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SOKKIA陀螺全站仪操作心得
SOKKIA陀螺全站仪操作心得
与坐标有关[Neargale]QQ531420773
一、安全事项
1.开机:当检查光标在零分划线左右摆动对称时,将锁扣拧紧,保证陀螺仪悬挂带托起,位于锁紧位置,可开启电源,等待马达启动指示灯(绿灯)亮,方可下放陀螺悬挂带;
2.关机:测量结束后,将锁扣拧紧,保证陀螺仪悬挂带托起,位于锁紧位置,方可关闭电源。等待10分钟后,陀螺马达转动完全停止,已无声响后盖上锁紧扣,再拆掉联线将仪器装箱;
3.紧急关机:当电池电压过低时,逆变器上的电池指示灯(红灯)亮,需要立即拧紧锁扣,保证陀螺仪悬挂带托起,位于锁紧位置,方可关闭电源。等待10分钟后,陀螺马达转动完全停止,已无声响后盖上锁紧扣,再拆掉联线将仪器装箱。
二、操作步骤
1.正确安置全站仪、陀螺仪,观察逆变器上的开关是否置于off档,按照电源、逆变器、陀螺仪的顺序连线;
2.取下锁紧扣,下放陀螺悬挂带两圈至自然状态,观察摆线,观察光标在零分划线左右摆动是否左右对称,即测前零位;
3.将锁扣拧紧,保证陀螺仪悬挂带托起,位于锁紧位置,可开启电源,等待马达启动指示灯(绿灯)亮,方可下放陀螺悬挂带;
4.采用逆转点法进行测量作业,下放陀螺悬挂带至自然状态,保证摆幅位不超过10格,跟踪3个逆转点位后,将陀螺悬挂带托起,手动转动仪器底部,将方位角az调成0;
5.继续下放陀螺悬挂带至自然状态,保证摆幅位于5-8格之间,跟踪5个逆转点位,将陀螺悬挂带托起,瞄准目标,读数;
6.测量结束后,拧锁紧扣,保证陀螺仪悬挂带托起,位于锁紧位置,方可关闭电源。等待10分钟后,陀螺马达转动完全停止,已无声响后,下放陀螺悬挂带两圈至自然状态,观察测后零位,记录数据后拧紧锁扣,盖上锁紧扣,再拆掉联线将仪器装箱。
第二篇:测量员全站仪操作培训(非常经典)
测量员全站仪操作培训
项目部为更好的推进项目测量工作,保证项目测量成果和质量,规范项目测量的管理,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特制定本培训计划。大家都知道,独木不成林,好的测量工作离不开每一个测量员的积极参与,只有大家团结起来,才能将工程建设的更加美好!
测量员岗位职责
1)应遵守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实地测设工作要坚持科学、简捷,精度要合理、相称的工作原则;在测量精度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3)坚持计算工作和测量作业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随时消除误差,避免误差积累; 4)严格按规程作业,观测误差必须小于限差; 5)检查、校核与放线测设分开的原则;
6)认真积累原始资料,做好观测记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测设水平。
全站仪测量放样的要点:
测量或者放样时,必须长视定短视,即对准后视视距一定要长于所放样点位到仪器的距离。已知边长越长,放样边长越短,误差越小;反之就大。
施工队所使用测量仪器标称精度均满足铁路施工测量规范要求,仪器均要经国家计量部门授权的检定单位检测定并在核定有效期内、方可使用。
棱镜杆使用之前一定要校核棱镜杆的垂直度。
所使用的棱镜必须和全站仪配套,在测量过程中应经常使用三段法对棱镜常数进行测量和改正。
施工测量中转点必须采用护桩和混凝土保护,每次测量前和测量完成后均应对控制点进行检核。并定期和不定期的对转点进行检查。
全站仪操作及注意事项:
1.各类测量设备检定有效期到期必须送有关的检定单位检定,检定证书复印件必须报送公司测量组备案;本着谁使用谁送检的原则。
2.全站仪测量前,要有相应的仪器年检合格证书。未经检测合格的仪器不得应用于施工现场。3.测量人员要持证上岗,经安全培训合格的人员才能进场进行施工测量。
4.使用测量仪器的人员必须是经培训考试合格、熟悉仪器性能和懂得测量规则的专职测量人员,非专职人员不得使用。仪器在使用中应有防雨、防晒设施,严禁日晒雨淋。
5.测量人员必须熟悉仪器的性能和操作规程,本着对工程负责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尽量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并对仪器进行自检、送检和保养。
