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几点小策略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几年

时间:2019-05-14 11:5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几点小策略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几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几点小策略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几年》。

第一篇: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几点小策略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几年

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几点小策略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几年,回忆自己在这几年教学中磕磕绊绊,新的教学理念也已潜移默化地深入头脑,并付诸于教学行动中。遵循着在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我把在物理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的问题谈一谈,与大家共同交流。

1、让学生主动回忆旧知,提出新问题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因此,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强调让学生自己动脑“回忆旧知识,提出新问题”这已是每节课的必须环节。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顽强的回忆是一种劳动,这种劳动有时是相当艰巨的;但是必须使儿童逐渐习惯它,因为遗忘的原因往往是懒于回忆被遗忘的东西。”;提出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只需要一些知识技巧,而提出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而想象又是人类智能发展的最高境界。

“回忆旧知,提出新问题”的学习过程,我在每一堂课都贯穿这一思想。如在讲《磁场》时,在我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我就用启发的语言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你们的头脑很灵活,记忆力也非常好,能够记得我们在上一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吗?”这时学生就会争先恐后的回答,“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磁体,知道磁体有两个磁极,南极和北极。”紧接着就会有其它的学生站起来补充:“我们还学习了磁体能够吸引钢铁一类的物质,我还知道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我们还学习了罗盘、司南在很早就得到了应用,”“我们还学习了有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现象。”学生一股脑的把上节的知识点基本都说了出来,气氛非常活跃,我一边表扬一边启发他们:“你们说得很好,对这些问题还有什么疑问,还想知道什么吗?”,“我们还知道磁体的形状有很多?”,我让学生们拿起桌上的两块磁铁问:“拿起手中的磁铁,感受一下它们相互间的作用,你们又想知道什么?”这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我想知道为什么这两块磁铁能够相互吸引或排斥?”“为什么这两块磁铁之间有这么大的作用力,它们之间是否有什么东西?”我继续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我们在推桌子时,手必须与桌子接触,才能对桌子产生力,为什么两块磁铁不相互接触就产生了力呢?”“我想它们之间肯定有一种物质,我们却看不到的。”我看学生们离我们第二节的课题越来越近了,我鼓励他们说:“这位同学猜想的非常正确,这两个磁体之间就是存在着一种我们看不见、摸不到的物质,你们想知道它是什么吗?请打开第二节,在其中找找答案吧!”

刚开始时学生们不愿站起来回答,我就鼓励他们说:“你们如果能够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这节课我们将拿出最后的5分钟时间,给大家唱歌或讲故事!”这样,慢慢地学生们主动性就提起来了,天长日久,课上主动回忆旧知,提出问题的习惯就养成了。

2、解放学生的双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实验

在以前传统教学中,“坐好了,把手放下去”是老师在一年级就要求学生这样做的。现在想来,学生简直就是困起双手的一个知识容器了。早在四十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要使学生获得“六大解放”其中就有“解放学生的双手,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课堂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则多一些不拘一格;少一些生搬硬套,则多一些百家争鸣;少一些疾言厉色,则多一些春风化雨;少一些猛灌硬塞,则多一些活灵活现。

在新课程教学的倡导下,结合物理学科特点,我大胆让学生多动手、勤动手。当实验仪器多时,让每人都有一个,如:在做电压、电流、电阻的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时,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自己准备实验器材、连接实验仪器,进行实验、分析数据、总结讨论等。每次做实验,学生都很积极,自己总结的实验结论,心里都非常兴奋,有时也为小组间数据不统一而反复做好几次,学生们在动手过程中,体验到物理的科学性、严密性。当做演示实验时,我尽量腾出多的时间让学生上讲台来做做,有了学生的亲身体验,他们记忆这些知识点、应用知识就比较容易了。我还尽量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搜寻器材,比如:让学生搜集各种各样的磁铁,让学生拿来自己的小镜子来学习光的反射知识,让学生自制照相机来理解凸透镜的作用,让学生在家自制水果电池、土电话等等。

学生在动手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大脑,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了,更喜欢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常常向我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老师,电池为什么会没有电了呢?为什么电厂里的电用不完呢?为什么我在托衣服时会产生电呢?„„。

3、让学生在相互批阅作业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学校实行了“自主学习、当堂达标”的标准,要求老师课上要精讲,学生多练,当堂达标。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课上集中精力,当堂完成作业。

