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四个维度浅谈大学班干部的建设和管理
从四个维度浅谈大学班干部的建设和管理
摘要:班级干部是班级能否建设和管理好的关键和核心。班干部的选拔是干部团队建设的第一步,班干部的科学管理和任用是保证班级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标尺,班干部的培训和发展是班级工作创新的核心力量。
关键词:班级干部 选拔和任用 创新工作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辅导员,摸索中度过了自己带班的第一个学期,回想这段时间的工作,紧张而充实,虽然顺利完成,但又显得杂乱无章。利用假期梳理自己的工作,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自己对学生干部团队的认识。
一、关于干部的选拔和任用
班级干部是班级能否建设和管理好的关键和核心。任何一个班集体都有自己的班干部队伍,如果单靠辅导员一个人的力量去管理一个甚至多个班级的话,工作量大不说,而且可能造成无法顺利完成正常教育教学任务,因此需要学生干部的大力配合。我自己带的六个班级,三百多名同学,不说工作是否能创新是否能发展,仅仅是日常琐碎工作都让人无法抽身,因此,一支高效能干的班干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在的许多学生干部往往因经验、耐心、能力等原因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尤其是从中学到大学一种学习模式和管理模式都大相径庭的转变,这不仅会影响班级工作的质量,而且容易挫伤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如何通过一些措施使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健康成长,打造一支高效的大学班干部队伍,便成为辅导员不得不思考的一个课题。
经过一个学期的摸索,根据自己的经验我从以下几点着手考虑: 第一,作为新生辅导员,在新生入学阶段,选好第一批临时班委尤为重要。大一新生刚入校的时候往往是辅导员最忙碌的时候,因为这时候既不认识班上的学生,又没成立班委,事事要亲历亲为,既要做好学生报到的组织工作,开好新生的第一次见面会,趁机多了解学生,又要处理好新学期开学的相关安排。很多新生刚入校,面对偌大的校园,班上的同学都不认识,不知道电话号码,怎么通知?这么多千头万绪的事情,辅导员的压力可想而知,这时就急需组建一批临时班委来协助工作,而且通过这段时间临时班委的表现,可以为今后组建正式班委作铺垫。怎么来组建呢?一般来说,大一进校的同学参与班级事务的热情都是很高的,班上百分之八九十都愿意来协助辅导员当班干部。那么此时我们应该设定一定的机制来选拔负责人。在报到的两天一定要多观察同学们的表现和个人意愿,着意培养负责人,帮助我们顺利开展军训工作。我是经过一轮选拔机制和简单的面试暂定负责人,既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又选择了具有一定能力的同学。
第二,正式班委的组建,做到民主集中和老师指定相结合。大一过了一个月之后,就要开始组建班级的正式班委。竞选的时候,辅导员先要给全班同学说清楚各个班干部的工作职责。辅导员可以重点鼓励临时负责人中比较优秀的同学积极参加新班委的竞选。班干部的选拔,辅导员一般采取两种方式:民主集中和辅导员指定,这各有优缺点。民主集中方式的好处是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比较信任的同学担任班干部,这样的班干部群众基础好,开展工作和组织活动,同学比较信任,但是不好的是同学选出来的有些班干部,一般是自己的“好朋友”,是靠拉选票上去的,本身责任意识不够,能力不强。辅导员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经验,挑选出思想正派、责任意识和能力强的同学胜任班干部,但是往往不能服众。最好是这两种方式的结合,是辅导员在学生民主选择基础上再进行权衡。先由同学民主推荐出一些候 选人,在此基础上,辅导员再根据他们的气质特点,安排好合适的职务。
二、关于学生干部的管理和培养
第一,在选定学生干部之后,一定要注意学生干部的管理和培养。管理的是他们作为班级带头人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方法,培养的则是他们作为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和德智体美多方面发展能力。要让班级干部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和关注,同时感受到作为干部身上双重的责任和力量,促使其严以修身,以自身作为榜样,全面发展。
第二,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和锻炼。一方面,对已确定下来的班干部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和支持,维护其形象,帮助他们在同学们中树立威信。另一方面,加强教育,使他们懂得只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才能获得同学们的信任,只有密切联系同学,关心爱护同学,才能获得同学们的拥戴。一些简单的事情学生干部能处理好的事情,就尽量叫学生干部去完成,让他们独立完成,从中获得经验教训,把他们推到工作第一线,给他们提高施展才华的机会,但放手不等于不管,而是辅导员要在事情中途和最后的时候注意检查和总结。当我们发现问题时要及时纠正,尽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辅导员要帮助班干部分析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给他们工作方法,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增长才干,提高工作能力。对已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尽量化解矛盾,并应让班干部认识到错误的根源,从中吸取教训。
