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时间:2019-05-14 00:44: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9、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9、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第一篇:19、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十九、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主题:我是集体一份子。适合七年级学生

七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初中,还没融入到刚组建的班级,再加上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自私自利,缺乏对集体的责任感,不懂得相互间要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多为集体做实事。要建立一个具有集体的凝聚力的班级,首先要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

活动目标:

1、让学生感悟到集体的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能办成许多依靠个人能力所办不到的事情。

2、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到集体要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每一位成员的努力,只有同心协力,集体才能发挥它的力量 3.激发学生团结他人,互相帮助合作,建立有凝聚力的集体的意愿。4.让学生思考怎么样做让集体之树长青

活动准备:

1、了解学情包括学生的生活状况和自我中心意识的表现

2.素材收集:多媒体课件:《小蚂蚁搬玉米》

2、游戏《小蚂蚁搬家》:十个篮球、录象:《两块菜地--记绿色劳动基地活动一则》

3、制作道具:常青树,制作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有一只小蚂蚁,它在路上走啊走啊,看到了一个很大的玉米掉在地上了,心里可高兴啦,它使出全身的力气想把它搬回家去,可是就是搬不动,这可怎么办呢?说说你如果是它会怎么做?

1、观看多媒体:小蚂蚁搬玉米。(小蚂蚁最后找来了很多很多的兄弟姐妹,终于把这顿美餐给搬回家去了。)

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初步感悟到集体力量的强大。

2、小蚂蚁把玉米搬回家后心情怎样?你举得它会感悟到什么?

(启发:这是一顿美餐,小蚂蚁现在终于将它搬回家了,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靠它一个人的力量行吗?)

小结:集体力量大,集体的力量很重要,它能办成个人力量所办不到的事。

3、小蚂蚁这个集体是由什么组成的?(一只一只,成千上万的蚂蚁组成。)

如果小蚂蚁在劳动时,有的三心二意,有的往东有的往西,不齐心协力,这样把事情办成功吗? 小结:只有发挥出每个人力量,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发挥出集体的优势。集体的成功有我的一份努力。我离不开集体,集体离不开我。

4、导出题目:我是集体一份子。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领悟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离不开集体。

二、玩中学,玩中悟:

游戏《小蚂蚁搬家》:天要下大雨啦,小蚂蚁们急忙搬家。它们仓库里储存很多很多的粮食,现在它们必须马上把粮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上去。

1、游戏规则:将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游戏中每个人只能用一个手指,共同努力将“粮食”(十个篮球)搬到教室另一边即“高地上去”。活动中球不能掉到地上去,否则即是粮食掉到“水里”,扣分,也不能用身体的其它部分帮助搬运篮球。扣分最少的小组获胜。

2、各组搬运的方法自定。

3、进行活动。

4、评比。

5、各小组商量讨论,总结刚才的行动得失:说说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集体的优势,每个人又该怎么做?怎样保持集体的凝聚力?怎样更好地完成任务?

6、再做一次。

学生通过游戏亲身体验到:只有调动每个人的力量,集中大家的智慧,统一大家的行动,向着一个方向努力,学会合作和配合,才能最好地发挥出集体的优势,把事情做好,做成功。

三、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评一评,说一说:

1、观看录象:《两块菜地--记绿色劳动基地活动一则》:学校绿色劳动实践基地里有两块特别有区别的责任园地:一块是“星星”小队的,另一块是“绿色小苗”小队的。“星星”小队的队员很勤劳,每天都有同学专门去负责检查,一齐做好除草、治虫等工作,有了问题集体商量讨论,齐心协力;而“绿色小苗”小队的队员,有的怕脏怕累,不参加劳动,集体劳动时有说说笑笑的,有偷工减料,不认真劳动的,分配到个人的工作应付应付,不认真完成的。

2、比一比:比比两块地:结果到了后来,一块地里各种作物长得绿油油的,或是长得很精神,或是取得了很大的收成;另一块里则杂草从生,仅有几棵庄稼也长得又瘦又小,没精打采。比较这两块地,哪一块是哪个小队的?

3、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为什么?

4、评一评:(小组讨论)这两个小队的队员对集体的态度怎么样?你觉得哪个小队的行为值得表扬?哪个小队的行为做得不好?不好在哪里?

5、说一说:如果你看到这两个小队的队员,你会对他们说什么?

通过小组讨论,集体分享,在助人也是自助的过程中领悟到只有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集体中尽心尽力去完成自己分内的事,集体从能完成好一件事。

四、联系实际,“指指点点”

1、导入:无论学习生活,我们都离不开集体。你有过和集体共同努力合作,为班集体完成一件事吗?心情怎样?或看到过社会生活中有这样的事例吗?

