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延寿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发展任务.[最终版]

时间:2019-05-14 11:4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延寿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发展任务.[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延寿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发展任务.[最终版]》。

第一篇:谈延寿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发展任务.[最终版]

谈延寿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发

展任务

摘 要:从防洪减灾、水资源安全供给、节水建设、水资源保护及水土保持等方面,阐述延寿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发展任务。

关键词:延寿县;水利发展任务;防洪;病险水库加固;饮水安全;水电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新农村建设,水利是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必备条件,村容整治离不开清洁水源,生活富裕离不开饮水安全,改变生态环境离不开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在新的时期,要对农村水利重新认识、重新思考,充分发挥水利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防洪减灾体系的建设.堤防延寿县境内主要河流为蚂蚁河,流域面积超过10 km 的蚂蚁河支流有23条,蚂蚁河干流现有堤防总长96 km,到年96 km堤防全部达到2O a一遇设计标准,修堤防排水闸11座,流域内改河6.05 km,护岸2.9 km。

城镇防洪城镇防洪规划大多为堤、库结合的防洪体系。延寿镇城市防洪体系由镇南堤防及五七水库组成,镇南堤防尚有.5 km未达到抵御20 a一遇洪水标准,五七水库属病险水库急需消险建设。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延寿县现有中小型水库36座,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16座,小型(2)水库l8座,到2010年需对8座中小型水库进行消险加固,使其发挥综合效益来。201 1~2015年病险水库须加固7座。

水资源安全供给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工程建设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用水量不断增加,而现在新城水库输水管线已不能满足今后延寿县城市用水,急需另设一条输水复线,保证城镇供水。加快对现有11处灌区进行配套及节水改造步伐,为国家粮食生产安全提供保障;大力开展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解决比较困难地区人畜饮水问题;加强以灌溉饲草料地建设为重点牧区水利工程建设,逐步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经济发展水利支撑体系;充分挖潜现有供水工程潜力,合理调整现有工程的运用方式和承担的供水任务,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为逐步形成我县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奠定基础。

城市供水延寿县行政区划为五镇四乡386个村屯。从供水工程现状和全县水资源评价成果来看,五镇四乡均属工程型缺水。

前完成新城供水复线13 km,城镇供水管更新改造9.5 km,乡村人畜饮水井105眼,管网人户82村屯。

期间规划的主要供水工程有张太沟水库供水工程以满足延寿镇的工业、农业、生活用水。201I一年完成5处农村供水工程,即玉山水库、农丰水库、双龙水库、北安水库、尚义水库。人畜饮水井20眼,管网入户16个村屯。

水电建设延寿县现有小水电站4处,总装机容量22.7 kW,年设计总量为852万kW ·h,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面貌起到重要作用。至2015年对现有4座小型水电站续建、扩建,通过对附属工程的修建和设备更新,使水电工程效益得到充分发挥,装机总容量达到2 500 kW,年设计总发电量为万kW ·h,达到全县农村年用电量的50%。

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要求及指标按照国家水资源供需状况和全国节水总体目标,我县工业节水总体目标为:工业取水量年增长率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左右情况下,取水量增长率控制在1.2% ;工业重复利用率从目前的30%提高到2010年的55% ;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从目前的220 i'll 下降到2010年135 in ;城市输水配水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失率由目前的25%下降到2010年的%,城镇用水节水器具普及率由25% 达到70%,城镇综合利用水定额控制在250 in /人·d,城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年为90%、2015年为95%。农业综合灌溉定额现状为/hm,2010 年为6 840 ITI /hm,2015 年为/hm。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现状为0.5,2010年为 0.55,2015年为0.60。

节水措施.城市用水方面我县的城市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器具和节水的工业生产技术。因此,城市节水重点在工业节水上,同时要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增强公民的节水意识。在重点抓好机械制造、纺织、亚麻、轻工、冶金等高耗水行业节水工作的同时,对全县丁业企业、农业的节水作实施指导,全面推进节水型企业建设。

鼓励企业及城镇节约用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企业及灌溉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在全县开展创建: 水型企业活动,对开展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的用水户给予技术上支持,资金上扶持;设立“节水基金”,对节约用水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工业节水要按照“调整改造存量,优化控制增量”的原则,加快现有工业行业结构调整与产品升级换代,加快机械制造、纺织、亚麻、轻工、冶金等5大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把节约用水纳入工业生产指标体系,实行行业用水定额管理。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根据水资源分布情况和承受能力合理控制、优化布局,切实做到项目建设与节水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严格限制新上高耗水项目,禁止引进高耗水、高污染的工业项目。

