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研论文:幼儿教师在指导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与策略
科研论文:幼儿教师在指导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与策略
科研论文:幼儿教师在指导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与策略
摘要:
本文通过外界对家庭教育的一些不正确认识进行分析,浅谈了幼儿教师如何指导家庭教育的一些案例和教师所处的角色,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幼儿园课程中,发挥教育合力,促进幼儿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师 家庭教育 转变角色
一、教师在家庭教育中的错误定位
当了二十多年的幼儿教师,接手过好多新生班。每次接手新生班,我总会听一些家长这样说:“这下好了,总算有人管了。”“你再不听话,我告诉你们老师。”这时候,老师的角色就是家长举在孩子头上的“教条棒”。有时家庭成员之间还会互相推卸教育责任,如:“我是不惯孩子的,都是他妈给惯的,你跟他妈说说吧。”这时候,家长期待老师是家庭教育中的“和事佬”。老师时常会因为家庭教育的偏差,而陷入尴尬境地。
案例一:
一次家长半日活动,在晨间锻炼时,顾峥涛兴致勃勃地和小朋友在玩耍,一旁的奶奶不时拿着毛巾帮忙擦去他头上微微渗出的汗水,因为影响了顾峥涛运玩,顾峥涛很不耐烦地推开奶奶的手,教师提醒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显得如此苍白。家长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原则之一: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情,你千万不要替他代做。正因为如此,老师在幼儿园教育中往往需要坚持:凡小孩子能够自己做的事,一定要“逼”着他做。
案例二:
这几天天气比较炎热,早操时石晓涵爸爸看着女儿躲在树荫下的样子,连忙说:“太热了就回班吧,别做操了。”而这时全园所有的孩子都在进行早锻炼,家长根本无视那么多坚强而又勇敢的孩子一样在进行晨间运动。
案例三:
教室门口,因为忘带老师要求带的东西,时俊贤正在对奶奶大发脾气,因为奶奶责备了他一句,居然挥掌打奶奶。奶奶拉着时俊贤来到老师跟前,希望老师能帮助改正其任性的缺点。家长往往在遇到问题时,完全寄希望于老师,而没有意识到迫切需要改变的其实是他们自己。
二、转变教师的角色定位,指导家庭教育
1、以学者、专家的角色帮助家长形成正确观念
通过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家长可以深入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坚持科学的导向,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家庭教育中,观念是起决定作用的,正确的观念可以使每个家庭有自己正确的教育方法。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指导:
(1)召开新生家长会。
在幼儿入园前邀请家长来园召开新生家长座谈会,安排家长签到,并注意没有来园的家长,与他们保持沟通,务必保证新生家长的100%到会率。向家长宣传我园的教学理念,发放宣传资料。这样做一方面希望家长和幼儿园在教育理念上取得共识,家长在今后能配合幼儿园的各项措施;另一方面也为了加强家长对幼儿园、对教师的信任。
(2)定期进行育儿讲座。
及时了解家长的育儿困惑,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或者邀请家庭教育有特色的家长现身说法,以同伴之间的互相交流,丰富家长的育儿策略。
(3)注重祖辈家长的个别辅导。
隔代教育带来的包办、溺爱一直是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多与这类家长进行沟通,及时指导具体问题,并且注意跟踪随访,帮助祖辈家长了解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幼儿一生发展的意义,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2、以示范者的角色为家庭教育构建有效平台
与幼儿园教育及社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亲情性、生活性、个体性。及时的家访、电访、《成长档案》中“老师的话”和“回音壁”都是教师与家长进行个别沟通的好形式,在《成长档案》中家长可以通过“教师的话”了解孩子在认知、行为习惯、性格、合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通过填写“回音壁”,我们知道家长对老师、孩子提出的要求,家长与教师共同探讨教育幼儿,使家园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家长园地》可以刊登幼儿一周的学习内容、卫生保健知识、育儿心得、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等信息。我园还开设有幼儿园网站,便于家长了解班级动态、主题进展情况等。老师在与家长的个别交流中,能够反映孩子在园的点滴,并且可以把老师的教育策略及时传递给家长,引导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途径,通过亲子活动,融洽亲子关系。比如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资源,它是孩子自信、独立、有责任感等良好品质形成的必不可少的营养素。
3、以引导者的角色创设和利用家庭资源
我们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由过去强调单一的“教”转化为家庭教育资源的创设及合理的运用。现在的新《纲要》强调应建立现代教育资源观,把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家庭中教育资源的创设及合理的使用这些有效资源上。现代资源观的建立,能更有效地实现“终身教育”。“珍重幼儿期生活”及“尊重和发展幼儿主体性”等理念;同时,也可以避免有些家长陷入过于功利的教育观,剥夺孩子主动发展的各种权利。例如,在主题活动《热闹的马路》中,教师要求家长带幼儿去乘乘公交车,观察一下市中心马路上一些交通标志和警示标志,了解一些相关的交通规则,家长的参与度高,激发了幼儿对主题的关注,后期家长主动收集来一些交通标志、警示标志图片和各种车辆的图片布置于活动室之中,更推动了主题的发展,使家长更加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并且尽自己所能为幼儿服务。
