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软件产业职业教育集团下一步工作
山东省软件产业职业教育集团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以服务区域经济,助力蓝黄两区建设为目标,积极探索如何推进地方高校特色办学与水平的提升及探索如何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新型培养模式。
在确定集团工作重点之后,我们要积极联系产业集团的常务理事就开展该项工作分以下几步走:
1、成立工作室。
2、确定集团各成员单位的联系方式及负责人。
3、确定集团常务理事单位,初步接洽。
4、围绕大学生实习和就业及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10月份之前开展一次面向企业类型的主题活动。
第二篇:职业教育集团办学申报材料(精选)
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汇报材料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组建职教集团的若干意见》(教办[2006]5号)文件精神,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于2006年组建,是我省最早成立的职教集团之一。经过五年多的不断摸索,集团经历了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完善功能三个发展阶段;在集团运行过程中坚持民主性、互惠性、互补性和带动性,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基本实现了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工学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集团化办学模式。
一、基本情况
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于2006年10月经安徽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教秘
【2006】275号)。集团由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牵头,成员有3所高职高专学校、7所中专卫校、2个企业单位。主要开设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助产、妇幼、医学影像技术等8个专业,目前在校生8638人。几年来集团为农村卫生事业培养人才2000余人;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以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五年来,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始终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整合和有效利用卫生教育资源,搭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平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宜能力和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了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集团三个发展阶段:
2005年12月3日,安徽医专召开全省中等卫校“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教
育工作座谈会”,会议分析了我国卫生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和今后发展的趋势,提出了组建一个能把各个中等卫校联系到一起,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共
同体——卫生职教集团,打造安徽卫生职业教育的“航空母舰”的建议,得到
与会校长的一致赞同,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达成了共识,议定起
草《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章程》。由此拉开了组建安徽省卫生职业集团的帷
幕。
1.建章立制 规范管理阶段
集团自成立以来,在加强制度建设,促进集团管理规范化方面下大功夫。
集团先后制定了《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章程》、《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管
理办法》、《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考核标准》、《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考
核标准核心指标》、《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就业工作有关规定》、《安徽卫
生职业教育集团关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若干意见》等7项规章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集团的教学、学生和就业工作,集团成立了教学管理、学生
管理、学生就业三个专业指导委员会。牵头单位与各成员学校共同制定并签署
了《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考核办法核心指标》责任书。集团要求各成员学校
执行统一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要求毕业验收考试通过率≥95%、毕业生初次
就业率不低于85%,最终就业率不低于95%。同时,集团成立集团联合督导组,对各校的教学、学生管理、就业工作进行有效督导,找出亮点也找不足,互学
互促,取长补短,有力的促进了集团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集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多次召开专题讨论会,探索就业指导新模式,努
力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就业工作实施“241”工程,即“2”:
对学生有感情,对工作有激情,“4”:全员化、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1”:
创新。集团要求对学生实行个性化就业指导,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和就业意
向。为了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集团积极组织成员学校
观摩、参加“安徽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几年来十余名同学获安徽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金奖或银奖。
2.注重内涵建设 提高质量阶段
集团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以科研和学术交流提高集团成员学校办学水平,集团举行办学水平征文比赛,收到涉及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就业指导等方面
论文50余篇。
集团成立了基础护理、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儿护理、人文护理、生理、解剖、病理、计算机、英语等十个校际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研活动,研讨人
才培养模式、交流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经验。
为了加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工作,集团制定了《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关
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若干意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讨,提高各校护士
资格考试通过率。为了提高集团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集
团会同安徽省护理协会共同筹办“安徽卫生职业教育集团护理职业技能大赛”。
3.校企合作 完善功能阶段
集团分别与安徽省护理协会、安徽省医院管理协会、深圳神采亚健康机构、美诚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五家机构作为成员单位,实行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实现了产学结合、优势互补,企业
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实训场所,承担实践技能培训任务或课程,解决学校学生
实训实习和实践技能培养困难和不足;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为企业实行量身订做、订单式培养,解决企业实用型人才需求,并实现教育与
就业零距离;学校与企业发挥各自优势、互惠互利。
(二)集团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集团自成立以来,坚持带动性、互惠性、互补性和民主性的原则,不断探
索职业教育集团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
1.互惠性
职教集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互惠性体现在合作过程中的利益分享。集
团深化校企合作,组织安徽省护理协会各成员医院、深圳神采爱康公司及美诚
