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说法:借款人死亡要求继承人还款案例
案例说法:借款人死亡要求继承人还款案例
案例说法:借款人死亡要求继承人还款案例
素材来源/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原告南宁某银行某支行与温某于2006年9月27日签订一份《个人消费借款合同》,约定:原告贷款7万元给温某用于住房装修,温某以自有产权的房屋作为抵押担保,借款期限为10年,温某每月应还本息844.34元。合同签订后,原告依约向温某放贷7万元。温某于2006年10月17日在南宁市房屋产权交易中心就抵押房产办理了抵押登记。至2008年12月31日止,温某拖欠原告本金63153.47元、利息4430.13元未还。2008年2月15日温某因车祸去世。经查,在向原告贷款前温某已离异,温某的三个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为温父、温母、温女。原告遂以温某未按期归还借款本息已构成违约,温父、温母、温女应在继承遗产范围内对温某债务承担清偿责任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解除《个人消费借款合同》,要求三被告在继承温某遗产范围内偿还温某尚欠借款本息67583.6元及原告为实现债权所支付的合理律师费3115元,确认原告对处分抵押物所得价值享有优先受偿权。
被告温女对原告所述事实及所提诉讼请求没有异议,但表示放弃对温某遗产的继承,请求法院驳回原告对温女的诉讼请求。
被告温父、温母均未作书面答辩,经法院合法传唤,均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
【裁判】
兴宁区法院审理后认为:原告与温某所签《个人消费借款合同》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合法有效。温某以其所有的房产提供了抵押,并依法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原告对抵押房产的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原告依约履行了放款义务,温某在收取款项后未按期偿还,已构成违约,双方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已成就,原告可以解除合同。主合同解除后,担保合同的效力不受影响,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承担担保责任。温某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死亡,其继承人在遗产继承范围内负有偿还义务。
温女明确表示放弃对温某遗产的继承,温女对温某应承担的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温父、温母未明确放弃继承,也未提供证据证明自己属于“继承人中有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应视为接受继承,应在继承遗产范围内向原告偿还尚欠借款本息及相关追偿费用,原告有权以登记的抵押房产优先受偿。对原告要求赔偿为实现债权所支付律师代理费的主张,因温某与原告所签合同对此有明确约定,法院予以支持。据此判决解除原告与温某所签《个人消费借款合同》,被告温父、温母在继承温某遗产范围内向原告偿还借款本息67583.6元及律师费3115元,确认原告对上述债权有权就折价或拍卖、变卖抵押房产所得价款优先受偿;驳回原告对温女的诉讼请求。判决书送达后,双方均未上诉,判决在一审阶段生效。
【评析】
本案涉及对两个不同法律关系的处理:一是关于原告与温某的合同关系问题;二是由于温某死亡而引发的合同之债继承问题。
一、关于原告与温某的合同关系
在原告与温某的合同关系中,双方所签《个人消费借款合同》系原告南宁某支行与温某的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应为合法有效。温某以其所有的房产提供了抵押,并依法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原告对抵押房产的抵押权自办理抵押登记时设立。原告依约履行了放款义务,温某在收款后本应依约按期履行还款义务,逾期不还本应承担违约责任或承受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二、温某死亡引发的合同之债继承问题
1、债权合同的成立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债权、债务关系,但债权合同并非身份关系的合同。温某在债权合同履行过程中死亡,其合法继承人不可能当然地因温某死亡而取代其成为债权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从而向原告承担偿还借款本息及相关追偿费用等合同义务。因为:根据合同相对性的原则,温某的继承人与原告并没有债权合同关系,本案没有证据表明原告、温某与温某的继承人达成三方协议或温某的继承人与原告达成双方协议或温某的继承人向原告单方承诺由其履行温某的债务以构成债务加入,也没有证据表明温某的继承人愿意与原告签订新的借款合同。
2、债权的设定即可根据当事人的约定,也可根据法律的规定。合同之债和因继承所生法定之债虽同属债发生的根据,但毕竟性质不同。本案中,原告虽不能依据原合同向温某的继承人行使合同解除权或违约责任请求权,但原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向温某的继承人行使债权请求权则是法律赋予的法定权利。
三、关于本案的处理
合同一方当事人死亡,合同自然终止。终止了的合同不存在解除问题。但是,债务人的死亡并不能导致债务的消灭,其继承人在遗产继承范围内负有偿还义务,因为继承是对被继承人生前财产权利和财产义务的概括承受。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继承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第二十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六十一条规定:“继承人中有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即使遗产不足清偿债务,也应为其保留适当遗产,然后再按继承法第三十三条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清偿债务”。
据此,因被告温女在本案审理过程中明确表示放弃对温某遗产的继承,故温女对温某应当承担的本案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被告温父、温母没有明确放弃继承,也没有提供证据证明自己属于“继承人中有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因此,应视为接受继承,应在遗产继承范围内负有向原告偿还温某尚欠借款本息及追偿费用的法定义务。原告南宁某银行某支行有权以登记的抵押房产优先受偿。对原告要求赔偿为实现债权所支付的律师代理费的主张,因温某与原告所签合同对此有明确约定,原告也履行了格式合同使用人对格式条款应进行的说明和提示义务,提交了足以证明该律师费收费合理且已实际发生的收费办法和票据,故法院予以支持。
借款人的继承人是否应为必要共同诉讼人?
