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素质的四个维度

时间:2019-05-12 22:4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素质的四个维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素质的四个维度》。

第一篇:教师素质的四个维度

教师的素质

一、学识上要有高度

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和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自身的知识水平必须高于教材,高于学生。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智力资源,是实施新课程的基础。

本学科知识要精深。只有学识精深,才能讲课精彩。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本专业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深钻细研,使自己在学识上达到智如泉涌的境界,才能使教学活动充满生命和活力。

相关知识要广博。教师要适应当前学科分化与综合的需要,就必须掌握一定的相邻学科知识。只有知识面广了,知识量多了,才能从学科交叉、学科对比、学科渗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相反,如果教师孤陋寡闻,知识浅薄,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理论功底要扎实。教师要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仅有丰富的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教育科学的理论和技巧。教师要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二、能力上要有广度

富有成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基本功,实施新课程,客观上要求教师能力的外延要扩大,教师只有一专多能,甚至多专多能,才能胜任素质教育的任务。

教学能力要实。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师的本领不在于很能讲,而在于很会导,不但能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和“学得有乐趣”,这是当代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准和集中体现。实施新课程,教师应侧重提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的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等。

表达能力要强。善于清楚地、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通俗易懂地讲解教材,使学生的思维顺畅地开窍和领悟,是优秀教师的基本功之一。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准确、简洁、流利、精彩,并充满教育性,富于启发性,具有针对性,饱含感染性,体现科学性,让语言引人入胜,妙趣横生。

教育机制要活。首先,要善于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水平,循循善诱,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弃恶扬善。其次,能够因势利导。针对教育情境中随时发生的偶发事件迅速判明情况,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再次,注意因生治宜。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要把握教育分寸。讲究教育的科学性,对待学生既温柔又严厉,既民主又严格,既实事求是又通情达理,既说话合度又方式适宜,从而给学生最恰当的教育。

三、人格上要有力度

教师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不是知识,而是人格。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断优化自身的人格品质,充分发挥人格的教育作用。

思想品德要有熏陶作用。“为师之道,端品为先”,高尚的品德是教师重要的人格特征。所以,教师要常修为师之德,始终秉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自豪感、光荣感和责任感,才能为培养人才积极而勤奋地工作。

行为风格要有示范作用。教师不是用工具去影响劳动对象,而是用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所以,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自身的一言一行都应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到为人处事要诚实,待人接物要谦虚,处理问题要公平,言谈举止要文明。

心理状态要有感染作用。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做到不因有所得而得意忘形,不因有所失而愁眉苦脸,不因困难而手足无措,也不因挫折而精神不振,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对事业的热爱。

四、情感上要有温度

情感教育同认知教育一样重要,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突破口,也是实现教育成功的前提。

善于把爱心融入情感。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不但要有爱,而且要善于爱,善于在细微之处融入爱心,在需要之时融入爱心,在批评之中融入爱心,在学生之间融入爱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为全体学生充分发展提供优良的成长氛围。

善于在评价中表达情感。教师教育学生,如果缺失了爱心,说得再多也没用,如果不顾及学生的自尊,说得再对也没用。教师富有爱心和尊重的语言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积极情感的火花。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体现激励作用,摒弃求全责备和指责训斥,而以肯定、赞扬和鼓励为主。

善于在交往中增进情感。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强化和巩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所以,教师在和学生相处时必须多一些朋友式的倾听,多一些平等式的理解,多一些民主式的交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教师可信、可靠、可敬、可亲,使师生之间建立稳固的情感关系,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境界

第二篇:反思的四个维度

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进行反思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教师进修学校

阳军*** 新课程改革亟待教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不断反思,落实新课标观念,寻找适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特点。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化学教学反思呢?现结合自己长期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教学反思的体会和感受。

一、课前进行假想式反思

在教案形成之后,教师对上好课是胸有成竹了,但教案设计是否十分科学呢?这有待“上课过程”这一实践行为来检测。可是这样的检测,似乎对学生来讲就不公平了,学生好像成了教师的试验品。在提高教学效率,力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今天,似乎对学生有点不负责任了。

如此,我们教师在上课前就有必要对形成的教案进行假想式的反思。所谓的课前假想式的反思就是根据自己形成的教案和任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大脑中像放电影一样把上课的过程演绎一遍,通过假想达到检测教案优劣的目的,从而完成课前反思的行为。

1、对化学教学重要环节进行多角度的假想

教学中有的环节相当重要,上课时必须处理好。为了上出一堂优质课,教师有必要对重要的环节进行多角度的假想反思。比如“导入”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好的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打开学生思维之门,而且可以说为整堂课奏出了一个基准音,奠定了一个基调。