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与成员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实行工学
结合、供需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2.互补性
职教集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互补性表现在合作过程中的资源共享、优
势互补。为了实现集团内资源共享,促进优势互补的职教发展新模式,“集团
联合督导组” 每年对集团各成员学校的教学、就业和学生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取长补短,促进集团内各成员学校工作的均衡、有效开展。集团成立十个校际
教研组,为集团内的教学研构建平台,加强校际交流,组织观摩教学、教材编
写、师资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教研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集
团各成员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质量。
3.带动性
集团成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要充分发挥骨干职业院校的带动作用,探索以骨干职业院校为龙头,带动其他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参加的规模化、集
团化、连锁式发展模式”,完善了考评考核办法,充分发挥教学、学生、就业
工作指导委员会的作用,采取多种举措给各成员学校搭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从而带动了各成员学校各方面工作的深入开展,推动了各校整体工作
年年上水平,收获了一批教科研成果。
4.民主性 集团始终把“民主”作为集团运行的有力保障,形成了“民主协商、科学
决策、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工作中大家平等共事,集团董事会秘书长由各
卫校校长轮流担任,任期一年;集团重要文件、决议均由董事会投票通过,真
正体现了集团工作的民主性,也是五年来集团能够凝聚人心、团结协作、令行
禁止、工作卓有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卫生职教集团面临的难题
(一)集团管理制约力的不够
卫生职教集团是一个松散性的非独立法人单位,无人、财、物管理权,对
成员学校制约和制衡的力度均不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集团进一步发展。
(二)牵头学校的压力
卫生职教集团以挂靠招生、联合办学起步,所有成员学校的高职招生计划
全部挂靠在安徽医专名下,目前在校生近万人,增加了安徽医专的学生总数,导致学校的生均资源相对不足,同时就业压力巨大。
四、卫生职教集团的建设发展思路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要实现集团化办学持续、优质、和谐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和支持。考虑可借鉴江苏省创立“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经验,结合我省实际,成立以安徽医专为龙头,各中等卫校参加的“卫生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文凭由安徽医专颁发,集团化管理,各校原有的隶属关系、单位性质、管理体制、法人权利均不变,实行“小学院、大集团”办学模式,根本缓解牵头学校的学生人数过高压力,使核心学校能够放开手脚,轻装上阵。
(二)加强校院(企)合作
在2010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袁贵仁部长精神,集团应进一步与医院、医药企业联合,实现校院(企)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院企参与学校教学标准开发、课程设置和开发、毕业质量监控的办学模式。校院统一制定“行业标准”,并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学校教师进医院、临床医师进课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三)打造“优势品牌”
加快职业教育集团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的建设和运行,创出安徽卫生职业教育的,努力打造社会效益好、竞争能力强、具有社会示范性服务功能的卫生职业教育体系,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第三篇:绵阳职业教育集团章程
绵阳职业教育集团章程
为了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集团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实现区域内教育和经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职业教育走市场化、标准化、集群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能力,努力打造绵阳科技城职业教育品牌。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和《绵阳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特组建绵阳职业教育集团,并制定本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集团名称:绵阳职业教育集团。
第二条 集团性质:绵阳职业教育集团经绵阳市教育体育局同意,由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有关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等,以多元开放型联合体形式,成立的区域性、综合性的非独立法人组织。集团成员单位原有的法人地位、行政隶属关系、财政渠道等不变。各成员单位在专业布局、教学标准、科研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实验实习设施、职业技能鉴定、教(科)研研究、教育信息、招生与就业、产教结合和人才培训等方面优化资源配置,实行资源共享,实现互惠互利,以达到学校与企业共赢,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学研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提高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第三条集团宗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多赢,共谋发展。第四条 集团准则:平等、自愿、诚信、合作、共赢。
第五条 集团制度:接受绵阳市教育体育局的指导和监督,实行理事会制。
第六条集团总部地址: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绵阳市游仙区仙人路一段32号)。
第二章 目标与任务
第七条 集团目标:通过组建绵阳职业教育集团,加强职业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培训机构之间的多元化合作,促进资源的集成和共享、优势互补,推进绵阳职教资源转化战略,促进职业院校在办学体制、机制、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创新,形成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发展,努力把集团办成具有教学、科研、开发、服务、信息咨询等多功能的教育质量高、管理水平优、社会信誉佳、办学效益好的职业教育多元联合体,为绵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第八条 集团任务:
1、创新模式。创新校际联合、校企合作等多元化办学机制,创新工学结合、集团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高职对接模式,探索专业建设与发展、学分互认、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联动发展、生产性实训基地和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等新模式,建立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机制。
2、建设双师型团队。研究和制定师资培训、交流机制,实现教师、工程师(含能工巧匠)双向兼职,优化学校双师素质和结构,优化企业技术队伍的知识、能力结构,加强校际和国内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3、优化资源。充分利用集团成员单位的国家级、省级公共实训基地和开放式实训基地,以及设立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所),为集团企业成员单位和社会开展职工岗位培训和技能鉴定,构建绵阳从业人员终身教育平台。同时实现职业资格和培训考核鉴定以及实验室、实训基地、图书馆、学报学刊等资源的共享,探索建立新型的校际、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4、搭建共享平台。搭建“专家指导”、“职教奖学金”、“技能竞技”、“集团信息”等共享平台,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的共享。
5、开展技术服务和科研活动。依托集团平台,校企合作,积极开展技术开发和技术报务,加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建设,推进技术成果转化。以集团名义承接政府的职教研究与项目开发。开展校际间教师教学研究成果和应用技术成果的评比活动。
6、开展交流活动。开展集团内部成员、省内外其他兄弟产业(行业)职教集团以及各类国际交流活动,与国(境)外职教机构进行合作。