第三,加强培训,多指导和教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定期对班干部进行培训指导,给他们讲解各部分的工作要点。激发班干部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工作效率,明确各班干部的职责,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人人参与管理,个个进入角色。班会上让班长主持班会;自习课上,让纪律委员来管理课堂纪律;教室里,由团支书带领全班同学参加团组织活动;体育课上,体育委员把队伍排得整整齐齐,动作一致、有力,充满青春活力。但是,辅导员还要多指导、多督促、多鼓励才行,以帮助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教会干部正确协调同学关系;教会干部正确处理公私矛盾;教会干部正确选择工作方法;教会干部正确把握工作时机。
三、关于学生干部团队的发展和创新
要想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工作中的重要性,团队合作与管理也不容忽视。要让班干部明白,班级建设并不是某一个班干部单独建设,而是全体班干部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的团队建设。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大学生,应该主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针对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和任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探索未知,发现问题,发展创造能力。如通过参加社会调查活动,有助于了解和掌握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需求;通过生产实践,有助于发现现有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在现实条件下遇到的新挑战。为寻找“创新点”,确立“创新选题”创造条件。通过亲自参加科研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与深化。在科研中提升知识。一方面要坚持实践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以实现多侧面、多领域锻炼;另一方面要强调实践的创新性,提高实践的层次。每一次实践不能只简单地重复过去,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过去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才能有所创新。同时。还应注意提高对每次实践活动的利用率,注重在群体实践活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团体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辅导员对学生干部的行为领导艺术
首先,应该加强情感关怀。有的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每遇到学生干部违纪时往往从重处理批评或处罚,认为可以借鉴成人管理模式,对领导违规从重处罚能树立正气,教育群众,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干部本身就是奉献于群体学生,往往是受气不讨好。他们也是普通的孩子,出错是正常的。如果因为有错要比别人付出更大的代价,恐怕干部队伍的稳定就难以维持,也会被个别学生所利用。学生干部一般都是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辅导员很自然地对他们寄予厚望,所以往往采用较高的标准要求。然而,这些学生干部未必都是全才。他们要面对各科任课老师,怕难以应对好,而一旦有问题,就会使辅导员失望,甚至讽刺挖苦,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干部的教育和班级的稳定。每当学生干部有学习、生活、工作等问题时,辅导员要最大可能地理解他们、帮助他们,采用鼓励、交流、分析、建议等人性化方式,让专业老师或学生给他们个别补课、谈心、出谋 划策等,促使他们在工作和纠错中快速成长。相信他们会把辅导员的良苦用心转化为学习工作的动力。班干部之间要加强联系和沟通,不仅是同班同年级同学院的,而且包括专业课老师及上级团学干部成员交流。
其次,注重和学生干部谈心,讲究方式方法。要注意倾听学生干部既是协助辅导员的助手,又是辅导员开展工作依赖的对象。对待学生干部更应该关心、关注,关注他们工作上遇到的问题,特别是情感、心理、人际问题,并注意倾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人都是渴望被认同、被关注的,尤其是学生干部更希望得到辅导员的肯定。一旦他们从心理上认同了你,就会更积极努力地工作,积极完成交办的工作。所以,平时,辅导员在关心学生干好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多关心学生干部的业余生活,拉近和学生干部之间的距离。
工商管理学院 牛晓未
第二篇:从四个维度打造高效课堂
从四个维度打造高效生本课堂
博山教研室 翟乃山
打造高效生本课堂应从理念、目标、方法与效果四个维度整体推进。
一、理念决定行为。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高效生本课堂的基本理念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评教。教学应做到“十要十不要”:要面向全体,不要只顾尖子;要平等民主,不要讽刺挖苦;要学为主体,不要越俎代庖;要启发诱导,不要生硬灌输;要以学定教,不要目标过高;要先学后教,不要以教代学;要重点突出,不要画蛇添足;要分层施教,不要搞一刀切。要展示检测,不要忽视反馈;要以学评教,不要脱离课标。
总之,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好学”中“学会”,通过“学会”而达到“会学”、“乐学”,从而使学生的智能得以发展、潜能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
