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工程常见法律风险分析及合同评审要点
建设工程常见法律风险分析及合同评审要点
一、合同无效的风险
1、合同无效的法律规定
(1)合同法的概括规定
(一)欺诈、胁迫、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欺诈、胁迫、乘人之危、重大误解的为可撤销合同)
(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2)司法解释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的具体规定
(一)无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的;
(二)借用资质的;
(三)应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中标无效的;
(四)承包人非法转包的;
(五)承包人违法分包的;
(3)超越资质等级范围的特殊处理——适用补正规则;(4)合同无效的判断标准——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2、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1)合同法规定:
(一)无效或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无法律约束力;
(二)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仍然有效。例如约定仲裁、约定管辖等。
(2)建设工程合同无效的特殊处理:
(一)折价补偿原则:
A:验收合格的(包括修复后合格):参照合同约定支付价款; B:验收不合格的:不支付价款。
(二)处罚:法院有权没收非法所得(利润、管理费、挂靠费等),建设部门可降低资质、撤销资质等处罚;(3)实际施工人问题
在建设工程施工领域存在大量非法转包和违法分包的背景下,为了保护施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的权益,为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救济手段,实际施工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以发包人为被告。所有的承包合同无效后,可能导致诉讼关系发生变化。
A:第一手合同有效:应按合同相对性原则有序诉讼;
B:第一手合同与下手的所有转包合同均无效,则适用合同相对性弱化原则;
3、招标规定
(1)招投标法规定,下列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招标:
(一)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项目;(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2)《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规定了以上三类建设项目的具体范围;
(3)应招标的合同额度:
(一)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二)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三)勘察、设计、监理等,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四)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第(一)、(二)、(三)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4)邀请招标与可不招标的规定:详见招投标法
4、黑白合同问题
最高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当事人就同一建设工程另行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经过备案的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应当以备案的中标合同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根据。
施工合同签订后,双方以补充协议的方式对中标的合同价款进行调整,如果当时双方都认为补充协议确未违反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而过后承包人又以补充协议违反招投标法为由,要求认定补充协议无效,这时如何确定合同价款?或单方让利承诺是否有效?
