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图书馆学会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4 10:4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陕西图书馆学会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陕西图书馆学会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第一篇:陕西图书馆学会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为营造图书馆学领域人才进步的良好环境,扶持陕西省图书馆学优秀成果,促进陕西省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从2009年起,陕西省图书馆学会开始实施学会研究课题计划,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但在几年的实践过程中,发现管理办法还存在着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地方,特予以修改完善。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设立课题的宗旨:扶持陕西省图书馆学会会员,特别是中青年会员对图书馆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鼓励多出优秀成果。

第二条 课题面向全体会员,公平竞争,择优立项。

第二章 课题的来源及发布

第三条 课题分为学会指定、会员单位上报和其他单位委托三种来源,简称为A类、B类和C类课题。第四条 A类课题由学术研究委员会于每年11月底前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拟定。分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重点项目是指与图书馆学、情报学或陕西省图书情报事业密切结合的重要课题,预期成果会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或图书馆专业工作实践中具有突破性、应用性和指导性。重点课题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立1—2项。一般项目是指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或者与图书情报事业的国情、省情、地情密切相关的前沿性课题,研究内容具有创新性,并且预期成果有较大的学术意义和参考价值。

第五条 B类课题是指会员单位根据学科发展或实际工作需要上报的具有全局性、推广性、应用性、指导性和共享性的研究课题。列为学会课题后,由上报单位组织人员进行申报和研究。

第六条 学会可接受政府、社团或其他机构委托的与图书馆学、情报学以及信息科学相关的研究课题,定义为C类课题。

第七条 每年1月底前由秘书处公开发布年度课题申报指南,同时下发课题申报的有关通知。

第三章 课题申报

第八条 自课题指南发布之日起至3月31日为每年的课题申报时间。第九条 申报条件

1.课题申报人须是中国图书馆学会或陕西省图书馆学会会员;

2.课题负责人如系副研究馆员及其以上职称,可直接申报,如系馆员或助理馆员职称者,须有两位副研究馆员以上人员推荐。

3.课题负责人同一年度只能申报1项课题;前期承担学会课题未结题者,不能再次申报; 4.同一会员单位的会员同一年度所承担的A类课题原则上不超过2项。第十条 申报程序

1.申报人向秘书处索取《陕西省图书馆学会课题申报书》及相关资料,并根据申报书的要求在进行文献调研和项目查新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论证,由会员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后向秘书处提供打印稿一式三份;

2.填写申报书时必须明确课题负责人,课题负责人除应具备申报条件并具有一定的科研实力和经验外,还应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

3.联合申报的课题要提前考虑和解决知识产权等问题,并达成关于责、权、利的书面协议。申报书应签署所有参与单位的合作意见和签章;

4.申报人所在单位必须对课题申报书的内容、申报人能否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工作以及科研经费的支持与否等重要问题签署明确意见,并承担信誉保证。

5.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申报材料,不进入评审程序。

第十一条 课题研究成果分专著、论文和研究报告等形式。专著完成时限为2—3年,学术论文完成时限为15个月,研究报告完成时限为1年。研究开始时间为课题立项批复时间。

第四章 立项评审

第十二条 除研究成果为专著的项目外,一般的项目以15个月为一个研究周期,为配合研究周期,课题立项每隔至少15个月进行一次。

第十三条 由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学术研究委员会委员、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组成课题评审专家库。参加每年课题评审的专家由学会秘书处抽取,人数固定为11人,组成当年的课题评审委员会。结题评审专家尽量与立项评审专家保持一致。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和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分别作为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负责课题评审过程中的具体事项。

第十四条 课题评审以择优、公平、公正为原则,采用形式审查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法。第十五条 形式审查:由秘书处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要求的项目,填写《研究课题评审表》,形成候选课题。

第十六条 课题评审委员会评审:课题评审委员会召开会议,就候选课题的设计和论证、研究选题、研究内容的理论意义、实践指导意义、预期成果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课题负责人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思想品质和科研能力等情况进行评审和无记名投票,获票过半者方为通过。

第十七条 由秘书处向通过的项目负责人颁发《课题研究任务书》。第十八条 立项课题必须填写立项协议,签署相关责、权、利承诺。

第五章 课题变更

第十九条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凡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课题组负责人应及时向秘书处提出书面报告,由秘书处通报课题评审委员会,作出同意变更、同意撤销、延期结题等处理意见。

1.政策发生重大变化致使课题无法继续进行;

2.课题承担单位的组织机构、人员岗位发生变化导致课题研究目标无法实现; 3.课题组主要成员因调离、出境、出国、退休等原因使课题研究无法按期完成; 4.已出现相当或更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5.改变课题名称、成果形式或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 6.变更课题管理单位; 7.变更课题负责人; 8.因故需终止或撤销项目。

对有上述情形发生又不上报备案而擅自进行变更的,课题完成时不予结题。

第六章 结题与验收

第二十条 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课题研究,总体实行宽进严出政策,课题结题必须符合以下规定:(1)申请者统一填写“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研究课题结题鉴定书”;

(2)必须提交研究报告一份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2篇以上正式发表的论文。尚未发表但有正式用稿通知者(指通知中载明刊期,并且在一年内)按发表对待,否则不予认可;

(3)A类课题必须在《当代图书馆》发表1篇论文,并且在公开以上期刊发表1篇以上论文。B类课题鼓励在《当代图书馆》发表论文。研究报告可视其价值在《当代图书馆》发表或结集成册,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流。

(4)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认可:

①未注明“本文系陕西省图书馆学会项目×××(项目编号:×××)研究成果之一”字样。②成果数量、类型、内容与开题承诺差异过大,成果字数大幅度少于开题承诺。(5)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按撤项处理:

①对于未按期完成的课题,在递交延期结题申请后,允许课题组延期半年继续研究,重新申请鉴定仍不能通过者;

