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六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练习

时间:2019-05-14 11:5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六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六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练习》。

第一篇: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六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练习

专项复习(六)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

(一)三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在 .(2)略无阙处 略无:完全没有 ..(3)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正午 ..(4)自非亭午夜分 夜分:半夜 ..(5)不见曦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6)至于夏水襄陵 襄:升到高处 .(7)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8)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9)不以疾也 疾:快 .(10)则素湍绿潭 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11)回清倒影 回清:回旋的清波 ..(12)绝. 多生怪柏 绝:极高的山峰(13)飞漱其间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4)每至晴初霜旦 晴初:天刚放晴 ..(15)每至晴初霜旦 霜旦:下霜的早晨 ..(16)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 3.解释下列多义词。(1)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表示假设,如果).(2)绝①沿溯阻绝(动词,阻断).②绝.多生怪柏(副词,极,非常)③哀转久绝(动词,消失).(3)清①回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连词,表选择(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良多趣味 .良:形容词用作副词,甚,很(3)空谷传响 ..

空谷:名词用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6.翻译下列句子。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隐没遮蔽了天空和太阳。(3)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5)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6)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7)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泉水、瀑布飞速地往下冲荡。(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无限趣味。

(二)答谢中书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五色交辉

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3)晓雾将歇

歇:消散 .(4)沉鳞竞跃

沉鳞:水中潜游的鱼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2.解释下列多义词。欲 ①夕日欲颓(将要).②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休息(2)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 今义:精神萎靡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夕日欲颓

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坠落 .5.翻译下列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三)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3)步于中庭 中庭:院子里 ..(4)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5)盖竹柏影也 盖:大概是 .2.解释下列多义词。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②念无与为乐者(和,跟,同).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月色入户 .古义:多指门窗

今义:住户、人家(2)盖竹柏影也 .古义:大概是,表推测原因 今义:器物上有遮盖作用的东西(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只是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相与步于中庭

步:名词用作动词,散步 .5.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庭院地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四)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风烟俱净

俱:都 .(2)天山共色 共色:同样的颜色 ..(3)从流飘荡 从:跟、随 .(4)水皆缥碧 缥碧:青白色 ..(5)急湍甚箭 甚:超过 .(6)争高直指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7)泉水激石 激:冲击,撞击 .(8)横柯上蔽 柯:树木的枝干 .(9)疏条交映 交映:互相掩映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

(1)蝉则千转不穷 “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2)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3.解释下列多义词。(1)绝 ①天下独绝(绝妙).②猿则百叫无绝(停止).(2)上 ①负势竞上(向上).②横柯上蔽(在上面).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一百许里 .古义:表示约数 今义:赞许,允许(2)蝉则千转不穷 .古义:穷尽 今义:贫穷(3)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4)经纶世务 ..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指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风烟俱净 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 .(2)任意东西 东西:名词用作状语,向东或向西 ..(3)猛浪若奔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4)互相轩邈 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往高处远处伸展 ..6.翻译下列句子。

(1)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头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那)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腾的骏马。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天,也仍然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偶尔能见到阳光。

(五)富贵不能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怎么,哪里 .(3)以顺为正者 正:准则,标准 .(4)与民由之 由:遵循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3.解释下列多义词。(1)之①妾妇之道也(助词,的).

②父命之(代词,代他).③女子之嫁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戒①戒之曰(告诫).②必敬必戒(谨慎).(3)居①居天下之广居(居住).②居天下之广居(住宅).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淫:使动用法,使……惑乱 移:使动用法,使……改变 屈:使动用法,使……屈服 5.翻译下列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战争停息,天下太平。(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实现志向了,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惑乱他的心,贫贱不能动摇他的节,威武不能屈服他的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兴起,指被任用 .(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3)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4)而后作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在国外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1)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2)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不顺(3)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同“弼”,辅佐 3.解释下列多义词。(1)于①管夷吾举于士(从).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③征于色,发于声(在)..(2)士①管夷吾举于士(狱官).②入则无法家拂士(贤士).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管夷吾举于士 古义:狱官

今义:士兵 .(2)征于色 古义:征验、表现 今义:征讨 .(3)而后喻 古义:了解、明白 今义:比喻 .(4)然后知生于忧患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动用法,使……痛苦 .(2)所以动心忍性 忍:使动用法,使……坚忍 .(3)人恒过 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6.翻译下列句子。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心里忧愁,思虑堵塞,然后才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七)愚公移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惩山北之塞 惩:苦于 塞:阻塞 ..(2)出入之迂也 迂: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曰 谋:谋划,商量 .(4)杂然相许 许:赞同 .(5)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6)北山愚公长息曰 长息:长叹 ..(7)以残年余力 以:凭,靠 .(8)如太行王屋何 何:怎么样 .(9)固不可彻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10)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穷匮:穷尽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1)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2)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3.解释下列多义词。(1)且①年且九十(副词,将近).②且焉置土石(连词,况且).(2)之①跳往助之(代词,他们).②隐土之北(助词,的).③甚矣,汝之不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3)而①何苦而不平(连词,表承接).②面山而居(连词,表修饰).③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可是).(4)其①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②其如土石何(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5)以①以残年余力(介词,凭,靠).②河曲智叟亡以应(连词,来).(6)焉①始一反焉(语气词,不译).②且焉置土石(往哪里).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河阳之北 .古义: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 今义:太阳(2)年且九十 .古义:副词,将近