我常常在一周之内,安排一次学生自批作业的时间。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时,相互交换作业本,在老师的指导之下,相互之间批阅。在给同学们批阅作业时,他们精力都非常集中,每一步都看的非常仔细,应用的公式是否正确,单位是否写上,过程中是否有遗漏,结果是否正确等。通过学生的相互批改,他们做题的能力比以前进步了很多,以前常常丢三落四的坏习惯减少了,知道哪些地方应该认真,应该应用哪一个公式,应该如何进行计算简便,哪些知识点须再进一步加强练习等。同学们在相互批阅学生的作业中也找到了自己的差距,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那些爱骄傲自满的学生看到有比自己更优秀的学生后,学习劲头比以前更足了,态度也更端正了,不再摇头晃脑认为自己了不起了;那些成绩较低的学生,在批阅作业的过程中,学到了许多解题的技巧,也不再为学物理发愁了。

经过半学期的批阅课的开展,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一本错题集,记录了各种题型的解法,出错原因,注意的问题等。这对于学生提高物理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要求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作为自己的责任,使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教育每一位学生都爱物理、爱生活、爱社会。

第二篇: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主动性策略研究

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主动性策略研究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人的素质教育需要从小开始培养,幼儿园必须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重视幼儿的主体性。本文从幼儿主体性的界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以及教学活动中师幼的互动关系等方面探讨了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主体性的方法,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质量的提高提供一点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教学活动;幼儿主体性;探索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它往往能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前教育前辈陈鹤琴曾经说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这不仅强调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也包含了幼儿主体性的思想。在幼儿教育中,能否正确认识幼儿的主体性,树立幼儿主体性观念,并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充分贯彻实施,关系到幼儿的发展权利能否得到实现,关系到幼儿的特点、地位能否得到体现,关系到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否得到发挥等一系列有关问题。

一、正确认识幼儿主体性

什么叫幼儿的主体性?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其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包括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特点、权益、需要、发展等各方面的体现。

从客观上来说,幼儿是教育的主体。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主体,这是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我们的教育如果无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不考虑幼儿的内在需要及其内部结构特点和发展水平,是不成功的。在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都以他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接受教师对他们的影响并作出反应。例如: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有的幼儿在认真参与,有的是不认真参与,尽管反应和表现方式各异,但这并不能就说他们不是教育的主体。相反,这是他们能动性的表现。幼儿能否成为教师所期望的“好孩子”那都是幼儿主体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幼儿的主体性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也只能在幼儿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现代教育思潮不断兴起,主体教育的观念也已逐步形成共识,幼儿主体性教育已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幼儿主体性也必须而且只能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来,它必须从教育计划、教育教学准备到具体实践的全部过程中体现出来,具体来说就是在对幼儿认识、理解的基础上,研究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和个性特点等,并以此作为依据来制定教学计划,在研究幼儿如何学习、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再研究教师如何教,使教学活动获得更大成效,在教学活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幼儿主体性的培养既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标。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许多幼儿教师师总是想如何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学习的效率,让幼儿在主动参与中学会……等等,她们只是把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简单当作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这是片面的认识,主体性是人全面发展的核心,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基础、依据和目的。重视对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不仅是教育幼儿的手段,更是教育幼儿的一个目标。只有真正把对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当做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才能真正地、正确地认识幼儿的主体性并在实际教育中切实体现、贯彻幼儿主体性。

二、在教育活动中发挥幼儿主体性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依据教育目标、教育大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活动的],是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组织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挥幼儿感官作用,灵活地运用集体或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现代教育观、课程观使我们认识到,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主体性教育,发挥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已成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我们认为,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一)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师生共建课程

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首先教师要在头脑中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是一个发展的能动的主体。任何外在教育环境都必须通过幼儿主体的努力,才能实施教育环境功能的转化,最终落实到促进幼儿发展上,因此教师必须实力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把幼儿放到主动发展的位置上,变思考教师如何教为思考幼儿如何学。从研究幼儿入手,引导幼儿发展。过去幼儿园几乎都使用统一的指定教材,而且在具体的教学中又是先选好指定的内容再确定教学目标,教师为完成“教材”而组织教学活动,幼儿的发展水平如何,所教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并不考虑,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上海二期课改提出的新的课程理念是:“学前教育课程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可适当地让幼儿参与,组织幼儿讨论,了解幼儿的喜好,有的放矢地选择教材的内容,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更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在认识春天这个季节特征之后,教师有意地组织幼儿谈谈心得,并希望老师再教哪些内容?这时,幼儿七嘴八舌地说这道那,各抒已见,大多幼儿表现出对春蚕特别感兴趣,热切地要求教师多讲讲春蚕,于是老师就特意地根据幼儿的意愿组织了一个关于《春蚕》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从春蚕的成长过程、生活习性、对人类的贡献等方面去了解、认识。

我认为,要想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改变已经习惯的课程设计的模式(包括观念和做法),变刚性计划为弹性计划,变教师设计课程为师生共同建构课程。

