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探析

时间:2019-05-14 00:37: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探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探析》。

第一篇: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探析

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探析

摘要:网络时代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对个人隐私权安全性产生了巨大冲击。网络隐私权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内容,需要加以明确界定。美国和欧盟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是两种不同的模式,各有所长,值得借鉴。我国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基础薄弱,有待于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网络隐私权 行业自律 立法规制 民法典

【本文来源】:情报杂志 2004 年 第7 期

【本文作者】:吕益林 吴子贵

在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和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网络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商业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而网络交易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对个人数据的收集、利用、传输、公开和出售也由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已经成了互联网的社会信息化带来的最大困扰之一。诸如政府的电子侦察侵犯公民隐私权,需要对现有司法审查制度进行考察;“网络神探”引发侵犯隐私权的问题;网上公布病历的隐私问题;网上人才介绍,网上婚姻介绍所掌握的个人资料如何保护等等。鉴于此,如何既恰当地保护隐私权,又不妨碍网络的正常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制定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重点和难点。当前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在理论上对隐私权进行研究,在立法、司法上对隐私权进行保护,而且这一趋势呈现出不断加强的势头。在我国,学者们对隐私权的研究起步较晚,立法不够完备。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作进一步的研究,显然在理论上、立法上以及对将来的实务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1.网络隐私权之界定

隐私这个词源于英文Privacy ,其原意为“隐退、静居、独处而不受干扰”。隐私,又称私人生活秘密或私生活秘密,是指私人生活安宁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私人信息保密不受他人非法搜集和公开等。而隐私权就是关于隐私的权利,这一权利延伸到网络及网络环境中,便产生了网络隐私权。而网络隐私权中的主要内容与网上个人资料有关。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规定,所谓个人资料,即指姓名、年龄、通讯地址、血型、种族等,还应包括个人的背景资料如个人文化程度、爱好、职业等。这一界定被大多数学者和网站普遍采用。一般情况下,这些个人资料收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识别,所以又称为个人识别资料。

目前尚没有明确的网络隐私权的概念,学界对此是各有各的说法。我们认为,网络隐私权是指在网络交易过程中,公民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利用或公开的一种人格权。根据这个定义,网络隐私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在积极意义上,用户依法享有保持个人的生活安宁,保护个人信息秘密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即不受侵扰;二是在消极意义上,用户能够自由决定个人生活和个人信息的状况和范围,并能够对其进行利用,即个人对于其个人隐私应有主动积极控制支配的权利。具体而言,公民的网络隐私权应包括如下内容:

1.1知悉权 知悉权是网络隐私权的基本权利,是指用户不仅有权知道网站收集了哪些信息,以及这些信息的内容是什么,而且用户还有权知道这些信息将用于什么目的。当网络服务提供者搜集的是用户的个人信息资料时,用户就有权知道上述事项,否则这种知情权是不完整的,当然也就无法充分、正确地行使其他的隐私权利。

1.2选择权 用户的选择权主要体现在个人信息资料的收集和使用。在目前情况下,绝大多数网站所提供的服务都与用户付出的信息资料直接相连。如果用户不提供个人信息,或者不完全提供网站所需的全部

个人资料,就无法获得网站的绝大部分服务,甚至拒绝访问。这样不利于用户选择权的充分实现,所以选择权的真正实现尚待时日,尚需各方的共同努力。

1.3控制权 也称为支配权,是隐私权的核心。这一权利包括通过合理的途径访问个人资料,并针对错误的个人信息进行修改、补充、删除,以保证个人信息资料的准确、完整。网站向用户收集资料,其目的是要对该信息的利用。网站对个人信息资料合法、合理地利用,有利于网络环境的安定、有序以及公共利益的维护。

1.4安全请求权 用户有权要求网站采取必要的、合理的措施,保护用户个人资料信息的安全。不论网站所收集的是何种个人信息,只要涉及到网络隐私权,就必然与信息资料的安全问题有密切关系。不论是人为的信息泄露或被窃取,还是技术上的缺陷,操作上的失误致使信息资料或者数据丢失,都将严重地影响个人信息资料的正常使用和用户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所以个人信息资料的安全是网络隐私权制度的基础。

2.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比较分析

目前,针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由于各国政府对产业利益和个人隐私利益的权衡取舍的不同,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政策倾向:一为行业自律模式,另一为立法规制模式。美国由于注重维护网络信息产业发展,明显倾向于主张行业自律模式;而欧盟注重对于个人隐私权益的充分保护和尊重,自然主张立法规制模式。由于美国和欧盟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是比较完善的,为了借鉴他们的立法成果,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以上两种模式进行介绍和比较。

