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品德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品德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宗旨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光靠《品德与社会》课教材中所罗列的知识及教师仅在课堂上的有限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最关键的是要使学生在教师的激发引导下,使学生产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去观察、适应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从而训练他们的社会观察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要达到这一点,必须经常性开展活动。下面谈谈我为了培养学生各种良好品质,是如何开展活动的?
一、善于抓住课程资源,创设一个温馨的活动氛围
《纲要》指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支持、鼓励孩子参与交流活动。”事实如此,在心理环境的创设中,支持是帮助孩子实现交流的保障,而鼓励则可以调动孩子参与交流活动的积极性.如中秋节前夕,在课间休息时间,很多同学议论着,有的说,“明天晚上就是中秋节,我们家人要一起吃月饼了。”“我们一家人要坐着汽车到很远的地方去看月亮呢!”看着孩子们议论得那么激动,“月饼”----“中秋节”-----“看月亮”。这一系列的话题,对孩子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为什么中秋节的月亮又圆又亮?”“月亮到底是怎么变圆的呢?”对于孩子们的种种好奇,我们生成了“中秋月圆”这一主题活动,孩子们在这个活动中通过探索来解开这些谜团。
就这样,我用爱心宽容了学生的稚气和不成熟,保护了学生率真的心灵,学生在我的呵护下,热烈地议论着、交谈着,心中的疑惑也迎刃而解了。课堂上一个美丽的生成,让我和学生们在不经意间碰撞了,火花飞溅,那感觉真好。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资源”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一个新概念。
总之,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班主任必须有足够的爱心、慧心和耐心。
二、结合教材,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品质。这套教材,它以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选择 1
了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图片、生活照片、儿歌、游戏等多元性裁体,给学生呈现了一个缤纷的世界。教师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与儿童生活牵手,及时地把社会中科技信息、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及时吸收到教学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
如在教学“ 多一点清新,多一点健康”这一课时,“ 多一点清新,多一点健康”是 教科版 四年级下册[绿色教育]第三单元。“ 多一点清新,多一点健康”从正反两方面,通过清新空气与污浊空气的对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到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和污浊的空气对人们的危害。使学生意识到空气质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空气污染的原因进行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清新的空气对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使学生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四年级学生属中年级阶段,年龄不是很大,环保意识还是很薄弱,对日常生活中潜在的环保问题缺乏认识其严重性,关注也较少。有的学生还认为环保是大人的事,而且对保护环境的事不当一回事,不感兴趣。让学生初步形成环保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主题的难点。
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首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正反两方面感受清新的空气对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明白保护环境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并产生主动参与环保活动的强烈愿望。另外,根据教材《品德与社会》的三个基本特点:社会性、开放性、活动性,我在教学活动中,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直接参与实践活动,把课堂扩展到家庭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让学生学会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
以下是我教学活动的步骤:
(一)、体验活动:
1、先把学生带入学校的花园里,这里空气新鲜,绿草如蒽,五颜六色的花儿竟相开放,阵阵清香扑鼻而来,同学们都禁不住闭上眼睛,深呼吸了一口气,欢呼着:“真香啊!”这时老师趁机让学生读事先带来的教科书里这一节的主题文。
2、再次直接把学生带入还没清洗的厕所里,一个个同学捏着鼻子屏住呼吸,老师用表计时,看看他们能坚持多长时间。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
师:同学们,人可以几天不吃东西,但是,人不呼吸却坚持不了5分钟。我们时刻在呼吸。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们平常呼吸的空气是怎样的呢?