今义:连词,表意思上的递进关系(3)指通豫南 .古义:直 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6)惧其不已也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面山而居 .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着(2)吾与汝毕力平险 .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4)寒暑易节 .寒:形容词用作名词,冬季 6.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愚公)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出进进都要绕远路。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靠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3)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你也太不聪明了!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尚且损毁不了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这么多的)土、石怎么样呢?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呀,可是山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担心铲不平呢?

(八)周亚夫军细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上自劳军

劳:慰问 .(2)彀弓弩

彀:张开 .(3)天子先驱至 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4)天子且至

且:将要 .(5)居无何

居: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6)以备胡

以:表目的,用来 .(7)曩者霸上、棘门军

曩:先前 .

(8)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固:必,一定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1)军士吏被甲

“被”同“披”,穿着(2)改容式车 “式”同“轼”,扶轼 3.解释下列多义词。(1)军①军细柳(驻军).②上自劳军(军队).③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2)诏①不闻天子之诏(皇帝发布的命令).②诏将军(下诏).(3)为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担任).②天子为动(被).(4)使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者,使臣).②使人称谢(派遣,打发).(5)入①匈奴大入边(侵入).②直驰入(进入).(6)之①已而之细柳(到,往).②介胄之士不拜(结构助词,的).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使人称谢

古义:告知

今义:感谢 .5.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1)军细柳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2)将军约

约:名词作动词,规定 .(3)介胄之士 介胄:名词作动词,披甲戴盔 ..6.翻译下列句子。

(1)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随后,(皇上的车队)到达细柳军营,军营将士都穿着铠甲,将刀拔出鞘,张开了弩,并把弓拉满。(2)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过了不久,皇上来到军营前,又(被拦住)不得进入。在这个时候,皇上于是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

(3)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于是,天子的车队就控制住车马慢慢前行。

(4)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天子被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的横木俯下身子,(向周亚夫)表示敬意。并命人宣告:“皇帝敬重、慰劳将军。”礼仪完毕即离去。

第二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背诵、默写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及古文中的重点段和名言警句。

2、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

3、理解和翻译文言句子的大意,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理解基本内容。

4、理解文中的写作技法和主旨。复习重点:

完成背诵默写,梳理一词多义、通假字等文言知识,学会翻译课文。复习难点: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文言文篇目较多,有不少是经典名篇,教师应从纷繁复杂的知识点中选取重点让学生学习,提高课堂复习的有效性。核心问题设计:

你知道复习一篇文言文应该从哪一个角度入手进行梳理? 复习时数: 四课时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范围:《桃花源记》、《陋室铭》 复习过程:

一、背诵这两篇古文

二、复习《桃花源记》

(一)、词语解释 缘溪行 黄发垂髫 不复出焉 落英缤纷 怡然 无论魏晋 甚异之 具答之 延至其家 豁然开朗 咸来问讯 处处志之 俨然 率妻子邑人 欣然前往 阡陌交通 绝境 无问津者

(二)、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9、后遂无问津者。

10、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甚异之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三、复习《 陋室铭》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有仙则名 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有龙则灵。无丝竹之乱耳。斯是陋室 无案牍之劳形(二)、译句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孔子云:“何陋之有?”(三)、回答下列问题

1、统领全文的一句是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文中点睛之笔是哪句? 何陋之有。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4、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的是什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5、表现主人生活环境清幽的句子是什么?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第二课时 复习范围:《爱莲说》《大道之行也》 复习过程:

一、复习《爱莲说》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不蔓不枝。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宜乎众矣。(二)、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二、复习《大道之行也》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选贤与能 与:通“举”举荐,选拔

2、古人不独亲其亲 亲:以„„为亲。亲:亲人、父母

3、不独子其子 子:以„„为子。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归 分:职分、职业

5、货恶其弃于地也 恶:憎恶

6、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造反。贼:害人。作:兴起

7、是谓大同 是:这。大同:理想社会

8、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二)、译句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所以人们不单纯只是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纯只是抚育自己的子女。

3、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适时婚嫁。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