6.全站仪施工测量时,后视视距要长于前视视距。每一次转点均应从测量组提供的CPI/CPII/JM控制点进行转点,不得以作业队的转点为基准再进行转点。作业队的临时转点要做好保护,每次使用完成后和使用前,均要对其进行复核,与测量组所提供的控制点进行联测,7.仪器任何部分发生故障,不勉强使用,应立即检修,否则会加剧仪器的损坏程度。
测量复核:
1)工区技术测量计算资料必须由工区技术负责人复核并签字,关键部位由测量组长复核签字。
2)测量组计算资料必须由组长复核并签字,关键部位由项目部总工程师复核并签字。3)测量组定期和不定期对工程技术测放桩点进行复测,对工区技术日常测量进行检查复核。
4)对关键部位进行重点卡控,如墩台几何尺寸和标高,每次浇筑砼前须复测,确保平面几何尺寸,标高符合设计,预埋件预留孔位臵正确稳固,模板加固可靠方能下令进行浇筑,浇筑过程中进行跟踪监控,是否按配合比进行施工,放样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收尾阶段收坡和抹面是否符合设计,成品是否符合设计几何尺寸,是否采取了保护措施。
影响全站仪坐标测量的精度的因素
主要有仪器本身的误差(受仪器制造和检校不完善的影响)、仪器对中误差及目标的偏心误差、外界条件的影响。操作者整平仪器时,要严格的对中整平在进行操作。找准目标时,应以战牌中心为准,而不是直接找准棱镜中心。
控制点起始方向误差引起放样点的点位误差;起始边方位角的误差所引起的放样点位的误差不仅与起始方向的误差大小有关,还与起始点到放样点的距离大小有关,离起始点距离越远,则误差越大。
测距仪测距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仪器本身的系统误差以及外界环境影响,会造成测距精度的下降。为了提高测距的精度,我们需要对测距的结果进行改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的改正:仪器常数的改正、气象改正和倾斜改正。
仪器常数改正
仪器常数包括加常数和乘常数。
加常数改正:加常数K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仪器的发射面和接收面与仪器中心不一致,反光棱镜的等效反射面与反光棱镜的中心不一致,使得测距仪测出的距离值与实际距离值不一致。因此,测距仪测出的距离还要加上一个加常数K进行改正。
乘常数改正:光尺长度经一段时间使用后,由于晶体老化,实际频率与设计频率有偏移,使测量成果存在着随距离变化的系统误差,其比例因子称乘常数R。我们由测距的公式Du(NN)可以看出,如果光尺长度变化,则对距离的影响是成比例的影响。所以测距仪测出的距离还要乘上一个乘常数R进行改正。
对于加常数和乘常数,我们在测距前先进行检定。目前的测距仪都具有设置常数的功能,我们将加常数和乘常数预先设置在仪器中,然后在测距的时候仪器会自动改正。如果没有设
DKRD。置常数,那么可以先测出距离,然后按照下面公式进行改正:气象改正
测距仪的测尺长度是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推算出来的。但是仪器在野外测量时的气象条件与标准气象不一致,使测距值产生系统误差。所以在测距时应该同时测定环境温度和气压。然后利用厂家提供的气象改正公式计算改正值,或者根据厂家提供的对照表查找对应的改值。对于有的仪器,可以将气压和温度输入到仪器中,由仪器自动改正。
倾斜改正
由于测距仪测得的是斜距,应此将斜距换算成平距时还要进行倾斜改正。目前的测距仪一般都与经纬仪组合,测距的同时可以测出竖直角α或天顶距z,然后按上面公式计算平距。
测距仪的标称精度
测距误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待测距离成比例的误差,如乘常数误差,温度和气压等外界环境引起的误差;另一类是与待测距离无关的误差,如加常数误差。所以一般将测距仪的精度表达为下面两种形式:
mD = ±(A+B·10-6 D)或 mD = ±(A+B·ppm)式中:A为固定误差,即测一次距离总会存在这么多的误差;B为比例误差系数,表示每测量一公里就会存在这么多误差。1ppm=1mm/1km=1×10-6;D为所测距离,单位km。
举例:如某台测距仪的标称精度为±(3mm+5ppm),那么固定误差为3mm,比例误差系数为5。
全站仪测距的温度和气压改正
通常是开机后将观测时的温度和气压输入全站仪,仪器自动对距离进行温度和气压改正。测定气温通常使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测定气压通常使用空盒气压表。气压表所用单位有mb(102Pa)和mmHg(133.322Pa)两种,而1mb=0.7500617mmHg。气温读数至1度,气压读数至1mmHg。
小知识:《温度和气压对测距的影响》
