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三民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及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课练33 三民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及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双基达标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孙中山指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革命”的内容是()A.追求民族解放,实现民族平等
B.核定全国地价,增涨地价由国民共享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节制资本,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
2.孙中山发表宣言宣称:“乃袁氏„„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此所以认为公敌,义不反兵。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一日纵敌之患,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孙中山发表该宣言意在维护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三大政策
3.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说:“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新三民主义
4.孙中山曾经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是要打破资本制度„„所以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此语表明()A.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终极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 B.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在关注民生的基础上发展经济 C.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超越了资产阶级的范畴
D.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把“赚钱”和“养民”对立起来 5.孙中山在1924年8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实践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 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真正实现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6.“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这里的“异端邪说”是指()A.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枪杆子出政权理论 D.城市武装起义理论
7.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认为,中国革命如今的失败不过就是类似于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7月所遭受的失败,很快就要迎来一个同样伟大的十月革命。至多经过比俄国当年七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更长一点的时间,革命就可以重新走到大街上来。这种认识()A.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B.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催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埋下了中共“左”倾错误的隐患
8.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他指出:“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 D.中国的特殊国情
9.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毛泽东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共同目的是()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实行全民族抗战 C.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D.宣传新三民主义
10.法国著名经济史专家雅克·马赛义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在近代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西方国家也许很难想象一个大国的崛起能选择与其不同的道路。当年西方把经济实力发展和寻求扩张与支配地位联系在一起.但中国并不遵循‘帝国主义逻辑’,中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独一无二”是指中国开创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B.中国坚持独立自主,不与西方合作,实现经济腾飞 C.中国的崛起道路可以概括为:改革开放,和平崛起
D.“帝国主义逻辑”指西方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11.毛泽东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道路的选择与开创上,两者的共同特点是()A.独立自主,走自己的道路 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实事求是 D.重视文化的先导性
12.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都遇到一些困难与挑战,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找到了克服困难的钥匙。这把钥匙是()A.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B.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C.发展社会生产力 D.坚持“双百”方针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共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要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材料三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材料四 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9分)(3)为了实现材料四所述的“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有哪些?(6分)(4)从孙中山的上述讲话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哪些革命精神?(6分)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下图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12分,说明:可以就图中的一个角度进行探讨,也可以对图示内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练模拟—明趋势] 1.(2017·湖南永州二模,11)孙中山指出:“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则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见。”以上论述旨在()A.肯定实业救国论的积极意义 B.批评实业救国论存在的不足之处 C.强调共和是实业救国的前提 D.探讨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2.(2014·河南洛阳二模,27)与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相比,中国同盟会“平均地权”主张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B.走欧美资本主义农业发展道路 C.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D.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相联系
3.(2017·郑州质检)孙中山提倡,“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为利国福民之神圣„„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我中华民国之国家,一变而为社会主义国家矣。”此处“社会主义”意为()A.倾覆清朝君主专制的民族主义 B.创建民主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C.推广节制资本的民生主义 D.铲除私人资本的科学社会主义
4.(2017·邯郸质检)1924年,孙中山提出:“说到社会上的地位平等,是始初起点的地位平等,后来各人根据天赋的聪明才力自己去造就。造就既是不同,自然不能有平等。” 这说明孙中山主张()A.机会均等 B.民权平等 C.民族平等 D.思想自由
5.(2017·肇庆一模)“1919年7月苏俄政府对华公开宣言,也愿意援助中国摆脱外国压迫,再次表示废除以往沙俄与中国所签密约,放弃庚子赔款,放弃所有在华权益„„苏俄的这一做法对中国激进知识分子产生了很大影响,中国的亲俄之风甚嚣尘上。”“亲俄之风”的表现有()A.五四运动的爆发 B.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 C.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国共第二次合作
6.(2017·江苏南京、盐城二模,8)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由此推断国民党()A.实行土地国有政策 B.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C.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 D.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
7.(2017·河北石家庄质检,29)“秋收暴动后长期在根据地指导实际斗争,使得毛泽东不像前几任中共领导人那样注重得理论的真传,而是更多着眼于现实。”这表明()A.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毛泽东初步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 C.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中国共产党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
8.(2017·莆田一模)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他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9.(2017·郑州一检)1942年,毛泽东曾说:“在这种状态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做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的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到现在,还有不少人把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个别字句看作现成的灵丹妙药”。毛泽东发表这些论断的主要意图是()A.纠正党内宗派主义,顺应抗战大局 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思想基础 C.为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做准备 D.使全党掌握好马列主义思想的真正内涵
10.(石室中学一诊)毛泽东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相关背景最有可能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D.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11.(2015·山东潍坊3月,18)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人——中国起死回生”。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是()A.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制定了灵活的方针政策 C.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建立了工农革命武装 12.“文革”结束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邓小平南方谈话是我国出现的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思想解放()A.彻底清除了“左”倾错误 B.破除了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崇拜 C.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D.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3.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谈及经济体制改革时语惊四 座,充分表现了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然而,当时有的报纸仅刊登了一条不足200字的报道和一幅照片,至于谈话内容则只字未提。当代有学者评论说,“邓小平的高瞻远瞩变成多数人的共识,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对邓小平当时的“高瞻远瞩”的合理解读是()A.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 C.全面阐述“一国两制”的构想 D.提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