7、优化学生招生就业环境。优化集团招生环境,建立集团内企业优先选择实习生和毕业生的制度,构建集团学生就业网络,沟通人才供求信息,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第三章 管理体制
第九条 绵阳职业教育集团由成员单位组成,实行理事会制。第十条 拥护本章程的职业院校、企业、科研单位、行业协会、就业指导机构和培训机构,以及有一定职业教育经验的企业家、高级人才,均可参加本集团。
第十一条 加入集团程序是:
1、提交登记表;
2、常务理事会考察、讨论通过。
第十二条 集团成员退会应提前三个月以上书面通知集团秘书处,并交回会员证。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损害集团的声誉和利益,情节严重,经劝告无效者,经理事会表决通过,责令其退出。
第十三条 集团成员单位推荐1名代表,担任集团理事。任期3年。理事代表所在单位参加集团的会议及有关活动。集团理事须具备下列资格和条件:
1、遵守国家法律,执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
2、热心支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和学习型企业建设;
3、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或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成员单位的领导者;
4、具有一定的职业教育工作经历或企业管理经验。
第十四条 绵阳职业教育集团设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分支机构,理事会是集团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由各理事单位组成。常务理事会是理事会的执行机构,由正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组成,秘书处是理事会的常设工作机构。
第十五条 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理事长由牵头院(校)的院(校)长担任,副理事长若干名,由骨干单位推荐的领导担任。以后,理事长、副理事长由理事会选举产生。理事会下设秘书处,设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若干名,秘书长由理事长所在单位推荐,副秘书长由常务理事会确定人选。各职务任期3年,可以连任。
第十六条 理事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须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若理事不能出席会议,可委托他人出席。常务理事会根据需要,可不定期召开会议,但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常务理事出席。在理事会闭会期间,常务理事会代表理事会行使权力。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决议重大问题时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到会理事同意。
第十七条 理事会的职责:
1、制定和修改集团章程;
2、选举和罢免领导机构成员;
3、审议理事会工作报告;
4、审议集团财务预决算报告;
5、审议通过常务理事会提出的议案;
6、审议和决定理事会工作方案;
7、审议和决定集团的其他重大事项。第十八条 常务理事会的主要职责:
1、执行理事会决议;
2、向理事会提交有关议案;
3、制定实施集团工作方案;
4、讨论和确认理事长提名的工作机构负责人名单;
5、审核和接受新的成员单位;
6、决定理事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审议的主要内容;
7、讨论和决定集团的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 理事长全面主持集团工作,主要职责是:
1、召集、主持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
2、向理事会作工作报告;
3、协调集团内各成员单位的相关事宜。
副理事长协助理事长工作,完成集团内的各项任务。
第二十条 绵阳职业教育集团秘书处挂靠在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其主要职责是:
1、秘书长负责职教集团日常工作,副秘书长协助其工作;
2、负责集团会议文件、工作报告等起草;
3、负责集团宣传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做好集团的联络工作;
4、筹备组织理事会、常务理事会;
5、受集团理事会委托,组织开展相关专项活动;
6、集中并代表成员单位间的利益和要求,对招生、教学改革、实习实训、就业、教师培训等问题向集团提出意见和建议;
7、收集、发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信息,人才供求信息,协调成员单位的招生、就业工作。
第四章 成员的权利
第二十一条 成员企业的权利
1、接受理事会颁发的集团成员证书,依照章程享有规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对章程的修改、集团发展规划、合作方针、目标任务等重大问题有提出意见、建议和参与讨论的权利,对集团的工作有监督权;
3、有权向理事会提出议案,有参与集团组织的各项活动的权利;
4、优先享用集团内各种职业教育资源和各类信息,优先培训本企业员工;
5、在同等环境、同等待遇下,优先享受人才“订单”服务及其他服务。
第二十二条 成员学校的权利
1、接受理事会颁发的集团成员证书,依照章程享有规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对章程的修改、集团发展规划、合作方针、目标任务等重大问题有提出意见、建议和参与讨论的权利,对集团的工作有监督权;
3、有权向理事会提出议案,有参与集团组织的各项活动的权利;
4、有权合法使用“绵阳职教集团”的统一品牌,经集团常务理事会同意后,可以集团的名义开展相关活动;
5、优先享用集团内各种职业教育资源和各类信息;
6、有权优先安排学生到集团内企业实习;
7、有权组织教师、干部到集团内各企业、学校进行业务学习、挂职锻炼、实践技能培训,参与相关学校的教研活动,聘请成员单位的骨干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才、高级技能型人才到学校指导教学工作;
8、有权通过集团秘书处采用适当方式与企业或者社会其他领域进行广泛接触,拓宽学校的办学路子。
第五章 成员的义务
第二十三条 成员企业的义务
1、遵守集团章程,执行理事会决议;树立集团良好形象,保守集团秘密,维护集团的合法权益;
2、为集团内教育成员单位提供实习场所,配备高水平的实习指导教师,按照实习要求对实习学生进行严格管理;
3、选派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到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指导技能培训、传授企业文化;
4、在力所能及情况下,以不同方式帮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5、向集团反映所获取的有关市场人才需求信息,提供人才需求计划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第二十四条 成员学校的义务
1、遵守集团章程,执行理事会决议;树立集团良好形象,保守集团秘密,维护集团的合法权益;
2、主动与集团秘书处联系,提供各种办学信息,按照企业的要求选送优秀毕业生;
3、在力所能及情况下,根据企业的需要,在企业职工子女上学、科技服务等方面为企业解决相关问题;
4、龙头骨干单位有责任指导集团内相关成员单位的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建设和师资培训等工作。
第六章 经费
第二十五条 集团经费的主要来源是会费、社会捐赠以及集团从事其他社会服务活动等所获得的合法收入。
第二十六条 集团经费由理事会指定专人管理。集团经费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活动和事业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二十七条 集团换届或更换理事长之前,必须接受有关单位的财务审计。
第二十八条 属于社会捐赠、资助的集团资产,集团须以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七章
变更与终止
第二十九条 集团变更组织形式或终止活动由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绵阳市教育体育局审查同意后,方可进行相应的变动。
第三十条 集团变更或终止前,须在绵阳市教育体育局的指导下处理有关事宜。
第八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章程经集团理事会表决通过后生效,同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二条 本章程解释权属集团理事会秘书处。
