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长型企业发展的五个阶段及特征
格瑞纳的组织发展五阶段模型理论,分别为一个组织创立阶段时的领导危机,指导发展阶段的自主危机,分权发展阶段的控制机,协调阶段的官僚危机,及通过合作而成长与未知危机。
成长型企业发展的五个阶段及特征
成长型企业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五个阶段,即创业阶段、集体化阶段、规范化阶段、精细化阶段和合作阶段。
1、创业阶段
该阶段侧重生产和销售,组织结构是非正式的,因此不需要太复杂的管理,往往创业者本人就可以控制整个团队。高层管理风格崇尚个人主义和创业精神,管理控制体系以追求市场结果为导向,管理人员的报酬也很简单,创业者拥有所有权。
经过1-3年的发展,企业可能会出现剧烈振荡。因为随着员工日益增加,更需要一个职业化的领导来进行科学的指导和管理控制。这时,要么是创业者成长为职业化的领导,要么创业者找到一个更职业化的经理人进行管理控制。怎样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和信息基础平台去迎接这个变革是这一阶段的重点。
有一段浅显的话可以说明这个转换过程:请来一个好人,好好地对待他,把他留住,告诉他你做事的方法,然后坐在那里看着他干活。请来一个好人就是说在这个人入门之前有一个选择;好好对待他就是尊重员工,包括精神和其它方面的;告诉他你做事的方法就是他不能脱离你的体系去工作,应该是这样的;然后你别事事插手,让他放不开,你坐着看他做。你要放手让他做,但是在做的过程当中你要监控。
2、集体化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集体化阶段。重点是强调经营的效率,组织结构一般是集中式或职能型,指导型风格成为高层管理的普遍特征,控制体系通过建立责任中心和成本中心来实现,管理人员报酬的重点是进行薪金和绩效的挂钩考核。随着企业的发展,由于指导作用和员工的具体实践使其工作经验和水平不断提升,企业规模扩大、管理层次增加,员工需要获得自主权,中、基层经理希望增加自主权。此时,企业就需要合理授权,并建立一个更为规范的管理体系,才能进入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规范化阶段。
3、规范化阶段
企业发展到规范化阶段,市场开始快速扩张,组织衍变成一种分散式和以地域为责任中心的结构,高层管理人员通过广泛授权,并采取定期述职报告和利润中心的手段来考核下属机构,此时管理人员报酬的重点是强调个人绩效奖金。随着员工人数迅速膨胀,部门快速分拆,销售地域和网络越来越分散,此时需要更多的授权。但授权过多就会导致自作主张,出现本位主义,控制过多就会出现不协调、合作困难的现象,因此,必须通过协调解决新的问题,化解新的危机。
4、精细化阶段
在第四个阶段,通过组织的重新整合,把基层人员分成若干产品组,按产品设立适宜的部门,高层管理者在广泛授权后,又重新开始强调监督,企业的控制体系是通过新型的计划中心、责任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和投资中心来组成,管理人员更加融入到企业,参与利润分享,并拥有股票期权。但随着企业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分散,官僚主义开始出现,管理层次过多,决策周期拉长,人员冗余,需要加强合作,通过按产品、地域设立适宜的部门和团队才能增强面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5、合作阶段
第五个阶段管理的重点是要解决复杂化问题和进行创新,要有小公司思维。组织结构更多强调团队和矩阵式管理,高层管理者的风格是参与式的,与下属共同制定目标,过程中不过多干预,合作的方式一般是充分协商,管理人员报酬的重点是团队奖金。当企业变得越来越大,反应也越来越迟缓,需要通过组织结构扁平化,通过适当拆分和多元化运作,以小公司思维恢复创业阶段的创新意识和激情作风。
诚然,在中国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催生出许多成长型企业。但在高速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内部管理不当,管理模式转变不及时,就会掉入鸿沟、摔下悬崖。一个成长型的公司,一方面要保持活力,一方面要防止危机的发生。只有深刻认识成长型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和规律,根据成长规律,考虑到各种可能将要发生的事情,才能防患于未然。企业管理者虽然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具体问题,但他们完全可以知道企业当前处于什么成长阶段,在某一成长阶段,企业遇到的一些关键问题是相同和相近的,这时企业会及时调整管理重点,用一些具体方法防范和解决这一阶段遇到的问题。
第二篇:2005年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管理资源吧(),海量管理资源免费下载!
