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地理【解析】
2017—2018学年上学期2017级
第四次双周练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2017年11月2日14:10—15:40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满分60分)
2017年10月9日12点13分,委内瑞拉遥感二号卫星(VRSS-2)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完成下面小题。
1.委内瑞拉遥感二号卫星发射时,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马拉开波夕阳西下 B.乌鲁木齐正进午餐
C.马拉开波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比沙市小 D.长城站(62°13′S,58°58′W)出现极昼
2.委内瑞拉的石油资源丰富,酒泉的太阳能资源丰富,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油、太阳能都来自于太阳辐射 B.石油资源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岩石圈 C.委内瑞拉和沙市都看不到极光现象
D.酒泉的自然环境是四大圈层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C 2.B 【解析】
1.考查地球运动、地球圈层等。卫星发射时,马拉开波(西五区)为8日23点13分,不可能夕阳西下; 乌鲁木齐(约88°E)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为10点13分,不可能在吃午餐。马拉开波(热带)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比沙市小(最大最小的差23°26′+10°小于23°26′+23°26′);长城站不在南极圈内,永远没有极昼。
2.石油、太阳能都来自于太阳辐射;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岩石圈还包含上地幔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委内瑞拉和沙市都不位于寒带,都看不到极光现象;酒泉的自然环境是四大圈层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飞机从甲地(60°N,100°W),沿最短航线匀速飞行8小时抵达乙地(60°N,80°E)。完成下面小题。
3.飞机若以同样的速度,沿60°N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约需要 A.6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16小时 4.甲地位于沙市(约30°N,112°E)的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答案】3.C 4.A 【解析】
3.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上(“背靠背”),最短航线是向北飞,到北极点后再往南飞,距离为(90—60)×2×111。而沿60°N飞行的距离是180×111×cos60°,故需要12个小时。4.根据材料可知,甲地位于(60°N,100°W),沙市位于(30°N,112°E),故甲地位于沙市的东北方向。下图为6月22日四地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四地纬度由南到北的排列是
A.甲、乙、丁、丙
B.甲、丙、丁、乙 C.丁、丙、乙、甲
D.丙、丁、乙、甲
6.若丙地当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0°,则该地的地理坐标为 A.(116.25°E,6°34′S)
B.(116.25°E,53°26′N)C.(123.75°E,6°34′S)
D.(123.75°E,53°26′N)
【答案】5.D 6.A 【解析】
5.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夏至日,越往北昼越长。故四地纬度由南到北的排列是丙、丁、乙、甲。6.丙地的昼长为11时30分,其正午的北京时间为12:15(白昼的正中间时刻)、地方时为12:00,故其经度为116.25°E;正午太阳高度为60°,计算纬度为6°34′S或53°26′N(后者昼长大于12小时,为北半球的地点,淘汰)。
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左图)、“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右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关于图乙中四点日期的判断,最有可能的是 A.①表示小寒
B.②表示夏至 C.③表示秋分
D.④表示白露
8.海口(约20°N,110°E)白昼变短,但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的时段最可能是 A.夏至至小暑
B.冬至至小寒 C.芒种至夏至
D.白露至秋分 【答案】7.A 8.A
【解析】
7.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切点纬度”实质是直射点纬度的余角(出现极昼或极夜的最低纬度),故③必为冬至或夏至、春秋分为最上面的顶点;白露接近秋分,而④接近的是二至日。也可把起点A设为冬至(或夏至)开始依次得出①②③④的节气
8.海口白昼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大的时段是太阳直射点南移、逐渐靠近20°N的时段,对应夏至至小暑。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折线表示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情况,⑤曲线表示四地之中的某地昼长随季节变化的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9.四个地方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
A.①>③>②>④
B.③=②>④>① C.①>③=②>④
D.④>③=②>①
10.曲线⑤所示昼长季节变化情况,与四地中最接近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9.D 10.B 【解析】
9.四地均无太阳直射、H无小于0的现象,故均位于温带(①为南极圈)。故④纬度最低,②③纬度度数相同、半球不同(②为南半球)。故④>③=②>①。
10.⑤冬至日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故位于南半球(昼长约18时30分,约为60°S),如为①,昼长最大为24小时。③④位于北温带(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淘汰。故最接近②地。
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员在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完成下面小题。
11.当日,科考队员在黄河站看到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10时
B.13时
C.16时
D.19时 12.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
A.9月21~30日
B.10月1~10日 C.10月11~20日
D.10月21~30日 【答案】11.D 12.B 【解析】
11.考查昼夜长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审题:极夜后的首次日出——昼长约1分钟,绝非由极夜马上转为极昼!而是由极夜转为昼长从0小时逐渐、缓慢增加。“首个日出”即太阳刚刚升起就要落下:地方时12:00,黄河站与北京时间差约为7小时(估算即可),故19:00最接近。
12.黄河站极夜现象结束的日期是3月9日,离春分日还差12天。据对称原理,秋分日后12天以后黄河站刚进入极夜现象,约为10月2日附近。
下左图为①②③三地北半球夏至日一天内直立杆的影子朝向和长度变化示意图,杆的长度均为1米。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正午太阳在南,位于北温带
B.②在北回归线上 C.③位于22°34′S
D.三地均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14.①地的某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开发了别墅式海滨景观房,并宣传四季可观海上日出(假设天气晴朗),开盘后房屋销售一空。右上图为该小区住户分布示意图,入住后,出现住户把开发商告上法庭的现象,其原因最可能是
A.夏季,大部分住户无法看到海上日出 B.冬季,大部分住户无法看到海上日出 C.全年,大部分住户无法看到日出 D.楼间距太小,根本无法看到海上日山
【答案】13.C 14.A 【解析】
1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子方向与太阳方位相反,正南正北是正午。①正午的影子朝北,太阳在南,故位于北温带(设为30°N);③影子在南,太阳在北,且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5°,可算出为21°34′S。14.东南方向0米等高线为海岸线。夏半年太阳东北方向升起,东北方向有一山脊或山坡(且没有看到海岸线),因此大部分住户无法看到海上日出。冬半年太阳东南方向升起,多数可以看到海上日出。读“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及其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a
B.地面辐射——b C.大气逆辐射——c
D.地面辐射——d 16.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的是
A.太阳辐射——a
B.大气逆辐射——c C.大气逆辐射——f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e 17.有关e的叙述正确的是 A.e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B.e强时说明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气温高 C.e强时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白天的气温较低 D.e强弱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
【答案】15.B 16.B 17.C 【解析】
15.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b,d为地面的反射。16.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逆辐射c,f为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
17.e为云层的反射,云层越厚,白天的削弱(反射)作用越强。
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冬季情况的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为林地,空白部分为均质裸地。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B、d两处的风向分别是
A.西北风和北风
B.西北风和东北风 C.西北风和西风
D.西南风和西北风 19.下面能够正确反映上图中等压面分布的是
A.B.C.D.20.下列热力环流图示,画法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18.A 19.C 20.B 【解析】
18.读图可知,d是高空,C林地冬季气温较裸地气温高(林地热容量较大,同海洋;裸地同陆地)。故近地面C气压低。而高空的小c比a、e气压高(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故图中B、d两处的风向分别是西北风和北风。
19.近地面等压面弯曲方向与高空相反,而近地面的C为低压,与C图符合。
20.①箭头不能表示环流,错误;②表示夜晚,山风;③城市热岛,城市气流上升,错误。④表示白天,海风。
下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某滨海地区某日海陆表面气温日变化曲线和海陆空气流运动特征,完成下面小题。
21.由图甲判断海上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由图甲可知图乙现象出现时段约为 A.6时~18时
B.8时~16时
C.18时~次日6时
D.16时~次日8时
【答案】21.D 22.B 【解析】
21.读图可知,实线为陆地(温差大),虚线为海洋,读图可知,最高气温出现在④处。
22.图乙吹海风,海洋气温(较陆地)低——为8时~16时。
读东亚部分区域海平面的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23.等压线M的气压数值最可能为
A.1010
B.1012.5C.1017.5
D.1020 24.N处的风向最不可能是
A.南风
B.西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答案】23.C 24.D
【解析】
23.读图可知,等压距(相邻的差值、等差)为2.5;再看清M两侧的气压数值:南北均为1015、西边A处等值线为1017.5。故M可能为1015、1017.5;先淘汰1010、1020(与相邻的1015差值为5);1012.5尽管与1015差值为2.5,但与相邻的A处1017.5差5(A处的1017.5也与M线相邻)。故等压线M的气压数值最可能为1017.5。
24.N处南面为高压、北面为低压,故风向为西南风(南风或西风),最不可能是东北风(风向指风的来向)。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分布图,虚线为晨昏线。完成下面小题。
25.与①地相比,②地
A.风力较小
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C.昼长年变化较小
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 26.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答案】25.D 26.C 【解析】
25.读图可知,中心为北极点(北冰洋而不是南极大陆)。与①地相比,②地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昼长年变化较大、风力较大。②地位于90°E,向东离180°近,①地90°W,向东离180°远(时间较晚),②地较早进入新的一天。
26.①地西侧(“右侧”)气压高于东侧,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为西北风(图倒过来看)。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处受热上升,形成低气压
B.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C.d为盛行西风带(西南风)
D.b为东南信风 28.正确反映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A.B.C.D.【答案】27.D 28.D
【解析】
27.读图可知,a处位于赤道,受热上升,形成低气压;b位于北半球,为东北信风;C处气流下沉,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为盛行西风带(西南风)
28.c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北半球向右偏转,形成低纬的东北信风、中纬的盛行西风带(西南风)。构建模式,探究地理原理规律、成因和过程,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完成下面小题。
29.若该图热力环流模式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图为城市热岛环流,②处不宜布局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 B.若图为海陆间热力环流,则H一定表示陆地,吹海风
C.若为山谷间夜晚的热力环流,则②为山风,山谷H易出现逆温(上热下冷)现象 D.相同高度内,F、G间的气压差大于E、H间的气压差
30.若该图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S线代表地球表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④刚开始为南风,其后为西南风,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形成西风 B.G为动力作用形成的热高压,其成因和性质与极地高气压不同 C.②是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往副极地低气压带的盛行西风 D.②风带一般较干燥,但源于海洋则较湿润
