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低学历青年与下岗青工基本状况的研究
低学历青年与下岗青工基本状况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课题通过对目前本地区低学历青年与下岗青工的基本情况的调研分析,了解和掌握社区与青少年基本状况、社区青少年需求、社区青少年道德实践水平等情况,并对开展低学历青年与下岗青工等弱势青年群体的工作实践方向进行理性思考。结合基层工作实践,针对这部分青年群体工作要求,初步提出了相关工作运行机制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低学历青年 下岗青工 现状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下岗青工绝大部分表现为低学历,而低学历青年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就业压力大。这两个青年群体之间联系紧密,特征明显,同属于宝山团区委一直以来关注的弱势青年群体范畴。根据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一组数据,从1998—2000年,本市25岁以下失业人员增加了2.48万人,在全市失业人员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上升了3.5个百分点。到2001年,青年失业人员已占到全市登记人员总数的近50%。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10%的抽样调查,宝山区城镇户籍失业人口为4.7万人,失业率为9.6%,16-24岁年龄段的失业人口占全区失业人口总量的26.3%,低龄失业人员中男性高于女性.因此,作为“优、弱势青年群体互动效应的研究”这一调研课题的具体和深入,我们对宝山区低学历青年与下岗青工开展了为期两个半月的调研活动。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我们主要通过结构式问卷的形式搜集资料,并结合基层走访和座谈会等方式有重点地深入了解情况。先组成由副书记挂帅的课题调研组,制定“低学历青年与下岗青工的现状研究”调研方案,依托“上海市社区青少年” 的状况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个别走访与座谈会等形式完成调研工作。
本次调研根据区劳动部门登记的全区14个乡镇、街道因失业失学闲赋在家的,且出生年月介于1977年8月1日至1986年7月31日之间的青年人数,组织青年干事近300人,对5864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筛选和定量分析,并结合理论分析进行了系统分析。本次调研有效样本总数为5864个,男女所占比例分别为54.2%,45.8%。中专、职校、技校学历人员居多,共占样本总数的59%,初中占20.8%,高中、大专分别占9%,8.6%,没上过学、小学、大学及以上分别占0.5%,1.2%,0.8%。调查样本中,失业或失学状态持续时间较长的人员居多,持续了两年的占样本总数的29.7%,持续了三年及以上的占25.2%,持续了半年以下占21.3%,持续了7-9个月的占4.1%,持续了一年左右的占19.7%。
宝山区土地总面积达424.56平方公里,按行政区划统计(公安局数),户籍人口共计809466人,其中男性人数达420185人,约占区域人口总数的51.91%,女性人数达389281人,约占区域人口总数的48.09%。本次调研样本性别比例与《宝山区统计表》(2000年)所统计的男女比例比较吻合。另外,在健康状况、学历等指标上,样本与母体特征都比较接近,因而可以说本次开展的“低学历青年与下岗青工的现状”调查活动的样本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失业、失学状况
调查显示,初中毕业后没有升学也没能找到工作的低学历青年居多,占样本总数的33%。中专、职校、技校毕业后未找到工作的低学历青年占总数的19.4%,没能找到合适(理想)工作的青年也较多,占总数的16.4%。与单位劳动合同到期、单位效益不好裁员的占13.8%。中学退学、辍学未能找到工作的占调查总数的2.2%,暂时不想工作的占5%,有残疾不能工作或因生育不能工作的占1.7%。
2、目前所处的状态
闲赋在家、无所事事的人居多。在家休息的占33.1%,在积极充电学习的占19.7%,从事临时性工作的占23.1%,两者兼顾的占24.1%。
有较基本的技能人员居多。调查显示,有技能人数占调查总数的75.8%,无技能的人数占总数的24.2%。在有技能的4544个样本数中,有财务、驾驶、加工、维修等技能的人员居多,占样本数的44.4%,有电脑编程、计算机应用或维修、厨艺等技能的占样本数的42.2%,有保险代理、服务业、电子维修、收银、企业行政、装潢等技能的占样本数的27.2%。
3、目前的主要需求
一是希望接受电子科技与外语类的培训。IT类的占36.1%,外语类的占22.2%,一般服务技能或维修类都占13.2%,值得关注的是希望接受复习迎考及绿化、企业行政类培训为零;
二是大多数人希望获得的大专学历培训。希望获得大专学历的占59.1%,中专、职校、技校的共占40.8%,调查显示,没有人希望得到本科及以上培训。
三是最希望获得推荐工作及学习培训方面的帮助。希望得到工作推荐机会的占85.7%,学习培训机会的占45.2%,经济支持、免费医疗及需要倾诉对象的分别占9.9%,3.5%,1%,希望获得创业支持的占0.1%。
四是希望获得技能培训及学历教育培训。希望获得技能培训以及“学历、技能双培训”的分别占33.1%,48.8%,希望获得学历教育培训的占12.2%,都不希望的占5.8%。
(二)调查对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低学历青年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重灾区”值得关注。即退学生和初中毕业后未能升学的青少年,包括多次留级后仍无法完成学业的大龄退学生,行为偏差的劝退生,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产生的辍学生及少部分刑满释放、解除劳动教养,或者获得缓刑、免于起诉处理的青少年。目前学校、街道、社会虽然对这部分青年存有较多忧虑,但问题和困难仍较多。
二是就业面临“两大壁垒”。有统计表明,约占全市失业青年总数42.8%的群体为“三校生”,他们遭遇“学历”壁垒和“劳动力成本”壁垒,既无法满足本市用人单位大学专(本)科学历要求,又无法与拥有职业经历的协保人员竞争。因此,他们中有较大一部分人“毕业即失业”,且这种现象在短时期内还无法解决。
三是存在危害社会稳定的重要隐患。近10年来,青少年犯罪提高了一倍。据统计,1998年全市法院判处的青少年为811人,99年895人,2000年为1007人,三年增加23%,并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其中,2000年闲散青少年犯罪占所有青少年犯罪的51%,比上一年提高10%。
2、下岗青工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群体数量不断增加。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社会的急剧转型、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庭结构的失稳、社会责任的淡化、个人生存的焦虑和压力等矛盾日益显露,闲散青少年的人数的增长幅度较大,而且还有加剧的趋势。
二是 “三低” 特征显著。一是文化程度偏低,二是家庭收入偏低,三是失业前大部分从事低技术含量的简单重复劳动。由于经济形势、市场规律等客观原因,以及技能单
一、综合素质较低难以适应经济转型等主观原因,较大一部分低学历青年被筛选出局,加入了下岗大军,致使家庭经济收入受损,甚至进入恶性循环状态。我区下岗失业人员主要来自工业企业,占55%,其次是商业、服务业下岗人员占全区失业总数的18.5%.三是主观惰性较强。调查显示,我区失业或失学状态持续了两年、三年及以上的群体占调查总数的54.9%。另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沈阳等10个城市开展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失业者中有近30%的人从未找过工作,超过10%的人目前不想工作。他们由一开始被社会歧视而遭受挫折,到由于群体数量增多而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1、制定相关政策,完善社区组织建构
低学历青年与下岗青工的管理与引导的落脚点还是在社区,机构的设立和人员在社区上的定位与设立成为管理是否有效的关键。政府只有通过运作机制、经费预算、人员配备等方面政策机制的创新、落实与监督,才能使最基层社区的管理工作得到保障。
2、确立防范意识,进行分层分类管理
对失学、失业求助型的低学历青年与下岗青工,要通过畅通就业渠道、培训帮助就业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对生活困难型的低学历青年与下岗青工,要积极依托社区,采取政策倾斜、多方补助、帮助就业等手段解决;对无所事事型的低学历青年与下岗青工,要提供健康的活动场所,积极引导他们过健康的生活,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
(二)抓住特点,优化环境
1、针对群体特点,优化外部环境
一要建立社区、学校、家庭思想教育工作并轨制。通过建立社区、学校、家庭联系卡和联系会议制度,定期进行学生情况沟通,从源头上减少低学历青少年流落到社会上的数量。
二要加强社区青年管理力度。通过发展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窗口等部门,对社区下岗青工和低学历青年加强网络化管理,实现管理的政策、机制保障,提供免费岗位培训、就业指导等服务。
三要开发青少年活动场所的功能。依托社区内现有的教育资源和体育场馆,建立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活动室,形成完整的青少年活动场所开放与管理体系。
2、引导群体互动,优化内部环境
一要开展结对帮困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一个单位团支部或一名专职团干部帮助一名下岗青工或低学历青年的活动,体现优、弱势青年群体的互动效应。