第四篇:山东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山东省《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鲁政发[2002]66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04]68号),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目前,全省共有各类职业技术学校1059所,在校生139万人;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57所,在校生29万人;高级技工学校34所,在校生15万人;各类职业培训机构1700多个,年培训规模45万人,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和智力支持。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加快我省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适应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特作如下决定。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战略作用的认识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提高我省综合实力的重大举措。职业教育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我省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认识到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科学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统一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我省职业教育上一个新台阶。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发展职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城乡劳动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有利于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将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是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当前我省教育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任务
4.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和“分级管理、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5.完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合理确定高等职业教育对口升学比例,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相沟通。2010年以前,原则上中等职业学校不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或并入高等学校,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本科院校。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可继续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继续重视发展高级技工教育,研究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级技工培养之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途径。
6.扩大职业教育办学规模。2006年,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要达到56万人,在校生达到150万人;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年招生要达到15万人,在校生达到37万人;高级技工学校年招生达到8万人,在校生达到16万人。力争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各地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生产一线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制定“十一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落实好任务目标。
7.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要以在职职工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主体,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鼓励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和未能就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到职业技术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接受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十一五”期间,每年培养培训具有中等以上学历的实用技术人才60万人,短期培训1000万人次。继续强化农村“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各类职业学校、************文化技术学校、农民(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以及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的综合实力
8.继续实施职业教育“
十、百、千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在全省重点建设10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00所高水平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业院校、1000个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示范专业(点),带动全省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9.推进30个经济欠发达县职业教育专项建设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在30个经济欠发达县(县城)每县重点建成1所办学条件较好,设施、设备条件基本配套,并能基本满足当地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需要的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技工学校),每校建有2个以上有特色的、水平较高的骨干示范性专业。同时,积极开展城市对农村、东部对西部职业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
10.启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十一五”期间,在全省建设200个装备水平较高、资源共享的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共建共享,建立多元投资、自主发展的新机制。
11.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建立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2年必须有2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职业院校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也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坚持体制改革与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12.推进公办职业院校体制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公办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推动公办职业院校资源整合和重组,增强办学活力。公办职业院校要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其面向市场、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和机制。引入竞争机制,使资源进一步向具有竞争优势的骨干职业院校集中。
13.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把民办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形成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制定和完善民办学校建设用地、资金筹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在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和学生待遇等方面对民办职业院校与公办学校要一视同仁。依法加强对民办职业院校的管理,规范其办学行为,防范风险。
14.鼓励和扶持中外合作办学。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积极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鼓励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主动参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竞争。
五、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15.依靠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充分调动和发挥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企业集团和行业组织利用其在资源、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举办职业教育和进行专业培训,承担本行业各种专门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任务。企业可以联合举办职业技术院校,也可以与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办学。实施校企合作计划,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249家企业都要至少确定一所职业技术院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伙伴。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引导协调销售收入亿元以上或就业人数500人以上的企业搞好与当地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
