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郭映球论文《有效提高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的策略》
有效提高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的策略
宁波万里国际学校 郭映球
摘要:在新一轮课改中,怎样有效提高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笔者从规范教学常规、隐藏教学意图、转变学习方式、转化教师角色、改变评价方式五个方面阐述,以期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关键词:有效提高 中学音乐 教学质量 策略
中学音乐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音乐认知能力、陶冶情感、提高音乐素养、形成创新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重要责任。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树立开放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动参与和师生互动,努力探索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中学音乐教学质量是中学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新一轮课改中,中学音乐教学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呢?
一、规范教学常规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音乐教师要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细致、耐心地规范自身“教”和学生“学”的常规,树立“上课如上战场”的观念,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常规课。
1、规范自身“教”的常规
(1)学期初做好六项工作:①学情分析;②全册教材分析;③学期总目标;④拓展素材收集;⑤教学进度安排;⑥具体教学方法及措施。
(2)认认真真地备好每一堂课:结合学校实际、学生实际,把握好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不随便让课、送课,提前三分钟侯课(播放音乐迎接学生),不带手机进教室,不提前下课。
2、规范学生“学”的常规
(1)不随意请假、缺课、迟到,课前带好学习必需品(书、笔、笔记本)。(2)进音乐教室时安静有序,步态优雅;不在教室丢垃圾;出教室前将桌椅摆放整齐。
(3)上课时坐姿端正,聆听专注,参与积极、合作有效;主动做笔记,歌唱时声音整齐统一。
二、隐藏教学意图
把教学意图隐藏起来是一种“暗示”“迂回”的策略,是一种意味深长的教学艺术,看似简单随意,但绝非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而是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融会贯通的产物,是深厚的教学底蕴的展现。
情境是隐藏教学意图最基本的策略。这是因为音乐课程的首要价值是审美体验,音乐教学理念摆在第一位的也是“以审美为核心”。审美需要观照,需要氛围,而情境的创设就是营造这样的审美氛围和观照。依据教学内容和题材的不同,情境创设是千变万化、多姿多彩的,有着极为丰富的包容性,有着巧妙的暗示性、迂回性,体现了审美教育的特殊性。所以说,它是把教学意图隐藏起来的主要策略。
情境创设的主要方式有:
1、以情境主题为线索组织教学内容
以情境主题组成单元,这是人音版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中有别于以往音乐教材的显著特色。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情境主题,然后在教材原有情境主题和场景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处理。在初中音乐教材中有不少这样的单元,如:15册第五单元的《耶风情韵》、第六单元的《冬之韵》,16册第二单元的《西南情韵》,17册第五单元的《月光》等等。
2、把教学内容隐藏在情境活动中优化教学过程
好动、喜欢做游戏是学生的天性,在情境中活动更是倍增美感和趣味性。将教学内容隐藏其中,好比给它披上了美丽的外衣,使学生被它吸引,从而主动地亲近它,穿上它,从中获得快乐、获得满足。这种教学的外在形式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它将抽象的知识、机械的训练化作了生动有趣的情境活动与游戏,使学生对学习过程产生直接的兴趣,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优化了教学的过程,如:13册第二单元的《天山之春》、第四单元中的《拉德茨基进行曲》,14册第二单元的《非洲的灵感》,15册第四单元中的《图画展览会》、第六单元中的《踏雪寻梅》等在设计学案时都可以把教学内容隐藏在情境活动之中进行。
三、转变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我们要想办法转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式的、低效能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改变以前音乐课中被动的学习局面呢?
