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孩子,让老师怎么来拯救你的论文
摘 要: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这时候就很需要班主任的关心、教育和帮助。结合教育实践阐述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
关键词:问题学生;智慧;诚信;真心;真爱
“孩子,让老师怎么来拯救你?”每次接手班主任工作,面对一个个问题学生,我经常在心中如此呐喊!我在彷徨、失落、痛苦中慢慢寻找答案,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反思,我的心中有了一些答案。面对问题学生的班主任,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内容”的人;是一个集情感、思想和智慧于一身的人;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去解决问题的人。遇到这样的班主任,孩子,相信你一定能转变。
问题学生有学困生、品困生和品学双困生三种,每个孩子发生改变的原因都不一样。班主任老师首先要去了解观察,确定孩子的问题所在,然后再对症下药。平时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展开我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
一、用智慧赢得学生
对于一个问题学生来说,他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或许这个孩子很聪明、很优秀,但因为家庭原因和个人原因,导致自己走上歧途。这种孩子教育起来是很困难的,因为他很聪明,简单的说教或许对他起不了作用,甚至会产生反感。但这种孩子的转化也是可以争取的,只要班主任够智慧,让他崇拜你,他就会改变。因为“亲其师,则信其道”.记得曾经有个学生,因为身在父母关系比较紧张的家庭,父母又热衷赌博,对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不闻不问,导致这个孩子误入歧途。我经常与这个孩子交流,但发现这个孩子根本无法接受我的教育,怎么办呢?后来我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带领这个孩子学好专业知识,着重培养他,他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老师很厉害,开始崇拜老师。在老师的精心培养下,这个孩子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觉很自豪,开始慢慢地改变,也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了。我用智慧赢得了学生。
二、用诚信靠近学生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诚信”很重要。问题学生,他们的心理防御强,“诚信”更重要。只有班主任有足够的诚信,才能让孩子们信任你,才能让他们“拔掉”身上的“刺”,打开心门,让老师靠近。这时,老师才能去教育和转变他们。
曾经接手一个班级,开学几天就出现了偷窃事件。当时我很着急,但又找不出元凶,怎么办呢?搜身肯定不行,等待孩子“自首”也不现实,必须要想办法让孩子信任我,放下包袱采用不公开的方式解决这件事。我跟孩子们说:“相信做这件事的同学一定是一时冲动,没有想清楚,老师相信他也想弥补自己的过失。”我告诉孩子们我周六全天会在学校等那个知错就改的孩子,老师保证这件事只要追回钱,其他一律不追究,并会替这个孩子保密。我的真诚让我成功了,那个孩子还回了钱,我也信守我的承诺,很好地保护了这个孩子!没有人知道是谁拿了钱!后来,孩子把我当成了最信任的人,而且以后班级中都没再出现类似的事情。
三、用真心打动学生
真心就是带着一颗真诚的心,没有半点虚假,没有半点伪装,完全地心甘情愿付出,不要回报,没有半点怨恨,半点私利。我做班主任工作,就一直是这么真心实意的,一切为了孩子,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小殷就是一个被我用真心打动的学生。小殷是个男孩子,家庭比较特殊,因父亲工伤而成为贫困户,但实际家庭也不是特别糟糕,但因为家庭矛盾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孩子性格出现了很大问题,不仅自卑,而且脾气相当坏。但我从没放弃他,当他出现问题时,不管多晚多累我都会去帮助他,与他沟通交流,经常做他父母的思想工作……我用我的真心打动了他,后来,他完全信任我,有什么问题就会通过电话、短信、QQ向我寻求帮助,他不断地改变自己,现在已变得自信多了,课间也与同学玩得火热。
四、用真爱转变学生
中国当代教育家霍懋征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要学会去爱学生,而且这种爱是纯净的爱,是真爱。因为只有真爱,才能彻底转变一个人。明白了这一点,我就再也不吝啬我的爱了!在我的真爱付出下,小朱重新走回了正途。
还记得小朱是一个有着运动和绘画特长的小男孩,相处时间长了,我才知道这孩子是个怎样的人,他爸爸对其不闻不问,他母亲又管教不听,他从小生活在这样的家庭,导致他与一些不良人员走到了一起,谈恋爱、逃课……但我从来不歧视他,放弃他,反而更加关心他,时时对他付出我的爱,我会在周记中与他谈心,在办公室里与他交流,让自己成为他的朋友。在我的帮助下,他走出了失恋的阴影,认清了自己的问题,且跟我保证以后一定会做得很好。
转变问题学生,作为一个班主任还有很多要去做,要去学,但我相信只要有智慧、有爱心、有耐心,就一定能转变那些孩子,让他们每个人都拥有美好的明天!“孩子,让老师来拯救你!”
