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改革(下)(试题及答案)
本次考试[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改革(下)] 您的得分为96分
尽管人类的历史写的是帝王将相史或战争史,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科第 1 题
学和技术发展史。第 2 题 互联网是一场无硝烟的国家主权争夺战,而且日趋激烈。
第 3 题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新闻真正自由的时代。
第 4 题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可以有力推动知识传承类的学习。
第 5 题 MOOC是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是经过多年摸索出来的一个模式。
第 6 题 网络公开课的形式之一是可汗学院。
MOOC改变了传统学校传授知识的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传播和学习方式,在教第 7 题
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深刻影响。第 8 题 清华大学在2013年10月份推出了“学堂在线”。
第 9 题 大学作为文明社会中最重要的组织机构,保持了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经久不衰。第 10 题 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为人类会使用工具、会思考。
第 11 题 人类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发明都是解决体力的问题、知觉的问题、是感官的延伸、四肢的延伸。第 12 题 互联网能搜索、会联想、可思考,互联网的发明是人类智慧的延伸。
第 13 题 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是技术发展驱动。
第 14 题 李志民主任指出,互联网实际上已经成为国家主权的第五空间。
第 15 题 互联网精神指的是合作共赢、共建共享。
第 16 题 互联网有一些本质的规律,譬如说无穷大和无穷小。
第 17 题 教育对国家的作用: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国家建设的人力资源提供保障,提高国家竞争力。第 18 题 教育和学习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角度表述:教育是知识传播过程;形式多样,且受技术影响。第 19 题 知识传承类的学习包括文字、历史、文学、数学、逻辑、运筹等。
第 20 题 文明发展类的学习包括科学探索知识、工程技术、哲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等。
第 21 题 每一次新的技术发明,总会带来教育工作的应用和兴奋。
第 22 题 未来大学的功能包括知识探索、知识验证、考试认证。
第 23 题 网络公开课主要靠协议保证,视频可以免费下载,但不能用作商业目的。
第 24 题 我国教育部2003年启动精品课程建设,鼓励上网开放。
第 25 题 MOOC的大规模、开放和在线的特点,为自主学习者提供了方便灵活的学习机会和广阔的空间。第 26 题 MOOC不需学籍,只要按要求注册后就可以使用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也没有课程人数限制。第 27 题 MOOC现在比较成规模的三大平台是Coursera、Udacity、edX。
第 28 题 斯坦福大学校长将MOOC的发展比作教育史上“一场数字海啸”。
第 29 题 edX:由MIT与哈佛大学联合于2012年5月推出的非盈利性网站。
第 30 题 国家政策、标准、考评、证书认定,企业用人标准,是MOOC在中国发展的六个条件之一。第 31 题 帮助人类实现对知识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指的是互联网发展的()阶段。
第 32 题 服务于人类就业和事业发展,指的是互联网发展的()阶段。
第 33 题 为人类物质生活需求提供方便,指的是互联网发展的()阶段。
第 34 题 解决人类知情权的平等,指的是互联网发展的()阶段。
第 35 题()包括文字、历史、文学、数学、逻辑、运筹等。
第 36 题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年在美国兴起的。
第 37 题 2001年()大学开放教育资源。
第 38 题()年2月,Coursera旗下5门网络课程学分获美国教育委员会的官方认可。
第 39 题 我国五所交大推出EWANT平台,课程于()年8月18日发布。第 40 题 到2016年,北美的教育机构,有()的大学要提供MOOC课程。
第 41 题 我国现代大学的功能包括以下哪几方面?
第 42 题 MOOC在中国发展的条件包括以下哪些方面?
第 43 题 人类文明进步的每一个台阶都是以技术来命名的,比如()。
第 44 题 尽管国家主权的第五空间领网没有有形的边界界定,但是它靠()来界定。
第 45 题 互联网发展的五个阶段,具体指什么阶段?
