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谁来拯救孩子扭曲的心灵
谁来拯救孩子扭曲的心灵?
(2013-05-09 05:26)
标签: 孩子 心灵 教育 家庭 分类: 教育在线
复旦大学投毒案、清华大学朱令案都让我们感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如何差,但是一名年仅13岁的小学生少女竟然仅仅因为嫉妒心理作祟而做出如此令人发指、惨绝人寰的凶杀举动,其残忍手段甚至超过成人,实在是太令人吃惊了 :因为妒忌同班同学长的比自己漂亮,居然残忍的将对方杀害肢解!也许,这位少女精神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为什么家长与老师没有及时发现,予以教育?
一名未满13岁少女,尚在就读小学六年级,因不满同班同学比自己长得漂亮,遂怀恨在心,将其约至自家杀害,并砍断头颅、手臂装入袋中。近日,广西河池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被告人父母赔偿原告各项费用10.8万元。
13岁的周某在南丹县里湖瑶族乡仁广小学读书,与不满13岁的覃某是六年级同班同学,平时两人关系比较好,且两家都是同一条街上的邻居,住房相隔不足150米。覃某因同学们喜欢与周某玩耍,并曾议论她长得胖、不及周某漂亮,而对周某心生嫉妒并怀恨在心。
残杀同学砍断头颅、手臂装入袋中
判决书显示,覃某邀请周某到家中玩耍,周某到覃某家中后,两人在家中看电视时,覃某乘周某低头玩手机之际,用木凳砸周某头部并至其晕倒。因害怕周某醒后告诉老师和家长,便从家中找来菜刀、啤酒瓶、割纸刀、剪刀等凶器,对周某行凶,至周某当场死亡。后覃某还将周某头颅、手臂砍断,装进塑料袋,并清理案发现场血迹。
广西公安机关认定被告覃某故意杀人,因其作案时未满十四岁,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决定对覃某收容教养三年。周某的父母向法院提起诉讼,广西南丹县人民法院判处,覃某父母已赔偿原告1万元前提下,还需赔偿原告共9.8万元,也就是总共10.8万元。周某父母不服,提起上诉。最新消息,广西河池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维持原判。
年仅13岁的小学生少女竟然仅仅因为嫉妒心理作祟而做出如此令人发指、惨绝人寰的凶杀举动,其残忍手段甚至超过成人,实在是太令人吃惊了。一个未满13岁还在读小学的女孩,原本应该天真无邪,谁会想到天使般外表下包含一个如此扭曲的精神世界,稚嫩的胸膛里怎么跳动着一颗冷血残忍的心?
出现如此暴事责任在谁?
以往遇到此类事件,都容易归结为教育制度的失败。对此事件也有这种声间。在我看来,这位少女杀人不能排除缺乏良好的人性教育、人格教育和生命健康教育的因素,如果孩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就会在看到他人比自己好的时候,自觉地查找自身不足,进而取长补短,即使容貌方面比不上,也会暗下决心在学习等其它方面体现优势加以弥补,这样的孩子才会有出息。但良好的教育靠谁去实施?
现实生活中,对孩子一味溺爱一味娇纵的不在少数。但遇到类似事件时又习惯于评论他人,有多少人能从我做起深入进去,而不是当旁观者?有多少家长能像给孩子优越的生活条件那样,去帮他们树立过正确的价值观?可曾跟孩子谈过如何与人相处,确定正确的是非观?对待13岁少女杀人事件,最重要的不是谴责一个尚未接触社会的灵魂,而是着眼于如何引以为戒,去拯救、去引导身边的孩子,努力阻止此类事件再发生,这才是我们的任务。
教育的缺失不仅仅是孩子们,还有我们的成人世界。万事都脱离不了社会大背景,现实社会太浮躁,太功利,太势利,无彩斑澜的诱惑,让一些人放弃做人做事的底线和原则。生活在这样环境的孩子,难免沾上浮躁、虚荣、势利、自私的恶俗,而且人的欲望无止境,一遇合适条件便会膨胀,对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养成的少男少女,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引导规劝,很容易酿成灾祸。
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少男少女,最现实最急迫的是戒虚荣戒浮躁,坦然面对现实,懂得放弃,学会放下,丢掉无意义的幻想,脚踏实地的生活,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用实力、能力取代虚荣心,学会凭实力竞争。而这要家长、学校和全社会各方共同探究,一起努力。
谁来拯救孩子扭曲的心灵?
