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高中历史选修1教学案:专题五专题小结与测评含答案
一、宗教改革最先发生在德意志的原因
1.15、16世纪间,德意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但是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德意志经济上的分散影响了政治上的统一。
2.中世纪以来的割据局面依然存在,政治上的分裂便利了天主教会的勒索。德意志是受罗马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素有“教皇的奶牛”的称号。摆脱教会的压榨和束缚,成为德意志发展资本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
3.教廷对德意志的剥削引起了德意志各阶层的仇恨,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民族意识。4.罗马教廷还时常干预德意志的政治,竭力维持其分裂割据的局面。
二、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
1.宗教改革推动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
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波及原来天主教统治下的欧洲广大地区。尽管这些改革的动机、方式与目的不尽一致,但都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历史的发展。
2.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新教的传播
(1)宗教改革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2)宗教改革以后,出现了路德派、卡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基督教派别,它们统称为新教。新教在很多地方建立了教会,它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德意志、丹麦和挪威等地,瑞士、法国和英国等地有很多新信徒。新教后来还传播到了北美等地。
(3)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各国封建统治者的权力得到加强,《圣经》纷纷被翻译成当地文字,所有这些都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3.宗教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在宗教改革运动中,天主教会被剥夺的财产很大一部分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4.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创造了条件
(1)卡尔文教与尼德兰革命:卡尔文鼓励人们鄙视懒惰与保守,鼓励积极开拓进取,勤勉敬业,坚持不懈,获取最后成功。实际上都为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披上了神圣的宗教外衣。卡尔文创建的宗教组织形式也带有民
主化的色彩,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了借鉴。所以,卡尔文派成为日后尼德兰革命的旗帜。
(2)英国的“清教徒”与资产阶级革命:在英国,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不满国教成为专制王权的忠顺工具,要求进一步改革。17世纪40年代,资产阶级终于打着清教的旗帜,掀起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占支配地位,主要是因为()A.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B.“什一税”的大量征收 C.是欧洲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 D.统一了《圣经》版本且有解释权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所列四项都是原因,但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应选C。
2.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反映了()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材料论述的是教皇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言外之意是王权要依附于教皇的权力,故选B项。
3.14~16世纪西欧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是()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欧洲民族国家发展
C.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解析:选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要注意的是思想文化的表现。
4.13世纪30年代,天主教会开始设立宗教裁判所,对持“异端”思想的人进行残酷迫害。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天主教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天主教会开始堕落
C.天主教会的神权地位受到冲击 D.天主教会禁锢人性
解析:选C 宗教裁判所针对的主要是“异端分子”“异端嫌疑犯”以及反对封建统治势力的人,它的设
立说明天主教会的神权地位受到冲击。
5.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这一主张的意义在于()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解析:选A 材料体现了马丁·路德的“信仰即可得救”的观点,故选A项。
6.卡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A.卡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卡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C.符合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的主张是在人出生前,上帝就先定了选民或弃民,选民获得的财富是上帝的恩赐,这体现的是“先定论”。
7.英国“清教徒运动”中的“清教徒”们要求()①主张纯洁教会,清除旧教影响 ②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 ③遵奉严格的道德准则 ④改革国教保留的旧教残余
A.①②③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选A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综合归类、组合复合选择的能力。依据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8.天主教实行的内部改革的实质是()A.放松对教徒的管理 C.缓和阶级矛盾
B.加强天主教会的专制
D.顺应时代潮流
解析:选B 从天主教继续强化异端裁判所和网罗狂热分子看其实质一目了然。
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材料二 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级的历史,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天主教会遭到普遍反对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资产阶级早期斗争的形式,并分析其原因。(8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按政治(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阻碍民族统一)、思想(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经济(广占地产、欺诈掠夺、阻碍工商业)三个方面归纳概括。第(2)问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维护欧洲反动的封建统治;阻碍西欧国家实现民族统一;对人民群众的欺诈和无耻掠夺;阻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损害世俗王权和贵族的利益。
(2)形式: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异端”形式。(或宗教“异端”的形式)原因: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处于垄断地位,实力强大;资本主义经济还很不发达,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当时只有宗教和神学,没有先进理论可以依靠。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5~16世纪,教会十分关注异端邪说,异教人士及女巫被拘捕和受审。这是一个科学兴起、但同时人们普遍相信魔法和巫术的时代,在这段时期,民众搜捕女巫,有时虽然只有少量证据,仍会判女巫有罪,并对其施以火刑处死。在这一时期,教会也会开庭审讯包括科学家的异见者,其中一次著名的审判,就是哥白尼理论的一位支持者布鲁诺,他在1600年被施以火刑处死。
材料二 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
——梁家麟《基督教会史略:改变教会的十人十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15~16世纪被视为“真理”的标准是什么?根据材料说明你的理由。(6分)(2)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9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宗教改革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标准”可从中世纪占精神统治地位的思想来回答;“理由”可以从反对这些“标准”的结局(受到惩罚并判以死刑)来分析。第(2)问,从新教的教义特点分析,指出其得到人们拥护的原因。
答案:(1)标准:《圣经》或教会的教导被视为“真理”的标准。理由:那些持有与教会观点相反看法的人,会被惩罚甚至判以死刑。
