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基普测型雷达布站优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地基普测型雷达布站优化研究
作者:廖海玲 徐灿 张雅声
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3年第03期
摘 要: 首先,分析了空间目标和地基雷达之间的几何可见性,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单个地基普测型雷达对特定空间范围内目标的探测次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然后,提出了在同一纬度带上均匀布设地基普测型雷达网的优化设计方法,并结合我国国情给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地基普测型雷达网的布站方案。
关键词: 普测型雷达;
探测次数;雷达网; 地基
第二篇:高中作文课型研究
作文教学之于语文教学、大小考试和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作文教学又历来是费时多见效慢的一种教学活动。目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无章可循、无法可依,因此,建立一套系统的、规范的、切实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或者说是作文教学课型,是非常必要,非常有指导意义的活动。
传统的作文课型大多较为单调,一般都是“写”与“评”两条线周而复始,学生写作与老师讲评两大块机械循环,这就导致学生提不起写作兴趣,写作能力提高缓慢,甚至把作文当成一件苦差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丰富多彩的作文课型不但能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而且它本身就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佳手段。
我校高中语文教研组全体同仁是一个团结、勤奋的群体,一个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群体,不仅拥有坚实的教学理论,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不少教师擅长写作,发表的作品多而且档次高,具有作文课型研究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作文教学模式,现总结归纳如下。
一、作文课型的几种模式
(一)写作方法指导课
“工欲欲善其事,必先先利其器”。刘征在《论文》中写道:“习法要认真,潜心探幽微。待到命笔时,舍法任神行。”当前高中作文的主要训练形式是话题作文和命题加提示型作文,跑题似乎成为不可能,事实则不然,过于自由反倒让人无所适从。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重视基本能力与技法的训练,让学生写出基础扎实的文章,依然是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我们必须严格遵照教材序列化的训练目标,以及写作中运用到的技法,一课一练,一课一得,走先分解后综合的道路。“了解特点、掌握规律、分解全程、形成技能、出彩出新”,“授鱼与授渔兼重”将会是我们作文课型最重要的目标和前提。
(二)写作实践训练课
即教师根据某一阶段的语文教学目标或任务,设计作文训练形式,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定时完成作文训练任务的作文训练方式。写作实践课也就是常规教学中的写作训练课。这类课老师在课前有适当的引导,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要把命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同一话题下确定自己能写的题目。比如在“材料与主旨”的写作课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倾听”、“超越自己”等作为话题来要求学生作文。在实际训练中,教师要注意多从学生薄弱之处寻找两者的结合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训练,诸如立意的另辟蹊径、选材的淡中出奇、谋篇布局的纵横捭阖、表达的文采斐然、结构的浑然一体、表现手法的自如运用等,选好切入点并指导准确运用。课堂结构不妨采用“定向指导、讲解要点、示范运用、专题训练、写作验收、点评得失”的步骤。这样的写作实践课既能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又能引导学生发散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与领悟,进而走上创新之路。
(三)作文讲评互评课
学生作文训练水平是在反复修改与讲评中得到提高的。鲁迅先生在《不应该那么写》中明确告诉我们,写作“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样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作文讲评课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课型,有些教师对讲评课任务不甚明了,故而把它上成了佳作宣读课或者学生当堂自批互批课,更有甚者干脆取消,从而起不到讲评课的作用。学生对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不知道,即使知道也无从改正,长此以往,学生的毛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而教师满足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教与学当中缺乏反馈的粘连,势必脱节成两张皮。这种教学两茫茫的结果就是劳而无功。上好讲评课就必须了解学生的症结何在,然后对症下药。采用“出示病文、指明毛病、正确修改、比较鉴别、重练掌握”的步骤,重磅出击,力在除根,必有成效。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必须很好地把握好这一作文教学的好方法。