在我们幼儿园已开始实施改变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课程方法,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幼儿本身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极为多样化的。教师和他们在一起,“就是在同三分之一的确定性和三分之二的不确定性与新异性打交道”。过去领先确定好学习的终点和程序,只能是对幼儿潜力的束缚和阻碍,或有教而无学的状况。既然课程最终关注的是学而不是教,既然课程与教学都是为幼儿的学服务的,那么,关注幼儿的实际需要远比关注课程本身的系统性和有序性重要得多。

因此,我们改变了教师预先确定课程的做法,把课程设计视为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在实践中得出以下三点体验:

(1)不预先确定课程并不意味着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毫无计划,只是这种计划不是对活动的具体目标与程序的规划,而是包括多种可能性的“假设”。这样的“计划”为儿童的参与,为不期而至的教育契机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2)活动的进行不仅依靠开始的计划,而且依靠孩子们的反应和教师灵活的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追随计划,而是追随儿童:依据自己幼儿细致的观察,从他们的反应中敏感地捕捉蕴涵其中的巨大的学习价值,给予及时而适当的引导。

(3)“追随儿童”,老师不能照搬他人的课程照搬,要根据自班孩子的特点,分析孩子的已有经验来创设教学计划。以儿童为本的课程并非放弃或忽略教育目标。目标当然重要,教师心中始终应有目标,但更应理解为什么要有这些目标,以及怎样实现它们。教学过程才能变得自然、流畅、有效,充满智慧和创造,把幼儿的未知视为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可把它们作为一个课题。教师要平等地与孩子一起去研究,去求索课题。

《寻找春天》的活动就是在我班幼儿敏感地发现小燕子飞来了的基础上设计而成的。进行这一活动时,我带领孩子到室外,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植物,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它们的变化,发现小草冒出了嫩芽,发现迎春花开了、发现树枝上也长出了嫩嫩的新绿叶……他们不仅发现了植物的变化,也发现了人身上的变化——人们的衣服穿少了,春天所带来的变化让他们惊奇不已,在自由的观察发现中他们了解了春天、感受了春天、对春天的季节特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只有师生共同建构的活动,才能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对幼儿的发展有真正德推动价值。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注重操作性和游戏性

幼儿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主体性是否得到发挥,不仅要看幼儿是否获得了一定知识,更重要的是看幼儿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活动,是不是动脑筋思考了,是否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了发展,为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组织的形式上多设计一些操作性的活动,为幼儿准备充足、丰富的操作性材料;在活动的组织方式上具有游戏性和兴趣性。

1、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丰富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材料。

注重幼儿的操作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皮亚杰认为: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究需求一旦得到满足,幼儿的活动就体现出主动性。而操作——架设主体和客体之联系的桥梁——对幼儿学习经验地获得具有极大的意义。陶行知先生也说:“动手即动脑,动脑即动手”,幼儿通过亲手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促进思维由具体向抽象转变。例如在数学活动“认识三角形”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演示,归纳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后,可给幼儿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实物、图片,供孩子们摆弄、操作,比较、巩固对“三角形有首尾相连的三条边、有三个角”特征的理解;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各种不同颜色、大小、质地的纸,以及炭笔、油画棒、水彩笔、水分笔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这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表现需要,而且有利于幼儿在探索中独立地获得学习经验;在科学教育活动“沉浮实验”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木制品、纸制品、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竹制品、玻璃制品、泡沫制品、石子等材料,供幼儿在水中自由投放,发现它们在水中产生的现象。投放的材料不仅数量充足,而且种类多,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就多,选择性强,涉及面广,活动的兴致就高。在活动中,幼儿就像进入了一个超市,他们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去充分接触材料,操作材料,从而得出结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也强调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和探索事物的根源,让幼儿在操作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幼儿探索的广度和深度往往受探究材料的制约,材料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为孩子的探究活动准备材料时需要精心考虑;材料要体现哪些教育意图,要能引起幼儿什么样的探索,能否为幼儿的合作提供机会,也就是说,考虑的不仅是安全卫生,还应更多关注材料本身能为幼儿提供多少研究的可能与机会。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认为: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材料时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1)尽量少提供过于现成的材料,因为它可能会降低学习的价值。

(2)尽量多提供有助于“检验”幼儿的各种想法的材料。当研究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原因或关系时,儿童的假设最好能够马上被可见的实验结果所验证,不管是被证实还是被证伪。这需要老师根据孩子可能会提出的假设来准备各种可能需要的材料。