2.1美国行业自律模式 在对待网络以及有关产业方面,美国为了鼓励和促进网络产业的发展,一直对网络服务提供商实行比较宽松的政策。行业自律模式,即依靠网络服务者的自我约束和行业协会的监督来实现,制定法律和法规时力图寻找一个平衡点以协调保障用户隐私权与促进网络信息业发展和保证网络秩序安全稳定之间的关系。美国不主张通过严格的立法,为网络服务提供商施加过多的压力和义务,因为美国担心这样做会使整个网络和与之有关的产业遭受巨大的损失,从而对网络和与网络有关的产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果。如美国《公正信用报告法》(Fair Credit Act ,简称FCRA)规定金融业作为信息使用者收集与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均不需要经信息主体授权。

美国倾向于通过网络行业自律的模式来实现对网上非法搜集个人隐私材料的控制。这种模式最具特色也是最普遍的形式,是网络隐私认证计划,该计划要求那些被许可在网站上张贴其隐私认证标志的网站必须遵守在线资料收集的行为规则,并且服从多种形式的监督管理。目前,美国国内存在多种形式的网络隐私认证标志,其中最有名的应该是TRUSTe 和BBBonline。该计划的目的是唤起商家和消费者对隐私的注意,并且鼓励网站张贴隐私政策申明。其它的网络服务提供商可以申请加入这一计划,其前提是遵守该计划的有关规定,履行该计划中为网络服务提供商在保护个人隐私权方面所规定的义务。

2.2欧盟立法规制模式 这是由国家和政府主导的模式,其基本做法是由政府通过制定法律的方式,从法律上确立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各项基本原则与各项具体的法律规定、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司法或者行政救济措施。欧盟在这方面的做法最具有代表性。1995 年欧盟就制定了“有关个人数据处理与自由流通隐私权保护的一般指令”,即《欧盟数据保护指令》。1996 年夏天,欧盟委员会把各国专家召集到总部开会协商,提出了发展互联网的基本原则,以“制定有关法律,既要能给予公民使用公共信息的权利,又要能够保证他们的隐私权”。1998 年10 月,欧盟制定的《网络私人资料保护办法》开始生效。这项法规实际上是1995 年的相关法规的延续,它十分严格地限定在传递和使用个人数据时必须遵守的规则。

欧盟主张立法规制模式,注重对于个人隐私权益的充分保护和尊重。在这种模式之下,通常是通过法律的具体规定对网络服务提供商在网上的各种各样的搜集用户数据和隐私的行为提出一定的限制,使网络服务提供商在网上搜集用户隐私材料的行为更规范,相对于用户来讲更透明,使网上用户的个人隐私更容易得到保护。然而,这一模式也有其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欧盟采用立法规制模式无疑使增加了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法定义务,无疑增加了以网络服务提供商为代表的整个信息产业的成本,甚至会损害信息产业的利益并阻碍网络的发展。

2.3两种模式的比较及协调 对美国而言,其采用行业自律模式明显有利于网络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但是,这一模式也存在不少的缺陷:a.对网络服务商的义务规定过于宽松,扩张了网络服务商的权利而降低了网络用户隐私权的保护程度,这就容易引发网络隐私权的侵权行为问题。b.这种模式缺乏保证规定实施的机制,而且对大量的没有加入这一模式中的公司来讲,起不到任何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因为这种模式完全建立在行业自律的基础之上,依靠网络服务提供商和与之有关的其它产业的自觉行动来保证这些规定的执行。

欧盟采取立法规制模式虽然有利于个人隐私权益的充分保护和尊重,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关于这一点前文已有阐述,在此就不再重复。

由于这两种隐私权保护模式的利益侧重点不同,必然导致美国与欧盟在隐私权保护上价值观的冲突。为了协调他们相互之间的矛盾,促进各国之间的信息交流,双方最后决定建立“安全港机制”。在经过框架谈判和具体协商之后,欧盟与美国谈判代表在布鲁塞尔宣称,双方已就如何保护网络交易中的隐私在原则上达成协议。上述协议的达成意味着欧盟与美国双方可以在不考虑欧盟隐私条令的情况下从事网络活动。该条令使得欧盟当局有权终止那些没有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的企业的网上数据传输。根据目前已达成的总体协议,网上交易公司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必须就相关信息的用途向用户发出通知,在该信息被用于除最初收集目的以外的其它目的时也须通知用户。

3.我国隐私权保护的立法现状

相比较而言,我国对隐私权的研究和重视都起步较晚,对公民隐私权的规定散见于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就此所作的司法解释之中。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第140 条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按照该条文的解释,侵害他人隐私权的,造成他人名誉权损害的,认定为侵害名誉权,追究民事责任,这是一个对隐私权保护的重要的司法解释。

可见,我国目前没有明确规定隐私权为一项具体的人格权,而是采用了间接的保护方式。隐私权与名誉权二者有密切关系,个人的隐私一旦被他人非法披露,不但会造成受害人的精神痛苦,而且也往往会招致社会评价的降低,从而损毁受害人的名誉。但是,名誉权与隐私权的区别是明显的:a.两者的权利客体不同。隐私权的客体是隐私,而名誉权的客体是名誉。名誉与隐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b.两者的权利主体不同。隐私权只有公民才能享有,而名誉权不仅公民享有,法人等其他民事主体也可以享有。c.两者的侵害方式不同。侵害隐私权的方式多为非法获取、传播有关他人的私生活的事实,干涉他人私生活等。而侵害名誉权的方式是无中生有,侮辱、诽谤等贬损他人的人格,从而使其名誉受到损害。d.两者的侵害结果。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肯定造成他人人格的贬损,从而降低他人的名誉;而侵害隐私权的结果,未必会造成他人的名誉的降低,甚至有些时候会提高他人的声誉。

