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小学生绘画中色彩的表现力[小编推荐]
如何提高小学生绘画中色彩的表现力
儿童美术教育应以儿童的自由表现为主,重在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本能与创造热情。可是如何更好地运用色彩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表现力呢?如何更好地贯彻色彩教学,使学生喜欢画画,喜欢用颜色去自由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呢?激发学生去感受色彩,与画笔交流,与生活接轨,去触摸色彩的基调,是我们小学美术教师的责任。
一、重视学生发现生活中色彩的美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画出来,完完全全地表现自己的情感,这才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教学。
在一年级色彩教学中,当我给出大自然中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说说其中都有哪些色彩时,我预想的答案没有出现。学生给了我很多意外的答案,如花朵上的颜色,不仅说出了花朵身上的颜色,还给出了花瓣尖端部分的颜色,这是成人都很难观察和感受到的,这才是难的、珍贵的东西。
二、提高学生色彩认知水平
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的基础知识相当丰富,如何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重视知识点的内容结构,采取适合学生理解的教学手段,从而让他们在了解的前提下,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在美术色彩如何运用的问题上,总结出以下几点:(1)切不可把色彩的基本知识不求理解地传授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既要知道意思,又要学会、学懂、学得明白。(2)现在美术课堂教学日渐依赖多媒体设备,教师在课件制作方面下足了工夫,但是在精美的、煞费苦心的课件背后,教师是否真正了解它带来的效果呢?就本节课而言,第一次课,我觉得过多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没有实际感受到色彩活跃在纸上的魅力。在第二次教学中,我适时改变了教学思维,将美术课堂还原到最原始的状态,就像工艺师傅手把手教徒弟一样,我一边做一边讲解,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体会到了纸上艺术的魔力,更直观地了解了相关知识。(3)教师作为一节课的“导演”、“编剧”、“制片人”等,应关注到学生对本节课的心理感受,及时的沟通与了解是上好每一节美术课的关键。本节课中我在学生动手调色的过程中,不断巡回指导学生,每每有不懂和不明白的地方,我都及时解答,了解他们的心理诉求,不把问题留到课后,做到堂课的问题当堂课解决,让学生充分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对绘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站在学生视角,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三、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
(一)放手将课堂还给学生
在《我的童年》一课中,我大胆将课堂放手给学生。首先,我让四个组长自主讨论每个小组成员的性格特征,然后让组长把讨论结果记录下来。接着我让他们根据记录下来的内容,用色彩表达自己或他人的性格特征。在这之前,我并未讲过每种色彩表达的性格特征,所以学生脑中没有固有理论知识的束缚,很多都是发自内心的对色彩的感受,以及互相讨论交流出来的结果。比如,很多学生都认同“红色”代表“爆性格”,“蓝色”代表“文静性格”等。这些结论与书本上传授的知识相似,但是这是学生在实践中自我发现学习而来的,更深刻,并且运用起来更得心应手。
(二)用好范画
在实际教学中,我以一年级《七彩生活》为例,简单叙述下我对范画在色彩教学中的一些观点和想法。
本节课初我运用常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简单欣赏日常生活中充满各种色彩的图片,目的是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色彩之美,进而能运用色彩。学生在完成作业期间出现了问题,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运用刚才看到的东西,一些同学大叫太难了,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时范画就派上了用场,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其他学生的范画,从同龄人的绘画作品中吸取营养,这比教师用成人的方法示范要好得多。教师常以成熟的技法表现,让学生产生距离感,觉得无法达到教师的水平,而运用学生的范画更贴近学生,更易让他们树立起信心。在这期间,教师应该适时地讲解与指导,并且可以找几个学生上来画一画,给学生看一下,既然他们能画好,那么其他同学就会觉得自己也能画好。我总结了范画运用应该解决的几个问题:1.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学生信心。2.仔细观察体会,自我发现问题。3.虚心学习比对,掌握技法运用。
四、晓之以理,动之以手
虽然对儿童绘画不能有过多的技巧要求,但让他们获得一些绘画常识还是必要的。比如了解绘画的基本要素,这会增加他们的兴趣,丰富他们的表达方式。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讲一些画论,以提高少儿的理论素养。还有经常性地美术史欣赏课是十分必要的。另外,绘画教学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说千道万,不如亲眼一见。如讲到印象派的风格时,除了让学生看范画以外,适当地提笔示范,让学生明白大师的点彩、湿染等用笔技巧,这样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精彩效果是如何而来的,学生就会情绪高涨,兴趣勃发,各个跃跃欲试,非常轻松的就掌握了一种新的表现方式。