第二篇:拿什么来拯救自己
拿什么来拯救自己
用将至无用的琐事敷衍者青春年华 用不休的沉眠泯灭着奋斗的决心
该如何是好
所谓的迷失,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
上帝将两扇门都打开着
而自己却找不见任何一个
该如何是好
且罢
不如让黑夜继续弥漫
不也一样造出个光明世界
第三篇:父母越唠叨,孩子越不听话?让我来告诉你
父母越唠叨,孩子越不听话?让我来告诉你
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小主人公杰瑞和哥哥汤姆每天放学回家都要被爸爸妈妈还有奶奶“高频率说教”,杰瑞通过旁白说出了孩子们共同的心声:大人经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都是他们自己讲,自己爽,而我们通常都是假装在听。我们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不管,只要他们有讲,就算了。你看我们被他们淹死,他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大人说那么多话,为什么不明白,多了就很难消化的道理呢?电影描绘的是家庭中很普遍的现象。父母对同一问题不断说教,就是一种单调的刺激,孩子慢慢会关闭自己的耳朵,你的话就像背景噪音,孩子充耳不闻。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长此以往会封闭内心不愿和父母沟通,甚至出现逆反心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超限效应”,它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说白了,就是你太啰嗦!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经常扮演“超限”父母的角色呢。比如孩子因为贪玩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父母看到成绩时立马批评教育孩子学习不认真,孩子本身比较内疚,当时还比较认同父母的批评。某一天,父母看到孩子作业没完成的情况下看电视,马上开始集中轰炸式说教,从上次考试失败原因,说到今天让人失望的表现,又预测这样下去期中期末考试等等失败场景。孩子这个时候对父母说教已经反感讨厌,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等到考试前几天,父母又忍不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孩子好好学习,不要犯上次同样的错误,啰啰嗦嗦一连好几天都是同样的话题。孩子的心理从原来的内疚不安到反感讨厌再到无视麻木状态,最后被“逼急”了,还会出现“我偏要这样”,“我偏不让你如愿”的逆反心理和行为。从上面的案例看以看出时间过长、内容过多或教育方式单调重复等不良教育手段,均可引起孩子的超限效应。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该如何避免超限效应,达到有效沟通呢?干货来了,请认真往下看。(心理老师敲黑板,大家请划重点!)1.指令清晰明确、现实可行有些时候,不少父母在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时,往往不停地抱怨孩子,絮絮叨叨,不良情绪宣泄完了,亲子关系也僵了,孩子又没听明白你到底要他做什么。比如: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一小时能完成经常两小时还没做好。妈妈对此很有意见:“我都说了多少遍了,做作业就做作业,不要东摸西想。”紧接着妈妈走进房间:“你看你,书桌上乱糟糟,又是杂志,又是手机,能不分心吗?赶紧把东西收拾好。”看到孩子撅起了嘴巴,妈妈走出房间前不忘又说一遍:“少喝点水,不然半小时上一次厕所,真不知道你到底用没用心!哎!”。孩子这会儿却更不耐烦了,做作业效率怎么可能高呢。妈妈这些指令,一件又一件,絮絮叨叨,并没有很清楚的说明要让孩子做什么。正确的做法是,明确告诉孩子:“我希望你把桌面清理干净,给你一小时时间专心完成作业,完成后你才可以走出房间做其他事。我相信你能做到的。”指令中包含时间、任务和你对他的期待,清晰明确,现实可行。2.运用“我—信息”模式与孩子沟通面对孩子的问题行为,父母最有效的做法是就事论事,指出他的错误行为。不可东拉西扯翻旧账,轻易评判孩子行为,乱贴标签。比如:孩子测验成绩不太好,回家没敢告诉你,在你追问后才告诉了你。你知道了立马来气:“你看看你,哪件事情做的好。