4、以组织管理者的角色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单靠幼儿园的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幼儿园、家庭必须协同教育,才能共创一种有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环境。幼儿园开放活动对家庭教育指导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一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宗旨、教育目的意义及课程活动,了解幼儿园“教什么”和“怎么教”,从而更好地配合老师的工作。二能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幼儿发展观,帮助家长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有关知识,让家长重新考虑如何配合幼儿的发展运用适合的方式来教育幼儿,避免拔苗助长。三能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途径,分享育儿经验,帮助家长了解、重视民主、支持与关怀的教养度,尊重孩子,允许孩子在错误中学习成长,协助家长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家庭教育。例如:我园的特色项目是纸艺,课题是关于民间故事的,所以我们在家长开放日中,有目的地选择了民间故事教学和亲子纸艺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我们的特色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孩子们所学的和我们所教的。
教师角色的转变密切了家长与幼儿园的关系,在家长与幼儿园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提升了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角色的转变使家园双方能保持良好的沟通,丰富幼儿生活,对家长而言是与孩子共同成长、体验学习的过程,对幼儿园来说是家园合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第二篇: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论文
我园家庭教育指导现状及应对措施浅析
教师方面
在对本园教师进行有关家庭教育指导现状调查中发现,表示愿意积极参与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并且愿意为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出谋划策的教师占20%,其中90%是班主任教师,配班教师(非班主任教师)却是寥寥无几,在访谈中也了解到,任课教师认为自己只是辅助作用,家庭教育是家长自己的任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在需要和家长沟通时,有些老师就会 “委托”给班主任,并向班主任汇报情况,自己则会静静地等待班主任来出面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老师们对于家庭教育指导知识的认识不够充分和具体,意识不强。这种认识上的错误,不但影响了对家庭教育的正确指导,势必影响到幼儿教师自身的进步。
幼儿园中未婚年轻教师居多,绝大多数的年轻教师都感觉到自己既没有家庭教育理论的知识,同时也没有养育子女的经验,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有限,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她们参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积极性,更影响到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性。
提升全园幼儿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的认识。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属于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作为幼儿园老师必须转变教师角色定位,明白教育好孩子的关键是先教会孩子的妈妈教育孩子。让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配合,最后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教机构,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家教指导的职责,与家长共同担负起教育幼儿的任务。
加强对全园教师教育理论和在家庭教育指导知识及指导策略方面的培训。
全园上下进行集体培训、分组讨论、个人研修多种形式学习,一时掀起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学习热潮。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变修正。使每位参与家庭教育指导的教师做到:能够与家长进行平等而朴实、真诚而虚心的对话;
2、不会对家长教育观念的任何内容感到棘手,能够用各种谈话方式应付自如;
3、有一定的教养经验,能够与家长产生共鸣,或能站在家长角度体谅人,但同时又有坚定不移的教育价值观;
4、非常清晰地把握住指导的目的及实施要点,不试图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不轻易否定别人,有强烈的同情心与认同感。
园领导方面
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上幼儿园方面缺乏整体的计划,幼儿园里没有专门的人员和科室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进行专门的管理,同时也无法形成幼儿园和级部分层面家庭教育指导的连续性和网络一体化。家委会和家长学校也只是在名义上成立的。幼儿园对家长家庭教育的指导,只是个别事业心和专业理论教养经验皆丰富的教师自发的行为,随意性很强,因此幼儿园将无法真正地做好家庭教育指导的工作。