14.1982年9月的中共十二大至1987年的十三大,是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的五年。通过这五年的探索,我们在理论、路线和政策上竖起一面旗帜,取得两大突破。这“两大突破”与中共十三大相关的是()A.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B.突破了党内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 C.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进一步确立了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5.(2017·吉林摸底考试)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积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以下能体现“社会主义思想的救星”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阐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 C.恢复高考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2017·宁波二模)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路径障碍” B.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的 C.走出“路径障碍”的标志是抛弃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 D.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
17.(2017·石家庄一诊)2017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5周年。25年前,一位88岁的老人,迈着蹒跚的步伐,踏上南下的列车,纵贯整个中国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深圳,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下列“网友评论”不符合史实的是()A.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B.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C.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从地方、从社会寻找动力的典范 D.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练纠错—提知能] 易错点1 对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认识模糊
18.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 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 D.确立了“联俄”政策 易错点2 不能正确认识三民主义的演变
19.“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智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易错点3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不准确 20.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红军长征的胜利 D.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课练33 三民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 发展及新时期的理论探索[双基达标 课时作业] 1.D A项为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内容,B项为旧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C项为旧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内容,D项为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革命’”可知,本题选D项。
2.B 由“袁氏„„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可知,袁世凯复辟帝制,孙中山为恢复民国,发起护国运动,维护共和制度,故本题选B项。
3.B 孙中山强调即使汉人做君主,也要革命,而民族主义强调民族革命,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故A项错误;民权主义强调通过政治革命,彻底根除君主专制制度,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民生主义解决的是人们的生活和社会进步的问题,故C项错误;新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过于宽泛,故D项错误。
4.B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据此排除A、C两项;材料表明孙中山主张发展经济的同时限制资本,将赚钱和养民统一起来,以缓和阶级对立,排除D项,答案为B项。
5.D 本题考查新三民主义。依据材料可知,孙中山强调的“民权”,主要指让国家权力能掌握在一般平民手中,强调了“民权”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故A项不正确,D项正确;B项属于表面现象;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
6.B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阐述的是有关新中国的国家理论学说”,这里讲的是探求中国的革命道路,故A项错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故B项正确;“枪杆子出政权理论”说明了掌握军队的重要性,与题目中探求革命道路不相符,故C项错误;异端邪说是“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也就是拒绝了城市武装起义的理论,故D项错误。
7.D 本题考查中共的“左”倾错误。据材料信息“不过就是类似于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7月所遭受的失败”可知,共产国际仍然认为中国应该走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并没有正确分析中国的国情,A项错误;当时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破裂,B项错误;这种认识是脱离中国国情的,是导致中国“左”倾错误的重要原因,C项错误,D项正确。
8.D 中国国情复杂,阶级较多。实践证明,工农阶层只有联合中小资产阶级才具备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实力,而后才能消灭剥削阶级,这些均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故选择D项。
9.C 本题考查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中国共产党人在近代中国从事民主革命的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都担负着中华民族求独立、求富强的历史使命,故选C项。
10.C 中国对内实行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实行开放,不走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老路,因此中国的崛起道路是“改革开放,和平崛起”,故本题选C项。其他选项皆不符合史实。
11.A 由“开创”“中国特色”“选择与开创”等信息分析可知,其共同特点是“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故本题选A项;B项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实质,C项为两者一脉相承的思想核心,D项与题意无关,B、C、D三项均排除。
12.C 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建成先进的工业国,即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C项。
13.(1)目的:促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变化:由维新变为革命。(4分)(2)原因:革命派向反革命势力及帝国主义妥协;缺乏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坚强的革命政党;国内各种反革命势力联合并与帝国主义勾结;革命党人当时没有认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而将政权交给袁世凯。(任3点可得9分)(3)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客观原因: 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6分)(4)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与时俱进,不断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百折不挠的崇高的革命精神。(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中的“维新”和材料二中的“革命”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妥协”“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之政党”“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等回答即可。第(3)问,结合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相关史实回答。第(4)问是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14.示例 观点:中华文化创新精神源远流长。角度一 文化理念的达变求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派站在不同角度提出了新的思想,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体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角度二 制度建构的济世经邦:秦朝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促进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角度三 技术创新的独具匠心: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的产量,并且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角度四 文明气度的纳新接远: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朝鲜、日本等国交流频繁,兼收并蓄,丰富并发展了中华文化;面对内忧外患,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新时期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2分,以上角度任选其一作答,其他表述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审题与作答分为三步:第一步要结合设问与材料,搞明白材料中的基本观点是“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实际上就是要求考生在答题时将古代史、近现代史都考虑到;第二步是分析设问,注意本题设问是不限定角度的,考生应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实际能力进行选择;第三步分析创新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论证时要做到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加餐练] [练高考—找规律] 1.C 从材料信息“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见”可知,孙中山强调共和是实业救国的前提,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实业救国论的积极意义,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实业救国论存在的不足之处,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探讨思想解放,故D项错误。
2.D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该思想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故D项正确。“平均地权”并未改变当时的土地所有制,也没有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愿望,故A、C两项错误;“平均地权”是鉴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贫富不均、社会矛盾尖锐等问题而提出的,故B项错误。
3.C 从材料中“实欢迎其为利国福民之神圣”“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可分析出此处的“社会主义”主要是解决民众的生活问题。
4.A 材料中“始初起点的地位平等,后来各人根据天赋的聪明才力自己去造就。造就既是不同,自然不能有平等”等信息说明孙中山认为后来的不平等是由于个人造就不同造成的,由此可看出孙中山主张机会的均等,故A项正确。
5.B 五四运动的爆发是由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起的,与“亲俄之风”无关,故A项错误;国民党“一大”提出三大政策,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是“亲俄之风”的表现,故B项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表明中共开始摆脱苏俄“城市中心”革 命道路的影响,故C项错误;国共第二次合作不属于“亲俄之风”的表现,故D项错误。