做作业拖拖拉拉的还没改正,现在又学会隐瞒成绩,你不仅懒,而且还不求上进!”你想想看,孩子听了你这些话能心平气和的和你说话吗?面对孩子这样的情况,你其实可以运用“我—信息”模式与孩子沟通,效果会更好。①描述孩子的行为:孩子,今天的测验成绩你回来没有主动告诉我。②说出你的感受:我感到很不开心,因为你剥夺了我作为爸爸/妈妈的知情权。当然,我也感到疑惑,是什么原因你不愿意告诉我?是不是觉得我会骂你,或者对你毫无帮助地唠叨一通?③表达你的需求:我希望爸爸/妈妈在你心中是一个可以求助的人。孩子,请你能让我知道你的情况,并给我帮助你的机会。“我—信息”沟通模式由描述孩子的行为+说出你的感受+表达你的需求三个部分组成,由于“我—信息”是平和的、坦诚的,所以它会促使孩子也同样坦诚地回应父母,有效避免了案例中破坏性的亲子沟通。3.示范正确行为,给孩子成长时间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说:“如果父母能够少说多行动,与孩子之间75%的问题很可能都会消失”。相信孩子并不想故意犯错来惹怒父母或为难挑战父母,很可能只是他不知道或者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做好。所以家长在指出孩子错误行为的同时,更应该示范正确的做法,并且帮助孩子掌握正确行为的能力。比如对那些乱花零用钱的孩子来说,出现这样的行为是因为他自控能力弱,难以抵御外界的诱惑,或者他还没有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这些能力都不是孩子天生就有的,是需要家长不断地培养和引导,而且要给孩子足够的“重复”成长时间。中国绘画讲究“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有了“留白”,会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和美感。家庭教育也同此理,父母在平时与孩子的交谈中,要“点到为止”,适当地留点“空白”,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反省。这样,孩子会敞开心扉,与你为友。关于超限效应,有个很有趣的故事,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幽默作家。有一次,他到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令人感动,准备捐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仍然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非常厌倦,不仅没有捐钱,还从盘子里偷拿了2美元。由此可见,我们如果希望自己说的话能够起作用,不能长时间简单重复相同的话语,而是要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方式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运用以上三个有效沟通的小贴士,说不定,你很快就能真正体验到“一语千金”的威力,享受到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赶紧试试吧!
第四篇:孩子,你为什么骂老师
孩子,你为什么要骂老师?
李镇西
说明:
这是今天上午学校升旗仪式上,我对全校师生的的演讲。
上周我校一个男生在课堂上辱骂老师,按我校规矩,辱骂老师必须在全校大会上认错。今天这个男生道歉认错之后,我发表了这个演讲。这个演讲所针对的不仅仅今天道歉的这个孩子,而是针对所有说脏话的学生。这个“孩子”的形象,是所有说脏话的学生的总和。孩子,你今天骂老师了。
当我批评你的时候,你还辩解,说老师怎么样怎么样。我不想听你辩解,原因很简单,今天的事实很清楚,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作证,你的确违纪了,而且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老师教育你并没有错。退一万步说,不管老师怎么样或者说即使老师怎么样,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你骂老师的理由!
我想问你--不应该骂人,说脏话可耻,这是不是从幼儿园开始你就明白的道理?你怎么就忘记了呢?其实,你并没有忘记。如果面对语文考场上关于文明礼貌的作文,你也许会洋洋洒洒写出一篇谈语言文明、谈尊重他人、谈做人道理的漂亮文章。可是,为什么一到真实的生活中,你在文中所赞美的道德却不能成为你的行为准则呢?
