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唠叨,孩子越不听话?让我来告诉你

时间:2019-05-14 10:37: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父母越唠叨,孩子越不听话?让我来告诉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父母越唠叨,孩子越不听话?让我来告诉你》。

第一篇:父母越唠叨,孩子越不听话?让我来告诉你

父母越唠叨,孩子越不听话?让我来告诉你

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小主人公杰瑞和哥哥汤姆每天放学回家都要被爸爸妈妈还有奶奶“高频率说教”,杰瑞通过旁白说出了孩子们共同的心声: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都是他们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只要他们有讲,就算了。你看我们被他们淹死,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大人说那么多话,为什么不明白,多了就很难消化的道理呢?电影描绘的是家庭中很普遍的现象。父母对同一问题不断说教,就是一种单调的刺激,孩子慢慢会关闭自己的耳朵,你的话就像背景噪音,孩子充耳不闻。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长此以往会封闭内心不愿和父母沟通,甚至出现逆反心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超限效应”,它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说白了,就是你太啰嗦!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经常扮演“超限”父母的角色呢。比如孩子因为贪玩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看到成绩时立马批评教育孩子学习不认真,孩子本身比较内疚,当时还比较认同父母的批评。某一天,父母看到孩子作业没完成的情况下看电视,马上开始集中轰炸式说教,从上次考试失败原因,说到今天让人失望的表现,又预测这样下去期中期末考试等等失败场景。孩子这个时候对父母说教已经反感讨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等到考试前几天,父母又忍不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孩子好好学习,不要犯上次同样的错误,啰啰嗦嗦一连好几天都是同样的话题。孩子的心理从原来的内疚不安到反感讨厌再到无视麻木状态,最后被“逼急”了,还会出现“我偏要这样”,“我偏不让你如愿”的逆反心理和行为。从上面的案例看以看出时间过长、内容过多或教育方式单调重复等不良教育手段,均可引起孩子的超限效应。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该如何避免超限效应,达到有效沟通呢?干货来了,请认真往下看。(心理老师敲黑板,大家请划重点!)1.指令清晰明确、现实可行有些时候,不少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时,往往不停地抱怨孩子,絮絮叨叨,不良情绪宣泄完了,亲子关系也僵了,孩子又没听明白你到底要他做什么。比如: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一小时能完成经常两小时还没做好。妈妈对此很有意见:“我都说了多少遍了,做作业就做作业,不要东摸西想。”紧接着妈妈走进房间:“你看你,书桌上乱糟糟,又是杂志,又是手机,能不分心吗?赶紧把东西收拾好。”看到孩子撅起了嘴巴,妈妈走出房间前不忘又说一遍:“少喝点水,不然半小时上一次厕所,真不知道你到底用没用心!哎!”。孩子这会儿却更不耐烦了,做作业效率怎么可能高呢。妈妈这些指令,一件又一件,絮絮叨叨,并没有很清楚的说明要让孩子做什么。正确的做法是,明确告诉孩子:“我希望你把桌面清理干净,给你一小时时间专心完成作业,完成后你才可以走出房间做其他事。我相信你能做到的。”指令中包含时间、任务和你对他的期待,清晰明确,现实可行。2.运用“我—信息”模式与孩子沟通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父母最有效的做法是就事论事,指出他的错误行为。不可东拉西扯翻旧账,轻易评判孩子行为,乱贴标签。比如:孩子测验成绩不太好,回家没敢告诉你,在你追问后才告诉了你。你知道了立马来气:“你看看你,哪件事情做的好。做作业拖拖拉拉的还没改正,现在又学会隐瞒成绩,你不仅懒,而且还不求上进!”你想想看,孩子听了你这些话能心平气和的和你说话吗?面对孩子这样的情况,你其实可以运用“我—信息”模式与孩子沟通,效果会更好。①描述孩子的行为:孩子,今天的测验成绩你回来没有主动告诉我。②说出你的感受:我感到很不开心,因为你剥夺了我作为爸爸/妈妈的知情权。当然,我也感到疑惑,是什么原因你不愿意告诉我?是不是觉得我会骂你,或者对你毫无帮助地唠叨一通?③表达你的需求:我希望爸爸/妈妈在你心中是一个可以求助的人。孩子,请你能让我知道你的情况,并给我帮助你的机会。“我—信息”沟通模式由描述孩子的行为+说出你的感受+表达你的需求三个部分组成,由于“我—信息”是平和的、坦诚的,所以它会促使孩子也同样坦诚地回应父母,有效避免了案例中破坏性的亲子沟通。3.示范正确行为,给孩子成长时间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说:“如果父母能够少说多行动,与孩子之间75%的问题很可能都会消失”。相信孩子并不想故意犯错来惹怒父母或为难挑战父母,很可能只是他不知道或者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做好。所以家长在指出孩子错误行为的同时,更应该示范正确的做法,并且帮助孩子掌握正确行为的能力。比如对那些乱花零用钱的孩子来说,出现这样的行为是因为他自控能力弱,难以抵御外界的诱惑,或者他还没有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这些能力都不是孩子天生就有的,是需要家长不断地培养和引导,而且要给孩子足够的“重复”成长时间。中国绘画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有了“留白”,会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和美感。家庭教育也同此理,父母在平时与孩子的交谈中,要“点到为止”,适当地留点“空白”,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反省。这样,孩子会敞开心扉,与你为友。关于超限效应,有个很有趣的故事,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幽默作家。有一次,他到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令人感动,准备捐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仍然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非常厌倦,不仅没有捐钱,还从盘子里偷拿了2美元。由此可见,我们如果希望自己说的话能够起作用,不能长时间简单重复相同的话语,而是要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方式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运用以上三个有效沟通的小贴士,说不定,你很快就能真正体验到“一语千金”的威力,享受到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赶紧试试吧!

