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楼宇青年科普状况的研究
楼宇青年科普状况的研究
内容摘要
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深刻和广泛过,科学技术正进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技术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发展水平,而且更为主要的是取决于它被公众理解和应用的程度。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科学技术普及是关系到我国21世纪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性的工作。” 因此,科普工作是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对静安区部分楼宇青年的抽样调查为基础,以“现代科普与青年”这一主题为切入点,旨在了解当前楼宇青年对现代科普认知程度,并分析其成因,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关键词
科教兴区 楼宇青年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科普工作始终是一项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一个区域、一个城市只有对科普工作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地抓紧抓好,这个区域、这个城市的改革开放工作才会取得不断的新突破、新进展。因此,在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过程中,必须把科普工作置于应有的位置。
近年来,静安区率先在全市提出“楼宇经济”的概念,制定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积极挖掘商务楼宇资源,有效推进楼宇经济发展。同时,围绕着“高品位的商业、商务区,高品质的生活居住区”,即“双高区”的建设,静安区率先在全国开展楼宇党建工作,已在商务楼宇内设立了党员服务点、团员服务点,建立了流动党支部,另外工青妇及科技、体育、文化等部门也进驻楼宇开展了各种活动,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就静安区而言,楼宇已成为本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载体和象征,其“楼宇经济”正日益显露其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根据静安区的发展规划,今后5年,区域内将建造近百万平方米的高品位商业商务楼宇,这将吸引大量的新经济、新社会(下文简称“两新”)组织入驻本区。因此,围绕发展“楼宇经济”这一主题,在楼宇青年中有针对性地做好楼宇科普工作,是开展楼宇团建工作的新模式,是提升服务青年水平、推进“凝聚力工程”的新手段,同时符合贯彻科教兴区战略的需要,符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要,也符合树立科学发展观,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提高白领员上综合素质,推动区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需要。基于此,我们开展了此项调研工作,旨在了解当前楼宇青年对现代科普认知程度,并分析其成因,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二)研究方法
调研中,课题组将“现代科普与楼宇青年”的调查问卷分发到南京西路、石门二路、静安寺、江宁和曹家渡五个街道,由街道分别挑选各自管辖范围内的数幢商务楼宇,对其中的白领青年进行抽样调查。实际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4份,回收率达92.7%。样本分布情况如下:
性别比例:男性103人,占50.49%;女性101人,占49.51%。
年龄结构:60年代出生7人,占3.43%;70年代出生83人,占40.69%;80年代出生114人,占55.88%。
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60人,占29.41%;大学专科79人,占38.73%;大学本科61人,占29.90%;硕士及以上4人,占1.96%。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11人,占5.39%;共青团员130人,占63.73%;群众63人,占30.88%。
单位性质:以民营企业为主,占46.57%。
职业分布:管理人员占25.00%,技术人员占20.10%。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调研数据及分析
1、楼宇青年对科学技术的了解情况
(1)科学技术的认知程度及获取渠道。对被访者“有关科技的新闻和话题的关注程度”的调查发现,被访者中有65.2%只是偶尔注意有关科技和新闻的话题,而经常注意该类话题的比例仅为34.31%。对被访者“获取科技信息的途径”的调查结果表明,被访者一般选择较为直接的方式,以传播媒介为主。其中从因特网获取信息的比例最高,为76.47%,其次是从电视广播中获取信息,占68.14%,再次是从传统科教基地获取科技信息,其比例为55.88%。调查显示,被访者对科普读物的了解较少,被访者中从科普读物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只占26.47%。总体上看,由于被访白领员工生活职业化,对科学技术的关注程度不高。
(2)对科学技术及其影响的认识。调查发现,只有3.43%的被访者很了解上海市“科教兴市”战略,大部分被访者只听说过而已,占59.31%,而对该战略不了解的被访者占了36.27%。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上,被访者中知道科学发展观的仅占8.82%,大多被访者只是知道一点,占60.29%,更有29.90%的被访者是不知道的。总体上看,被访者对全市、全国范围内的科技发展的相关政策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调查还显示,90%以上的被访者普遍关心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57.84%的人认为科技发展对自己的生活工作有较大的影响,同时有70.59%的人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上海经济发展的推动器。当问及“影响上海经济发展的因素”时,70.59%的人认为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影响最大。应该说,大部分被访对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比较关心和在意,并予以积极认同。
2、楼宇青年对科普知识的认识与态度分析
在对被访者“认为最重要的科学素质”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被访者选择“能获知和理解生活所必需的科技信息和知识”,其次是“能具备科学的方法判断和评估事物的可靠性并得出和理解论”。对被访者“很感兴趣的科学知识”的调查结果显示,排名前五位的依次是,“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在商贸金融领域的应用”、“未来能源利用、节能情况”、“基因工程、克隆技术、遗传与变异”、“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运用”、“科学素质和国家竞争力”。对被访者“对我国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的评价”的调查显示,77.45%的被访者选择了“少数领域领先”。
在对被访者评价“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速度”的调查中发现,一半以上的被访者认为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速度太慢,该比例为55.39%,由此说明我国目前的科技水平较低,科普工作任重道远。对被访者认为“科普应该达到的最主要目的”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6.27%的被访者认为通过科普知识的学习可提高自身的素质,占被访者比例的首位,其次是认为可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占被访者比例的22.55%,还有21.08%的被访者认为通过科普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调查结果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科普知识带给自身的效应。
3、楼宇青年对科普服务的需求