【案情】2006年4月8日,张某向胡某借款12万元,约定借款期限为一年,利息按3分计算,并向胡某出具借条一份,龚某在该借条“今借人:张某”右下方签名。借款到期后,胡某多次要求龚某和张某还款,未果。现胡某起诉要求龚某偿还借款及及其利息。另查明,在胡某起诉前张某已经去世。现龚某主张其只是作为见证人在借条上补充签名,仅凭该借条认定其为债务人与常理不符;本借款是张某与其妻何某在婚姻存续期间的共同债务,张某去世后其妻何某应对债务承担还款责任,并申请追加何某为被告参加诉讼。
【分歧】借款人的继承人是否应为必要共同诉讼人?
第一种意见认为,龚某对在张某于2006年4月8日向胡某出具的借条上予以签名认可,该行为是其真实意思表示,龚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应该知道签名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虽然其签名在“今借人:张某”的右下方,但龚某在借条上没有特别注明其是“保证人”、“见证人”或“居间人”,又未向法院提交足以证明其不是借款人的证据,所以,应认定龚某为共同借款人,对上述借款负有连带清偿义务。因此,在借款期限届满后,胡某有权选择主张权利对象,即在张某去世后胡某既可向张某的义务承受人主张权利,也可向龚某主张权利,或向张某的义务承受人及龚某共同主张权利,张某的继承人不属于必要共同诉讼人。因此,在胡某不同意追加何某为被告人的情况下,不应追加何某为被告,不追加并不违反法定程序。龚某在承担了还款责任后,可以向张某的继承人追偿,也可以起诉张某的继承人,但这应属另案处理。
第二种意见认为,龚某为共同借款人,对上述借款负有连带清偿义务。但在2006年4月8日,张某向胡某借款时,张某与何某是合法夫妻关系,庭审中双方当事人对何某系张某妻子的事实均予以认可,借款人张某去世后作为其妻子何某应当对该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何某属于必要共同诉讼当事人,不同意追加何某为被告参加诉讼,违反了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
【分析】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虽然我国现行的共同诉讼规则非常简约,共同诉讼制度在理论认识上也存在较大的模糊性和片面性,但该案龚某作为共同借款人,对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何某作为张某的继承人应属于必要共同诉讼人。理由如下:
第一,龚某主张“其只是作为见证人在借条上补充签名,仅凭该借条认定其为债务人与常理不符”,不追加何某为被告,客观上无法彻底查清案件事实;
第二,本案的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是合一确定的,且无法区分债务人的责任大小。
第三,张某的义务承受人和龚某对诉讼标的享有共同权利和承担共同义务,其存在共同诉讼的牵连性基础。该案不能采取多次分别诉讼的方式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
第四,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和《民诉意见》第五十七条规定了被告可以申请追加第三人为必要共同诉讼人,明确承认了被告和人民法院诉的主观的追加权。
第五,何某是否承担偿还借款的义务,属于实体问题,但是否追加其为被告,则属于程序问题。追加必要共同诉讼人不需要征得胡某的同意。
第六,具有共同诉讼标的数人成为共同诉讼人,并不是当事人个人意志的结果,而是法律意志的结果。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有主张权利和放弃权利的自由,但这并不能作为否定法院依职权追加当事人的理由。所谓的“放弃权利”是指放弃共同起诉权,而非实体权利。该案胡某主张有权选择主张权利对象,实际上是对其他共同诉讼人行使权利的妨碍,如果依法必须由数人共同对原告承担民事责任,而原告只起诉其中一部分,其结果只能有两种:一是法院判决被诉的人对原告承担民事责任,二是以被告在实体上不适格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前者对被告显然不公,而后者则不利于及时解决纠纷,导致诉累;
综上所述,本案应该同意追加何某为被告参加诉讼。
美景美图
精品美文
音乐空间
音画图文
职场技巧
感悟哲理
星座运情
生活智慧
史海钩沉