(2)《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并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个人可以通过《圣经》与上帝直接联系,不需要教会的中介。这就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思想。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马丁·路德主张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主张。(6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并简要概括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9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以及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应依据材料信息,“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表现出摆脱罗马教皇;“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说明“因信称义”。第(2)问主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并从思想、政治、经济三个方面分析概括作用。
答案:(1)教会应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彻底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因信称义。
(2)实质:既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作用:打击了欧洲天主教会的权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国家的成长;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欧洲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12.中世纪晚期,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等进步的历史潮流。根据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马丁·路德的宗教主张为例,说明宗教改革如何顺应了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发展潮流。(5分)(2)以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为例,说明宗教改革如何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5分)(3)宗教改革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民族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发展。请从这三者中任选一个加以说明。(5分)解析:第(1)问,“民族主义”主要从民族语言、民族意识的发展等方面分析作答;“人文主义”主要从改革强调个人在信仰中的主观能动性方面分析作答。第(2)问,主要从“先定论”所崇尚的奋斗精神、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等方面分析作答。第(3)问,促进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从思想解放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作答;促进民族主义的发展主要从民族意识的增强、民族国家的产生等角度分析作答;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主要从打破思想束缚与思想解放等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1)民族主义:改革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发展,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发展。人文主义:改革主张“因信称义”,强调个人的作用,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
(2)“先定论”符合早期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对社会生产的严格限制和规定,有利于早期资本原
始积累等。
(3)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为早期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规划了蓝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民族主义的发展:增强了欧洲各国的民族意识,促进了民族国家的诞生。促进人文主义的发展: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思想束缚,进一步促进了西欧的思想解放。
第二篇: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第7课克伦威尔与英国革命含答案
清单一 克伦威尔的早期活动
初露锋芒
1.1599年出生于英格兰亨廷顿郡的清教徒新贵族家中。2.1619年进入伦敦法学院继续求学。
3.1628年作为亨廷顿郡的代表出席议会,抨击天主教,反对专制王权。4.1641年,“长期议会”召开,认为武力是解决王权问题的唯一办法。
5.参与《大抗议书》的起草工作,抨击查理一世暴政,要求废除封建特权,保障工商业自由。[深化认知]
“比一切东西更有利的莫如挖掉这些罪恶的根源,那就是不经议会同意,而妄以国王陛下名义,向人民征税或征收其财产税的专断权力。”《大抗议书》中的这一思想反映了议会与国王矛盾的本质是资产阶级与君主专制之间的矛盾。
清单二 领导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铁骑军统帅
1.军事斗争
(1)1643年,克伦威尔招募自耕农和城市平民组成的骑兵,称“铁骑军”,不断取得胜利。(2)1644年,率领骑兵在马斯顿荒原大败王军,成为内战转折点。
(3)1645年,亲率以“铁骑军”为核心的“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中摧垮王军主力。2.政治斗争
(1)1649年,签署死刑令,以“暴君、叛国者、杀人犯与人民公敌”的罪名处死查理一世。(2)1649年,成立英吉利共和国,以克伦威尔为核心的军官集团掌握了国家政权。
清单三 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护国主”与护国政体
1.条件
(1)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赫赫战功使克伦威尔的威望达到了顶点。(2)议会的软弱腐败。2.建立
(1)1649年,远征爱尔兰,占领德洛盖德,满足了英国的殖民需要,军队开始蜕变为他建立军事独裁的工具。
(2)1653年发动政变,解散议会,就任“护国主”,实行个人军事独裁,护国时代开始。(3)企图称王失败后,1657年就任世袭护国主。3.去世
1658年,在伦敦逝世。他死后,英国陷入政治混乱。[深化认知]
克伦威尔执政期间,对外颁布《航海条例》,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与葡萄牙等国签订商约,巩固本国的海上权威;对内改善法律,扶植教育,提倡宗教自由,积极发展工商业,使英国经济超过了革命前的水平。
探究点 评价克伦威尔的功过
[史料探究]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然而由于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材料二 1962年出版的纳萨尔尼·克鲁奇的《克伦威尔的历史》一书中指出:“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1)材料一、二分别是怎样评价克伦威尔的?
[答案] 材料一认为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他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材料二认为在克伦威尔领导下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共和国,是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2)材料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案] 缺乏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
[结论形成] 评价克伦威尔的功过
(1)功:克伦威尔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当时的欧洲社会处于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型的时期,他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积极投身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显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他基本上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时代任务,即在英国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2)过:克伦威尔由于自身和时代的局限性,他的保守性又不断体现出来。这主要表现为驱散议会,实行无议会统治,大权独揽,建立起护国主政权,开始脱离人民,实行军事独裁,为封建君主复辟开辟了方便之门,也局部破坏了民主共和原则。
(3)总评:克伦威尔并没有蜕变为封建君主,他所代表的仍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采取了若干开明措施,促进了英国社会的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早上我来到议会……一个领子粗劣而不太整洁……面部红肿,声调尖厉难听,不过他的演说却充满了热情。”这段文字描写的是()A.克伦威尔在议会中影响突现 B.柏拉图阐述他的《理想国》 C.亚里士多德与当时的学者激烈争论 D.魏征积极进谏唐太宗
解析:选A 抓住关键词“议会”。议会首先在西方国家的近代化过程中出现,B、C、D三项与“议会”无关。
2.1651年,为了与荷兰争夺海上霸权,克伦威尔颁布了()A.《大宪章》
C.《权利法案》
B.《航海条例》 D.《独立宣言》
解析:选B 《航海条例》是克伦威尔执政时期为争夺海上霸权而颁布的法案,故B项正确。