6.D 材料中“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发展了三民主义中“平均地权”的思想,故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B项中的“彻底”表述不当;在旧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就已经关注民生重视土地问题了,故C项表述不当。
7.A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从实际出发,率领工农革命军建立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这表明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选A项。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已经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故B项错误;材料未反映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故C项错误;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故D项错误。
8.D 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A项错误;B、C与材料信息“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不符。
9.D 题干材料“单凭主观热情”即主观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个别字句看作现成的灵丹妙药”即教条主义,联系“1942年”这一时间信息可知,该论断发表于整风运动时期,故D正确。
10.B 由材料信息“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等可看出该论述应出自毛泽东1957年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此时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故B项正确。
11.C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是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故C项正确。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但不是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故A项错误;B、D两项属于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具体表现,排除。
12.B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邓小平南方谈话破除了对计划经济的崇拜。故B项正确。
13.D A、B两项均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决定,排除;全面阐述“一国两制”构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故C项错误;1979年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改革处于探索阶段,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语惊四座,但由于多年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被多数人接受是需要时间的;后来经实践证明,这一理论是正确的,故D项正确。
14.C 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三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C项符合题意。
15.D “社会主义思想的救星”即从理论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分析四个选项可知,只有D项符合题意。
16.D 材料中的“路径障碍”指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出现了问题,“试错反弹”指通过试验,出现错误后再及时修改,以找到正确的方法和道路,故D正确。
17.D 本题考查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是中国改革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1992年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大,成效显著。故D项不符合史实。[练纠错—提知能] 18.B 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终其一生都在为中国的独立和民主而奋斗,但他始终是一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并没有接受列宁主义,也不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而确立“联俄”政策是指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故A、C、D三项均不成立。题干中的材料只能表明孙中山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19.D 本题易错的原因在于混淆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材料所述为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与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相比,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同时革命所依靠的力量也由最初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到全体民众,答案为D项。
20.B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没有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解答时注意提示信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即指1927~1937年,再由“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 可知,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并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故答案为B项。
第二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限时训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含解析)
专题限时训练(七)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4·南通调研)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 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 C.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 D.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2.(2014·烟台模拟)(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 3.(2014·衡阳联考)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A.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 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 C.符合当时的国情 D.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4.(2014·武汉训练)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流行语,在新式学堂及学会均以其作为办学创会的口号,实际教学内容和发展目标却偏重于西学。形成此现象的原因是()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力量日益壮大 B.西学已经成为当时国人的共同追求 C.新式学堂和学会创办人多为洋务派 D.以“中学为体”为旗号有利于西学传播 5.(2014·太原模拟)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总办商董举自官,不依商律由商举。……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华商因此不及人,为丛驱爵成怨府。”郑观应感叹的是()A.股份经营弊端丛生
B.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C.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外商挤压民族工业 6.(2014·临沂模拟)“但是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因为那仍然是中国统治阶级信仰的命根子。”(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可以用来诠释()A.抵抗派的师夷制夷思想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 D.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思想 7.(2014·荆州质检)1891年和1898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的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民众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8分)
(3)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指出上述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4分)
14.(2014·临沂检测)近代中国出现了几千年未有之变局,有识之士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有两种传统,足以影响士大夫对外之基本态度。其一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其二是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历代积累的经验,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
材料二 中国人对于中国所处地位“变局”的发现,在19世纪后半期成为中国先知先觉之士议论中的一项重要前提。这些人的共同认识,以为中国正面临数千年来一个巨大的变局,在中国历史上将产生一个前所未见的创新机运。
材料三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以上材料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人素来具有一切自足,无待外求之心理” 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19世纪中后期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
想来论证学习西方的必要性,故B项错误;康有为维新变法的思想把西方政治学说同中国儒家思想相结合,打着孔子的旗号来宣扬维新变法的思想,故C项正确;民主共和思想与题干“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不符,故D项错误。
7.选A 康有为两部著作“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而是选取其中符合自己需要的部分,是为了达到为政治改革服务的目的,故A项正确,D项错误;“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不符合客观的考据考证,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康有为著作中的“今古文之争”,故C项错误。
8.选A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动了进攻,把斗争矛头指向传统的儒家思想,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是对材料的正确理解,错误。
9.选A 由题干中“废除汉字、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喊出来了”可知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的倾向,故A项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作者的观点批评了新文化运动中的过激倾向,有一定的道理,故B、C、D三项错误。10.选C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仅仅反映出外部的因素,故A、B两项错误;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既有外部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也有内部近代中国对西方认识不断深入,即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故C项正确;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也是受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故D项错误。
11.选A “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意即是从中国社会中已存在的思想继承而来,只有民族主义,故A项正确;民权主义属于“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故B项错误;“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是指民生主义,故C项错误;民主主义不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故D项错误。
