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合同:广覆盖与针对性的互补(5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0:4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集体合同:广覆盖与针对性的互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集体合同:广覆盖与针对性的互补》。

第一篇:集体合同:广覆盖与针对性的互补

近来,协商行业工价成了浙江省温岭市的老板和员工们关注的热点。继上个月底长屿羊毛衫行业工会与行业协会签订第二轮工资集体协议近1个月来,市泵业行业的工资集体协商也进入了实质性操作阶段。据介绍,温岭市已成立了5家行业工会,工资集体协商不久就能在这些行业得以推行。

温岭在工资集体协商建制上的“强劲走势”,是近年来我国集体合同在实践中的创新,也是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和专项集体合同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现实工会力量催生区域性合同

区域性集体合同应运而生并取得巨大进展,是集体合同制度适应我国现实生产力水平和工会力量的结果。

在我国,受制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多数企业特别是非公企业小、散、杂、乱,加上劳动力供过于求长期存在,削弱了劳动者争取利益的力量,资本处在绝对的强势地位;同时,企业工会力量弱,干部整体能力和素质不高,要开展有效的集体协商比较困难。因此,通过力量较强的上级工会开展协商,就区域范围内的职工利益共性问题与企业主代表进行协商,推进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就成为提高集体合同覆盖率的必然选择。

实践证明,以联合工会、工会联合会或者行业工会为依托,在街道、镇村、工业经济园区以及行业等范围建立起区域性集体协商机制,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可以有效改变小型企业集体合同难推行的问题,实现集体合同的广覆盖;同时,由上级工会组织承担基层工会暂时难以承担的维权工作,也有助于增强集体合同的实效性。

在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6个地级市基本实现村村有区域性集体合同,有效地协调和稳定了当地劳动关系,并为工会开展工作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专项集体协议凸显实效性

与区域性集体合同具有推行迅速、覆盖面广的特点相对应,专项集体协议强调抓住劳动关系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在内容条款上更加细化和量化,具有针对性强、履约率高、实际效果明显、企业易于接受的特点,推行阻力相对小一些。

目前,我国推行最广的就是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由于工资报酬是职工经济利益中最主要的利益,工资协商是集体协商内容中最重要、最实质的内容。因此,在集体合同制度整体推进难度较大的情况下,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有助于深化和推进集体合同工作。事实上,许多职工就是通过工资集体协议感受到集体合同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关注和参与的热情。

但总体来说,我国专项工资集体协议在内容上还不够多样化,在内容上往往受限于《集体合同规定》中明确的11个方面的内容。其实,只要本着具体内容由企业双方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协商确定的原则,单项性集体协议内容不应仅仅局限于工资,完全可以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工时、劳动保护、女工权益、社会保险、生活福利等某一事项。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行区域化、行业化和专项化的做法,不失为一条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增强有效性的路子。同时,他们也不无忧虑地指出,由于对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问题目前尚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这无疑是进一步深化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的一大障碍。因此,加快和完善集体合同立法已不容迟疑。

来源: 工人日报

第二篇:广覆盖 保基本 多层次 可持续(精选)

广覆盖 保基本 多层次 可持续

《决定》根据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热切期盼,对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部署,并提出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重要原则。那么,为什么要按照这一原则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呢?

第一,这一原则体现了尽最大可能为农村居民提供社会保障服务的要求。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全国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7年的1479万人,减少了94%以上。但是,由于农村还有相当一部分因病、因残、因缺乏劳动能力而需要生活救济的人口,所以从全国农村看,需要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帮助和服务的人数仍然较多,初步估计,即使按照我国绝对贫困线为标准计算,需要保障的对象也在3000万人左右。因此,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农村居民生活保障的“安全网”,必须具备广覆盖的功能,即必须覆盖所有需要保障的对象,这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

第二,这一原则体现了以保障基本生活为主的社会保障服务要求。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低生活保障是最后一道“安全线”。而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刚建立不久,在许多方面需要完善,特别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低保覆盖范围的大小和补助水平的高低等都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只能是以保障基本生活为底线,同时各地可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实力状况,自行确定合适的保障标准。但不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财政实力的增强,不断提高保障标准,以确保农村困难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第三,这一原则体现了在发展政府主办社会保障的同时积极发展其他类型社会保障的要求。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都是国家通过立法实施的以保障基本生活为目的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但是,由于人们收入水平和各自需求的不同,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有的希望保障覆盖范围大一些,有的希望保障标准高一些,不一而足。要满足这些不同的需求,必须按照多层次的要求,积极发展其他类型的社会保障。事实上,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层次的构架,比如,商业保险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层次。目前,商业保险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已开发了人寿保险、补充医疗险、人身意外险等险种,对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再比如,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既需要通过政府补贴等形式,引导和鼓励农民积极参加养老保险,又需要继续发挥家庭养老、老年生活保障等传统养老方式的作用,形成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相结合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第四,这一原则体现了确保农村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逐步加快,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基金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对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仍任重道远。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说刚具雏形,相当多农村居民还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随着农村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和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农村老弱人群的基本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坚持基本制度的连续性,搞好新老制度的衔接和过渡,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与互补

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与互补

凤凰卫视2009年9月19日《世纪大讲堂》节目

王鲁湘: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传统文明要素在现实心理需求以及与西方思想要素的互动刺激之下,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东西方文明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深度交融,甚至有观点认为,如今东西方文明已经来到了一个共同面临文明转型的时代,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梳理东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不同文明如何对话与共处?中国文明转型的方向又是什么?有关这些问题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孝远先生,。

朱孝远,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先生早年曾务农、务工近八年,二十五岁那年考入上海师范大学,分别在历史系、英语系和艺术系学习。毕业四年后赴美留学,获得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欧洲中古史硕士学位和俄勒冈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2年他因乡土情重,结束了在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的教学生涯,回到北大教学、研究至今。

王鲁湘:谈到文化,我们知道这一直是我们中国人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甚至还有一个全民的关于东西方文化的大讨论,那么怎么来界定像文化这么大的一个概念呢?