3.1653年,克伦威尔被拥戴为“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的护国主”,有关“护国主”政体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A.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 D.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政权
解析:选D 从克伦威尔统治时期的内外措施看,维护了英国的海外利益,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但是他解散议会,建立起了军事独裁政权。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形成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的主要原因是()A.受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 B.克伦威尔军队威望较高 C.巩固新政权的需要 D.托利党力量单薄
解析:选C 军事独裁是当时客观环境下的产物,为巩固新政权之需要。
5.克伦威尔说:“我正在从事一桩不平凡的事业,并一定坚持到底。”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是在马斯顿荒原战役以后说的 ②“不平凡的事业”指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③“一定坚持到底”反映了他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④1688年“光荣革命”后说的
A.①②④ C.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选B 1688年“光荣革命”时,克伦威尔已经去世,排除④。
6.在克伦威尔护国政体统治下,却使英国人比较充分地享有繁荣,并能在国内过和平生活。以下属于克伦威尔使英国繁荣的具体措施有()①发展工商业 ②颁布《航海条例》 ③远征爱尔兰、苏格兰 ④建立责任内阁制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 本题采取排除法。英国建立责任内阁制是在英国“光荣革命”后,排除④,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第7题13分,第8题13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克伦威尔生平事迹(部分)1616年 进入剑桥大学
1639年 被选进18个各种议会委员会 1642年 组建骑兵队 ……
1649年 敦促处死查理一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653年 就任护国主 1658年 在伦敦去世
材料二 到了十九世纪工业革命完成后,不少人开始回顾起“为他们海外扩展开辟道路”的克氏(克伦威尔),觉得他格外令人敬仰。革命者像如今人们对切·格瓦拉一样将克氏塑造成为了图腾,著名的英雄史观作者卡莱尔顺势给克氏安上了“王者之雄”的美誉。
——《国家元勋还是独夫民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克伦威尔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作出的努力。(6分)(2)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克氏“令人敬仰”并被安上“王者之雄”的原因。(7分)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的“被选进18个各种议会委员会;组建骑兵队;敦促处死查理一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就任护国主”和所学知识概括归纳。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海上殖民霸权和巩固海上权威与商业利益等措施方面分析其原因。
答案:(1)努力:议会中与王权斗争;建立骑兵队,整治军队,指挥取得马斯顿荒原战役胜利;组建新模范军,指挥取得纳西比战役的胜利;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2)原因:颁布《航海条例》,进行英荷战争,为拓展英国海外贸易开辟道路;与欧洲强国签订商约,巩固英国的海上权威与商业利益;积极发展工商业,使英国工业生产超过革命前的水平;远征爱尔兰、苏格兰,扩大国内市场;通过奴隶贸易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内容反映了克伦威尔一生中几个重要角色的变化: 1599~1642年,从乡绅到议员。
1642~164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1649~1658年,英国的执政者(1653年成为护国主)。
材料二 英国长老派(清教徒中的一派)代表人物巴克斯特说:“(克伦威尔)本质上是诚实的,他一生中大部分的经历是虔诚的,有良知的,但在取得荣誉和功名后他堕落了。他的宗教热情完全为野心所取代,而且随着成功逐渐发展。当他的成就击败几乎所有对手时,他为那面临着他的最大诱惑所征服,正如他征服别人一样”。
——王龙《李自成和克伦威尔的悲剧有何异同?》
(1)结合所学概述克伦威尔在担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者时的主要贡献。(7分)(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克伦威尔“堕落了”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堕落了”的原因。(6分)
解析:第(1)问,从克伦威尔组建军队、训练军队、参与内战、平定叛乱、结束内战等方面概括其贡献。第(2)问,“堕落了”指的是其军事独裁统治,其原因从巩固政权以及其个人野心方面分析。
答案:(1)组建“骑兵军”等;取得马斯顿草原(或纳西比战役)胜利;平定王党叛乱。(2)事件: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原因:克伦威尔的个人野心;出于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需要。
第三篇: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四教学案:第一单元第2课思想家柏拉图含答案
清单一 柏拉图的生活经历与政治活动
柏拉图的生平和他的理想国
1.出身
公元前427年,柏拉图出生于古希腊雅典的名门望族。2.师从苏格拉底
大约在20多岁的时候,柏拉图结识了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跟随他学习哲学。3.外地游历
公元前399年,柏拉图先后到埃及和意大利等地游历,广泛考察各地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制度,与各地学者商讨学术问题。
4.理想国
柏拉图针对各国政体存在的种种缺陷,苦心孤诣地设计出一种理想的政治体制,试图付诸实际,但都失败了。
[深化认知]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思想深受苏格拉底的影响,以至于他一生创作的对话体著作中,绝大部分都是以苏格拉底为主要对话人。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这一事件改变了柏拉图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态度,开始寻找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
清单二 柏拉图的教育活动
雅典学园
1.创建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建立了阿卡德米学园。2.特点
学园不仅研究政治,传授进行政治活动的本领,还非常重视自然科学知识。3.地位
雅典学园存在了800多年,是地中海地区著名的学校。
清单三 柏拉图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影响深远的思想家
1.主要哲学观点
柏拉图提出了唯心主义的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
2.政治观点
(1)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把居民分为统治者、军人和平民三部分,如果他们各自恪尽职守,国家就达到了正义与幸福。
(2)柏拉图认为国家的目的不是民主,也不是自由,而是和谐与效率。
(3)《法律篇》强调法治,即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包括统治者在内。3.重要作品
《理想国》《法律篇》等。
探究点一 柏拉图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
[史料探究] 材料一 有许多美丽的事物以及善的事物存在着„„另一方面我们又说有一个美自身、善自身,相应于每一组我们认为是众多的事物都有一个单一的理念,它是一个统一体,我们把它称为真正的存在。
——《国家篇》
材料二 万物的本性是相近的,灵魂又已经知道了一切,也就没有理由认为我们不能通过回忆某一件事情——这个活动一般叫学习——发现其他的一切,只要我们有勇气,并不倦地研究。由此可见,所有的学习不过只是回忆而已。
——《曼诺篇》
上述材料体现的是哪位思想家的什么哲学主张?请指出这一主张的现实意义。
[答案] 哲学主张: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认为理念为先,知识先天;理念论触及现象及本质、感性与理性的矛盾,实际上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现实意义: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和宝贵财富,柏拉图的理念论在大力倡导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结论形成] 对柏拉图思想的分析评价 1.理念论
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于我们今天倡导科技创新有着重大的启迪作用。
2.理想国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针对当时希腊各种政体的弊端提出的关于理想国家的设想,体现了建设和谐国家的追 求。
3.《法律篇》
柏拉图忽视了法律的性质,没有认识到如果法律不好,遵守法律也不会是正义的。探究点二 柏拉图的世界地位与影响
[史料探究] 材料一 除非哲学家变成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而把那些只搞政治而不研究哲学和只研究哲学而不搞政治的人排斥出去,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
——柏拉图
(1)结合材料一指出哲学家和政治家的关系,其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会实现吗?
