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论文实施有效教学 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实施有效教学 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兴城市围屏中学 郭永良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众多教师探索的问题。有效教学方法有的是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中概括和归纳出来的,也有的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先提出一种假设,经过多次试验而后形成的,所以教学方法既是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既有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地方,又有与其他自然科学不同的地方,有很多生物学理论要记忆。生物又不能教成“死物”,因此生物教学的高效率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必须千方百计让学生把知识理解透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复杂的问题进行加工整理,把知识变成便于记忆的清楚的简单形式,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基础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方法,记住的知识才能记得扎实。本人就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采用哪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了一点探索,浅谈如下:
一、紧扣“纲”“本”,巧设教案。教学大纲和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要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顾
此失彼。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一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那种照抄书本或只摘录知识要点、照搬他人现成教案或沿用自己旧教案的做法是极不可取的。高质量的生物课堂教学方案还必须包括教具准备、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等。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必要前提。
二、加强实验教学,展示生物课堂教学的独特魅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近期使用的各种版本的中学生物教材,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编了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内容。如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实验本第一册(下)就选编了观察与动手29项,学生分组实验4项。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养成他们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的教学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计划地做
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否则过了适宜的季节,也就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时机。
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我曾对学生进行调查和抽测,发现使用直观教学手段最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也最好。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
三、连环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
课堂上恰当设问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落实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启发性,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不论是讲解还是做观察实验,都要设计好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突出启发性,而不是告诉学生结论,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血液循环时,教师可作下列设问:(1)血液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在哪?(2)血液循环有哪两条途径?氧和营养物质发生了几次转变?动静脉血的变化是在哪些器官完成的?(3)血液循环的作用是什么?随着上述问题的逐步解决,学生对血液循环就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生物学知识中实例和数据比比皆是。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用实例和数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时,教师引用海岛上的植物大多矮小或蔓生,岛上昆虫的翅大多退化或特别发达的实例就能形象、生动地说明岛上植物、昆虫对岛上经常刮大风的自然条件的适应。恰当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四、运用诗歌激发兴趣
诗歌辅助生物课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启迪。提出有些有疑问的诗歌,涉及的生物学知识,其科学性不强,不够严谨,有的甚至还有错误。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诗歌给学生提出疑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还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准确的生物学知识。在讲授 “昆虫的生殖与发育”一节时,教师可运用学生学过的一句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提出疑问:“蚕蛾真的死了吗?”学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春蚕吐丝只是其生殖发育的一个环节,并没有真的死。”
五、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目前,不少学校已明确要求教师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
习的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功夫。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课堂练习题的提前设计和课堂上的灵活使用,能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进行矫正教学等。这对确保生物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例如,在讲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时,列举婴儿吮奶、寒冷使人打哆嗦、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反射活动,请学生辨别,其检测和巩固效果都非常好。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要得法。教师必须认真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优化师生教学活动结构,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施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唯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要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知识型人才和经济型人才。