由此可见,虽然隐私权与名誉权存在着以上不同点,而我国法律对隐私权却未做出明确规定,说明我国隐私权保护处于较低的标准,法律基础与环境是相当薄弱的,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4.建立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制度的构想

在世界各国纷纷承认隐私权的今天,我国立法不规定网络隐私权,这是一个严重的立法疏漏。加强立法,用法律手段保护网络隐私权不受侵犯,在立法方面应该重点着手以下工作:

4.1 在未来的民法典中明确隐私权法律地位 上文已经提到我国法律以间接方式来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具有很大缺陷的,所以应该改用直接保护方式,更有利于加大对隐私权侵害的救济程度。我国立法机关应对隐私权在法律上明确规定隐私权的内涵、外延及侵权的责任形式,这样保护隐私权才在法律上有明确的依据。

备受关注的新中国第一部民法典草案中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就是增加规定了隐私权并单列为一章,草案第七章第二十五条至二十六条规定: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隐私的范围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禁止以窥视、窃听、刺探、披露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我们认为,明确规定隐私权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有利于完善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民事法律制度,保护自然人、法人的民事权益是非常具有意义的。

4.2制定专门网络隐私权法律制度 当然,仅有隐私权保护的一般性规定是不够的,还应制定专门法律来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权。其中,应该详细规定公民网络隐私权的内容,具体应包括知悉权、选择权、控制权、安全请求权等;规定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尤其义务主体应包括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个人等;规定侵害网络隐私权行为的种类以及侵权行为的认定;规定隐私权侵权责任的承担以及各种补救措施,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对于造成受害人精神损害的,还应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在立法过程中,应当注意增加常规法律的技术性,即与高科技的网络技术相接轨。“立法者不懂技术, 技术人员又无权立法”,这就使得现行的一些网络法规与网络实际相脱节,根本没有可操作性可言,法律也就很难见到实效。所以,应该加强立法者与技术人员的相互沟通,以便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网络法规。另外,需要完善其他与公民隐私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之与一般性规定和专门法律规定相配套,能够更好地起到保护作用。因为我国的其它法律里面也有许多与隐私权有关的权利的具体内容和与之有关的权利的规定。这些规定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对于这些法律规定,我们应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对其中不适时的规定加以修正,使它们符合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北京:群众出版社,1997

3杨立新.关于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的几个问题.人民检察,2000;(3)

4曹亦萍.社会信息化与隐私权保护.政法论坛,1998;(1)

第二篇:网络隐私权概述

第一节网络隐私权概述

一、隐私权的概念与特征

(一)隐私权的概念

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信息自由权。

(二)隐私权的特征

1、隐私权的本质。必须纯粹是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个人“私事”。任何公共的、群体的或与之有

关的事情都不能成为某个人的隐私。

2、隐私权的范围。即它必须严格限定在个人信息、私人活动的私有领域这个有限范围之内。

3、隐私权的独享性。即它必须是权力所有人不愿意被他人知悉或干涉的私事。

我国在很多行政法规中也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作出了规定。例如:

1996年,公安部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也从通信自由和秘密的角度涉及个人资料的保护这一问题进行了规定,其第7条明确规定: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利用国际互联网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1998年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第18条也提及了隐私保护:用户应当服从接入单位的管理,遵守用户守则;不得擅自进入未经许可的计算机系统,篡改他人信息;不得在网络上散发恶意信息,冒用他人名义发出信息,侵犯他人隐私;不得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及从事其他侵犯网络和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

可以考虑)。

四、网络隐私的侵权方式

1、Cookies文件的滥用

2、监视软件的滥用

3、滥用识别机制

4、黑客攻击行为

5、随意出售个人信息

6、第三方泄露或共享

五、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和主体权利内容

(一)网络隐私权的概念

是指公民在网上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搜集、复制、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也指禁止在网上泄露某些个人相关的敏感信息,包括事实、图像以及诽谤的意见等。

(二)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范围

1、个人登录的身份、健康状况

2、个人的信用和财产状况

3、邮箱地址

4、网络活动踪迹

(三)具体来说,网络隐私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个人信息收集的知情权

2、网络个人信息收集的选择权

3、网络个人信息资料的控制权

4、网络个人信息资料的安全请求权

5、网络个人信息资料的利用限制权

(三)收集网络个人信息资料声明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如下:

1、收集网络个人信息资料目的的声明

2、网络个人信息资料的共享或再利用的声明

3、查阅、修正及更新网络个人信息资料的声明

4、网络个人信息资料的保护措施及隐私权保护政策链接的声明

四、网络个人信息资料的查阅

1、查阅权不得抛弃也不得以特定的约定加以限制

2、查阅网络个人信息资料的要求

五、网络个人数据的控制与使用

(一)网络个人信息资料的修正、更新与请求删除

网络个人信息资料的所有人或合法提供者,通过合理的途径访问该个人资料或向有关机关查阅后,针对错误之处可以申请修改、补充或删除,以保证网络个人信息资料的准确、完整。

英国1984《数据保护法》规定,“对包括在个人数据中的信息,所获取和对个人数据的处理应当是公正的、合法的”。

1、行使资料控制权要求的提出

2、对行使控制权要求的处理

(二)网络个人信息资料的使用行为规范

1、按使用方式可分为内部使用、反馈使用(如公共事务管理机构在对某特定相对人进行管理或提供服务

时使用该相对人所提供的其自身的个人数据)以及外部使用

2、按使用层次可分为直接使用、间接使用和混合使用

(三)网络个人信息资料使用中的安全要求及相应的保密措施

(四)网络个人信息资料的保留期限

六、网络隐私权权利人的权利限制和数据用户的免责

英国1984年《数据保护法》规定了全部无条件豁免的几种情况:

1、因保卫国家安全的目的而予以豁免的个人数据。

2、法律要求数据用户公布的个人数据。

3、个人拥有,“且涉及到他个人、家庭、或者家庭事务的数据、或者是拥有只用于娱乐目的的个人数据”。

《数据保护法》还规定了有条件豁免的三种情况:

1、仅为一个或一个以上目的而拥有的数据。

2、由法人团体成员组成的团体所拥有的数据。

3、只是为了将物品或信息向数据主体传输而拥有的数据,其内容只是他们的名字和地址或是对于传输而

言必要的细节(例如:电信地址)。

对于上述数据,没有数据主体的同意或者法律没有特别规定解除对透露的限制,这些数据不能予以透露,在豁免的情况下,不能为了其他目的使用数据。

英国《数据保护法》还规定了对数据用户“不透露”条款豁免的几种情况,例如:

1、为了国家安全的理由,需要透露数据。

2、法律或者法院的命令所要求的,或者为了获得法律咨询意见或者在法院诉讼上,如用户是诉讼参与人

或者是个人时要求的透露。

3、对数据主体或者他的代理人进行的透露,或者在数据主体或者其代理人的申请下,或者在数据主体或

者其代理人同意下的透露。

4、为了防止对任何人的健康的伤害或者损害,在紧急状况下要求的透露。

如果数据用户按法律规定的上述标准在未经数据主体同意或者违反登记的使用目的情况下透露个人数据,也可以免除法律责任。

第三篇: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现状

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的法律现状

我国对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有法律资源

长期以来由于封建专制主义的束缚,我国隐私权的文化、法律基础相当薄弱,我国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也较为淡漠,至今没有隐私权保护的专门立法,就更谈不上网络隐私权的专门立法了。20 世纪的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法律生活逐步走上正轨,隐私权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权利才逐步开始散见于我国的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等法律、法规之中。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个人意识的迅速觉醒,隐私权的保护问题逐渐突显在国人面前,并受到了学者的重视和立法界的肯定。目前,我国己初步建立了一套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体系。

首先,《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在保护隐私权方面的相关规定主要包括:第 3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这里的“人格尊严”应当包括公民的隐私尊严;第 39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此条保护的是公民的安居权,也属于隐私权的内容;第 40 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此条保护的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秘密权。这些规定为保护公民隐私权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我国民法并未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民法通则》人身权一节中规定了各种人格权,却没有隐私权的规定,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立法上的一大缺憾。为了弥补这一立法缺陷,司法机关试图通过司法解释来填补这一空白,以期在司法实践中有所依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 140 条规定“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若干问题的解答》第 7 条规定“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这是用名誉权的方式对隐私权进行的间接保护;最高人民法院于 2001 年 3 月发布的《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对隐私权作了具有突破性的解释。

该解释第一条第二款规定“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即。人们认为“这是我国法律文件第一次明文把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来予以保护。”但是,该解释仍未从法律上确立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民事权利的地位,隐私权仍不能与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等人格权并列,这又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再次,在刑法领域,《刑法》第 245 条规定“对于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第 252 条规定“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第 253 条规定“邮电工作人员私自开拆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在诉讼法方面,《刑事诉讼法》第 152 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民事诉讼法》第66 条规定“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需要在法庭上出示的,不得在公开开庭时出示。”

第 120 条规定“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公开进行”。《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都有关于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的规定。可见,诉讼法对隐私权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对隐私案件的不公开审理上;最后,在其他法律部门,涉及隐私权的规定有如下几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30 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妇女权益保障法》第 39 条规定“妇女的名誉权