(1)个人对科普服务需求的认识。71.57%的被访者认为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应该具有比一般人更高的科学素养,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对自身素质的要求。对“是否需要在商务楼宇中提供科普服务”的调查发现,近70%的被访者认为需要在商务楼宇提供科普服务,尽管有22.35%的被访者持犹豫态度,表示视情况而定,但整体上楼宇青年对楼宇科普还是持欢迎态度的。从对“科技对自身的影响”的调查结果来看,绝大部分被访者认为科技会对自身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影响,大约占被访者比例的98%,其中认为科技会对自身提供生活工作便利的受访者比例最高,占被访者比例的39.22%,其次是认为科技会直接影响事业前途的,占被访者比例的30.39%,和认为科技会迫使自己加强学习的,占被访者比例的28.92%。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楼宇青年普遍认为自身的科普知识不够,需要学习更新。因此,楼宇科普工作的开展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2)所处工作环境与科普氛围。对“工作环境中,科技信息是否存在”的调查结果显示,59.31%的被访者认为其所处的工作环境中,科技信息是处处可见的,但是也有12.25%的被访者认为其所处的工作环境中,科技信息几乎是没有的。对“工作所处环境对科技的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从整体上而言,公司企业单位都比较重视科技,只不过不同公司注重的程度不同。有25.00%的被访者认为,自己所在的公司对科技的态度是很重视,并加以鼓励,有31.86%的被访者认为公司对科技的态度是重视,但是只是认可而已,另有7.35%的被访者认为公司对科技的态度是认为不重要。对“科普活动在公司中所发挥的作用”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6.76%的被访者认为科普活动对所在公司发挥的作用是提升公司的形象,有46.57%的被访者认为科普活动对所在公司发挥的作用是促进公司技术产品推广。这说明一般公司都是以经济杠杆来衡量行为,比较注重眼前效益,这也无形当中影响公司员工对科普工作的态度。
(3)个人对开展科普服务的建议。对“楼宇科普中,您最希望了解的科技知识”的调查结果显示,62.75%的被访者选择“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知识及运用”,而选择“国内外最新科技发展动态”与“本行业有关的科技知识”的较少,分别占被访者比例的20.59%和21.87%。对“楼宇科普服务中,喜欢的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32.84%的被访者选择“喜闻乐见的团队活动”,23.53%的被访者选择“参与性强的志愿活动”,23.04%的被访者选择“层次高主题鲜明的知识讲座”,20.59%的被访者选择“有针对性的专家坐堂咨询现场服务”,从调查结果来看,四个楼宇科普服务方式的选项并无特别突出的。于是课题组又设计了更加细化的调查问卷,以明确反映楼宇青年对科普活动的真实需求。调查结果见表1。调查还显示,如果是自费的活动,参与者的心理价位在10-100元不等;楼宇青年更喜欢便利直接的服务,一般注重实效性活动;青年希望楼宇科普服务活动的时间最好安排在午休时间。
表1:楼宇青年喜欢的科普服务形式
人数比例(%)
志愿者活动大型有影响的公益活动6230.39
能够为他人提供实质帮助5828.43无论何种,各有各的效果8441.18
知识讲座大型专业性强4823.53
贴近生活的12159.3
1无论何种,有空听听3517.17
针对性服务专家坐堂咨询6933.8
2免费体质测定11656.86
其他活动教师讲课、海报展示、网络宣传4421.87
文娱、健身锻炼类13264.7
1(二)调研结论
1、楼宇青年的特点与需求
在静安区商务楼宇中工作的青年,主要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员工、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的管理人员等。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商务楼宇白领青年具有以下特点:
(1)文化程度高。本区域内的楼宇青年普遍受过良好的教育,大多为本科学历。他们看待事物和问题的角度较为准确,程度较为透彻,但是也存在着政治观念比较淡薄的问题。
(2)收入水平高。本区域内的楼宇青年大多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他们讲究“效率”、“职位”、“收入”,一般的收入水平都能够达到白领水平。
(3)工作压力大。本区域内的楼宇青年大多工作于三资企业,紧张的工作节奏,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他们的业余时间变得少而珍贵。由于工作时间的饱和,楼宇青年的业余生活比较单调,社交范围也比较小。
(4)思想多元化。由于受过良好的教育,且多出生在70、80年代,务实、理性、功利化而不失社会责任感是本区域内的楼宇青年的一大特点。他们自主意识强、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也对于传统老套的宣教模式持排斥心态,更不喜欢组织痕迹浓厚的活动。
从需求角度来看,楼宇青年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有扩大交往范围的需求,有参与党团组织活动的需求,有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需求,有改变生活质量的需求,有提高自我素质的需求。
2、楼宇科普工作的现状分析
从严格意义上讲,楼宇科普工作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经过前一阶段的实践和此次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商务楼宇的科普工作主要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1)楼宇科普的硬件有待完善。经过此次调查研究,我们明显感觉到开展楼宇科普的硬件支撑条件不够。硬件支撑是指楼宇科普活动应具备的组织保证和物质基础。在商务楼宇中占大多数的是“两新”组织,该形式的组织既无上级主管部门又无明确的行政隶属关系,且各公司的人事管理模式各不相同。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楼宇科普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同时,科普工作可依托的行政资源、物质资源也需要进一步整合。
(2)楼宇科普的形式有待协调。楼宇科普在工作开展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和难点。由于楼宇物业、企业、白领和区域科普部门对楼宇科普的认识以及对活动形式和内容要求存在着不一致,因此导致工作开展时协调难度大。另外还存在着楼宇科普的经常性不足、普遍性不够、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和难点。
(3)楼宇科普的效果有待提高。对于楼宇科普的效果,我们一般是从三个方面来评价,即参与程度、提高程度、影响程度。然而,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相比较学习活动、技能培训活动,楼宇科普工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直接明显的效果。这也就间接地影响了一些管理人员的理念,从而导致了至上而下在科普工作中的浮躁心态。
三、相关的对策及建议
从楼宇科普工作的现状来看,矛盾和困难也不少,我们要做的工作也还很多。围绕着“科教兴市”、“科教兴区”的主题,必须坚持凝聚青年、服务青年的团建工作理念。根据此次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强调“以青年为本”
从服务于楼宇内白领青年的宗旨出发,开展适应商务楼宇“两新”组织快速增长性、运作自主性、人员流动性、人才集聚性和楼宇员工思想多元化、个性化等特点的科普活动,突出“服务”两字,淡化“组织”痕迹,以丰富服务楼宇青年的手段。
同时,还要引导企业人事部门管理人员更新理念,使楼宇科普工作的开展不仅深入白领员工,更是要让公司的管理层树立“科技兴公司”的理念,并且通过科普工作提升公司员工的人文素质、科技素养,以实现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加强资源整合资源包括行政资源、物质资源等。在全区加强楼宇党建、团建工作的大环境下,科普工作紧紧依托区“两新”党建协调领导小组、区综合经济党委,积极整合各种资源,统筹商务楼宇的物业部门、企业和企业职工三方力量,主动形成工作合力,以更好地推进楼宇工作的开展。
例如,团区委可以和区委组织部、区体育局、区卫生局、区老干部局、区工业局、区文化局等职能部门共同开展活动,整合各方人力、物力资源,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再如,依托商务楼宇中已设立的党员服务点、团员服务点或在其服务事项中增加“科普进楼宇”等内容,以此拓展原有行政资源的功能。
充分挖掘各楼宇的物质资源,建立网络信息渠道,提供双向服务的载体,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
(三)注重楼宇科普工作的实效性
我们开展楼宇科普工作要坚持以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活动参与者素质为中心,结合普及先进实用技术,采用楼宇青年容易理解和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通过教育、培训、讲座、展览、阅读、视听等渠道,把贴近实际生活的现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传播到青年人中去,在提高青年人的科学意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参与、组织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调动楼宇青年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进商务楼宇经济的科技进步。同时,在开展楼宇科普工作时,应将科学知识背后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宣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也一并注重介绍科学知识的发展历程,从而宣传科学知识背后的人文精神。科学是人文的基础,人文是科学的导向。在楼宇科普的过程中,不仅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而且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四)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新颖性
