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分校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二课 甘地教学案 人民版选修45篇

时间:2019-05-12 19:2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分校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二课 甘地教学案 人民版选修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分校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二课 甘地教学案 人民版选修4》。

第一篇:高中分校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二课 甘地教学案 人民版选修4

河北省沙河市二十冶综合学校高中分校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二课 甘地教学案 人民版选修4

课标要求:

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学习目标:

1.了解甘地倡导和领导大规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及其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民族解放事业中的作用;

2.通过甘地在争取印度独立和消弭印度教派纷争的努力中,认识甘地成为“圣雄”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教学难点:评价甘地

一、生平简介

甘地:出生于1869年,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他三次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为争取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极右派印度教徒刺杀身亡,时年79岁。

二、甘地政治观的基本形成 1.“非暴力”理论形成的原因 ①良好教育和家庭影响。(熟读印度教经典,学习法律)

②宗教的影响(印度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思想来源:印度教的仁爱、素食、不杀生思想+《古兰经》《圣经》仁爱思想)

③托尔斯泰等人的影响,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思想。④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思想主张:以仁慈改造社会,反对暴力斗争,采取非暴力斗争的形式。①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主旨。在南非,他亲自创建名为“凤凰新村”的非暴力训练基地(消极抵抗)

②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不向敌人施加暴力。(坚持真理)

你觉得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无条件的非暴力,有宗教色彩

3.非暴力思想的最初实践

①以非暴力为武器领导反南非种族歧视的斗争,迫使南非政府废除歧视印度人的法律。

②1909年,出版《印度自治》,阐述争取印度自由的思想 ③四处游说,缓和各教派之间的矛盾。④倡导土布运动,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A甘地的“土布运动”体现了什么精神?实行非暴力,维护民族经济,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精神。

B如何评价“土布运动”?

积极:体现了实行非暴力抵抗,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维护民族经济,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主义精神。

局限:这一思想违背历史潮流,反对先进的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而会使印度更加落后 ⑤周游各地,宣传非暴力抵抗的思想

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我们用自己的痛苦使他们觉察到自己的不义,这样我们免不了要吃苦,一切斗争都是要吃苦的!自己受苦意味着对人们的信任和希望,意味着对人性中某种善端的尊重。这也是一条自我忏悔,自我纯洁之路。”(1)运动背景:(根本原因):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内容)特点:斗争形式:

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非暴力抵抗

斗争目标:不与英国殖民者合作,取得印度的自治独立(3)概况: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4)过程

1.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1922)①运动背景

A英国殖民者把印度当成了为战争提供人力和物力的主要供应基地。B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激起印度反帝运动的进一步高涨 ②内容:

A首先,所有印度人放弃各种英国人授予的官衔、爵位和荣誉; B其次,拒绝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当局工作,以手工纺纱抵制洋布; C最后一步,拒绝纳税。

③结果: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迅速席卷印度次大陆,殖民统治完全陷入瘫痪,1922年乔里乔拉村惨案,停止,走向低潮

④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2.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原因: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垄断食盐,任意抬高盐税和盐价 ②经过:

A甘地号召印度人民用海水煮盐,沿海各地纷纷响应甘地的号召,自制食盐。

B全国开展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斗争,罢工、罢课、游行示威

C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其他领导人,并下令取缔国大党。

D各地爆发武装起义,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走向暴力革命。③结果:

英国殖民当局被迫改变策略,释放了甘地,撤销了取缔国大党的禁令,允许沿海人民煮盐。

3.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背景:

A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印度面临威胁

B英国企图以许诺印度自治换取国大党对战争的支持

②内容:甘地发起让英国人滚出印度的运动。为消除消除种姓制度、消除教派纷争、避免印度分裂而斗争 ③结果:

A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印、巴独立并分治

B1948年1月30日晚,甘地被一名狂热的印度教徒杀害。4.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评价

①积极性: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二战后初期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印度取得自治。

②局限性: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

四、评价

1.地位:政治领袖、精神领袖。被尊为“圣雄”、“国父” 2功绩:

①创立并宣传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

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③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有利于教派团结。3.局限:

①采用非暴力手段,限制人民革命运动

②抵制西方物质文明,不利社会进步

③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选择题】

1、下面关于甘地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甘地出生于印度中下阶层家庭

B、甘地在英国取得律师资格后去了南非

C、1894年甘地在南非发起成立了印度人大会

D、甘地在南非成立了印度国民大会党

2、甘地对英的斗争中采用的基本的斗争形式是

A、非暴力抵抗运动

B、罢课

C、发起手纺车运动

D、抵制英国

3、下列符合甘地提出的反英斗争行动纲领的有

①学生罢课

②抵制英国的法庭

③不任英国官吏

④支持工人大罢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面对甘地不暴力不合作计划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20世纪前后印度反英斗争的基本形式 B、极大地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C、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D、是印度走向民族独立的最好的途径

5、甘地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下列对甘地的评价正确的是

A、甘地是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大会党的领袖 B、甘地主义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 C、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者从不抱有任何幻想 D、甘地的斗争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 非选择题

1、评价甘地主义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2、列举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几项具体内容

第二篇: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2课 圣雄甘地教案

河北省华北油田三中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四第四单元第2课教案

课程目标: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非暴力抵抗基地、文明不服从运动、阿姆利则惨案、食盐进军等史实来把握和理解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内容;感受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斗争精神;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历史图片、历史资料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2)学会用表格法归纳、整理知识点;

(3)学会独立思考,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不断深入上升为理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历史史实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甘地为了印度的独立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坚定信念和自我牺牲精神;(2)感悟甘地那颗宽广、博爱、伟大的心灵,启迪我们珍爱生命,友善地待人接物;(3)理解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感受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热爱和平。教学重难点:

重点:简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当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 难点:认识甘地在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教学过程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印度,有这样一个貌似平凡的人物,当时的印度总督蒙巴顿曾打量着他,觉得:“他简直像一只小鸟,一只蜷缩在沙发里可怜的小麻雀。”然而,当他离开人世的时候,整个印度上下乃至于全世界的人民都感到悲痛的不已。各界人士,包括各政府的代表及高官贵人来到他的葬礼,为这个人的离去表示深深的敬意。直到今天,无数的人们还在纪念和缅怀他。

甘地,出生于1869年,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他三次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为争取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极右派印度教徒刺杀身亡,时年79岁。

一、凤凰新村与“坚持真理” 1.成长经历

(1)出生:1869年,甘地出生在印度西海岸的波尔班达城,成长在一个虔诚信奉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世代务商的印度教家庭,从祖父开始,他的家庭开始弃商从政。

甘地,于1869年10月2日出生于印度西部卡提亚华半岛的波尔班达尔土邦(现古吉拉特邦)。甘地的家族信奉印度教,属于毗湿奴教派,奉行仁爱、不杀生与素食,提倡“苦行”。甘地家族在印度处于种姓制度的第三等吠舍,世代经商,甘地的祖父曾弃商从政,先后担任过卡提亚华半岛上几个土邦的首相,甘地的父亲和叔父也做过波尔班达邦王公的首相,这使得甘地家族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甘地的父亲忠勇侠义,慷慨大方,热爱宗教,母亲是—位虔诚的宗教信徒,虽是文盲却熟谙事理,广交显贵。优越的家庭环境,使甘地受到良好的教育。

(2)童年:童年时代的甘地身材矮小,怯于交往。上小学时自认为智力迟钝,学习算术乘法很吃力。为了强健自己的身体,在朋友的唆使下,甘地背着家人吃肉,但内心充满惭愧与惶恐,对父母孝顺的他,最终放弃了这一做法。后来,他曾多次撰写文章,大力提倡素食主义,认为一个人的情欲和食欲相伴而生,因此必须从节制口腹之欲开始。

小时候的甘地就有做过一些坏事,如:偷父母的钱去买烟,偷偷的抽烟、跟朋友在河边、餐馆偷吃羊肉,回家就吃不下饭,欺骗母亲、偷刮哥哥的金镯子拿去卖(因为向哥哥借钱在外游玩,还不出钱来,把镯子的一小部份刮掉、卖掉,再还給哥哥钱)他始終不敢向父亲承认他所犯下的过错,甘地打算把他犯下的所有罪过都写在一张紙上,愿意接受父親的惩罚,当时甘地的爸爸刚好也在生病當中,看过之后,很难过,就病重去世了。甘地非常伤心,发誓绝对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

(2)青年

①18岁时,前往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法律。在此期间,他阅读了许多有关基督教方面的书籍。《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给甘地以深刻的印象。四年后,甘地学成回国。