12.选A “更多工人参加进来”说明孙中山思想的转变,提出了三大政策,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显示消灭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目标,故B项错误;1922年清政府已经被推翻,故C项错误;题目要求对史料的解读,而非评价,故D项错误。
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内容可知由“天朝上国”自居到平等外交的理念;第二小问结合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展洋务运动,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的反思,西学东渐等来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来作答;第二小问结合20世纪左右发生的事件或运动来作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外交中的变化和材料二中的称呼的变化,可以得出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趋势。
答案:(1)变化:由“天朝上国”到平等外交的理念。原因: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后的反思;西学东渐。(任意两点即可)(2)变化:由“臣民”到“国民”。原因:戊戌变法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
(3)趋势: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近代化)。14.解析:第(1)问原因直接从材料中可概括出“以中国为中心的优越感”“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源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第(2)问第一小问抓住题干时间“19世纪中后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的出现;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归纳西方冲击的表现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的主题进行分析可知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第二小问结合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进行归纳即可。
答案:(1)原因:中国中心的优越感;戒勤远略的历史教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原因: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社会全面危机。表现:政治:领土和主权大量丧失,逐渐沦为
第三篇:2018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天天练18含答案
天天练18 压缩(二)
[基础过关] 1.请根据下面的文字,将真石漆施工流程图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8个字。在装修前,必须对基面认真检查验收,表面尘土、油污等要用钢丝刷、合成洗涤剂等加以去除。批刮泥子应使用抹子、刮板或钢批进行施工,从上向下批刮。每遍泥子不能刮涂太厚,过厚易产生龟裂、脱落等问题。泥子批刮后一两天进行底漆施工,施工后表面目测要达到光滑、无明显刷痕、大面观感良好的效果。底漆风干后进行描分格缝,按照设计要求在墙面打好水平,量好尺寸,用墨盒弹好线,定好位置,贴美纹纸作保护。喷涂真石漆时要根据喷涂效果的要求选择合适口径的喷枪进行喷涂,喷枪的枪口垂直于墙面,距离30cm左右,来回均匀喷洒上去,待主材层完全干透后喷涂漆面。
()→()→()→()→()→喷涂漆面 2.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微信的优势。每条不超过8个字。
微信作为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免费聊天软件,相比其他聊天工具,主要有以下优势:
第一,________________。微信不仅支持文字、图片、表情符号的发送,还支持语音发送。如果你疲于打字发信息,那么就可以直接通过微信发个语音信息,十分方便、快捷。
第二,________________。有这样一种说法,“微信1万个听众相当于新浪微博的100万个粉丝”。在新浪微博中,无关的粉丝很多,而微信的用户却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
第三,________________。相比其他短邮,微信的摇一摇、附近的人以及扫描二维码等功能更加实用。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筛选信息,给“拍客”下定义。不超过55个字。互联网时代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富有社会责任心和爱心,眼界开阔,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中择取社会“热点”,用手机、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等数码设备拍下图像或视烦,用来表达对百姓生活和人文历史的理解与思考,然后以发彩信或电子邮件的方式,上传到网络分享、传播。他们被称作“拍客”,不需要高超的摄影技术,妇孺皆可,老少皆宜。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电梯站位效应”。(不超过50字)电梯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公共场所”,人们一旦进入就会有一种本能的排列意识而站成像骰点般的队列。如果只有一个人在电梯里时,他会随心所欲地站在任何一个位置;如果电梯里有两个互不相识的人,他们通常会站在两个斜对着的角落里;当第三个乘客进来时,大伙儿会下意识地站在三个角落里;第四人进来后,每人会站一个角落;第五人进来后,他就会站在中间了。之后人越来越多,但陌生人之间会最大限度地保持距离,站成各种形状。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有限的空间会让人感到焦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6·辽宁省实验中学测试)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对其主要内容进行概括(25字以内)。
据英国《镜报》5月3日报道,近日,在墨西哥杜兰戈州的一项军事典礼上,升旗的一名军人被突如其来的强风吹到半空,幸亏他紧紧抓住巨大的墨西哥国旗,才平稳坠地,分毫未伤。前一秒,他还在自豪地把巨大的国旗升至空中,下一秒就被一阵强风刮到了空中,悬在红白绿相间的国旗下。YouTube上的视频显示,在下降的过程中,虽然国旗起着降落伞的作用,但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他以匀速下降,最终并未受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6·西安市第一中学一模)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定义,不超过65个字。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横空出世,成为近期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究竟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与“需求侧”相对应: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三驾马车决定短期经济增长率。而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四大要素在充分配置条件下所实现的增长率即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各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7.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文意补写文末两处画线处的内容。(每句不超过14个字)在北京举办的一次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显示,高达54.4%的年轻人(包括大学生)表示“没时间读书”,43%的大学生日均阅读时间低于1小时,多数大学生上网时长远超读书时长。而在阅读类型中,休闲娱乐性图书和考级考证书籍排在前两位,经典名著却受人冷落,鲜有人问津。对此,我们不禁要发出这样两个感叹: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
8.请根据下面的调查数据,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语言表达简明、得体;③不超过40字。
某杂志社刊登了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其中一些数据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例如对“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表示难以评价的为27.2%,对“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表示难以评价的为22.8%,对“过马路闯红灯”表示难以评价的为15.2%,对“竞争可以不择手段”表示难以评价的为18.6%,对“诚实意味着吃亏”表示难以评价的为33.8%。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9.下面这段文字是从哪三个方面指出儒、道“离异而对立”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
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乐观进取;一个出世,消极退避。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无伪则性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就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对艺术和审美造成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 力的冲击和否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6·德州高三期末)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筛选主要信息,从中提取三个关键词语。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先后8次提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并且提出了“互联网+”这个新概念,每天引来上百万网民的点赞。可以说,“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不但提升了一个又一个传统行业的层次,也给每一个人带来了机遇、希望与挑战。那么对于中国教育领域,“互联网+”又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样式的不断变化、教育评价的日益多元。一言以蔽之,中国教育正进入到一场基于信息技术的伟大变革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6·河北武邑质检)请用四个关键词解说“这些价值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家公司”一句中“价值”的含义。
我们相信,我们在地球上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伟大的产品,这一点不会改变。我们一直专注于创新。我们崇尚简约而不是复杂。我们相信要对成千上万的项目说不,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专注于那些对我们来说确实重要和有意义的少数项目。我们相信团队间的深度合作和相互启发,能让我们用别人没有的方式进行创新。我认为,无论是谁在做什么工作,这些价值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家公司,“苹果”将表现非凡。——《乔布斯传》
关键词: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我看来,一位诗人要成为大诗人,下列五个条件综合考量,必须具备三个半左右才行:
①他必须多产
②在诗体的技巧上,他必须是一个行家 ③他在题材和处理手法上,必须范围广阔
④他在洞察和提炼风格上,必须显示独一无二的创造性
⑤就大诗人而言,成熟的过程一直持续到老死,所以读者面对大诗人的两首诗,价值虽然相等,写作时序却不同,应能立刻指出哪一首写作年代较早。相反地,换了次要诗人,尽管两首诗都很优异,读者却无法从诗的本身判别他们年代的先后。(奥登《〈十九世纪英国次要诗人选集〉序》)按照逻辑顺序,说得简洁些,这三个半条件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题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天练18 压缩(二)1.基面处理 批刮泥子 底漆施工 描分格缝 喷涂真石漆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根据表示施工顺序的词语,将施工过程划分为六个步骤,然后再从每一个步骤里提取出关键词(其中最后一个步骤的关键词已给出)。在这些关键词中,有些可以直接作为答案,如“批刮泥子”“底漆施工”“描分格缝”“喷涂真石漆”;有的则需要自己概括,如第一个步骤,可概括为“基面处理”。
2.(第一,)语音发送便捷(语音的快捷性)(第二,)用户真实私密有用(用户的真实性)(第三,)功能更实用(功能的实用性)解析:解答此题,需要回到原文找到相关内容概括答案。第一,从“还支持语音发送”和“发个语音信息,十分方便、快捷”中可概括出“语音发送便捷”或“语音的快捷性”。第二,从“用户却一定是真实的、私密的、有价值的”中可概括出“用户真实私密有用”或“用户的真实性”。第三,从“微信的摇一摇、附近的人以及扫描二维码等功能更加实用”中可概括出“功能更实用”或“功能的实用性”。注意三条答案的句式要一致。
3.拍客是互联网时代一群择取社会“热点”拍成图像或视频来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并上传到网络分享、传播的人。
解析:首先确定主干句“拍客是……的人”,然后从材料中提取出表示“拍客”行为的关键词语“择取”“拍下”“表达”“上传”等,最后将其合理排序,整合成“人”的定语即可。
4.电梯站位效应是陌生人在有限的公共空间内按照本能排列意识决定自己的位置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距离的现象。
解析:先确定属概念,“电梯站位效应是……的现象”,然后从材料中提取出“公共场所”“本能的排列意识”“最大限度地保持距离”等关键信息,整合归纳为“现象”的定语。
5.示例:墨西哥升旗士兵被强风吹到半空,紧抓国旗保命。