二要倡导组织联谊活动。根据“行业、年龄、专业、爱好”相近原则,组织开展“行业青年联谊小组”活动,吸纳下岗青工或低学历青年,通过技能传授、感情交流、人际关系培养,促进下岗青工或低学历青年进步发展。
三要加强社区志愿者活动。调查显示,近7成的被访者表示曾经自愿参加过某一志愿者工作,有近60%的青年人认为如果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次“互助协作”活动,会给自己带来积极的影响,并表示愿意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类似活动。调查显示,过9成的失业或失学青年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通过社区志愿者招募、结对服务、评比表彰等机制化运作,帮助低学历与下岗青工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三)积极探索,创新机制
1、成立专业机构,树立青年工作品牌
团组织可针对下岗青工及低学历青年渴望获得工作推荐机会以及技能、学历培训的愿望,尝试建立专门机构或通过设立专项基金运作,使青年工作机制化、专有化、常项化,使青年工作品牌进一步得到树立及突现。
2、形成长效机制,积极开展有益尝试
一要完善调研机制,通过定期开展青少年生存和发展状况的调研,掌握青少年成长、发展的整体情况,从中发现青少年中的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研究青少年工作的发展方向,向决策部门提出对策性的意见及建议。
二要设立领导协调机制,在建立社区青少年工作委员会的基础上,通过行政支持、社会参与等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形成社区青少年事务的工作分工合作机制,对社区低学历青年和下岗青工的工作加强管理和协调。
三要加强机制保障,强化“资金、人力、阵地”保障,即依靠政府项目经费、社会捐助、慈善基金、青年工作经费等多种渠道,不断开发社区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的人力资源,活跃社区内各类为青少年活动所用的阵地资源。
四要完善评估机制,通过人大、政府、政协、舆论等多种渠道,逐步建立青少年事务处理的跟踪调查、监督评估制度,促进青少年事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3、推进试点运作,实现多方利益共赢
一要完善基金运作,形成项目支撑。由团区委向政府、财政申请设立基金,联合劳动局等多家相关部门,通过推出低学历青年与下岗青工再就业培训、见习等项目,实现基金有序运转。
二要依托社区阵地,发展社区服务业。“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家庭需要家政医疗、教育、养老等多方面的社区服务。社区服务业涉及面广、发展空间大、吸劳人数多,将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社区服务业是低学历青年和下岗青工等青年弱势群体求职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
三要加强职业指导,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指导员队伍。据区职业介绍所提供的信息,我区现有18000个苦、累、脏的岗位空缺。在志愿者队伍中培养一支既熟悉相关劳动就业政策,又懂得青年工作方式方法、掌握用人单位情况的职业指导员队伍,对低学历青年与下岗青工进一步加强就业观念转变工作,有助于转变我区低学历青年与下岗青工就业现状。
第二篇:农村青年基本状况及青年工作对策的研究
农村青年基本状况及青年工作对策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报告通过对当前青浦农村青年基本状况的分析,在对农村青年的就业情况、学习生活情况、社会参与情况、价值观和信仰理念等方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青年在当前上海农村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并对共青团组织如何围绕当前农村青年的特点,提高服务水平提出了工作对策和具体建议。
关键词
农村青年生存发展基本状况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本调查共发出问卷700份,收回690份,其中有效问卷667份。本报告中所用的统计数据均为有效数据,即去掉缺省值之后的数值。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5.7%,女性占54.3%,平均年龄为27.01岁。就文化程度而言,2.7%的调查对象是小学及以下,初中比率最高,占48.0%,高中或中专占37.3%,大专及以上占11.9%。调查对象中,有15.6%的人是共产党员,48.0%的人是共青团员,0.5%是民主党派人士,而没有参加任何政治组织的占41.2%。调查对象的婚姻状况是:未婚占31.1%、已婚占66.9%、离婚占2.0%。20.7%的调查对象目前居住在城镇,79.3%居住在农村。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农村青年的工作情况
1、从业状况
目前,青浦青年在企业里工作占49.5%,其后依次是种粮(11.4%),当干部(9.2%),在外面打短工(5.5%),做小生意(3.0%),养鱼(0.8%),种水果(0.3%),其它农活(0.3%),其它工作为12.3%。另外,无业者的比率也有7.7%。青浦区农村青年第一次工作时的平均年龄为18岁。在第一次工作的职业中,乡镇企业职工占35.4%,比率最大;其次是农民(20.2%)、外企员工(12.4%)、专业技术人员(6.0%)、个体户及私营企业主(6.0%),选择“其他”的比率为9.6%。第一次工作的获得以亲友介绍的比率最高(29.4%),其次是自荐应聘(20.8%)、毕业分配(19.3%)、人才市场介绍(9.3%)、直接回乡(8.9%)、组织调动(6.9%)。通过亲友关系介绍工作是农村青年的首要方式,这既与农村传统思想有关,又与现行就业体制的不健全相联系。
从事农业劳动的青年,最忙时每天平均需要6.14小时干农活,一年之中平均有3.11个月最忙,这一方面显示了农业劳动的季节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青浦区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目前,84.9%的调查对象家中的责任田仍然是自家耕种,15.1%的人将自家责任田转由他人承包。在自家种责任田的人中,选择主要由父母耕种的占74%,自己耕种的占17.9%。同时,绝大多数家庭承包土地是用来种粮食,其比率为92.5%;其后依次是:种蔬菜(20.9%)、种水果(4.5%)、养鱼(2.6%)、养花种草(0.9%),其它是3.2%。这与这些年由于粮食价格下调,单位面积成本较高有关。
从事非农工作的青年,一天的工作平均实际要花7.42个小时才能做完,包括加班在内的一天的工作时间平均为9.25小时。工作强度总体上一般,选择“强度一般”的人占55.6%,认为“工作很累”的占33.1%,只有11.4%认为“工作较轻松”。但大部分人(72.2%)感觉自己工作一天回家后特别想休息。奖励情况与工作强度存在一定的关系,“得到了奖励”的人中有43.5%的人感觉“工作很累”,远高于“未得到奖励”人中“工作很累”的比率(25.7%)。奖励、提升及提高工资是提高人们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方式。
2、对工作的满意度
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村青年对当前工作还是满意者居多,42.7%的人满意当前的工作,44.5%对满意程度说不清,只有12.8%的人不满意当前的工作。49.0%的人愿意继续从事当前的工作,选择“现在讲不清”的人占41.1%,只有9.9%的人愿意继续从事当前工作。在企业工作和当干部的青浦农村青年对自己的工作更满意,从事这两种职业满意率都是47.5%,远大于从事其它职业的青年。做小生意的满意率是35.7%,种粮青年满意率是32.8%,都高于自己这一职业群体中选择“不满意”的比率。只有打短工的不满意率(23.5%)高于满意率(20.6%)。但是有相当多的青年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度“说不清”,这或许是农村青年安于现状追求生活稳定的观念的一点反映。
3、希望获得的就业支持
一是技术援助。大部分人(67.9%)希望得到有关方面的农业技术指导,另外32.1%的农村青年认为无所谓。但实际上只有13.0%的家庭经常得到镇或村里的农业技术指导,有38.8%的家庭偶尔得到过指导,其余48.2%的家庭则从来没有接受过指导。这显示了农民家庭在追求农业技术进步方面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有关方面应该适当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力度,以适应和满足农民的合理要求。
二是贷款支持。一般农村青年如果想自己创业(做小生意、加大农业投入等),资金筹措是一大难题。调查显示,只有9.6%的农村青年从银行或信用社贷过款,另外90.4%未曾得到过贷款。当问及“贷款是否容易”,56.7%的调查对象认为“一般老百姓很难贷款”,相信“只要按正常手续就能贷款”的比率为26.8%,认为“只要有抵押品就能贷款”,“只要有关系就能贷款”的比率分别是13.0%、3.5%。大部分人对自己能从银行或信用社贷款表现出不自信或怀疑的态度。
(二)农村青年的学习情况
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年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平均为2.04小时,标准差为1.74小时;去年一年用于学习与培训的花费平均为1570.76元,但标准差比较大,为2009.62元,花费金额从10元到15000元不等。大多数参加工作的农村青年认为知识或技术是做好工作的主要条件,大多数人(70.6%)在家自修学习,曾自费参加过各类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占44.6%。他们认为自己现在最需要学习的内容是“有关自己工作的技术和业务知识”(21.8%),其次是外语、计算机等技能(16.8%),法律知识(11.9%),读书拿文凭(11.3%),科技知识(11.2%),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方法(7.3%),有关家庭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识(6.6%),政治理论和国家政策(5.3%)。