第二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摘要:初中生物学科,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魅力课堂,是我们生物教师应该深思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计算机多媒体作为新型高科技教学媒体,可以集动画投影、幻灯、录像、照片、挂图、板书、录音于一体,由计算机通过十分简便的操作将图、文、声、像等多种信息根据课堂需求制作课件,让生物课堂充满乐趣、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充满挑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它运用在生物教学中,是教育改革的新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特点,在课堂中创设了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能弥补课堂教学与实际之间的差距,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有效整合,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关键词:信息技术,生物教学,高效课堂
论文创新点:
一、信息技术在备课环节的应用:可以利用网络寻找资源和拍摄照片或录像积累资源。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
(一)化难为易-----解决重点难点,降低教学坡度;
(二)化抽象为具体---拓展时空范围,便于掌握知识;
(三)化繁为简-----优化复习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三、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教育部也提出了要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在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下,以网络和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后,不仅带来了教育技术上的更新,更促进了教学结构模式的发展。新课标的理念证明,以往传统的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情感、价值观、能力素养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能动性和创造性,课堂上“满堂灌”,过多地强调对生物学知识的死记硬背,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和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生物教学课堂变得沉闷、机械和厌烦。这限制了学生与生俱来的个性和潜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近几年来,教师不再以黑板和粉笔为武器进行“一讲到底”式的教学,而是根据网络教学的需要,通过多媒体教学信息控制台,利用计算机、投影机、大屏幕和电视机,调用自己在校园网上的教学站点和智能双向闭路电视系统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探索性的学习。然而,如何恰当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这是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多媒体教学过程不同于传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图文声像并茂,能够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性,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更为直观的刺激缩短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接受时间。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表现出无穷魅力,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网络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它们既能化小为大,化虚为实,化难为易,化零为整,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其内力,因而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动脑、动手接受教育,既学到知识又减轻学生负担。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与实践来谈谈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一、备课环节的应用
(一)利用网络寻找资源。
网络上有些图片、视频、动画、教学的辅助资料等,在备课时可供我们下载使用。比如:理解概念:在准备“神经系统”一节时,帮助学生理解两个重要的概念“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系统”可搜索百度百科即可明白。再如:在学习“遗传病”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不能近亲结婚可搜索“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家史”、“达尔文的悲剧”等资料。计算机和网络中蕴含的大量资源,为我们进行电子备课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这大大拓宽了传统的教材和教参的狭小范围,能让教师在互联网中不断获取最新的资源,从而设计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电子教案。通过这种对信息的不断加工和创新,教学设计质量、艺术水平和可操作性会不断地提高。备课时,除了借助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料,特别是那些优秀案例,得奖教案,让我们开阔眼界,拓展上课的思路。在此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信息整合,使教学环节都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不断地提高工作的成效。
(二)拍摄照片或录像积累资源。
我们可以利用数码相机或手机拍摄生物资源,存入电脑以备用。比如:在学习“校园植物调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拍摄照片,融入课件展示,让全班学生快速了解校园植物的种类,并能很好的分类。再如:在户外旅游或登山时,将那些珍贵的植物、动物等,拍摄下来输入电脑储存备用,就是很好的资料。将这些直观的教学资源整合到教案或课件中,课堂里的内容就非常丰富,让学生看到他们平时看不到的东西,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所涉及的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如果只靠教师用语言进行讲授描述,难免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运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便快捷而又有效的好办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有效的学习状态,取得最有效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解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时候,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视频等来展示地球地质环境的变迁,以及各个时期的生物的进化与淘汰的过程,这不但有效地向求知欲极强的中学生了解到了生物学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再如,在讲《生物圈到细胞》一课开始时,先播放一段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神奇生命的诞生过程。再讲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时,可以播放一段《人与自然》的视频,展现动植物的千姿百态,特别是一些罕见的珍稀动植物,并配以优美动听的音乐,会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信息资料,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之间的关系。