朱孝远:这个文化确实概念太大,有的时候概念太大,就很难界定,但是文化首先是和自然状态相对立的,相比较而言,因为从人的那个角度来说,基本上是生活在五种处境里面,第一种处境我们叫做人的生物处境,要有生命。第二种处境叫物质处境,要吃饭,要有衣服穿。第三种处境,我们把它叫做社会处境。第四种处境叫做情感处境。第五种处境我们叫做文化处境。

王鲁湘:哦,是最高层次的一个处境。

朱孝远:对,文化处境。文化首先是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括人和社会的关系,有人与人的关系,也包括人和文化的关系,所以就是这么一个大的概念

王鲁湘:所以这样的话,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讲课的一个主题,就是东西方文明,那么这个是我们过去使用的一个略小于文化和文明的这么一个概念,就是它有一个地域,那么这个东西方是怎么区分的呢?它这根线划在什么地方?

朱孝远:东方基本上是亚洲,那么西方基本上是欧洲,但是文化又比它大,它是一种文化的概念,那么你比如说,欧美这种地方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西方文化也包括美国的文化,那么东方文化也不仅仅是指中国,还包括中国周边的那些地方,主要它不是以国家为划分的,而是以文化上的一些基本的特征,比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它的文化标志,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等。

王鲁湘:你比如说,我们一般常常把东方文化就是大概的定义在亚洲,但是我们看一下亚洲这个文化它彼此之间差异性是如此之大,你比如说我们如果说亚洲的话,我们可以把以色列、耶路撒冷这个都划到里头,可是耶路撒冷产生的几大宗教却基本上是影响了西方的文化,西方的文明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包括两河流域的文明,我们发现两河流域和埃及的文明从这个地理上好像是划在亚洲地区,但事实上你看它大量的文明因子是在对地中海北岸的后来的欧洲文明在产生影响,所以在这里头,我们要使用东西方文明的时候或东西方文化的时候,怎么去摆脱这样一种复杂的纠缠。

朱孝远:这就使我想起黑格尔的历史哲学里的一个观点,黑格尔呢,实际上就觉得东方文化里面,主要就是中国文化,他觉得印度文化和希腊文化可以作以比较。而波斯文化和罗马文化可以作以比较,但是他说中国文化没法比较,所以他说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里面的东方的东方。

实际上研究文化只是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我们把它叫做国民性的层次或者民族性的层次,它基本上就是形而上的一些东西,文化表象、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那个社会伦理,然后就是各个地方的制度,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教育制度,再最后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包括那些肤色、人种、语言、地理环境,那个是海上民族还是农业民族,是游牧民族,吃的饭是什么?人的寿命是怎样?男女比例是什么?所以这些人与自然的关系,会影响到人的一些社会的制度,而那个人的一些社会制度又会影响到国民性,这么一些情况。

英雄崇拜背后,西方强烈的悲剧意识从何而来?循序发展的同时,东方为何能拥有拯救世界的力量?对比剖析东西方文明特点,局限以及相处与互补。

朱孝远:很高兴来这里讲一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互补的问题,我就讲四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第一,我要提出两个问题,第二,我要讲讲西方文明存在的问题,第三我想讲一下东方文明的特点,最后,我想就东西方文化的互补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首先就来谈第一个问题叫“问题的提出”,每当我们对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总会为两个问题大惑不解,为什么非常强势的西方文明,在极力表现出它英雄主义文化以后,总会产生一种非常浓烈的悲剧意识,我要提的第二个问题的就是,为什么平稳的循序发展的东方文明平时不那么起眼,但是在危机面前却总能表现出非凡的克服危机、抗击危机的能力,成为化解危机的世界性的拯救之力?

那么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觉得从西方的古代历史说起,在西方的文化里,一直存在着一种东西,叫做“审美喜悦中的悲剧意识”在希腊人那里这种意识叫做Arete崇拜,Arete它这个词的含义,就是指战斗 时候的勇敢、英勇,你英勇了干嘛呢,你英勇了就是要获得你的荣誉,但是后来希腊人又认为,你这样呢还有点自私,真正的英雄是利他的,所以呢,那个Arete崇拜就引申为品格上的完善、高尚。

那么希腊人为了实现这样一种英雄崇拜,是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的,结果就造成很多悲剧性的后果。在荷马的《史诗》里,那些伟大的英雄是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那个阿伽门农,他把女儿祭了海神,打仗最英勇的那个人叫阿基里斯,他没有得到荣誉,反而命丧黄泉,还有一个人就是想出木马计的那个人叫奥德修斯,战争是胜利了,但是回家却回不了家。命运把他在海上漂泊了十年,没有一个人有好下场,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你为了追求那个Arete,或者你要去当那个英雄,你就得像神一样去过日子,但是人又不是神,神是不死的,我们知道希腊有很多神,有宙斯啊、雅典娜,海神波塞冬,他们不死好好的在奥林匹斯山上过日子,但是人要去像神一样过日子,就要必死无疑,但是希腊人为了那个极限的审美喜悦,还是要这么干,于是它在哲学上,大概是亚里士多德概括的吧,就是说,“生命不在于它的长短,而是它的质量”。

还有一句话,就是“时间不在于它的长短,而在于它的重量”。所以人去像神那样活着,虽死犹荣。为什么呢?这就是英雄主义能造成生命中的最强烈的那种审美喜悦,那么为了实现这种喜悦,就往往要用一种武功里面所说的化功大法,什么叫化功大法呢?就是说你平时功力没有那么大,但是为了打败敌人,你用一种化功大法使自己的功力突 增十倍,结果你就胜利了,但是你胜利以后,你也就死了。

虽然战斗胜利,但是必然死去,这就是西方审美喜悦中的悲剧意识,有一个哲学家他的名字叫雅斯贝尔斯,他就认为这个问题说到底,主要就是一个理想与能力的问题,他说理想总是超过能力的,那么你的受挫感就永远没有办法满足,他的办法就是要么你提高你的能力,要么你降低你的理想,但是因为你的理想永远不会降低,你的能力永远不能匹配你的理想,所以这种悲剧意识,就永远不会瓦解。