【答案】29.B 30.C 【解析】
29.若图为海陆间热力环流,G、H都有可能为陆地或海洋,且并不知道是白天还是夜晚,故无法判断吹海风还是陆风。若图为城市热岛环流,②处布局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易造成城市环境污染;若为山谷间夜晚的热力环流,则②为山风,山谷H易出现逆温(上热下冷)现象;相同高度内,F气压小于E、G气压大于H,故F、G间的气压差大于E、H间的气压差。30.若该图为北半球的低纬环流,④为高空风,刚开始为南风,其后为西南风,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形成西风;G为动力作用形成的热高压(副热带高压),其成因和性质与极地高气压不同;②是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往副极地低气压带的盛行西风,属于中纬环流;②风带为东北信风带,由高纬吹向低纬,一般较干燥,但源于海洋则较湿润。
二.综合题(31~33题,共40分)
31.下图为经纬网局部图,EFG为晨昏线,阴影与空白区域分属不同的日期。完成下列问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GF的长度约为 千米。
(3)在昼夜平分的纬线上属西半球的那一段中,为昼半球的部分所跨经度范围是
。(4)六个月之后,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E,23°26′N)【答案】(1)(120°(2)10000
(3)160°E向东(顺着自转方向)到150°W
(4)从南回归线(90°)向南向北递减。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北半球及赤道达到一年中的最小)
【解析】(1)EFG为晨昏线,所以EFG下面部分是昼半球部分或者是夜半球部分,阴影与空白部分日期不同,两个分界线分别是180°经线或时刻为0点的经线。图示只是北半球部分,所以晨昏线只有半条,经度范围只有180°,根据图中等份分析,一份30°,时差2小时。若过F点的经线是180°经线,则右边分界是0点,0点应位于夜半球的中间,所以这种假设不对。过F点的经线只能是时刻0点的经线,进而推断出另一分界线180°经线的时间是8点。EFG下面部分是夜半球,这一天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F点所在经线为0点,经度为60°E,故此时太阳直射点:120°E,23°26′N。(2)读图可知,GF为晨昏线的四分之一,故GF的长度10000千米。
(3)在昼夜平分的纬线为赤道,西半球的范围为西经20°以西,东经160°以东,结合图中可知,昼半球的范围是160°E向东(顺着自转方向)到150°W。
(4)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6个月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故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从南回归线向南向北递减。
32.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序号③、④分别为、。(3)应用图示原理,简述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的原因。(4)简述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年温差(气温年较差)小的原因。
(2)由图可知,低层大气吸收的④要多于大气直接吸收的①,这说明了。
【答案】(1)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2)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3)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且晴天多)。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白天气温较高;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应差,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多),夜晚气温低。
故昼夜温差大。
(4)撒哈拉地区(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昼长的年变化都较小,故气温的年变化较小。
【解析】(1)读图可知,③由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
(2)结合上题可知,④为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而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
(3)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方面分析。
(4)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从撒哈拉沙漠纬度位置、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方面分析。33.读某区域等压面的垂直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冷热不均导致了热力环流,图中A、B、C、D四处中,气压值最大的为____地,近地面C、D两处中,气温较低的是_______。
(2)若图为白天的海陆间热力环流,则C为_____(海洋/陆地);若D为山谷、C为山坡或山顶,则图为______(白天/夜晚)的山谷环流。
(3)若图中热流环流的箭头方向与北半球低纬环流的方向一致,则CD间为__________带;简述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
(4)下图箭头为M点的风向(东南风),画出M点的受力情况(标注方向及其名称)。
【答案】(1)C C
(2)海洋
晚上
(3)东北信风 极地附近,纬度高,(太阳高度角低)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空气密度大,形成冷高压。
(4)【摩擦力:和风向(运动方向)相反;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垂直风向(向左偏,为南半球)。
【解析】(1)根据等压面分布可知,C地等压面上凸,气流上升,说明气温低、气压高;同理可判断,D地气温高,气压低,高空气压低于近地面,故气压值最大的为C地,气温较低的是C。
(2)若图为白天的海陆间热力环流,则C气温低,应为海洋;若D为山谷、C气温低,气流下沉,应为山坡或山顶,则图为晚上的山谷环流。
(3)若图中热力环流的箭头方向与北半球低纬环流的方向一致,C地气流下沉,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则CD间为东北信风。极地高气压带的成因主要从纬度高、气温低等方面分析。(4)M点的受力情况要考虑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等。
第二篇:2019-2020学年市中学高一上学期十月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市中学高一上学期十月考试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四个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答案】A
【解析】利用不等式的性质依次判断即可.【详解】
对于选项A,由及“同向同正可乘性”,可得;对于选项B,令则,显然不成立;对于选项C,若,显然不成立;对于选项D,若,显然不成立.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性质,属于基础题.2.钱大姐常说“便宜没好货”,她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便宜”是“好货”的()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根据等价命题,便宜Þ没好货,等价于,好货Þ不便宜,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充分必要性的判断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属中档题。
3.设、是非空集合,定义且,若,则等于()
A.B.C.D.【答案】A
【解析】解出集合,利用交集和补集的定义得出集合和,然后利用题中的定义可得出集合.【详解】
解不等式,即,解得,则集合.所以,,根据集合的定义可得.故选:A.【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的新定义运算,同时也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交集与补集的运算,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等题.4.设集合,,,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任意,是的子集;对任意,不是的子集
B.对任意,是的子集;存在,使得是的子集
C.存在,使得是的子集;对任意,不是的子集
D.存在,使得是的子集;存在,使得是的子集
【答案】B
【解析】利用集合子集的概念,任取,可推出,可得对任意的实数,;再由,求得、,即可判断出选项B正确,A、C、D错误.【详解】
对于集合,任取,则,所以,对任意,是的子集;
当时,,可得;
当时,,可得不是的子集.所以,存在,使得是的子集.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包含关系的判断,同时也考查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以及任意性和存在性问题的解法,考查推理能力,属于中等题.二、填空题
5.设集合,集合,若,则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题意得出,由此可解出实数的值.【详解】,且,,解得.故答案为:.【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求参数,在处理有限集的问题时,还应注意集合的元素应满足互异性,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6.用描述法表示所有被除余的整数组成的集合:_________.
【答案】
【解析】利用描述法和整除性质即可得出.【详解】
由题意知,所有被除余的整数组成的集合为.故答案为:.【点睛】
本题考查描述法、数的整除性质,考查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7.设集合,则__________.
【答案】
【解析】解方程组,求出公共解,即可得出集合.【详解】
解方程组,得,因此,.故答案为:.【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交集的计算,同时也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在表示集合时要注意集合元素的类型,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8.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___.
【答案】
【解析】将原不等式变形为,解出该不等式即可.【详解】
由,移项得,即,解得或.因此,不等式的解集是.故答案为:.【点睛】
本题考查分式不等式的求解,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基础题.9.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分析:不等式的解集为,则方程的根为,利用韦达定理求参数,再解不等式即可。
详解:不等式的解集为,则方程的根为,由韦达定理可知:,所以不等式为,所以解集为
点睛: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三个二次的相互转换是解决一元二次不等式
问题的常用方法。
10.设、,集合,则__________.
【答案】
【解析】根据题意得出,则,则有,可得出,由此得出,然后求出实数、的值,于是可得出的值.【详解】,由于有意义,则,则有,所以,.根据题意有,解得,因此,.故答案为:.【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集合相等求参数的值,解题的关键就是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求解,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等题.11.设全集,若,,则__________.
【答案】
【解析】作出韦恩图,将全集中的各元素放置在合适的区域内,得出集合和集合,再根据交集的定义可得出集合.【详解】
全集,作出韦恩图如下图所示:
由图形可知集合,因此,.故答案为:.【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的混合运算,同时也考查了韦恩图法的应用,考查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属于中等题.12.下列说法中:
①“若,则”的否命题是“若,则”;
②“”是“”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③“”是“或”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④“”是“且”的充要条件.其中正确的序号为__________.
【答案】③
【解析】根据否命题与原命题的关系可判断命题①的正误;解方程,根据充分必要性可判断出命题②的正误;由命题“若,则或”的逆否命题为“若且,则”得出“”是“或”的充分必要性与“且”是“”的充分必要性相同,从而判断命题③的正误;利用举反例和逻辑推理来判断命题④的正误.【详解】
对于命题①,“若,则”的否命题是“若,则”,命题①错误;
对于命题②,解方程,得或,所以,“”是“”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命题②错误;
对于命题③,由于命题“若,则或”的逆否命题为“若且,则”,可知,“”是“或”的充分必要性与“且”是“”的充分必要性相同,“且”“”,取,则,所以,“”“且”,则“且”是“”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所以,“”是“或”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命题③正确;
对于命题④,取,则满足,但“”“且”,由不等式性质可知,当且,有,则“且”“”.所以,“”“且”必要非充分条件,命题④错误.故答案为:③.【点睛】
本题考查四种命题以及充分必要性的判断,常利用举反例和逻辑推理进行推导,考查推理论证能力,属于中等题.13.已知集合,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答案】
【解析】当时,不等式恒成立,可知符合题意;当时,由恒成立可得;当时,不可能在实数集上恒成立,由此可得结果.【详解】
当时,恒成立,符合题意
当时,解得:
当时,集合不可能为
综上所述: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在实数集上恒成立问题的求解,易错点是忽略二次项系数是否为零的讨论,造成求解错误.14.已知集合,且,则实数的值为_________.
【答案】或或1
【解析】解方程得,因为,所以,,分别解得的值
【详解】
由题,因为,所以当时,无解,;当时,;当时,综上所述,的值为或或
【点睛】
由集合间的关系求参数时,常根据集合包含关系的意义,建立方程求解,此时应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
15.集合,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结合题意得出关于的方程有负根,分和,在的前提下,分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负根、两根一正一负以及两个负根进行分类讨论,可求出实数的取值范围.【详解】,,则关于的方程有负根.(1)当时,即当时,原方程为,不成立;
(2)当时,即当时,设该方程的两个实根分别为、.①若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负根,则,可得,此时方程为,即为,解得,合乎题意;
②若该方程的两根一正一负时,则有,解得;
③当该方程有两个负根时,则有,解得.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点睛】
本题考查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解题时要结合判别式、两根之和与积的符号来进行分析,考查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属于中等题.16.若集合,集合,且,记为中元素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则对所有的,的平均值是__________.