2、小组讨论交流,说说发生在身边的事:如拔河比赛、爱心捐赠等,社会上的抗洪救险等。

3、再找一找,学习生活中又有哪些事,是由集体做的,却又做得不好的呢?

4、小组交流讨论,说说发生在身边的事:如做大扫除时,拈轻怕重,推卸责任,结果打扫不干净等。

5、评一评,为什么同样是集体的力量,为什么做出的结果不一样呢?

6、说说,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出集体的优势?

(引导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并不是简单的个体成员的总和,而主要是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统一意见和行为,互相帮助,不推卸责任,要有责任心。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锻炼自己的合作与交往能力。促进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培养。明白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团结他人,互相帮助合作,建立有凝聚力的集体的意愿。)

五、启发,反思:我是集体一份子。

1、出示道具常青树:这是一棵常青树,它象征着我们的班集体,我们就是一片小小的叶子,大树离不开叶子,叶子也离不开大树。

2、想一想,你做过哪些有利于集体的事,把它写在绿色的大叶子上面,再贴在常青树上。

3、通过这次活动,你知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以后准备怎样做,把对自己希望做到的要求写在黄色的小叶芽上,贴到大树上。

4、把大树展示在教室一角。

5、过一段时间后,如已做到,则将小叶芽换成绿叶子贴上;如没做好,则将绿叶换成黄叶,表示做得不好,叶片凋零了,认识到错了,想改正了,就添上小叶芽。

6、小结:只有发挥出每片叶子的力量,我们的常青树才会长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而只有经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我们的班集体才会变得越来越团结,越来越好。

注意事项:游戏《小蚂蚁搬家》活动应该指令规则要清楚,否则会失败,场面会失控。

第二篇:淡化“自我中心意识”之我见

淡化“自我中心意识”之我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丰富的文化知识,强健的身体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换言之,除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以外,当今的人才还要具备一个极为重要但又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素质心理健康。也有人称之为“情商”。在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我国中小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已较过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而,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诸多心理问题中,“自我中心意识”是存在于当代青少年身上的一个普遍问题。在群体中,如果这种不健康的意识任其发展、膨胀、蔓延,势必会影响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本文拟就这一问题根据教育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自我中心意识”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问题呢?形象地说,就如同一个人把自己放置在一个球体的球心部位,在他看来周围的一切人和事物的发展变化都围绕“我”来进行,“我”是中心,“我”就是行为的出发点和基准点。勿庸置疑,对于任何人来说,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必不可少,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标准和尺度。但很显然,“自我中心意识”与这两者间是有着性质上的差异的。一般说来,“自我中心意识”带有自私、自利、狭隘、偏激、本位主义等极端个人化的色彩。由于凡事都要从“我”出发,认识事物只局限于“我”的视角,因而,“自我中心意识”是“盲目自尊”、“自负”的代名词,是主观意识畸型发展的一种病态心理。

“自我中心意识”强的中小学生往往有各种不同的表现:

①习惯性地漠视他人(甚至包括父母)的存在,不善于理解他人,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意见。

我们常会看到有些孩子缺乏同情心和理解他人的意识。比如,父母和师长带着病痛为其操劳,而他们却视而不见(因其他情况有逆反心理者不在此之列);也有的孩子在家境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仍伸手向父母讨吃讲穿,令人遗憾的是因受“再苦不能苦了孩子”这一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家长也舍得尽量满足孩子,哪怕是力所不能及。久而久之,孩子便有了养尊处优的心理,无法理解别人,更不懂自己对别人应有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

②自我表现意识极强,对自己的荣誉表现出异常的关心。

有的孩子天资较好,课上表现极为活跃,口里喊着“我、我、我!”甚至站起来跑到老师面前争夺每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本来爱动脑善思考是件大好事,可稍加分析,不难看出孩子潜意识里的“我”。往往在他们的心目中,自己才是最优秀的,也必须是最优秀的,别人不会也不应该超过自己。

③有些学生还会因为自己某一方面不如别人而大为光火,整日郁郁寡欢,一厥不振,甚至还会产生敌视或过分自责的心理。

比如有这样两名女同学,参加进入中学的第一次文艺汇演,因素质不全面而落选,她们竟然痛哭不止,随即以拒绝参加演出对老师进行要胁。笔者立即针对其思想根源,讲清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机会难得,来日方长”、“不以成败论英雄”等道理,两名女生才似懂非懂地改变了想法。这件事反映出许多孩子唯我独尊的思想意识浓厚,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自尊变成了虚荣心。还有一名二年级的男同学,学习成绩非常突出,但无奈家境贫寒,无法满足其买高档山地车的要求。他竟用刀割破了同学的山地车胎。理由是“他们有的,我没有,我心里不平衡。”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可塑性大。如果不注意对他们进行敏锐的观察、及时的正确引导,就会致使他们套上沉重的思想枷锁,难以健康成长,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自我中心意识”形成的土壤与要源何在?