比如,在讲《离子反应》这一节目中,引入环节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兴趣。如,为什么可以用小苏打治疗胃酸?泡腾片进入水中有什么变化?等等。

2、对切入点进行多角度的假想

化学教学中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有助于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例如,在讲解离子反应及有关概念时,以粒子及其相互作用作为切入点,分析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分别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及其反应,从微观的视角看物质,从微观的视角看物质间的反应,从而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三者之间的联系。

3、对提问和学生质疑进行假想反思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提问是达到此要求的方法之一。启发得当,就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达到将“讲堂”变成“学堂”的效果;启发不恰当,学生依然摸索不到正确的思路,一头雾水;启发过头,将答案呼之欲出,学生无须思维就能找到答案,则又回到满堂灌的老路。因此教师假想地多提出几个提问的方式,多角度地比较提问的优劣,就可以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另外,学生在文本探究中会发现很多疑问,课前教师已形成的教案,假想学生可能质疑的地方,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比如在教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这一节中二氧化硅与碱性氧化物生成盐时,有的同学会突然提出这样的问题:此反应为什么不选用氧化钡和它反应,而选用了氧化了钙呢?猛然间,可能教师会出现一时语塞,不能很好的回答学生的问题。这就是课前估计不足,未能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假想反思。

以上内容以处,对教学效果和对策也可以进行假想反思,设计相应的环节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其实也是备课中“备学生”这一环节的深入。

(二)课中灵光式反思

教学中教师有时突然开阔了思路,对教材、教法有了新的认识,灵光一闪将课上得相当优秀。这可以是教学中学生的认识给教师提供了启示,也可以是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厚积薄发。这样的反思其实非常宝贵,它是应时的产物,是珍贵的教学“珍珠”,教师要善于灵光突现,对这些灵光还要善于积累。

1、对意外情况的机智处理

教学有不可预知性,在教学中经常遇到意外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能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上出一堂生动而有吸引力的课。比如,在学完溶液这一章知识之后,老师提问牛奶、白酒、盐水、白醋、酸奶、汽水、可乐、蔗糖等物质是否是混合物?其中蔗糖溶液中溶质分子和溶剂分子各是什么?其中有的学生说是C、H、O;有的学生说是蔗糖分子。学生有这样的悬念,为什么是蔗糖分子而不是C、H、O?在这里如果教师能很好地给学生分析一下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物质构成的主要微粒,再分析溶液的组成成分溶质和溶剂,那么学生不难得出蔗糖溶液是由蔗糖溶质分子和水溶剂分子组成,而溶质蔗糖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结论。

2、对失败之处进行补救

应当说课前反思毕竟是一种假想,并不得取代真实的课堂。在实际的教学中更能反映出原先教案设计的优劣。课堂中往往会发觉,原来设计好的步骤反而成了败笔,这时就要及时补救,挽救这一堂课,急中往往生智,这“智”就是当堂的灵光闪现。

这种课堂中的灵光反思具有强烈的监控性,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平时积累,厚积薄发。

(三)课后进行批判性的反思

课后的反思主要是针对已经上完的课,这时已经经过了课前假想式的反思,课中灵光一闪式的反思,课应该是上得比较优秀了。可是真正的反思还是课后的反思。

1、教学环节进行批判式反思

教学环节应当做到丝丝相扣,节奏组合恰当。合理的教学环节有利于课堂的顺序展开,巧妙的过渡使整个课堂和谐而有序。同时教学环节的设计直接影响到课堂的节奏。节奏太快或太慢都不利于教学本身。

2、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

新课程各个版本化学课程标准中对教学目标都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我们应当反思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否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实现,不能为制定目标而制定,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应掌握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3、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强调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中学化学课程的体系来看,它看要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从中学化学的安排来看,现在的课时大大减少,但基本内容没有减少。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把握知识的重、难点,在平时的教学中侧重培养学生的三个方面的能力,即分析性能力、实用性能力、创造性能力。我们在教学之后应对学生的这些能力进行反思,分析学生是否在这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4、对科学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科学探究是化学新课程最大的亮点,化学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探究是从问题开始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探究学习的开端。一个好的化学问题,应该具有良好的问题结构、新颖的问题情境和恰当的认知冲突,符合客观事实,符合科学规律,要能够让学生体验到问题解决中的困惑和解决问题后的喜悦,这样的问题才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节中,在提供了纯碱、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等试剂及必要的仪器之后提出:“含CO32-的物质和酸反应都能制取CO2吗?”这个问题需要学生思考反应原理、动手实验、对比观察,才能得出结论。这样设置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总结反思,摸索规律,进行“否定之否定”