企业及城市设立行政主管部门主管节约用水工作。

在制定发展规划的同时,制定节约用水发展规划,并根据节约用水发展规划制定节约用水年度计划。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行业综合用水定额和单项用水定额。

城市用水计划由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水资源统筹规划和水长期供求计划制定,并下达执行。超计划用水必须缴纳超计划用水加价水费。

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按户计量收费。开展、推广使用生活节水设计和器具,提高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各用水企业单位)在用水设备上安装计量水表,进行用水单耗考核,降低单位产品用水量;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等措施,在保证用水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提高水的重复使用率。

城镇供水企业、自建供水设施的单位应加强供水设施的维修管理,减少水的漏损量,做好供水工作的消险、堵漏工程,提高供水保证率。

城镇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项目,应当配套建设节约用水设施。

各级统计部门、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做好城市节约用水统计工作,对于地下水超采乡镇,要严格控制超量开采地下水。

农业用水方面水田、旱田灌溉要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水技术,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制度。

灌溉的农田要采用节水的农技措施。

加强已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严格按照节水规范进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建设。

水资源保护加强地表水功能区和人河排污口的管理。以水功能区为单元科学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确定河流纳污能力,进行排污总量的分配并提出管理意见。通过对全县入河排污口调查,全面掌握排污口情况,以实现对排污口优化。通过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来加强对水功能我和人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

加强对重点水域监测。加强对水源地、主要水功能区水质控制断面、限退水口和入河排污口及污染严重的重要企业下游进行监测。

加强水资源保护能力建设。为适应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需要,进行水环境监测中心基本设施改造,更新仪器设备,完善监测门点基础设施。对于行政区内发生的紧急污染事故要配以科学的监测队伍及制定相应的紧急处理预案,提高应急处理的指挥调控应对水平。

建立起公众参与机制。政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公众参与保护水环境及水生态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保护意识,监管意识,引导公众行使自己的环保权利责任,逐步形成绿色文化氛围。

水土保持主要任务.预防监督认真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依法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制度,水土保持方案申报、审批率达到95%,对违反水土保持法律、法规造成水土流失的,必须依法及时查处,把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建立健全水土保持预防监督体系,杜绝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

到规划期末,实现全部成林地得到保护,l5。以上的坡耕地有计划地退耕还林还草,消灭宜林荒山、荒坡,做到预防保护区内无人为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做到封得住,不反弹,已建水土保持工程完好率达到80%以上,保护好现有的治理成果。

监测预防根据我县自然地理地貌特征、水土流失类型、特点和分布格局,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优先启动”的原则,建成全县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基本框架为:县水土保持监测总站,7个监测分站,34个监测点(含水文要素监测点个)。通过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可对全县水土流失情况及时进行预测,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继续坚持以大流域为骨于,以小流域为单元,以乡镇为实施单位,坚持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防治,以治理坡耕为重点。坡耕地治理本着因地制宜,因因设防的原则,采取保土耕作、兴修地埂植物带、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还草等多种措施进行治理。到2010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87万hm,累计治理程度达到42.57%。2010年到2015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33万hm。

生态修复重点在疏林地、灌草植被覆盖率较差的荒山、荒坡、退化草原区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完成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面积652 km。京都名师论文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最顶级的论文工作平台,致力于为全国各类客户提供论文指导、发表论文服务,以提供高品质毕业论文服务为己任,是全国唯一一家依托北京各大高校学术资源、设置在北京大学校内的论文发表服务机构。一直以来,京都名师论文网致力于对高品质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农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传承与传播,对中国高品质原创论文事业的推动,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第二篇: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同广大群众最接近、最密切,农村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借助当前在全党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有利时机,搞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对于促