还是回到我刚才说的“幼儿园”吧!当你第一次骂人的时候,老师是怎么对你说的?还记得吗?当时你是不是脸红了,感到害羞了?这种做了错事后的耻辱感,就是我们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可以你现在骂人(且不说你骂的还是老师)居然那么流畅那么理直气壮,而没有丝毫应有的羞耻感,所以我说你在这一点上失去了人性,并不过分吧!你的童心是从什么时候丢失的呢?你想过吗?
当那句不堪入耳的话从你嘴中吐出来的时候,我不敢相信,你模样看起来这么纯真稚气,可嘴里已经储存了这么多肮脏的语言!不少中国人一提起日本人都恨得咬牙切齿,因为一想到日本人,我们就会联想到当年日本鬼子,想到野蛮,想到兽性,想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可是,你知道吗?日本民族是不骂人的,日语里几乎没有骂人的话。那年我去日本,一位旅日华侨告诉我,在日语里面,最严重的骂人,就是“八格”,意思是“愚蠢”;日本民族以及世界上许多民族的语言里,是决没有把人的生殖器做当骂人语言的。不得不承认,仅就语言文明而言,我们是不如我们的敌人的。孩子,中华民族的语言的确丰富,可是“丰富”到连骂人的话也“琳琅满目”“博大精深”,这绝不是一种光荣啊!我知道,在日常中有些孩子说出脏话是毫无恶意的,而且他自己的没有感到自己是再说脏话,无比恶心的话就那么自然而流畅的从嘴里说了出来。这种毫无恶意的骂人,或者说不知不觉地说脏话,是最让我感到痛心的!当你,还有其他孩子,无论气愤还是高兴都喜欢或者习惯性地羞辱别人的父母,把人的最隐秘的部位拿来作为辱骂对方的语言时候,一个民族因此而蒙羞!
孩子,你这么多肮脏到极点的语言,是从哪儿学来的?是你的爸爸妈妈教你的吗?当然不会,谁的爸爸妈妈会有意教孩子说脏话呢?那么会不会是的爸爸妈妈也习惯说脏话,使你的家庭环境充满着语言污秽,于是,潜移默化中你也学会了说脏话,学会了骂人。别说我冤枉你爸爸妈妈了,也许你爸爸妈妈的确是语言文明的人,可是,如果我真的冤枉了你的爸爸妈妈,这不能怪我,只能怪你,因为我总以为,一般来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言行往往折射出其父母的文明教养程度。所以,孩子你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啊,因为这可能给你爸爸妈妈带来光荣或耻辱。
尤其是,你骂的还是女老师,而且在场的还有那么多女同学,在我看来这是难以原谅的!不说下流的话,包括辱骂的话,这是基本的做人道德。姑且让我们降低一点要求吧,那也绝不应该当着女性说下流的语言。要知道,女性是人类的母亲,因此对女性的尊重,是衡量一个人、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当你在辱骂女性的时候,你就是在辱骂你的母亲,你的姐妹,以及你所有的女性亲人!令人心痛的是,你居然就这样做了,而且一点都不脸红!当然,我知道,在你的同学中,有的女同学居然也毫不脸红的说一些下流话,也粗俗不堪地辱骂别人,对此,我悲哀得无话可说。
你也许会说:“老师的确做错了”“老师冤枉我了”“老师教育我的方式过分了”„„姑且承认你说的这些都是事实吧,可你就该骂老师吗?老师做错了,作为一个懂事的学生,应该采用合适的方式给老师真诚地沟通。老师不是完人,更不是圣人――这个世界上其实没有完人,圣人也屈指可数,所以希望老师一点都不犯错误是对老师的苛求。老师冤枉你了,这是教育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想想,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有误解或冤枉你的同伴朋友的时候?仅仅是误解,你就可以辱骂老师吗?冤枉你了,课后找老师解释不就行了吗?多大一点事啊,你就非得辱骂老师?