反思之后,不能置之不理,不仅要将反思进行总结,还要归纳,摸索规律。反思不是目的,反思是手段,为了以后能优化组合,巧妙应对。同时对反思还要进行反思,反思的不一定正确,还是抱着怀疑的目光看它,进行“否定之否定”。这样可更好地洞察自己非常熟悉的教学实践,揭示教学规律,完善教学理念。

总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反思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的,在课上和课下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该扮演好三大角色,即“矛盾的制造者”、“方法的启发者”和“知识的呈现者”。如何通过反思来提高个体的洞察力,不仅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教师。反思性教学是一个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进而提高教师组织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和手段。

第三篇:一份试卷的四个维度

一份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的计算

1.难度的计算

(1)难度是指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这个统计量称为试题的难度度。难度一般用字母P表示,P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P越小表示试题越难。试题要有梯度,因此各试题的难度应有不同,这是命制试题时要加以特别考虑的。

(2)计算公式:P=平均分/满分值。例如:第一题平均分为8.5分,此题的满分值为10分,则第一题的难度P=8.5÷10=0.85。

(3)关于难度的几个问题。难度水平的确定是为了筛选题目。平时测验难度要利于学生的学习,但一定的难度能增加区分度,这对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及格率,防止损伤学困生的自尊心。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对分数分布的影响,一般以偏正态分布为前提,有时偏正态分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区分度的计算。

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情况分辨能力的大小。一般在-1~+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 ~ 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0.2 ~ 0.2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0.19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

计算区分度的方法很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同一个试题的考试成绩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区分度的值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两种方法计算区分度:

(1)先将分数排序,P1=27﹪高分组的难度,P2= 27﹪低分组的难度 区分度D =P1- P2或区分度 D =(27﹪高分组的平均分- 27﹪低分组的平均分)÷满分值

(2)利用积差系数r 计算区分度D当两个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而且两者之间呈线性关系,表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成为积差相关。积差相关的使用条件a、两个变量都是由测量获得的连续性数据。如百分制分数。b、两个变量的总体都呈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至少是单峰对称的分布。c、必须是成对的数据,而且每对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d、两个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积差相关系数r的计算在计算机上是很容易进行的。积差相关系数r的公式如下:r=(无法显示)原谅!下面我们利用Excel表来演示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

3、试卷分析的几个特殊问题(1)选择题反应模式分析。即:被试者对备选答案的反应情况。若备选答案应选项被全体应试者所选,题过易或有某种暗示;若未被一人所选,题太难;若干扰项无一人所选,说明迷惑性不足,若全体学生同选一个干扰项,可能定错了答案,也可能教学出了问题。若高分组答案集中在两个答案上,且选择率相近,说明可能有两个答案或另一个答案也有道理。若高分组与低分组选择选项接近或稍低。说明该题与被试水平无关。若题目未答人数太多,或选择所有备选答案人数相近,说明题目过难或题目本身出错,被试无法解答或凭猜测作答。

试卷分析的四个度: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

一、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

它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它和区分度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指数在0.3-0.7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最好在0.5左右,高于0.7和低于0.3的试题不能太多。

二、区分度是区分应试者能力水平高低的指标。

试题区分度高,可以拉开不同水平应试者分数的距离,使高水平者得高分,低水平者得低分,而区分度低则反映不出不同应试者的水平差异。试题的区分度与试题的难度直接相关,通常来说,中等难度的试题区分度较大。另外,试题的区分度也与应试者的水平密切相关,试题难度只有等于或略低于应试者的实际能力,其区分性能才能充分显现出来。

区分度指标的评价:-1.00≤D≤+1.00,区分度指数越高,试题的区分度就越强。一般认为,区分度指数高于0.3,试题便可以被接受。

三、信度是指测得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

稳定性越大,意味着测评结果越可靠。相反,如果用某套试题对同一应试者先后进行两次测试,结果第一次得80分,第二次得50分,结果的可靠性就值得怀疑了。信度通常以两次测评结果的相关系数来表示。相关系数为1,表明测评工具完全可靠;相关系数为0,则表明该试卷完全不可靠。一般来说,要求信度在0.7以上。

四、效度是一个测试能够测试出它所要测试的东西的程度,即测试结果与测试目标的符合程度。

任何测试工具,无论其它方面有多好,若效度太低,测试的结果不是它要测试的东西(如用英语试卷测试学生的数学能力),那么,对目前所要测试的东西,这个测试将是无价值的。由于心理现象本身的特点,测评的效度尤为重要。心理属于精神方面的东西,目前人们还无法直接观察它,只能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或者对测试题目的反应,来推论其心理特质。如智力水于主要是借助于个体对一些问题的反应及正误等结果来推断的。效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即效度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全部有效和全部无效之分。效度从种类上可分为卷面效度、内容效度、构想效度、预测效度和共时效度。