我就这样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体验,通过清新空气与污浊空气的对比,感悟空气的质量对我们人的影响
(二)、结合实际生活谈谈我们的空气质量问题。
刚才老师带你们到厕所去,为什么大家都捂住鼻子?这时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老师,厕所臭死了,不知谁把大便拉在坑外,真恶心!” “老师,这么脏,我们受不了……”
师:刚才老师带你们到鲜花盛开的花园和到还没清洗的厕所里,在这两个环境中你比较喜欢在哪个环境中休息、散步呢?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师指名学生回答。学生回答:第一个环境中的空气清新,让人心情舒畅。第二个环境中尘土把空气污染了,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很难受。
师:是啊,在这么邋遢的环境中散步、休息,呼吸着这样被污染的空气,真是太难受了。其实啊,被污染的空气对我们的影响可不只是感觉难受那么简单,它会严重的危害我们的健康。学生们频频点头,因为他们对刚刚体验到的事特别深刻。
师:再请同学们就屏幕上的这几个情况谈谈你们的感受(屏幕显示): ① 忆上学路上看到的情形,面对马路上的滚滚“黄烟”,你是什么心情?
②交流在家中观察到的空气被污染的情景,如窗户上、纱窗上等。③在拥挤的公共汽车里呼吸,你会有什么感受?
我又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诉说“晴天一路灰,雨天一路泥”的苦恼。
4、汇报课前收看空气质量报告的记录。
让学生直接参与实践活动,联系生活实际,把课堂扩展到家庭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的能力。
(三)、继续深入教材,感受空气污染对我们人的危害大。
1、我们在课外收看了空气质量预报,乐乐和她的爸爸妈妈也收看了,乐乐还写了一篇日记呢!同学们请看:(先播放动画或录象:乐乐一家人收看空气质量报告的电视节目。然后课件出示乐乐的一则日记《爸爸的鼻yan又犯了》)
讨论:这段动画和这篇日记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2、小组、全班交流:
交流课前了解到的有关情况:如采访医生,空气污染会导致哪些疾病,对患有鼻yan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的了解等。进一步认识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刚才我们看到的厕所惨不忍睹,同学们说说,这样的厕所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说到这里,同学又纷纷讲了起来,“那厕所太臭了,我都不敢进去,每当想方便时,我都硬憋住,尽量不进去。可是这样真的影响了我的学习,真是痛苦啊!”“就是,有时我跑到外面的厕所,回来又迟到,真的很累!”“……”就这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诉说自己的困境!这时师趁机引导:“是啊,环境污染会影响空气质量,而空气污染又会影响我们的的生活、学习、工作”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像刚才我们播放的动画和日记告诉我们,空气污染会使我们的鼻子受罪,会让我们生病,对我们人体危害非常大!所以大家要保持环境的 清洁!”看到同学们一副深思的样子,老师又引导启发:刚刚大家都谈了谈在生活中,在你们周围遇到的一些污染空气的情况。如汽车尾气、工业污染、油烟污染、渣土车扬尘甚至包括沙尘暴原来都是人类自己的行为造成的恶果,污染了空气,危害了我们的健康。现在请大家看看黑板,如果你生活的环境被这些污染源所包围了,你的感受会是怎么样的?
师指名学生回答。有的学生回答:心情不舒畅!我就这样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到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和污浊的空气对人们的危害。
(四)、深入教材,体验感悟多一点清新,多一点健康
1、导语:新鲜的空气使人心情愉快,有益身心健康。可是,空气污染已严重威胁我们的健康,为了我们能更好地生存,为了我们学校能有一个清幽的学习环境,同学们,赶快想想办法吧!怎么样才能使我们有一个光洁如新的厕所?、学生交流:
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谋划策。经过讨论,师生共同达成一致方案,(大屏幕出示老师事先拟好的方案):(1)制定环保方案。
班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厕所文化”的环保活动方案:上一节班队课,通过声情并茂的活动,让学生了解参与活动的重要性;宣读“弘扬厕所文化,争做文明卫士”活动倡议书,并在承诺书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姓名; 大力宣传文明如厕,制定《厕所文明使用公约》。
(2)、创设育人环境。
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自觉规范个人的言行。我们力求让每堵墙都说话,都成为培养人的场所。经过征集“厕所文化”标语,并在厕所的墙面上张贴提示语,提醒学生文明、快乐如厕,如:“静坐觅诗句,放松听清。如此清静世界,你忍心破坏吗?”……用一句句温馨的话语净化着学生的灵魂。
(3)、交流保洁金点子。
通过调查研究,集思广益,提出一个个切实可行的保洁金点子,如“成立保洁小分队”,每天都有轮值的学生在主要据点保洁;“火眼金睛抓罪犯”,即每节课课间都派出保洁小分队巡逻,逮住不文明如厕者及乱扔杂物、浪费水资源者,对其进行规劝,并招其加入“保洁小分队”。
师总结:只要大家能按这些方案实行,“厕所文化”这一文明的创举悄然改变 5
了校园的面貌,转变了师生的观念。
3、观看录像:在整洁、美观、绿树成荫的花园式住宅区内,在绿草茵茵、鲜花盛开、空气清新的绿化广场上,人们有的在散步,有的在舞剑,有的在下棋……
师配乐倾诉:如果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似这般美好,那该有多好啊!绿色植物是制氧厂,也是“吸尘器”,有了他们就有了洁净的空气。这样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外延伸,提出希望
师:既然大家都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老师也希望大家就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爱护环境,这有这样我们呼吸的空气才能‘多一点清新’,我们的身体才能‘多一点健康’。我们能做到吗?” “能!”