那么还有一个哲学家叫做海德格尔,他却不这么看,他认为这主要是一个不平衡的问题,什么东西不平衡呢?就是你的张狂和你的遮掩之间不平衡,他说了一句话,叫做“世界每分每秒在张狂,大地每分每秒在遮掩”。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人生啊运作得很快,就像那个钻井的钻头,钻得飞快,但是你旁边的保护系统也很好,你的冷却系统也很好,那么这样呢,你也不会损害,无论是海德格尔还是那个雅斯贝尔斯,他们开出了两副药方,都没有办法从本质上来解决那个西方人的悲剧问题。

但是很有趣,他们自己解决不了,就把目光对准中国,西方人一天到晚要问自己,中国有很多叫他们困惑的地方,他们要问问题,第一个问题,一谈起中国就是说,中国的人口为什么这么多,还要问中国的历史为什么这么长?还要问这几年中国发展为什么这么快?还要问 中国人为什么生活的那么悠然自得?没有我们那样的紧张感,这些大惑不解的问题,常常困惑着西方尤其当代的西方人。

崇拜英雄,虽死犹荣,充满悲剧意识的西方,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理念到实践,西方文明的局限性体现在哪?

西方那个文明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上述的英雄主义崇拜所造成的透支和泡沫。这要从西方的文化传统和西方的人的实践行为两个方面来加以解释,西方那个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征服性的高科技文化。你说从本体论出发,他把本体分成两个,一个叫自然、一个叫人,然后,自然是无机的,人是万物之灵,所以有机的人对无机的自然,就是一种征服关系,所以西方那个景区挺漂亮的,上面造个城堡,我们中国人用木头造房子,他们是用什么?石头造房子,石头造的城堡马上就破坏人文景观,变成一种征服感。

从认识上来说,西方那个文化有一种两元对立,什么叫两元对立呢?就是容易把差异变成对立,什么叫对立起来,对峙起来才能分高下,比如说灵与肉,比如说精神与物质,人间与天国,人与非人,本我与他我,从而就建立起来一种对应的关系,但这两种关系是平衡的吗?这两种关系不是平衡的,是有一种高低之分的,比如说本我,我这个词在西方是要大写的,你就不必了,你是他我就应该小写了,是不是,比如说,那个天国与人间,神肯定要征服人的了,那么神要比人大,是吧,神要大写,GOD,人应该小写,是不是,所以呢这样一种对应的关系,什么都对应起来,两分法,结果,就搞得非常紧张,产生一种征服的状态。

第三个情况就是他们很容易把事情看作物质化,他们把自然认为是物质的,把人也认为是物质的,《人是机器》,这种书也是他们写出来的,中国人从来不写一本书叫《人是机器》,工具理性,主人对非人,就是这么一种征服关系。他们的美学啊,西方的美学上来看,也是突出一种英雄主义,一种征服关系。米开朗琪罗那个大卫,简直就是作了一个男人的榜样,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像画的那么妩媚,那么这样一种东西都是放大了个人,目的是激起一般的人去当英雄。

它的神学也是一神教,强调神的意志,神定论、天堂论、原罪、地狱体现了一种神对人的征服,是不是,西方的天主教,本来它的教义里面是有一种这样的关系的,叫做合作论,就是你如果要灵魂得救要进天国,一部分是靠上帝的恩惠,还有一部分是靠你自己的努力,你做好事然后你就可以在上帝的帮助下,双方合作可以完成你的得救,但是后来出现一个人叫马丁·路德,他觉得你自救,你做点好事就能得救,不是自救嘛,不行,你应该把那个得救完完全全的变成上帝来救你

后来更复杂了,叫做“前定论”,说你得救不得救,完全是神的意思,他想使你得救你就得救,一切都定好的,那么神的意愿你是不能猜测 的,因为你是低级存在不能搞清楚神的意愿,也不要去猜了,一切都是前定的,后来那个加尔文说得更加的有趣,加尔文这么说,他说假如你得救,你应该感谢上帝,你要感谢上帝的恩惠,假如你不得救,你也要感谢上帝,你要感谢上帝的公正。所以这样一来你就不要管了,这就是神对人的彻底征服。从这些例子来说,我们看出什么,我们看出西方文化的价值核心是什么?就是一种过于重视物质占有和社会成就,过于看重了征服,它过于把世界理解成是物质性的,对立性的,而没有看到人的存在的问题,没有看到以人为本的问题,这就很容易造成悲剧,这是从西方的文化来看的。

我们再从西方的实践来看,在强大的英雄主义的背后,西方那个社会是大量产生泡沫的社会,你比如说军事上来看,打了太多的仗,确实是削弱了西方的实力,我们不要去说一战二战。也不要说殖民地,也不要说他们要争夺世界霸权,我们看到这样一系列的战争打下去,就感到在一个实力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去搞世界上的军事霸权,实际上这种情况就已经出现了军事上的泡沫。虽然就是像我们说的希腊人的这个东西就复活了,虽然你要什么,你要去征服世界,但你用的不是真正的实力,你用的是什么?是化功大法,是不是啊,结果就透支了。第二个情况,西方的经济过分的依赖了外向型的经济,自己国内搞得不好,甚至国内的市场还被外国占领了,你比方说美国的汽车市场,现在都被日本在美国开的公司占领了,最近申请破产的那个通用汽车公司,它的问题就是国内搞不好,它有国内国际两块,国外的员工一 共有两万人,却成就了它生产总值的70%,国内的人口有26万人,却只占了它收益的30%。然后每生产一辆美国的汽车,它要付里面的员工的医疗保险费就要1600元,这样怎么搞得下去了,所以这种过分依赖于国际资源的外向型经济,产生了很多的经济泡沫。

第三种情况是过分强调荣誉和成就感,这使得人的生命透支,那么社会给了他很大的荣誉和成就感,却使人的生命透支,这样一种社会权利的瓜分,过分的竞争,虽然你获得了社会承认,但是你生命透支了,还有过分强烈的消费欲望,叫做消费透支、财政透支,过分强调享受了超前享受,这就导致了信誉危机。