三、背诵这两篇课文

第三课时 复习范围:《三峡》《短文两篇》

一、复习《三峡》

(一)、解释

1、重岩叠嶂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上

3、乘奔御风 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 湍:急流的水

5、不见曦月 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6、霜旦 下霜的早晨

7、飞漱 冲刷

8、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9、或王命急宣 或: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即使

11、良多趣味 良:真,实在(二)、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曰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用原文回答:

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

(三)、翻译重点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

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二、复习《答谢中书书》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俱:都

2、晓雾将歇 歇:消散

3、夕曰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竞跃:争着跳跃,欲:将要。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4、未复有能与奇者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二)、回答下列问题 答案

1、本文反映了作者什么思想? 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2、中心思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3、书是一种怎样的体裁?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具有文学性。

(三)、填空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了()之美。山水相映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表现了()之美。色彩配合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曰欲颓,沉鳞竞跃”表现了()之美 晨昏变化

三、复习《记承天寺夜游》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想到。遂:于是。至:到

2、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

5、月色入户 户:窗户

(二)、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月光(月色)

(三)、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

(四)、全文分几层,请用“/”划分,并写出层意

全文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第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物。

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蔬影的感触。

(五)、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六)、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第四课时 复习范围《观潮》《湖心亭看雪》

一、复习《观潮》

(一)、指出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

1、自既望以至十八曰为盛 既望:农历十六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方:当„„时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倏而:突然.略:一点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逝:去,往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文:画着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 溯迎:逆流迎着潮水

7、吞天沃曰 沃:因水淋洗

8、如履平地 履:踩

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干:岸

(二)、阅读第二自然段后回答问题 答案

1、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 :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三)、阅读第一自然段后回答 答案

1、解释下列词语

(1)既望(1)农历十六

(2)既而(2)不久

2、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远而近,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请用原文回答:

(1)写“形“的句子是(1)仅如银线

(2)写“色”的句子是(2)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写“声”的句子是(3)如雷霆,震撼激射

(4)写“势”的句子是(4)吞天沃曰,势极雄豪

3、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

二、复习《湖心亭看雪》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1、是曰更定 是:这。定: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炉火 拿:撑,划。毳:鸟的细毛

3、雾淞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哪里。更:还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强:痛快。白:指酒杯

(二)、译句

1、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呢。

4、大雪三曰,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三)、回答问题 答案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句子是哪些?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下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第三篇:中考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出师表

中考专项复习课内文言文

《出师表>》阅览题

命题人:袁秀斌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作者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字孔明,政治家、军事家。这篇表文是他写给后主刘禅的。

二、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此城危急存亡之秋也(2)以光先帝遗德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悉以咨之

(5)以遗陛下(6)攘除奸凶

(7)以彰其咎(8)深入不毛

(9)中道崩殂(10)引喻失义

(11)陟罚臧否(12)志虑忠纯

(13)悉以咨之(14)性行淑均

(15)猥自枉屈(16)庶竭驽钝

(17)斟酌损益(18)等之慢

(19)咨诹善道(20)卑鄙

(21)三顾(22)损

(23)陟(24)臧

(25)良实(26)平明

(27)毛(28)阙

(29)恢宏(30)裨

三、结构提纲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部分(6,7两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情感和“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段)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

第四部分(9段)表文的结束语。

回答问题

1.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

什么意图?

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希望后主效仿先帝,(以先帝为榜样)亲贤远佞。

2.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是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

(1)积极献言,提出三点建议。(2)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3)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4))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做准备。

3.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的心血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这、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

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

4.作者提出的三项建议是什么?反复陈说的是那一条?为什么?

(1)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2)是亲贤远佞

(3)因为刘禅平日宠信宦官一类的小人,如果任其发展,在诸葛亮远离国都的情况下,忠谏之路可能被堵塞,内外可能异法。所以能否做到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关键在于刘禅能否亲贤远佞。只有亲贤远佞,才能使国内政治修明,诸葛亮安心的北上伐魏,完成先帝遗愿。

5.作者写此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国内政治清明,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使他的出师伐魏的计划得以实现,为什么还要追述当年刘备礼贤下三顾茅庐的一段经历呢?

诸葛亮本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但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使其备受感动,为了报答献帝的深恩,才效忠陛下,为了完成先帝遗愿才兴兵北伐。同时,也借此让后主意识到创业艰难维艰,希望后主能够振作,有所作为。

6.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什么?(在表文中,作者向后主提出了怎样得请求和愿望?)请求出师伐魏,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点建议。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上伐魏的计划得以实现。表达对蜀汉的忠诚和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坚定意志。

7.文章开篇分析不利的客观条件个有利的主观的目的是什么?