6.示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调整经济结构,使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而进行的改革。
7.“最该读书的时候不读书”(或“最该读书的人不读书”)“最该读的书没人读”
[两个感叹应明确指向“年龄”(或“人群”)与“书籍类型”,意思
对即可] 解析:从文段内容来看,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年轻人读书的时间,二是阅读的类型。年轻时应该是读书的时候,年轻人(大学生)更应该多读书,但是调查显示并非这样。最应该读的经典名著受冷落,读娱乐休闲或考级考证书的人却很多。根据以上内容分析,用两句话表达即可。
8.这些数据显示出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对社会公德及个人品德的价值判断模糊。
解析:根据调查的内容及数据可知,“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应该是不正确的做法,但从数据来看,有一部分青少年对此却表示难以评价,由此可知这些青少年的价值观确实存在问题。考生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即可。
9.①人生态度;②美学观点;③不同观点的影响。
解析:文段开头讲“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下文是围绕这一观点阐述的,考生概括时可为文段划分层次,并抓住关键词。第二句的关键词为“入世”“出世”,第三、四句的关键词为“美”“艺术”,第五句谈到了儒和道的影响,考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即可得出答案。
10.示例:互联网+(中国)教育(伟大)变革
11.示例:创造(或创新)简约 专注 深度合作 相互启发(答对四个即可)12.题材广,技巧(手法)或风格创造性,具备成熟的过程,多产。
第四篇:XX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文化与社会复习教案
XX届高考政治第一轮文化与社会复习教
案
江苏省南京六中XX年高考政治复习教学讲义(学案+测试)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一、关注考点
文化与社会
①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考点解读
考点一 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特征。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考点二 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2.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3.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考点三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从国内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文化;从国际看,文化关系到国家安全,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考点四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应对文化竞争与挑战的态度与对策
三、知识体系
四、典型例题
.XX年9月3日,为期5天的第1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本届图博会共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2397项,比去年增加19.48%。其中,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1412项,引进协议967项,引进与输出之比为1∶1.46,实现了中国图书版权输出的重大突破。图博会通过集中展览、展销全国优秀出版物和举办相关社会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出版业取得的辉煌业绩。这表明
A.文化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B.文化能够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c.图书成为展示文化软实力的载体
D.出版图书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2.第5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于
XX年11月18日至21日举办。本届北京文博会将继续通过展览展示、文艺演出、创意活动、推介交易和论坛峰会等活动,吸引国内外文化创意的高端技术和产品,搭建一个文化创意产业信息交流、产品交易和项目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原因是
A.经济、政治、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B.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c.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D.发对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XX年10月15日,记者获悉,张艺谋新片《山楂树之恋》全国票房近1.6亿元,创下近十几年来文艺片的最高票房。与此同时,剧中主角穿的那种类型的衬衫被一些影迷热捧,其原著同名小说《山楂树之恋》在书店一度脱销。这体现了
A.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B.文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
c.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D.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4.《山楂树之恋》以一段纯爱故事不仅受到80后年轻人青
睐,同时还吸引了一批50后60后中年人进影院重温青春岁月。对张艺谋在《山楂树之恋》中大打“清纯”牌,有的观众非常欣赏,有的观众则持批评态度。这是因为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不同的生活阅历、文化环境,影响人们不同的思维方式,反过来影响对文化作品的评价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D.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5、XX年10月18日,新华网发布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公告,公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有人说,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是为发展强大的文化、实现文化创新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没有强大民族文化的国家,不可能有真正的根基、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不可能充分、持久地赢得别国尊重。没有强大的文化,绝不是真正的强国。
为什么说没有强大的文化,绝不是真正的强国?
答案: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真正的强国”不但应该具有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还应同时具有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文化建设对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一、选择题
.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切玛”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这一事实说明
A.在经济落后地区是难以发展先进文化的 B.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生活
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D.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答案: B
2.汉字大体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一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或者是生活当中的事件,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这一事实说明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②③观点正确,但与材料不符。
答案: D
河北省地处中华腹地,悠久深厚的文化土壤孕育了异彩纷呈的河北民间艺术,各种地方戏曲、民间曲艺、工艺美术等历史绵长,有其独特的地方风格。据此回答3~4题。
3.上述材料表明
A.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不同区域的文化,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D.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解析: 注意把握材料主旨,A、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 c
4.被誉为“农民艺术象征”的武强年画,造型精美技艺超群的定窑、磁州窑瓷器,生动逼真的民间剪纸,美轮美奂的河北古建筑,它们既是燕赵文化鲜活的物态存在,又是燕赵儿女多彩的文化生活写真。这说明
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可区分 ②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人们的文化素养是后天培养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①错在不可分;材料没有体现④。
答案: B
XX年3月6日,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向中外记者介绍了重庆开展“唱读讲传”活动的情况。据此回答5~6题。
5.***说,其实大家可以想一想,五十年代、六十年代,那时候中国多穷啊,我们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把国家建设起来。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寨精神、林县红旗渠精神,靠的是一口气。这表明
①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为重要 ②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富有 ④物质文明是由精神文明创造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①④夸大了精神的作用。
答案: B
6.***说,通过唱红歌,扶正祛邪,振奋了全市人民的精神,大家都有饱满的、旺盛的精神状态,干什么效率都高,城市的发展就有精气神。这说明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c.文化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D.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解析: 材料强调唱红歌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答案: D
XX年3月的“两会”中,如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运用所学知识,回答7~8题。
7.有代表认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③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的经济效益 ④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材料强调文化的社会效益,③不选。
答案: A
8.有代表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应该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建设好自己的文化事业和产业,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这对我们保持民族凝聚力、培育和重塑全民族文化自信、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义重大。这一论断的依据是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一个民族必须物质和精神都富有 ③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优秀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③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 D
9.目前,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基层民主要求农民具有相应的科学文化水平。在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权利时,村民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发表意见;要参与讨论,提出建设性的批评与建议;要审查账目、审核问题、阅读讨论材料,文盲是无法做到这些的。这表明
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素养越高政治素养就高
D.一定的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解析: 材料阐述的是人们的文化素养与公民的政治生活的关系。B、D与材料主旨不符。c观点片面。
答案: A
0.张家界将自己最著名的景点“南天一柱”改名为“哈利路亚山”。原因是美国人拍了一部电影《阿凡达》,景区就慌忙把祖宗留下的真山名改为电影里虚幻的山名。在广大网民的强烈反对下,这个闹剧才算收场。这件事给我们留下的文化思考是
A.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根基,应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
B.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斗争日趋激烈