第四篇:教师教学素养的四个维度

教师教学素养的四个维度

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小学数学学科而言,教师的教学素养包括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下面笔者以《小数的初步认识》2002版与2013版教材片段为例,初步探讨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素养。

一、文本解读能力――教学素养的前提

文本解读素养是教学素养的基础,决定着后续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小数的初步认识》而言,2002版与2013版的教材编写变化很大,教师应学会从教材编写变化的角度去解读文本,最终为教学设计的完成奠定基础。

对于《小数的初步认识》而言,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使学生理解0.1的形成,2013版教材和2002版教材均非常注重教学过程的体验性,用米制系统进行教学。但二者处理教材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2013版教材增加了线段图,以图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突破对0.1米的认识。把1米平均分成10份的线段图,为学生用小数表示米和分米的关系提供直观支持。

许多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小数概念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困难,《小数的初步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具体感知小数,因此,在教学中要借助一定的媒介进行教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2013版教材借助线段图,让学生在分数与小数之间打通思维通道,学生显然明白“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1份是0.1米”。显然,在图形结合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学习更直观、更有效。

二、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素养的关键

教学设计能力是在文本解读基础上设计总体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包括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内容设计能力、教学方法设计能力,它是教师教学素养的核心。针对2013版教材,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

准确地界定教学目标,关系到教学设计达成的有效性。教师应在解读文本之后,初步解读出课时教学目标,为教学内容设计奠定基础。《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一两位小数;通过观察、分析、概括,经历小数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增强团结合作意识、交往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就2013版教材教学片段而言,关键是让学生了解0.1米的形成,最终为抽象出0.1创设条件。因此,这里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0.1米概念的形成过程。

2.教学内容设计

教师教学素养的重要基石在于教学设计能力,很多教师的课堂演绎能力不成问题,但是教学内容设计却非常一般,这其实是该教师教学素养一般的体现。高明的教师,其教学内容设计必有独到之处。对于2013版教学片段,有位教师是这样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地设计(以课堂实录的形式):

师:你能在1米中找到1分米吗?

生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师:谁能再说说看?

生2: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分得的一份就是1分米。

师:像这样的1分米是从1米里面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1份。那我们还可以说它是1米的十分之一。谁来说说1米的十分之一是怎么来的?

生3: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就是1米的十分之一。

师:你讲得真棒!1米的十分之一,也就是十分之一米。谁能说说十分之一米是怎么得到的?

生4:也就是1分米。

生5: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分得的一份就是十分之一米。

师:数学上也可以把十分之一米写成0.1米。现在你能说说0.1米是怎么来的?

生6: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就分成了10小段,每一小段就是0.1米。

师:谁能说得更好一点?

生7:把1米平均分成10份,一份就是0.1米。

师:刚才我们在1米里面找到了1分米、十分之一米、0.1米,谁能说说他们在得到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8:都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1份。

3.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方法是教学素养的保障,图形结合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方法设计时,教师要学会结合图形促进核心问题的解决。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通过简单大方的课件,将学生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个教学问题在多媒体课件的铺垫下,实现“动静结合”、“虚实相间”。“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1份”“1米的十分之一”“十分之一米”、“0.1米”依次呈现,对于教学重点的突破起了较好的引领作用。

三、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素养的核心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学素养的支撑点,教师教学素养的硬道理就在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会思考、会回答”,而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与润物无声的提示语,下面就以笔者在执教上述教学设计时的课堂教学表现来窥视教学素养:

教师先进行引入环节的教学:我们先从1分米=()米开始研究,一起请图来帮忙(课件出示图)。自然,这个图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接下来教师抛出一个问题:你能在1米中找到1分米吗?这个问题直接、简明、扼要,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找出1分米后,教师让学生多次表述“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一份”,这就是教师教学中加强学生印象的素养!这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原来我们学过还可用什么数来表示的呢?”学生经过回忆,得出:像这样的1分米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1份,那我们还可以说它是1米的十分之一。然后把“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1份”这段话平移缩下来,在多媒体课件上变成“1米的十分之一”。显然,从1分米到“1米的十分之一”,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跨度,教师的教学素养体现在这里,为了加深理解,教师在这里预设请三个学生说“1米的十分之一”是怎么来的。