让刘禅意识到创业艰难,形势危急,不要贪图安逸享乐,要居安思危,励精图治,治理好国家。给刘禅增添信心,也为后文提出三项建议做铺垫。

8.本文既是为出师而写的表文,为什么要把重点放在向后主提出建议和举荐贤臣上?(本文既是为出师而写的表文,可内容却是谈论大政方针,是否脱离主题?)(文题是出师,但文中却一句军事方略都未提及,那么作者把重点放在了哪里,为什么?)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如何修明政治,却与出师密切相关。因为诸葛亮北上伐魏,必须得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而后主刘禅昏庸无能,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所以作者反复陈述说就是希望刘禅能励精图治,治好国家,使国内政治修明,免除他北伐的后顾之忧。

9.作者在文中回顾三顾茅庐,与先帝共患难的历史及白帝托孤等往事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回忆追随先帝的历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称颂先帝的品德,为刘禅树立效仿的榜样。表明自己对先帝的知遇之恩和无比信任的感激,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表明创业艰难,出师是为了实现先帝遗愿,以此阐明出师的理由,这样既能打动君主,有能说服对出师持不同意见的人。

10.文中十三次提到先帝,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得思想感情?(表示我国古代一种特殊文体,动之以情是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此篇表文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情感?)

有对先帝大业未成而不幸去世的惋惜遗憾;有对先帝恢弘的气度和知遇之恩的称颂与感激,有对刘氏父子的忠诚和兴复汉室的决心;也有殷切的希望,希望刘禅能以先帝为榜样,接受自己的建议,亲贤远佞,治好国家。

11.本文是表中名篇,你认为此文千百年来受人称赞的原因是什么?

本文表现出诸葛亮的忠心耿耿,知恩图报的美德,他高尚的人格,恳切的心情,良苦的用心,在文中都有鲜明的体现,令人钦佩敬仰。加上文章的形式优美,散结合,语言纯朴,感情真挚,读来朗朗上口,催人泪下。

12.诸葛亮在文中自序本志:“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可后来还是“受任于败军之际”,这是否矛盾?(作者自叙本志“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来却出山做官并成为一代名相,对此你怎么看?)(作者在向后主进言之际,转而自叙本志,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不矛盾,诸葛亮自序本志,表明自己无意于功名利禄,但为了报答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才一生追随刘备,并不是为了贪图富贵,而是为了帮助刘备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他后来出师北上伐魏也是如此。

诸葛亮是怎样阐述出师的理由?

诸葛亮自叙自己的身份,从“躬耕”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的“寄大事”说到

次北伐的决心,其问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这种方式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

1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这两句话是体现了作者的宁静淡泊之志,体现了他对刘备知遇之恩的感激,也是他自谦之词。后者是诸葛亮追随先帝,尽忠职守,鞠躬尽瘁的写照,表达了他效忠先帝的一片赤诚。

15.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报先帝,忠陛下” 全文以议论为主,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报先帝,忠陛下”具体说

一、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式,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备能够继承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二、第二部分寓情于事,在叙述身世,追随先帝创业经过时,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达了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三、第三部分,“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言辞恳切,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的集中体现。

16.诸葛亮在文中提出的三项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意义?

他提出的三项建议在当时对内政的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有重要意义,尤其能够使国内政治清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使他北上伐魏的计划得以实现。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现在的领导人只有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执法公正、公平,任人唯贤,这样才能使国家兴旺发达。

17.学习了这篇表文,你能从作者身上学习到什么品质?

从诸葛亮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他知恩图报,忠心耿耿的高尚情操,敢于担当大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18.“表以陈情”举例说明本文情辞恳切的语言特点。

本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议论,叙事中又带有强烈抒情色彩,例如,文中多次提到“先帝”,感激与怀念之情溢于言表,又回顾了“三顾茅庐”和“托孤”的往事,称颂与忠诚之心,跃然之上。尤其是向刘禅提出建议和举荐时,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怀,爱护之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的开导,希望以情理打动后主,都体现了言辞恳切的特点。

19.作者在谈论形式,任务你,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中蕴涵着对后主怎样得期望?

希望后主居安思危,亲贤远佞,治理好国家。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意志,实现兴复汉室的理想。

20.文中所写的“不效则治臣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品质和愿望?

表现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品质。表现了作者对“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定信心,也希望后主能从严治国。

21.联系全文中情节评价刘备的为人

“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危难之际委诸葛亮以重任等,可以看出刘备求贤若渴,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有宽宏的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质。

22.如何理解第6段是以陈情的方式为下文出师作铺垫。

作者自叙本志,为了突出先帝的三顾之恩,而“出师伐魏”“北定中原”正是为了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由此自然引出下文。

23.请写出刘备给后主的遗诏,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今天,我们仍要以德服人,对生活中的缺点要防微杜渐,及时的改正,要不断的积累善行,形成高尚的人格。

24.透过文章记叙的内容,请你用自己的话勾勒出作者人生的几次重要经历。

作者回顾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三件大事分别可以概括为三顾茅庐,临危委重任,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先帝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25.冯玉祥将军曾写下著名的句子“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读完文章后,清谈一谈“成大事”指的是什么、小心谨慎在文章中是怎样体现的?