通过重视学生色彩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是教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向孩子灌输与他们无关的标准和法则,而是培养学生的鉴别和选择能力。审美意识的形成应寓于孩子们对自我和环境的不断认识与敏感之中。面对未来,培养孩子对生活的敏感,要比培养对美术的敏感更为重要。重视和发展他们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就是造就一个开放、文明的未来,展望前程,我们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绘画中的点线面 教案
课
题:绘画中的点线面 课
时:第1课时
课
型:欣赏课
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
教材分析:本课的课程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点.线.面造型艺术的欣赏.体验与感受,能对点.线.面有进一步的了解,并学会用点线面进行造型设计来表达自己的“感觉”,但“感觉”能否表现呢?又如何表现呢?这一系列问题要求教师必须做出各种尝试。因此,结合本课程内容及作业要求,针对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力的特点,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学生为主体,在《美术课程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教学目标;
通过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的形象造型设计的范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能力,表现能力,形成基本的学术素养。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点.线.面的心理感受,视觉美感.形式美感的赏析,引导学生认识点.线.面是基本的造型艺术语言之一。并学会用各种工具和表现手段.形式及心理情感表现的美感。
2.过程和方法目标:相关图片赏析,启发引导,自主创作。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人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但它是可以用自然界的事物把它表现出来,同样用几何形体也能表现我们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用点.线.面进行造型设计,感受联想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以及学会用点.线.面来设计出精美的图片。
教学难点:对点线面的了解并不是绝对的尝试用点.线.面来表现抽象情感,并能积极自主的发散性思维引导。
教学方法:欣赏.解读.演示.练习.1.教法:放映关于点.线.面的相关图片请学生们欣赏并思考。结束后,在黑板上做示范,运用点.线.面.色块来表达某一情感或事物,并请同学进行设计构思创作。
2.学法: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发挥想象力,运用点线面等在画纸上进行大胆尝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
学具准备:图画纸.各种笔.尺.圆规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请同学们准备好学具,先思考有关用点.线.面等做成的画面,并在纸上表现出来。
二:引入新课:(2分钟)开头语:同学们面对自然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最概括的绘画语言.最简练的表现手段表达,你们想过没有?是什么?那你们尝试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来表现过自己的内心世界吗?你们在网上看到过用简单的几何形体做的图形会运动吗?
三:讲授新课:(25分钟)
(一):相关图片赏析
1:通过欣赏夜晚“星座”构成来揭示课题。
引: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天空里正在上演一个精彩的表演,在观看的同时让我们一起来找3个神奇的宝贝。看;舞台的银幕徐徐拉开了,第一场表演是„„ 它是怎么变化来的?
(星星是点,星星有连成线,天空是面。)
2:老师提问;现在我们都认识点线面了吗?
请同学看我们的地球,是点还是面?老师在把地球放在银河系中,让同学们观察,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点线面的相对性。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点.线.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生活,深入了解
1;师:你还见过哪些形状的点?在我们生活中能找到吗
(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展举一反三的能力,对各各样的点线面有所了解,并引入到下一环节中去。)
2;欣赏书本上的陶罐图片,家具,服装,菜肴,花卉,大树,让学生们欣赏点线面的存在。
师;点线面不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一些美术作品中也随处可见。
3;老师能把它们变成漂亮的美术作品,出示一幅点线面的范画。
(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动物,服装,陶罐,自然界,美术作品等
等,请同学们找一找点线面,观察分析点线面的形状特点等,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点线面,呈现各种形态,很美丽,装饰着我们的生活)
4;出示克利作品,学生欣赏
这些作品里的点线面是杂乱无章的还是有一定的变化的?