(四)佳作美文鉴赏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古今中外留下来的浩如烟海的名篇佳作是一道道营养丰富的文化大餐,许多语文教师也注意到了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重要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把它们当作阅读训练的绝佳材料,设疑问难,很少有人会想到把这些文章用于写作教学。事实上,我国古代学习作文就很注意借鉴,提倡习得,试想如果没有对名家名篇的朝夕诵读长久揣摩,又怎会积累起写作的词汇仓库,又怎会悟到写作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之道?就是从当前的先进的写作理论来看,信息的输出应当以信息的输入为前提的,而且必须是“源头活水”与“一瓢水”的关系。正所谓“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从容地调动储备从容写作。鲁迅说过:凡是一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这“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这么做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闭门造车的弊端,为写作者搭建轻松作文的桥梁。在授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选择传统名篇、时文精品,甚至学生训练中出现的佳作名篇,采用先读后定向讨论再鉴赏表达最后积累的程序:感受—领悟—鉴赏—吸收共举。
(五)课外阅读活动课
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写作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性尤为密切,多年来的作文课大多忽略了这一点,重方法,轻材料;重作品,轻生活;重模仿,轻创造,以至于学生空有屠龙之术,下笔时却窘迫于无米下锅。由此,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写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环环紧扣,缺一不可,而活生生的现实无疑就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增加写作链条上的生活积累课,势在必行,这是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方法。在预先安排学生有意识感知、感悟生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筛选有意义的经历,或亲历或目见或耳闻,写成简要提纲,择一二最精彩者当堂叙述,兼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要求学生从中提炼思想,发现具有思辨色彩的哲学观点;辨明人间真情,总结蕴含在其中的人格魅力;注意多元性以训练发散思维;或者确定一个话题或题目,让学生选择与之符合的材料,训练思维的吻合性。这样做就是真正地体现了语文的生活化与生活的语文化,为学生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备无患,即使有陌生的文题猝然加之,囊中充裕的学生也自可从容应对。
二、作文课型实施的策略
(一)写作方法指导课
这类课主要通过读、议、评、说、写等课内活动,教给学生一些实用而有效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做到目标细化,情感优化,内容美化;要求学生充分活动,通过口头的说话去历练思维。如在教学“怎样把作文写具体,再现具体事实”时,教师可用学生作文中常见的病例引路,引导学生在读中议、议后说,在启发他们发现病例概括叙述多、缺乏具体证明事实的特点后,要求他们修改病例,进行具体的迁移训练。这样的课能使学生认识到把作文写具体的方法之一是用事实说话,具体地说就是在生活中观察事实,捕捉事实,在写作中自觉地再现事实。用事实说话,不是把结论写出来,而是把自己的褒贬感情渗透在对事实的描述中,让读者自己去思考。这种课型目标较小,只要求学生懂得要表达某个观点一定要用事实说话即可。这样的课学生印象深刻,能够做到一课一得。
(二)写作实践训练课
这种作文课型可以根据以下模式分阶段训练:
1.命题作文。(1)概念型:如《习惯》。(2)关系型:如《种树与纳凉》。(3)论点型:如《要有正确的有乐观》。(4)对比型:如《学习的苦与乐》。(5)比喻类比型:如《树木、森林、气候》。(6)感想:如《读〈老人与海〉有感》。(7)评论型:如《评〈鸿门宴〉中的项羽形象》。(8)引申型:如《从“守株待兔”谈起》。(9)批驳型:如《驳“金钱万能论”》。(10)想象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材料作文。(1)书面材料;(2)漫画作文;(3)听觉材料。
3.情境作文。(1)素描作文;(2)角色作文;(3)情景作文。
4.自主作文。(1)日记、周记;(2)笔记、摘记;(3)自由练笔;(4)编报刊;(5)编文集。
也可以采取总的方式,如审题立意、思路结构、谋篇布局、开头结尾、材料实例、论证方法、语言文采等等分阶段训练。还可以是片段训练与专题训练,短文与长文训练,等等。
(三)作文讲评互评课
作文讲评课可以灵活采用以下方式进行:(1)专题讲评;(2)佳作讲评;(3)比较讲评;(4)综合讲评;(5)自我讲评。