首先,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中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在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里,父辈、祖

辈的关爱与呵护指向十分集中,孩子们生活在一个“爱的焦点”上,从而产生视角的“盲区”,很难从自己的角度处理好与他人之间关系。

其次,来自社会环境的影响亦不容忽视,如书刊文章和影视中虚构的超现实人物与宣扬个人英雄主义的作品的泛滥等对

孩子的危害甚大。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外的内容不健康、格调低下的连环画册、卡通图片流入地我国书刊市场,尤其日本的系列连环画册问题严重,销售量最大。书中充满了恩、怨、情、仇等凶杀暴力和男女间不适宜的描写,应特别引起我们的注意。

那么,淡化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笔者认为,消除“自我中心意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尊心、坚定的自信心,并正确处理自身与群体间的关系,摆正自己应处的位置,增强协作意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决非旨在压制孩子的个性,扼杀他们的进取欲望。因为从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看,“诸葛亮式的谦虚”、“大家闺秀”等闭锁的保守思想已不能完全顺应时代的需要。善于适当地表现自我,敢于客观地肯定自我,这两者均有着无可替代的社会意义。所以,淡化“自我中心意识”说到底,关键就是一个“度”的问题。

一、注意教育方式。家长是孩子生活中接触最密切的人,感情基础最深厚,因而,父母的教育作用至关重要。比如,可以减少对孩子的包办和过分的帮教,引导孩子自己学会料理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帮助照顾老人等,让他们通过实践学会关心师长,逐渐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从关心他人中体味到快乐。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又有助于消除其依赖性,提高自理能力。

二、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必须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过程,切忌从“望子成龙”的愿望出发,感情用事,处理问题简单化,以避免教育的随意性和情绪化,力求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如在不同阶段,我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他们这样的暗示和建议:

主沉浮,放长击远(学习成绩优异者)

1、学习作风:

严肃认真但不偏激、僵死;细致谨慎但不板刻;开放活跃但不失之无度。自信果敢但不傲慢、浮躁。

2、学习习惯:“经常站在高处四下望”,对自己所处的位置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包括心理意志、知识结构两大方面)有全局观念,要明确各科的长短、优劣;每科的知识结构要做到心中有数。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彻底消除优越意识。谦和待人,为自己的进一步成长创造有益的环境。

4、绝对配合并尊重所有的课任教师:

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作风应该是:

谦逊、诚恳、热情、积极。必须记住:任何课任老师都高于我们目前的水平。

5、确定更高的目标:我们十分清楚目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因此要有决心杀出重围,寻求更好的受教育环境。只要刻苦努力,不成功,亦无悔。

6、培养学习的“头脑”,用“心”去学习:

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课上活动是防止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最有效的途径。对基础知识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在基本内容绝对熟练的前提下,多在高、精、尖的问题上下死功夫。

众多强手,逐鹿撕杀,你会笑到最后吗?(学习成绩较好但仍有很大提高的余地者)1、客观的分析:

分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心理意识两大方面所存在的不足。

2、聪明的“学法”:试着去观察,我们与所谓的“尖子”生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差距真的那么大吗?这种差距究竟是什么? 努力程度?注意力的品质?学习习惯还是意志

品格?

3、理性的学法:

学会发现自己的前进方向,避免学习的盲目性。时常坐下崐来,认真冷静地分析自己目前的现状与既定的目标有无偏差?如何调整?

4、做些什么:

其实,就基本知识的“量”而言,我们已和“顶尖者”相差无几了。但是,“质”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问题。也就是说,“尖子”们的知识点已掌握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而我们可能在许多不被人所注意的地方存在着细微的差距,没有达到相当的深、透的程度,往往反应也不够迅速。这就提醒我们,知识点的联系性要强(包括偶然的联系、必然的联系、因果联系和条件式的联系等),把知识结成一张网,牵动网上的一个结点,就会直接或间接联系到其他的一个或多个结点。简而言之,我们必须学会熟练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性,才能形成灵活多变的能力,从而具备与“高手”一决高下的真正实力。

对自己出现的问题,切不可用“马虎,没认真”等词语来搪塞。一定要找出导致问题的纯知识性的原因所在。一旦弄清,就地消灭祸患。

切记,千万不要忽略老师对练习做总结时所加的“闲言碎崐语”。一定要避免学习的盲目性,时常冷静地分析自己目前的现状与前进方向有无偏差,同时研究自己各科课程的强弱、优劣所在。瞄准各科的考试卷来学习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在力所不能及或时间紧迫的情况下,这是一个较为实际的办法。

5、增强学习的条理性:

宏观上,了解各科的现状;微观上,要从细致入微的角度分析查找每一学科问题的具体部位,对症下药。

6、积极的态度:

敢于正视自己学习、心理方面的欠缺,将其明朗化。忌疾讳医、热衷于隐士生活或许会给你带来安全感,但是,你也许因此就此销声匿迹,榜上无名。

7、切记:

缺乏学习技巧和学习战略,只能事倍功半。高手角逐,你会输得很惨。但是,一旦你掌握了学习要点,并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竖立合理而又坚定的自信心,一年的时间对于准备中考决战,是绰绰有余的。

请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写给成绩较差的学生,包括部分双差生)

1、相信自己:

成绩方面较差,这是事实,但并不意味着我们一无是处,更不是毫无出路,我们有的是时间,我们有的是信心,我们更有许多关心我们的人们大力支持。请你努力思考,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长处和独到的优点,而这些,常常在别人看来是你独有的。

2、一定要坚持:

也许你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但切莫因此而对学习失去信心,无论你将来身居何处,你会发现,再少量的知识也都是非常宝贵的。

3、向别人学习:

有很多学习成绩不错的同学在你身边,观察和模仿这些同学,或许会给你一定的启发。4、条条大路通罗马:

根据本身的特点,给自己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掌握一些学科的学识,学会一种实用技能,说不定你就可以籍此进入某些专门的学校深造,如职大、中等专业学校、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和职业学校。要知道,许多颇有成就的人也是大器晚成的。

经过分类进行的思想工作,各类学生都觉得自己有了切合实际的目标,尤其是差生们,自信心大大增强了。

无论怎样,都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学生有了进步(尤其学习成绩有提高),便不失机地大加赞扬、褒奖,满口溢美之辞;学生出现了问题,就毫不放松地“ 轰炸 ”,直到问题得以“解决”。实际上,我们必须要让孩子体会到成绩和不足同样是成长道路上必然遇到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而无须大惊小怪。

(2)避免盲目地与他人攀比。孩子的智商和素质不尽一致,未来的生活道路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要让他们学会正确地估价自己,强求一律或勉强地横向对比,只会造成孩子自尊的盲目性和性格的扭曲。

(3)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孩子生活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周围事物的影响作用不可低估。家长教师要密切注意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还可以开展一些体现集体力量的文体活动,如合唱比赛、排球赛、拨河、接力跑等等,通过活动,孩子们可以学会团结同学,互相帮助。

总之,我们要正确区分“自我中心意识”和学生的个性之间的区别,消除他们心理上的“自负”、“自私自利”等弱点,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地发展个性和特长,更好地完成所面临的任务。因为我们的下一代面临着一个全新的世纪,对于“集体主义观念”,我们应有新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发展自我,以积极的心态,投身于社会,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第三篇:家长如何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

家长如何帮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

上海市格致初级中学

吴晓芬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也是社会的细胞,但是,家庭的变化往往落后于社会,面对社会上的新生事物,青少年接受得最快,家庭中的反叛行为也非常多见。学生的逆反心理多见与这三种家庭状态中:第一种,在有些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使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自私自利,做事不考虑别人的想法,以至于一旦到了学校就容易于别人发生矛盾和冲突,而且,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和教育。

张宇,一位十六岁的中学生,父亲办厂,资产几百万,父亲为他盖了一栋楼,名下有十几万的财产继承权。而父亲对他的要求仅仅是:成绩不好不要紧,只要拿到高中毕业证书,别惹事就行了。由于张宇没有任何压力,任何事情都不用操心,加上父母不良的生活习惯的影响,小小年纪,除了学习不行,样样在行,后来因为打架斗殴被劳教两年。

现在,许多父母虽然可能不是老板,但是家庭条件相对来说比较优越,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家长总是把家里一切最好的东西都给子女,在物质上过于关心,在精神上疏于教育和督促,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变得自私自利,凡事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以至于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和建议。这样的孩子一旦进入学校群体中,就不再是众人注目的焦点,他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取知识,必须有宽广的胸襟才能获得他人的友谊。而且,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制力比较差,经常会犯错误,这时候,老师或家长为了帮助他批评或找他谈话时,在家庭中过分被保护或溺爱的孩子就会忍受不了,排斥老师,排斥学校,当家长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时也会排斥家长。另外,过分溺爱的孩子意志力薄弱,做事被动,自理能力差,做作业困难、动作慢,容易出现多动症、学习障碍,导致无心学习,误入歧途,甚至因为在学校没有成就感,而出现自杀或自残行为。所以,过分溺爱的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

但是,有些家长把孩子限制得太紧,这也不准,那也不行,只管不教,缺乏双方互动的理解、交流,也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与抗拒行为,甚至出现恶性循环。有这样一个事例:

陈利是某城市重点高中的学生,父亲是颇负盛名的律师,母亲是职校的老师。照例说,他的教育应该没什么问题,但是陈利自从进入高中以后,就经常旷课,还与同学发生冲突,对老师抗拒。其实,他在学校的反常表现是他家庭冲突的反应。在家里,陈利和父亲的关系处于彻底分裂的边缘,陈利的母亲是个文雅而被动的人。当儿子与父亲争吵时,她总是护着儿子。而陈利的父亲恰恰相反,可能由于他是律师的缘故,他对任何错误都疾恶如仇,他认为,对孩子的约束、限制和惩罚越多,孩子就会变得越好。他限制陈利和所有同学交往,不准他和同学打电话或者出去玩。在与陈利冲突时,有好几次大打出手,说要“给他上一课”。陈利也是个火暴脾气,他把在家中的约束而导致的挫折和愤怒发泄到学校中。虽然,陈利知道自己在家里和学校的行为是不对的,但他说,如果他不反抗父亲过分的要求,他会失去所有的个性,仅仅成为父亲的玩偶。很显然,陈利的抗拒行为是由于父亲不适当的管教方式和父母在教育态度上的不一致引起的。抗拒行为在家庭中并不少见。

还有一位女生成绩一向不错,性格活泼开朗,在老师心目中是一个值得放心的学生。但有一天早上,她突然离校出走,不知去向。老师和家长到处去找她,下午,终于在新华书店找到了她,问她原因她怎么也不肯说。后来,在和心理老师谈话时,她才说,近来觉得很烦躁,想好好学习,却不能集中注意力,觉得学习成绩不断下降。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值又很高,要求成绩必须名列前茅,否则不是打就是骂。而生活上又很关心,满足她所有的要求,使她的压力很大,出走的动机只是想出去散散心。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基本环境,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意,父母亲如果在教育时不考虑他们的想法,完全按照大人的意图行事,把孩子当作木偶来支配,就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抗拒行为。有位女孩哭诉说:“父亲只关心我的分数,不断督促我学习,从来不问我心里有哪些感受,我是一个成长中的少女,我有好多心事和疑惑,可他们从来不听我说,只要我一开口,他们就学习这、学习那的讲个没完,好像我不是他们的女儿,而是学习的机器,我简直烦死他们了。”在这里,父母的好心非但没有被女儿接受,反而引起了她的逆反心理。所以,家长除了要关心孩子的学习,还要关心孩子成长中的心事。

在对浙江省400多名职高生进行的调查中发现,有44.7%的职高生认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是教训、批评”,72.3%的职高生认为“很少得到父母的鼓励和表扬”,25.5%的职高生认为“经常受到父母的批评和指责”,34.8%的职高生认为“学生的逆反心理是父母行为不当引起的”,76%的职高生说“不会向父母告知内心的秘密”。

此外,对孩子漠不关心也会引起逆反心理。有些家长把孩子放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里,平时对他们不闻不问,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亲的人,可以说孩子的命运操纵在父母手中,祖辈通常都是溺爱孩子的,他们的精力也有限,教育方法明显滞后。遇到问题也不知道如何面对,往往又求助于父母,父母一气之下往往是打骂或索性听之任之,孩子慢慢就会变得怨恨父母或者胆大妄为,如果老师对家长反映情况,他就恨老师。大量事实证明,很少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能把孩子教育成材的。而且,没有在正常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通常较自卑,心理上有阴影,没有安全感,遇到困难容易退缩或推卸责任。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生理上已基本成熟,心理上正处于断奶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思维的发展开始从单一的顺向思维增加并形成了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这是逆反心理产生的基础,他们似懂非懂,认识片面、思维偏激、固执极端,对不良倾向(染发、化妆、打耳洞、离家出走、自残行为等)和违纪行为(破坏纪律、打架斗殴、辱骂师长、作弊等行为)很容易产生认同感,把老师、家长的教育、督促、学校的制度看成是“管”、“卡”、“压”,是与自己过不去,进而把自己放在老师和家长的对立面,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

一次,一位家长对我说出了教育孩子的苦衷,她的儿子一向很听话,谁知初一时,她觉得孩子有些反常了:什么事情都不愿和父母说,而且在家里经常表现出一副懒得搭理的样子,父母跟他说话时,他往往低着头,不爱多说,如果家长多说他几句,他就会很不耐烦地抱怨:“你们好烦!”父母进他的房间稍微多呆一段时间,他就会嘀咕:“做啥?你好出去了”。有一次,孩子晚回家,不仅不打招呼,回来时还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父亲怒不可遏,当即就打了儿子一记耳光,于是,儿子好几天都没和父母讲一句话„„这位家长说,宁愿孩子没长大。

其实,这是步入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常见的现象。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心理和行为上都会出现一系列较大的变化,有的表现为和父母之间的交流明显减少,在父母面前变得沉默寡言,想拥有自己的空间和心理世界,孩子和父母产生距离是正常的,说明孩子正在长大。在心理咨询中,有很多学生也提到了对父母的教育方式表示反感。面对长大的孩子,家长的教育方式也要随之作相应的调整,以下提供一些建议,供家长参考:

1.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孩子主要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初中生正处在容易变化的年龄阶段,他们的个性

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的变得乐观、积极、开朗,善于理解他人;貌合神离的父母或破碎的家庭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沉痛的打击,孩子就会愤事嫉俗,充满怨恨心理。完整的家庭成员对孩子心理健康也很重要,孩子应该和父母住在一起。父母的教育态度要一致,如果父亲特别严厉,母亲过于保护,孩子就会偏爱母亲,而对父亲怀恨在心。2.以真正的民主来对待孩子。

在家里,一般在大事上都是父母“独揽大权”,刻意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行事。其 实,孩子也有他自己的想法,尤其,随着孩子年龄的日益增长,平等意识越来越强烈。所以,在决定一件事情之前,可以先听听他们的想法,要经常与孩子对话和沟通,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愿,了解他们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对孩子要严格,但不要专制,宽容但不要放纵,一些对孩子很重要的事应该由父母和孩子共同商量决定。在这种家庭民主气氛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比较独立、直率、有主见,能够勇敢的面对困难。更重要的是,双方都可以了解到对方的想法。

另外,当发生问题时,不要总是看到孩子哪里错了,也要思考做父母的自己身上出现了哪些问题,想想如果你是孩子,你会有什么感受,反思一下自己说话的方式合理不合理,是否态度不好,所以孩子不愿意和你讲心里话。前面例子中的孩子之所以经常低着头和父母讲话,就是因为父母平时总是用训斥的口吻和他讲话,所以,在潜意识中他随时准备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指责。

3.随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

很多父母抱怨自己用心良苦,为什么孩子就是不能理解呢?好意怎样表达才能让孩子接受呢?就拿前面那位家长说孩子晚归的例子来说,当孩子回家时,父母应该心平气和地把你的想法告诉孩子,并询问孩子晚归的原因,不要等他一回家就劈头盖脸地一阵痛骂,孩子知道父母会牵挂他,以后他就会注意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影响了。

在孩子做错事时,注重引导教育。训斥,在孩子看来,他是在挨骂,他不一定能接受你的批评。因而发怒前要考虑孩子的忍受力。希望父母在发怒的时候及时熄火。负面情绪对相互的友好感情极有破坏力,积蓄到一定时间矛盾当然会爆发,这样彼此在处理问题时不再冷静,最终导致恶性循环。父母努力做到把自己本来要表达的意思传递给孩子,让孩子理解,同时,也让他学会从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学会关心别人。

4.给予孩子信任感,平时以鼓励、引导为主。

除了个别有不良习气的学生之外,家长对孩子要有基本的信任。孩子本来就觉得和父 母的话题很少了,父母对他持一副怀疑的态度,那孩子更会越走越远了。一旦孩子觉得你时刻在监督他,孩子就会浑身不舒服,顿时就变成了一个刺猬。建议父母不要进孩子的房间就一副巡视的样子,动不动就问:“在干什么?作业做好了伐?”或者经常顺理成章地翻起孩子的作业本,孩子就会觉得那是一种侵犯、监视。你可以趁给孩子送去他喜欢吃的糕点和水果时,提醒他注意学习的效率。这样,孩子一方面注意检查作业,不会松懈,另一方面也获得了一种信任感。

有这么几句话,讲得非常精妙:“如果一个孩子在充满批评挑剔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吹毛求疵谴责他人;如果一个孩子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争论反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在充满肯定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立定志向。”

5.父母自身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孩子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如果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与坚强,在很多问题上有主见,孩子也会坚强和独立。特别是母亲,她们自身勇敢、独立等个性,往往会使孩子受益终生。如有的家庭虽然经济条件很差,但是父母仍然想尽一切办法,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创造财富,尽管条件艰苦,但是家庭和睦,孩子也不会形成自卑的个性。

另外,有些家长遇到不顺心的事时,总喜欢抱怨别人,抱怨学校或是社会,在孩子面前唠叨单位里面、社会上、家里的一些琐事。有时候,家长在评论学校时,有意无意地损害了学校的形象和事业,其实,这样做不但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还可能导致孩子忽视学校的权威,以及使孩子把自己学习上的失败归咎于老师和教育制度,为自己寻找借口。而老师或家长为他总结学习失败的原因时,他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6.家长为了孩子应多和学校合作

有的家长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完全推给学校,他们不清楚谁是孩子的老师,很少检查孩 子的作业,很少注意老师给孩子评定的分数及评语。教育孩子是学校和家长共同的责任,就是最好的学校也代替不了家长起的作用,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主要的老师。家长应把老师看成是自己的盟友,充分信任老师并与老师共同探讨和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对、学习效率低下、学生完不成作业以及学生在个性方面出现了某些偏差(孤僻、好动、逆反、学习不认真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只有这样做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应让孩子记住要尊重学校、教师和同学,这也是一种合作方式。同时,他也懂得尊重家长和其他的长辈。如果相反,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与家长联合起来嘲笑老师、否定老师所作的努力,那么,孩子也就不会接受学校的教育,最终也成不了材。