幼儿园应该有相应的管理和激励措施,以提升教师进行自我家庭教育指导能力方面的认识。幼儿园要对家庭教育指导提高重视程度。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为促进我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能真正发挥有效作用。幼儿园首先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全体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小组。把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到幼儿园课程中。分别从农村、城镇、单亲三个方面,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研究。多方面家长指导工作同时抓。如定期的家长会打破传统形式,召开妈妈专题会、爸爸专题会、祖辈专题会,家长开放日,各种节日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对家长进行幼儿传染病方面的知识培训,邀请知名幼儿家庭教育专家来园讲座。拨出专项科研资金,并对家庭教育指导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奖励。责成教研室负责管理、组织和监督。好的经验做法在全园推广。极大地鼓励了教师们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研究的学习实践的积极性。家园合作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也是老师们积极研究的动力。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中依“法”治教显神威
由于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家长是活动的主体,根据家长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同的,因此,关注家长的需求,充分发挥家长的能动性,形成教师与家长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以适应各种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需要,是决定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成败的关键。我园教研组在开展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书面指导法
书面指导是指幼儿园积极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为家长提供科学育儿的学习材料,并对家长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开办“家园共育之窗”、“家教小报”,印制家教知识资料,及时将幼儿园的教育动态、教育信息进行公布等;或者以班级为主体的主题专栏,栏目分信息栏、保健栏、温馨提示栏等,张贴孩子在园吃饭、游戏等一日活动照片,并将有代表性的教育问题写在家教专栏里,供幼儿家长学习和借鉴;建立幼儿成长记录册,教师、家长可以通过记录册对孩子的饮食、睡眠、卫生习惯、自理能力等进行全面了解,并可针对评析及时改进教育策略。通过多种途径的书面指导,为家长提供家教服务性活动,使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有所提高。
二、语言指导法
语言指导是指教师向家长讲授家庭教育的科学理论、知识技能,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养态度。除了通过面谈、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及时沟通幼儿成长状况外,幼儿园召开集体的专题家长会,组织早教育儿专题讲座,如“幼儿入学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幼儿早期阅读的家庭指导”等,对家长进行家教知识的集中培训和教育。教师也可以与个别家长访谈交流进行指导。
三、行为示范法
行为示范是指教师设计、组织行为活动,通过教师的示范性行为或请其他家长做示范,在“做”中教,对家长授之以法,让家长在“做”中学。如,针对家长溺爱孩子,包办代替过多,导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状况,幼儿园组织了“我又长大了”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教师对孩子进行的教育与指导,看到孩子在园的表现。教师的示范阅读课,让家长了解怎样为孩子读书。这样直观、具体的行为指导,使家长在活动中获得了正确的育儿观念和育儿方法,进而对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进行反思。
四、参与体验法
参与体验是指教师设计、组织各种活动,让家长积极参与,从中获得认识和体验,提高家长教育的积极性。如,在环境的创设、材料的准备、活动的组织等方面注重家长的参与。通过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正确评价孩子的发展水平,从而确定合理的期望值,助于幼儿与父母的沟通,增进幼儿与父母的情感,更有助于建立家长与教师合作、尊重、平等的和谐关系,促使家长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进而成为有效合作者。
五、辨析法