作文互评课可以采用如下方法:(1)示范批改。(2)集体修改。(3)学生自改课。(4)互评互改课。具体做法就是:让学生来交叉评改作文的课型。学生互评作文有如下的优势:(1)评改及时,学生兴趣浓厚;(2)扩大学生的阅读面;(3)起到以好促差、以差警好的作用;(4)解放教师,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写作。在互评作文前,教师应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确定一个写作能力强的同学为小组长,把本次习作的训练目的和要求讲清,使学生在评改中做到有的放矢。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改。修改错别字,修改运用不准确的词语,修改病句。(2)划。以沙里淘金的精神找出文中的美词美句,并用波浪线划出。(3)评。写评语,弃空话套话,主要谈自己阅读此文的感受。(4)传。个人批改完成后,作文在小组内交换传阅。(5)荐。推荐佳作。小组推荐所评出的优秀习作,教师进行确认、整理、指导,特别优秀的由教师推荐发表于各级各类层次的报纸杂志。
(四)佳作美文欣赏课
教师为了全面掌握全班写作的现状,要亲自批阅作文,并挑选出当次写作实践中的佳作或有亮点的作文,让这些作文的作者在全班朗读自己的作品,然后师生对习作进行评优说劣。佳作欣赏课的实施不但可以让其他同学从中获得熏陶与感染,而且可以让优秀的写作者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从而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也可以把自己搜集的经典时文、优秀美文、构思精巧文、手法别致文、语言幽默文等有特点的文章推荐给学生。具体做法是指定学生读或教师朗读,学生听后谈从此文中获得的启迪。美文推荐课推荐的美文可以提供一种写作成功的思路,又可以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得诸多写作的方法。
教师还可以在报纸上广泛搜集有价值的新闻,新闻内容可以是社会生活、奇闻逸事、科技发明、国际动态、社会热点等,并分别把这些新闻推荐给学生,让学生来评析这些新闻。新闻鉴赏课的意义在于,使学生的脉搏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既开拓他们的知识视野,又使他们免于限于教材知识的死循环,同时还可以帮他们获取新闻的基本知识及新闻写作的方法。新闻鉴赏课是引路,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去读书看报,关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关注国际动态,关心社会热点,走进生活,做“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人。
(五)课外阅读活动课
主要是指导学生怎样选择课外书,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检查课外阅读效果,等等。还可以穿插一些小练习,要求学生为自己喜欢的书写一篇推荐词,或对自己喜欢的人物作出评价。课外阅读课重在方法的指导,目的是激发学生到课外广泛涉猎的兴趣。
作文活动是写作前的准备活动。如要求学生描景绘物,可以把学生带出教室,到野外亲身感受景物的情状;如要求学生写某产品的说明书,可以让学生大量收集各类产品的说明书,然后拿到课堂上传阅、分析、评价,从而掌握产品说明书写作的一般方法;如要求写一个采访记,可以让学生去实地采访其人,然后汇报自己采访的结果;还可以进行作文专项训练。以上这些课型在作文教学中交叉实施,既可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开阔他们的写作视野,在课型上大胆探索,会使黯然失色的作文教学焕发无穷的生机。
第三篇: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什么是教学策略?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下建立起来,是教师在研究教材、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诸多因素下,有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方法和途径。要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活化课堂教学过程,就必须改变教师的角色,改变学生的生活;呼唤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要善于把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教学实施的策略。在教材和教学组织形式确定的情况下,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一、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要研究教学方法首先要研究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结构和活动程序,它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概括。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往往包括了五个要素:①理论基础;②教学目标;③操作程序;④实现条件;⑤评价。教学模式的重点是解决怎样教为主的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操作程序往往最受重视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起主导作用,从而使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得以最优结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迫使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特色、学科的特点,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优化选择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探究式:该模式突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注重学生独立钻研,它遵循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其教学程序为“创造情景——定向阅读——师生研讨——质疑点拨——反馈练习”。如必修2《人文地理》部分章节采用这种模式,学生是探索的主体,教师是“顾问”和“引路人”。
