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你远离痤疮的六大误区
教你远离痤疮的六大误区
很多人误以为青春痘顾名思义是在青春期易患的疾病,然而青春痘早已不再是青春
少年的专利,现在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深受痘痘困扰,康华瑞体检连锁机构专家提醒,痤疮患者在治疗时注意不要病急乱投医,小心踏进祛痘误区,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误区一:脸上有痘就擦药
当发现脸上长出痘痘时,千万不要急着涂祛痘膏,因为除青春痘外,还可能是面部湿疹等发于脸部的皮肤病,所以,在擦药之前,一定要认清楚症状,如果自己不能确定,应该到医院让医生帮忙诊断,而不是将药品乱涂一气,导致更恶劣的后果。
误区二:一长痘就用手挤
有皮肤专家表示,在青春痘成熟之后,是可以挤掉的,但是,并不提倡。
首先,因为在挤痘的同时,很可能将手上的细菌挤进皮肤里,这样不但不能让痘痘快速祛除,反而使炎症加深,还可能留下难看的色素沉淀和疤痕。
其次,在挤痘的同时,可能是将青春痘中的残余物质挤出皮肤,但是,在往外挤的同时,也可能是向里挤了,从而让应该排泄的物质留在了皮肤的更里层,更加不容易除去。误区三:长痘错寻原因
青春痘不止可能是皮肤上有螨虫所致,还可能由于人体内分泌、饮食习惯、遗传因素、情绪变化等因素引起的。所以,只有部分青春痘与螨虫感染有联系,在治疗时应查明长痘原因,对因治疗。
误区四:治疗青春痘“见好就收”
很多长了青春痘的年轻人,在用药一段时间后会因为皮疹消失而停止用药。其实青春痘是一种慢性皮肤疾病,需要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如果盲目地“见好就收”则会造成病情反复,最后变成治了又长,长了又治,反复不断。青春痘如果要治愈,平均需要4个月左右,更长的则要1-2年,所以切勿在看了一个医生后短期内不见好转,马上又去找另外的医生。误区五:长了青春痘需要严格忌口
中医认为青春痘主要由湿热引起,治疗的时候需要忌口,如不能吃海鲜、辣椒、油腻上火的食物,平时喝汤也只喝清凉补。但西医皮肤科则指出,青春痘的真正发病原因与遗传因素有关,所以仅靠忌口并无作用,只要找到正确的治疗方式,吃什么并不存在“苛刻”的要求。误区六:采取避孕药治疗痤疮
避孕药可抵抗体内激素,在一定程度上有减轻痤疮的作用,因此很多痤疮患者盲目跟风,采取避孕药治疗痤疮。但大量临床证实,避孕药副作用很大,常会引起不良反应,如长时间使用还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痤疮怎么治疗?重视生活清洁
治疗痤疮青春痘是个漫长的过程,若做到正确的保养,也是能够从某种程度上去掉青春痘的。当然首要是坚持清洁脸部卫生,运用适合自己皮肤的洗面奶清洁脸部,疏通毛孔,预防毛孔阻塞,尽量削减痘痘成长的时机。
其次还要去角质,一个星期去两次就可以了。防止角质堆积、堵塞毛囊口,引发细菌繁殖而发生粉刺。
另外,我们都知道青春痘酷爱油性皮肤,所以在痤疮的治疗方法中少不了„控油‟这一步骤,同时起到痤疮的预防作用。在这里也不得不提醒:内部的自我调节也是去除痤疮青春痘的有效方法,生活规律,睡眠充足,多喝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康华瑞体检连锁机构温馨提示,为了保证体内的水分平衡,每天至少喝6~8杯白开水,除了从食物中获取水分外。而饮料、牛奶和酒类都不能算在其中。饮食要均衡。要尽量少吃油腻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温水。
第二篇:痤疮的六大认识误区
痤疮的六大认识误区
收藏:博粹堂中医馆
误区1:有些人认为痤疮是生理现象,不需治疗,以致于面部像个芝麻饼,严重者有毁容倾向。其实,痤疮的临床表现有轻有重,的确有些病人不需治疗症状便渐渐消退,但有些比较严重的病人还是需要积极就医,以免留下囊肿、结节、疤痕、色素沉着等后遗症。
误区2:与上一类人消极治疗相反,很多患者是过度治疗。不少病人本身痤疮皮损很轻,但由于治病心切,多种方法一起用。还有一些病人的痤疮皮疹已消除,却仍要求服用药物进行治疗,这些也是不科学的。
误区3:只要注意饮食即可控制痤疮的发病。控制饮食对某一类病人有很明显的效果,但痤疮的致病原因很多,如精神紧张熬夜均可导致肾上腺分泌增大,因此只从饮食上进行调节并不能完全达到控制痤疮的目的。有些病人饮食很清淡,但由于各种原因消化功能也极差,即使清淡的饮食对这类人来讲也是一种负担,这类人就需要积极调整一下胃肠功能。
误区4:不吃肉不吃甜食不吃油炸类食品就能预防痤疮的发生。实际上临床许多病人做到了这点,但痤疮症状仍然此起彼伏。究其原因,是这类病人并没有完全控制住饮食,如许多人嗜食花生、瓜子、开心果,如果进食过多就如同喝花生油一般。
误区5:只吃水果蔬菜就不会发生痤疮。很多现代病与主食吃的太少有直接关系,痤疮也不例外。不吃主食对人体的消化功能百害而无一益,对各种微量元素的吸收也会产生影响,如有些病人缺锌也是导致痤疮的原因。更有甚者,有些人节食,往往导致内分泌严重紊乱,更加重了痤疮的发病。