2、活动形式的游戏性和趣味性。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每个阶段的儿童都有他自己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特定方式,对任何发展阶段的儿童进行某一主体的教学,必须反应儿童看事物的方法”。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强与抑制过程,容易疲劳,认知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不随意性和情绪性等特点。他们喜欢参加游戏,乐于在游戏中接受学习的内容。为了激发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积极性,顺应幼儿心里发展的需要,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学形式上要增强教育活动的游戏性,激发幼儿对教育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的愉快,学的轻松。例如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幼儿“按数取物”时,可以开展“自由超市”的游戏,教师扮演超市管理人,发给幼儿数字卡片,要求幼儿按照卡片上的数目到超市里选取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幼儿就在愉快的游戏中巩固了对数字的认识,发展了按数取物的技能;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机械的练习“钻、爬、投、掷”这些单个的动作,幼儿一般不感兴趣,但是如果把这些动作编进既有情节又有角色的集体游戏中,幼儿就会在游戏中乐于不疲的练习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手工制作虽然大部分幼儿都喜欢,但是由于每个幼儿的制作技能水平都不一样,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幼儿只示范一遍就已经学会了,而有的幼儿教师个别指导很长时间还是掌握不了,这个时候,我们为合不来组织一个“小小家工厂”的游戏呢?把制作过程分成几道工序,技术水平高的幼儿制作较难工序,技术水平差的幼儿制作相对容易的部分,这样既提高了幼儿制作活动的兴趣,又培养了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据以上的例子,并不是说让教师把每次教学活动的内容都设计成游戏的固定模式,游戏只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形式之一,像“科学实验活动、故事表演、模拟舞台演出”这些形式幼儿也都很喜欢,只要是教师深入了解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方式,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以次为依据设计教学活动形式,多运用一些启发式教学方式,如:提问法、比较法、发现法、实践法、观察法等,让幼儿有机会去多看、多听、多问、多项、多说、多做,幼儿就会在积极主动地活动中得到发展。

三、活动中,教师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积极地旁观。

孩子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孩子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他们。

在一次健康活动《说味道》中,当我请孩子们品尝食物并互相谈谈食物味道时,孩子们立刻沸腾起来。曼玲吃了一把爆米花:“恩!好吃,好甜呀!”。西西挑了一根牛肉丝:“这个好吃,是辣的”。尔后又用牙签挑了一块苦瓜片放在鼻子旁闻了闻:“这是什么,我从来没有吃过”。放进嘴里,马上裹着涎水一起吐出来,五官也皱成一团,她大声说:“这是什么!”孩子们被她的表情逗得笑成一团。子鸿则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拿着牙签迟迟疑疑半天不动手,我挑了一片山楂放在他嘴里:“尝一尝!”并微笑着鼓励他:“可好吃了!”我也吃了一块。“抿一抿,慢慢尝,还有好多东西你没有吃过呢!”……

2、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孩子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我班的妮妮小朋友从家中带来一只小乌龟,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他们决定第二天从家中带些食物来喂养小乌龟。第二天有的带来了面包,有的带来了玉米,有的带来了香蕉……,大家都要喂给乌龟吃。看着孩子们带来的食物,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的答案,而是鼓励孩子,让孩子们拿着食物去试一试。“老师,它怎么不吃呀,没有牙齿吗?”“肯定是它不喜欢这些食物。”看着孩子们争论不休的样子,我为孩子们有着可贵的探究精神笑了。

主体教师不再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答案,而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自己去寻找各种答案。因此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在活动中,他们是孩子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我园大班在进行关于“风”的主题活动中,当孩子做成风车后,杜老师又进一步提出了新问题--“怎样让风车转起来?”孩子们提出了使用吹风机、气球、气筒等工具,其中一个孩子提出用吸尘器,这时杜教师并没有马上否定孩子的意见,而是找来这些物品,让孩子们分组试一试。结果吸尘器没有让风车转起来,而是把风车吸进去了。尽管有的孩子急哭了,但他们却从中懂得了一些道理、获得了经验,而且是自己得到的答案。

我们看到,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没有给孩子现成的知识,总是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发孩子探索,不断地肯定和鼓励,给孩子以支持。这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教育改革的真谛--教师是引导者和支持者,他们在引导孩子亲身经历发现的过程,引导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遵守规则。

3、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创建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老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老师不仅要身体走下来,走近孩子,更为关键的是我们老师的心要走下来,贴近孩子,与孩子一起交流,一起活动,共建和谐的教学活动氛围。