还有,就是过分强调使用与主流文化相匹配的人,这就使得第一流人才边缘化,你去看西方历史上有一些大伟人,第一个是苏格拉底被人杀死,第二个人是但丁,但丁大家都知道,写《神曲》的那位,但是他被他的祖国佛罗伦萨赶出去,一生都回不来,第三个人叫托马斯·莫尔,第一流的思想家,被杀死。还有一些现代的一些西方的一些人,像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那些人,一天到晚被认为是一些和主流文化不那么靠近的,也就是要强调人诗意地安居,不要完全去成功,顾顾你的存在的那些人,在西方文化里面,是占非主流文化,这就使得他们这个文明里面,使得很多第一流的人才没法被使用。那么从西方文化的那种过分的“惟我独尊”,或者说西方文化论,西方中心论,又使得西方文化缺乏一种开放性,以自我为中心,常常把自己的文化和别 人的文化进行比较,只要你的文化和我不一样,我就怎么样?我就不承认你,我就说你失去了文化的认同感,这样,我们看西方文化是很开放很开放的,其实不是,其实西方的文化它已经走向封闭,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别人的存在。西方的知识界分两部分人,一部分人是专门看东方好的批判西方的,还有一部分人是主流文化,还是觉得西方明明出现了很多问题,还不承认这些问题。

求索东方文明真谛,从本体论到认识论,从美学、宗教再到思维模式,东西方文明如何相处与互补?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第三个问题,我们就来看看和西方不一样的东方文化的一些特点。与西方不一样,东方那个文化应该说是一种高情感的文化,怎么说高情感呢?就是什么东西都是有机的,什么东西都是有情的,“天人相合,天地有情”天地怎么有情呢?天和地在一起,那就怎么样?那就要生万物,就会生出阴阳两气,就会生出五行,所以中国的那种本体论,它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本体论,以人为本自然有情,人与自然是要取得一种和谐的,然后还要取得人与人的和谐,人与文化的和谐,在天地人那里突出的还是个人字,天地生万物,人于是要孝敬天地,孝敬父母,这是中国的本体论,没有把人与自然完全对立起来。

第二就是认识论,中国那个认识论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要求二元中 合,二元和谐。天与地要合一,人与事也要合一,物质与精神也要合一。灵与肉也要合一,那个灵与肉怎么合一呢?我们说孔子大思想家吧,但是孔子确实是提出“食不厌精”的人。我们说倒霉的诗人苏东坡吧,确实是大文豪,但是东坡肉就是苏东坡弄出来的,所以呐,这个就是灵与肉完全是合在一起的。

中国那个文化,它是求真的、强调现实的,认识论上就是求真的,真就是返璞归真,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中国人的所谓的实践理性。

在美学上那就更不用说了,中国的美学是特别强调情境合一的,要产生一种情境,用美来陶冶性情,产生善,中国善怎么来的?是用美来陶冶出来的。西方的美也有一种作用,用美来激励你当英雄的,中国人的意念,它是把一切世俗的劳动,一切与改善有关的劳动,都没有看作是个人的行为,至少是不能通过描写个人来歌颂的,因为那是大家的工作,是整体的劳动,不归于个人。所以这就是中国人的利他主义。

从这些情况来看,中国的宗教也是蛮有趣的,中国这个神学,首先它有多元神,中国人现在人死了以后,不是去玉皇大帝那里,玉皇大帝那里都是你在活着的时候成仙了,然后你才能够登天,你要先变仙,所以中国人从佛家那里借了一块净地,他就劳动神,劳动的实在太厉害,没小孩了拜观音了,没钱了拜财神了,把神弄得特别地累,所以 中国太利用神了,结果中国人离天非常近,中国和天就是999和1000的区别,不是两元对立。

这样,东方文化的核心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核心论,它过分地重视了人的存在和生存问题,对个人的成就比较忽略,重集体轻个人,中国人的英雄也有,无非就是心灵高尚、成熟理性,无私为他敢负责任。这样一种文化当然就可以培育东方人的行为,这种东方人的行为来看,首先要和平不要战争,六十年来中国本土没有战争,这是中国崛起的前提。中国人民老是把钱存在银行里,不肯取出来,利息没有他还存在银行里。中国也是搞稳定的,经济上有两个五个亿,每年生产五亿吨粮食,每年生产五亿吨钢铁,那就保稳定。中国第二产业什么造汽车呀,造电视机呀,造空调啊,保速度。中国还有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业。一天到晚吸纳人才,这叫保就业,结果呢,使得中国问题不大。还有中国有个“任人惟贤”这个标准,这是孔子说的,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一天到晚提拔人才,结果呢,东方文化就保全了实力,在出现危机的时候就成了拯救之力,资本主义爆发危机了,而伏尔泰那些人就到东方来说中国这个制度真好,向中国学习,还有西方要发展资本主义了,从理性的资本主义向任性的资本主义转变了,然后就出现了殖民主义,也是靠东方,结果,现在西方人活不下去了,觉得人生有危机了,那个时候就想到中国的道家、儒家,超脱入世。所以我们看到了,它们那个文化和东方的文化,还是差异很大的。这两种文化确实是可以互补的,中国那个文化和西方那个文化相比,东方文化底座很大,西方文化搞技术搞了几千年了,高精尖这是可以有互补的,中国是强调集体,他们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这个是可以互补的,中国强调和谐,他们搞征服,这看来征服我们不搞了,但是和谐一定是世界的前景,中国那个文化积累性,西方那个文化里面积累得不那么成功,就要搞扩张,那么你积累不成功,怎么搞扩张呢,它要创新,所以它里面创新性是有点意思的。中国人是内心修养,西方人喜欢外在发展,中国人重现实,西方人重未来。这样,就看到一种多元化的文化了,最后一定会在东西方文化的互补中产生。