学生一旦被激发起兴趣,就会对新知识有一股热情和渴求,学会自己学习,举一反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的运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四)多媒体能巧妙地将抽象概念转化形象生动情境
生物教学中有很多过程都是动态的、概念是抽象的,我们可以运用投影、实验、模型、图表等展现理论产生的典型事实,力求变抽象为具体。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对教材中难以观察的细微结构、生命现象和活动过程等进行信息处理,模拟或再现其真实情景,使其变得形象、直观,这既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知识提供了直观的材料,又可以使学生进行抽象概括,能够很好的达到目标。如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孟德尔经过整整八年的不懈探索所揭示的,其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在教学中先通过投影片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提供产生理论的事实;然后结合图解,由现象到本质地分析豌豆的遗传特点;介绍有关生物术语,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实现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最后科学地导出遗传基本规律。
二、课堂教学的应用
(一)化难为易-----解决重点难点,降低教学坡度
在生物中,有很多重点和难点仅凭教师口头讲解是难以解释清楚的。借助多媒体精心设计,适度选择,合理解释和演示,及时处理信息,教学的重点问题就容易解决,难点问题就容易突破。如:在初一(下)中,循环系统心脏的结构以及瓣膜的开启方向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利用教学挂图和心脏模型来讲解,用箭头表示瓣膜的开启方向控制血液的流动方向,由于这些教具都是“死”的,老师只好边指导学生观察,边讲解边板书,学生在下面忙着做笔记,听起来索然无味。现在利用Flash编制的心脏结构图和动画,可以清晰地看到心脏的结构及在收缩和舒张时,通过瓣膜的开启方向来控制血液的流动方向,教学程序是:先提问“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的结构与功能是如何可相适应的呢?”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闪烁、图形的移动、定格等方式来说明心脏有四腔,与之相连的血管有哪些,播放数次,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总结心脏的结构。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四腔壁的特点,与它的功能相适应。再播放心脏动画,提问“心脏是如何控制血液的流动方向?”放慢速度播放,反复两三次,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总结出心脏瓣膜开启方向由心房向心室开,心室向动脉开,由此控制血液的流动方向。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巩固所学的内容,在屏幕上打出填图、连线、填空等练习题当场做,发现学生没有掌握的地方,再播放心脏图和动画,再让归纳总结所学内容。按提问→观察图、动画→感知分析→总结→做练习巩固→再观察→再总结程序进行,一堂课下来,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掌握了心脏的结构和瓣膜的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效果显著。由此可见,采用多媒体技术表达教学内容,把人体复杂的生理过程模拟出来,可以使教学过程更直观,更形象生动,使之成为“活”的教具,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再如:“物质运输的路线”这一部分内容,教学的重点是: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血液,血管、心脏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消化、呼吸、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作血液循环模式图flash动画并展示。设计这一活动,可以使同学积极去探究血液循环的途径,通过已有知识,在小组同学的努力下共同完成血液循环途径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为进一步突破血液循环途径这一难点问题打下基础。教学的重点迎刃而解。
(二)化抽象为具体---拓展时空范围,便于掌握知识
初中生物课讲述的概念、原理一般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往往对教师在理论上的讲解不感兴趣。因此,在理论讲解时借助借多媒体教学,用课件将它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可以满足课堂需要,可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拓展了课堂的时空范围,缩减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如在讲述“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时,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过程较为抽象,而鉴于初中生的逻辑思维比较低,我将其设计成电脑动画,把学生观察不到的微观过程变为能直接观察到得宏观过程,在动态感知中体会并理解开花植物的双受精过程,理解双受精的概念。并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要求学生积极描述双受精的过程,这样既克服了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缺乏和对抽象概念的难以接受,又加深了讲课的趣味性,最后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比传统教学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化繁为简-----优化复习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以前,我们的复习课大多数老师的做法是划定范围自己复习或者串讲本节课复习内容的重点知识点,然后学生自己复习。这些方法简单、机械,效率低。随着网络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的诞生,这一切烦恼便迎刃而解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以章为单位总结重点以幻灯片的形式直观的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深刻印象,产生学习兴趣,记忆深刻。对于一些枯燥的概念复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设计一些小游戏来帮助学生消除疲劳感,从而加深理解及记忆。例如复习某一单元的概念时,我制作了一个多媒体动画课件,先出序号,选择一个题号,点击一下出示题目,再点一下出示答案。以小组为单位,以游戏竞猜的形式,胜利的一组有奖励,失败的一组会有他们意想不到的小惩罚。通过学生反馈,知道了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仅带给学生欢乐,而且还加深了记忆,强化了概念,真是一举两得。
三、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时,要抓住“科学合理”这个关键,深入钻研教材,找准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切入点和时机,要避免不顾学生生理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量大,速度快,进行满堂灌加重学生负担的错误做法。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语音室、投影仪等手段的优势,结合教学实际,教师应精心制作一些课件,尽可能使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起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现问题、捕捉信息、独立思考问题、分析信息、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作用。