商务楼宇科普宣传不同于在一般的科学场馆内的科普宣传,因此应注重其形式的新颖,使其更能符合青年人的特点。在商务楼宇内宣传科普知识,一方面是普及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比如生活中的科学常识、健康知识、急救知识、应对突发性灾害的自我保护知识等;另一方面,是普及专业知识,以讲座、咨询、展览等形式推广各自公司专业领域内的科学知识,如现代通信产品的现场展示会、高科技电脑产品的亲身体验会、尖端数码产品的试用会等。
(五)加强楼宇青年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科普活动形式和实施过程,要注重青年的参与。这个“参与”不仅仅是静态的、被动的“观看”,而是动态的、主动的“行为”。为了吸引楼宇青年,可考虑结合商务楼宇的特点,采用流行元素、时尚风格、前卫理念来传播科学信息,使楼宇青年自然地、自发地接受科学知识。
(六)加强组织领导,初步建立“楼宇科普”的运作机制
可在部分楼宇进行试点,成立各级科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项工作,定期召开科普工作成员单位会议,督促检查落实科普工作的完成情况。同时,为了使楼宇科普工作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可以制定有关规划方案,从城市科普工作的主要任务、组织建设、阵地建设、设施建设等方面制定明确要求,从而将楼宇科普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轨道。
第二篇:青年大学生就业成才状况的研究
青年大学生就业成才状况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课题通过详实了解大学生就业成才的自我意识、社会评价,分析就业成才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就业成才探索积极有效的途径。调研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关于大学生就业成才的自我意识的调研;二是关于社会、企业和市场对青年人才的定位及要求的调研;三是关于当前大学生就业成才的指导状况调研;四是针对大学生就业成才指导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构建大学生成才导航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成才 导航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是新形势下的高校青年工作的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有效引导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使之成为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就必须认真详实地进行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在大学生就业成才培养指导方面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求深入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法。为此,我们东华大学团委以青年大学生(本科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实施了此项关于大学生就业成才状况的课题研究。
此次调查通过问卷、个别访谈、随机采访和座谈等多种形式,深入详实地了解当前大学生对就业成才的观念和认识,倾听他们在自身就业成才中的期望和困惑,了解社会、家庭和学校对于大学生人才的要求和定位,分析大学生就业成才现状,探索大学生就业成才的积极有效的途径,探索构建大学生成才导航体系的原则和方法。调查共涉及上海地区的交大、华师大、东华、上大、华政等7所高校(包括大一到大四的各个专业的大学生),江、浙、沪地区152家企事业单位,涉及政府机关、教育、信息、金融、机械、化工、房地产、纺织、新闻媒介、餐饮服务等各个领域和11家人才市场,共计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7份,问卷回收率为98.7%。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大学生就业成才的自我意识
1、成才意识比较强烈
在调研中有81%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渴望成才,成才意识比较强烈。许多被访的青年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是一个打好基础、培养与提高自身能力的地方。如何使个人在将来的工作和成才道路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大学期间的生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目标定位不够清晰
调研发现,将近46%的同学对自身就业成才目标方向感到很迷茫,只有18%的同学的成才目标很明确,认为“成才本身是多方面的,成才与就业有密切联系,每个人都应该树立明确而且切合实际的成才目标。”调研同时了解到,一部分同学参与考证、考研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28%的同学抱着“周围的同学都参加,迫于压力,我也参加”的心态,还有22%的学生是抱着“社会需要这种文凭,不读没办法”的心态。
3、途径选择较为狭窄
大学生认知的成才途径比较有限。将近70%的人打算追求更高层次的学历来实现自己对成才的渴望,如:考研、考证、出国深造等。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许多人都认为读研是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的应急之举。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成才未必一定要功名远扬,每个人在自身的岗位上不懈努力,发挥最大的潜能,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创造出物质财富,这就是成才。”
4、有关法律知识欠缺
有近55%被访者对《劳动法》、《高等教育法》、《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之类的法律法规“不了解”,38%的大学生只是略知一二;对“你认为法律法规对你的就业成才起到怎样的作用”,有24%的受访者认为“无任何作用”,65%的受访者认为“效果一般”、“对个人指导性不强”。寻求指导主要针对如何面试、制作履历表、调整心态等实战知识,而很少问及法律保障事项。这种情况令人担忧,一旦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往往造成“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尴尬局面,将直接影响到青年的心理健康和成才发展。
(二)社会对大学生就业成才的要求和评价
1、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评价和要求
个人基本素质是此次调研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集中对思想道德、身心素质、自我认识和评价、社交协作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考察。身心素质和社交协作能力成为热点,分别有89%和79%的企业希望大学生具备这两项最基本个人素质,而对青年人才思想道德和自我认识和评价方面87%的企业表示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
2对大学生职业技能的评价和要求
基本职业技能包括语言能力、写作能力、计算机水平、创新钻研能力等能力。对于计算机水平,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表示认可。同时,对于创新钻研能力,84%的企业表示欣慰和鼓舞,都说大学生的创新钻研精神给企业带来了新鲜活力。但对于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尤其是写作能力不少企业表示有近15%的大学生在这些方面仍是十分欠缺的。
3、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和要求
职业素养主要指知识结构、学术视野、敬业进取、实践应用能力及工作效率等五个方面。近70%的被访者提出希望大学生具备实践应用能力,与企业及人才市场的负责人的期望不谋而合。敬业精神也是企业聘用青年人才的又一个必备要件,79%的用人单位最希望大学生具有这种职业素养。还有一个新的动向:近八成用人单位希望大学生具备诚信的职业道德,诚信观念已逐渐成为企业选用人才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大学生就业成才指导服务工作面临挑战
1、学校就业指导过于局限在服务性工作
调研发现,大学生对就业成才指导方面的需求与学校能提供的帮助处于供求失衡的状态中。68%的被访者认为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仍“不完善,指导渠道过于单一”。虽然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在不断改革,但还是局限于信息的发布、政策的宣讲,技巧的培训,协议的办理等服务性工作,在学生成才的市场导向、个性服务的培养性工作上还未与学校相关部门形成整体力量。
对“你希望学校对大学生就业成才方面要着重给予哪些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同学们希望从学校得到的帮助是多个方面的,包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47%),创新能力的培养(41%),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35%),提供相关的法律咨询(23%),社交能力方面的指导(23%),成才观念的指导(19%)。