c.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D.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湮灭不可避免
解析: B、c、D观点均错误。
答案: A
1.XX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65周年的日子。我们这一天纪念抗战胜利正是为了用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凝聚力量,激励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努力奋斗。这表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优秀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 ③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①与题意不符;由题干可以得出②③④的说法。
答案: B
XX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回答第12题。
2.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体现了
A.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B.文化产业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 D.文化是人类创造的全部财富的总和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主要强调了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产业全面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这体现了A。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说法错误。c不符合题意。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说法错误。
答案: A
目前,美国科技研究与开发支出为排名紧随其后的七个国家的总和,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每年所赚利润不计其数;日本的图书和音乐产品销售量、高科技产品出口数量都居世界第二位。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3~14题。
3.上述材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在综合国力中有重要地位 ③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③④不为材料所说明。
答案: A
4.上述材料启示我们
①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②必须把文化产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 ③必须重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 ④必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②说法错误。
答案: D
5.XX年5月14日至17日,第六届深圳文博会盛大举行,各国文化产业纷纷亮相。文化产业的发展说明
A.文化是一种直接的物质力量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生产力是当前各国的中心
D.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6.在文化传播的力量对比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存在很大差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拥有大量的现代化传播工具,控制着强大的信息传播网,垄断着国际舆论和新闻发布渠道,向世界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地推销其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德国记者约瑟夫•乔菲甚至认为,美国的软实力“甚至比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还要强大。美国的文化,不论是粗俗的还是高雅的,都强烈地向外散射,类似于罗马帝国时代,但更具有新奇性……美国的软实力遍及世界各个角落”。
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面对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答案: ①材料反映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②材料还反映了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同时,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7.材料一 XX年4月12日,一年一度的傣族同胞泼水节在云南省各地上演。人们用树枝沾上圣洁的水轻轻洒向对方,带去问候,送去祝福。
材料二 XX年4月16日,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它是重要的歌舞节日,其中以壮族为最。活动以对歌为主,故亦称“歌圩节”、“歌婆节”等。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的场所,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材料三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这些民族节日历史悠久,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这些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大多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着鲜明的从业特点。例如:从事牧业的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由于生产需要而必须精骑善射,于是便产生了马术、飞马拾银、跑马射箭、马上摔跤、赛马、刁羊、“姑娘追”等节日活动等等。
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文化生活道理?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三加以简要说明。
答案: 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我国各民族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大多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有着鲜明的从业特点,说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节日活动,有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③透过这些历史悠久、具有特点鲜明和形式丰富的民族节日,我们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第五篇:全程训练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课练32探究世界的本质
课练32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自然”:自=自己、自动,然=如此,它强调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这表明自然界()①是由人类来规定它的变化的 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具有客观实在、自我发展的特点 ④由上帝造好后,按设定规则运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6年3月18日,北京遭遇今年以来最严重、时间最长的一次雾霾侵袭。空气质量指数已经达到六级重污染,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这警示我们应该()A.征服自然,战胜自然,做自然的主人 B.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宰自然的存在和发展 C.尊重和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认识极端天气,阻止气象灾害的发生
3.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 C.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D.构成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4.2016年3月23日发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则天文学研究称,月球两极的氢沉积物显示,月球曾经有过一个与今天完全不同的旋转轴。这项研究表明,这种旋转轴的改变是由几十亿年前月球内部结构的变化导致的。该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客观性 ②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世界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事物是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通过太空科学实验,科学家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并以此测算出宇宙的实际年龄,使人类在科学揭示宇宙和生命起源及演化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①进一步证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说明物质世界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③说明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④说明追求终极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唐朝诗人李商隐《谒山》诗云:“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下列观点与该诗所蕴含哲理相符的是()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16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开幕式上表示,短期小幅波动是难以避免的,我们不会因小幅波动而违背经济发展的规律、市场运行的规律去操作。这是因为()①世界具有物质性这一本质属性 ②物质运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③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惩罚 ④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光线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传播速度最快的物质,在空气和真空中,光速接近每秒30万千米。但在通过某些透明介质时,比如水或者玻璃时,由于折射的关系,光速会稍微减慢,但这种减速极其有限,根本不可能被人们感知。而科学家们利用一种特殊晶体作为介质,将 1 光“拘留”在内整整持续了一分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B.运动的绝对性和永恒性是有条件的 C.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D.人们可认识和改造物质运动的规律
10.2016年4月25日,总书记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考察时强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上述观点体现了()①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 ③创新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④静止是暂时的、绝对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当某一地区温度持续升高或降低时,海洋与大气之间就会通过能量交换来改变大气环流和温度分布,因此造成全球气候的“紊乱”。由此可见()A.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B.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C.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D.任何联系都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12.每大约四五天,地球上的人口就要增加100万,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数量将增长至96亿。在地球演进的过程中,一旦一个生物物种的数量超过了环境可承受的极限,它的数量就会出现急剧下降。有学者告诫人类:要么我们通过我们愿意的方式控制这个进程,要么是自然替我们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①大自然能够主动修复人与环境的关系 ②人口繁衍受自然规律和生态条件制约 ③尊重规律人类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④环境状况取决于人类选择的发展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二、非选择题(共2题,共52分)13.(2017·青岛模拟)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在如何将国学经典引入中小学课堂的问题上有两种观点:甲专家认为,国学经典进入中小学课堂,必须进行删减并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解读;乙专家认为,学习国学经典,不应该删减,要保持经典原样、保持作品完整性,这样有利于理解传统文化的渊源,培养正确的历史文化观。
依据材料,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的知识分析材料中甲乙两位专家的观点的合理性。(24分)
