怎么样?有规律吗?这种现象在数学上叫做“一一对应”(板书)。前面都是一一对应,最后一个是人,人数比间隔数怎么样?
如果继续往后排,排到墙,没法站人了,几个人几个间隔?人与间隔怎么样?一一对应,相等了,是吗?
这节课我们就应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来研究一些新问题。
二、探索规律,建立模型
1、猜测
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图)
指名读题。先猜一猜,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
谁来说说?
指名说。师板书结果及算式。
2、找规律
猜测毕竟是猜测,究竟哪一个结果正确呢?还需要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咱们能不能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摆一摆,或者画一画?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找一找这其中的规律,好吗?
小组活动,师提示:“请大家用一一对应的眼光看一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了解学生理解及表达情况,个别指导,提示“一一对应”。
3、展示交流,总结规律
哪个小组是用小棒摆的?先上来说一说。生1:„„
师板书相关数据(棵数 间隔数)
还有不同的摆法吗?
哪个小组用了画图的方法?上来跟大家说一说。
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除了画图,摆小棒,还有用其它方法的吗?
通过各小组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棵数比间隔数多1,师板书。
4、优化方法
在刚才找规律的过程中,大家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同学研究了几根小棒,有的同学画了图.比较一下,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捷?为什么?如果画图的话,怎样画更简捷?
以后我们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也可以像今天这样,把大的变成小的,把多的变成少的,从简单的例子入手进行研究,这是一种常用的数学学习方法.你学会了吗?
5、验证规律
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是不是正确呢?一起来验证一下.
示图:用一条线段表示20米长的路,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分了四段,栽了几棵树呢?棵数与间隔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多这一棵?演示一一对应。
6、应用规律
这个规律能不能用到100米的小路上?哪个结果正确呢?谁来解释一下算式的含义?强调100÷5的意义,即求出的是间隔数.
7、拓展与深化
如果是1000米的小路,能栽多少棵树?如果是10000米呢? 都多一棵。这一棵是哪一棵?
如果这一棵不栽,会是什么情况?想象一下。示图。这时候棵数和间隔数怎么样?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如果另一头也不栽呢?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看来这里边还有很多的学问呢.到生活中看一看.
三、拓展应用
1、出示路灯题.
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 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指名读.会解答吗?试试看,也可以跟同学商量商量.
怎么想的?
2、垃圾箱问题.
为净化环境,公园沿一条600米长的小路一侧设置垃圾箱,每隔30米放一个(路的一头不放),一共需要多少个垃圾箱?
指名读.试试看.
3、总结课题
我看刚才大家说的都像植树问题,可这是放垃圾箱不是植树.学
生反驳老师,师总结课题:人们把具有这一类特点的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类似于植树问题?
学生举例,师评价.
4、公园里还有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再帮着解决解决。出示课本118页例2。
读一读。解决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
试着做一做。
四、回顾小结
想一想,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感觉怎么样?有没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大邵村中心学校 王卫卫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探索乐园》中的内容,目的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的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所以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有两头都种、两头都不种、以及一头种一头不种等。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正阵等,它们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总结解答植树问题一般方法的过程。
2、了解间隔数的含义,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能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等方式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在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发现间隔数与棵树的关系,并能运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能运用规律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展台等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问题啊? 生:植树问题。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数学。那今天就跟老师一起留意一下身边的数学吧!瞧,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你像老师一样伸出一只手,并张开手指,你看到有关数学的信息了吗?
师:老师看到一个数学,这是几个手指?(三个)三个手指有几个间隔呢?(2个)
师:那么,4个手指的时候有几个间隔呢?5个手指,6个手指呢?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师:在生活中和间隔有关的例子很多,看,这是什么?(人民大会堂)
师:人民大会堂前有几根柱子?
师:他们有几个间隔?(11个)与间隔有关的事情很多,看来很有研究的必要,你们愿意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二)初步探究
课件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汇报发现的信息。
(生汇报数学信息:没有说明植树的方法?)
师:还有补充吗?
生:没有说清,是两头都种;一头种,一头不种;还是两头都不种。
师:好,那下面我们就分这三种情况来看一下。(板书)师(指图):我们来看一下,每隔5米一棵,把这条小路分成了几段?(4段),也就是说有4个间隔,怎么列算式呢?
生:20÷5=4 4+1=5(棵)
师:20÷5表示什么?相当于“手指问题”中的什么数量?(间隔数)
师:为什么还要加1?(因为两端都要种,所以棵数比间隔数多1)那两个5的意思一样吗?