二、目标指明方向。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目标具有导向、激励作用,是“教”和“学”的路标,也是评价课堂的基准。如果课堂目标不明确,那么教学就如同没有罗盘的航船,高效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一定要要搞清这节课到底要让学生获得什么,也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干什么,使“教”与“学”的目标一致。制定目标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制定的目标要明确、具体、适度。不论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是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一定要清楚。教学目标可通过前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提前感知,也可在上课时将目标一次或分次告诉学生。最佳的学习目标呈现方式是将学习目标趣味化、问题化或习题化。
三、方法决定效率。
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的基本规律有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自主律、目标律和建构律等。我们可把学法具体概括为四句话:课前预习找疑难、上课学习抓关键、复习总结摸规律、核心习题变式练。相应的,我们的基本教法是:明确目标,先学后教,教学合一,反馈达标。
目前,生本课堂的前置作业,实质就是问题化、具体化了的预习,是符合准备律的。展示交流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实质是发挥“小先生”的作用,是较大范围的“兵教兵”。“展示”是“暴露”学生的思维和问题的重要一环,对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与矫正极具价值。
生本课堂一般都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的形式。这样一是利于发挥“小先生”(小组长)作用,开展小范围的“兵教兵”,弥补教师在个别指导上的力所不及;二是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三是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使学生不易分心走神。
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上,教师可根据爱德加.戴尔学习金字塔的规律,尽量使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文科类教学可吸纳类似焦点访谈、小品表演等现代交流沟通方式,着力营造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同时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通过电子白板、实物展台、网络资源、视频动漫、教学课件等,使得教学视野更开阔、信息更丰富、讲解更直观、呈现更便捷、反馈更及时、课堂更生动。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可综合运用讨论法、探究法、纲要信号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启发诱导,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关键点、讲方法;学生已会的东西不讲、学生能自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四、效果决定成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效果是检验课堂的标准。因为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所以课堂效果应主要看学生的收获与发展如何,即从“学”的效果来评价“教”的优劣。首先看标志学生学业水平的当堂达标率,即通过让学生做体现课标要求的达标题,来看学生对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看有多少学生达到了国家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二要看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合作探究、辨别是非、良好习惯等状况。评价课堂要以改进为目的,根据“从输入看输出”原理和“从起点看提高”的原则去评价课堂的得失。
总之,打造高效生本课堂,教学设计不必囿于某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而要兼顾理念、目标、方法、效果四个维度,突出“学为主体”,突出课堂实效,实现教学合一。
2011年1月17日
第三篇:卷烟终端建设包括四个维度
卷烟终端建设包括四个维度:服务终端,管理终端,形象终端,延伸终端。卷烟终端陈列属于形象终端的范畴,属于终端的生动化建设。商品陈列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卷烟销量。据统计,店面如能正确摆放商品,销售额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0%。客户经理在日常拜访中,指导零售客户做好卷烟终端陈列,卷烟陈列有一些基本技巧,如价格标签要放到位;“品”字型摆放比较适合平面柜台,能使品牌展示立体化;采用系列化陈列,即同一产品系列整体摆放,以营造强大的视觉冲击力;采用依附陈列的方法,与同档次畅销品牌并肩展示,争取更多曝光和被选购的机会;卷烟外包装色彩繁多,如果搭配不协调,就会显得杂乱无章、重点不突出,所以摆放卷烟时,要充分运用色彩对比,色彩搭配得好,往往能让消费者眼前一亮。通过终端生动化建设,提高卷烟出样率,促进购买行为,实现零售客户获取利润的增加。
卷烟陈列要遵循几个原则,如:所见即所得原则、最大化陈列原则、垂直集中陈列原则、家族式陈列原则等。