2、家庭引导过于受短期利益驱动
对一些家长的访谈调研了解道,许多家庭在对子女成才方面的引导过于实际,具有明显的趋利性和短期性他们往往把成才定位在“拿高薪”、“团队领导”、“社会地位”等方面,盼望子女踏入社会后“出人头地”,成为“精英”,这也是驱使大学生们盲目热衷于“考证、考研”,而忽视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的原因之一。许多大学生反映,有时自己对于个人前途和发展的认识真是十分茫然,更多只是听从于父母为自己定下的目标和要求。
3、社会指导服务机构良莠不齐
如今,各种教育咨询和基业服务中介机构如雨后春笋出现,但社会服务机构良莠不齐,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以及五花八门的陷阱令学生们防不胜防,缺乏经验的大学生对此类社会机构一般敬而远之。调研发现,大学生较少向社会服务机构寻求指导和帮助,40%的受访者表示“需要时会去”,22%表示“偶尔去看看”,5%的受访者表示“根本不值得一去”。青年大学生对“社会服务机构对于个人就业成才的指导和服务性”的评价不高,14%的同学认为它们“毫无作用”。
另外,“就业找学校”的传统观念也促使大学生在就业指导方面不愿“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虽然大学生就业“市场化”已进行了好多年,但不少学生仍然认为“进入大学,学校就应该帮助找工作”、“进入好大学,就一定找得到好工作”。因此,充分地引入市场导向,增强就业成才的社会适应力,是就业成才指导工作的方向,是大学生的热切期望。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以上调研,我们看到当今青年大学生强烈的成才意识与外界对其就业成才指导,主客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需求与满足的差异。构建一个以社会需求为主导的大学生就业成才导航体系,是缓解供需矛盾的关键。
(一)就业成才导航体系亟待覆盖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调研发现,目前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主要面向毕业班学生,且局限于服务性工作。绝大部分学生只有到了四年级时才开始接触就业指导,了解市场需求,常有“书到用时方知少”的后悔和遗憾。因此,就业成才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学生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引导低年级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二)就业成才导航体系亟待形成完整的课程、科目或服务
大学生成才需求是多元化的,只有比较完整的课程或科目设置和服务配备,才能发挥有效的导航作用。完整化课程、科目或服务应该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专业技能导航。调研表明,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成才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是专业技能相对匮乏,因此在成才导航体系中应注重专业技能导航。建议不定期地提供科学前沿简介(如国内外的科学动态查询和检索);提供学习方法指导、学习观念更新;拓宽专业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深入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市场适应力和竞争力。
二是健康成才导航。鉴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成才过程中存在盲目性及心理方面的不成熟,成才导航中应注重成才方向以及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引导。通过实施“结对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工作室”以及“人生价值探讨”等对大学生进行指导。特别在心理健康咨询方面,发挥网络优势可开设大学生论坛、同龄人在线讨论,还可邀请资深心理教师开设“知心值班室”,为青年大学生解答各种困惑和问题。
3、实践活动导航
学校能提供给的实践机会毕竟有限,社会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信息和机会。不少企业负责人希望学校能够在学科设置、学科建设以及学生培养方面多与社会、企业进行交流。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工作指南、人才库建设、创业甘苦交流、人才市场信息交流、青年志愿者活动、勤工助学等途径,为青年大学生提供实践活动信息和帮助,进一步形成用人单位与学校的良性互动。
4、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导航
调研中许多企业反映,大学生诚信观念有待增强,跳槽过于频繁,造成企业人才的严重流失。因此,成才导航体系中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诚信意识进行引导。首先,应该开设思想道德培养的相关课程,建议以名师名人座谈联谊等较为开放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充分受感染启发;其次,要开设“法律指导中心”,经常性地为大学生提供就业的法律咨询服务,使其理性就业,同时在就业过程中得到必要的保障;另外,学校还应定期开设与大学生就业成才相关的系列指导性讲座,以期达到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目的。
(三)就业成才导航体系要充分运用网络等现代手段
网络已深刻影响着青年人的生活。调研表明,72%的受访者青睐“网络导航体系”,希望在校园网络上有一套信息丰富、及时准确、有互动版块的大学生就业成才导航系统。还有24%的大学生对“结对辅导”模式颇为赞同,认为这种零距离的导航模式更富有个性,不简单停留在理论层面和大众层面,能有效解决个人问题,更重要的是结对对象均是社会各界优秀青年或成功人士。也有同学认为应把结对辅导和网络导航有机结合,利用网络扩大结对导航的受众面。
(四)就业成才导航体系要倡导个性化指导和培养
大学生由于志趣、专业等不同,成才的方式和途径均可能不同;认知水平上存在差异,势必引起成才导航选择的差异。92%的同学渴望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均能得到个性化的指导。一个富有个性化的成才导航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业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理想观念,提出合理的发展途径和成才方向,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观念结构上有针对性的建议,能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环境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只有这种个性化的导航才更具适用性和影响力,受到大学生的信任和青睐。
第三篇:青年失业状况及就业对策的研究
青年失业状况及就业对策的研究
内容摘要
本课题对闵行区150名16—25岁失业青年的基本状况的调查表明,本区失业群体中青年占据很大比例,失业青年又以单一化和初级化为主要特征。影响青少年就业的主观因素包括就业价值观念、自我价值的评估、人力资本等;客观因素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结合实际情况,建议政府加大培育社会服务机构,鼓励青年自主创业,在义务教育、中等教育中增加就业求职的内容,同时正确引导青年把握劳动力市场趋势,加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服务。
关键词
失业青年 群体状况 就业政策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就业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青年失业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就闵行区而言,青年失业问题近年来也逐渐凸显,近年来在我区登记失业的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年所占比例一直居高不下:1999年为82.25 %,2000年为87.25 %,2001年为80.47%,显然青年失业问题已经比较严重。去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据一些专家学者预测,在加入“WTO”的最初几年我国失业问题将更加严峻。为准确把握本区失业青年状况,研究具体的工作对策,我们组织了这次针对16--25岁具有本市户籍的失业青少年展开调研,内容包括职业技能、学历等状况。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具体为结合团市委的社区青少年状况问卷调查,从中随机抽取150份样本。还采用资料分析和文献回顾等方法,参考了区劳动局提供的就业数据和相关情况等基本资料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的跨国比较资料和文件及其他个别国家资料,了解就业政策的成效与差异。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闵行区失业青年群体状况
1、青年劳动力失业情况严重
截至2001年12月,闵行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共13662人,35岁以下青年达10994人,占80.47%。其中,16岁至25岁青年5623人,占41.16%;26岁至35岁青年5371人,占39.31%。对于25岁以下的失业青年来说,在学历方面,超过85%的失业青年具有相当于高中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但在技能方面明显偏低,无技能证书超过25%,有技能证书者也多为初级与上岗证书,具有中级或中级以上证书者不超过20%。且这些失业青年大多缺乏工作经验,工作经历简单甚至没有任何工作经验。
