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吴文化教案
第一课 家在江南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江南”的含义。2.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3.了解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特征以及自然环境。4.了解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与吴文化的关系,以及吴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
5.交流吴文化地区古代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和诗歌。6.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江南”的含义。
2.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气候特征以及自然环境。3.交流吴文化地区古代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和诗歌。
三、教学准备:挂 图
四、教学过程
(一)引 言
1.教师提问:我们属于什么省份?可以分为哪两大部分? 我们生活在哪个部分? 2.学生讨论回答。
3.教师小结:在长江南岸,上海和南京之间,有四个珍珠般熠熠闪光的城市: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乡,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江南。
(二)江南好地方
1.教师讲解: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清丽的山水风光、发达的经济、聪慧勤劳的人们。2.学生完成“试身手”中的两道题,同桌交流。
(三)长江三角洲
1.学生自学课文中对长江三角洲形成的描绘。
2.教师提问: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特征、气候特征以及自然环境? 3.学生回答:地理特征:低平。气候特征:湿润。
自然环境:优越。4.学生完成“考考你”。
(四)锦绣江南
学生自学“知识窗”,了解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与吴文化的关系,以及吴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
(五)课外拓展
学生交流吴文化地区古代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和诗歌。
第二课 烟雨江南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江南的气候特征: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2. 了解南北的气候差距。
3. 了解江南地区的降雨特征以及“梅雨”的含义。4. 了解江南气候与苏南旱涝灾害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江南的气候特征: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
2.了解江南地区的降雨特征以及“梅雨”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挂 图
四、|教学过程
(一)引 言
1. 教师板书书中古诗。
2.学生朗读古诗,体会江南气候的特征,小组进行交流。
(二)冷暖两重天
1.学生朗读书中对江南气候特征的描述:
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寒暑变化显著、四季分明。2.学生自学“考考你”。
3.教师提问“考考你”中的问题。4.学生交流“想一想”。5.学生自学“你知道吗?”
(三)无边雨朦朦
1.教师讲解:江苏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一般在800—1200毫米之间。苏南地区降水较多,但降水的时间分配不均匀。2.教师提问“考考你”中的问题。
3.学生朗读书中对“梅雨”的描述,掌握它的含义。4.学生讨论“议一议”。5.学生欣赏“请你欣赏”。
(四)台风威力猛
1.学生观察图片,讨论这是什么天气?怎么办? 2.教师小结:江南气候与苏南旱涝灾害的关系。3.学生齐读文中描述江南气候与苏南旱涝 灾害的关系的句子。
第三课 大江奔流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长江的发源地、全长,及在世界江流中的排名。2. 了解长江的“母亲河”作用。3. 了解长江水系。
4. 了解近几年来长江中上游地区环境的破坏对长江的影响,及人们应怎样减少洪水灾害。5. 了解长江面临的六大危机,以及我们应怎样治理长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长江的发源地、全长,及在世界江流中的排名。2. 了解长江的“母亲河”作用。
3.了解长江面临的六大危机,以及我们应怎样治理长江。
三、教学准备 录音机、挂 图
四、教学过程
(一)引言
1.学生欣赏《长江之歌》。
2.教师提问:歌中描述的是谁?(板书课题)3.学生跟录音学唱《长江之歌》。
(二)滔滔长江水
1.学生看图自学文中对长江的描述,以及“知识窗”中内容。2.教师针对以上内容提问:长江发源地在哪儿?全长有几米?
在世界江流中排名第几?
(三)母亲河
1.教师展示长江对人们生产、生活发挥作用的图片。2.学生具体讲述长江有哪些作用?