其中《登山宝训》中所说“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如果有人拿你的内衣,你就连外衣也让他拿去”对甘地颇有影响,对他后来“反对暴力,主张忍受”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②回国后,作为律师前往南非工作,第一次尝到种族歧视的滋味,萌发了从事政治活动的念头。1893年4月,甘地应印度一家商行聘请,去英属殖民地南非处理一起4万英镑的债务纠纷。出乎意料的是,南非之行成为他重大的转折。

1893年4月,甘地应聘到南非去协助处理一桩诉讼。5月,他踏上了南非的土地,登上了开往比勒陀利亚的火车。在火车上,发生了一件他称之为他“一生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经历”的事情:一位白人冲进他乘坐的头等车厢,命令他搬到行李车厢去,他拒绝了,对方将警察喊来,强行将他赶下火车。就在此时,甘地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从今以后,莫汉达斯·甘地将坚决抵制种族歧视。

南非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统治南非的欧洲白人看不起有色人种,印度侨民地位极其低下,被称为“苦力”。南非政府甚至规定印度侨民必须领取特制身份证,交纳人头税,印度婚姻无效。甘地开始投身到南非印度侨民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之中。1894年5月,他发起组织了纳塔尔印度人大会,领导印度侨民进行集会抗议,抵制歧视印度人的法案。1899年英布战争爆发,甘地组织印度人救护队为英军服役,以谋求英国殖民政府改善印度人的地位。1904—1910年期间,甘地创办了凤凰新村和托尔斯泰农场,进行非暴力斗争。在反对南非种族歧视的斗争中,甘地逐渐形成了“非暴力”思想。

2.理论形成(1)理论来源

①印度教:仁爱、不杀生、素食、苦行。

②基督教:《圣经》中关于不要与恶人作对的教训。

③名著: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等人的著作中以宗教之爱改革社会、实现人人平等的思想。④在南非尝到种族歧视滋味。

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来源于宗教。印度是一个有着悠久宗教传统的国家,佛教和印度教都主张以忍让和和平的方式解决一切争端。甘地家族信仰印度教,吉拉特《以德报怨》的格言诗“逢德报以善,用德报以怨”,成为甘地的座右铭。在伦敦,他结识了各种思想流派的学者和朋友,潜心阅读了各种宗教典籍,《新约》中的博爱思想对甘地影响很深。在南非,甘地把印度教毗湿奴派的仁爱、素食、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同时大量阅读了鲁斯金的《等到这最后》、托尔斯泰的《天国在你心中》和索罗的《非暴力抵抗的使命》等著作,接受他们关于财富、泛劳动主义以及非暴力的主张,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主义”思想,以仁慈的典范去改造人类,甘地主张爱和真理的统一,一方面坚持真理,另一方面宁愿自己做出牺牲也不加暴于敌人。(2)理论内容

①认为任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主旨。

②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3)初步实践

①在南非,创建“凤凰新村”非暴力训练基地,在那里工作的人,不论国籍、宗教、种族、肤色,一律平等相待。每人耕种3英亩土地,每月领取3英镑生活费,愉快地过着节俭的生活。

凤凰新村

1904年,甘地从英国作家罗斯金的《给最后这一个》书中,总结出三点收获:一是个人的利益包含在大众的利益之中。二是律师的工作和理发师的工作具有同等价值,因为大家都有权利谋生。三是依靠劳动生活,如农夫和手工业者的生活都很有意义。甘地在自传中说,第一点他知道,第二点只有模糊认识,对第三点则从未想过,这本书又很清楚地说明了第二、三点都包含在第一点里面了。这本书给他的影响是如此之深,使他决心寻找一块基地来实现这样的理想生活。当他到达德班后,就在离德班14英里,距火车站两英里半的地方,花了1 000英镑先后共买了100英亩的土地,建立了一个新村──凤凰村。这块土地虽然有泉水和许多果树,但是荒无人烟,杂草丛生,蛇虫又多。甘地反对杀生,毒蛇也不准消灭,在这个地方定居显然是很危险的,但他还是买了下来。

在这里工作的人不分国籍、宗教、种族、肤色,一律平等,人人必须劳动,自食其力。他们利用朋友所给的废旧材料建立了简陋的厂房和宿舍。每个人在印刷厂周围分到3英亩土地耕作。每人每月一律3英镑作为生活费。在印刷《印度舆论》(周刊)时,他们有时故意放弃使用机器而单靠人力。甘地说:“我认为那些日子正是凤凰村中最高的道德上升的时刻。”这种新生活是大家都劳动,不分高低贵贱,人人平等和同甘共苦。这就是甘地所说对这本书的三点体会的具体实践,即实现了建立凤凰村的目的。

②甘地运用“坚持真理”这个概念进行的政治斗争,即非暴力抵抗运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甘地领导南非的印度侨民,反对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法案和条例。

甘地的“坚持真理”

甘地的“坚持真理”原则是以他的“真理”和“非暴力”理论为基础的,换句话说,“坚持真理”就是“真理”和“非暴力”学说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坚持真理”(Satygraha)一词原文为甘地家乡的古吉拉特语。这个词由两部分组成:“Satya”意为“真理”,“graha”意为“坚持”或“执著”,两者合起来则译为“坚持真理”,在英文中这个词常常被译为“真理的力量”,“心灵的力量”或“爱的力量”。当我们理解了甘地的“真理”和“非暴力”的含义之后,再来分析其“坚持真理”的思想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了。按照甘地的观点,真理就是神,神性寓居于每个人心中,每个人内含的神性就是最高神性,即最高“善”和“爱”的显现;只要人们牢牢地抓住自己内心中的神性,坚持依靠自己内在的“善”和“爱”,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通过这种精神力量就能战胜邪恶:清除社会的各种罪恶现象。甘地甚至把这种精神力量看作是反对暴力、专制和非正义的惟一力量。

甘地的“坚持真理”原则,是以虔诚的宗教信仰和严格的道德修养为前提的。甘地认为,一个坚持真理者能够忘我地追求真理,甚至在危难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不惜牺牲生命,就是因为他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即使今生得不到善报,来世也必得善报。

甘地把他“坚持真理”的原则看作是普遍可行的,任何人在任何场合都可以应用。他说:坚持真理的“这种力量既可以被个人所用,也可以被团体所用。它既可以用于政治事务,也可以用于家庭事务。它的普遍应用性就说明它是永恒的和战无不胜的。男人、妇女和儿童都可以运用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甘地已经把“坚持真理”当作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了。甘地“坚持真理”的学说,归根结底,是建立在“人性善”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我们知道,人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他的自然属性,而在于他的社会属性。在阶级社会中,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阶级性。甘地脱离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去看待人,把人看作是一个个孤立的、抽象的自然存在物,把某种神格化的、先天固有的“善性”强加给这些自然存在物,所以他不可能揭示人的真正本质。另外,甘地不是把社会平等、民族独立的根本障碍归结于人剥削人的私有制度以及帝国主义侵略和扩张的本质,而是归于剥削者和压迫者的内在“善性”尚未显现的结果。因此,他引导人们依靠“启迪善性”或“良心发现”的途径去争取社会的平等和民族的独立。我们说,这纯粹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空想。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任何反动统治阶级都不会自愿退出历史舞台,为了维持自己的利益和地位,他们必然要做拼死的挣扎。尽管甘地的这种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坚持真理”学说,在动员印度广大民众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方面曾起过重要作用,但是历史的事实证明,印度最终独立绝不是由于帝国主义者的“良心发现”。

综上所述,甘地的“真理”学说实质上是一种宗教信仰和宗教伦理观。他先从神的概念出发,然后把神与“真理”的概念等同,给神戴上“真理”的桂冠,从而引出“真理就是神”的结论。他把“真理”或神看作是宇宙的最高实在,世界统一的基础,还把它视为宇宙最高的善,人类社会最高的准则。在万物统一于“真理”或神的前提下,甘地引导出“人性同一”、“人性善”的观念。而这种“人性同一”、“人性善”的道德伦理观念便成了甘地整个思想体系以及各种社会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3.成为领袖:1914年,甘地回到印度,很快成为印度国大党的领袖。

国大党,全称印度国民大会党。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政党。1885年,由退休的英国印度文官休谟创立。最初成立的20年间,它只要求在英国统治机构中让印度享有较大的代表权。1906年,它提出印度自主、抵制洋货、提倡本国工业和民族教育的斗争目标。1920年起,在甘地的领导下,对英国殖民者展开非暴力抵抗运动,曾多次遭到迫害。从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该党一直是执政党。现在国大党分为两派,但都代表印度大地主及私人垄断资本的利益。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印度是英国最典型的殖民国家,20世纪初,印度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增长,印度有了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民族资产阶级。然而,英国的殖民统治妨碍着印度实现工业化,英国资本控制着一些重要的工业部门,如黄麻工业、制茶业和采矿业等。印度资本处于依附地位,印度资产阶级要求摆脱殖民统治和改变政治上的无权地位。