辨析法是指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机会,鼓励家长对一些有争议的价值观、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家长在交流过程中思考,在比较和衡量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并实践自己选择的某种家教指导方法。辨析法包含了交流、认同、选择、实践的过程,更加关注家长的需求,使家长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如教师根据家长的需求,选择家长关心的“如何应对孩子入园的焦虑情绪”这一热点问题,组织育儿经验交流会,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播放孩子在家、在园的实况录像片段或不同孩子的行为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参与专题讨论和指导。这样的方式更能激发家长的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调动家长改进家庭教育观念、态度、行为的积极性,也转变了家长的被动地位,使他们从单纯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六、网络联系法 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为我们探索家园互动新形式带来了契机。幼儿园和家庭之间通过网站、QQ群,飞信、公共邮箱、博客等网络形式进行联系,互相配合,资源共享,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幼儿园网站为家长提供“营养食谱”、“最新动态”、“育儿咨询”、“活动掠影”等丰富的版块内容。各班级都建立了自己的QQ群、飞信群、公共邮箱,教师开通个人博客,及时上传近期目标、学习内容、辅导方法等内容,家长能多方位了解孩子幼儿园生活,和家庭教育指导方法。家长们也会上传自己的育儿心得,育儿困惑,好的学习资料,提出对幼儿园和教师的要求。我们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由过去强调单一的“教”转化为家庭教育资源的创设及合理的运用。
幼儿园教师要有能力甄别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在家庭教育指导中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才能使它们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发挥最大效应。可见,“依法治教”要求教师扮演好指导家庭教育的角色,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在家长与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探索与努力下,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将在家庭教育方面发挥更为强大的作用,让幼儿家庭教育走入和谐的、科学化的新纪元。
第三篇: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
有一位名人说过: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教师。父亲在家庭中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出色地扮演这个角色,需要每一位父亲用心思考:陪孩子玩耍、让孩子明理、懂调解关系、炼坚忍品质、学平等交流、做学习家长,说起为容易,做起来难。父亲是楷模,父亲是航标,父亲是巍峨的山峰,更是润物无声的清泉,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生动的父亲。在个人的教育方法上更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做个善解人意的父亲
我们的印象中,父亲总是威严的,但由于父亲角色的缺失,导致母亲严厉有加的并不少。母亲在“独当一面”的过程中,失去了很多的温柔和耐心,以至于谩骂孩子甚至打孩子的事时有发生。作为父亲,不仅要疼爱孩子,更要体谅妻子,在深责自己不作为的同时,更要与孩子积极沟通,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
如孩子向父亲告状,说妈妈打他时,父亲要做好劝导工作,问清妈妈为什么打他,解释妈妈打他时的心情和想法,并进而说明妈妈心中的爱。妈妈的冲动可能因为心情不好,可能是工作遇到了困难和麻烦,也可能是孩子不听话,或者是家务比较重,身体不舒服,等等,那么作为孩子更要体谅妈妈,为妈妈分担痛苦和忧愁,听妈妈的话,做个懂事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亲只是一味地谴责妈妈,说她的不是,或者责怪孩子不听话,都会伤害到对方。当家庭成员间有了一些磨擦的时候,做到既保护长辈的威信,又不伤害孩子,用委婉的话语化解矛盾,这时的父亲扮演的是潺潺的细流,润物无声。
孩子在渐渐长大的过程中,会有逆反期,这个时候他们会不自觉地与大人唱反调,总是不服大人管,对母亲的唠叨经常要提出质疑和反驳,不耐烦别人的管教,因而总有一些冲突,大人焦虑,孩子烦躁。这时的父亲更需要有耐心从中周旋和解释,以男人的理解去告知彼此应该怎么做。既要母亲明白逆反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又要孩子懂得长辈的爱。
2、做个好玩的父亲
父亲是孩子的良师益友,“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玩耍中获得成功和满足,获得经验和情感,作为父亲应该放下父亲的架子,和孩子一起玩,一起乐,一起“疯”,能进入孩子的想像空间,能与他一起在游戏里陶醉。这样,不仅能与孩子建立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更有利于发挥孩子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比如,儿子喜欢玩沙,一到海滩边上,兴趣最浓的就是挖沙子,这在大人眼里是又脏又蠢的活,因为过不了多久,他的作品就会毁灭的。但我和儿子一起挖,他挖得满身是沙,但很有收获,他知道了挖得越深就能挖得越快,沙子会成片倒下,下面的水也越多,他还垒城堡、筑基地,挖地道,最后实在不行,都坍塌了,他索性躺在挖的坑里享受沙坑浴了。
陪孩子玩遥控车、一起做手工飞机、和他下各种棋、拼装各类机器„„在这些活动中,作为父亲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自己的兴趣,并不是牵就,而是享受,如果是无奈地陪孩子玩,只会让孩子和父亲一样无趣。有一项《父亲与孩子的接触方式和孩子成长的关系》的调查研究,其结果表明:能够经常和爸爸一起愉快地玩的孩子,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因为无论是益智类游戏,还是动手类游戏,或是外出旅行类游戏,都能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思维、语言、操作、交往等能力。建议父亲们至少每个月陪孩子外出游玩一次,路不在远近,有景就行;至少每周陪孩子玩一次,下棋、手工、拼装、滑板、打球,什么都可以,有机会的话每天或隔天就要玩一次。玩,能让父亲孩子式的天性得以释放,展现出自己活泼、大气的一面,更能让孩子有一种“我的老爸最棒”的自豪感、自信心,让孩子的天性得到充分发展。