【答案】
【解析】先归纳出集合时,集合且时,的平均值,然后令可得出的平均值.【详解】
先考虑集合时,集合且时,的平均值.,则,此时,的平均值为;,当时,当时,当时,此时,的平均值为;,当时,当时,时,当时,当时,当时,当时,此时,的平均值为;
依此类推,对于集合,的平均值为.由于,所以,.故答案为:.【点睛】
本题考查了集合的新定义,同时也考查了归纳推理,解题的关键就是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的表达式,考查推理论证能力,属于难题.三、解答题
17.已知集合,若,求的值.【答案】、或
【解析】解出集合,由得出,然后分和两种情况讨论,在时,可得出或,由此可得出实数的值.【详解】
解方程,解得或,则集合.,则.当时,合乎题意;
当时,,或,解得或.因此,实数的取值有、或.【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求出参数,同时也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解题的关键就是对变系数的一次方程进行分类讨论,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等题.18.设、且,比较两数与的大小.【答案】见解析
【解析】将两个代数式作差,因式分解,然后对各因式的符号进行判断,可得出两数与的大小关系.【详解】
.,.①当时,此时,;
②当时,此时,;
③当时,此时,.【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作差法比较两数的大小,在作差后依次因式分解、讨论符号,然后可判断出两数的大小关系,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题.19.已知集合,集合,.求:(1);
(2).【答案】(1);(2).【解析】(1)求出集合、,利用交集的定义可得出集合;
(2)求出集合,利用并集的定义得出集合,再利用补集的定义可得出集合.【详解】
(1),因此,;
(2),由不等式的性质可得,则集合,因此,.【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交集、并集与补集的混合运算,同时也考查了函数定义域、值域的求解,考查运算求解能力,属于中等题.20.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的解集为.(1)试求和;
(2)是否存在实数,使得?若存在,求的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2)存在,.【解析】(1)将不等式变形为,然后对和的大小进行分类讨论,解出该不等式可得出集合,将不等式变形为,解出该不等式可得出集合;
(2)对和的大小进行分类讨论,结合列出关于的不等式,解出即可得出实数的取值范围.【详解】
(1)不等式即为.①当时,原不等式即为,解该不等式得,此时;
②当时,解该不等式得或,此时;
③当时,解该不等式得或,此时.不等式即为,解得,此时,;
(2)当时,,此时成立;
当时,,要使得,则有,解得,此时;
当时,,则,要使得,则,这与矛盾.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范围是.因此,存在实数,使得.【点睛】
本题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与分式不等式的求解,同时也考查了利用集合的并集运算求参数,解题时要注意对参数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考查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属于中等题.21.对在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的任意两点,作如下定义:,那么称点是点的“上位点”,同时点是点的“下位点”.(1)试写出点的一个“上位点”坐标和一个“下位点”坐标;
(2)设、、、均为正数,且点是点的上位点,请判断点是否既是点的“下位点”又是点的“上位点”,如果是请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3)设正整数满足以下条件:对任意实数,总存在,使得点既是点的“下位点”,又是点的“上位点”,求正整数的最小值.【答案】(1)“上位点”,“下位点”;(2)是,证明见解析;(3).【解析】(1)由已知中“上位点”和“下位点”的定义,可得出点的一个“上位点”的坐标为,一个“下位点”的坐标为;
(2)由点是点的“上位点”得出,然后利用作差法得出与、的大小关系,结合“下位点”和“上位点”的定义可得出结论;
(3)结合(2)中的结论,可得,满足条件,再说明当时,不成立,可得出的最小值为.【详解】
(1)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的任意两点作如下定义:,那么称点是点的“上位点”,同时点是点的“下位点”.点的一个“上位点”的坐标为,一个“下位点”的坐标为;
(2)点是点的“上位点”,.,点是点的“下位点”,点是点的“上位点”;
(3)若正整数满足条件:在时恒成立.由(2)中的结论可知,时满足条件.若,由于,则不成立.因此,的最小值为.【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定义“上位点”和“下位点”,同时也考查了利用作差法比较两数的大小关系,解题的关键就是对题中新定义的理解,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难题.
第三篇: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带解析)
一、选择题
1.地球上纬度相同的各地 A.地方时相同 B.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C.自转线速度不同 D.昼夜长短相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同一纬线有四同,即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自转线速度及日出、日落的地方时相同。同一经线只有地方时是相同的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方时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规律,要求考生有较强的空间想像能力及其对地球基础知识比较熟悉,试题属于中档性的基础题目 2.黎明前东方天际先泛起“鱼肚白”是由于大气对太阳光的 A.散射作用 B.反射作用 C.吸收作用 D.辐射作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都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所致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理解,试题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没有多大的难度,关键是考生对这一知识点的识记性。3.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最南与最北界线的决定因素是
A.国际会议的规定 B.地球的自转 C.黄赤交角的大小 D.地球的公转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期性的来回移动,其移动范围的大小是由黄赤交角的大小所决定的,等于黄赤交角度数的2倍。考点:地球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 点评:本题只要考虑一下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的大小与黄赤交角的大小即可知识答案,试题难度较小,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4.在地球内部三大圈层中,从地心到地壳
A.温度越来越高 B.厚度越来越小 C.密度越来越大 D.压力越来越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界线所在的深度数即可知道答案。莫霍面距地表平均是17千米,古登堡面距地表的浓度大致是在2900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故地核到地壳的厚度越来越小 考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理解与掌握状况,试题本身没有难度,只是要求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界线比较熟悉,试题属于识记性较强的题目
5.下图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具体规律是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赤道不偏转。由此可知自西向东流的北半球平直河道的南岸受到侵蚀,北岸发生堆积,南半球刚好相反。
考点:地转偏向力对做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球的自转运动造成不同区域河流两岸的侵蚀与堆积的差异性的理解,试题本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但考生最容易分不清楚河流的左右两岸,导致答案的错误,本题容易出现非智力因素的失分。6.“北京时间”不是 A.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 B.东八区区时 C.120°E的地方时
D.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同时也是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0而并非北京所在经线(116E)的地方时 考点:时区与区时的概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时区的划分及区时的概念地理解,熟悉“北京时间”是是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也是东八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还是我国的法定时间,绝对不是0北京所在经线(116E)的地方时。因为考生对概念的理解不清,容易出现错误 7.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在下图中表述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受热气流上升,遇冷气流下沉,上升气流的结果造成近地面形成一个低压,下沉的地方形成高压,由此造成同一平面的气压差异,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进而形成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大气环境。故选A 考点: 热力环境的形成
点评:本题关键是要求考生掌握气体受热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在其对应的高空形成高压。遇冷下沉在近地面形成形成高压,在其对应的高空形成低压。在同一水平面气候总是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试题本身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但这一个知识要考生有较强的空间想像力及其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试题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8.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C.该层中的氧原子可大量吸收紫外线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平流层的气温是随高度的上升而上升,原因是在平流层中的臭氧而非氧原子吸收了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出现在对流层而不是平流层。正是因为平流层中的气温是上高下低,气流稳定,基本无法对流,只能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之为平流层。考点:大气的垂直分层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大气垂直分层的理解,要求考生熟悉大气各层的气温、密度及大气运动运动状况及其原因,试题对高一的考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属于中档偏难的题目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悬浮体。2011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遭遇多次大雾天气,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气象台也多次发布全省大雾黄色预警。据此完成题。
9.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干燥空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 10.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 【答案】 9.D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9.大雾形成的条件是大气中要有充足的水汽和适当的尘埃充当凝结核,同时气温要低,可以让大气中水汽从气态变不液态。北方地区的深秋初冬时节,昼夜温差大,晚上的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正是因为降水少,天气干燥,大气中的扬尘颗粒较多,为大雾的形成提供充足的凝结核条件。
10.白天雾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主要是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弱,亮度条件差,故大气能见度降低。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
点评:本组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主要形式及大气的保温作用的理解,试题难度不大,但这一部分知识对高一考生来说比较抽象,无意识增加考生对此的理解与掌握的难度,试题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11.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梅雨”天气主要是由()造成的。A.冷锋 B.暖锋 C.台风 D.准静止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梅雨的形成是江淮静止锋 考点:常见的天气系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常见天气系统的理解及其主要的实例的了解状况,同时还要求考生熟悉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试题带有较强的识记性,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12.有关气旋与反气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旋又叫低气压,在它的影响下常出现晴朗天气 B.反气旋又叫高气压,在北半球由中心向外逆时针方向流动 C.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
D.蒙古高压是一种冷性反气旋,在它的影响下,天气寒冷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气旋、反气旋是描述的气流运动状况,高低压描述的气压场中气压关系。气旋是四周气流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辐合上升,天气多为阴雨天气。反气旋是高空气流下沉,北半球近地面的气流从中心向四周按顺时针辐散,对应天气应该是干燥。若是蒙古高压控制下的天气多为寒冷干燥,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天气多为炎热干燥 考点:常见的的天气系统
点评:本题关键是考查考生对高低压天气系统与气旋、反气旋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其对应的天气特征、大气的运动状况,试题本身难度不大,只是许多考生对其中的概念容易混淆,试题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13.下面是不同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示意图,四条曲线中表示反气旋过境前后的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中的气压变化特点可知a b c d分别是气旋、反气旋、冷锋和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特征变化趋势 考点:常见的的天气系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常见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所引起的气压变化趋势,要求考生明白反气旋对应的气压场实际上是一个高压系统,试题本身有一定的难度,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国庆放假8天,小明乘火车从西安到北京参加国庆庆典,国庆庆典阅兵仪式于北京时间10月1日10点进行。回答题 14.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指 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地球公转的周期 C.一个太阳 D.23时56分4秒