(2)甘地举起了非暴力抵抗的旗帜。人民群众看到了光明和希望,纷纷投入到摆脱殖民奴役、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1915年,甘地建立起一个非暴力抵抗基地——用服从、非暴力、禁欲、民族观念教育青年。甘地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一批忠实于非暴力不合作原则的骨干,以自己的耐心和善良制服帝国主义,迫使英国赐予印度所期望的独立。

2.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1922年)(1)原因

①英国殖民当局颁布了一个损害印度人民民主权利的法案,甘地发动了全国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运动超出了非暴力抵抗的界限,印度人民与殖民当局发生了流血冲突。

一战结束后,英国为了缓和印度人民的反抗、维护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一方面继续推行传统的“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保护并扩大落后的种姓制度,制造种姓间矛盾,煽动伊斯兰民族主义者的分裂活动; 另一方面采用残酷镇压和欺骗改良相结合的反革命两面策略。1919年3月在总督的授权下,英国法官罗拉特颁布了一项法案,即“罗拉特法案”。规定总督有镇压之权,殖民当局随时可宣布戒严;不经起诉可逮捕、搜查和监督任何一个印度人;不加审讯就可判刑;警察有权解散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等。“罗拉特法案”的实行,激起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罗拉特法案”是激起印度人民反英斗争高潮的导火索,②英国当局继续实行高压政策,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

4月1日凌晨,在旁遮普邦的阿姆利则市,两名民族主义者被当局逮捕,随后约有三万市民聚集到市政府,要求释放被捕者。示威群众遭到军警镇压。4月13日,五万多人在阿姆利则市广场集会,继续抗议。群众的集会是和平的,英国军队没发任何警告便下令开枪,打死近四百人,伤千余人,这就是阿姆利则惨案。阿姆利则惨案进一步激怒了印度人民,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由此而起。

(2)内容:不合作范围从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到抵制英货。

阿姆利则惨案发生后,印度的反英情绪高涨,1920年上半年各地罢工达200多次,参加人数达150万人。1920年12月,国大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规定运动采取渐进方式,大体分三步走:印度人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对英国人的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制;号召家家户户恢复手工纺织并抵制英货;逐步进行抗税斗争。

(3)结果

①不合作运动发展为全国性的抗英运动,成千上万的学生从英国人办的学校中退学,商人罢市,焚烧洋布,抵制英国商品的运动遍及全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空前高涨。

②尽管甘地再三强调必须坚持非暴力,但暴力事件仍旧不断发生。1922年,一个村庄的农民与当局发生冲突,烧死了20多名警察。甘地痛心疾首,绝食5天。国大党停止了非暴力运动。

1922年,由于群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的界限,甘地及国大党决定停止这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印度的民族反帝运动暂时走向低潮。这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③即便如此,甘地仍以煽动罪被捕入狱。他在狱中坚持纺纱,并完成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一书。1924年,甘地被选为印度国大党主席。

3.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9—1930年)(1)原因

①主观原因:1929年国大党通过了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②客观原因:英国殖民当局颁布了食盐专营法。

1929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印度的经济,特别是种植单一经济作物的地区。危机中,英国垄断资本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压榨和掠夺,从而加剧了社会的各种矛盾,导致30年代初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重新高涨。

(2)内容

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1930年的“食盐进军”中达到高潮。甘地身体力行,带领一群人,步行到海边,自制食盐。

②沿海各地纷纷响应,全国各地纷纷罢工、罢课、游行示威,开展反英斗争。殖民当局逮捕了甘地,并下令取缔国大党。消息传开,举国沸腾,数万名自愿者要求与甘地一同坐牢,武装起义时有发生,有的地方宣布独立。

(3)结果:殖民当局释放甘地,撤销取缔国大党的禁令,允许沿海人民煮盐。甘地停止了不合作运动。面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英国殖民当局改变了策略,于1931年与甘地签订了《甘地一一艾尔文协定》。这个协定只是满足了印度人民部分要求,印度依然没有取得独立。甘地之所以签订协定,是不希望发生暴力和流血事件,坚持以“非暴力”形式进行斗争,争取印度的自由和独立。轰轰烈烈的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走向了低潮。

4.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新发展(二战期间)

(1)原因:二战中,英国首相丘吉尔为争取印度支持,派使节同甘地商谈战后自治问题。(2)内容:甘地明确提出了“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3)评价:这是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5.晚年,致力于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纷争。他周游全国,到处演讲,常常为此而绝食。这位身体消瘦、神情疲倦却十分坚毅的老人,经常冒着生命危险,调解教派争端。

6.逝世:1948年初,79岁的甘地,在德里做晚祷时,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枪击,中弹的瞬间,甘地还以手势表示宽容凶手并为刺死他的人祝福。

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信徒们陪同下,参加一次祈祷会,当他步入会场时,早已隐藏在人群中的纳图拉姆走到甘地面前,一面弯腰向甘地问好,一面迅速地掏出枪,抵住甘地枯瘦赤裸的胸膛连放三枪,殷红的鲜血染红了他洁白的缠身土布。甘地捂着伤口,发出最后的声音:“请宽恕这个可怜的人。” 圣雄遇刺的噩耗迅速传遍全国,印度全国顿时沉浸在哀痛与悲伤之中。悲伤不已的尼赫鲁向全国发表了演讲:“我们生命的光明从此消失了,到处是一片黑暗。我不知道说什么,更不知道怎么表达„„”在加尔各答,一位百姓用黑灰涂抹全身和面部,走街串巷,一边不停地悲叹:“圣贤业已涅盘,何时才能降临一位像他那样的伟人?”

二战后,随着英国殖民主义势力的衰弱和印度人民的激烈反抗,英国殖民当局开始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实行印巴分治。1947年,最后一任驻印总督蒙巴顿公布了“印度独立方案”,即“蒙巴顿方案”。同年秋,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独立。在为祖国独立解放而奋斗的同时,甘地为消除种姓制度、消除宗教纷争,开始了艰苦的“赤脚朝圣”,周游全国。1948年初,甘地在德里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杀害。印巴独立标志着英国190年殖民统治的结束,但是,这种根据宗教原则的分治,给日后印巴两国带来了严重后果。

评价甘地

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被尊为“国父”。一生反对殖民统治,反对种族主义,反对宗教偏执,并领导了印度历史上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最终于1947年赢得了独 立,甘地也因其在印度独立斗争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而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圣雄”一词来源于梵语的敬语,原意是“伟大的灵魂”,意为合圣人与英雄于一身。

1、功绩:

①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

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印度人民的自信心。③晚年致力于调解教派矛盾,直至为印度的团结献出生命,伟大的人格受到世人的尊敬。

2、局限:

①政治: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动摇性与妥协性;

②经济:抵制西方物质文明,崇尚印度传统文明,抛弃先进技术,是历史的倒退 ③对外: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

3、总体评价:

印度民族解放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民族独立运动先驱,无愧“圣雄”、“国父”称号。对甘地的评价

甘地是印度现代史上非常复杂的人物。他出身望族,却极富平民主义的思想。他上身赤裸,淡食素餐,不惜采取绝食办法(更多地是用于政治斗争)抑制自己的生理要求,以青壮之年开始严格节欲,大半生过着苦行僧似的生活。他力图兼收并蓄各种宗教的真谛,俨然像个圣徒,但又不是宗教改革家。他为祖国的独立战斗终生,却为“对于不列颠的忠心所驱使”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却又认为过错并不在其制度本身。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也很讲究养生之道,却又迷信难于想像的落后治疗方法。他的思想行为充满矛盾,看起来不可理解,但都不难从印度的历史和社会的根源上去追寻原因。应该说,他是印度这个特定社会的产物。这个社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文化,但却遭受长期殖民统治的屈辱与损害。本国固有文化和波斯文化、中世纪阿拉伯文化以及近代的欧洲文明(全都来自西方)都在印度上层人士的思想中留下了烙印,甘地本人也不能例外。