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树立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赢得群众认同和依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先进性教育,善用“活教材”,多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筑牢不愿腐败的思想防线[本文出自中国文秘之家-]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突出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先进性教育,善用“活教材”,多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只有筑牢不愿腐败的思想防线,才能塑造农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1、围绕先进性教育,善用“活教材”,切实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要以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广大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要善于利用像保康县尧治河村党支部书记孙开林、襄阳区黄集镇温岗林场场长赵明贵等农村先进典型这类“活教材”,切实增强教育的吸引力。通过树典型、扬正气、找差距、查问题,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达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目的。继续搞好领导与乡村联系点,形成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教育要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配强配好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先进性教育常抓不懈。通过教育活动,使党员素质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氛围更加浓厚,力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注重民主法制教育,多打“预防针”,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时下,少数村干部宗族观念严重,封建主义思想蔓延,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存在不少“法盲”“纪盲”干部,对村民自治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民主管理意识差,换届选举时,宗族观念作崇,拉帮结派,按姓氏按族派去选举。当选村干部以后,有的村干部甚至成为一村一族的“土皇帝”,出现村务不公开,运作不透明,管理不民主,我行我素,为所欲为等无政府主义行为。针对上述问题,要通过举办民主法制知识培训班、法制讲座、法制宣传栏等形式,多打“预防针”,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对农村干部进行民主法制教育,把农村基层民主纳入法制的轨道,教育广大农村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不断增强基层干部遵纪守法意识,促进农村干部廉洁奉公、依法办事。与此同时,要加强农村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学习,提高干部的政策观念和按方针政策办事、运用方针政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拓展廉政文化进农村领域,常敲“警示钟”,增强教育的影响力。要通过廉政文化“五进”系列活动,大力学习宣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把廉政教育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以及法律法规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纪检、组织、宣传以及科文卫体等单位的作用,利用电视、电影、广播、报刊、标语、宣传画等形式,以及培训班、报告会、座谈会、文艺汇演等载体,常敲“警示钟”,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因地制宜、机动灵活地将廉政教育不断向村组延伸,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大宣教格局,在广大农村山区营造起一种“崇尚廉政”、“褒扬廉政”和“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新风尚,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推向深入。

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种好“试验田”,砌上“防火墙”,认准“定盘星”,安装“保险锁”,构建不能腐败的制度体系

“反腐倡廉,制度是保证”。邓小平同志也指出:“反腐败工作,还是要靠法制,靠法制靠得牢些”。当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党风廉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需要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种好“试验田”,砌上“防火墙”,认准“定盘星”,安装“保险锁”,构建不能腐败的制度体系。

1、深化村务管理体制改革,种好“试验田”,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分开管理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提出,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进行村务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按照上述思路进行。村内重大事务由村民委员会决策,可以将村主任排除在决策圈之外;决策后的事务由村主任或村企业承包董事长负责组织人力物力去实施,参与决策的成员原则上不能参与村务的执行;以村支部书记为首的村党支部负责对村务进行监督,由村党支部收集整理村务包括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向村民汇报。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同时可以防止“村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2、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砌上“防火

墙”,切实规范农村干部用钱行为。农村财务问题历来是村民与村干部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基层班子的团结和党群、干群的关系融洽与否。针对现在有些农村存在的换一批干部建一本账,村干部集会计、出纳于一身,一手拿钱、一手拿票、白条下账甚至不建账等问题,要积极推行“村财乡管”制度,建立乡镇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切实加强对村集体资

金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公款大吃大喝和以权谋私行为。积极建立乡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明晰资产产权,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并纳入村务公开,规范农村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建立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接受群众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3、完善村委会换届选举制度,认准“定盘星”,选好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农村党支部是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村委会则是村民自治的重要领导力量,因此,在村干部选人用人时,要建立完善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一是把好选举关。自推行“村官”“海选”制度以来,有些地方发生了贿选、逼选等严重破坏选举的事件,那些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选的人,他们所想的只能是在当选后充分实践其自我投入产出的经济学。因此,一定要把好选举关,保证选民真正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选举权。二是通过立法形式,在法律上对村官的任期作出一定的限制,以避免长时间在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是在政策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改变目前农村干部年龄渐趋老龄化、学历偏低、地域化及其他难以适应新形势的现状,提升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四是规范村官报酬。拿得太多,群众有意见;拿得太低,则影响村官的积极性。可以根据各地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经群众讨论,村党支部、村委会协商确定一个合理的数额,并与工作任务、工作实绩挂钩。