2005年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由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深圳证券交易所、深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12月1日在深圳召开,会议主题为自主创新战略与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促进科技和资本结合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后股权分置时代的中小企业板创新与发展。
一项针对2004年我国全部中小工业企业的研究报告指出,我国中小企业近年来取得空前发展,总体数量显著增加,获利能力明显增强。调查表明,从2001年到2004年的短短三年间,中小企业的各项指标均实现了大跨度提高。其中,新增企业10万余家,增长了61.05%;总资产规模也上升近六成,而工业增加值、产品销售收入及利税总额均翻了一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中小工业企业创造的利润是2001年的近2.5倍,年均增长达34.4%。
由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国家工商总局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经济部、民建中央企业委员会社会服务部、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策划国际部组成的《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联合课题组,运用“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价方法”——GEP评估法,对2004年我国273263家非公有制工业中小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推出了《2005年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企业评价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鲁志强代表课题组在第四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进行发布。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其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均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而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就工业来看,截至2004年底,我国共有中小工业企业273263家,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217409家,全部中小工业企业的资产合计达135823.5亿元。2004年中小工业企业创造的工业总产值达132192亿元,工业增加值为36853.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27685.7亿元,利润6426.5亿元,上缴利税11784.7亿元,解决了5232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据介绍,联合课题组希望通过实证性调查和分析,能够整体把握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客观分析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与地区分布状况,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中小企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成长型企业为中小企业主力军
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04年底,我国共有中小型工业企业27.33万家,其中,成长型企业为16958家,占全部中小企业的比重仅占6.2%,而资产总额比重和销售收入比重均高达10%。报告特别指出,2004年我国全部中小型企业中,亏损企业有57691家,亏损面为21.1%,亏损额高达1416.57亿元;盈亏相抵后的实际利润总额为6426.52亿元,其中成长型企业的利润总额为787.57亿元,所占比重高达12.3%。2004年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资产占全部工业企业的比重仅为6.1%,但其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和就业人数的比重却分别达到了6.5%、6.6%和8.2%。显然,成长型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的主要生力军。
据介绍,所谓成长型中小企业是指在较长时期内(如5年以上),具有持续挖掘未利用资源的能力,不同程度地表
更多免费下载,尽在现出整体扩张的态势,未来发展预期良好的中小企业。
为方便比较研究,更好地把脉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所在,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课题组按照成长性指数截取16958家成长型企业的前500家为新的样本,从规模分布、地区分布、行业及所有制分布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
整体规模缓慢增大,企业之间差距巨大
成长型企业规模按年销售收入可以分为五个档次,即500~5000万元、5000~10000万元、10000~20000万元、20000~50000万元和50000万元以上。与1999年相比,2004年处于500~5000万元区段的成长型企业比重减少了7.83%,而5000~10000万元、10000~20000万元、20000~50000万元和50000万元以上等四个档次则相应增加了2.52%、0.97%、2.5%和1.85%,由此可见,2004年成长型企业的规模相对于1999年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规模有一个缓慢增大的趋势。
从16958家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规模状况来看,最大的年销售收入达到了211.15亿元,最小的只有500.1万元,两者相差4,221倍;即使在最佳500家成长型企业中,最大销售收入企业(55.5亿元)与最小销售收入企业(645.1万)之间的差距也达到了860倍,这种差距主要是受国家产业政策及行业生产技术经济特点的影响。平均规模要求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于能源、矿产等基础性行业,这些行业(除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外)基本都被国家严格控制甚至限制,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单个企业往往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具备足够竞争优势;对平均规模要求较低的行业分布则较为广泛,这类行业大多市场准入门槛较低,竞争比较充分,在规模的要求上也相对较低。
报告显示,从规模优势系数来看,成长型企业的规模成长优势与企业的规模档次成逆向关系,销售收入在500~5000万之间的中小企业最具规模成长优势,占全部成长型企业的67.58%,其后依次为5000~10000万元(2696家,占15.90%)、10000~20000万元(1579家,占9.31%)、20000~50000万元(910家,占5.37%)和50000万元以上(313家,占1.85%)。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最佳成长型的500家企业而言,这一变动趋势恰好相反,表现为规模越大企业成长的规模优势系数越高。这表明,在最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中,经营规模越大,成长能力越强(成长指数越高)。因此,在保有成长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强做大,增强抗风险能力和获取规模经济优势,依然是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可选择的路径之一。
东部一枝独秀,地区之间差异明显
从地区分布来看,在2004年的全部16958家成长型中小企业中,东部地区(12273家)占72.37%;中部地区(2742家)占16.17%;西部地区(1943家)占11.46%。东部地区企业数量为中西部企业数量之和的2.65倍,地区间的差异比高达1:0.22:0.16。在最具成长性的前500家企业中,东部地区(389家)占77.80%,中部地区(62家)占12.40%,西部地区(49家)占9.80%,东部地区企业数量为中西部企业数量之和的3.5倍,地区间的差异比更高达1:0.16:0.13。