《司法解释》规定,中标合同备案后,当事人不得就合同中实质性内容另行约定,应以中标合同为准。当然,这并不是说合同签订后就不能变更了,按《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签订后当然可以变更,只是补充协议对实质性内容进行变更后也需要再次备案,只有进行了重新备案后才能作为依据。因此,履约过程中如要签订与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发生变更的补充协议的关键是要有法定的变更事由并同样办理备案手续。
二、银行保函涉及的风险
1、提供银行保函应注意的风险
(1)保函的生效条件:保函具有独立性,不受基础合同的影响。建议保函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生效或收到业主预付款后生效;
(2)有关排除禁令的表述:见索即付,无条件支付
2、接受银行保函应注意的风险
(1)识别保函中的软条款:向银行索赔前应向承包方(分包方)提交违约通知,并由其签字确认。一般银行不愿意出具此类保函;
(2)保函的有效期:
3、具有反担保性质的银行保函与履约保函的区别
当业主要求总承包商提交保函时,总承包商可要求分包商委托银行开具受益人为业主提供保函的银行的保函,即反担保保函。
总承包商主债权关系 业主
分包关系履约担保银行
分包商反担保银行
分包商
三、固定总价及审计定价的风险
1、商业风险——情势变更——不可抗力;
2、情势变更的法律规定
(1)情势变更的法律依据:
A:《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 B:《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民商事审判纠纷的指导意见》(2)审慎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合理调整双方利益关系; A:高风险高收益不适用;B:石油、焦炭、有色金属等市场属性活泼,长期以来价格波动较大的大宗商品标的物审慎适用;C:侧重保护守约一方的原则; D:严格的内部审核程序;
(3)适用情势变更原则审判的内部审核:个案适用情势变更的,由高院审核,情况特殊的,最高院审核;
3、工程合同价款调整
(1)法院:严格的内部审核程序,决定了法院在认定情势变更的审慎态度;
(2)仲裁:仲裁机构适用情势变更原则的灵活性较大(3)在一下情形下易于得到支持:
A:全国范围内或项目所在地的原材料价格巨大波动的信息; B:项目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发布的建设工程价格调整意见; C:工程建设过程中合同当事方就工程原材料价格变化引起的成本增加的协调意见等;
D:合同约定:工程原材料价格波动超过风险范围,可以调整合同价格;
4、审计定价的风险
(1)合同定价依据第三方审定的概预算;(2)合同结算依据第三方或上级单位的结算审计;
5、发包人对竣工结算文件不予答复的法律后果
(1)合同约定默许条款的,从合同约定;(2)合同没有约定的,不能简单地推论为默许;
A:行政规范:《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28天内不答复视为默许;
B:审判指引:《关于发包人收到承包人竣工结算文件后,在约定期限内不予答复,是否视为认可竣工结算文件的复函》:不可简单推定
6、支付风险
(1)业主支付前提:分包合同中约定,对分包商的支付以总承包人获得业主支付为前提条件;
不同观点:
A:从合同相对性及公平原则角度予以否定;
B:以付款条件和分包商连带责任及当事人意思自治角度予以认可;
C:实践经验:法官自由裁量空间很大,酌情处理。建议同时约定分包商提供结算材料、协助总承包方对业主进行结算支付等协助义务。(2)审计前提:
A:以第三方审计结果作为工程总包合同价款结算的依据; B:争议:业主以工程尚未审计为由拒绝支付工程结算款。C:处理意见:有无明确约定,如工程结算款以审计结果为准的字样;工程竣工结算的前提条件,以及工程是否存在法定竣工验收和结算的情形。
四、合同履行过程中工期变更的风险
1、合同履行过程中工期变更的利益权衡
(1)业主同意是工期变更的首要条件;(2)工期变更利在业主;
2、工期变更加重承包商风险
(1)后期工期压力上升,可归责业主的因素减少;(2)工期延长增加人工成本;(3)工期延长增加设备维护费用;(4)工期延长可能影响设备保质期;
3、变更工期时,承包商的注意事项:
(1)工期延长导致费用增加的索赔权利——人工费、租赁费、保险费甚至折旧等间接费用;
(2)为弥补业主原因的延误而增加的工程投入和赶工索赔费;(3)质保期的衔接问题;
五、无违约责任限额的风险
1、违约金争议的处理原则
(1)坚持以补偿性为主,以惩罚性为辅的违约金性质,合理调整裁量幅度,切实防止以意思自治为由而完全放任当事人约定过高的违约金;
(2)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形,以违约造成的损失为基准,综合衡量合同履行程度,当事人的过错,预期利益,当事人缔约地位强弱、是否适用格式合同条款等多项因素,防止机械司法而可能造成的实质性不公平;
(3)违约方对于位于今约定过高的主张承担举证责任,非违约方主张违约金合理的,亦应提供相应的证据;
(4)违约行为通常导致可得利益损失,在计算和认定可得利益损失时,应当综合运用可预见规则,减损规则,损益相抵规则以及过失相抵规则等,从非违约方主张的可得利益赔偿总额中扣除违约方不可预见的损失、非违约方不当扩大的损失、非违约方过失造成的损失以及必要的交易成本;