我在这里下几个结论,第一个结论我认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都是伟大的强势文明,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但是,这是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的,东方尤其中国那是一种高情感的实践理性的文化,西方它是一种征服性的高科技的文化。第二个问题,就是这两种文明之间,是可以互补的,可以交流的。

那么第三,有人以为全球化一来,就会由一种文化变成世界文化,那是不可能的。真正的全球化它一定是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化,所以,今后的世界格局应该说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一种繁荣的局面。按照我的理解,那就是说假如你把每一寸土地都弄得非常美丽,把每一颗人心都弄得非常高尚,按照我的说法那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了。

王鲁湘:在刚才朱先生演讲中间,我脑中就不断在出现一个好莱坞大片叫做《终结者2018》。这已经是第四部终结者了,前面已经有三部了,那么这四部终结者,都有一句共同的经典的台词,当英雄要出去征服,或者要出去拯救的时候,然后他会走到门口,回过头来说我会回来的,几乎所有好莱坞大片一定要有的一个要素,就是凯旋。那么这种东西在中国的文化意向中间啊,没有这个意思,但是它有什么?有大团圆,西方的凯旋和我们中国的最后的这一个大团圆之间,到底它的这个本质差异在什么地方?

朱孝远:你说的那个电影我恰恰没有看过,但是我看了两个电视剧,一个叫《奋斗》一个叫《我的青春谁作主》。这两个电视剧一看呢,觉得中国人现在喜欢在电视剧里面突出一个“我”字了,所以也可能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有影响啊,但是从那个里面呢,无论是那个谈中国年轻人奋斗的青春片啊,在里面讲到最后胜利的那个斗争,都不是技术性的,不是阴谋诡计,不是高科技,最后还原的是一个情,叫做人性回归,所以这个是成了现在的一个大团圆的一个新的这样一个东西。西方的那个历史上其实也有回归,但是一直不是主流文化,有一个叫《青鸟的故事》,记得吗?说有一个人跟着一青鸟去找幸福,走遍天涯海角,永远找不到那个幸福,后来那个青鸟就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觉得我的 家,我的亲人就是我的幸福,那么这就是西方人的一种迷途了。中国那个孔子儒家里面,它是分等级的,它是先自己然后再家人,再你的邻居,再整个社会,这叫做修身养性对吧,治国平天下,它是这么由近及远的,但西方的一个浪漫主义,最后由远及近,身边的东西不那么看重。

这是和他们的那个千年封建时代有关系,千年时代就发展出一种叫骑士文化,那么骑士文化一来以后呢,骑士是国际性的一天到晚冒险,所以他们中世纪的文化无非就是骑士文学还有就是传奇文学,结果这种东西一直被歌颂,一直被放大。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像堂·吉诃德那样去行侠仗义,所以,这样一种东西,觉得你的成就感最后到人间,不能在平凡的生活里面去找到你的成就。

王鲁湘:这实际上我们在描述一个在文学和生活中间的一个现象,但是这个东西反映他们的思维和他们行为的是一个模式,是吧,西方的思维是线性的,直线性的,不断超越性的,然后他的行为也是,是不断征服的,冒险性的,所以他是往前走,不回返,不回头的。而中国是环形的。

朱孝远:有这个意思。所以这就是中国宗教也是这样,所以佛教传到中国,能够在中国立住脚跟,也是有原因的。它就强调一个因果论,你想你做了很多好事,结了善因,结果呢你就六道巡回,最后你还能 做人,说不定还能成佛,对吧,所以这样一种循环论和中国文化时空观念的循环论,它是完全吻合的。

王鲁湘:您刚才在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分析的时候,您定义东方文化是一种高情感的文化,而西方文化是一种高科技的文化,这种状态的话确实对我们这种以建立在客观知识基础上的这样一种科技思维的发展,应该说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朱孝远:它也有影响,中国现在实际上高科技那方面,中国是在向西方学习,然后中国在做人方面也就是,关于存在的方面,中国实际上是对中国的那个独特的贡献。在那个知识论上,我是把知识分成三个世界。

第一个世界,叫做感觉与经验的世界;第二个世界,叫做直觉与艺术的世界;第三个世界叫做知觉与科学的世界。中国人的第一世界很强,就是他用经验来概括,来概括出新的知识能力很强,它的第二世界很强,就是直觉与艺术的世界很强很强,那中国稍微不足一点的就是那个演绎法,那个就是根据几个概念,根据几个定律来得出一种科学的观察,先假设后观察,这叫知觉和科学的世界,这点它是不如人的。

王鲁湘:那么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这个所谓全球化我们不可否认,它是西方的而且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这样一种文化,然 后它的整个在全世界的一种强势的推进,即使像我们中国这样的泱泱大国,也存在过这个文化归属认同感的危机,那么我们怎么来看这个问题。

朱孝远:那个亚里士多德的学生,那个亚历山大,他就打仗,一路把波斯扫平,一路进攻到埃及什么的都给他攻下了,但是一直攻到印度,再弄过来要攻到中国了,他就攻不下去了,然后他就死了。所以这样一个情况就是说碰到那个比较大的国家,尤其比较强盛的也是强势文明,他就攻不下去了,虽然扩张就像水可以往低处流,但是你水碰到一个阻力它也流不过去了,那个情况是这样。但是另一个情况就是说那个西方的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一方面是刺激了民族文化的发展,一个也就在那个全球化进程的情况,融入了很多其他的文化,你刚开始的时候,可能随着文化的扩张,但是你碰到文化以后,它马上就融入了到其他的文化,就融入进去了,这种情况就像一个水在开始源头的时候,它可能很清澈,流啊流啊它就流得什么东西都有了,它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所以现在实际上我们所享用的那种文化已经不是一种纯文化了,而是一种混合文化。

那么在这种处境下你怎么解决文化认同感的问题呢,我觉得文化认同感它不完全是一种心理危机或者民族文化的危机,最主要的,就是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它如何在世界上担负起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怎么来提升中国的一种软实力。教育理念不同,理想人格该如何培育?东方与西方,文化如何超越国界?文化比较中,该如何理解国民性研究?