3、做个学习型的父亲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的愿望,学习的好坏似乎是孩子的事,家长总是起到了一个闹钟的功能,定时提醒一下:你要好好学习!上学前告诉他们要认真听课,放学后说一句认真作业。好像这就是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全部责任。
父母们自己已经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只知一味地要求孩子热爱学习;自己从来不捧起书本,却要求孩子一天到晚看书。每个孩子天生都是爱学习的,他们的头脑里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只是对于孩子的问题家长不能回答,甚至一无所知,或者在学习上不能帮助他们,不能为他们提供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知识探索的指引,对于孩子的心智发展来说都是不利的。
要做个学习型父亲,不仅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关注生活、关注时事、读书看报、进修学习,更要关注孩子的学业,看一看他每天的作业,提出一些建议,或表扬他的进步,都会是对孩子学习的莫大帮助。父亲的言传身教,往往比母亲更有力,父亲能将个性中的独立、自信、果断、富于进取、合作、热情、开朗、大方、宽厚等性格融入到与孩子的交流中,父亲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在学习态度和行为准则。
父亲多一些家庭教育知识,多一些学习规律的认识,多懂些心理学,孩子就少走一些弯路,家庭关系也更趋和谐。比如,在学习上,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点,我们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望洋兴叹,不因考试成败论英雄,也不因飞短流长道喜悲。
如为了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我采用了与他互动的检查法:每晚由他先读10道口算题目,我迅速给出答案,让他验证给分;然后,调换过来,我读题,他回答,我再验证评分。慢慢地,他的口算能力和心算能力都有较大提高,记忆力也明显增强。
同样是讲故事,如果讲完故事以后,能提出几个具有思考性、回味性的问题,就能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从而培养他的探索能力和想像能力。父亲是航标,指引孩子前进的方向。学习让父亲更加精彩。
4、做个讲理的父亲
“子不教,父之过”,做父亲的一定要让孩子明理。父是长,近于师,他教给孩子如何坚强、奋发、执着、果敢、有礼、自尊、进取。读书明智,生活明理,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父亲要扮演引路人的角色,这个“理”,不仅是道理,更是人生之理。以身作则是让孩子明理的前提,作为父亲作个孝子良夫是根本,能让孩子懂得尊敬长辈、爱护家人。正确端正的行为也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如不吸烟、不酗酒,无赌博等不良嗜好,让孩子踏着自己的肩膀走向新的高度。
父亲脾气暴是常事,因为在男人眼里,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是不值得一提的,有些婆婆妈妈的话也是不必要的,因而经常会以简单直接的方式来处理孩子的教育问题。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对孩子的教育更要以理服人,既不屈从于孩子的撒娇、要挟,也不滥用自己的职权,搞成“一言堂”。因而与孩子讲道理就成了父亲教育孩子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让孩子以理性、逻辑进行思维,而不是凭意气用事、率意而行。
比如看电视、玩电脑,孩子总是难以控制自己,而且像被磁石吸引一样忘了时间长短,作为父亲既不是不闻不问,也不是一声呵斥,而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诉孩子怎样看电视、玩电脑才是有益的,看电视要看些什么、看多长时间,以及玩电脑要玩什么、怎么玩等,还可以举一些反面例子告诉孩子不正确使用的危害,让孩子通过电视了解世界、学到知识,通过电脑学会信息收集和处理、辅助学习,又做到适可而止。
5、做个蹲下来的父亲
作为父亲,怎样让孩子听话?是打,是骂?还是利益诱惑?或是武力逼迫?或是条件相挟?当父亲抱怨孩子不听话时,我们有没有发现自己是站在什么位置上,或是用什么眼光去看自己的孩子,用什么语气去跟孩子说话。
“老爸,我跟你说个事,我很不喜欢你的方式,你经常说事情时开始是商量的语气,最后就变成了命令的语态。”哪怕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仍会流露出家长的威严。孩子如果感觉到你是在控制他、干涉他,要么就在心里产生抵触情绪,以后慢慢爆发,要么就渐渐学乖,最后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当孩子慢慢长大,父亲手上的王牌渐渐失效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变得难管的时候了。
父亲与孩子应该建立亲密的、平等的、建设性的亲子关系,孩子值得我们尊重,他们有同样的人格,我们要接纳他们,信任他们,包括他们的优点和缺点,也包括他们的幼稚和成熟。
父亲的角色应当转变,不是命令式的,而是亲和的、商量的语气,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替孩子着想,多为孩子想想怎么做,而不是命令他应该怎样,有时就会使问题迎刃而解。像我儿子不论吃哪种苦药都不怕,如粉状像石灰样的思密达、回味苦涩的双黄连,他都能吃,但就怕胶囊,从不下咽。我能理解他的感受,因此,看着他将药囊含在口里,虽然反复喝水,却长时间含而不咽、苦不堪言的样子我一点也不责骂他,看着他涕泪满面的样子,我知道那是恐惧和害怕。妻不耐烦地责怪他不该含这么长时间以至于呕吐。