师:真不错,声音非常响亮,老师相信大家都能做到,但是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污染空气的行为。大家想对做这些行为的人说什么呢?请大家开动自己的小脑瓜子,先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呼吁大家保护清新空气,维护健康生活”的口号、标语。一会儿老师看看谁的口号或者标语最能提醒、教育别人。
这个环节的设计向同学提出希望,让学生感受清新的空气对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使学生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总之,社会是儿童良好品质形成的主要源泉,我们要紧紧抓住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使儿童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和生活中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少成若天性 ,习惯成自然嘛!
小学品德论文评选
在品德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丰泽区第四中心小学:黄秀珍
第二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品德美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品德美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品德美就是在传授基础知识能力的过程中,结合语文的特点,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学会做人,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爱学习、品德高尚的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品德教育
学习兴趣
品德美
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从小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尊敬守法的教育。”那么怎样根据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发挥具学科优势,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品德美的人呢?我认为:
一、品德教育与语言文字的训练相结合文章往往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欣赏文章时,应该由文入情,观于目动于心。教学中,应抓住重点字、词、句,进行读写训练。例如教学《泊船瓜洲》这首古诗时,诗中的“绿”字,可否换成“满”字?学生积极思考,明白了“绿”除了绿色之外,诗中是作为动词理解,呈现出江南岸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体味到作者用词的精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平常,非常重要的训练,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能让他们在读中明情、悟理。例如《桥》一课中,主要讲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沉着冷静指挥大家撤离,最后牺牲的故事。老支书那种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伟大形象跃然纸上。其中有这样一段
话“老汉突然冲上去,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在朗读前,先让学生观看《山洪来时的情景》,然后再让学生读,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读得很有感情,在这过程中自然能体会到老支书当时的愤怒。
在指导学生诵读《再见了,亲人》时,我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假如你是来送行的朝鲜人民时,面对即将与帮助过自己的人分别,你心里会怎么想,怎么说?在学生充分体会到作者感情后,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出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这种影响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滋润他们纯洁的心灵。
二、品德教育与学生的情感体验相结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则蕴含着真挚丰富的情感,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情境,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让每节课堂教学都成为学生的一次情感体验过程。例如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我先让学生找出“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并划下来。然后在以“别饿坏了那匹马”三次出现给“我”的感受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殘疾青年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最后再结合“我扭头冲出来,直想哭”这句话。使学生明白了我当时对殘疾青年那种感激之情,下定决心好好读书的。这样的课堂自始至终充满动人的情感,学生情趣激昂地阅读,在阅读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种情感体验,学生会终生难忘。
三、品德教育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相结合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德育教育重要的内容。我们要利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承载的德育功能,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时机,对学生的一言一行,进行全方位的品德教育。
例如:一次看图习作中,画面上是一个男人拿着电锯站在大树下,头上站着一只小鸟。我预先想的答案是
“男人拿着电锯来砍树,破坏了鸟的家园。”,可有一位学生说“这个男人为了不惊动这只受伤的鸟,都停下来工作。”我很想否定他的答案,可是我没有这样做,而是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思维活跃,有的说“男人认识到破坏森林是不对的,”,有的说“爱护动物人人有责”等。我很高兴,不仅是因为学生说出了许多与图意相符的答案,而是因为他们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还有一次,班上一个同学因为不小心弄坏了同桌的笔,结果吵起来,一个得理不饶人,一个认为自己已经道歉了,你应该原谅我。于是我把他俩叫到办公室,让他俩互换角色把刚才的情景表演一下,然后互相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一次他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我的引导下,互相道歉,最终和好如初。