师;我们学生的作品中也有点线面。
5;欣赏学生作品
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创作一幅点线面的作品。生;想
(三);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要求;1;点线面巧妙地结合,2;画面美观,注意色彩搭配。
(四);展示评价
坐好,请做好的小组上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谁来?
四:课堂总结:(10分钟)同学们也学会了用对点.线.面来创作作品,以后我们可以更好的运用这三件法宝来装饰我们的生活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了。剩下时间同学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五:作业布置(2分钟练习):
1.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手法表现抽象情感
2.用不同的方式进行造型创作
课
题(板书设计)
一、认识点.线.面的特点
1.点——复杂.3.线——优美.2.面——整体.二、点线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篇:初探宋代绘画中的
初探宋代绘画中的“理”
内容摘要(冒号):宋代是1个理学集大成的时期,作为文化1部分的绘画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理学的1些影响,宋代对“理”的认可,1方面造就了绘画写实主义的顶峰,另1方面又拉开了写意画的序幕,而由写实的形似到写意的神似的过渡,同样也是依据“理”来凝缩物象本质特征的过程。
关 键 词(冒号):理学 绘画艺术 文人画
1、理学之兴
宋代最高统治者提倡以文治天下,政治上虽未达到预期的文治效果,但却造就了1个相对繁荣的文化时代,成就了1批文人志士。理学的发展是宋代文化的1个亮点,虽不能肯定地说理学肇始于宋代,但却是集大成于这个时期。宋以前,宗教极为盛行,唐代3教鼎立,其中道教沿南北朝以来的符箓、丹鼎2派发展,而佛教也是宗派林立,各有师承,其着作也大量涌现;为了与佛、道抗衡,儒学兼取南北经学流派,并进1步发掘传统儒学中深层次的东西,促使孔子儒学发展到了1个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高峰。①新儒学把自然规律主体化、伦理道德本体化,构建了以自然、社会、人生为1体,以天人合1为最高境界的哲学体系。入宋以后3教思想修养方式发生了变化,理学逐渐兴盛,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宋初3先生”孙复、胡瑗、石介认为“明体达用”,开理学之先声。其中影响更大的理学代表人物周敦颐、邵雍都引道教思想入理学,又将宋初处于转变中的佛、道修养方式、目的、对象移入新儒学。随后理学经2程、朱熹、陆九渊等人的发展,得以大成,“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理学贯穿了宇宙论与伦理学,又因其“在世间”的地位区别于佛、道,故理学对知识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哲人是富于探索精神的,《周易大传·说卦》云(冒号):“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宋代理学家们认为必须先就天下之物研究所有道理,然后才能达到心性的自我认识。从宋代初年起就有1批文人志士坚信只要对事物进行精深透彻的研究,就能够达到对于宇宙原理的了解,这就是理学中“格物致知”的原则。这1原则介入绘画领域成就了宋代绘画极端写实主义的高峰,同时由苏轼所倡导的写意文人画也受北宋理学的影响,其思想之中产生出了诸多富于哲学意味的理论。而理学在其后的发展,无论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也无论是后来两派互相渗透而出现的朱陆合流的趋势,都支持了苏轼所倡导的文人画的艺术思想。
2、画学之言“理”