1、采用相对开放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承担责任,与教师处在同等的地位共同探究,从而得出结论。这种课内的开放教学,学生往往会倾注极大的热情,其自主探究、合作的积极性显露无疑。另外,初中生完全可以采用更为开放的教学方式,如,让学生课外收集资料、课内进行交流等。
2、采用不同形式的分组活动
采用不同形式的分组活动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有效方式。
四、转换教师角色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主导因素是教师,教师角色的转变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效果。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然改变教师的工作方式。其主要策略有:
1、转变课程观,进入课程编制者的角色
新课程倡导一种课程共建的文化,需要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教师再也不是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家长等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再也不是被动的教书匠,而是在平凡的教学中善于反思、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新课程主动的构建者。
新课程资源不仅仅是教材、教参,教师自身的素质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同时要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以及周围环境的课程资源。有了这样的课程观,进行教学设计就会视野开阔,内容丰富。而且同一内容每一位教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设计。
2、确立现代学生观进入学习指导者的角色
现代学生观的依据之一是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指出,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都有自己的强项。它启示我们应从多方面、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去发现人、培养人。每科教师都应用“全人”的观念看待学生,充分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发展意向。特别是音乐学科,重要的是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全体学生的审美体验,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而决不是苛求某个变化音每人必须唱准,某个难点节奏要人人过关。应该相信所有学生都有艺术的潜质与追求,都会有一定的发展。在以创造为生命的艺术活动中,应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表达个人情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的角色,从过去音乐知识、技能的权威,传道授业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喜爱音乐的引导者和学习音乐的指导者。教师是学生在审美情境中的审美伙伴,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亲密朋友。教师通过教学意图和策略等影响学生,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并提供主题活动的天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进行引导和指导时,才称得上是教师主导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论,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五、改变课堂评价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检验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针对我国现行课程评价体系的局限与不足,结合国际课程评价发展趋势与先进的评价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其中“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其核心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发展性评价思想,以什么方式进行发展性评价,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教学评价是始终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行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习活动的实效性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多种尝试,心得颇多,其主要策略有:
1、将评价纳入课堂教学设计之中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发展性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用来辅助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把评价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部分进行策划,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与小组评等,使评价成为一种教学手段,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2、将发展性评价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的即时激励评价之中
发展性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帮助促进个体的发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激励评价已成为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都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的确,精彩的课堂激励评价,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评价要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一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发展。音乐是个体差异最显著的学科,在评价中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非常重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新课程呼唤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爱学生,学生才会爱教师,学生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课。因此,课堂上教师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亲切的手势,都犹如一场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激励着学生敞开思维的大门,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探索知识的奥秘。
有效的课堂需要精彩的激励评价作支撑。音乐是艺术学科,注重个体的感受与体验;音乐又是表演的艺术,必然要将个体的体验表达或表现出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学会开一个帽子工厂,每天上课都要带一些帽子去,看哪个学生适合戴哪顶帽子,就把哪一顶送给他,如:“你像比才一样有才”、“你像莫扎特一样聪明”、“你的想象力像贝多芬一样丰富”“你具有孔子一样的头脑”等,这些具有音乐特色的即时评价语言都是有利于学生大胆表现的激励评价。课堂评价中的同一句话,我们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学生感到勉强;也可以说得激情四射,让学生感到温暖和自豪。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不要吝啬自己赞美的、赏识的并富有音乐色彩的个性化激励语言。课堂激励评价是对真情的唤醒,对言行的肯定,对精神的诱导。
3、让学生把期末考评当成一次难得的展示机会
回顾以前的音乐学期末考核评价,大都只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忽略学生的音乐情感和兴趣,往往是“一唱定乾坤”,所唱内容与范围一般由教师决定,并按照统一标准打分。考核评价大权也由老师掌握,评价手段刻板单一,学生对音乐考试“谈虎色变”(要知道中学生正处在变声期,他们的嗓音都处在‘最困难期’)或“无动于衷”。这种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显然不能发挥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更起不到激励导向和质量监督的作用。针对这样的现状,根据新课程评价方式多元化的理念,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笔者在学期初便和同学们商量好他们最关心的考核评价方式:期末考、平时成绩、特长展示各占期评分的比例。即:期末考占60%,平时占30%,特长展示占10%。期末考为基础知识(笔试占20%)和技能技巧(自由选择演唱或演奏占40%);平时成绩的计分为上课认真(能主动做音乐课堂笔记)无严重违纪现象的记满分(由组长检查音乐课堂笔记本后,小组互评),迟到一次扣一分,旷课一次扣三分,严重破坏课堂纪律、与老师顶撞的一次扣五分;特长展示的计分采用“特长汇演”的形式将学生课内、课外所学的歌(事先准备好伴奏音乐完整地演唱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歌)、舞、乐等特长在班级进行展演(需与技能技巧考曲目不同),集体评价判分。