2、讨论式:该模式有教师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激发、引导学生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其程序为:“指导自学——提出问题——点拨小结——反馈练习”。如必修3《区域地理》和选修6《环境保护》部分章节采用这种模式,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是问题的主要设计者,解决问题的引导者,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体味到辨证。
3、尝试式:这种模式突出学生尝试,让学生在自觉训练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其程序为“提出目标——自学教材——尝试练习——教师点拨——反馈练习”。如必修1《自然地理》部分章节采用这种模式,学生真正发挥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则指点迷津,学生在尝试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4、情景式:这种模式突出教学情景的创设,通过各种手段创设自主学习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其程序为“创设情景——组织学习——归纳小结——反馈练习”。如选修2《海洋地理》部分章节,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主动、独立地参与教学。
教学有模,教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是为佳模。在教育与教学中我们决不能总用一种模式去否定另一种模式,应寻找适合学生需求,有利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
二、教学方法要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只有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才能引领教学方法的的多样化。教学方法要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呼唤新的教学方法,更呼唤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这就意味着学习方式的转变。
地理图表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地理教材中有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景观图,有内容各异的专业地图,有反映综合数据的图表,教学中可依据图表的准确性、可读性和艺术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力图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新的学习方式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例如,在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地域结构的教学时,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围绕城市功能区的知识收集调查学校周边的环境,分析其交通、商业、机关等位置,绘制出社区的平面图。课中教师展示不同城市功能区的景观图,拓展学生的视野,讲解不同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形成原因,并要求学生展示介绍自绘的社区的平面图;同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社区的主要街道平面图,让学生广泛讨论商业服务设施等的位置,更加符合学生的生活环境;最后,以一个社区拓展延伸到多个社区,形成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课后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查阅其他城市的能分区和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这样以点带面,完成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地域结构的教学任务。
学习方式的转变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优化了教学过程,更是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此,我们在优化教学过程中不是设计教师如何教,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学,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学。由单一转向多样,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游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中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的更多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体现自我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到主动,由个体到合作,由肤浅到深入,不断创设自主、合作、探索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如何做,怎样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之法,是为佳法。