在一般的气象条件下,在1Km的距离上,温度变化1度所产生的测距误差为0.95mm,气压变化1mmHg所产生的测距误差为0.37mm,湿度变化1mmHg所产生的测距误差为0.05mm。湿度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当在高温、高湿的夏季作业时,就应考虑湿度改正。注意:
1、只要温度精度达到1度,气压精度达到27mmHg,则可保证1Km的距离上,由此引起的距离误差约在1mm左右。
2、当气温t=35度,相对湿度为94%,则在1Km距离上湿度影响的改正值约为2mm。由此可见,在高温、高湿的气象条件下作业,对于高精度要求的测量成果,这一因素不能不予以考虑。
3、由于高铁轨道工程测量以“两站一区间”分段进行,从导线复测到控制基标测量,再到加密基标测量所涉及的距离测量都属短距离测量,上述改正值较小,只要正确设置温度值和气压值即可满足规范要求。全站仪测距的精度问题
测距精度,一般是指经加常数K、乘常数R改正后的观测值的精度。虽然加常数和乘常数分别属于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但不是测距精度的表征,而是需要在观测值中加以改正的系统误差,故从某中意义上来说,与标称误差中的A和B是有区别的。因为测距的综合精度指标,一般以下式表示: MD=±(A+B×10-6D)
每台仪器出厂前就给了A和B之值,再行检验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检验看某台仪器是否符合出厂的精度标准(标称精度),另一方面是看仪器是否还有一定的潜在精度可挖。这与加常数K、乘常数R的检验目的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为了检验仪器质量,后者是为了改正观测成果,决不能用检定精度的指标A与B去改正观测成果 小知识:《标称精度》
测距仪都有一个标称精度,他是仪器出厂的合格精度指标,仅一般地说明仪器的性能,而决不能理解为只能达到这样的测距精度,尤其是不能代表现场作业时的边长实测精度。注意:
1、加常数K、乘常数R改正值从仪器的检测结果得来。加常数K与实测距离大小无关,乘常数R应与实测距离相乘得到改正值,乘常数R单位为mm/Km,实测距离单位为Km,所得改正值单位为mm。
2、外业作业时应进行加常数K、乘常数R改正。
棱镜常数、大气改正值设置
1、棱镜常数(PSM)的设置——进口棱镜多为 0,国产棱镜多为-30mm。(具体见说明书)
2、大气改正值(PPM)的设置—— 输入测量时的气温(TEMP)、气压(PRESS),或经计算后,输入 PPM 的值。(或者按照说明书中的公式计算出 PPM 值后,按“ PPM ”直接输入)。
说明: PSM、PPM 设置后,在没有新设置前,仪器将保存现有设置。
后方交会法注意事项
在施工测量中,我们经常使用后方交会。后方交会可以自由设站,对通视条件不好的地方很实用。但在测量中,后方交会测量会出现残差。全站仪系统为了进行数据处理,就会修改格网因子,以确保交会的准确性。修改后的格网因子可能是1.00XXXXX(X代表数字)或者是0.99XXXXX,总之和1.00有一点点差别。
在实际测量放样中,通过坐标放样模式进行放样,与退出放样模式在基本模式下测量同一点的坐标,两者居然有差别。小的情况下是几毫米,多的情况下可能是2-3cm。最多的情况下我遇到过差值5cm的。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反复的问刚才放样放的好好的,放样模式和基本模式下的坐标为什么不一样呢?
其实,在基本模式下,系统默认的格网因子是1.000,而放样模式下的格网因子可能是使用以前通过后方交会系统保留下来的格网因子1.0000XXX或者是0.9999XXX(X代表数字)。这样你照准同样的点,在不同模式下所测量的数据就不一样。因此,在测量中,要经常对格网因子进行校正,特别是使用后方交会放样后。以免影响了你的测量成果。默认状态应该是1.0,如果不是,请改回来,这样你在两种模式下测量的数据才能统一起来。
我的意思是说后方交会后放样模式状态下,格网因子自动会变,而基本模式下始终是定值1.0,如果下次放样模式下不修改格网因子,系统在放样模式下会使用以前的格网因子。这样放样模式下测量的坐标和基本模式会不相统一。特别是经过一次残差很大的后方交会后,两种模式的测量结果会相差很大。因此在施工中要及时修改格网因子。
所以用全站仪进行后方交会后视对完后--开始放样--这个时候要把格网因子改过来就对了!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倾斜度 那个要关闭,不然竖轴会差几十秒!