②延期超过半年不申请结题者; ③不按时申请结题又未说明原因者。

第二十一条 由课题评审委员会对结题材料进行鉴定,对研究结果是否符合事先批准的设计内容和形式,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等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并在课题鉴定书中签署意见。

第二十二条 由课题评审委员会向学会秘书处提交通过结题验收的A类课题资助经费申请,经秘书处核查无误并经秘书长签署意见后,提交理事长审批。

第二十三条 由秘书处负责办理具体的经费领取手续,与结项证书一并发放至相关课题组。

第七章 经费的来源、使用原则和资助标准

第二十四条 课题的经费来源,包括争取上级下达的课题经费、有关单位的科研经费及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单位共同筹集的课题经费。前两项为经费的非常规来源,后一项为常规来源。

第二十五条 常规来源的经费目前按理事长单位2000元、副理事长单位1000元、常务理事单位500元的标准,每年与单位会费合并收取。

第二十六条 常规来源经费全部用于资助当年的学会指定课题,其中80%用于资助研究项目,20%留作评审费用。

第二十七条 非常规经费遵循专项经费专项使用的原则,一般用于某一专指性课题的资助。第二十八条 会员单位上报课题的研究经费由上报单位自行解决,另须在获准立项后向学会交纳每项300元评审费。

第二十九条 常规经费的使用在遵循质量、价值和效益原则的同时,适当向集资单位和基层图书馆倾斜。

第三十条 最终成果为专著且字数不少于5万字的,按每项3000元资助;最终成果为3篇以上系列论文或报告的,按每项2000元资助;最终成果为单篇论文或报告的,按1000元资助。对于成果质量特别优异的,也可突破此标准进行特殊奖励。

第三十一条 资助经费一般在课题结项后支付,其开支仅限于以下范围:①资料费;②实地调研费;③成果出版费。对于实证性研究课题,可在批准立项后先行支付总课题经费的三分之一用于调研工作。

第三十二条 鼓励课题组寻求企业、社团的合作与赞助,以自筹经费的方式申报课题。

第三十三条 对课题评审委员会评定为具备进一步研究潜力的B类成果,由学会秘书处发函建议课题组所在单位予以继续支持。

第八章 成果宣传

第三十四条 《当代图书馆》对每年结题的课题名单予以公布。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社会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由秘书处向陕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文化厅、教育厅、科技厅等推荐,以便在更高平台上作进一步研究或获取奖励。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经陕西省图书馆学会七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即日起实行。

陕西省图书馆学会 2013年4月9日

第二篇: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2011年3月中国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通过,2014年6月中国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修订,2016年4月中国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第二次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的管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促进法学繁荣和发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提供法学理论支撑,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为部级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的规划由中国法学会制订。课题的具体管理工作由中国法学会研究部负责。

第二章 课题选题与类别

第三条 中国法学会课题的选题,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着力研究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法学理论问题和法治实践问题,以及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第四条 中国法学会课题分为:重大专项课题、课题、后期资助项目、委托课题、合作课题、专项课题。

第五条 重大专项课题是为解决影响我国法治进程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而设立的课题,由中国法学会通过委托或招标立项。

第六条 课题是中国法学会每年一度通过招标立项的课题。

课题包括: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调研项目和自选课题。其中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调研项目由中国法学会资助经费。自选课题是自筹课题经费的课题。

课题立项评审、成果鉴定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关键环节邀请中国法学会纪检部门负责人、专家代表参加,接受监督。

课题选题指南由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在向中央部门、法学法律界广泛征集的基础上,经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评议,中国法学会审定。部分资助课题的选题由申报人自拟。

第七条 委托课题分为重点委托课题、临时性委托课题、中央部门委托课题以及其他委托课题。

重点委托课题由中国法学会党组会议或中国法学会会长会议审定选题及实施方案。

临时性委托课题由中国法学会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实际工作需要临时确定选题。

中央部门委托课题是由中央政法委员会或其他中央国家机关委托中国法学会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承担的课题。

国家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委托中国法学会组织研究,课题选题具有较大价值,且提供一定经费支持的,可作为其他委托课题立项。

第八条 后期资助项目主要资助法学研究成果的出版。以资助学术专著为主,可适量资助学术译著。

已经通过答辩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也可申请。获得后期资助项目立项的,应当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完善。

第九条 合作课题是由国内有关单位资助研究经费,按合作双方协议确定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并报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审核,由中国法学会批准立项的课题。

第十条 中国法学会可以根据国家形势和工作需要,围绕某一重要文件或者重大专门领域设立专项课题。

第三章 课题申报与评审

第十一条 中国法学会课题申报条件:

1.课题申请人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独立开展及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能作为课题实际主持者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

2.重大专项课题、重大课题、重点课题申请人须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局级以上行政职务;一般课题申请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处级以上行政职务或法学博士学位;青年调研项目申请人不得超过35周岁,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科级以上行政职务或法学博士学位或属于法官检察官或法学博士生二年级以上;自选课题申请人原则上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副处级以上行政职务或法学博士学位;后期资助项目的申报者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副处级以上行政职务或法学博士学位,且申报项目已完成70%以上。

3.申请人可以单独申报,也可以组成课题组申报。重大专项课题、重大课题和青年调研项目以及其他拟采取实证方法的课题应由课题组申报,课题组成员原则上由法 学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共同组成。

4.申请人所在单位承诺积极支持,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

5.申请人每次作为主持人只能申报一个课题,同时可作为一个课题组成员;单纯作为课题组成员的,可同时参加两个课题组。

申请人不能以内容接近的课题申请书在其他部门设立的课题立项。

承担过或正在承担相同研究内容的课题的,或者承担中国法学会研究课题但未取得《结项证书》的,不得申请。

第十二条 课题申报时以提交电子版申请书为原则,无需提供职务职称证明材料。人事档案所在单位科研和财务管理部门盖章手续,在拟立项公示之后办理。

拟立项公示期间或者立项后发现申报时职务职称与事实不符的,不予立项或取消立项资格,记入中国法学会课题研究诚信档案,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三条 中国法学会组成课题立项评审委员会,进行立项评审。评审专家应当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学术公心,由中国法学会主管领导审定。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在评审委员中占适当比例。