2、失业青年以三校生为主
调研发现,在整个失业青年群体中,三校生(中专、职校、技校)占了相当的部分(59.4%),其余大部分为初、高中学历。小学文凭只占一小部分。而三校生从学校毕业,手中持有的大部分为初级证书,少部分优秀的学生由学校组织继续学习直至拿到中级或高级证书。从劳动部门的数据显示,有70%左右的16---25岁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学历为中专、技校、职校及以下。受过中等教育或具有初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失业青年是这个群体的主要构成部分。
3、失业青年技能单一化、初级化
调查发现,每位调查者都具有一种技能,如电脑收银、电脑初级、商业销售等。但我们没有做进一步的调查,持有中级和高级资格证书的占到多少比例。但结合参考上一问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失业青年技能的单一化和初级化,是闵行青年劳动力市场的特征之一。
4、就业、就学心态比较消极
调研显示,60%的失业青年是在主动提升自身的学历水平和丰富自身的工作经验,而其余40%则没有进一步地工作和学习,选择了在家休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消极心态。
但如果单单归结为他们的主观因素未免很不全面。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位失业青年,他们认为:就业信息的不对称,无法从更多渠道获得劳动力市场的及时动态,社会上对失业青年的歧视和偏见也是他们无法凭自身去克服和消除的。
5、男性青年对自我的评价优于女性
回答“最符合您身体状况”问题时,有61.9%的被访者认为自我“比较健康”,而其余30.1%的认为自己“非常健康”。交叉分析发现,男性选择“非常健康”的百分比之女性选择“非常健康”的高出甚多。可以看出:男性青年对自我的评价要优于女性,也可以理解为:他们面对社会环境的心理适应素质男性要强于女性。
(二)失业原因和和诱因分析
1、失业青少年缺乏强烈的就业意愿,就业观念不够成熟
我们向区职业介绍中心工作的同志了解情况时得知,有不少父母是替子女咨询劳动信息和办理劳动手册的,而子女不是在家中休息,就是在外闲逛、游玩。这样的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当然,这与失业青年屡次就业碰壁、丧失求职信心有关,但主要还是自身的主观因素在起作用。其中懒散、不求上进是主要因素。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失业青年自我价值的评估不切乎实际----自我的期望价值偏离自我实际价值。“高不成,低不就”的主要表现就是“有岗无人”与“有人无岗”。许多低工资的岗位(如车工、钳工)虽然招聘数量不少,但很少或没有人去应聘,而工资中等偏上的岗位招聘情况却相反。所以成年人相对于青少年失业率低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工作有更强烈的愿望和需求,对稳定的生活的更充满期望。
2、失业青少年缺乏必需的人力资本
传统的人力资本定义是指人在教育和培训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有用的和有价值的知识、技能。以上分析结论得出:失业青少年无论在学历、技能(参照以上失业青少年的学历构成、技能水平)上还是在工作经验上(不愿参加工作)都是薄弱的和缺乏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的不匹配,是结构性失业的重要因素。
3、就业政策措施的宣传不能有效覆盖
在我们的个案调查和平时交谈中发现,失业青少年及其父母对于一些劳动就业政策和措施不甚了解。在我们所举办的免费培训计划报名过程中,有不少青少年连“政府补贴培训计划”都知之甚少,这不失为政策宣传工作的一大失误。以举办的“免费培训计划”为例,仅一个镇,截止到现在就有200多人参加报名。另据我们了解,在职业介绍中心的报名业务却经常处于“吃不饱”状态。
4、存在自愿失业等其他情况
当然,我们并不能排除部分青少年宁愿闲暇在家也不愿工作的情况。他们认为:闲暇比工作对自己更有益处。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样一个例子:家中房屋(农田)因房地产开发或市政工程项目拆迁,补偿两套商品房(按照原先住宅面积核算)。一套用来居住,另一套则出租。每月租金600---1000元左右,加上每人每月的最低生活保障线280元,即使一家三口都没有工作,也可以维持中等的生活水平。象这样的家庭,如果其中一个人去工作,他的所得对原先家庭收入来说产生不了多大的收入效应。这样的例子在城乡结合地区、房地产开发密集区域尤为突出。
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归咎于失业青少年个人的疏懒等主观因素,他们所共同面对的困难,是遭到单靠个人力量所无法控制的因素。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系统性排斥,使他们只能在低保障、社会地位低微和缺乏发展机会的工种之间选择。对部分学历程度较低的青年来说,甚至因心灰意冷而放弃就业。社会歧视更越发把他们推向劳动力市场的边缘。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帮助青年转变就业观念
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和促使失业青年转变就业观念。根据我们的调查,本地失业青年就业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就业观念的不成熟。怕脏、怕累、不愿做自认为没面子的工作、不敢做风险大的工作,更不敢自己创业。我们认为失业青少年寻找和变更工作的历程,对于他们发现自己的技能特长、了解工作到底就业是怎么回事都是必要的。要想办法促使青年正视和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现实变化,走出消极、依赖、保守的人生状态,奋发进取、自强自立。动员下岗青年、失业青年、大中专毕业生不等不靠,自谋职业,自主创业,从打工做起,从“小生意”干起,逐步积累,向着当“老板”的目标努力,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经营者。
(二)不断提升失业青年人力资本
1、提升学历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的失业青少年都是受过中等教育或具有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引导他们跨入更深层次的高等教育和获得中高级资格证书是提升他们人力资本的必然选择。要结合现行的有“成人高考“、“自考”、“夜大”等形式,在失业青少年中开展学历升级计划,把具有中专、职校、技校学历的青少年提升到具有社会需要的高等学历层次。在此过程中,一是考虑到家庭负担的承受压力,二是要进一步激励青少年再学习的热情,我们建议对失业青少年予以学费减免措施。
2、提高技能
从国外经验来看,丹麦自一九九六年起规定年龄在二十五岁以下,缺乏正规学历资格而又失业超过六个月的青年,有权接受为期十八个月的教育课程、职业学校或训练中心的培训计划,并为青年提供职业指导和各种求职活动,在此期间青年获得金额相当于失业给付一半的生活津贴。上海在实施类似的 “培训见习补贴计划”时,我们建议要不断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督,形成监督制约和评估机制。一是监督企业需求岗位与青年实际上岗的符合情况。二是防止出现企业为获得政府补贴,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而招收失业青年见习的情况,以免产生失业青年只得到一些技术含量低、临时性的工作岗位不良后果,对青年发展不甚有利。三是在失业青年职业见习的同时,注重维护青年的合法权利,对企业要有完备的评估机制,消除企业对接受补贴青年群体的歧视和偏见。
(三)加强学校职业教育
要尽可能的在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增加求职方面内容,同时,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国外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高中阶段增加与职业相关的实用科目和活动的数目的选择,以照顾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或者在学校的一般课程中引入基本通用职业技能的教授。国外一些国家在中等教育中增加就业培训的内容,以及注意革新中等专业学校课程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当前,我国的义务教育之后的教育阶段偏重升学而忽略了包括就业技能在内的素质教育内容,使走向社会的毕业生常常“眼高手低”,由于所学知识和技术与劳动力市场需要严重脱节,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上感到举步唯艰,越来越多的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因此,要在中学教育中增加就业或职业教育内容已是刻不容缓。
(四)提高就业政策宣传覆盖面
一要发挥“就业信息员”效用,通过“就业信息员”发布各种政府就业政策、招工动态、信息等。二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改进培训项目如中式餐饮、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政府要将培训和市场需求牢牢结合,实时掌握劳动力市场动态,并与相关部门积极联系,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培训课程,缩小企业需求与劳动供给之间的落差。三要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机制。在个别访谈中我们发现,一些青年并不知晓在我们看来最基本的应知晓的就业政策,这不失为信息不对称的显现。政府应不断拓宽信息渠道,运用现代技术,主动地、创造性地提供各项信息服务,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包括劳动力就业政策的信息发布和反馈机制。