在一次科学活动《认识糖果》中,当谈到糖果的特性时,有的孩子说:“糖果是甜的”;有的孩子说:“放在嘴里就化了”;王旭说:“上次妈妈给我买的旺仔QQ糖就化不了。老师对不对?”这下可把我给问住了,我只好笑一笑:“老师没有吃过旺仔QQ糖,不知道,对不起!”王旭说:“老师,明天我买给你吃”。一时间,许多孩子都纷纷表示明天要带旺仔QQ糖给我吃。于是一场收集糖果的活动展开了。

第二天,孩子们都来得比较早,而且还带着昨天收集的各式糖果……。

孩子们让我上了生动的一课——糖果并不都是甜的,也并不是放在嘴里就化了。这一次活动,使我真切感受到教师必须要用一颗平等的心去看待孩子,让孩子在宽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充分地、主动地与老师合作交往。而我们老师呢,也要放得下架子,不懂的地方就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是有效和有益的。主体性教育中教师要与幼儿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自己成为幼儿的知心朋友,多于幼儿交谈,了解幼儿的愿望和要求;多听幼儿的见解;遇到问题,与幼儿共同解决。使幼儿置身于一个温暖、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总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在教学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丰富经验,从而取得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

相关文章列表

大班语言活动《绳子像什么》 大班音乐活动:聪明的孩子和笨老狼 幼儿园手工活动:制作绳子 小班语言活教案《小熊猫请客》 中班美工活动设计:花裙子 大班美术教案:画大熊猫 中班语言教案《有趣的电视广告》 学儿歌识色彩

小班科学常识活动:雷雨闪电 中班美术手工活动《五彩石》

推荐文章

· 浅谈幼儿教育的科学性

· 天天幼儿园

2009年秋学期中班班务总结 · 天天成长幼儿园2009年秋学期中班教师个… · 陈庄镇付窝幼儿园迎接姊妹园来园参观学… · 大地四季幼儿园室内活动区环境布置欣赏 · 大班手工游戏:特色绳子 · 大班手工活动:折纸“啄木鸟” · 大班科学活动:千奇百怪的树

· 桓台实验幼儿园举行“师幼朗诵比赛”活… · 幼教随笔:幼儿园里的大课间操 · 大班手工活动:会跳舞的手指娃娃 · 大班科学游戏活动:纸桌(附课后反思)· 大班整合活动:小鸟和阿呜的信 · 小班艺术活动:爸爸长胡子啦 · 小班健康活动:感冒了 · 小班律动:拍皮球

· 小班艺术活动:鸭妈妈和小鸭 · 小班安全教育活动:喊妈妈

· 东营实验幼儿园启动首届学科带头人选拔… · 幼教随笔:晨晨变了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中心小学

闫秋焕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倡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应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应是主动参与,要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要取得成功,需要教师的指导影响,但最终还要取决于学生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新时代的学校教育观念要转向终身教育的观念,“怎样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取决于学生是否“愿学”、“会学”、“善学”。我在此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愿学”

语文教学活动,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我们首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是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现代老师要唤回学生自信。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学生“思维无禁区”,让学生们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如在《一路花香》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小组交流“这则寓言究竟说明了什么道理?对我们做人究竟有什么启发?学生紧密联系实际,举出生活中生动具体的例子进行交流讨论,谈了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这样,学习的主动性自然产生。

2、巧妙设问以激发学生好奇。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效果。因此,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剂。

3、建立一个激励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兴趣。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少一点指责,多一点赞赏”这原则,后进生一主动回答问题,即使回答不够完美,我会赞赏地说:“你勇气真可佳,能大胆回答问题,虽然回答得不够完美,但老师相信下次你会答的更好。”老师的评价如“你勇气可佳”、“很有自己的见解”、“你肯动脑筋”、“分析得很准确”、“读得真仔细”等。这些激励性评价创设了一种让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激励评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引导学生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竞争环境的心理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进取、不甘落后的创新个性品质。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会学”

1、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语文教学中的预习,既有利于让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开发学生的智力,又有利于从开发智力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了课文内容,扫除了阅读障碍,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为下步的自主参与、自主质疑奠定基础。同时,学生通过预习,强化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说勤奋》一课,学生通过预习,了解课文内容,而且,通过上网等多种途径查阅资料,对童第周,司马光有了解,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通过对预习的检查还可以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课文的难易之处,提炼精讲的内容,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从而教得更活。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不妨尝试让学生学会问自己、问字典、问别人,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使学生的预习质量不断提高。

2、让学生学会自主质疑。课堂质疑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自主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主动学习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喜欢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入手,如《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中,先让学生读课题,接着,面对课题,自己心中有什么疑问,或想从文中了解到什么。此时,学生便会大胆的质疑,如:a、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b、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的?c、徐悲鸿励志学画结果怎么样?这样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产生了兴趣,让学生进入了“我要学”。自主质疑的关键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讨论,如讨论文章的各段是怎样具体叙述的,明确各段描写的具体内容;讨论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领会中心思想;讨论文章在结构上有着怎样的联系,了解写作思路。教师要通过学生的讨论,肯定正确观点,排解学生的疑惑,要善于捕捉学生课堂反馈的信息,迅速地进行判断、调控,做出反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内部潜在力,去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三、教会学生探究和创新让学生“善学”