人类这种动物分为男人和女人,他们有各自的许多共性,其中有优点也有缺点。比如女性,一般大家都知道,女性相对而言比男性要温和、优雅、稳重、理性得多,但是女性也往往心胸不够男性开阔、气量不如男人大,自卑孤僻,容易产生嫉妒和仇恨之心,而且这种坏情绪常常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自我派遣和化解,有时爆发起来便难免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冲动是魔鬼”;不过像本案中,一个小女孩子竟因嫉妒而凶狠杀人,那只是极为罕见和特别的极端行为了。
对于女人,在几千年以男权为中心、男尊女卑为主调的封建社会的中国,先后有过许多偏见、侮辱、歧视甚至敌对性的名言,比如孔子的“惟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比如附会在姜子牙头上的“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由是可(二者皆不毒),最毒妇人心”,比如“红颜是祸水”,等等,过于夸大了女性的缺点,对女人是不公平的;但是,这些话确实也从另一个侧面客观反映了女人的一些问题,比如嫉妒自私,比如阴暗狭隘心理,比如可怕的报复和破坏力量。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里那个丐帮副帮主马大元的妻子马夫人康敏,小时候说过一句话“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宁可亲手毁了,也不让别人得到”,因为嫉恨人家的衣裳而将其剪成一条条儿的;以及本案中这个蓄意残杀同学的广西少女,她们其实都已经因为过分嫉妒而导致行为疯狂、害人害己,成了心理变态,完全是一种典型的精神病了。
那么,女性的这种嫉妒心理该怎么解决至少是减轻呢?类似本案的人间悲剧该怎么避免和制止呢?
首先是父母、老师、同学、社会各界人士要时刻警惕被告的性格缺陷和行为动态,多关心、鼓励、表扬她,多给她表现的机会,采取高明的办法开导她、引导她,关键时机发现她的动机并巧妙制止之——其实在全社会都应该创造一种宽松活泼、关爱宽容、团结友好的环境;
其次是被告本人,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使心胸开阔、气度开朗,读书、唱歌、跳舞、下棋以增加自己的文艺爱好和精神生活,看到自己的优点并提高自己的自信心,看到别人的长处并学会欣赏和谦逊,通过参与各种有益的活动以转移注意力,找老师、朋友、家人交流和聊天甚至个人打沙包、找个无人处大喊大叫一顿以进行自我宣泄;
第三就是受害者,不光是她一人,还有别的同学,不要轻易伤害他人自尊,少说侮辱的、否定的、嘲笑及刺激性的话语,懂得互相关爱、彼此欣赏,保持清醒头脑,警惕对方行为,随时向老师、父母报告事态的进展,不要糊涂进入人家设定的圈套,以免受害。
在现实生活中,对人际关系危害最大的就是嫉妒。前不久的复旦大学黄洋因室友被投毒而死亡,以及19年前的朱令案,都是因为嫉妒比自己能力强的同窗室友就将他至于死地。或许,人在最极端的时候,心里一旦被想要得到的东西占有,嫉妒之心将开始燃烧,但我所想到的因嫉妒而心生怨恨的最多只不过是在背后揭对方的短而已,没想到如今的孩子竟然为了自己的利益能做到至人于死地。为如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而哀哉,这不仅是学生道德、心理教育的缺失,另外,家长们应该从小就要教育好孩子,多和他们沟通,不要酿成悲剧后才知道后悔!