比如:刚刚使用多媒体上课时,制作课件把上课的每一个环节都反映在课件上,如果缺少某一个环节总感觉会缺少点什么,导致一课时幻灯片的数量多达三十来张,上课时就像放电影,走马观花,没有重点,喧宾夺主,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于是现在备课时会把幻灯片的数量控制在十张之内,精心挑选体现本课重点,课堂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正确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以它的独特性、先进性和高效性,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更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必须采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达到教学最优化,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虽说传统的教学模拟不具备以上优点,但在不断的运用和改进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精华部分。在教学过程中,绝不能用多媒体代替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科学凝练的文字、语言和图表书用板书的方式表达出来,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感知量,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如果省略板书,套用多媒体课件中的“板书”,则显得机械、呆板,而且屏幕上的内容一晃而过,没有给学生留下太深的印象,不利于学生对整节课内容的掌握。幻灯片的切换容易造成图文分离,不便于学生形成图文结合的整体记忆效果。我们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是播放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幻灯片,或是用flash软件制作的动画。在幻灯片的制作中,幻灯片的容量大播放速度快,学生往往看到图就看不到文字小结,这既不便于学生做笔记,又不便于学生进行图文结合的记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技术也进一步的提高和成熟。但是多媒体的运用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成为一个简单的因果关系。运用了多媒体,还要注意对课程的体系、教学方法、讲课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工具性功能,使计算机溶入学科教学中,才能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21世纪中学生。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不是用来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而是从实际出发,寻找最佳结合点,突出教学重点,解决难点,探索规律,启发思维。
总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有效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一定要吃透教材,熟知知识与教育媒体的长处,找准课程资源与现代教学媒体的结合点,根据实际情况选好教法,让生物课堂充满乐趣、充满活力,才能实现高效率的生物课堂教学。
第三篇:推进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推进有效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名师工作报告会心得体会
张陇琴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这一头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 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 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这几年一直教低中年级,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低中年级的数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低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
第四篇:实施有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强化常规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城关中学教务工作规划
根据学校对教务处工作的要求,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发挥教务处“指导、服务、督查、创新”的功能,扎实开展教务处工作,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教学工作的全程管理,确实提高教学质量。本学期教务处确立如下工作重点:
一、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相关教育理论,加强师资培训力度,根据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课时,进一步规范各类活动课程,加强我校课程建设和改革。
首先,抓好批改、辅导、评价等环节的管理。严格要求教师按学情分层次布置作业,作业的批改应及时,辅导要有效。其次,搞好质量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学期初,组织教师认真地进行分析、总结,做好新学期计划;施行月考制度,通过月考检验教学质量,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并跟踪调查评比,掌握学生学习动向;加强考试工作管理,提高考试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严明考风考纪,落实考试后的分析与总结,制定培优辅差的具体措施。
二、深化改革细化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高效课堂的深入发展,教学管理的内涵在不断丰富,管理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强化管理,以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首先,进一步完善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加大奖惩力度,通过推门观课,学生评价、成绩评定等形式,帮助教师了解自己,调节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其次,建立和实行签课制度,使学校教学工作管理走向精细化、科学化,使教学常规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更好地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再次,加强对图书室、实验室的领导和管理。图书室要做好服务工作,确保正常提供借书和阅览。实验室及时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及学生实验登记并配合好科任教师的教学工作。
此外,做好青年教师的指导、培训工作,关心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的成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对青年教师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对新教师主要进行教学常规辅导,使他们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激励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技能。
三、施行领导包班制度,聚焦中考争创全优
以推进素质教育,坚定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信念,以在教学上拔尖,不满足于过得去,不满足于一般化为目标,真抓实干,再铸辉煌。为此我们将继续狠抓毕业班教学工作。首先,施行校领导包班制度,定期召开初三教学工作会议,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其次,包班领导积极参与毕业班的教学管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毕业班教学提出宝贵意见和要求,齐抓共管,确保中考有新的突破。第三,分层优化,培优辅差。采取教师包生,骨干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对尖子生进行针对性的中考辅导等措施,全面提高各类学生的学业水平。努力做到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保总分,消除弱科争全优。
总之,本学期教务处将继续加大对各项教学工作的督查力度,记录并严格考核。力保我校教育教学秩序井然,再次续写我校教育教学提升的新篇章!