1、精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和重点,做到一课时要有一得。对小学高段学生的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探究方法,引导学生课外独立地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有关时代背景,划出重点词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要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独立地阅读思考,每个人的所悟暂时保密,当学生都各有所悟,问题不能独立解决,有些该注意的问题而未引起注意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归纳小结。教师要在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中起着策划、组织、启迪、督查的促进作用。

2、要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指导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细心激发、培养、呵护学生的创新精神,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如顺向思想与逆向思维法,发散思维与聚集思维法,联想、类比思维与求异思维法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异想天开,勇于标新立异,不盲从,不局限于书本,也不迷信书本,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学习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总之,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要以我们要以培养学生“愿学”、“会学”、“善学”为己任,以终身教育为方向,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让我们的教学由“受之以鱼”转向“授之以渔”,培养出主动参与学习,能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高素质学生。

第四篇:说说化学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的反思

说说化学教学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的反思

长阳弓

2013.8

关键词:创新,实验.实践

摘要.新课程重视的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有利于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探索捕捉疑问未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获取知识与信息时,力求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知道“学无止境、终生探索”。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而提出问题则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创新往往要求我们的老师带动学生对平常的实验具有细微的观察从中找出物质的性质差异,或者察觉出别人未注意到的情况和细节,通过这样的洞察才能发现事物的奥妙或者奇异,洞察能力来源于化学教师对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一种组合的启发,既有知识的积累,也有化学信息,实践的体验.创新点:利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在化学课堂的完美结合,对新课程改革的实现的完美体验者,微型实验和信息技术优势的充分体现

我在上新课标的第一堂课化学课的时候对学生说 :“恭喜你们成为我们第一批使用我们 这种教材的学生。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那我们就是实验品了,你就是实验老师了”。.我就说

“非常对:,我就是实验老师,可你们并不是实验品,新课程会给我们带来全新的学习模式,与学习方法,我们化学需要化学实验来更直观的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来彰显化学学科的魅力。”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使用新的课程标准对我们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种挑战.我相信我们都能顺利的接受新的命题,并保质保量完成,话虽然是这样说了,但是说时容易做起来还是很难的,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反思。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感觉到有较大的变化,在课本排版方面也有很多新颖的方面。觉得新课程的编排更丰富多彩,其中特别是必修2的对化学键中的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定义我觉得比以前的老教材更简洁明了,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了。新教材编排的时候.把元素周期表放在教材中间,我们在教课的时候更为方便新教材在排版上我认为更为华丽,对于加强化学学科的魅力更明显了。过去的课堂是老师的一言堂,老师是教授者,学生是接受者。老师做演示实验,老师是表演者,学生是旁观者。现在的实验侧重于学生的参与,新的课程标准要的是学生是主动学习的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比如说钠与水的实验,我在教室做了一个演示实验后,学生觉得有很多的疑问,为什么会发出嘶嘶的声音呢?为什么会变成小球四处游动呢?那小烧杯上面冒的白气是水蒸气还是生成的气体,溶液怎么会变成红色呢?学生要求再做一遍,我就让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讲明实验安全的注意事项,让他们自己动手,观察后谈谈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加以补充。再觉得还需要新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向老师提问,或者自己去图书馆,或上网查询资料。这样,我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同学把注意力放在实验探究活动上,先是学生会好奇,钠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物质呢?有些什么样的性质呢?经过他们自己的观察,做实验,通过用镊子取,知道钠保存在煤油里,用小刀切割,了解钠质地柔软,再通过自己动手做钠和水的反应,然后会自己分析实验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设疑,而后再向老师提问,解决自己的疑惑,更进一步去查阅资料, ,了解更多的关于钠的甚至是其他碱金属的性质,带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验中来, 使学生跳一跳才摘到桃子,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又比如说我在做完铝箔的燃烧实验后,下了课我正准备离开教室,一位同学看到我带有镁条,就说老师把镁条燃烧看看现象,我就让他自己做了一遍,他非常的兴奋,自己做了一遍,还用手把燃烧后的氧化物捻成了粉末,比较直观的了解了镁和氧化镁的性质。然后比较镁和铝箔燃烧的现象对比,知道了镁的性质比镁更活泼。从要他们学习,变成了他们主动的要学习化学。在不经意间就使他们学习到了化学知识,从单纯的旁观者变成积极的参与者,这样才能体现化学学科的魅力,让我们的自然科学大放异彩。