4、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安装“保险锁”,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要利用责任制的工作机制,掌握有利时机,集中力量突出解决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和工作中的难点。如农村干部贪污腐败、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群众反映强烈,而又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形象以及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等。要把敢不敢抓责任追究,提高到是否具备党性原则的高度来认识,坚决克服“好人主义”和本位主义,对因为政不廉而导致农民集体上访,或因加重农民负担而引发恶性事件等问题,要坚决追究当地党政主要领导的责任,对那些为责任人开脱袒护、说情的领导干部,要追究责任;对那些不落实责任制追究规定的也要追究责任。坚决刹住“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农村得到落实,抓出明显的成效。

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实际,设立“高压线”,戴好“紧箍咒”,配备“反光镜”,形成不易腐败的监督机制

现在,一些基层单位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流于形式,党内监督各项制度执行不够有力,纪检、审计、公安、检察等监督主体的监督作用没有很好发挥;特别是村委会干部实行村民自治选举后,非党员的村干部占有一定比例,对这一部分村干部的监督除了批评教育外,缺乏有效的监督特别是纪律约束措施,出现了纪检机关无法监督,公安、检察机关又监督不了的局面,存在监督“空档”,群众的监督作用也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根据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设立“高压线”,戴好“紧箍咒”,配备“反光镜”,形成不易腐败的监督机制。

1、强化党内监督,设立“高压线”,认真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按照《党内监督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严格执行各项监督制度。尤其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村级领导班子议事规划和民主决策机制。同时,要将廉政谈话、廉政承诺、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民主评议等制度,向村级干部延伸,确保权力规范运行。

2、强化上级对下级监督,戴好“紧箍咒”,不断提高监督效果。可从两个方面进行监督:一方面,要强化乡镇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监督。着力抓好对“一把手”的监督,要突出监督重点,加强对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土地发包承包、土地征用款和公益工程的招标等方面的监督。另一方面,要强化村党支部对村委会的监督。尽量提倡党支部书记通过民主选举担任村委会主任,实行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一肩挑”。鼓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按照规定的选举程序交叉任职,以加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同时,建立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联席会制度,实行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对村级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切实保证村党支部的领导地位,加强村党支部对村委会的监督。

3、强化民主监督,配备“反光镜”,积极开辟群众监督渠道。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加强对农村干部的监督;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村民民主理财制度,完善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和工作程序,切实加强对村集体财务活动的监督。三是要进一步规范村委会村务公开工作。实施“阳光工程”,推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是要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要对农村财务进行定期审计,乡镇审计部门、村委会要定期派员对村委会、村民小组财务情况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向村民公布,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查处。

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拍响“惊堂木”,攥紧“铁拳头”,高举“正义旗”,发挥不敢腐败的惩处威力

惩治有力,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和监督的威慑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拍响“惊堂木”,攥紧“铁拳头”,高举“正义旗”,发挥不敢腐败的惩处威力。

1、突出重点部位,拍响“惊堂木”,坚决制止各种涉农违规行为。要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和要求,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继续开展农民负担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治农村教育、报刊订阅、用水用电、修建道路、计划生育、农民务工经商等方面的乱收费行为,加强对涉农负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的审核、监督,防止以经营服务性收费为名变相加重农民负担。坚决制止在乡镇、村财务管理、宅基地审批、土地矿产资源开发承包等过程中的“暗箱操作”,以权谋私,甚至搞宗族主义,勾结地方黑恶势力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重点查处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严重群体性事件和造成重大影响的其他案件;重点查处挪用、克扣粮食直补资金和村级补助资金及查处各种巧立名目、变换花样乱收费、乱罚款和强行集资摊派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攥紧“铁拳头”,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一是定期召开执纪执法机关和组织部门的联席会议。对确实属于违纪违法方面的案件给予及时查处,对属于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由组织部门掌握作为干部调整的重要依据。二是要建立案件协查制度。由于乡镇纪委办案力量较薄弱,对于复杂或疑难案件难以独立完成。因此,要建立案件协查制度,由上级纪委直接指派人下乡指导,协助调查或是组织邻边乡镇纪检干部到案发单位帮助调查。这样,既能提高办案效率,又能保证案件证据充分。三是建立协审会商制度。对于一般案件,调查终结后,要经过审理小组讨论把关,严格按照办案“二十四字”要求进行案件审理。对于大要案、疑难或复杂案件,乡镇纪委把握不准的,要在审理小组讨论后,提交党委政府研究前,将案件材料报上级纪委进行协审会商,力求准确定案。同时要保证协审会商意见的落实,如有变动,必须征得上级纪委审理室同意,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