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宣扬隐私等方式损害妇女的名誉和人格。”在《残疾人保障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都设置了保护残疾人、消费者和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条文,在这些关于合法权益保护的条文中,都包含隐私权保护的内容。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隐私保护制度的完善,近年来,我国制定了一些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1997 年 12 月 8 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第 18 条规定“用户应当服从接入单位的管理,遵守用户守则,不得擅自进入未经许可的计算机系统,篡改他人信息不得在网络上散发恶意信息,冒用他人名义发出信息,侵犯他人隐私。”同年 12 月30 日生效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 7 条规定“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利用国际联网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 58 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电信网从事窃取或者破坏他人信息、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2000 年 12 月 28日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规定“利用互联网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及非法截获、篡改、删除他人的电子邮件或者其他数据资料,侵犯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可以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体现了我国关于网络隐私权立法的成熟和与国际接轨的趋势。2005 年 4 月 1 日起实施的信息产业部《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第 20 条规定“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应当遵守国家的保密规定,建立完善的保密制度。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对电子签名人和电子签名依赖方的资料,负有保密的义务。”该条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的保密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2006 年 3 月 30 日起施行的信息产业部《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管理办法》第 9 条规定“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提供者对用户的个人注册信息和互联网电子邮件地址,负有保密的义务。”对实践中网络用户收到大量垃圾邮件的情形予以关注,并对邮件服务提供者提出了保密要求。2009 年 12 月 26 日,备受关注的《侵权责任法》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 2010 年 7 月 1日起实施。

其第 2 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而民事权益则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和隐私权等权利。第 36 条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网络领域对于民事合法权益的保护已经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对网络侵权进行规制,可以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立法的进步。

我国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现状以及传媒应有怎样的隐私观念

引言: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格权,应该受到广泛的重视和保护,但是,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并无提及隐私权字眼的明文的条款。因此要了解清楚我国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现状。传媒集团或传媒工作者在传递信息时,就要避免侵犯他人的隐私权,拥有正确的隐私观念。据此,仅谈论一些个人看法,还有不成熟的地方,敬请指正。

内容摘要:我国对隐私权的保护没有明文的法律条款,侵犯隐私权的事件和案例也层出不穷,因此,从隐私权的含义入手,分析我国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现状。更好的完善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使传媒树立正确的隐私观念。

关键词:隐私权、保护、传媒、隐私观念

一:隐私权的含义

要想了解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现状,就应首先知道隐私权的含义。隐私权的概念和理论,最初源于美国。1890年,美国法学家布兰代斯(Louis D.Brandis)和沃伦(Samuel

D.Warren)在哈佛大学的《法学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隐私权》(The Right to Privacy),提到“保护个人的著作以及其他智慧感情的产物之原则,是为隐私权。”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隐私权。此后,关于隐私权的理论,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和承认。隐私权的概念慢慢的也就得到补充和完善。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权利主体对他人在何种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对自己是否向他人公开隐私以及公开的范围和程度等具有决定权。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格权,一般认为,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其内容具有真实性和隐蔽性,主要包括个人生活宁静权、私人信息保密权、个人通讯保密权以及个人隐私利用权。由此可见,隐私权在人格权利中的基础性和主要性。

二:我国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现状

我国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才将隐私权和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权利逐步开始规定在我国的宪法和其它的法律部门里。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我国关于隐私权的立法,至今没有相应直接的规定。对隐私权的保护,散见于一些法律、法规、规章中。现行《民法通则》颁行以前,公民的很多民事权利都未能受到法律的明文保护,更不用说隐私权。而现在我国民法作为最基本保护公民各项人身权利的法律却没有将隐私权作为公民的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加以保护,而只是简单地规定了与公民的隐私权有关的肖像权、名誉权。而事实上,隐私权、肖像权和名誉权同属于人身权中不同性质的权利,这样所带来的结果是法律保护隐私权的实际效力减少,隐私权寻求法律保障的实际可诉性、可操作性降低,不利于受害者请求司法救济。因此,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有待完善。

在生活中,侵犯隐私权的案例越来越多,隐私权的保护也越来越受重视。但是,事实上,面对隐私权纠葛案例时,要想很好的解决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从隐私权的宪法保护、民法保护、刑法保护、诉讼法保护等法律来看,还有很多漏洞,比如说,如果他人故意侵害公民隐私权,造成严重后果,则要受到刑法的处罚,我国《刑法》252条、253条对此有规定:隐匿、毁弃、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邮电工作人员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这是我国以刑法间接保护方式保护公民隐私权的体现,但它并没有以侵犯隐私权罪定罪论处,而是以侵犯通信自由罪和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处罚。这表明还有很多严重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都没有受到刑法的保护。

三:传媒应有怎样的隐私观念

传播媒体简称传媒,传媒的科学定义是正确及时全面数据发现和传播、实验工具、调查手段。现在已经成为各种传播工具和机构的总称。

传媒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播信息,以达到信息被人所知,共享。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就有可能涉及到关于隐私权的问题,去挖掘他人不愿意透露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就传播了他人的私人信息,侵犯他人的人格权。