第十四条 课题评审的基本标准:

1.课题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课题具有学术前沿性,预期能产生具有创新性和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3.课题研究方向正确,内容充实,论证充分,拟突破的重点难点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科学、可行。

4.课题成果应当具有时效性和实效性,课题研究进度计划符合实际需要。

5.课题申请人及课题组成员对申报课题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有完成研究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时间和条件。

6.申请经费及经费预算安排科学、合理。

第十五条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的,提交立项评审。

评审方式以匿名通讯评审为主,以会议评审为补充。采用匿名通讯评审方式的,评审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内容评审,评审指标主要涉及申请人对课题价值的理解、研究内容及可能的创新性、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第二阶段为基础评审,评审指标主要涉及主持人及研究团队的研究能力、在课题选题相关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研究计划和成果形式等。内容评审得分占总分的65%,基础评审得分占35%。中国法学会主管领导主持召开会议,提出拟立项课题名单。

采用会议评审方式进行的,评审专家对申报课题进行独立审查并打分,根据综合得分提出拟立项课题名单。

后期资助项目原则上采取会议评审方式进行。

第十六条 拟立项课题名单及课题主持人基本信息在中国法学会网站、中国法学创新网公示,公示期为10天。在公示期内发现有不符合申报条件的情况,经查证属实的,取消立项资格。

公示期满,报中国法学会党组会议审定,向立项课题主持人寄发《立项通知书》,并通过中国法学会网站公布立项名单。

第十七条 课题评审结束后,应及时公布评审办法、评审专家名单、评分指标等与课题评审相关的信息。

第四章 课题过程管理

第十八条 中国法学会课题实行课题主持人(首席专家)负责制。课题主持人应严格按照本办法和立项要求组织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九条 中国法学会课题的实施,应注重调查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应重视多学科的结合和跨学科、跨部门的联合攻关,力争使成果具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第二十条 中国法学会对立项课题实行中期抽查制度,抽查的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进度、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以及经费使用情况等。

重大专项课题每年进行一次期中检查。课题由中国法学会以随机抽检的方式进行。

第二十一条 承担重大专项课题、重大课题、重点课题、重点委托课题的,应在立项后及时召开课题启动会,邀请课题组成员之外的本领域专家和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参加,对课题研究重点、研究方法、调研安排、具体分工、实施计划、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进行论证和部署。提倡一般课题、青年调研项目、自选课题、委托课题召开课题启动会。

承担中国法学会课题,应在课题申请结项前至少召开一次课题研讨会。

第二十二条 接受期中检查的课题主持人须按要求及时向中国法学会研究部报送《中国法学会重大专项课题中期检查表》或《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中期检查表》,报告课题研究进展和管理工作情况以及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对如何按期完成后续工作做出说明。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法学会将不予拨付剩余经费: 1.尚未进行实质性课题研究的; 2.没有取得相应阶段性研究成果的; 3.无故不接受中期检查的; 4.不按时提交中期检查表的。

第二十三条 课题主持人应与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就课题开展情况保持密切联系,并及时报告课题进行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和进展情况。中国法学会有权随时监督和抽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第二十四条 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要将中国法学会课题纳入本单位的科研工作计划,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协助中国法学会做好课题的跟踪管理,保证课题组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

第二十五条 课题批准立项后,由于课题主持人较长时间出国或工作变动、健康等不得已原因,需要变更课题主持人的,或变更其他重要事项的,须向中国法学会研究部提出申请并得到批准。非前述原因,无特殊理由申请变更课题主持人的,不予批准。自行予以更换的,申请结项时按课题中 止处理。

第二十六条 重大专项课题的完成期限为二至三年。课题的完成期限原则上为一年,属于基础理论研究的,可适当延长。因特殊原因需要延期的,应在课题到期前提出申请,延期时间不超过一年。重点委托课题原则上当年完成。中央部门委托课题和合作课题的完成期限根据委托单位要求和合作协议的规定确定。

第五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七条 中国法学会课题经费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严格按照经费管理办法执行,并根据国家政策的调整,及时总结经验,改进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第二十八条 课题组使用课题经费必须经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接受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九条 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

1.设备及耗材费:用于购买课题研究所需设备及耗材的支出;

2.资料费:用于购买课题研究所需图书、资料等支出; 3.会议费:用于召开课题研讨会、座谈会、鉴定会等所发生的会议费支出;

4.差旅费:用于课题研究所发生的出差、调研等支出; 5.劳务费:包括课题研究所需人工费用和专家审定费等支出;

6.管理费:不超过课题经费的3%,用于日常科研管理工作;中国法学会拨出经费,不需要经费接收单位向中国法学会提供票据,包括税务发票和资金往来结算凭据。

7.其他支出:课题研究需要但未列入以上各项的其他有关支出。

第三十条 资助经费一次核定,分次拨付,专款专用,超支不补。课题立项后拨付资助经费的70%,课题成果鉴定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经费;重大专项课题资助经费立项后拨付资助经费的60%;项目进行中以检查合格的重大专项课题中期检查表为凭拨付20%,其余20%为预留经费,在项目验收结项后拨付。未通过验收结项的,不予拨付。

第三十一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暂停拨付下期经费:

1.不提交或不按时提交课题进展情况和课题经费使用情况报告的;

2.将课题经费挪作他用的;

3.经审查,课题阶段性成果未达到预定要求的; 4.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期限完成研究任务的。