成长型中小企业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福建和河北七个省份,而这七个省份全部为沿海地区,其成长型中小企业数量占到了全部成长型中小企业的61.81%,其中,仅广东一省就占到了全部成长型中小企业的14.77%,而西藏、青海、宁夏、海南、新疆、甘肃、吉林、内蒙古、贵州、江西、黑龙江、陕西、重庆、广西14个省份的成长型中小企业总数也仅仅占14.05%。对比1999年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分布可以发现,广东、浙江、上海三地所占比重有所增长,其中广东最为迅猛,比重增加近五个百分点,一举超越山东、江苏跃居榜首,而
福建亦取代河南成为成长型企业较为集中的省份之一。500家最具成长性中小企业的省份分布则更加不平衡,它们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山东、广东、上海、福建5省,其所占比例为全部500家企业的68%,仅浙江一省就占21%。
西部地区企业成长迅速
2004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销售额上的差异比约为8.3:1.5:1;利润额的差异比为9.5:1.6:1;资产总额的差异比为6.9:2:1,东部地区优势明显,但与1999年对比可以发现,东部地区成长型中小企业在各项经济指标上的变化并不明显,而中西部地区则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中尤以西部地区发展最为迅猛。其中,成长型中小企业销售额占全部成长型企业比重增长了60.13%,利润额所占比重增长了111%,资产总额所占比重增长了60.67%。从经济指标的纵向比较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尽管始终同东中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但西部地区成长型中小企业各项经济指标所占的比重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而中部地区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出现放缓迹象,特别是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中部崛起已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
中小企业深受行业成长状况影响
从1999年到2004年,成长型中小企业在销售收入和利润两个指标上的表现都有所变化。劳动密集型和技术、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较低的产业,如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仍是我国中小企业的优势产业,而一些规模经营要求高或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如其他采矿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和家具制造业等部门中的中小企业的成长性则很低。
从行业优势系数来看,截至2004年底,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具有成长优势(企业行业优势系数大于1)的行业有17个,而在最佳500家成长性企业中具有成长优势的行业达到了21个,两组排名中重合的行业共有11个。其中既有高成长性行业,如通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也有劳动密集型和技术、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较低的传统比较优势产业,如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还有一些新兴行业,如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由于其发展的良好前景而具有极强的成长潜力,由此可以看出,行业成长潜力和行业成长状况对中小企业的成长具有深刻的影响。
私营企业比例最高
从所有制构成来看,全部样本企业中内资企业(53045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0539家)和外商投资企业(10132家)的比例为5.23:1.04:1;在16958家成长型中小企业中,三者的比例变动不大,约为5.24:1.07:1,三类企业的户数分别为12153家、2486、2319家;而在500家最佳成长型企业中,三者的比例变动较大,大约为6.67:1.11:1,分别为380家、63家和57家。
具体到所有制类型,在全部样本企业中,私营企业比例最高,共有19954家,其比例高达27.07%,其次是有限责任公司,共有12973家,占全部企业数的17.60%,再次是国有企业共7088家,其比例为9.62%。为了充分考察我国中小企业的成长环境和发展现状,课题组还选取了3000家样本企业,对企业的管理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融资环境等三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作为定量分析的补充纳入评估分析系统。
来源:中国 中小企业信息网
第三篇:成长型企业发展年会(客户版)002
商道中国
成长型企业发展年会
2012.4.6-8中国·长沙
最顶级的实战专家倾情分享
《总裁营销力》 《总裁领导力》 《总裁资本力》
尊敬的_____:
2012年,全球货币危机、市场危机、债务危机、政治更迭等相互交织叠加,负面效应不断加深。尤其是美债、欧债共振,全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势,全球性系统风险似乎一触即发。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与会学者普遍认为,过去十年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属于重量不重质的发展,全球债务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都会深刻影响中国经济。
在此风云激荡,凉热交织的“十二五”开局之年,下一步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股权投资的新“金矿”何在?中国PE/VC还能兴盛多久?在新一轮的增长周期,中国企业需要从粗放经营转变为智慧经营,从野蛮生长转变为创新增长。
本次商道中国——中部成长型企业总裁论坛,聚集顶级营销实战专家,中国式领导力专家、投资专家组合的超豪华嘉宾阵容,以“总裁领导力,总裁营销力,总裁资本力”为主题。为企业家把脉当前形势,开拓发展思路,强劲内在实力,创新商业资本模式,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让我们相约长沙商道中国,共享高规格、高品质的智慧盛宴与人脉商圈,推动中国企业更具竞争力和创新力,共同推动商道中国,开启幸福人生!
参会对象:限企业董事长、总裁、总经理参加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九地国际教育集团
协办单位:北京智元集团上海汇聚国际教育集团北京820营销军校
承办单位:九地管理学院九汇地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商道中国论坛组委会2012年2月22日
地址:长沙市三和大酒店咨询热线:400—638—2298
4月6日一堂塑造总裁领袖魅力的课程
——《总裁领导力》
儒家智慧,内圣外王之道。强调内在致知、格物、诚意、正心,进而外用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运用儒家智慧,有效解决企业文化建立,企业人才培养,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管理制度的制定,企业战略的实施等一系列企业经营的核心问题,不可不学也。
中国孔子研究院《春秋讲坛》栏目、中国教育电视台《师说》栏目主讲嘉宾赵家路老师、上海汇聚国际教育集团总裁,中国顶级实战领导力专家章起华与您倾情分享:《企业家修身立德与齐家治企》《总裁文化导入力》 让您增强企业家的个人文化素养,提升内在文化底蕴,塑造儒商气息。
让您了解厚德方可载物之道理,为企业经营打下坚实厚重的基础,创长青基业,笑到最后。让您掌握对子女教育的大方向,后继有人。
让您学会治企之道,所有的管理方法、手段、战略都是建立在“仁心”的基础之上。
让您风清云淡,止水清波,换一种心情生活,体会宁静的快乐。
如何运用宗教智慧使企业持续发展!(如何从战略上进行长远规划)
如何运用宗教智慧使“员工”具有“忠诚度”!(如何吸引、培训和留住人才)
如何运用宗教智慧打造“企业文化”的诀窍!(如何建立传统文化导入系统)
如何运用宗教智慧实现有效领导!