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阶段性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式,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活化课堂教学过程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是情感完善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进行教学,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预设的教学方案作富有成效的调整,即活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例如特级教师的教案随处可见,但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能用它上好,原因就在此。那么,如何能“活化”课堂教学过程呢?我们可从多方面去研究,除了上面的活用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略作探究。
(一)“活”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凭借,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载体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深入理解教材和独到处理教材是“活”的教学基础。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能“活”用教材呢?首先要正确深入理解教材,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紧扣并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让学生掌握方法,使有限的的课堂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其次要选准突破口,从最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地方切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取得最佳效果;三是基于学生反馈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组织到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四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补充相关材料,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二)“活”用教学语言
活的教学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是机智的,它至少有三个功能:一是激励。教师应追求的是针对学生正确理解的肯定和赞誉,使不同的学生,回答了不同的问题得到的都是不同的而又切当的肯定,让学生把深入思考以期待得到教师独特的赞美作为一种学习的动力。二是引导。当学生出现理解错误时,教师运用恰当语言巧妙引导。三是熏陶。活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是一个不断求善的课堂。当学生的语言不规范时,教师应利用专业述语恰当更正,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活的教学语言,像一束赏识学生的的灵光,充满关爱和呵护,它使学生明确前进的方向,渗透学习的策略,传递人文关怀。
(三)“活”用生成资源
所有的课堂教学,教师都有预先的设计,但在课堂上,有时会出现教师未所预见的情况,切当而巧妙地应用这些课堂上生成的资源,是教学中“活”的源泉。一是利用学生的理解幼稚。年级不同,或同一个班上学生的年龄以及思维发展状况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也许是很幼稚的,教师可巧妙利用幼稚的答案,进行深化。二是利用学生的理解错误。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其实课堂上有许多错误是学生思维的真实反映。课堂上遇见错误如果只是简单否定,既无法对出错的学生个体进行有效帮助,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如果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激发其他同学以及出错的学生本人进 一步思考,会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为有效。三是利用学生的独到见解,独特的感受。在课堂上,教师应设置有让学生发表独到见解的环节,对学生表达发有道理的独特见解应充分肯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探究成功的喜悦。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活化课堂教学过程,必须围绕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使学生心智灵慧,成为一个会学习、会生活、会生存的独立之人、智慧之人。
第四篇:冷链型企业采购与调度联合优化问题研究
冷链型企业采购与调度联合优化问题研究
摘要:一般的生产调度论文都不考虑原材料采购因素,但对于某些原材料采购价格变化幅度相对较大的企业而言,原材料采购会影响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这种情况下应考虑原材料采购因素。本文讨论了原材料采购时间和生产调度的联合优化问题,假设原材料净成本和库存成本分别是采购时间和库存时间的线性增函数,目标在于最小化原材料总成本与库存总成本之和。根据原材料净成本转换系数与库存成本转换系数的大小比较,将目标函数分成了四种情况讨论,并分别证明了各种情况题是多项式可解的。