调查显示,青浦农村青年家里有电脑的比率仅为13.2%,大部分人没有电脑。曾有过上网经历的比率仅为16.9%,83.1%的人从未上过网。上网者中,最多的是查找学习中需要的资料(11.1%),其次是无具体目的的网上漫游(10.0%),然后是在网络上交友(8.7%),而“了解致富的最新途径”、“网络学习”的比例只有4.9%、4.3%。信息技术在农村如果能够适当运用,应该能为农民收入的提高,为缩短农村的现代化进程甚至实现跨越式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但是青浦农村的现实情况远远不能让人满意。
(三)农村青年的婚姻生活情况
调查显示,在已婚和有恋人者当中,与配偶或恋人的认识方式最多的是亲属介绍(38.1%),其次是自己认识(32.6%)、朋友或同学介绍(25.0%)、父母介绍的最少(4.3%)。通过别人介绍的比率比自己认识的比率要大得多,说明农村青年寻找配偶或恋人的选择面还不是太大。配偶或恋人的籍贯是本地农村的占71.1%,本地城镇占16.5%,外地农村占6.4%。大多数青浦农村青年还是在本地农村附近寻找对象。女性配偶在本地农村、本地城镇及上海市区的比率(58.2%、61.0%、62.5%)明显高于男性(41.8%、39.0%、37.5%),而男性青年到上海其它郊县、外地农村和外地城镇的比率分别是69.2%、71.9%、62.5%,又大大高于女性青年的比率(30.8%、28.1%、37.5%)。
除购房以外的结婚费用,27.7%的调查对象认为需要3万元左右,其他依次为:2万元左右(26.4%)、5万元左右(24.6%)、8万元左右(8.0%)、选择10万以上的比率不到5%。平均每人的结婚费用约4.5万。其中25岁以下的预期结婚费用主要集中在5万及以上(≥64.4%),25岁以上主要集中在5万元及以下(≥73.4%)。
在未婚者中,结婚后愿意与父母或公婆住在一起的比率是49.4%,认为无所谓的比率为36.2%,不愿意的占14.1%。愿意住在一起的原因依次为:“一家人何必分开”(33.7%),“可让父母帮助带孩子”(33.6%),“父母年纪大了要照顾”(24.1%),“父母无收入,需要在经济上赡养他们”(10.5%)。“住房紧张”和“收入低,父母可贴补”(6.9%)。在农村现有的社会保障条件下,大多数的年轻人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
(四)农村青年的人际交往和休闲方式
青浦农村青年和自己的朋友在一起时主要从事的活动是聊天(58.5%),其后依次是:娱乐活动(22.7%),交流与切磋与工作有关的技艺(12.1%),共同学习(6.3%)。聊天是最普遍的交流方式,而交流技艺和共同学习所占的比重不大。在三种主要活动中,聊天比率最高的是打短工者(66.7%),娱乐活动比率最高的是干部(34.4%),交流切磋工作的则是以做小生意的比率最高(35.9%)。
农村青年每天用于闲暇活动的时间平均约为2.84小时,休息的时间平均为9.28小时。闲暇时间主要从事的活动依次为:看电视(30.0%)、读书与看报(19.0%)、听音乐(12.3%)、逛街(9.4%)、打麻将(8.9%)、棋牌活动(5.1%)。主要以室内的个人活动为主,与城镇青年相比,农村青年的业余生活较为枯燥。
另外在消费态度上,样式和品牌不是农村青年的购物首选。青浦青年在购买商品时,最为注重的是:质量(32.4%),价格(29.3%),样式(19.7%),品牌(14.1%),产地(4.3%)。农村青年他们在消费上还是比较理性的。
(五)农村青年的社会参与情况
1、社会参与意识不高
调查显示,大部分青浦农村青年的社会参与意识不是太高。50.9%的人曾经参加过志愿性的公益活动,另外49.1%的人从未参加过志愿性的公益活动。对村里的事情,表示关心的比率只有33.9%,大部分人(55.9%)表示“说不清”。对于村里的干部选举,也只有40.4%的表示关心,选择“无所谓”的比率有52.0%,占大多数。在竞选村干部方面,表示“愿意”的比率是37.2%,“不知道”和“不愿意”的分别占36.0%和26.8%。有一部分青年虽然对村里的干部选举表示关心,但自己却不愿意亲自参加村干部的竞选。在参加志愿者活动的青年中,党团员最多(79.1%、59.2%);在愿意参加村干部竞选的青年中,以干部(61.7%)和做小生意(47.4%)的比率最高。
青浦农村青年对单位团组织工作的评价,满意占39.4%,说不清占45.4%,不满意占15.2%。目前共青团活动在农村青年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希望工程(34.6%)、青年志愿者活动(23.1%)、上海十大杰出青年评选(18.1%)以及青年岗位能手(5.1%),但仍然有十分之一以上青年对于团组织的活动不知道。因此,怎样根据当代青年的特点,发挥共青团的优势,组织好青年尤其是农村青年的社会活动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
农村青年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依次为:廉政建设(15.9%)、社会治安(14.1%)、就业问题(13.1%)、环境污染(10.8%)、职工下岗(10.7%)、贫富分化(10.2%)、教育问题(9.9%)、假冒伪劣产品(6.8%)、经济困难(5.0%)。可以看出廉政建设、社会治安、经济问题(就业、下岗和贫富差距)是青浦农村青年眼中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我国目前存在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对本区各项改革,青浦农村青年最关心的依次为:减轻农民负担(21.9%)、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改革(20.9%)、教育体制改革(14.3%)、农村产业结构改革(13.2%)、政府机构改革(7.4%)、农产品价格改革(7.2%)。
(六)农村青年的价值取向
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仍然是农村青年主流价值观。在看待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上,有49.3%的人认为“集体代表普遍利益,个人应服从集体”,有38.1%的人认为“在不损害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应当突出个人利益”,只有12.6%的人认为“只有个人利益才是真实的,集体利益不过是个口号”,这说明传统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仍占主要地位,但是有越来越多的个人开始注意个人利益。
对其他青年入党和入团的动机看法,55.7%认为“对个人发展有好处”,45.2%认为“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26.4%认为“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18.4%认为“为了承担某种道义和责任”,选择“环境的影响”、“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为11.3%、7.5%。自己的入党、入团动机主要是:“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占52.3%,“对个人的发展有好处”占20.9%,“为了承担某种道义”占10.3%。因此,在对他人和对自己入党入团动机的评价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是非观念和法制意识方面,在受到侵害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找律师或有关法律机构解决”(42.0%),“找政府有关部门处理”(25.2%)和“找单位领导解决”(11.4%)。而其它“私了”或者“自认倒霉”等消极方法所占比例很低。说明现在青浦农村青年的法制和纪律观念很强,处理问题不是凭一时冲动解决或自认倒霉,而是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另外,对是否参加烧香拜佛、祭祖、做弥撒、算命、测字、请人看风水等迷信活动方面,“从没有参加”的占大多数,分别是66.0%、52.9%、97.0%、80.0%、95.6%、95.9%,这说明这些活动在青浦的农村青年中间没有太大发展空间。但也看到,对烧香拜佛和祭祖,偶尔参加比率为31.7%和37.8%,相对比较高,与历史遗传有关。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根据农村青年的职业特点开展工作
农村青年已经大部分不再从事农业劳动,同时相当多的青年不愿意从事农业劳动,但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准备不足,自身素质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积极为无业青年就业创造条件
调查发现不少农村青年愿意到外地工作,要积极创造一些条件让有志青年到外地工作,尤其是在开发大西北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上海青年的聪明才智。
(三)丰富农村青年的业余生活
农村青年的业余生活比较枯燥的、较简单,与上海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共青团组织要将开展农村青年活动是作为重要工作内容。
(四)加强对农村青年的价值观引导
整体上农村青年比较纯朴,但是价值观念也在多元化,他们在注重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同时也在日益追求自身利益和价值的实现。因此,如何处理好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是当前农村青年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三篇:包头市青年创业状况调查与模式研究[范文]