主讲嘉宾:赵家路
中国孔子研究院《春秋讲坛》栏目主讲嘉宾、中国教育电视台《师说》
栏目主讲嘉宾。
赵老师对中国文化长期的研究和熏染,沁润了她与众不同的文化气
质。不言而信,不矜(jīn)而庄。令学员信服的不仅是精彩的授课,潜移默
化间更是人格魅力的传递。她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深刻剖析,丝丝
入扣,于古老的国学智慧中解析今人的困顿和迷茫。她博览儒释道,精通
孔老庄,她讲国学不是照搬硬背,牵强附会,枯燥难懂,她所讲的每一个
主题都是知行合一实践后的历练和感悟。
赵老师潜心钻研中国文化,所有心得和体会皆得益于国学大师南怀瑾
先生的著作。无以报恩,谨遵教诲但求力行。
主讲嘉宾:章起华
汇聚国际教育集团总裁,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专家,中国顶级实战
领导力专家,中国大陆企业团队训练顶级教练,畅销书《总裁实战领
导力》、《行动天书》的作者。
“心学”系统研究者,遵循“知行合一” 游西学;师从乔•吉拉德
(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大师)、安东尼•罗宾(世界第一潜能大师)兴
义学,从学者达数万。
让一代智慧大师章起华老师在谈笑风声中帮助企业家顿悟宗教千
年不衰的智慧及秘密!带领我们共同学习传统文化获得无上大道!
4月7日中国总裁营销第一课
——《总裁营销力》
为什么年初营销目标制定踌躇满志,年末目标考核一塌糊涂,导致计划落空?
为什么有了营销能人企业就跑,没有营销能人企业就倒,导致能人危机?
为什么营销制度制定的无比好,执行落实的无比少,导致执行短路?
为什么营销高管忙着团团转,营销员工闲着没事干,导致职责错位?
为什么营销员工见了风险就躲,见了利益就咬,导致责任缺失?
为什么顾业绩就牺牲文化,顾文化就牺牲业绩,导致考核陷阱?
中国企业营销竞争力第一导师石真语与您倾情分享:《总裁营销执行力》
1.让你脱离人管人的苦海,变“人盯人”为“流程盯人、系统盯人”
2.让你的企业每天产出你想要的结果,每个员工的结果你看得见、控得了
3.让你的企业每件事都聚焦在目标和效益上,不产生一分钱资源浪费
4.让你的营销员工自动自发做市场,而且乐此不疲
5.让企业的高层决策快速、有效的落实到营销基层
6.让你的企业用平凡的员工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7.让你的企业摆脱能人系统,靠卓越的营销系统赚钱
使您能够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探索符合中国市场规律的企业营销执行力
使您的企业的营销业绩倍增2——6倍!
主讲嘉宾:石真语
中国企业营销竞争力第一导师,中国赢销训练学院执行院长,智元
集团董事长,企业“智取业绩”实战操作系统创始人,2004年荣获中国
营销领袖“十大风云人物”称号。
石真语老师从事营销实战13年,从一无所有,到中国营销领袖,企
业营销竞争力(ESFES)研究与传播导师,5家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特聘教授,一路突破,上演了一段从“贫儿”到“王子”的人生
传奇。石真语老师以自身丰富的实战经典案例、个人敏锐的思维、卓越的才华、朴实幽默的语言,为企业呈现实战、实用、实效的精彩营销训练课
程;为销售副总以上企业领导培训超过6万人次,直面深入剖析营销人才
培养、营销团队经营与管理中最尖端的问题与技术解决方案。
石真语老师2004年荣获“十大营销风云人物”称号;2005年荣获“全国十大企业培训师”称号;2005、06、07年“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唯一令全场3000多人震撼的最具人气的实战讲师。
4月7日业绩型组织总裁必修课
——《快速“制造”销售团队》
“销售精英”是靠不住的而且难以培养,我们只能培养“合格的”;为此,企业必须打
造“制造”合格士兵的流水线,才能最终建立职业化的队伍!
☆ 我们如何获得源源不断的“合格”销售人员?
☆ 为什么我们总是不断的找人、裁人,却总是没有合适的人选?
☆ 新销售人员应当如何训练,才能迅速出成绩?
☆ 老销售人员应当如何改造,才能不断进步?
☆ 如何将新人的培育期缩短50%,并标准化的制造更多销售人员?
☆ 如何标准的制造销售人员,以摆脱“师傅带徒弟”的粗放模式?
☆ 如何避免销售精英的陷阱,让销售人员真正“服从”管理?
☆ 如何使所有人都有压力,拼命工作、拼命挣钱?
解决以上问题:
1、拥有“模压式”训练系统——象车间一样“制造”合格的销售人员
2、打造“可替代”竞争机制——让“最差的人”都可以完成任务
主讲嘉宾:王 建
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曾先后任比利时埃特尼特(中国)有限
公司营销副总;德国贝塔斯曼(中国)公司营销副总。
国家注册咨询师、资深培训师;《销售与市场》、《中国经营
报》特约撰稿人;《竞争情报协会》高级顾问; 擅长用国际视野解决特有的中国管理问题,曾先后为一汽集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美国APC、联想电
脑、中关村科技等600多家企业提供过培训及咨询服务,取得了
丰硕的实践成果。
4月8日从实业家到投资家升级的高端总裁课程——《总裁资本力》
您的企业能做多大?