从复旦大学投毒,到广西13岁少女残杀同学,让人触目心,从中也看出嫉妒心正逐渐低龄化。一个13岁的还在读小学的女孩,本该有的是纯洁、天真无邪的青春,谁会想到内心却是如此的扭曲,童真、童心在这位13岁少女心里早已成为灰烬,跳动的却是一颗冷血残忍的嫉妒之心,更是一颗浮躁虚荣之心。
心理学家康斯坦丁说过,嫉妒产生于自己认为某种东西的丧失,主要是:面子、地位、自尊的丧失,同时还包括知识、情感及其他一些东西在内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为了防止由嫉妒而产生仇视或挑衅性情绪,我们应当让自己心理平衡。这位女孩子如果能在学校、家庭里得到人性教育、心理教育等的疏导,才会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进而补足,找到心理平衡,也不会酿成今天这样让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同窗之间的残杀惨剧。
曾经,我们听见过孩子们在校园里发生不愉快,最多说一句“你等着,我找同学来揍你”,现在却变成了“让他消失”!她们这些细小的变化,应该说与她们生活的家庭、社会等息息相关!这说明啥?是不是说明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应当是对孩子的人格培养。比如,人性道德,价值观念等,这些东西的缺失,让她们无知到了没有羞辱感,这能全怪孩子吗?笔者觉得,受到追问的不光是她们的家庭和教育,我们的社会又给孩子留下了怎样的生存环境?这又该谁反思?
如今,不少青少年就开始实施暴力事件,“弑母、奸杀、投毒”等等,这些不该在他们身上出现的血腥字眼如今随处可见,每个人都在问,到底是什么促成了青少年这种行为?又是什么才能解救受害人受伤的心理?在校园暴力事件中,人们发现暴力的实施者会因为他们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和文化而经常把暴力看作是极其自然的解决方式,这些,都需要教育工作者、每个家庭以及社会的反思。
反过来说,制造了大学投毒案、制造13岁少女残杀同学的惨案,也许就是为人父母的你和我,不要再拿孩子互相对比,不要再培养TA总得第一的心态!很多东西比成绩更重要,教孩子做一个人比做个人才更难。做好自己,真心懂得欣赏别人的成就,这种品质太重要了!
现在,家长与老师对于孩子智商的开启,知识的灌输,很有一套方法。但往往对于孩子健康人格、正确价值观形成的教育,素来欠缺。家长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往往注重孩子的成绩,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和终点线上,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让孩子努力熬成绩。我们不能否定家长的这种心态,但在这种心态的支持下,家长对于孩子健康人格、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就会产生疏忽。家庭教育在子女的教育中处于第一位,如果家长都不向子女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孩子又怎么会健康发展呢?同样,学校教育在学生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的教育方面,也存在缺失之处。学校之间拼升学率,老师只注重对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培养。由此看来,在儿童的教育中,发生未满13岁女孩杀害同学并肢解的这种事情,是教育失败的必然。
我们都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个教育不单单包含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健康人格、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就像爱因斯坦说的,一个人对于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于人类利益有多大。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智商高,有着的正确的价值观,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健全、素质全面的人。假如一个人有着高智商,却没有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那他对社会的作用,都是弊大于益的。
少年儿童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拥有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而未成年健康人格、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家长和老师都占据着重要的角色。在孩子健康人格、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中,家长与老师再也不能缺席了,请认认真真担负起自己的角色吧。
一个母亲为了孩子不受冻,那么辛苦地把被子送到孩子的学校,可换来的却不是孩子的感谢和感恩,而是“从哪里来的就滚回哪里”。任何母亲听到女儿这样的狠话,都会流出伤心的眼泪。女儿如此不孝,谁受得了?这样的“儿嫌母丑”,表面看是这个女大学生爱面子,是她的“虚荣心”在作怪,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孩子。仔细想想,难道父母、家庭、学校、社会就没有责任吗?值得方方面面好好反省!
女大学生为什么让母亲“滚回家”?