15.火车行进时,经过地的地球公转线速度总体变化是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先变快后变慢 D.先变慢后变快 16.国庆60周年庆典阅兵仪式将于北京时间10月1日10点进行,纽约(西五区)华人应于当地时间几点收看直播
A.10月1日21时 B.10月17时日 C.9月30日21时 D.9月30日17时 【答案】 14.C 15.B 16.C 【解析】 试题分析:
14.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一天是指是以太阳为参照物,即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即地球自转360度所经过的时间间隔=23时56分4秒=一个恒星日。15.10月1日地球绕日运动已经过了远日点(7月初),正在向近日方向靠近,所以其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16.北京是东8区,纽约是西五区,时差为13小时,根据东边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可以计算出当北京时间10月1日10点时纽约的时间=10月1日10点-13小时=9月30日21时 考点:地球运动的特征及其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地球自转的周期、公转速度的变化及地球自转时地方时的产生与计算,这一部分内容对于考生来说本来难度就比较大,尤其是地方时、区时、时区的概念与换算,所以试题属于中档偏的的题目
17.下图为12月22日A、B、C、D四城市昼夜长短的示意图,图中斜线表示黑夜,有关四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的地转偏向力最大 B.B必定位于南极圈 C.C的纬度低于D
D.六个月后,四地的昼夜长短完全相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中的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可知,A位于赤道之上,赤道上的地转偏向力最小,为0;B位于南极圈及其以内,不一定是在南极圈上;目前时间是12月22日,六个月后时间应该次年的6月22日,只有A的昼夜长短不会变,其余三地的昼夜长短正好现在相反故选项A B D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图中C的昼夜与12小时的差值比图中D的昼夜与12小时的差异小,说明其纬度比D要低(因为纬度越低,其昼夜变化幅度越小)考点:日照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通过光照的判读,确定四地的大致位置关系,同时还要明白纬度越低,其昼夜变化幅度越小这一原理,试题的空间想像难度较大,属于中高等难度的题目
18.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9月17日18时30分从北京起飞,飞往夏威夷某岛(西十区),飞行时间为18小时,到达时当地时间是 A.9月17日0时30分 B.9月17日18时30分 C.9月18日18时30分 D.9月16日18时30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北京与夏威夷时差为18小时,当飞机从北京起飞时,夏威夷时间应试是9月17日0时30分,飞机要途中还要飞行18小时,所以飞机到达时当地的时间应该是=9月17日0时30分+18小时= B、9月17日18时30分 考点:区时的计算
点评:本题一方面要求考生明白北京与夏威夷时差为18小时,同时还应该知识北京时间比夏威夷的时间早,当当飞机从北京起飞时,夏威夷时间应试是9月17日0时30分,到达当地时,时间是在此之后的18小时,试题的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理解难度较大,是属于难度较大的中档题目
19.位于赤道与180°经线交点上的某舰艇,向正北方向发射炮弹,炮弹应落在 ①东十二区
②西十二区
③180°经线以东
④西半球 A.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炮弹向北发射,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它应该向右发生偏转,东在180°经线的东侧,180°经线的东侧是西十二区,属于西半球 考点:地球基础知识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熟悉地转偏向力的偏转规律的同时,还应该熟悉经度数的分布规律、24个时区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规律,试题涉及到知识点较多,知识的跨度较大,对于高一的考生来说,试题属于难度较大的题目
福建某学校(25º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左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据此回答题。
20.12月22日正午,为充分利用太阳能,应调节∠a为 A.23°26ˊ B.41°34ˊ C.48°26ˊ D.66°34ˊ 21.假如黄赤交角变为20°,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杭州阳光可能直射 B.地球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大
C.在一年内∠a调整的幅度(最大与最小之差)变小 D.温带范围变小
22.一年中,活动支架影长最短的日期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 20.C 21.C 22.B 【解析】 试题分析:
20.为了保证热水器有较好的吸热效果,太阳光线应该与吸热面垂直,热水器与地面的夹角与当地的太阳高度角互余。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与当地纬度差=25ºN+.23°26ˊ,所以其正午太阳高度=90-(25ºN+.23°26ˊ),故当时的∠a=90-[90-(25ºN+.23°26ˊ)]=(25ºN+.23°26ˊ)=48°26ˊ
21.黄赤交角变为20°即黄赤交角变小,太阳能直射的纬度范围也变小,只有在南北纬20之间,0杭州(30N)更没被阳光直射的可能;地球极昼极夜的范围也变小,只能出现在南北纬度70到极点之间;南北温带的范围变在,分别从南北纬的20度到70度之间都属于温带的范畴。按照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可以计算出在一年内∠a调整的幅度(最大与最小之差)=20×2=40,比原来的23°26ˊ×2=46°52ˊ变小了。
22.活动支架影长最短,说明其太阳高度最大,在一年中该地(25ºN)太阳高度最大应该是夏至日的正午时刻。
考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点评:本组题涉及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年变化幅度的理解、黄赤交角的变化对五带的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移动规律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试题难度较大,涉及到知识面广,属于较高难度的题目
23.图为北半球四个地点冬至日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四地中可能位于赤道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赤道终年都是昼夜平分,即昼长为12小时,根据图中提供的日出、日落时间即可计算出只有D的昼长为12小时 考点: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点评:本题其实其他都可以不考虑,只需要找到昼长时间等于12小时的即可完成任务,没有必要去把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纬度位置弄出来,那样可能就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尽管其中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纬度位置是可以判断出来的
24.某地春分时正午太阳高度为50°,当北京时间为12点时,该地的地方时为上午10点,该地的地理坐标是 A.40°N,90°E B.50°N,120°E C.40°N,150°E D.50°N,90°E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春分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50°一定是在南北40度线上。北京时间为12点时,该地的地方时为上午10点说明它与北京的时差为2小时,经度差30度,其经度为90°E。结合选项即可选出答案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点评:本题涉及到时区、区时的换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这对高一的考生来说本身有一定的难度,试题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25.由于受热不均而形成的气压带有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A.① ②
B.② ④ C.① ④ D.① 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赤道低气压带是因为受热气流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的低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是因为两极地区遇冷,气流下沉在近地面形成的高压带,二者均为冷不均形成的。而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因为高空气流在动力的的作用下下沉形成的动力高,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因为冷暖气流的交遇,暖气流沿锋面上升形成的动力低压。考点:气压带与风带
点评:本题的的关键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试题难度不是太大,带有较强的识记性,试题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26.下列四幅风带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主要是终年受北半球的中纬西风的影响,根据所学的三圈环流的知识可知A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B为南半球的中纬西风,C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D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 考点:气压带与风带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熟悉三圈环流中的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对世界各地的气候的影响,试题带有较强的的理解性识记性,属于中档性的基础题目 读环流示意图,完成题。
27.若此图为热力环流模式图,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②③为垂直气流,①④为水平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丙>丁>甲 D.乙>甲>丁>丙
28.若此图为三圈环流的低纬环流模式图,甲乙为近地面,则①处为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西风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信风带 【答案】 27.B 28.D 【解析】 试题分析:
27.根据气流在同一水平面上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在竖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即可得出其中四地的气压大小关系为乙>甲>丁>丙
28.若此图为三圈环流的低纬环流模式图,甲乙为近地面,则甲为赤道低压,乙为副热带高压,从副热带高压吹向赤道低压的只能是信风,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故选D 考点:大气运动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点评:本组题通过气流的运动模式模式考查考生对热力环流及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试题本身的难度较大,需要考生掌握全球气压风带的分布规律及热力环流中同一水平面上、竖直方向的气压大小的比较,试题对高一的考生来有一定的难度,属于中档偏难的题目 读图,回答题。
29.图中属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30.影响地中海气候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是()A.①和④ B.③和④ C.②和③ D.②和④ 【答案】 29.C 30.B 【解析】 试题分析:
29.根据近地面气流总是从高压流低,故两个回归线附近一定是高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处在回归线附近。根据全球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①为赤道低带,②为东南信风带,③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④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
30.中海气候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是受副热带高压与西风的交替控制而成的,故选B 考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以世界气候的影响
点评:本组题关键考生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识记与理解,明白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题目本身带有较强的识记性,难度不大,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31.每到节日盛典,人们常常利用放气球的形式进行庆祝,据此完成如果气球在正常的天气下刚刚释放时其水平运动的方向是向东北方向,则释放的城市可能是 A.伦敦 B.开普顿 C.新加坡 D.郑州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伦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其盛行西风为西南风,从西南吹东北
考点: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成因
点评:本题只要考生熟悉伦敦的气候类型,明白其成因,同时对各选项提供的地名比较熟悉,完成此题的难度不大,关键是高一的考生对这些地名不熟悉,这就增加了试题的难度了,总之试题属于一般性的中档题目 降水的多少取决于大气环流条件,而大气环流状况决定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据此回答题。3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 从陆地流向海洋的气流容易降水 ② 从高空流向地面的下沉气流容易降水 ③ 从地面流向高空的上升气流容易降水 ④ 从海洋流向大陆的气流容易降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3.下列地区,降水稀少的是
① 大陆东岸的海风 ② 大陆西岸信风带
③ 冬季大陆高气压中心地区 ④ 夏季海洋低气压边缘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32.C 33.B 【解析】 试题分析:
32.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温降低,其中的水汽容易发季凝结,形成阴雨天气。下沉气流随气温的升高,其中的水汽不容易凝结,对应的天气多为晴朗天气;从海洋来到气流的水汽含量大,容易给陆地上空带来较多的降水。从陆地流向海洋的气流较为干燥,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形成较多的降水