长江冲积形成的三角洲,土壤肥沃,便于耕作;
长江水可以用于灌溉农田,减少旱涝灾害的影响;
长江还提供丰富的水源,供沿线居民饮用;
长江还提供便捷的水道,方便货物的运输等。3. 学生自学长江水系。
(四)愤怒的江水
1.学生看“抗洪抢险”图。
2.教师描述近几年来长江中上游地区环境的破坏对长江的影响,及人们应怎样减少洪水灾害。
(五)长江,请不要哭泣
1.了解长江面临的六大危机,以及我们应怎样治理长江。2.学生小组讨论“议一议”中的问题。3.布置课后小组完成“活动与研究”。
第四课 江南水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烟波浩渺的太湖的位置、面积及在淡水湖中的排名。2. 了解世外桃园天目湖的位置、面积。3. 了解城市明眸金鸡湖的位置、面积。4. 了解京杭运河的位置、面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烟波浩渺的太湖的位置、面积及在淡水湖中的排名。2.了解城市明眸金鸡湖的位置、面积。3.了解世外桃园天目湖的位置、面积。4.了解京杭运河的位置、面积。
三、教学准备
录音机、挂 图
四、教学过程
(一)烟波浩渺太湖美
1. 学生欣赏歌曲《太湖美》。2. 教师介绍太湖的有关知识。
太湖是中国的第三大淡水湖,面积2400平方千米,她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附近有著名的无锡山水、苏州园林,形成闻名中外的太湖风景区。太湖散布着48个岛屿。
3. 学生讨论“考考你”。4. 学生自学“你知道吗?”
(二)世外桃园天目湖
1. 学生自学文中介绍天目湖的内容,然后完成“考考你”。
(三)城市明眸金鸡湖 1. 教师介绍金鸡湖。
金鸡湖位于苏州东部,是苏州的城中湖泊,是苏州市重要水产基地之一。金鸡湖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现代化城中湖泊公园,面积超过7平方千米,是21世纪苏州“人间新天堂”的象征。
2.学生自己完成“请你欣赏”中的内容的阅读。
(四)悠悠运河情
1. 教师介绍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等等。
2. 学生自学“知识窗”。3. 学生组内完成“活动与探究”。
第五课 江畔峰峦
教学目标 1了解宁镇山脉。2了解“道教圣地”茅山。
3了解著名的“京口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宁镇山脉。2了解“道教圣地”茅山。
3了解著名的“京口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教学准备挂 图 教学过程 江畔起峰峦 教师介绍宁镇山脉。宁镇山脉位于南京和镇江之间,是海拔不高的低山丘陵,蕴藏着许多宝贵的资源,是江苏省唯一的铁矿和石灰岩矿的产地,还有著名的温泉。
学生自学“知识窗”。
介绍温泉的形成,以及温泉对治疗疾病和养生的作用。学生小组完成“考考你”。
教师校正答案,注重丘陵与山地的区别。第一福地数茅山
1.到过茅山旅游的学生介绍茅山。2.学生自学“第一福地数茅山”的内容。3.教师提问:茅山位于哪儿?山体呈什么形状? 山的高度有多少?最高峰高多少米? 4.学生自学“你知道吗?” 三山美名扬
学生自学介绍三山的内容。
教师提问:“京口三山”是指哪三座山?“京口三山”位于哪儿? 学生小组讨论“议一议”。
第二篇:吴文化教案
[吴文化教案]
吴文化教案
课题:第5课 江畔峰峦 第6课 湖光山色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以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类目标)
1、了解宁镇山脉的走向、物产与矿藏,吴文化教案。
2、知道宁镇山脉南部的茅山、东部的“京口三山”的景观特色。
3、知道由于人类活动,“京口三山”只有焦山仍立于江中。
4、知道苏州太湖洞庭东山丰富的物产。
5、知道苏州太湖西山“七胜”并入选国家地质公园。
6、知道宜溧山区著名的溶洞;知道我们家乡宜兴是“陶的古都”、“竹的海洋”、“茶的绿洲”、“洞的世界”,是“全国生态城市”和“全国山水城市”,进一步增强自豪感,为建设美丽的家乡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茅山、“京口三山”各不相同的景观特色。
2、了解金山、北固山如今已和陆地连接的原因。
3、太湖“洞庭”的位置和特有物产丰富的原因。
4、联系课文,交流对家乡溶洞、陶瓷、毛竹等的认识。
5、溶洞形成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
1、“京口三山”的小故事。
2、歌颂宜兴山水的诗歌。
四、教学过程
(一)、板题,导入课文:第5课 江畔峰峦 第六课 湖光山色
同学们经过了预习,你们知道这两课的重点是介绍江南的什么?(山)
(二)、欣赏同学们对第5课前言的朗读,一起理解前言的主要内容,教案《吴文化教案》。(朗朗青山)