甘地并不是从天而降的圣人,也不是受之于天的先知。他从未以“圣雄”(意为伟大的灵魂,近乎对神祇的称号)的头衔自诩,却常以凡人自勉。他并非拥有崇高学位的学者,也不是精通法典的律师。他成为群众运动的领袖,享有极高的威信,表现出非凡的领导能力,并不是他有超人的天才,更非由于财富或特殊的社会关系的提携。事实上,他并不谋求领袖地位。他的组织能力表现在他具有同群众共甘苦的精神,处处为群众着想,善与人谋,密切联系群众,从不自视高人一等,从不假借权威。他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并亲自进行。他的公众生活始于旅居南非(那是少数白人居统治地位的世界,至今仍是种族偏见最严重的地方)期间,并非为了名利,只为反对歧视,反对压迫,为自己的侨胞争取公平的待遇。回国以后,他自觉地投身于民族独立斗争之中,成为职业革命家。他热爱人民,热爱祖国,没有种姓偏见,没有贫富好恶,没有宗教隔阂,兼备刚强的意志和善于妥协的双重性格。他为人诚实,正直,谦逊,廉洁,无私,与人为善。他对人对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为人民服务当作是对自己一种最大的奖赏。他同自己的结发妻子(是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的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白头偕老。他家教甚严:他的后代没有人因为他的地位声望而钻营名利。他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皈依真理,虔诚执著;体验真理,无所不至;体现真理,惟恐失真。他心目中的真理,指上帝,信仰,发自内心的良知,某种信念或准则,有时也指某种体验,本质上属于宗教真理观,而不是指经过实践验证的唯物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原理,虽然他也重视实践。他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他搭乘的三等火车(为了体验生活,也为了接触劳苦群众)所经之处,成千上万的普通农民从几十里外闻风而来,向他顶礼膜拜(即佛经中所说的五体投地,弯腰以右掌摸对方脚板然后以触及对方之掌加诸自己的前额,至今在印度仍为普遍的最高 敬礼)。人们可以不同意他的思想,反对他的主张,但是对于他的品德,无不肃然起敬。他在政治上、理论上的成就可能不如一些同时代地位相当的领袖人物,但是他在道德上造诣之高,很少人可与伦比。

现在,无论在印度国内还是国外,追随甘地主义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不能不说是甘地的悲剧。倘若视这种情况为不可避免的历史发展,较之简单地归咎于甘地个人,也许更为公允。但是这并没有减少人们对甘地的历史贡献的应有肯定,尤其是对于他的为人,对于他的品德情操所怀有的崇高敬意,仍将历久不衰。他在历史上闪烁的光辉,毕竟全靠他非凡的品格。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曾讲到过三种伟大:一种是帝王、领袖的伟大;一种是精神、理智的伟大;还有一种是仁爱、心灵的伟大。

甘地拥宽容、博爱感动着无数人,甘地因心灵而真正伟大!泰戈尔在甘地去世的前十年就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酥一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于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们永远牢记着他。”我们从甘地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爱、宽容、和平等)

这是一位唤醒三亿人的反抗精神,动摇了英帝国的基础,将两千年强大的宗教动力引入人类政治的人。

——罗曼·罗兰 我们下代的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真有过这样一个人。

——爱因斯坦 全面认识和理解非暴力主义(甘地主义)及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非暴力主义(甘地主义)

(1)含义:甘地的思想主张通称为甘地主义,它是印度国大党领导印度民族运动的指导思想。(2)内容:

①哲学思想:坚持“真理”和非暴力原则的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②政治思想:通过非暴力不合作的道路争取印度独立、自治。

③经济思想:提倡手工纺织,反对西方物质文明,建立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经济自主思想。

④社会思想: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

(3)评价:甘地主义在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中起到了两方面的作用,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①积极作用:对动员广大民众投身民族斗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国大党提供了斗争武器,使国大党转化为具有群众基础的政党;给英国殖民统治造成强大的政治压力,促进民族独立的进程。

②消极作用:甘地常以违背“非暴力”原则为由,中止运动,挫伤群众的斗争积极性;“非暴力”原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群众运动的发展;其经济思想未将英国的殖民侵略和西方的物质文明分辨清楚,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2.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在世界民族解放斗争史上,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重要的地位,可以从斗争性、策略性、软弱性三个方面理解。

(1)斗争性、革命性

从历史背景看,由于受到英国长期的剥削,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压制,印度民族与宗主国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而甘地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他所处的地位决定了这场运动具有强烈的斗争性、革命性。

(2)策略性、现实性 ①表现在斗争的手段上是“非暴力”,面对强大的敌人,甘地提出唯一的斗争武器就是坚持真理与非暴力。用甘地的话说,真理是“神”,非暴力是追求真理,即认识神的手段,这有利于把不同种族、宗教、种姓团结在一起。

②表现在斗争提出的目标上,首先是自治,在以后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逐渐提出“独立”。所谓“自治,就是在隶属英国统治的情况下,民族资产阶级行使一些权力”。不能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妥协性”,这是由于当时英国殖民力量十分强大,一下子“独立”不现实,更容易遭到反对,而随着英国自身力量的衰弱,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在其后的不合作运动中逐渐提出“独立”口号,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3)软弱性、妥协性

①甘地把非暴力作为宗教信仰和不可更改的原则,明显的具有种种弊端和缺陷,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如贬斥一切暴力,给群众运动制定清规戒律,不准越雷池一步,必然束缚群众的积极性,只要发生暴力就停止运动,必然挫伤士气,丧失革命时机。

②在反革命的暴力镇压下,徒手的抵抗只能是无谓的牺牲,非暴力的宗教色彩迎合了群众蒙昧的落后意识,不利于群众的真正觉醒等。

本课测评

1.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是很复杂的。其政治哲学是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其政治思想是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

2.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规定运动采取渐进方式,大体分三步走:印度人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对英国人的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制,号召家家户户恢复手工纺织并抵制英货;逐步进行抗税斗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同时,“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这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学习延伸 1.百家争鸣

甘地多次撰写文章,大力倡导素食主义,认为一个人的情欲和食欲相伴而生,因此必须从节制口腹之欲开始。反映出甘地的思想深受印度教和耆那教的“非暴力”思想影响,其主张体现了印度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2.阅读与思考

甘地代表印度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从印度的实际出发,根据当时的形势和印度的传统,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策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未带来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但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当局,为印度在二战后独立奠定了基础。但是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甘地反对暴力革命,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甘地极力维护印度资产阶级对民族运动的领导权,导致了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彻底性。

生活信条

甘地奉行的苦行僧式的个人克己生活制度包括素食,独身,默想,禁欲,一周有一天不说话,放弃西方式衣服而穿了印度土布做的印度传统服装,用纺车纺纱,参与劳动。甘地的哲学和非暴力不合作(satya,ahimsa)的思想深受薄伽梵歌,印度教信仰以及耆那教的影响。非暴力(ahimsa)的概念在印度的宗教中长久以来就有。印度教,佛教,耆那教中对于此都有重述。甘地在他的自传“我的对于真理的实践经历”(The Story of my Experiments with Truth)揭示了他的哲学和生活方式。

尽管他去伦敦时,尝试吃肉,但是他后来变成一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他在伦敦求学时对此写过几本书。在印度教和耆那教中素食主义是根深蒂固的。他的家乡就有很多印度教徒是素食主义者。他尝试不同的饮食,最终相信素食足以满足人体的最小要求。他也曾很长时间不进食,并以此作为政治武器。

36岁时,他禁欲,变成了一个彻底的禁欲主义者。禁欲是受印度教的影响。但是他没有离婚。据说他的这个决定没有同他的妻子讨论,而是直接向她宣布的。

甘地每周一天不说话。他相信沉默带给他内心的平静。这来自于印度教中的力量来自于“沉默”(mouna)和“平静”(shanti,梵语音译)。他在沉默靠在纸上写字来交流。从他37岁开始的3年半里,甘地拒绝读报纸。他认为尘世的喧嚣比他的内心的不安更加不堪。

在从南非的成功法律工作回到印度后,他放弃了代表富有和成功的西方式衣服。他的意思是要穿的能够被印度最贫穷的人接受。他宣扬使用家庭纺织的土布(khadi)。甘地和他的跟从者使用纺车自己纺的布做衣服。这对英国的权力集团是一个威胁。如果印度人因为没有工作而空闲时,他们从英国那里买衣服。如果印度人自己做衣服,英国的工业就空闲了。后来国大党的党旗中就有纺车图案。

语录摘选

他一生曾创办和主编过四种刊物,主要著述有《印度自治》、《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等。以下是网上搜索到的圣雄甘地的语录摘选:

1.Nonviolence is the greatest force at the disposal of mankind.It is mightier than the mightiest weapon of destruction devised by the ingenuity of man.非暴力是人类最伟大的武器,比世界上最有杀伤力的武器还更有威力。