第二篇:谁来拯救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
谁来拯救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
70后80后的孩子玩的是木头,沙土、石块。90后的先玩电脑学习机,00后就干脆直接开始玩电脑网游。现代家庭都有电脑,没有电脑的家庭也千方百计买上一台。我的老家是山区农村,村里也经常有人叫我帮看电脑,我问他们:“你们这么时髦?什么时候学会电脑了?”他们苦笑着说:“别人家有了,我家没有,孩子天天闹。”我说:“现在的孩子真聪明,从小就懂得科学技术的重要!”他们说:“他们是很聪明,玩游戏不用人教!”看看,诸位!在单位也有不少同事叫我帮看电脑,我说“老兄,什么时候你也会用电脑了?”他说“我家孩子老是去别人家里玩,只好给他买……”。是孩子真的聪明了吗?我很无语。
在周末,不管那里,总会经常看到小孩、学生甚至成人在玩电脑游戏,极者达到唤而不闻,叫而不应,不吃不喝的程度。我家是个大家族,亲人众多,有一侄儿,曾玩仙剑奇侠,到痴迷之极时,游戏主人公被杀死,他竟然以为自己已经死了,良久才回过神。还有另一个侄仔,读书无心,只迷游戏,经常逃学外出网吧玩游戏,家里本就贫困,还要他父亲买手机给他,在学校也能上Q、玩游戏,成绩倒数又倒数。邻居有一孩子,才三四岁,却是什么游戏都很老练,早上玩,中午玩,晚上还在玩,不给玩就大哭大闹。这种事很多,唉,近来,本人的孩子也开始迷上了网游,很忧心。网游的危害太大了,我收集了一些网上的资料,让大家警觉。
网络游戏的危害:
一、玩网络游戏容易成瘾。一旦上瘾,很难戒除。
孩子的自制力很差,游戏的兴趣持久性,再加上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因此很容易对网络游戏上瘾。一旦上瘾,便很难戒除。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的陶然说,2000多例网瘾少年中的30%以上属痴迷网游型,在治疗中心经过长达两个多月的治疗还是无法戒除网瘾,一些戒除掉网瘾的少年在回家后又重新上瘾。洛阳的畅占亭2002年辞去工作,专门帮儿子戒除网瘾,经过4年多的努力,才帮儿子戒掉了网瘾。
二、玩网络游戏荒废学业,影响身体健康问题。
青少年自控能力比较差,又不善于取舍,沉湎于网上浏览而荒废学业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不少的孩子成了小“网虫”,沉湎于网上,将90%的课余时间用到网络游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不能自拔。
(1)浪费时间,不能保证学习的时间。如今的文化课学习,任务很重,没有充足的时间保证,是难以提高学习成绩的。
(2)精力不济,沉湎网游后,如果通宵上网,第二天根本没有精神上课,老师讲课时大都在打瞌睡,上课效果无法保证。中午上网,下午学习也没有劲头。
(3)注意力分散,沉湎网游后,游戏的场面刺激而惊险,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即使身在课堂,心也就飞到了游戏中间。
在身体上孩子正处于快速发育时间,若过长时间与电脑相处,不仅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也使得脊椎变形,身体的健康也受到威胁,甚至有的因此而失去生命。
1、影响视力,网游必须要集中精力,眼睛要长时间地对着电脑屏幕,视力肯定会受损。
2、辐射危害,长时间在电脑前面,肯定要受到电磁辐射的危害。
3、饮食无规律,同样会造成身体素质下降。
4、抵抗力差,长时间网游,身体得不到相应的休息和锻炼,身体素质会有大幅度地下降,很容易生病,病了还不容易好。2006年5月,海南省临高县临城镇一14岁中学生,在五一长假,长时间玩电脑游戏不吃不喝,结果猝死在电脑桌前。
三、导致思维迟钝。
长时间地与电脑打交道,容易使形成的基本思维与电脑的符号式思维相同,零碎的符号式机械思维代替了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结果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
四、道德品质下滑,控制力下降。