理学在宋代文化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其精神也就不自觉地渗透到文化的各个支脉中。颇受宋代统治阶级关怀的绘画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中国绘画在此间出现了两种发展趋势——写实主义和写意主义,这都与理学的1些思想有着剪不断的渊源。“理”在中国古代画论中,含义是宽泛而多变的,有时指道理,有时指哲理,有时物理连用,有时地理连通,有时以文理、神理、至理……出现,这使“理”字不能达诂,也使后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供了各种不同解说的可能。总的来说,在宋代绘画中,“理”大体涵盖两个层次,1是自然世界中,事物所遵循的、客观存在的、科学的规律,即《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1文中的“依乎天理”的“理”,即必然规律和法则。2是现实社会中,人所依从的、由人文社会内省而逐渐形成的,主观上的某些既成的规定。如不同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1样,并非先天就具有这种规律,而是后天形成的1种原则。第1种“理”,如同科学1样,是可探索却不可改变的理,是事物外在表现和内在规律的整体体现。第2种“理”在宋代绘画中尚处于自我完善的发展阶段,主要表达于文人画中,属于1种情理。
1.写实主义绘画中的“理”
历代画家1直在为写实而究物之“理”,到宋代达到高峰。我们知道,宋代的儒者是最为忠实的自然观察者。在中国古代,宋代文人对自然界的了解非常细致深入,对自然界也亲和贴近,宋代绘画是用极端的写实主义倾向来表达这种科学的探询精神的。写实就是求真,那么合自然之“理”这1要求必在其中,沈括曾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过这样1件事(冒号):“欧阳公尝得1古画牡丹丛,其下有1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1见曰(冒号):„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1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宋代文人画的倡导者苏轼在论及文人画之外的其他绘画时,也使用了极端的现实主义的标准,这些都说明宋初绘画的现实主义风气十分盛行。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说(冒号):“蜀中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1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1日曝书画,有1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冒号):„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冒号):„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又说(冒号):“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冒号):„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北宋宫廷绘画更是将这种自然之“理”体现到了极致,《画继》记载(冒号):“宣和殿前植荔枝,既结实,喜动天颜。偶孔雀在其下,亟招画院众史,令图之。各极其思,华彩灿然,但孔雀欲升藤墩,先举右脚。上日(冒号):„未也。‟众史鄂然莫测。后数日,再呼问之,不知所对,则降旨日(冒号):„孔雀升高,必先举左。‟众史骇服。”
2.文人画之“理”
这种穷自然之“物理”的风尚并非只存在于写实主义绘画中,文人画也是它的1种体现形式,只不过写实绘画对事物外在之“理”上表现得更多1些,并借助对事物外在写真之“理”达到对内在“事理”的挖掘。文人画主张不求形似,但并未忽视事物内在之“理”,它是将事物内在之“理”从特殊化为1般,以文化人的身份与手法将其凝聚起来,并通过文人不求形似的绘画方式将其表达出来。
文人画“画意不画形”的倡导者苏轼,论画总是言“意”说“理”,如《书吴道子画后》《跋吴道子地狱变相》都有“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之语,其在《苏东坡全集·净因院画记》中更将“常理”与“常形”对举,且颇有“1物须有1理”的意味(冒号):“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盗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②这里的“理”,是形式创造的先导,指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即生命的自然构造、运行变化和由此产生的自然无常的情态。