第二篇:父母越溺爱孩子越叛逆 12种溺爱表现你有几种

父母越溺爱孩子越叛逆 12种溺爱表现你有几

种?

对于多数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实属不易。以下表现不是每个家庭全部都有,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种溺爱中会占有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也是值得警惕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爱来保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还小,等他(她)长大了再„„”这是很多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爱说的话,这就是溺爱的常见表现之一——放任自由。湖北儿童心理专家石淑华指出,溺爱行为表现为有求必应(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害怕哭闹(孩子一哭就满足他的要求)、越俎代庖(成人包办所有事,无论孩子自己能不能做)、心领神会(大人猜测小孩的心思)、过分关注(大人围着小孩子转)、小题大做(小疼痛大人当是大事紧张得不得了)、不让劳动(将劳动当成惩罚或不让孩子劳动)、赏识过度(表扬过度)、当面袒护、惩罚不当、剥夺独立(总觉得不放心,觉得孩子必须得到陪护)。

“这12种溺爱的表现,若存在超过8种,就要警惕了,说明家长存在溺爱,对孩子将来的发展不利。”石淑华称,放任自由会养成孩子不好的习惯,长大了再改很难;有求必应势必导致孩子将来自私任性,得到再多也觉得理所当然;家长害怕孩子哭闹,孩子就会以哭作为达到目的的工具而屡试不爽;越俎代庖下,孩子随着年龄增长的能力就会被扼杀;家长爱心领神会,孩子平时不用表达自己想法,智力发展就会滞后;过分关注孩子,一旦失去关注,孩子就容易沮丧、心理不平衡;小题大做让孩子认为小事都是不得了的大事;不让劳动让孩子变成懒人,小时候不勤快,别指望长大了会变勤快;赏识过度会让孩子非奖赏不作为;当面袒护让孩子是非不分;剥夺独立,该放手时不放手,孩子就会有依赖性,扼杀了孩子的潜力。