提问:你好朱老师,请问你是怎么看待理解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朱孝远:实际上那个最难理解的就是“天人之际”。“天人之际”,因为孔子是不那么信天的,孔子说那个天是不说话的,但是四时就行走,万物就出生,然后又说“五十知天命”。孟子对天的看法就更加有趣了,孟子说过一句话,他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荀子更进步了,说“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

但是到了西汉那个时候,却出现天人感应的学说,董仲舒“天人感应”,所以天人相应,司马迁对此大概是怀疑的,但是他认为天人关系还是要追究的,为什么呢?因为古代有个传统,就是太史令同时也是那个观天的官员,也是要管星象的,所以他要研究,所以通古今之变有两个含义,一个就是历史是发展的、变化的,而且历史是不能割断的,“成一家之言”主要是一个很大的抱负,当时一家之言不是一家之说,却是说当时有道家、儒家、法家,要自成体系,凡是自成体系的东西就成“一家之言”,司马迁要把史学变成一家体系成体系的,结果他就开了史学研究的一家之言,所以他这种东西还是和中国文化是结合得非常好的。

提问:朱老师你好,您在美国和中国都教过书,那么您对于东西方高等教育的不同,您是怎么去看的?

朱孝远:丘吉尔说过一句话,他说大学呢仅是传授知识的,大学更应当是传授智慧,大学不应当仅仅传授技术,大学应该锻造人格。那么人格怎么训练呢?人格就要训练你全面发展,我们现在从西方的教育来看,它是比较注重能力的,我们是比较注重知识传授的。所以西方现在老师不讲课,我在西方教书很开心,老师就要引导学习就行了,自己不要讲,当教练是不用跳高的,你明白这个道理吗?我们就把西方的那个学生就在一起开一种叫做讨论课,讨论课里面,他们乱说,说的都是错的那你去纠正他们,结果学生能力是提高了,我们的知识也变成相对的了,对吧。

中国不是,中国到这里你挺累的,你一天到晚讲课是不是,因为中国的理念叫做什么,叫做授业、传道,解惑,所以这是两种不同文化的处境里面,不同话语里面的那种高等教育,但是他们的理念就是一样的,那么西方还有个东西,我想稍微提一下,就是西方的国家那个大学,宣称自己是培养领导人的,那么我们中国的教育比它和平的多,我们是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的,但是没有提到要培养哪样一种精英,所以从这一点上,我们感到还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这是文化传统的不同。

提问:我想问的是,您如何看待在全球化下的文化基础?

朱孝远:全球化的文化基础是文化的实力,过去搞艺术的人都知道有一句话,叫做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国际的,是不是?你说这句话对吗?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确实是不全面的,那个世界的文化的交流它从本质上来,是有两个东西,一个就是它本身的优秀性,同意吗?还有一个它的互补性。优秀性的东西,比如说梅兰芳的京剧,齐白石的《虾》,是吧,即使贝多芬写的小曲子叫《致艾丽斯》,这种东西你一旦做极端的好了,它就有三个超越,第一个超越就是时间的超越,古代的人喜欢,现代人也喜欢;第二个就是空间的超越,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第三个就是小题材和大题材的超越,你比如说那个《虾》,那个京剧,那什么是大题材呢?但是你一个东西做到了极端的精美,它就无所谓小题材和大题材,就成为文化的共享的全球的东西,对吧?所以我觉得东西要进行交流首先就是它的优秀性。其次是它的互补性,有些东西我们没有,而你有,那我怎么办,我只好管你借,向你学是吧,如果你要开放向人家学习。你比如说芭蕾舞这个东西就不是我们弄出来的,是吧,它先在意大利,后来跑到法国跑到俄罗斯现在又怎么了,但中国把它引入了,还办了一个北京舞蹈学院,来专门跳芭蕾舞,搞了个芭蕾舞系对吧,然后中国就弄出中国式的芭蕾舞,什么《红色娘子军》啊,《白毛女》啊。所以我觉得,到了一个全球化时代,不会出现一元化的局面,反而是在多元化的情况下,出现多元的文化格局,刺激了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共享文化的共存。

提问:朱老师您好,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就是说如果我们要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然后对文化史有比较深的了解,那么在方法论上,我们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

朱孝远:我觉得就是要注重对国民性的研究,国民性你知道吗,就是一个民族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共同认同的文化标准,这个东西过去我们不注重,但是非常之重要,比方说中国驻德国大使,给德国人去看《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看不懂,他就问那个大使,你们那个男的送女的,女的送男的,送了两个小时,到底干什么。为什么一句“我爱你”说不出来,这个问题从浅处说就是一个文化交流的问题。实际上从深处说非常重要,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中国或者世界上的那个,人文学研究或者社会科学研究,基本上是两大类,一类我们叫做基础研究,还有一类我们叫决策研究,那么那个国民性研究就是决策研究,决策研究,它一定要建立在对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它才有力量,你比如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人投降了,美国就不知道怎么对付日本了,就请那个社会学家,去写一本书,研究怎么对付日本人,那个人后来写了一本书叫《菊与刀》。然后美国人就把他的研究送到一个国家掌握的再研究机构去研究,研究出来发现一个很简单的事实,认为那个天皇制度是不能由美国人废除的,这个结论不是那个作者得出的。还有那个英国搞了大英帝国以后,最难对付的就是那些殖民地,部落皇宫的反叛,它觉得弄不好,因为文化不同,就派了一大队人类学家去研究部落,人类学家拿了英国政府的钱不好好为政府服务,就 写了很多人类学著作,回到了英国,英国政府很高兴,说你们文章写得多好多好,多么重要,结果把那些人类学著作,送去一个由政府控制的再研究机构研究。