[答案] 关系:政治家首先应是哲学家,即国家统治者应该由哲学家来担任。目标:建立理想国。实现:不会。
材料二 不过在他(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中,也还有些积极的因素:他第一个指出教育的伟大政治意义,提出公共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其内容,确定了心理构成的基本部分,规定了在当时看来广泛的学科范围„„主张女子应与男子受完全平等的教育„„为后世借鉴。
(2)简单概括材料二中柏拉图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因素。
[答案] 教育的政治性、重视学前教育、学习内容丰富、男女平等教育。
[结论形成] 柏拉图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1)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是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
(2)柏拉图提出理念论,认为世界由理性世界和感觉世界组成。理性世界由理念构成,真实、完美而永恒。感觉世界由具体事物构成,虚假、残缺而变幻。两者是对立的。这是本末倒置的唯心论。
(3)柏拉图提出理想国的政治主张,虽然理想国家最终成为乌托邦,但其思想对世界影响巨大。
(4)柏拉图创办的阿卡德米学园,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它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学园重视自然科学的知识,培养了许多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是其中的代表。
(5)只要研究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史,柏拉图就是无法回避的人物。尽管人们对他的思想存在争议,但他在世界政治和文化史上的影响,是大家公认的。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古希腊文明在哲学上的贡献,体现在“探索人的理性”上。柏拉图认为构成理性世界的是()A.道
B.理
C.理念 D.物质
解析:选C 道家学派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故A项错误;程朱理学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故B项错误;柏拉图认为构成理性世界的是理念,故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认为构成世界的是物质,故D项错误。
2.波普(当代思想家)说:“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坏)是无法估量的。人们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或者是柏拉图的,或者是反柏拉图的;但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是非柏拉图的。”这里主要是说()A.柏拉图的思想有正反两方面相等的影响 B.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构成了西方哲学的核心内容 C.柏拉图著作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D.柏拉图的思想对西方影响巨大
解析:选D 从材料“柏拉图著作的影响(不论好坏)是无法估量的”可知柏拉图思想影响巨大,故D项正确。
3.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走向灭亡,一般是因为上层统治者的腐化堕落。据此,柏拉图提出()A.统治者应兼具理智与美德 B.各城邦应实行民主政体 C.城邦公民应具有充分自由 D.城邦应实行严刑峻法
解析:选A 材料认为国家灭亡与统治者的腐化堕落有关,因此统治者应该注重道德修养,追求理智与美德,故A项正确。
4.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借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 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 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 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
解析:选B 材料主要说明借东西要还这种“美德”有时候也可能做坏事,用于杀人,所以人们要对此进行理性思考,不能盲从,故B项正确。
5.柏拉图认为,让哲学家的智慧受缚于法律僵硬的形式和教条,就等于让真知识服从于“意见”,让大智慧屈从于习俗与偏见。法律是因为一般人固有的缺陷而设立的,而哲学家却没有这样的缺陷。柏拉图的上述观点()A.提倡哲学家主导法律的制定 B.强调人的尊严和权威 C.表达对现实不良政治的不满
D.开创理性主义的传统
解析:选C 柏拉图认为社会存在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制定了法律,这些法律是针对问题而设立的,却让那些没有问题的哲学家也遵守,因此,强调了对这种不合逻辑政治的一种不满,故C项正确。
6.柏拉图“理想国”是奴隶主的理想,资产阶级把永葆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级则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说明()A.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 B.他们的理想都是幻想
C.每一时代的人们都有美好的愿望 D.理想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解析:选A 理想可转化为现实,每个阶级的思想都是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
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他们虽然一起出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宝贵的,是统治者,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银,在农民以及其他的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但是又由于同属一类,虽则父子天赋相承,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错综复杂,所以上天给统治者的命令最重要的就是要他们做好后代的护卫者,要他们极端注意在后代灵魂深处所混合的究竟是哪一种金属,如果他们的孩子心灵里混入了一些废铜烂铁,他们决不能稍存姑息,应当把他们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去,安置于农民工人之间;如果农民工人的后辈中间发现其天赋中有金有银者,他们就要重视他,把他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去。要知道,神谕曾经说过:“铜铁当道,国破家亡。”
——《理想国》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柏拉图的阶级划分有什么特点?是否在宣扬血统论?(6分)(2)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怎样的体制?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什么不能变成现实?(8分)解析:第(1)问阅读材料内容,可知柏拉图将城邦公民分成了统治者、军人和平民三部分,这属于等级制度,但他强调实际能力,因此不是在宣扬血统论。第(2)问联系《理想国》的内容归纳出社会结构和政治体制,并从社会现实的角度分析不能变成现实的原因。
答案:(1)特点:柏拉图将城邦公民划分为三个等级,并认为这三个等级被先天性地赋予了不同的使命。柏拉图的阶级划分属于等级制度,但他并非宣扬血统论,因为他主张护卫者要根据具体的人的实际能力来确定他属于哪个阶级。