老师教育你的方式过分了,也不能成为你骂老师的理由。第一,老师是在教育你啊,方式也许急躁了些,但也是为了教育你,这片苦心你应该明白。第二,如果不是你做的错事太过分,老师也不至于这么愤怒,是你“过分”在先而把老师激怒的呀!第三,老师在气愤之中,也许没能控制住情绪,教育你的方式有些过分,这当然不妥,但你就应该“以暴易暴”吗?第四,如果说老师情绪激愤导致在批评教育你的时候语言失控甚至行为冲动,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还不仅仅是你当时犯了错误,还因为你的老师长期处于极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中,承受着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啊!学生们都说自己学习压力很重,可是你们的老师压力更重。也许给你上课的老师,长期带病坚持工作呢!也许因为年幼的孩子发高烧,老师昨晚通宵未眠呢!也许因为年迈的的父亲或母亲突然患病住院,昨晚上老师在医院守候了一夜呢!也许老师在你们上课的同时,心里还时不时惦记着自己代课教师的身份什么时候才能转正呢!也许你的老师本来是好心好意为学生,却被不明真相的家长一封匿名信举报到了教育局,他心里正烦着呢!„„如果这些都还只是“也许”的话,那么我下面所说的一定是绝对的真实:职业竞争的刀光剑影、应试教育的血肉横飞、疲于奔命的工作节奏、达到极限的工作负荷、随时意想不到的来自学生的突发事件、面对成绩差的学生长期孜孜不倦地教学却几乎是颗粒无收、日复一日地面对顽劣学生苦口婆心地教育却总是油盐不进„„如此等等,让老师的心灵已经不堪重负,你却要老师在教育过程的每一件事上都那么“冷静”、那么“细致”、那么“有耐心”,那么“讲公正”,不能出一丁点差错,这是不是过于苛刻了呢? 如果你了解进而理解了老师的这一切之后,想想自己辱骂老师的事,你一定会羞愧得无地自容。人是有尊严的。所谓“尊严”,通俗地说就是“面子”。失去了尊严,就叫做“丢脸”。骂人、说脏话,是自己损害自己的尊严,是自己丢自己的脸。孩子,我估计你这可能不是第一次;但我希望,你这是最后一次。
2009年4月12日
第五篇:拿什么拯救你,朋友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朋友
我的朋友就这样在我眼前倒下去了,我居然不能做什么,我真的很难过----引语。昨天在网上碰到我的学长,他同我聊起他的经历,震撼着他也震撼了我。他向我表述了那天的经历:现在的他在乡镇卫生院急诊工作,他的一个朋友是120的司机,那天急诊出车回来不久,那司机就头一仰,向墙壁撞去,晕倒了。当时学长及在场的同事都慌了,一时不知所措,当他们回过神来,就地抢救,可最终还是没有抢救过来,对于这件事,我的学长心里一直很内疚,因为在前不久他向我学长提起他有些头晕,嘴唇有些青紫,我学长让他去做个心电图,他去了,心电图的结果显示没事。没想到几天之后人就不在了,他死于不可逆性心脏死亡。学长说或许他不是我们的同事,我们就不会那么慌张了,如果我们这里的仪器可以再先进一点,或许结果会不一样的,要是他平常身体不那么健壮,或许他就会有所防范了,他是退伍军人啊,有强壮的体魄啊,他还年轻啊。我真的很自责,我自己什么都做不了,要是他说不舒服的时候,我可以加以重视或许结果也不是这样了。可是一切的假设终究抵不过残酷的事实,他终究还是离开我们了。我给大家讲述这个事情,是想告诉大家我们的生命何等的脆弱,我们身边的朋友可能随时会离开我们,故我们对人对事可以包容就尽量都包容一点吧,遇事不要太斤斤计较了,对于不确定的未来,别给自己留有什么遗憾。从今天开始笑着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与同事和睦相处,与家人相亲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