.新的课程改进了原来的教学模式,课本变得更让学生有很多的自主参与的时间,先不说实验方面,就是以前让我们让学生填的某些物质的递变规律,比如说卤素的熔沸点,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等都有现成的表格,这样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就会方便了很多,让学生参与课堂,让他们在化学课堂中感受化学的魅力,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有自己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独立见解的口才犀利,目光明锐的新型人才。而不是唯唯诺诺,只知道执行别人命令的应声虫,这就需要我们的化学教学中循循善诱,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新课程重视的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有利于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探索捕捉疑问未知。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获取知识与信息时,力求能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知道“学无止境、终生探索”。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是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而提出问题则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创新往往要求我们的老师带动学生对平常的实验具有细微的观察从中找出物质的性质差异,或者察觉出别人未注意到的情况和细节,通过这样的洞察才能发现事物的奥妙或者奇异,洞察能力来源于化学教师对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一种组合的启发,既有知识的积累,也有化学信息,实践的体验.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我在教学中也爱给学生谈一些人生的哲理,让我的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并交给他们一些生活中的化学常识,我在教学中要交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化学,以便他们了解一下学习化学的乐趣以及,化学知识对于我们在生活中的用途,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化学知识远离可能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和场所,比如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小孩子特别容易 被汽车尾气侵害,造成铅中毒,这样学生在身处危险环境时能用已有知识帮助自己和他人脱离险境。

我们的同学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可以高效方便地解决生活问题,可以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如引流作用,过滤功能,搅拌原理,压强利用的原理.只有这样,才能让我的学生体会到,化学部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生活常识,有助于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保护自己的健康.从我们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在教学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由于学生的程度不一样,教学规定一课时的类容,我们要两课时才能完成,这样就给我们的教学进度造成了影响,其次就是我们一周两课时的教学时间,往往学生在上了课之后,由于间隔时间较长把前面的知识忘记了,这样我们就得在其他时间再来赶进度,当然,办法永远比问题多,我就抽了些晚自习的时间解决这个问题了。

新的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增强演示实验的探索性,增设边讲边做实验,多采用探究法教学;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实验设计、评价能力;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督促学生完成家庭实验。比如说家里可以用醋和鸡蛋壳做乙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实验,还可以做甜酒,了解多糖的性质,还有家里酿制葡萄酒,等等,学生由被动、机械的操作变为主动、探究的实验,活跃了学生思维,开发了学生潜能,使学生成为了实验教学的主体,巩固实验教学效果。

做为一名化学教师我希望在新的课程改革的春风下,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知识技能,让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在教学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提高学生的兴趣,让我的学生爱上化学,使我们的化学学科异彩纷呈。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中应用题教学的困惑及策略

新课程改革中应用题教学的困惑及策略

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应用题教学,是在新理念指导下从目标、内容到教法的一次全方位改革。随之而来的是老师们在应用题教学面前一筹莫展。在与我校数学教师的交流中,本人把老师们在应用题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整理如下:

1、线段图如何处理?

2、数量关系要不要?数量关系式是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应用题的又一法宝,把数量关系教给学生后,很多题目套用数量关系式就可以解决。可如今这一法宝在新教材中找不到踪影,数量关系还要不要?如果要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呢?

3、丰富的呈现形式学生受得了吗?传统教材中以文字形式为主。在教师的意识中认为这才是应用题。而今新教材却是铺天盖地的画面,大大小小、花花绿绿,学生看得清吗?能从中自主地获取信息来解决问题吗?

4、清晰的板块怎么没了?传统教材严格按“式题→文字题→应用题”的递进关系编排,而且应用题的“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体现得非常严谨。新课程中由于不再集中编排应用题,上述严谨的格局没有了,给人的感觉就是“散”,这让教师困惑不已。

5、逆叙的应用题要不要学?逆叙应用题是原来学生们普遍感到难学、容易出错的类型,新教材中这样类型的题目几乎没有了,那么逆叙的应用题还要学吗?如果要学该怎么学呢?还作为全体的教学目标吗?