关键词: 单机调度
采购时间
原材料净成本
库存成本
中图分类号:O221;F406.2;TP30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冷链是一种特殊的供应链系统,是指易变质性产品从原材料获得、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一般包括食品冷链、医药冷链和化工冷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各种食品等要求不断提高,冷链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冷链的特殊性,导致冷链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的生产都需要在一个特定的低温环境下进行,而且在此期间原材料或产成品可能会变质,所以冷链型企业的生产调度问题对该企业至关重要。
现有的冷链研究中,多数都是关于生产调度和经济批量或生产调度和车辆路径等方面的研究,如周泓等人、Chen等人研究了易腐产品的生产调度和带时间窗的车辆路径问题;李娜、王守彬讨论了易腐产品的生产调度和车辆路径问题;Pedro、Amorim等人讨论了多时间窗的车辆路径问题,目标是使可变成本、车辆租赁成本、司机成本的和最小;Nargess、Shirvani等人研究了订单存在释放时间、尾时间、截止日期的易腐产品的平行机调度问题。
而在冷链型企业中,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发生变质,导致数量上的减少或质量上的降低,因此生产时间受到限制,或者为了保证其在一段时间内不变质必须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储藏。基于此,原材料对于冷链型企业的生产调度有一定的影响。关于考虑原材料的文献,刘凯飞和刘晓的研究对象是一类原材料极易发生变质而成品在其保质期内相对稳定的易腐食品(如牛奶),假设原材料的生命周期固定,且变质率和单位采购成本已知,提出了库存原材料的动态库存策略,根据运作风险及库存策略建立了生产与配送的随机规划模型。
在现实的冷链型企业中,存在某些原材料采购价格变化幅度相对较大的企业,原材料采购时间会影响该类企业的运营成本。例如,对于某些原材料为初级农产品的产品,原材料在收货季节的时候价格相对便宜,而过了收货季节就会变贵。且对于采购时间早于开工时间的原材料,为了保证其在一个调度周期内不变质或保证其新鲜度,须要一定的储藏条件,这无疑会产生库存成本。该类型的冷链型企业原材料采购和产品生产需要更强的协调性,除考虑常规的基于时间的目标函数外,还需要考虑包含原材料净成本和库存成本在内的企业运作成本。本文研究原材料在一个周期内不变质情况下采购时间和生产调度的联合优化问题,目标是对采购时间和开工时间同时进行优化,使得总库存成本与总原材料净成本之和最小,证明了不同情况下用不同算法可以得到该问题的最优解。
二、问题描述及模型建立
四、结语及进一步的工作
本文讨论了考虑原材料采购时间和生产调度的联合优化问题,首先建立了数学模型,然后通过对原材料净成本转换系数和库存成本转换系数的大小比较,将该模型分成四种情况进行讨论,分别证明了对全部作业的原材料净成本转换系数大于、等于或小于库存成本转换系数以及最一般情况下(部分作业的原材料净成本转换系数大于,且部分订单等于,部分订单小于库存成本转换系数)这四种情况使用SPT、SPT、WSPT及从小到大排序可以得到该模型的最优解。
本文的进一步工作将从如下2个方面展开:第一,考虑原材料数量减少型变质,假设原材料变质导致的数量损失与原材料库存时间之间呈某种函数关系,由此推导出原材料的总成本(净成本与变质成本之和)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原材料采购时间、采购数量以及生产调度的联合优化模型,平衡原材料采购的价格波动、变质成本以及库存成本之间的矛盾。第二,原材料数量质量降低型变质,对这种情况下的原材料采购时间、产品选择以及生产调度同时进行优化,构建相应的联合优化模型,并设计对应的调度优化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泓,夏晓雯.易变质产品的生产计划与作业排序集成优化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46(18):192-195
[2] 李娜,王守彬.不确定需求下易腐产品的生产配送优化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28(3):927-934
[3] 刘凯飞,刘晓.考虑运作风险的易腐产品生产配送随机规划模型[J].工业工程,2013,16(1):38-44
[4] 唐恒永,赵传立.排序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5] 赵传立,唐恒永.一类资源约束单机排序问题[J].系统工程学报,2004,19(5):451-456
[6] 李凯,马华伟,杨善林.含作业到达时间的单机调度问题的改进算法[J].中国机械工程,2008,19(8):929-932
[7] 罗庆,杨善林,李凯.释放时间具有凸减函数约束的单机调度问题[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6):1516-1522
第五篇:某软弱地基厂房桩基设计方法研究
某软弱地基厂房桩基设计方法研究
摘 要:某沿海地区的大型不锈钢工程,地基处理的难度很大,为控制投资,本文采取措施提高深厚淤泥条件下的单桩水平承载能力,充分发挥单桩的竖向承载能力,大大降低工程投资。本文结合该工程主厂房的桩基设计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深厚软土地基;桩周土;单桩水平承载能力
1引言
沿海地区的地质多以滩涂为主,这种土质一般含水率高、空隙比大、压缩性高、强度低、渗透性差、固结系数小。由于很深的滩涂及淤泥的存在,在桩基设计时,桩周地基土对桩顶的约束很弱,单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往往很低。而沿海地区靠近海边,风压一般较大,建构筑物的柱底剪力一般会很大,设计柱下桩的根数时,往往是剪力起控制作用。因此在打桩前对表面土层进行适当的地基处理,提高表面土层对桩顶的约束,从而提高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并充分发挥单桩的竖向承载能力,可以大大节省项目的投资。2工程实践