后方交会后放样模式状态下,格网因子自动会变,而基本模式下始终是定值1.0,如果下次放样模式下不修改格网因子,系统在放样模式下会使用以前的格网因子。这样放样模式下测量的坐标和基本模式会不相统一。特别是经过一次残差很大的后方交会后,两种模式的测量结果会相差很大。因此在施工中要及时修改格网因子。
全站仪测量使用的棱镜必须与仪器配套,当棱镜经常使用受到磨损或棱镜与仪器不配套时,可以采用三段法进行棱镜常数的校验与改正。棱镜常数的测定方法
棱镜常数的大小与棱镜直角玻璃锥体的尺寸和玻璃类型有关。全站仪配套棱镜在出厂时都有其固定的棱镜常数值,供测距时使用。因此,配套使用时只需要保持仪器原有系统设置就可。但如果使用的是不配套的棱镜,首先就要确认两棱镜类型是否一样,即保证两棱镜竖轴情况一致后,再预先设置与其相应的棱镜常数。一般来说,一台全站仪的说明书上可以查到配套棱镜的棱镜常数。当使用其他棱镜时,如果仪器内棱镜数与配套棱镜常数相同,就只需要输入该常数进行改正。如果棱镜常数为零,就要输入棱镜常数改正数。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棱镜常数未知,或者使用的是不配套的棱镜,则可以采取 “三段法”的测距方式来测定其棱镜常数。
图三 三段法示意图
在较为平坦的地面上选200m 左右长的线段AC ,如图3 所示,并定出线段AC 上一点B ,保证三点一线,将全站仪置于A 点测平距AB 和AC;置于B 点测平距AB和BC;置于C 点测平距AC 和BC。必要时应进行气象改正,在操作过程中尽可能减小对中误差的影响,测量过程中始终使用同一棱镜,如上图所示。
计算AB、BC 和AC 的平均值AB、BC和AC ,则真实的棱镜常数与现在临时棱镜常数的差值为:C = AC-AB-BC,然后把临时的棱镜常数加上C即得到真实的棱镜常数。该方法简便易行,不需要一个精密基线,适合于野外工地现场校准棱镜常数。
棱镜常数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因为电磁波测距仪及棱镜反光镜的对中点与仪器的发光面及反光镜的反射面之间不一致,及电路的延迟等的影响。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如果棱镜与全站仪不配套,又忽略了棱镜常数改正,就会引起测距的误差,而误差的传播便会影响整个测量成果的精确性。另一方面,由于棱镜常数测定有误差,以及检定后在使用过程中仪器光电系统的变化等, 棱镜常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因此,为了更好地获取高精度测量数据,除了熟悉和理解全站仪及其配套设备构造和工作原理,做到能够熟练正确使用仪器,每次用全站仪进行测量工作之前,除了要检查包括棱镜常数在内的各项系统参数设置之外,还必须对棱镜常数进行定期的测定,如果是一项大型工程,在开始前和结束后,还应该根据要求对棱镜常数进行检定。
全站仪对中杆校验
首先在地面上确定一个90度的直角,对中杆架立在直角上,水平居中。
第二,在90度直角的射线一端架全站仪、整平(经纬仪、吊线坠)开启红外线从对中杆的根部射向棱镜十字丝看偏移多少,此时可手推对中杆以十字丝对中全站仪视准轴的中为止,现在可用工具调对中杆的水泡居中。此时对中杆的校验已完成的一半。第三,全站仪架于另一端射线上、整平开启红外线同样从对中杆的根部射向棱镜十字丝可看出偏移多少,手推对中杆以十字丝对中全站仪视准轴的中为止,现在可用工具调对中杆的水泡居中。
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棱镜杆在各个方向都垂直即可。
全站仪放样效率问题:
作业队在进行桩基、承台、墩身、垫石等用全站仪定位放样时,可以事先使用仪器配套的数据传输软件程序将线路控制高程、坐标数据和计算坐标数据文件导入仪器,对于作业人员来说,传输过程中接触的只是文件,并不接触文件中的数据,这样既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又避免了人工的干预,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中间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和人工录入数据错误的概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放线精度。
高程控制测量:
对精度要求不高的桩基护筒标高测量时,可以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标高,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时,必须严格按要求的对中整平,精准的照准目标。棱镜杆架设必须使用支撑脚架精确对中整平。每测站测量完毕后必须对已知高程点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测站测量。
对与桩头破除、承台施工、承台混凝土浇筑、柱墩身施工过程中高程控制测量必须采用附合水准或者闭合水准导线测量。
全站仪保养管理
一、仪器保管
1、仪器的保管由专人负责,每天现场使用完毕带回办公室;不得放在现场工具箱内。
2、仪器箱内应保持干燥,要防潮防水并及时更换干燥剂。仪器须放置专门架上或固定位置。
3、仪器长期不用时,应一月左右定期通风防霉并通电驱潮,以保持仪器良好的工作状态。
4、仪器放置要整齐,不得倒置。
二、使用时应注意事项
1、开工前应检查仪器箱背带及提手是否牢固。
2、开箱后提取仪器前,要看准仪器在箱内放置的方式和位置,装卸仪器时,必须握住提手,将仪器从仪器箱取出或装入仪器箱时,请握住仪器提手和底座,不可握住显示单元的下部。切不可拿仪器的镜筒,否则会影响内部固定部件,从而降低仪器的精度。应握住仪器的基座部分,或双手握住望远镜支架的下部。仪器用毕,先盖上物镜罩,并擦去表面的灰尘。装箱时各部位要放置妥帖,合上箱盖时应无障碍。