以上种种问题让教师无所适从,几乎所有教师都在问“新课程背景下的应用题应该怎样教?”面对教师的种种困惑,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理解新课程理念下“应用题”教学的本质,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可能去思考我们该怎么做。只有正确认识新课程理念下“应用题”的内涵,才有可能寻求到有效实施新课程“应用题”教学的途径。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们在“应用题”教学中的思考与做法。

一、澄清对“解决问题”的模糊认识

(一)“解决问题”降低了应用题教学的要求吗? 许多教师认为:新课标数学教材里“应用题”一词几近消失,而“解决问题”的表述频频出现,随之,各个版本的新课标数学教材里的“应用题”的字眼也不再出现,“解决问题”的单元和提法却甚为亮眼。那么就意味着应用题的教学要求降低了,应用题从新课程体系里“一走了之”了吗?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应用题实际上未曾消失,它在数学新课程中只是因角色被重新定位而有所改变,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新课标中的“解决问题”是一种领域,好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而应用题是一种题型,好比计算题、文

(二)“解决问题”还需要强调数量关系吗? 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训练是传统教材中“应用题”教学的重头戏。新课标教材中重视情景的创设,重视素材的现实性和趣味性,强调知识的应用,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解题。在关注情景的创设,关注信息的收集的同时,数量关系的分析被有意或无意的忽略了,甚至认为数量关系的训练是机械训练,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应该抛弃。实际上基本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形成解决问题模型的基础,只有掌握基本的分析、综合的方法,积累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结构,才能使学生在获取信息之后迅速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一)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是当前解决问题教学的首要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问题情境隐含的信息资源,选择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情景中观察、发现、收集数学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提取,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7页解决问题的第一幅主题图。如果老师问: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就有可能作出:同学们在公园里捉蜻蜓;公园里有花草树木,美丽极了等等和数学教学无关的回答。假如老师这样提问:看了这幅图,你发 的红花数”而是“与小磊同样多的小雪的红花数”。在新课改下如何教学这一问题呢?教学时要找到情景中的问题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并转化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使之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学模型是“求几比几多(少)几”,而后者是学生熟悉的运算,将两者联系起来,能使学生感悟到“求小雪比小磊多几朵花”就是“求12比8多几”,所以用减法计算。这样处理,着眼于让学生从运算意义出发而不是从类型出发进行思考。把解决问题与运算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既获得对加减法概念的进一步理解,也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注重教师教学的拓展延伸,学生练习的反思提高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4页例4在教学完例3“求小雪比小磊多几朵花”以后,教师可以变换问题为“你能求小磊比小雪少几朵花”吗?引导学生理解“小磊比小雪少几朵花”就是求“8比12少几”,所以,列式是“12-8=4(朵)”然后再比较中发现: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算式相同,再追根溯源,使学生明白都是“小雪和小磊比”、“小雪多小磊少”,只是问法不同,而比的结果相同,感悟到像这样“两个数量比较多少”的问题都有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但解决的算式相同。这样的教学可以更广泛的拓展思路,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延伸。

师想办法吗?请你帮老师设计一个买花方案。此时,内容的呈现打破了以往依靠抽象的文字为主的呆板形式,采用创设数学情境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变原题中的研究对象为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教材安排的例题:“王鹏在运动会上400米只用了75秒,平均每秒跑多少米?”这个材料对我们偏远山区的孩子来说很陌生,因为多数农村学校不具备开运动的条件,而且计算复杂,对于刚刚学习小数除法的孩子们来说,要算出这道题需要很长时间,因此我出示一幅情境图:妈妈买了3千克砂糖橘,一共花了20元,你能帮算下平均每千克砂糖橘多少元吗?这样把学习材料变为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产生亲切感,认识到我们的身边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

3、组织、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所学应用题的结构,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如在上完简单乘法应用题时,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计算的例子,学生有的说:“我们教室有4排桌子,每排有6张,要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可以用乘法算”,有的说:“我们学习小组有4个人,每人的校服上有5颗纽扣,求一共有

下载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几点小策略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几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物理教学中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几点小策略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几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STS教育实施策略初探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STS教育实施策略初探 广州市第一中学 孙淑贞 摘要:本文以“人类遗传病”一节课的开展作为教学案例,就新的课程理念下STS教育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以......

    在实施新课程中投掷教学案例

    《投掷教学课中的创新与参与》教学案例 朱强 案例背景: 指导思想:高中《体育与健康》中投掷教学的基本任务有三点:一、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二、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完......

    如何发挥党员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模范作用(5篇范文)

    自我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全体党员教师通过对胡锦涛同志讲话精神的学习,通过对《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读本》的学习,通过对党校校长形势分析报告会的学习,通......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王小军 【摘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每位老师的毕生追求。我们平时采样点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调......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实施创新教育,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问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实施创新教......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教学具有教育性规律的反映,把德育教育贯彻于教学之中,也是时代的要求。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物理教......

    初中物理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学问题及对策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活动成为了一种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和沟通,在愉悦的环境中使学生获取知识并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在教与学的交互活......

    浅谈教学反思在物理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教学反思在物理新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