国家某重点钢铁企业,拟投资十几个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福建沿海某地修建一条年产40万吨冷轧不锈钢带生产线,这是一条直接轧制、退火、酸洗不锈钢的全连续生产线,该厂建成后将为加速我国不锈钢行业的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做出积极地贡献。
为满足生产工艺的高精度要求,建构筑物的建设要求也相对较高。由于地处福建沿海,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因此主厂房的基础设计成为重点之一。2.1厂房的主要结构型式
主厂房总长度642 m,总宽度54 m,总建筑面积为34668m2。厂房为两连跨,分别是酸洗退火跨30米,和成品跨24米,厂房内设50吨桥式吊车,轨面标高分别为14.500 m和11.000 m。厂房纵向基本柱距为12 m、15 m,在轧机处局部拔柱,最大柱距27 m。2.2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第四纪土层厚度较大,为海积及冲洪积成因类型,以巨厚的淤泥、卵石、粉质粘土及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基底为花岗岩及其风化壳,为典型的深厚软土地基;地层层次清晰,分布较稳定。其场地岩土层空间分布及其工程地质性能如下, ①-?表示从上至下土层分布:
①杂填土呈松散~稍密,性状不均匀,工程地质性能差;层厚1.00~10.900m,平均4.94m。
②淤泥以流塑状态为主,为高压缩性低强度软弱土层,工程地质性能差;层厚28.500~41.300m。
③卵石为中密状态,工程性能较较好,属低压缩性土,但分布不均厚度较薄,且下卧软弱④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层厚0.7~6.10m,平均2.87m。
④、⑦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为软塑状态,高压缩性低强度软弱土层,工程地质性能差;层厚0.7~5.70m,平均3.42m和3.08m。⑤卵石以中密~密实状态,工程地质性能较好,力学强度高,但厚度较薄(0.50m~6.30m平均2.06m),且分布不均;层厚0.50~6.30m,平均2.06m。
⑥、⑨粉质粘土呈可塑状,为中压缩性土,力学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较好,承载力一般;层厚0.40~6.90m,平均3.46m和2.57m。
⑧卵石以密实状态为主,厚度较大,层位稳定,工程性能好,属低压缩性土,工程地质性能好,力学强度高,桩基工程地质性能较好,但局部夹有薄层粉质粘土层;层厚1.30~8.60m。
⑩卵石为密实状态,无软弱下卧层,厚度大于5.0m,工程性能好,分布稳定,属低压缩性土,工程地质性能好,力学强度高,桩基工程地质性能好,为良好的桩基持力层;层厚5.80~12.10m,平均9.20m。
?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工程性能强度好,为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未发现洞穴、临空面或软弱岩层,桩基工程地质性能较好,但埋藏深度较深。
2.3厂房柱桩基设计
经过计算,上部钢结构厂房柱传至基础的单柱最大轴力约5000kN,并且厂房内有吊车,对沉降敏感。结合当地的实际工程经验,为缩短建设周期,设计采用PHC桩,Ф500125,AB型,以⑧或⑩层为桩端持力层,桩长约为50m。2.3.1确定单桩竖向承载能力
本工程中,根据地勘提供的相关参数,同时考虑由于淤泥等软弱土层后期的沉降可能会产生负摩阻力的影响,按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3.5条公式,初步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1200kN。该值属于经验参数法估算取值。而根据业主提供的以往工程类似桩基检测报告,Ф500125,AB型PHC桩的竖向承载能力特征值为1500kN,该值略大于经验估算值。结合该桩基在过去工程中的成功应用情况,在设计过程中单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仍按= 1500kN取用。
在桩基施工完成后,根据当地检测部门提供的《静载抗压试验简报》(表1),实际工程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均达到3000kN,并且桩基都进入稳定状态,未达到极限状态,因此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1500kN,满足设计要求。
表1 静载抗压试验简报
桩号最大试验荷载/kN最大试验荷载下桩顶沉降/mm残余变形/mm卸荷回弹/mm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取值/ kN备注209300020.5710.1210.453000最终进入稳定状态,未达到极限状态245300018.189.298.893000 278300023.5911.4612.493000 367300020.0210.379.653000 457300014.585.009.583000 680300013.917.546.373000 841300016.507.389.123000 847300026.7713.3413.433000 905300020.548.5012.043000 1479300025.5914.3511.243000 2.3.2提高单桩水平承载能力
在淤泥质土深厚的地质条件下,桩的水平承载能力比桩的竖向承载能力更加令人担忧。而影响桩基水平承载能力的因素有很多:桩自身的强度、刚度和长度,桩间土的性质、桩入持力层的状况、桩顶约束情况、桩顶水平位移的允许值等。