《包头市青年创业状况与模式研究》项目申请报告申 报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了解青年创业的内外环境,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进
目前我国的青年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体制转轨遗留的青年下岗失业问题,城镇新增青年 劳动力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问题,农村青年劳动者进城转移就业问题,已成为全
社会就业问题的关键。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转换就业观念,改善就业结构。完 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因此,了 解青年创业的实际情况可以帮助我们采取正确的对策机制,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
展。
(二)了解青年创业现状,探索有效促进青年创业的渠道,拓宽就业范围。渠
业
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环境里,绝大多数新增就业岗位是由创业单位提供的,要扩大就业岗位就要大力鼓励创业。广大青年是劳动力市场的生力军,他们创新热情高,创 业胆子大,挑战风险的意识和能力较强,他们创业的空间大,创业成功的机率比较高,同时 可以有效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而目前国内专门针对青年创业的研究较少,对这个问题 的了解尚不全面、深入。因此,对包头市青年创业状况调查研究有利于我们切实了解青年创 业现状,摸清青年创业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和困难,增强青年创业意识,创业创新能力,探索 有效促进青年创业的渠道,拓宽青年的就业范围。
二、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青年创业对于国家不断发展进步、走向兴旺发达具有重要意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的关键举措,也是当今时代的特别呼唤,因此对青年创业状况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多,青年创 业的实践模式成为政府、学者和青年人事不断探索的目标。纵观现有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 关于青年创业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外扶持青年创业的具体模式具
扶持青年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青年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中的资金支持、创业 中的项目支持和创业中的经验支持等。其中国外培养青年创业意识的模式有美国的创业教育 文化培养模式和以德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系统模式; 国外促进青年创业的资金扶持模式法国 的政府按比例补贴模式、美国的政府补助、发行公共股票、发行免费工业集资债券相结合模 式,以及英国的提供发展债券式的创业启动金模式等; 国外促进青年创业的项目支持模式有 日本的技术领域创业的项目支持模式,法国的文化领域创新创业的项目支持模式以及意大利 的中小企业的普通项目支持模式; 国外促进青年创业的创业经验支持模式有英国的一对一创 业辅导模式,法国的多渠道经验传输与技能培训模式,美国的创业大赛、创业俱乐部等创业 学习交流模式,以及德国的到企业实习,现场学习创业技能和经验模式等。
(二)国外促进青年创业的共性做法共
尽管每个国家由于各自的创业环境不同,形成的促进青年创业的模式在培养创业意识、确定促进创业的主体、进行资金扶持、项目扶持和创业经验扶持上都有各自的特色。但他们 在构建创业环境,最终促进青年创业的手段上仍然有一定的共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抓紧青年发展的黄金阶段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意识; 第二,以完善的法律框架为 基础,明确全社会促进青年创业的责任; 第三,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青年创业计划为契机,全面动员和支持青年创业;第四,以支持创办中小企业为主,提高青年创业的成活率。
(三)国内促进青年创业的实践尝试实
国内对青年创业的实践相对较少,但是也在逐步尝试之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山
东共青团的青年创业“四轮马车”模式和上海的“创业夏令营”的创业教育和小额贷款的资
金支持模式,山东共青团的青年创业“四轮马车”模式是指青春创业行动的动力系统是一架 “四轮马车”:四个轮子即:政策、资金、培训和服务。“马”即大企业扩张计划或政府主导 的发展计划。在实践过程中,他们采取了政策指导创业、技能培训创业、资金扶持创业、基 地示范创业、结对帮扶创业等具体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上海的“创业夏令营”教育模
式包括创业知识培训、实地考察、完成并演示商业计划书和销售实践活动等内容; 小额贷款 的资金支持模式采取统贷模式操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尚在完善与总结阶段。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项目以包头市青年创业状况为着眼点,调查包头市青年创业的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 的实证调查资料,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经验,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符合实际状况的青年创业经 验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我市青年创业实践的建设性方案。为了研究的需要,我们将 此项目分为下面两个子课题:
子课题 1:包头市青年创业状况的调查调
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环境里,绝大多数新增就业岗位是由创业单位提供的,要扩大就业岗位就要大力鼓励创业。广大青年是劳动力市场的生力军,他们创新热情高,创 业胆子大,挑战风险的意识和能力较强,他们创业的空间大,创业成功的机率比较高,同时 可以有效缓解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本子课题通过采用抽样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焦 点小组会议与相关文献资料等资料收集方法对包头不同青年群体进行调查,收集我市青年创 业的相关资料,采集政府对青年创业的政策支持策略等相关数据与资料,为后续的机制分析 与效果评估提供第一手资料。
子课题 2:国内外扶持青年创业的经验模式经
扶持青年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青年创业意识的培养、具体扶持青年创业主体的 确定、创业中的资金支持、创业中的项目支持和创业中的经验支持等。国外在扶持青年创业 的过程中,在系统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形成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经验模式。当然,除了国外 扶持青年扶持的经验外,国内其他省份也做了许多大胆尝试,这也是我们学习借鉴的重要经 验资料,因此,对国内外扶持青年创业的经验模式进行总结和分析是本子课题研究的重要内 容之一。
子课题 3:青年创业的“包头包 ”经验模式经
在对包头市青年创业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国内外扶持青年创业的经验总结的基
础上,总结青年创业的“包头”经验模式才是我们本课题研究的落脚点,是我们研究的重中 之重,因此,将包头市青年创业的经验提升为一种模型理论,总结包头市青年创业的基本经 验,构建包头市青年创业的理想类型,提出优化我市青年创业实践的建设性方案成为本子课
题研究的主要任务。
四、研究文献资料
1.郗杰英,胡献忠,当代青年创业与社会的制度安排[J].中国青年研究,2008,(1).
2.曹敬莉,开发培养青年创业人才的对策建议[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12).
3.李耀珠,我国青年创业态势及成功创业对策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6).
4.黄江波,陈沙麦,青年成功创业者创业动机与素质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7).
5.王思恭,景英泽,开创蒲剧的新天宇山西省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团创业纪实[J]. 中国戏剧,2006,(7).
6.周亚越,俞海山.区域农村青年创业与创业文化的实证研究——以宁波为例[J].中国农村 经济,2005,(8).
7.许明宇,周海波,彭东.野人谷畔“播种人”——记“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戚
祖斌[J].中国人才,2005,(15).
8.余秀华.积极关注:青年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0).
9.刘夏亮,送你一把“金钥匙”——沪上青年创业援助系列活动启动[J].成才与就业,2003,(10).