成大事指的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6.27.本文最打动你的是怎样一种情感?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28.“三顾频烦天下事,两朝开济老臣心”文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什么,白居易曾说“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你是如何理解诸葛亮的忠义之心的?

29.“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这句话体现了诸葛亮在治国方面的什么思想?

严明赏罚、不徇私情的思想

30.作者反复陈说“亲贤臣,远小人”这项建议,殷切地希望后主能做到这一点,他是怎样启发后主认识此项建议的重要性的?(作者回忆先帝对两汉历史的评价,有何用意?)从两汉的历史经验教训出发,通过回忆先帝对两汉历史的评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启发后主刘禅,只有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31.后主昏庸,“正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为免后顾之忧,诸葛亮就纳谏,法制和用人这三方面提出建议,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方面的建议,并结合文章分析,其中诸葛亮用心最多的内容是什么。

(1)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2)诸葛亮特别强调了第三条,不仅分军政两方面举荐忠臣良将,而且以先汉兴隆的经验和后主的颓唐教训为证,强调亲贤远佞是兴国之本。

32.水镜先生曾叹:“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诸葛亮写就出师前的表文也不免感慨万千。文章结尾“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中蕴含作者那些复杂的情感?

如:回顾先帝的知遇之恩,无限感激;想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非常思念;忆及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程,更添伤感;思量先帝所托之事,尤感艰辛;刘禅暗弱,忧心忡忡等。

第四篇:八年级 语文 上册复习试卷六

民乐二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试卷

(六)民乐二中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试卷

(六)说明:

1、满分120分。

2、没有答案卷,直接在原题上答,交1-8页。

3、建议使用黑色水笔(最好是0.5mm左右的细芯)答卷。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5分)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栽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肓妹;她必明móu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挹你()明(móu)善睐 .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3)解释文中划线的词。(1分)

我又掬你入口()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1)印度最南端的科摩林海角是出名的看日出的。(2)街市上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3)水,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如何珍爱它,这个问题地摆在龙的传人面前。

(4)我在书橱中抽一本白香山诗,学着父亲的音调放声吟诵。父亲的音容,在摇曳的豆油灯光里。

(5)这是一个多么俗不可耐的话题,一篇小学生千篇一律的命题为“春游某某”的习作的,一位满脑袋陈腔滥调的诗人的灵感的来源。

A、胜地陈设严肃浮现体裁B、圣地陈设严峻 出现 体裁 C、胜地陈列严峻浮现题材D、圣地陈列严肃 出现 题材

3、选出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2分)A.祖国统一是华夏儿女的夙愿,而陈水扁却倒行逆施,妄图分裂祖国,遭到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谴责。

B.徐本禹,一个刚走出学校的大学生,义无反顾地投身贫困山区支教事业,无怨无悔。....

C.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D.我们的周老师不仅精通数学,还是个计算机专家,我们这些初学计算机的学生要虚心向他求教,不耻下问。....

4.下列的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2分)

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许多有教育意义的成语像“温故知新”、“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左右逢源”、“一暴十寒”等都出自《论语》。B、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捕蛇者说》、《童区寄传》、《黔之驴》等,“永州八记”是其山水游记的代表作。

C、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林家铺子》等。D、《辛劳的蚂蚁》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他是世界著名的小说大师,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竞选州长》等。

6、名句默写。(5分)①王昌龄《从军行》(其四)一诗中,“,”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长期战争生活的酷烈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

②李商隐的诗想象大胆,意境奇美,《夜雨寄北》中“,”两句,突破时空局限,憧憬着与亲友秉烛欢谈的场景。

③“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句诗情景交融,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悠悠不尽的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⑤写出一个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泰戈尔的《报复》,回答问题。(3分)

一个画家在集市上卖画,有一个在年轻时曾把画家的父亲欺侮得伤心死去的大臣的孩子,带了一群仆从走过集市。

孩子在画家的作品前面停了下来,挑选了一幅画。画家在画上盖了一块布,说他不愿意出售这幅画。

从此以后,这孩子思念着这幅画,心里闷闷不乐,最后他的父亲来了,愿意付出一笔高价。但是画家宁肯让那幅画挂在画室的墙壁上却不愿出售,他沉着脸坐在画前,自言自语地说:“这就是我的报复。”

这位画家表示信奉的惟一形式,是每天早晨描一幅神像。

但现在他觉得这些画像一天天的变得同他往常画的不同起来了。

这件事情使他感到苦恼,而且找不出一个解答,直到有一天,他在工作中猛地惊跳起来;他刚画好的一幅神像的眼睛,竟是那个大臣的眼睛,神像的嘴唇也是大臣的嘴唇。

他撕毁了画像,大声叫喊:“我的报复已经回报到我头上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8、名著阅读。(3分)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中的故事,其中“豹子头”指的是。有关他的故事其中有一个已经演化成为成语,这个成语是。

二、古代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9—11题。(6分)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9、“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什么?(2分)

10、作者抒发了什么情感?(2分)

11、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A、“雨疏”意思是雨不大。疏,稀疏。B、“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二)阅读《黄生借书说》(节选),完成12—15题。(11分)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3分)①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假:.②若业为吾所有业:.