我跟他商量,我们怎么学会吃胶囊,因为这是无法逃避的,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怎样消除自己的心理障碍。我用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跟他一起探讨,我用各种对比、比喻和想像打消他对药囊的恐惧,如:我们的咽喉足以同时吞下十来粒那样的胶囊,就像我们饥饿时吃饭的吞咽,而这一粒胶囊跟三四粒饭大小差不多,完全不在话下;又想像我们是老虎,这个胶囊是小坏蛋,我们要一口吞掉它;再想想胶囊既不苦,也不难吃,我们可以用水先将它送到喉咙口,再像咽口水那样咽下去就可以了,一次咽不下,还可以再咽,三四次就一定可以咽下了,不像药片易化难吃。后来,成功以后,他说最喜欢吃胶囊类药物了。
6、做个坚忍的父亲
父亲是一座碑,在孩子眼里可以是一个目标,可以是一尊雕塑,可以是他学习的榜样,但这样一来,孩子可能永远不能超越,教会孩子自强自立、坚忍不拔、奋发向上,更是一个好父亲应该做的。
当我们把目光放长远看的时候,有时发现孩子的挫折恰是他们的财富,能帮助他们克服今后生活中的任何困难,相反,在暖棚里长大的幼苗却经不起任何风雨的打击,看到一个个脆弱而幼小的灵魂倒下的时候,我们必须反思父亲给了他们什么。
跟父亲一起承受困难,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了。当我骑着车冒着雨清早去站点值周的时候,儿子也在我的雨披里,但他已经习惯了,他不再将这些当作困难,他能乐观地面对他们,即使风雨再大,使我睁不开眼睛,他也能讲令我开心的事,他不会因为淋湿和寒冷而有任何埋怨和不快,因为他知道这一切都会过去,他能够战胜这些。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需要孩子自己去努力克服的困难,如在校运会上儿子报了两项长跑,但他最终通过努力取得了第一和第二名的成绩;在跆拳道训练中,他必须自己应对实战格斗中对手的挑战;在架子鼓学习中,他要克服枯燥的练习,才能学会准确的节奏。父亲的坚忍和鼓励,给了孩子意志和信心。
我们不会人为地去为孩子制造困难和挫折,但如果有的话,希望能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不要人为地铺平道路,让他们感受不到外界的风雨。比如出门,该走的就得走,不要坐车;比如吃东西,不好吃的也得吃,不偏食、不挑食,随遇而安;比如劳动,孩子能做的得让他做,劳动只会锻炼人,不会害人;比如物品,能用的就用,能俭的就俭,不攀比、不虚荣。有时只是大人们自己觉着对不住孩子,因而过分照顾孩子,处处为孩子着想,生怕他们累着、苦着,或是自己要面子,不让孩子受一丁点儿窘。而在生活中,我们看到最不能接受考验的恰是那些养尊处优的孩子。
父亲疼孩子的心是一样的,但一定要有一颗坚强的心,不随便满足孩子的愿望,不放过每一次锻炼孩子的机会。我们爱护孩子,但不能处处以孩子为中心,也不能时时惯着孩子,由着孩子,有错误了就要纠正,哪怕是吃饭、走路、说话。
父亲,请走进子女教育中来,我们应该意识到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独特的地位是母亲所不能取代的,也应该明白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抵不上孩子教育的失败。广大的父亲在关注自身事业的同时,请不要忘了把一部分精力转向孩子和家庭,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才能更好地成长,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四篇: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有效指导策略探讨教学论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幼儿阶段其思维特点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转变过程中。幼儿的经验获得更多依赖于其在生活和学习中的直接经验。幼儿园有必要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加多层次和丰富的操作材料,给予更多的操作机会,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支持,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园基于“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的教育理念,积极通过《如何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策略》园本教研,认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的区域活动,在区域活动实践中对幼儿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帮助幼儿在区域活动开展中快乐健康成长。
一、区域活动设置的因素分析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区域活动的设置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幼儿教师在设置区域活动时,在充分考虑幼儿“最近发展区”和认知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首先应考虑以下三点:一是要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二是要考虑《纲要》和《指南》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三是要考虑幼儿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发展需求。幼儿教师设置的区域活动,要结合《纲要》和《指南》的要求,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综合考虑幼儿园或班级近期正在开展或将要开展的各项主题教育教学活动,要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和社会认知规律,并指向幼儿未来的发展需求。当然,还需要考虑场地、人数、光线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并遵循动静分区、干湿分区、相对封闭、就近方便等基本原则。
二、进入区域前的教育引导策略