在传媒领域中,就很容易侵犯他人的隐私权,这样的案例也越来越多。比如说,英国前王妃戴安娜与其男友在一群摄影记者的追逐下遇车祸身亡,这三名摄影记者也因涉嫌侵犯隐私权也被控。这类案件还有很多,比如说,未经许可偷排偷录,随意公开明星的年龄、收入等。

也有相关的专家学者说,现在传媒无隐私,尤其是在现在网络传播很发达的时候。辩称保护隐私已经过时了,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但是,据笔者看来,传媒应该保护他人的隐私权,树立正确的隐私观念,担起尊重隐私之责。如果肆意对他人的私人信息泄露,那么,会不会导致我们社会混乱,不能建立起良好的社会秩序,人人自危呢?因为你不知道,那天你的隐私就被曝光了。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传媒是权力启蒙的先驱和主导,应在在民众面前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做好风向标,引导社会向良好的发面发展,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今天呼吁人们要尊重隐私权,大声疾呼与抨击侵权事件,但是明天却干着侵权的事情。言行不一,令人反思。

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信息高速传递、泛滥的时代,传媒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倡导社会尊重隐私的文化理念。这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是一个持久努力、坚持不懈的过程。

当然,要从根本上保护好隐私权,解决好侵犯隐私权的问题,还是要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

检察日报:传媒应担起尊重隐私之责

尊重和保护隐私靠法律,也要靠文化。同时不能缺少对民众权利意识的启蒙,对捍卫法律权利的摇旗呐喊。对此,传媒应理所当然地践行社会责任。

隐私权是自然人依法享有拒绝、排斥任何未经法定程序批准的监视、窥探和防止个人私生活秘密、个人信息被披露的权利。获取他人数据、信息应当使用法律所不禁止的正当手段。制度语境里的隐私和文明是分不开的,隐私作为一项权利更是与文明社会相伴相生。在蛮荒的原始社会,隐私没有任何立足空间。隐私被尊重的程度如何,可以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尊重隐私成为区分文明社会与野蛮社会的界标。尊重个人自由和隐私权是文明社会的必要的道德原则。社会越是文明,人们越是对隐私权尊重,法律越是对隐私权提供周备的保护。

隐私作为一项权利,源于民主社会中的法律规定,但隐私应受尊重内里的要求却首先是从社会文化和道德伦理方面开始的,也与人的自然权利不可分割。我们常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而营造尊重隐私的氛围依靠社会所倡导的主流文化来完成的确是千真万确的。只有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具有尊重他人隐私的自觉意识和习惯,这个社会才真正称得上是文明社会。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无疑是重要的,但在许多情况下法律保护的效果并不好。这是因为法律的威权功能往往表现在事后补救和事后警示,惩罚说到底只是一种对既成事实的法律评价和处理方式,本质上于事无补。而且宣告性的法律权利必须通过司法正当程序才能最后实现,争议法律事实的确认必须有相应的证据作依托。事实上,尊重隐私与传统文化不可分,可以说尊重隐私本身就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通过法律来促进权利体系建立的关键不是求取权利的形式和权利的多样种类,而是催生内在的法律精神。这种法律精神意味着文化建设、传播与生长至关重要。

传媒是权利启蒙的先驱和主导,在启蒙的过程中不能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目前,我们俯拾即是:今天你可看到媒体在启蒙民众要尊重隐私权,在大声疾呼与抨击侵权的事情。而明天却看到它也在干着侵权的事情。这令人反思:我们这个社会和所处的时代,有没有可以遵循的一以贯之的尊重隐私的文化理念?新闻传媒所倡导的东西背后有没有现代法制理念作支撑?诚然,这不能完全怪罪传媒而主要应归责大的文化环境,毕竟,传媒本身也需要现代民主和法制意识的启蒙。

启蒙变得如此重要,不仅是因为我们的社会文化和传统习惯中缺少一些基本的民主基因,还因为扫盲的普及是行使民主权利的条件之一,语言普及的差异性和语言的多样化依然是中华民族民主启蒙的一个障碍因素。社会文化和伦理制度中缺乏尊重他人隐私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传统中缺乏政治文化中以人权、自由、民主为主导的“人权原教旨主义”。长期的群体和集权式文化与政治传统,导致中国社会的权利意识包括“隐私意识”薄弱,甚至很多人时常无意识的言语与行为都会触及别人的隐私问题。

法律保护隐私的权利与社会文化主导的尊重隐私习惯一脉相承时,法治的目标便很容易实现。因为文化对民族的影响力远比法律制度更持久、绵长和顽强。变动不居的大千世界何以时刻保持有序运转性和惯常地前进性?这其实皆缘由社会文化因素所决定。民族文化形成巨大的惯性,成为社会演进的动力源。文化成为支配庞大社会体系规则运行的基础性要素。既有形又无形的文化和伦理主导和左右着社会对个人隐私权的态度。

面临开放的世界和开放的时代,意识形态占据优势的外来文化和伦理中的思想观念,正悄然地影响着中国民主和法制改革事宜。国人渐渐认识到权利对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何其重要。尊重和保护隐私靠法律,也要靠文化。同时不能缺少对民众权利意识的启蒙,对捍卫法律权利的摇旗呐喊。对此,传媒应理所当然地践行社会公器之道德及责任。