第三十二条 课题主持人因工作调动等原因需更换财务管理部门,应报中国法学会批准。

第三十三条 中央部门委托课题的经费,由委托部门承担,或根据实际情况中国法学会承担;其他委托课题的经费,由委托部门承担,按有关财务管理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合作课题的经费,由资助方提供,按合作双方协议使用,并接受中国法学会审查监督。

第六章 成果验收与成果转化

第三十五条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题成果评价体系,注重成果质量,注重实际应用价值。

中国法学会课题成果形式可以为决策咨询报告、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等。课题主持人原则上应提交决策咨询报告作为课题阶段性成果。

第三十六条 课题组完成研究任务后,课题主持人应认真填写《课题结项申请书》,经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核合格后,连同最终研究成果、符合规定字数的内容摘要和电子文本报送中国法学会组织专家鉴定,鉴定验收合格后予以结项。

第三十七条 中国法学会组织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鉴定专家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高级职称;

2.在鉴定成果相关领域已取得相应水平研究成果; 3.具有科学良知和公平、公正的品格;

4.不在被鉴定成果课题组主持人所在单位任职; 5.不是被鉴定课题成果的课题组成员。

根据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可邀请具有较高研究能力的法律工作者作为鉴定专家参加鉴定工作。

第三十八条 研究成果鉴定采取匿名通讯鉴定方式。如有必要,可以会议评审的方式进行。

第三十九条 鉴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四种。

(一)鉴定等级为优秀的,研究成果应有重大创新,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或社会影响。2份以上阶段性课题成果得到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采纳的,优先考虑优秀等级。

(二)鉴定等级为良好的,研究成果应有明显创新,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或社会影响。

(三)鉴定等级为合格的,研究成果应有一定创新,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或社会影响。

(四)研究成果不规范,且明显缺乏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的,鉴定等级为不合格。

第四十条 课题成果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的,由中国法学会颁发《课题结项证书》,并拨付经费余款。

课题成果等级为“不合格”的,课题组应当对课题成果进行修改并提交中国法学会。修改后的研究成果经再次鉴定仍不合格的,由中国法学会作出“不合格”的决定,并通报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剩余经费不再拨付。成果鉴定不合格的,其课题主持人三年内不得申请中国法学会课题。

第四十一条 鉴定专家之间对于课题成果评价相差较大的,中国法学会可另行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必要时组织评审会议,通知课题主持人现场进行答辩。

第四十二条 强化成果转化意识,拓展成果转化渠道,发挥成果的社会效益。

1.中国法学会建立课题成果要报制度。每一个课题结项之前应当至少提供1份成果要报。

2.中国法学会择优通过《要报》、《要报特刊》等途径向中央有关部门报送,推荐在重要报刊上发表。

3.每年结集出版《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成果要报汇编》。4.课题成果鉴定等级属于“良好”以上且符合出版条件的,可纳入《中国法学会优秀课题成果文库》,予以资助出版。

5.课题主持人应当积极向本单位、本地区相关部门推荐成果,鼓励课题成果向课程、教材、教学转化。

6.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应采取积极措施,做好课题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工作。

第四十三条 自选课题按期结项且成果鉴定为“优秀”的,予以后期经费资助。课题成果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可予以再立项进行深化研究。

第四十四条 中国法学会建立法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奖励机制,每三年评选一次中国法学会优秀法学成果,对推动法学理论发展和促进学科发展具有创新意义,被领导机关采纳、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取得应用转化效果的中国法学会课题研究成果,予以奖励。

第四十五条 课题成果归中国法学会所有,以中国法学会名义对外发布和使用。课题主持人及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有将该成果用于科研、教学的权利和经中国法学会同意赋予的其他权利。

第四十六条 未按课题完成期限提交研究成果,又未提出延期申请并得到批准的,中国法学会作出撤销项目决定并通报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追回已拨付的资助经费,列入中国法学会课题研究诚信记录,课题主持人在五年内不得申请中国法学会课题。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通过之日起生效。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由中国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负责解释。

第三篇:山西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山西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山西省法学会(以下简称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的管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推进法治山西进程,服务平安三晋建设,依据《中国法学会章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为省级研究课题。研究课题规划由省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制订。

研究课题的管理工作由省法学会研究部具体负责。

第二章 课题选题与类别

第三条 省法学会课题的选题,侧重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大局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法学理论问题和法治实践问题,以及地方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第四条 省法学会研究课题分为课题和重大专项课题。

第五条 课题包括: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项目课题和专项任务课题。课题是省法学会每年一度通过招标立项的课题。课题选题,由省法学会在全省范围内向社会广泛征集,经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评议,省法学会审定后,于每年第2季度向社会公开发布课题申报公告和课题指南。

重点课题是指在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在推进依法治省进程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现实意义或具有学术前沿性的课题。

一般课题是指在指导法治实践,推进依法治省进程中具有较高理论意义、现实意义、预期能产生具有创新性和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的课题。

青年项目课题是指专门资助我省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的课题。

专项任务课题包括合作课题和自选课题。合作课题是由省委、省政府或省内有关部门资助研究经费,按合作双方协议确定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自选课题是指课题申请人根据省法学会工作要点,参考课题指南,自行确定申请立项的课题。

第六条 重大专项课题是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和推进依法治省进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而设立的课题。由省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提出,通过委托和招标立项。

第三章 课题申报与立项评审

第七条 课题申报条件:

(一)课题申报面向全省,同等条件下优先中国法学会会员。

(二)课题申请人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独立开展及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能作为课题实际主持者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

(三)重大专项课题申请人须具有正高职称或法律实务部门正处以上职务,重点课题申请人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法律实务部门副处以上职务;一般课题和青年项目课题申请人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法学硕士以上学位或法律实务部门副处以上职务,青年项目课题申请人年龄还应不超过40岁;专项任务课题中的自选课题申请人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法学硕士以上学位或法律实务部门副处以上职务。