2.Strength does not come from physical capacity.It comes from an indomitable will.力量不是来自身体上的,而是来自不屈不挠的精神。

3.Satisfaction lies in the effort, not in the attainment.满意在于努力,不在于达到。

4.A nation that is capable of limitless sacrifice is capable of rising to limitless heights.The purer the sacrifice the quicker the progress.一个国家的综合能力不是在于无限制的牺牲,而是在于无限制的增长。越纯的牺牲表示进步就越快。5.Truth is God and God is truth.真理就是上帝,上帝就是真理。

6.Where there is love, there is life;hatred leads to destruction.有爱的地方就有生命,仇恨导致毁灭。

7.Truth, purity, self-control, firmness, fearlessness, humility, unity, peace, and renunciation-these are the inherent qualities of a civil resister.真理,纯洁,自我控制,坚定,无畏,谦卑,团结,和平,是一个反抗者必须具备的品质。8.Non-cooperation is a protest against an unwitting and unwilling participation in evil.不合作是抵抗敌人最好的办法。

9.You will eat not to satisfy your palate but your hunger.A self-indulgent man lives to eat;a self-restrained man eats to live.吃饭不是为美味而吃,而是饿了才吃。自我放纵的人活着为了吃饭,自我克制的人吃饭为了活着。10.Honest differences are often a healthy sign of progress.诚实的区别通常是进步的健康信号。

11.Love is the strongest force the world possesses, and yet it is the humblest imaginable.爱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力量,同时也是最卑下的想像。

12.It does not require money to be neat, clean and dignified.无须用钱来使其优雅、纯洁和显贵。13.Cowards can never be moral.懦夫是没有这种精神的。

14.To forget how to dig the earth and tend the soil is to forget ourselves.忘却如何挖掘地球和保护土地等于忘了自我。荣誉头衔

“Mahatma”(महात्मा,一般汉译为“圣雄”)来源于梵语的敬语mahatman,原意“Great Souled”,伟大的灵魂。这是在他授予印度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Gurudev”(意即“伟大的导师”)的称号后,1915年泰戈尔回赠予他的尊称,意为合圣人与英雄于一身。

这个头衔的使用也在印度以外被广泛地接受,可能部分的反映出在他的时代印度和英国的复杂关系。无论如何,这个头衔的广泛使用是同世界上对甘地这样一个对于非暴力和自己的宗教信仰的极其执著的人的广泛接受相一致的。

第三篇: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模块综合测评人民版选修4课件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解析】

从题干中“以个人亲信为基础”“不考虑世系和教育”可知,秦始皇建立的君主专制制度打破了以门第出身为基础的贵族政治,转而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集团政治。

【答案】 A 2.唐太宗晚年曾自我评价道:“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唐太宗的主要功绩有()①重用人才,善于纳谏 ②文德治国,完善科举 ③不夺农时,轻徭薄赋 ④崇尚佛教,册封**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册封**是在清朝,所以排除含有④的选项即可 【答案】 A 3.柏拉图的理想国理念是奴隶主的理想,资产阶级把永保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级则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说明()A.在阶级社会中,理想具有阶级性 B.他们的理想都是幻想

C.每一时代的人们都有美好的愿望 D.理想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解析】 奴隶主、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说明了理想的阶级性。

【答案】 A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其根本原因在于()A.有着共同的政治目的

B.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C.彼此利用对方 D.都有反对人民的一面

【解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新贵族从事资本主义经营,因而和资产阶级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这是其结盟的根本因素。

【答案】 B 5.“拿破仑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他娶奥国皇帝的女儿为妻,和旧的反革命王朝结成同盟;他不去消灭旧欧洲的一切痕迹,反而竭力和它妥协„„他力图得到和他们同样的荣誉,拜倒在正统主义原则之前,因此很自然,正统的帝王们便把篡夺者踢出了自己的圈子。”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拿破仑和欧洲旧的专制帝王毫无差别

B.拿破仑虽向欧洲专制势力妥协,但仍不为其所容纳 C.拿破仑力图成为欧洲帝王的野心,是其灭亡的根本原因

D.拿破仑表面与欧洲专制势力相妥协,实际是为了推动民主事业的发展

【解析】 由材料中的“正统的帝王们便把篡夺者踢出了自己的圈子”可知,拿破仑被旧专制帝王视为篡夺者,故A项错误;拿破仑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手工工场时代的资本主义还不足以战胜欧洲的封建势力,故C项错误;拿破仑“拜倒在正统主义原则之前”是与封建势力的妥协,是对民主事业的践踏,故D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拿破仑与欧洲专制势力相妥协,但仍不为欧洲专制势力所容纳,最终被欧洲封建势力所灭,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 6.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①秦汉郡县制 ②《民法典》 ③英国《权利法案》 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 C.③④

B.①④ D.②③

【解析】 秦汉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的联邦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故符合题意。其他两项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无关。

【答案】 B 7.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A.实行民主共和制 C.实行责任内阁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解析】 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是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

【答案】 A 8.“一个人不受外在权威的扶持,而成为他的民族的领袖的人;一位其成功不是依靠投机取巧,也不凭借掌握的技术装备,而纯粹地建立在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上的政治家;一位一贯轻视使用武力而胜利的斗士;一位具有智慧与谦逊,用果敢与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武装起来的人。”爱因斯坦所评价的这位人物是()A.孔子 C.凯末尔

B.华盛顿 D.甘地

【解析】 由“一贯轻视使用武力而胜利的斗士”排除A、B、C三项。符合这一特点的应该是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圣雄”甘地,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D 9.一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取得一定成就,其中完全赢得独立的国家是()A.中国 C.土耳其

B.印度 D.埃及

【解析】 一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只有土耳其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获得了民族独立。【答案】 C 10.列宁在评价恩格斯的无私精神时指出,“他为天才的朋友树立了一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无意间,他的名字也被镌刻在了上面”。你认为这块“永不磨灭的纪念碑”是()A.《共产党宣言》 C.《神圣家族》

B.《德意志意识形态》 D.《资本论》

【解析】 恩格斯“天才的朋友”是指马克思,马克思不可磨灭的纪念碑是他的《资本论》,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完成了第二卷与第三卷。

【答案】 D 11.从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的角度看,20世纪初期国际社会最重大的事件是()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中国的清王朝被推翻

【解析】 A项发生于17世纪末,C项发生在19世纪中期,时间不符;D项虽然发生在20世纪初期,但制度创新不足;20世纪初发生的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答案】 B 12.1921年10月,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说:“所谓新,是对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而言的。可是实质上,它比我们先前的经济政策包含着更多的旧东西。”下列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中,包含“旧东西”的有()①实行粮食税 ②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 ③部分企业由资本家经营 ④允许自由贸易

A.①②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所谓“新”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案,所谓“旧”是指资本主义的经济手段,①③④属于旧的资本主义经济手段;②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形式,是苏俄的创新,故排除。

【答案】 C 13.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描述的是()A.南昌起义 C.井冈山的斗争

B.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解析】 从词中的“匡庐”“潇湘”“秋收”“暴动”等关键词不难判断,毛泽东的这首词描述的是秋收起义。

【答案】 B 14.“邓小平„„最大的功绩就是提出了新的理论。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这种“新的理论”主要是指()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理论

【解析】 这种“新的理论”即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它包括A、C、D三项等诸方面的内容。

【答案】 B 15.下列各项联系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A.抽象的理论概括——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B.李四光的地质力学——大庆油田的发现

C.勤奋的探索和科学的方法——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 D.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原子弹的研制

【解析】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实践经验总结的结果,不是抽象的理论概括。【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大题共6小题,第16题11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1分,第20题12分,第21题14分,共70分)16.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处理好民族关系是古代政治家们尤为 关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突厥颉利破后,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部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唯拓跋不至,又遣招慰之,使者相望于道。凉州都督李大亮以为于事无益,徒费中国,上疏曰:“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近日突厥倾国入朝,既不能俘之江淮,以变其俗,乃置于内地,去京不远,虽则宽仁之义,亦非欠安之计也,每见一人初降,赐物五匹,袍一领,酋长悉授大官,禄厚位尊,理多糜费。以中国之租赋,供积恶之凶虏,其众益多,非中国之利也。”太宗不纳。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朕阅经史,塞外蒙古多与中国抗衡,自汉、唐、宋至明,俱被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归心如我朝者,未知有也。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损,是以朕意不以生事为贵。”

“罗刹(俄罗斯)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朕亲政之后,即留意于此。”