第三篇:《南方周末》父母法律责任越小,孩子越危险

《南方周末》父母法律责任越小,孩子越危险

2011年10月13日傍晚,佛山一五金城里,年仅2岁零4个月的小悦悦先后两次遭车碾压,全国媒体声讨“见死不救”的18名路人,小悦悦的父母,俨然只是悲剧事件中广获同情的受害人。但一个简单不过的道理:路人再冷漠、再混蛋,也只是路人。能真正照看好小悦悦的,首先是父母甚至只能是父母,而不是路人。

中国的父母总会有无数“理所当然”甚至“不得已”的理由,将未成年子女独自放任在危险的地方。事发时,小悦悦父亲忙着店铺生意,母亲上楼晾衣服,监控视频显示,小女孩已离家百米外,事发路段车水马龙,从第一次遭碾压到被拾荒阿婆救起,已6分钟,半分钟后,母亲终于出现。

不少人会想起以美国为代表的不近人情的法律与判例。美国法律规定,不得让不满12岁的儿童脱离监护独处,否则“后果很严重”。这些天我在瑞典考察儿 童福利与少年司法制度,瑞典同行讲了这样一个案例:一对瑞典夫妇带着孩子去美国旅行,可能觉得咖啡馆里的空气不好,于是将婴儿车留在橱窗外,结果被逮捕并 面临剥夺监护权诉讼,还闹出外交**来。其实瑞典法律已够严格,一个意大利父亲在瑞典当街将孩子按倒在地上,结果被判监禁六个月。美国更有很多动不动就要 把孩子从亲生父母身边带走的案例,让移民美国的中国人胆战心惊、不敢懈怠。

发达国家这些严苛的儿童法,贯彻的是所谓“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并以“国家亲权”理论为基础。“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不简单,它是世界上签字国最多的 国际公约——《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要求关于儿童的一切行动都以儿童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而“国家亲权”理论的基本主张是,国家才是儿童的最终监护 人,如果父母不能监护好孩子,国家有责任也有权力接管父母的监护权。

中国也是《儿童权利公约》的签字国,有些法律看上去也很美。比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16周岁的未 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好像比美国12岁的标准还高。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有剥夺父母监护权的规定。但这些法律从来就没动过真格的,仔细琢磨这类条文还会 发现,它们基本没法用。比如,究竟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启动剥夺监护权程序,谁来启动,如何举证,法律没说明白,司法实践更搞不清楚。更要命的是,由于缺乏完 善的儿童福利体系做支撑,一旦剥夺了父母监护权,往往无法保证孩子获得更好的监护条件。

在中国,养狗须依法领证,但养孩子不需要。怎么养“自己的”孩子是家事,也基本没什么风险。父母都把小悦悦养成那个样了,法律不可能拿他们怎么样。还有更吓人的,不久前湖南有个1岁8个月大的小女孩(又是女孩)被人发现时,已伴随去世的奶奶尸体7天,身上爬满蛆虫。同样,她的父母除了收获世人同情,没见法律能把他们怎么样。

做父母太安全了,孩子们就难免遭殃。如果我们的法律和司法没办法将小悦悦父母这样的监护人送上法庭,就不可能避免悲剧的重演,而我们也只能去谴责路人。这需要的不仅仅是理念的变革,法律的完善,更需要儿童福利体系的健全。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这时还去责难小悦悦父母,甚至极力主张把他们送上法庭,无疑是一种在伤口上撒盐的“不道德”行为。但撒盐是必要的消毒措施,否则伤口容易发炎、扩散——烂得更厉害。

(作者为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会长)

第四篇:小心三种坏习惯让你越休息越累

三种坏习惯让你越休息越累(2009-05-02 00:36:13)

转载▼

分类: 休闲◆生活◆资讯

节假期里,不少人感到工作、学习的压力一下子小了许多,迫不及待地要改变上班期间规律的生活习惯,睡到中午,起床后随便吃些快餐充当“早午餐”,再开足空调上网,一坐就是一天。专家提醒,这种不规律的生活节奏很可能导致“越休息越疲劳”。

凌晨睡觉 中午起床

上班期间总是要六七点钟就起床,难得放假当然要玩得尽兴再睡觉,反正不用上班,睡到十一点再起床也没问题。

专家点评:

白天是大自然给人类安排的活动时间,熬夜后睡到中午才起,等于把自己的整个生物钟硬是往后拖了几个小时,反自然之道而行,当然对身体不好。

按照人的生理周期,每天凌晨0-3点是深睡眠时间,也是最好的睡眠时段。任何人都不要耽误这3个小时的黄金睡眠期。这就意味着人们要在22:00-22:30之间必须睡觉,然后在凌晨0-3点处于深睡眠状态。很多人在进入深睡眠后,雷打不动,听不见撬门声。这也正是为什么在凌晨3个小时发案率最高的重要原因。

医学研究表明,生长激素分泌的旺盛期、人表皮细胞的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间均在凌晨0-3点之间。这个时候不睡,对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孩子而言,是一种压制身体增长的行为;这个时候不眠,将影响细胞再生的速度,导致肌肤老化。这种恐怖的后果会直接反映在女士们的脸庞上。孩子们要想长高,女士们如想保持自己脸部皮肤好,就要务必养成在22:30左右入睡的习惯,最好在凌晨0-3点处于深睡眠状态中。古语“丑时屋檐矮三寸”,这是形容在午夜1-3点钟,万籁俱寂,大自然静悄悄,连房檐都懒洋洋地垂头三寸在“睡觉”,人更应如此。

早餐午餐合二为一

放假了,不像在上班时还能到饭堂吃饭,自己也懒得做饭。干脆把早餐和午餐合在一起叫快餐外卖,再不行就吃点零食顶肚。

专家点评:

早餐和午餐“二合一”,这时的饭量往往比平时多。胃部在空了接近半天后一下子要接下这么大的工作任务,很可能应付不过来,出现胃痛、腹胀等不适。在饿了这么久以后,身体对营养的吸收会更加“猛”,而快餐和零食的营养成分往往不太均衡,以高脂肪、高糖分居多。空调房上网打发时间

外面人太多,一出去就一身汗,还不如在家里吹空调,上网、看电视多放松。专家点评:

上班时已经长时间坐着,如果放假时也成天坐着,对颈椎健康不利。空调房内空气不流通,长时间待在里面对心脑血管也不好。由于汗液可以把身体里的废物、毒素带出体外,在恒温的舒适环境中待得太久也不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而且久而久之身体的适应能力会下降。

第五篇:txjozb我_来告诉你如何学习心理学

、|

!_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我来告诉你如何学习心理学

本人在新旧网站的几个关于心理学学习的帖子,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心理学学习的重点和非重点? 心理学知识点零碎,体系不一,重点难点不好抓。对于许多初涉心理学的人学习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但也并非没有规律和窍门。个人认为,对于普通心理学(其实也包括其它的心理学)其重点难点往往体现用以下的标准判断即可:

其一,是否心理知识。就是说必须是心理方面的知识,由于心理学发展不完善,编著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往往从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来考虑,增加了许多不属于心理学的内容,或者心理学的特色体现不明显的内容。这肯定不是重点了,如普通心理学的“意志”部分。

其二,是否实验基础。我们知道,心理科学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采用了实验的方法,如果哪一则知识点是通过思辨的方式表述出来的,而其背后没有一个实验基础的话,那么它就不是学习的重点内容了。如,“语言”中对语言特征的介绍,没有涉及一个心理学实验,当然就不是重点了。

其三:是否超越常识。心理学知识的一个重要体现应该是超越常识的,这是判断知识重要性的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方面。换句话说,如果你现在学习的心理知识如果一个有经验的家庭主妇也知道的话,它肯定不是重点了。比如“耶基斯—道德森定律”,对普通人而言,有动机,其作业效果一定好。但该定律就说明了动机强度与任务难度的较复杂的关系,而这是一般人所不了解的。此外,这条定律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且说明的是心理学的动机方面的知识,所以象这样的知识就是重点。以上三条标准,如果所学心理学知识全符合,可以肯定的说,它就是我们要找的重点。