第四篇:网络反腐中的隐私权问题参考答案

网络反腐中的隐私权问题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第一部分;判断题

1.截至2012年6月底,人均上网达5.7时/天。错误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2.2012年12月23日,因泄露“房叔”事件主角蔡彬的个人房产信息,责任人受到处理。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3.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4.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在履行职责中知悉的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泄露、篡改、毁损,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5.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达5.38亿。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6.隐私保护是文明的标志。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7.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达3亿多。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8.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9.越自由开放的国家越不注重隐私保护。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10.网络反腐,权利冲突凸显。正确 √

A.正确

B.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第二部分;单选题

1.2013年2月25日,美国()指出,中国禁止“以人查房”的政策再一次激发了民众的反腐情绪。正确 √

A.《大西洋月刊》

B.《独立评论》

C.《科学》

D.《自然》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2.《侵权责任法》()中指出,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正确 √

A.第35条

B.第36条

C.第37条

D.第38条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案分析:

3.我国在历年腐败指数及世界排名中,在1997年排名()。正确 √

A.50

B.41

C.58

D.66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4.问责决

定机关接到书面申诉后,应当在()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正确 √

A.5日

B.15日

C.25日

D.30日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5.以下不属于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的方式的是()。正确 √

A.责令公开道歉

B.停职检查

C.引咎辞职

D.写检讨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6.贺国强同志曾指出:“要高度重视()举报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正确 √

A.网络

B.电话

C.实名

D.匿名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7.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党政领导干部,()后如果重新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的领导职务,除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外,还应当征求上一级党委组织部门的意见。正确 √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8.(),广西来宾烟草局长韩峰的日记被人窃取后放到网上,引起轰动。随后韩峰被查处并以受贿罪被判刑。正确 √

A.2010年2月28日

B.2012年2月28日

C.2012年8月2日

D.2010年8月2日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9.党政领导干部具有本规定第五条所列情形,并且应当从重问责不包括下列()情形。正确 √

A.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B.干扰、阻碍问责调查的C.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的D.对检举人、控告人打击、报复、陷害的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0.问责决定一般应当()。正确 √

A.向社会公开

B.在单位内部公开

C.在本地区公开

D.以上均不正确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1.(),福建省漳州市政府出台《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暂行办法》。正确 √

A.2013年2月16日

B.2012年2月16日

C.2012年1月12日

D.2013年1月12日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2.1986年()没有直接保护隐私权的规定。正确 √

A.《

侵权责任法》

B.《民法通则》

C.《加强网络信息保护决定》

D.《刑法》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13.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正确 √

A.所在单位

B.家人

C.所在社区

D.上级领导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4.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手机用户达()。正确 √

A.3.88亿

B.10亿多

C.5.38亿

D.3

亿多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15.《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第一条第一项所称的“以借为名占用”是指利用职务和职务上的影响,以借用名义占有或者使用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的财物超()。正确 √

A.3个月

B.6个月

C.12个月

D.18个月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16.被问责的党政领导干部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决定书》之日起()内,向问责决定机关提出书面申诉。正确 √

A.5日

B.15日

C.25日

D.30日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17.本单位、本部门或本系统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出现问题的,按照(),追究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正确 √

A.《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B.《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C.《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

D.《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您的答案:D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18.()以前,中国法制中基本上没有隐私权的概念。错误 ×

A.20世纪8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19.网络反腐,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形式。正确 √

A.民主政治

B.领导约束

C.群众监督

D.政治监管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20.《侵权责任法》第36条中指出,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正确 √

A.相同责任

B.较轻责任

C.连带责任

D.较重责任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案分析:

第三部分;多选题

1.中国缺乏隐私权保护的传统的表现()。错误 ×

A.“上级”打探、干预下级私人生活

B.家庭中,尊亲属干预卑亲属的私生活

C.人们之间,问年龄或者家庭琐事,也不被认为是逾越社交规范的D.尊亲属不过问卑亲属的私生活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2.网络曝光特点主要是()。正确 √

A.便捷

B.廉价

C.参与度高

D.自下而上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3.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收集、使用公民个人电子信息,应当遵循()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

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错误 ×

A.合法

B.正当

C.必要

D.公开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4.对有违反本决定行为的,依法给予()、关闭网站、禁止有关责任人员从事网络服务业务等处罚,记入社会信用档案并予以公布;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正确 √

A.警告

B.罚款

C.没收违法所得

D.吊销许可证或者取消备案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5.当前中国网民最关注的“热点话题”包括:()、加强廉政建设。正确 √

A.社会道德建设

B.食品安全监管

C.缩小贫富差距

D.房产市场调控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6.《世界人权宣言》:“任何人的()不得任意干涉。” 正确 √