健康智慧
书画古玩
网页特效
电脑技巧
在线书架
精美相册
您已阅览
秒感谢光临 分
第二篇:树苗死亡案例
基地相关知识
目前的解决方法:
一、前期责任双方各担负50%。树苗价值10万元,人工钱、空苗损失10万元。共计20万元。双方各承担10万元。
双方继续合作,我方出地,对方出树苗,风险共担,收益共享。风险各自承担架50%,十年后受益我方占70%。
本方法最有效可行,也是当前借外力生财的方法。因山地承包权在我,附着土地上面的树木处分权亦在我,只有对方怕我赖帐,不存在对方赖帐的问题。
二、已死树苗价值10万元;人工、肥料钱、空苗空地损失10万元。共计20万元,扣除欠条的钱,对方应再赔偿10万元。
下一步必须要做的工作:
1、到山地照相,将死苗的图片照相保存。清点出棵数,最好找到证人一起数苗。
2、由帮助种苗的工人写下书面情况,说明第1批苗的正常方法栽种和非正常死亡情况。
3、双协商不成,请省农科院(云南森特林业司法中心)对苗木鉴定,确定苗木死亡原因,对死亡苗木损失作鉴定。
4、手机通话中录音,录下对方承认树苗有问题的谈话;发短信给对方,告之苗非正常死亡的事实,让其回短信。
5、双方交谈,让其承认苗木有问题,随身携带录音笔(派出所都有借),录下谈话。
平均六棵树苗成活一棵 劣质树苗愁坏种植户
http://www.xiexiebang.com
收费标准:
林业司法鉴定收费参照林业及相关行业的收费标准,并根据野外调查勘验工作量来确定具体费用。对外招聘本中心面向全省长期招聘林地、林木、野生动植物及法学等相关专业的兼职人员,退休或在职人员均可,详情请来电咨询。
联系电话:(0871)5219372 5211845 ***
地 址:昆明市盘龙区蓝桉路2号(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办公大楼221室)
目前的解决方法:
一、前期责任双方各担负50%。树苗价值10万元,人工钱、空苗损失10万元。共计20万元。双方各承担10万元。
双方继续合作,我方出地,对方出树苗,风险共担,收益共享。风险各自承担架50%,十年后受益我方占70%。
本方法最有效可行,也是当前借外力生财的方法。因山地承包权在我,附着土地上面的树木处分权亦在我,只有对方怕我赖帐,不存在对方赖帐的问题。
二、树苗价值10万元,人工钱、空苗损失10万元。共计20万元,扣除欠条的钱,对方应再赔偿10万元。
下一步必须要做的工作:
1、到山地照相,将死苗的图片照相保存。清点出棵数,最好找到证人一起数苗。
2、由帮助种苗的工人写下书面情况,说明第1批苗的正常方法栽种和非正常死亡情况。
3、双协商不成,请省农科院对苗木鉴定,确定苗木死亡原因,对死亡苗木损失作鉴定。
4、手机通话中录音,录下对方承认树苗有问题的谈话;发短信给对方,告之苗非正常死亡的事实,让其回短信。
5、双方交谈,让其承认苗木有问题,随身携带录音笔(派出所都有借),录下谈话。
第三篇:以案说法 案例分析
“赵作海”案
一、案情
1998年2月15日,商丘市柘城县老王集乡赵楼村赵振晌的侄子赵作亮到公安机关报案,其叔父赵振晌于1997年10月30日离家后已失踪4个多月,怀疑被同村的赵作海杀害,公安机关当年进行了相关调查。
1999年5月8日,赵楼村在挖井时发现一具高度腐烂的无头、膝关节以下缺失的无名尸体,公安机关遂把赵作海作为重大嫌疑人于5月9日刑拘。
1999年5月10日至6月18日,赵作海做了9次有罪供述。
2002年10月22日,商丘市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赵作海犯故意杀人罪向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2002年12月5日商丘中院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赵作海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省法院经复核,于2003年2月13日作出裁定,核准商丘中院上述判决。
2010年4月30日,赵振晌回到赵楼村。经调查,1997年10月30日夜,赵振晌携自家菜刀在杜某某家中向赵作海头上砍了一下,怕赵作海报复,也怕把赵作海砍死,就收拾东西于10月31日凌晨骑自行车,带400元钱和被子、身份证等外出,以捡废品为生。因去年患偏瘫无钱医治,才回到村里。
2010年 5月5日下午,省法院决定启动再审程序。
2010年5月7日下午,商丘中院递交了对赵振晌身份确认的证
据材料。
2010年5月8日下午,省法院召开审委会,认为赵作海故意杀人一案是一起明显的错案,审委会决定:
一、撤销省法院(2003)豫法刑一复字第13号刑事裁定和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2002)商刑初字第84号刑事判决,宣告赵作海无罪。
二、省法院连夜制作法律文书,派员立即送达判决书,并和监狱管理机关联系放人。
三、安排好赵作海出狱后的生活,并启动国家赔偿程序。
二、法律点
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警察取证的方法一般有现场勘验、收集事发现场的证据、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被害人和证人、搜查、检查、辨认、鉴定。并且行政执法人员在调查取证时,必须坚持全面、客观、公正、合法的原则。全面,就是要收集所有能够证明违法行为的证据;客观,就是调查过程中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捏造证据;公正,就是理性处理问题,不能带有个人情感。
警方在赵作海案子中主要使用了收集事发现场的证据、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方法取证。对于警方在现场收集的证据具有模糊性,且在取证确证过程中带有对死者同情的情感,存在对事马虎不谨慎,为完成任务而任务,这都与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不符。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对赵作海的审讯中队嫌疑人使用了暴力,如下为赵作海无罪释放以
后接受采访时对警方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的描述:从抓走那天就开始拳打脚踢,他们用擀面杖一样的小棍敲我的脑袋,一直敲,一直敲,敲的头发晕;在我头上放鞭炮,我的手被铐在板凳腿上,头晕乎乎的时候,他们就把一个一个的鞭炮放在我头上,点着了炸我的头,三十多天都不让睡;当时刑警队一个人跟我说,你若不招就开个小车拉你出去,站在车门一脚把你跺下去,再给你一枪,就说你逃跑了;还教我说怎么打死赵振裳,说得不对就打。从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警方的刑罚就是将人折磨的生不如死,使得犯罪嫌疑人在受不了肉体和精神的虐待下承认警方所提供的罪行。警方没有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表现出来,反而偏离轨道有点远。且在赵作海案水落石出以后,警方自己已承认了当年确实使用了刑讯逼供,证明了赵作海所描述的并非捏造,是有事实根据的。刑讯逼供是造成赵作海冤案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众多冤案的原因之一。
证据缺乏准确性和真实性。“证据”这一概念实际上包含了两种含义:其一,作为证据信息物质载体的含义,是法院用于认定事实的资料,通常称为“证据资料”;其
二、利用某种物体和其他形式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方法,通常称为“证据方法”。证据是判定一个人是否有罪,罪行有多大,以及要判多重的刑的根本依据,证据在法律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说,证据具有准确性和真实性的特点。
在赵作海案中,警方提供的证据明显是违背证据准确性和真实性特点的。警方在井里发现的尸体是高度腐烂的、无头的、膝关节以下缺失的,经过4次DNA检验都未确定死者的身份,便主观上认定尸
体是赵振裳的;根据推测这具残尸身高大概有1.70m,和死者1.65m的身高根本就不符合,但也没有使警方追根问底;警方确定无头、无四肢的尸体为赵作海所杀以后,并没有追查凶器,更没有确定凶器所能造成的伤痕是否与实体的伤痕相符,而是草率结案。上述内容都是证据不足的表现,但警方不但没有遵守疑罪从无的原则,反而,“顺水推舟”,早早了事,确定赵作海的罪行并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赵作海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一步一步酿成赵作海11年的冤狱。