本工程采用的PHC桩,桩身强度,自身抗弯性能良好。在这种深厚淤泥质土体中,在承受水平荷载的作用时,在桩身强度出现破坏前,往往先出现桩侧土体的显著隆起或桩顶水平位移大大超出上部结构的允许值,因此桩的水平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就由桩的水平变位来决定。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5.7.2条的公式5.7.2-2:,结合本工程地勘资料上的相关数据,按桩顶固结、地面处水平位移控制为10mm来进行初步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仅约为Rha=30kN。同时根据业主以往工程的相同桩型及桩长的工程桩单桩水平承载力静载检测报告,单桩水平力特征值亦为30 kN。其水平及变位测试图如图1:
图1 水平及变位测试图
由于本工程地处福建沿海地区,拟建厂房距离海边近数百米,风荷载取值较大,基本风压0.80 kN/ m2,再加上吊车的作用,厂房柱底最大水平剪力Vkmax=270 kN。按照目前的单桩水平承载能力,柱底需设置9根桩才能满足设计要求,而此时单桩的竖向受荷仅达到500 kN,远小于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1500 kN。如果照此设计桩基,势必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因此提高桩基的水平承载能力成为桩基设计的成功关键。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规定,桩的水平承载能力由桩的水平变位系数决定,由此可见又由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决定,而m值为地面以下[2(d+1)]深度范围内各土层的综合值(d为桩径)。对于一般常用的桩径,m值得影响深度一般在3.5m左右。因此,如果通过固化的方法处理好桩顶以下3.5~4m范围内的土层,提高桩侧土体的水平抗力系数,应该可以很好的提高桩基的整体水平承载能力。
在前期进行平整场地的过程中,在建设场地用石料进行了大面积的回填,回填深度1~4米不等,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固化桩顶面层的作用,增加了桩及基础的抗水平力作用。但是由于本厂房内有大量的深浅不一的设备基础,局部设备基础基坑深度达到9m多,为了躲避这些设备基础,厂房柱基础基底标高亦深浅不一,最深处亦达9m多,原有的回填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本工程最后决定另外再采用高压旋喷桩,固化桩顶周围4m深度范围内的土体。高压旋喷桩采用双管注浆法,间距500mm,喷14%水泥砂浆,喷后旋喷桩直径可达φ700mm。高压旋喷桩固化范围为承台外每边外扩1/2承台边长,这一固化措施同时也有效防止了倒桩。承台施工完成后,再及时采用级配碎石分层回填并夯实,每层厚度0.3m,密实度≥0.94。通过固化及密实回填土,桩顶及承台都增加了约束。
按照上述处理方法完成后,对承台桩基进行工程桩试验,依据有关部门提供的《静载试验简报》,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比原来特征值提高了50%。原来设计需要9根桩的承台实际仅需设置6根桩就能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单桩竖向受力也达到了900 kN,单桩的竖向承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减少了1/3的桩根数,节约投资1300多万元。3结论
在沿海地区,特别是拟建场地具有深厚软土地基的地方,不具备天然浅基础地质条件,而采用其他地基处理方法,其复合承载力或沉降变形也难以满足设计要求时,桩基仍为最合适的设计方案。但是在设计桩基的同时,先期对整个场地进行大面积的一定深度的换填或回填处理,使整个建设场地的基础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面壳层,然后再对桩顶以下3~4m范围内的软弱土层进行一定的加固处理,提高桩顶周围土层对桩顶的约束,在有效防止倒桩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单桩的水平承载能力,充分发挥了单桩的竖向承载能力,从而有效减少了桩的根数,降低工程成本,节约投资。
参考文献:
[1] JGJ 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2] GB 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3] JGJ79-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S].[4] DBJ13-07-2006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S].http://www.xiexiebang.com/
http://www.xiexiebang.com/ [5] DBJ13-86-2007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S].[6] 郑俊杰.地基处理技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7] 董建国,沈锡英,钟才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8] 郑建国.《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工程实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9] 史佩栋.实用桩基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0] 高大钊.桩基础的设计方法与施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1] 欧阳文聪,侯炜,栾娟.黄土地区桩基础设计要点研究[J].山西建筑,2008,34(19):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