(1)网络游戏里面,暴力血腥的场面层出不穷,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使本来免疫能力就不高的学生难免会把它们带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2)网络游戏需要经济基础作后盾,而网游又往往不被家长认可,所以,经济没有了来源,必然会让网游爱好者想尽一切办法去筹钱来网游。家里要不到,就去借,借了也不想还。借遍朋友之后,偷就成了另一种选择。偷不到,就有可能三五成群的就去抢。
(3)控制力下降,在网络游戏的沉浸中,孩子变得不近人情,易暴易怒,脾气变坏,动不动就作出可怕的“惊人之举”。
五、影响家庭,影响集体
(1)孩子上网,家长肯定着急,一着急上火,那么,家长之间可能互相埋怨,互相指责。
(2)一个班级,有孩子上网,他失去学习信心之后,必然会在课堂上表现出来,那么,又会影响到其他的学生,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教育。
六、玩网络游戏致使恶性事件频发。
2002年6月16日凌晨,4名沉迷网游的未成年人在海淀区学院路“蓝极速网络”网吧纵火,造成24人死亡,13人受伤。
2004年12月27日,天津市塘沽区13岁的少年张潇艺因上网玩《魔兽世界》成瘾而跳楼自杀。
2005年7月30日,北京沉迷网游的16岁少年小韬向父亲要钱未果后,扬言杀死父亲。当晚,父亲发现儿子房间的桌子上居然放了一把菜刀,绝望的父亲用地上的哑铃将儿子杀死。
2006年10月12日中午11时许,甘肃省武威市青年许福斌因不满父母对其上网的责骂,将父母杀害,而后从父亲身上搜得现金27元,继续回网吧上网。
2007年6月,广州一名15岁少年因不满父母对其沉迷上网劝阻残忍杀害母亲、砍伤父亲。
2008年2月,成都15岁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经常被外婆批评而将老人杀害;
2009年2月11日,新学期开学前一天,天津一名15岁少年因为几乎一整天都在电脑边玩游戏被母亲抱怨后,用铁棍猛击母亲头部,致母亲死亡;同年6月,苏州一名16岁少年因沉迷网络被父母批评后跳楼身亡。
深圳盐田区的一名在校生小刘,患有“网络综合成瘾症”,在想外出上网但是没有钱的情况下,竟然拿起家中的菜刀抢劫邻居。另一15岁的小张是某中学学生。由于沉迷网络,经常将父母给他的10元早餐费、午餐费省下来上网,不过,这也不够他每天上网五六个小时。于是,小张开始在出租屋外偷别人家门口的皮鞋……如此种种。
最近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未成年犯人中,“经常进网吧”的占93%,“沉迷网络”的占85%,上网主要目的是“聊天、游戏、浏览黄色网页、邀约犯罪”的达92%,网上邀约犯罪已成未成年人犯罪新动向。一些未成年人利用QQ群结成帮派,在网上联络沟通,网下实施犯罪,类似的未成年人“网络结社”的现象呈扩散之势……
多么触目惊心的血淋淋的事例呀!这都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网络游戏害的呀!孩子不应玩网络游戏。因此,告诫大家,千万不要被网络游戏所奴役,网络游戏的黑暗是看不清的,让我们远离网络游戏这个虚拟的世界,为了自己、为了孩子,也为了整个世界,为了美好的未来,抵制这个网游!
可悲的是,在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下,网游层出不穷,变着花样,不但暴力、魔鬼、怪兽不断,而且更有美女、裸体、色情的不断升级。“网游猛于虎也”,不对,应该说“网游猛于吸毒也”,用吸毒戒毒高度来说,教育、管制、提高思想境界,远离毒品固然很重要,但是对于走私毒品、制造毒品的人更加要严打,否则就达不到禁毒效果。所以对于网游的制造者、宣传者(网站),一定要严打,要提升到像对待毒品的高度,这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才可以完成的。
单凭青少年自身的力量,试想,怎么能抵制得了这样一个无孔不入的网游魔鬼的诱惑与吞噬呢?谁又来拯救迷上网游的孩子?
为了孩子,为了家庭、为了社会、为了国家、也为了世界,一切为了未来的和谐与美好。请行动起来,请呼吁所有良知的人们,抵制网游,保护年青一代!