10.万春林.十年磨一剑 创业无止境——记“青年创业先锋”肖奋和他的奋达实业[J].改革 与战略,2003,(9).
11.董霞,对英法两国青年创业模式的比较和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9).
12.章勇刚,美国创业教育的特点、内涵及启示[J].教育研究,2007,(9).
13.邓汉慧,刘帆,赵纹纹,美国创业教育的兴起发展与挑战[J].中国青年研究,2007,(9).
14.梁燕君,法、意两国发展中小企业的经验及借鉴[J].国际商务财会,2007,(10).
15.蒋将,日本<青年自立•挑战计划>的研究及启示[J].职教论坛,2007,(1).
16.热核,日本经济腾飞过程中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J].价值工程,2007,(6).
17.刘北辰,意大利振兴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J].投资北京,2007,(6).
18.吴安庆,日本实施“再挑战支援综合计划”对应青年就业难[J].Chinese YouthForeign Affairs,2007,(4).
19.瓦尔特.海因茨,德国青年的过渡与就业[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1,(2).
五、本课题拟解决的重点、难点及主要创新之处
(一)本课题拟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国内外扶持青年创业的经验模式:验 式 国内外关于扶持青年创业的研究与总结非常多,但 是资料收集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如何收集到详细的第一手资料是难点之一,对这些资料进行 分门别类的分析与整理,并进行理论提升是难点之二。
包头市青年创业经验模式的建构: 对包头市青年创业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相对容易,但是如何处理个案资料和调查资料之间的关系,建构特色包头市青年创业的基本模式就具有
一定的难度,但这也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与核心内容。
(二)本课题的主要创新之处
在理论方面,本课题试图从实践社会学出发分析青年创业的实践路径,我们重视研究对 象的立场与视野以及经验事实本身的极端重要性,避免研究者的偏见和预想对正确认识和把
握社会事实的影响,关注普通行动者日常生活和行为的历史与社会现实的意涵,重视作为普
通社会成员的自主能动性和行动策略,力求更接近于现象的真实形态。
在方法方面,我们试图搭建的跨学科研究平台,综合社会学、教育学和新闻学等相关学
科在青年创业研究的各自优势,促进学科交叉,实现优势互补。同时,我们强调实证研究,深入实践,通过对大量第一手资料的田野考察,形成自己的结论。但我们的研究中并不满足 于只停留在实证的层面,而是要对其进行抽象,形成一般性的规律,总结出包头市青年创业 的基本模式。
六、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手段
(一)技术路线:在全面了解学界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搭建本项目的 理论指导框架,以大样本的抽样问卷调查为主、结合焦点座谈等实证调查手段,在微观层面 上深入细致地收集包头市青年创业的相关数据和文本等第一手资料,从宏观上掌握包头市青 年创业的相关政策,反思我市青年创业的经验与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探索出我市青年 创业的基本模式,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和优化我市青年创业的政策与建议。
(二)资料收集方法:(1)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与调查量表,用于全市的青年创 业状况调查;(2)访谈法,深入了解青年创业的主要经验和基本模式;(3)参与观察法,辅 助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已有调查资料进行修正和补充;(4)文献调查法,充分收集各种相 关政策、文献资料和国内外已有理论成果和成功案例等。
(三)资料分析方法:(1)路径分析方法:运用路径分析方法,影响青年创业的各种深 层因素,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2)spss 分析技术:用于对调查资料的基本描述和深 层推论。(3)内容分析法:用于青年创业案例的搜集、分类与编码。
七、课题研究计划
1.2009 年 11-12 月,理论准备、研究方案具体化;
2.2010 年 3-7 月,调查工具、社会测量工具准备;
3.2010 年 8-10 月,实地调查、数据采集、资料收集;
4.2010 年 10-12 月,数据处理与分析、资料分析、理论研究;
5.2011 年 3-4 月,国内外青年创业状况资料分析与经验总结
6.2011 年 5-6 月,撰写研究报告;
7.2011 年 7-9 月,报告讨论、补充调查、修改报告;
8.2011 年 10 月,结题。
第四篇:青年职业状况与职业发展意向的研究
青年职业状况与职业发展意向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课题通过问卷调研、座谈访问等方法,围绕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的开展,从青年的工作现状、技能特长、职业意愿、自我评价、发展需求等方面入手,全面了解青年职业状况和职业发展意向,并针对青年对导航活动的认识偏差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探寻更为有效的服务青年发展的导航方法。
关键词
青年 职业状况 职业发展意向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青年职业状况,不仅是青年目前工作状态的体现,更是青年未来职业发展的潜在因素,它影响企业的现在,决定企业的未来。而要有效引导广大青年成长成才,使之成为新时期、新形势下符合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就必须了解现在广大团员青年在目前岗位的工作状况、满意度和期望值,了解他们在各自职业生涯设计方面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求结合“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的开展,深入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法。
为此,团委在集团个直属团组织中开展了青年职业状况与职业发展意向的专项调研,通过团青座谈会、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当前行业内团员青年的职业状态进行了解、汇总和分析。
问卷调研的主要对象是35周岁以下的青年,共发放调查问卷213份,回收213份,有效回收率100%,召开座谈会9个,共90人次,个案访谈40人。个案访谈主要以初步拟定的导航对象为主体,访谈提纲事先拟好,针对其工作岗位职能、个人优劣势分析、接受培养方向、自我发展意向等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座谈会以团干部和优秀青年代表为主,主要围绕各单位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开展情况听取意见、反响和建议。
调研涉及行业各层次、岗位、年龄段的团员青年,覆盖面较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样本分布情况如下。
性别比例:男性占75.6%,女性占24.4%。
年龄结构:24岁以下占35.8%,25-28岁占48.6%,29-30岁占10.4%,31-35岁占5.2%。
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占32.4%,大专或高职占29.1%,中专、职校、技校占33.8%,其他占4.7%。
政治面貌:党员占19.8%,团员占75.9%,群众占4.2%。
工作岗位:管理岗位占29.2%,生产一线占39.6%,技术人员占19.3%,营销人员占4.2%。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青年职业状况与职业发展意向分析
1、自我发展愿望强烈,学习充电要求明确
(1)学生干部经历锻炼青年能力。调研中,63.8%的团员青年在校期间曾从事一定的社会工作或担任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能力,他们之中有94%的人认为经历这种锻炼对自己的能力提高很有帮助。另外,我们明显感到在座谈会和个案访谈的过程中这些同志在谈及个人发展时更显理性,看问题更全面深入。同时在对于未来发展的问题上表现出不同于一般人的自信。
(2)学习热情高涨、选择途径广泛。调研发现,97.6%的青年认为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工作以后应该继续学习充电,这不仅表明现今的青年正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更说明了当代青年愈发强烈的竞争意识,他们深感优胜劣汰的道理。调查同时显示,69.5%的人会通过自习和参加学习班的形式来为自己充电,这两种方式是最为常见和有效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团员青年的自觉意识。据了解,青年的业余时间主要用于提高学历、更新知识。
(3)知识需求多样化,人才发展复合化。在现代社会里,学科交叉的现象越来越常见,对知识的需求也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尽管与各自本职工作息息相关的内容还是多数团员青年(72.3%)在业余时间充电的首选,但选择将相关政策法律知识、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管理的方法、文学艺术修养作为最想学习内容的也分别占了31.5%、36.2%、36.6%和18.3%。而且这方面的需求呈现出日趋增长的态势,表明青年希望完善知识结构,成为复合型人才的强烈愿望。
2、“能力”与“素质”兼顾,“做事”与“做人”并重
调查发现,“工作能力”是青年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创新意识”成为青年的努力方向。当问及“什么人最能获得机会”时,高达99.5%的人选择“喜欢接触新事物的人”,从中可见青年追求新奇和新鲜的心态,也反映青年对创新意识的注重和培养,另外有49.3%的青年选择“能吃苦”作为标准,体现了他们对吃苦耐劳的实干家的肯定。调查还发现,接近半数的人将“工作能力的高低”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青年对成才发展的主导观念。此外,有32.5%的青年将“人格品质”作为衡量人才的第二大标准,反映青年在注重能力提高的同时,对人品素质的重视。
我们注意到,“善于处理好各种关系”是青年认为“最能获得机会”的第二大因素,而在对“影响职业发展的客观因素”的评价上,“人际关系太复杂”以35.7%占据首位。由此可见,当代青年在自我约束力、为人处世能力上有所欠缺,人际关系的作用在他们的意识中比较淡薄,因而在这方面协调处理往往显得稚嫩,但同时他们已经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基础上,更要懂得人际关系的把握。