近日,沙县分公司向全县800多位卷烟零售客户发放了《卷烟零售专用柜台管理规定》和《卷烟零售终端陈列指南》。这是分公司针对广大卷烟零售客户推出的服务新举措,同时也是深入开展形象终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据悉,沙县分公司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开展零售终端建设,较好地提升了零售终端的展示效果,但仍存在部分零售客户对烟柜的使用存在误区,平时使用、维护不当,卷烟陈列凌乱无序,导致烟柜失去展示作用。为此,沙县分公司组织客户经理对烟柜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充分征询零售客户的意见,结合省公司《终端建设手册》有关规定,制定了烟柜管理规定和陈列指南。
此次发放的《卷烟零售专用柜台管理规定》对烟柜的发放条件、烟柜的发放程序、烟柜的日常使用、烟柜的回收等客户比较关注的问题作了详细说明;《卷烟零售终端陈列指南》介绍了卷烟陈列常用方法、卷烟标准化陈列标准等知识,为了让客户有更直观的了解,沙县分公司还以彩图的形式制作了《具体品牌陈列示意图》,指导客户做好卷烟陈列。另外,为了便于各种资料的保存,分公司还统一印制了“卷烟零售户资料袋”发放给所有零售客户。
下阶段,沙县分公司将以此为依托,进一步指导零售客户做好卷烟陈列、品牌展示,帮助零售客户营造良好的卷烟经营环境,真正发挥卷烟陈列展示的作用。
第四篇:反思的四个维度
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反思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教师进修学校
阳军*** 新课程改革亟待教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落实新课标观念,寻找适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点。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化学教学反思呢?现结合自己长期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教学反思的体会和感受。
一、课前进行假想式反思
在教案形成之后,教师对上好课是胸有成竹了,但教案设计是否十分科学呢?这有待“上课过程”这一实践行为来检测。可是这样的检测,似乎对学生来讲就不公平了,学生好像成了教师的试验品。在提高教学效率,力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今天,似乎对学生有点不负责任了。
如此,我们教师在上课前就有必要对形成的教案进行假想式的反思。所谓的课前假想式的反思就是根据自己形成的教案和任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大脑中像放电影一样把上课的过程演绎一遍,通过假想达到检测教案优劣的目的,从而完成课前反思的行为。
1、对化学教学重要环节进行多角度的假想
教学中有的环节相当重要,上课时必须处理好。为了上出一堂优质课,教师有必要对重要的环节进行多角度的假想反思。比如“导入”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好的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打开学生思维之门,而且可以说为整堂课奏出了一个基准音,奠定了一个基调。
比如,在讲《离子反应》这一节目中,引入环节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兴趣。如,为什么可以用小苏打治疗胃酸?泡腾片进入水中有什么变化?等等。
2、对切入点进行多角度的假想
化学教学中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有助于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讲解离子反应及有关概念时,以粒子及其相互作用作为切入点,分析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分别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及其反应,从微观的视角看物质,从微观的视角看物质间的反应,从而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三者之间的联系。
3、对提问和学生质疑进行假想反思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提问是达到此要求的方法之一。启发得当,就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达到将“讲堂”变成“学堂”的效果;启发不恰当,学生依然摸索不到正确的思路,一头雾水;启发过头,将答案呼之欲出,学生无须思维就能找到答案,则又回到满堂灌的老路。因此教师假想地多提出几个提问的方式,多角度地比较提问的优劣,就可以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另外,学生在文本探究中会发现很多疑问,课前教师已形成的教案,假想学生可能质疑的地方,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比如在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这一节中二氧化硅与碱性氧化物生成盐时,有的同学会突然提出这样的问题:此反应为什么不选用氧化钡和它反应,而选用了氧化了钙呢?猛然间,可能教师会出现一时语塞,不能很好的回答学生的问题。这就是课前估计不足,未能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假想反思。
以上内容以处,对教学效果和对策也可以进行假想反思,设计相应的环节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其实也是备课中“备学生”这一环节的深入。
(二)课中灵光式反思
教学中教师有时突然开阔了思路,对教材、教法有了新的认识,灵光一闪将课上得相当优秀。这可以是教学中学生的认识给教师提供了启示,也可以是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厚积薄发。这样的反思其实非常宝贵,它是应时的产物,是珍贵的教学“珍珠”,教师要善于灵光突现,对这些灵光还要善于积累。
1、对意外情况的机智处理