A.私生活

B.家庭

C.住宅

D.通信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7.以下哪些属于隐私()。正确 √

A.自然人的私人生活

B.自然人的储蓄、财产状况

C.自然人的通信

D.自然人的档案材料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8.近30年来中国隐私权保护意识和法制较快发展,如()。A.人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的觉醒

B.居住与生活方式的改变

C.传统媒体的发展与分化

D.新媒体的蓬勃发展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9.中国缺乏隐私权保护的传统的原因: 错误 ×

A.农

耕社会要求社会成员团结和互助

B.封建君权“无处不在”,不给私人社会留下空间

C.党和政府强有力的社会管理

D.媒体不发达,电台、报刊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与工具

正确 √

您的答案:ABC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10.以下属于隐私的是()。正确 √

A.姓名、肖像

B.住址、住宅电话

C.住宅不受非法侵入

D.自然人在私人空间内的个人活动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第五篇:网络个人信息论文:论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网络个人信息论文:论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中文摘要】本文主要讨论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问题。首先,在绪论部分通过个人的经历引出对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关注。正文第一部分介绍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涵义和特点。正文第二部分是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现状分析,即网络个人信息隐私存在不当收集和不当传播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立法保护缺失和权利意识缺失。正文第三部分是对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保护提出的建议:要有权利基础——知情权、网络言论自由和信息流通自由,在此之上应当立法保护和司法保护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针对立法模式以及立法的内容提出了建议。结论重申了立法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英文摘要】The main idea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tect personal information privacy on net in law.First, in the part of introduction, an experience reflects the problem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privacy protection on net.The first part of the text introduces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privacy on net.The second part of the text show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rsonal information privacy protection on net: unsuitable collect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privacy and unsuitable spreading personal information.The reas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is that we lack for statutes and sense of right.In the next part of the text, suggestion

comes: concerning about personal information privacy production,rights--right to know, freedom of speech and information currency--should be basic, and statutes should be necessary, and judicial practice should be important.The law making mode and contents are also concerned.Conclusion comes in the end, the view of making law to protect net personal information privacy is repeated in this part.【关键词】网络个人信息 隐私权 法律保护

【英文关键词】net personal information privacy law protection 【目录】论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3-4Abstract410-17

绪论

7-10

中文摘要

第一章 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概述10-1

1第一节 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涵义

11-16

一、第二节 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特点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主体11-13客体13-15小结16-17

二、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本章

三、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内容15-16

第二章 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保护现状分析第一节 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受侵害的现状

一、网络个人信息隐私的不当收集17-20

20-2

3二、网17-2517-23络个人信息隐私的不当传播权保护不足的原因权利意识缺失2

423-24

第二节 网络个人信息隐私二、一、法律保障缺失23-2

424-2

5本章小结第三章 网络个人信

息隐私权的法律救济保护的基础25-29自由保障26-28

25-33第一节 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法律

25-26

二、网络言论28-29

第二节

一、知情权保障

三、信息流通自由保障

29-32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措施29-3133-3

4二、司法保护31-32参考文献34-36

一、立法保护

结论

本章小结32-33致谢36

:1-3-9-9.38-8-4-8 【备注】在线加好友索购全文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指导和论文发表委托服务。

本文由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作者如有异议请与总库或学校联系。

下载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探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隐私权保护模式探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国侵犯儿童网络隐私权经典案例4

    For Release: 08/15/2011 Mobile Apps Developer Settles FTC Charges It Violated Children's Privacy Rule Company Collected Kids' Information Without Their Parents'......

    隐私权案例

    案例一:“早恋”少女告倒班主任16岁的少女王雪终于向学校讨回了自己的尊严——北京市首例女中学生状告班主任和学校侵犯名誉权案2001年9月尘埃落定,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作出......

    隐私权保护措施

    宜兴市张渚人民医院 医院保护患者隐私权制度和措施 为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切实尊重和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患者的隐私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特制定......

    公民网络隐私权的刑法保护论文[推荐5篇]

    一、网络隐私权的定义和性质网络隐私权属于隐私权的范畴,它是在信息网络时代在隐私权方面出现的一种新形式,属于隐私权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网络隐私权与其他公民的隐私权一样......

    论网络运营商对用户隐私权的侵害

    论网络运营商对用户隐私权的侵害一、从某网管软件说起21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纪,上网在当前不但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且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工具和手段。但是,互联网作为除报......

    关于中学生对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问题的调查报告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 社 会 调 查 方 案 表赣州 分校09春级法本专业姓名:刘帆学号 0936001207830 指导教师:邹俊豪填表日期:2010-11-15 调查题目: 中学生对网络隐......

    隐私权教案(5篇)

    第五课 第一框 隐私和隐私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隐私的内涵,懂得保护隐私的必要性,知道隐私权及其具体内容;澄清隐私即丑事等错误观念;知道法律对公民......

    体育明星隐私权保护..

    摘要奥运赛事空前激烈,人们对参赛运动员的关注热情空前高涨。街头巷尾、媒体网络,都在津津乐道运动员“背后的故事”,从身高、体重、到婚姻、恋爱,无所不谈。这种自由而宽松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