误区6:痤疮是年轻人的病,成人不会得痤疮。痤疮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有些人天生油脂分泌多,痤疮往往会推迟到50岁左右,再加之现代人高热量饮食,运动少,消耗少,脂肪代谢不利,往往过了成年也会发生痤疮。
第三篇:绩效考核六大误区
走出绩效管理的误区
走出绩效管理的误区很多企业都在有意识无意识地实施系统或不系统的绩效管理,但很多企业都对绩效管理推行的效果不甚满意:要么未达预期效果,甚至绩效不升反降;要么流于形式,走过场;要么管理部门积极推进,业务部门消极应付;要么集团总部积极推进,成员企业消极应付;要么干脆半途而废,不了了之„„。问题何在?是什么原因导致绩效管理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呢?
误区之一: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过于注重考核过程的精确计算,而忽略了绩效考核的导向功能。
绩效考核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某种程度上也是绩效管理的难度最大的环节。而考核指标的选择与考核标准的确定又是这一环节的难点和重点。考核指标好比高考的科目(数理化或音体美),它主要影响被考核对象的行为导向(是学好数理化或音体美);考核标准好比高考各题的评分标准,它主要影响被考核者的考核得分的绝对数。从绩效管理的目的来看,导向功能(督促被考核者在哪些方面提高)才是我们所真正需要的,而绩效得分只是区分不同员工之间绩效相对差距的手段,如果考核的导向就错了,这种差距的区分就没有意义了。因此,考核指标的选择与考核标准的确定是分属不同层面的,只有考核指标选择正确,考核标准的确定才更有意义。实践中,很多企业往往对第一层面的东西-考核指标的选择比较轻率,而将关注点和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第二层面的东西-考核标准的确定上,不自觉地陷入技术细节,而计算某位员工是得85分或90分并不是关键,有时候这种计算也很困难,关键是正确区分员工A和员工B谁的绩效更好。也就是说,企业也许是花了更多的时间去关注绩效管理中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分值),而对最重要的东西(起导向功能的考核指标的选择)投入的精力太少,这自然会影响绩效管理的效果。走出这一误区的关键是要时刻警记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去精确计算员工的绩效得分,而是通过区分员工间绩效的相对差距和考核内容的选择,将员工的行为导向企业所希望的方向。
误区之二:过于追求考核指标的量化,轻视定性指标的作用,否认主观因素在绩效评价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指标的量化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考核过程中主观因素的消极作用,但绩效考核的过程不可能是按公式计算的僵化过程,由于客观情况是千变万化,考核者只有在考核体系提供的计算或定性描述基础之上,根据变化的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才能真正反映被考核者的绩效成绩,并且有些考核内容根本是不能量化或量化只能导致僵化的。考核者主观因素在绩效评价中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他能根据权变的环境对被考核者的绩效做出符合实际的评价,纠正量化指标所具有的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局限。走出这一误区的关键是各级管理者要正确认识主观因素在绩效评价中的能动作用,摈弃偷懒思想,提高在变化的环境中如何去评价被考核者的绩效成绩的技巧和能力。
误区之三:力图将公司管理的方方面面纳入绩效管理的范畴。
实践中,许多企业在推行绩效管理时,都试图将公司方方面面的考核纳入绩效考核的范畴内,有的甚至将计划生育工作都列入绩效考核的内容。事实上,绩效管理不可能包罗万象,也不应该包罗万象。绩效管理包罗万象的结果是增加了绩效管理的难度,冲淡了绩效管理的主题,自然也就影响了绩效管理的结果。走出这一误区的关键是正确界定绩效的范畴,处理好绩效管理与企业其它方面的关系,尤其是绩效管理与其它考核奖惩的关系。
误区之四: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或企业管理办公室等职能部门的事,跟我无关。这一错误认识的直接结果就是本应是在绩效管理中唱主角的各级管理人员在实际绩效管理中往往是消极应付,走过场,甚至拒不执行。事实上,人力资源部门或企业管理办公室只是公司绩效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各级管理人员才是绩效管理的主角,他(她)既是绩效管理的对象,又是其下属绩效管理的责任人。他(她)必须通过绩效管理等手段来实施其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之责。走出这一误区的关键是要改变各级管理人员“大业务员”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帮助他们认清管理者的职责是什么,同时予以制度上的约束。