感叹之余,作诗以醒世:
小小年纪能网游,过关斩将气横秋;
无敌神剑修真传,仙侠画皮阴阳刀;
战曲逆龙英雄令,三国魔兽幻西游;
扣扣宠物奥比岛,四三九九不落后;
美女怪兽入游戏,色情暴力藏里头;
入游入魔足难拔,如醉如痴心甚忧; 小游大游争相出,魔乱世间坏人道; 人性良知急唤醒,子孙万代快拯救。
二○一二年七月于三亚
第三篇:谁来拯救政府公信力
近期,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公布了“2009年第三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排行榜”,并授权《中国青年报》独家刊登。上海市交通行政政府执法部门“钓鱼执法”成为排行榜上十“舆情热点事件”中最有损政府公信力的事件,这足以说明钓鱼执法对政府公信力的伤害之大。
上海是不正当钓鱼事件发生最频繁的地区之一,近期影响力较大的几起事件便是张军和孙中界两位善良公民惨遭钓鱼,使其身心均受到严重的创伤,其中,孙中界更是以断指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但是,政府并没有及时承认错误,解决问题,而是高调否认钓鱼执法。政府不诚实、不负责任的行为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社会群众都对政府作出了强烈的批判和谴责。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政府不得已改变已下达的命令,进行“再调查”这一环节,结果虽然是还当事人以清白,撤销对当事人的处分并给予赔偿,但是这已经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政府不断推翻自己最初作出的错误的结论的行径已经很难让社会民众完全相信其行为的正确性。政府的政策、措施朝令夕改,并且均已公共利益作为理由,政府行为缺乏持续性、连续性、稳定性,人民无法相信政府的行为,这便使人民对政府公信力产生怀疑。倘若政府对自己做出的决定这么草率,可以随时更改已下达的命令,把人民的利益踩在脚底下来随意践踏,政府公信力将荡然无存,这样的政府迟早会被人民所抛弃。政府不能够保证不犯错,但一定要保证诚实。要树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依法行政的形象,需要日积月累的艰苦努力;而要破坏这种公信力,一件错事足矣。
政府公信力对于一个政府的稳定是十分重要的。假如一个政府的公信力程度较高,那么说明社会民众对政府是十分满意的,对政府的各种决策也是十分信任的。可是,如果政府失信,那么他又有什么资格要求社会不失信呢。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执法经济是钓鱼执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政府本应为民服务、为民谋利,但是政府却变成一种利益主体与民争利,且其这种争利的行为用行政管理作掩护,借公共利益之名,行谋取部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之实,这时候,执法行为走偏的情形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与民争利也就损害了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和信誉。①因此,如果政府不能及时约束和制止这种假公济私的钓鱼行为,使其堂而皇之的成为行政行为,那么钓鱼执法对政府公信力的伤害就无法估计了,政府也会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三、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
(一)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
信任是人与人建立关系最起码的要求,信任有助于行动者消减社会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因此信任是社会秩序的基础之一,信任影响着人们的行动选择。因为有信任,我们才能每天穿梭于川流不息的车辆中而不被撞伤,也因为信任,我们才能在如此之多的交易过程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消费品,如果没有信任,我们寸步难行,如果没有信任,我们不会有经济交往,如果没有信任,我们很难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试想一下,倘若人民对于自己的政府连最起码的信任都没有的话,那又怎么会支持这个政府继续存在于社会上,遵守政府设定的规章制度,执行政府下达的各项指令呢?如果没有政府公信力,政府根本不会存在。如果政府不存在,没有一个可以掌握全局的机构的话,那这个社会又会发展成为什么样子呢,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无人制止,没有任何依法惩罚的措施,这种后果真是不堪设想。连社会的稳定都已经保证不了了,那更不用说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了,最终受害的是所有的人民。所以说,只有政府公信力提高,社会才能发展进步,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前提,丧失政府公信力的代价将会是惨重的。
(二)政府公信力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保证
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必须要依靠政府的廉洁奉公,忠实于自己的目的与责任,而不得滥用 ① 刘莘:《诚信政府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第112页。到最后受伤害的还是社会公民本身。所以,公民应重视自己的权利,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遇到损害自身利益的事件的时候要敢于直言,敢于采取措施制止不法行为,对政府进行监督。对于如何提高公民的维权意识,笔者认为应该大力普及法律教育,多多开设有关讲述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讲座,组织民众参加法律讲座等活动。并且设立专门解决民众提出的有关法律法规的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公众的问题,才能为公众的维权行为敞开一扇宽敞的大门,才能有效地对政府的行为进行监督。只有公民能够自觉提高维权意识,主动对政府进行监督,及时举报政府的不良行为,才能保证政府各部门依法行政,杜绝不良执法行为,才能有效地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强公民对政府的信任。