③余幼好书,家贫难致致:.

1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没有变化的一项是()(2分)A、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

B、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C、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D、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故有所览,辄省记。

②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15、作者讲述自己幼时借书的经历以及做官后书多蒙尘的情形有什么用意?(2分)

三、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12分)

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

①四季中,人们最喜爱的是春天。生机勃发繁花似锦的大好春色,自然成了诗人热情吟诵的对象。而这些千古华章,又成了人们了解我国春天气候特点的极好材料。②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宋代白玉蟾的《立春》中说:“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宋代李时则在《十二月立春》中写下这样的诗句:“盘装荠菜迎春饼,瓶插梅花带雪枝。”诗中的东风,即春风。可见,虽然春天急迫地降临人间,但是大地仍然雪初化,冰未融,瞧这春季来得有多快!这类诗句中最精彩的,还是唐代贺知章在长安写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前两天看柳,枝上还是光秃秃的,可是今天却看见嫩叶已经从芽苞中绽出。原来,这是因为北方春季升温快,物候变化迅速。2001年3月20日至21日,我在北京紫竹院公园也看到了柳树两天内发叶的情况。正是因为柳树春季发叶如此迅速,诗人才会用剪刀这类令人联想到动作的词汇来描写。唐代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比喻人们能够普遍接受,也就说明我们生活中确有植物在春天迅速开花的事实。

③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北宋王安石《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是千古传诵的佳句。我在这里引用它的目的是想说明,华夏大地五湖四海并非都同时被春风吹绿。如果把连续五天平均气温定在10℃以上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准,那么北纬28℃的长沙3月10日入春,北纬30℃的武汉3月15日春到,而北纬32℃的南京则要到3月25日春天才姗姗来迟。可见,春天的脚步是有先有后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东北大地仍然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而广东已经告别了春天进入绿阴深深的夏季了。实际上,古代诗人早已发现南北春季到来的时间不同。例如唐代张敬忠在《边词》中说:“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现代气象资料表明,西安大约在3月下旬春天已经开始,而纬度较高的内蒙古五原,春天到来的脚步则要晚到4月20日左右。所以,当五原河冰刚融化时,皇都长安则早已姹紫嫣红过去,已时近暮春了。

④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宋代诗人吴涛的《绝句》中讲了这样一件怪事:“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天气暖热得人们已经穿起单衣,桃花落尽,野梅结籽,田野里已经响起蛙声,可是突然间,蛙声却没有了:这在气象学中叫作“倒春寒”。宋代的萧立在《春寒叹》中形象地描写了“倒春寒”造成的灾害。“今年有田谁力种?恃牛如命牛亦冻。君不见邻翁八十不得死,昨夜哭牛如哭子。”夜黑更深,寒风呼啸,赖以生存的耕牛已经冻死,风中夹杂着八十老翁凄惨的哭声,令人心碎。为什么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呢?因为我国春季还经常有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寒冷空气。如果前期冷空气少,春暖快,长期积聚的北方强冷空气一旦南下,便会发生强烈的季节逆转,春天里又会出现严寒的天气。

⑤古代诗人对我国春季的认识是十分丰富的,他们描写华夏春天的诗词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科学上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改动)16.从全文来看,我国春天气候有哪些主要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②段写作者在北京紫竹院公园看到的情况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④段中两处引用了古诗词来说明我国春天的气候特点。作者先引用吴涛的《绝句》,后引用萧立的《春寒叹》,引用的先后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我国的气候非常复杂,除本文的介绍外,你从下面诗句中还能发现我国春天的什么特点?(3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5题。(17分)德天瀑布(节选)

肖复兴

①德天瀑布,其实在那里漂亮地存在了几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了。但是,我们不知道。我们知道贵州的黄果树瀑布,知道黄河上的壶口瀑布,知道因李白诗句闻名的庐山瀑布,甚至知道横跨美国加拿大两国的尼亚加拉大瀑布……但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一点也不比它们差的德天瀑布。德天瀑布只是一任自己在夏季赤身裸体敞亮而痛快淋漓地飞驰着,在冬季枯水季节里瘦弯了腰肢,披上了金色落叶的裙裾袅娜地游泳流淌着,和“寂寞开无主”的山间野花一样,花开花落不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