刑事活动司法人员的观念性与司法审判的独立性。在整个刑事活动中,所出现的办案人员隐瞒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证据,法院在审理案件的时候不能依照其真实情况进行独立的判决。在赵作海中警方明知道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是被刑讯逼供得来的,也明白高对腐烂的尸体根本就不能证明是被害人赵振裳的,但依旧将这些证据提交上去,使得法院无法公正的行使法院的权力。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这就意味着刑事活动由三机关是以分工负责完成的,如果由一方出现差池都会影响其他两个部分权力的正确执行。赵作海案中警方提供证据与事实的重大差距,以及政法委书记与公安局长将案件协调成“铁案”,检察机关无法进行侦查监督,而法院在被协调的情况下,无法做出独立的法律判断,才造成赵作海11年的冤案。
办案人员观念性存在问题。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3条规定:“审判人员、检查人员、侦察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项证据”。在赵作海案中,办案人员态度的不端正,导致极大的疏忽,没能敏锐的抓住所有的疑点,而是将错就错,以没有根据的事实说话,完全没有树立办案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标准和科学严谨的办案态度,让冤案在自己的手中产生。
三、我的看法
首先,从赵作海的角度来看,蒙受了11年的冤狱造成的后果不是可以简单的用金钱可以衡量的,同时也揭露了他的维权意识的不够强烈。11年之后,对于赵作海来说一切都起了翻天地覆的变化,真可以说是沧海桑田。入狱后,妻子毅然改嫁,没人照料不完整的家和他的4个孩子,使得原来的房子成了现在的蛮荒之地,只剩下一堆烂土破瓦,4个孩子全是文盲。他的家已经支离破碎了,再加上在牢里受的肉体和精神的折磨,是何等的一种凄凉呀!这损失的可以说是爱情、亲情、青春和时间,不是国家的赔偿就可以弥补的,心灵的创伤不是可以用金钱这种世俗的东西的填补的。这一切使得他的人生彻底偏离的他想要走的路。更感到可悲的是,赵作海在刚领到国家赔偿金时,信誓旦旦,我要上诉,要为我阿赫11年承担的所有苦和折磨讨一个公道,但最后骨气还是败给了现实,突然观念大改,开始感谢党和国家,在这里并不是说他感谢党和国家有错,而是觉得中国人民维
权意识观念不深入的缺点一下子显现出来了,我们的民主及权利的普及,不是靠国家制度的制定就可以解决的,人们意识的根本改观也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从中国的法治社会来看,所谓的法治并不完善,还有许多空缺需要填补。法治就是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但现实与这一原则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可以说是任重道远。比如:审理刑事案件一定要确立证据裁判原则,保证非法证据不进入量刑程序;坚持司法独立,保障控辩双方的平等地位;逐步探索重大疑难案件录取口供过程中实行同步录音录像等制度,引入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陪审制度。为了防止赵作海这类案子的发生,公检法三部门应该要坚持实事求是,不主观评判;贯彻“疑罪从无”和“重证据轻口述”原则;互相监督,提高质量。
最后,冤案的矫正会带了积极的效果,同时消极的效果也不可避免。发现冤假错案,还受害者清白,并给予一定的国家赔偿,会让人觉得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犯了罪的人是逃不过法律的制裁的,无罪的最终法律会还你清白的,法律的公正和正义是神圣的,即使有时候会迟来,但最终还是回来的,法律是可以保证社会和谐的;另一方面,冤假错案的发现和披露,对法律的公信力有所冲击,让人民对公检法机关的专业能力质疑,并降低对司法保障的信心,令弱势群力产生不安。
第四篇:二手房(死亡继承)案例
非诉讼典型案例培训
关键词:死亡、继承、遗产公证、案情陈述:
A、B为房地产权利人,二人在我司居间下与买受方C签订了《上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但在买卖合同履行过程中,过户之前权利人之一的A突然死亡。导致该次交易无法在约定日期内过户。A父母已故,但膝下有甲、乙、丙子女三人,三人均表示不会放弃继承权。甲、乙二人对本次交易表示反对,丙表示支持。此种交易如何操作?