研究出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所有的部落首长、部落酋长都是世袭的,建议英国政府把那些部落首长的儿子弄到伦敦来,学BBC英语,看芭蕾舞,把他培养成英国的上流绅士再送去当部落酋长,这样一来解决了问题。所以你不仅是这样,更重要的你要研究世界文化,我就觉得要把文化提升到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个地位实际上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你真的把国民性研究透了,一个地方发生什么大事,你就可以预知,那个国家会有什么反应,世界上各个国家会有什么反应,它们都是从它的潜意识,国民性里面,马上就能猜出他们的国际性的反应,所以从这么重要来说,我觉得我们研究世界文化,不仅是一个交流的问题,也是一个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怎么使得文化走向现代的一个应用性的问题。

王鲁湘:非常感谢朱孝远先生精彩的演讲,朱先生的演讲从历史、现实,和艺术等多个角度给我们提供了理解文明和文化的多重角度,如今历史的推动和现实的需求使得我们对东西方文明的理解,不能再停留在表面,也许只有互相尊重,平等对话,才能真正理解对方,文明也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间,更多的问题将留给大家去做进一步的思索。

第四篇: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知识点

集体协商制度

1、集体协商制度基本内容(4项规则)

协商原则、规则;代表产生及权利与义务;协商形式、程序、内容及结果;争议处理

2、国外集体协商制度

1860年英国)、基本法律制度

平与利润);工会联合会与雇主的基本协议(丹麦1899年9月协议)→立法者干预确立团结权和集体谈判权→分散化、个别化、寻求政府介入(90年代以来、法/比)

---通过公约和建议书→协调劳动关系新机制(建立包括集体谈判制度在内的社会伙伴、社会对话、社会合作的新机制)

---类型:国家级、产业(行业)级、企业级的集体谈判---趋势:谈判重心转向企业、国际化、(重点)从工资到时间、(结构)分散化---特点:定期举行、工会主导、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层级分明

更加关注保障、电子化(征求意见和审议)

---模式:a美国(市场化、劳工处下风)、b德国(社会伙伴关系、利益集团组织化、工会地位制度化、保护雇员/合理化/保持和平)、c法国(分散随意、四项原则:依法推行/有利职工/职工谈判权/工会参与、劳资双方组成仲裁委员会)、d瑞典(德国式、社会伙伴关系、约束力较强-工业和平协议、政府不干预)、e意大利(4层次:全国/行业/地方/企业、法规少、谈判交织混杂)、f日本(集体谈判处体系核心地位、企业内部为主、工资涨幅春斗:斡旋/调停/劳动委仲裁/劳动法院裁决、劳资合作协商制度)

3、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1976公约;政府(劳动部门)、雇主、工人。2001.8启动;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企业(中国企业联合会/全国工商联)、职工(全国总工会);2001.10工会法确立; 2011.7全国工商联加入/三方四家/中国/法国/挪威)、劳动大会(印度)、三方专业委员会(澳大利亚、新加坡)

/条件)、民主协商(根源)、充分合作、定期协商

4、收集确定协商议题的方法

收集议题(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对比法)、信息整理(综合加工法:分类/比较/鉴别/选择--1主2小为宜)、简要提纲(交工会和用人单位)

5、集体协商策略

策略3模型:对抗模型(不计价还价/逼对手妥协)、互利模型(双赢)、混合模型协商/谈判6策略:双赢、推进、退让、坚守、迂回、包容协商/谈判6技巧:以诚取信、重点突破、分工协作、留有余地、学会让步、用事实...

和数据说话

6、区域性、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

6.1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集体谈判的主要模式、主要发展方向

主体:行业工会+企业代表组织/行业主管部门/企业推举代表;或行业所在的区域工会+企业代表组织

内容:以协商行业工资标准为主,因行业性质不同而各有侧重

优势:a协商层次、b覆盖范围、c整合资源、d人力配备、e减少社会成本、f提升

合同质量优点:层次高、力度大、范围广。表现:a全面收集资料;b集中专家力量分析研究;c解决工会依附地位、d避免在企业层面对抗;e统一劳动定额与工时标准,克服无序竞争;f提升区域行业素质和竞争力。

6.2 区域性工资协商--深化协商/提高建制/扩大覆盖/增强实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形式主体:区域工会+企业代表组织/企业推举代表/区域所属企业分别协商内容:以协商区域最低工资标准为主

注意事项:a适用范围限制(县以下区域);b熟悉当地的优势,区域内同行业企业多时宜采用行业性协商;c各层级集体协商的区分与衔接 6.3 行业/区域协商程序:与集体合同程序相同

6.4与企业级协商的区别:协商主体、协商程序、协商内容、效力涉及范围

7、劳资协商/协议落实的评估---由劳资沟通并入

7.1评估内容:协议方案是否合理(必要性/有效性/可行性);实施行动是否得力(组织/

机构/制度/资源等);是否取得预期效果 7.2评估标准:行动标准(有没有做)、收效标准(做的好不好)、效率标准(投入产出

比);事实标准与价值标准

7.3评估方法:定性分析(深入访谈/小组座谈/文献资料分析)、定量分析方法 7.4实施方式/程序:拟订计划、选定评估者和评估机构、实施、撰写报告

集体合同制度

1、集体合同制度基本内容(6项规则)

要约、订立、草案通过、送审及生效、履行与监督、违约及争议处理

2、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

2.1内容:协商订立合同(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2.2程序:书面要约→协商准备(法规/资料/意见/议题)→协商形成草案→职代会通过(可选)→企业二次协商(可选)→手续(10日内报劳动行政部门审查/生效/公布)---双方同意,协商可中止→履行→监督检查

2.3 2.4

---原则:实际履行(不可替代/可敦促)、全面履行(现场监督检查/信息反馈制度)、协作履行(违约纠正义务)

---主要问题:履约率不高、实效性不强总体上(3点):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不高、职工参与程度不广泛运作上(4点):协商主体代表性不强、程序不规范/过程不充分、缺乏实质内容、履约不力(缺乏保障/监督/制约)

外部环境(3点):认识不足、工会畏难与力度不大、法制不健全---监督检查:必要性(监督履行/监督兑现/动态管理/预防争议)、4种方法(企业监检委/职代会专工委/三方机制监检组/集体协商指导员)、5项制度(履行情况报告、履约责任、信息通报、整改建议、职工举报)