教学有不可预知性,在教学中经常遇到意外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能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上出一堂生动而有吸引力的课。比如,在学完溶液这一章知识之后,老师提问牛奶、白酒、盐水、白醋、酸奶、汽水、可乐、蔗糖等物质是否是混合物?其中蔗糖溶液中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各是什么?其中有的学生说是C、H、O;有的学生说是蔗糖分子。学生有这样的悬念,为什么是蔗糖分子而不是C、H、O?在这里如果教师能很好地给学生分析一下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物质构成的主要微粒,再分析溶液的组成成分溶质和溶剂,那么学生不难得出蔗糖溶液是由蔗糖溶质分子和水溶剂分子组成,而溶质蔗糖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结论。
2、对失败之处进行补救
应当说课前反思毕竟是一种假想,并不得取代真实的课堂。在实际的教学中更能反映出原先教案设计的优劣。课堂中往往会发觉,原来设计好的步骤反而成了败笔,这时就要及时补救,挽救这一堂课,急中往往生智,这“智”就是当堂的灵光闪现。
这种课堂中的灵光反思具有强烈的监控性,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平时积累,厚积薄发。
(三)课后进行批判性的反思
课后的反思主要是针对已经上完的课,这时已经经过了课前假想式的反思,课中灵光一闪式的反思,课应该是上得比较优秀了。可是真正的反思还是课后的反思。
1、教学环节进行批判式反思
教学环节应当做到丝丝相扣,节奏组合恰当。合理的教学环节有利于课堂的顺序展开,巧妙的过渡使整个课堂和谐而有序。同时教学环节的设计直接影响到课堂的节奏。节奏太快或太慢都不利于教学本身。
2、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
新课程各个版本化学课程标准中对教学目标都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我们应当反思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否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实现,不能为制定目标而制定,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应掌握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3、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强调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中学化学课程的体系来看,它看要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从中学化学的安排来看,现在的课时大大减少,但基本内容没有减少。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把握知识的重、难点,在平时的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的三个方面的能力,即分析性能力、实用性能力、创造性能力。我们在教学之后应对学生的这些能力进行反思,分析学生是否在这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4、对科学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科学探究是化学新课程最大的亮点,化学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开端。一个好的化学问题,应该具有良好的问题结构、新颖的问题情境和恰当的认知冲突,符合客观事实,符合科学规律,要能够让学生体验到问题解决中的困惑和解决问题后的喜悦,这样的问题才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节中,在提供了纯碱、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等试剂及必要的仪器之后提出:“含CO32-的物质和酸反应都能制取CO2吗?”这个问题需要学生思考反应原理、动手实验、对比观察,才能得出结论。这样设置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总结反思,摸索规律,进行“否定之否定”
反思之后,不能置之不理,不仅要将反思进行总结,还要归纳,摸索规律。反思不是目的,反思是手段,为了以后能优化组合,巧妙应对。同时对反思还要进行反思,反思的不一定正确,还是抱着怀疑的目光看它,进行“否定之否定”。这样可更好地洞察自己非常熟悉的教学实践,揭示教学规律,完善教学理念。
总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反思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的,在课上和课下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扮演好三大角色,即“矛盾的制造者”、“方法的启发者”和“知识的呈现者”。如何通过反思来提高个体的洞察力,不仅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教师。反思性教学是一个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组织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和手段。
第五篇:一份试卷的四个维度
一份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的计算
1.难度的计算
(1)难度是指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这个统计量称为试题的难度度。难度一般用字母P表示,P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P越小表示试题越难。试题要有梯度,因此各试题的难度应有不同,这是命制试题时要加以特别考虑的。