第 46 题 互联网将给人类带来全新的生活方式,包括()。
第 47 题 学习的分类包括()。
第 48 题 MOOC带来学习方式的改变,包括()。
第 49 题 今后大学有三个校园,具体指()。
第 50 题 MOOC带来了哪些明显的变化?
第二篇:2018年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改革(上)(试题及答案)
本次考试[教育信息化与高等教育改革(上)] 您的得分为98分
第 1 题 域名的分布情况反映了各国家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真正水平。
第 2 题 当前我国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际带宽出口显著提高。
第 3 题 我国互联网增值业全面发展,互联网公司在资本市场活跃。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和水平对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最终实现第 4 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加快教育信息化第 5 题
进程,教育部组建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袁贵仁部长亲任组长。第 6 题 目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并不高。
第 7 题 2006年,我国发布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
第 8 题 北美洲域名占全球总域名的68.5%。
第 9 题 宽带中国战略将加快国家信息化建设进度。第 10 题 过去二十年,国家互联网的接入骨干直联点一直是北京、上海、广州三个点。
第 11 题 截至2013 年 12 月,中国国际出口带宽年增长率为79.3%。
第 12 题 目前,我国互联网产业规模化发展快,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第 13 题 目前,我国IPV6的地址数持续提高。
第 14 题 目前,我国IPv4地址数量为3.3亿。
第 15 题 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第 16 题 在《教育规划纲要》落实中,基础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由中央电教馆承担。
第 17 题 在《教育规划纲要》落实中,关于物理设施的接入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来具体负责。第 18 题 在《教育规划纲要》落实中,关于电子政务和交易信息数据的搜集和管理,由教育部信息中心负责。第 19 题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为基础设施薄弱,资源共享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均衡。
第 20 题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为,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目标任务。第 21 题 目前我国16%的小学、46%的初中、77%的高中、100%的大学建立了校园网络。
第 22 题 我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CNGI-CERNET2主干网2004年建成开通。
第 23 题 中国教育科研网格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 24 题 我国将构建全国教育系统统一网络域名服务体系。
第 25 题 国家教育信息化高速网络将积极运用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为教育部直属单位及各省厅布署下一代互联网接入及应用。第 26 题 国家教育信息化高速网络会将教育管理、教育资源、基础应用纳入其中。
第 27 题 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是世界三大学术网之一。
第 28 题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覆盖全国、互联互通,初步形成了“天地合一”的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络。第 29 题 《教育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信息化支撑技术队伍规模将达到教职工总数的4%以上。第 30 题 《教育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60%高校将建立数字化科研协作支撑平台,大学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博物馆建设进一步深入。第 31 题 我国第一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是在哪一年召开的?
第 32 题 《教育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高校建成网络教学平台,()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第 33 题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建于()。
第 34 题()年9月20日: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成功发出。
第 35 题 2000年,党的()届五中全会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第 36 题 2014年,成立了以()为组长的国家网络安全与信息化领导小组。
第 37 题 截止到2013年12月,全球网民数约(),普及率为38.8%。
第 38 题 截止到2014年3月,全球域名总量为1.36亿。亚洲地区占()。
第 39 题 我国国际出口带宽以()为主。
第 40 题 我国IPv6地址位列世界()位,较去年同期增长33%。
第 41 题 《教育信息化规划》确定的工作方针包括以下哪些?
第 42 题 1988年,()建立了北京局域网。
第 43 题 1995年,电信启动互联网接入,“三金工程”启动,即()。
第 44 题 截止到2012年12月,网民数量最多的5个国家分别为()和巴西。
第 45 题 今年,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增7个国家级骨干网直联点,其中包括()。第 46 题 现在互联网对其他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第 47 题 我国教育面临的两大问题,具体指的是()。
第 48 题 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李志民主任主要从哪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第 49 题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现状如何?