(2)社会结构:柏拉图心中的理想国家,由三个阶级的人构成:统治者、军人、平民。体制:统治者负责治理国家,要有智慧之德;军人担当对外御敌、对内保民之责,要有勇敢之德;平民从事各种生产,要有节制之德。如果三个阶级各具其德,各守其位,国家必然处于和谐状态。为保障和谐状态的实现,国家的统治者应 该由哲学王担任。原因: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设计超出了社会政治的实际需要,哲学王的理想最终成为乌托邦。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学习内容很丰富,包括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体操、骑马、射箭等。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体育训练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其次还要学习军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大多数奴隶主子弟结束学习,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成为军人。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受教育。用20年的时间来研究辩证法,培养学生用理智去衡量各种事物。这是最后阶段的教育,学生50岁毕业后可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成为哲学王。
——摘编自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
(1)根据材料,概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6分)(2)你能否依据以上材料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做全面、客观、严谨的评价。说明理由。(6分)解析:第(1)问,从柏拉图理想国家的阶级构成和材料中的教育体系的关系,依年龄进行不同的教学,教育对国家的作用等方面概括其教育思想。第(2)问,材料单一,不能做到“全面”,且材料为后人的著作,不是第一手史料,材料还可能带有作者的主观认识,不能做到“客观、严谨”。
答案:(1)思想:教育由国家主办;按理想国三个等级的设想构建教育体系;按教育对象的年龄特征与培养目的进行不同的教学;男女都必须接受教育;主张全面发展;以哲学王为最终培养目的;重视教育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答出四点即可)(2)依据:不能。
理由:因为材料单一,无法求证(孤证不立);材料为二手资料,且可能带有材料选取者的主观色彩。
第四篇: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第4课“千古一帝”秦始皇含答案
清单一 统一全国
并吞六国
1.条件
(1)必然性: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安定统一成为时代的呼声。(2)可能性
①秦国实力:商鞅变法,使国力大增,为兼并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②个人才能:嬴政掌权后,锐意进取,善于用人,广招贤良。2.过程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相继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全国。
清单二 政治、经济制度变革
“百代犹得秦政法”
1.政治制度
(1)皇帝制度:为自己选择了“皇帝”名号,“朕”成为皇帝的专称,玉玺为皇帝专用品,以显示皇权至高无上。
(2)国家体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2.经济制度
(1)下诏“使黔首自实田”,按亩征税,使土地私有合法化。(2)奖励移民垦荒。
(3)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密切各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商品生产。[深化认知]
春秋战国时期,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从此“玺”成为皇权的集中体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
清单三 军事、交通、文化措施
缔造统一大帝国
1.军事
(1)命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重设九原郡,修筑万里长城。(2)平服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2.交通
(1)修建通往西南地区的“五尺道”,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2)修筑驰道、直道,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络。(3)统一车辆形制。
(4)拆除原六国所设路障、堡垒,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3.文化
(1)“书同文字”,小篆成为全国通行字体,后出现了隶书,有利于推行政令、发展经济和文化认同。(2)“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
清单四 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始皇帝的勤政与暴行
1.功绩
(1)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
(2)统一后,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确立起一整套先进的制度、规范,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
(3)勤于政务,富有实干精神,是具有高度行政能力的政治家。(4)高瞻远瞩、雄才大略,为实现理想而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坚韧和执著。(5)对缔造和巩固大一统帝国的事业,倾注了全部热情和毕生精力。2.过失
(1)“焚书坑儒”是对文化的摧残,在政治生活中造成恶劣影响。(2)滥用民力,赋敛过重,刑罚严酷,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和苦难。[深化认知]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其中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在后世封建王朝得到发展。
探究点 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史料探究] 材料一 毛泽东说“我是赞成秦始皇的”,“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1)从材料一看,毛泽东“赞成秦始皇”的两个主要理由是什么?结合史实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理由:体制创新和统一全国。理解: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建立了以三公九卿制为主的中央官制,地方上废分封、置郡县,并采取了其他一系列加强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等),对当时和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结束群雄割据的局面,统一全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秦始皇制定了种种严酷的刑法,如车裂、活埋、弃市、腰斩……全国两千多万人,囚徒就有几十万。
(2)材料二体现了秦朝怎样的治国思想? [答案] 严刑峻法的法家治国思想。
材料三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章碣《焚书坑》
(3)材料三中“山东乱”“刘项”各指什么?
[答案] “山东乱”指秦始皇暴政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刘项”指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刘邦、项羽。(4)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在评价秦始皇的时候应该坚持什么样的态度和立场?