上面说了重点,似乎其它的就是非重点了。其实不然,依上一贴所列的原则,非心理知识、非实验基础、非超越常识的应当是学习的重点之外的内容,这一般而言是正确的。但在这三点之外,对于非重点的判断还有一些标准:

其一,是否是90年代以后的研究。现在的普通心理学教材,尤其是那些最新的修订版,为了显示其紧跟时代,与时俱进的精神,往往增添了许多90年代以后的研究,这本无可厚非。但对于普通心理学的学习而言,无疑增添了不少难度,但好在这些90年代以后的研究中,大部分内容应该是在认知心理学等相关更进一步的课程中来学习的,普通心理学学习的目的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从这个意

义上说,其重点应该是经典的研究,尤其是80年代以前的,而不是最新的研究。所以90年代以后的研究可以认为不是普通心理学的重点内容。

其二,是否是中国人的研究。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学事业,国内的一些版本的普通心理学教材(尤其是华东师大叶的版本)包含了许多国内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以反应改革开放后中国心理学的成就,但从某种程度上,中国人的研究和西方的研究往往不在一个层次上,(我不是崇洋媚外,这一点我也不愿意承认,但事实似乎就是这样),而教材的编写者也由于自身的好恶,入选普心教材的内容是否是国内公认的经典研究也是有争议的。所以,对于这部分内容而言,也可以看作不是学习的重点内容。一般的普心考试中也不会出现的,放心好了。其三:是否是没有毛病的理论。心理学有一些理论和实验,看起来有一些缺陷和不完美之处。如行为主义对人主体能动性思考的缺乏、精神分析也没有很少考虑到人性积极的一面。但实际上正是这些缺憾和不完美,构成了心理学的学习精粹,真理往往是有无数片面的深刻所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那些有缺点的、不完美的理论正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反观有一些理论,四平八稳,似乎句句都对,挑不出一点毛病,这尤其以一些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理论为甚,虽然也左右逢源,但往往流于肤浅,没有具体的实践指导意义。而心理学的研究恰恰是因为它的缺憾而显出它的美丽,所以大家记住,一般的情况是:一点毛病都没有的理论不会是我们心理学的重点。

二、心理学如何考试答题?

以普通心理学为例。本文只是我的讲义提纲,没有展开论述。

普通心理学考试指导

第一部份 普心理解要点

一、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框架

二、普通心理学章节框架

概念→种类→生理基础→心理现象(实验、理论)→影响因素→实际应用

三、心理学重点与非重点的判断

(略,见前面)

第二部分 普心考试要点

一、名词解释

注意问题

①不是简答案,会有许多条;

②不是填空,只有一句话(一般不会少于10个字)

正解

①至少应该两句话

②总体而言:人(派别)+实验+观点+评价(贡献vs.局限)

【如:

布洛卡区(生理基础):位置+功能;

弗洛伊德(人物):观点+评价;

人本主义(学派):人物+观点;

裂脑人实验(实验):做法+结论;

某某效应:人物+做法(观点)+结论】

二、填空

注意

①不是问答

②可以瞎猜

正解:一般5字以下,不要空

【多空可按简答,重复其一】

附:普心中重要生理基础:视觉——枕叶;听觉——颞叶;语言表达——布洛卡;语言接受——威尔尼克;情绪——下丘脑;快乐中枢——下丘脑;裂脑人——胼胝体;注意——朝向反射;短时记忆——反响回路;长时记忆——突触„„

三、选择

注意:不会是全A,全B

四、简答

注意

①会→条目清晰;

②不会→文字美观、夹叙夹议,可适当感叹(看运气)。

③缺少条目,重复一条。

五、论述

结构

①谈理论:人物(派别)+实验+观点+评价

【如,比较论述几种情绪理论的异同】

②谈内容:概念+种类+生理基础+影响因素+实验理论+实际应用

【如,试论述动机研究。】

③谈影响:生理基础+心理过程(知情意、动机、能力、人格)+社会因素(家庭、社会、学校)

【如,如何提高记忆效率。包括培养,教育实践,内外因】

实例

①题目要求→清晰表明

②题目未要求→隐藏其中

忌讳:开篇举例

个人观点

①论述一般要有;

②最好自圆其说

三、经典普通心理学教材点评?