因为自然界中许多可视之物是“无常形”的,如“山石竹木水波烟云”,其形态会随时间、地点、天气等条件发生变化,但这些事物是有“常理”的,再变也有1定的规律。只有深入体会这些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才能将物象的活的精神凝聚于笔墨形式之间。在苏轼看来,“常形”之失不算大毛病,而“常理”之失则会导致整幅画的格调和气韵都随之不复存在,他把对“理”的重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韩拙也在《山水纯全集·论观画别识》中说(冒号):“天地之间,虽事之多,有条则不紊;物之众,有绪则不杂。盖各有理之所寓耳。观画之理,非融心神、善缣素、精通博览者,不能达是理也。”张怀在《山水纯全集·后序》中亦有论述(冒号):“而人为万物最灵者也,故人之于画,造乎理者,能尽物之妙;昧乎理,则失物之真。何哉?盖天性之机也。性者天所赋之体,机者至神之用,机之1发,万变生焉。惟画造其理者,能因性之自然,究物之微妙,心会神融,默契动静,挥1毫,显于万象,则形质动荡,气韵飘然矣。故昧于理者,心为绪使,性为物迁,汩于尘坌,扰于利役,徒为笔墨之所使耳,安足以语天地之真哉!”文人画主张的写意,是通过依“理”而化特殊为1般来完成的。因“理”而化的形,并不曾离开形,但比1般的形简明扼要,有生动之致、无细碎之弊,能够帮助观察者明察秋毫、纠正不辨舆薪之谬,这是合乎天然的艺术概括。梁楷画的《泼墨仙人图》,虽然造型狂怪、笔墨放纵,然而揣摩起来却合情理。这种“怪而不怪”,实际上就是文人画体现的以“理”为依据幻化物形和笔墨的法度,目的是使画面更传神,更能抒画家胸中逸气,这是艺术达到化境的1种表现。
在苏轼的倡导和启发之下,士大夫画家们苦心孤诣地探索,在形似与神似、写实与写意、主观与客观中寻求其平衡的支撑点,使画家与观者之间能突破对象的表象而进行心灵的交流,提高了绘画的审美境界。宋代写实绘画和写意绘画都以能表现事物内在之“理”为最高宗旨,不同的是前者延续了传统的写真手法,后者则采用了当时文人提倡的“不以形似”为准的写意手法。
3、“理”在宋代绘画中的发展
北宋后期,随着理学的发展,文人画开始出现内省态势。宋代理学,无论何种派别,研究的中心不外乎“人性”与“天理”。朱熹说“心与理1”“1心具万里”。③到了陆九渊那里,则发展成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④宋代中后期,理学家们对于研究世界可以获得真理的信念开始动摇,认为求知的目的不在宇宙的终极真理而在于人自身。理学的发展也愈来愈趋向于内省,愈来愈凭直觉来把握事物之理,这种信念支配了其后数百年的学术思想,也为宋以后文人画的渐趋成熟提供了思想凭借。⑤这时在文人画中,多了些“情理”,文人画不仅体现事物内在的物理、妙理,而且成为张扬画者内心性情的1种手段,更强调画家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结合,开始将艺术美指向内心。这也就是文人画在元代达到高潮时“不过逸笔草草,聊以写胸中逸气耳”的前兆。文人画家们不仅以体现物之“内理”为己任,更追逐于自我价值的表现,使自己的作品更能够抒情达意,体现自我。苏轼的《枯木竹石图卷》看似荒怪,但是不论从物形还是从物性看都是合乎“物理”的,此图是表现画家内心“郁结”的典型之作。再如他画的墨竹,从地1直起至顶,看似随心所欲,其实是他经常观察竹自寸萌之时起,至剑拔十寻迎风傲立止,节叶皆生而有之的生长过程,再融入他自己仕途多舛而傲然不屈的心情后才形成的画法。石涛曾批评他的画说(冒号):“东坡画竹不作节,此达者之解,其实天下不可废者,无如节。”这是石涛深受亡国之恨,强调气节才发的议论。颂扬气节也在文人画的“情理”之中,如宋代文人画家在花鸟画上1般都逃脱不了梅、兰、竹、菊等这些人格写照的绘画题材,常常借助这些题材来体现自己超凡脱俗的人格。郭若虚就认为文同的墨竹写出了神韵和性格(冒号):“文同……善画墨竹,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者也。”⑥
第四篇:《绘画中的节日》教案
《绘画中的节日》教案 教师活动
一、交流信息,初步感受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节日
二、导入课题
1通过音乐,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融入课题中
(1)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些是什么节日?