(5)违约一方一般应当承担非违约方没有采取合理减损措施而导致损失扩大、非违约方因违约而获得利益以及非违约方过失的举证责任;非违约方应承担其遭受的可得利益损失总额、必要的交易成本的举证责任;对于可以预见的损失,既可以由非违约方举证,也可由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裁量。
2、违约金过高或过低的标准
(1)超过实际损失30%;(2)低于实际损失;
3、约定违约金限额的意义
(1)工期违约的损失难以证明,则合同约定的工期违约计算方法尤为重要;
(2)仲裁、法院倾向合同约定,维护意思自治原则;
六、垫资等特殊建设模式的风险
1、工程垫资及BT模式的法律规定
(1)最高院:《司法解释》第六条:当事人对垫资和垫资利息有约定,承包人请求按照约定返还垫资及其利息的,应予支持,但约定的利息计算标准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的部分除外。当事人对垫资没有约定的,按照工程欠款处理;
当事人对垫资利息没有约定,承包人请求支付利息的,不予支持。(2)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中央人民银行:《关于严禁政府投资项目使用带资承包方式进行建设的通知》(建市【2006】6号)。政府投资项目一律不得以建筑企业带资承包的方式进行建设,不得将建筑企业带资承包作为招标条件。采用BOT、BOOT、BOO方式建设的政府投资项目可不适用本通知。
2、BOT模式的注意事项
(1)经营期限的起始;(2)运行时间的保证;(3)强调业主责任;
七、管辖约定风险
1、管辖法院的重要性:
(1)目前的司法实践,法院及法官往往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而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地方保护主义在所难免;且公司与所在地法院或多或少的存在某些联系和交情;
(2)将管辖地约定在公司所在地,对于己方及方便又经济,二对向对方而言则增加的诉讼成本和风险;
(3)如果管辖法院约定对己方有利,则对对方而言具有一定震慑作用;
2、管辖法院约定建议:
建议尽量将管辖法院约定为企业所在地法院,但注意不要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具体可操作如下:
(1)与业主或较我方强势一方签订的各类合同,除对方要求将管辖法院约定在其所在地法院的,可将管辖法院约定为合同履行地法院或不属于任何一方所在地的仲裁机构;
(2)与分包商、材料供应商等签订合同的,一律应将管辖法院约定至我方所在地法院,即厦门市翔安区法院或宜昌市具有管辖权的法院。
第二篇:建设工程劳务分包合同资质法律风险分析
建设工程劳务分包合同资质法律风险分析
根据《建筑法》、《建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和《建筑业劳务分包企业资质标准》等关于建筑施工企业从业资格的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的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承揽工程。禁止施工企业向无资质或不具备相应资质的企业分包工程。
一、劳务分包
根据《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获得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或者专业承包企业分包的劳务作业。
劳务分包是指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将自己所承接工程的劳务作业依法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进行施工作业。具体的讲是指建筑行业内,甲施工单位承揽工程并购买材料,再请乙劳务施工单位负责承办招募工人施工,即为劳务分包。
二、建设部《建筑业劳务分包企业资质标准》对建设工程劳务分包企业的资质要求规定:
(一)属劳务作业范围(十三种类别):
1、木工作业;
2、砌筑作业;
3、抹灰作业;
4、石制作业;
5、油漆作业;
6、钢筋作业 ;
7、混凝土作业;
8、脚手架搭设;
9、模板作业;
10、焊接作业;
11、水暖电安装作业;
12、钣金工程作业;
13、架线工程作业。
(二)作业分包范围:单项业务合同额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金的5倍。
三、相关法律规定:
(一)《建筑法》第二十六条 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
禁止建筑施工企业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
第二十九条 禁止总承包单位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