四、品德教育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现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可以说是集全家宠爱于一身,拥有优越的物质条件,是名符其实的“小公子”、“小公主”。由于家长过度的溺爱让他们变得自私自利,独立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在教学中,我首先了解学生,围绕学生实际确定德育教育的侧重点;然后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用受到的道德教育指导自己的行为。例如教学《画杨桃》一课中,我先拿出一个杨桃放在讲台上,然后让每个学生站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杨桃,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让他们明白从不同角度看杨桃,看到的杨桃的样子与平时是不同的,借此教育孩子做任何事都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将怎样做到实事求是。这样,学生就能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从课文中学到的道理来指导自己今后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在习作训练中,我更注意与学生实际的联系,让学生言之有物,有话可写,能从“小”事中发现“大”道理。前一段,学校周边道路改造“排污”工程,在校门中挖了一道沟,学生纷纷抱怨上下学难走。我引导学生围绕这一题材进行说话训练。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改造是为了以后的方便,有的说,原来好好的,现在挖成这样,都烦死了。我适时点拨,让学生明白今天的麻烦,是为明天的更便利。这次说话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对知道了如何看待眼前与未来的联系
五、品德教育与语文教学改革相结合素质教育推行多年的今天,我在努力探索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品德美的新方法,大胆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学习,热爱祖国。例如在教授《只有一个地球》时,我引导学生了解到地球的美丽而又太容易破碎了,趁热打铁,让学生用说说你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学生兴趣大增,积极举手,都想说说自己去过的地方,这时我又问,那你又知道地球上那些地方正受到人类的破坏呢?借此来教育学生要保护地球,爱护环境。
如何培养学生的德美?并没有一种固有的模式,我们只有在语文改革的前提下,大胆创新、努力探索,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强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意识。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人民教育出版社
《德育新论》
鲁洁、王逢生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
《学校德育与班主任专业成长》
齐学红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教师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世界,几个民众,而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世界,学生都可以以独特的形象出现在教师面前,可以这样说:绿叶如云,寻不见两个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学生在成为教师的教育对象之前,以受到家庭,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加之自我教育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所以教育的任务,教师的责任,不是让学生顺其自然、任意发展,而是要根据教育方针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逐步克服不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教师要使学生知道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使每个学生逐步实现期待的条件,形成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这样的目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一般说来应侧重于以下几点:
一、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要全面塑造和培养学生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内心世界是极丰富的,也是多变的,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至了如指掌,教育才具有针对性。了解的最基本手段是观察,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从细微的表情中发现学生内心世界,把握学生内心变化不失教育时机,当然,要了解学生仅靠观察是不够的,学生更多情况是教师观察不到的。例如,学生在思想品德发展中具有矛盾性。有时,他们对集体给予他们的品德上评价内心十分关心和敏
感,但表面上却对这一评价装作无所谓,同时,学生在自我意识上追求道德理想,但在行为习惯上却又无原则,所以,我们必须观察了解学生,坐下和学生谈话,开座谈会等形式,通过学生行为了解动机,通过表面现象看到学生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积极的思想意识,抑制消极的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思想品质。
二、注意社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作用。学生在社会中积极热情、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每天接触大量的道德现象,容易接受正面教育的积极方面,但同时由于知识缺乏,社会经验不足,分辨力较差,有的学生把不道德的行为概以思想解放,新观念,予以肯定;甚至把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看成合乎道德的;把制约不良行为的社会舆论和道德规范斥为落后保守反对。所以应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灌输和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评价,使学生分清行为的是非,荣辱,美丑,善恶界限,来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道德问题的讨论,举办道德知识讲座和竞赛,还可以组织学生就生活中遇到过的典型事件或常见现象进行讨论,在生活中,教师应及时为学生做出道德评价榜样,这是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关键,同时通过有计划组织学生道德实践活动,比如为学校和社会做些有益的工作,加深学生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三、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理