3、在太阳光照射下观测仪器,应给仪器打伞,并带上遮阳罩,以免影响观测精度。在杂乱环境下测量,仪器要有专人守护。当仪器架设在光滑的表面时,要用细绳(或细铅丝)将三脚架三个脚联起来,以防滑倒。
4、当架设仪器在三脚架上时,尽可能用木制三脚架,因为使用金属三脚架可能会产生振动,从而影响测量精度。
5、当测站之间距离较远,搬站时应将仪器卸下,装箱后背着走。行走前要检查仪器箱是否锁好,检查安全带是否系好。当测站之间距离较近,搬站时可将仪器连同三脚架一起靠在肩上,但仪器要尽量保持直立放置。
6、搬站之前,应检查仪器与脚架的连接是否牢固,搬运时,应把制动螺旋略微关住,使仪器在搬站过程中不致晃动。
7、仪器任何部分发生故障,不勉强使用,应立即检修,否则会加剧仪器的损坏程度。
8、元件应保持清洁,如沾染灰沙必须用毛刷或柔软的擦镜纸擦掉。禁止用手指抚摸仪器的任何光学元件表面。清洁仪器透镜表面时,请先用干净的毛刷扫去灰尘,再用干净的无线棉布沾酒精由透镜中心向外一圈圈的轻轻擦拭。除去仪器箱上的灰尘时切不可作用任何稀释剂或汽油,而应用干净的布块沾中性洗涤剂擦洗。
9、湿环境中工作,作业结束,要用软布擦干仪器表面的水分及灰尘后装箱。回到办公室后立即开箱取出仪器放于干燥处,彻底凉干后再装箱内。
10、冬天室内、室外温差较大时,仪器搬出室外或搬入室内,应隔一段时间后才能开箱。
三、电池的使用
全站仪的电池是全站仪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现在全站仪所配备的电池一般为 Ni-MH(镍氢电池)和 Ni-Cd(镍镉电池),电池的好坏、电量的多少决定了外业时间的长短。
1、建议在电源打开期间不要将电池取出,因为此时存储数据可能会丢失,因此在电源关闭后再装入或取出电池。
2、可充电池可以反复充电使用,但是如果在电池还存有剩余电量的状态下充电,则会缩短电池的工作时间,此时,电池的电压可通过刷新予以复原,从而改善作业时间,充足电的电池放电时间约需 8 小时。
3、不要连续进行充电或放电,否则会损坏电池和充电器,如有必要进行充电或放电,则应在停止充电约 30 分钟后再使用充电器。
不要在电池刚充电后就进行充电或放电,有时这样会造成电池损坏。
4、超过规定的充电时间会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应尽量避免电池剩余容量显示级别与当前的测量模式有关,在角度测量的模式下,电池剩余容量够用,并不能够保证电池在距离测量模式下也能用,因为距离测量模式耗电高于角度测量模式,当从角度模式转换为距离模式时,由于电池容量不足,不时会中止测距。
四、全站仪的养护
1、仪器应经常保持清洁,用完后使用毛刷、软布将仪器上落的灰尘除去。如果仪器出现故障,应与厂家或厂家委派的维修部联系修理,决不可随意拆卸仪器,造成不应有的损害。仪器应放在清洁、干燥、安全的房间内,并由专人保管。
2、棱镜应保持干净,不用时要放在安全的地方,如有箱子应装在箱内,以避免碰坏。
3、电池充电应按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总之,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全站仪的使用和维护,注意全站仪电池的充放电,才能延长全站仪的使用寿命,使全站仪的功效发挥到最大。
建立一套完整的奖惩方案
项目测量组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
测量是一个服务性岗位,测量成果是组织施工的依据,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它是工程的眼睛,是指导施工作业的指航标,它是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第一道关口,决不能有任何丝毫的纰漏。测量无小事,一旦出现事故绝对是大事。故测量工作中一定要增强作业人员的耐心、细心、责任心,工作中步步有校核。为提高作业队伍测量人员的技能和责任心,特制定如下奖惩制度:
一、奖励制度
1、发现项目测量组移交的中线、里程、坐标、高程有误,并经项目测量组认可,避免了重大工程事故。报请建设单位给予嘉奖。
2、发现测量过程中的重大失误,并及时给予纠正的有关人员,按项目部的奖励办法执行。
3、对于施工过程中测量做的好的队伍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处罚制度
1、凡由于测量的原因造成测量结果与设计不符或精度超限,不论其是否造成损失均属测量事故。
2、凡发生测量事故后,除及时向项目有关领导和部门汇报外,在作业队伍自己内部还要及时进行事故分析,找出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凡隐瞒事故者加重处罚。
3、弄虚作假、伪造测量成果者,加重处罚。
4、由于测量事故造成工程质量事故者,按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办法办理。奖惩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使工程干的更好。
测量的安全保障措施
技术人员在测量工作开始前,应熟知工程监测作业内容和监测工作程序,按方案要求作业、按操作规程操作仪器并服从指挥。因现场情况的不确定性,需要技术人员集中精力,安全第一!为了保证人身安全,特列出以下注意事项: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配戴安全帽,穿塑胶底鞋,禁止穿凉鞋、拖鞋等,遵守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基坑的围护结构上、支撑上作业时,应系好安全绳;