(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78条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分包管理办法》第14条规定:违法分包是指总承包单位将建设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的。
四、建设工程劳务分包合同因资质问题而产生的法律后果
(一)合同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认定无效:
(一)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
(二)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
但由于该规定从字面上看是在承包人(在分包关系中是指分包人)提出请求的前提下,方可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因此在实践中,分包人通常不会依据合同的单价提起诉请,而要按照工程当时当
地的定额计算工程造价,该价格往往高于合同中约定的工程造价。很多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分包人的这种请求均得到了支持,从而给施工企业造成额外的损失。
2.《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合同无效或者被撤消后,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在总承包单位和劳务分包单位签定劳务分包合同时,对资质问题或超资质范围问题都是明知的,那么根据总承包单位和劳务分包单位要承担损失。承担损失的多少法院要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主客观原因判定。
(三)发包单位的行政责任
1.《建筑法》第六十五条:发包单位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承包单位的,或者违反本法规定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
第六十七条: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的,或者违反本法规定进行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2.《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三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视情节严重的,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一)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
五、法律建议:
必须严格审查分包单位的资质。主要是审核资质证书、营业执照的真实性、有效性、是否与承接的任务等级要求相符。分包人提供的有关证书复印件应与原件核对并加盖对方套红印章留存。
第三篇:仓储合同中的常见法律风险
仓储合同中的常见法律风险
一、客户资信风险
1对客户资信状况缺乏了解,如客户信用,资产状况、担保情况以及是否属于关联企业等;
2未建立起完整的客户资信风险评级体系:如应利用客观与主观判断相结合的办法,对客户进行资信风险评级;
3赊销和预付额度与客户的资信状况不匹配:如应根据客户资信风险评级、客户权益总额、交易量等因素,制定每个客户的赊销和预付额度上限等;
4对客户资信不进行动态更新和定期审核。
二、合同文本风险权利义务条款
(1)对仓储人、保管人和货权人的权利义务划分不明确;
(2)对仓储人、保管人和货权人的权利义务约定与其实际情况不一致;
(3)仓储人、保管人和货权人之间权利义务分配显失公平。2入库条款:
(1)对不同业务模式下的入库程序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
(2)入库通知的发出时间和通知内容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
(3)对入库单据名称和各方签章办法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
(4)合同约定的入库流程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或无法操作。3数量条款:
(1)对不同业务模式下货物入库和出库时的数量确认办法未作
约定或约定不明;
(2)对证明货物进出库数量的单据名称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
(3)当各方对进出库货物数量存在异议时的解决方式未作约定
或约定不明;
(4)对货物进出库数量差异责任的认定依据和责任承担主体未
作约定或约定不明;
4质量条款
(1)对奴通业务模式下货物入库和出库时的质量确认办法未作
约定或约定不明;
(2)对证明货物进出库质量的单据名称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