(四)不符合上述条件,本人有一定研究能力和专门论著的,有两名以上教授推荐,可以申报课题。

(五)有研究能力的单位,可以以单位作者名义申报课题。

(六)申请人应争取所在单位积极支持,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

(七)申请人每只能申报一个课题。承担过或者正在承担国家和本省社科基金项目、国家和省软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司法部等中央部委和中国法学会批准的相同研究内容的课题的,不得重复申请。

申报中国法学会课题并得到立项,省法学会将给予适当资金资助。

第八条 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负责组织专家评审委员会进行课题立项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专家在全省法学、法律专家库中随机抽选。

第九条 课题评审的基本标准:

(一)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理论意义或者现实意义。

(二)课题具有学术前沿性,预期能产生具有创新性和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

(三)课题研究方向正确,内容充实,论证充分,拟突破的重点难点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科学、可行。

(四)课题申请人及课题组成员对申报课题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有相关研究成果和资料准备,有完成研究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时间和条件。

(五)申请经费及经费预算安排科学、合理。

第十条 省法学会研究部负责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和形式审查,初审合格后组织评审委员会进行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

(一)通讯评审实行匿名评审。评审专家对申报课题进行独立评审,提出是否立项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

(二)会议评审公开进行。专家在充分评议后,进行无记名投票,获三分之二以上多数票通过申报的课题,以得票多少排序立项。

第十一条 课题立项后,向课题申请人寄发《立项通知书》,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章 课题管理

第十二条 省法学会课题实行课题主持人(首席专家)负责制。课题主持人应严格按照本办法和立项要求组织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亲自参与主要研究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三条 省法学会课题的实施,应注重调查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应重视多学科的结合和跨学科、跨部门的联合攻关,力争使成果具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及社会影响。

第十四条 省法学会对立项课题实行期中检查制度,检查的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进度、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以及经费使用情况等。

课题一般在立项后6个月左右由省法学会发布中期检查通知。重大专项课题的期中检查根据需要确定。第十五条 课题主持人须按检查的要求及时向省法学会研究部报送《山西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期中检查表》或《山西省法学会重大专项课题期中检查表》,报告课题研究进展和管理工作情况以及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对如何按期完成后续工作做出说明。

第十六条 省法学会公布期中检查结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法学会将酌情进行通报:

(一)尚未进行实质性课题研究的;

(二)没有取得相应阶段性研究成果的;

(三)无故不接受期中检查的;

(四)不按时提交期中检查表的。

第十七条 课题主持人应与省法学会就课题开展情况保持密切联系,并及时报告课题进行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和意外情况。省法学会有权随时监督和抽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第十八条 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科研管理规定,对省法学会课题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协助省法学会做好课题的跟踪管理,保证课题组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

第十九条 课题批准立项后,由于课题主持人出国或工作变动、健康等原因,需要变更课题主持人的,或变更其他重要事项的,须向省法学会提出申请并得到批准。第二十条 课题的完成期限为一年,重大专项课题的完成期限根据需要确定。

第五章 课题经费管理

第二十一条 课题中的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项目课题由省法学会按比例资助经费;专项任务课题中的合作课题经费,由委托方提供,按合作双方协议使用;专项任务课题中的自选课题经费由课题主持人自筹。学会资助经费。

第二十二条 山西省法学会课题经费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严格按照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三条 课题组使用课题经费必须经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接受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四条 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

(一)设备及耗材费:用于购买课题研究所需设备及耗材的支出;

(二)资料费:用于购买课题研究所需图书、资料等支出;

(三)会议费:用于召开课题研讨会、座谈会、鉴定会等所发生的会议费支出;

(四)差旅费:用于课题研究所发生的出差、调研等支出;

(五)劳务费:包括课题研究所需人工费用和专家审定费等支出;

(六)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科研管理费。

(七)其他支出:课题研究需要但未列入以上各项的其他有关支出。

第二十五条 资助经费一次核定,分次拨付,专款专用,超支不补。立项后拨付资助经费的50%,期中检查合格后拨付资助经费的30%,课题成果鉴定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经费。

第二十六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暂停拨付下期经费:

(一)不提交或不按时提交课题进展情况和课题经费使用情况报告的;

(二)将课题经费挪作他用的;

(三)经审查,课题阶段性成果未达到预定要求的;

(四)无正当理由而未按规定期限完成研究任务的。第二十七条 课题主持人因工作调动等原因需更换财务管理部门,应经调出、调入单位同意并签署意见,报省法学会批准。

第六章 课题验收与成果转化

第二十八条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题成果评价体系,注重成果质量,注重实际应用价值。

省法学会课题成果形式可以为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等。第二十九条 课题组完成研究任务后,课题主持人应认真填写《课题结项申请书》,经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核合格后,连同最终研究成果、2000-3000字的内容摘要和电子文本报送省法学会,由省法学会组织专家鉴定,鉴定验收合格后予以结项。

第三十条 课题研究成果在国家级刊物发表的可免于鉴定。

第三十一条 课题成果通过鉴定验收,由省法学会颁发《课题结项证书》,并拨付经费余款。

课题成果鉴定为不合格的,由省法学会向课题主持人下发限期修改通知书。课题组应当按照鉴定验收意见限期进行修改。修改后的研究成果经再次鉴定仍不合格的,由省法学会作出不合格的决定,并通报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剩余经费不再拨付。成果鉴定不合格的,其课题主持人不得申请下一省法学会研究课题。

未按课题完成期限提交研究成果,又未提出延期申请的和提出延期申请未得到批准的,视为验收不合格,由省法学会通报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未拨付的课题经费不再拨付,课题主持人在三年内不得申请省法学会课题。