33.结合上题的分析,大陆西岸信风是离岸风,即风中从陆地吹向海洋的,较为干燥,不会形成较多的降水;大陆高气压中心是下沉气流,也不会形成较多的降水。答案选B 考点:大气环流对气候状况的影响
点评:本组的关键就是要考生明白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是干风,降水的可能性少,高压中心是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不可能形成多少降水,而低压因为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出现阴雨天气,试题难度不大,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读下图完成题:
3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⑤点最高,④点最低 B.气压①②③点相等 C.气压①点最高,⑤点最低 D.近地面气压甲地<乙地
35.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空气受热,气流上升 B.乙地气流下沉,多阴雨天气 C.若此图为热岛环流,则甲地为郊区 D.甲乙两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答案】 34.D 35.A 【解析】 试题分析:
34.根据图的高空等压面的分布特点可以判定近地面的甲乙两地分别是因为热力原因形成的热低压与冷高压,近地面气压甲地<乙地。图中①②③④⑤的气压大小关系是①>⑤=②=③>④
35.甲地热低压的形成是因为气流受热上升。乙地气流下沉,多阴晴朗天气。若此图为热岛环流,则甲地为城市区,乙为郊区。图示区域的热力环流是呈现为顺时针方向流动的。考点:热力环流
点评:本组题的关键是通过图中高空的等压面的分布特点推断近地在甲乙两地气压的状况,掌握在竖直方向,越往高空气压越低,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的,试题的难度较大,属于中档偏的题目
二、综合题
1.左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右图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据图完成以下活动。(10分)
⑴ 此时A点地方时为 点,A点日出方位为。B点日落时刻是 点。⑵ 左图为北半球(节气)的太阳光照图。
⑶ C与D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白昼更长的是。⑷ 该日,地球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图中的 位置(填序号)。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
⑸左图所示季节,西安的气候特点是
【答案】⑴15点:东北:21点 ⑵夏至 ⑶ D,D,C。⑷①,慢
⑸高温多雨 【解析】
试题分析:从日照图中可以看出整个北极圈内有极昼产生,日期应该是6月22日前后,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日出东偏,日落西偏北。再根据日照图中的经
0纬分布的规律可以判定A的经度为东经90,其地方时为15点,B的地方时为21点,且B正处在昏线上。C在北极圈上,D在赤道上,根据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变化规律可知,纬度越低,其线速度越大。所以D的线速度较C大。这一天C与直射点(北回归线)的纬度差0000=6634′-2326′=4308′,而D与直射点的纬度差=2326′,所以D的正午太阳高度大于C的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根据地轴倾斜的方向及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可知右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夏至日、春分日、冬至日及秋分日。因为此日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正处在绕公转的远日点附近,所以其公转速度应该较快,并有逐渐加快的趋势。夏至日,西安(温带季风气候)正值高温多雨时期,考点:日照图的判读及地球绕日公转图的判读
点评:本题通过对北半球夏至日的日照图及地球绕日公转图的判读,考查了考生对经纬网地图的判读、日照图的判读、时间的计算、日出与日落方位的判定、正午太阳度的计算、地球自线速度大小的比较,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地球绕日公转运动的规律等众多知识点的考查,试题涉及到知识点多,面广,对于高一的考生来说时空的想像难度较大,试题属于难度较大的中高等题目
2.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此时是北半球的 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低)气压。
(2)半年后,A处刮 季风(风向),性质是。B处刮 季风。(风向)(3)季风环流使我国秦岭_淮河以南地区夏季(气候特征),冬季(气候特征)。
(4)与C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形成 气候,其形成与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有关。【答案】(1)夏 低
(2)西北 寒冷干燥 东北。
(3)高温多雨 温暖湿润(低温少雨)
(4)温带海洋性气候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图中东亚、南亚及东南亚盛行的风向来看,时间应该是北半球的夏季,这时的陆地气温较高,气压低。半年后,即时间到了北半球的冬季,对于地处东亚的A地和地处南亚的B来说,均受蒙古高压的影响,A盛行西北季风,性质寒冷干燥;B地盛行东北季风;受季风环流的影响,我国秦岭_淮河以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C地处我国华北一带,其纬度位置大概是在北纬40度左右,与其对应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形成终年温和,降水均一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考点:东亚、南亚及东南亚的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其特征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对东亚、南亚及东南亚的季风环流图的判读,考查考生对季风环流的分布、成因特点的理解与掌握,要求考生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应的大陆西岸气候的特点能进行对比分析,试题属于中档性的基础题目 3.分析北半球某地的天气系统示意图,依次回答(12分):
(1)图中的高低气压中心:C为 压,D为 压。
(2)图中的天气系统:C为,D为(填“气旋”或“反气旋”)。(3)气流的垂直运动方向:C处,D处。
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 :C处气流呈____时针旋转; D处气流呈____时针旋转。天气:C处,D处。
(4)图中冷锋雨区位置在(甲乙丙丁中的)地,暖锋雨区位置在(甲乙丙丁中的)地。【答案】(1)高 低(2)反气旋 气旋
(3)下沉 上升 顺 逆 晴朗 阴雨(4)甲 丁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中的气压场的分布特征不难看出C为高压中心,D为低压中心,高低压是就气压场的分布特征而言的,若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低压就是一种气旋,近地面的气流从四周流向中心,中心气流辐合上升,若是在北半球,气旋在近地面表现为一种逆时针辐合;高压就是一种反气旋,近地面的气流从中心向四周辐散,中心是一股下沉气流,在北半球,反气旋辐散的方向表现为顺时针方向。在锋面气旋中,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在其西侧的低压槽部分出现的总是冷锋,东侧的低压槽部分出现的总是暖锋。冷锋的降水在锋后,图中的甲所在的区域,暖锋降水在锋前,即图中丁所在的区域 考点:常见的天气系统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气旋、反气旋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状况、对应的气压特征、锋面气旋的天气特征等相关知识,试题要求考生有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本题的锋面气旋的相关知识,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属于中档偏难的题目
第四篇:2019-2020学年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设集合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集合的元素即可得出选项.【详解】
因为,解得,所以,即.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基础题.2.已知集合中的三个元素,分别是的三边长,则一定不是().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答案】D
【解析】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因为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所以,互不相等,即不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元素的基本特征,其中解答中熟记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3.集合的真子集个数是().A.8
B.7
C.4
D.3
【答案】B
【解析】首先由,得,即可求得真子集个数为.【详解】
由,得,所以集合的真子集个数为
故选:B,【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的真子集个数,解题的关键是求出集合的元素,若集合中的元素个数为个,则真子集个数为.4.函数的定义域为().A.
B.
C.
D.
【答案】D
【解析】使函数表达式有意义,即即可求解.【详解】
函数有意义,即解得
故函数的定义域为.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的定义域,属于基础题.5.设函数则().A.
B.1
C.
D.
【答案】C
【解析】首先求出,再求即可求解.【详解】
由函数,则,所以.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分段函数求值,属于基础题.6.下列函数为偶函数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解:因为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所以选项A不正确;
因为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所以选项B不正确;
由,所以是奇函数,选项C不正确.由,所以是偶函数,选项D正确.故选D.【考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7.已知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且在单调递增,若,则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且在单调递增,则,解不等式即可.【详解】
因为是定义在上的奇函数,且在单调递增,所以在上为增函数,又,所以,解得,故的取值范围为.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函数的性质,根据函数的性质解不等式,属于基础题.8.设则的大小关系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由在区间是单调减函数可知,又,故选.【考点】1.指数函数的性质;2.函数值比较大小.9.已知集合按照对应关系不能构成从A到B的映射的是().A.
B.
C.
D.
【答案】B
【解析】根据映射的定义,对、、、各项逐个加以判断,可得、、的对应都能构成到的映射,只有项的对应不能构成到的映射,由此可得本题的答案.【详解】
A的对应法则是,对于的任意一个元素,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恰好是集合,且对中任意一个元素,函数值唯一确定,由此可得该对应能构成到的映射,故不选;
B的对应法则是,对于的任意一个元素,函数值,又,显然的对应法则不能构成到的映射.的对应法则是,对中任意一个元素,函数值,且对中任意一个元素,函数值唯一确定,由此可得该对应能构成到的映射,故不选;的对应法则是,对中任意一个元素,函数值,且对中任意一个元素,函数值唯一确定,由此可得该对应能构成到的映射,故不选;
综上所述,只有的对应不能构成到的映射.故选:B
【点睛】
本题给出集合、,找出不能构成到的映射的,着重考查了映射的定义以及其判断,属于基础题.10.如图的曲线是幂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像.已知分别取,四个值,与曲线、、、相应的依次为()
A.,,B.,,C.,,D.,,【答案】A
【解析】根据幂函数的图像,判断出正确选项.【详解】
依题意可知,四条曲线分别表示的图像,当时,幂函数的图像随着的变大而变高,故、、、相应的依次为,,.故选:A.【点睛】
本小题主要考查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考查函数图像的识别,属于基础题.11.已知函数是定义域R上的减函数,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根据分段函数单调性的性质建立不等式关系进行求解.【详解】
若f(x)是定义域(-∞,+∞)上的减函数,则满足
即,整理得.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段函数单调性的应用,根据分段函数的性质建立不等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2.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为4则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A.
B.
C.
D.
【答案】D
【解析】首先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为4,求出,再根据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在定义域能求出单调递增区间即可.【详解】
因为,开口向上,对称轴为,所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故,即,故为增函数
令,开口向上,对称轴为
又
解得或,所以在为增函数,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可知的单调递增区间为.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法则为“同增异减”,注意在定义域内求单调区间,属于中档题.二、填空题
13.下图反应的是“文学作品”、“散文”、“小说”、“叙事散文”这四个文学概念的关系,请在下面的空格上填入适当的内容:A为
_______,B为_______,C为______,D为_______.【答案】小说
文学作品
叙事散文
散文
【解析】首先由图可知、、、中的范围最大,四种文学概念中文学作品是其余三个的统称,据此可知的内容;由于、之间存在关系包含,可知应为“叙事散文”,“散文”;剩下为“小说”.【详解】
由图可得:的范围最大,可知为“文学作品”,由、之间存在关系包含可知:为“叙事散文”,为“散文”;剩下为“小说”.故答案为:
(1).小说
(2).文学作品
(3).叙事散文
(4).散文
【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属于基础题.14.已知幂函数的图象过点,则的解析式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先设出幂函数的解析式,把点代入解析式即可.【详解】
设幂函数,因为幂函数的图象过点,解得..故答案为.【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幂函数的解析式,熟练掌握幂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5.已知的定义域为,则函数的定义域为_______.【答案】
【解析】根据抽象函数的定义域的定义域为,求得,即可得到函数的定义域
【详解】
因为函数的定义域的定义域为,即
所以,所以的定义域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抽象函数的定义域,属于基础题.16.已知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当时,那么当时,的解析式为________.【答案】
【解析】设,则,代入解析式得;再由定义在上的奇函数,即可求得答案.【详解】
不妨设,则,所以,又因为定义在上的奇函数,所以,所以,即.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利用函数的奇偶性求解析式,属于基础题.三、解答题
17.化简与求值:
(1);
(2).