(3)当各方对进出库货物质量存在异议时的解决方式未作约定
或约定不明;
(4)对货物进出库质量差异责任的认定依据和责任承担主体未
作约定或约定不明。
(5)需要第三方复检的,对复检时间、复检样本抽取及留存办法
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
5仓储装卸条款
(1)因货物性质需要提供特殊仓储条件的,在合同对仓储条件未
作约定或约定不明;
(2)对各方在仓储装卸过程中承担的义务和负担的费用未作约定
或约定不明;
(3)对在仓储装卸过程中产生的货损货差责任未作约定或约定不
明;
6货物盘点条款
(1)对监管人和保管人的货物盘点义务未作约定;
(2)对货物盘点的性质和的法律性质缺乏相关约定,如应约定存
货人的盘点不替代监管人和保管人的盘点义务,监管人的盘点不替代保管人的盘点义务,且存货人对盘点结果的确认不构成监管人盘点义务的免除。
(3)对货物盘点结果确认的法律性质缺乏相关约定,如应约定存
货人和监管人对于盘点结果的确认不构成保管人日后无法按约定交付货物的免责理由。
7错误扣押条款
(1)对货物被错误扣押后,监管人、保管人和货权人的权利、义
务和责任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
(2)对因货物被错误扣押而造成的损失和费用的分担原则未作
约定或约定不明;
8出库条款
(1)对不同业务模式下的出库程序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
(2)出库通知的发出时间和通知内容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
(3)对出库单据名称和各方签章办法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
(4)合同约定的出库流程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或无法操作。9货权转移条款
(1)对不同业务模式下货权转移的单据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
(2)对货物拟制交付情况下仓储登记过户的程序和仓储费用的承担办法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
(3)货权转移附条件的,合同中所附条件约定不明或与实际业务
操作流程不符;
10支付与结算条款
(1)对仓储收费项目和具体收费标准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
(2)不同保管模式下仓储费用的结算方式和付款方式约定不明;
(3)对仓储费用的支付条件和支付主体约定不明;
(4)对支付结算流程以及不同环节的单证资料未作约定或约定
不明。
11违约责任条款
(1)对不同业务模式下货物入库和出库时的数量确认办法未作
约定或约定不明;
(2)对证明货物进出库数量的单据名称未作约定或约定不明;
(3)当各方对进出库货物数量存在异议时的解决方式未作约定
或约定不明;
(4)对货物进出库数量差异责任的认定依据和责任承担主体未
作约定或约定不明;
12违约条款风险:
(1)对具体违约情形和对应的违约责任约定不明确;
(2)约定的违约金计算方法难以覆盖违约损失。
(3)违约金条款不够灵活,不能最大限度提供保护。
(4)同时约定违约金与定金条款,影响违约金条款效力。13争议管辖条款风险
(1)对纠纷解决方式约定不明确,如同时约定诉讼或仲裁。
(2)虽约定仲裁解决,但对仲裁地点或仲裁机构未作约定或约定
不明;
(3)虽约定法院诉讼,但违反级别管辖或专属管辖的规定。14 合同效力条款
(1)在合同设定生效条件,但该条件约定不明确或无法实现;
(2)在合同中约定合同有效期,但对合同到期终止后的法律后果,包括但不限于双方尚未履行完毕合同义务的处理方式、相关责任的承担原则以及损失赔偿计算标准和方法等不作约定。
三、合同执行风险
1货物丢失风险
2权属争议风险
3货物毁损风险
4货物串换风险一物数卖风险提货不能风险(如港口堆场只认一手货代)
四合同监督风险
1风险监控机制不健全,存在形式主义倾向;
2风险监控手段落后,不能及时发现风险并进行风险提示;3 针对已发现的合同风险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第四篇:合同评审要点
合同评审要点
合同评审是实验室任务开始的第一项工作,合同评审关系到后续测试的方方面面,所以合同评审至关重要,本文从技术、能力、商务3个方面为大家分析合同评审的要素。
技术要素的评审
1)检测性质评审:要充分考虑法定、仲裁或鉴定及委托检测的客户需求存在差异,直接影响评审内容、方法和方式。
2)检测方法评审:评审明确所使用的方法并形成文件。如果客户指定检测方法,则要评审客户指定方机构、制造商、贸易机构、消费者组织和消费者个人。特别是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如果客户未指定方法,则实验室实验室应优先使用以国际、区域或国家标准发布的方法。
3)检测依据评审:检测依据是指标准、规程、协议或合同。根据检测性质和要求,重点要评审依据的适用性。