师:我们看两头都不种,还有一头种,一头不种的情况。师:板演规律:
1:两头都种: 棵数=间隔数+1 2:一头种,一头不种: 棵数=间隔数 3: 两头都不种: 棵数=间隔数-1
(三)、运用知识试一试。
师:同学们既发现了规律,又总结了方法,真了不起。下面我们来试一试,有没有信心?
出示题目:同学们在长是90米的小路同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两端各种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讲一讲。)师:同学们真棒。
(四)、思考问题:在“植树问题”中,一定要是“树”吗?除了“树”,还能换成别的事物吗?
生举例。
(五)、课堂练习,解决问题 1、16名小学生排成一列纵队,每两名小学生之间相距1米,这列队伍长()米。
2、学校在16米长的教室前面均匀的摆了9盆鲜花,两端都摆,每两盆鲜花之间相隔()米。
(生思考,指名回答,师订正。)
3、丽丽家到学校之间有7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都是30米。丽丽家到学校有多远?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讲一讲。)
4、小强家住在5楼,小强从一楼到二楼要上12个台阶,每两层楼之间的台阶数相同。小强回家一共要上多少个台阶?
(生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指名展台展示。)
六、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植 树 问 题
1、两头都种: 棵数=间隔数+1
2、一头种,一头不种:棵数=间隔数
3、两头都不种: 棵数=间隔数-1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涿州市大邵村中心学校 王卫卫
一、学情和教材分析
本班共42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27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这门课有学习兴趣,对于本节知识有学习热情,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基础没有打好,在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及时辅导。
本节是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探索乐园》中的内容,目的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这一单元主要内容就是植树问题,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的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所以教材将植树问题分为几个层次,有两头都种、两头都不种、以及一头种一头不种等。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正阵等,它们中都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就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总结解答植树问题一般方法的过程。
2、了解间隔数的含义,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能解答类似的简单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等方式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在用植树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答其他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不封闭线路上,三种植树情况下间隔现象的简单规律。
难点:运用规律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展台等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问题啊? 生:植树问题。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数学。那今天就跟老师一起留意一下身边的数学吧!瞧,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你像老师一样伸出一只手,并张开手指,你看到有关数学的信息了吗?
师:老师看到一个数学,这是几个手指?(三个)三个手指有几个间隔呢?(2个)
师:那么,4个手指的时候有几个间隔呢?5个手指,6个手指呢?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师:在生活中和间隔有关的例子很多,看,这是什么?(人民大会堂)
师:人民大会堂前有几根柱子?
师:他们有几个间隔?(11个)与间隔有关的事情很多,看来很
有研究的必要,你们愿意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二)初步探究
课件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汇报发现的信息。
(生汇报数学信息:没有说明植树的方法?)
师:还有补充吗?
生:没有说清,是两头都种;一头种,一头不种;还是两头都不种。
师:好,那下面我们就分这三种情况来看一下。(板书)师(指图):我们来看一下,每隔5米一棵,把这条小路分成了几段?(4段),也就是说有4个间隔,怎么列算式呢?
生:20÷5=4 4+1=5(棵)
师:20÷5表示什么?相当于“手指问题”中的什么数量?(间隔数)
师:为什么还要加1?(因为两端都要种,所以棵数比间隔数多1)那两个5的意思一样吗?
师:我们看两头都不种,还有一头种,一头不种的情况。师:板演规律:
1:两头都种: 棵数=间隔数+1
2:一头种,一头不种: 棵数=间隔数 3: 两头都不种: 棵数=间隔数-1
(三)、运用知识闯关。
师:同学们既发现了规律,又总结了方法,真了不起。下面我们来闯关,有没有信心?
出示题目:同学们在长是90米的小路同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两端各种一棵。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讲一讲。)师:同学们真棒,下面我们来闯第二关。
出示题目:丽丽家到学校之间有7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都是30米。丽丽家到学校有多远?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讲一讲。)
(四)、思考问题:在“植树问题”中,一定要是“树”吗?除了“树”,还能换成别的事物吗?
生举例。
(五)、课堂练习,解决问题 1、16名小学生排成一列纵队,每两名小学生之间相距1米,这列队伍长()米。
2、学校在16米长的教室前面均匀的摆了9盆鲜花,两端都摆,每两盆鲜花之间相隔()米。
(生思考,指名回答,师订正。)
3、小强家住在5楼,小强从一楼到二楼要上12个台阶,每两层
楼之间的台阶数相同。小强回家一共要上多少个台阶?