(教师出示不同节日的图片,学生说出看到的节日图片)
2、师生共同探究
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于是就吸引了画家用画笔来表现它们。
(1)《火狗舞》:画中人物在干什么?你们能表演给大家看吗?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气氛?这种气氛在色彩上是怎么表现的?
色彩的神秘感,火光映在人身上金灿灿的感觉。在画人物时的特殊表现形式。
(2)《腰鼓》:画面中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画面中的色彩与生活中色彩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选用这样的色彩进行表现?
色彩上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人物的动势以及人物动作夸张的表现形式。色彩主要是为了表现节日的喜庆祥和的气氛。
(3)《枣园来了秧歌队》: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知道这是哪儿的农民吗?
毛主席和几个农民在画面的中间位置,醒目、显眼,所以成为画面的中心点。
3、引导学生分析
这些节日不但吸引了画家的画笔,而且还吸引了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的目光。下面我们再一起欣赏同学的作品吧。
(1)《吃饺子》与《火狗舞》:用这种构图方法表现节日的祥和气氛。在绘画形式上主要用剪贴的形式。这位同学在选择纸材时非常注意色搭配的问题。
(2)《赛龙舟》:众多的人物动态表现出节日中的热闹气氛。利用油画棒的特殊效果使画面有了一种动感。
4、教师示范。
5、欣赏不同形式创作的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
6、学生实践创作
教师发现在创作过程中有特点的学生作品及时鼓励。
总结
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每幅作品又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历史、传递历史的桥梁。
第五篇:《绘画中的节日》说课稿
《节日中的绘画》说课稿
课题名称:第11课 绘画中的节日 课
时:1课时 课
型: 欣赏 评述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祖国是拥有丰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国家
重 点: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
难 点: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绘画用纸、水彩笔。教学过程:出示课件 猜一猜 看一看 想一想
导入:听一段音乐(春节序曲)
问学生:听完这段音乐,猜一猜这是什么节日?说一说你的感受? 学生答:春节 ;喜庆、欢乐 出示介绍春节图片,请同学看图片感受春节的气氛。出示下一课件图片:
问:你知道这些是什么节日吗?
(傣族泼水节、蒙 古 族 “那 达 慕”、六·一国际儿童节、开斋节、端阳节、元宵节)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在农历三月中旬,傣历六月,是傣历中一年的开始,所以泼水节就相当于汉族的春节。蒙 古 族 “那 达 慕”:
每年七八月间,蒙古族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那达慕大会,就在这时举行。“那达慕”,是蒙古语“娱乐、游戏”的意思。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传统的节日集会。六·一国际儿童节:
为了保障全世界少年儿童的权利,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于1949年11月,在莫斯科举行的会议上,一致决定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开斋节:
伊斯兰教教历十月一日为“开斋节”。节日里,穆斯林除了到清真寺做礼拜以外,还要穿上节日的盛装,拜亲访友,并制作许多特色食品,互相赠送。端午节: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传说端午节是民间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现在,赛龙舟、吃粽子已成为端午节的习俗。每到端午节,人们便举行民间传统体育竞赛——龙舟赛。元宵节:
1.画中人物在干什么?2.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气氛?3.这种气氛在色彩上是怎么表现的? 欣赏: 《火狗舞》:
1.画面中的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呢? 2.画面中的色彩与生活中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3.画家为什么选用这样的色彩进行表现? 《腰鼓》:
《毛主席来到咱延安》: 你认为画面中主要表现的是谁? 你是怎样观察到的? 《龙 舟 赛》: 对照龙舟赛的图片,说一说画面中是怎样表现赛龙舟的?
1、仔细观察画面,找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模仿他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2、小作者选用这些颜色来表现什么气氛? 《过 大 年》:
1.画面中的人们围成一团可以表现什么节日气氛? 想一想 画一画
用你喜爱的方法把节日景象展现给大家。在你最喜欢的节日里,什么事情最让你难忘? 你主要想用哪些颜色来表现你喜欢的节日? 你最喜欢哪个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