总之,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的反映,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同时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政府只有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才能将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真正保证人民的利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提升国家的社会地位,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我们应该及早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减少并杜绝类似钓鱼事件等危害政府公信力的事件的发生,注重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否则,等到事态严重时,想要挽回也已经来不及了。③ ③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府公信力与和谐社会建设》,《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第四篇:《谁来拯救地球》读后感
《谁来拯救地球》读后感
世界末日快到了吗
我很爱看尼克·阿诺德写的《可怕的科学》这一系列书,当看到暑假要读的书中有《可怕的科学——谁来拯救地球》。我当回家后,立即从网上订购了这本书。
我盼呀、盼呀,一天晚上,爸爸从班上给我带回了这本书。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书,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本书讲的方式令我别开生面。一开头是以和地球对话开始的,然后讲了地球逐渐变暖、各种极端天气突发、水面上升等几个方面讲了地球现在的情况是越来越恶劣,我看的心惊胆战,多亏中间有几个故事来给我缓解心情。看到最后,作者又以与地球聊天方式结尾。全书都写出了要我们保护环境、少用高碳燃料。否则,地球就是无法拯救的,那样的话,世界末日就不远了。
所以说,只有我们所有人齐心协力,抛弃高碳生活,多植树,把二氧化碳控制在最低限度,把环境保护得好好的。这样,我们美丽的地球就会永远共存!
第五篇:全人格教育:帮助家长拯救孩子扭曲的性格
帮助家长拯救孩子扭曲的性格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分享:全人格教育
古时候,有一个国王,非常宠爱自己的小公主。这个公主从小娇生惯养,要什么国王就给她什么。有一天,公主指着天上的月亮说要摘下它,这可难坏了国王。于是他就召集几个侍从商量:如果拿不到月亮公主一定会闹翻天,会被气坏的;如果答应她显然是不现实的的。
这时有一个侍从出主意说:每到晚上用布把院子遮起来,公主看不见 月亮自然就不要了。国王为了心爱的女儿不受委屈,准备采纳,这时一位侍女突然说,让我问问孩子。于是她就去问公主心中的月亮是什么样子,没想到公主笑着说;“就像一面镜子,金子做的,有树那么高。”国王吃了一惊,就让人做了一面金色的镜子送给了公主,公主就高兴地以为摘到了月亮。
这是一个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让我们看看国王的教养模式:先是有求必应,孩子根本不需要会做什么,只要会提要求就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单一的生活模式——索取。终于有一天提出的要求再也满足不了了,就
想把孩子的眼睛蒙闭起来,以求解决问题。但是,孩子总有一天会明白看不见月亮的真实原因,这时被欺骗就是孩子最直接的感觉,她还会相信人吗?连最亲的父母都在骗自己,世上还有人可信吗?从思维模式单一到信任危机这是多么可怕的性格基础!单一意味着低能力,不信任人意味着人际关系障碍!这就是家长溺爱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相比之下,这位侍女就要务实的多,她最起码知道和孩子交流,而且启发了孩子的想象。大量的事实证明,孩子想象时是愉快的、自信的、有创造性的,她会宽容地接受符合她想象的东西,而且,一旦发现想错了就会自我纠正,而不是去埋怨别人。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一样有那么多的家长娇惯孩子。由于不能满足孩子无休止的索要而遭憎恨的父母比比皆是,有的孩子因此杀死了父母,有的以自杀来惩罚自己的父母,有的患上了心理疾病。心病猛如虎!谁能说心理问题就可以忽视,谁又能说心理疾病仅仅是挫折造成的?性格第一,教育第一,所以,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之后仍然有一定的人员素质工程。社会的进步,物质条件的改善,许多家长采用以上国王的方式日复一日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人的基础性格在七八岁以前基本形成,当儿童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时,他的应对模式决定了他的性格方向,多次的重复应用又会使模式固定,最终影响人的一生。而上学以前也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心理阶段,家长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升学,却不知道孩子的命运更多地依赖自己忍受挫折的能力。
第2页
作为一个家长尽量不要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一个人从小就得有体验必要失败的经历,这样他才能忍耐和宽容,包括对待别人和自己。别人犯了错误他不挑剔,自己做错了也不自卑,仅此一点就够自己收益终生了。
普及全人格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