第三十二条 强化成果转化意识,拓展成果转化渠道,发挥成果的社会效益。

(一)省法学会将通过出版研究成果选编、通过中国法学会网、山西政法网以及举办课题成果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转化。

(二)鼓励课题成果向课程、教材、教学转化,为培养优秀人才服务;向决策咨询转化,为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向社会转化,宣传法学理论,弘扬法治精神,为企业事业单位决策服务,为提高全民族法律意识服务。

(三)课题主持人出版课题成果必须有省法学会课题结项证书和省法学会允许课题成果出版通知书。

(四)课题成果如遇有知识产权争议,经查实为课题主持人或课题组成员侵权,省法学会将取消课题成果鉴定结论,由课题主持人承担一切法律责任,并追回全部课题经费。

第三十三条 省法学会建立法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奖励机制,成立由省法学会会长为主任的山西省法学研究优秀成果评选委员会,每评选一次省法学会法学研究优秀成果,获得一、二等奖的法学研究成果,编辑出版《山西省法学会法学研究优秀成果汇编》,推荐列入法学、法律工作者的科研业绩考评范围,可以作为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的依据。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生效。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山西省法学会负责解释。

第四篇:中国图书馆学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一

中国图书馆学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2006年7月23日经七届二次理事会审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履行中国图书馆学会的职能,促进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设立中国图书馆学会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第二条专项资金主要来源:

1.学会每年投入的资金为资金净资产增加额的20%。

2.国内外机构和个人捐赠。

第三条设立中国图书馆学会专项资金办公室(以下简称专资办),设置在学会秘书处,负责专项资金的管理,执行申请等相关程序,并向常务理事会、理事会提交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报告。

第四条专资办于每年年初向常务理事会汇报专项资金积累情况,经常务理事会批准公布专项资金资助方案。

第二章 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和方式

第五条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

1.学术交流与研究

2.科普活动与阅读推广

3.编译出版

4.国际交流与合作

5.行业指导与服务

6.组织建设

7.教育与培训

8.根据捐赠人意愿确定的项目

第六条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

1.根据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直接投入。

2.根据会员申请,提供相应资助。

第三章 专项资金的申请和审批

第七条成立专项资金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评委会由学会领导(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和专门工作委员会主任组成。

第八条专项资金申请条件:

1.申请者(单位或个人)必须是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申请者可以个人会员、团体会员或专门工作委员会、分支机构、《中国图书馆学报》编辑部和学会秘书处的名义进行申请。

2.申请专项资金投入和资助的项目须符合本会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属于学会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范畴的重点或要项工作。

3.申请内容真实,实施方案可行,经费预算合理,项目实施后预期效果明显。

4.项目承办者(单位或个人)须具备实施项目的能力,在基本工作条件方面有可靠的保证。

第九条申请者根据当年公布的专项资金资助方案及相关通知向评委会提交申请,并认真填报《中国图书馆学会专项资金申请表》(见附件一)。

第十条常规项目由秘书处列入工作计划,经常务理事会审议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后,专项资金可投入使用,所用专项资金额度计入当年的专项资金资助方案;未列入当年专项资金资助方案而临时出现的须学会资助的项目,由秘书处提出申请,秘书长、理事长及时受理批复,批准使用的金额,计入来年的专项资金资助方案。

第十一条申请者提出的专项资金的申请,原则上每年受理一次,由评委会审议批准。

第十二条专项资金投入和资助项目的遴选坚持“公开申请,专家评审,择优资助,追踪问效”的原则。

第十三条专项资金的投入和资助坚持“保证重点,扶助要项,适当集中,讲求效益”的原则。

第十四条专项资金的审批遵守“依靠专家,发扬民主,实事求是,公正合理”的原则。

第十五条专项资金项目获得2/3评委的审议通过,评审结果有效。

第十六条在同等条件下,具备以下条件者优先资助:

1.有自筹经费(含社会资助等)和配套经费;

2.前期效果显著的延续项目。

第十七条专项资金的申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予受理:

1.不符合申请条件;

2.申请内容不属实;

3.未按规定要求填写申请表;

4.申请专项资金的额度超出公布的额度。

第十八条为保证评审的公正性,评审时,申请人如同时是评委会成员,应予以回避。

第四章 专项资金投入和资助项目的实施、管理和监督

第十九条获准资助的项目,由申请者在接到批准通知后30天内,与专资办签订《中国图书馆学会专项资金项目任务书》(见附件二),逾期按自动放弃处理。

第二十条投入和资助项目实施过程中,专资办根据工作计划或项目任务书可随时对投入和资助的项目进行抽查。

第二十一条投入和资助项目按期结束后,项目受理者(单位或个人)应在30天内提交项目总结报告、项目经费决算和体现项目成果的有关材料。

第二十二条专资办聘请专家组根据总结报告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验收、评估,并向常务理事会或理事会提交项目完成情况的评估报告。

第二十三条投入和资助的项目未按工作计划或项目任务书内容、进度进行的,视情节缓拨或停拨经费。

第二十四条对检查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在3年内不再接受该申请者(单位或个人)申请的新项目。

第二十五条资助的项目,在对外公布、宣传或成果鉴定、申报奖励时,均应标注“中国图书馆学会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第五章专项资金的财务管理

第二十六条专项资金单独设帐,并由专资办负责管理。

第二十七条专资办根据常务理事会、评委会意见按审议通过的投入或资助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拨款。

第二十八条接受资助的项目受理者(单位或个人)必须指定专门银行帐户,按项目单独建帐,专款专用,严格按规定进行管理核算,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截留、挪用或挤占。

第二十九条专资办每年向常务理事会、理事会汇报专项资金的财务收支情况。

第三十条专项资金在理事会换届时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并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接受会员代表大会的审查。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七届二次理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二条本办法由专资办负责解释。

本文档系网络所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本人定尽快处理!