(2)计算公式:P=平均分/满分值。例如:第一题平均分为8.5分,此题的满分值为10分,则第一题的难度P=8.5÷10=0.85。
(3)关于难度的几个问题。难度水平的确定是为了筛选题目。平时测验难度要利于学生的学习,但一定的难度能增加区分度,这对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及格率,防止损伤学困生的自尊心。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对分数分布的影响,一般以偏正态分布为前提,有时偏正态分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区分度的计算。
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情况分辨能力的大小。一般在-1~+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 ~ 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0.2 ~ 0.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
计算区分度的方法很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同一个试题的考试成绩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区分度的值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两种方法计算区分度:
(1)先将分数排序,P1=27﹪高分组的难度,P2= 27﹪低分组的难度 区分度D =P1- P2或区分度 D =(27﹪高分组的平均分- 27﹪低分组的平均分)÷满分值
(2)利用积差系数r 计算区分度D当两个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而且两者之间呈线性关系,表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成为积差相关。积差相关的使用条件a、两个变量都是由测量获得的连续性数据。如百分制分数。b、两个变量的总体都呈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至少是单峰对称的分布。c、必须是成对的数据,而且每对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d、两个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积差相关系数r的计算在计算机上是很容易进行的。积差相关系数r的公式如下:r=(无法显示)原谅!下面我们利用Excel表来演示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
3、试卷分析的几个特殊问题(1)选择题反应模式分析。即:被试者对备选答案的反应情况。若备选答案应选项被全体应试者所选,题过易或有某种暗示;若未被一人所选,题太难;若干扰项无一人所选,说明迷惑性不足,若全体学生同选一个干扰项,可能定错了答案,也可能教学出了问题。若高分组答案集中在两个答案上,且选择率相近,说明可能有两个答案或另一个答案也有道理。若高分组与低分组选择选项接近或稍低。说明该题与被试水平无关。若题目未答人数太多,或选择所有备选答案人数相近,说明题目过难或题目本身出错,被试无法解答或凭猜测作答。
试卷分析的四个度: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
一、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
它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它和区分度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指数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最好在0.5左右,高于0.7和低于0.3的试题不能太多。
二、区分度是区分应试者能力水平高低的指标。
试题区分度高,可以拉开不同水平应试者分数的距离,使高水平者得高分,低水平者得低分,而区分度低则反映不出不同应试者的水平差异。试题的区分度与试题的难度直接相关,通常来说,中等难度的试题区分度较大。另外,试题的区分度也与应试者的水平密切相关,试题难度只有等于或略低于应试者的实际能力,其区分性能才能充分显现出来。
区分度指标的评价:-1.00≤D≤+1.00,区分度指数越高,试题的区分度就越强。一般认为,区分度指数高于0.3,试题便可以被接受。
三、信度是指测得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
稳定性越大,意味着测评结果越可靠。相反,如果用某套试题对同一应试者先后进行两次测试,结果第一次得80分,第二次得50分,结果的可靠性就值得怀疑了。信度通常以两次测评结果的相关系数来表示。相关系数为1,表明测评工具完全可靠;相关系数为0,则表明该试卷完全不可靠。一般来说,要求信度在0.7以上。
四、效度是一个测试能够测试出它所要测试的东西的程度,即测试结果与测试目标的符合程度。
任何测试工具,无论其它方面有多好,若效度太低,测试的结果不是它要测试的东西(如用英语试卷测试学生的数学能力),那么,对目前所要测试的东西,这个测试将是无价值的。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特点,测评的效度尤为重要。心理属于精神方面的东西,目前人们还无法直接观察它,只能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或者对测试题目的反应,来推论其心理特质。如智力水于主要是借助于个体对一些问题的反应及正误等结果来推断的。效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即效度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全部有效和全部无效之分。效度从种类上可分为卷面效度、内容效度、构想效度、预测效度和共时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