您的人生有怎样的格局?
您是否能看清中国经济本质,领先抓住商机?
您是否能看懂中国经济现况,抢先走出困境?
不要只顾拉车,要抬头看路,可是您能看清前方的道路是什么状况吗?
商者,敏势、谋势、借势!
著名资本运作实战专家,远东控股集团董事副总裁和首席投资官,世华联合投资公司总裁卞华舵博士与您倾情分享:
《把握PE财富共享——今日中国做什么最赚钱?》
当今中国绝佳的直接股权投资机会在哪里?
应该向什么方向投资才能最赚钱呢?
具体应该怎么赚钱和操作呢?
主业+基金模式是当今企业成功之道?
企业如何轻松持续获得超值利润?
主讲嘉宾:卞华舵
著名资本运作实战专家,远东控股集团公司董事副总裁和首席
投资官,清华大学教授,现任中科招商基金管理公司董事合伙人、副总裁,世华联合投资公司总裁。
丰富的职场打拼经验和深厚的学养,赋予了卞华舵学者的渊博
和儒雅,演讲家的幽默和激情,哲人的睿智和通透,企业家的务实
和坚毅,政治家的视野和胆略,被企业界誉为是将理论与实践、内
容和形式、传统和现代完美结合的“第一人”。从1997年至今,他
担任过100多家企业培训顾问和管理顾问,被服务过的客户称为
“真正有用”的企业教练。
联系方式:
地址: 中国·长沙营盘路119号三和大酒店
网址:
客服热线: 0731-82801054
报名回执
第四篇:产业化阶段及特征
产业化阶段及特征
1.1产业与产业发展阶段
产业是位于微观经济的细胞与宏观经济的单位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它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的总和。对于一般产业来说,从产业的产生到消亡一般要经过产业的形成、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形成了产业的一个生命周期。
产业的形成期是指产业的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的产品刚刚投入市场,但是形成产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规模还没有达到成为产业的规模性要求,或者市场机制在该市场发挥作用的程度还没有达到成为产业的市场性要求,即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
产业的成长期是指产业在形成以后以加速度增长的阶段。从这一阶段开始,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成为产业的规模性要求,而且整个产业的规模以加速度继续扩大;产业的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程度已经达到了成为产业的市场性要求,而且作用的强度在继续提高。
产业的成熟期是指产业以减速度增长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规模虽然还可能有新扩大,但扩大的速度已经与成长期不一样了,而是以减速度的形式扩大。
产业的衰退期是指产业规模在萎缩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的增长速度急剧下降,而且产业的整体规模也在缩小。产业发展到这一阶段最后可能走向消亡,也可能出现新生,并进入下一个产业的生命周期。产业的发展阶段是针对一般产业的发展规律来讲的,反映了一般产业的大体情况。但是,具体到某一个产业,情况会有很大不同。每个产业的生命周期都有可能不一样。有的产业形成期很长,但成长期、成熟期很短;有的则相反,形成期很短,成长期和成熟期很长。前者是典型的短线产业,后者是典型的长线产业。有的产业到了衰退期由于产业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重新获得了新生,又开始进入成长期。有的产业甚至会出现多次的“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重复过程,而成为长线产业。1.2产业化的概念和特点
“产业化”的概念在英语里与工业化相同,即Industrialization,狭义的产业化就是工业化。“产业化”一词的含义要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但是,目前国内外有关产业经济学的著作和国内外的一些文献资料中都难于找到一个对“产业化”一词比较准确的定义。
联合国经济委员会给产业化的定义包括6点:①生产的连续性(Continuity);②生产物的标准化(Standardization);③生产过程各阶段的集成化(Integration);④工程高度组织化(Organization);⑤机械化(Mechanization);⑥生产与组织一体化的研究与开发(R&D)。
丁云龙和远德玉在《论产业化及其空间限度》中指出:一般说来,产业化具有大规模生产的涵义,即基于一项新技术开发而成的产品,达到一定生产规模,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产业化设计就是基于大规模生产方式而进行的设计。
冯永德在《四川蚕业产业化的评价与思考》中指出,产业化是一个新概念,它是生产加工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生产链条延伸,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效益。
江红和梁小平在《浅谈中国住宅产业化水平的评价方法》中指出,“产业化”即是指要使具有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集合成社会承认的规模程度,以完成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中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钟杏云在《产业化发展阶段论》中认为,1.从产业角度来说,“产业化”是指形成产业的产品、服务或其活动从不具有产业性质(或状态)逐渐转变到充分具有产业性质(或状态)的全过程;同时也包括形成产业的产品、服务或其活动从较少具有产业性质(或状态)转变到较多具有产业性质(或状态)的过程。
2.从市场化的角度来理解因为市场化一般都是从市场机制作用的程度和市场机制作用的范围两方面来讲的,所以,从市场机制作用程度的角度来说,产业化包括市场机制对形成产业的产品、服务或其活动从不发挥作用到充分发挥作用的过程,其中包括从较低程度地发挥作用到较高程度地发挥作用的发展过程。
3.从市场化范围的角度来说,产业化包括市场机制对形成产业的产品、服务或其活动从不发挥作用到所有范围都发挥作用的发展过程,其中包括从较小范围发挥作用到较大范围发挥作用的发展过程。从规模化的角度来理解产业化包括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产品、服务或其活动在规模上从无规模到充分规模包括从较小规模到较大规模的发展过程。夏清明在《我国科技产业化经营策略及思考》指出:科技产业化的基本特征主要包含四个方面:(1)市场化。这是科技产业化的运作方式。即科技的研发要紧跟市场需求,强调科研成果的实用价值和商品化价值,坚持科学态度,严格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2)规模化。这是科技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即科技产品的生产不仅要形成群体规模,而且要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地扩散和推广,形成聚合规模效益。