第 50 题 国家教育信息化高速网络的构成包括()。
第三篇: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相关感想
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相关感想
10级CGA 李泓(201005006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21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然而,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实。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而其中最与我们密切相关的莫过于高等教育改革了。那么,为什么要进行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的内涵是什么?这是我们在讨论有关高等教育问题时必须首先考虑的。
新中国成立之始,由于长期战乱,经济水平较低,教育类专家严重缺失,我们选择了仿照前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细化专业,大力加强专业人才培养,这项举措适应了当时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随后进入90年代,我国教育则慢慢开始向西方靠拢,尤其是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式高等教育模式作为蓝本来设计中国的高等教育。不可否认,定学习先进的高等教育理念是提高自身水平的一大趋势。但是,对世界一流高校的过分强调追赶及高校自身定位的缺失导致资源配置严重不平衡、各大高校没有自身特色。在国内一流高校追赶世界一流高校的浪潮中,国内许多二流、三流高校也开始忽视了自身的基础条件和办学水平,同样地追赶国内一流高校,形成了一股的追赶潮。“赶超”现象在高等教育领域普遍存在,这使得高等教育改革显得势在必行。
有研究认为:“人们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本质与特征的解读似乎都与高等教育的实力或贡献密切相关”。即认为高等教育改革是一个综合性概念,评价指标是系统而多元的。然而,无论人们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涵义做何种解释,也无论高等教育改革的概念是综合的还是的多元的,有一点应该是可以确定的: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诸多内涵中,培养人才的大规模、高质量是其基本内涵。不仅因为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自产生以来就具有的基本功能,而且在当今高等教育社会功能不断扩展的状况下,高等教育为社会能够做出的最大且为其他机构所不能代替的贡献仍然是培养高水平、高质量人才。
那么,怎样的人才才算是高水平、高质量人才呢?而高水平、高质量人才有应该如何培养呢?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以多样化为基本特征的。所谓多样化是指在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如办学、管理、教学、研究等体现出多元、多样的态势。培养人才也不例外。现代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从层次上讲有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之分;从类型上讲有学术型、应用型、技能型之别;更不用说学科类别上的多种多样。因此,这就给我们讨论什么是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不过,综合众多的有关高校人才培养的研究、论说,我们似可以对高水平、高质量人才做以下一些基本的定义。一方面,由于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类型较多、层次有别,因此高水平、高质量人才不应是固定尺度、固定标准,如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型人才与高水平、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衡量标准肯定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不论高校培养的哪种类型、哪一层次的人才,要达到高水平、高质量必须具备一些共同的品质与能力。在这些共同的品质与能力中,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与较强的创新能力应该是最为基本的。
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来讲,虽然很难给出一个有关高等教育改革对高校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准确的数量或质量要求,但是我们可以从世界上一些高等教育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中有的毫无疑问可以称作为高等教育强国)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中找到一些认识高水平创新人才数量或质量的思路。例如,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医学奖被公认为是世界自然科学界最具权威意义的奖项,它被授予那些在这些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果的研究人员。因此,这些诺贝尔奖的获奖人数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所大学乃至一个国家的自然科学研究水平,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所大学乃至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培养学术型创新人才的能力。
如何才能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的人才呢?根据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我想或许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进行课程体制的改革,优化教学质量。
二、加大教学投入完善教学体制: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推进创业教育。
三、提升科学研究水平: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积极探索。在服务国家的大前提下鼓励自由探索,加强基础研究;以重大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
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学生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积极推进文化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个性化很强的艺术,没有一种通用有方法可以适合所有的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在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培养出高效的人才。
第四篇: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生成才
高等教育改革与大学生成才
闫婧10523024 眼下正值春季招聘旺季,但应届大学生就业趋势依然严峻,专家指出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难将是一个长期态势,农民工的高薪更是让应届毕业生心生羡慕。高等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还是让许多寒窗苦读二十年的学生一片茫然的应对未来。
无疑改革开放让高等教育改革真正有了发展,建立了学术研究模式,高校成了新兴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重要的学术论文更是居世界前列,力求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大学生真正能学有所用。更多的人则在探讨大学生应该在大学里学到什么。这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研究的地方。有位专家就提出大学生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日后不会用到百分之一。大学应是寻找人生信仰,树立人生观和人生态度的时候,最应该学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哲学和历史。也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不在知识,而在思维。当一个人有了与世界相容的成熟思维,也就有了成功的重要资本。许多大学生空有一肚子埋头苦学的知识,却没有运用知识的思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努力没有收获。
高等教育改革从过去的重理论,到现在理论结合实际,但是学生依然没有足够的操作能力,没有足够的实践就发现不了问题,看问题就只能浮于表面,不深入则无法创新,没有创新研究的成果或产生的论文虽然在数量上有绝对优势,但在影响力上则略逊一筹。改革中最迫切的就是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既有知识又有运用知识的思维。