最后,希望父母多一些等待,改变了一些不合适的教育方法之后,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孩子是在不断变化和成长过程中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既要严格,也要心平气和,孩子绝对不是靠打靠骂就能教育好的,必须采取合适的方法,多与孩子交流、谈心,家校合作,打开孩子的心扉。

第四篇:9、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

痛并快乐着——高中厌学学生团体心理辅导

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重点高中学习竞争激烈,高中生在平常的学习中,来自学校、家长甚至自己的压力都很大。有的学生心理承受力差,感到学习苦不堪言,以至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甚至逃学,退学,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帮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每个厌学学生的内心期望。为此,本人设计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并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活动课的主要内容即活动过程记录

活动目标:帮助高中生客观认识和面对学习中的苦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低厌学情绪。活动步骤:

课前准备:将活动教室分为两个区域,即活动区和讨论区

准备心形的留言用纸,用于活动最后学生书写祝福语 第一步:团体形成

目的:相互认识,扩大交往范围,引发个人参与团体的兴趣。活动:滚雪球

辅导员先让团体成员在房间里自由漫步,(让成员自然相遇)见到其他成员,微笑着握握手,鼓励成员尽可能多地与其他人握手。当辅导员说:“停”。每个成员面对或正在握手的人就成了朋友,两人一组,面对面,做自我介绍。介绍的内容包括:姓名、班级、性格特点、个人兴趣爱好以及个人愿意让对方了解的有关自我的资料。当对方自我介绍时,倾听者要全身心地投入,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的观察,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

刚才自我介绍的两个组合并,形成4人一组,每位成员将自己刚才认识的朋友向另外2位新朋友介绍。两个4人小组合并,8人围圈而坐。从其中一个人开始,每人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一句话中必须包含三个内容:姓名,班级,自己与众不同的特征。规则是:当第1个人说完后,第2个人必须从第1个人开始讲起,第3个人一直到第8个人都必须从第1个人开始讲起,这样做使全组注意力集中,相互有协助他人表达完整正确的倾向,而且在多次重复中,不知不觉地记住了他人的信息。

例如:A:我是来自×班,性格××的×× B:我是×班,性格××的××;旁边是来自×班,性格×的×。……

第二步:表露真情

目的:宣泄压抑着的负面情绪 活动:学习上最苦恼的事

团体成员8人一小组轮流发言,倾诉自己在学习中感到最苦恼的事,最后由小组长总结汇报交流。第三步:体验成功

目的:从成功的体验中激发自信,激发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活动:学习中最快乐的时刻

辅导员要求成员闭目安静,然后回忆自己学习中最快乐的时刻或事

件。静思5分钟后,请大家睁开眼睛,每个人讲述自己的经历,其他成员则协助讲述者具体界定他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并分析快乐的原因,认清过去的经历对现在及生活的影响,并探索每个人目前不同的生活处境与问题,对自己未来学习方面制定初步计划设想。(在这过程中,成员往往会对自己有一些新的发现。)第四步:重塑自我

目的:了解成员在团体活动过程中的进步与改善,彼此反馈,讨论成果,结束团体。活动:笑迎未来

团体成员围圈而坐,每个成员轮流说说自己上这一活动课后的感觉。结束时每个人发一张纸,请成员在纸顶端写上“×××(自己姓名)的祝福”,然后向右传给每位成员,每人都写下自己对他人的祝福和建议,或用绘画形式表达。当转完一圈,每位成员细细阅读他人的祝福,并对他人怀着深深的感谢,一一握手道别。活动课后反馈:

学生普遍反映这种活动有助于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增进彼此的友谊。通过活动,越来越多的同学认识到只顾个人埋头学习,漠视周围一切不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发展。通过活动,学生普遍提高自信心,发现自己原来有许多未发现的优点、潜能,发现自己除了学习,还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增长才干,使学校学习生活充满乐趣,在乐中学,学习效率才会提高,心情才会更好。

相当一部分原先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反映,通过活动。发现在学习中陷入苦恼中的人不仅仅自己一人,这种“原来许多人也同我一样”的感觉令他们如释重负,再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交流鼓励,他们感到有支持自己进步的力量,重新产生了学习的强烈欲望。活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滚雪球形成小组的活动时间需要辅导老师的及时调控,以保证辅导活动的完整和充裕。

二、部分学生可能会记不住刚认识的同学的信息,辅导老师可以提示学生适当用纸笔记录。

三、对于部分厌学情绪较为严重的同学,可能对于成功的体会不够深厚,学生在静思前辅导老师需要充分铺垫并保证静思时间充裕,以保证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