涉及问题:
1、死亡继承
2、债的继承与履行
3、不可抗力下的违约认定
法律分析:
本案中由于出卖方之一的A在交易过程中突然死亡,随之产生三个衍生问题。房地产中属于A的份额谁有权继承?继承人继承了A的所有权后,是否可以拒绝履行该次交易?买受方C是否可以以未能按时过户为由解除合同,要求出卖方承担根本违约责任?
问题一:根据继承法第十条规定: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故本案中A的子女甲、乙、丙均有继承权。
问题二:根据继承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继承人不得只选择继承被继承人的债权而拒绝履行债务,换句话说就是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的债权必须同时继承其债务。故本案中,继承权人不得拒绝履行本次交易,而应按照买卖合同之约定继续履行。
问题三: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的固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A的死亡可归于不可抗力因素。故C不得以出卖方无法的约定日期内过户为由解除合同并承担根本违约责任。
问题四:相关的遗产继承公证程序及继承的相关税费问题。
处理建议:
我司的宗旨是促成交,成交才有佣金。故本案的处理宗旨亦是促成交。
一、继承人中的甲、乙反对本次交易,故先从二人入手。对其二人灌输法条,告知其若要继承债权必须履行债务这一概念。
二、买受方C希望搞违约金。明确告知C“A的死亡属于不可抗力,其不得以此为由主张任何根本违约金。”
三、遗产继承公证的操作程序及继承的相关税费问题:
法定继承:1.一、由派出所开出死亡证明;
二、死者单位开具死者亲属关系证明;
三、提供户口簿,带着以上三个证明由我司业务员陪同出卖人及共同继承人到上海市公证处办理《遗产继承公证》。2.带着公证处的证明和原来的房产证及相关权益人的身份证明及死者的死亡证明去办理新的房产证;3.待新产证办出后与购买方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
遗嘱继承:1.遗嘱继承中办理《遗产继承公证》须出具公证遗嘱,而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能出公证遗嘱:
一、死者生前已办理过公证的公证遗嘱;
二、只有两个没有利害
关系的当事人在场见证下所写的遗嘱可以进行公证并作出公证遗嘱。由相关的权益人带着公证遗嘱和自己的身份证明去办理〈遗产继承公证〉;2.带着以上的遗嘱公证和相关权益人身份证明及死者的死亡证明去办理新的房产证;3.待新产证办出后与购买方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
对于继承的相关税费问题:
法定继承的遗产不缴纳税款,如果为夫妻一方死亡而另一方放弃继承由子女全部继承该房产的,继承人要缴纳未死亡一方所放弃的相关份额房地产的契税;而遗嘱继承一般不用缴纳税款。关于相关费用还是需要缴纳的。
第五篇:作业案例和要求
《营销策划》作业
用所学的营销知识对本案例进行营销策划
一、要求
1.以组为单位,每组最多不能超过6人,选出组长,策划组名。
2.内容不少以1500字,用A4纸打印,并做成PPT,提交电子版,确认演讲人,到讲台讲述。
3.第5周上课时交(最迟9月28日)。
二、营销事件
“金六福”酒温州市场广告策划
三、背景资料
2***年初,正值“金六福”市场急剧扩张,铺货、到货,市场上升势头迅猛。在强大的广告支持下,“金六福”到了提升全国市场的最佳时机。与此同时,浙江温州作为国家首批经济对外开放省市,作为浙南经济、文化、旅游和交通中心,作为快速成长的制造业中心地区,市场容量和综合影响力在不断扩张。因此,做好温州市场会对周边地区有着很强的辐射效应。“金六福”酒做大做好温州市场势在必行。
然而,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着。温州这片土壤有着自己特色地方口味,地方文化独特,市场上白酒种类繁多,各类白酒广告铺天盖地„„“金六福”要做好温州市场实在不容易。
四、调查分析(结果)
1、温州餐饮业,娱乐业极为兴旺,又处于行业上升时期,对酒的需求量相对较大。
2、温州城市在不断扩充,外来人口不断增加,消费兼容在不断增强。
3、温州人相对青睐啤酒、红酒,对中高度白酒持有偏见,普遍认为饮白酒伤身。
4、温州白酒类市场,种类繁多,竞争激烈。
5、消费者对“轰炸式”酒类广告,持有怀疑和抵制情绪。
五、思维方式与可行性分析
1、要融合地方文化
2、要充分体现产品内涵
3、要贴近消费者
4、差异化广告策略
六、策划目标
扩大市场占有率,树立良好持久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