教师要提前熟悉区域功能,并作好介入指导的准备。一是要充分了解区域的名称、内容、规则;二是要清楚材料投放的层次和数量;三是要明确观察记录指标,制订有相应的观察表格;四是要知道适宜介入的显性信号;五是要运用适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策略。活动前,教师需要给幼儿有意识介绍相关主题及知识,介绍区域内的新材料、新玩法、新规则,要充分信任幼儿,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选择权,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幼儿进入新区域和尝试新玩法。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开始前,采用唱儿歌、猜谜语、讲故事等方法吸引幼儿对区域产生兴趣,产生想进入区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区域活动中的过程性指导策略
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特别是通过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幼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透露出相关的信息。幼儿教师要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分析孩子的每一个具有介入指导意义的表征行为。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目标的达成度。教师要善于利用操作材料的多样性、层次性,鼓励孩子一物多玩,多物联玩,为不同水平、能力、兴趣、性格的孩子提供发展的平台,为孩子提供着充满探索、发现的空间。有效地指导介入,首先要为区域制订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制订相应的活动方案,设定好稳妥的阶段和步骤。幼儿教师要了解区域的同时,关注幼儿,熟悉幼儿。在自由自主的前提下,给予幼儿更多的选择权和操作权。
四、区域活动结束后的评价反思指导策略
《纲要》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活动结束后,通过小组讨论、提问回答、点评反思等策略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区域活动开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而调整和改进区域活动。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育设备,记录幼儿的区域活动过程,在回放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回忆区域活动操作和游戏过程,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幼儿的社会化水平。正如《指南》中所言:“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幼儿教师通过开展区域活动,发挥幼儿的自主能动性,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创新能力。在区域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提前设计,合理布局,适当介入,科学指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真正体现“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一切为了幼儿,为了幼儿一切”的宗旨。
第五篇:幼儿园角色游戏材料选择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角色游戏材料选择与指导策略
一、角色游戏的区域要求
1、区域内容要丰富,多为幼儿提供选择的内容、材料。
2、区域设置要符合现阶段幼儿年龄特征,不宜过深或过浅。
3、区域内容要有利于幼儿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4、要有健全的幼儿活动观察记录,以便教师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提高。
二、角色游戏的环境材料选择
(一)游戏空间的一般要求 1.应该有相应的区域划分。
2.应根据便于交往的原则划分区域。3.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4.尝试让儿童自己安排游戏空间。
环境的设计和安排对吸引幼儿参加角色游戏起着重要的作用。活动室可分成几个区域进行不同的角色游戏。为了方便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减少活动中的相互干扰,需要把不同区域稍微隔开。从天花板上悬垂下 的纸板门窗、画着花草和卡通人物的纸围墙、有序摆放的包装箱、桌椅等,都能巧妙地将各个游戏区隔开。
每个游戏区的空间要足够大,游戏区内不同作用的空间要明确分开。例如,在“医院”里,为“护士”准 备的小桌椅和几把椅子摆出了一个“候诊室”,旁边的几张大桌子和放着“器械”和“用具”的架子、用纸箱 制成的“狗窝”、“鸟笼”以及几个动物标本,说明这是一间“诊疗室”。这样的安排能使孩子们很快理解每个区域的游戏主题,能很快参加进来并承担起角色。
(二)游戏材料的一般要求: 1.游戏材料应该是常见的、安全的。
2.游戏材料的收集应该有老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完成。3.游戏材料应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4.游戏材料应适合各年龄儿童的发展水平。给小班儿童提供的一般是能引起其对熟悉的周围(家
庭)生活回忆的、比较逼真的玩具材料;中班儿童随兴趣、能力的发展,对玩具种类要求增加。应多提供数量充足、内容丰富的玩具材料,以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游戏需要;大班儿童已经能有目的地选择所需的玩具材料,对玩具细节特征有了较高的要求。如他们会用精致的材料打扮娃娃或自己,我们要多为孩子的这种需要提供更丰富的半成品材料,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认知和审美的需要。
5.游戏材料要符合一定大小比例。
6.提供的成品材料,应该是儿童熟悉的,能引发孩子的游戏欲望。