[答案] 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分析历史人物的活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结论形成] 秦始皇历史功过的评价 1.功绩
(1)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2)确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继承发展。
(3)实行一系列军事、经济、文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对秦以后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过失
(1)强化皇权专制,政治独断性和随意性,形成中国长期政治专制的传统。(2)实施暴政,滥用民力,赋敛过重,刑罚严酷,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和苦难。
(3)思想专制,“焚书坑儒”严重摧残中国传统文化,钳制人民思想,形成中国社会长期的愚民政策。3.总结
秦始皇是中国古代早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对中国两千年的历史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评价秦始皇应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一分为二的分析评价其功过是非。秦始皇的功绩是主流,过失是支流。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历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要理解其中关于秦始皇的评论,可能需要依据()A.统一文字、焚书令、秦朝速亡 B.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秦朝速亡 C.焚书令、秦朝速亡、科举制度 D.焚书令、秦朝速亡、后世没有采用该手段
解析:选D 材料中顾颉刚指出,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推行严刑峻法,实行了“焚书坑儒”,禁止人民读书,但是没有达到想要的目的。秦始皇在思想统治上的失败一方面加快了秦朝的灭亡,另一方面也为后世提
供了深刻的教训和借鉴,所以D项符合题意。
2.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A.确立了封建制度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大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解析:选D 秦始皇对我国后世深远的影响是他创立的政治制度。
3.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公里,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A.宣扬国威,安定天下
C.奢侈享乐,玩物丧志
B.平定叛乱,安定一方 D.金戈铁马,王道霸业
解析:选A 国家统一之后秦始皇进行了五次大规模巡游,其用意只在于宣扬国威,安定天下。4.开创了大一统帝国的秦朝仅存约15年的时间。造成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是()A.武将纂权 C.外族入侵
B.苛法暴政 D.诸侯争霸
解析:选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治国,实行严刑峻法激化了社会矛盾,因此而灭亡,故B项正确。
5.毛泽东善读史书,对嬴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C.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D.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解析:选B 秦朝推行的一系列政治制度中,郡县制影响深远,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6.在评论秦朝灭亡时,历史学家张岂之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最能论证此观点的是()A.称皇帝、制《秦律》 C.“焚书坑儒”、筑长城
B.置三公、行郡县 D.统一文字、平百越
解析:选C “焚书坑儒”失去了民心,“筑长城”滥用了民力,这些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二、非选择题(第7题15分,第8题11分,共26分)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卢生说始皇曰:“……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这则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7
分)(2)根据材料,秦始皇愤怒并杀人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又反映了什么问题?(8分)解析:第(1)问,材料中秦始皇对丞相车骑的在意,反映出皇权的不可僭越,依据皇帝制度的特点概括即可;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以及秦始皇的个性特点上分析其本质。第(2)问,材料中关键信息“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从中概括秦始皇愤怒杀人的原因;从秦朝法律的严酷和秦始皇对方术的迷信两个方面分析问题所在。
答案:(1)原因:秦始皇认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排场过大,有损皇帝的权威。问题: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事无巨细,皇帝独裁;秦始皇猜忌、残暴的个性。
(2)原因:秦始皇相信要成仙人,需避俗人;泄露皇帝去处不仅违法,而且影响皇帝修炼成仙,因此秦始皇才愤而杀人。
问题:反映了秦始皇对方术的迷信以及成仙的决心;同时也是法律苛严、秦始皇残暴的明证。
8.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直到今天,这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太史公曰:夫秦之初灭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伤者未痊,而恬为名将,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而阿意兴功,此其兄弟遇诛,不亦宜乎?
——《史记·蒙恬列传》
材料二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清圣祖实录》
材料三 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由今观之,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时代矣。……而当时之筑长城者,只为保其一姓之私、子孙帝皇万世之业耳,而未尝知其收效之广且远也。
——孙中山《建国方略》
(1)据材料一、二,概括司马迁和康熙帝批评秦始皇修筑长城所持的共同理由及其目的。(6分)(2)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对秦始皇的评价,并结合时代背景回答其目的。(5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不以此时强谏,振百姓之急,养老存孤”和材料二中“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的信息中概括其理由,其目的从他们的阶级立场来分析。第(2)问,从材料三中“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倘无长城之捍卫,则中国之亡于北狄,不待宋明而在楚汉时代矣”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修筑长城有助于稳定北方边防;从“始皇虽无道”“只为保其一姓之私、子孙帝皇万世之业耳,而未尝知其收效之广且远也”的信息可以看出孙中山否定其暴政和专制。联系孙中山所处的时代,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以及孙中山资产阶级的阶级属性来分析其目的。
答案:(1)共同理由:忽视德政,不顾及民生。目的:缓和矛盾,维护封建统治。(回答任意两点即可)(2)评价:肯定修筑长城有助于稳定北方边防;否定其暴政、专制。目的:强化民族危亡意识,鼓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第五篇: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第8课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含答案
清单一 领导美国独立战争
大陆军的统帅
1.1774年,出席了在费城召开的第一届“大陆会议”,以坚决抗争的立场赢得了普遍的尊重和信任。2.1775年4月,北美民兵在来克星顿打响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第一枪。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3.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4.1781年,华盛顿率军包围约克镇英军主力,英军被迫投降。5.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清单二 建立联邦共和国
开国立制
1.主持立宪
(1)背景:华盛顿坚持将美国建成一个民主的联邦共和国。(2)概况
①1787年,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会议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立。②推选华盛顿为第一任总统。2.担任总统
(1)时间:1789~1797年。(2)成就
①经济:建立了第一个合众国银行,统一了货币,促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对外贸易。②司法:成立了联邦最高法院;通过了《权利法案》,使宪法趋于完善。③政治:反对地方主义和政治派系之争。④教育:重视普及教育。
⑤外交:确立“与其他国家保持中立关系”的外交原则,被誉为“华盛顿的伟大法规”。[深化认知]
华盛顿的部下曾想推举他做国王,华盛顿拒绝这一要求;主张建立共和政体;主持制宪会议并通过1787年宪法;建立联邦制共和国。
清单三 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典范
不迷恋权力
1.原因
华盛顿决心以行动捍卫美国民主,绝不迷恋个人权力。2.表现
(1)1783年,把总司令之职交还给大陆会议。
(2)1796年,向内阁发表《告别辞》,谢绝了请他再次连任总统的要求。[深化认知]
华盛顿开创了美国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先例,防止了专制独裁局面的出现,保障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健康发展。杰斐逊在第二届总统任期届满时,两党都要求他连任第三届。杰斐逊表示:“华盛顿将军在任总统八年后自愿放弃竞选,树立了榜样,我要仿效他。”
清单四 华盛顿的历史地位
美国“国父”
1.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
2.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建立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领导作用。
3.他的内政外交原则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美国人民尊称他为“国父”。
探究点一 评价华盛顿
[史料探究] 材料一 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纵观西国英雄,如法之拿破仑,英之格朗艺(即克伦威尔),其初皆起于民主党,及功成名立,仍谋世袭,独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异矣。
——宋恕《六字课斋津谈》(1895年)(1)你认为材料一中的“世谓华盛顿创西国民主之局,非也”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指出宋恕所认为的华盛顿杰出之处。
[答案] 正确。理由:此前已有古希腊的民主制度,近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杰出之处:超越同时代的其他领袖人物,拒绝称帝,反对世袭,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材料二 若华盛顿,若拿破仑,此地球人种所推尊为大豪杰者也,然一华盛顿、一拿破仑倡之,而无百千万亿兆华盛顿、拿破仑和之,一华盛顿何如?一拿破仑何如?