彭耽龄新版《普通心理学》——最“与时俱进”的教材。

理由:彭老先生的教材是我本科学习时的教材,对其有着特别的感情。最新版中,融进了许多心理学的最新成果,体系也有所变化。在保持一些原有材料的特点,也融入了许多西方教材中的普遍观点,如舍弃了原有的“气质、性格”的分类,而改统称为人格。特评为最“与时俱进”的教材。

叶亦乾新版《普通心理学》——最“有中国特色”的教材。

理由:叶老先生的教材是最规范的一本教材,体系最为通行,较少个人风格,最具教材特点。较为突出的是融入了许多国内学者的研究,所以是最“有中国特色”的教材。

黄希庭版《心理学导论》——最“讲政治”的教材。

理由:黄老先生的这本教材为著作,所以有些方面带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个人认为也是国内文笔最为流畅的教材。遗憾的是仍是90年代初版本的重印,没有最新进行修订。所以教材重还有一些哲学色彩较浓的论述,有些地方还有马列的痕迹,所以是最“讲政治”的教材。

张春兴版《现代心理学》——最“与国际接轨”的教材。

理由:张老先生一点没有受到苏联心理学的影响,教材风格的体例是最为西化的一本。并且该教材文笔生动,案例有趣,最易阅读。其缺憾其间有许多词汇与大陆翻译不同,需要初学者注意。被评为最“与国际接轨”的教材。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坊间教材并不只是这几本,但这几本都是印量很大的,都在10万左右了。而且鄙人也熟悉一些。它们都是很好的教材,我对各位老先生也都很崇拜,这里不过谈谈自己的想法。愿与各位探讨

下载父母越唠叨,孩子越不听话?让我来告诉你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父母越唠叨,孩子越不听话?让我来告诉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他让我告诉你

    他让我告诉你 劳累了一天,软软地躺在床上,我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朦朦胧胧中,我看见了一位老者,他双目微闭,流露出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他似乎有着一种令人震撼的威力,迫使我走近他......

    让我轻轻地告诉你(推荐五篇)

    让我轻轻地告诉你,哪些人是有罪的 原题为《悠着点儿,慢着点儿》 莫 言 本文是作家莫言在东亚文学论坛上的演讲,是一篇有思想深度的好文章,非常值得欣赏,更值得进一步反思。 感......

    让我把幸福告诉你

    “把我的幸福告诉你”小记者寻访记活动 四年级一班 张琳涵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经常给我讲她们小时候的故事,虽然我不曾体验过她们的那种生活,但我能感觉得到,我们现在的生活......

    优秀作文:让我轻轻告诉你

    (全命题作文: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2019届1班 夏榛蔓 长亭短亭,晨走暮留。我穿旧巷,过回廊,让记忆的阑珊星火与月下树影成双都凝成笔尖墨宝,千言万语,且让我轻轻地,......

    《让我告诉你》教学设计(5篇材料)

    《让我告诉你》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

    让我告诉你二十句话吧

    . 让我告诉你二十句话吧 1一个哦字, 打破了所有想说的话题。 2.一句简单的“呵呵”涵盖了多少真情。 3.有多少人,发表QQ签名只是为了让某人看见。 4.当我对你越来越礼貌时,我......

    让我把幸福告诉你 演讲稿

    让我把幸福告诉你 “你幸福吗?”前段时间央视做了这样一个街头采访,而受访者的各种“神回复”让“你幸福吗”成为网络热词,受访者的“神回复”究其原因是从未思考过什么是幸福......

    《让我告诉你》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要求1、把自己暑假里最感兴趣的一项活动讲给同学听,并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2、学习与同学进行友好交谈。3、能把自己讲的活动写下来。教学重点和难点互相交流感兴趣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