(五)实施青少年促进就业“补贴计划”
这类措施的主旨是增加青年劳动力对雇主的吸引力,推动企业为青年创造就业机会。国外的主要方法有向雇佣青年的企业提供一段时期的财政补贴。例如法国政府曾规定雇佣二十五岁以下缺乏学历资格的青年人的雇主,可获得长达一年半的社会保障供款减免的优惠。瑞典政府亦向雇佣十八至二十四岁的青年和其他长期失业者的雇主提供首六个月内工资成本一半的补贴。但这些措施实行结果并不令人满意。首先,部分雇主以“短期雇佣---解雇---再短期雇佣”方式意图获得持续财政补贴的好处,结果青年只得到临时性工作岗位,更无法获得自我发展的机会。其次,补贴措施往往有更大的替代效应,部分企业甚至索性把不获政府补贴的员工以青年取代。有鉴于此,我们认为,政府着手启动促进就业“补贴计划“的前提是要努力研究并消除政策所带来负效应。政府在实行这项政策之前,可以与企业签定合同约定在一定时期内(2年或3年)不允许解雇对象,否则论违约处理。同时,政府的监管部门要加强中期、后期的监督和事后的评估。
(六)鼓励自主创业
在部分国家如法国、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地方,近年一项减缓青年失业的尝试是支援年轻人自雇或开办小业务,方法包括向青年提供小额贷款、开业资金和税务减免等优惠,为其提供创业技巧的训练课程。本地区的创业培训计划也相类似。有不少优惠扶持条件,如一次性领取尚未领完的失业保险金、享受相应的减免税收、开业可获小额低息贷款等等。我们认为,这样的创业计划有助于推动青年自力更生,又能鼓励青年发挥创意和发掘商机,激发青年的工作欲望,并能大幅减少政府开支,促进资源的最有效运用。我们建议建立“闵行青年创业资金”,实行类似于“风险基金”的管理方式,每年资助一些失业青年自己创业,从小生意,小买卖起步,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在提供就业资金方面,要鼓励非正规劳动组织加入,为创业人员提供低息贷款。同时要加大创业计划宣传力度,完善对开业失败之后的健全的保障机制,对广大开业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七)培育社会服务机构
建议组织和培训长期失业青年,为社区提供所需的服务,创造合理的职位。例如:废物回收、家居维修、托儿照顾等,以满足社区多样化的需求;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比如划出更多的自由商贸区;向有意创业者,开辟更多的信息渠道和技术培训、创业贷款等服务。
(八)合理利用外来资源
解决青年失业问题与解决其它社会经济问题一样,离不开跨地区、跨国界的合作和一致努力。现在,包括联合国系统在内,国际社会、中国政府和上海市政府为青年就业或人力资源开发项目设计了许多支持项目或帮助措施。这些项目或措施是共有、共享的资源,我们应努力寻找与利用这些资源,促进我区青年就业项目的开发和实施。
(九)注重保障青年发展的基本权利
青年就业不因只局限在就业率的高低上,对很多有需要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的青年来说,只能找到低级职位是导致贫穷和负面的自我评价的主因。明显地,对青年来说就业问题并不只在于如何打破有“工作----有工作经验----有工作“的恶性循环,更在于如何在有限的职业结构的实践自我和发展志向。青年就业政策应更积极地去保障青年获得合理的工作条件、在职培训和持续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促进所有青年职志发展的需要。
第四篇:农村青年就业和失业状况的研究(范文模版)
农村青年就业和失业状况的研究
内容摘要
作为新时期团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和创新,开展农村青年就业援助行动对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都有着深远的意义。结合2001年以来奉贤团区委开展的青年就业援助行动形成了本研究报告,主要分四部分:一是当前农村青年的就业和失业现状;二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三是如何解决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四是对今后工作的思考和设想。
关键词
青年 失业 择业观 教育培训 就业援助行动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当前,农业是一项弱势行业,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发展和完善,社会竞争日渐激烈,农村青年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农村青年的就业问题已上升为党和政府、社会、家长都非常关心亟待解决的一个焦点问题。如何转移农村劳动力,使广大农民增收增效,尽快富裕起来是摆在我区各级党政领导面前的一件大事。区委、区政府根据我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的目标。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党政中心工作,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切实履行服务青年的职责。
2001年以来,为开展青年就业援助行动,奉贤团区委已对本区的失业青年进行了摸底建档。近期结合团市委的社区青少年普查工作,重新对我区16至25周岁,长期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也没有进一步求学的青年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方式以调查问卷为主,并辅以一系列座谈会和个别访谈。深入基层,倾听青年的呼声,所得数据资料具有广泛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实际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9份,有效回收率为89.5%。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奉贤农村青年的基本现状
1、学历普遍较低
受调查的青年中,男性占58.1%,女性占41.9%。从学历来看,4.6%的人为小学学历,初中学历占55.3%,高中及三校(中专、职校、技校)占38.5%,大专及以上学历很少,不到2%。
2、技能匮乏,缺乏锻炼
在被问及“通过以前的学习,您掌握了哪些技能时”,28%的青年认为自己目前尚无一技之长,18.5%的青年会简单的机械加工(车、钳等),厨艺、汽车维修及电器维修等技能各占10%左右,相当少的人掌握两种以上技能。而且大多数青年由于没有工作,缺乏实践的机会,当初掌握的技能有些已生疏了。
3、缺乏危机意识
调查发现,农村青年平常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43.9%的青年长期在家休息,靠父母供养;25.4%的青年从事一些临时性工作;只有12.4%的青年在积极充电学习,为今后的人生之路早做准备(见表3)。由此可见,大部分青年对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认识不足,竞争意识淡薄,危机意识更是无从谈起。
4、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当前,农村青年闲散在家的主要原因是失业。失业的责任并不全在他们本身,他们中的大多数是遵纪守法的青年。但是如果长期闲散在家,容易养成懒散的习惯,降低辨别是非的能力,如再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教育,就容易接触社会上一些不良的东西,误入歧途,可能成为犯罪的后备军。
(二)农村青年失业的主要原因
造成农村青年就业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在被问及“为什么现在没有工作”时,60.6%的青年回答是因为中学毕业后,没能找到工作,一直呆在家里;13.8%的青年是因为单位效益不好而遭裁员;13.3%的青年是因为与原先单位的劳动合同到期后,没有续签;也有10.7%的青年是因为自己暂时不想工作。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1、客观方面
一是由于广大农村青年学历较低、技能单一,难以适应现代化企业的需要,与企业的用工条件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由于我区的整体经济较之其他兄弟区县还有一定的差距,区内企业数量不多,大部分规模不大,难以消化本区大量的劳动力;三是大量外地劳工的涌入,使得本来就紧张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民工能吃苦,工资便宜,便于管理等优势促使企业的天平倾向他们;四是部分企业用工制度的不规范让求职青年屡次上当,感到迷茫,不知该如何选择企业。
2、主观方面
一是部分青年就业心态不端正,眼高手低,依赖心理较强,不愿到外面闯荡,有一种浮躁及永不满足的心理,由此造成了失业、工作、再失业、再工作的循环,跳跃性相对较大,往往一年内要换好几个工作;二是父母对子女的就业态度影响了部分青年的观念,父母们都希望子女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每月能有一定的收入,既能减轻家庭负担,又使自己放心,但同时他们普遍对子女宠爱有加,缺乏一种关心和引导孩子求学或就业的正确途径。
(三)有关的工作措施
针对奉贤农村青年就业问题相当突出的情况,奉贤团区委从维护奉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战略高度出发,本着服务基层、服务青年的宗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2001年开始创造性地开展了青年就业援助行动,真正帮助青年成长成才,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1、争取党政支持,建立工作机制