2.进入施工现场,行走时要注意脚下,避免被磕绊、跌伤、扎伤;某些工地,建筑垃圾未清出现场,尤其是板子上,常会有直立的钉子,要避免被扎伤。注意空间里的异物,如脚手架类,避免撞伤头部。
4、施工现场严禁吸烟,严禁酒后进入施工现场。在人行道上架设仪器时,应注意避让行人,保护仪器。注意施测人员、设备与现场起重、运输设备的安全距离。必须在起重设备下或运输通道上作业的,应事先与对方联系,并派专人看管后,方可作业。如需要攀爬,要先确认要攀爬物体牢固可靠;
6、使用施测仪器设备,不得用望远镜瞄准太阳。如果现场有焊接操作,切勿直视焊接光源,避免被灼伤眼睛。在高压电缆区作业时,不得将仪器直接架设在强电磁场区,避免高压击伤,应及时和工程主持人汇报,由工程主持人协调解决。
7、进入施工现场前及作业完毕离开施工现场时,对人员和设备进行清点。确保人员、设备无遗漏;
第三篇:全站仪TCA2003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全站仪TCA2003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全站仪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 :1)水平角测量(1)按角度测量键,使全站仪处于角度测量模式,照准第一个目标A。(2)设置A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0°00′00〃。(3)照准第二个目标B,此时显示的水平度盘读数即为两方向间的水平夹角。2)距离测量(1)设置棱镜常数测距前须将棱镜常数输入仪器中,仪器会自动对所测距离进行改正。(2)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光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会随大气的温度和气压而变化,15℃和760mmHg是仪器设置的一个标准值,此时的大气改正为0ppm。实测时,可输入温度和气压值,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大气改正值(也可直接输入大气改正值),并对测距结果进行改正。(3)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4)距离测量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距键,距离测量开始,测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全站仪的测距模式有精测模式、跟踪模式、粗测模式三种。精测模式是最常用的测距模式,测量时间约2.5S,最小显示单位1mm;跟踪模式,常用于跟踪移动目标或放样时连续测距,最小显示一般为1cm,每次测距时间约0.3S;粗测模式,测量时间约0.7S,最小显示单位1cm或1mm。在距离测量或坐标测量时,可按测距模式(MODE)键选择不同的测距模式。应注意,有些型号的全站仪在距离测量时不能设定仪器高和棱镜高,显示的高差值是全站仪横轴中心与棱镜中心的高差。3)坐标测量
(1)设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2)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或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当设定后视点的坐标时,全站仪会自动计算后视方向的方位角,并设定后视方向的水平度盘读数为其方位角。(3)设置棱镜常数。(4)设置大气改正值或气温、气压值。(5)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6)照准目标棱镜,按坐标测量键,全站仪开始测距并计算显示测点的三维坐标。全站仪的数据通讯全站仪的的数据通讯是指全站仪与电子计算机之间进行的双向数据交换。全站仪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全站仪配置的PCMCIA(personal computer memory card internation association,个人计算机存储卡国际协会,简称PC卡,也称存储卡)卡进行数字通讯,特点是通用性强,各种电子产品间均可互换使用;另一种是利用全站仪的通讯接口,通过电缆进行数据传输。
第四篇:全站仪测量实训心得
全站仪实训心得
实训目的一,全站仪导线测量
1实习目的与要求
⑴掌握全站仪导线的布设,施测和计算方法。
⑵了解地下导线的特点。
2实习步骤及要求
⑴在测区选定由15个导线点组成的闭合导线,在各导线点打下木桩,钉上小钉或以用油漆标定点位,绘出导线图。
⑵用全站仪测量各导线个转折角内外角分别测1个测回,外角90度内角0度。
二,三角高程测量
1,实习目的与要求。
⑴进一步练习垂直观测方法。
⑵掌握全站仪高程测量的作业方法。
⑶实习步骤及要求
⑷在测站上安置全站仪,量取仪高i,并在目标上量取棱镜的高度V。⑸望远镜瞄准棱镜中心位置,用盘右置观测竖直角a
⑸测量各导线边的边长。
四等水准测量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方法。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水准路线的检核的方法。
二,实习步骤即要求
1选定一条闭合式附和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4—6个测站为宜。沿战打桩确定待定点的地面标志
2在起点与第一个立尺点设站,按以下顺序观测。