14.(2017·湖南四县市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5年11月5日—7日,第十二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文化节在湖南浏阳成功举行。花炮之乡向世界展示了最先进的焰火,同时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打造了精美绝伦的焰火晚会。
本届国际花炮文化节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围绕“璀璨千年,欢乐世界”主题,举行了烟花艺术汇演、第六届国际音乐焰火比赛、花炮新产品燃放推介暨看样订货会、国际烟花产业高峰论坛、花炮文化互动等五大主体活动。
作为本届国际花炮文化节的重头戏,烟花艺术汇演将烟花和艺术高度融合,采用1 200平方米超大LED彩屏,呈现了丝绸之路、出水芙蓉、大漠驼影、围山瀑布等中国水墨风格艺术焰火。
焰火晚会以“东方花语·e路芬芳”为主题,结合“一带一路”的历史与现实,通过音诗画完美结合,极致体现东方文化之美。同时晚会充分发掘“互联网+”的内涵和应用,融入万人手机点火仪式、焰火节奏大师、我为浏阳花炮点赞等环节,让现场观众共同参与焰火艺术的呈现。
(1)运用唯物论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第十二届中国(浏阳)国际花炮文化节焰火晚会得以成功举办的原因。(20分)(2)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的今天,请就如何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提两条方法论建议。(8分)
[练高考—找规律] 1.(2016·课标Ⅱ,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4·课标Ⅱ,21)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15·广东文综,33)哲人说:“给我宁静吧,让我接受我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吧,让我去改变我能改变的;给我智慧吧,让我分辨出什么是我能改变的,什么是我不能改变的。”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哲学可为生活提供指导 ④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15·天津文综,7)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①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练模拟—明趋势] 5.(2017·江西九校联考)2013年10月8日,比利时和英国的两位物理学家获得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奖用以表彰他们描述了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以及成功预测希格斯玻色子即“上帝粒子”的存在。“上帝粒子”的存在,证明了()①世界具有物质性这一本质属性 ②主观是对客观的映象与认识 ③世界是可知的,也是可以预测的 ④规律的客观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2017·重庆一中质检)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被改变的。”这一观点的片面之处在于()A.看到了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被改变的 B.承认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联系 C.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 D.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7.社会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物质实践活动,是人类历史的起点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正 如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都是社会存在的物质实体性要素一样,社会生产实践则是社会存在的物质性活动过程。这表明()A.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C.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物质性的集中体现 D.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在于其客观存在性
8.(2017·呼和浩特二中考试)2015年初,电影《狼图腾》引发人们广泛关注,其主题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应深刻把握()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③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不可协调 ④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自然以重大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2017·河西五市联考)有位学者指出,我们很容易成为自身成功的受害者,比如成功的制度更容易僵化,因为人们往往会满足于它早期的成功,而不想改变。这给我们的辩证唯物论启示是()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处理问题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C.事物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中 D.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10.(2017·山东济南模拟)2015年年初,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的电影《狼图腾》与纪录片《穹顶之下》内容虽然迥异,但主题都是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应深刻把握()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尊重客观规律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③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不可协调 ④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并给予其重大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2017·安徽十校联盟联考)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要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这是基于()①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和利用自然规律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对自然的征服 ③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2.(2017·江苏苏州调研)我国购房主力人口将于2015年达到峰值,并将从2018年开始趋势性下降,我国房地产业将告别数量型增长。这一变化体现了()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内在规律的支配 ②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③事物运动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 ④人类可以根据对规律的认识而利用规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3.(2017·豫东、豫北名校联考)中国科学院的学者们通过研究“沉睡”在塔里木盆地下1 000多米的沉积岩心,解开了“塔里木盆地的沙漠究竟从何而来”这一谜团。大约五百万年前,塔里木盆地曾出现过大规律湖泊群,但终因周围山体抬升阻止水汽进入盆地,导致湖泊永久消失,变为沙漠。这一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②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④人类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4.(2017·郑州一检)Kepler-452b行星是目前人类发现的首个围绕着与太阳同类型恒星旋转且与地球大小相近的“宜居”行星,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这一发现进一步证明()①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二者具有同一性 ②物质的存在往往离不开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③物质是世界的本原,运动是它的存在方式 ④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2017·保定调研)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16.(2017·合肥质检)“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天论》中的这段话意思是:天有时令变化,地有丰富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这就叫做能与天地相配合。这包含的哲理是()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运动和静止是统一的 ③物质依赖于意识而存在 ④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7.来自浙江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研发了一种能逃避体内预存抗体的增强型疫苗,为包括HIV疫苗在内的疫苗优化与改造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这说明()A.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B.改造客观世界要以创造客观规律为前提 C.人们能够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D.人们通过实践可以超越和主宰客观世界
18.(2017·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阶段性测试)“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河段”带给执政党一个铁律:罔顾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特征,或无原则倒退,或无根基超越,都会给社会发展带来颠覆性危害。这启示中国共产党()①应控制事物量的积累,坚持适度原则 ②要采取措施防止事物朝着对立面转化 ③作为执政党,必须尊重执政规律 ④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执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9.(2017·石家庄质检)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提出无极(无)生太极(有)。太极动则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本源于无极,无极是宇宙生成的根本。这一观点()①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③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④看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课练32 探究世界的本质
1.C “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说明自然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即具有客观实在、自我发展的特点,②③符合题意。①为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④为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均与题意不符。
2.C 自然界具有客观性,人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C项说法正确,A、B两项说法错误。目前人们并不能阻止气象灾害的发生,D项说法错误。
3.D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答案为D。
4.C “月球曾经有过一个与今天完全不同的旋转轴”,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符合题意。该研究成果揭示了月球的奥秘,证明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③符合题意。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①说法错误。④说法错误,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5.C 太空科学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太空科学实验,科学家发现并证实了暗能量对宇宙膨胀的加速作用,使人类在科学揭示宇宙和生命起源及演化奥秘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这说明实践的发展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发展,也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故①③正确。②与题意不符;④本身说法错误,不存在终极真理。
6.B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体现了事物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③体现了同样的哲理,入选;②体现的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体现的是发展的观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7.A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说的是要看到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做到因时而变、随事而制,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故①②符合题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故③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立统一的问题,故④不选。