(三)师生一起阅读课文,理清重点,记住有关知识。
1、学习“江畔起峰峦” a、“宁镇山脉”的位置和物产、矿藏 b、“考考你”:认识丘陵和山地的高度、坡度;知道家乡有“张渚山区丘陵”和“铜官山区丘陵”等。
2、学习“第一福地数茅山” a、茅山的位置
b、道教圣地;有道教祖圣老子的铜像
3、学习“三山美名扬” a、知道“京口”——镇江;“三山”——北固山、金山、焦山 b、知道“北固山、金山”为什么已和陆地连接 c、交流“水漫金山”和“刘备招亲”(北固山上的甘露寺内)
(四)、师生一起阅读第6课,理清重点,记住有关知识。
1、欣赏同学们对第6课前言的朗读,一起理解前言的主要内容。(山水画卷)
2、学习“洞庭仙境美”
a、知道洞庭东山的位置和丰富的物产 b、考考你:
太湖的位置:北至无锡,南至浙江;东至苏州,西至宜兴 东山岛三面环水,是半岛 太湖中最大的岛是西洞庭山 c、欣赏西山“七胜”;西山入选国家地质公园
3、学习“宜溧山地雄”
a、课文里是怎样介绍宜兴的?有谁知道我们家乡宜兴是“陶的古都”、“竹的海洋”、“茶的绿洲”、“洞的世界”?
b、详细交流对善卷洞的了解(三层;神奇在水洞)c、考考你:石笋;石钟乳;石柱
(五)总结课文:
吴文化地区的哪些山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怎样概括家乡宜兴突出的优美风景?(洞的„„陶的„„茶的„„竹的„„)
吴文化地区山水优美,景色秀丽„„
五、布置作业:预习第7、第8两课。
教学反思
第三篇:吴文化演讲稿3
苏州历史文化名人小故事
大家好,我是来自**系**班的**,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一则苏州历史文化名人的小故事。
苏州被誉为人间天堂,鱼肥稻香,石湖更是如其名,山清水秀,钟毓一处,历代文人雅士集结汇聚,书影墨香,流传至今。“半湖碧玉”的石湖风景区,位于苏州城西南郊7公里,是太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区,每到中秋,秀丽平静的石湖上像一面美人的梳妆镜,倒映出一个个皎洁似圆盘的满月,这就是著名的“石湖串月”。其支脉上方山、吴山连亘于湖西,平畴绣野联属于湖东。湖光山色,塔影画桥,片帆群鸥,千顷一碧,满眼的田园风光,观赏后令人心旷神怡
如此山清水秀,历史悠扬之地,总能得到大自然的垂爱,这就造就了一批清俊倜傥,爱国爱民的文人。南宋诗人范成大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范成大在文学史上与陆游、杨万里和尤袤齐名,号称南宋四大家。
范成大的诗歌突出的贡献在于全面地表现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像我们都学过的《四时田园杂兴》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田园情景,凡农家生活环境、季节气候、风土民俗、耕织、收获及苦难与欢乐等,都得到了真切生动的展现,被称作我国田园诗的典范。范成大把对国家、百姓的拳拳之心转移到田园生活上来,使得他在石湖的田园诗洋溢着热爱生活的激情,使得苏州石湖的田园风光从此永恒地留在了中国文化史上。
今天,苏州经济建设方兴未艾,特别是在上方山脚下,在石湖之畔建设的苏州国际教育园是一座新兴的大学城,与上方山森林公园隔湖而望,穿过著名的行春桥,南行百米许,就到了范成大祠前。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历年久远,早已湮没。祠堂外的石湖在秋天的江南显得格外清爽。远处的上方山和楞枷塔与石湖交相辉映。今天的石湖,已不复烟波浩淼。秋天的行春桥,亦显衰颓。曾经的风雅,消逝在石湖的历史风雨之中,化作遥远的绝响。唯有静静的湖水,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第四篇:吴文化展览策划案
吴文化展览策划书
——2012年3月17号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系学生会吴文化展览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吴文化即吴地、吴人的传承文化。吴文化是一种具有鱼米水乡特色的“才智艺术型”地方文化。它有五个本质性属性:水文化十鱼文化十稻文化十蚕桑文化十船文化。在苏州,吴越文化典型代表有吴语、园林、昆曲、西塘、苏绣等。
正由于这些文化特征,导致了吴地吴人千百年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持久不衰地繁荣昌盛,而且也使它具有较诸其他地方文化更强的开放性、吸收性与融汇性的特点。因而也可以看成是某种经济型的文化。优秀的吴文化必将对祖国的四化和统一大业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加应该了解和感受吴文化,弘扬优秀的吴文化,让这具有鱼米水乡特色的地方文化一直传承下去,借此机会,我们系学生会将举办吴文化展览,让每一位大学生能更加了解我们身边的吴文化。