3、加强农村纪检监察队伍建设,高举“正义旗”,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在积极改进乡镇级纪检监察工作的前提下,要切实加强行政村的纪检监察工作。可试行在行政村设立纪检小组,配备专职纪检干部,协助村党支部、村委会解决矛盾,并及时向镇一级反馈党风廉政的信息。村民小组由群众选举产生,聘请党性强、信誉好、有公信力的人担任廉政监督员,加强对村级组织及其党员干部的廉政监督。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定期排查制度,督促基层干部切实履行起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任务,及时掌握情况。对群众的各类信访件,要及时处理,及时收集各种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密切注意动向,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损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第三篇: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同广大群众最接近、最密切,农村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借助当前在全党开展的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有利时机,搞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树立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赢得群众认同和依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先进性教育,善用“活教材”,多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筑牢不愿腐败的思想防线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突出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先进性教育,善用“活教材”,多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只有筑牢不愿腐败的思想防线,才能塑造农村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1、围绕先进性教育,善用“活教材”,切实增强教育的吸引力。要以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大力加强广大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要善于利用像保康县尧治河村党支部书记孙开林、襄阳区黄集镇温岗林场场长赵明贵等农村先进典型这类“活教材”,切实增强教育的吸引力。通过树典型、扬正气、找差距、查问题,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达到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目的。继续搞好领导与乡村联系点,形成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教育要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配强配好乡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先进性教育常抓不懈。通过教育活动,使党员素质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人民群众的氛围更加浓厚,力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注重民主法制教育,多打“预防针”,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时下,少数村干部宗族观念严重,封建主义思想蔓延,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存在不少“法盲”“纪盲”干部,对村民自治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民主管理意识差,换届选举时,宗族观念作崇,拉帮结派,按姓氏按族派去选举。当选村干部以后,有的村干部甚至成为一村一族的“土皇帝”,出现村务不公开,运作不透明,管理不民主,我行我素,为所欲为等无政府主义行为。针对上述问题,要通过举办民主法制知识培训班、法制讲座、法制宣传栏等形式,多打“预防针”,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对农村干部进行民主法制教育,把农村基层民主纳入法制的轨道,教育广大农村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不断增强基层干部遵纪守法意识,促进农村干部廉洁奉公、依法办事。与此同时,要加强农村干部对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学习,提高干部的政策观念和按方针政策办事、运用方针政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拓展廉政文化进农村领域,常敲“警示钟”,增强教育的影响力。要通过廉政文化“五进”系列活动,大力学习宣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把廉政教育与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以及法律法规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纪检、组织、宣传以及科文卫体等单位的作用,利用电视、电影、广播、报刊、标语、宣传画等形式,以及培训班、报告会、座谈会、文艺汇演等载体,常敲“警示钟”,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因地制宜、机动灵活地将廉政教育不断向村组延伸,形成全方位、立体化大宣教格局,在广大农村山区营造起一种“崇尚廉政”、“褒扬廉政”和“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新风尚,把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推向深入。

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种好“试验田”,砌上“防火墙”,认准“定盘星”,安装“保险锁”,构建不能腐败的制度体系

“反腐倡廉,制度是保证”。邓小平同志也指出:“反腐败工作,还是要靠法制,靠法制靠得牢些”。当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党风廉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需要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种好“试验田”,砌上“防火墙”,认准“定盘星”,安装“保险锁”,构建不能腐败的制度体系。

1、深化村务管理体制改革,种好“试验田”,实行决策、执行、监督三分开管理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提出,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进行村务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按照上述思路进行。村内重大事务由村民委员会决策,可以将村主任排除在决策圈之外;决策后的事务由村主任或村企业承包董事长负责组织人力物力去实施,参与决策的成员原则上不能参与村务的执行;以村支部书记为首的村党支部负责对村务进行监督,由村党支部收集整理村务包括财务活动情况,定期向村民汇报。这样,一来可以有效地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同时可以防止“村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2、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砌上“防火墙”,切实规范农村干部用钱行为。农村财务问题历来是村民与村干部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基层班子的团结和党群、干群的关系融洽与否。针对现在有些农村存在的换一批干部建一本账,村干部集会计、出纳于一身,一手拿钱、一手拿票、白条下账甚至不建账等问题,要积极推行“村财乡管”制度,建立乡镇财政集中支付中心。切实加强对村集体资金的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公款大吃大喝和以权谋私行为。积极建立乡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明晰资产产权,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并纳入村务公开,规范农村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建立农村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接受群众监督,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第四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甘肃小城镇发展研究南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甘肃小城镇发展研究