误区之五:认为绩效管理=绩效评价或绩效考核。
事实上,绩效管理≠绩效评价,绩效管理是由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价及评价结果运用四个阶段组成的一个完整管理循环,绩效评价只是绩效管理循环中的一个阶段。绩效管理只有通过这种不断循环的过程,才能不断螺旋上升,达到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正是因这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出现重考核,轻计划,更轻辅导,将考核结果应用过于局限于与薪酬的挂钩,忽略了绩效结果在其它方面的应用,更忽略了绩效结果的沟通过程。而绩效计划是对完成绩效目标的一个预先安排过程,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方向性作用,绩效辅导的作用更是表现在:一是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避免小错误小偏差的累积酿成大错或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二是及时发现先进,推广经验,肯定员工工作成绩并给予明确的赞赏,维护和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掌握、积累下属的绩效资料,可以使下一环节的绩效考评更真实可信,避免偏差;同时可节省绩效评估的时间,减小绩效评价的难度;四是进行绩效辅导有助于员工及时发现自己或他人工作中的优点、问题与不足,帮助员工相互促进、提高,有利于加强团队内的相互沟通、避免工作中的误解或矛盾,创造良好的团队工作氛围,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误区之六:就绩效管理谈绩效管理,忘记了跟绩效管理相关的其它基础管理的同步改进。绩效管理牵扯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首先,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意味着企业研发、采购、生产、营销、服务、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原有管理规定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绩效考核所需的数据信息要有准确的来源,因此相应的基础管理必须跟进,绩效管理的效果才能发挥出来;其次,企业明确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以及合理的经营计划和预算是做好
绩效计划的前提和依据,是选择关键绩效指标的依据,是确定考核标准的依据;符合战略的业务流程和体现企业文化的管理流程,以及与流程协调的组织架构、规范的岗位说明书,是合理界定职责,落实考核指标到岗位和人头的前提;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及其它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是落实绩效考核结果,进行绩效激励的依据,因此,只有这些前提工作做好了,绩效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这些工作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好的。所以,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有明显的成效,千万不能急功近利,追求完美,对推行绩效管理的效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第四篇:室内空气质量六大误区
久久石家庄装修网
室内空气质量六大误区
近年来,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日益关注,相信您也不例外。据中国室内装饰协会环境监测中心统计,我国每年由室内空气污染所引起的死亡人数达11.1万人,急诊病例达430万人次。虽然室内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人们观念中还存在着不少误区。这些误区所导致的危害有时更为严重。您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误区呢?