——康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李大亮认为“于事无益,徒费中国”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体现唐太宗开明民族政策的措施。(7分)(2)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一,归纳康熙帝与唐太宗治理少数民族的共同手段,并指出康熙帝在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遇到了什么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最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请简要评述。(4分)【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根本,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分析作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唐太宗时期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行政机构作答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自突厥颉利破后„„唯拓跋不至,又遣招慰之”归纳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根据材料二中“乱则声讨,治则抚绥”归纳康熙帝的少数民族政策,再结合二者相同之处作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罗刹(俄罗斯)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朕亲政之后,即留意于此”进行分析作答即可;第三小问,注意设问要求“最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结合《尼布楚条约》签订的相关史实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1)原因:中原百姓是中国根本,对少数民族的供养、赏赐会加重百姓赋税负担;少数民族风俗难改;威胁中原统治。

措施:在东突厥故地设羁縻府州;在西突厥故地设安西都护府;与吐蕃和亲;册封西北各族首领及其后嗣。(2)共同手段:乱则声讨,治则抚绥。(或镇压与抚绥相结合,剿抚并用)新问题:沙俄入侵中国东北。

解决:1689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捍卫了我国东北边疆(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国家主权。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根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二 孔子为教主,为种明圣王,配天地、育方物,无人、无事、无义不范围于孔子大道中,乃所以为生民未有之大成至圣也!议礼、制度、考文,皆孔子改制之事也。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1898)(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哪些发展?(7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康有为制造出的孔子形象。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及原因。(3分)【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得出国君救济,根据“私以尔食馈之,是„„见己之德美矣”得出不主张个人救助;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得出社会福利制度化、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等。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为生民未有之大成至圣也”“皆孔子改制之事”分析即可;第二小问,根据第(1)问的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三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出处“《孔子改制考》(1898)”可知与戊戌维新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

发展:①社会福利制度化。②强调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③主张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

(2)形象:孔子是至圣,是改革先师。态度:吸收、改造和利用。

原因:为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顺利开展。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之前,官方对关羽的评价同三国时期基本一致:主要强调骁勇、忠义,勇在前,忠次之,义在后。对其性格缺陷,一般用“刚而自矜”评价。唐政府对关羽的评价还不高,不过唐朝以后很少再有关于其缺陷的评价。宋朝抑武扬文,关羽排名颇低。元朝加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开始由皇帝祭祀,民间则认为关羽可以灭妖除怪。清代关羽排名仅次于孔子,称为“关帝”,允许关帝庙使用黄色的房瓦,加封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等称号。对关羽的评价演变为忠在前,义在中,勇在后。百姓将其与观音菩萨并列,认为可以斩妖除魔、劝善惩恶、指点迷津、护国战神、救人济世、为民伸冤、治病,科举考生也要祭拜关羽。江湖绿林帮会认为关羽披肝沥胆、超越血缘,加以崇拜。

——荆学义《经典的传播:关羽形象传播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对关羽的评价的特征。(8分)(2)根据材料,你认为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注意什么原则?(4分)【解析】 第(1)问从唐之前、唐、宋、元、清官方历代对关羽的评价可以发现:“唐朝之前,„„主要强调骁勇、忠义”“元朝加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开始由皇帝祭祀,民间则认为关羽可以灭妖除怪”“清代关羽排名仅次于孔子,称为‘关帝’,允许关帝庙使用黄色的房瓦,加封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等称号”“认为可以斩妖除魔、劝善惩恶、指点迷津、护国战神、救人济世、为民伸冤、治病,科举考生也要祭拜关羽”可见对关羽的评价越来越高;关羽被神化的功能也越来越多;赋予关羽道德称号也越来越多;对关羽缺点避而不谈。第(2)问根据史学理论,结合材料可知,以史料古迹为依据、多角度评价、一分为二辩证看待等。

【答案】(1)特征:随着时间发展,评价越来越高;往历史人物身上附加的功能越来越多;道德因素越来越重;有意识回避缺陷(或者为尊者讳;只评价优点,忽略缺点);有神话倾向;多个群体对关羽都有评价;不同群体评价标准(角度)不同; 受到当时环境、政策影响。

(2)原则:从多角度评价历史人物;尽量依据距离历史人物时间最近的资料;避免神化历史人物;辩证看待、利用后人的评价;结合时代背景(把人物放在特定的时代条件下)评价。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戴高乐从1958年开始连续当了11年法国总统,他领导制定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重新确立法国的政治体制。任内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外事务上。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因心脏病猝然逝世。蓬皮杜总统于次日向法国人民发表广播讲话:“戴高乐将军逝世了,法国失去了亲人。1940年,戴高乐将军拯救了我们的荣誉。1944年,他领导我们走向解放和胜利。1958年,他把我们从内战的威胁中救了出来,他使今天 的法国有了自己的制度、独立和国际地位„„让我们向法国保证,我们决不辜负我们所得到的教诲,愿戴高乐将军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戴高乐主义”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6分)(2)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对法国和法兰西民族作出的卓越贡献。(5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1958年”(20世纪50年代)是法德和解,促进向欧洲走向联合,有利于法国自身经济恢复与发展,得出:20世纪50年代,法国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影响,根据材料“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得出:冷战形势下,法国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第(2)问根据材料“1940年,戴高乐将军拯救了我们的荣誉”可知,二战期间,1940年德国攻下法国,戴高乐拒绝对德投降,扭转法国国际形象,赢得国际尊重;根据材料“1944年,他领导我们走向解放和胜利”得出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打败德国法西斯,赢得民族独立;由“他领导制定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重新确立法国的政治体制”得出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确立法国特色政治体制;根据材料“1958年,他把我们从内战的威胁中救了出来,他使今天的法国有了自己的制度、独立和国际地位„„”“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得出促进法德进一步和解,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重塑法国大国形象,提高法国国际地位。

【答案】(1)背景:20世纪50年代,法国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冷战形势下,法国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影响。

(2)贡献:拒绝对德国法西斯投降,扭转法国国际形象,赢得国际尊重;领导自由法国运动,打败德国法西斯赢得民族独立;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确立法国特色政治体制;促进法德进一步和解,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重塑法国大国形象,提高法国国际地位。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大学“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生机殆尽之北京大学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

——据周天度《蔡元培传》

(1)根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推行校务改革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大学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8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现德国大学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能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小问放在新文化运动这一背景下进行评价。

【答案】(1)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重弊端;蔡元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善于借鉴国外教育管理经验。

(2)特点: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权力下移;教授治校;兼容并包。贡献:力倡并推行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推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6分)【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理解分析问题。第(1)问,郑板桥绘画艺术的特点要根据材料前三句以及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进行概括。第(2)问,首先根据所给材料确定历史背景的时间,然后结合康雍乾时期中国的政治状况、经济状况、“经世致用”的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个性鲜明;借物抒情,以形表意;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2)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社会的世俗化;“经世”思想的发展。

第四篇: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教学案

二单元 课题1化学反应速率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会设计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知识梳理】

一、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物理量,通常用

来表示。

表达式:

。其常用的单位是

。2.化学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

可以用反应体系中单位时间内任一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度。例如:340K时,N2O5的分解

2N2O5=4NO2+O2 表示反应速率v(N2O5)=

v(NO2)=

v(O2)=

其中△t表示时间间隔,△C=/C始-C末/,表示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消耗的浓度或生成物增加的浓度的绝对值,常用单位mol/L。v表示平均速率,因为大部分反应不等速进行,随着各组分浓度的变化,反应速率也会变。开始时,速率快,随着反应的进行速率会减慢。所以我们在表示反应速率使用的是平均速度,我们定义也是平均速率。

例如:某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在5min内由6mol/L变成了2mol/L,则以该 反应物浓度的变化表示的该反应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注意:①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必须指明以何种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

②化学反应速率实际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③不能用固体和纯液体来表示反应速率。

④化学反应速率都是正值。

⑤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相同,但其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如:aA+bB=cC+dD 则:v(A)∶v(B)∶v(C)∶v(D)=a∶b∶c∶d 或 v(A)/a=v(B)/b=v(C)/c=v(D)/d 3.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

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参与反应的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时,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相同,在比较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大小时不能只看数值大小,要把二者换算成用同一物质表示,再进行比较。

比较化学反应速率时要注意:①仅限于同一反应的各种速率(不同条件或不同时段)之间进行 比较。②比较时要注意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③比较时反应速率的单位要统一。

二、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1.根据颜色变化

在溶液中,当反应物或产物本身有较明显的颜色时,人们常利用

间的正比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速率。2.根据释放出气体的体积

现有如课本第20页的图2-1的装置两套A、B,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40mL 1mol•L-1和40mL 4mol•L-1的硫酸后都立即产生气泡,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判断A、B两套装置的反应速率大小?