第五篇: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_18155(范文模版)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2011年3月中国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通过 2014年6月中国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的管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促进法学繁荣和发展,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提供法学理论支撑,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为部级研究课题。研究工作的规划由中国法学会制订。课题的具体管理工作由中国法学会研究部负责。

第二章 课题选题与类别

第三条 中国法学会课题的选题,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着力研究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法学理论问题和法治实践问题,以及立法、行政执法、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第四条 中国法学会课题分为:重大专项课题、课题、委托课题、合作课题。

第五条 重大专项课题是为解决影响我国法治进程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而设立的课题。重大专项课题由中国法学会通过委托或招标立项。

第六条 课题是中国法学会每年一度通过招标立项的课题。由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向法学法律界广泛征集课题选题,经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评议,中国法学会审定后,通过中国法学会网站发布课题申报公告和课题指南。

课题包括: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项目和自选课题。其中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青年项目由中国法学会资助经费。自选课题是自筹课题经费的课题。

第七条 委托课题是由中央政法委员会或其他中央国家机关委托中国法学会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承担的课题。

第八条 合作课题是由国内有关单位资助研究经费,按合作双方协议确定课题主持人和课题组,并报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审核,由中国法学会批准立项的课题。

第三章 课题申报与评审

第九条 中国法学会课题申报条件:

1.课题申请人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独立开展及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能作为课题实际主持者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

2.重大专项课题、重大课题、重点课题申请人原则上须具有正高级职称或局级以上行政职务,一般课题申请人原则上须具有高级职称、正处级以上行政职务或法学博士学位,青年项目申请人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副处级以上行政职务或法学博士学位且不超过35周岁,自选课题申请人原则上须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副处级以上行政职务或法学博士学位;

3.重大专项课题应由法学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共同组成课题组,课题组成员须具有本课题相应的研究能力。

4.申请人所在单位承诺积极支持,提供必要的研究条件; 5.申请人每次只能申报一个课题。

承担过或者正在承担相同研究内容的课题的,承担中国法学会研究课题未取得《结项证书》的,不得申请。

第十条 中国法学会组成由学术委员会为主体的课题立项评审委员会,进行立项评审。评审委员会专家从中国法学会全国法学人才数据库中选任。

第十一条 课题评审的基本标准: 1.课题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课题具有学术前沿性,预期能产生具有创新性和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

3.课题研究方向正确,内容充实,论证充分,拟突破的重点难点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科学、可行。

4.课题成果应当具有时效性和实效性,课题研究进度计划符合实际需要。

5.课题申请人及课题组成员对申报课题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有完成研究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时间和条件。

6.申请经费及经费预算安排科学、合理。

第十二条 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对申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

评审专家对申报课题进行独立审查,分组评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提出立项的建议。

第十三条 立项建议经中国法学会批准后,在中国法学会网站公示拟立项课题名单,公示期为10天。在公示期内发现有不符合申报条件的情况,经查证属实的,取消立项资格。

公示期满,由中国法学会研究部向立项课题主持人寄发《立项通知书》,并通过中国法学会网站公布立项名单。

第四章 课题过程管理

第十四条 中国法学会课题实行课题主持人(首席专家)负责制。课题主持人应严格按照本办法和立项要求组织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并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五条 中国法学会课题的实施,应注重调查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应重视多学科的结合和跨学科、跨部门的联合攻关,力争使成果具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力。

第十六条 中国法学会对立项课题实行期中检查制度,检查的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进度、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以及经费使用情况等。

重大专项课题每年进行一次期中检查。课题由中国法学会以随机抽检的方式进行。

第十七条 接受期中检查的课题主持人须按要求及时向中国法学会研究部报送《中国法学会重大专项课题期中检查表》或《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期中检查表》,报告课题研究进展和管理工作情况以及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对如何按期完成后续工作做出说明。

第十八条 中国法学会将通过中国法学会网站公布期中检查结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国法学会将不予拨付剩余经费:

1.尚未进行实质性课题研究的; 2.没有取得相应阶段性研究成果的; 3.无故不接受期中检查的; 4.不按时提交期中检查表的。

第十九条 课题主持人应与中国法学会就课题开展情况保持密切联系,并及时报告课题进行中遇到的重要问题和意外情况。中国法学会有权随时监督和抽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第二十条 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要将中国法学会课题纳入本单位的科研工作计划,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协

助中国法学会做好课题的跟踪管理,保证课题组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

第二十一条 课题批准立项后,由于课题主持人出国或工作变动、健康等原因,需要变更课题主持人的,或变更其他重要事项的,须向中国法学会研究部提出申请并得到批准。

第二十二条 重大专项课题的完成期限为二至三年。课题的完成期限原则上为一年。因特殊原因需要延期的,应在课题到期前提出申请,延期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年。

第五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三条 中国法学会课题经费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严格按照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四条 课题组使用课题经费必须经本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接受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五条 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

1.设备及耗材费:用于购买课题研究所需设备及耗材的支出;

2.资料费:用于购买课题研究所需图书、资料等支出; 3.会议费:用于召开课题研讨会、座谈会、鉴定会等所发生的会议费支出;

4.差旅费:用于课题研究所发生的出差、调研等支出; 5.劳务费:包括课题研究所需人工费用和专家审定费等支出;

6.管理费:不超过课题经费的3%,用于日常科研管理工作;中国法学会拨出经费,不需要经费接收单位向中国法学会提供票据,包括税务发票和资金往来结算凭据。

7.其他支出:课题研究需要但未列入以上各项的其他有关

支出。

第二十六条 资助经费一次核定,分次拨付,专款专用,超支不补。课题立项后拨付资助经费的70%,课题成果鉴定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经费;重大专项课题资助经费立项后拨付资助经费的60%;项目进行中以检查合格的重大专项课题中期检查表为凭拨付20%,其余20%为预留经费,在项目验收结项后拨付。未通过验收结项的,不予拨付。