4)检测项目评审:主要与客户明确具体的检测项目
5)检测条件评审:确定双方认可的检测条件。
6)样品相关要求评审:确定与样品相关的规格、数量、抽样、运输、存储、制备、防护、处理处置等内容
7)安全和环保要求的评审:评审样品存储、制备、检测过程中存在的或潜在的危险或危害,必须采取的防护措施等。
8)结果要求的评审:确定结果的提交形式、内容和方式,包括报告内容、意见或解释。报告提交的要求
9)分包评审:确定需要分包的项目时,应得到客户准许,告知客户分包检测结果在检测报告中清晰标明。
实验室能力评审
1)人力资源评审:需要评审人员具备开展检测工作需要的专业技能。同时要考虑需要抽样时,配备合适的抽样人员,具备客户要求的特定资质的人员。人员数量是充足的。
2)设备和设施评审:评审自身具备开展检测所需要或客户规定的设备设施。
3)实验室能力证明的评审:为法定检验、司法要求鉴定、仲裁检验的客户提供能力证明,资质授权及认可能力服务范围的证明。
商务要素评审
1)时间评审:要对整个检测服务实现过程各个具环节花费的时间进行统筹,确定充分的完成时间。
2)费用:评审检测服务各个项目产生的合理费,费用支付方式,说明客户需要负责的费用和实验室负责的费用。
第五篇:建设施工合同法律审查要点
建设施工合同法律审查要点
工程管理3班
曹家铭
20102656
2013年4月17日
建设施工合同法律审查要点
曹家铭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法释【2004】14号《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第一步建设施工合同总体情况的法律审查
1、审核发包人(建设单位)开发资格资质是否符合工程建设要求(营业执照年检、资质等
级、注册资金、经营范围);
2、审核工程招投标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合法,中标程序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
标法》和该工程招标文件的内容;
3、审核该工程建设单位是否办理 规划许可证 和 施工许可证。
4、了解合同签订背景,是否存在“阴阳合同”的情况,在建设单位要求签订两份合同内容
明显不一致的情况下(即对备案合同的合同价款、工期、结算方式、工程款支付方式进行了实质性的变更),依照法释【2004】14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程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第21条“当事人就同一建设工程另行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经过备案的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应当以备案的中标合同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根据。” 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46条“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揭示和规避“阴阳合同”造成的法律风险,证明阴合同的相关约定违法,属于无效约定。(只适用于经过招投标程序中标的合同,未经过招投标的不适用该法规,以双方一致达成的最新的书面意思表示为准)。
5、审核建设施工合同使用的文本格式是否符合公司要求,原则上必须使用建设委员会监制的统一格式文本订立合同。
第二步对建设施工合同实体内容的法律审查(以建委发布示范版本为例)
第一部分 协议书部分
1、审核承包范围,具体要求:
(1)承包范围可以在招标文件确定的范围基础上有所增减,但是不得对招标文
件实质性内容进行改变;
(2)审核合同承包的范围是否以我方施工资质相匹配,如发生匹配的情况将造
成该部分施工合同无效的风险;
(3)明确详细的承包范围有利于,我方在合同价款结算、工程变更索赔、保修
范围确定、担保等纠纷时,掌握更多的主动,能够通过承包范围反映出在合同价里我方的施工范围,对于承包范围外的施工,应当由建设单位追加
额外工程款,避免建设单位将增加部分归为合同价不予补偿的风险;
(4)审核《建设施工合同》承包范围与《工程质量保修书》保修范围的一致性,承包范围与保修范围必须内容相同,从而避免对在回访维修过程中,造成的维修责任难以界定的纠纷。
(5)审核承包范围是否与我方向银行提供的工程履约担保(合同总价10%)中保
函的内容相一致,避免建设单位因增加合同范围外的工程与我方发生争议
而向银行主张保函的款项;
(6)审核承包范围文字表述的合意性,避免发生歧义。
2、审核合同工期的合理性、有效性,是否存在迫于建设单位压力,致使工期明显不足的因
素,造成工程逾期违约赔偿等法律风险;
3、原则上主张先签合同后开工的工作步骤,中标时间、合同签订时间、合同开工时间、竣
工时间应符合时间上的逻辑关系,避免时间节点不明确而造成的法律风险和损失。
第二部分专用条款部分
1、综合审查建设施工合同第二部分通用条款部分与第三部分专用条款部分有无矛盾的约
定,如有冲突以“专用条款”的约定为准。
2、“专用条款”中基本条款未作特别约定时,“通用条款”中的对应条款自动成为合同双