二、活动目的本次活动我们主要以园林照片宣传、刺绣展示、演讲等形式开展此次活动,向在校大学生介绍吴文化,宣传吴文化,提高每位同学的活动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呼吁大家保护吴文化,丰富大家的大学生活。
三、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2012年3月17号下午1:00~3:00
活动地点:会展实训室
举办单位:旅游系学生会
总负责人:向诤
四、活动开展
1、活动前安排
① 3月10日,联系外联部拉赞助
② 3月11日,10会展31班去实训室布置会场
③ 3月13日,联系宣传部出海报、展报(初步介绍本次活动)④ 3月14日,学生会主席策划制作好宣传单,条幅;
⑤ 3月15日,王海波联系财务部准备摄像机、胶布、挂钩、彩带
⑥ 3月15日,各班班长准备活动登记表、纸笔;
⑦ 3月15日,各班班长通知会员报名参加活动(把活动内容用飞信通知)
⑧ 3月15号,主席邀请旅游系书记辅导员等老师前来指导参观
⑨ 3月16日晚9点在旅游系7栋大厅召开活动会议,主席向活动参与人员介绍本次活动,和注意事项。
2、活动中:
①3月14日,13:00~14:15在会展实训室布置活动现场,15:00
书记演讲宣布活动开始。
②各时间段负责人按照实际人数分为两组,一组负责发放宣传单,一组负责介绍本次展览,并安排一人负责照相(记录本次活动),一人负责创意设计活动报名。
3、活动人员安排:
13:00~14:00-10人
14:00~15:00-12人
1、责人做好活动参与人员的签到工作;
2、3月17日15点活动正式结束,归还所借物品,并且将条幅根据需要等及时收回,以免丢失,办公部在三天之内写好活动总结,交给学生会主席。
4、活动后:
1、3月20日,联系办公部完成活动总结
2、负责人制作活动财务报表项财务部报销本次活动花销。
五、经费预算
海报四张(20元),挂钩二十个(15元),宣传单50份(50元)胶布四个(5元)总共90元
六、活动注意:
1、注意安全和天气变化,并灵活的调动活动时间;
2、注意人员工作的分配;
3、注意活动现场的秩序。
七、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活动策划者:学生会主席 活动举办单位:10会展31 嘉宾:旅游系书记及老师
第五篇:关于弘扬“吴文化”的心得体会
关于弘扬“吴文化”的心得体会
府巷村党委书记——惠忠
中共苏州市吴中区三届委员会报告中提出,今后五年吴中的发展主题导向是“根植吴文化、建设新吴中”。对当代吴中人来说,“吴文化”既是物质层面的“山水苏州”,也是精神层面的“人文吴中”。新吴中”是“强富美高”新江苏新苏州在吴中落地的具体实践,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吴中探索。
苏州是著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择此筑城至今,苏州古城尽管经历沧桑,但基本保持了“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2500多年来,世世代代的苏州人在创造高度发达的经济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吴地文化,使苏州成为吴文化的发祥地,是吴文化的中心地区和主要代表。
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吴地儿女尽管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曲折磨难,但都挺过来了,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吴地人民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吴地文化,它为吴地的繁荣发展、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发掘弘扬吴地文化,将优秀传统与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凸显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三个层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本质上说,也是对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生存状态的要求。推动吴地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发挥吴中发展的软实力和独特的文化优势,是吴中又好又快发展强大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