第二十七条 出现下列情形之一者,暂停拨付下期经费: 1.不提交或不按时提交课题进展情况和课题经费使用情况报告的;

2.将课题经费挪作他用的;

3.经审查,课题阶段性成果未达到预定要求的; 4.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期限完成研究任务的。

第二十八条 课题主持人因工作调动等原因需更换财务管理部门,应报中国法学会批准。

第二十九条 委托课题的经费,由委托部门承担,或根据实际情况中国法学会承担,按有关财务管理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合作课题的经费,由资助方提供,按合作双方协议使用,并接受中国法学会审查监督。

第六章 成果验收与成果转化

第三十一条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题成果评价体系,注重成果质量,注重实际应用价值。

中国法学会课题成果形式可以为决策咨询报告、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等。鼓励以决策咨询报告为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第三十二条 课题组完成研究任务后,课题主持人应认真填写《课题结项申请书》,经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审

核合格后,连同最终研究成果、符合规定字数的内容摘要和电子文本报送中国法学会组织专家鉴定,鉴定验收合格后予以结项。

第三十三条

中国法学会组织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鉴定。鉴定专家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高级职称;

2.在鉴定成果相关领域已取得相应水平研究成果; 3.具有科学良知和公平、公正的品格;

4.不在被鉴定成果课题组主持人所在单位任职; 5.不是被鉴定课题成果的课题组成员。

根据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可邀请具有较高研究能力的法律工作者作为鉴定专家参加鉴定工作。

第三十四条 研究成果鉴定一般采取匿名通讯鉴定方式,如有必要,可增加会议评审环节。

第三十五条 鉴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免于鉴定四种。

优秀 研究成果有重大创新,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或社会影响;

合格 研究成果有明显创新,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或社会影响;

不合格 研究成果缺乏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免于鉴定 课题成果提出的理论观点、对策建议等被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机关决策参考应用于实践。

第三十六条 课题成果鉴定结果为“优秀”、“合格”以及批准免于鉴定的,为通过鉴定验收,由中国法学会颁发《课题结项证书》,并拨付经费余款。

课题成果鉴定结果为“不合格”的,课题组应当对课题成果进行修改并提交中国法学会。修改后的研究成果经再次鉴定仍不

合格的,由中国法学会作出“不合格”的决定,并通报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剩余经费不再拨付。成果鉴定不合格的,其课题主持人三年内不得申请中国法学会课题。

第三十七条 鉴定专家之间对于课题成果评价相差较大的,中国法学会重新组织专家进行鉴定,必要时组织评审会议,通知课题主持人到场进行答辩。

第三十八条 强化成果转化意识,拓展成果转化渠道,发挥成果的社会效益。

1.中国法学会建立优秀课题成果库,面向社会开放。2.中国法学会将通过《要报》、《专报》、《立法建议》、《法学研究成果选摘》、《法学研究报告摘要汇编》,中国法学会网站,以及举办课题成果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中国法学会优秀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转化。

3.鼓励课题成果向课程、教材、教学转化,为培养优秀人才服务;向决策咨询转化,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服务;向社会转化,宣传法学理论,弘扬法治精神,为企业事业单位决策服务,为提高全民族法律意识服务。

4.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应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和资助课题优秀成果的出版,积极做好课题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工作。

第三十九条 中国法学会课题成果鉴定为“优秀”的,中国法学会可酌情予以资助出版;自选课题成果鉴定为“优秀”的,中国法学会可酌情予以经费资助。课题成果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可予以再立项进行深化研究。

第四十条 中国法学会建立法学研究成果的评价奖励机制,每三年评选一次中国法学会优秀研究成果,对推动法学理论发展和促进学科发展具有创新意义,被领导机关采纳、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取得应用转化效果的中国法学会课题研究成果,予以奖励。

第四十一条 课题成果归中国法学会所有,以中国法学会名义对外发布和使用。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有将该成果用于科研、教学的权利和经中国法学会同意赋予的其他权利。

第四十二条 未按课题完成期限提交研究成果,又未提出延期申请并得到批准的,中国法学会作出撤销项目决定并通报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追回已拨付的资助经费,列入中国法学会课题研究诚信记录,课题主持人在五年内不得申请中国法学会课题。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通过之日起生效。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由中国法学会会长办公会负责解释。

下载陕西图书馆学会研究课题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陕西图书馆学会研究课题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图书馆管理办法

    东莞市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 (草案征求意见稿)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公共图书馆的设立与管理 第三章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与用户权益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中国图书馆学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最终五篇)

    附件1 中国图书馆学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修订) (2010年3月26日经八届二次理事会审议通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履行中国图书馆学会的职能,促进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设立中国......

    苏州市图书馆学会

    苏州市图书馆学会 ―――――――――――――――――― 关于召开学会理事会的通知理事: 为总结苏州市图书馆学会2011年工作,交流和宣传各图书馆所取得的工作和学术成果,共同......

    图书馆学会工作总结

    ****书馆学会二0一一年度工作总结2011年以来,*****学会在**省图书馆学会,*****文广新局、市社科联和市民间组织管理局等上级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学......

    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研究课题管理办法[5篇模版]

    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 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2016年3月18日会会长会议通过) 为提高我国WTO法的学术研究水平,完善我国涉外法律法规的建设及涉外人才的培养,促进构建开放......

    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办法一、总 则 (一)为适应课程改革、教研制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调动广大中小学、职业学校教师、校长,各级教研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研究积极......

    图书馆资产管理办法

    图书馆资产管理办法 为加强黄淮学院图书馆的馆资产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资产范围 我馆资产范围包括:馆舍、图书、期刊、报纸、电子文献、视听资料、档案资料、机器设备、......

    山东省图书馆管理办法

    山东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 发文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 文号:令第211号 发布日期:2009-4-23 《山东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4月20日省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