想要在人才市场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让自己无可替代,而大学这四年正是让自己开始具备特色的时候。改革就是要让大学生各具魅力,让用人单位各取所需。所以改革应是适应时代的,相关学校的相关专业研究人员适时对用人单位进行交流,了解本行业现行发展状况,了解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的变化,适时改变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同时还要把握不变的就是对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在改革中将宏观的概念转化成微观而具体的方法,处处体现改革的可行性。许多大学生上大学渴望过轻松的大学的生活,而不是学习知识,对自己的未来毫无概念。在经过严苛的高考后,大学生基本都具备成为人才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高等教育难在为学生提供灯塔,指明方向规避风险。改革应更注重对学生心灵的建设,在漫长的求学生涯中心有所依。同时即使学生走上社会不论外物如何依然能依着原来的路前行,不至于步入社会就手足无措。过去学校是相对封闭的,而现在学校的开放是许多大学生可以更早体验社会上的人和事,改革也让大学生创业成为一种趋势,经验和丰富的实践是大学生向成才之路迈进一步。因为就业难,许多人开始批判高等教育,怀疑高等教育改革的功效。但任何改革都有一定的过程,大学生从大一到大四的成才之路也需要千锤百炼。过多的竞争机制使得学生争名逐利忘记了投入学习反而一无所获,教育改革不仅要告诉学生怎么学,学什么,更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而学。有了正确的动力,才有了充足的动力,无论怎样努力才能成才。
教育改革就是为了培养更适合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人才。李开复曾说:要做有用的创新。无论怎样教育改革赋予我们每个人独立发展的机会,只有改革的继续深入才能使每个人成为有用的人,就业难同缺人才的矛盾才能调和。
第五篇: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闭卷部分
一、填空题(10选7,每题1分)
1. 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2. 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3. 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4. 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5.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6. 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7. 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8.(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9. 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二、选择题(10选4,每题2分)
1. 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C)。A. 红又专人才 B. 理论人才 C. 职业型人才 D. 技术型人才
2. 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D)。A. 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 B. 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 C. 高等教育决定文化 D. 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3. 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B)。A.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B. 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 C. 高等教育社会活动目的 D.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目的
4. 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B)相统一。A. 政治思想教育 B. 培养能力 C. 素质提高
D. 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5. 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B)。A. 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 B. 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C. 灵活性差
D. 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 6. 中国高等学校实(C)。A. 通才教育
B.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融合C.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 D. 专才教育
7. 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A)阶段。A. 大众化发展 B. 英才教育发展 C. 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 D. 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 8.(C)在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A. 搞好宣传 B. 发展校园文化 C. 培养专门人才 D. 发展科学
9. 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A)。A. 教学 B. 发展素质 C. 科研训练 D. 生产劳动
10.高等学校教师只有(C)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A. 社会活动频繁 B. 人际关系好
C. 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 D. 教学成绩突出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15选3。)
1.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 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P5 2. 我国的教育方针 ——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P31 3. 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 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P29 4. 教育目的 —— 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 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P31 5.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比较)—— 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
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通才教育具有四个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P64 6. 大众高等教育(与英才教育比较)—— 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是指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或两种不同教育模式。二者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上存在明显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英才高等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规模较小,目的是培养少数治国精英;而大众高等教育则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受教育者分布广泛,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工农大众子女也可以上大学。教育规模扩展,以高等教育的层次、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为特征。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行各业的建设人才,也包括一部分未来的国家管理人员。P69 7. 课程 —— 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 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到学生获得预期的学习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广义的课程突破了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界线,使教育活动克服了以学科、智育为转移的唯理性模式的束缚,在更广阔的范围内选择教学内容。P235 8. 教学计划 —— 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 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P240 9. 教学大纲 ——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
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P242 10.教材 —— 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 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材的基本构成包括目录、正文、作业、实验、图 表、附录、索引和注释。正文是教材的主要部分。P245 11.班级授课制 —— 班级授课制也称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 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根据各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固定的教 学时间表,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P253 12.学分制 —— 学分制是与学年制不同的教学管理制度,是计算学生学习进程