后视黑面尺——读取下,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前视黑面尺——读取下,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前视红面尺——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后视红面尺——精平。读取中丝读数。
这种观测读数简称‘后—前—前—后’也可采用‘后—后—前—前的观测顺序。
3当测站观测记录完毕随即计算
⑴后(前)视距=后(前)视尺(下丝—上丝)x100
式中:下(上)丝读数以米为单位,后(前)视距长度应<80m ⑵后、前视距差=后视距-前视距应、<3m
⑶视距累积差=前站累积差+本站视距差应<10m
⑷前(后)视黑、红面读数差=黑面读数+标尺常数-红面读数应<3mm ⑸黑(红)面高差=后视黑(红)读数-前视黑(红)读数 黑、红面高差之差=黑面高差-[红面高差±0.1m]]应<5mm
⑹高差中数={黑面高差+[红面高差±0.1m]}/
24依次同法施测其它个站。
5全路线施测完毕后计算;
⑴路线总长(即个站前,后视距只和);
⑵各站前,后视距差之和(应与最后一站累积视距差相等);
⑶各站后视读数之和,各站前视读数只和,各站高差中数之和(应为上两项之差的1/2
⑷路线闭合差(应附和限差要求);
⑸各站高差改正数及个待定点的高程。
实训心得
过去的两个星期中,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始了对“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实习。工程测量这门课,是需要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实习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在课堂上,书本中抽象的叙述说明往往使我们一下难以很好掌握,但当我们面对着实物实际的操作后,我们将能非常迅速、牢固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更重要的,实习能使我们在能更加熟练、精准的操作基础上,更贴近实际运用的作业,及独立的完成所需的测量实际任务,这样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所以,深知实习重要性的我必须认真的把握好这难得的学习机会。
现在回头看来,两周的实习酸、甜、苦、辣俱全。我们的任务是四等水准测量。当我们辛辛苦苦花了一天时间好不容易测完了学校一圈的数据,收工休息时,却被负责计算的组员告知闭合差不合要求,那就
意味着我们一天的努力化作乌有……每天的每天,我们都必须在酷暑或雨水的陪伴下,扛着仪器携带着相关计算物品,在学校内外紧张忙碌,连午休时间都舍弃。我们的精神和精力都消耗了不少。
从这两周实习的日子中,我从中得到很多更宝贵的东西:
首先,通过实习,让我发现我在平时学习中存在的很多知识漏洞。课本上介绍仪器使用的知识都比较抽象,到了真正实践中的时候,我们未能很好把书本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还需要老师再次进行指导。在近距离的接触这些实物,能我更牢固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也能令我提高对仪器的操作的熟练、精准程度(比如能够迅速对中整平)。
其次,通过这次实习,有利于培养我做事严谨、认真、不畏艰难困苦的作风。不论是对中整平时的重复精确瞄准还是在放样计算时反复检验计算数据(以确保放样时的原数据正确),每个步骤都尽量做到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使误差尽可能的减小,及时发现错误及时检查;不论外界的环境的恶劣,克服一下就算不了什么;正确面对困难,学会静下来耐心的思考分析问题,能够独立借助书本找出解决途径。做事要又负责的态度,若因为自己而造成了错误要主动承担并积极补救。
第三,通过实习对培养我们团队协作精神有促进作用。它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团结,互帮互补,分工合作,共同面对、解决困难,共同寻求如何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的方法,提高小组工作效率,确保进度的完成。
再有,我发现我们实习经验还较欠缺,在发现问题时不知如何解决。比如在做四等水准测量时,记录数据中突然出现两个“红 k-黑”差值达100多,当时不知是怎么回事。之后明白是前后尺拿调换了。这次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实地的测量实习工作的开展,让我们更直观接触到了土木工程测量这个学科,也为我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更快地使用仪器、控制测量发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们明白了水建工程专业的实际操作性强的特点,触发我们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并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从本质上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因此,实习在大学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后我会珍惜每次的实习机会,多去挖掘课堂上无法获及的东西,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时两周的测量实习结束了,虽然开始时大家都感到好累,但看到我们的收获我们大家还是很高兴的。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控制测量和地形