8.C 规律是客观的,这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会受到规律的惩罚,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
9.A 科学家们利用一种特殊晶体作为介质,将光“拘留”在内一分钟,说明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A项符合题意。运动是无条件的,B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意不符。改造规律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D说法错误。
10.A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体现了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体现了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创新是一个“扬弃”的过程,是既肯定又否定,③说法错误。
11.B 由材料中全球气候“紊乱”的原因可知,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固有的规律,B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题意不符。具体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D项说法错误。
12.B 材料强调了如果人口数量继续增加,人类将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②符合题意。学者的观点实际上是主张人类应主动控制人口演变的进程,避免造成严重后果,③符合题意。①错误,大自然没有意识,不能主动修复与人的关系。地理环境具有客观物质性,④夸大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状况的影响。
13.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按客观规律办事。(6分)②甲专家提出将国学经典进行删减再进入课堂的观点,符合文化建设规律,有利于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作用;(6分)将国学经典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解读,坚持了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这会让国学经典保持旺盛的生命力。(6分)乙专家观点遵循了国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规律,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文化观。(6分)解析 回答时首先明确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包括哪些内容,然后结合材料中甲乙两位专家的观点分析其合理性即可。甲专家的观点符合文化建设规律,有利于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作用;乙专家的观点遵循了国学自身发展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文化观。
14.(1)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不断创新。采用现代高科技,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将烟花和艺术高度融合,采用万人手机点火仪式等都体现了创新意识。(6分)②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把握了焰火与音乐、文化与经济的内在联系,巧妙地将多种因素搭配在一起,呈现出一场壮观的活动。(6分)③做到了从客观实际和科技条件出发。采用1 200平方米超大LED彩屏,呈现了丝绸之路、出水芙蓉、大漠驼影、围山瀑布等中国水墨风格艺术焰火。(8分)(2)①坚持发展的观点,树立创新意识,把技术创新与艺术创新完美结合起来。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具体分析自己产业特色的基础上促进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每点4分,共8分)解析(1)解答本问,首先要明确唯物论知识有哪些,主要包括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然后把材料中的措施与唯物论知识结合起来分析即可。
7(2)解答本问,可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方面提建议,并注意方法论与建议措施的衔接。
加餐练——分类集训·知能提升
1.B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与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重视实践,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出发,故①正确,②错误。他能用兵如神还在于他发挥主观能动性时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③正确。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能说起决定性作用,④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2.B 考点定位: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有条件的,②错误;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③错误;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3.C ①错误,社会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④错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4.A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转变、结构优化和动力转向,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正确。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结构、动力的变化,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②正确。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状态,③错误。新事物是对旧事物既肯定又否定,即辩证否定,不是根本否定,④错误。应选A。
5.C 比利时和英国的两位物理学家成功预测“上帝粒子”的存在,说明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上帝粒子”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上帝粒子”的存在证明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①③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问的是“上帝粒子”的“存在”证明了什么问题,②④与题意不符。
6.C 纸箱、树木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由此可见,题中观点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故答案为C。A是题中观点的合理之处,干肢不符。材料没有涉及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联系,B不选。题中观点并没有否认物质的客观实在性,D项应排除。
7.B “正如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都是社会存在的物质实体性要素一样,社会生产实践则是社会存在的物质性活动过程”,说明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B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体现不出来。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C项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D项说法错误。
8.D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客观的,因此要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就应该深刻把握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①正确;人存在于自然系统之中,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给予自然以重大影响,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是可以协调的,②③说法错误。
9.B 成功的制度更容易僵化,因为人们往往会满足于它早期的成功,而不想改变,说的是主观没有与客观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即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B是其应有的启示。A、C属于唯物辩证法范畴,与题目知识限定不符。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
10.D ②说法错误,正确的说法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人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协调自然生态与人类发展的矛盾,③说法错误。①④符合题意,答案选D。
11.A 人们可以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但征服自然说法不妥,排除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主要是顺应自然规律,④前后不对应。建设和谐宜居„„城市,要立足国际,尊重自然,说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①③正确切题,故选A。12.A 题干对人口与房地产业变化的分析,说明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不体现人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①③正确切题,②④与题意不符。故选A。
13.A 大约五百万年前,塔里木盆地曾出现过大规模湖泊群,但终因周围山体抬升阻止水汽进入盆地,导致湖泊永久消失,变为沙漠,这体现了运动变化的观点,①入选。“塔里木盆地的沙漠究竟从何而来”过去是一个谜团,现在解开了,说明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③符合题意。故选A。②④在材料中未体现。
14.C “是目前人类发现„„行星”,证明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二者具有同一性,①符合题意。“围绕着与太阳同类型恒星旋转”,证明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有可能拥有大气层和流动水”,证明物质是世界的本原,③符合题意。材料讲的是自然界,不是人类社会,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说法错误,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
15.A “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说明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与题意不符。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项说法错误。
16.D “天有时令变化”,表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①符合题意。“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说明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④符合题意。②与题意不符。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③错误。
17.C 科学家们研发出能逃避体内预存抗体的增强型疫苗,说明人们能够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故答案为C。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不能创造和改造规律,A、B两项错误。“超越和主宰客观世界”有悖世界的客观性,D项排除。
18.C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材料没有涉及适度原则,①排除;事物朝对立面转化如果能推动事物发展,我们则要积极促进而不是防止,②错误;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河段”带给执政党的铁律,启示中国共产党要认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执政,③④符合题意。
19.D 无极(无)生太极(有)的意思:无极是虚无,虚无中生出元气,就是万物的本原。太极是指宇宙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由此可见,该观点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③入选。“太极动则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看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④正确,入选。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①表述错误;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②在材料中未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