或学习分量的一种方法、手段或尺度。一般是将学生毕业时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的总体分解成各“小单元”,并分别确定为必修与选修两大类,规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和取得该专业毕业应修满的总学分,作为学生毕业或获得学位的业务标准。P263 13.教学和教学过程 —— 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它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构成的系统,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系统中通过媒介进行的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
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动态过程而展开就称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 的引到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教学过程有三个特点:其一,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二,学生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其三,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知识传授的过程,又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形成的过程。P218-219 14.教学原则 —— 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 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P226 15.学制 ——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 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P85
四、简述题(每题8分,18选4。)1.社会政治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P5 答:
(一)政治制度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1. 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2. 政治决定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3.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4.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二)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高等教育通过发挥其政治功能为社会政治服务 1. 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 2. 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 3. 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2.社会经济制度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P9 答:
(一)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1. 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2. 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 3.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4. 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二)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1.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 2. 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3. 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改善社会不利群体的社会地位
高等教育的上述经济功能是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再生产科学技术这两条基本途径而实现的。3.社会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 P17 答:
(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 文化影响着高等学校教育的内容
2. 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 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4.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
(二)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对文化具有反作用 1. 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 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4.简述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P25 答:现代大学的社会职能包括: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教学职能)
(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研究职能)
(三)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针对社会)现代大学三大社会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共同构 成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其中培养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是高校的重要职能,直接服务社会是高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的进一步延伸,使它们不脱离社会实际。5.简述教育目的的性质 P32 答:
(一)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主观性)
(二)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6.简述高校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P48 答:在高校中,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三个:课堂教学、科学研究训练、社会实践活动。7.简述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 P171 答: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取决于教师的劳动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人们对这种作用的认识程度。高校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二)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尽管高校教师的作用与贡献是客观存在的,但由于教育的社会效益具有滞后性,经济效益具有间接性,教师的劳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及时地、直接地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因此社会上仍存在轻视教师劳动的观念,以为教师的工作是简单的重复,与物质财富的生产没有关系。但是政府通过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教师社会地位的确定提供了法律依据,对教育经费和教师待遇都有所规定。
高校教师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尚欠发达,经济待遇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还应意识到,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自己对社会的作用与贡献,要有默默无闻的准备。8.当代大学生个性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P185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气质和性格两方面:
1、大学生的气质已经基本稳定下来,能根据自己的气质特征选择今后的发展方向,并能克服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影响,发挥积极因素的作用。教育上主要是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气质特征,使其能在学习与生活中扬长避短,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更好地发展自己。
2、大学生的性格正逐渐完善和稳定下来,具有稳定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具有积极的意志品质与理智情感特征。教育上主要是帮助大学生改变以往性格特征中的消极方面,发展积极方面,以形成完善的人格。9.如何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在课程结构中的关系。P236-237 正确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1)要加强基础课,以有利于学好专业课,也有利于专业变换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2)加强基础课并非愈宽愈深愈好,要适度,使学生在普通课的基础上实现高度专业化;