(生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指名展台展示。)
六、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植 树 问 题
1、两头都种: 棵数=间隔数+1
2、一头种,一头不种:棵数=间隔数
3、两头都不种: 棵数=间隔数-1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3
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十八里汰盛德希望小学
黄丽莉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能力目标] 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归纳推理和转化的思想方法。[情感目标] 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植树问题”中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能把从植树问题中总结出的规律准确地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三、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表格等等。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激发兴趣
(课前)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请你们猜一猜
师:同学们真聪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了解它吗?伸出你们的右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空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那么,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数少1)
师:在生活中和间隔有关的例子很多,你能举例说一说吗?(生:树与树间有间隔、电线杆之间有间隔、小草之间有间隔…..)
师:生活中与间隔有关的事例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间隔有关的《植树问题》。
(二)初步探究(课件出示)
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理解题目意思;(3)学生汇报发现的信息。
(生汇报数学信息:长20米、每隔5米、两端都栽。)
师:还有补充吗? 生:小路一边。
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间距)
师:让我们先来猜一猜,你认为需要几棵树苗?
师:到底是几棵呢?需要验证一下,下面请同学们动手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图种一种,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操作、思考、教师 巡视)
师:有答案了吗?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劳动成果,你是怎样想的?你能到前面来说一说吗?
师(指图):我们来看一下,每隔5米一棵,把这条小路分成了几段?(4段),也就是说有4个间隔,怎么列算式呢?
生:20÷5=4
4+1=5(棵)
师:20÷5表示什么?相当于“手指问题”中的什么数量?(间隔数)
师:为什么还要加1?(因为两端都要种,所以棵数比间隔数多1)
师:当间隔长是2米、1米4米、10米时间隔数和棵数又是多少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刚才的方法来研究并完成手中的表格。
(三)、合作探究、寻找规律
1、小组探究,给予充分的时间。
2、汇报结果,并说出规律。老师课件展示
规律:棵数=间隔数+1
总长÷间距=间隔数
(板书)
(四)、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既发现了规律,又总结了方法,真了不起。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出示例1(课件)
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让学生讲一讲。)
师:同学们真棒,什么也难不倒你们,我们再到数学乐园逛一逛。
1、工人叔叔在路的一边安装路灯,一共安装了6座。从第一座到最 后一座一共有()个间隔
2、一排同学之间有7个间隔,第一排有()个同学。
乐园逛完了,让我们来到一个更大的数学天地,来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
1、在全长2000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装),每隔50米安装一座。一共安装了多少座路灯?
2、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有多少米?
(学生黑板上板演,集体反馈订正。)3、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4、(现在要在这条1000米长的公路的一侧安放垃圾桶(首尾要安装),每100米安放一个。一共需要多少个垃圾桶?
5、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
五、总结收获
时间过得真快,到了我们总结收获的时间了,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我们解决了两端种树的情况,其实在生活中还有两端不种、只种一端的情况,同学们可以自己用我们本节课学习的方法来探究一下。
板书设计:
植 树 问 题(两端都栽)
两端要种:棵树=间隔数+1
间隔数=总长 ÷间距
第五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画图理解 加强训练:
植树问题的思维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刚接触植树问题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则更有一定的难度了。所以,我觉得让学生画图来理解深化,更好一些。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好的理解题意,找到其数量间的关系,而且能很好的培养其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初步感知三种情况:两端都栽棵树=间隔数+1,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树=间隔数,两端都不栽棵树=间隔数-1。等学生找到规律后再解决这类问题就简单多了。
数学离不开训练,特别是对小学生,因为他们的忘性较大,很多的知识在课堂上学的很好,但时间一长,就会遗忘。这样,就要求教师注重平时的有意识的强化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加深理。
走近生活 把握细节: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学生初步感知植树问题的几种不同种法的基础上,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以便能更好的理解与植树问题有关的生活题型,如插红旗,安路灯、排队做操等,让学生在具体生活中理解数学现象,并运用规律解决形式各异的生活问题,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把握每一个细节,问题即时解决,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学生的质疑,间隔长和间隔数之间的区别,两端和两边的区别,应该考虑学生的知识构建,学生的知识认知一般是在具体情景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没有体验,建构就会显得很抽象。在这一次的教学设计中,虽然我创设了情境,但学生仅凭一次体验是不可能全部达到继续建构学习主题的水平。可以利用线段图或者实例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有可以凭借的工具,借助数形结合将文字信息与学习基础结合,使得学习得以继续,使得学生思维发展有了凭借,也使得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