青年就业援助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化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从根本上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2001年1月,在原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团县委、县劳动局、县人事局等10个相关部委办和职能部门召开了社会无业青年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会议,成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并专门下发了奉团联[200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奉贤县社会无业青年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各成员单位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各自的职责。联席会议办公室下设在团委。各镇随即也相应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了党政领导挂帅、团组织牵头、各部门分工协作的良好工作氛围。
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各自的工作进展情况,对如何进一步深入地开展此项工作群策群力。2001年7月,经联席会议讨论通过,下发了《关于下达2001青年净增就业岗位争取指标的通知》和《关于对2001在社会无业青年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各镇领导小组实施奖励的通知》,对各镇领导小组下达了任务和指标。2001年底,进行了考核评比,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进行了奖励。逐步建立起了联席会议、定期交流、检查考核、评比奖励等一整套制度规范。
2、针对青年需求,创新工作方法
首先,调查摸底,建立档案。2001年初,团区委向各镇团委下发了由上海市职业介绍中心统一印制的“求职登记表”,开展摸底建档工作。全区共有6000多名失业青年分别到各级团组织进行了求职登记。
其次,宣传教育,转变观念。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广大农村青年就业心态不端正,挑挑拣拣,希望工作一步到位的现象较为普遍。团组织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使其具备自力更生、吃苦耐劳的创业意识,由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择业观教育活动,强调“四个注重”:一是注重教育对象的广泛性。针对部分家长缺乏引导子女就业正确方法的现象,团区委联合区文明办、奉贤报社举办了“现代青年择业观大讨论”征文活动,旨在青年中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念,倡导艰苦创业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征文获奖稿件在《奉贤报》等媒体上刊登,起到了更大范围的教育作用。同时,抓源头,对即将毕业的三校生进行就业指导,灌输正确的就业观念。二是注重教育形式的多样性。邀请创业典型现身说法,团区委特邀上海三明食品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文明为我区200多名青年代表上了生动的一课,他就青年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畅谈了自身创业的经历和体会,以生动的事实教育青年。三是注重教育内容的实效性。全区各基层团组织针对择业观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工作。如,柘林镇团委结合青年招聘会,邀请镇工业园区的企业老总为失业青年作择业观的专题讲座,解答择业问题上的困惑;光明镇团委组织失业青年代表赴外区企业参观,现场召开座谈会,互相交流感受体会;平安镇团委举行座谈会,邀请镇劳务所所长为失业青年分析就业形势,解析就业政策,已就业的3名青年代表介绍了各自的求职经历和感受等。四是注重教育阵地的多样性。充分利用共青团的组织网络优势,最大范围的宣传确立正确择业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至2002年7月底,全区各级团组织共开展择业观教育6000多人次。
第三,加强培训,提升技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深化,劳动力供求在数量上的矛盾将日益减缓,而在素质结构上的矛盾将日渐突出。广大农村青年学历较低、技能较差将成为他们实现就业的主要障碍。团区委依托上海市免费培训学校奉贤分校,在区劳动局的大力支持下,以有证培训为重点,开设了计算机调试维修、维修电工、电工电子工等专业的培训,已有150多名失业青年享受了免费培训,经考核获得由市劳动局统一颁发的技能证书,为上岗就业做好了准备。两年来各镇团委也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失业青年进行各类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培训,举办实用技术、岗位技能等各类中短期培训13300多人次。
最后,畅通渠道,推荐就业。团区委积极拓展就业渠道,整合社会资源,创造条件,积极推荐失业青年上岗,主要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聘请青年就业经纪人。团区委主动出击,聘请具有良好素质的职介工作人员作为团区委的青年就业经纪人。主要负责捕捉区内外企业的用工信息,查找已建档失业青年的信息,组织符合用工条件的青年集中前往用工单位进行面试,并传授必要的面试技能。二是举行大规模的就业招聘会。2001年9月,团区委和奉浦劳务所共同主办了“先锋高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现场招工会,250名农村女青年参加了面试,最后有80多人实现就业。10月,团区委、区总工会等5家单位联合举行了一次劳务洽谈会,有20多家用工单位设摊招聘,共计200多人当场与用工单位达成了劳动意向。2002年5月,团区委、区人事局、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区人才交流中心联合举办了“让青年走向成功”首届奉贤青年就业招聘会,40多家用工单位推出1500多个岗位设摊招聘,4000多名青年前来咨询求职。同时,还向青年发放了“青年就业服务卡”仪式,持卡人可享受每月18日免费入场参加区人才交流中心招聘会,应聘成功优先办理相关劳动手续等一系列优厚条件。至2002年7月,团区委累计推荐1000多人次参加区内外40多家企业的用工面试,实现就业370多人。三是立足基层,扎实推进青年就业援助行动。如,奉城镇团委联合镇职介所,聘用1名退休教师与区内外用工单位接洽中介,推荐本镇及相邻乡镇的青年上岗;胡桥镇团委主动出击,邀请市区一些用工单位到镇里进行用工面试,还专门为青年讲授面试技巧;南桥镇团委建立“上海青年人才交流中心——社区青年择业指导服务站”等。截止2002年7月,各镇团委累计提供就业信息10000多人次,实现就业4400多人次。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和整合社会资源
最大限度地整合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资源,借助他们各自的工作优势,为青年就业援助行动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创造良好的大环境。同时,进一步细化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合作。
(二)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农村青年的流动性相对较大,这就给我们及时掌握他们的数量、了解他们的动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调查摸底的工作量较大,时间周期较长,所得的数据相对滞后;定期开展又缺少必要的人力和物力。为适应形势发展,进一步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将对失业青年重新摸底建档,并逐步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计划筹建区、镇两级信息管理系统,并在条件许可时实现联网,建立内部局域网络,实行动态管理。
(三)扩大免费有证培训范围
全方位提升我区农村青年的素质,重点强化劳动技能。由于免费有证培训的对象目前还仅限于城镇户口的失业青年,而我们广大迫切需要培训的农村青年却苦于求学无门,结果往往造成我们的资源浪费。要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扩大培训对象的范围。培训费用可由市、区、镇等相关职能部门及青年个人共同负担。
(四)多方合作抓好源头管理
主动配合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等部门,共同来认真研究和谨慎处理青少年学生的辍学问题,保护青少年的受教育权,从源头上防止青少年过早踏入社会,切实保护他们健康成长。组织用工单位直接到各级成人学校举行招聘面试会,进行双向选择,尽可能提高“三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第五篇:农村青年就业和失业状况的研究
内容摘要
作为新时期团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和创新,开展农村青年就业援助行动对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团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都有着深远的意义。结合2001年以来奉贤团区委开展的青年就业援助行动形成了本研究报告,主要分四部分:一是当前农村青年的就业和失业现状;二是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三是如何解决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四是对今后工作的思考和设想。关键词