(3)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的职业倾向课。着眼于拓宽专业眼界,提高专业理论思维层次和掌握科学的一般方法论。
正确处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
(1)两类课程应比例适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保持主干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又增加教育计划的灵活性。
(2)应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适当压缩必修课的学时和教学内容。以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使学生的学业能反映本专业的规格和要求; 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要克服轻视理论轻视书本知识的错误倾向,切实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2)要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克服忽视实践的倾向,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与能力。10.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 P213 答:
(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 致
(二)培养目标和规格要实事求是,切忌偏高和偏低
(三)培养要求应体现层次、规格的差异性,切忌笼统
(四)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国际可比性。在学习年限、课程体系、学分、教材、学位水平方面,尽可能地和国际公认的标准接近。
11.简述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P266 答: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有:
(一)有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
(二)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使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 比重发生较大的变化——教师的校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逐渐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
(三)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12.大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是什么?P223 答: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探索性增强。独立性增强意味着他们对老师的依赖已经减弱;自主性增强意味着他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选择发展方向;学习探索性的增强意味着在一定范围内他们也以直接知识为认识对象。13.大学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意义 P297 答:
(一)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三)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四)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
(五)科研是学校直接为和会服务的主要渠道
(六)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14.简述社会实践活动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意义 P325 答: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技能
(三)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
(四)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15.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P353 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用马毛邓来教育和武装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主要有:
(一)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二)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启发教育学生,增强大学生认识、改 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保证和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四)引导、培养和不断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控制的能力 16.简述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意义有哪些。P113 答:教师聘任制度的实施,一定程度地打破了高校教师铁饭碗地局面,一是有利于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高校教师的合理流动;二是优化了高校教师的队伍结构,对加强高校的学科建设,提高学术水平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三是聘任制有利于形成竞争上岗的局面。17.简述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的特征 P92-93 答: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宏观总体特征是:以多重公立系统为主,大多高校由各省(市、区)举办和管理,部分由中央部位负责;与此同时私立系统尚处于逐步形成中。高校体现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
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微观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层次结构轮廓清晰,各层次间基本能够保持衔接,相互连贯,但培养规格上还有些模糊,特别是专科教育的定位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 进入各层次都有比较严格的入学条件限制,实行严格、规范而统一的考试制度。――在学习方式和修业年限上,加强改革,增强灵活性,但总体上比较刻板、划一。18.简述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三个模式 P116答:人们通常将当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划分为三种模式:
(一)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下,高等教育完全由国家举办,高等教育的管理和决策权力在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直接调解高等教育活动。以法国为典型代表。
(二)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又称分权制,一般高等教育的决策权力不在中央政府,而是由地方政府或利益集团来独立行使高等教育决策、立法、财政拨款以及评估、监督职能。以美国为典型代表。
(三)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简称结合型管理体制,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或政府与高等教育部门共同承担高等教育的管理职能,各自在不同层次行使其职能,并满足各方利益需要的管理体制,以德、日、英等国家为代表。开卷部分
一、分析、论述题(8选1)
1. 谈一谈你对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的看法和想法?P171 答题应围绕以下要点展开分析:
(1)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取决于教师劳动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人们对这种作用的认识程度;
(2)在我国现今条件下,教师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的提高要有一个过程;
(3)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教师素质水平的高低,取决与自己对社会贡献与作用的大小,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出色地履行教师职责,才能真心赢得社会的尊重。2.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析大学教学方法的特点P266 答题应围绕以下要点展开分析(1)大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由教师直接控制转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 由于大学生学习独立性增强,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逐渐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 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