16.强化企业职工全员培训,提高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对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对一线职工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对所有职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企业职工队伍。大力实施“金蓝领”培训,加快培养企业生产一线急需的新技师。大中型企业都要建立培训、考核鉴定与使用待遇相联系的培训制度。认真落实“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的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培训,企业新上项目要安排员工技术培训经费。由有关部门对职工教育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督查,对职工教育经费改变用途的企业进行处罚。
17.发挥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指导下,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订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参与制订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和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参与对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教学评估和相关管理工作。
18.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支持以龙头学校、龙头专业为载体,组建由行业、企业参与的职教集团,在师资、设备、教学、生产基地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
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19.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职业学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专业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实行产教结合、校企结合,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推进“双元制”、“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学分制”等办学模式改革,建立弹性学习制度。允许有实际需要的学生、贫困家庭的学生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使他们免费接受职业教育。
20.调整专业结构,深化课程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我省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和培训项目,实行“定单培养”,以专业调整带动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带动教材建设。构建职业院校的远程教育网,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
教学的整合,搞好多媒体职业教育软件的规划与开发,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适应全民终身学习的需要。
21.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职业指导工作。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为学生创业提供市场信息、专业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22.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把毕业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胜任工作岗位要求、顺利实现就业,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逐步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
七、实行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23.落实就业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属于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工种)的,必须从取得相应学历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属于一般职业(工种)的,应当优先从取得相应的职业技术学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时,必须注明职业资格要求。劳动保障、经贸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在受理用工登记等备案手续时,要查验相关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对违反法律法规、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处罚,并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有关部门要抓紧完善就业准入特别是涉及人身安全职业的准入政策。
24.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各级劳动保障、经贸、人事等部门要统筹规划,加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建设,注意发挥和利用职业院校的优势,优先在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或职业资格考试机构,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评价、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与管理。尽快建立能够反映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要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
25.积极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免除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到2010年,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其学生考核合格后,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从2006年开始,选择部分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主体专业进行“双证互通”试点。
八、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建立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
26.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省财政将逐年增加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和贫困生资助;各级财政都要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落实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从2006年起,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主要用于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养培训,设立专户规范管理;地方教育附加也要拿出一定比例,主要用于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资金和“初三分流”试点工作,以巩固普九成果,发展职业教育。
27.要通过政府或非赢利组织积极吸收企业或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捐款,并规范使用。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按照国家规定,设立职业教育奖学金,奖励和资助成绩优秀和经济困难的学生。鼓励社会各界及公民个人对职业教育提供资助和捐赠,对通过政府部门或非赢利性组织向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的经费可适
当用于农村职业培训。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可按规定享受再就业培训补贴。