误区1:凭气味判断是否有污染
现实状况:在有毒有害气体中,有的是有味的,如苯类有芳香或刺鼻味,但也有无色无味的,如氡。即便是有味的,只有在污染比较严重情况下,浓度大于我们的嗅觉阈值时,才可闻到明显的异味。另外,各种物质混合在一起时的混合气味是很难辨别的。因此,我们凭气味来判断是否有污染是不可靠的。
解决建议:您的房子装修后,应该对室内空气进行全面检测,最好是在全部家具摆放到位后进行检测。
误区2:装修时用合格的材料就没污染了
现实状况:合格材料是指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未超标,但不是没有。所以,如果我们在一间房内大量使用同一种材料,由于累加效应,也可能导致家里的空气质量不符合要求,甚至严重超标。
解决建议:在施工时,除尽量选择合格材料之外,您还要考虑在一定的空间内,同一种材料的使用量。
误区3:只有新装修的房子有污染 老房子没有
现实状况:甲醛、苯等有毒有害气体具有持续释放的特性,有的达3年甚至10多年,是危害家人健康的长期隐患。所以,不论新房老房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空气污染。
解决建议: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至少保证2-3次通风换气,每次最好超过半个小时。
误区4:用空气清新剂把异味掩盖住即可
现实状况:空气清新剂只能掩盖污染物的异味,其本身并不具备氧化中和有害物质的作用。同时,劣质的空气清新剂本身就是污染源,会加重室内污染的程度。更为严重的是,若使用含氨、含氯的氧化物对有害污染物进行治理甚至可能久久石家庄装修网 石家庄本地装修、建材、家具、家居门户网
久久石家庄装修网产生反作用。
解决建议:尽早请专业人员检测您的室内空气。您可经常熏醋(白醋里加20%的水熏半小时最好)来自行处理。
误区5:栽培植物可彻底净化室内空气
现实状况:绿色植物具有一定净化空气、杀菌吸尘、清除有毒物质的功效。但植物作用的特点是速度慢、时间长、吸收作用非常有限,我们不可过分依赖。解决建议:您可选一些适宜的植物在室内种植,比如绿萝、虎尾兰、吊兰、芦荟等,能够辅助净化室内的空气。而如松柏类的植物,其产生的松油气味对患有老年支气管炎和哮喘的人有一定的刺激。
误区6:使用活性炭、木炭能大量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现实状况:活性炭、木炭等确实对空气中有害物质有吸附作用,但其吸附作用相当微量,且在吸附饱和的情况下,一旦气温条件发生变化,就有可能产生溢出现象,将有害物质重新释放到室内空气中。
解决建议:用活性炭、木炭等吸附空气中有害物质只适用于较小的空间,例如抽屉、小橱柜等空间较小,异味较重的地方,且不宜反复使用。
久久石家庄装修网 石家庄本地装修、建材、家具、家居门户网
第五篇:英语学习六大误区
众所周知,中国家长在孩子的英语学习上花了大量时间和心血,但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部分教师和家长在孩子的英语学习上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或误导,以下就是几个典型的误区,值得老师和家长们关注。
误区一:孩子还小,不着急学英语,反正学了到时也会忘记
不少家长也认为,孩子还小,学了也白学,不用着急,学校啥时候教就啥时候学。其实这是个误区。
语言学研究表明,3-12岁是人类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时期。人类大脑中掌管语言学习的“布洛卡斯”区在3-12岁处于灵敏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学习第二语言几乎跟学习母语一样容易,此时接触的语言会被大脑认为是母语,并且终生不会遗忘。这一时期学习英语,通过大量的语言体验,孩子自然而然地模仿,“自然习得”英语,接收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容易形成语感,建立英语思维系统。其中3-6岁是第二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是建立英语思维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一阶段,孩子的中文思维系统逐渐发展成熟,学习英语时很容易受到“母语干扰”,形成“英汉互译”的习惯,很难再建立成熟的英语思维系统。7-12岁是孩子建立英语思维的最后机会。12岁之后,绝大部分人的“布罗卡斯”区会关闭,此时再学英语,大脑会将这些语言存储在“记忆区”,无法灵活运用。