2.5工作成效:非公有制小企业开展集体合同的新路子;创新形式扩大覆盖面、健全协调机制促进和谐、规范劳动管理促进发展、拓展工会空间维护权益 2.6争议处理:双方协商解决、协调处理(政府组织/同级三方)

第五篇: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区别

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区别

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区别1

1.目的不同。实行集体合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劳动者整体的合法权益,调整和改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发展;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个人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建立劳动关系,利用合同制度实现和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2.主体不同。集体合同的`主体是雇主或雇主团体与由工会代表的全体职工,在我国是企业与由企业工会(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代表的全体职工;

劳动合同的主体是雇主与单个雇员,在我国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个人。

3.内容不同。集体合同不仅规定本企业的一般劳动和生活条件,而且涉及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内容具有广泛性、整体性的特点。劳动合同规定劳动者个人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内容多是关于劳动条件的规定。

4.法律效力不同。集体合同的效力高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适用于企业全体职工;

劳动合同仅对劳动者个人有约束力。集体合同规定了本企业的最低劳动标准,劳动合同规定的各项劳动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否则无效,无效部分以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代替。

5.责任不同。集体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如企业违反集体合同的规定,侵害了工会和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失时,应承担物质赔偿责任;

工会一方不履行集体合同的规定,一般只对上级工会和全体会员负道义上的责任,由上级工会给予批评教育,纠正违约的行为,以适当方式弥补因违约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但一般不承担物质赔偿责任。

从五个方面来体现;

目的不同;

主体不同;

内容不同;

法律效力不同;

责任不同。为了更详细的区别,上文已经有了详解。如果您还有疑问,欢迎咨询我们的在线律师。

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区别2

(1)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两方当事人是不同的。

劳动合同的当事人是由单个的劳动者和企业组成的,而集体合同的当事人是由全体职工和企业组成的,全体职工是由工会或职工代表代表职工,来跟企业的代表一起协商签署集体合同,所以两者的当事人不同。

(2)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内容不同。

劳动者个人和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主要约定的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而集体合同里主要约定的是职工权利与企业义务。因为劳动合同是每一个职工和企业分别签订的,所以劳动合同里所反映的都是带有个性的东西,比如说,具体到一位职工,他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是多少,岗位是什么,享受什么样的待遇,等等。而集体合同反映的是企业里所有的劳动者享受哪些最基本的福利待遇,有哪些最基本的保障条件,所以集体合同反映的是共性的问题,而不是个性的东西。

(3)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作用不同。

劳动合同的作用是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起,约定双方当事人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的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合同解除与终止的时间和条件。劳动合同的哪一方不履行约定的义务,都是违约或者违法的。而集体合同更多的作用是约束企业给予职工哪些最基本的待遇,在集体合同里,对于约定的企业的义务,企业必须执行;对于约定的员工的义务,基本上是道义上的。也就是说,集体合同里员工约定的应该履行的`义务,员工不履行,或者职工代表不履行,那么企业不可以拿集体合同去告员工。所以劳动合同与集体合同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4)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产生的方式不同。

劳动合同是双方当事人一旦建立劳动关系,就必须签署的。而集体合同则不同,因为劳动关系刚刚建立的时候,企业职工人数不多,无法签署集体合同。所以,签署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按照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是双方当事人一旦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就可以签署。而集体合同是双方当事人虽然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了共识,但是还不能签署。因为必须是先制定集体合同的文本,提交职工代表大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双方当事人才可以签署。

(5)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不同。

劳动合同是一经双方当事人签署,就马上产生法律效力。而职工代表或者工会,即使和企业签署了集体合同,也不能马上产生法律效力。当双方当事人签署完集体合同后,应该报给相关的劳动行政部门。在法律规定的一段时间内,如果劳动行政部门没有对集体合同提出异议,或者没有给企业任何回复,那么在过了法律规定的时间后,集体合同就自然具有法律效力。

(6)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期限不同。

劳动合同有三种期限,即有固定期的、没有固定期的,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而集体合同只有一种期限,就是有固定期的,而且时间只能是一至三年。

以上六方面就是集体合同与劳动合同的不同之处。相信大家对二者都有一定了解了,以后也不会再弄混淆。

下载集体合同:广覆盖与针对性的互补(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集体合同:广覆盖与针对性的互补(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P2P可与银行形成良性互补

    P2P可与银行形成良性互补 网络借贷平台(P2P)作为一种新兴的集资方式,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前期野蛮生长过程中滋生不少问题,近期被爆出多起违规事件,甚至出现了一周内倒闭三家的情......

    角的互补与互余教学设计

    角的互补与互余教学设计 亳州七中 田壮领 教学目标设计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并会运用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认真观察、操作、探究、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

    浅谈DM报纸与网站的互补分析

    浅谈DM报纸与网站的互补分析 在目前的DM行业,DM报纸是信息发布的主流,信息传播途径仅靠DM报纸还不够,必须依靠多元化的传播途径,而网站是十分低廉且高效的传播方式,纵观DM行业如......

    集体合同的签署与相应法规

    集体合同的签署与相应法规 一、专题界定集体合同是工会或职工代表代表职工与企业就劳动报酬、工作条件等问题,经协商谈判订立的书面协议。专题针对集体合同的订立,集体合同的......

    辽宁省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条例

           【法规标题】辽宁省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规定 【颁布单位】辽宁省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令2007年第202号 【颁布时间】2007-1-15 【失效时间】 【法规来源】http://www......

    关于“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集中行动工作情况汇报

    关于“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集中行动工作情况汇报 州总工会: 根据省州总工会“广普查、深组建、全覆盖”百日集中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蒙自县总工会结合全县工作实......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转化探讨5篇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补转化探讨作者:陈亚萍编辑:studa20摘要: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成员的集体认同感和归宿感,思想政治教育对推动企业文化形成发展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企......

    老干部政治优势与社区服务资源互补共享浅谈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也是进一步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客观需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老干部工作无小事”,“事关大局,十分重要”。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