论上的说服,更重要的是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表里如一,言传身教,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说得漂亮,做得差,这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没有威信的,优秀的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身教虽为贵,行知不可分”,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亲切告诫教师的衷言。在教育活动中,无声的“身教”往往胜于有声的“言教”,学生的优秀品德,要靠教师的高尚品德来熏陶,教师的“言传身教”,“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甚至教师每一个细小行为,文明习惯,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引起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的表率作用,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注重集体教育和个人教育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时,要注意发挥集体的力量,培养集体主义情感,抓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启发学生的良心,利用舆论扬善抑恶,对关心集体,尊重他人用于牺牲,乐于奉献的行为,理直气壮地支持宣扬,对于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讲不道德的行为给予谴责,使学生在集体的力量中终止不道德行为,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五、注重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日之功。
需要耐心引导和反复强化,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行为方式知识,使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方式是道德的,哪些行为方式是不道德的,在行为方式的指导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智力水平,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地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并经常自觉地反复练习和实践,逐步形成道德习惯。
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从严要求,严格执行纪律。培养和锻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必须从严要求,严格执行纪律。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守则和学校有关的规章制度逐项分解,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具体要求和可供量化分析的考核评比标准。纪律一经确定,必须坚决执行,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使违纪违法行为得到应有批评和处罚,就同良好行为习惯得到表扬和鼓励一样。都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
人都有自己生活领域,学生也不例外,随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范围越来越广阔,人与人交往越多,他们必须认识这样交往。正确处理交往间各种矛盾,但当前大学生并非都有清醒的认识,所以培养大学生树立高尚品德,使他们在处理相互利益,处理个人和集体利益关系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恰当的行为方式,自觉用社会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为社会造就人才的必经途径。
第四篇:1浅谈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浅谈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史水旺
在人生的征途中,初中学生如何迈出坚实的一步,身心都能得到健康成长,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德育教育是现实教学中面临的最大缺憾。怎么样弥补这种缺憾?我认为,应该把现代的道德观念与传统国学有机结合起来,古为今用,古今互补,搞好中学教育的德育工作,培养新型、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德”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德者,品行也。我们中华民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地方就是最讲德行。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凡有作为者都把“德”作为立身之本。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曾精辟地阐明“德”的重要。“一个人如果无才,最多是用处少一点;但是没有人格那就害人,如果非常有才华,但是十分缺‘德’,那就是大灾难;一个人既有才华,又有德行才能有大用处。”这段至理名言阐述了“德”与“才”的辩证关系,道出了“德才兼备”这个成语的深刻内涵。
联系现实教育教学实际,我们恰恰没有把握好“德”与“才”的关系,只注重智商教育。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那就“一俊遮百丑”,这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误区,致使学生在校不知尊师爱友、不懂礼仪,在家不知尊老爱幼,在校是“小霸王”,在家是“小皇帝”。这种现象如果发展下去,下一代的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要教育学生认真学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古人的名言,并将其化为行动,就会收到良好效果。
其次,要让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可塑性很强,道德教育又是塑造其灵魂的有效方法之一。古人的教育方法仍有现实意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强调了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弟子规》中的这段话提醒我们,一个人如果重德,就会时时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自勉奋发图强,才能有所得。怎样取得进步,使德行有长进,就是要从自身做起,有强烈的责任感,具有奉献精神。现今人们常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很明确地道出了助人为乐的实质。
另外,要使用正确的方法,教育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厘清是非。现在有的老师把扫地、擦黑板作为惩罚学生的措施。劳动本是光荣的,把其作为惩戒,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师生很容易成为对立面,结果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这种方法非常不妥。
德育工作还有很多方法有待我们去探索,作为老师,我们只有把书本中的人生道理、文化融合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让学生健康踏入社会,读懂社会这部厚重书籍,进而成就完美人生。