②自然界的风光,美丽不在于人们知道后对它的赏识,而在于自身在寂寞中成全了自己的女儿身。人们不知道它之前,哪怕经历了成百上千悠长的岁月,它依然能神奇地保持着自己的青春,而当人们一知道了它之后,它便极其容易地迅速衰老。

③出广西南宁往西走100多公里,到大新县城再往西南走,看见路越走越细,当两边的山峰一座座忽然变得像是桂林般的秀丽模样,青翠欲滴地挽着手迎面走来,山脚下开始淌起清澈而清白得不带一点污染杂质的河流,河边长满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古老参天的木棉树时,德天瀑布就在眼前不远的地方了。爬上高高的山坡,眼前是一片蓝得水洗了一般,洁净得近乎透明的蓝天,突然听到一阵阵轰鸣声似乎是从那蓝天的深处由远而近地訇然抵达你的耳畔。轰鸣声浑厚,却不像雷声那样带有嘈杂的喧嚣,而是夹带着湿润的气息,仿佛服用了金嗓子喉宝似的,声音里浸润着晶莹的水珠,听来如同嘹亮而清新的法国圆号或木管,从悠悠的云层中荡漾在你的面前。那花开一般绽放出层层

涟漪的,就是德天瀑布。

④这时,我们已经站在了高高的山坡上,德天瀑布在脚下一览无余。它的后面便是越南的土地,它的右边还有一条瀑布,但已属于越南了。如果是夏天,这两条瀑布会连在一起,浩浩荡荡地飞奔而下,会像是一支巨大的排箫,千孔万孔地喷涌出冲天的水柱,奏响轰天的交响,在天地之间响彻激越的回音,义无反顾地投奔在烈阳蓝天之下,迸碎出万千朵如雪的浪花。有时,会想山和山永远不可能走到一起,但水哪怕隔开得再远,却可能走到一起。眼前的德天瀑布不就是这样吗?在冬天它们会分离,在夏天就又走到一起,说它们是跨国瀑布当然可以,说它们像是一对情人瀑布,不也分外恰当吗?

20.下边句子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4分)(1)披上了金色落叶的裙裾袅娜地流淌着。..

袅娜:(2)自身在寂寞中成全了自己的女儿身。...

女儿身:21.第①段中,作者对德天瀑布作了怎样的评价?(2分)

22.第②段中作者提出怎样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2分)

23.作者把德天瀑布和它右边的另一条瀑布比喻成“像是一对情人瀑布”,你觉得恰当吗?为什么?(3分)

24.品味第①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2分)

25.德天瀑布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德天瀑布,参观德天瀑布,根据本文提供的材料,请你为德天瀑布拟一段简短的导游词。主要介绍德天瀑布的地理位置及特点(80字左右)。(4分)

四、26.写作(50分)

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没有一颗心生来就喜欢孤独,所以我们需要朋友。我年轻的朋友,谁是你最好的朋友呢?是和你形影不离的那个同学吧?但,也许恰是你的竞争对手?也许竟是你的童心老爸?也许,却是你满架的好书、外婆家中的酸枣树?或许,你和苏轼一样“侣鱼虾而友麋鹿”;或许,你沉入音乐海便“沉醉不知归路”?

题目:我最好的朋友

要求:请将题目填在下页作文格的第一行,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以记叙为主,要有描写,并适当抒情、议论。书写力求工整、美观,达到此项要求者酌情加分。文中不要出现暴露考生真实身份的信息,如自己老师的姓名、学校名等,否则按作弊处理。

来。(3分。单说恰当或不恰当不给分,要说出理由才给分)

24、划线句恰当地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在夏、冬季节的不同形态。(2分)

25、示例:①德天瀑布位于广西南宁市西面,距南宁市100多公里,在大新县城的西南边。②其特点是:瀑布宽阔,气势磅礴,清澈洁白,横跨两国,夏天两条瀑布连在一起,冬天又分作两条。(4分)

四、26.(50分)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初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2008、1)

尊敬的阅卷老师:

您面前的每份试卷都展示着一个孩子半年来语文学习的成果,请用欣赏的眼光对待他的每一处表达,尊重他的每一个思维过程,给他以公正、适当的评价。我们代表孩子和每一个关心他的人说声:您辛苦了!