方一致同意的合同约定。
3、揭示《建设施工合同》示范文本通用部分第31条“确定变更价款”的法律风险,承包
人提出变更价款报告和发包人工程师确认变更价款报告做出了明确的时限规定(均为14天),其中的第31.2条内并规定了若承包人在双方确定变更后14天内不向工程师提出变更工程价款报告,则视为该项变更不涉及合同价款的变更。故我方项目部办理洽商变更时应充分重视所述的14天时限限制,并遵循此等程序性约定而建立动态的、系统的洽商变更内部管理台帐,在接到洽商后于台帐中载明洽商发生的时间,妥善保管原件,适时将复印件提交给相关的预算人员计算具体费用,并在14天内报出《洽商变更费用报审表》,及同时请监理工程师或者甲方代表在《工程变更洽商编报登记表》上履行文件接收的签署手续,包括在签收表上填妥变更单编号、变更内容、变更日期、调整价款、编报日期、签收时间、签收人等内容,签收表的每一条内容都应按时间顺序而与《洽商记录》一一对应。否则,逾期不提交获得确认的《洽商变更费用报审表》,可能造成承包人对合同赋予的价款请求权的放弃的法律风险。
4、对“专用部分”第33条竣工结算的内容进行法律审核,向揭示项目部建设单位不按时
结算我方所能够主张的补偿权利,33.2条约定“发包人收到竣工结算报告及结算资料后28天内无正当理由不支付工程竣工结算价款,从第29天起按承包人同期向银行贷款利
率支付拖欠工程价款的利息,并承担违约责任。”;
5、审核专用条款其他内容有无影响到我方利益的改动及调整,并予以揭示变动所造成的法
律风险;
第三部分专用条款部分
1、审核对工期延误的具体约定对我方是否公平,对于相关的违约赔偿责任的认定及赔偿金
额是否合理,赔偿金额是否设定最高上限,并揭示相应的法律风险;
2、合同中如对竣工工期或相应部分完成结点时间要求比较严格,可建议项目部在施工过程
中积极与建设单位协商签订延期协议,避免触发违约条款,造成经济赔偿;
3、审核专用条款中有无对建设单位直接分包单位施工原因中造成我方工期延误的处理约
定,对于建设单位直接分包单位原因造成工期延误的情况,建设单位应对工期予以调整并赔偿我方相应的损失;
4、审核专用条款部分“合同价款与支付”的内容是否合理,选用哪种合同价款的确定方式
(①采用固定价格合同 ②采用可调价格合同 ③采用成本加酬金合同),及相应的“合同价款中包括的风险范围”、“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风险范围以外合同价款调整方法”、“合同价款调整方法”等约定是否存在法律风险及经济性风险并且予以揭示;
5、审核是否有“双方约定合同价款的其他调整因素”,并对该约定的法律风险予以揭示;
6、审查工程款支付比例是否满足施工要求,有无垫资情况,垫资部位及我方所承担的相应
经营风险;
7、审核结算的具体事宜双方有无具体的约定,约定内容是否存在风险隐患,对结算日期及
结算审计应由具体的时间节点,避免建设单位故意拖延办理结算而造成工程款长时间难以支付。项目部应注意掌握结算的主动权,依据最高法《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的第20条规定:当事人约定,发包人收到竣
工结算文件后在约定期限内不予答复,视为认可竣工结算文件的,按照约定处理。”及时主动的报送,促使建设单位对工程价款进行结算;
8、我方作为施工中承包方,应利用最高法《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
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第20条的规定,在备案合同中写明“工程竣工验收后,乙方提出工程结算并将相关资料移交甲方,甲方自接到上述资料后N天内审核完毕,到期未提出异议,视为已方提交的结算已获得甲方的认可”,或者在合同结算条款中约定执行《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规定,避免建设单位以未结算为由不支付工程款;
9、审核专用条款中对违约方面是否约定“双方约定的承包人其他违约责任”,约定我方承
担的违约责任是否合理、公平,有无法律风险;
10、明确合同争议解决的途径,明确约定通过哪家仲裁机构或哪家法院处理争议,京内
工程尽量诱导建设单位选择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步综合其他部门的意见揭示法律风险
1、参考市场部、预算合约部、施工管理部、大宗物资采购部、财务部等部门的审核意见,揭示其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2、对于风险较大的施工合同,法律事务部针对合同风险提出相应的注意事项。提醒项目部
注意日常工程资料及证据的收集,注意招投标文件、合同、洽商记录、认价单、会议纪要、工作联系单、竣工验收单、图纸、送达快递单等文件的收集及有效性,要求相关参与人员必须签字确认已经签收认可相关文件;
3、对于建设单位要求补签的一些补充协议、工程承诺书中的不平等约定,揭示法律风险,原则上不建议签署相关的更改合同实质的补充文件,如迫于建设单位压力,可以在发生应补充约定发生争议时以补充协议、工程承诺书明显变更备案合同内容并且未经过合同变更备案属于无效合同为由加以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