事实上,3-6岁的小朋友学英语,目标并不是学会多个单词,而是培养孩子的语感和用英语理解英语的习惯,即英语思维。养成语感和英语思维习惯是每个孩子学英语过程中最关键的过程,需要长时间大量的语言接触和积累,不是一时半会能形成的。但是一旦孩子有了英语语感和英语思维,就走上了英语学习的正轨,学英语将是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误区二:学英语就是背单词
很多家长往往以单词量的多少来衡量孩子的英语水平和老师的教学效果,认为学英语就是背单词,单词量大就等于英语厉害,这其实是一大误区。
记单词可以说是中国孩子的一大痛苦。很多小学低年级英语考试侧重考单词,所以很多老师为了提高考试分数,要求学生抄写单词、背单词。如果孩子的英语成绩不理想,很多家长都会逼迫孩子记单词,让孩子痛苦不堪。
孩子背了很多单词并不意味着就能把英语学好,因为死背单词,不会运用,不会用英语思维和表达,很多人脑袋里装着很多单词,却说不出几句英语。如果不能灵活运用,背再多的单词都是徒劳。而且,天天背单词,会让孩子感到英语学习机械、单调、乏味,甚至会丧失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家长们不要为背单词而背单词,因为语言是一个整体,不是拆开来的零件。
此时,很多家长会反问“难道不用记单词吗?”单词是要学的,但单词应该在语篇当中学,在句子当中学,而不是孤立的记单词。单词的意思可以通过图片、英文解释和例句来理解,不要每个单词都去背中文意思。随着年级的增高,孩子要逐渐习惯查英英字典,而不是依赖英汉字典。单词的读音和拼写要用自然拼音来解决,不要死记硬背。自然拼音是一个工具,每个孩子都需要掌握,可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误区三:英文翻译成中文,中文翻译成英文,分析语法
家长们很关心孩子的英语学习,但却容易好心做坏事。例如,有的家长常这样帮助孩子学英语“宝贝,桌子用英语怎么说?” “apple是什么?”;有的家长放这样的碟给孩子做英语启蒙“一是one, 二是two, 三是three。苹果苹果是apple,香蕉香蕉banana”;有的家长让孩子翻译句子,“What’s this?”是什么意思? “你几点起床怎么讲?”;有的家长说单词中文意思,让孩子写英文单词;有的家长让孩子翻译课文,翻译小故事;有的家长让孩子分析句子,哪个是主语,哪个是谓语,哪个是宾语;现在进行时是怎样的构架,第三人称单数是怎样提问的„„
事实上,家长们这样的苦心,并不能助孩子一臂之力,而是误导了孩子,阻碍了孩子语感和英语思维的形成,与家长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研究表明,儿童获得母语的能力,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下意识过程,叫“习得”。中国传统的英语教育,背单词、记语法、分析句子、翻译成中文等等,叫“语法翻译法”,是典型的“学得”。习得的语言,随心所欲,开口即说,灵活运用,经久不忘。语法翻译法学得的语言,要翻译,要拼装,要检查语法,无法
脱口而出,无法灵活运用。语法和翻译不但不能让英语流利,而恰恰阻碍了英语的流利,阻碍了语感和英语思维的形成。
误区四:孩子学了大半年,单词都不认识几个,也说不出几句英语,白学了!
常听到家长们有类似的说法,“我儿子在某某机构学了半年了,见到老外除了Hello和Bye-bye,其他一句都不会。” “我孩子学了一年了,都不认识几个单词,问她学了啥她也说不出来。” “英语课倒是挺热闹的,但孩子快一年了,还不会说” “我看人家的小孩都会说,我孩子怎么学了这么久还不会,是不是他比较笨啊?”“这家机构不行,学半天啥都没学到,浪费钱!”“在某某机构学了这么长时间,孩子成绩一点不见动静,怎么搞的?”