【答案】(1);(2);
【解析】(1)由对数的运算性质即可求解.(2)由指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即可求解.【详解】
(1)=3﹣23;
(2)
.【点睛】
本题考查指数、对数的运算性质,需熟记运算法则,属于基础题.18.已知集合,.
(1)分别求,;
(2)已知集合,若,求实数a的取值集合.
【答案】(1),(2)
【解析】(1)根据题干解不等式得到,再由集合的交并补运算得到结果;(2)由(1)知,若,分C为空集和非空两种情况得到结果即可.【详解】
(1)因为,即,所以,所以,因为,即,所以,所以,所以.,所以.
(2)由(1)知,若,当C为空集时,.当C为非空集合时,可得.综上所述.【点睛】
这个题目考查了集合的交集以及补集运算,涉及到指数不等式的运算,也涉及已知两个集合的包含关系,求参的问题;其中已知两个集合的包含关系求参问题,首先要考虑其中一个集合为空集的情况.19.已知函数.(1)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在上是增函数;
(2)若在上的值域是,求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解析】(1)根据单调性的定义,设x1,x2∈(0,+∞),且x1<x2,然后通过作差证明f(x1)<f(x2)即可;(2)由单调性列a的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1)证明:任取,则,,即,在上是增函数.(2)由(1)可知,在上为增函数,且,解得
.【点睛】
考查单调增函数的定义,考查函数的值域,是基础题.
20.已知幂函数为偶函数.
(1)求的解析式;
(2)若函数在区间(2,3)上为单调函数,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2)或.【解析】【详解】
(1)由为幂函数知,得或
又因为函数为偶函数,所以函数不符合舍去
当时,符合题意;
.(2)由(1)得,即函数的对称轴为,由题意知在(2,3)上为单调函数,所以或,即或.21.已知
(1)若在上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2)求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答案】(1);
(2)当时,;
当时,;
当时,;
当时,;
【解析】(1)在上恒成立,只需解不等式即可.(2)首先求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讨论对称轴所在的区间,根据开口方向与距对称轴的远近即可求出最值.【详解】
(1)由,若,即在上恒成立,所以,即,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2)的对称轴为,当时,即,在区间上的单调递增,所以,;
当,即,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所以,;
当,即,在区间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所以,;
当,即,在区间上的单调递减,所以,;
【点睛】
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含有参数时,需讨论对称轴所在的区间,属于二次函数中的综合题目.22.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减函数,且对任意的都有,且
(1)求的值;
(2)解不等式.
【答案】(1)3;(2);
【解析】(1)对任意的都有,且,令代入即可求解.(2)由,求出,再由得出,根据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减函数,得到即可求解.【详解】
(1)对任意的都有,∵,令,∴,∴,(2)由,可得,是定义在上的减函数,,故不等式的解集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求抽象函数的函数值、根据单调性解不等式,属于中档题.
第五篇:2015-2016学年湖北省黄冈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5年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命题:
第1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古代社会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出行者常常三年五载不得回归,甚至在出行中出现问题,因而中国古代人特别重视离别,对离别有一种特别特殊的感受。三年五载乃至更长时间的离别,不知中间会发生多少故事,会有多少凶险,于是,一种祭祀路神、祈求平安的仪式出现了,这就是路祭,古人称之为“祖”或“道”,或“祖饯”。
祖饯活动的形成,据东汉崔寔记载,与黄帝之子有关。《文选》李善注:“崔寔《四民月令》曰:祖,道神也。黄帝之子好远游,死道路,故祀以为道神,以求道路之福。”祭祀路神的仪式是比较复杂的,第一步是“委土为山”,第二步“伏牲其上”,第三步“酒脯祈告”,最后“乘车躐之”。这四步的顺序都是固定的,它的意思分别是:面对路障、供奉牲醴、祈告平安、毁掉路障。祭祀的目的在于对前行路途上的障碍进行清扫,祈求行人平安。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社会最初的送行侧重于“祖道”,也就是祭祀路神。在这一活动中,供奉牲醴也即“酒脯祈告”是必备的重要形式。“酒脯祈告”活动之后,释酒祭路,饮酒壮行。在这一活动中,出行者成为祖道活动中的重要角色,而对出行者的关切
也就成为祖道活动中的重要内容,由此,引发了祖道活动中的另一功能:饯送。
《诗经》中具有完整意义上的祖饯诗,应推《邺风》中的《泉水》。这首诗为饯别而作,其内容侧重于“祖”,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祖饯”诗含意并不完全相同。那时的人们,纵使言“饯”,也重在“祖”的意义。毛传在《泉水》篇的传文中说:“祖而舍軷,饮酒于其侧曰饯,重始有事于道也。”元人许谦在《诗集传名物抄》卷二中对《邺风·泉水》进行疏解,解释魏晋之前的人在进行祖道活动中的心态:“軷,谓祭祀道路之神。軷,本山行之名。道路有险阻,故封土为山象,伏牲其上。天子用犬,诸侯羊,卿大夫酒脯。既祭,处者于是饯之,饮于其侧,礼毕,乘车轹而去,喻无险难也。”可见,祖道的意义确实重在“祖”。
虽然重在“祖”,但确实也含有浓重的“饯”意。在这样的活动中,酒精的力量会给人的情绪带来一定的反应,而出行又是如此重要的活动,对于未来的未卜就可能在酒精的力量下引发激动情绪,渐渐地,话别、伤离、不舍、激励等等情绪逐渐注入祖道活动中,于是,祖道的内容渐渐丰富起来。
周秦以来,离别时送人以言,作为一种“仁人”“君子”的表现,是得到人们认可的。久而久之,这种临别赠人以言就形成了一种规范或曰传统。当临别“赠人以言”以“作诵”“作颂”的形式出现时,送别诗便随之产生。《诗经·大雅·崧高》中有“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便是对临别以诵诗形式“赠人以言”的情形的精
确记述,而《诗经·大雅·烝民》的“四牡骙骙,八鸾喈喈。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则是对送别诗艺术性的评判,是对“作诵”所起的安慰行人的价值的肯定。临别“作诵”可以称为中国古代送别诗的滥觞。
(节选自吴淑玲《古代送别诗的成长历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人重视离别,是因为当时社会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出行之人三五年不能回归,自然在出行中都会发生一些故事,遇到许多凶险。
B.祖饯活动的形成与黄帝之子有关,据崔寔《四民月令》说:“祖,道神也。黄帝之子,好远游,死道路,故祀以为道神,以求道路之福。”
C.从祭祀路神的目的“清扫路途上的障碍,祈求行人平安”而言,古代最初的送行侧重的并不是离别的感伤,而是祭祀路神。
D.《诗经》中就有祖饯诗,如《邺风·泉水》就是为饯别而作,其内容侧重于“祖”;《诗经·大雅·崧高》中有对临别以诵诗形式“赠人以言”情形的精确记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出行出现了一种祭祀路神、祈求平安的仪式,这仪式就是路祭,它又被称之为“祖”、“道”、“祖饯”。
B.祭祀路神的仪式先后有固定的四个步骤:“委土为山”、“伏牲其上”、“酒脯祈告”、“乘车躐之”。因活动的重要角色是出行者,整个活动以饮酒壮行为中心展开。
C.祖道活动的第一个功能是祭祀,第二个功能是饯送。这两个功能虽不能并驾齐驱,但是却和谐地统一在祖道活动中。
D.中国古代送别诗的内容是从最早的路祭活动发展而来的,临别“作诵”成为中国古代送别诗的滥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元人许谦在《诗集传名物抄》卷二中对《邺风·泉水》的疏解可以得知,古人祭祀路神的“牲醴”是有讲究的,即“天子用犬,诸侯羊,卿大夫酒脯”。
B.供奉牲醴是祖道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形式。“酒脯祈告”之后还要释酒祭路,饮酒壮行。在活动中,出行者自然是重要角色。
C.祖道活动内容的丰富离不开酒。酒精的力量会给人的情绪带来一定的反应。话别、伤离、不舍、激励等等情绪随着酒逐渐注入祖道活动中。
D.从《诗经》可以看出,周秦时期临别赠人以言的做法作为一种“仁人”“君子”的表现,得到了普遍认可,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规范或曰传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B.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C.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岁在壬戌。壬戌,属干支纪年,甲乙丙丁等十个符号叫天干,子丑寅卯等十二个符号叫地支。
B.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因斗宿和牛宿相距较近,古人常其并列在一起。星宿是汉族民间信仰和道教崇奉的星神。
C.白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天气转凉,《礼记》说:“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D.羽化,传说成仙的人能飞升,像长了翅膀一样。相传古代修道士修炼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羽化成仙。
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写自己在辽阔的江面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而行,毫无阻碍,简直是远离人世,飘飘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
B.客人的“悲”是从箫声中体现出来的。作者借助了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C.客人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产生了兴亡之感。
D.大自然是个无尽宝藏,可以作为人的精神寄托,所以作者认为人对自然万物,不该取的不取,如“清风、明月”;该取的就要取,如“非吾所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西江月·黄陵庙 [宋]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注】这首词是作于宋孝宗乾道四年秋,词人离开长沙改任湖北荆州时,途经黄陵山下,遇风阻所作。
8、词的开头两句写出了湖光秋色的什么特点?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
9、南宋魏了翁盛赞张孝祥的词作极具豪迈气势,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豪迈气势”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是诗人真诚的自我表白,“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表达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
(3)《荆轲刺秦王》中,通过景物的渲染烘托表现荆轲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悲壮情怀和坚定意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乌桕红叶醉山秋
高旭洲
①秋天最美的风景,莫过于红叶。有人说红叶是挂在树上的红铃铛,人们倾听它秋天的吟唱,有人说红叶是栖息在树枝的红蜻蜒,人们欣赏它美丽的飞翔„„
②大别山的红叶,除了枫叶之美以外,更让我难以忘怀的却是乌桕树叶。每到秋天,山坡上,田野中,山垸边,溪水旁„„乌桕叶红红地灿烂,照耀心中的一片片天地。
③我从小生活在大别山一个叫小溪冲的山垸里,童年的往事一次次被乌桕树叶点亮,美好的记忆让我陶醉畅想。每到深秋,山野的美景总会让幼稚的童年产生许多遐思。特别是当油桐叶落了之后,山上的草木也开始枯黄之际;当秋风吹过山谷,溪水失去激情的飞奔,炊烟也显得袅袅无力之时;在明净的蓝天之下,看田地的庄稼收获之后,还未耕作的荒凉土地中,看一片片乌桕的叶子红了,它给予我新的期待和希望!