3、注重岗位技能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问及各自对岗位满意度的评价时,尽管有54%的人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仍有46%的人对现在自己的岗位满意度不高。不可否认,这些青年在工作上的积极性会因对自身岗位满意度不高而下降。调查显示,影响满意度评价的主要因素就是“个人在岗位上是否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占46.4%),这一方面反映了青年对自我发展、岗位成才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一些青年只埋头于做事逐渐成为“熟练工”而自身提高不快的现实,也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忧虑。
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对“影响职业发展的主观因素”的调查显示,“实践能力”和“把握机会能力”分别以39.0%和34.7%的获选率占据了前两位。这反映了青年不仅希望通过各种实践工作加强锻炼,提高技术技能和管理水平,同时也渴望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而“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大脑”,对机遇的把握也是发展的决定性要素之一,对此青年有着正确的认识。
在对“影响职业发展的客观因素”的评价上,除了“人际关系太复杂”,“公司只注重使用,不注重培养”、“论资排辈的现象”和“企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也有29.6%、26.8%和26.3%的获选率。这集中反映出青年在人才培养的方法、手段、关注面、着力点上的呼吁。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应该注重群体性、互动性、针对性的现实意义。
4、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强调主观努力,积极调整心态
在关于职业发展前景的调查中,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这一点被广大青年所认可和肯定,他们明白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获得成功。有62.1%的人认为未来“机会均等,关键在于个人把握”,30.3%选择了“个人发展前景很难说,但有一定的信心”,4.3%选择“前途光明,发展机会较大”,认为自己“今后发展形势比较黯淡,自己是过一天算一天,没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的只占3.3%。另外,有60%的人认为“工作的压力”来自于“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责任感”。
对于实现个人发展,有60.1%的青年认为要通过“提高技能”,有40.8%的青年则采取“提高学历”的方法,也有41.3%的青年认为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这说明大部分青年认识到个人成长既有一定的内在条件,同时也离不开外在因素,而要成为一个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其内在的技能、学历是主导因素。
“当岗位工作与自我发展意愿不相符合时”,73.2%的人采取“自己积极调整解决”的方式,选择“请求组织帮助”的仅3.8%。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青年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但青年个人能否真正解决在成长发展中的各类问题,尤其是这类矛盾引发的心理问题,对此我们还是心存疑虑的。因而,我们更希望借助于“职业生涯导航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搭建起青年与组织有效沟通的桥梁,将青年团结、凝聚到组织周围来,使青年遇到问题能想到组织,碰到困难能找到组织,真正引导青年将个人成长与组织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二)青年对导航活动态度比较积极,希望取得实效
调查显示,82.5%的人对导航活动是了解的,这既得益于行业各级团组织积极宣传动员,更得益于党政的重视与支持。另外,31.0%的人认为当前的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能获得更多培训、锻炼机会”,26.3%的人希望“通过导航活动让组织部门更好地发现自己、了解自己”。从“对于活动的态度”来看,有70.4%的人是想通过积极参与活动,争取组织的关心和帮助,从中反映了青年希望发展自我的积极心态。
针对当前的导航活动,广大的团员青年希望展开有针对性的活动。70%的人希望活动能创造岗位技能培训机会,78.9%的人希望组织能提供个人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这反映出青年希望导航活动能有实效,使得青年与企业双方受益。
(三)各单位导航活动各具特色,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效
在宣传动员、观念导入上,各单位团组织利用各种途径、方法在行业青年中广泛宣传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鼓励青年投身到活动中来。例如,烟厂团委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主题开展辩论赛;储运团委到基层团组织为青年就如何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培训授课;烟材厂团支部还专门将导航活动的知识要点拍成录像,利用午饭时间在职工中宣传;海烟物流团组织通过在所有青年中加强宣传引导、进行个人自我分析,开展了全体青年与党政领导的座谈会等。
在具体实施中,基层团组织的一些经验做法体现以下特点。
1、注重规范性
许多单位团组织都制定了《职业生涯导航手册》,内容包括个人分析、目标设计、实施途径、访谈记录、所在部门与人事劳资部门的评价反馈等内容,通过手册按时规范的流转来实现个人、团组织、人事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确保导航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
2、注重科学性
烟印厂在去年初步探索的基础上,认真规划,注重追求活动的科学性,在实施导航过程中,借助咨询公司的力量对所有导航对象的性格类型与个人沟通风格进行了科学测试,为其下一阶段的职业生涯目标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3、注重广泛性
烟机公司团委在所有35周岁以下青年中发放意见征询表,了解青年参与导航活动的态度,在对青年的整体状况比较全面掌握的基础上选定重点对象。
4、注重针对性
许多单位团组织在导航对象的确立上都通过与相关部门协商沟通,结合单位实际,有重点、分层次地选择、确定。储运团委通过导航对象与师傅签定“带教协议书”,结合对象各自的工作特点,以项目带教的形式实施动态管理;三产管理部团支部针对新进大学生的特点,明确培养目标,制定具体的培养措施,在工作中体现出一定的成效。
(四)当前的导航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们总体感到,在企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团员青年对自身发展有新要求,对提高自身素质的渴望强烈,但对职业发展目标定位不清;青年对个人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关注,但联系企业较少,缺少明确的方向性和科学的规划性;青年希望团组织给予成才帮助,但认为团组织缺乏有效的育人载体。
1、青年对导航活动的认识上存在一些偏差
一是职业规划意识不强,导致参与热情不高。长期以来一种被动发展的思想使青年简单地认为个人的发展完全有赖于组织的安排,个人规划的收效甚微,作用不大,而没有认识到“个人参与、科学规划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关键”,对职业理念不甚明确。
二是对职业生涯导航意义不明,导致产生误区。个别青年将职业生涯导航活动简单地等同于在组织中寻求岗位的变化、职位的升迁,反映出对导航过程的简单化理解,对导航结果的功利化认识。
三是对职业生涯导航活动信心不足,导致产生观望心态。这应引起我们对团组织本身的影响力和青年人对组织的信任度的反思,同时也更进一步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与有关职能协调,加大推进力度,取得实际效果。
2、“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宣传上还不够深入,特别在逐层信息传递上出现偏差、断层,导致青年对职业生涯导航活动的目的、工作步骤不明,职业规划理念不清,存在一些思想上的误区。
二是青年导航活动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工作还在探索之中,机制上、深层次的问题还没有成熟的思考。尤其对导航对象选拔、培养、推荐的工作机制探究不够,未能将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没有形成一套清晰透明、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机制。
三是内外部的环境建设问题。一方面,青年对团组织的信心不足,导致参与热情不高;另一方面青年的热衷度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导致思想波动、顾虑重重。
四是存在一些工作上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导致青年对自身发展存在主客观的矛盾。一方面有良好的发展愿望,有着接受机遇与挑战的勇气和准备;另一方面,又无奈于现实的压力和困境,而更趋于现实心态。
五是与组织人事部门还没有实质上的沟通和衔接,很多工作仅局限于理念和设想,具体的实施、工作中的职能分工、团组织“拾遗补缺”的着力点等尚未明确。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信息沟通,明确自身职能
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不同行业单位的团员青年,更要依靠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的大力支持。而在这样一个由多方参与并长期运作的活动中,在一开始就明确各方的职能和定位,并做好充分必要的沟通是相当重要的。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氛围营造是基础,党政重视是保证,青年参与是关键,部门配合是重点”,团组织要在整合资源的同时,明确自身职能,才能产生整体效应和积极成果。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信息沟通,达成共识,把握他们在人力资源建设中的整体工作思路,进一步找准工作定位,发挥团组织的职能,将活动作为对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有益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盲目性和重复性。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职业生涯的设计对个人发展来说无疑是有益的。因此,在导航活动中应该把宣传重点突出为“职业生涯设计是一个人自己想要做的,是对自己的一种目标和要求。多学习本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在为将来打基础。”通过这次调研,我们看到个别团员青年对活动本质的认识还是有一定偏差的。由于各单位情况不同,做好、做实这项宣传,使正确的职业发展观扎根于行业内的广大青年心中还是需要做大量工作的,而且这项工作是长期的。