小城镇,是区别于大、中城市和农村村庄,具有一定规模、主要由从事非农产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所聚居的社区。是一定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通过土地、劳动力、技术、资金等要素在镇区内聚集,形成区域核心,并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辐射作用,以促进区域经济更大、更快地发展。它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和桥梁,在经济性质、人口构成、文化特征等方面处于城市和乡村过渡状态,具有乡村和城市的双重性。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它在城乡交流、特别是城市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向乡村扩散传播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一、优先发展小城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繁荣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面对不断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和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的局面,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小城镇。实践证明,小城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只有龙头发展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有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新农村建设不仅是当前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统筹城乡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发展小城镇是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整体功能逐步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但发展很不平衡,与大中城市相比,小城镇建设滞后,建设水平低,出现了繁华的“城市”与落后的“农村”并存现象。基于对这一基本国情的分析和判断,党中央自1998年提出“小城镇、大战略”以来,就发展小城镇作出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2000年6月专门下发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05年10月11日,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明确:“着力发展县城和在建制的重点镇,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发展创造条件。”

(二)发展小城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有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且数量每年增加,而大中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又有限。农村小城镇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着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作用,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有效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还可以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时,小城镇建设可以集中相当多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信息和服务事业资源,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节点

以党的十六大为标志,城乡二元结构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从宏观政策和体制上改变“重城市、轻农村;先市民、后农民”的做法,扭转 “城市象欧洲、农村象非洲”的现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节点在小城镇。针对城乡差别客观存在的现状,积极发展小城镇对于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推动作用:一是有助于探索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逐步建立城乡统筹的公共财政、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城乡规划、基础设施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农村社会进步提供可靠的依托;二是有助于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逐步消除对农民进城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的城乡关系,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有利条件;三是有助于引导农民在小城镇创业,为农民创造条件立农成才、立乡成才;四是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小城镇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农民的合作能力。

确定是哪儿都能找到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原因是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很容易找的,而且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现在也不是太难找。关于找具体的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我建议你到这里看看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之所以这里的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比较全,其他地方的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网,可能不如这里的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全面,确定是哪儿都能找到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原因是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很容易找的,而且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现在也不是太难找。关于找具体的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我建议你到这里看看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之所以这里的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比较全,其他地方的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网,可能不如这里的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全面

第五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四个关键因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四个关键因素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重大决策,是“民心工程”,完成这个工程,实现其目标,必须注意把握政策引导、思想认识、引领人才四个关键因素,防止新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和谐,促进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 关键因素 政策引导 思想认识 引领人才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非一个空口号,它是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城乡统筹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关键。贯彻这一重大决策,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的原则,这是必须把握的大方向。那么,在地方建设实践中,如何按照这个原则与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呢?这就需要我们认识和把握好四个关键因素。

一、要深入理解并明确所谓“新”的内涵

以小岗村探索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为起点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回顾改革开放30年历程,社会主要矛盾方面“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即:基本温饱需求――生活质量需求――精神文化需求。尽管由于多种原因使曾经领潮全国的农村,今日发展相对落后于城市,农村居民需求重心相对仍偏重于物质生活质量,但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已经成为他们的孜孜所求。因此,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解就不能停留在“粮食充足”、“房舍齐整”、“道路硬化”等物质生活方面,必须“与时俱进”,要有新思维、新认识、新理解。所谓“新农村”,应该是:生产水平科技化与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方式规模化与集约化、吃穿住用行健康化与潮流化、生活环境人文化与自然美化、社会家庭与邻里关系和睦化与和谐化、精神文化生活时尚化与高雅化、乡村管理自主化、民主化,以及幼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心有所慰。只有准确理解并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内涵,才能目标明确、有的防矢、卓有成效。

二、要有科学有效的政策引导

党中央已经制定了大目标、大政策,如胡锦涛主席所指出的:是让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它是一个包括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的全面目标,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要求。坚持的方针是“多予、少取、放活”。地方政府与乡村组织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根据村民意愿,本着建设与保护,引导与支持,发展与协调的原则,制定符合当地实际、切实可行、规划长远的惠民政策、措施、方法方案。而且要落到实处,要政策引导、财政支持、专人指导、跟踪服务。要引导而不干预,支持而不强制,服务而不代替,为惠民而不为面子,帮民而不扰民,有始且有终。防止出现不该出现的现象,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是为了惠农惠民、为了社会和谐,而不是为了扰民掠民、制造社会新矛盾,这一点地方政府、乡村组织必须谨记不忘。