(3)一体化。这是科技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利益或产权的联结,将科研、生产、销售各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形成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4)现代化。这是科技产业化水平的标志。即科技产业化始终表现为一种动态行为——由初级产业向高级产业发展,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进军的产业化过程。它包括科研、开发、推广以及生产各环节的现代化。
这样,“产业化”的完整内涵既包括了“产业化”的结果,又包括了“产业化”的转变过程,这种过程包括从程度上的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从范围上的较小范围到较大范围、从规模上的较小规模到较大规模的发展过程。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产业化是指产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以某产业系列核心技术为特征,以市场为导向,以相关产业为依托形成完整的产业群链实体的发展过程,产业化特点是:生产规模化、技术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系统标准化、功能社会化、布局集群/区域化、企业现代化、网络国际化和发展持续化。
具体的来讲:①形成低成本、低价格规模经济;②将生产过程按照技术和组织的要求分解为多个专业化层次,并整合为连续的统一体;③形成完整的供产销一体化经营的产业体系;④形成统一系统的质量型号及检测等标准;⑤依据产业分工和资源配置,形成产业集群;⑥通过龙头企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促进产业链的有效组合;⑦开拓国际市场,按照资源及技术,在国际范围优化产业链;⑧注重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可持续再发展。
结合产业化的定义,我们认为电动汽车产业化即是以电动汽车产业为主体,以电动汽车技术为特征,以相关产业为依托协同发展,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群链实体,最终实现产业的生产规模化、技术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系统标准化、功能社会化、布局集群/区域化、企业现代化、网络国际化和发展持续化的过程。1.3产业化阶段划分
产业化也即产业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产业化导入阶段,产业化发展阶段,产业化稳定阶段和产业化动荡阶段四个阶段。如图:
图1-1 产业化阶段 导入阶段:是指产业的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技术的形成阶段,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研发产品化及商品化阶段。产品设计处于起步阶段,制造工艺过程的组织是松散的,产品与工艺都经历相对频繁的大变动,整个产业基本处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大量投入时期,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一些研究机构的科研及个别企业的加入。
发展阶段:是指全面开展生产技术成果的商业运作的初级阶段,包括小批量生产和大规模生产两阶段,这一时期,生产技术逐步改进,制造工艺过程趋于成熟,产品和工艺得到不断的完善。在小规模生产阶段,产品开始投入市场,市场处于一种观望的态度,但市场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进入该产业企业开始增多,但产业总体上没有实现盈利,行业规范不标准;在大规模生产阶段:生产工艺成熟,行业标准走向成熟(包括部件标准生产标准及检测标准等),市场走向成熟,产业开始全面盈利,大量企业涌进该产业,部分产品开始国际化道路。
稳定阶段:是指商业化运作成熟阶段,这一阶段整个产业全面盈利,生产规模依旧保持增长的势头,但是趋于稳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技术成熟,分工专业化、区域化,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及配套的产业集群,形成产业群链结合发展模式;产品多样化、差异化,国际化;行业标准系统化;市场成熟,趋于饱和状态,市场竞争激烈,有企业退出,也有企业进入。新的相关技术或是产业开始出现,但趋势不明显。
动荡阶段:新的相关技术或是产业开始崛起,旧的产业机制已经不适应市场,生产规模开始缩减,利润萎缩,企业开始收缩规模或是退出市场竞争,整个产业体系呈现在动荡之中。1.4产业化各阶段特征
导入阶段:这一阶段是商品化阶段前期,产品设计是变动的,生产过程的组织是松散的,产品与工艺的变动频繁相对较大。该时段应该包括从有关人员和政府树立理念、制定计划、投入资源、R&D组织以及样品生产等连续过程。在这一阶段明显的特征就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只有样品,并没有最终产品,没有利润,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为零,并且技术还不成熟,还不足以形成批量生产。
发展期:这一阶段产品设计趋于稳定,工艺过程从松散变为有组织性,逐步形成分工社会化,形成合理的产业链,开始由亏损走向盈利。这一阶段可以分为两各阶段:①小批量生产时期,少数企业逐步形成小批量生产,投放市场。但生产和销售成本高,并且品种、品牌相对单一,企业的主要任务是让社会接受该产品,打造先发优势和品牌的效应。由于基础建设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这一阶段特别是对厂房、流水线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整体产业处在亏损阶段,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为负数,相应的配套设施尚不能跟上,例如充电站,售后服务体系脱节,几乎没有维修电动汽车的企业等;其从零部件的生产到整车生产最终到产品的维修全部由一家企业集团完成,只而并没有形成在社会化的分工和服务体系,企业承担的成本居高不下。②在大批量生产阶段,先动企业形成了批量生产的规模经济,并获得盈利。生产技术逐步改进,制造工艺过程趋于成熟,产品走向多样化,生产工艺组织化,成为该产业的龙头企业;同时生产分工开始走向社会化,龙头企业集团逐渐将非主营业务逐渐外包,形成初步的产业链,尤其在销售服务环节上。该时期市场逐步成熟,稳步增长,有大量企业涌入电动汽车这一产业,部分产品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
稳定阶段:是电动汽车运作成熟阶段,这一阶段整个产业全面盈利,生产规模依旧保持增长的势头,但是趋于稳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生产技术成熟,分工专业化、社会化和区域化,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及合理的产业集群,形成产业群链结合发展模式;产品多样化、差异化、国际化,行业标准系统化;市场成熟,趋于饱和状态,市场竞争激烈,有企业退出,也有企业进入,原有的龙头企业如果不采用合理的经营模式,其先动优势将化为乌有。新的相关技术或是产业开始出现,但趋势不明显。
震荡阶段:是指旧的产业机制已经不适应市场,生产规模开始缩减,利润萎缩,企业开始收缩规模或是退出市场竞争。在这一时期,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竞争蔓延在整个国际市场,同时产业整体利润下滑,经营不良的企业不得不退出该产业,寻求新的出路。业绩优良的企业也缩减生产规模,同时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新的相关技术或是产业开始崛起,整个产业体系呈现在动荡之中。