第五篇:校长论坛·实施有效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有效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今年是县教育局提出的“教育管理提升年”,我校紧紧围绕“实施有效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主题不断尝试,有了一点自己的心得和体会。现把我们的做法汇报如下:
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前提。
我们认为,一个学校要发展,首先要有先进的理念做引领。获得先进理念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共读根本的专业书籍。近年来,我校大兴阅读之风,在全校教师中推行“知性阅读”活动。学校统一购买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静悄悄的革命》、《56号教室的奇迹》、《构筑理想课堂》等专业书籍,每学年集中精力研读一两本。为了保障共读效果,我们采用了三点措施:一是保证共读时间,每周至少拿出一小时用作读书交流(通常放在星期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二是利用问题导读,对每次共读部分都拟定几个题目,让参加共读的老师带着问题去读,并将思考的结果写在理论学习笔记上,按时上交,学校统一检查;三是由学校领导班子担任讲师,组织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梳理讲解,引领大家达成共识。
有了理论书籍的引领,提高教学质量便有了源源活水。
二、灵活的管理策略,是实施有效管理的保障
学校管理是一门艺术,既要讲求民主科学,有要严格细致。我们的做法是:
1、变滞后管理为超前管理。过去的教学常规管理主要是对教师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检查,出了问题再亡羊补牢。现在我们努力把管理工作做在前面,力求使教师在工作中少出问题或不出问题。例如:教师备课把上后检查变为上前检查,检查教案与检查教材分析相结合,要求教师在备课前对新教材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科学、明晰、可测的教学目标,并依据目标设计练习题,找出每节课的“交集点”所在,确保每个教学板块都朝向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师在上课时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了课上无的放矢,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变单项管理为互动管理。以往的管理只是教师在学校的安排下完成任务,缺少学校与教师,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在组织教师听、评研究示范课的过程中,一方面进行理论讲座,武装教师的头脑;另一方面抓住好的典型,进行示范引领,让学校的人力资源发挥最大的潜能。
3、变宏观管理为细节管理。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我们注意从细处着手,从一件件小事抓起,力争抓到位。
(1)学校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实行全天候管理,校长和带班人员每天从晨读开始到放学结束,进行巡视检查,如发现私自调课、不按课程表上课等现象,都要进行记录和处理,确保将课程实施落到实处。
(2)学校对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提出具体的要求。如课堂教学我们提出六个关键词,即整合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延展度和练习度,整合度主要是针对三维目标提出来的,参与度指向学生,亲和度指向教师,自由度指向教学氛围,延展度指向知识的深入理解,练习度指向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有了这六个度,我们就拥有了一把衡量课堂的尺子。每位老师都可以拿这把尺子量量自己,针对自己最欠缺的部分下大力气改正。
三、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归旨
我们重点抓好备课、上课、听课、检测、研训五个环节的有效性。以有效备课为切入点,有效上课为根本,有效检测为手段,有效教研、有效培训为支撑,有效检查、有效评价为导向,推动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
1、有效备课
我们借鉴新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依托新教学框架,构建高效课堂。学校要求,每位执教老师备课时必须从教材解读入手,在深入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可测的教学目标,并依据目标设计相应的预习题。教学环节的展开紧扣目标进行,坚决革除游离于目标之外的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预习题的设计尤为重要。我们在教师中反复讲,有效的预习是让学生带着准备进入课堂,让学生有疑惑,处于“悱愤”的状态,尽可能缩小因为学生起点不同在相同时间内收获迥异的现状。
“单元学习标准”是“教学框架”的有益补充。“单元学习标准”是对本单元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是师生展开教学依托和最终目标。这学期,我们用“单元学习标准”作为集体备课的新形式,让老师心中有目标,让学生学习有着落,更主要的是,让家长也能参与到教学中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检测。现在,制定单元学习标准和针对全部教学目标设计预习题成为我校提高教学效率的两大宝器,也是常规检查的主要项目。
2、有效上课
我校多年来一直将课例研究作为重要的研究载体,在有针对性的研究中让老师得到课堂教学技能的提升。