【例1】温度为500℃时,反应4NH3+5O2= 4NO+6H2O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为 A、v(O2)=0.01mol/(L•s)

B、v(NO)=0.08mol/(L•s)C、v(H2O)=0.003mol/(L•s)

D、v(NH3)=0.002mol/(L•s)

【例2】对于反应A2+3B2=2AB3来说,下列速率表示该反应最快的是

,最慢的是

,快慢程度相同的是。

A.v(A2)=0.6mol/(L •S)

B.v(B2)=2.6mol/(L•min)C.v(AB3)=12mol/(L •min)

D.v(A2)=6mol/(L•min)

【例3】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③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达标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

B.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S)是指1秒钟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 C.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D.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

2.甲乙两容器都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4molA,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了2molA,则甲容器内的化学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要 A.快

B.慢

C.相等

D.无法确定

3.铝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已知10s末硫酸的浓度减 少了0.6 mol/L,若不考虑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的变化,则10s内生成硫酸铝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02 mol/(L•mi n)

B.1.8mol/(L•min)C.1.2 mol/(L•min)

D.0.18 mol/(L•min)4.在10℃时某化学反应速率为0.1 mol/(L•s),若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2倍。为了把该反应速率提高到1.6 mol/(L•s),该反应需在什么温度下进行? A.30℃

B.40℃

C.50℃

D.60℃

5.在m A + n B=p C的反应中,m、n、p为各物质的计量数。现测得C每分钟增加a mol/L,B每分钟减少1.5a mol/L,A每分钟减少0.5a mol/L,则 m:n:p为 A.2:3:2 B.2:3:3 C.1:3:2 D.3:1:2 6.某温度时,浓度都是1mol•L-1的两种气体,X2、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达到平衡时c(X2)=0.4mol•L-

1、c(Y2)=0.8mol•L-

1、c(Z)=0.4mol•L-1,则该反应的反应式是 A.X2+2Y2=2XY2

B.2X2+Y2=2X2Y C.3X2+Y2=2X3Y

D.X2+3Y2=2XY3 7.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υ(A)、υ(B)、υ(C)(mol•L-1•s-1)表示,且υ(A)、υ(B)、υ(C)之间有如下所示的关系: υ(B)=3υ(A); 3υ(C)=2υ(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A、2A+3B 2C B、A+3B 2C

C、3A+B 2C

D、A+B C

第五篇:第四单元 树立团队精神 教学案

第四单元 树立团队精神 教学案

第一节 小荷争露尖尖角

教学目标

1、团队需要合理的竞争,合理竞争就是立足于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按照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通过不道德的手段为他人的发展设置障碍的竞争。合理的、正当的竞争会对团队精神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不正当、不合理的竞争会削弱团队精神,不正当的竞争不仅违反道德,甚至会触犯法律,也会使人习惯于投机取巧,养成懒惰、自私的坏习惯。

2、人与人相处,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双赢是竞争最理想的结果,良好的合作创造双赢。对一个团队来说,竞争不能忘了合作。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重点:什么是合理竞争?为什么要合理竞争?(作用)难点:正当竞争与不正当竞争的区别

一、自主预习

1、团队含义:

2、团队精神是指什么精神:

3、竞争可以分为几种?

4、合理竞争的含义:

5、合理竞争的作用:

6、不和理竞争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7、不合理竞争的影响是什么:

8、教材大雁的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9、I+We=Fully I这个公式怎样理解?

10、竞争有哪三种结局?

11、竞争最理想的结局是什么?如何取得双赢?

12、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二、小组讨论

1、分析教材华生啤酒厂和金鑫啤酒厂案例?

2、分析王群和张小玲的事例?

3、分析李鑫的事例?

三、小组展示

四、课堂巩固 单项选择题:

1、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积极的作用,下列描述属于竞争积极作用的有()

①竞争给我们以直接现实的目标,赋予我们压力和动力 ②竞争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③竞争有利于团体凝聚力的形成和团体整体实力的提高 ④竞争的压力能引起我们心 情的过分紧张和焦虑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当今社会,各个层面都充满着竞争,下列行为中,属于不良竞争行为的有()①对竞争对手保持高度“戒备” ②对对手不良处境“幸灾乐祸” ③竞争对手出现困难时,想方设法帮助 ④试图通过某种不正当方式压倒对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

3、科学家指出:如果许多人聚合在一起,就某一个问题各抒己见,相互交锋,就可能经过思维的碰撞,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即1﹢1﹥2的效果。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合作离不开竞争 B、竞争不能忘记合作 C、合理的竞争可以相互提高、相互促进 D、在竞争中要做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

4、七年级学生小英在考试时将复习资料带进考场,趁老师不注意时进行抄袭。这种行为是()A、违法行为,应受法律制裁 B、说明小英聪明过人,会想办法 C、不正当的竞争,是不诚实的表现 D、有较强的上进心

5、集体中的合理竞争应该遵守的原则有()

①平等 ②公平③诚实 ④守信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6、在学习中,为了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几位同学可以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大家共同探讨、密切配合,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可以与其他组展开竞争,提高效率。这样的学习小组()

A、不是一个团队 B、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C、既存在合作,又存在竞争 D、不利于整个班级凝聚力的形成

7、小润学习一直名列前茅,许多同学暗暗把他当成竞争对手,而他总是耐心地为同学讲解习题。有人说他这样会被别人超过,但他认为“帮助别人就是提升自己”。这表明小润()

A、太傻了,不懂得竞争的残酷性 B、成绩优秀,别人追不上他 C、没有竞争意识,缺乏竞争实力 D、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8、一场足球赛,总是既有双方的进攻对抗,又有本方队员的密切配合,既有战术上的双方克制,又有本方队员的攻防协作。精彩的足球比赛表明()A、竞争离不开合作,合作需要竞争的激励

B、有了竞争,才能实现合作,否则合作便不存在 C、有了合作,才有竞争,否则竞争便不能存在 D、竞争与合作不能同时存在

9、下列对“竞争不忘合作”理解错误的是()A、积极的合作能降低甚至消除竞争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B、团队精神的发挥需要合作 C、合作能够集聚力量,战胜困难

D、要想当“老大”,个人力量太弱了,必须很好地利用别人

10、应这样看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A、竞争离不开合作,合作有利于竞争 B、竞争与合作水火不相容

B、竞争愈激烈,愈会削弱合作的程度 D、合作越加强,越会削弱竞争的程度

11、在市场上,一些不法商人以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来获取利润。它不仅损害了百姓利益,也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对这种行为的正确认识是()

A、是正确的,很多人都用这种方式获利 B、是正确的,竞争激烈可以理解

C、是错误的,属于不正当竞争

D、这是正当竞争 简答题:

1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某班的温荣生好胜心强,事事都要争第一。在班里,只要谁在某一方面超过了他,他就会心里憋着一股气,发誓要战胜别人;老师表扬哪位同学,他也会不舒服;有时甚至为了超过别人不惜一切手段。同学们都对他敬而远之。

(1)温荣生表现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竞争?

(2)说说这种竞争的危害。

13、研究表明,只有在这样一个“人”字形的团队中,大雁才能飞得更高更远。这种自然界的现象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有人说在一个团队中竞争合作不能共存,你怎样认为?并谈谈你的理由。

五、课堂提升

1、在一个集体中,只有集体成员团结合作才能把事情做成功。

2、请说出6种需要共同合作才能完成的工作

3、怎样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六、课堂小结 朗诵诗歌: 我是大海中的一滴小水珠,有我和我的伙伴,才能形成汹湧澎湃的大海,造福人类; 我是高山上的一株小草,有我和我的伙伴,才能形成翠绿的山川; 我是集体中的一员,有我和我的伙伴,才能形成和谐,温暖的集体。课堂反思

第四单元 树立团队精神 教学案 第二节《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知识目标:

1、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2、了解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在现实生活中的不良后果;

3、懂得什么是换位思考;

4、知道相互支持的具体表现及要求; 能力目标:

1、生活中学会表现宽容,做到与人为善,;

2、学会助人、乐于助人;

情感价值观目标: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凡事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与人交往中懂得相互之间需要帮助与支持,从而为树立良好的团队精神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材分析(重点难点)重点:相互支持的重要性难点:在生活中怎样做到宽容

创设情景,展开话题 古代前贤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富有哲理、耐人寻味、给人启迪、幽默隽永的妙语箴言。这些格言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这千万条格言中的一句,现实生活中我们随处可以发现这句话的被人们熟知和推崇的程度。它十分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做人、怎么对待他人,但是现实生活中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却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事情。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和实践前贤的至理名言。请大家畅所欲言,用自己的话表达你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

一、自主预习(请认真独立完成,相信你行!)