第五篇:XX市成长型工业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XX市成长型工业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
告
一、XX市成长型工业企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成长型企业是指在较长时期(如5年以上)内,具有持续挖掘未利用资源的能力,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整体扩张的态势和未来发展预期良好的中小企业。目前XX市列入省百家重点、省市成长型的企业有30家。2002年,30家企达54.8%。2003年1—9月,XX市30家成长型工业企业保持了较快发展的态势,累计完成工业产值73.1
总额1
二、成长型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成长型企业比重低、分布不均衡。一是数量少。全市仅有30家成长型工业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03%;二是分布偏。成长型工业企业分布的地区结构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市区、永安、沙县、将乐、建宁等地,占93.3%,尤溪、宁化、泰宁等县至今还没有一家;三是发展速度慢。30家成长型工业企业至2003年9月止,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呈个位数增长的分别有8家和7家,呈负增长的分别有4家和8家;四是实力弱。30家企业2003年1—9月实现利税总额14.6%,且有三分之一企业的利税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所调研的11家企业至2002年12月止尚有6家工业产值达不到1亿元,2家企业仍处于亏损状态。
2、人才流失严重。所到企业大都反映人才流失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后,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一方面,企业急需的人才(包括高级技工)引不进来,即使引进也难留住。如XX齿轮箱公司多年招不到大学本科毕业生;XX纺织公司这几年虽引进了七、八个大学本科毕业生,但没有一个是XX籍的,长期留住这些人才的难度很大。另一方面,企业人才流失过快、过多。如汇天制药公司由于企业不景气,这几年已流失200多名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员工;铙山纸业集团先后有40多位不同层次人才流失。
3、企业配套不完整,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由于缺乏产业发展方向的宏观指导,XX市目前机械、纺织、林产加工等几大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小而全”和重复建设问题。如小机械加工企业分布散,各自为政,在协作配套上还不适应龙头企业做大的需求(包括质量和数量),2003年严重影响厦工三重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桥、箱两大部件,在XX地区就找不到符合产品技术要求的、就近的战略合作供应商。此外,小纺织厂和小竹木加工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市场的无序竞争给成长型工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压力。
4、企业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在调研中发现,XX纺织公司和铙山纸业集团等企业,虽已完成改制,但仍存在均股制的弊端;XX齿轮箱公司、永林公司和永轴公司国有股仍占较大比例,面临减持和完全退出的重大任务;成长型企业中的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现象较普遍等。
三、几点建议
1、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扶持发展的政策体系。一是建议市政府对照《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补充修改XX市《关于扶持培育成长型工业企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成长型工业企业的扶持突出“优先”和“更优”。如,对成长型工业企业用电尤其是枯水期用电优先给予保证;优先列为全市各项企业改革的试点;优先接受国内外风险投资服务;优先扶持符合条件的成长型企业上市并提供优惠服务;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建立出口补助基金,优先给予补助;享受比其他企业更为优惠的用地政策、贷款政策、减免税政策、用人政策等。二是抓紧研究中央有关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相关政策,结合XX市发展实际,积极向国家、省争取优惠政策。三是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各种所有制的成长型工业企业,让其充分享受政策的扶持。
2、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不断提高资本运行效率。要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畅通企业退出、资本退出和人员退出的‘三个退出通道’”的要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一要抓住产权制度改革这个核心,以产权多元化和资本社会化的股份制改革为重点,通过吸收多元投资主体、股权转让、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改革和重组,解决“均股制”或国有股“一股独大”、“一股独占”的体制性弊端。二要鼓励规模较大的私营企业,改变家族式管理,实现管理制度现代化。三要理顺成长型工业企业同地方政府的关系,维护成长型工业企业的合法权益。
3、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为重点,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成长型工业企业必须转变观念,摒弃自我封闭的做法,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产业分工,当好主角,或甘当配角,积极发展企业间的配套协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大优势产业。政府和有关部门着力扶持培育优势产业和行业,引导上下游企业互相配合,形成产业链或延长产业链,以此促进成长型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