(1)、为青年教师成长而开展的“同课再构”活动。
为了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迅速把握课堂教学要素,弥补教学经验的不足,我校依托“青年教师沙龙”活动平台,为新教师进行了授课录像,同时用录像机同步录制,既录教师活动,又录学生活动,刻制成光盘,首先授课教师看录像,进行自我反思,其后其他青年教师集体观看,进行同伴互助,在此基础上,要求授课教师进行“同课再构”活动。通过听课、巡课汇总结果来看,青年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把握教材能力都得到提高。
(2)、为同学科教师发展而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
进一步抓好“有效教研与有效教学”主题结合,夯实课堂基本流程,突出以“课堂十分钟检测与有效反馈”为主题的校本课例研究。形式为“同课异构”或者“同课再构”,分别在新课、练习课、复习课中,备课组选出同一授课内容,不同任课教师同时授课,集体研讨,相互学习。
(3)为全体教师发展而开展的“示范教学”活动。
我们充分挖掘本校教师资源,开展“示范观摩”活动,以示范引路,使其他教师学有榜样。
3、有效听课。
我们将听课评课工作当作有效管理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点,听课工作做到了日常化、制度化、纳入教师工作量。
(1)学校领导率先士卒推门听课,课后随机抽几名学生就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检测,接着对教师当场指导,然后教师在另一个班再上此节课,课后继续检测,对比前后检测成绩,寻找差距、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学校安排的听课形式多样,有推门听课、跟踪听课等,凡听课的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听课笔记除记教学流程外,更重要的要有听课者的反思与评价意见。对所听课程都坚持评议,听课教师参与评课情况和评课结论纳入学校对教师的工作考评之中。
4、有效测试
(1)、学情测试。这类测试由教师自己命题、自己阅卷,内容必须围绕县期中期末试卷题型,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监控,及时调整。每月学校进行检查并把检查结果纳入当月考核之中。
(2)、有效评价。学科组对每次检测成绩都认真统计分析,建立分析数据库。班级有学生个体之间的横向比较数据和个体纵向比较数据。
5、有效研训
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围绕“有效教学深化”为中心开展系列活动。
(1)、主题培训。我们围绕着“有效教学”,每月举行一次主题培训活动,主题分别是“有效备课”、“有效预习”、“有效提问”。每次都精心准备,有理论、有案例,做到内容新颖、实用,确实让教师听完后有所收益。
(2)、主题论坛。每月学校集中培训后,教师结合自身实际运用、实践、反思,然后进行主题论坛活动,教师写出的反思、案例等,放在自己的文件夹里,大家利用校园网互相浏览、学习、交流、评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教研沙龙。在教研活动中,围绕研修中出现的问题,组织教师采用同伴互助的方法进行研讨解决,学校还组织教师进行了原生态课堂教学比赛活动,发现问题及时研讨,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
(4)、研磨提高。我们在“一课多上、一课多研”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我们学校语文、数学、英语、教研组已经开展了“一课多上、一课多研”活动,具体操作:“教学实践——研讨——反思——再实践——再研讨——再反思”,有十三位年轻教师承担了上课任务,执教教师在多次备课、上课、反思、研讨、重新备课、再上课中,提升自己的认知,同时在交流互动中整合他人的智慧。利用群体智慧,有效地优化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我们还把执教者每次上课制成录像,然后观看录像课进行研究,增强了研究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通过这样的教研实践,我们感觉到“一课多上、一课多研”不仅提高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提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研水平。这种教研活动能够营造出集体争鸣的场景,引导教师实事求是地反思、总结、评判自己的教学观点与策略,在交流互动中整合他人的智慧,在多次的思维碰撞中提升自己的认知,这对每位参与者来说,其影响是深远的。对于执教者,经历了“放下”、“提升”的“磨课”体验,促使自己把新课程理念的挖掘与理解,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达到超越课堂,超越教材的理想境界,从纵向和横向上提升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研水平。让老师们真正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人,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
总之,我们按照县教教育局的工作部暑,做了切实有效的工作,当然,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今后,我们将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探索有效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使我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希望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