1、如何理解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怎样学好换位思考?(1)换位思考要求克服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2)生活在团体中,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以一颗宽容的心,多记住他人的帮助,少想别人的过失,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人。

3、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要相互支持?

4、怎样做到人与人相互支持?

5、为什么我们不能一味拒绝别人的帮助?

6、学会表达宽容

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坦诚相待,主动沟通; 正视缺点,自我提高。

二、小组讨论

1、分析教材李勇的事例?

2、分析教材欧阳浩的事例?

三、小组展示

教师点评: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多想一想,多记住他人的帮助,克服偏激或走极端的思维习惯,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千万不能己所不欲,却施于人,这是一种很明显的损人利己,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非常自私的一种做法。我们要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人,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充满阳光,日子将会更加多姿多彩。

四、课堂巩固 单项选择题:

1、新学期发新书时,小杨发现他的书内页有一小块破损,他本来想递到后面给别人,但他马上想到,别人也旨定不想要这本书,于是他就自己拿了。他的做法是()

A、乐于助人 B、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C、知恩图报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下列做法中,体现换位思考方法的有()A、当别人不理解我时,就算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B、当父母反对我看电视时,我不理睬父母,照样看 C、“面对这种情况,假如我是她的话,我也会生气。” D、当父母要求我认真学习时,我听不进去

3、“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有余地的人,须知每个人都会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这句话告诉我们()A、要严格要求他人 B、要宽容他人的过失 C、要平等待人 D、要诚实守信

4、一味地拒绝他人的帮助是()A、自立自强的表现 B、自信的表现 C、对他人的不尊重 D、无可非议的

5、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能脱离他人而存在。衣食住行、学习工作、交往娱乐都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学会助人、乐于助人 B、独善其身,洁身自好

C、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D、在必要时也要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

6、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相互支持、相互帮助,这是因为()

①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学会助人、乐于助人就能共同撑起一片和谐的天空 ③每个人都不能脱离他人而存在 ④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是社会生活的美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7、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孙叔敖的人,小时候,他在路上见到一条两头蛇,赶快把蛇杀死并且深深地埋起来。当时传说见到这种两头蛇的人必死无疑,孙叔敖哭着告诉妈妈。妈妈问他:“那条蛇现在在哪里?”他回答说:“怕它再害别人,已经把它杀死埋起来了。”妈妈说:“你有帮助别人的心,老天必然会保佑你。” 后来,孙叔敖不但没有死去,长大后还做了楚国的名臣。

【问】:你能想象出当时孙叔敖见到两头蛇时的情景吗?请你描述一下他当时的心情。【问】:你觉得孙叔敖妈妈的话有道理吗?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问】:如果你是孙叔敖你会怎么做?为什么?【问】:从孙叔敖的这种举动中你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品德? 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点评:孙叔敖见到两头蛇心情很不好,但他能尽量坦然面对,并且还能站在别人的立场、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问题,他自己碰到的不顺心的事情,不希望别人也遇到,在自己遇见麻烦后常替别人着想。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一种换位思考。孙叔敖长大后能成为楚国的名臣,应该说这也是对他善意的一种回报。

五、课堂提升:

1、考试后,全班谁的成绩最好,最好成绩是多少,你总是: A特别感兴趣,因为这关系到我的排名 B无所谓

2、在你帮助别人后,会有这种感觉:

A很自豪,觉得自己生活得有价值B很后悔,觉得自己吃亏了 C很自然,觉得人与人之间应该这样D下次一定找机会让他帮我

3、学生阅读教材马沙材料。问:在你看来吉伯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否欣赏马沙的做法?你又是怎样看待马沙其人的?

问:当你受到委曲、被人误解时,你是怎么做的?

教师点评: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许多同学在遇到误解、受到委曲时,都能比较豁达,比较大度,能够表现出自己的宽容,请讨论一下,然后分组表达你的宽容。宽容其实就是尊重他人,求同存异;适度忍让,体谅别人;坦诚相待,主动沟通;正视缺点,自我提高。刚才各小组的几位同学就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宽容之心,真的很难得。

4、问:阅读“盲人点灯笼”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教师点评:人应该尽力去帮助别人,同时也不应一味拒绝别人的帮助,适当接受别人帮助,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对他人所付出的爱的承认。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将心比心,不要把自己厌恶,自己视为痛苦、灾祸的、不愿意要的东西强加给别人。切记不可“己所不欲,却施于人”,当然还要尽可能做到“己所欲,勿施于人”。

5、你曾经不能释怀的一件事是什么?当时的想法是怎样的?用换位思考,你现在会怎样想?

六、课堂小结

七、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树立团队精神 教学案

第三节团结就是力量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学会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能正确维护集体的团结,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2、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明白团结的意义和作用,懂得团结就是力量,掌握增强集体团结的原则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集体的热爱之情,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意义。

2、珍视集体的团结,努力为集体添光彩。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如何使学生明白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集体的进步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从而情景导入

我们首先做一个小试验。请同学先拿一根筷子,同学用力地折一下,看看结果怎样?请同学把10根筷子聚成一把,再用力折,看看结果怎样。

为什么两次试验的结果不同?通过这个游戏,大家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点评:大家可以发现,一只筷子很容易被折断了,但是,一把筷子就很难折断。也就是说一只筷子脱离了一把筷子就很危险,很容易被折断,而当他在一把筷子中时,就很安全,由此可以看出,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茁壮成长、焕发生机。正如有一首歌唱得好: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声啊声震天„„大家知不知道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一、自主预习

1、团结的价值是什么?

2、良好班级体的作用?

3、怎样创建良好的班集体?

二、小组合作讨论

请每组列举能体现团结协助的重要性,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事例

三、小组展示

四、课堂巩固

1、一滴水珠总想跃出水面去看看整个世界。同伴劝阻它,它不听:鱼儿劝阻它,它也不听,一天当海上起风时,它瞅准机会,猛地跃出水面,可它刚一探头,风儿吹着,太阳也照射着,它消失了。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你想到些什么?

教师点评:我们个人是离不开集体的,只有在团结的集体中我们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才会乐观自信。

2. 拓展思维:团结不仅使我们取得了这些成就,同样,世界人民也因为团结,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了许多不期而至的灾难,大家能举举有哪些例子吗?

五、课堂提升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雷锋

集体力量才是创造世界和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一个人的力量只是这个伟大力量的沧海一粟。

——朱德

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德国)歌德

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

学会团结人,关心人,珍视集体的荣誉和团结。并为集体作出自己的贡献。——(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结合上述名言,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个人与班集体的关系。

老师点评:个人离不开集体,每个人都要在集体中成长;集体离不开个人,需要每个人团结协作,共同奋斗,才能使这个集体变得有凝聚力。

2、出谋划策:你准备为班级做些什么? 老师点评: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有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和良好的班风学风,为了使本班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和进取精神,请每个同学设计班级奋斗目标、班风学风、班级口号、班徽图案。

六、课堂小结

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团结协助确实很重要。载人航天是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包括飞船、火箭、测控通信等7大系统,上天落地,涉及力学、地球科学、空间科学、自动控制、微电子等众多领域。全国3000多家单位投入“神舟六号”研制、实验和协调配合。神舟六号是全国第一大“组装”工程,小小一艘“船”,元器件泱泱10万个。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使神舟六号创下“四最”纪录:航天历史上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协调面最广的世纪工程,直接参加工程的单位有110多个,参试工程技术人员超过10万人。说明什么道理:

点评: 由此可以得出团结的另一价值:团结为实现集体的目标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团结的价值之一:团结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学反思

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歌词:

一支竹篙呀,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一棵小树呀,弱不禁风雨百里森林哟,并肩耐岁寒,耐岁寒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同舟嘛共济,海让路,号子嘛一喊,浪靠边,百舸嘛争流,千帆进,波涛在后,岸在前。

一根筷子呀,轻声轻声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呀,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哟,声呀声震天,同舟嘛共济,海让路,号子嘛一喊,浪靠边,百舸嘛争流,千帆进,波涛在后,岸在前。

树立团队精神小荷争露合理竞争的含义和意义尖尖角不合理竞争的危害竞争不忘合作己所不欲换位思考勿施于人相互支持团结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团结的价值团结为实现集体的目标奠定基础团结就是力量创建良好良好班集体的作用的班集体创建良好班集体的方法 10

下载高中分校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二课 甘地教学案 人民版选修4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分校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二课 甘地教学案 人民版选修4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