第五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教师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世界,几个民众,而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世界,学生都可以以独特的形象出现在教师面前,可以这样说:绿叶如云,寻不见两个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学生在成为教师的教育对象之前,以受到家庭,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加之自我教育程度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所以教育的任务,教师的责任,不是让学生顺其自然、任意发展,而是要根据教育方针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逐步克服不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教师要使学生知道社会对他们的期待,使每个学生逐步实现期待的条件,形成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这样的目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一般说来应侧重于以下几点:
一、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要全面塑造和培养学生就必须全面了解学生。
学生内心世界是极丰富的,也是多变的,对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至了如指掌,教育才具有针对性。了解的最基本手段是观察,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能从细微的表情中发现学生内心世界,把握学生内心变化不失教育时机,当然,要了解学生仅靠观察是不够的,学生更多情况是教师观察不到的。例如,学生在思想品德发展中具有
矛盾性。有时,他们对集体给予他们的品德上评价内心十分关心和敏感,但表面上却对这一评价装作无所谓,同时,学生在自我意识上追求道德理想,但在行为习惯上却又无原则,所以,我们必须观察了解学生,坐下和学生谈话,开座谈会等形式,通过学生行为了解动机,通过表面现象看到学生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积极的思想意识,抑制消极的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思想品质。
二、注意社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的作用。
学生在社会中积极热情、思想活跃、情感丰富,每天接触大量的道德现象,容易接受正面教育的积极方面,但同时由于知识缺乏,社会经验不足,分辨力较差,有的学生把不道德的行为概以思想解放,新观念,予以肯定;甚至把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看成合乎道德的;把制约不良行为的社会舆论和道德规范斥为落后保守反对。所以应对学生进行道德理论灌输和教育,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评价,使学生分清行为的是非,荣辱,美丑,善恶界限,来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道德问题的讨论,举办道德知识讲座和竞赛,还可以组织学生就生活中遇到过的典型事件或常见现象进行讨论,在生活中,教师应及时为学生做出道德评价榜样,这是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关键,同时通过有计划组织学生道德实践活动,比如为学校和社会做些有益的工作,加深学生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
三、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除了理论上的说服,更重要的是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应表里如一,言传身教,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说得漂亮,做得差,这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没有威信的,优秀的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身教虽为贵,行知不可分”,这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亲切告诫教师的衷言。在教育活动中,无声的“身教”往往胜于有声的“言教”,学生的优秀品德,要靠教师的高尚品德来熏陶,教师的“言传身教”,“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甚至教师每一个细小行为,文明习惯,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引起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的表率作用,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注重集体教育和个人教育相结合。
在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时,要注意发挥集体的力量,培养集体主义情感,抓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启发学生的良心,利用舆论扬善抑恶,对关心集体,尊重他人用于牺牲,乐于奉献的行为,理直气壮地支持宣扬,对于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讲不道德的行为给予谴责,使学生在集体的力量中终止不道德行为,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五、注重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日之功。
需要耐心引导和反复强化,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行为方式知识,使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方式是道德的,哪些行为方式是不道德的,在行为方式的指导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智力水平,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地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并经常自觉地反复练习和实践,逐步形成道德习惯。
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必须从严要求,严格执行纪律。
培养和锻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质,必须从严要求,严格执行纪律。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守则和学校有关的规章制度逐项分解,从学生实际出发,提出具体要求和可供量化分析的考核评比标准。纪律一经确定,必须坚决执行,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使违纪违法行为得到应有批评和处罚,就同良好行为习惯得到表扬和鼓励一样。都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自觉性。
人都有自己生活领域,学生也不例外,随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范围越来越广阔,人与人交往越多,他们必须认识这样交往。正确处理交往间各种矛盾,但当前大学生并非都有清醒的认识,所以培养大学生树立高尚品德,使他们在处理相互利益,处理个人和集体利益关系时,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恰当的行为方式,自觉用社会道德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为社会造就人才的必经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