理解了“1米的十分之一”后,那么“十分之一米”的概念就水到渠成了。教师在这里设置了讲授式教学:“1米的十分之一,也就是十分之一米”;又通过“谁能说说十分之一米是怎么得到的”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印象。

接着教师设计了“十分之一米还可以写成0.1米”的环节,然后追问:“现在你能说说0.1米是怎么来的?”让学生在不断表述中加深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这样的环节,那是不够的,教师设计了“刚才我们在1米里面找到了1分米、十分之一米、0.1米,谁能说说他们在得到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一问题,试图让学生得出“都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1份”这个本质规律来。

显然,教师的教学素养在于灵活、完全地体现了教学设计的意图,并加入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与决断,显示了较好的课堂教学素养。

四、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素养的体现

教师教学素养的归宿在于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教师不但要学会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更要学会反思教学,从而在反思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素养的提升。叶澜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乃至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素养不但体现在教师能对自己的教学片段进行反思,而且能形成案例论文参评或发表,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促进教学素养的提升。

教师的教学素养,需要教师通过文本解读来把握教学的要点,通过教学设计体现教学的意图,通过课堂教学落实教学的目标,通过教学反思实现素养的提升,唯此,教学素养的提升就有了扎实有效的根基。

(作者单位:浙江省永嘉县瓯北第一小学)

第五篇:考核业绩的四个维度

考核业绩的四个维度

中瀚石林对于考评企业税务经理人的业绩,可从为四个维度:

第一是财务维度。能不能帮助企业依法降低税收成本负担率,使本企业具备税收成本竞争力,是评价企业税务经理人工作业绩的根本。衡量的尺度是本企业的税收负担率,是否居于本行业中等偏低水平。更进一步检查的角度例如:法定的税收优惠是否成功获得;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是否经过了全面的税收成本评估和税负规划;对税务机关的不合理征税是否成功进行了阻止。

第二是客户维度。即税务机关对企业税法遵从度的评价。衡量的尺度是税务机关的纳税检查(税务审计)结论是否对本企业进行了违法指控。不经过税务机关的税务审计,企业的税法遵从度就没有经过客观的测量,企业的税务风险水平就处于未确定状态。

第三是流程维度。较大规模的企业,业务量大而又流程复杂,任何单个人的手工管理都已经不能胜任。从人员数量上看,需要一个税务经理人团队的协作;从方法上看,需要一个全面而严密的控制流程。我们把这个将税收成本控制融入业务各个环节的工具,称为《税收管理手册》。只有在一个全面的手册指导下,集团型公司的各个下属企业办税人员才能有效统一工作质量、没有疏漏。最后是学习维度。一切管理归根结底都必须“人”来推动。一个有活力的税务经理人团队,是提高企业税收管理水平的根源。这个团队能够持续跟进国家税法的变化和本企业的业务流程变化,持续地改进控制方法和发展节税筹划。反之,一个成员不专业、没有主动的学习动力的缺乏活力的税务管理组织,是注定无法胜任“税收成本管理”职业责任的。

下载教师素质的四个维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素质的四个维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阅读教学的四个维度

    阅读教学的四个维度 这学期听得课不多,也差不多听了一遍,想利用这个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阅读教学问题,其实早就想和大家聊一聊,可是自己心里没底,虽然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不够条......

    着眼四个维度 提升思维能力

    着眼四个维度 提升思维能力 刘振所 做好强军大文章,必须深刻领会强军目标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升思维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思维、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方法。提升思......

    教师三个维度

    1. 请列出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三个领域的主要内容。 答: (一)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 1、专业理念与师德 2、专业知识 3、专业能力 (二)十三个领域: 1、职业理解与认识 2、对......

    自主招生面试注意四个维度

    自主招生面试注意四个维度 发布时间:2012-3-9 浏览人数:100 本文编辑:高考学习 自主招生三大联盟“华约”“北约”“卓越”都将于2012年3月初公布面试入围名单,考生最快在本周就......

    卷烟终端建设包括四个维度

    卷烟终端建设包括四个维度:服务终端,管理终端,形象终端,延伸终端。卷烟终端陈列属于形象终端的范畴,属于终端的生动化建设。商品陈列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卷烟销量。据统计,店......

    增强理论自信的四个维度

    增强理论自信的四个维度 来源:《红旗文稿》 期号:2013/06 作者:程京武 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系统地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强调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

    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和“三个维度”

    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和“三个维度”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这方面,我们研究得还真是很不够。我们制定教学......

    听评课的四个维度

    老师必知的听评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 中国教师杂志 2017-09-07 09:38 今天这篇文章给大家送上一份干货,每个老师每学期都要经历的听评课,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