这种学期末的考核评价,有利于消除大部分学生对考试的厌恶感和畏惧心理,淡化考试压力,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和合作能力,发现学生的艺术潜质,开拓学生多元化发展的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愿学”、“乐学”创造了条件,而且还能让学生把期末考评当成一次难得的展示机会,在评价过程中感受到愉悦、满足和自信,从而有效地提高中学音乐的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上策略要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于教学活动中,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融为一体。只有几者的有机结合,并在动态中寻求最优化,才能真正地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教育教学活动服务。
第二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效策略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效策略
来宾市兴宾区小平阳镇青岭小学
罗汝环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教学质量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农村学生数学基础较差,突出表现在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灵活运用差。教学中要从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抓起: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对教学有极大的益处,教师要从课前预习、学习态度、思维模式、学习方法、解题后反思等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班学生有一少半学习态度不端正,自己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老师督促,回家家长不说就不认真去学习,这样教师就要和家长共同努力抓好学生的学习。
我刚教这个班级的时候,上课时好多同学还没有准备好这节课该用的书啊练习本啊之类的,等我说上课了才开始稀里哗啦的拿书,更不用说提前预习了。开始我很是生气,感到不理解,上了几年的学了怎么这样的好习惯都没有养成呢,于是我就和同学们说下次在上课之前一定把这节课该上的东西都准备好,放到桌子的左上角,这样会节约时间的。下次上课一部分同学听话了,还有部分同学没按要求去做。我就表扬了做的比较好的同学,下次再上课大部分同学都做得很好。所以说老师是最好的引导者。
二、关注留守儿童
现在农村的好多父母多数外出打工,孩子扔给爷爷奶奶,导致在老人的宠爱下,放任自如,家庭作业不闻不问,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这时候老师就成了最好的父母,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老师要关注这类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更要严格要求他们的学习,使他们对学习保持极大的兴趣。我们班有一个男孩,爸爸和妈妈在外地打工,他跟着爷爷奶奶,脑子好使,就是没用在学习上,有一次奶奶来接他,由于刚下过雨,路滑不小心摔倒了,我就利用这个契机对他进行思想教育,他感受到了奶奶的不容易以及对自己的爱,所以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来报答奶奶,他的学习成绩很快就上去了。
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教学一向强调“师道尊严”。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居高临下,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写,学生抄”的做法,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首要的任务是要摆正师生以往不平等的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特别在小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极不成熟,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摆着“师尊”的“架子”,语言应该友善亲切,态度应该和蔼可亲,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与学生交谈,辅导学生时,都应充分尊重和热爱学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甚至自己都不会,这样的情况下老师是唯一的学习者。所以在我的教学中定期开展“我想对老师说……”主题活动,让学生说自己在学习中或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所遇到的困难,这样就得到学生的信任,感觉到老师的爱。每天的课外活动时老师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这样就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我就成了孩子的伙伴好朋友。正所谓,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所以教师一定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老师与学生是平等和民主的关系。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极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
四、深入钻研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教学方法 1.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在竞赛中,由于强烈的好胜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总希望争第一,总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利用这种心理可以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比赛,如“小组比赛看哪组得的小红花多““看谁算得快又对”,“看谁的解法多”,“比谁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组算出来的人多”等,都能使学生“大显身手”。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这里没有什么分组原则,总之要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的成功,想办法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感,这样对小学生的激励作用将会更大,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就会更高。
2.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比如在我的课堂中就有这样的例子:一次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这节课时我采用的多媒体教学,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的高,连平时学习不听课的学生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从那时起我感受到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由于农村经济条件差每个学校只有一个多媒体教室,不能每节课都使用,我就选择用多媒体上比较好的课找机会去上。学生参与的热情高了,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
第三篇: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浅谈如何提升教学质量
初中的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是历史、地理和政治的综合体,要学好、学透并不容易。由于它在中考中所占分数较少,往往被学生忽视,不愿意花更多课余时间学习历史与社会。所以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使用教学策略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有效性,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思想品质。因此,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发挥好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基于此,结合自身学习和日常教学实践,粗浅谈谈我的看法:
第一,教师要吃透教材,这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点。以八年级的教材为例,主要是历史知识,知识点教授较枯燥,如何是课堂变得生动就很考验教师的功底。要想上好课的前提就必须课前做好充足准备,能够灵活的驾驭教材。备课时,必须掌握教材的整体架构,明确本堂课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之前已教授过的知识和之后的要学习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点在历史部分中的教学尤为重要,时间相近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受到前一事件的影响,又会对后一事件的发生发挥作用。教师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才能帮组学生架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总之,教师对教材研究的越深越细,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学生也更能够吸收知识。
第二,提高提问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课堂教学的提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这就要求提问要有梯度,按照由简而难、逐层推进的原则来进行提问,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为基础。提问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来提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是得到满足感。当然通过有梯度的提问,也可同时兼顾优生。
总之,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不管用何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吸收知识。
第四篇:提高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策略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思品课程的改革,思品课教师在教学方式和策略上得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才能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从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挖掘教材,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语言艺术 挖掘教材 实践能力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中学思想品德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启蒙课程,体现了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该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政治素质,进行社会教育的重要学科。教学中,我们应该使学生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个人利益同国家社会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而要达到这一标,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就得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策略提高教学的效果,使教学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语言要讲究艺术性,塑造教学新形象
常言道:行家一仲手,便知有没有。思品教学活动亦如此理。学校里教学而对的是整个求知群体,受众都有独特的个性。从表现来看,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从年级来看有新生、毕业生;从性别来看有男生和女生。每个学生在德、智、体方面各有差异,产生的需求也不相同,而施教者却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以一敌百,要想取胜,就得要有相当深厚的功力才能技压群芳,才能让人亲其师、信其道。可又怎样才能达到此种境界呢?最关键的就是处理好最基本的教育艺术,因为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实验证明,一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富有日头言语艺术、体态言语艺术、教育幽默艺术,那么他给学生的印象就会深刻,学生便会产生喜欢这位老师的教学而喜欢这门课程。此外,由于时代在进步,经济、社会在发展,教材也在不断地完善,它内容不像语文、英语之类的课程,它不具有很强的抒情性,而重于理论的阐述,这就更需要教师上课时言语的艺术美感来淡化人们对课文的枯燥感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充分挖掘教材,发挥教学优势
利用教材的方式很多,在新的初中思品课本中每篇课文每框题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内容丰富、画面生动、趣味盎然,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并没有重视插图的作用,也一直没有使用多媒体的条件,唯一可以用的道具就一个录音机,并且许多人认为只有英语课、音乐课才可以使用录音机,而其它科目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有课文要求使用录音机来教学,或者往往把它们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对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视而不见,未能够充分利用它们作为道具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搞活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不能不说是教学中的一大失误。笔者在教学中就如何把插图和寻找到的录音材料与课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它们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作了一些探索:首先,教材中的插图很具体很直观很吸引学生的眼睛,可以把它在教学中作为激发学生深人学习的好素材。正所谓“任何人认识任何事物,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就要发挥这种“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中把客观事物转化为主观观念的第一步。它是关于事物的现象和现象之间外部联系的反映,是以感官直接感触为特征的生动、具休、直观形象的认识。”的作用,充分使它成为我们教与学的帮手,使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产生丰富的联系和想象,开发他们的智力,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更深层次的东西,奠定理性认识的墓础。其次,精美的插图,除了叮以激发学生产生想象和深刻的思索之外,还可以在美妙的音乐中当作艺术作品来欣赏,在这流动的音乐环境里来鉴赏插图的新奇和精致,很有可能使人神思飞扬,茅塞顿开,灵感顿生。例如,在思品(七年级上册人教版2003年8月第1版)第三课《珍爱生命》第一框题:多彩的生命构成了缤纷的世界,一文中就有四幅图片,图1为“万类霜天竞白由”、海陆动植物一片生机勃勃;图2为“干涸的世界”,一片干旱的开很深裂的土地;图3为“呵护”,一只手里托起一棵嫩绿的树苗;图4为“漫天沙尘”,在一些地区,即使春天来了,可沙尘暴依然使得城市的居民和车辆运行困难。面以这样的课程,如果单凭老师讲解,实在枯燥乏味。我们可以通过学生观察图片,提高问题让学生思考,之后让学生主动说出对这些图片的想法,得出结论,我们要保护好家园,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学习的目的在于作用于实际生活。新编教材每一节都安排有活动课内容,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传授思想品德课知识和技能时,要注意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比如可以通过对一些与思想品德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收集、整理,保存政治学习的资料;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国内外时事信息,厂一泛阅读各种报刊杂志等活动形式,不仅让学生拓宽白己的知识视野,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使他们在对材料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提高一厂自己的思维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训练要有度,评价要有激励性
训练可以使用学生深化理解,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由于学生的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训练就要有针对性,不能随意布置练习题,要从实效出发精心安排,多样活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做到由简单到复杂,不要拘泥于所谓的标准答案,做到求同存异。同时,在评价时要充分肯定学生在练习中体现出来的创造性,哪怕只是一小点新意,也应该激励。当然对于过左的问题,要及时纠正,进行补偿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兵法之妙,存乎一心”,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不能死搬教条、搞“纸上谈兵”,而要灵活处理,要敢于创新,借助一定的方式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良性发展。