三、对政策理解要深入,认识要提高,思想要解放

理解深入了,认识才会提高,思想才会解放,政策才能在自己手里变成实施的方法、手段并产生结果,这有相当难度,对于相当一部分官员如此,对于信息闭塞、认识水平、思想素质相对较低、从众心理较强的村官村民来,更是如此。所以对政策要深入学习、研究、理解。

政府官员要从三个层次上学习、理解和认识:一是国家宏观战略布局和社会公平、和谐发展上,二是与地方实际结合的政策、部署上,三是宣传、引导村官村民及措施落实上。中央已经明确: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民心工程”,是涵盖生产、生活、乡风、村容、管理的全面目标,其中,生产发展是新农村的物质基础;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是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村容整洁是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管理民主是要健全村民自治制度。新农村建设有九大具体标志:村民居住集约化,生产方式合作化,生产工具机械化,农民享受公共产品公益化,农民素质知识化,农民流动市场化,农民医疗、教育制度化,农民养老保险普及化,城乡服务一体化。它是富民惠民工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的重大战略部署。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中央要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不变:一是不能动摇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二是不能加重农民负担。改革开放以来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政策必须坚持和完善,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的基本准则必须遵循。如果将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兴建新村庄,看农村房子是否整齐划一,道路是否宽阔等表面的东西,单纯追求“村容整洁”,甚至搞新一轮的大拆大建,则是绝对片面的、要不得的。要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不能单一追求某一方面的增长。

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上中央已经明确: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发展农村公共设施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突出解决的问题,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新农村建设中要解决的又一个重点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地方政府一定要认识透,结合地方实际布好局、引导好。对于村官村民来说,要从两个层次上认识:一是体会党的重视、关怀和社会公平,二是如何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落实于行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这也需要各级政府的宣传、引导才能达到目的。

四、要有引领、示范的人才

江泽民同志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社会要发展,民族要进步,人民要富裕,国家要强大,事业要成功,有两个最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思想解放、没有禁锢,二是有创新精神与创新人才。前者是后者的条件,后者是前者的结果。作为我国思想文化最繁荣时期之一的春秋战国的成果便是证明。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央已经制定了政策,关键是人们如何解放思想,寻得能引领、示范、创新的人才。宣传示范可以使思想解放,人才何以获得?从众多明星村如华西村、小集镇等的发展过程来看,能引领、示范、创新的人才起关键作用。人才的缺乏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获得渠道有五个:一是政策激发,二是政府选派,三是实践造就,四是主动引进如高学历村官,五是进修培训。有了人才既可以宣传好政策,使官民政策入心、认识提高、思想解放,还可以起到创新、引领、带动、示范的作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全面理解这一重大决策与任务、政策的内涵,要把握好政策引导、思想认识、引领人才三个关键,要从战略高度上认识,要结合当地实际,让政策入民心,措施落实处,稳步推进。不能片面理解,不能一轰而上,要注意资源与环境保护,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要惠民富民,促进社会和谐公平,不能搞面子工程、形式主义、弄虚作假、扰民掠民,制造新的社会矛盾,败坏党的信誉与形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

下载谈延寿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发展任务.[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延寿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发展任务.[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法制问题

    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法制问题 作者:江智明 论文整理:胜法网 论文摘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加强对农村问题的研究,发现农村建设中......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教育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教育问题职称论文发表网职称论文发表网:职称论文免费推荐发表,职称论文免费指导写作;...《华商》杂志征稿biaoti1还是打开发生地方都是发生大幅......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五篇模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摘要:自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设》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以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和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和谐文化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cn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和谐文化建设 作者:袁峥峥 于淑文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4期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生态农业发展研究摘要 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探讨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深入分析现阶段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提......

    市委书记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上下已形成一个热情关心、积极参与、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热潮。日前,《__日报》就__新农村建设对市委......

    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革发展

    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是率先在农村起步并取得突破的。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必将因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载入史册。在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问题的建议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问题的建议 致公党中央 2008年04月22日14:32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农村环境保护是关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