——邹容《革命军》(1903年)(2)宋恕、邹容论述华盛顿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答案] 宋恕侧重于领袖个人的作用,邹容则侧重于民众的作用。(3)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答案]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看历史人物是否引领时代潮流;正确看待领袖在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作用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关系等。,[结论形成] 评价华盛顿
(1)品格高尚: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2)功绩:领导北美独立战争——为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作出杰出贡献;拒绝王位,主持制宪,建立联邦制政治,不当终身总统,维护国家民主政治。
(3)局限:宪法歧视黑人、妇女等。
(4)总评: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国父”的称号;是美国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探究点二 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
[史料探究] 材料一(按:独立战争后捐税沉重,骚乱不断。)华盛顿说:前些日子„„为了建立我们自己选择和创立的制度,我们还在流血牺牲,可是现在我们又拔出刀来,想要推翻这些制度,这件事真难以解释„„
——《世界近代政治思想史》
(1)在材料一中,人们为什么“想要推翻这些制度”?华盛顿为什么难以解释该历史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华盛顿做了什么?
[答案] 原因:邦联的软弱危害北美人民的利益。因为华盛顿站在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立场上。做法:召开制宪会议,制定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就任总统,巩固共和政体。
材料二 欧洲则普遍认为,由人民自己治理国家,最终只会导致无政府主义和天下大乱。但不管怎样,华盛顿并没有顺应当时的潮流,为世上多添一顶王冠。然而世界却将因多了一位总统,而使王冠从此暗淡无光甚至难以戴稳。
——陈森《华盛顿——美国的开国元勋》
(2)材料二表明华盛顿拒绝称王,其个人原因何在?但有人认为,华盛顿实际上具备称王的条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 个人原因:华盛顿有着强烈的共和思想(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不贪恋权力。条件:华盛顿通过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而赢得个人威望,大陆军中的一些军官要求华盛顿当国王。
[结论形成] 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
(1)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军事领袖。华盛顿是适应时代的要求、坚决维护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的利益、积极主张北美独立的代表人物。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华盛顿以坚强的毅力和高度的爱国心,组织军队,整顿军
纪,筹集物资,指挥作战,表现了卓越的组织才能,建立了不朽功勋。
(2)华盛顿是制宪会议主席。虽然他的思想对美国宪法的形成没有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他的支持和他的名望对各州批准这部宪法却起了重大的作用。当时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反对新宪法,若不是华盛顿的影响,很难说这部宪法能实行。
(3)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能有一位华盛顿这样德才兼备的人作为第一任总统是幸运的。翻开南美和非洲各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一个以民主宪法为伊始的新国家,堕落成为军事专制国家也是易如反掌。华盛顿是一位坚定的领袖,他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但是却没有永远把持政权的野心,既不想做国王,又不想当独裁者。他开创了主动让权的先例——一个美国至今仍然奉行的先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至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变革”是指()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解析:选D 根据题干材料“1787年3月至麦迪逊”、“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等可判断此变革指的是改变松散的邦联制。
2.华盛顿说:“剑是维护自由的最后手段,一旦自由得到确立,就应该将它放在一旁。”下列华盛顿的活动不能体现的是()A.首任总统后改善与英国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 B.领导独立战争期间力主与英国和谈 C.欧洲英法开战之际宣布“严守中立”政策
D.告别演说告诫不要感情用事同外国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
解析:选B 从材料中“自由得到确立”可以判断应该是美国独立之后,故B项错误。
3.“他(华盛顿)担任第一任总统时的坚定态度和树立的榜样限制了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把国家的分裂推迟了六十年。”下列华盛顿的活动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主持制定联邦宪法平衡南方和北方的利益 B.宣布“严守中立”,使美国避免卷入欧洲战事
C.网罗人才,使南北方、各党派等集团意见在政府中都有反映 D.发表告别辞,告诫大家要摈弃党派的意见,维护联邦的统一
解析:选C 据材料可知华盛顿是在党派之间调停,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故C项正确。
4.“我走在尚未踏实的土地上,我的所作所为将可能成为以后历届总统的先例。”在美国历史上,由华盛顿开创、后来以法律形式加以肯定的传统是()A.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 C.总统不得陷入党争
B.总统不得连任 D.总统不得驳回国会决议
解析:选A 华盛顿不迷恋个人权力,谢绝了请他再次连任总统的要求,开创了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后于1951年,宪法修正案正式写入宪法。