④路边的野菊睁开了眼睛,五彩缤纷地点缀在山野之中。秋风轻拂,野菊摇曳多姿,是在为红叶起舞么?闻一阵阵馨香扑鼻而来,忧郁的心灵就有了欢欣。陆游诗曰“乌桕赤于枫”,霜降过后,走进乡村,漫步田野,最惹眼的是乌桕红叶。当枫树还是穿着绿袍的时候,乌桕却穿上了大红袄,橘红、祧红、紫红、土红、酡红,绚丽多彩,流光闪亮。红叶的美景给深山增添渲染的色彩,熟悉的记忆,熟悉的风景,在弯曲的山路上蔓延时光的变幻。一棵棵,一片片一望无际的红红黄黄的彩色景观,如今吸引了多少游者的目光,作为大别山秋季旅游的亮点,乌桕红叶渐渐被世人所认识,奇境奇观也在人们眼前展现。
⑤但有谁知道,乌桕红叶对于一个山里娃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一种欣赏,或一道景观所能言语的。童年是伴随着山里的一草一木长大的,故乡的乌桕树有我太多太多的回忆。田埂地边遍布的乌桕树,从我有记忆开始,那时还是大集体劳动,无论是插秧还是锄小麦,母亲总是背着幼小的我参加劳动,有时实在太累,便将我放在田地边、乌桕树旁。春夏间的乌桕树上往往有许多毛毛虫,常常爬到身上痒痒难受,身上成片的红班常常刺骨的疼。乌桕叶青青时是有毒的,我们常常不懂事拿在手中玩耍,或者放在身上搓揉,也常是满身肿疼和奇痒。
⑥只有秋天的乌桕树,能够放飞着我们童年的梦幻和遐想,一棵棵,一片片乌桕树叶开始由绿变黄变红,一阵阵秋风过后,遍地的彩色叶片美不胜收,我们总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采撷红叶或捡拾起地上飘落的美丽的叶片,一串串串连起美丽的彩旗,再用竹杆高高挂起,让彩旗在风中飞舞;抑或扛着彩旗在田野比赛奔跑。红叶燃烧着我们童年的一个个梦想。
⑦深冬,乌桕叶落了,乌桕籽从黑色的躯壳里渐渐地显露出了出来,枯秃的乌桕树,稀疏而零落的叶片已遮蔽不了满树的银子样白白的颗粒,那耀眼的光芒,诱惑我们好奇的目光,这父辈们纷纷上树,用柯刀(注:一种刀具)柯下白白的乌桕籽,母亲在地下捡拾银子样的乌桕颗粒,成筐成箩的乌桕籽,送到合作社去卖,白白耀眼的光芒,像一张张欢喜的笑脸,至今在梦里荡漾。
⑧我们捡拾着田埂地边还有许多没有柯下的或没有捡拾的乌桕籽,那是我们捡拾的快乐与希望。乌桕耔是上好的化工材料,相当好卖。我们将它送到合作社去,就会卖得几角或几块钱,那时几角钱就能购得成把的糖果和纸笔,我们常常为捡拾乌桕籽兴高采烈。每每放学回家或节假日,我们都自觉不自觉地到大人们已经捡拾过的地方去捡拾我们的欢乐和书本纸笔。乌桕树又成了我们童年欢乐的见证。
⑨我家兄弟姐妹七人,家中生活一直很困难,父亲为了解决吃粮问题,毅然辞去县里工作,但仍然没有解决粮食问题。大集体时我家也成了缺粮大户,除了上山捡拾山货外,乌桕籽也成了我们学费的来源之一。我们兄弟姐妹七个如果仅靠父母挣一点工分,怎能生活?更谈不上供我们读书,如果没有大山的赐予,我们的生活又是怎样?一切都不敢想象!
⑩人们常说霜叶红如二月花,深山的乌桕叶在我心中,要比霜染的枫叶更美。深秋的乌桕林里,一片片奇观招引城里人不尽的惊奇之时,而身为大山的儿子的我,面对一片片心中难忘的红叶,不仅仅感叹乌桕树给予人们的美景,而且早在心里将乌桕树当成故乡的一部书,用我一生的情感去读去品。
(11)故乡因了红叶,天空更明亮,生活更灿烂,梦想更美丽。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情感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在我心中,故乡记忆里的乌桕叶是秋天最美的风景,我对它有着深厚的情感。
B.乌桕叶留给我童年的记忆,只有小时候拿在手中玩耍或在身上搓揉,结果弄得满身肿痛和奇痒。
C.作者快乐的童年生活与乌桕籽密切关联,印象最深的是捡拾乌桕籽到合作社去卖,购买糖果和纸笔,获得了许多的欢乐。
D.我家兄弟姐妹七人,生活很困难,父亲辞工仍没有解决问题,捡拾乌桕籽就是我们学费的来源。
E.在我心中,乌桕叶不仅仅给人以美景,更是故乡的一部书,值得我用一生的情感去读去品。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四自然段景物描写的特色。(6分)
(3)文中写到“人们常说霜叶叶红如二月花,深山的乌桕叶在我心中,要比霜染的枫叶更美”,作者为什么这样说?(6分)
(4)文章的标题是《乌桕红叶醉山秋》,有人认为应改为《故乡的乌桕树》。你认为哪个标题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三十岁的汪涵
我的户籍名是汪建刚,你可以把它的含义理解成“一个刚强的建筑工人的子弟”。
我的名字的来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母亲生我在苏州,那可是名传遐迩的人间天堂。
我奶奶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于是总免不了前往江南第一名刹寒山寺,拜拜菩萨,祈求平安,寻求问题的答案。家里要添丁了,自然是一件大事,奶奶去拜拜菩萨是很自然的。拜菩萨的过程中,为了使菩萨能答应自己的请求,她会许下一个愿,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父亲说,许愿有很多的学问和技巧。菩萨每天都要接到很多人间呈递的申请报告.人们的心愿各式各样,或求升官发财,或求六畜兴旺,或求金榜题名,或求伸手不被捉等等。但是,这么多请求,菩萨怎么记得住呢?这就要看申请人对菩萨许愿够不够虔诚,或者够不够奇特了。够虔诚、够奇特的许愿,菩萨才能记住;记住了,才能满足你的请求。
曾经听说过一个真假莫辨的传说,说是在泰国,有一位女士在菩萨面前许愿:如果菩萨能让她中当期的六合彩大奖,她将在菩萨面前跳一次脱衣舞。
诸位,这个愿许得够生猛吧!没过几天,六合彩开奖了,许愿的女士果然中了大奖!当晚她就买来很多黄色的绸缎,做成很大的帷幔,把自己和菩萨围了起来。没过多久,帷幔中就传出了悠扬的音乐„„阿弥陀佛。
诸位看到这里,如果认为菩萨是为了开洋荤,才答应那位女士的请求,那就大错特错了!菩萨什么没见过?况且对于菩萨来说,早已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了。所以,诸位千万不要误会。其实佛是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很根本的佛理,那就是有欲求就要舍得。试问没有大舍,何来大得呢?所以说,许愿真是极有讲究的,其中学问非浅。
闲话休叙。奶奶在寒山寺的菩萨面前许愿以后,母亲就平安地生下了我,而且,把我生了一个极其可爱的模样(有儿时照片为证)。我出世以后,奶奶给我取了一个名字,据我猜想,那名字里一定是玄机暗藏。而爷爷却说它不够响亮,就给我另取了一个名字,那就是上面所说的“建刚”,和哥哥的名字“建平”两相呼应。
从此,我就带着“建刚”这个名字,在尘世中浑浑噩噩过了二十一年。现在回想起来,从婴孩到成年不久的那些岁月,我走过的路并不平坦,其间多病多灾,直到有一天——
改革开放以后,湖南的广播电视事业一天比一天发达。1995天,湖南文艺广播电台成立了。当时我正巧在湖南广播电视学校读书,为了丰富课余生活,同时为了身上的钱包到了月底仍然不会瘪下去,我和几位室友决定到文广去应聘客座主持人。
我们几个运气不错,全体都被聘上了。但是一到上节目的时候,我就碰到了问题。
他们说.我的名字不合适。
当时电台的大牌主持人,流行用单名,例如“潘峰、洪涛、海波、柴静”等等?名字个个简洁响亮。我们这一拨聘上的同学,恰好也是取的单名,只有我和另外一位同学例外。而那位同学的复名,也相当符合当时的流行趋势。他叫卓麓山,用“麓山”二字做播音名,听起来就很舒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麓山。”哇噻,这名字多NB!
但是很不幸,我的名字不好用。我开口一说“大家好,我是建刚”,一听就差几个档次。如果哪天心情不好,还很有可能说成“大家好,我是‘见鬼’”。
不行,这名一定要改!
那些天比较寒冷,我的心也随着名字问题的浮现而变得寒冷起来。我一气之下,就说:“干脆我就叫汪寒算了。”但是他们说,汪寒好是好,就是太冷了,不如再改改。我想了一会儿,说:“那就叫汪涵吧!涵是内涵的涵,又不冷,又透着一股子文化味。”
就这样,汪涵诞生了!