游戏材料可以帮助幼儿进入角色,把现实生活和想象中的角色联系到一起。一只听诊器能使他们承担起“ 医生”和“病人”的不同角色;一条围裙和一把勺子能把另一组孩子变成了“冰淇淋售货员”和“顾客”。
游戏材料不求价格昂贵,应当是简单的、尽量真实和耐用的。用泡沫橡胶的下脚料制成的“蛋糕”,厚纸 板和透明塑料片制成的“饼干”,染上不同颜色的棉纱制成的各种“冰淇淋”等,都很受幼儿的欢迎和喜爱。
游戏材料要便于拆装和保存。用过的游戏材料应放在纸箱里以备下次再用。尽可能地多收集和存放,诸如 玩具、图书、服装、电话机、打字机、炊具、汽车方向盘、纸板、胶水、颜料等游戏材料和制作材料,以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游戏活动之所用。
在游戏活动中,不要一开始就把所有的材料都提供出来,应该在游戏发展过程中,给幼儿一定的时间去寻 找、发现和获取新的游戏材料,以保持他们对游戏的兴趣。角色游戏往往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教师应有足够 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想象和表演,常受到电影、电视节目、木偶戏、读过或听过的图书、故事、诗歌等的影响。教师应在这些方面多加注意,及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图片、画册、绘画和游戏材料。
教师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充足、丰富、可变、多功能的材料,保证足够的时间、创设宽敞的空间、营造宽松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只有这样,孩子们才可以自主考虑可以玩什么,在哪儿玩,和谁一起玩。这为孩子选择玩具材料,寻找游戏伙伴,选择场所,分配角色,商量玩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
一、允许幼儿自由选择
只有出自自己内在的需要和兴趣而选择的游戏才是真正快乐的游戏。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前,可以观察孩子日常活动的情况,如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孩子近来感兴趣的是什么,孩子通常和谁一起玩等。教师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和了解,鼓励孩子们自由地去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游戏,从而获得自由选择的快乐。在鼓励孩子自己选择时,教师应让每个孩子都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并且明确表明自己的支持态度,使孩子们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会选择,敢于选择,由此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
另外,教师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充足、丰富、可塑性强、多功能性的材料,保证足够的时间、创设宽敞的空间、营造宽松而富有吸引力的游戏氛围,只有这样,孩子们才可以自主考虑可以玩什么,在哪儿玩,和谁一起玩。这为孩子选择玩具材料,寻找游戏伙伴,选择场所,分配角色,商量玩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坚持分层次指导
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游戏发展的层次水平各不相同。如小班孩子的角色游戏以模仿为主,大班孩子的角色游戏则以创造为主。教师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侧重点进行指导,以达到开展角色游戏的目的。
三、适时给予随机指导
有些教师认为,游戏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玩,随孩子怎样玩都没关系,成人不要随便进行干预和指导,因为成人的指导会影响孩子游戏的正常开展。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游戏作为幼儿的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教师少干预是正确的,但少干预并非说就不要教师的适当指导,教师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对幼儿进行随机指导,不但不会影响孩子游戏的开展,而且更能激发孩子参与游戏的兴趣。比如教师以角色的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就可丰富幼儿角色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教师参与到年龄小、能力弱、胆子小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能帮助这些幼儿增强角色意识,他们在游戏中更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游戏的乐趣。这里要说明的是,教师的介入和指导应把握好时机和分寸,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前提。
四、及时调整游戏角色
由于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他们在角色游戏时往往长时间地充当同一个角色。如:当“运输工人”的幼儿老是重复装运玩具的活动,累得满头大汗也不知休息。教师发现这种情况,应及时调整角色,如可建议幼儿去当“医生”,坐在医院里为病人看病开药。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为幼儿提供可供选择的游戏内容应是健康的,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发展。因为内容不好的游戏会从消极方面影响幼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内容,如模仿吵嘴、打架、打麻将、酗酒等行为,这会强化他们对生活中一些不良现象的印象。发现此类情况,教师必须马上制止,及时介入,帮助幼儿树立是非观念。
总之,教师应做一名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