我们必须充分挖掘职业生涯设计对个人成长、成才的有利有益的因素,让青年真正认识到活动对于自身的意义,认识到受益人是本人。另外,我们也要注意职业生涯设计和最终获得职业上的成功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也就是说不能过分夸大职业生涯设计的作用,以免使团员青年走入误区。
(三)加强机制建设,切实发挥作用
机制建设是保证企业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我们要解决活动多、机制少的弊端,真正以“百年树人”的战略眼光,以服务青年根本利益的强烈责任感,紧紧依靠党的领导,依托行政和方方面面的支持,研究并形成一些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持久性的工作机制。例如工作轮换机制、岗位培训机制、竞争激励机制、人才举荐机制等。机制建设要超越团组织结构的束缚,融入企业管理的流程,进入企业的大循环,甚至是社会的大循环之中。机制建设要防止纸上谈兵,要走实践出真知的道路,使机制来源于实践和青年的愿望,并反作用于实践和青年成才,使广大青年真正从中受益。
(四)寻找有效载体,注重活动推广
导航活动有其长期性、动态性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成功典型是非常必要的,青年的成长历程中不可缺少先进榜样的示范和影响,我们要培育典型,提炼、总结出优秀青年人才成功的经验得失,采用青年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教育青年,使更多的青年从中解惑、受益,进而加速成长成才步伐。
同时我们也认为有成功案例固然好,可是一时没有也不必“拔苗助长”,人的成长需要过程,不是说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在一定条件下就一定能出成果,这项工作需要日积月累。我们还是应该将主要精力花在活动正确内涵的推广上。推广职业生涯设计的内涵应该像每年都召开“五四”大会一样,成为我们团内的一个固定活动。应该坚持这样的推广活动长抓不懈,抓出实效。
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理念“活动不在于大,而要有切入点、有着眼点、有思想源”,活动要常办常新,通过时间和工作的积累来体现成果。通过开展职业生涯导航和职业生涯设计不仅要团结凝聚团员青年,更要树立团组织的良好形象。
(五)注重理论培训,体现规范科学
职业生涯设计是一门比较新兴的科学,这要求我们加强理论培训,了解职业生涯设计和管理的内涵,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管理的方法和理念,加深理解认识,提高专业化、科学化程度。同时,理论本身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充实,我们对它的认识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在培训上,我们要有重点、分层次地开展,在思想上、理论上形成共识,真正树立起理论先行的观念,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在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先导作用。
我们要通过系统、长期、有针对性的讲座、论坛、研讨、互访、交流等活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团干部的认识,引导他们在这个工作上不断思考和创新,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使工作更富有科学性,更具有青年特点。
第五篇:外贸青年思想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
外贸青年思想状况与工作对策的研究
内容摘要
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的对外贸易正迅速发展,青年作为外贸从业人员的中坚力量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研究将视角对准了业内的外贸青年群体,旨在通过对思想状况的调查和分析,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准确把握他们的实际需求,并就如何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手段,更好地服务于外贸青年的成才成长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为今后进一步做好重点发展领域的青年工作夯实了根基。
关键词
外贸青年 思想状况 平台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目标的确立,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作为上海国有纺织工业的重要力量,正凭借着上海这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推进新一轮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来,控股公司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03年,全公司出口创汇总额达18.36亿美元,全市排名第三。为此,控股公司已明确将进出口贸易列为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青年作为外贸从业人员的中坚力量,无论是在现在还是将来,都将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探索外贸行业中青年工作的发展思路和工作对策,控股公司团委特组织实施了本课题。
(二)研究方法
本次课题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个体访谈等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为35周岁以下,在外贸专业公司或外贸相关部门中主要从事综合管理、一线接单(外销员)、后勤辅助等岗位的在职青年(以下简称外贸青年)。调查问卷发放范围覆盖到不同年龄层次、岗位类型和职位级别的青年,以体现出调查结果的代表性;调查问题涉及青年的价值观念、工作评价、生活态度等多个方面,较为客观、全面地反映出了外贸青年群体的思想状况。此外,我们还对10名外贸青年通过互联网,就一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远程个体访谈,尝试对外贸青年的思想状况进行较为深入的挖掘。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外贸青年对社会参与的认知状况
1、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不一
调查结果显示,外贸青年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大专以上学历者占到被调查总人数的85%,其中又有89%的被调查者经常通过网络、手机、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获取社会信息,并且平均每天用时40分钟,可见外贸青年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较高。在被问及“主要关注何种社会问题”时,调查结果显示:国际形势、地方政策和文艺娱乐等平时被较多关注;而国内政治事件、财经类信息的关注程度则较低,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贸青年对于各种社会问题的关注程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倾向性,基本都按照自身的岗位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但是,外贸青年对财经类信息的关注程度偏低,则是让我们始料未及的,这对外贸从业人员来说可谓是一大缺憾。
2、对参与社会活动的欲望强烈
虽然外贸青年的工作极为繁忙,但从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他们对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还是有着浓厚的兴趣。只有22%的被调查对象表明自己“基本不参加”或“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在“最愿意参加何种社会活动方面”,有59%的受调查者选择了参加“俱乐部、联谊会、沙龙等兴趣组织”,有14%选择了参加“网络虚拟组织”;接受远程访谈的调查者也表示,自身的社交圈还主要局限于企业内部,很希望能与其它公司的同行多进行交流接触。另外,我们通过调查还发现,“共青团组织”在外贸青年群体中的认可程度并不高,仅有不到10%的被调查者认为“共青团组织”是自己最感兴趣的组织团体,这对我们企业共青团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准确把握需求特点,切实延伸工作手臂,服务好外贸青年,就成为我们今后一段时间里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外贸青年对工作生活等问题的认知状况
1、工作自信心较强,存在一定急功近利的心态
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的受调查者认为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完全可以胜任目前的工作岗位”,而且文化程度越高,满意自己工作表现的比例也越高;接受远程访谈的青年也大都认为,外贸是一个值得长期从事的行业,只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积极进取,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可见,外贸青年不仅对外贸行业有着坚强的信心,而且凭借所受到的高等教育,对自己的事业成功也有着相当美好的预期。此外,有48%的被调查者曾想过更换工作单位,其中有超过一半比例的外贸青年认为“取得更高的收入”是更换工作单位的最主要原因。这表明,虽然外贸青年非常看好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但经济收入仍然是他们选择工作单位时所考虑的首要因素。
2、业余生活比较丰富,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调查结果显示,有7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业余生活“很充实”或“比较充实”,而学习充电、文艺娱乐、体育运动、社会兼职等则成为了他们在业余时间里的主要活动内容。
对于“你觉得在获得职业成功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何种因素?”的问题,有7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综合能力”;同时有89%的被调查者表示参加过或正在参加学历教育、专业技能培训、资格证书考试等类型的培训;在业余时间中用于充电学习的时间也达到了平均每人每天1小时。由此可见,外贸青年虽然经常忙于工作,但并不一味放弃业余生活,相反还对此倾注了大量的热情,尤其是在提升综合能力,如身体素质、专业技能、文化程度等方面花费了较多时间和精力,说明外贸青年对自身职业的发展有着较为长远的考虑。