一、(24分)1.(1)yì眸(2分)(2)栽-裁 肓-盲(2分)(3)用双手捧(1分)

2、C(2分)

3、D(2分)

4、B(2分)

5、A(2分)

6、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③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示例: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每小题1分,共5分。有一个错别字,则该题不得分。)

7、人不能总是生活在仇恨之中,要学会宽容,一心想着报复别人,最终受到报复的往往是自己。(3分,意思对即可)

8、《水浒传》林冲逼上梁山(3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则该处不得分)

二、(17分)

(一)(6分)

9、叶的茂盛 花的凋零(2分)

10、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伤感情绪。(2分)

11、D(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之说,与作品不符。本词用间接抒情手法)(2分)

(二)(11分)

12、①借 ②已经 ③得到(3分,每小题1分)

13、C(2分)

14、①所以有看过的书,(看后)就能了解、记忆。②这样以后才慨叹借书读的人用心是多么专一,少年时代的光阴是多么值得珍惜啊。(4分,每题2分。漏掉关键词语或翻译不准确,酌情扣分。)

15、勉励黄生珍惜机会,专心读书。(2分,意思对即可)

三、(29分)

(一)(12分)

16、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我国南北春季有早有晚;我国的春季冷暖多变。(3分,每点1分)

17、通过举例子,强调了“我国的春天来得急速”的特点确实存在,让人信服。(3分。“举例子”1分,作用2分。言之成理即可)

18、不能。先引用吴涛的《绝句》是为了说明“倒春寒”的现象,后引用萧立的《春寒叹》是为了说明“倒春寒”造成的灾害。先讲现象,再讲灾害,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

19、由于地势高低的不同,春天到来的时间也不同。(3分)

(二)(17分)20、(1)比喻河流细长、弯弯曲曲(2)大自然景物完好无损,没有被破坏(4分,每个2分,紧扣原文回答才得满分)

21、德天瀑布并不比世界上其他著名的瀑布差。(2分)

22、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让自然界保持其永久的魅力。(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23、示例:比喻恰当,把两条瀑布冬天分离,夏天又汇合在一起,像情人相依相伴,又难分难舍的特点形象地表现出

第五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之、山之、山之,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5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态度。(4分)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二、记承天寺夜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2.文中写景的句子是是。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闲人”你是如何理解的?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翻译:

2.请直接把表现“惟吾德馨”的句子抄写下来。(2分)

3.“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3分)

答:1

四、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①故虽有名马,祗辱於奴隶人之手,骈死於

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

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①翻译:

②翻译:

2.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3.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且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3分)

答:

五、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

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

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①翻译:

②翻译:

2.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3.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答:

六、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翻译:

2.请概述庭下的景物特征。(2分)

答:

3.作者自称为“闲人“,透露出怎样的心情?(3分)

答:

七、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翻译: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3.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

一、答案: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高险(峻;峭;陡)(每空1分,共5分。最后两空中“山”的特点若答“多”者也可得分)

3.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二、1.①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 ②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比喻,月光

3.“闲人”是指政治上不得志的闲人,也大自然的主人,有闲情雅志的人。作

者因为“闲”,能处于功名利禄之外而能发现并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表达了作

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但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小官,有雄才大略却壮

志不能酬,心忧国事。自谓“闲人”,表达了作者悲凉苦闷又自嘲自解的思想感

情。

三、1.谈笑的是知识渊博的学者,来往的没有浅薄的人。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3.(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1.这种交

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

例:2.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四、1.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3.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到最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五、1.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2.(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3.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六、1.庭院的地面上,月色如积水般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2.月光清澈透明,竹栢倒影清丽淡雅。

3.既有赏月的闲适愉快,又有被贬的无奈与悲凉。

七、1.我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成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2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3.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同意第二种观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好的环境中,你的行为品德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高尚。相反,在污浊的氛围中,就免不了沉沦下去。因此,近墨者黑是非常有道理的。

下载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六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复习六课内文言文基础训练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练习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练习 《童趣》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童稚( ) ②鹤唳( ) ③土砾( ) ④丘壑( ) ⑤癞蛤蟆( ) ⑥藐小( )怡然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余忆童稚时( ) ②项为......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

    课内阅读专项练习一、阅读《小蝌蚪找妈妈》片段,回答问题。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不见了。他们跟着妈妈,天天去捉害虫。1.这段话一共有_______句。2.选择题(1)小蝌蚪的妈妈是......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知识点归纳

    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文知识点归纳& 《桃花源记》1 基础知识Ø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训练》课外文言文翻译范文

    七上《基础训练》课外文言文翻译 P.13第九题 我闲居在家,桌上的瓶花总是不断地更换新鲜的。芸对我说:“你的插花中能够体现风晴雨露的特征,可算是十分精妙传神。在画画的技巧中......

    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练习4

    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练习4 《〈论语〉十则》 一、词语积累 (一)常规词语 [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算题专项练习

    2017年育才中学八年上学期期末复习资料整理人:祝 凯 八年级上册计算题专项练习类型1 机械运动计算 1.如图所示是小明乘坐出租车后获得的车费发票,车票上显示了一些数据,试根据......

    江苏省海安县2018届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六 教案

    、教学资料 文言文专项复习六 教 案 复习目标: 1. 复习《桃花源记》、《与朱元思书》一课. 2. 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3. 培养迁移能力. 复习重难点: 1.掌握文中......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文言文复习材料5则范文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材料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