第五篇: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懒惰心理

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懒惰心理

懒惰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少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有些中学生的懒惰表现为整天喜欢闲荡、嬉戏,碰到学习、读书总是显得懒洋洋的,不做作业不温习功课,上课反应迟钝,学习拖三拉四。而现在的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懒惰心理就象一道门,打不开它,提高素质、能力又从何谈起?因此,我就中学生的懒惰心理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谈谈我的见解。

那么导致学生学习懒惰的心理原因有哪些呢?(1)依赖性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事事由父母包办代替,不必自己动手,养尊处优,养成凡是依赖别人的习惯。他们没有主见,缺少独立性,养成在家靠父母,在学校依靠老师,在社会上依靠他人。这种依赖性就是导致懒惰性的主要原因。(2)缺乏上进心有些学生对人对事冷淡,缺乏兴趣,缺乏热情,对于任何刺激的反应迟缓,对许多事物无动于衷,受人责骂不觉得羞愧和忿怒,受人称赞也不感到快乐。这种心理可能与不良的家庭环境造成的性格缺陷有关。还有些学生做事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真,不求质量,不求快节奏,常抱着“应付”的态度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的态度。而这种缺少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惰现象的产生。(3)抑郁心理由于有些学生对环境的适应不良,或因考试屡屡不及格感到心恢意懒,对学习失去兴趣。(4)逆反心理有些学生因学习成绩差,常被家长,或被处罚,引起怨恨之心,于是对成人产生抗拒。家长要他好好读书,他则采取消极的行动对抗。(5)受家庭关系的影响。学生很容易模仿成人,尤其是父母,如父母懒惰成性,也容易使孩子染上懒惰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生。除了心理因素外还有身体、心理、环境等多种影响。比如,身体虚弱,容易疲劳。做事感到吃力,营养不良或身体生长发育不良。再如,学习任务不恰当,太难的任务不容易成功,经过一两次失败就不愿意再做;太单调的任务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困难与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目标孜孜以求,才会达到光辉的顶点,为此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矫正学生懒惰行为的方法。(1)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常见学习困难学生做游戏或文体活动时神气活现、毫无倦意,因为他对此发生了兴趣。我发现,大部分学习懒惰的学生感到头疼的是语、数、外三门学科。而对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并不都感到无趣。为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创设机会与情景让学生实现自己的兴趣。例如,鼓励学生参加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小组,或者担任课代表等等,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的习惯,减少对同学和成人的依赖性,要求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2)安排适当的作息时间。有时疲倦也会产生懒惰。有专家认为,成人和青年人最适当的连续工作时间为1——2小时,每隔一两个小时必须有短时间的休息,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学生的学习时间也应酌量。(3)注意营养,促进身体健康。有些学生学习懒惰是因为身体有病或营养不良,致使身体容易疲乏,所以读书做功课难以持久,常常有始无终。父母应注意改善起营养和膳食搭配,以增强体力。(4)帮助学生树立勤奋是美德的观念,勤奋能为自己带来幸福的生活。让学生懂得一个勤于事业、生活的人要比终日无所事事的人能获得更多的人生乐趣。

下载19、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19、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策略5则范文

    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策略 xxx 2015年12月 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策略 [研究背景]:中学阶段的物理,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复杂计算题的畏难情绪

    《指导小学生克服数学复杂计算题解题畏难心理的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建设路小学 王艳 蒙小平一、问题的提出 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焦虑心理,健康学习和成长

    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焦虑心理,健康学习和成长 厦门湖明小学 何志华 有人对上海市4649名中小学生的心理现状调查表明:中小学生亟待作心理辅导的问题,居前十位的是:学习动机不正,学习......

    在体操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在体操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体操运动与其他运动项目不同,一般来说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有很多的体操动作都是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因而学生在练习体操时,往往产......

    增强四个意识,克服四个不足

    增强四个意识,克服四个不足 1.组织集中学习。专门组织一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意识”的相关论述,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坚持从自......

    浅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

    浅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 杨秉兴一、学生数学学习常见畏惧心理的表现 针对农村中学来说,大部分生源来自偏远的少数民族山区,说汉话都非常吃力,绝大部分学生对数......

    浅谈在跨栏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浅谈在跨栏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阳春市春湾中学黎飘 摘要:练栏时存着怕栏高、怕碰栏、怕痛、怕起跨点远和犹豫不决等心理问题,而造成不敢过栏或栏上动作不合理现象......

    帮助学生就业

    学 生 就 业 帮 扶为让学生及时掌握就业信息宿州学院体育系毕业生就业指导小组决定利用手机短信在内的多种信息传送渠道,及时向学生发布招聘信息,确保全系107名09界应届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