(三)外贸青年对青年工作的认知状况
1、对青年工作的知晓程度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被调查者在被问及对本单位青年工作的印象时,认为是“活动较少,说不清楚”。对于本单位团组织工作评价,选择“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只占55%。在控股公司团委组织开展的多项工作和活动中,知晓程度较高的是“青年外销员单证知识竞赛”、“青年英语综合能力大赛”和“创业青年奖”杰出青年评选等,其中最多只有50%不到的受调查者表示他们“很熟悉”或“基本熟悉”;知晓程度最低的工作项目只获得了22%的受调查者关注。事实证明,我们所开展的各项青年工作,对外贸青年大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企业团组织至少在吸引外贸青年方面,表现得还不尽如人意。严峻的现实促使我们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和内容,扭转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唱独角戏”现象。
2、对青年工作的参与热情较高
虽然外贸青年对青年工作的总体知晓程度不高,但我们还是从调查结果中发现,大部分外贸青年对团组织还是寄予厚望,非常希望团组织能争取到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突出社会实践和提高素质的工作重点,真正为自身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服务。在被问及“以何种态度参加团组织开展的工作活动”时,有37%的被调查者选择“只要不影响工作和生活,都参加”,有43%的被调查者表示“尽量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尽量参加”。所以不难看出,团工作在外贸青年群体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关键要找准自身的工作定位,站在服务青年的角度,以“多赢”为目的开展各项工作。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互动交流平台,进一步拓展外贸青年的社会参与面
1、运用网络技术,扩大青年社交广度
根据调查显示,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外贸青年中的普及率相当高,有100%的受调查对象表示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电脑”,“经常通过互联网开展业务”的比例亦达到87%。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继续发挥好这样的优势,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不断开辟新的沟通渠道,将外贸青年的社交面由本人所在的企业内部向控股公司所属的十几家外贸专业公司扩展,使不同的企业文化、管理方法、思想观念得以互相交融,达到相互促进和提高的目的。主要做法可以有三:一是在网上开设外贸青年主题社区,以论坛为主要形式,为外贸青年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公共交流平台;二是充分利用诸如MSN、QQ之类的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建立起网络通讯公共平台,实现点对点的第一时间信息传送;三是依托“纺织青年网”,尝试建立外贸青年网上活动中心,尽量将分散的资源集聚到网络平台,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还让更多的外贸青年能在工作之余,轻点鼠标就加入到各种类型的活动中来。
2、加强社团建设,促进青年群体集聚
如今,社团的影响几乎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外贸青年群体也不例外,大多数受访者都将“沙龙、联谊会、俱乐部等社团”列为参加社会活动的首选。目前,控股公司团委虽然拥有“青年管理者协会”、“青年英语爱好者沙龙”和“青年信息化俱乐部”等社团组织,但由于目标群体针对性不强、活动开展定位不准确,它们一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通过此次针对外贸青年的专题调查,我们深感加强青年社团建设的必要性,所以我们拟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提高社团建设的灵活性。除了进一步建设好控股公司层面的几个正式青年社团以外,我们还应在外贸青年群体中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地建立起由具有共同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的青年自发组成的非正式社团组织,自由开展诸如车友会、驴友俱乐部等活动,在面上尽可能多地吸引青年加入;其次是加快社团活动内容的新陈代谢。针对外贸青年对社会变化的敏感性,青年社团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应多了解最新的流行趋势,适当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在项目上做到新意不停、亮点不断,以持续引起青年关注;第三是加大对青年社团的投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团组织应不断扩大外贸青年的参与面,努力争取企业支持,多方筹措活动经费,在社团活动的质和量上取得进步,逐步改变原有社团活动若有若无的形象,使其真正成为外贸青年提高素质、拓展交往的舞台。
(二)建立技能登高平台,进一步提升外贸青年的工作能级
1、围绕实际需求,形成培训工作体系
在科学知识日新月异的今天,加强专业技能、提高综合能力成为了大多数外贸青年的第一需求。我们在对外贸青年群体的能力培养方面,不仅要保持原有的一些好的措施和做法,更要充分强调有所侧重,力争成为企业培训的有效补充。第一,要利用竞赛活动拉动外贸青年主动学习、参与培训的热情,如近两年来我们开展的青年外销员单证知识竞赛、青年英语综合能力大赛和最佳外销实例工作评比等都颇受外贸青年好评。今后,我们将紧紧把握外贸行业的发展动向,使竞赛形式更灵活,涉及内容更有针对性。第二,要坚持内外并举原则,积极引进外部力量,以弥补内部人培训深度不足的缺陷。我们拟引进企业外部的专业培训人员,通过案例分析和专题讲座等形式,把培训内容做精做细。下阶段,我们将对一系列的培训工作和活动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优化,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培训工作体系,为外贸青年的成才搭建服务平台。
2、挖掘先进典型,营造良性竞争环境
调查结果显示,外贸青年作为总体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已不仅仅只满足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在主观上更需要一种被社会所认同的感受。因此,团组织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控股公司“创业青年奖”杰出青年评选活动、外贸青年“六路明星”评比活动,不仅使得一批先进个人和集体从中脱颖而出,而且还在更大范围内激发了外贸青年的进取心和工作热情。需要注意的是,有59%的被调查对象指出对青年先进典型缺乏足够的共鸣。对此,我们要进一步扩大评选的覆盖面,将外贸行业中不同岗位类型的青年纳入到评选序列中来,同时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转变原有宣传模式,将宣传视角聚焦青年身边,以最形象、最真实的故事感染人,而不是一些枯燥无味的文字堆砌。
(三)建立合作共享平台,进一步推进外贸青年的职业发展
1、大力创建学习型组织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学习是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源泉。国外管理专家认为,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一种学习型组织——能够使各阶层所有成员全心投入,并持续不断学习的组织。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将会随时面临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所以要保持企业未来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需具备比竞争对手更快速学习的能力。
首先,外贸青年作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团组织要大力倡导在青年中建立学习型组织。鉴于信息技术在外贸青年中的高普及率,建立学习型组织完全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组织结构进行“扁平化”、“网络化”。如可以依托企业局域网,在部门内部或跨部门建立组织,也可以由企业统一建立公共开放的大学习的平台,总之组织的建立应适合于快速学习和建立创新性思考方式。除此之外,项目小组、QC小组以及工作团队等都有利于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其次,团组织还要积极配合企业塑造企业学习文化,在外贸青年群体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气氛,并大力创造条件经常性地开展诸如读书、讲座、头脑风暴等多种学习活动,以提高外贸青年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团组织要注意提高外贸青年的学习能力,并积极地与外界互动,和其它兄弟单位组建学习联盟。学习联盟有助于不同组织之间的方法交流和知识共享,使参与其中的外贸青年能够真正取得收获并运用到实践中去。
2、探索构建知识数据库
知识是组织起来的信息,知识数据库就是将信息按照某种逻辑关系进行归纳组合。单个知识点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将不同的知识点分类整理、归纳组合,形成相互之间有机联系,并同时提供检索,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此次调查中,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表示,能从企业中直接获得的知识和信息太少了,许多工作都需要自己摸索和体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身职业发展的进程。所以,我们认为,建立知识数据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专业外贸公司层面,我们建议将公司内部可以公开的资料作一次整体的收集和整理,按照一定的关键词进行分类储存,并提供相应的检索手段,供公司内部员工查询使用;在控股公司层面,建议信息技术部门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利用公司的管理层次,发挥熟悉宏观政策信息和长期历史资料积累的优势,对有关知识和信息进行整理、分类、保存、索引和发布,建立起基于局域网的外贸门户网站,供公司所属各专业外贸公司或外贸从业人员使用。
可以预见,随着知识数据库的建立,各种知识和信息的组织将更加有序化,其流动速度将大大加快,外贸青年一定能从中受益匪浅,为自身的职业生涯提供新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