5.如果你是美国公民,你投票赞成华盛顿为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总统的理由是()A.他的名字与本国首都名字一致 B.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 C.他起草了《独立宣言》
D.他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做出卓越贡献
解析:选D 华盛顿的杰出贡献在于领导北美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以及为美国的政治民主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6.“剥掉华盛顿头上的神圣光环,变神为人,虽然肯定其军事成就,但对他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却评价不高。如:华盛顿并不是不讲个人及本阶级经济利益的人,开国元勋们提出的五项经济利益,华盛顿就拥有四项。华盛顿在美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并不占主要地位。华盛顿只是一位职业军人,骨子里对政治争论和殖民地权利、独立问题都漠不关心。”此材料强调了()A.华盛顿的优秀品质 C.华盛顿的阶级属性
B.华盛顿杰出的军事才能 D.华盛顿对美国的贡献
解析:选C 材料提到华盛顿在政治态度和思想上存在着局限性,这是由他的阶级属性决定的,答案为C。
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7.华盛顿是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774年10月9日致麦肯齐上尉的信中,华盛顿写道:“我深感满意的是:在整个美洲,任何有头脑的人并不企求独立;恰恰相反,他们所馨香祷祝的是获得自由。”在1776年2月10日致里德的信中,他写道:“告诉他们,如果除了奴役就不能使暴君及其凶狠的大臣满意,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
——摘自《华盛顿文选》
材料二 华盛顿认为宪法所赋予的政府权力是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政府需要通过人民给它的这种权力来进行政治统治,要受到宪法对政府权力的限制。„„在一个自由的国家里人们一定要习惯去思考如何在宪法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不要越过宪法的范围也不要侵犯到他人的权利。
——赵天越《华盛顿的宪政思想及影响述评》
材料三 他当时是没有必要离开总统宝座的。他可以轻易地赢得第三任。„„华盛顿的让权使得总统选举能在他的有生之年,在他的赞许下举行。他的让权之举明确无误地指出,民众和宪法是这个新生国家里的唯一 主人。
——[美]雅各布·尼德曼《美国理想:一部文明的历史》
(1)据材料一,华盛顿的政治要求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6分)(2)据材料二,概括华盛顿宪政思想的主要内涵。据材料三,分析华盛顿对美国民主政治作出的贡献。(8分)解析:第(1)问,从两封信的内容变化中对比概括华盛顿政治要求的变化,其原因要从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中分析。第(2)问,据材料二省略号前的两层层意中概括华盛顿宪政的内涵,从材料三的最后一句话中分析其贡献。
答案:(1)变化:由仅仅要求殖民地人民获得自由到坚决要求独立。因素:北美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激化;独立战争的进行。
(2)内涵:宪法体现人民主权;宪法应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制约;任何人都要遵守宪法。贡献:为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制度创立范例;维护了总统共和制;巩固了宪法至上地位。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乔治·华盛顿是种植园主之子,外貌英俊,体魄健壮,20岁时继承一笔可观的财产,成为农场主。曾参加七年战争,获上校衔。1758年解甲回到弗吉尼亚,与一位带有两个孩子的富孀玛莎·丹德利居·卡斯蒂斯结婚,但他没有亲生子女。随后的十五年,华盛顿经营农场。1774年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7月第二届大陆会议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率领这支由地方民军组成的队伍,击败英军,取得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在他主导下发表《独立宣言》,宣告脱离英国建立美利坚合众国。1783年12月递交辞呈,解甲归田。1787年主持制宪会议,制定美国宪法,确立美国联邦共和政体。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后连任。任总统期间推行很多好的政策,有些沿用至今。华盛顿廉洁奉公,受到广泛称赞。两届任期结束后,自愿放弃权力不再续任。1796年,华盛顿发表著名的《告别辞》,呼吁全国要保持团结,珍视联邦,遵守联邦法律,服从选举结果,他告诫同胞要与一切国家和睦相处,“避免与国外世界的任何一部分永久结盟”。华盛顿的话,对美国后来的内政外交有重大的影响。1797年3月,华盛顿向继任者和平移交权力,再次恢复平民生活,隐退在弗农山庄园。1799年12月在家中病逝,终年67岁。
(1)根据材料,概括华盛顿的优秀品质,并简要说明。(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的主要历史功绩。(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史实予以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从领导北美独立战争、发布《独立宣言》、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自愿放弃连任、开创美国民主传统来概括。
答案:(1)品质:①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顺应历史潮流,追求民主、平等自由和进步;②意志坚强,勇敢:参加七年战争,领导北美独立战争,三次复出;③敢于创新:制定1787年宪法,创立联邦共和政体,引领美国走上民主法制道路;④才能杰出,经验丰富:指挥军队、担任总统、制定法律、经营农庄,有远见卓识;⑤热爱国家和人民:建立美国,为国家和人民三次复出,维护国家的团结和统一;⑥大公无私,品德高尚:主动放弃权力,不追求功名利禄,廉洁奉公,平民生活;⑦爱好和平:主张与一切国家和睦相处。
(2)功绩:领导北美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建立美利坚合众国;发布《独立宣言》,奠定美国建国原则;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美国联邦共和政体;自愿放弃连任,开创美国民主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