第五篇: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做好课前准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有效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优化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情境教学,培养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血液;课后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关键词:优化;启发性;竞争;培养;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5-0144-01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重中之重。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从教的方面来看,最直接、最重要的无疑是课堂授课效果,而影响授课的主要原因在于老师的课前准备工作和适宜的教学方法 ;从学的方面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占有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师生间的心理沟通也是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采取当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做好课前准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对于教师而言,备好一节课,首先要制定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课堂教学目标要科学合理。它既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语言的规律,又要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要根据所教内容在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潜心与文本对话,认真研读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揣摩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教材的结构体系;对于高年级的句型、课文,更是要潜心研究,在充分解读学生的基础上,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将传授语言知识以及训练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目标具体化,使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建立在充分了解教材和学生的客观基础之上。
2.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言,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质量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要运用好提问,应当注意这样几点:
2.1 提问要有计划性。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精心的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划。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教师思路明晰,也对学生思维起着潜在的导向作用。
2.2 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要减少或避免走过场的应答式提问--简单地问“对不对”、“好不好”这种应答式的提问,思维的含量很少,表面热闹,价值不大,而这样的提问在教师实际课堂教学中大有存在。
2.3 提问要难易适度。有效备课中有个环节就是“备学生”,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异,所以我们说要因材施教。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又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
3.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段
3.1 以活动为核心,激发学生深层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中,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始终以“活动,训练”为主线,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通过口、眼、耳、手、足、脑的各种活动,动用全部认识和情意方面的储备,唤起开口的欲望,强化学习的动机,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康的个性。
3.2 采用竞争机制,游戏比赛进入课堂。爱表现是孩子的天性,运用比赛,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思维。“竞争为学生提供了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参与竞赛,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乐学、善学,可以给课堂充满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从而提高了英语课堂效率。项目可以有多种:朗读比赛、字母、单词书写比赛、赛拼读音标的速度和能力、讲故事比赛、口语交际比赛等。这些活动,既能调动教学氛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4.情境教学,培养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血液
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它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所以在英语课教学中,一定要努力创造多种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4.1 体态演示展现情景。体态演示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用来传递相信,交流感情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特定的身体态势。小学英语教学中可运用体态的地方较多。教数字时,可边说数字,边用手势表示。如”four“可伸出四个手指,”eight“可伸出拇指和食指等方法表示。教学动物单词时,可模仿动物的叫声及其特点用体态演示。学生边做边说英语,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单词,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了最佳的学习效果。
4.2 贴进生活巧设情景。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用所学语言进行对话表演,把课堂教学融于真实的生活中,使之贴近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际能力。如;教学采购文具一文时我提前把教室的一角布置成一文具店,上课时给大家介绍,”今天,我开了一间文具店,谁想买钢笔、圆珠笔等请到我店里光顾。“结果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光顾”本店",掌握了文章内容后便抢着扮演店员、顾客。这样的情景创设,不仅富有真实感,还有极大的趣味性,既活用了所学对话,又增进了师生间、同学间的友情。并将素质教育落实到了实处。
5.做好课后反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现代英语教学中,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英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其中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课堂教学群体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评估的反思等。可以看出,英语教学的反思,已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着整个小学英语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本人认为,每堂课后,及时认真的进行课堂反思,总结得失,是一种不断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很好办法。
总之,我们只要在教学中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追求的小学英语课堂高效就会慢慢实现。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在摸索中不断前进,我们一定会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