图测绘过程的整体概念有了一个良好的了解,我学会了更熟练的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与工具,并且全站仪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对较好的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原先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测量知识也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相互对照将我的测量知识和水平提高了不少,现在想来这场痛苦的实习是必要的.同时在这场实习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习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是带来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损失。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虽然有时间我们会因为一些实习中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吵的耳红面赤,但大家都想着这样把要完成的这次实习完成的更加完美。
在这次的实习中我们对以前的学习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水准测量。学校水准路线,这个主要是为了给以后的做导线测量奠定基础.在检验所测数据的时候,做到发现错误立即解决对读数超线的时候立即返工,同时还发现第三测量工作一般都在规定的记录表
格上如实地反映出测、算过程和结果,表格中有计算校核,∑a一∑b=∑h,这只说明计算无误,但不能反映测量成果的优劣。外业结束后,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在限差允许的范围内,即按水准路线长度或测站数进行调整,若超过限差,必须重测。只到合格为止。
最后经过每个组员的和谐工作我们也完成了图的工作,看到我们花好的图大家也都兴奋不已。测量也算接近尾声了,感觉收获真的不少,当然其中不乏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今天还于我们组的同学交流测量中的经验大家感觉收获都很多,有的说仪器的展点很重要关系到误差的大小,对于架仪器及测量的速度可以说是一次飞跃,在我们面临各种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以后踏入社会有了一个很好的的接轨。感谢学校给我们的这次机会,让我们能更好的迎合社会需求。
第五篇:全站仪数据采集操作步骤
NTS--665全站仪操作步骤
一、控制点的坐标测定可采用常规测量模式或程序模式
(常规测量模式:)
1)对中整平仪器,量仪器高
2)开机选择[测量]模式
设站:选用[测量]---[坐标]---P1翻页---[设站](输入测站信息)---按[ENT]---选择[设置]---输入仪器高、镜高---按
[ENT]
定向:瞄准后视点后选择[角度]---[置盘]输入方向值(方位角)---按[ENT]
前视点测量:瞄准前视点后选择[坐标]测量----显示坐标值---记录前视点坐标数据
若需距离和角度值,可按[平距]
3)搬下一站,重复上面工作。
若是闭合导线测回到已知点,再看坐标闭合差是否合格。
(程序测量模式)
1)在已知点上安置仪器,量仪器高
2)开机---[程序]---[标准测量]---[设置]---建立作业----[ENT]
3)返回到[记录]---选择设置测站点---输入测站信息---[ENT]
4)返回[记录]---选择设置后视点---输入后视点信息---瞄准后视点后按[设置]使水平角=方位角---按[ENT]
5)返回[记录]---选择前视测量---输入点号镜高---瞄准前视点棱镜----按[ENT]
6)搬下一站,重复1)---5)。
若是闭合导线测回到已知点,再看坐标闭合差是否合格。
二、碎部测量(测图):
1)在已知点上安置仪器,量仪器高
2)开机---[程序]---[标准测量]---[设置]---新建作业---[-ENT](注:每小组只建一次作业,如导线测量也是同一仪器,则打开原来的作业即可)
3)返回到[记录]---设置测站点---输入测站信息—[-ENT]
4)返回[记录]---设置后视点---输入后视点信息---并瞄准后视点后---按[使水平角=方位角---按[ENT]
5)返回[记录]---选择侧视测量(碎部测量)---输入点号1及棱镜高,瞄准1号点棱镜,按[ENT].瞄准下一点棱镜,按[ENT],继续。。。边测边绘草图,草图的点号应与仪器记录的点号一致。直至本站碎部点测完,则搬下一站,重复1)-----5)(注意选择同一作业名)。
三、点放样步骤(平面位置)
1)在测站点对中整平,安置仪器;
2)开机--程序—标准测量—程序—放样—设置测站点;
3)设置后视点并瞄准定向(按设置);
4)选择点放样—输入放样点坐标;
5)转动照准部使旋转角为0,固定照准部—指挥立镜,定方向;
6)在视线方向上立镜、测量平距,—直到距离偏差为0,则在地面打木桩,将镜立于木桩,精确定点位。
屏幕代号说明:HD---水平距SD---斜距HR---水平角V----竖直角N---北坐标(X)
E---东坐标(Y)Z---指高程(H)VD---指望远镜旋转中心到棱镜中心的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