阿弥陀佛,自从那次把名字一改,不只是巧合还是菩萨保佑,我的一切都变得顺利起来。其中的奥秘,让我在后来的好长时间里百思不得其解。
每个人都有灵光闪现豁然开朗的时候。
(节自汪涵自传《三十岁的汪涵——仅此而已》)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建刚的含义是一个刚强的建筑工人的子弟,因为“我”不想成为建筑工人,所以在二十多年后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汪涵。
B.文中举泰国一位女士在菩萨面前许愿后来成为现实的故事,是为了表明不管你许的什么愿,只要奇特就能变成现实。
C.“我”出世以后,取的第一个名字并不是建刚,是因为爷爷认为之前的不够响亮,就给我换了一个建刚的名字。
D.“我”从婴孩到成年的那些岁月,走过的路并不平坦,其间多病多灾,这些和名字有关。自从改名汪涵后,一切就变得顺利起来。
E.“我”改名汪涵是因为当时的电台主持人流行用单名,“汪涵”简洁响亮,听起来舒服,并且这个名字透着一股子文化味。(2)作者在文中写了自己的奶奶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和泰国女士许愿的传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6分)(3)本文是一篇自传,有哪些特点?请简要作答。(6分)(4)汪建刚改名汪涵,你是否同意他的做法?请你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生活说明理由。(6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临近年底,12306购票网站验证码的识别难度大,难住了购票旅客。铁道部门对此__________,既不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也不修改验证码设置,的确令人费解。
②在巴黎气候大会上,中国代表在发言中提出作为排放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__________,并已积极开展行动。
⑤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陆红军客观分析了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认为亚洲金融危机或全球金融危机重演之说,实乃__________的夸张之辞。
A.无动于衷
当仁不让
骇人听闻
B.安之若素
责无旁贷
危言耸听
C.无动于衷
责无旁贷
危言耸听
D.安之若素
当仁不让
骇人听闻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故都的秋》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以及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
B.陆蠡在沦陷的上海坚守着自己的文化工作岗位,日本侵略者逮捕他后,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C.《别了,不列颠尼亚》把末代港督乘坐皇家游艇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历史背景中,塑造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D.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组织材料的主线,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有广度又有深度,生动地展示了包身工的悲惨生活。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郁达夫的文学活动贯穿了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的几个重要革命时期,__________,以至描写革命风暴的到来。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个跟随时代一道前进的作家。他的作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部分精神面貌。在艺术上,则侧重于表现自我,带有较浓重的主观色彩。
A.从最初表现青年的苦闷开始,逐渐扩大到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
B.最初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后来扩大到表现青年的苦闷
C.从最初表现劳动人民的不幸开始,逐渐扩大到反映青年的苦闷
D.最初表现青年的苦闷,后来扩大到反映劳动人民的不幸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一贯有朴素的美,他巧妙地运用比喻,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画面的色彩淡中有浓。如写静态的荷花,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写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写②;“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是写③。这些词语全无奇异之处,却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审美特征。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17、仔细观察下边的一幅漫画,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1)请你简要介绍这幅漫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字,3分)
(2)入冬以来,我国华北、东北等地增添许多“霾愁”。请你为治雾霾拟写一条公益广告。(不超过20字,3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60分)
一位学生拜见大师,大师问他:“在人群中有一个人永远不会抛弃你,你知道他是谁吗?”
“是谁?”学生问。
“你!”大师回答。
“你在一生里会遇到很多问题,你知道谁能给你答案吗?”大师问。
“谁?”学生问。
“你!”大师回答。
“你在一生里会遇到很多困难,你知道谁能为你解决那些困难吗?”大师问。
“不知道。”学生回答。
“你!”大师回答。
要求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符合记叙文的要求;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与解析:
1、A(部分概括成了全体:“出行之人三五年不能回归”“发生一些故事,遇到许多凶险”都不是全部)
2、B(“整个活动以饮酒壮行为中心展开”与原文不符,“饮酒壮行”是重要内容,中心应该是“祭祀路神”。见文中“供奉牲醴也即‘酒脯祈告’是必备的重要形式。‘酒脯祈告’活动之后,释酒祭路,饮酒壮行”可知)
3、D(时间有出入。这里说“周秦时期”,而原文说“离别时送人以言,作为一种‘仁人’‘君子’的表现”,是“周秦以来”的事;但“这种临别赠人以言„„形成了一种规范或曰传统”不是“周秦”这个时间段的事,而是“周秦以来”“久而久之”形成的)
4、D(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5、C(白露,指白茫茫的水气)
6、D(选项颠倒了“该取”与“不该取”的内容,文中作者认为:不该取的不取,如“非吾所有”;该取的就要取,如“清风、明月”)
7、(1)箫声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音凄切、婉转、悠长,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或按课文注释“如同不断的细丝”)。(“慕”1分,“余音”1分,“绝”1分,“缕”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
(2)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伙伴,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起用葫芦做的酒器互相劝酒。(“侣”“友”,意动用法,各1分;“渔樵”“属”各1分;句子大意正确1分)
8、词的开头两句写出了湖光秋色的清爽、开阔的特点。(1分)词人以“满载”和“平铺”相对把浩然的湖光和明朗的秋景一并写出,视野极为开阔。(2分)湖光秋色交相辉映,令人心旷神怡,表面写景,实则融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1分)传达出词人行途中的欣喜之情。(1分)
9、月光明净,秋江千里,境界开阔,善用夸张。(2分)“波神留我看斜阳”想象奇特,巧用拟人,化江面遇风浪的愁事为赏景的乐情。(2分)下片前两句直接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明天的期待,而将眼前的“**”看轻、看淡,豁达豪迈的胸怀跃然纸上。(2分)
10、(1)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2)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3)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1、(1)B项,3分;D项,2分;C项,1分;A项、E项,0分。(B项,概括过于绝对,“乌桕叶留给我童年的记忆”不只有春夏间的“满身的肿疼和奇痒”,秋天的乌桕树还“放飞着我们童年的梦幻和遐想”;D项,与原文不符,第⑨自然段可知,乌桕籽只是“我们学费的来源之一”;C项,概括不全面,第⑥自然段可知,乌桕红叶燃烧着我们童年 的一个个梦想。且“乌桕树又成了我们童年欢乐的见证”中的“又”说明欢乐见证不止这一种)
(2)①运用衬托的手法,先用写“路边的野菊”之美衬托乌桕红叶之美,构成了美丽的秋景图。②运用拟人手法,如“路边的野菊仿佛是睁开了眼睛”,有引用,如“陆游诗曰‘乌桕赤于枫’”。③运用对比手法,“当枫树还是穿着绿袍的时候,乌桕却穿上了大红袄”,将乌桕与枫树对比,突出乌桕叶比枫叶红得更早、更绚丽(说明:枫叶红而乌桕叶更红是衬托,枫叶绿而乌桕叶已红就是对比)。④绘形绘色,注重色彩描绘,表现红叶的奇景奇观。(每答对一条2分,答对3条即可给满分)
(3)①乌桕叶不仅仅是观赏或欣赏一道风景,还承载着我许多记忆,我对它有至深的情感,难以忘怀;②乌桕叶给我带来期待和希望;③乌桕叶燃烧我童年的一个个梦想。④乌桕叶落了,捡拾乌桕籽给我们换来书本纸笔,是我们快乐童年的见证。
(4)【观点一】《乌桕红叶醉山秋》好。理由:①在标题特点看,红叶是秋天最美的风景,以红叶为题既突出了重点,又有诗情画意,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阅读兴趣;②从内容上看,文章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摹红叶之美,并赋予了红叶更深的内涵:是期盼,是希望;是燃烧的梦想,是欢乐的见证;③从主题上看,文章通过赞美红叶以及追忆与红叶相关的童年往事,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期盼,主题更突出;④结
构上看,文章以红叶开篇,又以红叶结尾,主体部分都与红叶密切相关,结构严谨。
【观点二】《故乡的乌桕树》好。理由:这个标题看似普通,却能很好地统摄全篇内容。文章不仅仅写了乌桕红叶,也用大量文字写了乌桕籽,以乌桕树为题,思路更清晰,与全篇内容更切合:①故乡的乌桕树有我童年的回忆。②乌桕树能放飞我们童年的梦幻和遐想。③捡拾乌桕籽能够给我们换来书本纸笔。④乌桕树是我童年的伙伴和欢乐的见证。(观点鲜明,能概括至少三点理由,给满分8分。答对1点给3分;答对2点给5分。)
12、(1)C项,3分;E项,2分;D项,1分;A项、B项,0分。(A改名和“不想成为建筑工人”没有关系,“不想成为建筑工人”于文无据;B不是为了表明许愿“只要奇特就能变成现实”;D“我”之前“多病多灾”“和名字有关”表述不太确切)
(2)①写奶奶对佛教的虔诚侧面表达出奶奶对孙儿的无私的爱;②阐述了一个佛理,那就是有欲求就要舍得;③为“我”在以后的事业中一天天发展作了铺垫。
(3)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给人以真实感;②插叙有关神话传说,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③语言简洁平实,富有诙谐色彩。
(4)【观点一】同意。①随着时代的发展,名字也应迎合当时取名的风气;②满足职业的要求,为了事业的发展,为自己取一个艺名也是可取的;③改名属于个人私事,别人无权干预。
【观点二】反对。①长辈给孩子取的名字,包含着长辈对孩子的希望,不应随意改动。②名字的改动,抹去了那时的时代印记;③现实生活中,随意改动名字,会给自己带来一系列的麻烦。(观点鲜明,能概括至少三点理由,给满分8分。答对1点给3分;答对2点给5分。)
13、C(A无动于衷: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安之若素:对于危困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时。B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当仁不让: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C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危言耸听: 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14、D(A搭配不当,“以及”改为“并且表达了”;B结构混乱,应改为“他被日本侵略者逮捕后,献出了„„”;C搭配不当,“塑造了„„历史意义”应为“突出了„„历史意义”)
15、A(根据“青年的苦闷”和“劳动人民的不幸”的关系,可以排除BC,再根据下文的“以致”的表述,可以排除D)
16、【示例】①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②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③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对即可,但大意必须是唯一的,符合上下文逻辑)
17、(1)【示例】雾霾遮天蔽日,仍有许多企业“任性”超标排放。环保督查部门揪出了违法企业。(3分)
(2)【示例】①保护环境,驱散雾霾,让天空更蓝,大地更绿。②蓝天拥有清新的空气,人类才能享受美好生活。③生命和蓝天相拥,人类与生态共存。④节能减排,还我碧水蓝天。(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