4、以培育发展骨干企业为龙头,不断增强市区成长型工业企业辐射带动力。一是消除体制障碍,进一步理顺市与区的管理体制,切实解决有责的无权、有权的无责等问题。二是努力培育发展一批关联度高、辐射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市区大型工业项目,提高市区工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三是以培育上市公司资源为着力点,促进已通过上市辅导期的成长型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四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纽带、市区优势成长型企业为核心,以资产重组和制度、管理、技术的持续创新为切入点,加快上下游领域资源整合,提高生产集中度、产品关联度和市场占有率,增强骨干企业示范、辐射能力。五是以市区成长型工业企业为扶持的重点,从金融、财税、科技、人才、用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鼓励这些企业以市场扩张牵动企业规模扩张,发挥资源整体优势,带动市区经济发展。
5、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推动成长型工业企业的跨跃式发展。企业技术创新应面向市场,加强与各种组织间的信息交流,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信息系统。要加大企业科技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借贷为支撑,多层次、多渠道引进资金的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保障体系。加大财政引导性投入,增加对重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新技术、新产品的攻关和科研装备的投入。建立新型银企关系,不断完善适应技术创新工作的贷款授权、授信制度,拓宽企业技改融资渠道,增加贷款品种,健全和完善担保方式。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银行要及时提供科技贷款和技改贷款支持,政府给予相应的贴息支持。
6、以引进和培育优秀人才为目标,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一是建立完善优秀人才评选任用制度,给予优秀人才适当的社会荣誉表彰和相应的政治待遇。二是建立科技人员的利益分配激励机制,采取持股、技术入股、提高薪酬等更加灵活的政策,引进和留住人才。三是立足企业自身,加强与高校(院、所)和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培养企业自己的人才,包括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和高级技工等方面的人才。四是鼓励成长型工业企业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设立企业的研发中心,以此为窗口,广聚各方英才。五是借用外脑,高薪外聘人才,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和对企业进行技术、管理指导,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7、以实施大开放战略为纽带,不断拓展发展空间。鼓励成长型工业企业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放宽对其出国出境审批的限制,简化审批程序和手续;组织成长型工业企业参加国内知名投洽会和商品交易会等,鼓励成长型工业企业参加国际展(博)览会,积极拓展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鼓励和引导机械、纺织等行业的成长型工业企业,向区内工业园区聚集,异地发展“飞地工业”,发挥工业园区聚集效应。
8、以精心打造品牌为载体,不断提升竞争优势。一要加大知名品牌的宣传力度。对品牌的宣传除企业舍得花重金做广告外,要发挥媒体宣传的作用,扩大品牌的影响,增强消费者的信心,提高品牌产品的竞争力。二要善于经营品牌。要在现有的优势产业中,选出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关联度强、带动力大的产业,加强品牌的认证和管理,对精选出的品牌进行重点跟踪监测,通过政府的政策倾斜,切实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创造条件。三要持之以恒,精心培育,努力使XX市的品牌能在国内著名或驰名商标中占有一席之地。
9、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导向,不断激活发展动力。一要立企业精神,以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激励广大员工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二要讲诚信。三要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四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通过各种宣传教育工具如广播、闭路电视、局域网、标语、专栏、文体活动等丰富多采的形式让全体员工接受教育与培训,让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10、以优胜劣汰的管理服务为平台,不断完善激励机制。一要制定成长型工业企业准入标准。从工业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科技进步、发展后劲、内部管理、人才拥有量等方面,制定相关标准,一年或两年一定,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二要建立成长型工业企业退出机制。凡未达标的,不再作为成长型工业企业重点扶持,同时向社会公开,以示公允。三要建立成长型工业企业发展激励机制。对发展迅速的成长型工业企业,政府应及时给予表彰,并考虑设立奖励基金,对有功人员予以重奖,同时企业享受更为优惠的扶持发展政策。四要建立督查服务机制。市政府可委托市直有关部门成立由部门负责人、专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成的评议小组,依据标准,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并根据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组织有关专家深入企业开展咨询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使成长型工业企业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11、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抓手,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一要改革行政审批制度,使政府职能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把政府工作重点从审批转到政府指导、监督检查和为企业服务上,充分发挥政府宏观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二要培育和健全会计、审计、法律、认证等社会中介组织,把政府过去大量的审批职能、直接参与经济活动的事务让位于各类中介机构,政府对中介组织进行管理和监督,使之规范运作,健康发展。三要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从源头上遏制“三乱”等不正之风,从制度上建立起服务成龙配套、办事廉洁高效的行政服务体系。同时切实提高公务人员素质,增强公仆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