而实际上,我们的孩子学习一种新的语言,都必然要经历一个沉默期。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或者第二语言,沉默期更比学习母语的沉默期更长。不同的孩子,沉默期的长短有差别,有的几个月,有的一年,有的两三年。但是,不管时间长短,每个孩子都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积累和大量的语言输入,才能开口说英语。从听不懂,到听得懂,从听得懂到会说第一句话,从会说简单的句子,到会说复杂的句子,每一步都是进步,每一步都是由于前面的积累才获得的。同样,从咔咔壳壳到脱口而出,也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大量的语言输入。这就好比吃包子,吃到第8个的时候你感觉饱了,但是没有前面的7个,你可能饱吗?学几个月就要求孩子能说会写,不会说就是没效果,这是个错误的。我们每个家长必须要有这个认识,有心理准备和耐心,帮助孩子度过沉默期,而不是批评和中途放弃。
误区五:学英语必须学音标,这样才会记单词
我国传统的英语语音教学方法是音标教学,很多老师或家长在小学低年级就教孩子音标,认为孩子会了音标才会记单词,才能学好英语,其实这是学习英语的另一大误区。实践证明,音标教学只能教会学生一个词作为词典里的词目怎样发音,不能教会学生见到一个不认识的英文词如何去念,更不帮助记单词。抽象奇怪的音标符号没帮到孩子,反倒伤了信心。绝大多数人学会音标后只会念音标,不会像英语国家人那样一看就会念。在英美等英语国家,学校里不教音标,而是从小要学拼读规律(phonics)。一个英国小学生可以认上万个单词,靠的就是掌握了拼读规律。英语是拼音文字,70%以上的英文单词字母组合的发音有规律,只要掌握了这些拼读规律,以后再见到类似的单词自然就能拼读出来,这叫
自然拼音法或自然拼读法。实验证明,自然拼音法是极其有效的,采用这种方法学习单词,可以大大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不仅学得快,而且记得牢。
误区六:要学好英语必须大量做题。
要学好英语必须大量做题吗?孩子们天天在做题,做了大量题,结果学好英语了吗?这个问题值得反思。认为只有多做题才能学好英语,实际上是英语学习的一大误区。做题是对学习效果的一种检测,是一种应试行为,对提高考试成绩和技巧的确有一定帮助,但对真正学好一门语言意义并不大。因为要真正学好一门语言,靠的是“积累”,没有积累,没有大量的语言输入,不可能形成语感,不可能真正学好一门语言。调查表明,我国学生在英语学科上花的时间是最多的,但收效却是最小的。究其原因,老师、学生天天搞题海战术,在题上花了大量时间,结果学到头来,考试似乎还能应付,但英语并没有真正学好。见面时用英语打个招呼还可以,却不能自然地表达思想。更为严重的是,题里面有很多错误的选项,这些错误的选项会对孩子的语言输出造成严重干扰,难怪说出来、写出来的英语总是带有中国式英语的味道。
解决方案
英语,究竟应该怎么学呢?
首先,抓住时机,做好英语启蒙教育。3-6岁是儿童学习第二语言的关键期,这个是后让孩子学习英语是最佳的。7-12岁开始学英语虽然比较迟了,但还有机会形成英语思维系统。
其次,培养语感和英语思维模式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培养语感的正确方法是多接触英语,多听英文,多看英文动画片、电影或英文节目,不管是否听得懂,多朗读,多阅读,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说英语。单纯学语言并不够,有条件的话最好能用英语来学语文、数学、科学等各个学科。不要翻译,不要背语法。语言是一个整体,不要拆开成零件来学习。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第三,要学好自然拼音,用自然拼音来帮助拼读单词,不要着急学音标。第四,不要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和信心,帮助孩子度过英语学习的沉默期。加大英语接触,可帮助缩短沉默期。
第五,大量做题是考试前的强化训练,不是真正掌握一门语言的方法。最后,英语学习要可持续发展,不要只看眼前的效果。
有助于孩子语感和英语思维形成的,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要坚持。相反,大量做题、背单词、翻译句子,可带来看起来很厉害的假象,可短期内明显提高考试分数,但并无助于孩子真正掌握英语,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就要避免。大量做题只适用于重大考试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