青年 失业 择业观 教育培训 就业援助行动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当前,农业是一项弱势行业,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发展和完善,社会竞争日渐激烈,农村青年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农村青年的就业问题已上升为党和政府、社会、家长都非常关心亟待解决的一个焦点问题。如何转移农村劳动力,使广大农民增收增效,尽快富裕起来是摆在我区各级党政领导面前的一件大事。区委、区政府根据我区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的目标。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党政中心工作,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切实履行服务青年的职责。
2001年以来,为开展青年就业援助行动,奉贤团区委已对本区的失业青年进行了摸底建档。近期结合团市委的社区青少年普查工作,重新对我区16至25周岁,长期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也没有进一步求学的青年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方式以调查问卷为主,并辅以一系列座谈会和个别访谈。深入基层,倾听青年的呼声,所得数据资料具有广泛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实际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9份,有效回收率为89.5%。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奉贤农村青年的基本现状
1、学历普遍较低
受调查的青年中,男性占58.1%,女性占41.9%。从学历来看,4.6%的人为小学学历,初中学历占55.3%,高中及三校(中专、职校、技校)占38.5%,大专及以上学历很少,不到2%。
2、技能匮乏,缺乏锻炼 在被问及“通过以前的学习,您掌握了哪些技能时”,28%的青年认为自己目前尚无一技之长,18.5%的青年会简单的机械加工(车、钳等),厨艺、汽车维修及电器维修等技能各占10%左右,相当少的人掌握两种以上技能。而且大多数青年由于没有工作,缺乏实践的机会,当初掌握的技能有些已生疏了。
3、缺乏危机意识 调查发现,农村青年平常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43.9%的青年长期在家休息,靠父母供养;25.4%的青年从事一些临时性工作;只有12.4%的青年在积极充电学习,为今后的人生之路早做准备(见表3)。由此可见,大部分青年对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认识不足,竞争意识淡薄,危机意识更是无从谈起。
4、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当前,农村青年闲散在家的主要原因是失业。失业的责任并不全在他们本身,他们中的大多数是遵纪守法的青年。但是如果长期闲散在家,容易养成懒散的习惯,降低辨别是非的能力,如再缺乏必要的引导和教育,就容易接触社会上一些不良的东西,误入歧途,可能成为犯罪的后备军。
(二)农村青年失业的主要原因
造成农村青年就业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在被问及“为什么现在没有工作”时,60.6%的青年回答是因为中学毕业后,没能找到工作,一直呆在家里;13.8%的青年是因为单位效益不好而遭裁员;13.3%的青年是因为与原先单位的劳动合同到期后,没有续签;也有10.7%的青年是因为自己暂时不想工作。归结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
1、客观方面
一是由于广大农村青年学历较低、技能单一,难以适应现代化企业的需要,与企业的用工条件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由于我区的整体经济较之其他兄弟区县还有一定的差距,区内企业数量不多,大部分规模不大,难以消化本区大量的劳动力;三是大量外地劳工的涌入,使得本来就紧张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民工能吃苦,工资便宜,便于管理等优势促使企业的天平倾向他们;四是部分企业用工制度的不规范让求职青年屡次上当,感到迷茫,不知该如何选择企业。
2、主观方面
一是部分青年就业心态不端正,眼高手低,依赖心理较强,不愿到外面闯荡,有一种浮躁及永不满足的心理,由此造成了失业、工作、再失业、再工作的循环,跳跃性相对较大,往往一年内要换好几个工作;二是父母对子女的就业态度影响了部分青年的观念,父母们都希望子女能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每月能有一定的收入,既能减轻家庭负担,又使自己放心,但同时他们普遍对子女宠爱有加,缺乏一种关心和引导孩子求学或就业的正确途径。
(三)有关的工作措施
针对奉贤农村青年就业问题相当突出的情况,奉贤团区委从维护奉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战略高度出发,本着服务基层、服务青年的宗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2001年开始创造性地开展了青年就业援助行动,真正帮助青年成长成才,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1、争取党政支持,建立工作机制
青年就业援助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化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从根本上做好这项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2001年1月,在原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团县委、县劳动局、县人事局等10个相关部委办和职能部门召开了社会无业青年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会议,成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并专门下发了奉团联[200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奉贤县社会无业青年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各成员单位统一了思想,明确了各自的职责。联席会议办公室下设在团委。各镇随即也相应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形成了党政领导挂帅、团组织牵头、各部门分工协作的良好工作氛围。
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各自的工作进展情况,对如何进一步深入地开展此项工作群策群力。2001年7月,经联席会议讨论通过,下发了《关于下达2001青年净增就业岗位争取指标的通知》和《关于对2001在社会无业青年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各镇领导小组实施奖励的通知》,对各镇领导小组下达了任务和指标。2001年底,进行了考核评比,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进行了奖励。逐步建立起了联席会议、定期交流、检查考核、评比奖励等一整套制度规范。
2、针对青年需求,创新工作方法
首先,调查摸底,建立档案。2001年初,团区委向各镇团委下发了由上海市职业介绍中心统一印制的“求职登记表”,开展摸底建档工作。全区共有6000多名失业青年分别到各级团组织进行了求职登记。
第三,加强培训,提升技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将进一步深化,劳动力供求在数量上的矛盾将日益减缓,而在素质结构上的矛盾将日渐突出。广大农村青年学历较低、技能较差将成为他们实现就业的主要障碍。团区委依托上海市免费培训学校奉贤分校,在区劳动局的大力支持下,以有证培训为重点,开设了计算机调试维修、维修电工、电工电子工等专业的培训,已有150多名失业青年享受了免费培训,经考核获得由市劳动局统一颁发的技能证书,为上岗就业做好了准备。两年来各镇团委也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对失业青年进行各类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培训,举办实用技术、岗位技能等各类中短期培训13300多人次。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二)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农村青年的流动性相对较大,这就给我们及时掌握他们的数量、了解他们的动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于调查摸底的工作量较大,时间周期较长,所得的数据相对滞后;定期开展又缺少必要的人力和物力。为适应形势发展,进一步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将对失业青年重新摸底建档,并逐步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计划筹建区、镇两级信息管理系统,并在条件许可时实现联网,建立内部局域网络,实行动态管理。
(三)扩大免费有证培训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