28.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省、市、县各级财政都要设立专项资金,资助接受职业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职业技术学校要从学校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并把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作为助学的重要途径。金融机构要为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助学贷款,各地要把接受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纳入资助范围,使贫困家庭学生通过国家帮助和本人勤工俭学得以顺利完成学业。扶贫资金和移民安置资金要加大欠发达地方的劳动力培训和贫困学生资助力度,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带动整个家庭脱贫致富。
九、切实加强领导,营造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29.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和统筹管理。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工作,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各级职业教育联席会议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和资源配置,完善条件保障和政策措施。要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30.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检查督导。要把职业教育纳入对市、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有关评估制度,加强对职业教育的督导评估,并接受各级人大、政协的检查指导,定期对职业教育工作巡视检查。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健全和充实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机构,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为职业教育宏观决策和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服务。
31.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氛围。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实行优秀技能人才特殊奖励政策和激励办法,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大力表彰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与先进个人。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出版和其他大众媒体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第五篇:关于《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草案)》的说明
关于《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草案)》的说明
2000年10月18日在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上
山东省教育厅厅长 滕昭庆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政府委托,对《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作如下说明: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大责任。近几年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1996年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职教法》,并于同年9月1日开始实施。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证。但是,由于《职教法》的规定还比较原则,其中的一些问题还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具体化,制定这个《条例》,就是要以地方立法的形式使《职教法》在我省真正落到实处,推动和保障我省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到目前,全省已有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1所,高等职业教育班在校生达万余人;全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发展到101所,开设专业(工种)400多个,在校生94万人,职业教育占据了中等教育的半壁河山。全省建成省级、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48所和97所,数量均居全国前列。20多年来,全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为各行各业输送毕业生600多万人,短期职业技术培训4000多万人次,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我省的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影响和制约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总结职业教育发展20多年来的经验,在原来《山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条例》的基础上,根据《职教法》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条例》,对解决我省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促进我省职业教育更好的发展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起草过程和起草原则
《职教法》颁布后,全省各地积极进行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为推动我省职业技术教育依法治教深入发展,97年月,根据省人大有关领导同志的意见和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省教委在深入学习《职教法》、借鉴外省职教法规建设经验,总结我省职业教育第一部法规——《山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条例》实施以来,职业教育依法治教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写成《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初稿,后又召集有关处室
深入研讨、修改,形成二稿。同月,省教委牵头召开了《条例》座谈会。省人大有关领导同志、省教委有关负责同志及有关处室负责人参加。会上,对《条例》进行了认真审议,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会后据此进行了第三次修改。俟后,省人大和省教委联合赴威海、潍坊进行专题调研,征求有关市地的意见,对《条例》进行了第四次修改,并报省政府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98年、99年,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又进行了修改,送有关厅局会签,99年11月形成会签稿。今年被列入立法计划后,又吸收部门会签意见进行了修改,送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查。后又根据法制办的意见进行了修改。历经三年,七易其稿,形成了现在的《条例(草案)》,提请本次省人大常委会议审议。
在起草《条例》中,我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密切联系实际,力求把《职教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具体化,中央和省委、省府有关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规定以法律形式使之固定化,体现地方特色和前瞻性;二是加强可操作性。我省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较多。《条例》以着重解决突出矛盾为主,因此,在起草中注意到,《职教法》已有明确规定的,按法执行,不再重复。《职教法》中作出原则规定的,我们结合省情加以具体化。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关于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职责。
依靠政府及行业、企事业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是实践证明发展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鉴于《职教法》中对各方面的职责只作了原则规定,因此,《条例》在第四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中分别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的具体职责。
当前进行的政府机构改革
……
(此处省略若干字,欲需查看全文请成为法意会员或购买 法意检索阅读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